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海外中文博客与Adsense

  近来笔者花了不少时间研究Google AdsenseAdwords,为此还给笔者的博客搬了几次家,甚至破费购买空间和域名。关于澳洲中文博客与Adsense广告总结如下:如今澳洲的华人人口已经不可小觑,尤其是悉尼和墨尔本两个城市。澳洲中文博客的现状在研究海外中文博客时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

  目前有不少免费的博客平台。比如:Wordpress和Google的Blogger.Wordpress免费平台不能插入Adsense广告代码。Blogger有自带的Adsense广告模块,不需要插入代码,对没有技术背景的写手来说简单易行。

  中文博客使用流行好用的Blogger的时候最好考虑再三。在墙外写博,意味着放弃国内大量的读者。海外网民的基数跟国内无法相提并论。虽然很多情况下写博客出自自自言自语的癖好,但是既然写了,多一点人看总好过门庭冷落。所以作者身在海外的中国博客很多要么用国内的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要么自己购买空间和域名。后者需要花时间和金钱进行维护,但具备嵌入Adsense广告的条件。

  如果海外中文博客的访问都是来自国内,Adsense广告的策略应该是跟国内其他中文博客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读者大多在国外,那么做Adsense广告的境遇跟国内博客就很不相同了。

海外中文博客与Adsense

  Google Adwords的广告投放是区域化的,也就是同样大小的Adsense广告模块,在悉尼看到的广告内容是和上海看到的不相同的。同时,Google Adsense的广告跟语言相关,用中文写作的博客上展示的广告大部分是中文广告。因此,在流量不变,且广告位置和风格固定的情况下,广告的点击量和单价基本受读者所在地商户投放中文广告的质量和竞争情况的影响。

  拿悉尼做例子,投放中文广告的商户很少。而由于当地网民和展示渠道的基数也都很小,广告展示大多不跟关键词挂钩。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各大论坛和插Adsense的博客上看到的广告都是大同小异的。最近两个月,挂在第一的始终是劳什子神*晚会,第二是某团购网。广告内容的贫乏是点击率毒药,到处看到的是同一副面孔,谁还有兴趣去点击了解详情?另一方面,既然广告跟内容无关,博客作者撰写的时候不需要迁就关键词。

  网上都说英文广告关键词的价格比较高,几十美元一个点击的都是有的。所以有站长甚至想出了用机器自动翻译来生成英文关键词的歪主意。海外中文博客,自然也就展示中文广告。还是以悉尼为例,商家投放Adsense广告价格竞争并不激烈,所以我目前了解到的广告价格从$0.05-$0.60不等,并不比国内的中文关键词要贵。更不要说相对价格,与当地物价和其他广告投放渠道价格相比。

  尽管以上的分析都是给海外中文博客泼冷水,同时也给传达了一个很有用的信息:海外面向华人缝隙市场的商家投放Google Adwords中文广告性价比非常高。大量展示是不要钱的,点击价格又如此低。此时应是广告投放方“剥削”论坛站长和博客作者的黄金时代。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解读苹果的过路费

  苹果不准许第三方购买,由此拒绝了Sony Reader。而30%的过路费引发热议。谷歌收10%,亚马逊的分成也低于苹果,而且更很的是,苹果要求面向消费者的价格必须是最低。三家公司,除了Sony威胁要把音乐撤出苹果店之外,其他厂家没有任何动作和言论。

  只是传统的内容提供商和出版社利用其他通道批评苹果太黑。因为说白了,苹果没有直接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是出版商。出版商试图用一种很脆弱的逻辑论证这是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

  个人以为,如果从行业定价的角度来说,苹果没有多少过份。毕竟谷歌不提供设备,就像传统出版物一样,谷歌是渠道商,不承担印刷成本。而设备提供和渠道提供则充当了原来印刷厂和渠道商两种角色。印刷成本占出版物销售成本20%是正常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说,苹果收取的是合理的费用。

  有人认为,让消费者买了设备,又要买内容,对消费者并不划算,不过这个帐是由消费者自己来算,划算就买,不划算就放弃。这是一种市场公平。如果苹果不能卖出更多的订阅内容,消费者不买账,那是苹果自身的问题,他会解决。这里没有所谓的正义,至于涉嫌垄断,这是法律争议,法院决定就好。垄断是必须具备某种强制性的。

  除了这个观点外,个人以为,30%的收费模式,是苹果简化渠道的一种策略,不区别对待,则对很多新兴的媒体公司有利。新公司可以没有包袱的投入新媒体的制作,而成本则是清晰的,这有利于创新。

解读苹果的过路费

  本来传统出版在数字领域就没有形成固定的规则,这个规则的形成需要一个公司来引导,正如当年的音乐市场,苹果1美元一首歌的定价,左右了这个市场规则很多年。

  不论是消费者,出版商,渠道商,设备商,都需要从完整的产业链中,通过提供服务获取利润,这种30%的分成,对于Android平板制造商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好的设备也可能从中分到一杯羹。从而摆脱仅靠设备获取利润的方式。

  对于新兴的媒体公司来说,他们也有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平台。这无疑最终是对整个产业有利的。

  来源:李天白投稿,作者系原当当网CIO,现投资iOS产品开发。原文链接

2011年2月27日星期日

互联网打假,赶集网拿不拿赶驴网开刀

  赶驴网的百度名片:赶集网2011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广告投放,在这个广告中,姚晨骑着一头驴子的形象,这也让部分网友将赶集网,错记成赶驴网。由于赶驴网走红,网上还出现了赶毛驴网,赶路网,毛驴论坛等等。

  在同行竞争有一段内容:百姓网就抢先注册了拼音域名的赶驴网,并放出口号“赶驴网,啥没有?”。而赶集网的口号则是“赶集网,啥都有”。据称在这一搭顺风车等方式的推动下,已经给赶驴网带来近千万的流量。

  这个千万流量的问题,考究的不是它的真假,而是导火线的问题。网上还有评论称赶驴网“骗走四亿广告费”,尽管从商业常识来看是瞎扯,但是从山寨受害者的角度来看,不怕你讲“骗了四亿”,就怕你讲“骗了四块钱”。网民在网上谈论赶驴网的时候,互联网发生了一件大事,阿里巴巴的CEO卫哲因为公司诚信问题引咎辞职,并且不止一位高管辞职。公司诚信的问题一下子在中国互联网放到最大,尽管大家都知道诚信,但看到互联网公司这么给力的事件,还是首次。给力,便有接力——还有十多天315就要到了。

互联网打假,赶集网拿不拿赶驴网开刀

  每年的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各级协会也都要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举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运用各种方式介绍消费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宣传消费者的权利;唤醒、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简单的说,315就是打假的,声讨瞒骗消费者的,全国会掀起打假的热潮,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今年互联网的315会有高潮,首先,媒体经过在2010年对微博进行新闻传播的应用,懂得借微博推动打假,今年互联网的打假活动肯定是热闹的。其次,阿里巴巴把公司诚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再经由媒体传播,公司诚信变成热门问题,诚信问题肯定会接力到315.赶驴网的事件经过人为炒作和媒体传播,也变成流行话题,赶驴网山寨事件碰撞到阿里巴巴诚信辞职事件,如果在315期间引爆,那么赶驴网的炒作事件就不高明了,可能会引火烧身。这一切,取决于赶集网要不要借315拿赶驴网开刀。

  赶驴网山寨赶集网:315就是要打假的,要拿山寨开刀的,要处理瞒骗消费者的行为,赶集网可以用仿冒网站、误导网民的名义投诉赶驴网,指责对方通过山寨网站获得千万流量的利益。“千万流量”不是普通的小事件,如果像阿里巴巴那样看重诚信,可以当作是恶劣事件的投诉。

  赶驴网、百姓网的品牌形象危机:赶集网如果回击赶驴网、百姓网,那么在315大谈对方诚信问题便是投了火种,引爆对方诚信危机的炸弹。赶驴网可以关掉,但是百姓网若在315的打假中被广大消费者看作是跟山寨网站一伙的,这对百姓网造成的形象损失,可能远远要比山寨网站获得的利益要大。

  结语:中国互联网格局是一个竞争交错的棋盘,不是遵循下棋的游戏规则,到处弥漫着竞争的火药味,四大门户互攻,千团混战红海,再到3Q决战,走到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极端。故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的诚信价值,应该反问的是这样有担当的职业经理人,在自己的公司有没有?在中国又有多少?行业经营自律,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因为一个马云、一个卫哲改变不了!

  来源:简哲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平板电脑能否替代传统电脑

  平板电脑(Tablet PC)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在数年前我们见到的平板电脑更多是屏幕支持手写的笔记本电脑,更像是把传统笔记本(PC)的屏幕更换为触摸屏。事实上这样的产品曾经大行其道,并且现在仍然拥有着一批忠实拥垒,包括联想(Thinkpad)、富士通、惠普等多个厂商推出了这样的平板电脑产品。这些触摸型笔记本电脑主要针对商务人士并且价格昂贵,通常它们的触摸屏能够进行任意大角度的旋转与倾斜,这给商务演示带来了很多便利。

  当苹果的iPad面世的时候,因为我们对于平板电脑的定义是移动便携并支持手写操作,所以这款并没有配备键盘的触摸型移动设备也被定义为平板电脑。这款平板电脑拥有9.7寸屏幕,并没有采用微软为平板电脑所定制的操作系统,而是沿用了自家在手机市场广受好评的iOS系统,这款平板电脑的窜红速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2011年的销量很可能突破3000万,那些批评的声音最后都变成了惊叹。

  潜力消费市场从来不缺少厂商的关注,很快这种纯平板电脑便如雨后春笋版大量出现,黑莓推出了PlayBook,摩托罗拉推出了Xoom,惠普推出了TouchPad,三星推出了Galaxy Tab,索尼也即将推出新款的S2.这些新的平板电脑产品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ndroid或者其它更适合纯平板电脑的操作系统,配置了大尺寸的触摸屏幕,保留很少的物理按键以便用户更好体验触摸式交互体验,建立一个应用程序商店来供用户选购需要的应用,吸引各种开发者为用户开发应用程序。苹果建立了这样一个全新的生态体系,而众多新晋平板电脑厂商也学习得很快。

平板电脑能否替代传统电脑

  很多年前我们有讨论过笔记本电脑是否能够替代台式电脑,我们当时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笔记本的性能、使用体验都较台式机有较大差距,至少我们不建议用户选择笔记本作为自己的第一台电脑。但是在今天,尽管科学运算、图形设计及游戏爱好者仍然青睐台式机,但是笔记本电脑已经成为最大的PC市场了,而台式机的市场份额反而变成小众市场。那么在平板电脑如此火爆的今天,新式平板电脑是否能够替代传统PC(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呢?

  有的人会说平板电脑的性能不够强大,但是现在主流的平板电脑都配置了1G以上主频的CPU、512MB甚至更高的内存,这一增速度相较于传统PC的性能增长要快得多,伴随着现代的电子产业不断发展,也许只需要三五年时间平板电脑的性能就能够追赶上传统PC.当年我们正是用性能这一缺陷来攻击笔记本灭亡台式电脑的说法,但是几年后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已经与台式电脑持平甚至有反超的迹象。

  有的人会说平板电脑虽然看起来很炫但是操作不够方便,至少打字速度比传统PC慢太多了。现在已经有很多平板电脑厂商推出了键盘等周边产品,在软件和系统不是瓶颈的情况下,效率并不能成为一个阻碍平板电脑普及的理由。如果你觉得屏幕尺寸太小玩游戏太逊,甚至可以外接一个超大的显示器周边来进行拓展。当然很多周边都很贵,但是如果这是一个普遍需求的话,难保不会有厂商将其吸纳为标准配件。

  有的人会说平板电脑没有Windows,会阻碍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苹果iOS的成功,惠普webOS的广受关注,Google Android的快速风行,它们都代表着一个重要的方向,那就是应用战胜习惯。用户最终的需求是应用,而操作系统只是为用户达成应用服务的,所以在体验设计合理、应用足够丰富的情况下这也并不能成为阻碍平板电脑普及的理由。

  当然,平板电脑也有很多优点,便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有人会说带上键盘其实跟笔记本差不了太多,但貌似大多数笔记本很难把键盘给单独拆下来。续航时间是平板电脑广受好评的一个优点,通常笔记本电脑只能保证2-3小时的续航时间,而大多数平板电脑都拥有六个小时以上的续航保证,这在外出旅行的时候拥有巨大优势。看起来平板电脑一定会成为PC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能否替代传统PC则需要由消费者来验证,至少需要三至五年这样不短的时间,这个将会是一个持续演变的过程。也许最终平板电脑并不会击败传统PC,但是在这一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是毫无疑问的,这将会带来一系列全新机遇。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苹果是否改变我们的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IT届最受人瞩目的新闻莫过于八卦杂志上关于乔布斯健康的报道,在祝福老乔能早日康复的同时,人们不禁开始关注“后Jobs时代”苹果公司的运营情况,并且开始思考苹果对这个世界的影响,苹果的产品究竟有没有或者说以多大限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苹果的产品,我突然想到不如我们以一种有趣的角度开始思考。笔者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故事再提五个问题。

  故事1:

  世界一流小提琴家约夏贝尔扮成一位街头艺术家,在地铁站的高峰期演奏世界名曲。结果路过1097人,有27人(2.5%)投了钱,停下来听了1分钟的有7个(0.5%),一个钟头内总共挣了32美元,不到贝尔专业演出时一分钟的收入。另外要说明的时候,停下来的7个人中有一个看过贝尔的演出,在路上认出他来,有一个本人是一个小提琴手,还有一个是地铁站工作人员,听过很多街头艺人的演奏,判断出来贝尔拉的比别人好。

  问题1,请思考为什么舒服的坐在铺着天鹅绒的座位上,穿上晚礼服,喷上香水欣赏现场演奏跟在街头听感觉差这么大?

  问题2,如果把一个二流乐手放到音乐厅里,请世界顶级的指挥家,再用世界顶级的乐团伴奏,结果是怎样?

  故事2:

  1972年,在北美洲软饮料调查中显示只喝可口可乐的人占18%,只喝百事的人占4%,但到了80年代初期,比例变了,可口可乐占12%,百事占11%.于是,百事公司做了一个测试,名叫百事挑战。挑战是以一种口味测试的形式进行的,在卖场,购物中心和其他公共场所,百事工作人员搭了一张桌子,摆好两个没有标签的杯子,一杯装的是百事,一杯装的可口可乐。购物者被邀请尝试两杯可乐。然后选择喜欢哪一杯。接着,工作人员会告诉你哪杯是百事哪杯是可口可乐,这样测试者就可以知道他们更喜欢哪个。结果,57%的人选百事,43%选可口可乐。盲测的结果百事的味道比可口可乐好,但为什么选择可口可乐的人还是多过选择百事的人呢?

  这个事情甚至还有人专门用了磁共振成像来观察测试参与人员在喝可乐时的大脑活动,详细的细节点引用里的link。

  问题3,在我们每个人做出选择的时候受没受过品牌价值、传统观念或者大家的评价的影响,从而使自己的判断并不准确?你会不会因为大家都说好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力?

  问题4,在英超阿森纳对曼联的一场比赛中,鲁尼进了一个球,但是慢镜头回放显示疑似越位(相当不明显的那种),你会不会因为自己是曼联的球迷而潜意识里违心的认为是没有越位的。嗯,打死都不承认的那种,即使在其他比赛中你多半会对这样模糊地东西做出越位的判断。

  问题5,如果在看一部电影之前,你先看了一些对电影评价很高的影评,这些影评会不会让你觉得电影更好看。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你是自我判断这部电影好看,还是被影评诱导到“好看”的方向。

  接下来引用网上流传的一句话表明一下我对苹果产品的态度吧,“用iphone的人都有个特点,就是不好意思说不好用”。

苹果

  再说Jobs,我个人把Jobs定义为一个“从技术出身,目前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经理”。Bill Gates不是什么圣人,Jobs也不是,这俩人归根到底都是商人。Jobs跟Gates比较大的区别是,如果仔细研究过微软和苹果从小公司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过程,你会觉得Gates这个人真是商界奇才(太狡猾了),想一想你甚至觉得当年微软的所作所为跟现在腾讯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Jobs是兼具技术人才和设计师,天生就是当产品经理的料。

  Jobs的能力在于他总能明白现在有哪些技术,同时也明白用户有哪些需求,然后他就能把能用到的技术全攒起来做出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然后就开始赚钱,再然后就开始被人模仿。跟Jobs比起来,其他那些做产品的应该感到惭愧,因为技术都放在那儿了,苹果只是拿过来用,为什么Jobs能想起来,你们就想不起来?看看Iphone一代出来的时候除了多点触摸,没游戏、没软件、没彩信、没蓝牙,即使现在的4代,那个所谓的“多任务”也基本是个幌子,这种放后台跟关了有啥实际区别?乔布斯自己吹牛说iphone的技术领先业界5年,不过这世界上有made in china,就永远不会有技术可以领先5年。iphone的创新在于商业模式,这点甚至比技术上的创新难度更大,但是说iphone是高科技,这点没法让人信服,说苹果这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在未来三五年内没人能赶上,倒是有点可能。老乔一辈子都在骂老盖偷他技术(事实上两人确有一次见面,Jobs请微软开发苹果机上的应用程序的时候把图形界面系统秀给Gates看了,然后经过努力微软就也有图形界面的windows了……),但是苹果到法院告微软并没有拿下,微软有理由,凭什么你能免费用施乐的技术我就不能用你的?本身技术就不是你的,老乔没话好说吧。

  笔者不是否定Jobs的历史地位,只是按照政府交给咱的唯物史观(这是政府交给咱为数不多有用的东西)来看,老乔属于英雄人物,但历史的进程并不是由英雄人物推动的,只要技术存在了,历史终究会将这些技术整合在一起推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世界应该感谢Jobs和苹果,但是真正改变我们生活的还是那些技术上革命性的创新,而不应是把这些技术攒成产品的人或公司。与其关注八卦杂志上的消息,还不如关注一下IBM的电脑在智力竞猜中赢了人类的报道,虽然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跟你我没关的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其实是很多理论和技术上的进步,我相信这是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技术创新。

  来源:left_uestc投稿,作者博客

浅谈WebOS与HP TouchPad

  最近两天代月光博客的威廉同学出席惠普的产品发布活动,尽管这一次对于惠普而言更重要的是全新品牌标识的发布,但是毫无疑问webOS与TouchPad是大家关注的绝对焦点,这篇文章也就webOS与TouchPad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webOS是由Palm公司开发的PalmOS继任者,而Palm之前也是智能手机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根据2010年4月份的一项协议,Palm正式被惠普(HP)收购,而webOS也就变成了惠普的产业,并且投入大量资源持续开发,最新的版本为webOS 2.0.而TouchPad正是首批应用webOS 2.0的最重要产品,尽管惠普同时也发布了Veer、Pre3两款搭载新版webOS系统的智能手机,但是它们与TouchPad的巨大光环相比显得有点可有可无。

  TouchPad为什么如此受到关注?无可避忌的一点是iPad受到的广泛关注,这款产品无论在风评还是销量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这一时期大量的厂商嗅到了这一市场的商机,例如Android 3.0的出现催生了大量采用该开源系统的平板电脑,而TouchPad则是惠普针对这一市场的解决方案。让惠普有如此信心的重要源泉自然就是webOS,这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在Palm时期就受到大量好评,但是受限于Palm自身的定位、营销与产能的限制最终落得叫好不叫座的结局,而惠普在PC市场的代理商网络、营销方式、销量都有巨大的积累,这也是惠普有着巨大信心的理由。

浅谈WebOS与HP TouchPad

  TouchPad外观与iPad相比没有那么棱角分明,四周都采用了圆角平滑处理,配备了与iPad一样的9.7寸屏幕,详细的配置与外观介绍网上很多,这里不再赘述。回到webOS本身,这将会是惠普未来几年的发展核心,除了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惠普更希望webOS能够提升整个产品体系,惠普将会在旗下的多款PC、打印机等设备搭载webOS,多设备的协同配合将能够最有效借助HP在PC、办公设备领域的优势。

  同步与连接是webOS的两大关键词,目前搭载webOS的智能手机能够与TouchPad进行同步,例如你可以直接在TouchPad打电话或者回复短信,当然前提是你得通过蓝牙或者其它方式将多个设备连接起来。webOS能够帮你同步很多服务,例如Google Calendar、Gmail,这意味着webOS把更多的空间留给第三方,这也符合目前智能设备市场的趋势,iOS、Android也正在这么做。

  如果说webOS未来会遭遇什么挑战,应用程序数量与质量也许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然这一切只取决于采用webOS的设备的销量,基于TouchPad目前的良好趋势,我对于惠普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市场的前景表示谨慎乐观。即便最终没办法取代iOS和Android,但是惠普已经不再是一个设备制造厂商,已经尝试去融合到产业链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来源:XJP投稿,注:本文为话题广告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

Firefox Android移动版更新

  据Mozilla官方博客报道,Mozilla Firefox 4移动版已经更新至Beta 5,支持Android和Nokia Maemo系统。此次Beta 5版本的发布主要是继续提升稳定性和提高浏览器的使用体验。支持Firefox Sync同步功能、智能地址屏、标签页浏览以及Firefox扩展,为用户创造个性化和简单易用的移动浏览体验。

  Firefox 4 Beta移动版速度很快,且很容易使用。在这里,用户可以体验到对移动和缩放动作的更好响应,浏览器更短的启动时间,以及更优秀的JavaScript表现带来的更快的页面下载速度。同时,此版本也在改进稳定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已经有超过 100 个扩展可以在 Firefox 移动版上使用。现在是时候为 Firefox 移动版开发扩展应用的时候了, Mozilla 欢迎开发者们使用最新的 Web 技术,例如 HTML5,CSS 和 JavaScript 来为全世界的 Firefox 用户们开发快速、强大、漂亮的移动应用。

Firefox Android移动版更新

  下载Firefox Android:https://market.android.com/details?id=org.mozilla.firefox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从“赶驴网”事件看广告和品牌

  近日,由一支广告引来的真假“赶驴网”的纷争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让“赶集网”和“百姓网”两大巨头几乎要撕破了脸皮,“赶集网”投巨资在央视打广告,没想到广告打出去之后会引来观众的一些误解。

  这次事件的具体内容是,“赶集网”邀请姚晨代言,在央视、地铁媒体等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广告内容为,姚晨乐乐呵呵地赶着一头驴去赶集,并称:赶集网啥都有。

  由于整个广告片趣味十足又给人以贴近实际的感觉,广告中可爱的驴子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结果观众记住了姚晨赶驴,却忘记网站的名称,导致“赶驴网”的搜索量猛增,在短短几天时间,“赶驴网”的百度指数就从几十飞涨到了成千上万次。

  “赶集网”的竞争对手“百姓网”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并注册并建立了“赶驴网”的网站,该网站一度在谷歌搜素排名第一,从而免费获取了不少本属于“赶集网”的流量。为此,“赶集网”不得不在首页添加“赶驴网”的链接指向自身,并在百度购买“赶驴网”的竞价排名广告。

  对于此次“赶驴网”事件,赶集网CEO杨浩涌在微博上说:“看到最近的报道和同行关于赶驴网的动作,我的观点是:没必要。这个词占了整个搜索流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作为企业,更多应该关注产品用户体验和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而不是一些小技巧,带来了几百个用户,同时伤害了品牌。说的再过一些,就是域名是kaixin.com,又能怎样?过了几年,有谁还记得这个赶驴网?”

  从“赶集网”、“百姓网”、“赶驴网”的百度指数上看,“赶驴网”的搜索量的确得到了不少提高,但是相比“赶集网”的增幅还不算大,预计其搜索量还会不断下降。

从“赶驴网”事件看广告和品牌

  对于电视广告的推广效果,我一直觉得,其投资回报率非常低,曾经有个网店老板在百度营销行的推广会议上,以个人亲身体验得出一个结论,在中央电视台投入几千万的广告费所得到的回报,还不如在百度推广上投几万元广告多。

  电视广告带给网站的短期流量的确很大,但是这些流量的质量极为低劣,完全不适合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电视广告更适合于日常的线下产品以及娱乐性质产品的营销推广。

  这次的“赶驴网”事件更甚,一个连网站名称都分不清楚的观众,会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付费用户吗?这样的低端用户应该访问的不是电子商务网站,而是“360安全卫士”,如果他还要安装什么网银等支付工具,那必然会成为黑客觊觎的首选目标。

  相比电视媒体的广告,搜索引擎的推广广告是典型的“精准营销”,完全克服了电视广告的种种弊端,投资回报率(ROI)远远高于电视广告。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网络推广中效果较好的是搜索引擎推广,这种推广的具有持续性、精准性、低价格的特点,投资回报率很高,相比电视的广告推广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中国的互联网尚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人们的主要需求还是娱乐,这也造就了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相对迟缓,对于电商网站来说,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关键,如果为了流量而盲目推广,甚至影响自身品牌的信誉度,则这样的运营可谓得不偿失。

从Twitter应用布局看国内微博应用发展趋势

  国内,微博正在引领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对于众多应用开发者来说,新浪及腾讯微博无异于一个最理想的创业平台,成功者将在此扬威立万,傲视群雄。那么开发者如何定位自己的应用从而在上千款应用中脱颖而出呢?或许我们可以从国外Twitter应用的发展历程窥探一些端倪。

  下面是TechCrunch在去年根据来自compete的每月独立访客的数据,统计的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

  Twitter应用 月独立访客(Compete)

  1. Twitpic 1,236,828

  2. Tweetdeck 285,864

  3. Digsby 233,472

  4. Twitterfeed 149,812

  5. Twitterholic 147,164

  6. Twitturly 88,793

  7. Twtpoll 74,154

  8. Retweetist 60,051

  9. Tweepler 51,304

  10. Hellotxt 45,754

  11. Twitdom 45,411

  12. Tweetscan 44,463

  13. Tweetburner 41,754

  14. Tweetvisor 31,621

  15. Twittervision 30,708

  16. Twitterfall 29,592

  17. Monitter 25,433

  18. Twibs 17,168

  19. Twistori 16,229

  20. Twitbin 14,986

  第一类工具型、辅助型应用

  早期Twitter平台上的一些应用是为了弥补Twitter产品自身的不足,这时有关工具型、辅助型的应用,如桌面及移动客户端、在各种设备上的微博阅读器、基于浏览器的插件及同时更新多个微博的应用是一个机会。如Tweetie、Tweetdeck.该类别应用的优势在于该领域的必须,使用人数短期内会很多,但潜在的威胁是官方平台很有可能后期推出官方版本的类似应用,例如新浪微博官方在第三方应用weico及投票后推出了自己的官方版本。但此类应用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如针对企业帐号及营销需求的相关应用,在Twitter上都有成功案例。下面我们分类进行介绍:

  桌面及移动客户端

  1、Tweetdeck

  Tweetdeck(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2,月独立访客285,864)是一款基于Adobe AIR的Twitter桌面客户端,支持信息过滤,多栏显示等等。最新消息,该应用服务商已于2月初以3000万美元的现金和股票被UberMedia收购

  此部分应用可以很好的与企业服务结合,进行多个帐号管理及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服务,类似应用还有CoTweet及Salesforce等整合Twitter的应用都值得尝试,这是一个拥有大量机会的领域。

  2、Tweetie

  基于Twitter的iPhone应用软件Tweetie(Twitter已于2010年4月收购)是最流行iPhone上客户端之一,这个客户端非常强劲,因为靠twitter的影响力推动比较多,或者说背靠twitter关联度比较高,也是很快被收购的原因。

  基于各种设备上的微博阅读器

  1、Flipboard

  经过社会化电子阅读器,接入到iPad上面,实现了平板应用,这块在中国也被开发者复制,在iPhone上面也实现了。

  基于浏览器插件

  1、Twitbin(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20,月独立访客14,986),FireFox插件

  同时更新多个微博

  1、Hellotxt(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0,月独立访客45,754 )。

  微博客的分发平台,用户通过将自己的不同的微博客账号绑定在HelloTXT账号上,便可以在这个平台同步发布信息到各类微博客上

  第二类 富媒体、娱乐及社交游戏的应用

  这也是目前在微博开放平台上受开发者聚焦最多的领域之一。新浪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召开的时候正是新浪微博进入这个阶段的分水岭。下面我们分类进行介绍:

  社交游戏

  许多开发者已经尝试在Twitter上提供社交游戏体验,目前还没有一款应用取得Facebook上社交游戏的成功(前20名应用中无此类应用)。不过这一领域将逐渐获得发展。而由于国内微博平台的特殊性,该领域已出现如求收养、九宫格日记、姓名大作战等多个成功的应用,如2010年11月举办的新浪首届微博开发者大会官方公布的最受欢迎应用前20名中,社交游戏应用占到5个名额。

富媒体、娱乐及社交游戏的应用

  富媒体

  1、Twitpic(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月独立访客1,236,828)是基于Twitter的图片分享应用。该应用已于2月份宣布将核心产品扩大到图片以外的内容格式,支持用户通过TwitPic网站、移动和桌面客户端上传视频。TwitPic是一个基于Twitter的媒体内容共享平台,成立于2008年2月,目前拥有1700万美元,而且每天新增3万用户,该品牌已传播到全球,甚至出现在流行歌曲歌词中。

  国外基于Twitter平台的图片共享服务竞争非常激烈,TwitPic的竞争对手Yfrog已经添加了视频支持,而Plixi刚刚被社交网站Lockerz收购。另外,Twitter最近与TwitPic等第三方网站合作,为Twitter新版界面的信息流中添加图片。此部分应用也在国内微博平台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新浪微博平台最受欢迎的美图秀秀卡通身份证、微音乐、照片墙、Picself等。

  第三类 内容和关系的分析挖掘

  笔者认为此类应用是开发的重点领域之一。Twitter及新浪、腾讯微博上每天会有大量信息,Twitter上已有应用服务商成功帮助企业及用户对有价值信息及关系进行深入挖掘、分析的先例。随着国内的微博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微博平台用户数量级的增加及关注话题、事件的不断热化,正是开发此类应用的绝佳机会。

  根据2月16日Twitter CEO表示Twitter用户每天发送的信息量超过1.3亿条,相比于去年九月份的每天9000万条有明显增长,下图为去年九月份发布的用户每天发送信息量。

内容和关系的分析挖掘

  内容分析监控服务

  Twitter每天产生的数百万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数据,腾讯、新浪微博都需要此类满足个人、企业营销需求的应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管理。随着微博的商业机会在第三方应用上陆续展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都开通了企业微博,将来这些博主怎么能够去管理自己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好的第三方应用的机会。

  1. Twits coop

  这个应用提供趋势监控服务,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Twitter社区往往会领先传统媒体一大步。而Twitscoop这类服务即可收集任意时段最受欢迎的Twitter主题,然后将这些主题以“文字云”的方式组合起来,频率最高的主题会以最大的字号显示。

  2. Twitturly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6,月独立访客88,793)

  列出关于这个话题的所有Tweets,还包括过去24小时的Tweest数,上周总共的tweets数,过去一个月的Tweets数。用户可以据此来判断这个话题的热门程度。还有估算的此话题被阅览的次数(这个貌似是按照发布此Twitter用户的Follow用户数来估算的)。

  3. Retweetist(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8,月独立访客60,051)

  可以看到最新的Twitter状态被retweet的实时排名。

  4. Tweetburner(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3,月独立访客41,754)

  在twitter上发布的网址进行缩写服务,并对你发布的信息进行访问统计,如果你是市场推广人员的话,这个功能能够让你获得第一手的市场调查资料。

  5.  Twittervision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5,月独立访客30,708)

  整合了Twitter与Google Maps两个网站的服务,它将Twitter网站上一堆网友们相互聊天的內容发布在Google Maps的世界地图上,几乎每隔两三秒就会更新一则最新的Twitter信息。

  6. Monitter (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7,月独立访客25,433)

  Twitter关键词实时监测服务,同时搜索3个关键词,并且无论何时一个拥有这些关键词的新文章发布,它都能够自动更新。

  7. Twibs(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8,月独立访客17,168)

  针对twitter上的企业、服务商和应用而收集的一个商家目录。Twibs皆在建造一个地方、分类及产品级别的权威平台,便于人们寻找、跟随甚至与twitter商家进行沟通

  8. Twistori(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9,月独立访客16,229)

  专门收集twitter客(用户)在Twitter上tweet时流露的情感,包括6种最常见的情感:爱(I love),恨(I hate),认为(I think),信任(I believe),觉得(I feel),希望(I wish)。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这些感情都很真。而其数据,则来自于专门用于twitter的搜索引擎summize.

  关系链分析管理服务

  新浪微博平台有关关系链的应用如粉丝汇、草根圈等由于诱导用户盲目获得大量无任何相关性的粉丝已被取缔,如何帮助用户间通过标签、所在行业及共同关注的人等正面方式获得有价值的关注是此类应用需要考虑的。

  1.  Twitterholic(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5,月独立访客147,164)

  首页排行榜列出前100名最热门的用户,并长期汇总统计数据,通过它可以确切知道用户加入Twitter的时间以及自加入之日起他所积累的跟随者的数量。它还会列出跟随者最多的用户并建议其他用户跟随这些热门用户。

  2.  Tweepler(最受欢迎的20个Twitter应用排名第1,月独立访客51,304)

  Twitter Followers管理服务。通过Tweepler,你可以查看你的Follow了多少人,然后Tweepler还会列出哪些人Follow你了而你还没有Follow他们的,你可以进行批量处理(选择Follow),可以批量忽略。

  3. Twittercounter

  提供Twitter Follower数的服务,可以显示过去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你Following,Follow,Tweets数的趋势图,并且可以预测30天后的Follower数,对希望获得更多关注的用户提供高级服务,包括资料图片、简历以及链接。付费服务的价格为每15万次展示收费500美元。

  国内微博现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若想发展成功的应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清晰的目标和,顺应微博发展趋势,与微博平台保持良好沟通;

  第二,微博平台对于企业商家有很好的广告价值和受众价值,开发满足其营销需求的商务类型应用,则盈利模式明显;

  第三,内容发现及分析服务的应用也有大量市场,可以给予更多的关注。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侯苏苏(新浪微博),原文链接

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智能手机最为常用的应用就是中文输入法,发短信、上手机QQ聊天等等都离不开输入法,目前的手机输入法是门户网站的天下,搜狐也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搜狗手机输入法,百度则在2009年低调收购点讯手机输入法,并推出百度手机输入法,腾讯也在2009年收购了A4,并推出了QQ输入法,总总迹象表明互联网企业在争夺手机用户上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众多的手机输入法,用户应该选择哪种输入法呢,对于经常使用输入法的用户来说,手机输入法的输入速度、操控性就显得比较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文字的输入速度。为此,月光博客专门做一个主流手机输入法的微博调查,统计在不同平台下,用户使用较多的手机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这个调查主要针对目前主流智能手机(iPhone、Android、Symbian S60)的主要拼音输入法使用情况,投票时间为7天,其中Symbian有效投票用户为642人,Android有效投票用户1103人,iPhone有效投票用户476人。详细投票结果如下:

  1)你在Symbian S60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73(11%) 

  百度输入法(点讯):  172(27%) 

  QQ输入法(A4):  98(15%) 

  搜狗输入法:  291(45%) 

  其他输入法:  8(1%)

  2)你在Android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157(14%) 

  百度输入法:  225(20%) 

  QQ输入法:  49(4%) 

  搜狗输入法:  328(30%) 

  谷歌输入法:  188(17%) 

  触宝输入法:  104(9%) 

  其他输入法:  52(5%)

  3)你在iPhone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221(46%) 

  百度输入法:  103(22%) 

  QQ输入法:  27(6%) 

  搜狗输入法:  67(14%) 

  FIT输入法:  13(3%) 

  WI输入法:  28(6%) 

  其他输入法:  17(4%)

  调查数据点评:

  1)搜狗输入法在S60和Android平台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iPhone上落后于百度。

  2)百度输入法在S60和Android平台上都位于第二的位置,在iPhone上则高于搜狗,仅次于iPhone自带输入法。

  3)腾讯QQ输入法在三个手机平台中均处于弱势。

  4)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自带的中文输入法都不好用,体验不佳,用户为了提高输入中文的使用体验,大多安装了第三方中文输入法。

  5)由于iPhone对于输入法的封闭性政策,导致必须“越狱”的用户才能安装第三方输入法,这也使得iPhone成为唯一的自带输入法使用率第一的手机,即使iPhone自带的中文输入法极为难用。

  6)从投票数量上看,Android用户对于输入法的安装最为热心,输入法的选择性也最多,iPhone由于价格较高,因此输入法的使用量也低于Android,诺基亚的Symbian S60由于在触摸屏系统上的失败,目前处于下降势态。

  7)国内的输入法大多较为雷同,越早介入,则用户量越大,搜狗最先推出Symbian S60手机输入法,则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百度最先推出iPhone手机输入法,于是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搜狗在iPhone上的开发较晚,因此在iPhone平台上落后于百度。

  8)在一个平台上使用习惯的输入法,更换手机后可能会继续使用,很多Symbian S60用户更换为Android后依旧保持使用原有的输入法。

  9)仅在一个手机平台推出输入法,例如谷歌只在Android上推输入法,而不在iPhone、S60上推出输入法,会导致其在这仅有的一个平台上也难以成功。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设计

  通讯录是一种记录用户联系人的联系方法、地址等信息的服务,做为一种实名的社交网络,以通讯录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少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如即时通讯、邮件、社交网络等等,以及不少本地应用,例如用户的电脑Outlook、手机通讯录等。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保证与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亲戚等之间的联系,并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记录、修改其相关通讯信息,仅依靠手工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日益膨胀的通讯录的需要。

  通讯录产品市场现状

  目前具有通讯录的产品非常多,包括纯粹的通讯录产品(plaxo)、社交网站附带的通讯录(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即时通讯附带的通讯录(如QQ、MSN)、邮箱附带通讯录(Gmail,网易信箱)、个人电脑的通讯录(Outlook通讯录)、手机通讯录(火种通讯录应用)、通讯录增值服务(Kik,微信)等,每个社交产品都具有自己的通讯录,大部分都毫无关联,大量的通讯录导致用户管理通讯录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各个通讯录的数据又不同步,导致用户维护通讯录成为一场噩梦。

  如何解决目前通讯录管理的混乱局面呢?类似的情况我们以前曾经遇到过,就是个人文档管理的问题。很多人工作使用一台电脑,回家用一台电脑,出差用笔记本电脑,如何在不同的电脑同步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文档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早先人们为了同步文件,通常要用U盘将文件拷贝粘贴,非常麻烦,版本管理混乱,很容易出错,最终以Dropbox为首的云存储同步服务出现了,用户使用Dropbox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的自动同步和更新,自动完成这所有的更新和版本管理操作,几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和更新均自动完成,每天电脑都自动下载最新版本的文档,在任何一台电脑更新文档之后,都会自动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端,接着同步到其他电脑,从而通过工具完美地解决了多台电脑同步文档的问题。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既然Dropbox可以成功的管理多台电脑的文件同步,那么对于通讯录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法,将用户散布在各个终端(电脑、邮箱、手机等)的通讯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方便、快捷、灵活的管理个人、公司及相关人员的通讯信息,了解联系人最新联系方法。

  以下是月光博客构思的一个新型的云存储服务,该服务类似Dropbox,但是以通讯录为核心,通过一个所谓的“云通讯录”来同步和管理用户所有的通讯录信息。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是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做为一个基础服务,具有以下的特点:

  1)基于云存储、云计算。

  2)可以实现多平台同步(例如Outlook、Gmail联系人、其他邮箱联系人、手机通讯录、人人网好友、开心网好友等)。

  3)自动备份,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用户的联系人不会发生丢失情况。

  4)建立关系网(用户可联系通讯录成员,确认后双方即为好友)。

  5)社会化通讯录,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变更由联系人自动维护,联系人更改的联系信息可以自动更新给所有好友的通讯录。

  6)集成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功能。

  7)采用vCard标准交换通讯录数据。

图: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

  任何一项服务,如果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都很难运营成功,类似Dropbox这样的优秀服务都提供了个性化收费服务,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功能限制:免费用户功能限制(例如只能免费发送M条短信),部分功能只限于收费用户使用(收费短信)

  2)通过联系人数量限制:例如,免费用户少于N个联系人,收费用户多于N个联系人。

  3)平台限制:Web端免费、手机端收费。

  4)采用奖励引导用户操作:建立类似Dropbox的邀请机制,每邀请一个用户,给予空间或容量上的奖励。

  云通讯录SWOT分析

图:云通讯录SWOT分析

  1)劣势:

  1.1 不同平台同步需要大量开发工作

  1.2 后期维护较为困难

  1.3 第三方平台可能会出现数据格式变动

  2)优势

  2.1 数据安全,自动备份

  2.2 多平台通讯录同步

  2.3 可支持定制平台

  2.4 SNS好友通讯录的同步

  3)威胁

  3.1 Google已实现Gmail和手机同步通讯录

  3.2 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3.3 用户对通讯录的同步需求不高

  4)机遇

  4.1 国内没有同类产品

  4.2 国外的同类产品plaxo从国内访问速度慢,且同步通讯录功能收费

  4.3 Google不支持对于国内SNS应用的同步

  云通讯录的接口设计

  1)导入Gmail联系人

  使用 Google 通讯录API 导入Gmail联系人。

  2)导入Hotmail联系人

  通过 Windows Live Contacts API 来实现导入Hotmail联系人。

  3)导入Yahoo联系人

  通过 Yahoo API 导入Yahoo联系人。

  4)手机联系人同步

  可用协议 Exchange ActiveSyncSyncML ,SyncML servers 可以使用开源产品搭建。支持诺基亚手机和Outlook。Exchange ActiveSync 支持iPhoneiPad,Android手机和Outlook。两者均有现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件。

  5)Outlook同步

  可用协议SyncML进行同步。参考工具

  6)与人人网同步

  使用 人人网API 连接人人网的好友联系人。

  7)与新浪微博同步

  使用 新浪微博API 连接新浪微博的好友联系人。

  8)国内邮箱的同步

  国内的主流邮箱,如网易邮箱、QQ邮箱等,均不提供API服务,因此无法像Gmail、Hotmail那样方便的获取联系人信息,只能通过模拟用户登录的方式抓取该邮箱联系人。

  云通讯录实例分析:Plaxo

  Plaxo是一家专业的在线通讯录提供商,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据该网站介绍,他们有4000万用户,该通讯录提供付费同步方案,可以实现与Outlook、Gmail等邮箱的自动同步。Plaxo还具有部分社交网络的功能,用户可以发布微博、博客、上传照片等。

  1)首页

  Plaxo首页界面显示通讯录主要核心功能,非常简洁,以大字体描述了Plaxo通讯录是什么,能做什么事情。

图:Plaxo首页

  2)登录后界面

  Plaxo登陆之后,会显示通讯录的统计信息,Plaxo可以连接到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用户可以在Plaxo里看到各个社交网站的聚合信息。

图:Plaxo登录后页面

  对于这个功能,我觉得比较多余,如果在中国运营的话会带来不少额外的风险。

  3)连接社交网络

  Plaxo支持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但是不支持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站和微博。

图:连接社交网络

  4)导入其他通讯录

  Plaxo可以导入Yahoo、Gmail、Hotmail、AOL、Outlook、Linkdin等网站的联系人,支持CSV等格式的文件导入,不支持国内邮箱和社交网站联系人的导入。导入其他邮箱联系人会提示输入邮箱密码,你敢在下面的提示框中输入你的Gmail密码吗?

图:导入其他通讯录

  此外,Plaxo还可以自动寻找用户可能认识的人,并提示给用户“您可能认识的人”。

  5)导出通讯录

  Plaxo开放的一点在于,提供通讯录导出为CSV、VCF等格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网络通讯录下载到本地。

  6)联系人管理

  Plaxo可以维护个人通讯录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个人档案、通讯信息数据等。用户可以手动录入联系人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查询方面,可以按照名称等字段信息进行搜索。通讯录包括姓名、公司、群组、电话、手机、Email、类型等字段,通讯录可以进行分组操作。

  用户还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档案,即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个人信息修改之后,好友的通讯录数据会自动更新。

  7)群组管理

  除了联系人信息之外,Plaxo还实现了新建、编辑、删除群组功能。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于云存储通讯录产品的构思,这个构思对于国外已经有了一个产品Plaxo,但我个人感觉Plaxo并不是很好用,并且其核心的同步功能均无法免费使用,通讯录做为一项基础服务,短期内可能赚不到钱,但通讯录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通讯录基础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真实关系SNS以及类似Kik Messenger这样的社交短信服务,这也就是很多人对通讯录的觊觎的原因了。

  不过,社交短信已经有了Kik、微信这样的产品,手机通讯录则有友录通讯录、火种通讯录等,iPhone通讯录有i通讯录等,基于手机和网站的通讯录同步有人人同步免费版(同步人人网和手机联系人)、QQ手机同步(同步QQ邮箱和手机),总的看来,手机通讯录上的产品已经很多了,不少产品已经非常完善,创业公司再开发同类产品的难度较大。而对于通讯录同步的产品则较少有公司介入,其发展和实现同样具有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从这一点介入通讯录市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Panoramio支持谷歌纵横自动标记

  据Panoramio官方博客报道,Google Earth的数码照片社区网站Panoramio发布了一项新功能,可以用过用户的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的数据,自动在用户上传的照片中添加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即使用户的数码相机不具备GPS功能。

  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是谷歌提供的位置分享服务,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中运行,谷歌纵横就会每隔几分钟自动记录用户当前的地理位置。具体实现方法是:

  1、用户在Panoramio网站设置权限,允许Panoramio访问用户的谷歌纵横数据。

  2、用户上传的照片里的EXIF里需要包含时间,该时间为准确时间,和谷歌纵横能够关联,注意,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处理后的照片可能会丢失EXIF信息。

  3、用户在手机开启运行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的时间要和拍摄照片的时间大致相同。

  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Panoramio会在处理照片的时候自动找到和用户最近的地理坐标。

Panoramio支持谷歌纵横自动标记

  Panoramio的这个功能较为完善地使用了谷歌纵横的特点,是谷歌纵横的一项创新性应用。谷歌纵横自2009年推出以来,一直缺少丰富的第三方应用。

  同类收费产品

  目前的数码相机大多都不具备GPS功能,因此照出来的照片都没有地理标记,上传到Panoramio后还需要手动标记处理,如果照片数量庞大的话,其标注坐标的工作量将令人无法忍受。iPhone等智能手机虽然具有GPS功能,但手机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低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依旧无法和单反相机相媲美。

  有些单反相机可以单独购买GPS模块,用户将其连接在相机上,就能拍出集成坐标的照片,从而实现照片导航功能,这些GPS模块大多要数千元。(附注:所谓照片导航,就是将数码相机功能与GPS应用结合于一体,也就是在拍照片的时候同步记录下拍摄地点GPS的定位信息作为镶嵌在图像文件内的参数,使用者以后就可以通过查看GPS信息准确定位图片所在的位置,并且可以实现定位导航,让旅行者凭借照片中的定位数据,找到想要找的风景和回忆。)

同类收费产品

  还有一种独立的GPS设备(例如photofinder),可以定时记录当前地理位置,当用户将数码相机时间和该GPS设备时间一致后,拍摄完照片,将相机的SD卡接入该设备进行处理,即可得到带有地理标记的数码照片。

同类收费产品

  照片导航功能的推出,极大地丰富了GPS的实用功能,也使GPS成为了更形象化、时尚化的新酷数码产品。在我们外出游玩后,观看曾经拍摄过的数码照片时很容易忘记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在网络上观看其他网友拍摄的景点照片自己也想去体验绝美景色的时候,确发现只凭借一张照片很难找到确切的拍摄地点,如果照片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则我们就可以轻松地通过Google Earth软件找到该照片的拍摄位置。

  客户端工具

  Panoramio的这个新功能就如同上面讲述的GPS设备一样,只不过,那样的GPS设备需要单独购买,价格在1千元左右,而谷歌纵横使用用户手机,免费即可提供。不过,谷歌纵横和该GPS设备相比也有很多不便之处,例如需要经常联网,当没有网路环境的时候就无法记录,较为消耗手机的电量,没有客户端功能。

  因此,如果Panoramio能够再开发一个客户端软件,直接将读取的谷歌纵横数据写入用户数码照片的EXIF里,那将是一个更有用的功能。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基于微博的开放评论系统

  本文源于看网易新闻的一些想法。评论是网易新闻的一大特色,而且目前也与网易微博结合得很好。但是我想如果网易把评论支持做为微博的一大特色来做,就可以和新浪微博形成差异化竞争,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实把网易微博的评论支持功能做得更加开放、支持所有的网站,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复杂,基本思路是:

  1、对来源文章的URL进行基本处理,去除多余的浏览器传递参数。

  2、对URL进行短网址处理,得到的短网址ID就是新闻的处理流水号。

  经过以上两步处理,针对任意一篇新闻就得到了新闻的基本信息:流水号、原始URL、标题。

  比如,新闻标题是:《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

  原始URL是:http://tallrain.blogbus.com/logs/105546174.html

  短网址是:http://163.fm/CqimREh

  流水号是:CqimREh

  3、用户输入评论内容后,在评论内容里加入新闻评论统一标签,如“#XWPL”,并和新闻的基本信息一起组成微博整体。

  比如,评论是:“值得一试”,那么整条评论微博包含了以下要素:

  新闻标题:《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

  评论标签:#XWPL

  流水号:#CqimREh(微博系统可以根据流水号查询到原始URL)

  评论内容:值得一试

  评论人ID:tallrain

  评论时间:2011/02/17

  那么整条微博的完整内容是:

  “值得一试 #XWPL http://163.fm/CqimREh 对《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的评论” —— tallrain,2011/02/17

  从形式上看,和其它的微博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由于有了评论标签和流水号,就可以通过这两个特征进行检索。

  此外,微博在录入系统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评论标签,进行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比如每增加一条评论,就更新一下新闻的微博评论数,这样就提高了统计和排序的效率。

  展现评论的方法非常简单:

  1、网站向微博系统提交新闻原始URL,请求获得评论。

  2、微博系统根据原始URL,得到流水号、评论数。

  3、系统根据评论标签和流水号,得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评论微博,按照时间进行正向或逆向排序。

  4、网站将微博系统输出的评论内容呈现到相应页面。

  也可以建设专有评论网站,根据评论热度进行排序,实现类似DIGG的新闻评论网站。

基于微博的开放评论系统

  下面再谈两点系统推广的设想。

  网易的微博已经和网易新闻评论结合得很好了,但既然是开放系统,就应该向所有网站推广,可参考的方法有:

  1、在新闻网站提供“分享到XX微博”功能图标,并嵌入微博登录代码,实现在新闻原始页面的发布。新闻标题由页面TITLE获得。

  2、发布浏览器插件,提供类似SIDEWIKI插件,通过浏览器发布评论。

  来源:tallrain投稿。

如何在Twitter follow对的人

  邓巴数理论指出大多数人可以与至多150人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可是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人们正面临着不寻常的巨大挑战。也许每时每刻都有人作为你的跟随者(follower),但是他们半数以上都是自动推送机(robots),垃圾信息制造者(spammers)。

  当有人在twitter上follow你,你会follow他吗?就让我们假定你很喜欢你follow的人会follow回你。那么你如何做出是否follow回其他人的决定呢?

  埃及的市场营销顾问John Antonios绘制出了一张实用的流程图来阐明他对评估新的Twitter follower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这张流程图组织清晰并能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把它放在后面了。如果你能自如地运用twitter,我提供的流程图也许太火星了。但我认为这种清晰地流程图组织方式对许多人都很有帮助。

如何在Twitter follow对的人

  英文原文:How to Evaluate New Twitter Followers (Flowchart)

  中文翻译:由蓝风绿影(dqaria)翻译

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LBS的中国困局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译为中文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泛指借助运营商移动网络、GPS等定位方式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作为支撑,为用户提供各种形式增值服务的工具与服务。伴随着国外Foursquare的快速窜红,国内也快速出现一批新的LBS服务商,也有一部分既有服务商将位置服务与自身相结合,例如大众点评网。本文着重讨论新出现的以LBS为主要卖点的服务,以及它们在中国可能遇到的种种阻碍。

  以Foursquare为代表的LBS服务窜红,首先是由于以3G、4G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进步带来了移动网络速度的极大提升,而以iOS、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产品快速普及。传统商家急需将自身服务与互联网进行对接,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信息、LBS、团购、电子优惠券等服务应运而生,而LBS则是其中最受争议的。基于位置服务能够让用户从网上走到商店里,通过Check-In(中文也作切客)获取电子优惠券进而形成消费。

  纯LBS服务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没有充足的商家资源,由于对传统行业的陌生导致大量同类服务重线上轻线下,新用户无法从LBS服务本身获取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这样巨大的信息壁垒远比生活信息网站嫁接位置服务要难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用户通过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获取的优惠券数量绝对远超大多数LBS服务。LBS里Location只是方式,而Service才是对用户的价值,进而才能实现服务自身的盈利与成长。

  尽管大多数LBS网站通过积分、奖品、头衔等多种方式鼓励用户发现新位置并填写评论,但是这样产生信息大多是不全面的、不规则的,除了产生更多的冗余数据外很难产生有效价值。这一状况可以通过各种营销以及网站自身的修正来正确引导,但是在中国这样的LBS服务商已经达到四五十家,其中不乏网易、盛大等互联网巨头,而真正拥有智能手机,并且愿意尝试这种新应用的用户是有限的,除开那些因为好奇而使用的快用户可能不到100万,而这不到100万用户还要被这么多家LBS服务给分割,没有用户的结果比没钱更让人头疼,特别是对以用户创造价值的LBS服务来说。

LBS的中国困局

  国内LBS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热潮,但是这热潮背后更多蕴含的是泡沫。大量创业者与资本的进入,通过大量奖品、诱惑的刺激来吸引用户,然后招聘大量员工来自我活跃,砸广告、砸活动,带来目前短暂的虚假繁荣,用户来匆匆也去匆匆。LBS与团购、微博这两种由国外带来的热潮不一样,团购吸引身边很多朋友都会去参加,微博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朋友都在玩。如果说团购热潮中的泡沫比例为10%,微博热潮中的泡沫比例为30%的话,那么纯LBS服务热潮中的泡沫比例则超过70%甚至更多,因为我没有看到周围任何朋友有在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样巨大的泡沫比例已经不是简单依靠资本与推广能够跨越了,更何况现在大多数纯LBS的功能都千篇一律。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地理位置信息对已有网络服务的提升,例如大众点评这样的生活信息服务商,例如时光网这样的电影资讯服务商,例如途牛网这样的旅游资讯提供商。他们自身有良好的信息积累,对行业足够了解并深耕细作多年,地理位置信息的加入能够更有效提升服务品质。而如果有一天,纯LBS的所有传统竞争对手都加入了地理位置信息功能,那么也就是纯LBS服务的末日了,他们恍若是从天而降的无根之水,来时无影,去时也无踪。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浏览器的战略意义

  继即时通讯软件(IM)、中文输入法之后,网页浏览器再次成为互联网大鳄与创业者的追捧对象,与即时通讯软件、输入法所不同的是网页浏览器的门槛更低,随处可见的浏览器内核让他们开发一款浏览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更重要的是浏览器的推广并不需要一个可观的用户基数,在互联网用户了解知道世界除了IE还有其它浏览器后,优秀浏览器的成长速度更快、推广成本更低,更容易得到用户与市场的青睐。

  除了傲游、世界之窗、GreenBrowser等老牌网页浏览器外,Google、腾讯、搜狐、360都相继推出浏览器产品,而百度、新浪、阿里巴巴都曾多次传出网页浏览器的绯闻,而像糖果浏览器、MiniIE这样的小公司作品就更是数不胜数。市场火热的背后自然是利益的追逐,浏览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核心价值品牌传播

  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Google Chrome(谷歌浏览器)是合格的布道者,从2008年9月2日发布起不过两年时间,已经获得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成绩,奋斗多年的Opera同期市场占有率只有2.2%,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的这一数字是5.9%.

  Google Chrome从发布第一天就贯彻快这一宗旨,启动快、载入快、跑分快,而快速帮用户找到信息也正是Google搜索的重要信条。Google 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在当时能比其他搜索引擎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适的结果。

  Google Chrome同时维护Linux、Windows、Mac OS X等多个平台,并且大多数时候对这些平台一视同仁,同时发布新版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像某些软件厂商那样无视Windows以外的平台,这代表了Google对于Windows之外多平台的鼓励支持。

  Google Chrome根据新功能和稳定性分为Stable、Beta、Dev等三个版本,以同时满足追求稳定的用户与尝鲜用户的需求,他们具有稳定的版本发布周期,例如他们会每个月发布一个稳定的Stable版本。这代表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不断改进,以及对技术驱动信条的绝对信仰。

  流量入口资源入口

浏览器的战略意义

  在这一点上国内的浏览器大多做得更好,讽刺?360安全浏览器的窜红成就了360网址导航,后者已经成为国内名列前三的导航类网站,每个月的广告销售收入都是惊人的数字,通过浏览器导入流量,再将这些流量给销售出去,这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

  搜狗浏览器将自家的将搜狗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顺便推荐用户安装搜狗拼音,而腾讯TT也将同门师兄搜搜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顺便在收藏栏加上一大堆的腾讯产品链接。浏览器是一种新的产品推广渠道,作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入口有极强的战略价值,高曝光率对于糅合自家产品线打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自用或变现都是不错的选择。

  阻击竞争对手以攻代守

  竞争对手依靠浏览器优势力推自家产品,如果你仍然正襟危坐难免被人有可乘之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自家也做浏览器,然后大把砸钱、咋资源进行推广,再怎么也得达到对方七八成的功力,这时候双方的差距自然就小了。

  防守性进攻也是江湖高手过招的常见路数,尽管浏览器不一定是自己的核心产品,但是做了之后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忠实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减少他们叛变的可能,没准儿还能给核心业务输输血、缓缓气。

  最后回到产品本身,国内的浏览器真有够烂,除了套内核外就没有更多的本质创新,现在的一时风光只是因为用户还很笨。资源强推也总会有过效的一天,希望那时候的国内浏览器不会死的太难看。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8日星期五

中国Kik模式前景分析

  在美国,Kik Messenger仅推出两个月就获得了超过300万用户,名声大噪并受到所有人的关注和鼓舞。这款多平台智能手机应用致力于替代传统的手机短信服务(SMS),毫无疑问在这方面它是具备优势的。它能够帮你自动检测手机联系人中已经安装Kik Messenger并自动添加为联系人,不需要查找、添加、邀请等繁琐操作,这也是它能够像病毒一样快速风靡的重要原因。然后你就可以通过Kik Messenger与朋友进行联系,查看对方的输入状态,享受更好的交流体验。这一切都是通过互联网完成,你不需要向运营商付出额外的哪怕一分钱,当然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流量套餐。

  Kik Messenger在美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其中也包括国内的巨头与创业者们。微信、米聊、KiKi、友信等大批同类应用快速涌现,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并不亚于百团大战。跟视频、SNS、微博、团购、LBS等国外新兴互联网应用一样,他们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思考商业模式背后的逻辑,他们相信笨鸟先飞也是有好处的,再不济也能拉点风险投资顺便赚足业界眼球。

中国Kik模式前景分析

  中国目前拥有移动电话用户8.59亿,仅春节期间,中国国内各类短信发送量累计达230亿条,人均发送短信30多条。2010年运营商短信业务收入超600亿元,2011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发送的短信有可能会逼近300亿条。中国用户对移动消息沟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需求并不一定是Kik类应用能够完全满足的。

  Kik类应用生存的前提是智能手机全面普及,行业始祖Kik Messenger的成功正是依托智能手机与手机APP的快速成长。但就中国乃至全球市场而言,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仍然有待提升,大多数人用的仍然是非智能手机,也有相当部分用户的智能手机从未安装过任何应用。智能手机环境及用户习惯的不成熟,导致大多数Kik类应用的用户只能面对寥寥可数的几个好友,最后那些尝鲜用户只会快速流失。

  并且现有的Kik类应用并不能与系统自带的号码簿及短信功能进行无缝整合,自动判断使用Kik类应用或传统短信,看起来这更像是一个缩水版的手机IM软件,不同的只是关系基于号码簿而不是互联网。而且各种名目繁多的Kik类应用更是让用户无所适从,如果我有个10个联系人使用10种不同的Kik类应用,那就意味着他们的联系人需要安装各种不同的Kik类应用,复杂而且低效。有些朋友会认为Kik类应用能够让iPad、iPod Touch等应用也加入到即时沟通中来,但是不要忘记:1.这些设备并不具备随时随地的通信能力;2.网络工具例如QQ、MSN的联系人属性是无法与手机联系人划上等号的。如果他们想要沟通,同样可以在iPod Touch上面安装QQ然后与手机QQ用户聊天,前提是得有WIFI网络

  不得不提Kik类应用的流行离不开运营商的移动网络支持,尽管Kik类应用本身并不从消息业务赚钱,但是它们分流的每一个客户都是运营商真金白银的收入。假设中国的Kik类应用能够分流国内运营商20%短信业务,这意味着运营商在这一块的收入将会减少百亿元,相信没有任何运营商面对这样公然的挑衅而无动于衷,Kik类应用想要发展壮大第一个要跨过的坎就是运营商。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Kik类应用怎样赚钱?即便它给用户节约了这么多钱,即便它能卷走运营商的百亿元收入,但是看起来它并没有办法为自己找出一条活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就是移动飞信,这样一款由运营商主导以免费发短信为卖点的IM软件,比Kik类应用的免费沟通更直接、更彻底,即使到现在也没能够击败手机QQ的统治地位。对于Kik类应用针对的智能手机用户而言,手机自带的短信软件的使用体验已经足够好,设计美观、输入便捷、具备会话式界面。尽管他们并不介意免费享用这一切,但是是面对目前Kik类应用高昂的使用成本,也许他们更愿意向运营商一个月付出几块钱。

  国内的Kik类应用开始尝试加入图片、语音、文档甚至视频的发送功能,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虽然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全能发送工具,但是我为什么不选择QQ、MSN等全功能的IM工具?或者直接使用邮件工具发送这些资料。

  最后奉劝你最好不要因为腾讯的进入对Kik类应用盲目乐观,腾讯的进入更多是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因为Kik类应用假设成功很可能会侵犯自己在IM及移动领域的领先地位,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如果你有足够的钱或资本资源,倒是可以尝试去玩一把,如果是想要创业博一把,建议另投他处吧。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精细化电子商务

  在电子商务如日中天的今天,在B2C有京东、凡客,C2C有淘宝的情况下,想要从电子商务创业仍然是有机会的,因为电子商务仍然有众多巨头照顾不到的暗角。在竞争对手空前强大,资金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情况下,精细化电子商务就被大家讨论开了。借用周鸿祎的说法,这叫微电子商务。

  精细化电子商务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是所销售商品的细分化,销售策略的差异化,例如京东卖所有的数码3C产品,但是你只卖单反数码相机,更小的覆盖人群和更集中的资源让你能更容易吸引到目标用户;第二是商品附加服务的细化,大型网上卖场因为需要兼顾到各种商品与各种用户的需求,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些用户渴求的细致功能,自然能够事半功倍。例如提供商品签收短信,提供微博、IM客服。

  袜子是每一个人都会用到的消耗品,商场品牌太杂价格太乱,除了运动品牌很难买到适合自己的袜子,也很少有专门销售袜子的专柜。在这样的情况下Black socks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这是一家英国的知名网上商店,他们的主打商品只有袜子,这些袜子由他们向厂商定制并保证品质,这些袜子并不比商场里便宜(平均单双售价10美金),你可以在网站上根据颜色、类型进行挑选,最重要的是他们提供定时寄送的服务,你可以买好20双袜子然后让Black socks每季度给你寄五双,你再也不需要花时间再去商场挑选袜子,也不需要为找不到袜子穿而烦恼。

精细化电子商务

  Black socks的成功哲学:专注于核心产品,减少用户的成本,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他们网站的主要客户是男性,大多数男性对于袜子拥有舒适、透气这样的普遍要求,而女性对袜子的款式、规格则有更复杂的需求;其次大多数男性因为工作或者性格的原因不愿意花费时间挑选袜子,而女性最喜欢的就是逛街购物;最后大多数男性都穿过臭袜子或者破袜子,即便没有人看到但是自己会感觉很糗。他们曾经一年卖出过1000万双袜子,这些袜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N圈,这一销量超过了很多所谓的大厂商。

  如果卖出一双袜子Black socks能够赚到五美金,这意味着他们一年能赚取五千万美金约合三亿人民币利润,并且物流、原料成本会因为销量激增而大幅降低,看起来这是一个很棒的生意。现在国内已经有大量lack socks的模仿者开始出现,但考虑到国内消费与网购环境,我对他们并不会有一个美好的预期,我也并不鼓励大家都去卖袜子,更重要是领会Black socks背后的精细化运作思路。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社交网络应故意设计得“不够完善”

  关于社交网站的设计,互联网上的博文铺天盖地,但是系统性地结集成书的却不多见。前几日在图书馆发现了《社交网站界面设计》一书,这本书分享了作者在Yahoo、AOL以及其他公司工作十几年来的经验,对整个网站的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建议,并且制定了数百条原则,致力于给用户最好的交互体验。

  在书中,作者说道:“我们必须得有机会让社交网站的”社民“自己亲自”完善“设计”

  这个观点刚看起来的确不可思议,所有的网站当然都想做到完美,这是毋庸置疑的。

社交网站界面设计

  然而“不完善”的网站恰恰是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策略。在Web2.0时代,用户已经习惯于贡献内容(中国的基础用户们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一段时间来培养习惯?)。我们如若让用户可以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中,用户会更喜欢这个他“投入了心血”的网站,这个“为他做了改变”的网站。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更精准地提升了网站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又会使用户觉得这是一个“重视用户”的网站。

  我们很高兴看到,在近两年的中国互联网,有很多的新兴网络服务已经采用了beta版即推出公测+邀请注册控制用户数量的策略。邀请注册一方面控制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保证了服务器端压力的可控性和Feedback的高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作为饥渴营销,在互联网上得到免费的广告传播效应。但是,一旦服务成型,就应该对广大用户开放,像某些网站给一个新用户给100个邀请码却仍然不开放注册的做法让人很难感受到诚意。

社交网络应故意设计得“不够完善”

  在实行这一做法的过程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一、改进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除非是有着根本性的理念改变的大版本更新,否则应尽量避免一次性改变过多的界面元素和功能,这样可能会引起用户对操作界面的不适从而导致用户潜意识对服务的抵制。而适当增加版本的更新的频率会让关注者认为所使用的产品正处在上升期,其开发团队富有执行力。

  二、必须有所限制,有富有说服力的决策者

  无限的民主就有可能演变成暴民的狂欢,网站的开发团队必须先构建起一个框架,“这些环境应该是最基本的,稳定的,不变的,可靠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开发团队跟用户的意见相左时,一个能够服众的决策者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个决策者必须深受用户欢迎,并且真正对产品负责,有着独到的眼光与想法(好吧我就是在说乔布斯这样的,不过这样的决策者是不是根本就不会采纳这篇文章的建议呢?)。

  三、敢于筛选,专注于主干功能

  一千个用户心中就有一千种社交网络,也许用户会天马行空地提出各种各样的功能要求。对于开发团队,此时最重要的是能够冷静对用户的建议进行筛选。使自己的服务各种各样的功能看起来富有诱惑力,但是复杂的界面,臃肿的功能以及糟糕的载入速度会让你得不偿失。来自Dropbox的经验是“只考虑加入80%以上用户要求的功能”。

  在以工程师为驱动的产品创造中,会产生许多很棒的点子却一时找不到商业应用或者发展潜力。这是不妨就让用户一起参与到建设中,拓展产品的实用意义。例如豆瓣阿尔法城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这个应用的意义,甚至它的创建者阿北也不一定知道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就像Twitter的理念从“What are you doing”到“what‘s happening”的改变一样,许多应用正在产品定位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冲突中,做着悄然的改变。

  来源:不安静的书桌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6日星期三

电子商务:做好产品三部曲

  关于电子商务,他仅仅只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将产品卖出去的工具。而通过这个工具,如何才能把产品卖得跟好?卖得更多呢?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资讯是内容为王,而电子商务则是产品为王,而销售结果则是建立在良好产品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结果。

  于是,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产品体系中笔者认为,以下三点是产品核心基础,倘若做好,不想赚钱都很难!

  1、品质决定

  大多数客户,对于通过电子商务购物所持有的态度为均为尝试性购买。

  其原因在于,客户所购买产品在没有买单或买单后通过物流形式还未到达客户手中时,客户对产品的概念仅来自于图片与文字描述,由此,产品品质与产品描述一致将是决定电子商务平台诚信的基础,同时,也是让客户产生多次购买并达到口碑相传目的的基础。

  2、包装决定

  客户的购买目的不是包装而是产品,但是,产品的包装除能起到“糖衣”效果外还能给予客户诸多附加值信息,例:直观感受企业实力、沉淀商业信用、叠加广告信息、推广公司理念等,而这些,则是在当下浮躁的现实社会里能够给予客户眼前一亮的诚信商业行为。

  另外,倘若你的包装或一张宣传单,内容做到让客户都舍不得丢弃,那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已经彻底的征服了你的客户。

包装决定

  3、服务决定

  服务是电子商务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他对于一个电子商务公司来说,他是一种无形产品。

  我们都知道,电子商务所拥有的天然属性就是快,而我们也知道,有一句话叫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去得快的结果对于商业行为来说则就成为了“一锤子买卖”。而服务,则是延续买卖双方二次、三次交流的基础。

  另外,因为“快”的属性存在,商品一旦到达客户手中时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增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则是服务。

  最后,做好服务除能解决问题外,他还能不断的提升你电子商务公司的品味和档次,让客户对你产生无比的信任。当然,如果你们希望在未来,伴随着所销售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增长,客服人员成本也不断增加的话,你大可不必将服务看成产品!

  总结

  电子商务,因为在互联网上,本来一个很纯净的名词现在被弄得浮躁不堪。当然,假如你想从事这个工作并以此为事业,则一定不能随大流的去浮躁。

  你要相信,电子商务,不是只有一个淘宝、一个京东、一个当当、一个凡客的。在未来,只要网络还在,电子商务就一定会在,并且,还会有许多类似淘宝、京东、当当、凡客的企业出现。

  由此,从现在起,做好你的产品,打通你的销售渠道!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来源:郭东博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5日星期二

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对英特尔的影响

  大家在关注Nokia与Microsoft合作的同时,似乎对这两家的老盟友Intel的反应少了一些关注,这次Nokia放弃MeeGo对于Intel无疑是一个打击。

  Nokia与Intel于2009年6月份宣布达成合作关系,Intel获得Nokia手机无线技术授权,而Nokia将购买Intel芯片,双方又于2010年2月宣布将联手推出新的移动操作系统MeeGo,新的系统将支持Intel的IA-32架构(Atom处理器)和ARM架构,2010年的5月和10月MeeGo系统推出了1.0和1.1版本。可以说,当时这个合作是个双赢的选择,Intel可以借此合作将Atom处理器推向移动平台,挑战ARM,而Nokia除了Symbian之外也确实需要一个新的系统来对抗Iphone和Android手机。

  无奈MeeGo的研发进度实在是跟不上Nokia市场份额的下跌的速度。在Nokia宣布与Microsoft达成战略合作,将会使用Windows Phone作为主要操作系统之后,Intel方面发表声明称,对Nokia弃用MeeGo系统的决定感到失望,但由于MeeGo支持多种设备,所以英特尔并不感到失望。

MeeGo

  但是这次Nokia放弃MeeGo对Intel无疑是一个打击。我们可以仔细想一下Intel作为一个硬件厂商,推出操作系统的目的是什么。另外我们可以看一下MeeGo所支持的设备有哪些,手机、平板电脑、上网本、车载系统、机顶盒、数字家庭系统,这些似乎都不是Intel的传统领域。Intel基本垄断了通用处理器的市场,已很难在这个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突破点,为此,Intel一直在进入新的领域寻求突破,例如之前Intel就曾推出过Xscale尝试进入手机处理器市场。但是Intel的特长在PC处理器和相关外围设备上,所以在PC处理器之外的努力屡遭挫折。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下Intel为什么能在PC处理器上如此成功,在这就不得不提到Microsoft了。事实上,Intel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Intel的复杂指令(CISC)处理器就遭到了精简指令(RISC)处理器的挑战。从技术上来说,精简指令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更为先进的理念,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Intel也曾尝试过推出自己的精简指令处理器,但是事后证明市场对处理器的兼容性要求比对性能的要求更重要,于是Intel放弃了精简指令集而是专心做复杂指令处理器,所以Intel可以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但是在整个PC工业生态系统中,Intel凭借着和Microsoft坚定的盟友关系,凭借着市场优势在这个领域打赢了与精简指令集的技术之争。简单地说,Intel在PC处理器领域的成功,离不开Microsoft的windows系统,Microsoft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了PC工业生态链的最上层,而Intel又凭借着windows系统垄断了PC处理器市场。

  看明白Intel在PC领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不难明白Intel推出MeeGo系统并且支持如此多的平台的目的了。在这些领域里,精简指令集处理器由于其低功耗、高性能而备受青睐,手机处理器市场ARM更是一家独大,Intel虽然在PC领域算得上是霸主,但是在这些领域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并且由于复杂指令集的关系,Intel的Atom处理器很难在功耗和性能上与精简指令集的ARM、PowerPC相比,Intel显然是想通过其在PC领域的成功经验,借助一整个生态系统的力量来与之抗衡。而这些领域里,手机和平板电脑平台上已有iOS和Android,数字家庭系统已有PS和Xbox,MeeGo要想取得成功并不容易,比较可行的突破口是车载系统。要想让这些所有领域的处理器都换成自己的,Intel倒不是说没有这个野心,只是不太现实,所以Intel实际的路线有可能是战线铺长,通过在某几个领域作为突破口,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其他领域站定脚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之后再通过MeeGo这个“全”系统进行反击,毕竟MeeGo支持的平台多,只要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各个平台间可以无缝对接,还是很容易重新抢占用户的。

  看完Intel的目的之后,我们再分析这件事情对它产生的影响。在手机平台少了Nokia这个合作伙伴,对Intel整个战线影响肯定是很大的,因为首先手机平台是整个战线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在2010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就超过了PC,而Nokia在智能机市场中还是占据比较大的份额,当初Intel肯定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如果Nokia能够采用MeeGo的操作系统,Intel几乎就等于直接打入手机处理器市场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可惜现在计划落空,Intel只好在手机市场重新寻找一个占据了一定份额的合作伙伴,而整个的计划虽因此遭受一点挫折,但是可以肯定还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Intel搞MeeGo是因为移动平台上没有支持IA架构的系统,所以自己搞出来一个,真正的目的是用来优化IA,而其他的一些公司加入MeeGo这个项目更多的是关注Atom这个系列能不能应用在移动平台上,举个例子,AMD为什么加入MeeGo,是因为它一直以来都是做同Intel兼容的处理器,如果Atom以后能打入手机处理器平台,那么AMD也可以在这个领域分一杯羹。作为一个移动平台的操作系统,MeeGo直接的竞争对象肯定是iOS和Android,但是在移动处理器这个领域,ARM才是Intel真正的对手。Nokia放弃MeeGo系统,对Intel当然是个挫折,但是现在还不至于完全唱衰MeeGo,毕竟Intel的优势在其工艺制造技术,Atom处理器有自己的特点,MeeGo虽然支持ARM架构,但是根本还是为IA量身打造的,肯定也有自己的优势。退一步讲,即使MeeGo在同iOS、Android的竞争中失败,Intel也可以把这些系统移植到IA平台上来,说白了,只要Atom的性能达到或者超过ARM,Intel如果没有什么更大的野心的话,并不会太关心在上面跑什么系统。

  反过来再想想Nokia,它作为一个手机厂商,在性能和价格相同的情况下,它本身也不会关心用什么的处理器,当初跟Intel的合作更多的是看重操作系统,这点可能就是Intel和Nokia最大的分歧。现在Nokia选择和Microsoft合作,当然有自己的道理,但是却放弃了自身的特点,这样一来Nokia和其他手机品牌还有什么区别呢。

Nokia

  在这件事情上,新欢Nokia的背叛虽然让Intel失望,但是更让Intel伤心的应该是Microsoft,Intel和Microsoft在PC领域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同盟关系,当初Intel因为没有一种移动设备操作系统支持IA-32的架构而被迫自己推出来了Moblin以及后来的MeeGo,而现在自己的这个老盟友的windows phone也只支持ARM架构,看来在手机平台这个领域,Intel要想找到一个有实力的盟友已经很难了。

  来源:读者李哲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诺基亚为什么选择微软

  金融有一个你我心知肚明的核心——资本是稀缺资源,由此催生了很多行业。人生可以钱为唯一目标,但是产业发展和推动,资本确是第一位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当传统产业,金融业无法满足融资和资本聚集效应的要求的时候,就必然产生更大杠杆率的上层产品,所谓的金融衍生品,这是题外话,略过不提。

  IT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特殊性就是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必然要更多的科研资金,在盈利中拨备足够的科研发展基金和风险覆盖。所以IT的老大们,真正有“可支配”自由资金的并不多:苹果可能是第一个手握大量现金的老大,财务报告显示,大约500多亿美元,大约两倍于诺基亚的市值;Google的现金盈余也很多,但应不及苹果和微软;微软的现金盈余虽然不及其顶峰时候,也仍然有300亿美元左右;其他的IT厂商就没有这么财大气粗了——或者是盈余不够,或者是盈利高但是规模小。

诺基亚为什么选择微软

  人们常常念叨一句话,有钱的才是爷。有钱的老大们,小弟都想跟着,目标当然是希望能获得点钱,就像百万英镑中的饭馆老板,我找不开你的钱,但是我希望你每天都来,也许哪天那个百万英镑就能分我点!所以你会看到,有很多漫长历史的传统IT厂商不得不围绕着这三个或者几个“年轻老大们”转。两年前几乎死掉的摩托罗拉意志坚定的做了Google的情人,凭借后者的Android加上特别的“小灶”差不多起死回生了。当然也有很多是想获得苹果的“宠幸”的,但乔大爷的脾气谁都知道,画好了围城就自己玩,一般是不放人进来的。

  诺基亚季度盈余8亿多欧元,虽然这业绩还算不错,但是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10多个季,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制造商,此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积累足够的资金作为研发投入,更不可能去开发和苹果Google竞争的系统——这系统级的投入动辄十亿多投入:苹果是有MAC的基础,Android借用了linux都是节省了成本,黑莓,微软有操作系统的经验更不必说。手机系统谁都想搞,除了这几家家,其他的不成气候就是明证。

  有钱的是爷,这里就要进一步了,给钱的是大爷。 现在的问题是,诺基亚如果投靠Google,微软,能拿到多少钱资助?换句话说,谁给的钱多?谁给的钱多,本质在于在这两个巨头眼中,Nokia的价值几何? 很不幸,对Google来说不愿意也不可能给诺记足够的资金支持,给了支持,自己的两个老情人摩托和三星怎么办?并且诺基亚还是相当有架子(全球市场份额第一)的情人。

  微软就不同了,这位老大主业赚来了大笔的钱,副业似乎都是在烧钱。Windows手机搞了好多年,差不多日薄西山了,再不动手抢夺市场,八成就英雄迟暮了。而诺基亚的营销,硬件设计,品牌和占有率都是微软所看重的,说白了:这个老大有钱,一直有在此领域花钱的欲望,同时还愿意为这些价值花钱。 此时不傍何时傍?

  据最新消息,微软在合作前几年将向诺基亚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资助,以此拓展市场以及开发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手机,根据两家公司达成的合作协议,诺基亚将采用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微软则需要向诺基亚提供一定的财务资助。尽管诺基亚需要向微软支付Windows Phone软件版权费用,但埃洛普表示,该项合作可以帮助诺基亚“减免大量的运营成本”,因为诺基亚本身无需将大笔资金投入自主开发的操作系统中。“数十亿美元”,微软不差这点钱,诺基亚可是真的迫切需要:新的智能平台的人力成本,设计成本,营销网络和推广。

  来源:nzhang投稿

低价Android是个坑

  2010可谓是Google Android的丰收年,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数据,2010年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全年增幅达到888.8%,从09年的3.9%迅速攀升至22.7%,超越Symbian在这一市场的领导地位指日可待,顺利完成由稚嫩到成熟的完美转变。Android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所有人的朋友,它给了摩托罗拉、三星、HTC、索爱等手机厂商抵御iPhone蚕食的工具,并且顺利将诺基亚抛下万丈深渊;它用低得多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体验到了智能手机的魅力,让整个智能手机上下游链条提前进化了好几年,也让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以飞快的速度改善着。

  所以业界不断有朋友在呼吁推出超低价Android手机,进一步全面拓展Android在移动领域的影响力,带动新一波智能手机普及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风潮。看起来这一切都这么美好,就连李开复都预测2011年Android手机将会低至750元,但是超低价智能手机显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品尝到的美味蛋糕。

低价Android

  现在主流的廉价Android手机主要包括联发科、瑞芯等国产方案,它们采用低频CPU以获得更多的成本优势,配置128MB甚至更小的系统内存,搭配更小尺寸的电阻式触摸屏,对工艺、电路设计方面会有一定缩水。采用这些芯片的产品的价格大多在一千上下,尽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价格优势仍然不明显,HTC、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的入门级Android产品价格也比这些国产Android手机贵不了多少。同时由于这些方案并不成熟所以稳定性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问题,采用这些芯片的产品售后成本偏高,部分国内厂商宁愿选择价格高出几倍的高通方案。这意味着短期内这些廉价新片方案并不能获得大量手机厂商的认同,并且门槛越低利润越薄已经变成业内共识,屏幕尺寸更大、配置更高的Android手机并不一定能为厂商够提供比普通山寨机更高的利润。

  超低价Android手机离不开运营商的通力合作,大多数运营商为了吸引用户入网会对手机厂商进行补贴,这部分补贴会有效降低手机售价。但是购买低价手机的用户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普遍不高,运营商对于这部分用户的补贴力度较弱,换言之运营商并不会有很大的动力来帮助推动低价Android的普及。

  最重要的是,真的有如此多的用户需要配置差一号的低价Android手机吗?山寨机的最大消费群体是那些收入不高并且对手机功能要求不高的用户,大多被销售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小镇,他们的需求是价格便宜、外放声音响亮、信号好、续航时间长,他们并不了解什么是切客(LBS),也不会使用大众点评寻找附近的美食,对他们来说现有的Android手机除了价格更高外并没有太多值得称道的。而爱好新鲜事物的学生用户,他们现有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已经决定不是单纯追求低价,面对货架上琳琅满目的Android手机,他们会更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机,而不仅仅是低价。

  Android手机想要全面抢占中低端市场,并不只是依靠缩水的硬件配置与低价就可以,更多要培养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习惯,依靠优秀体验与丰富应用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后诺基亚时代的抗争

  诺基亚于2月11日宣布正式与微软结盟,将会尽快推出采用微软WP7操作系统的手机产品,双方将会在移动广告、移动搜索等众多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诺基亚的这一决策意味着它向这个时代认输,承认依靠因循守旧的Symbian并不能稳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承认了Android与iOS的全面出击已经侵犯到了自己的核心利益,放下第一通讯厂商的架子认真寻求能够拯救自己的速效救心丸。

  诺基亚结盟微软意味着自家苦心经营多年的Symbian将会被打入冷宫,之前关闭Symbian基金会应该是与微软结盟的前奏,尽管诺基亚仍然信心满满地表示将销售一亿部以上的Symbian手机,但是大多数评论家们对于诺基亚的这一说法直接略过。在得到微软WP7的软件与平台支持后,诺基亚将会进行大幅度裁员,有效缩减自身的研发投入。

  彻夜难眠的还有Intel,这家一直在智能手机市场并不如意的超级芯片厂商,一直致力于推广MeeGo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诺基亚一直是该系统的核心合作伙伴,并一直被预期将会推出大量基于MeeGo的智能手机产品。据传Intel将会在年底推出一款针对MeeGo的处理器,候诺基亚的叛离将会给信心满满的Intel以巨大打击,失去诺基亚这个超级手机制造商无异于直接对MeeGo宣判死刑。

  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耕耘多年都没能超过诺基亚的Symbian,被苹果的iOS后来居上不说,最后反而让Android这个愣头青占了大便宜,微软痛定思痛之后推出WP7.而诺基亚这些年一直是智能手机市场乃至手机市场的老大哥,市场份额曾经一度过半,让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竞争对手是苦不堪言,但是Android一出就迅速抢走了诺基亚的风头,迅速拉拢一批被诺基亚仅仅压制的手机厂商,在短短两年时间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数一数二的大佬。

  为什么诺基亚不选择Android?事实上Android也一直在不断向诺基亚抛出绣球,但正是Android的出现改变了诺基亚的统治地位,出于情感考虑诺基亚更愿意选择和自己没什么恩怨的微软。更重要的是Android已经有了足够多类似摩托罗拉、三星、HTC这样的强力伙伴,诺基亚加入Android阵营无异于将自己多年培育的用户、品牌交于敌手,况且锦上添花难免被人笑话势力,而没那么强势的微软对于诺基亚的加入自然是千恩万谢。一个小八卦是,诺基亚的新CEO Stephen Elop 曾就职于微软,这一次双方达成合作Stephen Elop绝对功不可没。

后诺基亚时代的抗争

  这两家公司联合到一起,微软有足够的软件与平台优势,而诺基亚有丰富的制造经验和用户资源,看起来多少有点珠联璧合联合抗曹的意思。但是大公司的合作并不都是好结果,WP7的商务功能、开发者环境都受到用户质疑,而诺基亚并没有开发WP7手机的经验,弱弱联合并不一定都能胜强。昨日双方合作的消息一宣布,跌诺基亚公司股价就下跌了9.8%,诺基亚市值几个小时内就蒸发了十分之一,投资者用脚对microkia的联盟表达了不信任。

  微软与诺基亚结盟是各取所需,微软是实打实的大赢家,而诺基亚究竟能借助这次结盟完成大逆转,或只是死亡之前的奋起一击,我们等待时间的验证吧。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

诺基亚与微软合作

  诺基亚与微软正式宣布,双方将达成广泛的战略合作,诺基亚高端手机将采用微软Windows Phone 7系统,并将Windows Phone作为其主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而诺基亚地图将成为微软地图服务的核心部分之一。

  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上,诺基亚放弃自身的应用商店,将内容和应用商店Ovi将被整合到微软在线商店Windows Marketplace for Mobile中。诺基亚将把Windows Phone作为智能手机的主要操作系统,并在该平台上,在诺基亚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领域进行创新,如拍照等;但诺基亚仍不打算立即放弃塞班系统,在已经售出2亿台塞班系统手机的基础上,仍计划未来再销售1.5亿台塞班系统手机。

诺基亚与微软合作

诺基亚CEO史蒂芬·艾洛普(左)与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对此,谷歌副总裁Vic Gundotra在Twitter讽刺道:“两只火鸡变不成一只老鹰”(Two turkeys do not make an Eagle)。

  诺基亚的这个决定宣布了塞班3的彻底失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塞班3的高端机毫无性价比可言,问题很多,早点放弃塞班是明智之举,但是选择微软Windows Phone而不是谷歌Android却另很多人感到意外。

  目前的智能手机已经进入了平台化的大战,各个智能手机都通过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建立起自身的生态系统,iOS和Android激战正酣,如果诺基亚加入谷歌的阵营,则对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苹果iPhone是最大的威胁。Android比Windows Phone 7更开放和自由,其应用商店的发展也好于微软在线商店,或许因为Android的强势,导致诺基亚不愿甘受摆布,而使用Windows Phone 7则可以让诺基亚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但这也带来更多风险,就是诺基亚可能会在未来和苹果谷歌的战斗中继续失败。

  我对诺基亚手机的看法是,诺基亚只适合有按键的手机,低端S60V3手机有一定的性价比,诺基亚在高端触摸屏手机上已经完全失败,诺基亚发布的N8和C7用了所谓的塞班3系统也无法挽回败势。我个人看法,用类似N8或C7等诺基亚塞班3手机的用户都属于“人傻钱多”的那种。

  不过说句实话,诺基亚手机的拍照性能不错,拍摄的照片效果优于iPhone4,已经接近低端卡片机的拍照效果,但我拍照一般用单反相机,手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无法和单反的拍摄效果相提并论。

  对于触摸屏手机来说,iPhone的使用体验令人印象非常深刻,iPhone成为众多人追捧的对象,还是有深刻的背景,即使谷歌Android升级如此频繁,在很多细节上,其操作体验还是和iPhone有很大差距。

iPhone

  诺基亚几年前还是手机业中的老大,面对苹果iPhone的异军突起,如今沦落到这种地步,诺基亚的命运实在令人感叹。

门户微博年度数据分析

  2010年可以算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当中微博的概念得到了空前的传播,各大门户网站也在这一年纷纷开通微博频道,以新浪、腾讯为代表的微博之争愈演愈烈,相关广告已经铺天盖地甚至走上春晚舞台,那么经过这一年来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微博市场的现状如何呢?本文通过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两个第三方系统对于目前国内各个门户微博进行一番统计。

  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都是通过用户在百度和谷歌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搜索引擎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并以曲线图的形式展现。谷歌网站趋势还可以分析所有网站的流量和受欢迎程度,类似Alexa工具。下面月光博客就以百度指数、谷歌趋势、谷歌网站趋势三个工具对于2010年的门户微博流量和搜索量进行一份统计和分析,门户微博选择流量较为排前的四大门户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

  先使用百度指数来分析各个微博关键字的关注度,根据百度指数显示,在用户关注度上,“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的图表显示极为夸张。

“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

  腾讯微博和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的用户关注度比较。

门户微博

  四大微博在谷歌趋势上的关注度比较。

门户微博

  数据解读:

  1)新浪微博的百度指数数据远远高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在所有门户微博中呈现“一枝独秀”的状态。

  2)腾讯微博的数据和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相比,也处于绝对优势。

  3)网易微博相对开通较早,数据却非常“平稳”。

  4)搜狐微博在2010年后半年发力超越网易微博。

  5)谷歌趋势里显示的图表和百度指数大体一致,只是搜狐微博与网易微博的差距没有百度大。

  6)2010年7月份的“测试版事件”导致各个微博的搜索量都出现不小变化,可见政策因素对于微博运营所产生的风险,这也算是一次机遇,挺过去的就成功了,没挺过去的就失败了。

  以上的图表显示的是搜索引擎用户访问门户微博的情况,而通过谷歌网站趋势可以大致估算出各个门户微博的实际流量情况。

门户微博

  数据解读:

  1)谷歌网站趋势显示的流量数据与百度指数和谷歌趋势的关键字搜索量差距很大,其中腾讯微博的数据变化最大,新浪微博早先的“一枝独秀”忽然变成了和腾讯微博的“二龙戏珠”,可见腾讯微博的用户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偏低。

  2)谷歌趋势的流量数据显示,腾讯微博的流量在2010年11月份出现猛增,三个月时间流量已经接近新浪微博,如果以中国地区用户统计则在2011年1月超过了新浪微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新浪微博的海外用户多于腾讯微博,其搜索引擎使用率高。

  3)新浪流量在2010年大部分时间都一枝独秀,搜狐微博本来也有机会,但7月份流量突变,网易微博也在7月从增长变为衰减。

  4)2010年7月的测试版事件对搜狐微博打击最大,其后流量被网易微博超过,下半年搜狐微博流量又反超网易微博,并逐渐和网易微博拉开距离。

  5)2010年10月份新浪微博的流量有不少下降,之后又恢复,这次流量变化和十一国庆长假有关,说明新浪微博的用户以上班族居多。

  6)腾讯微博在2010年11月份之后,流量猛增,三个月下来,流量已经接近新浪微博。

  7)腾讯微博在11月初流量猛增的原因,我分析是因为“腾讯360大战”,该事件在11月3日达到高潮,腾讯为应付360的挑战,自动将大量腾讯QQ客户端升级到最新版本的QQ,而最新版本的QQ绑定了腾讯微博,使得不少QQ用户都开通了腾讯微博,QQ用户开通微博后,登陆QQ后会自动登陆腾讯微博,并刷新微博页面,因此导致腾讯微博的流量猛增。这也就是百度指数中“腾讯微博”搜索量没有太大变化的原因,因为大部分流量都是来自QQ客户端。因此我认为,11月初的“腾讯360大战”导致QQ大量升级,大量用户点亮微博图标,这是腾讯微博在11月初没做什么市场活动下流量猛增的原因。

腾讯360

  从目前的百度指数上看,新浪微博的百度搜索量高的惊人,不仅仅超过了国内最大的SNS网站人人网和开心网,并且已经全面逼近QQ,新浪微博搜索量的上升速度堪比2008年开心网当年的速度,并且现在已经超过了百度2010年度十大热搜关键词中的9个,也就是说目前新浪微博是除了QQ之外百度用户搜索最多的关键词,如果新浪微博能一直保持这个势头,相信明年的百度搜索风云榜里就会有“新浪微博”了吧。

门户微博

  不过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新浪微博”在谷歌趋势里的数据却和百度差别很大,搜索数据量远远小于百度中的搜索量,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的用户,很少通过搜索关键字进入新浪微博,这和百度用户形成巨大的反差。

门户微博

  数据解读:

  1)百度用户比谷歌用户更多搜索新浪微博。

  2)腾讯微博的用户大多基于QQ客户端,很少使用搜索引擎,相对来说,腾讯微博的媒体性低于新浪微博。

  3)新浪的优势就是品牌,号称是高端用户群体,很多知名艺人以及媒体记者入驻,名人效应强,媒体特性突出。

  4)腾讯的优势是用户量巨大,腾讯的1亿在线用户是腾讯最大的法宝,3亿的网民,腾讯占了1亿,如何激发这些用户的潜力是个关键问题,不过腾讯的大量用户都属于青少年,算是低端群体,对微博的兴趣似乎并不大,媒体性不太突出。

  虽然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都宣布用户数量很大,但是与国际知名微博Twitter相比,流量上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其流量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可见中国微博的发展目前还具有相当大的空间。

门户微博

  总的来看,2010年依旧是门户微博的启动年,和Twitter等国际微博相比,国内门户微博向上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2011年也许正是国内微博们决一胜负的一年。新浪微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媒体优势,进一步拓展中高端用户,腾讯微博则可以利用自己用户群的优势,引导和帮助中低端青少年用户正确使用微博,激发这些用户在微博上的潜力,创建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微博。

2011年2月11日星期五

谷歌输入法的中文写作

  谷歌输入法发布了3.0测试版,增加了“英文写作助手”功能,这算是一个“微创新”,不过,我更期待谷歌输入法能对“中文写作”有更好的支持,毕竟使用拼音输入法最多的用户还是为了写中文而不是英文。

  对于中文写作来说,和写作相关的辅助功能主要有几个主要功能,例如:

  1)截图功能,图片是写作必不可少的信息,方便的截图可以写出图文并茂的文章,这方面腾讯QQ输入法就做的比较好,可以用快捷键Ctrl-Alt-A来截屏,效果和QQ截屏的效果一样。谷歌既然可以开发出Chrome浏览器的网页截图扩展,开发客户端截图应该不是难事。

  2)微博发布功能,对于中文写作,人们主要写什么呢?写微博算是一个特色功能,如果能支持在输入框里写一段文字,粘贴一张图片,就能同步发送到Google Buzz、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门户微博,这样的功能对于几千万微博用户来说是很有用的,腾讯QQ输入法就支持用Ctrl-Alt-M来发布到腾讯微博。

  3)博客发布功能,微软有个Live Writer可以在客户端发布博客文章,如果用户在记事本里写了一些文字,用输入法点一下就能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上,那不是更方便?支持的博客建议用门户博客如新浪博客、QQ空间、搜狐博客、网易博客等。

  4)中英文翻译,很多博客写作内容都是翻译英文文章到中文,谷歌本身的翻译功能很强,因此可以将翻译功能集成到输入法,让用户在客户度能快速将大片英文文字翻译为中文。

  5)全平台发布,谷歌输入法应该在各类手机平台发布,否则喜欢谷歌输入法的用户到了iPhone或iPad上,就只能使用其他的输入法。

谷歌输入法的中文写作

  为了调查一下目前主流智能手机的主要拼音输入法使用情况,我在新浪微博发起了3个针对不同智能手机的投票:1)诺基亚  http://sinaurl.cn/hqtop8 、2)Android http://sinaurl.cn/hq5n3d 、3)iPhone http://sinaurl.cn/hqFzja .投票时间为7天,欢迎大家使用新浪微博帐号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将在稍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