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星期六

付费软文推广有陷阱,你中招了没有??

  现在很多的人都在做软文推广,而且其中很多都是没有那么多渠道以及时间,所以做付费软文推广,这样效果来得更快更好。现在有很多软文服务平台,帮助推广者快速在高权重网站发稿并获得排名。

  做付费软文推广的虽然比较多,但是这些服务平台也分三六九等,有些甚至有骗人的陷阱,所以大家在做付费软文推广的时候也需要自己注意。下面来看看一位网友在做软文付费推广中的一些经历,大家可以好好借鉴一下。

  笔者最近做了一款互联网站品,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也想通过软文推广来拉拉流量。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几天下来,碰到各种“坑”,在此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准备做软文推广的小伙伴们一些参考和借鉴。

  从开始,我就没有准备做免费的渠道,一来没有太多时间构思和写作“广告味”没那么浓的软文,二来也不太相信这个世界真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免费的软文没什么经验,如果在这方面有做得比较好的可以交流交流。接下来就来主要谈谈收费的渠道。

  现在有很多第三方机构专门做软文推广的,百度一下“软文推广”,第一页几乎全是广告,随便选一家。我选的这家是自助式的,也就是明码标价,自己充值,自己选择媒体,自己写文章,自己提交,审核通过后就可以发布了,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价格也不贵,主流媒体每篇也就100元左右。

  于是我写了一篇,投稿发过去。等了一天,状态一直是审核中,第二天,等不及了,打电话过去被告知催一下媒体,又等了半天,被告知审核不通过。问其原因,也说不出个真正不通过的原因来,要求我换个媒体,价钱多退少补。想想,可能是我软文的广告味太浓,并且多退少补,也还公平。于是,换了另外一家价格差不多的媒体,没想到这次很快,一个小时内就审核上线了,还发给了我链接。当时一看,入口还是二级栏目的主页,想想第二天就被百度收录,被各大网站转发……心里那个美啊。

  然而,一天过去了,百度没有收录,两天过去了,依旧没有收录,并且没有任何网站转载,心里就感觉不对劲,以为文章被删除了,打开链接,还在啊,怎么回事?

  再一看当时的二级版首页,文章没有了?看文章上一级目录的文章列表,也没有?这时我明白了——我的辛辛苦苦写的文章被人为“孤立”了,也就是说没有任何链接指向我的页面,一个没有入口的页面,搜索引擎怎么可能抓取得到?

  于是找客服咨询,这个客服开始他以为我不懂技术,跟我说不保证100%被搜索收录之类的。我说“你入口都没有,当然不可能被收录”?就这样,扯了半天。

  但是,比约一个小时后,他突然告诉我百度已经收录了,并且还给了我截图,我当时就感到诧异,刚刚都没有的,怎么这么快就有了?但是,马上就发现问题了,首先,两篇文章的地址不一样,其次,发布时间也不一样。刚刚他给我的百度截图那篇是刚刚发布刚刚收录的。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是采用的拖延战术,一边在跟我绕圈子,一边在帮我重新发布。

  但这次他学聪明了,明确告诉我不能保证100%有入口,怕我以后再找他们麻烦。

  再后来,问了一位多年做软文推广的朋友,才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是一些媒体编辑私自和这些第三方推广平台合作,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先将文章发布出去,但为了不给整个网站内容质量带来太大的影响,会很快将文章从列表中剔除出去,将文章“孤立”起来,链接也成了一个死链,这样就出现了“虽然直接通过链接可以访问,但搜索引擎永远也找不到”的情况,当然也不可能被转载,你保能通过他给你的那个链接自我欣赏了。

  其实,选择一个好的媒体,软文推广意义还是很大的。所以给想做软文推广的朋友些建议:

  1、不要急着一口气全发,先发一两篇文章试试效果,再确认一些靠谱的媒体;

  2、如果发文量比较大,可以直接和一些媒体合作,不通过第三方发布平台,这样可靠得多,当然费用也贵很多。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准备软文推广的站长有一些帮助。

  注意,以上只是说这些第三方软文推广平台可能有问题,本身那些软文媒体,比如比特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媒体是没有问题的,文中所涉及到的也可能只是个别,但是也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毕竟是付费的,如果没有效果那就比较亏了。

  来源:aTao投稿。

2015年2月27日星期五

美国通过网络中立新规

  2月26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并制定的“网络中立”在华盛顿以3:2的投票率得以得通过,这也成为美国政府为确保网络中立而展开的最为激进的尝试。新规将大幅扩大FCC对美国高速宽带提供商的监管,将其当做公用事业机构来监督。

  简单来说,网络中立新规主要包含如下三点——即不得封阻、不得限速、不得设置付费优先。

  1、不得封阻(No Blocking):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封阻用户对于合法内容、应用程序、服务、或无害设备的访问;

  2、不得限速(No Throttling):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损害或降低被法律所许可的互联网流量(包括内容、应用程序、服务、或无害的设备);

  3、不得设置付费优先(No Paid Prioritization):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得提供差别化待遇,比如付费以得到更快的通道(fast lanes)。此外,“网络中立”新规还禁止了ISP们为部分客户提供按照优先级排序的内容服务的行为。

  根据新规,网络运营商针对流媒体视频、游戏和其他通过其网络传输的内容进行降速的行为将被认定为非法行为。如果这些运营商为支付额外费用的网站开辟“快车道”,为其提供更快的网速,同样也会受到处罚。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表示,他们有可能通过司法手段反对这项新规。而保守派立法者已经对这些新规展开了抨击,认为这相当于由政府接管了互联网,因此呼吁推翻新规。

  这项新规不仅涵盖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还会监管他们与大型内容公司之间的关系。根据新规,FCC可以逐一调查内容公司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之间达成的协议,以便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注释:网络中立(Network Neutrality), 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任何人有权选择访问网络内容、运行应用程序、接入设备、选择服务提供商。这一原则要求平等对待所有互联网内容和访问,保证网络数据传输的“中立性”。

2015年2月26日星期四

中国政府采购封杀国外科技品牌

  路透社今日报道称,中国政府已经将一些全球知名技术品牌从政府采购名单中删除,同时又增加了上千种本土产品。有业内人士称,此举主要出于安全因素考虑。

  路透社对官方数据分析后称,该决定的最大受害者是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公司。2012年中央政府采购中心的名单上共有60款思科的产品,而到了2014年底,竟然没有任何一款思科产品上榜。

  此外,苹果公司的iPad和MacBook、英特尔旗下安全软件公司McAfee,知名反病毒软件赛门铁克和卡巴斯基,以及网络及服务器软件公司Citrix Systems也是被排除。而微软入围的个人操作系统是Windows7而不是Windows8系统。

  在两年的时间内,中央政府采购中心名单上的商品数量增加了2000多个,目前总数量将近5000个,但增加的这些商品几乎全部为本土品牌。而被批准的国外科技产品的数量下滑了1/3,不到1/2的安全相关产品得以幸存。

  中央政府采购中心的一位官员称,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有许多。例如,本土产品的数量较多,国内安全技术公司比国外公司提供了更多的产品保障等。

  中国政府此举正值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曝光了美国政府的大规模监控活动之际。据斯诺登称,NSA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通过一个代号为“棱镜”的机密项目,直接利用9大美国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提取音频、视频、照片、电子邮件、文件和连接日志,以便帮助分析师追踪个人用户的动向和联系人。

2015年2月25日星期三

李彦宏谈百度与Google的区别

  2014年12月下旬,郁亮带领万科80多人赴北京百度总部与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话题涉及创新激励、智能家居、职业经理人文化……以下是部分现场对话实录。

  1、百度与Google的差异

  提问: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百度和Google在发展战略上,或者具体的产品策略上有什么差异?第二,我想问一下360和搜狗等,会不会对百度有影响?

  李彦宏:百度和Google的差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来说。早期在PC阶段我们主要做的东西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就是用户生产内容。这个和美国意义上的搜索不太一样,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是被动地索引网上已经有的内容,而是在针对中国的用户、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来创造内容。比如百度贴吧,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每天有活跃用户近1亿人,他们的发言从2003年12月份到现在,每一个发言都留下来了,这些内容是被百度能检索到的。后来推出的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都是这样的理念,我们让用户创造门户,创造内容,再通过搜索引擎的技术进行搜索,这是在PC时代百度搜索在发展路径上,或者思路上和google最大的区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和Google也有非常大的区别,甚至是更大的理念上的区别。谷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安卓生态系统上,怎么让安卓创造更多的APP,或者怎么再做出他们认为20年后可能会变得很大的产业,比如无人驾驶,或者健康方面的硬件,他们在想这种事情。

  对于百度来说,我们想不仅仅连接信息,也连接服务。比如现在打开百度输入电影院,就告诉你说离这儿1.1公里有什么电影院,几点几分在放映什么片子,哪些座位你还可以买,选好自己的座位以后再付钱,一系列的动作都可以在百度里面完成。Google没有做这个事情,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他的事,网上有什么东西我给你做索引就好了。在我们看来,中国的网民和用户,不管这个事是不是百度的责任,他只管说我在这里有没有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这种理念我在早期也觉得比较难接受,比如别人在百度上搜到不好的内容,上当受骗了,但这信息不是百度的,我只是做索引而已,我一开始理念就是这样:这不是我的错。后来我们慢慢意识到说,如果别人认为这是你的错,这就是你的错,你就得想办法解决。所以后来我们做安全保障计划,就等于买保险,如果你通过百度搜索被骗了,虽然上的不是百度的网站,最后被骗了我们也赔你。这个理念慢慢转过来,事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怎么认为,如果别人这样认为你就想办法解决。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发现别人百度时终极目的不是要看现在放什么片子,终极目的是要去那里看电影,我们就想办法满足他。所以我们希望用户在这儿不仅仅是能够获得知识、获得信息,还能够获得服务,这样对他来说更方便。幸运的是中国整体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所以传统产业都非常开放,愿意和互联网合作,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够跟电影院的IT系统接起来的原因。这是我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和Google最大的不一样。

  刚才你提到国内也有搜索引擎的竞争对手。我觉得这是好事,多几家竞争对手,大家可以相互参考,相互借鉴,也逼着你更快提升。目前来说百度无论是在PC上还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市场份额都是绝对的第一,在无线上份额还更高一些。

  在无线时代,门槛变得更高了。因为连接服务不是简单的搜索引擎技术,要跟线下结合。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语音、图像来表达需求。语音识别很难,图象识别更复杂、更难,这些技术百度远比其他的竞争对手要好。所以未来在这些方面差异化的体验也会越来越明显。总之,每一个公司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思路,我们有自己认定的东西,就紧紧朝着自己的方向往前跑,不太关注别人的方向走得怎么样。我们更关注的还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2、最关心产品是否被市场认可

  提问:此前你提到是战略办去发现一个新的未来,当你们认准这可能是未来,决策是谁来决策?

  李彦宏:大的战略肯定都是我来决策,战略办相当于参谋部一样。其实有一个劝说的过程,他们讲的过程中我会挑战他们。下面的人理论上来讲应该更敏感,更知道市场发生什么变化,他要向上讲我们需要怎么做。他讲的过程就是大家在形成共识,做出判断的过程。百度还有一个文化是Enjoy being challenged,喜欢被挑战。有时候大家理解为Enjoy challenge Others,不是,我们并不是鼓励你去挑战别人,是鼓励别人挑战你,或者说我作为一个个体,我特别喜欢别人来说我不同意。越被挑战,你自己的想法就会越完善,出错的几率就会越低。战略办跟我的工作关系也是这样的,如果他跟我讲,我会挑战他,如果我跟他讲,他也会挑战我,最后我们经过辩论形成一个共识。

  提问:提一个问题,在你的战略决策里哪些考虑更多,比如规模、保持机密性,或者盈利,哪些是你做决策基本的出发点?另外,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每天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你是不是要规划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结构,在你的决策里面如何和财务这方面结合?还有,你是否会设想未来百度来自于搜索之外的收入会在百度公司里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彦宏:说实话,我对于收入、利润或未来3年的人员成长花的精力并不是很多,今年收入是多少我根本记不住,上个季度的盈利是多少我也记不住,我最最关注的问题是我们的东西会不会被市场所认可。昨天移动搜索量是多少我能记住,PC搜索量是多少,团购昨天的流水是什么,这些东西我能记住。这些东西意味着市场对你的认可,如果每天有很多人用这些东西,说明这个东西是市场接受的,所以我天天琢磨的是这个事。一个新技术应用后,市场的认可度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流水有没有增加,平均每个用户的搜索次数有没有发生变化,每天使用语音搜索的人数有没有发生变化,他们表达需求的方式有没有发生变化?一旦方式发生变化,我们的满足度是提升了还是降低了?如果降低了我们怎么改进?我天天琢磨的是这种事。我觉得一旦东西被市场所认可了,你自然而然就会有收入,就会有利润,就会有好的成长空间。当然了,对我来说,我知道公司里有其他人,比如说CFO非常关心下一季度的利润怎么样,这是她关心的事,我可以不关心。

  3、百度为什么要国际化?

  提问:Robin我想问一个问题,百度是全球最好的中文搜索,为什么要走出去?在埃及、巴西等国家你怎么考虑的?在国际化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李彦宏:其实在我心目当中,我从来没有觉得百度是一个只做中国市场的公司,百度在2000年成立的时候,百度的logo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只有现在logo的左半边,没有百度那两个汉字。因为我那会儿觉得我们不是一个只做中国市场的公司,虽然我从中文搜索开始,但将来一定是全球化的公司。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意识到想要全球化,必须先做好中国市场。但当时百度的名气很小,大多数人一看logo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好加上了百度这两个汉字。再到国际化的时候,大多数国家的人不认识那两个汉字是什么意思,就觉得很纠结。后来我们说进入任何一个市场,百度左边的三分之二保留,右半边换成当地的语言。

  我觉得搜索的技术、人员的素质完全可以全球化,只不过在美国搜索引擎发展更早一些,市场很大,这些公司也很强,不可能一上来就做美国市场。我最初选择是做日本市场,因为日本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没有一家独大的搜索引擎,当时雅虎和Google基本上是一半、一半的市场份额,在品牌知名度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消费者容易接受一个新的品牌。

  后来我们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接受度更高一些,市场发展更像中国三五年前的状况。但是我们也发现国际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比较小,需要培育,比如越南市场;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市场,像巴西,有更多的人口,拥有8000万台手机,我们觉得培养几年还是能够做出很有意思的东西来,所以我们就坚定地做。

  我们的技术积累除了搜索,也有自动翻译,在小语种的国家,我们起码可以让那些网民能够更方便的阅读英文文件、中文文件。所以我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可以在那些市场上提供更好的服务。我的思路还是先被市场认可,先在那个地方动起来,然后再考虑怎么挣钱。

  4、百度CEO最大本事应是对变化作出判断

  提问:Google曾经有职业经理人,而且很长时间主政,百度在过去15年都是你,从创业人士一直到现在成为这么大规模的公司,你在这个过程中的体会和学到的东西有什么?

  李彦宏: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百度成立的时候我们的投资者也明确跟我讲,希望引入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CEO,我说没问题。所以在百度的头5年,我自己并不是CEO,我是总裁,把CEO的位置空着,什么时候找到了,什么时候让他来做CEO。找了5年说实话没找到,找的这个过程也是逐步对业务的认识过程。慢慢到2005年要上市的时候,公司要上市不能没有CEO,于是在写招股书的时候谁是CEO?我说我还是做CEO吧,从那时候正式变成了百度CEO。其实我一直觉得如果能找到合适的CEO,我立刻都可以让出来,都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呢?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我觉得是因为我们这个市场变化太快,一个迅速变化的市场,公司领导人或者CEO最大的本事应该是什么呢?是对变化做出判断。用户行为发生什么变化,新的生态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危险,有什么机会?这些东西不是职业经理人擅长的。典型的职业经理人擅长的是什么?你只会管500人对吧,我会管5000人、1万人,他会干这个东西。但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一个每年成长100%甚至200%的业务上,你会干这个东西是不足够的,甚至不必要。像我不会干这个东西,但是我觉得我也能带领公司往前走,原因是对于这样的行业和公司来说,对CEO的要求主要还是对业务的精准判断。

  如果是职业经理人,他4年以后退休了,4年以后这个公司获得多大的收益对他来说没有那么重要。我刚才讲的移动转型,我2年之内把运营利润率从53%变到29%,职业经理人是不敢做这个事的,但创始人、企业家有魄力去做,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做CEO。但我的心态仍然是开放的,任何时候能够找到有一个人来做这个位置,我就会很高兴的把位置让出来。

  提问:百度跟房地产一直有一些合作,包括百度乐居、投资安居客等,是否方便介绍一下百度和房地产的合作是怎样定位的?以及刚刚提到的百度开放的思路和平台如何在房地产上得到体现?

  李彦宏: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进行合作。有一类是跟房地产的网站进行合作,这种合作对我们来说是最容易的,因为他已经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思维就是互联网思维,不需要我们去教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他们主动找上门说我需要买你这么多流量,你怎么给我导更多的客户过去,只要求我们在这方面想办法。但跟真正的开发商合作,我们还要更多了解他的真实需求,然后再看看我们这边的东西怎么跟他进行对接。百度完全是开放的,完全根据客户自己的喜好,以及他们对市场的认识。对于每一个垂直行业来说,我不是最懂,垂直行业里的人才最懂这些东西,我们只是配合的角度。

  来源:万科周刊

阿里巴巴在美国遭集体诉讼

  据美国媒体报道,证券诉讼律师事务所Brower Piven宣布,代表2014年10月21日-2015年1月28日购买了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的股东,在美国纽约南区法院提起集体诉讼。

  诉讼指控,阿里巴巴对该公司的业务运营、财务状况以及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正在对其进行调查等情况发布了“严重虚假和误导性的陈述”。该律师事务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阿里巴巴未能披露,去年7月份——距其IPO仅两个月之前,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曾经告知该公司,该监管部门正在调查阿里巴巴盲目支持的“各种极其可疑——甚至非法——的商业行为”,违反《1934年证券法》。

  诉讼还指控,在2015年1月28日开盘前,各种财经媒体都报道工商管理总局指控阿里巴巴存在大量假货,而这些指控早在2014年7月就告诉了阿里巴巴的高管。在此消息推动下,阿里巴巴股价下跌,交易量却出奇的高。随后在2015年1月29日开盘前,阿里巴巴公布了季度业绩。

  诉讼指控,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低于预期目标,利润也下降了28%。该公司将业绩不佳归结为移动平台交易增长,而这些平台的广告利润低于PC。诉讼指控,由于这些信息的披露,阿里巴巴股价进一步下跌,导致市值比诉讼前最高点缩水超过110亿美元。

  律师事务所经常设法依据证券法上向公开上市公司开刀——尤其是有着触犯美国证券法历史的中概股公司。最著名的是嘉汉林业公司。这家木材公司的欺诈案最终导致其在多伦多退市,而其承销商向股东支付3,250万美元。

  然而,阿里巴巴最近已经失去了部分吸引力。据为理财行业提供服务的市场情报公司Novus Partners统计,对冲基金目前总计持有大约2.7%的阿里巴巴股份——相比之下在去年第三季度末这个比例为4%。

  这应归咎于盈利不及预期,而不是遭遇集体诉讼。据投资服务公司AlphaClone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最受对冲基金欢迎的股票名单中,阿里巴巴的排名已从第三季度末的第七降至第二十。

  在1月29日与投资者进行的电话会议上,执行副主席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将与政府讨论白皮书之事。蔡崇信表示,监管部门声称阿里巴巴故意允许黑市交易——尤其是假货交易的说法言过其实了。不久之后,阿里巴巴和中国工商总局表示,他们将协力杜绝非法活动。

  但是,该股继续下跌,自那以来又下跌了3.5%。

  阿里巴巴是2全球估值最昂贵的股票之一,按照过去12个月每股收益计算的往绩市盈率高达48.12倍。而eBay的往绩市盈率仅为24.14倍。去年,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率高达惊人的44.96%。

  稿源:福布斯中文网

美国政府建议用户删除联想PC中预装广告软件

  美国政府周五表示,联想电脑的用户应当移除某些型号笔记本中预装的Superfish软件。这一软件会带来信息安全风险。

  美国国土安全部在一条警示中表示,Superfish有可能导致笔记本用户遭到SSL欺诈攻击。在这种攻击中,远程攻击者能够读取加密的网络流量,将流量从合法网站重定向至其他来源,从而进行欺诈。

  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只有采取适当的操作,已安装这一软件的系统才能修复漏洞。”

  Superfish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该公司CEO阿迪·平哈斯(Adi Pinhas)在一份公告中表示,该公司的软件能根据用户查看的产品图片,帮助用户获得更具相关性的搜索结果。他表示,这一漏洞是由以色列公司Komodia在无意中引入的,Komodia开发了这一应用。

  Komodia CEO阿拉克·维赛尔巴姆(Arak Weichselbaum)拒绝对有关这一漏洞的消息置评。Komodia的网站则显示,该公司开发一款“劫持工具”,帮助用户查看利用SSL技术加密的数据。

  网站显示:“这一劫持工具利用Komodia的重定向平台,帮助你方便地获取数据,并可以修改、重定向、拦截及记录数据,同时不会引起目标浏览器的证书告警。”


  CloudFlare研究员马克·罗杰斯(Marc Rogers)表示,采用Komodia技术的公司能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干扰。他表示:“这些家伙能进行各种操作,小到收集一些营销信息,大到伪造你的个人资料,以及刺探你的银行连接。这非常危险。”

  罗杰斯还表示,如果其他产品使用了类似Komodia的技术,那么也将会像联想Superfish一样出现漏洞。他指出,存在这一漏洞的其他产品包括两款家长控制工具,即来自Komodia的KeepMyFamilySecure和来自Qustodio的另一款产品。

  Komodia的维赛尔巴姆表示,该公司正在调查与KeepMyFamilySecure相关的漏洞报告。Qustodio CEO埃杜阿多·科鲁兹(Eduardo Cruz)表示,该公司的家长控制工具存在漏洞,他希望在几天内修复这一漏洞。

  联想并未披露,有多少台PC受到了这一漏洞的影响,不过受影响的PC均为去年9月至12月发货。受影响的联想PC包括Yoga、Flex和MiiX产品线,以及E、G、U、Y和Z系列产品。

斯诺登曝美英窃取全球数十亿SIM卡信息

  据英国《卫报》2月19日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员工斯诺登(Edward Snowden)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美英两国的情报机构入侵了世界最大的手机SIM卡制造商,从而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全球数十亿部手机。近日曾因揭发美“棱镜门”而出名的斯诺登再曝新料称,英国的电子间谍活动的机构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合作,侵入一家荷兰公司的网络,窃取代码,使两国政府能够无缝窃听全球移动电话。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英国政府通信总部(GCHQ)入侵了荷兰SIM卡制造商金雅拓公司(Gemalto),窃取了加密秘钥,这样他们就能秘密地监控手机上的通话和数据信息,而不会被电信公司和外国政府所察觉。另据美国独立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披露,NSA的这一计划名为X-KEYSCORE,金雅拓公司2010年4月成为他们的目标。NSA当年的机密文件显示,他们2009年就具备了每秒钟破解1,200万至2,200万秘钥的能力。专家表示这种行为违反了国际法。

  《卫报》此前披露的文件显示,德国总理默克尔是NSA的监听对象,这让美德关系蒙上阴影。而巴西总统罗塞夫也曾公开指责NSA违法国际法。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密码学家马修·格林(Matthew Green)表示,“这是规模庞大的入侵。而问题是攻击可能还在继续。”

  金雅拓公司每年生产20亿张sim卡,其客户包括美国电信公司AT&T、Sprint、T-Mobile和Verizon等。该公司的业务遍及85个国家,向全球大约450家无线网络运营商供应sim卡。金雅拓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目前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均有合作。财经网2010年的一篇报道称,中国采购量占该公司全球sim卡销量的45%

  金雅拓执行副总裁Paul Beverly表示:“事情已经发生,这令我相当担心和不安。目前我们只想知道这可能会对客户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公益组织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首席技术专家克里斯·索菲安(Chris Soghoian)告诉卫报,在这次入侵之后,间谍只需“在柏林的使馆放一根天线,就能窃听该区域的任何通话。”

  使用3G和4G网络的手机通信是经过加密的,但是在秘钥被破解之后,间谍就能窃听任何一通电话,除非手机用户进行额外加密。

  索菲安表示,斯诺登的最新爆料意味着,人们将很难再相信手机的安全性。“这一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他说,“人们不应该相信AT&T、Verizon等电信公司,他们的系统是非常不安全的。”

  “对于不肯合作的政府,这招非常管用;而对于肯合作的政府也很管用。德国会允许美国监控可以恐怖分子,但不会允许他们监控默克尔。”

  《卫报》称,美英情报部门通过入侵金雅拓公司员工和高管的电子邮件、Facebook账户等获得了秘钥。英国政府通信总部先是锁定了某些特定员工,然后入侵了他们的私人账户。

  金雅拓驻泰国的一名员工因为发送加密邮件而被视为“一个好的切入口”。美英情报部门认为,加密邮件里往往包含着有价值的信息。

2015年2月19日星期四

美国硬盘窃听软件的猜想推测

  据外媒报道,俄国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表示,该公司已在东芝、西部数据、希捷和IBM等企业生产的电脑硬盘中,发现了多种设计精密的间谍软件,该软件可窃听全世界的大多数电脑,卡巴斯基间接暗示这些软件是美国情报机构NSA设计。那么,这种隐藏在硬盘里的窃听程序是怎么工作的呢?我这里对其进行一些推测和猜想。

  间谍软件在哪里

  普通个人电脑开机从硬盘启动的过程是这样的,开机后先是BIOS加电自检(POST——Power On Self Test),内存地址为0fff:0000,之后将硬盘第一个扇区:主引导记录(0头0道1扇区,也就是Master Boot Sector,512个字节)读入内存地址0000:7c00处,之后会跳转到0000:7c00处执行主引导记录(MBR)中的程序,MBR在主分区表中搜索标志为活动的分区,然后将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读入内存地址0000:7c00处,检查0000:7dfe是否等于0xaa55,若不等于则显示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如果一切正常,则跳转到0000:7c00处继续执行特定系统的启动程序,之后电脑的控制权就交给了操作系统。

  从这个系统引导过程中可以看出,如果要在硬盘中预装间谍软件并执行,那应该会修改主引导记录MBR程序,在里面加入相关功能。

美国硬盘窃听软件的猜想推测

  间谍软件是什么

  从我这个推想看来,这种程序其实有可能和很早出现的引导区病毒一样,这也是最早出现的病毒之一,这种病毒对于老式的DOS、Windows9x的危害很大,但对于Windows NT系统影响很小,因为NT系统加载后将限制早先引导程序的操作,早先的病毒将不会再被激活,目前即使最老的Windows XP也是基于NT内核的。

  间谍软件能做什么

  由于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XP)都会限制MBR程序,因此MBR里的程序将无法在Windows系统下进行传播,可以推断,改写MBR程序最多也只能导致Windows系统无法启动和加载,而无法实现控制Windows并进行网络传输。而当用户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会重写MBR的数据,从而清除被修改的MBR程序。

  而在Windows加载之前,MBR程序能做什么呢?由于网络驱动没有加载,因此该程序显然无法联网,文件系统没有加载,该程序也不能读写文件,只能对硬盘物理扇区进行读写,一旦读写错误破坏了Windows系统,用户就会重装,从而重写MBR,而清除掉该程序。

  间谍软件如何清除

  从这个推测来看,如果这个间谍软件是基于主引导扇区MBR的,那么只要重写一下MBR即可,以前在DOS或Windows9x下,使用fdisk /mbr即可重写,在目前的Windows系统下,使用一些磁盘分区工具可以重写MBR,重写之后,系统引导就不会加载额外的其他程序了。

  由于硬盘只是存储设备,而没有计算处理能力,因此这种改写MBR的程序其实并不可怕。实际上我觉得,如果我是NSA的话,会考虑把间谍程序藏在CPU(中央处理器)里会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为CPU不仅有计算能力,也有存储,将一条隐含的指令放进去等待时机进行触发会更靠谱一些。

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卡巴斯基称多国电脑硬盘含窃听软件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俄罗斯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全球最大制造商生产的个人电脑硬盘中,发现了多种设计精密的黑客工具。总部驻莫斯科的网络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实验室(Kaspersky Labs)表示,该公司已在30个国家所用电脑中发现了这种间谍软件。这些国家包括伊朗、巴基斯坦、俄罗斯和中国,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是美国情报机构的工作重点。

  这些卡巴斯基的研究人员并未指控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是这种新恶意软件的源头。不过,他们间接暗示这些黑客工具是美国设计的。

  这家俄罗斯企业表示,部分监控工具深深隐藏在东芝(Toshiba)、西部数据(WD)、希捷(Seagate)和IBM等企业生产的电脑硬盘中。

  如果美国在开发这种新型黑客工具中的角色得到确认,这将继2013年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关于NSA的破坏性爆料之后,进一步玷污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声誉。

  卡巴斯基在周一公布了有关这种间谍软件的技术细节。该公司表示,植入这批恶意软件的组织“在技术上的复杂性和精通程度超过了任何已知组织”。

  卡巴斯基始终避免在措辞中直接提及美国国家安全局。该公司表示,这种间谍软件是由它称为“方程组”(The Equantion Group)的组织开发的,并表示该组织已运营了20年。

  不过,卡巴斯基表示“方程组”与Stuxnet病毒的设计者有着“密切的联系”。Stuxnet是美国与以色列合作开发的电脑病毒,曾攻击过伊朗的核设施。

  根据卡巴斯基的说法,其中一款监控工具被植入了电脑“固件”之中。所谓固件,是指在通电时会向电脑硬件的其他部分发送消息的代码。卡巴斯基的研究人员称,这种植入方式上的进步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技术成就”,因为这种方式植入的病毒极难被侦测和提取出来。

  卡巴斯基实验室全球研究与分析团队(Glob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eam)主任科斯廷.拉尤(Costin Raiu)表示:“简单来说,大多数硬盘都有写入硬件固件区的功能,却没有从中读出数据的功能。这意味着我们实际上和瞎子一样,没法侦测出已经被这种恶意软件感染的硬盘。”

  该报告表示,“方程组”会利用这种技术带来的能力,有选择性地监听电脑数据。受到监听的目标包括银行、政府、核能研究人员、军事设施及伊斯兰激进分子。

  卡巴斯基的报告还讨论了“方程组”的另一种企图,即标注没有连接互联网的“物理隔离”网络(伊朗的核设施就是这种情况)。该报告描述了一种“基于USB连接的特殊指令和控制机制,令攻击者能从物理隔离网络中上传和下载数据”。

  西部数据、希捷和镁光(Micron)表示,他们对这种间谍软件一无所知。东芝(Toshiba)和三星(Samsung)拒绝置评。IBM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稿源:英国《金融时报》

个人用户如何选择软件

  对于中国的个人电脑用户来说,电脑上安装的可能大多数是免费软件,如何安装和选择软件对于那些非IT技术类的“小白”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今天就主要讲讲个人用户如何选择电脑软件的常识。

  我个人觉得,对大多数普通电脑用户,个人软件选择的大方向是:国外商业软件>国外开源软件>国内开源软件>国内商业软件。具体的原因我下面做一些解释。

  国外商业软件和国外开源软件

  很多专业用户可能会觉得,很多国外的商业软件未必会比开源软件强,并且很多个性化功能对于开源软件会更适合。不可否认,开源社区对于软件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但较为专业性的定制功能对于普通个人用户来说门槛较高,而商业软件则面向大众,通常会有更好的易用性,商业软件公司的开发能力也相对更强,所以商业软件的Windows能在个人电脑领域领先于开源的Linux系统。

  然而,商业软件大多都是收费的,对于个人用户来说成本不小,而开源软件产品绝大部分都是以源代码的形式公开免费下载的,不需支付使用费用,所以很多人就推崇开源软件。不过,随着互联网免费模式的诞生,现在很多商业软件也开始免费,例如谷歌的系列软件,尽管这些软件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一些个人隐私或其他资料,但对于中国用户来说并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美国政府对中国用户没有司法权,即使用户触犯了美国的法律(例如盗版等),美国人来“跨国”抓捕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如果你使用国内的软件(例如QQ或百度),被“跨省”抓捕的案例可能层出不穷的。

  国产软件和免费软件

  对于国产软件来说,商业软件不一定就不会刷流氓,而国产开源软件的选择性非常小,国内因为生存压力问题,开源开发者大多是索取者多,奉献者少,成气候的开源软件非常少,而商业公司推出的各种免费软件往往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360安全软件击败了瑞星,瑞星早先依靠出售杀毒软件曾经活的有滋有味,而自从360推出了完全免费的安全软件后,这个行业格局一下子就被打破了,而且还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和软件使用习惯,颠覆了整个行业。

  而免费的商业模式带来的市场效应就是大鱼吃小鱼,竞争残酷,大公司靠资金实力拼掉小公司,小软件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导致大多数常用软件产品集中到了某几个行业巨头手中。

  国产免费软件=流氓软件?

  常用的国产软件大多都是免费的,这些软件的研发成本较高,只能通过广告,增值或者其他手段来赚钱,用户免费使用的代价其实并不低,这些免费软件既然不能通过销售赚钱,只能想一些其他办法,比如收集下用户的隐私信息、弹窗、广告等,有时候还会耍耍流氓,国内环境如此,对于大多数“小白”用户来说,也搞不清楚这些状况。

  大部分国内商业公司的软件都会收集并监控国内网民的各种行为,并美其名曰“数据挖掘”或“大数据”,用户的个人信息基本上属于“裸奔”状态,被“跨省”的成功率极高。而如果使用国外软件,并具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就很难会被“跨省”。

  因此,对于用户来说,尽量不要用国产商业公司的软件。但对于有些用户来说,对个人隐私的安全无所谓,也不会用国外的软件,那么对于国内的流氓软件里,应该如何选择呢?

  如何选择流氓软件?

  如果非要选择使用国内软件,可以基于这样一些原则:该软件并不是该公司的主流盈利项目,而是针对竞争对手推出的竞争项目,通常这类“行业第二”的软件产品,为了口碑的需要,不会有太多流氓行为,也不会有什么广告,但这类软件的开发人员可能会非常短缺,软件有可能长时间不更新。举个例子,腾讯的主要盈利项目是QQ,因此其推出的竞争产品“QQ旋风”和“QQ影音”的流氓行为就相对较少,虽然功能有限却更新缓慢,但也算是勉强可用的软件。

  常用软件建议

  总的来说,通过上面讲到的一些法则,我这里推荐一些常用软件的选择建议如下:

  浏览器:Chrome,Firefox;

  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必应输入法或小狼毫输入法;

  电子邮件:Gmail或Hotmail,邮件客户端:Mozilla Thunderbird;

  密码管理:Lastpass、1Password或KeePass;

  云同步网盘:Dropbox或OneDrive;

  压缩工具:7-ZIP;

  图像处理:GIMP;

  图片浏览:Picasa;

  代码编辑:Notepad++;

  FTP:FileZilla;

  下载:eMule;

  杀毒软件:小红伞、AVG、Avast、Comodo;

  即时通讯软件:Google环聊或Skype,尽量不要用QQ,如果使用QQ的话,不可在上面讨论涉及隐私或敏感的话题。

未来值得重点关注的六类SaaS应用

  互联网对于企业的重要程度无需赘叙,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向“互联网化”的阶段发展。目前SaaS服务在中古哦企业软件市场整体的占比还较为有限,但是SaaS将会成为企业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相比于传统的企业软件售卖模式,SaaS企业服务模式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运营维护简单易行,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成本,ROI较高,成为企业考虑的关键因素;第二,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对于已经经过互联网充分培养的员工来说使用率将可能大大提高;第三,没有使用场合限制,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的地方均可以办公,更加符合移动办公的发展趋势。未来,在很多应用领域,SaaS的价值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销售自动化方向的CRM

  这依然是最常见的需求分类,2014年中国SaaS企业服务平台市场当中,销售CRM类企业市场规模占比为31%.对于企业来讲,销售和拓展新客户是企业营收增长的动力,因此企业对于CRM十分重视,再次领域也投入较多,因此市场占比较高。不过,虽然这个门类的厂商数量繁多,但大部分产品启动过早,交互设计落后于时代要求,移动端支持不力。很多产品客户数量不够多,从而没有通过大量企业使用检验来强化产品。市场上还是需要一款简洁易用,功能完整、有原生移动应用支持的CRM.

  数据保护类

  对于很多中小微企业来说,问题不在于如何进行数据保护上,而在于对数据的定义上。其实,不管是员工电脑上的文档、网站上传的图片,还是企业的一些重要的账号密码等,都可以认为是数据,都应该有相对健全的保护机制。此外,越来越多的数据存储正在向云端转移,定位于云备份、云存储领域SaaS应用,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正在成为云计算行业的新兴代表。以多备份提供的云端数据保护为例,1G的流程存储成本,仅需要支付1元人民币的费用,并且不需要专门的系统升级、维护人员的成本。

  客服系统(Customer Helpdesk)

  互联网已经成为消费者和厂商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但是顾客反馈渠道的增加反而带来了更大的 IT挑战。过去,只有大企业会通过呼叫中心软件和业务系统的对接来实现客服信息化,但现在中小企业也有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系统应当能够帮助企业归集来自 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上表单或在线聊天等渠道的客户反馈,帮助记录电话日志,成熟的产品还应该通过API实现和业务系统的对接。高级产品还能够实现用户 身份的自动识别,客服知识库的搭建,客户自助服务系统的对接等。

  人力资源管理

  人数超过100人的中小企业,往往只配备了1-2名人事专员,而实际上这样的企业每月要进行的基础HR工作量(包括招聘、入职、离职、考勤和工资核算)还是非常大的。很多企业主不太舍得在基础行政工作上投入太多人工,那么就需要IT来帮忙。 又由于中国独特的国情,这套行政和人事信息基本管理系统只有本土设计和服务的可能。再加上中国每个省份和城市的社会保险制度又略有区别,这就需要软件能够 在工资核算工具方面提供充分的弹性,才能让人手很紧缺的HR部门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准确和全面的工资核算。除了基础的HR信息系统外,稍大一些的企业 还有绩效考评软件的需求。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有些产品的任务中心已经实现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要素。但在特定行业中(例如建筑,软件工程 等),对项目管理有更高的要求,包括解决任务分解后的前序任务,实现甘特图呈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和工时管理,记录任务实施的实际工时等。在这个门类 中,还较少看到完整可用的SaaS类产品。

  通讯类(Communication)

  企业通讯的痛点集中在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高质量的音视频会议。随着带宽资源和浏览器的进步,实现更友好体验的通讯服务时代就要到来。尤其是Google开源的WebRTC协议,将可能实现非常流畅的跨浏览器和设备通信,用户将无需Flash 或其他专门插件的帮助,而且在同样带宽下,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音视频会议。当然,这些通讯类应用需要和基础协作平台有非常紧密的整合,让发起和参与会议的过程更加简单。

  来源:投稿,作者:程小微

创新O2O+LBS玩法

  这两天,互联网很热闹,除了微博微信发红包,要数分众推出的“全城示爱”的表白活动最为受关注。关注全城示爱微信公众号,发布表白内容和想发布的楼宇,就能向心仪的TA传递出自己的真情告白,精确发送到她楼下的分众屏幕上。这是中国第二大媒体公司分众传媒发动的全城弹幕表白秀。在今年情人节,分众已撤下平时播放的所有广告,改播《大话西游》、《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101次求婚》等电影的精彩桥段,同时用如今80后、90后、乃至00后最追捧的“弹幕”形式,发布用户的表白内容。利用楼宇地理优势,分众为白领们提供了一个很酷的个性化示爱平台,而且这项活动零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可以预见,今年情人节,满屏的告白话语会出现在各个写字楼电梯间,上下班时,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秀一脸恩爱。

  弹幕一词发源于日本,与ACG(动画、漫画、游戏的英文缩写)文化密切相关。大量评论从屏幕上飘过时,视觉效果如同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密集子弹,所以称之为弹幕。此次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发送的告白,能实时出现在分众屏幕上,实现线上线下无缝交流。今年情人节不上分众屏弹幕示爱,她会叫你去过双11,这次活动的主题广告正在楼宇中反复播出,不断挑动着楼里男男女女的敏感神经!分众传媒在人们必经之路上玩起了一场不可不看的公开弹幕。求爱技术哪家强,这场全城示爱活动渗透到全国二十五大城市亿万白领中,估计将毫无悬念地当选。

  广告圈有一句话,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放都是耍流氓。分众却反其道而行之,据悉在“全城示爱”2.13-2.14两天,分众不惜放弃5000万的楼宇广告收入,撤下所有广告,全天只放爱情弹幕。分众一向以广告效果实效著称年广告收入过百亿,如今这个实用界的资优生,居然豪掷五千万,破财干出了这样一件酷炫的事情。内部消息称,“全城示爱”公众号在上线一周即突破50万用户参与,活动截止到214,表白总参与数已达180万。热闹弹幕示爱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分众花费五千万元制造的一场亿万人围观的弹幕秀实际是分众精心炮制的一场LBS的商业秀!

  据说江南春对分众的全新定义就是:分众是中国领先的LBS平台。 首先分众是中国最大的LBS广告平台。分众的广告原本就可以针对不同楼宇社区的属性(如受众类型,楼价高低,楼龄,商圈位置等)来投放不同的广告。而移动互联的时代分众又同百度等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基于不同楼宇或社区的百度手机端搜索的品类指数与品牌指数,可以更精准帮助分众在不同楼宇中根据用户对品类购买需求和品牌倾向的不同建立DSP平台,来让客户精准地选择不同的楼宇或播放不同的广告讯息。 而2015年伊始分众轰轰烈烈展开的“全城示爱”,可以视为分众以娱乐化的方式为中国最大LBS广告平台作了一次公关秀!

  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势下,分众还倾力打造基于LBS的O2O互动平台,已广泛部署WIFI热点和近十万个iBeacon网络,在25个城市、近20万块楼宇广告屏里铺设LBS标签网络并与手机淘宝,微信,360建立了战略合作。去年下半年,「精选牧场」这个全新的品牌,通过分众与360的摇一摇对接,实现与用户O2O的互动,每天让1000多万用户深入了解蒙牛精选牧场的价值(打劫中了一块方巾知道精选牧场是一牛一巾,打劫中了一个收音机知道精选牧场的牛是听着音乐长大的),在趣味性的打劫背后是大量的电子优惠卷的派发,将用户导向蒙牛电商平台。这是一个O2O的经典案例,由线下发动一天实现千万级用户的手机互动,在中国营销界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纪录。而双11分众又联手阿里打开手机淘宝在电梯口摇一摇就可以直接秒杀屏上的产品,最近分众联合微信摇一摇发红包,在电梯口打开微信摇一摇就可以拿到分众屏幕上所展现的产品红包。分众把强制式的广告屏幕用wifi和ibeacon武装起来,并一举把自身的屏幕与用户手机实现O2O互动。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随时随地的链接带来我们进入更广阔更高效的O2O时代,线上即线下,线下即线上,轻松切换。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形态。传播激发欲望,欲望转成销售在O2O之中无缝对接也由此分众广告的互动性,与消费者、品牌之间连通的可能性,都将有更多想象空间。

谷歌收购照片备份及分享应用Odysee

  据外媒消息,谷歌近日已收购移动应用Odysee,后者帮助用户将相机或平板电脑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备份至计算机。

  通过Odysee,用户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私密的自动分享。该应用还提供了一款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实现与其他应用的集成。在被收购后,这款应用将于2月23日关闭,而该应用的团队将加入Google+,“继续专注于开发人们喜爱的优秀产品”。

  Odysee已经在公司主页上宣布了这笔收购,而该应用的用户也已收到通知。在通知中,Odysee对用户表示感谢,并公布了详细的应用关闭计划。从2月23日开始,Odysee将停止提供备份服务,而用户可以打包下载所有已上传至该服务的照片和视频。

  此外,目前Odysee的应用已经从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应用商店中下架,而该应用开发商Nimbuz的帐号也已经被注销。

  目前尚不清楚,Odysee在应用生命周期中总共吸引了多少用户,以及除了76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之外是否还获得过其他投资。该公司此前的投资方包括资深创业者埃德·韩(Ed Han)和食品科技公司Goji Food Solutions的CEO阿历克斯·舒伯特(Alex Shubat)。

  业内人士认为,这笔收购对谷歌是合理的。此前有大量传闻称,谷歌将把Google+的照片服务分离成一款单独的应用。因此,照片的线下保存,以及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照片分享的其他功能将使Google+照片服务更完善,并与竞争对手服务实现差异化。这一领域的其他服务还包括Facebook及旗下的Instagram、雅虎的Flickr、以及Dropbox等。

  Odysee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该应用帮助用户以完整的质量去保存大量照片和视频。为此,该应用的存储方式从公共云存储平台转向了用户的电脑。与此同时,该应用开发了缓存功能。在用户离线,或是互联网连接较慢的情况下仍可以查看这些照片。

2015年2月15日星期日

微软将收购日历应用Sunrise

  据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日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将以至少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历应用开发商Sunrise。

  微软正在尝试重塑自身业务,而重塑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收购那些产品与微软存在竞争关系的创业公司。

  Sunrise成立于2012年,已从Balderton Capital、Resolute.vc、NextView Ventures、Lerer Ventures、SV Angel、BoxGroup和500 Startups等投资者那里筹集到820万美元资金。

  Sunrise拥有一整套针对移动和桌面用户的日历产品,能将来自于不同提供商的日历服务联系起来并进行整合。Sunrise的产品已经登陆iPhone、iPad、Android设备和Mac App Store应用商店,此外还提供一个网络客户端。用户可通过谷歌、iCloud和Microsoft Exchange进入日历服务,并可连接到一系列广泛的其他第三方应用。Sunrise提供跨设备和跨平台支持,颇受用户欢迎。

  这项收购交易将可进一步推进微软为竞争对手的平台提供支持的战略。此前微软已针对苹果公司iOS平台发布了触摸友好版的Office套件,而这种版本的Office尚未登陆其自己的Windows 10平台。

  消息人士称,微软将保留Sunrise应用,并将其作为独立产品进行运营。同时,该公司将利用Sunrise的部分技术来开发自己的未来产品。这与微软对待Android和iOS电子邮件客户端Acompli的方式相似,此前该公司已经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compli,并将其与面向Android和iOS应用的Outlook软件进行了整合。上周,微软刚刚发布了这个版本的Outlook。

  业界人士指出,这两项并购交易表明,微软正在移动生产力领域中进行重大投资,其规模超过了该公司对其传统Office应用的投资。微软目前正在执行一种战略转变,也就是从出售独立应用转为将Office作为一种服务向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出售。为了让这种战略能够奏效,Office必须成为现代智能手机用户生产力周期的日常组成部分。现在微软已就此进行了3亿美元投资,而预计未来仍将继续展开相关并购。

滴滴和快的合并传闻背后三点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一年情人节,按照规律每年的情人节前后财经和科技行业会发生多起并购联姻事件,或者传出各类合并的新闻。此前的优酷土豆并购案以及申银和宏源并购都发生在情人节前后一个月左右。

  2015年的情人节联姻绯闻比以往来的更多,更猛烈。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有如下几条:

  1、2月11日前后,业界传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并、中国移动与广电网合并的新闻,随后工信部进行了否认。

  2、2月13日,媒体报道快的和滴滴合并完成,腾讯阿里支持,滴滴CEO程维担任新公司CEO,快的方面退出。

  3、2月11日,佳能公司宣布对网络视频监控领导厂商Axis发起了236亿瑞典克朗(约合28.3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将是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一项收购交易,收购对象是该领域的市场龙头企业。

  4、2月4日,融创中国斥资逾45.5亿港元收购深圳佳兆业49.25%股权,随后消息被港交所证实。

  5、2月13日,三泰电子宣布拟以7.5亿元收购烟台伟岸100%股权,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最近的一周行业过亿以上的并购案例或者未经确定的绯闻超过10起,其中引发关注最大的莫过于滴滴和快的这两家的合并案,因为一旦消息属实,双方完成合并的话就会创造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并购案例,两大平台加起来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足以进入中国互联网企业排行榜TOP10.

  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滴滴和快的双方合并传闻背后的几种可能的情况,毕竟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一切皆有可能。

  猜想一:滴滴和快的合并案是真的,滴滴最终占据主导权(可能性40%)

  当年,优酷和土豆打的头破血流、对簿公堂都可以合并,说明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没有啥不可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后来双方合并后,减少了行业恶意竞争,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优酷和土豆成为行业绝对老大。 按照这个前车之鉴,快的和滴滴的合并有了理论上的可能,且双方烧了这么多钱,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如果还和以前一样烧钱打下去,意义不是太大,且会造成无故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把用户惯坏,培育用户不好的习惯。

  马云和马化腾自然看到这一点,他们背后的资方也看清楚这一点。双方此时合并,或许是一个大部分人欢喜的结局,虽然快的方面有可能会退出(快的和滴滴同时管理合并后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管理层团队靠这次创业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

  猜想二:滴滴和快的合并一案是炒作(可能性30%)

  虽然前文说过互联网行业充满了无限可能,但在笔者看来滴滴和快的双方合并在操作层面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首先资金层面不同于优酷和土豆当时的案例,只涉及到数亿美元的资金,这次双方都拥有几十亿美元的估值,且双方对各自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心理估值自然不一样。而且不同于优酷和土豆的方面在于,当时视频行业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必须合作抱团取暖,这次滴滴和快的已经占据了几乎100%的市场,双方没有额外的竞争对手,似乎都没有合并的动力和动机。

  也就是说滴滴和快的一旦合并,很可能会造成1+1小于2的局面。在笔者看来,这次事件也有30%的可能是一场炒作,至于是谁来挑头、谁来在背后主导,这个大家仔细看看滴滴和快点的投资背景,以及每次最新进展最先曝光出来的媒体,自然一目了然。

  猜想三:滴滴和快的资方进行频繁接触,但最终不会合并(可能性30%)

  滴滴和快的合并一事,笔者分别联系了两个公司对外的人员,均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说明,二者是否最终能够合并不一定,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滴滴和快的双方背后的资本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和企业的打架经常发生,但风投和风投之间的更多的是利益为上,只要有利益共赢,风投可以坐下来谈谈退出机制。

  接触归接触,最终能否谈成还很不一定。毕竟涉及面和资金太广,且背后还有阿里和腾讯两个不确定的关键所在,这两个巨头分别通过滴滴和快的给微信和支付宝带来海量的用户,未来是否还利用这两个平台进行势力扩张也说不好。所以,也有30%的可能是双方背后角逐的力量进行接触,但最终不会谈成。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Google宣布淘汰SPDY

  Google宣布计划淘汰该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SPDY协议,SPDY原本定位为替代HTTP协议的新协议,Google原本打算以它来加速HTTP的传输速度并推动成为标准,不过现在决定将支持HTTP/2,并逐渐淘汰SPDY,预计2016年就会完全从Chrome中移除对SPDY协议的支持。

  SPDY做为一个开放源码的协议,主要为改善网页传输的延迟,在测试环境下的网页下载速度快了55%,Google自2010年发布Chrome 6就开始支持SPDY,只是该协议一直未能成为业界标准。

  Google表示,HTTP是网络协议的基础,大多数的网站仍然使用1999年发布的HTTP 1.1,而新的HTTP/2已即将成为标准,因此Google将在未来几周发布Chrome 40开始新增对HTTP/2的支持。

  HTTP/2的许多关键功能都是来自于SPDY,如多路复用技术、压缩,以及判断要求的优先等级等,并使用一套略有不同的 TLS 扩展,鉴于 HTTP/2 实现和 SPDY 同样的功能,权衡之下,Google抛弃 SPDY 对于行业标准建立是有利的。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阿里巴巴5.9亿美元入股魅族的4点解读

  2月9日上午,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与此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此番融资魅族将共计获得6.5亿美元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此前在2014年初,魅族宣布引入2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最终于2014年7月完成了该笔融资。那次融资到账后,魅族进行了向低端市场发力的动作,此后魅族旗舰手机MX4售价仅1799元,不久后又发布了千元内的机型魅蓝,销量同比实现历史新高(出货量增加1倍,销售额增加40%)。

  2月9日上午我接到不少媒体朋友的电话和微信,聊了此番阿里巴巴和魅族的大动作的相关话题,不出意外的话这笔融资事件将会入选2015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之一。这里我把我的几个主要观点做下阐述。

  阿里巴巴间接承认“阿里云”手机战略失败

  关于阿里巴巴入股魅族,不少评论认为阿里巴巴要开启移动互联网战略和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布局。事实上,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合作甚至入股了一些做智能硬件的企业,比如天宇朗通等,而媒介就是“阿里云”系统,阿里巴巴要求合作的手机必须使用阿里云的操作系统,信心满满的和30多家手机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并且声称阿里云系统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阿里看来,“阿里云”手机不敢说统治中国手机市场,但至少可以打造一个完善的移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生态体系。但经过几年下来,“阿里云”的手机阵营,不但没能赶超中华酷联,甚至市场影响力落后于魅族、OPPO等厂商。此番,阿里巴巴巨资入股魅族,在说明阿里巴巴继续发力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决心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承认了“阿里云”手机战略的失败(除非阿里像要求其他企业一样,也要求魅族使用阿里云的系统,但显然以黄章的性格绝对不会采用阿里云系统)。我们可以预见,未来阿里巴巴会把魅族作为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重要一环,至于“阿里云”系列手机则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成为补充部分。

  魅族的历史性转型得到业界认可

  魅族在2014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转型和改革,没有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了首次融资;第二:更加开放的合作心态;第三:黄总不再狂妄,放下身段开始迎合市场,不管从价格体系到营销策略。

  转型意味着迎接更远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意味着迎接更多未知的风险。最近几年有不少手机厂商在进行转型,改变以往的战略,但大部分的以失败告终,比如索尼。魅族转型一年后,初见成效(比如我们在户外可以看到更多魅族的广告、朋友圈刷屏有时候也有魅族的份、魅族的手机经常登上京东等平台的排行榜、魅族发布会的门票也经常被黄牛倒卖)。而这个所谓的”初见成效“在阿里看来,就是一支可以压上赌注的潜力股(5.9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印证了阿里巴巴认可了魅族转型后的成绩,阿里巴巴和跟投的海通开元看好未来的魅族。

  魅族会否干掉小米?

  在很多人看来,2月9日最不开心的公司应该是小米。因为阿里巴巴战略入股魅族后,依靠阿里巴巴巨大的平台资源和大数据的优势,魅族可以尽快的成长起来, 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诚然过去的一年中,魅族在不断的学习甚至模仿小米,并且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但要想说魅族榜上阿里就可以干掉小米的观点也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在我看来,中国的手机乃至智能硬件市场足够巨大,拥有最少20--30亿部智能终端的潜力。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同时容纳魅族和小米,乃至中华酷联等公司同步发展,这个市场也绝对不会被某几家企业垄断,哪怕这些企业榜上了BAT这样的企业。

  另外吐槽一个事情,近日华为公司的当红炸子鸡余承东又一次站出来表示”未来5年手机厂商只剩下3家“,并且拿飞机制造市场只有空客和波音两家做佐证。我们可以提前预测,余承东5年之后会成为悲剧,因为手机制造和飞机制造完全是两码事,市场会证实中国未来的手机市场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

  跟在阿里屁股后面的海通开元基金是何方神圣?

  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这次除了阿里巴巴还有一家名为”海通开元“的基金也跟在阿里屁股后面,对魅族进行了6000万美元的投资。要是放在平时,互联网行业发生6000万美元的融资可以上一下速途网或者新浪科技的首页要闻,但是此番因为阿里顶在前面,海通开元几乎被业界忽略。

  海通开元是海通证券旗下的子公司,而海通证券曾经号称中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现在排名在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后面,已无当年风光),这家证券机构从10年前就不断的进行转型探索之路,海通开元算是海通证券探索比较成功的一家公司。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进行的投资有如下案例(笔者不完全统计):

  2009年7月,海通开元对东方财富网投资5500万人民币,随后2010年3月东方财富网在创业板上市。

  2011年3月,开通开元入股雅润传播,资金不详。随后在2013年底,省广股份并购雅润传播。

  2012年9月,开通开元投资虎扑网,后来在2014年虎牌网进行转型,首次尝试新型自媒体广告投放模式。

  2013年6月,海通开元人民币并购基金成立,目标规模为20亿元,由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同时募集规模为2亿美元的美元基金。

  2014年4月,海通开元投资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资金不详。

  2014年7月,海通开元战略入股91金融,2014年8月底,我对91金融的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做过一次专访,吴老板表示91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

  2014年12月,蘑菇公寓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海通开元基金领投。

  总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海通开元做的投资都是稳健保守型的,很少做A轮,更不用谈天使投资。很多被开通开元投资的企业后来不是上市就是被出售,很少有中途倒闭的,这样可以保证有相对风险较小的回报机制。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阿里巴巴36亿入股魅族

  2月9日上午消息,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与此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千万美元。魅族将共计获得6.5亿美元投资,这也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

  完成入股魅族以后,独立运营的魅族将成为阿里巴巴无线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块重要拼图,扮演类似谷歌Nexus的角色,从而使得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进入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新阶段;同时帮助天猫渠道进一步发展,并推动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从App时代走入“无线生态时代”。

  入股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同魅族也将在战略和业务层面开展一系列合作。双方将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将在电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智能手机系统方面、数据分析及支付等方面为魅族提供资源与支持,魅族将在智能手机系统的推广、针对硬件和用户在视觉和交互上的定制化、市场策略、线下销售渠道方面为阿里提供支持与帮助,从而延伸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网优势。

  软硬件深度整合

  通过对魅族的投资,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实际上也进入了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时代。系统商和硬件商之间的深入合作,有望打造出软硬件一体化更强的用户体验。 从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一开始,BAT三巨头要通过投资手机厂商掌握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流言不绝于耳,这次,阿里巴巴终于率先跨出了一大步。

  中国智能手机的主要玩家当中,魅族是一家保独立的优质智能手机厂商。创始人黄章的独特个性,产品驱动的企业文化,对软硬件工艺的追求让魅族拥有了忠实的用户基础。

  2014年10月,因为同魅族合作的关系,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南下珠海,同魅族创始人黄章等见面,被黄章和魅族对产品极致的打造精神所感动,当时王坚曾在微博上夸赞魅族做的是有灵魂的手机。

  王坚的此次南下,阿里巴巴与魅族就达成了系统层面的合作,推出了Flyme Powered by YunOS版的MX4,并在双11期间获得了用户的热烈欢迎。这实际上也是阿里巴巴同魅族软硬件深度整合的一次尝试。

  同魅族合作的过程中,阿里巴巴方面发现,在当前的市场形态下,用户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的软硬件一体设计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与具有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的魅族进行合作,有助于进一步让阿里巴巴的无线产品为更多用户所熟悉和喜爱。

  投资魅族这样处于上升期的软硬件一体终端公司,让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进入了软硬件深度整合新阶段:无论是结合YunOS,还是深度定制应用,创新O2O服务。这一切都能同魅族结合,整合应用开发分发,购物,支付,旅行,O2O,本地生活,浏览器,地图,视频,音乐的阿里现有生态体系。

  和Google的Nexus系列一样,阿里投资手机,醉翁之意,在于通过软硬件的深度整合,更好的展示无线生态的场景威力。

  移动电商收官

  阿里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移动GMV占比达到42%,移动月活跃用户2.65亿,在移动电商拥有无可撼动的86%市场份额。手淘,支付宝钱包,UCWeb等应用牢牢占据着手机小屏,天猫魔盒则切入客厅大屏。

  移动电商已经告捷,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开始从力推移动电商app向更深层次的”无线开放生态“转型。正如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之前所说:”让阿里的基础能力更多地跳开“端”的限制,赋予更多的来自于生态体系的各种各样的端。”

  分析人士指出,App上的胜利对阿里而言还不够,投资魅族意味着阿里的无线战略从App时代进入了“生态系统时代”。阿里想建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以YunOS操作系统贯穿多个屏幕,开放阿里电商App的基础能力和庞大用户,覆盖手机,客厅,智能穿戴,乃至汽车的全场景终端。而与魅族联盟,意味着在硬件终端上拥有了一座”桥头堡“,创造条件探索创新,建立示范效应。

  与魅族合作也突显了天猫希望成为中国智能手机最领先的销售渠道的雄心。在2014年618创下日销售1百万台的成绩后,天猫电器城向京东的腹地3C产品发起了猛烈的冲击。投资魅族,阿里显然希望最大化与魅族联合营销,在快速整合,形成几家巨头的中国智能机市场上,打造一个成功典范,从而吸引更多玩家加入阿里巴巴平台。

微博启动垃圾粉丝清理计划

  针对微博上存在的垃圾粉丝扰乱正常秩序和骚扰用户的现象,微博于近期启动了“垃圾粉丝清理计划”。通过大数据识别加用户举报的方式,对微博上的刷粉行为和新增的垃圾粉进行治理,以体现每个账号的真实价值,保障微博的健康生态。通过此次清理,微博上的垃圾粉丝和第三方卖粉行为将得到有效治理,微博新增用户的互动率也有望得到提升。1月21日“垃圾粉丝清理计划”启动后,微博上整体举报量减少了35%。

  “垃圾清理”长期实行 新增垃圾粉将被删除

  在去年,Facebook和Instagram就进行了垃圾粉丝的清理,在Instagram清除虚假账户之后,它的每个用户平均损失了7.7%的粉丝,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户“付费购买”的垃圾粉丝。而随着微博的发展,垃圾粉丝增多的现象也日益突出,不但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上网体验,干扰了他们在选择关注一个账号的正常判断力,使得广大网民深恶痛绝,也极大污染了微博和网络的健康生态,侵害了网民和公众的正常利益,整治垃圾粉丝和虚假账号乱象已经是迫在眉睫。

  “垃圾粉丝清理计划”则为微博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干净的空间,清理计划上线当日起,微博上全部用户(橙V、蓝V及普通用户)新增粉丝中,识别出的垃圾账号被冻结后,将解除其全部关注关系,并且所有新增垃圾账号会被实时清理,同步修正被该垃圾账号关注的用户的粉丝数。这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用户粉丝增速减慢,甚至会出现粉丝数减少的现象。

  微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项清理计划以后将长期执行,垃圾粉丝清理计划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微博上的生态环境。用户可以通过原创或者转发高质量的内容,积极参与话题、活动,发布点评、长文等方法提升账号质量,同时达人、会员或者认证用户的身份也会增加账号的可信度,通过优质账号和内容挖掘体系,获得更多的曝光和粉丝。

  虚假粉丝侵害用户利益 影响微博生态

  长期以来,一些账号通过第三方市场刷粉,而迅速做大了自己的粉丝量,但是其账号的真实价值极低,内容的互动量也相当少。以两个同样有近15万粉丝数量的账号为例,虽然从粉丝数量上来看,可能不分上下,但是两个账号之间的互动量、互动率的对比,可能会在20倍以上,差异相当惊人。这就是因为真粉率高的账号,带来更多的有效、真实的互动。从另外一个例子来看,一个拥有近2000万粉丝的媒体账号,由于只有不到20%的真粉率,而真粉的质量也不高,所以互动率仅有1%,这样的互动量,甚至还不如一个虽然只有15万粉丝,但是真粉率却接近90%的“小”账号的互动量。

  不仅是媒体账号,企业账号也会遭遇同样的问题。像某个粉丝量超过100万的企业账号,因为真粉率极低的原因,每条微博的转评等互动极少,显得是“死气沉沉”,与百万粉丝的拥有量极不匹配。这也让企业品牌推广的负责人错误的认为,微博用户对于企业官微发布的内容不感兴趣,互动的意愿极低,在新媒体营销上造成错误的判断。对于垃圾粉丝的清理,也帮助营销人员更客观的衡量微博的营销价值。

  微博“垃圾粉丝清理计划”的负责人表示不论是媒体官微还是企业官微都需要通过更好的运营、更好的内容来发展自己的粉丝,提升每一个粉丝的内生价值。在官微运营的考核标准上,从单纯的粉丝增长,转变到看粉丝构成、主贴回复率、互动频次、互动率等更能体现运营效果的指标。一个账号就是一个良好的社交品牌,也是做大粉丝经济的关键和基础。微博也将持续、进一步打击刷粉行为,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打造良性的微博生态。(无双)

  稿源:新浪科技

互联网变革10年,媒体经历了怎样的脱胎换骨?

  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就像是一只栖居在光驳斑斓的彩灯下的变色龙,敏锐善变,伺机而动,灵活多样,色彩缤纷,这样的比喻可谓形象而贴切。

  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媒体始终扮演着不安分的角色,任何一种最新的科技创新或传播方式,都有可能使其发生质变,互联网风生水起的10年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

  行业变迁和角色转换

  最近10年间,门户网站、博客、播客、SNS应时而生成为Web2.0的主流媒体。之后,移动的触摸界面逐步取代了固定的PC屏幕,成为读者连接世界的主要窗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加速了Web3.0新媒体的衍变。相比门户网站的“媒体——受众”这种近乎垄断式的单项信息传播,新媒体自诞生之初,就打着强烈的“自主”的烙印,从博客的“人人都是作家”,论坛的“人人都是标题党”,到微博的“人人都是麦克风”,再到微信完全基于“自我圈子”的朋友圈,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都成为一个记者,一家媒体。

  与时俱进,数字媒体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媒体,再到移动媒体平台,在媒体形态上完成了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变革的成果具体表现在:更加注重信息传播的简易性、双向度和自主性,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媒体已经从专业定位,转变为所有用户提供最简单、易用、易获得的内容服务。前不久在戛纳国际创意节(The 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Creativity)上荣膺第62届"年度媒体人物"殊荣的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在他的获奖感言之中提出,作为新媒体典型的腾讯网络媒体业务(包涵了腾讯的视频、微博、新闻APP等)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技术革新,转变为借助技术的力量,努力让千千万万普通用户能够平等的享受数字媒体带来的便利。

  数字媒体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之中,首先呈现的是传播介质的日渐分散化。如同刘胜义说的:“媒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媒介与非媒介的界定会越来越模糊,汽车、大厦、牙刷、垃圾桶,也能承载一定的大数据信息,也就有可能成为媒体的一部分。

  伴随媒体形态的衍变,数字媒体的改变,还同样呈现在于针对受众的信息发布和内容的变化上。在互联网门户时代,用户看到的信息大多数是编辑推荐的产物,而在以门户网站为主的Web2.0时代,用户从中获取个性化信息就难得多。由于门户网站向用户提供的是综合信息,分门别类,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看什么。久而久之,当用户只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这种多而不精的信息就无法再满足用户需求了。

  未来媒体的归宿

  在媒体由高大全的门户网站转向小而精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过渡的阶段,尤其是在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社交平台上,每一个账号就像是一个小小的个性化媒体,用户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每个人手里都握着一把麦克风。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自主选择的权利加强,进一步催生了微博、微信社交媒体的使用密度,以腾讯的媒体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你会发现,当人们在使用腾讯新闻客户端阅读新闻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发及评论等功能深度参与到新闻和评论本身,还可以分享到腾讯微博,QQ空间或微信朋友圈中,匹配社交关系链和兴趣图谱,在信息的二次传播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推动作用。

  所以,诸多的变革,都让数字媒体更加的贴近用户对资讯这种产品的使用本质:精准连接人对资讯的消费需求,门户网站、社交、移动媒体都在围绕这个本质展开,当媒体形态还不足以达到满足一切资讯需求的宏观战略时,在终端、场景上的进一步拓展的变革趋势仍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以微信为镜,可以窥见未来媒体走向趋势,微信实现所谓的“连接一切”,体现在新媒体上,就是链接所有的资讯需求,除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人”、“人与资讯”、“人与服务”以及“智慧生活”的连接,都将成为未来媒体的归宿。这也正是刘胜义提出的Mega Web概念的核心内容,即在Mega Web时代中,用户会越来越趋近于和机器智慧和谐共生,互联网会像电一样浸润生活的各个角落,不可剥离。“当所有的物体都被连接,我们所搜集到的大数据将会具有解释性和预测性;而当所有的人也都被连接,我们便能迅速触及每一个人,为数据所揭示的需求空白做出实际的行动,即便那可能只是某一部分群体的需求,也能汇集大家的智慧,产生共鸣。”刘胜义对于未来媒体的趋势有这样一个判断。这样看来,在接下来的下一个互联网10年,数字媒体还将继续演绎“为了连接一切,并满足普罗大众的全民需求”的目标,而继续推动脱胎换骨式的变革。

  来源:投稿,文/孟莽 微信公众号:mx-mer,作者系虎嗅、钛媒体、创业邦、界面等专栏认证作者

2015年2月6日星期五

国信办发布九不准:规范互联网账号名称和头像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对公众使用上网账号名称进行规范,明确提出了网上昵称“九不准”,该规定自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账号乱象日益突出。《规定》就账号的名称、头像和简介等,对互联网企业、用户的服务和使用行为进行了规范,涉及在博客、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论 坛、贴吧、跟帖评论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所有账号。“账号管理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用户选择个性化名称的权利,重点解决前台名称乱象问题。”

  以下为《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全文: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使用和管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是指机构或个人在博客、微博客、即时通信工具、论坛、贴吧、跟帖评论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或使用的账号名称。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对全国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的注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的注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完善用户服务协议,明示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在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中不得出现违法和不良信息,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对互联网用户提交的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进行审核,对含有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不予注册;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账号名称、头像和简介等注册信息中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第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第六条 任何机构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违反宪法或法律法规规定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损害公共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以虚假信息骗取账号名称注册,或其账号头像、简介等注册信息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通知限期改正、暂停使用、注销登记等措施。

  第八条 对冒用、关联机构或社会名人注册账号名称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注销其账号,并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报告。

  第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15年3月1日施行。

2015年2月5日星期四

腾讯微信封杀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

  继微信封杀支付宝新春红包服务后,从昨日开始,微信的封杀行为进一步升级。不少用户发现,包括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也无法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腾讯回应:版权问题

  当用户在虾米或天天动听APP上进行分享至微信的操作时,页面显示“由于你当前分享的内容存在安全隐患,无法分享到微信”。同样,与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分享失败的理由也一致。

  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方面均表示,未进行技术改动操作。网易云音乐则回应称,腾讯单方面禁止了网易云音乐等主流音乐App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欢迎大家继续与好友在网易云音乐平台分享交流好音乐。

  昨日腾讯公司相关负责人就事件表示:“临近春节,近期微信平台收到的用户举报显示,很大一部分涉及假货售卖、虚假红包、欺诈、版权侵犯等违规行为的源头都来自于少数第三方平台链接分享。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从源头避免相关风险,微信公众平台近期将对违规的第三方平台行为逐步整治。”腾讯方面强调“限制第三方音乐分享是因为第三方涉及音乐版权问题。”

  不过有分析认为,“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的微信分享入口被封,原因就在于两款软件的阿里系背景。

  针对“网易云音乐被微信封杀”事件,网易云音乐回应称,微信是他们的,他们需要为自己做出抉择,“不怪微信,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以下为网易云音乐声明:

  如你们所知,微信屏蔽了网易云音乐的分享接口,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无法将音乐分享到微信中了。

  对网易云音乐的用户,说声抱歉。因为微信是他们的,他们需要为自己做出抉择。

  不过其实,也并没有多么糟。

  不怪微信

  我们没什么缘由好抱怨的,毕竟那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有自己的音乐应用,他们也不想失去市场份额,他们还要继续卖绿钻,他们还要靠微信来弥补遗失的社交基因,他们还需要让微信帮助自己更具想象力,他们还要顶着开放互联网精神的压力,他们有自己的无奈,他们有自己的理由。

  不怪微信,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无惧告别

  分享不是因为渠道优秀,而是因为音乐态度。每天有数千万的用户在网易云音乐内创建和分享歌单、评论和分享歌曲,他们发现附近的朋友在听什么歌,收到专属的个性化推荐,遇见新朋友,重逢老歌曲。相比之下,我们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无惧告别,我在网易云音乐等你。

  不吝祝福

  相信绿钻音乐在没有天敌、没有对手的微信温室中可以快乐生长。他有路人点赞,我有“朋友”声援,他想成为音乐的帝国,我只给你音乐的快乐。祝福绿钻音乐可以再无忧愁,可以肆意生长,祝它枝繁叶茂,祝它说一不二。

  不吝祝福,因为目空一切的,未必不心存自卑。

  音乐因态度而共鸣,因共鸣而温暖。

  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分享方式,但锁不住的,是热爱音乐和自由的心。

  带上你的满腔热爱,带着你的音乐挚友,让我们回到尊重音乐的地方。

  网易云音乐,音乐有态度。

腾讯微信封杀支付宝

  昨日,刚刚上线的支付宝红包分享到微信的功能被微信方面封杀。支付宝商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店铺无法使用支付宝收付款,页面提示为“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浏览器请求”。对此,腾讯则回应称,是出于保护用户的目的,整治违规的第三方平台。

  去年,微信推出的红包功能一炮而红,作为支付方面的前辈以及腾讯的老对手,支付宝在一年后迎头赶上。1月末,正式上线了支付宝“亿万红包”,并在支付宝客户端的明显位置进行推广。

  最初,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形式有四种,分别是个人红包、接龙红包、群红包和面对面红包。“接龙红包”可以通过来往和支付宝钱包分享给好友,“群红包”可以分享到来往群,“面对面红包”,必须要在现实中朋友们面对面一起玩,而“个人红包”则通过支付宝钱包的联系人列表,圈定自己的朋友发送红包。

  从2月2日下午开始,支付宝钱包内的红包功能,增加了微信、朋友圈、QQ和QQ空间的分享入口。换言之,用户用支付宝钱包也可以给自己的微信好友、QQ好友发红包了。除此之外,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功能还支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然而,数小时后,支付宝钱包的微信入口即遭封杀。

  支付宝称,支付宝为包括微信店铺在内的网店商户提供的支付服务昨天没有任何变化。微信店铺使用支付宝接口收付款,与淘宝网无任何直接关系。

  支付宝方面表示,消费者如果希望继续通过支付宝完成付款,可以打开独立的手机浏览器,把链接复制到手机浏览器中打开,以继续完成支付。

  去年年初,支付宝也曾对微信商家关闭付款接口申请,微店店主无法申请新的支付宝付款接口,但已经开设支付宝付款功能的微店在当时并未受到影响。

  对于上述“封杀”支付宝红包一事,腾讯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事宜是为保护用户权益,整治违规第三方平台。

  腾讯方面称,临近春节,微信平台近期收到的用户举报显示,很大一部分涉及假货售卖、虚假红包、欺诈等违规行为的源头都来自于少数第三方平台链接分享。“为了保护用户的权益,从源头避免相关风险,微信公众平台近期将对违规的第三方平台行为逐步整治。”

  同时,腾讯方面还补充到,对于在此期间因为支付受限而被影响到的商家,欢迎接入微信支付。

  腾讯昨日早些时候曾给出一份回应,主旨为打击朋友圈恶意营销。

  腾讯在回应中称,“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小众、私密的圈子,微信红包则是好友之间的一种趣味互动,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绝不容许有人打着红包的名义进行朋友圈恶意营销,破坏朋友圈体验。近期我们会对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违规行为进行逐步打击。等什么时候阿里系接入了微信支付,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

  稿源:凤凰资讯

阿里巴巴“假货风波”:执法随意甚于售假

  淘宝与工商总局的争执来得猛烈,去得也快,假货问题不管责任在谁,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暂且不谈,但这一来去匆匆的口水战背后的行政执法随意性,却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如果说工商总局作为执法者是在执行规则,那么在此次阿里事件中,他们的表现难说专业,也在损害自己的权威。

  上周五,国家工商总局在发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其中淘宝网的正品率仅为37.25%.随后,27日,淘宝发布了一份名为《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的公开信,指责工商总局网监司司长“黑哨”。淘宝的批评很具体,比如,抽查样本严重不足,不够科学,也看不出来避免偏差的原则。

  对于淘宝这封公开信,工商总局态度淡定,对外表示:“仅仅是一个抽检结果,不能过度解读,也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但是,淘宝发出的不是一个抽象的批评,而是一个具体的指控。对于具体的指控,轻描淡写的说一句“不能过度解读”,实则是将原本属于技术上的讨论延伸为非技术讨论。对于抽查中是否有偏差,是工商总局作为监管部门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其政府部门执法权威的来源,但工商总局的回答,却显得有些随意。

  更随意的是这一事件随后的演变,28日工商总局态度突然变化,由之前的淡定变为严厉,将之前一直没有公开的《白皮书》赫然挂在官网上,从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等五个方面对阿里提出严厉的指责。

  用白皮书的话来说,就是监管部门发现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诸多违法经营行为,“长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长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治理,以致养痈成患”。这似乎委屈十足,为自己辩护。不过,不管是之前的替淘宝遮掩,还是之后的用抽查结果敲山震虎,其实质上反映的均是行政与执法的随意。

  只是在中国,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随意,一切似乎都会在这种随意中不了了之。但工商总局的翻云覆雨并没有就此结束。 后来白皮书从工商总局的官网上消失了。

  而工商总局看似随意的举动,外界对其作为一个国家机构的举措,却必然是严肃对待的,白皮书虽然消失了,但其中透露出之前替淘宝的遮掩与之后对淘宝的指责,却使事情持续发酵。美国律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 Dowd LLP根据白皮书的内容,宣布以涉嫌违犯证券法为由将阿里巴巴及其部分高管告上纽约联邦法院。在国内习以为常的执法游戏,到了外国人哪里,变得严重起来。

  面对这一情况,工商总局出面缓和事态,表示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而马云与工商总局局长的友好会谈,则让事情迅速降温。

  纵观整个过程,撇开浮在水面上沸腾着的假货问题,是水面之下的行政执法过程的随意,而导致这一切的,则是更深层次的不依法治国逻辑。

  淘宝的确存在很多问题。 虽然说假货源头不在淘宝,而在生产制造,但根据相关法律,淘宝在“明知应知”的范围内,对假货承担连带责任。作为工商总局,也有权力要求淘宝配合打假。更重要的是,淘宝本身是一个平台。淘宝上的商家,都是独立于阿里的法人,他们的行为与阿里并无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淘宝无法为其上面的所有活动担责。

  根据相关法律,淘宝在“明知应知”的情况下,应该停止为售假的商家提供服务,并告知执法部门。这里的明知应知,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应该知道、能够知道的事实,而不是指应该努力去知道的事实。所以,“明知应知”的边界,虽然是模糊的,但却不能任意扩大,变为行政部门对企业的道德诉求,进而把本该自己的责任转移给企业。

  如果说阿里经营平台赚了钱,应该负责,那么工商部门得到了国家财政,也该为此负责。当商家经过审批,得到了工商执照,工商就对其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工商局通过购买货物,发现了自己审批的商家在卖假货,这个时候,他们有执法权,本该直接去查处,就好像警察在车上发现小偷,就该直接亮证制止,这道理很简单。如果警察不制止,而是去指责售票员,说售票员没有承担责任,是不道德的,这无疑是荒谬的,但现实就是如此荒谬,工商发现假货了,不是自己去查,却把自己的责任变为了企业的责任与道德压力。

  当然,淘宝的出现,改变了商业业态,加大了工商执法的难度,但这是工商面对的新问题,只要法律关系本身并没有改变,查处假货的执法权,永远是直接存在于工商与独立的商家之间。

  行政机构,应该有自己的行政伦理,所谓依法治国,一切都要按程序来,每一步都得合理、合法。即使目的崇高,也不能用舞弊的灰色执法手段去达成。即便淘宝应该为此承担一定的责任,即使淘宝没有全力配合工商总局网监司,但无论如何,用一个漏洞百出的抽查来形成压力,实则是在破坏执法者的公信力。在社会现实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平时相关部门不监管,需要监管的时候,却又标准不一。这种执法的随意性,一方面会造成寻租空间,导致贪腐,另一方面会使市场缺乏稳定预期,采取短期行为、助长市场不守规矩。

  在中国经济与国外联系更加紧密的今天,随意执法的恶果,甚至会在境外进一步放大。

  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项目研究员 刘远举

2015年2月2日星期一

网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网络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网络具有双面性,大家在体现网络时代的巨大优势和潜力的同时,也使人们的隐私和权力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非法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个人隐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容易的多。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野蛮发展,国内各个互联网公司往往急功近利,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网民隐私,而有些网站由于技术能力有限,往往无法保证收集来的数据的安全性,因此类似CSDN泄密门以及12306用户数据泄露等安全事件的不断上演,导致目前国内互联网几乎处于无隐私的现状。

  由于网络的互动性,网络隐私权一旦被侵害其代价是巨大的,其侵害后果远远大于对传统隐私权的侵害后果。因此,隐私权变得更加重要,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加强网络环境个人隐私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而普通网民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泄漏,我这里列出了主要的几点:

网民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1、操作系统安全性:

  首先要保证电脑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把重要和紧急的补丁都安装上,操作系统现在都有自动更新补丁的功能,系统常更新才能确保安全。如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都无法保证,黑客或木马病毒很容易通过系统漏洞来获取用户的各种隐私信息。对于Windows系统来说,日常登录使用系统,最好用Power User或User组的用户,避免使用Administrators组,这样即使电脑中了木马,造成的损害也不算大。

  2、手机的安全性:

  从安全性来说,常见手机里面,未越狱的iPhone安全性最好,使用iPhone需要将“指纹解锁”功能和“查找我的iPhone”功能打开,同时保证Apple ID密码的安全性,使用一个独特唯一的安全密码。如果手机丢失,则第一时间登录iCloud网站,在“查找我的iPhone”里对该设备启用“丢失模式”,这样别人使用任何方法都无法使用你的手机(即使刷机也不行),其次要打电话给运营商挂失SIM卡。如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在iCloud网站远程将手机内信息抹除。

  3、软件的安全性:

  尽量避免使用那些疑似有隐私泄漏风险的软件,对于小公司开发的软件要慎用,不要在里面输入个人隐私信息。常用软件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我的一些选择建议如下:浏览器:Chrome,输入法:谷歌输入法、必应输入法或小狼毫输入法,电子邮件:Gmail或Hotmail,邮件客户端:Mozilla Thunderbird,密码管理:Lastpass、1Password或KeePass,云同步网盘:Dropbox或OneDrive,即时通讯软件:Google环聊或Skype,尽量不要用QQ,如果使用QQ的话,决不可在上面讨论涉及隐私或敏感的话题。总而言之,远离国产软件。

  4、两步验证:

  如果使用的软件具有两步验证功能,理论上说,所有敏感的账户都要尽量打开两步验证,同时手机APP应用而不是短信来产生一次性随机密码。目前支持两步验证的主要软件包括:Google(Gmail)、Hotmail、Dropbox、Amazon、Lastpass、Apple、Facebook、Twitter、Evernote、Github、WordPress、Linode等,使用上述软件和服务,应该尽量全部开启两步验证功能,这样,即使黑客通过其他手段获取了用户的密码,因为没有手机随机密码,因此依旧无法登录用户的账户。

  5、搜索引擎:

  使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之前,在浏览器上开隐身窗口,在隐身窗口内进行百度搜索。如无必要,不必登录帐号到搜索引擎里。

  6、安全类软件:

  使用国外的安全类软件。杀毒软件的可选项目有:小红伞、AVG、Avast、Comodo等。

  7、电子邮件

  从使用体验上说,Web版的Gmail体验最佳,但由于Web版Gmail被屏蔽的厉害,因此从稳定性上说,使用客户端邮件软件来收发Gmail更为稳定,推荐使用Mozilla Thunderbird,修改一下IMAP的Hosts,然后通过IMAP来访问Gmail,最好下载一个名为Keyconfig的扩展http://kb.mozillazine.org/Keyconfig_extension(下载地址:http://mozilla.dorando.at/keyconfig.xpi),即可自定义快捷键,将操作快捷键定义的和Gmail一样。

  8、浏览器

  建议使用Chrome或Firefox浏览器,启用浏览器DNT(Do Not Track)功能。例如Chrome的设置在设置-高级设置-随浏览流量一起发送“请勿跟踪”请求,定时清空以前的浏览历史记录,敏感信息浏览一定以“隐身模式”浏览。如果用户有多个网络身份,建议安装多个浏览器,一个网络身份使用一种浏览器。

  9、上网

  在任何网站也不要输入关于个人的详细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会使用一些公用代理服务器或VPN服务,对于敏感网站访问或敏感信息发布,一定要使用代理服务器,切勿暴露自己的真实IP地址,理论上说,国内的IP地址都有可能追踪到人,除非时间间隔很久。

  10、VPN

  对于隐藏IP来使用网络服务来说,VPN(虚拟专用网络)是一个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案,VPN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讯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数据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因此,通过拨号到国外的VPN,用户上网的隐私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保护。

  11、虚拟机

  虚拟机针对于对隐私安全要求非常高的用户,平时上网使用虚拟机上网,每次都用一个空白新虚拟机,退出后删除。从虚拟机中再拨号VPN上网,则更加安全。

  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固然与技术的发展有关,可对隐私认识的态度偏差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调查显示,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信息社会中的人们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和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或他人的隐私权利意识日益淡化,许多人认为网络上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不会对他们的隐私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个人的防范意识是保护网络隐私权的关键,只有树立起“防人之心”的意识,个人的网络隐私权才有较好的保障。

工商的错与淘宝的货

  1月28日,淘宝做了个大举动,决意要起诉工商总局刘红亮司长。民告官,也算是一创举,若不了解来龙去脉,这样的官司总透着一股正气。但是具体是事实怎样?我们来了解下。

  事件背景:

  1月23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公告称,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展了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活动。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中有四成非正品。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正品率最低,为37.25%;仅3个样本的聚美优品均为正品,正品率达到了100%;ZOL商城仅1个样本,正品率为0.

  随即27日下午,淘宝官方微博发布《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一文,回应工商总局的此次监测行动。

  28日下午14:50,淘宝发出声明“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及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正式宣战工商总局。

  淘宝指责、质疑工商总局抽检程序违规、抽检逻辑错误、数据前后矛盾实际上也不无道理。这次工商局监测总共只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而电商中,就淘宝平台就有10亿总量的网购商品。就算92个批次的样品全部来自淘宝,这样的数据也并没有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聚美优品的抽检仅抽检3个样品,均为正品就得出其正品率为100%的结论也太过草率。ZOL商城仅一个样本,非正品,正品率故而被定义为0.这不就是ZOL全部都是卖假货吗?这次的抽样检查,引发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满也并非是平台们无理取闹。

  那么正确的抽样监测应该是如何?

  根据最简单的随机抽样原则,如果抽样误差5%,而置信度为90%的情况下,样本数量至少要270个,如果置信度要求越高,则样本数量要更多。本次抽检淘宝的量才51个样本,相对于淘宝上10亿的商品量,如此少的抽样量根本不足有代表性。同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抽奖样本还必须属于具有可比性的同一类型的样本。淘宝拥有百万商家。天猫大多是各大品牌自营店铺,淘宝多是私人店主开的小店铺如同一个大集市,将其他自营电商平台和淘宝平台相比,并不具有科学性。

  工商总局错了 就等于淘宝有理吗?

  工商总局的抽检确实有不规范之处,有明显错误,这是毋庸置疑,但这能代表淘宝就占理了吗?

  据问卷网针对1084个网民网购情况随机调查显示,有72.14%的网友在淘宝上遇到过明明标榜正品买到后发现是假货的情况。在买到假货后,商家一口咬定是正品不予退货的情况也高达53.78%.

  马云曾说,“对电子商务来讲,假货的解决只能靠互联网,说淘宝上假货多的人基本在淘宝上没买过东西。”这一调查数据可以说打了马云的脸。实际上淘宝假货多,早已经不是秘密,我相信马云自己也很清楚。在这次“淘宝小二”的公开信也提到“仅2014年前九个月,淘宝就已经处理下架了9000多万件涉嫌假冒伪劣的商品,其中超过90%是淘宝主动发现处置。”从这一说辞可以看出淘宝上存在着大量的假货。只是淘宝自身已经认识到,假货的存在对于它的威胁,并且愿意落实整改。

  早在2014年上市前,阿里巴巴就向监管部门承认自己目前存在的最大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假货、知识产权和炒作信用问题。同时有资料显示,自2013年1月1日到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6亿元。这些资料都显示淘宝有取缔假货的心,只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鉴于淘宝本身的属性,C店货品的监管难度大,要让淘宝无假货,绝非一日之事。

  目前淘宝和工商激战正酣,且不轮孰是孰非,这样的事件对于互联网商品监管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工商总局可以借此改进工作,修正好自身的检测标准,让抽检结果更加科学,更加严谨,更加具有威信。而对于淘宝而言,也应该加大打假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准入关卡。让网络市场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壮大。不管最终结局谁输谁赢,对于大众而言,都是好事。

创业者自述:如何拿到来自用户的第一笔“融资”?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3个春秋。从开始的蹒跚起步,到今天,ProcessOn已经拥有近20万的用户,我们走过的每一步走都离不开用户和媒体朋友们的支持,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也很难走到今天。

  对一个初创团队来说,我们没有资金去投放广告,没有太多的互联网大牛替我们背书,帮我们做宣传,这20万用户的积累很大程度上,都是靠用户的口碑相传,而且对一个不足10人的团队来说,我们唯一能到做的,就是“用心”做好产品,而且我们坚信,“好产品就是我们最好的代言”。

  ProcessOn是我们团队开发的一款在线作图工具,正式上线是在2013年6月,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做这件事了,当时是使用Flash开发出一个版本,那时为了保证用户质量和精准,我们一直采用邀请机制,直到正式上线才开发注册。那时随着ProcessOn的不断完善,以及N+1次的和用户交流,我们感受到Flash版本的设计器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我们精益求精的态度,使用前必须安装Adobe插件不说,由于本身体积很大,每次做图前加载时间长,还有其他弊端问题等等,恰好在2012年我们接触到了HTML5,我们团队内部一致同意放弃之前做了一年多的Flash设计器,然后基于HTML5重新开发一版新的设计器,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有一点,就是我们希望能最大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作图体验,因为我们知道“用户体验才是王道”,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用户交流QQ群,时刻倾听用户的声音,把产品不断的打磨,不断完善……

  100美金的故事

  我们目前依然没有任何盈利模式,所有的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也有思考长远的发展规划,但不忘初心的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高效率的作图体验和服务,我们的使命就是“让用户爽!”就在前几天,我们的价值得到了一些认可,有一个用户对我们的运营同学说:“你们这个太好用了,你们还免费提供,你们网站接受donate吗?”当时,我们的运营同学完全没反应过来,因为ProcessOn一直是免费的,始终没有赚到过一分钱。这位用户接下来就表示,希望给我们捐赠100美金。我们的运营同学也是很激动,后来跟他聊了很多。

  我们团队已经把这100美金定义成:我们拿到的第一笔“融资”,一笔来自用户的“融资”。这钱虽然不多,但是分量很重。对我们团队来说,这笔“融资”更是意义非凡,它绝不仅仅是一份单纯的“收益”(我们肯定会把这笔收入投入到用户身上)。这笔捐赠更大的意义是,它让我们ProcessOn团队看到了坚持的意义。我们相信,只有为用户不断提供优质的作图体验、高效、便捷的服务,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知道这一天的到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的内心比以往更加坚定了。

  其实,我们一直在默默前行,能让团队感到欣慰的除了用户的肯定和赞扬,还有那一串串增长的数字:从0到1,我们认为这是一次巨大的飞跃,因为我们已经踏上征程!从1到100,我们经历了大概两周的时间,从100到1000,我们整整煎熬了快两个月,从1000到10000,我们经过了半年的努力,从10,000到100,000用户,我们更是付出了一年半的辛苦。当我们的用户规模突破100,000的时候,我们内心才稍微有点安定。最近半年的时间ProcessOn的用户数又增长了50,000,现在我们的用户数已经距离200,000的阶段性目标非常接近了。而这一切的成绩,都是用户所赋予我们的,我们也由衷的感谢所有的用户。

  我们清楚的知道,现在的成绩属于昨天,今天,我们还在路上,依然在不断的努力前行!

  来源:李小林投稿

悲情营销难成大气候

  悲情,顾名思义,就是可怜兮兮,放低姿态,博取同情,这样一个看似消极的词眼,蔓延到了互联网,却演绎成了一出出悲情营销的好戏,引得互联网企业争相效仿,并乐此不疲。

  经济学上,有个专有名词“惊险的一跃”,指的就是消费者在最终决定购买的那个环节,于品牌而言,恰也是最敏感的营销节点,消费者往往因为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就放弃购买产品的想法。在这个节骨眼上,消费者的娇贵催生“悲情营销”,“老板疯了,老板娘跑了”,“马云所害,年货甩卖”,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以上这些, 打着悲情的幌子的促销,尚不足以成气候,到了互联网企业手上就演绎得炉火纯青。尤其是以加多宝,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在悲情营销上的变现也是可圈可点,至于舆论收效,一个深得人心,一个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比死对头“王老吉”,加多宝在悲情营销上,显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2010年起,这两个师兄弟就争执不断,用尽公关手段想孤立对方。对比来看,除了难以撼动的营销渠道,和那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广告词外,王老吉比之加多宝在悲情营销上还是火候不够,只能望其项背。

  就在两大凉茶品牌间的广告语之争尚未尘埃落定之时,加多宝又将营销战场搬到了微博上,“对不起体”的一经推出,便引发各路媒体、大腕及众多网友的广泛关注,迅速成为微博热点。

  加多宝的悲情营销做得好,悲情洒得相当狗血,说到底不外乎是抓住了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自贬言论,一个是示弱态势,在舆论的关键节点,在第一时间发布“对不起体”文案,在满足消费者的居高心理之后,再进一步自贬来博取消费者的同情,总的来说,这一招悲情营销,运用得游刃有余。

  较之“对不起体”,腾讯的“腾讯体”并没有在3Q大战中为之赢得较多的好名声。无论是公开信还是发布会,腾讯都大秀悲情。从万余员工“一夜未眠”到公关部经理“泣不成声”,也许同处“最艰难的日子”的腾讯人会感同身受,但是笔者只感到一阵肉麻,你彻夜未眠关网民屁事?一家市值几百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却像一个打输了架的孩子。

  在这两场大佬争夺中,腾讯输了,加多宝的悲情营销虽然做得好,但最终还是输给了王老吉。由此可见,屡试不爽的悲情营销也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拿自己“民企”、“弱势”说事,在这样一个公正有序的商业社会,讲理还好说,讲悲情就有点不靠谱了。

  只靠玩弄一些故弄玄虚的虚招式恐怕是站不住脚的,被蒙蔽的受众即使同情或支持也是一时的,等消费者恍然大悟,那品牌必然大打折扣。只有扎扎实实在产品质量,品牌文化上下工夫,才是企业的长久之路。

  来源:投稿,作者:自媒体人:孟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