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星期二

内容营销如何植入广告

  内容营销就是披着媒体的外衣在宰人,目的就是要营销。内容其实是营销的武器,先挑起别人的七情六欲,等别人把持不住的时候,狠狠地宰上一刀。当然,被宰的人也是心甘情愿,心满意足的。

  要达到营销的目的,前提就是要有植入。没有植入的内容就是一个花瓶,华而不实,装完逼就碎了,没什么卵用。

  下面先为大家罗列一下那些典型的没有植入,或者植入无效的内容营销,很可能你就在干这种事:

  1、  像飞蛾一样扑热点

  跟热点确实是非常省时省力的一种策略,对微信朋友圈尤其有用,因为如果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侃大山,你却在灯火阑珊处静静地装逼,即使不招人嫌,也会别人冷落。

  但是问题也来了,追热点追求的是爆发,热得快冷得也快,高潮过后必定是疲软和沉睡,很难成为持久流传的经典。

  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问题,问题是你怎么把自己的品牌跟热点结合起来。很多人天天等着重大事件出来,一旦冒出来,头脑一热,大喊一声,马上做个个热点专题出来,各种搞笑、煽情、恶搞,数据也很厉害,各种十万+,可惜这么大的流量,没有多少人能够记住你。大家关注的还是热点事件本身,至于你是谁,你干了哪些事,观众们毫无知觉。

  其实这么干的人还真不少,尤其是微信公众号上,哪壶热了提哪壶,最后把自己累得死去活来,却没弄来几个真粉丝。有些SEO也有这种情况,他们觉得热点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

  个人认为,追热点不能作为一个日常策略,尤其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追得比媒体还卖力,打乱了日常内容建设的节奏,我觉得是一件本末倒置的事情。有了一定的内容储备之后,可以借助热点作为引爆点。

  2、  无存在感的插入

  这种情况就是在某篇内容中很随意地提一下,要求不能影响内容的可读性,其实说白了就是传统做广告思维,追求的是露脸。很多传统的软文都有这种情况,比如“某某品牌赞助了多少钱”、“某某品牌总经理认为”,在视频中就是某某品牌的广告很不小心出现一下,或者在作品最后出现大logo。这些都会让人一看就大喊:哇!这广告做得!

  这种传统广告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因为网民不一定非要看你的广告。“刷一下存在感”这种伎俩也会越来越没效果,因为存在感实在是太小了,即使是那么小,也能让精明的网民识别出来是在做广告,反而让人怀疑内容本身的真实性。

  说白了,就是“既渴望你注意到我,又害怕你生气”,像条小狗一样战战兢兢。说到底还是营销思维用错了地方,你用的是传统的硬广思维,就要接受硬广的臭鸡蛋和烂菜梗。很多人在电视上已经忍了很久了,你居然还敢来网上�瑟,那不是找死吗?这种植入,还不如不要呢。

  以上两种情况,一种是植入不充分,一种是植入太傻太天真。如果光做内容不植入,又是TM在调戏人,达不到营销的目的。

  怎么植入才显得顺其自然呢?这里不提供具体的方法案例,只分享一个泛泛的思路,但会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首先你要看清这样一个事实:好内容是不怕植入的,植入不会成为一篇好内容的毒瘤。你的内容要达到的效果是这样的:虽然我知道这是个广告,但是我醉了,我服了。

  第一个思路:反客为主,围绕品牌做内容

  你在制作内容的时候,要让你的品牌成为中心,而不是乱入的边角料。也就是说,在讲故事的时候,你的品牌是主角,而不是跑龙套的,一切都围绕你的品牌展开。把你的品牌从内容中撤掉之后,你的故事是不完整的,甚至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例如,谷歌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两位二战时期走散的兄弟,到老的时候始终没再见过兄弟一面。两位老人的孙子孙女利用谷歌的各种搜索技术,一点一点寻找线索,最后终于让两位兄弟久别重逢了。整个故事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是更关键的是一个故事下来,谷歌把它的各项新搜索技术全部演示了一遍,教会了大家怎么用,并告诉大家它的技术很牛逼,可以把遗失多年的兄弟情都找回来。

  第二个思路:画龙点睛,把势能挤压到最后

  第一个思路是把品牌通篇植入到内容当中,让内容成为一条主线。第二个思路是把品牌植入放在最后,但是前面都是铺垫。

  需要提醒的是,前面的铺垫并不是没什么卵用,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但是故事要表达的主题留在了最后,最后两者一呼应,碰撞出让人叹为观止的火花,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弱弱地总结一下

  以上两个思路与前面的两个问题是对应的。植入不充分就要反客为主,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不能通篇植入的,就走画龙点睛的路线。总是你的品牌才是内容的中心, 不要让自己的广告做得那么可怜,理直气壮并不会把顾客吓跑。

  当然,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植入是个性的植入。就是让人一看你的内容就知道你的独特之处,不用看你的品牌就有冲动关注你。就是那个味,没人可以替代,这种植入才是最高明的。这么高深的话题,以后再找时间讨论啊。

  来源:张飒的博客投稿,原文连接

2015年6月7日星期日

电子邮件营销推广的技巧

  电子邮件营销(EDM/Email Direct Marketing)是企业通过一定的软件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来实施的,与用户以及潜在用户沟通,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一种营销技术,它主要指通过邮件列表向顾客发布公司的新闻、声明、新产品信息、优惠信息等。

  电子邮件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常见的广告营销形式,此方法是向网站的大量客户或潜在客户发送有关网站的特定电子邮件。与传统邮件相比,电子邮件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大多数上网者都有自己的邮箱,并且使用也较为频繁,也就为网站的推广和营销提供了很大的机会。费用低也是电子邮件在各种宣传方式中较容易被接受的一个优势,此外,电子邮件营销还具有针对性强、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可以针对某一些人发送特定的广告,其营销推广效果也容易统计。

  通常企业可以通过使用EDM软件向目标客户发送EDM邮件,建立同目标顾客的沟通渠道,向其直接传达相关信息,用来促进销售。EDM软件有多种用途,可以发送电子广告、产品信息、销售信息、市场调查、市场推广活动信息等。

  使用电子邮件进行营销推广的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电子邮件地址数据库

  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网站推广,首先要收集大量的电子邮件地址和客户姓名,收集邮件地址和客户姓名的方法很多,比如购买第三方的营销邮件数据库、或者与别人交换数据库资料等,但这些都不是我们需要的客户,最理想的方法是客户主动提交相关信息,例如注册用户的时候提示客户订阅,订阅邮件后给客户提供优惠信息等。

  2、分类数据库

  EDM要想做到最有效,要让订阅者不反感,就要提供针对性的内容,让用户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这里面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提供分类订阅,在用户订阅和退订的时候,列出一个分类目录让用户选择,这样就可将用户邮件进行分类,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来给用户发送不同类型的电子邮件。切忌不分用户类型一味滥发邮件,那样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造成完全相反的效果,所发电子邮件被判定为垃圾邮件。所以,在发送电子邮件之前,一定要做好潜在的访问者分析,然后再进行发送工作。

  3、避免垃圾邮件风险

  对于EDM来说,如何避免成为垃圾邮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可以说所有的垃圾邮件都带有营销性质,但带有营销性质的邮件却不一定是垃圾邮件。通常来说,基于用户许可、信息对用户有价值的邮件是正规的EDM,两个因素缺少一个,就可以被判定为垃圾邮件。

  所谓许可式邮件营销,指的是企业事先征得了用户的许可,方才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目标用户发送产品、服务、促销等信息。因此,目标用户的态度至少不排斥这些营销邮件,这是许可式邮件和“垃圾邮件”的本质区别。

  4、控制邮件发送周期

  坦白地讲,不是所有的人真的是想退订你的邮件,根据Forrester Research的研究表明,有71%的用户回应是发送频率太频繁才退订邮件的;76%的用户认为邮件内容不相关。所以,为了维护那71%的用户,降低邮件发送频率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邮件发送周期的决定因素在于发送的内容,时效短的信息要优先发送,时效性长的信息可以适当延后时间,一般要控制信息发送不要过于频繁。

  5、邮件内容

  从根本上讲,邮件内容决定了EDM的营销价值,邮件内容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如果邮件内容质量不高,用户就会选择退订,或者根本不会阅读邮件,这种情况显然不是EDM所希望的结果,邮件内容应该对用户有价值,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除了要避免邮件内容匮乏外,邮件还应该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和方向性,每次发送的邮件之间有明显的系统性,这样用户就会对这个邮件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并逐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

  除了内容要有价值之外,还需要有合理的格式选择和板式选择,这不仅仅是为了看起来美观,邮件内容的设计也直接营销到营销效果。此外,邮件主题、邮件内容、发信人、收信人等都是EDM的基本因素,不可对其进行遗缺,这不仅仅方便了用户,也增加了自己品牌的宣传机会。

  6、提供退订

  即使用户自己加入的邮件列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用户工作环境和个人兴趣的变化,可能已经不再对邮件内容有兴趣,这时应该允许用户随时方便地退订,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垃圾邮件。因此,在每封邮件的结尾都应该提供退订方法说明,同时简化退订手续,只要通过简单回复邮件或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就可以实现完全退订。

  7、营销效果评估

  EDM的特点之一是可以对其效果进行量化的评估,通过对一些指标的检测和分析,不仅可以用来评价营销活动的效果,还可以发现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对活动进行一定的控制。

  衡量EDM营销效果数据指标主要有3项:有效率、阅读率、点击率;

  1)、有效率

  计算方法: 有效率=成功发送数量/发送总量;

  发送总量指:EMail数据库的数量;

  成功发送数量指:成功到达邮件地址的数量,即Mail数据库的有效量;

  意义:用来衡量获取数据库的有效率,即发送的地址是真实存在的;

  目前许多卖EDM数据库的厂商,虽然便宜、量多,但很难保证地址的有效率。发送的EDM自然无法达到营销效果。

  2)、阅读率

  计算方法:阅读率=打开量/成功发送数量

  打开量指:有效地址的用户接受到EDM后,打开邮件的数量;由于EDM会存在一个用户打开多次的情况,有些统计系统,会统计EDM的打开次数和打开用户数;

  意义:用来评估用户对邮件的兴趣程度;

  对于精准的数据库,可通过调整邮件标题,来提高阅读率。如:我在EDM营销中,标题为“快乐会计人征集令,赢香港迪斯尼五日游”和“会计人不得不看的18条快乐潜规则”,后者的阅读率明显比前者搞了近4%.可见,以奖品、免费为噱头的EDM,不一定能提升效果。

  3)、点击率

  计算方法:点击率=点击量/打开量

  点击量指:用户打开EDM后,触发的点击的数量;如果EDM中,存在多个链接,最好单独统计。这样可以评估出用户对内容兴趣度,用以调整和优化EDM的内容;

  意义:用来评估用户对邮件内容的兴趣程度;如果EDM邮件阅读率高,但点击率却很低,则需要调整EDM的内容。

  有效率、阅读率、点击率是EDM营销中最基础的衡量指标,对于注册/购买为导向的EDM,还需要监测注册/购买转化情况。一般外购的EDM群发器,都会有发送量、到达量、阅读量等基础的统计功能,配合Google Analytics,跟踪用户行为,分析用户行为,就可以达到不断提高EDM营销效果的目的。

  总而言之,EDM是一种较好的营销和推广方式,它不仅方便、迅速、覆盖面广,而且成本极低,但也要适当加以运用,在实际的使用中要注意避免一些问题,例如滥发垃圾邮件、主题不明确、邮件内容格式混乱、发送对象不明确、发送频率过高等问题。

恢复删除文件的方法

  在我们平常使用电子设备时,总时不时地手贱误删文件或者电脑借给别人用了别人却把你的东西删了而且还“体贴地”清空了回收站,这时我们就想要恢复文件,现在给你一颗后悔药,让你找回错删文件。

  PC错删文件恢复

  加入在PC上误删文件还清空了回收站,且没有备份,可以这样做。快捷键“Win+R",打开Windows的运行命令窗口,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中,找到“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DeskTop\NameSpace\",在右边空白处单击右键,新建“项”,并重命名为“{645FFO40-5081-101B-9F08-00AA002F954E},接着点击新建的项,右边会出现默认等显示,右键点击“默认”,选择修改,将数值名称设置为“回收站”,重启电脑,接着回收站中的文件就回来了。

  安卓错删照片恢复

  以下以三星测试,理论支持以安卓为系统的所有手机,不过前提得ROOT。当发现照片误删,最好立即停止拍照及向手机保存图片,因为任何新的动作都可能时数据被覆盖,导致永久消失。若照片储存在存储卡上,建议取出并用读卡器连接到电脑,用“FinalDate"这个数据恢复软件进行扫描恢复。若是新款的安卓,一般照片储存在内置储存空间中,那么需要安装“Diskdigger 专业版”,且获得手机的Root权限,恢复的文件格式选择JPG,等完成扫描出现提示,接着就可以逐一预览照片并保存回本地了。

  iOS错删照片恢复

  如果你是个土豪,已经用上了iPhone6,或者系统已经升级到了iOS8,那么可以点击“图片”,然后找到“相簿”,就会看到“最近删除”这一分类,恢复即可。假如找不到,那只能连接电脑,用“Wondershare Dr.Fone for iOS”这款苹果专用恢复软件了,在软件界面选择左侧的哪一个选项后,点击下方“Start Scan”就可以开始恢复了。在此之前最好把手机后台全部清除,不然有可能会影响到文件恢复效果,软件的使用码可以在网上找到。

  Word文档丢失找回

  当遇到突然停电,电脑的文档还没有保存,如此欲哭无泪的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其实系统在突然死机或者断电的时候,会将来不及保存的文档暂时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icrosoft\Word"当中,(其中Administrator是指你的用户名),你只要将那些扩展名为.asd的文件用Word逐一打开,就能够找到刚才辛苦写的文档了。同时给你一个建议,就是将Word文档的自动保存时间缩短,“Word选项”,将“保存自动回复信息时间间隔”改为两分钟或者自己决定,这样丢失再多数据也不过是两分钟内所做的,能够将损失降到最小。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6月5日星期五

企业如何做好数据保护

  最近一段时间, 接二连三出现安全和运维事故, 先是支付宝服务因线路被挖,局部服务中断; 接着是携程整站被删,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到目前为止,携程用了10多个小时全部恢复过来。其间,各种消息满天飞,有在讨论为何没有备份,有在讨论双活为何没生效,有在讨论系统被黑,有在讨论内部员工干的,也有说是出打bug了,发布的东西立即被删,最后被官方确定为员工误操作引起等。历史以来的事故背后,总会有一连串的故事, 但归根结底,还是那些烂熟于胸的分类:硬件故障,人为破坏,误操作,软件设计缺陷等。我还是引用微信上说的话,安全是细活,但做得再细,再强大的团队也是无法规避问题的出现。但,如何规避呢?

  其实,万变不离其中,任何复杂的问题,无论是内是外,是因漏洞被入侵还是流程机制缺陷,是硬件还是软件,除了必备的基本防御和安全控制流程外,最后到数据保护这里,都可以简单化处理,做好最简单,最容易实施的事情:做好有效备份措施,守好安全最后一道防线!只是,这个最后一道防线,不是一般的企业能真正落实做好的 ,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和中高层执行团队的意识上其实还没跟上来,所以才导致小概率事情发生。一般来说,对业务的保护,要有防线层次,实施分级的策略来实施 ,我们来仔细看看。

  手动实施,基础入门措施,没做的,赶紧做起来

  在线类业务/核心业务,特别对于依赖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企业来说,是企业重中之中,应当作为第1优先级来保护。首当其冲,是对其核心数据库进行主从部署,如果有银子,另外这些节点应当都具备一定的节点容错能力,也就是说Raid这些技术上去。但主从的问题,实际上,不少企业没有做从啊,好可怕的。这里如果做了,+1分。做了从以后,还要在本地备份,对如果有备份意识的,其实已经做了。但是否就足够了呢? NO,本机备份只是很简单的方案,理论上,出现问题的概率也基本一样,一样被删,硬件故障一样没用。这时候,就需要手动复制一份到其他地方去,进行异地备份。这里做了,再+1分,遗憾的是更少的企业会做这个。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对核心数据库进行备份的方案,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基础,数据小,业务简单也不是难事,写几个脚本就可以了。一旦当数据和业务规模发展起来后,数据量,业务种类,节点数目,版本迭代,研发流程等都会全面影响数据管理策略。遗憾的是,从目前了解的信息看,不少企业的负责人或执行团队,并没有与业务一起进步,忽略了数据连续性的价值,才导致看起来很低概率发生,最后变成了下一携程。

  总体来说,手动方案靠1个有态度,且敬业的团队,否则,这个方案出问题的可能性很大

  全程自动化,系统化,数据大、业务多、团队大的场景,更鼓励用此方案

  我们简单想象一样,数十TB级数据,100个节点,10台DB,30个业务,加上互联网敏捷式的按天,按周的迭代,互联网企业运维团队常用的备份小技巧,主从,手动,本地,异地,手动归档等会变成麻烦起来了: 忘记做备份, 空间满备份失败,找不到备份版本, 备份慢,传输异常中断,恢复慢,换人了,甚至备份了,也不敢用来恢复,……你说有啥用呢。

  实际场景会更复杂,在线系统,内部研发系统,关键业务支撑系统等,加上团队规模一大,基本上这块事情就变复杂了。

  对此,比较好的方案就是系统梳理业务类型,数据类型(DB,图片,视频,文档,代码),是抓取的,还是编辑产生的,内部,外部,需要保护的策路,包括频率,以及数据保留的历史周期,选择好容错能力的存储设施,业务数据的敏感程度等,抽象几种行为的结果,统一对数据,应用代码进行本地和异地备份,对比较历史的数据直接归档到离线位置。同时考虑在出现紧急问题后,最好能够快速对核心系统恢复,甚至瞬间对部分核心环节的文件,数据库单表进行恢复。结合自动化逻辑,不管规模有多大,按内外,按业务,按部门等视图,集中在一个系统管理起来,一个系统全局掌握企业的核心业务分布,数据保护状态;当出现这类紧急情况后,通过自动化系统,只需要在数十分钟,有序就恢复了;一切尽在掌握。你说,这样该有多好啊?当然实际携程的网络结构会更复杂,对全网实施,需要比较长时间梳理和设计,如5.28这种全网出问题后,恢复的时间会略长。

  自动化方案就比较多,做数据管理和保护的IT公司不下500家,像IBM、HP、Dell、EMC、赛门铁克、康沃、飞康、爱恩铁山、CA、carbonite这些老牌的上市公司,由于历史传统IT基因,这类对互联网类型基本难适应,互联网类公司一般也不原意用;还有很多新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如Datto、code42、durva、Rubrik等企业。深圳的一家企业,多备份,算是后起之秀,互联网化的产品,全新混合云自动备份保护路线,一站式支持各型主流DB系统,OS,各型类型数据集中管理保护。无论在线,还是内部系统,文件和数量多大,可以对IT运维团队非常友好,一个面板集中管理起来,更适合携程这种现象的治理。

  那,已经做了,如何?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同1个磁盘,同1个节点,同1个机房,同一个人维护,统一钟存储设备等都是鸡蛋放在篮子的表现,对于重要的数据,这不是良策。不少情况出问题,都由这几类原因发生。因此

  无论如何,一个健壮的数据保护系统,必须要有能力规避掉。多点存储,异地,交叉检查,还是要结合用上的。

  我经常听到不少同学提到,我们是用的云,我们是用的这家云,很牛的云,很多案例,但又能怎么样呢?云不是万能的,都是人写代码,加上机器垒起来的,是人就会犯错误,硬件不例外,数据中心也不例外,微软发生过,AWS也发生过。对于云磁盘本身的快照也只能做到整体恢复,存储重点也是解决硬件故障。出问题的恢复动作其实满大的,数据越大,越不容易可控 , 对于可靠的备份机制来说,细粒度备份和恢复时必要的,备份的场景和恢复的需求太多, 云平台强项是虚拟化计算和存储。这就是为什么云平台包括AWS,阿里云等都有备份保护类的服务。

  从另外1个角度看,一个平台依然存在一个篮子问题,所以我们鼓励企业在做数据备份的时候,进行交叉部署,交叉备份管理,特别对于关键的业务系统和重要数据,尤其要注意,尤其是在关键发展阶段的企业,即将要上市的企业啊,特别要注意的。

  目前此环节,市面上传统的IT企业推出的硬件方案,比较难做到这点,一般都需要采购一批硬件进行部署,实施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面向云的方案是比较适应这类场景,国外有些企业比如Datto,Rubrik等都是基于云和本地混合保护方案 ; 而在国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异构,异地,异云的交叉组合。

  有心无力怎么办

  当然,也有超强备份保护数据意识的企业执行团队,问题在于数据一大,预算就马上爬升, 这样的情况,有心无力,那怎么办呢? 其实还有第2个方案,就是基于混合云的技术。基于云的技术一次投入超低,几千块就起飞了,成本随企业的发展,其实都已经摊薄,这样天然就是异地的方案,如果说你担心安全,其实也没必要,数据加密上去,退一万步讲,云平台被入侵了也不担心,其实国内主流的云平台都是一线企业,舍他选谁?安全是他们生命,比任何一个企业都在乎;如果这样你还不放心,你说你数据比银行要求还机密,这样一些相对历史或边缘的数据,可以选择加密上云。当然,只有云还不能解决快速恢复的问题,特别对于数据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这时候,就要用本地和云混合的方案来解决。本地用一般的NAS,服务器,或再数据上到10TB级,专业点用SAN,当出现问题后,可以并行从本地往各个节点,系统进行同步恢复。类似携程这种情况,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也就OK了,至少对于关键几个业务系统。随后周边一些业务在主系统恢复的时候,逐步按批次恢复。基本也就在1-2个小时就全网恢复了。万一本地的备份系统也被干掉了,那还可以从云端以数Gb级的速度做灾难恢复。国内了解到有一些创新型企业都在做此类事情,提供自动化,基于混合云,集中管理的方案,无论多复杂的业务结构,都可以清晰梳理,并有序管理起来,有效规避人为,自然,系统因素。

  最后,如何整起?

  当然,你说你是很牛的企业,人多,钱多,愿意投入数十人的IT运维工具开发团队,花几十到百万,开发一套系统自动化做这些事情。但是,你愿意不,你能做到不?只有不到1/1000的企业会这样投入做。当然,你说可以结合开源的工具来做,包括文件同步,数据库导出工具,甚至二机制日志,也不是不行,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数据量,业务量,网络结构复杂后,这些都会变成问题 ;逐渐你的企业会变成依赖一个不愿意反复做类似事情的团队,而不是一套针对性的系统来解决问题 .

  所以,本文的最后的观点是:以小投入换基业常青!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服务去干吧!互联网的问题,用互联网的工具来解决!

  来源:投稿,作者:多备份CTO陈元强

2015年6月4日星期四

互联网思维的四大构成要件

  最近流行一个段子:放高利贷改叫P2P,乞讨的改叫众筹,算命的改叫分析师,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为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圈地盖楼改叫科技园区,看场子收保护费的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改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风险投资。

  这一方面体现出现在互联网的概念是多么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又告诫我们得擦亮双眼,不能人云亦云。就拿“互联网思维”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词儿,各种案例各种总结满天飞,但凡你的创意不加上点互联网思维,都不好意思跟人家张嘴。

  那么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有人说一石二鸟,有人说用户体验,有人说先免费后收费,还有人说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其实大家说的都对,但又都不全面。

  从我对互联网的理解来说,“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现在才有,只是搭上了互联网这个顺风车,走得更快一步而已。互联网讲究的是自由、免费和分享,而“互联网思维”中重要部分就是免费,所以二者是有共通点的,再加上社交媒体的口碑传播,就让二者产生了交集。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也是一营销手段,我给它的定义就是: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免费或让利方式吸引受众参与,从而满足主体与客体的不同需求,这样的手段或思维方式就是互联网思维。

  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

  1、主体需求;2、客体需求;3、两种需求并非对等;4、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

  主体需求就是活动的发起者,作为主动策划或实施的一方需求。客体需求就是活动的参与者的需求;两种需求并非对等,指的是两者并非互补关系,比如我是卖裤子的,你恰恰需要一条裤子,这就是对等关系;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这里的优势资源是稀缺的、独家的,至少在某一个阶段内是不可复制的。

  下面我会用五个案例来说明这四个构成要件。

  案例一:如果解决美国红鲤鱼成灾问题?

  今天央视发消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引进亚洲鲤鱼,没想到,亚洲鲤迅速生长,个头硕大,泛滥成灾!6年前,美国开始大规模捕杀亚洲鲤鱼,甚至工程兵也开始研究对策,美国多部门还大力宣传倡导美国人努力吃亚洲鲤鱼,但收效甚微……

  有朋友出了主意:出档美食节目,比如糖醋鲤鱼的做法啦,红烧鲤鱼的做法啦;顾(雇)俩医学专家讲解一下鲤鱼的营养价值;找个卖药的,告诉他鲤鱼便宜了,做原料利润大……不到半年准脱销。这是互联网思维吗?其实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美国取消对中国人的签证。

  分析:这个事件中,美国解决鲤鱼成灾是主体需求,中国人(一部分)对美国趋之若鹜是客体需求,两个需求并不是对等的,而美国的优势资源就是对中国人有强烈吸引力。一旦取消签订限制,大量中国人进入美国,这么多鲤鱼自然成了盘中餐,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以上情况只是假设,只讲案例,别跟我扯国际关系。

  案例二:富豪的安全用WIFI解决

  相信这个故事也在微博和朋友圈传滥了。

  一个富豪家白天没人,怕小偷光顾,于是就把WIFI的密码取消。这样每天都有不少蹭网的人呆在楼下,小偷自然也就远离了。

  分析:富豪家的安全是主体需求,免费上网是游客或邻居的客体需求,两者并不是对等关系。富豪的WIFI设备就是他的优势资源,而且白天是完全闲置。他只是取消了WIFI密码,就有效解决了安全问题,节省了一笔安保费用。

  案例三:关于卖裤子送寻呼机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点长。

  老A所在的小城市有两家传呼台,正在竞争着传呼通讯的入网业务。

  老A有家不大的商铺,是卖裤子的。他找到其中一家传呼台的负责人洽谈合作:“我可以帮你找到至少3000个人入网你的传呼业务,你只需要将他们第一年缴纳的360元传呼费分200元的佣金给我就行了,后面不管他们用多少年,收的费用全归你,如果可以的话,我就不找你的竞争对手了。”

  传呼台的负责人立马答应了他。

  当时,市面上每台传呼机销售800多块,其实避开所有环节,直接找厂家拿货的话,非常便宜。他找了几个厂家,最后以180元/台的价钱跟一个厂家达成了合作,订购了3000 台,并且跟厂家这样洽谈: “你派人把传呼机送到我的店面,我保证在15 天内就把这批传呼机销售完,你派去的人我发工资,传呼机卖完之后,我给你结账, 如果没有卖完,15天一到,我依然照单全收。”

  这样,没有花一分钱搞到了3000 台传呼机。

  最后就开始卖裤子了,他在店前拉起了大横幅:买50元的高档男裤,送价值860元的传呼机一台。

  这个广告第一天引来了第一批将信将疑的顾客,当顾客真的得到传呼机后,传播的轰动效应出现了,从早到晚排队抢购,不到半个月,3000 台传呼机都被一抢而空,后来陆续订购。  拥有了传呼机的人,第一件最迫切的事情就是到老A指定的传呼台入网,钱自然而然就赚到了。

  我们来算一下最终的收益,传呼台给他200元的佣金,除去每台传呼机180元的成本,还能赚20元,然后裤子18元的进货价,卖50元,可以净赚32元,两个利润加在一起就是52元。 3000条裤子卖了15万。

  分析:老A的主体需求是卖掉裤子挣钱,顾客的客体需求是白得一部寻呼机,两个需求并不对等。老A的优势资源是他经过闪展腾挪提前预判,拿到了免费的寻呼机和20元每机的收入。有这样的资源整合能力,卖啥都不是问题。

  案例四:小米公司高歌猛进

  这两天小米的雷总有点郁闷,又被360的周总说事儿了。不过这并不影响小米公司的高歌猛进。上市仅四年,小米市值已超过45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小米的故事也一直被互联网研究者津津乐道。回顾小米发展,最初其实是从研发MIUI系统入手,圈定了铁杆粉丝,然后发布手机等一系列硬件及周边产品,最终成为今天的模样。

  分析:小米的主体需求是卖硬件及软件服务挣钱,粉丝的客体需求是从最初的MIUI系统到后来的购机F码,以及一款高性价比的设备,两者的需求是不对等的。小米的优势资源是对用户体验的不断升级,系统的不断优化,以高粘性来锁定用户。

  案例五:360周总的生意经

  说完小米,再来说说360的周鸿�.周总本是搞搜索起家,后来把3721卖给了雅虎。难怪有人说,当初如果他坚持做下来,哪有今天的百度?不过周总也并不后悔,因为他现在又回到了搜索领域,并且有了一席之地。回顾360的发展,能够看出清晰走势,先做免费杀毒驻留PC右下角,引发3Q大战,后推出手机助手、浏览器等,占据手机和PC桌面,最后在浏览器中加入360搜索,完成至关重要一步。

  分析:360的主体需求是用搜索去挣钱,网民的客体需求是免费使用杀毒软件,两并需求并非对等。360的优势资源就是他们的技术以及一点点渗透的手段。现在回过头来看360的发展,不得不佩服周总的战略眼光。

  买五赠一:不是案例的案例,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误区”

  以上讲了四个案例,都是说的互联网思维。而下面这个,是被很多人误认为是的案例,有必要做一个澄清。

  最近人们都在讲“西瓜带勺卖”的故事。很多超市或水果店都会卖切开的半个西瓜,一旦过夜就卖不出去了。有人想了一招儿,在保鲜膜下加了一把勺子,这样销量大涨。很多人说这是互联网思维,其实不算,只是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罢了,让学校、景区、车站周边的人揭开薄膜就可以崴着吃。

  分析:超市的主体需求是卖瓜,顾客的客体需求是买瓜,二者是对等关系,所以算不上互联网思维。另外超市的优势资源就是多配了一把勺子,这太容易被复制了,所以竞争力会迅速下降。

  综上所述,互联网思维必须具备主体需求、客体需求,两需求不对等,主体需求一方有优势资源这四个要件。其中资源优势可以是自身闲置的,可以是整合来的,也可以是自己生产的,甚至还可以是购买的,但一定是不可复制或很难复制的甚至别人不屑于复制的。

  来源:胡二刀投稿,原文链接

2015年6月3日星期三

删除任务栏右下角Windows 10推送更新图标

  最近一段时间,微软向全球的Windows 7/8用户推送了Windows 10免费升级的提示,用户电脑的任务栏右下角会出现一个提示图标,点击后会出现Windows 10免费升级版的相关介绍信息,用户在预订这一版本后,仍然需要等待通知,等Windows 10正式发布就可以下载3GB大小的安装包,安装后就可以平滑升级到Windows 10版本。

  微软在6月1日宣布,将于7月29日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推送平板电脑与PC的Windows 10免费升级,而手机版的Windows 10 Mobile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向手机用户推送。若用户并非使用Win 7或Win 8系统,则需要付费购买。

  不过这个图标会“常驻”任务栏右下角,且无法关闭、删除或隐藏,另很多人感到不爽。下面我就介绍一个方法,用来关闭删除这个任务栏右下角的推送图标。

  打开控制面板,在“程序-卸载程序-查看已安装的更新”里面,找到“用于 Microsoft Windows 的安全更新(KB3035583)”,双击将其卸载,然后重启电脑,之后任务栏右下角的该图标就不见了。

删除任务栏右下角Windows 10推送更新图标

  如果下次Windows再提示安装这个KB3035583补丁,不必再安装,不选中将其忽略即可。

2015年6月2日星期二

阿里欲瓜分网络文学蛋糕还来得及吗?

  之所以关注网络文学这个领域,缘自于个人在一年多以前“客串”过几个月的网络写手(好歹也是写过数十万字,领过大纵横稿费的选手啊),所以对网络文学这一块一直保持着比较高度的注意力。

  在2015年5月26日,阿里文学召开了2015年战略发布会,宣布将以移动阅读为突破口,开始布局网络文学市场。并且还拉上了几个小伙伴,小伙伴的成员如下:新浪阅读,塔读文学以及长江传媒。可谓是声势浩大!

  并且,根据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发言可以看出,大概“终极目标”是:联合文学IP产业链上的各个小伙伴,一起朝将文学IP向多元化版权衍生和变现发展的方向努力。

  等等!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这不就是网络文学界“枭雄”吴文辉主张的围绕网络文学的“泛娱乐”概念吗?

  不错,这正是“泛娱乐”的节奏。网络文学是一个蛋糕,而且是一个巨大的蛋糕。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文学已经不单单只是网络文学这个小圈子了,它将衍生更大的商业价值,带动的是一整个网络文学IP的产业链,包括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动漫、影视、游戏等多个领域。这是一个巨大产业利益链,一个巨大的商业蛋糕!

  在如此巨大的网络文学市场之前,阿里想要分上一块属于自己的蛋糕,实属正常之举。

  “刀叉”准备好了,蛋糕呢?

  说道早期的网络文学,龙的天空、榕树下、天涯文学版块以及幻剑书盟等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其作用不可谓不小,甚至不少70后、80后都是跟随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时候的网络文学很纯,很天真,远不能成为“蛋糕”之说。

  再往后就是老一代的小说网站、平台渐渐落幕,新的平台渐渐涌现,它们正式开启了网络文学的产业之门,虽然其产生的商业价值跟其他产业相比是那么的不显眼,但好歹“蛋糕”是做出来了,能吃两口的蛋糕也是快蛋糕啊!这个年代,是网络小说站、网络小说平台乱战的年代,其中又以起点、纵横以及17K等为佼佼者。

  我们得始终相信一句话:有BAT的地方,就有“硝烟”;有BAT的地方,就没有了“硝烟”。

  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不矛盾。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BAT就如在玩拼图,拼好了一块,总是要拼下一块的,况且,当“蛋糕”变的足够大了,那么这一块拼图就是时候该“拼”了。

  所以,当BAT插手了这一领域,“硝烟”必定燃起,当然,当他们下定决心玩大的时候,“硝烟”也必定随之而去。没办法,有钱就是任性!

  所以,网络文学真正进入整合时期,是百度开始插手这一领域的时候,也就是2013年7月的时候。百度以1.915亿元的价格从完美世界的手中接手了纵横中文网。当然,随后买下的可不止是纵横中文网。BAT做事一向就是,要么不玩,要么就玩大的。所以,随之,百度又收购了多酷文学、91熊猫看书。直到2014年11月,百度终于完成了网络文学资源的整合,正式成立了百度文学。

  百度先下手为强,腾讯当然也不甘落后。其实说起来,腾讯应该是走在百度之前的,只不过它开始时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线。

  2013年5月,腾讯上线了创世中文网,而领头的正是盛大文学中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团队。于是,有着腾讯的支持,短短时间内创世中文网迅速崛起,成为了网络文学界的一流平台。随后,腾讯也进入了资源整合阶段,并于2013年9月成了腾讯文学,旗下整合了包括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以及QQ阅读等资源。

  这远没有结束,2015年1月,盛大文学旗下多个核心公司转移至腾讯名下,腾讯终归走上了“征战兼并”之路。盛大文学与腾讯文学合并,成立了阅文集团。一个新的文学帝国出现了,它统治了网络文学的半壁江山!

  时隔4个月,“三人麻将”中的最后一位选手终于按捺不住了,阿里捉急了:再不出牌,其他两人就“胡”了。

  阿里的优势在哪里?

  拼谁的小伙伴多?阅文集团中有网络文学界的泰山北斗——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湘潇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华文天下等等,好吧,不说了,还有好多说不完,简直能成立一个军队了,“文学帝国”的称号可不是白给的。退而求其次,咱跟百度比吧。乍一看,百度的小伙伴也不少啊,小说站中能排前五甲的纵横中文网、多酷文学、91熊猫看书以及百度书城。是的,这方面,阿里就目前来说是没有优势的。

  阿里说:我专注于移动互联网领域。谁不玩移动互联网啊,要不百度收购91熊猫看书干嘛,腾讯的QQ阅读也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的了。同样,在这一概念上,阿里同样没有优势。

  再说到围绕网络文学,建立一个产业链生态。阿里是有这个想法,但百度、腾讯已经着手实施了。百度依赖其百度平台资源,包括百度视频、百度搜索、百度客户端、爱奇艺、PPS、贴吧、hao123、91手机助手以及百度移动游戏等,全面建立包括动漫、游戏、影视以及周边产品等增值业务在内的文学产业生态链。腾讯就更不用说了,吴文辉一直强调围绕网络文学,建立“泛娱乐”体系,大概就这个意思了,所以它们在这一方面走得更远。所以,虽然阿里手中资源也不少,但仅从这个方面来讲,他已经落后不少了。

  至于其他方面,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对比了。从总体上来看,阿里在网络文学市场这一块是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但不管怎么说,我们需要清楚的几个事实是:网络文学领域的兼并还没有彻底结束;阿里财大气粗,气粗到百度腾讯不能比的地步,说白了就是可以任性;在相关资源整合上,其优势同样不会弱于百度、腾讯。

  但不管怎么说,在网络文学的领域上,目前的阿里虽然算不上是一只虎,但至少也是一头狼。我甚至可以想象如今的现状:阅文这只虎,还有百度文学、阿里文学两头狼各站一边,中间围绕着一群绵羊(其他一些网络文学平台),狼目四顾,虎视眈眈!

  之前我说过一句话:有BAT的地方,就有“硝烟”;有BAT的地方,就没有了“硝烟”。其实还有一句话我忘了说:没有了“硝烟”之后,燃起的却是熊熊战火!

  在未来,网络文学市场必定是进一步整合的状态:羊,终究难以在狼虎之中存活。最后,说到阿里欲瓜分网络文学这块蛋糕,我个人观点是:虽迟觉,但未晚。但至于他能从中分得多大一块蛋糕,这就需要看其手段了。

  对于阿里文学,我拭目,我期待!

  来源:博客虫投稿,作者公众微信号:博客虫(ID:blogchong) 关注前沿IT技术,最新最热IT时讯,分享工作经验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