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1日星期五

对联想“吃剩饭”策略的简单解读

  近日,有消息传出,联想重启了对IBM低端服务器部门的收购工作,外界预计联想有望以不超过25亿美元的价格竞得IBM的低端服务器部门。当然,这里说的低端也是相对的,IBM的低端产品到联想手里也是宝。

  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早在2005年联想就以12.5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00亿)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虽然收购后饱受病垢,但最终联想在质疑声中一路成长,到2013年成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PC企业。

  联想的这种举措,我们可以称之为“吃剩饭”策略。“吃剩饭”策略是IT行业的特有的做法,即以较低的价格获得市场领导者濒临淘汰的产品,进而重新规划和改造,进而来补足自身弱点或者进入全新的领域。按照这个解释,中国实质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也是“吃剩饭”策略下的产物。

  那么,联想此次吃IBM的剩饭,竞购IBM低端服务器部门,意欲何为呢?丁道师认为最核心的目的在于:花钱买时间、买技术,切入商业解决方案,布局IT服务领域。

  个人电脑瓶颈来临之后,PC巨头怎么办?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谈联想布局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之前的PC老大IBM是怎么做的。IBM早前是卖大型机和个人电脑的企业,后来随着一众后生晚辈的崛起,IBM的市场遭遇挤压,增长乏力。彼时的IBM已经是超级巨头,但最终大船调头进行转型,主营业务放在了IT服务上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个老巨人又再次重生,实现了大象跳舞的经典转型案例。后来在IBM成功之后,另外两家全球TOP3的电脑公司惠普和戴尔也遇到了PC业务增长的瓶颈,怎么办呢?

  几乎是同一时间,惠普和戴尔都确定了学习IBM的转型战略,当然这两个企业从来不想承认他们的做法有模仿IBM之嫌疑。在决定不以卖电脑为主营业务之后,惠普和戴尔大刀阔斧的开始改革,这期间他们两家公司进行的一些动作是:不断的收购能够帮助他们完善IT服务的企业,资金从数千万到数十亿美金不等。 这两年经常可以发现戴尔和惠普和云计算、大数据、解决方案、服务器架构等一些高大上的名词联系起来,但这两家企业学习IBM的方式并没有活动成功,能够被大型企业认可的还是IBM所提供的信息系统相关的一整套IT架构方案。

  与其学习IBM 还不如把他买下

  正所谓东施效颦,徒增笑尔。事实上,在惠普和戴尔学习IBM转型之际,联想并没有冷眼旁观,也有过几番取舍的心理斗争,杨元庆虽然到处宣传联想成为PC市场的老大,但内心深处非常冷静的判断出:PC真的到瓶颈了,老大又能怎么样?未来联想也必需转型,切入企业和机构服务市场。

  企业IT服务这个市场有多大,我认为仅仅在中国每年至少是上数千亿的市场需求,但可惜的是CIO这样的职位在中国大部分的大型企业也没有。而有CIO的企业,他们用的信息系统很多也都是IBM和戴尔提供的。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真正能做这样的事情,2012年团购网站要做ERP信息系统,吴波本来想的省钱找国内企业做以下,但后来发现只有IBM可以做这个事情,最终据传拉手网花费了6000万让IBM做了这个信息系统。6000万对中等企业来说真是一笔大的开支,我想哪天拉手网如果倒下了,这6000万的系统也要承担10%的责任,同理哪天拉手网崛起了,这6000万的系统也有10%的功劳。

  联想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PC老大没有理由放弃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而且基于联想在中国这么多年的耕耘,联想只要有合适靠谱的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客户数量会非常可观。

  在未来智慧化的中国,商业企业、政府大楼、SHOPPINGMALL、学校、机场、医院等等内部都需要一套完整的IT解决方案,这个市场所蕴含的潜力超过了联想目前做的任何一个业务,联想想买IBM服务器部门,意在未来的市场。(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美味书签宣布将关闭服务

  美味书签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由于产品发展方向的变化,停止了美味书签的更新,并将在2月15日后关闭网站,用户现在可以登录网站导出书签文件。美味书签是Delicious的中国本地化产品,2012年进入中国,Delicious是历史悠久的知名免费书签网摘社交网站,主要用于和别人分享和交流书签。

  以下是美味书签的声明原文:

  我们非常遗憾但却不得不告知您,美味书签和美味爱读的服务将会关闭。

  在两年多以前的二零一一年末,AVOS 的中国团队开始运转。当时 AVOS 刚收购了即将被 Yahoo! 关闭的 Delicious,挽救了这一开创 Web 2.0 时代的传奇性的产品。中国团队的不少成员都是 Delicious 的老用户,所以也非常兴奋。在二零一二年,我们很自然地开发了 Delicious 的中文产品美味书签,以及由它衍生出的产品美味爱读。并且在二零一三年,我们还负责了 Delicious 新版的设计和开发,发布后得到了国外老用户和媒体的好评。

  但是在二零一二年美味书签和美味爱读发布后,我们从数据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国内从零开始发展这样的产品是非常困难的,因为 Web 2.0 的产品形态已经很难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和消费信息的习惯和需求。所以在二零一三年我们迅速改变了在中国的产品方向,开发和发布了更为成功的新产品。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虽然书签和爱读的开发停止了,我们仍然进行着维护并保持它们运行了一年多,直至今日。

  目前从我们的日志可以看到,这两个产品的活跃用户已经非常少,但它们仍然消耗着不少资源。比如美味书签每天会从微博等社交帐号导入很多内容,而美味爱读会定时从每个帐号的 RSS 订阅列表抓取大量的文章,但这些内容的绝大部分是不会被任何用户看到的。耗费掉的存储、计算和流量资源无论对我们还是对第三方都是很大的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把产品关闭,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

  做这样的决定对团队来说是非常不易的,因为这两个产品代表了大家在二零一二年的努力。我们非常感谢使用我们的产品并不断给我们提供意见和反馈的用户,是你们激励着我们在创业路上不断尝试和进步。好在同类别的产品有不少选择,如果您现在仍然在使用美味书签或美味爱读,应该不难找到优秀的替代品。我们为您准备了导出数据的工具,以便迁移到其他产品。如果您需要我们协助进行数据导出或迁移,请发送邮件到 support@avoscloud.com,我们会尽快回复。

  再次感谢您。我们会怀念书签和爱读与您共渡的时光。

  关键时间点:

  二月十五日前,产品网站仍可以正常登录和使用;二月十五日后,我们会关闭服务的主要功能,但会保留数据导出功能。

  美味书签/美味爱读团队

2014年1月26日星期日

社交网络的本质,兼论Google Reader的倒掉

  咱国大多数网络公司都想做社交平台。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之前多次的失败经验告诉我,如果你真想在互联网上做点事情,除非有特别牛B闪闪的产品,那么有两样东西是绝对不能碰的,其中一个叫“社交”,另外一个叫“平台”。而现在的公司,基本都喜欢一次性两个一起做。这背后的价值究竟有多大,请看之前的那篇《产品,渠道》。

  平台暂且不说,但是社交,真的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中国互联网大的格局已定,很难有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正常的用户使用习惯已定,要让他重新熟悉并适应一个全新的社交网络,确实困难。而通常的做法是,去找那些巨头们还没有涉足的某一块细分的小众市场,比如“手办交易”,然后在里面做出自己的特色。直到有一天,小众市场做大,被巨头们注意到,然后就开始上演“生、死、腾讯”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社交。

  一个用户,想要开始使用一个新的社交网络,至少要满足几个先决条件——

  • 安全感。不管是熟悉的品牌,还是已经有认识的朋友,或者其他什么原因,没有安全感的地方是不会变成社区的
    好友关系。有了安全感,下一步就是建立好友关系。社交的核心是人与人的交流,所以无论是让用户邀请好友,还是帮他寻找新的好友,没有关系,社交根本也无从谈起
  • 话题。尽管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因素,但是如果没有话题,即使已经熟悉的好友也不会产生交流的动力。没有了话题,社交就只是一潭死水
  • 这三点,单独看起来都似乎还挺简单,但是如果想要把他们结合起来,却又是那么的困难,以至于即使我们都知道方法,但是真正成功的产品,依然屈指可数。

  等等,似乎我们遗漏了点什么。上面我们一直都在讨论,如何营造一个社区,如何让用户和用户交流起来。可是,这种社交网络的本质,是什么呢?

  说起来,Google一直在社会化方面不断的进行努力。不过有趣的是,Google是从Gmail和Greader,这两个完全的工具化产品开始下手的,但是都没有收到特别的成功,直到几乎出动所有资源的Google+,终于收到了效果。

  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写文章分析过,Google所想要实现的价值,但是并没有更加深入的去想过这个问题,直到greader的倒掉,迫使我重新开始进行这样的思考。为什么google即使拼着牺牲品牌价值,也要去狠心砍掉一个能够带来巨大用户忠诚度的成功产品?难道我的思路哪里出了问题吗?

  这个问题暂时放一下,既然Google想做SNS,那就让我们去看看,到底什么是SNS。恰好,我们刚给分析完,一个成功SNS做应该具有的三要素。那就让咱们来回顾一下——

  1. 可以安心的使用
  2. 有好友一起用
  3. 有可以和好友讨论的话题

  很好,那么,可不可以把这三点重组一下呢,让我们把顺序倒过来试试看——

  1. 拥有有趣的话题
  2. 话题在好友间传播
  3. 最终被我所看到

  至此,我们终于捉住了一点线索。如果把这重组后的三点总结起来的话

  让有趣的话题,通过好友的传播,被我所阅读

  这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观点呢,于是现在我们得到了一个全新的结论

  好友关系,更多是作为内容传播的渠道

  我们可以继续沿着这个思路继续走下去,来对比一下新浪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这两款产品是如此的相似,却又如此的不同。

  • 新浪微博:很多认识但是不熟的朋友,不断的向我传递有趣的内容
  • 微信朋友圈:很多认识而且非常熟悉的朋友,不断的向我传递可能没那么有趣的内容

  尽管朋友圈里经常会有很多,没什么价值,对我也没有太多吸引力的内容出现,可为什么感觉上,他和新浪微博却能不相上下呢?

  这里,我们可以先举个栗子。比如我某一天,突然想买个1000元左右的手机,就在一个熟悉的QQ群里大吼了两声。果然很快,就有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出来推荐了一个从没见过的但是看来似乎不错的牌子。于是,我犹豫了。正在这时,一个我很了解的群里的大牛出现了,他不仅支持了之前的人的推荐,而且还说这款手机我用过功能很多挺爽的。于是,我立刻就下定了决心。

  虽然这个栗子可能有点偏激,但他很好的说明了一个现象:好友的推荐,可以增加内容的价值。

  很好,现在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需要的内容。

  • SNS的本质,是内容的传递
  • 好友关系,是内容传递的一个渠道
  • 好友的推荐,可以增加内容价值

  是否有点熟悉?其实,这不就是Greader所做的事情吗。让我们来对比一下——

  • Greader的内容来自于用户添加的来用,而SNS的内容来自于用户找到的好友
  • Greader中用户信任的来源的内容更有价值,SNS中用户信任的好友的内容更有价值

  在这个模式下,无论Greader还是SNS,他们做所的,其实都是同样的事情,让用户更好的看到最有价值的信息。但是相对于SNS,Greader所不能做到的事情在于

  • 内容的传递是单向的,用户可以阅读,但却很难获取认同感
  • 用户关系只能增强信息价值,但是却弱化了价值背后所存在的,活生生的人

  于是,这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Greader在Google大战略中的弱势地位。这是一个,只能让用户消费内容,但是却无法创造内容的工具。这样的工具,对于用户固然有巨大的价值,但是对于Google,谁在意呢?

  来源:投稿,作者:LoliBeta,原文链接

产品和渠道

  我一直认为,任何一个产品,无论他的形态是什么,甚至无论他是不是互联网产品,其本质都是用来竞争的。竞争的对象多种多样,但是目的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用。所以这就对产品有了更多的要求,比如,要能满足用户需求,要体验出色,要比其他产品都更加创新,等等。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不同公司的产品,就会有不同的手段。不过,基于Copy2China这样大环境下,总有那么一些公司,选择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比如创新工场啥的,又比如,腾讯。

  确实,腾讯使用了一些不是那么光彩夺目的方法,可却总能获得成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市场营销学里,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叫做4P。4P是众多市场营销方法中的一种,但他所做的事情是告诉你,如何把产品卖给用户。这不管对于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以下是来自于维基百科的解释——
市场营销人员E. Jerome McCarthy在1960年提出了4P分类[2] ,然后全世界的市场营销者开始使用这个模型。

  • 产品 – 产品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物品,可以是有形产品,或者是无形的服务。无形服务可以是旅游业、酒店业和金融业等等。有形物品是物理存在的形式。一般例子是大量生产的有形物品,如汽车或者一次性产物剃须刀片等。令一种大量生产的无形产品如电脑操作系统。
  • 价格 – 是消费者愿意支付产品的费用。调整价格对于市场策略有深刻的影响,需要根据产品的价格弹性,一般来说,会影响需求和销售额。
  • 促销 – 代表各种市场营销者使用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不同的群体可以了解产品。促销一般包括:广告, 公共关系, 个人销售和销售促销。
  • 产品位置 – 把产品放在正确的位置,让消费者可以方便获得。

  想必大多数读者都没有接触过市场营销,要理解这个概念确实有些抽象。我们来尝试举个栗子。以满大街都能见到的加多宝来说——

  • 产品:怕上火,喝加多宝
  • 价格:比可乐略贵,比功能饮料略低
  • 促销:路边到处可见的广告,超市、饭店里各种的促销员
  • 产品位置:大片铺满,随处可以买到的超强渠道能力

  这就是加多宝的实力。我一直认为,拥有这样的渠道和品牌运作能力,才是加多宝,或者说王老吉品牌的真正成功之处。至于饮料的配方本身,恐怕那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已。

  4P的本质,无外乎做到以下几点:正确的产品、合适的价格和用户群、随处可以看到、随手可以买到。

  说完了饮料,让咱们重新回到互联网,去看看腾讯。

  尽管一个是卖糖水的,一个是互联网公司,可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却非常的多。如果能够理解加多宝的成功,那么后面的,就容易理解多了。让我们尝试用相同的思路去分析一下腾讯的游戏——

  • 产品:尽管可能没有创新,但是这些游戏肯定是同类型里品质最高的
  • 价格:Q币多方便啊,最多充个QQ会员又不会死人
  • 促销:腾讯产品上每一个能看到的按钮,都有一整个团队的人,在去想怎么搞出有意思的动静
  • 产品位置:这个概念比较特别,下面单独提

  上面还有一点是没有提到的,腾讯游戏的“产品位置”。其实严格来说,产品位置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通常我们更喜欢用的是,“渠道”。一个成功的渠道,可以完美的实现,让用户可以随手,以最方便的形式获取产品。这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都是重中之重。比如现在大多数的手机游戏和网页游戏公司,基本都需要依托于强势的渠道。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腾讯来说从来不是问题。因为腾讯有一个最重要的渠道,QQ帐号。统一的帐号系统,不仅给用户带来了方便,而且也带来了用户的好友,这里面拥有巨大的价值。

  当然了,4P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个,这显然还并不是真理,但是他却可以很好的帮助梳理思路和解决问题。

  作者:LoliBeta,原文链接

2014年1月24日星期五

中国用户使用代理软件的分析

  1月21日下午,国内大量网站域名解析出现故障而无法访问,其域名IP均被解析到了65.49.2.178这个陌生IP上,整个过程持续近1小时。据估计此次事件影响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网站,包括新浪、京东、淘宝等知名网站都受影响,有人戏称65.49.2.178必将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

  对于本次互联网事故,某CDN加速服务对这个IP地址进行了一番分析,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

  65.49.2.178是什么?

  65.49.2.178的IP归属地显示为美国Dynamic Internet Technology公司,而该公司的主要产品即为一款代理IP软件。

  在这家CDN服务日志中,共发现包括65.49.2.178在内的19个同一C段IP地址,也就是说,至少有19个同段IP在过去一个星期访问过该CDN节点网络。

  政府网站成攻击重点

  在19个IP中,发现其中有两个IP 65.49.2.171、65.49.2.184在过去一周曾经有过攻击行为。而攻击的主要目标为软件下载网站、政府网站,政府网站受攻击比率高达34%。据分析,攻击政府网站主要是使用已知应用漏洞对网站进行漏洞探测,尝试窃取敏感信息。其次为XSS跨站攻击,而XSS跨站攻击的一个主要应用方式即为网络钓鱼。

  为什么这个代理服务会出现攻击行为呢?仔细分析一下,发现这不奇怪,因为这个IP本身就是代理的IP,中国的黑客通过美国这个代理软件进行网络攻击,这是一个很常用的跳板技术,也就是说,为了防止被对方网站发现,通过一个跳板来扫描各个网站的漏洞,这样对方网站日志里留下的就是代理的IP地址,而不是黑客自己的真实IP,理论上讲跳板越长,攻击者越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很多网站被黑客扫描了漏洞,却不知道是谁扫描的。

  不过,不能因为被攻击的网站留下了这个IP,因此就说这个代理软件公司是搞网络攻击的。

中国用户使用代理软件的分析

  65.49.2.178主要访问色情网站

  如上文所述,该IP所在公司主要的产品即为一款代理IP软件,经分析确认该IP确实为该代理软件的服务IP之一。也就是说使用该IP的访问均是通过代理访问,对日志中访客访问请求来源Referer分析发现,该IP主要访问网站类型为色情网站,高达64%。

中国用户使用代理软件的分析

  由于这个代理软件的用户绝大多数是中国用户,因此通过这个数据可以分析出中国用户主要使用代理软件做什么,从这个数据上看,中国用户使用代理翻墙软件的主要需求就是看色情网站。另外还有中国黑客使用代理软件当做跳板,来扫描各个网站的漏洞。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域名解析故障是因为根服务器遭攻击吗?

  环球时报发布了一篇文章,称中国国内大面积域名21日15时左右出现解析异常情况,致使部分用户无法正常访问网站。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22日证实,是由于根服务器遭受网络攻击所致。

  在另一篇文章中,环球时报称,在此次事件中,各大网站均被劫持到65.49.2.178这个IP上,通过查询,发现该IP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卡里镇Dynamic Internet Technology公司,大量中国知名IT公司的域名被解析到该地址,这家公司与研发某翻墙软件的是同一家公司。环球时报暗示是这家公司发起的网络攻击。

  实际上,环球时报自己也在文章中说了,全球13个根服务器大部分都放置在美国,其余在英国、瑞典、日本各一个。如果攻击根服务器,应该攻击美国才对,而不是攻击中国,更何况,如果成功攻击了域名根服务器,那么全球的网络都会受到影响,全球网民上网都会出现故障,而不单单是中国网民,而实际情况是,只有中国网民的上网出现了故障。

  如果发动网络攻击的是这家翻墙软件公司,那么攻击者不应该将全中国网站都解析到自己的服务器上,这显然会对其服务器造成DDOS,使其立刻宕机,变成了自己攻击自己。

  此外,“网络攻击论”的另几个理由是,百度某二级域名和DNSPod源代码出现奇怪文字的情况,经过分析,这和此次域名解析故障无关,百度该子域名并不涉及任何百度业务,从Internet Archive网站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该页面一直只有一行英文,因此应该是百度开发人员自己调试时候随便写的,并没有证据表明该网站曾经被黑。DNSPod源代码的奇怪文字也是其自己恶搞,并且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和这次事件无关。

  总之,目前互联网所有根服务器均由美国政府授权的互联网域名与号码分配机构ICANN统一管理,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根服务器、域名体系和IP地址等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目前看来是安全可靠的,中国的这次网络域名解析所引发的问题,还是先找找中国网络自己的问题吧。

2014年1月21日星期二

中国DNS解析出现大规模故障

  今日下午15:10左右,网友发现国内众多网站出现无法访问的现象。据分析看,网站无法访问的原因是网站域名解析错误,大量网站的域名被解析到一个无法访问的美国IP地址(65.49.2.178)上,导致众多网站无法访问,目前国内三分之二DNS处于瘫痪状态。

  我通过一些测试工具来从全国各地测试月光博客网站地址,发现有不少地区都解析出错误的IP地址,测试了一下其他网站,也有很多都解析到同一个IP地址。

  从现象看,这次的DNS解析错误很像DNS劫持,也像针对全部域名的DNS污染,通常在中国大陆,对于所有域名查询都是在UDP的53端口上进行的,防火墙通常会在这里进行IDS入侵检测,一经发现与黑名单关键词相匹配的域名查询请求,就会立刻给查询者返回一个虚假的IP地址,由于DNS查询通常没有任何认证机制,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阻止用户访问某些特定网站。

中国DNS解析出现大规模故障

  此次断网现象范围非常广,这让我怀疑是国内负责DNS污染的那个设备出了什么故障,其实,DNS污染本身就是一种很有争议的行为,你要屏蔽一个网站,直接屏蔽其IP就可以了,搞这种DNS污染,名不正言不顺,还很有可能让其他无辜网站都受到影响,破坏中国网民的上网环境,在国际上的影响也不好,至今全球有13台根服务器用来管理互联网的主目录,其中10台设置在美国,另外各有一台设置于英国、瑞典和日本,没有一台在中国,因此这种DNS污染的行为实际上降低了中国在国际互联网市场上的地位。

  针对目前的DNS问题,网民可以采取更换DNS为谷歌的8.8.8.8和8.8.4.4来解决,更改之后需要运行一下这个命令:ipconfig /flushdns 刷新下本地的DNS缓存。

  今天,所有中国网民都会记住这样一个IP:65.49.2.178,对于这次大规模网络故障事件,我相信我们的网络运营商们一定能给广大网民一个合理的解释。

2014年1月20日星期一

全栈工程师就是一棵歪脖子树

  老张有一个林场,专门种植树木,待树木成材后销到城里做家具。林场里有不少杉树,长得都非常挺拔,偏偏不知怎的长了一棵歪脖子树,长得倒是郁郁葱 葱,偏偏造型奇特,别的树都力争上油,可这棵歪脖子树不仅横着长,还长得颇为怪异。老张几次都想挖掉它当柴火烧,看它那怪异的造型又忍住了,心想等这批杉 树成材,一起砍掉吧。

  一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林场里就炸开了锅,杉树们极力取笑歪脖子树。“你知道作为一棵树,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有用之材吗,你看旁边那个,可以做梁柱,小歪脖子,你丫能干啥啊?”;"这个臭歪脖子树,抢了我们的养分和阳光,长成这样,完全是丢我们的脸,我呸!".

  歪脖子树有自己的梦想,它要长成它喜欢的造型,如此日复一日,林场里的杉树渐渐长大了,老张决定逐步卖掉这些杉树。随着一批批杉树被运出去,奚落与 嘲笑更多了。“瞧睢人家,你左边的那棵,现在在被打造成前台,在知名大企业,右边的那棵更牛逼了,它被做成了老板桌,你知道天天用的老板是谁吗,说出来吓 死你。你个臭傻逼,作为一棵树,你居然不向上长?”

  林场里的树越来越少了,歪脖子树也有些失落,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怀疑,当初为什么不和他们一样长呢。

  有一天,一个老板和他弟弟过来买树,他弟弟是个园艺家。园艺家正在筹划一个大型的园林,一切都弄好了,唯独还差一棵造型奇特的树作为点睛之用,他找了很多地方,不是造型不满意就是人为痕迹太过于严重。终于,他看到了这棵歪脖子树,立马柏板重金购买。

  老张觉得不可思议,林场里的杉树们更是炸开了锅,“凭什么啊,我们长这么高,它就那么点高,还长得这么怪,凭啥卖了这么高的价钱”。原来,随着经济条件的的变好,人们有闲钱了,也愿意花钱去欣赏园艺了,长得高的树木很多,但长得怪的树木却是极为难得。

  一棵歪脖子树

  有些人一听这个全字满腔怒火,凭啥你的职业中带一个全字,你是要前端后端通吃吗,还要吃掉移动端,你是不是要抢我的饭碗。你凭什么啊,做技术就应该专精,你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吗?

  记得三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两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角色》中有谈到前端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的重要性,结果有一大波后端工程师批评我,他们认为前端就是一个低端的职位,切切图写写JS就完事了,重要个屁啊。现在你来看,到处都在招前端,而且工资不比后端低,甚至略高,还不一定能请到人。

  全端工程师不是什么高大上,它只是一种职业,和DBA运维产品工程师一样,只是职业的细分。全端工程师不是要吃掉前端更不是要吃掉后端,它是环境发 生到一情况况所催生的一种新的职业,它恰恰是市场更细分的结果。我能理解某些工程师的那种紧张与孤傲,早些年出现前端吞掉我们的一部分工作,现在又要炒全 端吃掉我们的一部分工作,你让我们这些垂直发展的人怎么活,连茴字有几种写法你都不知道,你有什么资格拿着和我们一样的工资?

  与新技术的任何方面打交道的人,他们确信自己是在做天生的高科技业务……在我们两人看来,他们一般都不是。在这些领域中, 那些有根本性突破的研究人员是在做高科技业务。我们所有其他局外人只是他们工作成果的应用者。我们用计算机和其它新技术组件来开发我们的产品或者组织我们 的事务——《人件》

  很抱歉,不管你同不同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技术的使用者,除了极少数的牛人之外,我们都在为产品服务。我们的客户并不想知道你有多么牛逼的算法,也不想知道你用了多少种设计模式,他们要的是,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能不能让我用得爽用得值。

  一幢房子

  我很喜欢把软件工程与建筑业相比,我很抱歉又把大家和农民工相提并论了,其实我们与他们,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在搬砖,而我们在搬bit,他们 晒着太阳累一点活得长一点,咱们吹着空调死得早一点。做得好一点的工程师,无非就是一个代码工匠,我们都是手艺人,手熟而已,无它。

  垂直发展是钢筋,而横向发展可能就是水泥。没有钢筋的房子建不高,没有水泥的房子也是有的,不过水泥+钢筋还是多数了吧。无需你自己是钢筋就指责水 泥,就象Node.js刚出来的时候,被人指责是一班臭前端搞出来玩的的东西。任何技术都有它的适用场景,离开某个场景可能一文不值,人也一样。

  不要因为自己用Java就批评ASP.net,也无需自己开发Android就骂果粉,我知道,PHP是全世界最好的语言。如果我们能在各自喜欢的领域有更好的发展,不是更好么。你觉得横向发展不好,你不跟就是,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为什么会需要全端工程师

  我们需要有全局视野的人

  老板们都说,开发人员要有产品意识,要有用户意识,如果你只做后端,恐怕你是不能理解前端对用户的重要性。其实说来惭愧,很多人误以为我是个臭前 端,其实我从来没有专职做过前端,我很抱歉我站错了队。这么多年,我一直是在写点前端并厚着脸皮混在后端,作为一个低水平的臭后端,我只是更喜欢和用户接 近一点而已。

  IT行业的鄙视链是很严重的,大家之间相互鄙视,或者,你换个岗去做对方的工作,我相信你就能了解到他们的工作价值了。前端说用户体验重要,后端说没有后端你前端屁都不是,彼此对调一下,你能感受更多。

  一种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需要从多种技术中权衡,到底是用Hybrid还是用Native,这是要根据你的业务场景和人员配置情况来判断的,不是说看别人写的几篇教程或者指南就能决定的。

  创业公司越来越多

  IT的创业公司越来越多,除了少数真正玩技术的公司,恐怕还是要玩产品的。既然是玩产品,就免不了各种设备各种平台各种兼容。新公司的资源总是有限 的,单个工种的工作量又没那么饱和。所以有一个多面手在创业初期是很有帮助的,不可能为了一个iOS的客户端去专门请一个月薪上万的人来做iOS应用,再 花上万的月薪找人来做Android客户端,省钱是创业公司的主流,但又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全面铺开,所以全端工程师是不二之选。

  硬件设备的发展

  有人一定会说,硬件设备和全端工程师有半毛钱关系,还真有那么一些关系。软件最初的时候是单机版,要求的只是软件工程师,后来因为网速的提升与网络 的普及,B/S取代了C和C/S,所以就演变成了后端工程师占主流地位。到现在,客户的硬件设备越来越强大,网速也越来越快,所以Web前端会占主流,而 所谓的后端会越来越萎缩。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认为,未来的后端,会发展到只提供Web API的数据,只需要少数工程师就能搞定。大部工作会由所谓的前端和各种客户端来完成,这就是我讲的后端已死。

  移动设备的发展和云的概念以及第三方平台,肯定对这种需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一个能掌握多种技术的人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需要一个有全局视野的人来参与,他需要对产品中用到的多种技术都熟悉,所以,全端工程有时候会是一个胶水的作用。

  结语

  全端工程师不会替代后端工程师,也不会替代替代前端工程师,这个职业不是要替代谁,它只是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只是一种新的职业而已。胶水有胶水的价值,催化剂有催化剂用处。积极地拥抱变化吧,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本身,你我都无法阻止。

  专精是一个方向,横向也是一个方向,没有谁比谁厉害。不用担心别人呼吸你就没有氧气了,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你总会有价值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 必因为彼此的发展方向不一就大动干戈,有这力气,还是多搬个砖吧,多动一下,总是要活得长一点的。我知道Master Wugui是不会同意我这个看法的。

  全端工程师,就是掌握多种技能,并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涂雅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阿里巴巴或全面收购新浪的4大理由

  自从去年阿里巴巴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以来,双方展开了一系列后续的合作。包括微博淘宝版上线、 阿里对手京东封杀新浪微博账户、新浪员工餐补涨了100元、 新浪网从首页到内页到处展现的淘宝广告等等。

  近日以来,在新浪科技频道的滚动新闻里阿里系的相关新闻和软文占据了大块的版面,甚至在1月2日当天阿里系的新闻数量甚至超过百度和腾讯等巨头的总和,面对最近阿里和新浪持续的眉来眼去的动作,我们不禁要问:这是阿里要全面收购新浪的节奏吗?

  新浪未来被阿里全面收购或是业内人士的一句玩笑话,但玩笑话背后却有其现实的可能性。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下新浪入赘到阿里旗下的几大原因,当然以下几大理由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

  第一:新浪自身的发展遇到天花板

  先说营收的天花板,2008年新浪网实现3.7亿美元的营收,是新浪网的最后一年高速增长,此后新浪网营收增长一路走低,在2012年的营收为5.3亿美元,2013年的全年财报虽然还没有发布,但最多也就在6.5亿美元左右。在2008年美元和人民币的兑换比例是1:7左右,而现在的比例大概为1:6,我们知道新浪网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的人民币客户,08年的3.7亿美元购买力比现在的6.5亿美元还多,也就是说新浪网5年来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换句话说:新浪网最近5年来的收入居然没有翻番,甚至低于中国GDP的增长水平。 一家中国TOP10的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增幅如果低于这个国家的GDP,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再来说说新浪网的移动端流量瓶颈。包括新浪在内的四大门户一直有个自欺欺人的说法:我们PC端流量降低咋啦,我们移动端流量快速增长不就行了?新浪网曾经是PC时代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到了移动时代,用户获取信息有了更多的选择,新浪网(当然其他三个门户也是如此)价值大大降低。

  新浪如果不卖,或许会烂在自己手里。如果卖给阿里,要么被阿里做起来(天弘基金如果不卖给阿里,自己做能做起来吗?),要么烂在阿里手里(当然,是N年以后的事情了)。

  第二:曹国伟等高管团队对新浪没有无法割舍的感情

  如果现在有人要买搜狐或者网易,我相信给张朝阳和丁磊远超现在企业市值的钱他们都不会卖,因为这些创始人对自己创造的企业有深厚的感情。而现在假如有人要以高于新浪网的市值购买新浪的话,新浪的管理团队很有可能就会答应,因为现在打理新浪的这批人基本没有新浪的创始人,扮演的都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职业经理人的意思就是:反正企业不是我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从去年以来,新浪微博和阿里合作,内置大量淘宝网的硬广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新浪一切向“钱”看。

  2001年,茅道临、汪延、曹国伟等投票取消了王志东的新浪CEO职位,王志东作为新浪创始人被后辈扫地出门从此一蹶不振,后来茅道临、汪延、曹国伟轮流做了新浪网的CEO,直到2006年曹国伟扫平了所有障碍后,坐稳了新浪CEO宝座后,我们才毛骨悚然的发现,曹国伟是一个心机极深、智商极高的政治高手,这种人非常理性,一切以利益为重。当然,如果新浪网不能满足其抱负的施展,很有可能采取办法把新浪网整体卖掉(反正新浪网的其他大股东持有新浪股票也是为了卖一个好价格),然后图谋他业。

  第三:阿里需要继续为上市提升估值

  2013年对于马云来说是风光的一年,也是失意的一年。风光的一年在于阿里系企业继续高歌猛进,支付平台、电子商务、保险、贷款、物流、银行、虚拟运营等几驾马车几乎都飞速狂奔,且几乎都取得中国同类型企业老大的地位,可以说马云在2013年势头上有望超过柳传志成为中国企业家第一人。失意的一年在于马云主导的阿里巴巴整体赴港上市计划失败,阿里巴巴原定在2013年的这次IPO有望创造现代企业有史以来最高的融资和市值的双料纪录,但因为香港交易所坚守原则,拒绝“合伙人制度”而让马云丧失了载入历史的机会。

  过去的2013年阿里巴巴展开了一系列的并购,出手动辄几个亿的美元,马云在用手里的钞票告诉陈家强:看到了吧,如果你港交所拒绝了我,就丧失了全球第一大IPO交易所的桂冠(港交所此前连续多年超过纽交所成为全球第一大IPO交易所,2013年因没有接阿里的这个大单,丧失了第一名的荣誉)。马云现在需要进行几宗大笔的收购交易,提升阿里巴巴的估值,增加他们和交易所博弈的筹码。在马云的种种提升阿里巴巴估值的举措之下,美国纳斯达克和纽交所的高管屁颠屁颠的跑来中国,而香港交易所的几个老顽固能否在阿里的超大融资额诱惑下为其放行,我们不得为知。

  如果阿里能够并购新浪,无疑将会助力阿里的整体估值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阿里巴巴需要一个舆论阵地

  业内盛传一个段子“阿里巴巴的公关部几乎把国内一线的资深媒体人都汇聚了,非常强大,如果用来接外部客户单子进行盈利,每年收入3——5亿不是问题,都可以拿来单独上市了”,这绝非虚言。

  说起阿里巴巴入股新浪网,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在讲,阿里巴巴看上新浪的是数据,利用新浪几亿用户的数据,阿里巴巴可以基于大数据做一些事情。但如果了解阿里巴巴的人都会知道,阿里对网络舆论平台的把控到了一种近乎难以让人理解的地步,阿里巴巴如果全面收购新浪网,还有一个原因或许看上的就是新浪网的影响力。

  新浪网虽然势头不如往年,但仍然是中国互联网第一门户网站、第一网络舆论阵地,经过多年的积累,新浪网获取了很多的业务资质和合作伙伴关系(这些资源新浪自己发挥起来有限,但交给阿里呢),这些优势都是阿里所看重的。

  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dingdaoshi

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谷歌研发智能隐形眼镜

  据谷歌官方博客报道,Google正在测试一款智能隐形眼镜,用来检测眼泪中的血糖水平,并研究它对佩戴者的潜在预警作用,Google希望有朝一日它能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种新途径。

  Google的博文全文翻译内容如下:

  介绍我们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

  发表者:Brian Otis 和 Babak Parviz,项目联合创始人

  您可能听说过,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大问题,全球每19个人就有一个正在深受其害。但您可能不清楚众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为了将其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不受控制的血糖将使患者陷入危险境地,因为它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些是短期的有些则是长期的,包括对眼镜、肾脏和心脏所造成的损害。我们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们,她的母亲曾因低血糖昏迷后将车驶出了马路,这使得她非常忧心。

  和我聊过的很多人都表示,控制自己的糖尿病就像是做一份兼职工作。锻炼、吃饭甚至是出汗等正常的活动都会使血糖水平产生频繁的变化。血糖水平的突然飙升和急剧下降都是危险的,而且经常出现,这需要全天候的观察。有些人随身携带血糖检测仪,将血糖传感器嵌入在皮肤下。大多数人每天会多次刺破手指用指尖末梢血液来检测血糖水平。这种做法具有破坏性并且让人非常痛苦。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通常不会按照需要的次数检查自己的血糖水平。

  多年来,很多科学家研究了各种体液——例如眼泪——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让人们来监控自己的血糖。但是可以想象到,我们很难收集眼泪并对它们进行研究。在Google[X],我们考虑微型电子产品——试想:芯片和传感器小到看起来像是一道道光束,有比人类头发还要纤细的天线——可能是一种探寻眼泪中血糖之谜的方法,它或许能更精准地检测到血糖水平。

  介绍我们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目前,我们正在测试一款智能隐形眼镜,利用嵌入两层柔软的隐形眼镜材料之间的微型无线芯片和微型血糖传感器来检测眼泪中的血糖水平。我们正在对模型进行测试,它每秒就能读出一个血糖数。此外,我们也在研究它对佩戴者的潜在预警作用,因此我们正在尝试将微型LED灯集成到里面,在佩戴者的血糖水平超过或低于特定血糖值时可以亮灯示警。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不过我们已经完成了多项临床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改进我们的雏形。我们希望智能隐形眼镜有朝一日能成为患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的一种新途径。

  我们正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进行相关探讨,不过要将这个技术融入到人们可以利用的系统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会独自进行这一项目:我们计划寻找能够将此类产品推向市场的专家作为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将利用我们的技术来制造智能隐形眼镜并且开发出可以向佩戴者和他们的医师提供测量数据的应用程序。我们总是说,我们要找寻那些看起来值得思索的或比较奇怪的项目,当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宣布世界“无法战胜”糖尿病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将值得一试。

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COS发布

  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彤在北京联合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该操作系统可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掌上终端、机顶盒、智能家电等领域为解决安全性问题,COS操作系统是一个不开源的系统。

  在用户界面方面,据悉COS拥有原生应用以及HTML5应用,同时也能加载虚拟机运行JAVA应用,目前COS可以运行的应用程序已经超过十万个。

  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是Android,Android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使用开放免费代码许可证,一切代码都是公开免费的。Google将Android的大部分以Apache开源条款2.0发布,剩下的Linux内核部分则继承GPLv2许可,任何厂商都可以不经过Google的授权随意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但不能随意使用Google的标志和Google的应用程序。

  从外界的报道描述看,COS操作系统极有可能和Android一样,基于Linux内核修改而成,但却选择不开源的许可政策,由于Android的大部分应用是通过虚拟机运行的Java程序,因此COS只要也使用个Java虚拟机,也能实现运行Android的十万多应用程序,但是稳定性和兼容性就不得而知了。

  希望这个COS不要是一个Copy Operating System。

全栈工程师到底有什么用

  最近国内外都在流行一个词叫Full Stack,中文翻译过来叫全栈工程师,也叫全端工程师。微博上很多专业人士都在讨论全端工程师,有赞有毁的。我对全端工程师的定义是:掌握多种技能,并 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打外比方,全栈工程师就是一个能独立盖一幢10层小洋楼的人,而普通工程师,则是可以和一群人盖一幢摩天大楼的人。至于 要掌握哪些技能,我觉得这个要跟从事的行业与技术方向有关,做互联网的和做软件的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做互联网的,后端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技术流派。

  8/2定律在哪都适用,全栈工程师就是掌握20%常用技能的人,但这20%的技能会有80%的几率被用到,剩下那80%不常用的,让我们Google吧。

  有人说,全栈工程师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他们叫站长。这个说话有点靠谱但又不那么靠谱,我自己也做过站长,深知作为一名站长需要掌握很多种技术。不靠谱的是,很多站长其实并没有真正写过多少代码,而是熟练利用一些建站软件来建站。

  全栈工程师的价值

  有人说了,你再牛逼,你懂五种技术,你能干五个人的活吗?全栈工程师并不是说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而是要从多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全局性思维

  现代项目的开发,很少说只用到一两种技术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下。随便一个互联网项目中用到的技术,就会需要用到后端开发、前端开发、界面设 计、产品设计、数据库、各种移动客户端、三屏兼容、restFul API设计和OAuth等等,一些比较前卫的项目,可能会用到Single Page Application、Web Socket、HTML5/CSS3这些技术,还有像第三方开发像微信公众号微博应用等等。

  Web前端也远远不是从前的切个图用个jQuery上个AJAX兼容各种浏览器那么简单了。现代的Web前端,你需要用到模块化开发、多屏兼容、MVC,各种复杂的交互与优化,甚至你需要用到Node.js来协助前端的开发。

  所以说一个现代化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我们需要一个人来掌控全局,他不需要是各种技术的资深专家,但他需要熟悉到各种技术。对于一个团队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来说,有一个全局性思维的人非常非常重要。

  像如果是我经手的项目,我肯定会注意到网页优化,也会考虑到API来兼容各种客户端,更会考虑到三屏兼容的问题。不会说项目中完全使用AJAX而不顾SEO,也不会为了功能性而忽略访问速度,我会很好的把握这个平衡,因为我知道它们的权重与实现成本。

  沟通成本

  项目越大,沟通成本越高,做过项目管理的人都知道,项目中的人力是1+1<2的,人越多效率越低。因为沟通是需要成本的,不同技术的人各说各话,前端和后端是一定会掐架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毫不为已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全栈工程师的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各种技术都懂,胸有成竹,一不小心自己就全做了。即使是在团队协作中,与不同技术人员的沟通也会容易得多,你让一 个后端和一个前端去沟通,那完全是鸡同鸭讲,更不用说设计师与后端了。但如果有一个人懂产品懂设计懂前端懂后端,那沟通的结果显然不一样,因为他们讲的, 彼此都能听得懂。

  创业公司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全端工程师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创业公司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多面手,各种活都能一肩挑,独挡 多面的万金油。对于创业公司,不可能说DBA前端后端客户端各种人才全都备齐了,很多工作请人又不饱和,不请人又没法做,外包又不放心质量,所以全端工程 师是省钱的一妙招。虽然说全端工程师工资会比一般的工程师会高很多,但综合下来,成本会低很多。

  全栈工程师的困境

  我讲技术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纵向一种是横向的,横向的是瑞士军刀,纵向的是削铁如泥的干将莫邪。这两个方向都没有对与错,发展到一定程序都会相互溶合,就好比中国佛家禅修的南顿北渐,其实到了最后,渐悟与顿悟是一样的,顿由渐中来。

  如果一个公司不太懂全栈工程师的价值,那么全栈工程师的地位将会很尴尬,说得不好听一点,全栈工程师就是什么都会,都么都不会。曾经有一次面试,对 方问我很基础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能做出产品,也知道什么是怎么一回事,我也不会犯那些错误,但我就是答不上概念,要考倒我非常容易。所以在应聘面试的时候,有些时候会吃亏,你可能会不如哪些在某一方面钻得很深的人工资拿得高。

  由于经常在各种技术穿梭,我会经常忘记代码的语法和一些API,所以我经常需要去查API甚至查语法,我觉得没有Google我几乎没法工作。这在某些人的眼里,是技术不够的表现。我记的只是一个Key,一个如何找寻答案的索引,而不是全部,人脑不是电脑,我不可能要求我能记下所有的东西。

  有一次面试官问我一个问题,我说我不知道,但我猜大概是如此这般,对方问我,你为什么这么猜,我说凭直觉,对方笑了笑没说话。面试完后我一查,果然和我猜的差不多。没错,我就是凭直觉,但这种直觉和女人的直觉不一样,这种直觉是技术上的直觉,是你过去技术经验累积的一个反射。

  为什么我会成为全栈工程师

  我相信很多全栈型工程师会和我一样,是因为要创业才成为全栈型工程师的。我有一颗创业和做产品的心,而且我又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有些人擅长整合资源,空手套白狼,但我显然不是这种人,所以我只好自己做了。

  在经历过两次孤独的创业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适合独立创业的人,所以,我成为了一个全端工程师。我最初是做ASP,后来自己创业写客户端用 Delphi,然后写了三年的ASP.Net,2010年的时候因为公司需要开始做iOS开发。Web前端是一直自己在做,项目中的的 Javascript基本都是我自己在做。

  我热爱写代码,热爱重复发明轮子,热爱新技术,我想这也是我成为一个全栈工程师的重要原因。

  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全端工程师的乐趣要比一般工程师来得多,因为你知道一个产品的形态,你可以去设计一个产品,你是从全局的视野来做事情,你得到的成就感会更多一些。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一个更加牛逼的科技媒体将如何崛起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科技媒体和自媒体在自己的平台上探讨媒体该怎么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讨论。讨论的具体话题包括传统媒体是如何走向衰落的?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自媒体到底靠谱不靠谱?科技媒体扯淡不扯淡等等?

  同样作为媒体从业者,笔者从这些讨论中获益良多,可是窃以为很多讨论或多或少偏离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是显得有些抽象化和概念化。或许,他们讨论的出发点都比较高,不屑于去关注一些基本的东西。

  笔者是某手游媒体的主编,由于地处南京,跟本文所提到的这些远在帝都科技媒体和自媒体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本文只是笔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个人意见,如有偏颇,欢迎探讨。这些想法比较杂乱,这里通过三个小标题把它们串起来:

  一、最重要却最被忽视的

  笔者不太能想得通的是,为什么国内的科技媒体都是年轻人当家,而且乐此不疲。据我了解,国外的科技媒体,如连线杂志、TechCrunch以及最近倍受关注的Re/code基本都依赖于一个资深且专业的编辑团队,这些团队都是由一个年龄较长的头儿带领。

  比如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凯文·凯利和克里斯·安德森,TechCrunch创始人兼前主编迈克尔-阿灵顿,Re/code的卡拉·斯韦舍和大名鼎鼎的莫博士,其中莫博士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66岁。据报道,Re/code刚创建没几天,其估值就达2500万至3500万美元。秘诀就是一个资深而专业的编辑团队。

  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年轻的团队意味着有活力、有创意、有干劲、有体力,可是对于媒体来说,资深记者或者饱经风霜的业内人士却是多多益善的。这一点我想无需多言。

  问题在于,我们的媒体在主观上似乎并不在乎这一点?例如,虎嗅网招聘编辑的条件是“最好生于1985后”。其他科技媒体的编辑团队也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笔者认为,编辑团队的年轻化和缺少业内经验是制约国内科技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自媒体”对罗振宇真的那么重要?

  2013年讨论最多的是自媒体,倍受关注的也是自媒体。一些人认为自媒体不靠谱,另一些人认为自媒体代表未来。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横空出世,让很多原本看低自媒体的人闭上了嘴。可是,罗振宇的成功真的因为他是自媒体?罗振宇真的想做自媒体吗?或者说,他真的只想做一个自媒体吗?我表示怀疑。

  对于“罗振宇是否想做自媒体”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笔者看过罗振宇在推出罗辑思维前的策划会议录像,罗振宇力主做个人脱口秀,不要谈话类节目,不要搞群演,坚决一个人上。而且罗振宇本人也是自媒体的大力支持者。

  可是单人脱口秀不等于自媒体,周立波也是单人脱口秀,你怎么不说他是自媒体?单人脱口秀在电视行业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很多国内外电视台都有这种节目。

  罗辑思维的特色在于其传播渠道和形式:一是微信公众号的语音功能,二是优酷网的视频。罗振宇自己也认为,罗辑思维的一大成功秘诀在于,通过语音和视频充分地发挥了其人格魅力。

  可是语音和视频有什么了不起?语音就像收音机,视频就像电视机,在中国都已经普及几十年了。

  来自传统电视行业的罗振宇的秘诀在于把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结合了起来。这也算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吧。是不是很简单?

  可这看似简单,却是浸身互联网的国内众多科技媒体和传统的博客作者所忽视的。

  我们看看国外的科技媒体,就会发现,他们早就开始做视频节目,我本人就会看商业周刊和TechCrunch的视频节目。可是回头看看国内的网络媒体,自制视频却少得可怜。除了凤凰网会借用凤凰电视台的视频,力推“全媒体”战略,其他四大门户很少有自己的视频作品。

  视频作品本身的内容没有什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这个形式。就像罗振宇说的,相比文字,语音和视频更具有人格特征。

  如何来理解这一点?这里举一个简单的案例。

  经常看科技媒体的都知道有一个叫魏武辉的人,因为他经常到处发表文章,也有自己的独立博客。他的头像就是他本人的照片。说句实话,魏老师不要生气,那张照片有一种欠揍的感觉(这也许和魏老师经常发表批判性文章有一定关系,给人感觉居高临下)。可是当笔者看了魏老师在Ted的演讲视频,那感觉和他的头像完全不一样,还是很平易近人和正常的。看了他的视频演讲,笔者对他的内容更有一种亲近感。这就是视频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起到了作用。

  还有独立博客的作者,你看了他几年的文章,但是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你可以引用钱钟书的话来反驳我:“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可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你往往就是先看看那只母鸡是什么样,然后才去判断它的蛋的。

  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个互联网大佬放了个屁,但是我们总还习惯于从中找到正确的成分;相反,某个不知名的作者写了篇好文章,我们总还习惯于鸡蛋里挑骨头。人就是这样。

  所以罗振宇成功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他是个自媒体,自媒体只是一个噱头,一种奠定个人魅力和品牌的手段。当罗老师有了足够的积累和资源,他召集一帮自媒体做一个网络电视台又何妨?罗振宇的微信号只有100万粉丝,做一个电视台,就可以轻松破千万粉丝,影响力成倍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媒体从业者,相比计较于“自媒体”这种概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三、国内这些科技媒体的成功能否复制?

  下面说一些更加具体的,如果你现在要在中国做一个新的科技媒体,你应该怎么做?先让我们看看目前已有的一些科技媒体。这里说三个最典型的:36氪、虎嗅网和Pingwest。

一个更加牛逼的科技媒体将如何崛起

  先说36氪,这是个很奇葩的网站。之所以我们都早已不觉得他奇葩,是因为习惯了。习惯了他整天翻译别人的文章,习惯了其他媒体也纷纷效仿。可是想想,一个媒体单纯靠翻译就能崛起,是不是真的很奇葩?你能想象一个美国媒体靠翻译虎嗅网就能成功吗?

  现在的36氪又做产品库,又提供创业场地,大概也是意识到光靠翻译是做不长的。如今国外出来一篇文章,国内媒体就争相翻译。所以你想复制36氪,那是行不通的。

  再说虎嗅网,最先知道这个媒体,还是通过它在月光博客的投稿,据说它和百度也有合作。总之,它一开始就通过不同渠道弄来很多流量,所以大家都愿意去投稿,因为曝光率高。再者,在传统杂志浸淫多年的创始人李岷深知传统媒体的弊病,于是选稿更灵活更大胆,这也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投稿。

  但虎嗅的成功最终还在于“业内人士”这四个字,李岷知道光靠一帮小屁孩是写不出能让业内人士正眼去看的文章的。于是“以夷制夷”,让业内人写给业内人看,也就是打造一个投稿平台。

  可是很快,这一招也被其他媒体学去了,那些喜欢码字的业内人成为各大媒体争抢的香饽饽。例如钛媒体打出“自媒体平台”的旗号,召集一帮“自媒体”去码字,而且“尺度”比虎嗅更大。最近笔者就经常看到钛媒体发一些有关“网站如何做SEO”的文章,不禁唏嘘。网站如何做SEO,这个话题早已经被SEO博客们写滥了,现在连这些博客都懒得再写,没想到一个科技媒体会接下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您可千万别学《士兵突击》里的李梦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这个话题写不长的。

  最后说说Pingwest,这是个很特别的网站。如果你在它刚刚创建时就访问过它,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那时Pingwest用的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Wordpress模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以为那是个人博客。也许创始人是想暗示他们要发扬个人独立博客朴素的原创精神。

  Pingwest确实很有原创精神,基本所有的文章都是他们编辑团队自己写的。创始人骆轶航原本是《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的记者,号称7年科技报道经历,这在国内算资深的,但相比国外动辄十几年、二三十年的报道经验还是少了点。目测其团队成员也都只有二三十岁。那为什么这帮“小屁孩”就可以写原创,而不用像虎嗅那样依赖外部投稿呢?笔者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除了这个编辑团队本身较有水准外,他们的优势在于常驻硅谷。从他们的报道中也能看出这一点,他们经常亲临硅谷现场,对产品进行报道,对业界名人进行采访。

  这是一种很讨巧而且正确的做法。如果是写评论,别说是不经世事的年轻记者,就连业内人士,稍有不慎也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写出新意得出结论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做报道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以上就是这三个科技媒体的三条崛起之路:翻译、投稿和原创。你想复制哪条路?前两条路基本已经不能再复制成功,最后一条原创则需要独特的报道资源,当然也要加上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的强大的编辑团队,以及第二部分所说的更好的展现方式。

  下一个牛逼的国内科技媒体,也许就是这样崛起的。

  来源:投稿,作者:牌巴子博客

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从技术上分析汤唯遭遇电信诈骗的细节

  日前,内地知名女艺人汤唯遭遇电信诈骗被骗21万元一事,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据媒体报道,汤唯11日下午在上海松江的车墩影视基地拍戏,收到了一个短信和电话,之后她去某银行办理了银行卡和网银等业务,事后发现遭遇了电信诈骗,损失约21万余元人民币,汤唯随即向上海松江警方报案。

  同时,也有媒体爆出了汤唯上当的一些细节:汤唯当天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短信和电话,指她的存款有问题,如果想避免刑责,必须将钱存入‘警方’的户头,她丝毫没有起疑,等到事后才发现被骗。更有甚者,片场全剧组的人都收过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类似短信,但真正受骗上当的只有她一人“,此外,亦有媒体称,汤唯在受骗当日去银行办理业务,同时办理了网银,而被诈骗的钱款正是其后她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出去的。

  从这个细节可以分析推断出骗子的作案手法,做为知名女艺人的汤唯,绝无可能随便将自己手机号码公布,因此骗子应该没有可能知道汤唯的手机号码,如果全剧组的人同时都收过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类似短信,因此说明,骗子极有可能是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短信里面冒充“公安”并声称用户存款有问题,并留下一个“公安”的联系电话,而汤唯看了短信后拨打了里面的电话,随即受骗。

  所谓“伪基站”,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等短信息。此类设备运行中,用户手机信号被短时间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无法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络,严重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通常,不法分子会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在路上缓慢行驶,或者将车停放在特定区域,伪基站的生产成本每台约为两万元,由于功率不一样,伪基站所影响的范围从两三百米到三公里不等。

从技术上分析汤唯遭遇电信诈骗的细节

  因此,警方只要调查一下上海松江的剧组拍摄现场附近的可疑车辆,即可找到犯罪分子的线索。

  从技术上分析,伪基站的问题只在2G网络(GSM或CDMA)中存在,这个问题在3G中已经解决,因此,汤唯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卡从2G升级到3G,将SIM卡换成USIM卡,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收到伪基站短信,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

  装逼的词年年有,去年特别多。评选了2013年的互联网十大新闻、十大人物,我们有必要新增一个新的评选“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这里做出来的评选仅代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个人观点,不做权威引用源头。您认同就分享到微博或者微信,不认同也分享到朋友圈做吐槽之用。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很老的词汇,但2013年提及率忽然倍增。12306网站崩溃,我们骂其缺乏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被阿里超过我们骂其缺乏互联网思维;小米成功了我们说其是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思维,

  总之,对一切老的、旧的、失败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一句“缺乏互联网思维”来对其进行点评,点评的人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关联名词:产品经理、雷军、阿里、杜蕾斯

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

  用户痛点

  第一次听这个这个词汇是嘀嘀打车的公关总监卓然和我说的,她说“嘀嘀打车受到大家的欢迎,很大原因在于嘀嘀打车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不断升级服务”。后来,“用户痛点”被中国很多做移动APP的企业拿来说,“美图手机是抓住用户痛点的一款手机”、 “乐蛙ROM如何围绕用户痛点寻求差异化竞争?”、 “百度手机卫士解决痛点”。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主流的APP在做市场品牌宣传时都用过这个词汇,不过目前好像只有大姨吗这样的经期助手才算真正的抓住用户痛点吧。

  按照互联网企业的思路,用户从上到下没有一处不痛的,下载软件痛、浏览新闻痛、在线听音乐痛,总之,当前的中国互联网惨不忍睹,每天都是:痛痛痛。

  关联名词:大姨吗、差异化发展、用户需求

  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这个装逼的词汇经常和“用户痛点”一起出现。一些初创企业在寻求投资的时候,都会像投资人表述“我们这款产品解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说实话,我很难想象一款把用户眼镜变大的拍照应用或者一款帮助用户查看万年历的应用是刚性需求的应用。

  在以前,房地产和汽车公司喜欢用这个词汇做宣传之用,后来被互联网企业用了之后,腾讯和百度等巨头型企业又开始用这个词语,到今天每一个创业型企业都可以随意刚性需求,诸不知除了吃喝拉撒,性需求才是刚性需求啊。

  关联词汇:约炮、O2O、手机地图

  自媒体

  “你做自媒体了吗”或者“你微信公众号是多少,我扫下”成为了很多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词,大有超过“你吃饭了吗?”的态势。自媒体是2013年媒体行业提及最高的一个词汇,没有之一。自媒体这个名词的出现让很多人欣喜若狂,无业游民、写手、自由职业者统统有了新的头衔,进而沽名钓誉。

  在以前,媒体负责人是一个金领级别的岗位,而现在随着自媒体满大街的泛滥让很多传统媒体人沦为了蓝领。不知道现在大家说起自己是媒体人,还有几分自豪感?

  关联词汇:微信公众平台、虎嗅网、罗辑思维

  战略性亏损

  “战略性亏损”我是听鞠传国说的。鞠传国在1999年创办了天天网,和他同一时期创业的电商网站,现在基本已经消失了。他在2013速途年会论坛环节为电商烧钱的说法扶正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叫做“战略性亏损”。马上这句话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火了起来,并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被中国做电商的企业纷纷采纳,大家烧钱做电商的负罪感因为这句话而消除了。

  企业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亏损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不亏损咋去争夺用户和市场呢?不亏钱好意思所自己是搞电子商务的吗?

  关联词汇:京东商城、花钱买时间、烧钱

  BAT

  前段时间,一个搞商业地产的朋友问我“互联网行业今年是不是出来个叫BAT的企业,我经常在报纸看到,感觉很厉害的样子,这个企业老板是谁,比马云都牛逼吗?”。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的这样和他解释:BAT呢是DOS操作系统时代的产物,用来批量处理一些指令。反正他不懂,我这样神秘的讲解进而我在朋友心中塑造出一副IT牛人的形象,能够一直保持我的神秘感。

  当然,玩笑归玩笑。我们都知道,现在的BAT和当年的BAT完全是两个概念,是指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我一直搞不懂创造这个词汇的人脑子里是出于何种意图,“百度阿里腾讯”已经够简洁了,为啥还要搞出BAT这个词汇。

  关联词汇:三座大山、土豪、巨头

  标准化产品

  “简单点来说,电脑手机这类型的电子产品算标准化产品,而吃饭唱歌租车这样的服务呢就是非标准化产品”几年前,在一次活动上听到现任京东商城的副总裁徐雷首次提及标准化产品的概念。很多搞电子商务的人喜欢用标准化这个词汇对他们的商业模型做阐述,其他领域的人用的不是太多。

  后来我们发现,呷哺呷哺或者黄太吉这样的餐饮企业也实现了标准化,标准化产品这个概念逐渐变得非常模糊。而且随着团购网站的普及,吃喝玩乐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逐步向着标准化的步伐迈进。

  关联词汇:呷哺呷哺、黄太吉、电子商务

  咖啡馆

  当互联网遇上了咖啡馆会激发出何种的火花?这两年随着车库咖啡、3W咖啡等一批创业型咖啡馆的发展壮大,孵化了一大批的初创互联网企业,使得咖啡馆和互联网以及创业这样的词语联系到了一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36kr或者雷锋网报道的一些长期泡咖啡馆的创业者拿到投资的案例。

  在以前,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是以“�丝”自称,矿泉水都舍不得喝超过2元一瓶的,为了遇到投资人、提升形象所以开始了泡咖啡馆的经历。“点一杯咖啡,办一整天工,拿到一笔天使投资”是很多创业者所希望走的流程,并且有很多人靠此流程由�丝成功转型高富帅。

  关联词汇:徐小平、天使投资、许单单、创业者

  颠覆

  “莫莫某,你要是不投资我,就错过了颠覆百度的机会”,很多创业者喜欢在2013年开头闭口谈颠覆,每个人都试图做出颠覆百度和腾讯的产品,都想成为下一个Facebook。360创始人周鸿�特别喜欢用这个词汇,鼓励后辈企业学习360,敢于颠覆现有的巨头。

  2013年是颠覆的一年,不思进取就要死,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一年,乐视颠覆TCL、小米颠覆苹果、微信颠覆微博,行业到处充斥着颠覆和反颠覆的博弈。

  关联词汇:周鸿�、移动互联网、Fcebook

  逼格

  2013年有个词汇经常出现在《创业家》或者《创业邦》这类型的杂志中,那就是逼格!当然,有时候嫌逼格不好听的时候,会用“调性”这个词汇来补充。逼格也往往和业界良心这个词语挂在一起,意思是当前很多企业没有道德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企业坚持自己的逼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之,这是一个万能的词汇。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主流媒体也开始频繁的使用“逼格”这个词语,使得这个略带贬义的词语成了褒义词。大家在夸你逼格高尚的时候,其实真的是在夸你人格高尚。

  关联词汇:马佳佳、mike隋、节操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移动建站的方法和指南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端客户流量,尽管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网络浏览器种类繁多,功能也都越来越完善,但限于较小的终端屏幕以及网络流量的问题,移动设备并不适合直接浏览各种基于桌面电脑登陆的网站,因此,做为网站站长来说,有必要为自己的网站增加一个适合移动设备浏览的入口。

  建立一个适合移动端浏览的网站有很多种方法,主流的方法有自适应网页设计、移动网站、移动app应用三类,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一个已有的桌面网站转换为适合移动设备访问的网站。

  一、自适应网页设计

  自适应网页设计,就是让同一个网页代码,能够在不同设备上(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都能有更好的浏览体验,因此,站长在建站前,就要考虑好页面布局如何能适应多屏幕浏览,这样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原网址来浏览桌面站点,这样能看到自动适应屏幕大小后的网站。尽管这种方式使得域名统一了,但如果对于结构复杂、页面反复的网站来说,代码设计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通常自适应网页设计比较适合单栏或双栏网站,对于复杂版面较难设计。

  由于自适应设计的内容使用同一个网址,不会出现重定向,因此对于访问用户来说,不必花时间记忆另外网址,对于网站开发者来说,改造单栏或双栏网站为自适应网站的开发较为简单,只需对CSS进行不大的修改即可。

  自适应网页需要手机浏览器支持css3,例如目前的iPhone和Android内置浏览器都支持css3,但诺基亚手机内置浏览器就不支持css3,考虑到老式的手机已经逐步淘汰,这部分用户也可以考虑忽略不计。同时,自适应网页需要展示更多的图片,较耗费流量,因此也不太适合2G网络用户访问。

  对于网站的修改来说,只要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控制显示尺寸、是否允许缩放、初始比例、上下限等)、MobileOptimized标签(微软为IE Mobile版设置的定义宽度标记)和HandheldFriendly标签(是否对手持设备友好,只有true或者false),在CSS文件尾部增加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规则,布局宽度使用相对宽度,隐藏侧栏,半小时的开发量就可以提升网站的手机移动浏览体验。更为详细的网站修改方法请参见这篇文章《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方法》,我这里就不再多说。下图是一个样例,利用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来建立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自适应设计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二、移动网站

  移动网站是指对于现有的桌面网站,按照移动端的设计规则来重新建立一个移动网站,尽管内容和桌面网站一样,但却拥有两个不同网址。通常的移动网站使用子域名的方式实现,例如使用类似 wap.williamlong.info 或 m.williamlong.info 这样的地址,为移动用户专门定制,内容可以与桌面网站不同,桌面网站的网址检测到移动设备后自动重定向到移动网站页面。

  移动网站可以支持非触屏智能手机和触屏智能手机,适合侧重移动设备或专门针对移动设备的网站,使用移动浏览器访问。

  百度在2013年底开启“轻舟计划”,该计划旨在达到资源百分百移动化的目标,从而实现百度搜索的移动化转型升级,移动搜索将不具有唯一价值的PC页面排除在外,这对于网站站长来说,尽快将网站移动化就得提上议程。

  很多blog、cms建站程序都有桌面的移动页面入口,网站只需将移动设备用户引导到这个入口即可。通常有wap或HTML5等方式的建站方式。wap页面主要针对老式手机浏览器和2G用户,例如诺基亚手机用户,页面简洁,很省流量,但目前正处于淘汰过程中,下图是利用Z-blog自带的wap模块建造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WAP建站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HTML5的技术门槛较高,单独开发会有不少难度,很多站长采用移动建站工具来生成基于HTML5的移动网站。目前使用较多的移动建站工具是百度Site App,该工具使用地址参见这里,百度移动搜索会将大部分网站进行转码,转码后的内容比较适合手机移动等小屏幕设备访问,百度Site App这个工具可以支持站长将自己网站转码后的页面进行定制,并部署到自己独立子域名的网站,同时还支持通过百度联盟的方式在网页上加入针对移动设备的专用广告,以获得广告收益。下图是利用百度Site App来建立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百度Site App建站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三、移动APP应用

  移动APP应用指的是专门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里发布移动APP应用,安装后可以直接使用。移动APP应用的开发成本较高,针对苹果和安卓需要两套开发API,不过,移动APP可以允许用户离线使用,还可以访问移动设备的硬件信息,对于交互性强的应用来说较为适合。对于普通内容类网站来说,使用移动APP应用的好处并不明显。

  由于移动APP应用开发门槛较高,因此站长可以使用相关工具来自动生成应用,百度Site App里也有这种功能,可以一键生成iOS和Android应用文件,但是需要网站站长自己去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提交应用。

百度Site App网站

百度Site App网站

  对于网站站长来说,通过这三种形式都可以打造适合移动设备访问的网站,自适应网页设计的开发难度小,手机浏览体验好,还支持自适应AdSense广告,但是目前百度搜索还不能很好地识别自适应网页,部分自适应页面会被百度移动搜索进行转码(主要是由于未携带移动网页特征),使得原有的页面设计和AdSense广告都无法显示。对于期待从百度移动搜索获取流量的网站,应该优先做单独的移动网站,百度对于移动网站的支持较好,在移动搜索结果中会优先显示移动网站,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不排除百度未来能够支持自适应网页的可能性。对于Google来说,其没有对网页进行转码,因此对于自适应网站来说能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但是对于未经改造的网页来说,会在移动设备展示桌面网站,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手机流量。

  因此,对于网站站长来说,较为稳妥的移动化方案是,既能提供网站的自适应设计,同时又提供一个单独的移动网站,这样既能让用户得到良好的浏览体验,又能让搜索引擎较好收录。

2014年1月12日星期日

小米或推出游戏机的5个原因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解除游戏禁令,这一天足以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历史,这项规定,让中国的游戏市场真正的迎来了春天。游戏禁令的解除,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每年数千亿的市场盛宴正式开启,除了索尼、微软、任天堂等公司研发的产品可以“入侵”中国市场以外,中国的联想、小米、小霸王等公司或许也可借此契机,推出相关的家庭游戏机产品,和国外厂商进行一番角逐。

  在宣布解除游戏机禁令后,以发烧为生的小米又一次被网友提及“雷军,你们是时候该推出游戏机了”。虽然网友在各大微博和论坛的呼声只是为了起哄或者玩笑,但仔细分析下游戏市场和小米的调性,小米公司推出游戏机还真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就在这一两年。

  在国人的印象中,玩游戏的都是一些小孩子,做游戏机的也都是一些小厂商。但如果2014年大家还抱着这种观点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我想说的是,大家对游戏机的概念理解太狭隘了,在国内游戏机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在国外Xbox这样的游戏机更是家庭娱乐中心的载体。

  在国人心目中,游戏机应该是下图这样的!大家对游戏机的理解还停留在插卡机和掌机的阶段(禁了13年,中国人这方面的思维也停滞了13年)。

  而在国外,游戏机是主要是下图这种体感游戏机,可以说外国玩家对游戏机的理解和应用领先了中国13年。

  简单点来说:在中国游戏行业只是游戏行业,在国外游戏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行业,也算是一项工业产业了。

  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下小米做游戏机的5大可行原因

  第一:市场足够巨大

  我们知道,一款产品能否成功,首先得看这个市场的容易有多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游戏机每年带来的产值远超过PC游戏和手机游戏。中国最赚钱的游戏最高一天能卖1000万人民币(腾讯旗下的《地下城与勇士》和《穿越火线》),而美国的《侠盗飞车5》1天内卖了50亿人民币(人家这50亿是单纯的游戏机平台上的版本,还不包括PC版本)。当中国的《天天酷跑》、《捕鱼达人》、《我叫MT》等游戏宣布单月最高流水破亿的时候,《使命召唤》、《刺客信条》、《侠盗车手5》就笑了,这几款游戏都创造过单日几十亿人民币的收入。《侠盗飞车5》单日最高收入超过了中国最热游戏的整个生命周期的收入。可以说,在中国每年都有千亿以上的游戏机市场,这个市场足够我们的科技企业来积极进入。

  第二:政策开放

  在过去的13年中,虽然国家实施了游戏机禁令,但一批高级的玩家仍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买到走私到国内的XBOX或者Wii等的游戏主机,并且经过一番繁琐的调试和设置后也能玩到国外的游戏大作。但这毕竟不是合法的,你想想企业带着负罪感去销售违规产品,玩家带着不安全感去消费这类型电子产品,双方都小心翼翼的,这样的行业很难说是健康。2014年国务院下发通告,正式废除了之前的禁令,允许游戏机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这样小米等公司卖游戏机就不要背负“被家长指责和赚亏心钱”的心理负担了。

  第三:小米的发烧友和游戏玩家重合度高

  牛文文之前说过一句话 “硅谷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有一批牛逼的企业,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硅谷有一批敢于尝鲜的用户”。同样,在中国有一批敢于冒着机器变砖头甚至爆炸的用户对新产品进行尝鲜使用,使得小米、魅族等公司成长起来。小米的用户是一群喜欢追求极客精神的发烧友玩家(当然,从2013年开始小米的用户扩展到了学弟学妹和大爷大妈这个群体),小米的发烧友正是体感游戏(或者说家庭游戏主机)最大的潜在用户群体。

  第四:小米电视和游戏机相互配合

  小米当时推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被业界看做小米拥暗含局家庭互联网的野心。现在看来,小米如果推出家庭游戏机的话正好可以和小米电视配合,相得益彰。游戏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现了包括掌机游戏、FC游戏、PC游戏、手机游戏、家庭主机游戏等多种载体的展现形式,但到目前体验最好的莫过于连接电视的那些家庭主机游戏(Xbox和PS4、wii等)。小米大尺寸(未来小米也会推60寸或以上更大屏幕电视)的廉价电视机,正是广大�丝用户的不二选择(在国外,很多主机游戏玩家每年的花费能买几部土豪金了,咱们国内还得走廉价路线)。

  第五:游戏机不怕盗版

  音乐CD怕盗版、图书怕盗版,但我们发现网络游戏不怕盗版(鼓励你们去盗版)、3D电影不怕盗版,而游戏主机也是一种不怕盗版的设备(你用电脑玩使命召唤和用Xbox玩体验完全不一样)。家庭游戏机因其超高的体验和参与感,不怕被PC和手机等平台移植,这也是为什么手机和电脑上可以玩《生化危机》和《极品飞车》,但仍然从收入上来说干不过家庭主机游戏的原因所在。

  小米如果真的推出家庭游戏机,价格应该是多少比较合适呢?我先猜一个价格:999元!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谷歌关闭社交分享工具Schemer

  据TheNextWeb网站报道,谷歌证实称将于2月7日关闭社交计划分享工具Schemer,届时所有数据将会永久删除。目前Schemer iOS版本应用已经从苹果应用商店下架,而谷歌应用商店Schemer自2012年12月以来一直未更新。

  去年底网上首次曝出Schemer将成为谷歌裁减的下一个目标,当时谷歌操作系统网站贴出一种内部版Schemer网站截图,图中显示“Schemer将于XXX日关闭”信息。而今日谷歌正式宣布了Schemer的末日为2月7日。用户可在该服务关闭前将所有计划移至Gmail邮箱。

  谷歌计划分享工具Schemer推出于2011年12月,这是一款可以让用户发现新活动、与好友分享计划以“充分利用一天时光”的分享工具。Schemer要求使用Google+账号,但是却未受到谷歌推崇。

  在谷歌关闭Schemer之际,谷歌又向用户推荐了两个替代选择:一为移动客户端谷歌地图的“Explore”(探索)功能,可用于发现附近好玩的活动;二为“Field Trip”实地查找应用,可用于发现城市独特的景点去处。

Schemer:谷歌活动推荐引擎

2014年1月10日星期五

上传分享街景到谷歌地图的方法

  据谷歌官方博客报道,从现在开始,谷歌地图用户可以自行上传街景照片了。用户可以使用Android手机(例如Nexus 4)拍摄360度全景照片,直接上传至谷歌地图;也支持数码单反等相机设备,将照片导入到计算机再进行上传。另外,导入街景的工具也拥有简洁易用的界面,能够让你轻松上传照片。

  通过手机拍摄Photo Sphere全景照片的方法,首先用户需要使用Android 4.2以上版本的手机,然后点Photo Sphere全景照片图标,然后站在原地随着小点缓慢旋转相机,拍摄想要捕捉的整个区域。对于Android 4.2以下版本的手机或者iPhone手机,可以选择使用360 Panorama等第三方工具进行拍摄,通过这个网站转化照片,然后访问谷歌景观网站手动上传。详细制作Photo Sphere全景照片的方法请点这里看帮助

  用户还可以关联多个全景照片,创建自己独特的街景地图,让用户自己也成为一个特殊的谷歌街景车。用户可以选择不公开自己的街景地图,也可以在 Google 地图或“景观”https://google.com/maps/views/网站上与其他人进行分享。详细关联全景照片请点这里看帮助

上传分享街景到谷歌地图的方法

  虽然谷歌街景团队一直在不断努力,通过街景采集汽车、背包式摄像机等工具不断完善街景内容,新增了全世界各地的公园、火车站和机场等街景内容;但正所谓“群众力量大”,向普通用户开放街景上传服务无疑是十分明智的,能够更快速地获得街景数据,我们也十分期待在未来看到越来越多的用户上传街景,或许其中就有你的杰作。现在,就拿起你的相机,来参与谷歌的“全民街景”计划吧。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

越狱对iOS 7份额影响很小

  2013年对苹果来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iPhone 5s一经上市,便被土豪一族追捧得不亦可乎。苹果将中国大陆列入其新设备的首批发布名单,果然是一着妙棋。iOS 7.0居高不下的市场份额,究竟是完美越狱的体现,还是自然升级?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友盟12月指数中找到了答案。

  从友盟12月指数中可以看出:

  一、2013年12月,iPhone 5s在国内iOS设备中已经占比12%,5c也达到了2%,远高于iPhone 5同期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而在去年iPhone 5发布第4个月,其在国内iOS设备中仅占6.7%,想必这个数字应该会令苹果十分满意,也会进一步推动苹果与中国相关管理机构及运营商的紧密合作,苹果与中国移动在2013年底达成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预计2014年,目前大行其道的三星及其他国产品牌会倍感压力。

  二、在2013年12月,iOS最新操作系统版本7.0.4已经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月均越狱比例依然在下降——已经从11月的14.1%进一步下降到了12.7%,由此可见,7.0.4的份额增长主要是由于用户的自然升级导致,而非越狱推动的。分析认为,由于行货渠道的完善和操作系统的升级,越狱会变得越来越小众。

友盟12月指数

  另外,对于近期广受追捧的4G网络,友盟指数显示,2013年12月,中国Android设备的启动中,约千分之一是通过4G网络进行的。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通过日启动估算,目前中国市场智能设备4G日启动已经超过200万次。运营商积极的推动,用户摩拳擦掌的兴奋,会在2014年上半年给4G带来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未来4G到底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与WiFi媲美?友盟认为从价格和性能上看,4G很可能首先挤占的是3G的市场份额;而目前正值Android设备换代较快的时期,建议厂商与运营商加紧4G设备的开发,赶上换代潮,尽快布局终端市场。

  据介绍,“友盟指数”是友盟对移动互联网关键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形成的一套指数,目前包括应用类别、应用的市场表现、移动设备类型、操作系统版本、分辨率、联网方式、用户地理分布等统计数据。帮助移动开发者及业界人士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设备指数每月更新一次,应用指数每周更新一次,感兴趣的读者可关注一下。

2014年1月8日星期三

利用成功学思维做好网站运营

  自从笔者写了给站长、SEO人员的一些建议之后,有一位朋友问了我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你既然做成功学培训,那你教教我做网站应该如何成功?事实上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梳理出,你对成功的定义到底是什么,也就是成功学常说的,做任何事之前先要明确你的目标。

  1、明确你的目标

  有些朋友做网站只是想交交朋友或者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有些朋友做网站想用来盈利赚钱,有些朋友做网站想建立长期的个人品牌。只有明确了目标之后你才能制定对应的计划和采取相应的行动。那假使你做网站的目标是用来盈利和赚钱,那你必须先去了解谁最会网赚,并且跟他去学习,学习他的技法,营销思维、商业模式等等;又比如你的目标是希望建立一个长期的个人品牌,那么你也应该去找在站长领域之内,谁是从某某无闻的草根慢慢成长起来的,比如月光、卢松松、牟长青、夫唯、煎蛋的SEIN等等,因为只有成功者才有资格教别人成功、这也是成功学领域里面的一个概念: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

  2、名师指路

  很多人喜欢自己摸索,但我觉得自己摸索前先把“师傅领进门”是非常聪明的一个方法,这样绝对可以避免你走很多歪路。我09年学SEO的时候,很多朋友都是在网上自己搜集咨询,发帖子问一些所谓的SEO高手,看一些不知名的SEO书籍,林林总总几年总结下来,也算是把SEO学会了,省下了几千块学习SEO的学费。但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况且SEO这门技术在几年前虽然不能说是香饽饽,但至少市场还是很宽广的。

  于是我打算,我搜索SEO,谁排在搜索引擎第一位,我就和谁学习 … 结果我就和某位名师学习(至于是谁,以及在哪里学习我就不细说了,免得被人误会成AD)… 经过1个月的学习,1个月的实践,我完全掌握了SEO技术,并且在当时被那个老师评选为SEO精英,名字被刊登在接单榜的首页,那个时候几乎每天都会有人找我接单优化,忙都忙不过来,当时还要顾及学业,于是推掉了很多案子,但虽然推掉了很多,我在09年还是通过SEO赚了不少钱,记得当时的学费是800元左右,但我光接SEO单子,在半年之内就赚了5-6万(这还不包括私人培训的费用)。

  当然啦,这笔钱对于一些资深站长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当时我这个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在这里我说,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学习,并且要向最优秀的人请教,可能学习或请教会花费你一些银子和时间,但这绝对是非常值得的,因为这个会节省你大把大把自我摸索的时间。

  3、建立品牌链接

  越是成功的人越懂得建立品牌链接,你看一些培训界的讲师定期都会和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一起合作,并把合作过程影像化,让别人觉得,哇原来这位老师和马云是朋友!和柳传志是朋友!和张瑞敏是朋友!(那事实上也是朋友),关键在于成功者善于建立品牌链接,把自己和比自己地位更高的人链接在一起、捆绑在一起,或许他们只是很普通的朋友、又或许他们只有一面之缘,但一旦这些过程被放大,影响力是巨大的。做服装的老板们可能都知道,不管你的服装质量有多好,如果缺少形象代言人,你的业绩一定会遇到瓶颈,这是一样的道理。

  那品牌链接如何运用到网站运营层面,当然最简单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交换链接,但同时大部分站长根本不会交换链接,因为他们只要是一条链接,只要和自己网站内容相关他们都要;放到现实生活中来说,就是只要是一个人他们都想去认识。这样不仅仅耗费自己的精力,而且对自己的网站真的没有太大的帮助!你要学会如何从大网站、知名网站那边得到链接。我并不是教你一些黑客的手法,而是,你能否主动地提供对方有需求的服务,只有先让对方感到受惠了,你才有可能得到回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投稿。真的不要小看投稿,我去年一年在月光博客和松松博客也就投稿了10几篇文章,为我带来了上千条高质量外链,博客的PR从0一下子提升到2,如果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的坚持,即使做不到像月光、卢松松那般,我相信你的网站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成长。当然还有很多建立品牌链接的高级手法,我本人今年准备尝试过程中,以后会陆陆续续和大家分享。

  4、先有知识后有人脉

  成功=30%知识+70%人脉,你之所以很成功是因为有一大群人拥护你,有一大群人是你的粉丝。但你拥有人脉的前提是你先要有知识,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流,同样网站要有访问量之前先要有优质的内容。那一个人的知识分为从别人那里学习来的知识和自己领悟的知识。不妨大家思想一番,自己领悟的知识一定比别人的知识有价值吗?不一定。自己的知识一定比别人的知识更能吸引人吗?也不一定。别人的知识一定比自己的知识多吗?这是一定的!一个没有自己独立观点的人会受到高端人脉的青睐吗?很难。

  所以对于网站来说,不要固执于一定要原创,原创的东西不一定吸引人,接受优质的投稿从某种层面来说能够为你的网站加更多分数,因为别人的知识一定比你自己的知识多;但同时,我们网站也不应通篇转载,也需要有自己的声音,做一个有观点、有灵魂的站长,这样才能慢慢吸引更多的人或是流量,而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得来的。

  5、成功=全方位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这句话对吗?我只能说,对,但不全对。我说他对是因为成功着需要破除万难,明确目标,坚持到底,疯狂努力。不对之处在于,成功不仅仅只有这些,你发疯先前冲,南辕北辙了有什么用?你明确目标了没有人和你一起干怎么办?你疯狂努力,身体坏了一切都完蛋。成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道理,做到极致你就成功了。成功需要全方位的大局观。

  我举个例子,假使你去相亲,来了两个姑娘,第一个姑娘眼睛很漂亮,像LADY GAGA那般迷人,但没有鼻子!第二个姑娘虽然眼睛没有第一个那么漂亮,但是长的人模人样,还凑合。你如果硬要选一个,我想你多半会觉得第一个姑娘怪可惜的,虽不情愿,但你还是会选择第二个姑娘,同意吗?我说这个比喻,是想与各位站长朋友分享,运营网站也是一个道理:做好内容固然重要,但如果你把100%的时间都花在内容上面,忽略了品牌链接,忽略了页面设计,忽略了搜索引擎优化,忽略了和用户交流,你认为只有做好内容是王道,其他都是浮云,我告诉你一定会失败。

  但相反有些人内容并不是最专业,设计也是请别人帮忙,技术也是马马虎虎,链接老老实实地在交换,原创文章自己也有在写,很坚持很努力,也一直虚心请教一些大站长,反正作为站长该做的事情他都在做,并不“挑食”。看起来这个人好傻呀,毫无亮点可言,但往往成功的人就是他,因为他有比你、我更高的格局和大局观,他知道成功者并不是只在一点上做到最好,同时也要顾及全局,因为成功=全方位。

  好了,朋友们,很高兴与大家分享一些网站运营的浅见,真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在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很好的开始,瞄准目标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断前进,不断付出,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来源:投稿,作者:Fimen,原文链接

2014年1月7日星期二

中国游戏机禁令解除有助文化产业升级

  近日,国务院正式发出通告:调整上海自贸区内相关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文件规定的行政审批或者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目录。其中明确规定,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这意味着我国长达13年的游戏机禁售规定正式解除。

  从2000年以来,中国由于禁止游戏机的生产和销售,导致扩大了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差距。据IT咨询机构高德纳(Gartner)发布了针对全球游戏市场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游戏市场产值2013年内将达到930亿美元,比2012年的790亿美元增长明显。

  通告高德纳的报告可以看出,在全球市场中,PC端的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只占据到市场一小部分份额,930亿的游戏收入主要来自游戏机。

中国游戏机禁令解除有助文化产业升级

  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游戏市场的数据,近日游戏工委发布了2013年的数据,《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4.9亿人,销售收入831.7亿元。其中客户端游戏仍是市场主力,占市场总额的64.5%,网页游戏销售收入127.7亿元,移动游戏、社交游戏和单机游戏收入分别为112.4亿元、54.1亿元和0.89亿元。而游戏机的收入为0(当然,事实上游戏机虽然在中国禁止销售,但仍然有企业打擦边球进行销售,每年官方未公布成交额,但30亿以上肯定有的)!

  通过对比我们得出一个难堪的结论:近5亿中国用户每年创造的游戏产值仅仅为830亿人民币(相当于137亿美元),仅为全球市场的15%,难堪数据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中国市场禁止游戏机销售。国外的任天堂WII和Xbox等游戏机攻城略地崛起巨额利润的时候,我们只能傻眼旁观。

  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8年的发展,虽然延伸出了几十个领域,但真正赚钱的只有三个行业,分别是:游戏、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我们纵观腾讯、搜狐、网易等巨头的收入来源,发现游戏是第一大收入来源,也就是说游戏业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好坏与否。而这个逻辑的背后是,游戏机的发展快慢,直接关乎到游戏业的发展速度。

  按照超过50%的游戏市场销售由游戏机这个板块来完成,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中国因为游戏机的禁令,2013年造成的直接损失在830亿以上,加上音乐、影视、主题公园等衍生品的损失,每年带来的损失不可估量。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解除游戏禁令,这一天足以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历史,这项规定,让中国的游戏市场真正的迎来了春天,同时游戏是文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载体,这次禁令解除对完善我国文化市场的缺陷也有莫大的助益,对升级我国文化产业必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2014年1月6日星期一

淘宝基金的三大失败之处

  早在2013年5月份就有十几家基金公司入住淘宝,只是淘宝向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第 三方电子平台的备案工作迟迟未批下来,所以一直没有对外公开销售基金,但“万能”的淘宝经过各种努力,并做了大幅度的宣传,终于在11月1日开始公开销售 包括工银瑞信基金、鹏华基金、德邦基金和泰达宏利基金等17家公司的基金项目。

  但不容乐观的是上线当天的销售额就有媒体用差强人意来形容,而一周以来按照 单家公司计算,淘宝基金店带来的最大增量也不过200万元左右,相比传统基金销售渠道,这一规模毫无竞争可言,如果按比例的换成电影票房来形容,简直就是 烂片中的烂片,估计连人工费都收不回来。究其根本原因无外乎有以下三点:

  1.平台功能局限性

  淘 宝更多销售的都是服饰、食品,娱乐、体育等相关用品,至于其它物品不是没有,但不是主打。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专业性,但如果对于类似于基金等专业产品来讲 淘宝平台的这一特性就是局限性,你到音乐会去卖篮球票你感觉是对方不懂体育,还是你不懂音乐,还是你的销售理念有问题呢?不同的平台都有它的特性,都有它 的固定消费群体,而且网商或者网络创业者的目前主打观念也是垂直电商,要的就是把一小领域做大、做深、做广,成为小域之王,这样才能不愁卖,不愁没钱赚。 像淘宝基金这种做法不是不行,而是时机未到,现在的淘宝的确是很大,而且是亚洲最大消费商圈,但还没有包罗万象到囊括基金那个程度。如果强行横向扩张,只 能是赔本赚吆喝,如果弄不好还得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了,也有可能人家淘宝打的是战略牌,不为赚钱要的就是起点,布局于将来,不过这样一来可怜的就是这些先加入的基金公司了,无形中成了淘宝扩张的牺牲品。

  2.消费群体有偏差

  这 一条也可以说成是上一条的延续,或者深入说明,也就是因为平台的局限性所以决定了淘宝所对应的消费群体也就具有了其本身的特性,主要以购买日用品为主的群 体,这样一个群体对基金等投资产品更多的都是保持在知道名称的水准,注意这么说并没有歧视的意思,只是说每个群体的关注点不同,一个不是以投资为主的群体 必然不会深入的去了解投资的内在,即便有人购买基金估计也都是定投那种,开个户每个月自动扣款就OK那种(至于那些在淘宝购物同时也真的懂基金的人我们会 在下一个观点中阐述)。于是对于淘宝基金的产生原有消费群体也只能弱弱的说上一句,那是什么东西?那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也 就是说淘宝基金没有热销,并不是消费者不买账,而是“上帝”们真的对基金没感觉,而不是因为你是淘宝基金还是什么基金。所以如果想让上帝们垂青,必然要让 他们先认识基金,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这样才能够接受网上销售基金的方式,到那时才是所谓的时机成熟,到那时相信淘宝一定还是众多基金销售平台中最 成功的一个,那时的淘宝基金才会如同淘宝一样如日中天。

  3.传统投资渠道很成熟

  上 一条中提到的懂淘宝又懂基金的童鞋们当然也是大有人在,只是这部分群体要么是半个投资者要么是真正的投资者,至少对基金很了解,或者已经早已开始购买基 金。这部分客户早已成为基金传统销售渠道的俘虏,而且合作的很愉快,很熟悉传统渠道,知道其优缺点,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而对于淘宝基金却是深深的感觉自己 还是个门外汉。人的本性就是对新的事物很好奇,但却也存在着戒备,所以必然对新生派的淘宝基金持观望态度,要看看你到底是什么来路,尤其是那种已经在基金 股票市场摸爬滚打好多年的网友,都是伤痕累累,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早已是死透了心,知道这里面水很深,怎么可能看到刚出来个淘宝基金就大大出手呢?不出 手才符合股票基金市场的真正原则。

  如果淘宝真的想振作淘宝基金,那么仅靠以往淘宝运作 的手法铺天盖地做广告是根本不够的,要让基金公司也加入进来。让线上线下同时运作,让老客户也知道淘宝基金店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要让客户清楚的认识到淘 宝基金是基金公司在淘宝上的一个门面,不然大家按着淘宝原有方式去理解还以为是随便一个公司上来代销呢?

  一 个事物的发展不能总是一帆风顺毫无阻碍,淘宝也不例外,虽然起步后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但不能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你弄个淘宝基金就一定火得不得了。另外 新的实物的产生也需要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当初淘宝刚诞生也并不是上来就被大家所接受,也是经过马云长期的努力才有了今日的霸主地位。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个过 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必然一事无成!我个人很看好淘宝,也很看好淘宝基金,但如果淘宝基金不转变一下思路就这么砸钱死磕下去,绝对不是个办法。最后也希 望淘宝基金能够早日走出困局,到时候不单淘宝以及基金公司获利,广大网友以及投资者也会如同买衣服一样在淘宝买基金会得到更大的实惠!

  来源:李振杰投稿,原文链接

阿里妈妈还是阿里后妈

  2013年的阿里很忙,从5月份将美丽说关键词收购之后就大事不断,在双十一的350亿销售额达到一个爆发猛点的时候,现在又来了一招“阿里妈妈大规模冻结淘宝客佣金”,这个是不是在双十二之前的炒作无从得知,但是接连不断的声讨却格外强烈。

  阿里妈妈在2013年9月份冻结涉嫌“弹窗推广”等违规操作的淘宝客账户,但后续的淘宝客申诉中却一直未果,并在11月14号中,阿里妈妈出现大规模冻结淘宝客佣金事件一时甚嚣尘上,一共冻结超过3.2亿的佣金,并且爆出令人咋舌的9.1规定,该规定显示“阿里妈妈有权决定以任何理由不经事先通知地中止或终止向会员提供部分或全部服务,暂时冻结或永久冻结(注销)会员的账户,且无须为此向会员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随后此规定被消除。在经过卢松松博客中爆出某淘宝客17万余额的帐户被封的相关帖子后,阿里妈妈将19号在各大媒体转载的文章同样进行了删除。橙领论坛一片声讨、阿里妈妈微博、天涯论坛、淘宝客群,怒气冲天的有、理性宏辩的有、哭天抢地的也有。大到几十万、小到几十元,用“哀鸿遍野”形容不为过。

阿里妈妈还是阿里后妈

  大规模冻结淘客佣金猜想

  1、阿里官方说法,打击恶意推广

  今年,阿里妈妈反作弊系统监控到少数作弊分子和团伙通过劫持流量等作弊手段,在未给淘宝商家带去真正客流及成交的情况下套走佣金,严重影响到正常推广渠道的中小网站合法努力的经营者。

  阿里妈妈重申,阿里妈妈乃至阿里巴巴集团,将尽一切手段,保护淘宝商家的正当权益。阿里妈妈已经有一套完善科学的反作弊监控系统,凡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套取淘宝商家佣金的,将会坚决冻结,并全额返还对应淘宝商家。阿里妈妈还会加大力度,打击违规行为,维护淘宝客市场健康发展。对于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的人,阿里妈妈不但绝不姑息,还会争取司法手段追究法律责任。

  对于外界谣传称,阿里妈妈将冻结的淘宝客佣金归为己有一说,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王华表示,阿里妈妈的职责是保障淘宝客平台的健康正常运行,保障合法合规经营的商家和中小网站的利益。在冻结违规佣金返还淘宝商家过程中,阿里妈妈不能也绝不会获得一分钱利益,截止目前已经有大约总价值超过3.2亿的淘宝客账户资金被冻结,并将其返还给淘宝商家。

  2、阿里上市所需,重整形象

  众所周知阿里今年的上市之路并不平坦,其特有的合伙人制度并不被港交所承认,接二连三的上市风波爆出之后阿里放弃了在港交所挂牌的机会,转而将步伐迈向了海外。通过了解,阿里巴巴每年新加入的合伙人无具体名额限制,新的合伙人由现任合伙人一人一票,3/4投票通过后当选。截至目前,阿里巴巴一共有28名合伙人。包括马云、阿里巴巴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等人,均在这28名合伙人之列。然而对于这些人的选拔标准、考核标准等方面却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并且对于持有阿里60%股份的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对马云的迁就和支持令人不可思议,历史上从没有一家公司会任由不占控股权的创始人如此折腾。唯一可以令人信服的理由就是,马云对软银和雅虎做出太多承诺,以此获得两者无底线的支持。

  为了上市,对淘宝内部的整顿,将虚假信息的店铺进行整改,同时对于淘宝客之前的推广手法,亦需要一个整肃行动。淘宝客营收门槛之低,不需要任何技术,只需要一个推广链接,就可以展开营生,通过买家点击推广链接之后产生的购买行为获得佣金收入,即使不达成购买行为,买家在接下来的15天之内在同个店铺进行的交易也能抽成,那么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双十一能够赚到上万甚至上十万了吗?例如在双十一之前狂发链接,将个人PID码植入买家商品链接的cookie,或者通过在百度问答、百度文库等百度的相关产品中进行宣传,凭借着百度自身的权重浏览量自燃不可小视,另外通过站群(几十个同质化的网站)通过淘点金等方式自动采集生成页面,弹窗广告吸引用户点击,但是你在人家地盘赚钱还不遵守游戏规则,并且产生了大量同质化内容,以及对正常社交站点用户的骚扰,百度也不会坐视不管。

  还有更多通过QQ建群的、空间的、论坛的、邮件的,凡此种种。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推广方式,将大量广告信息充斥着用户电脑界面,干扰正常用户上网体验,并且也影响到阿里在海外资本及交易所心目中的分量。大限将至,对迫在眉睫的海外上市之路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3、入口调整,回归淘宝U站

  淘宝优站是阿里出台的一种以小站集合的形式,成为淘宝、天猫卖家根据兴趣图谱和标签进行站内营销的渠道,资讯与商品导购信息一同展示,并在9月18号发出公告的“阿里妈妈诚邀您共建淘宝客开放体系”中写到将使用5亿美元规模的阿里合作伙伴开放基金来协助淘客与卖家共同成长,而在淘宝U站上线的之前就有淘宝客账户被冻结的情况出现,10月15号之后的申诉显示失败,并且期间所出台的政策也有点耐人寻味。

  9月18号出台,关于淘宝客无线API调整,此规则的出现被暗示为直接把无线端淘客给砍掉,淘宝客通过无线端推广的商品,用户需要下载淘宝新版客户端购买之后才能获得商品佣金,否则便不能获得相应的佣金额。之后同样出台有关于返利网站的通知,10月底执行,回收淘客conver接口,统一用淘点金实现,并且items.get 商品接口不返回佣金数据了,用户确认订单前无法得到商品的佣金数据,不能显示返多少,那么返利网基本上也不用做了。

  开放微淘,强力推广来往,收购蘑菇街等接二连三的高调活动,并且不断将淘宝客相应的推广渠道缩小,回归淘宝U站,一方面是方便阿里全局的掌控,另一方面也对美丽说之类的导购网站进行拦截,阿里的疯狂步伐意在重新整合,将外部所有影响渠道回归淘宝内部封闭生态系统。

  假如没有了淘宝客

  淘宝客是作为淘宝推广中的一种中间推广者的存在,通过帮店主推广商品获得佣金收入,厉害的淘客可月入数十万。淘宝客对淘宝的发展意义尤为重要,将“有社交的地方就有商业,有商业的地方便有淘宝”这个方针严格贯彻,使淘宝更加的广为人知,可以直接说如果没有淘宝客的存在,淘宝不能有今日的发展,而就在淘宝日渐壮大的时候,从对无线淘客的封杀以及返利网站接口限制等行为看出对淘宝客的打击。如果没有了淘宝客,互联网的环境或许会变得干净一些,而相应的,没有了淘宝客会有很多卖家“集体自杀”。

  站内高昂的推广费用是大量店主转向选择淘客宣传的主要原因,加之现在内部竞争环境激烈,如果是在三年以前的淘宝,那时的直通车费用较低,转化率高,然而现在面对高竞争的淘宝红海,高费用、低转化,对于中小卖家而言没有一个土豪的爸爸也是玩不起的把戏,大量的卖家宁愿选择实力高的淘宝客来推广商品,并将其收入麾下进行协助推广,没有了淘宝客,除非有新推广渠道或是相对低价的营销方式,不然着实会有很多小店主没办法陪淘宝接着玩,毕竟还有企鹅拿着袋子在后面追。

  落单儿淘宝客有何归宿?

  淘宝客作为阿里妈妈的孩子,子不教父之过,母也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淘宝客在之前推广的手段中,存在着不合理的做推广手段。倘若在前期明文禁止的规定,比如网站域名选择,不许用“淘宝网”或淘宝相关的文字、拼音建站,也比如不许发邮件推广,亦不会导致现在的局面。但“2013热卖女装”等等相关词汇被当成冻结金额的突然禁令,这种关键词还是比较无辜的。阿里妈妈睁一眼闭一只眼的做法与现在大义灭亲的做法有着天壤之别,并对自己的小儿子——一淘关爱有加,有多少商家莫名其妙的被摆了一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

  落单儿淘宝客一直仰赖着阿里妈妈这颗大树默默的发展着,据介绍,通过5年发展,阿里妈妈已覆盖近200万个中小网站。以近3年为例,2011年,阿里妈妈淘宝客佣金分成达到15亿;2012年佣金分成达到30亿;2013年预计佣金分成将达50亿。通过阿里妈妈让许多淘宝客发家,然而现在阿里妈妈对淘宝客的做法,着实让许多人萌发了转移阵地的想法,但是对于其他平台的陌生却使他们无从下手。

  除了阿里妈妈之外亦存在着很多联盟存在,例如京东,当当,凡客,苏宁,亚马逊甚至是海外电商平台的存在,淘宝客可以去申请相应的推广资格,通过推广商品获得佣金收入,然而每个电商平台佣金比率,乃至结算的时间与方式不尽相同,淘宝客在选择相应联盟的时候需要区分清楚。或是选择袋鼠店之类的平台进行推广,在免费拥有个人站点同时自定义采集全网商品,囊括京东,苏宁,亚马逊等多主流电商平台,形成个人升级版的“淘宝U站”,躲开阿里的封杀。

  “一个善良的妈妈,要有开怀的心,仁慈的心,愿意宽恕”孩子“犯下的错误,认真对待他们犯下的错误,并逐渐的引导走向正路,做错了的,要改,要惩罚,规避错误,而非关起门来痛打一顿,任其自身自灭,不仅对法律的抵触,更是让许多的人伤透了心。”一个叫企鹅的人说道。

  来源:投稿,作者:Benli,欢迎关注微信:Benli

2014年1月4日星期六

实现Google AdSense广告自适应设计

  早先我们在《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方法》一文中说明了网站自适应的修改方法,今天我们将着重讨论Google AdSense广告的自适应设计方法。

  所谓自适应网页设计,就是让同一个网页代码,能够在不同设备上(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都能有更好的浏览体验,基本上对于双栏网站来说修改最简便,只要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在CSS文件尾部增加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规则,布局宽度使用相对宽度,隐藏侧栏,半小时就能提升网站的手机移动浏览体验。

  但是网站修改完成后,我们会发现原先的Google AdSense广告单元并没有实现自适应,浏览体验并不好,实际上,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能让Google AdSense广告实现自适应设计。

  最简单的方法是新建一个广告单元,在“广告尺寸”里选择“自适应广告单元”即可,如下图所示,这个我们就不多讨论。

实现Google AdSense广告自适应设计

  现在主要讨论一下原有的旧广告单元如何实现自适应设计。

  首先,如果原有的Google AdSense广告代码类型为“同步”,则必须先将代码修改为“异步”代码,登录Google AdSense后台,在相应的广告单元里,点击“获取代码”,目前默认的代码就是异步代码。

  之后,我们需要对代码进行一些修改,修改的方法有两种:

  原有的示例代码: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300px;height:250px"
     data-ad-client="ca-pub-00000"
     data-ad-slot="00000"></ins>

  方法1、智能调整尺寸

  将中间一行ins代码里的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300px;height:250px"替换为style="display:block",并在后面增加data-ad-format="auto"这个属性。

  修改后的代码变为:

<ins class="adsbygoogle"
     style="display:block"
     data-ad-client="ca-pub-00000"
     data-ad-slot="00000"
     data-ad-format="auto"></ins>

  方法2、高级调整尺寸

  在整段代码前增加<style>样式内容,针对不同分辨率的屏幕展示不同尺寸的广告。

  修改后的代码变为:

<style>
.my_adslot { width: 320px; height: 50px; }
@media(min-width: 500px) { .my_adslot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media(min-width: 800px) { .my_adslot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style>

<ins class="adsbygoogle my_adslot"
     style="display:inline-block"
     data-ad-client="ca-pub-00000"
     data-ad-slot="00000"></ins>

  上面两种方法都可以,建议用方法1,简单易用。

  经过这样的修改,原有的Google AdSense广告单元即可实现自适应网页设计。

  有些用户可能会疑虑,这种方法修改了Google Adsense的广告代码是否符合Google的政策,根据Google AdSense的官方网页介绍,如上的自适应设计的代码修改是可以接受的修改,因此与网站相适宜的广告修改并不违反Google AdSense的政策。

  经过这样的修改,最终网站在手机上的展示形式如下图所示,AdSense广告内容也可以正常在手机上展示了。

月光博客

  最后,分享一下Google关于自适应网页设计的讲座的视频地址,在线观看请点这里

虚拟运营商牌照的8个热点问题解读

  早先,笔者发了一篇文章《2014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预测》,对2014年可能发生的互联网热点新闻做了提前的预测。没想到,仅仅过去了不到几天,我的预测文章中的第八条“民资甚至外资真正进入电信领域”就变成了现实。

  26日下午4点,我正要进入八宝山地铁站,手机微信嘟嘟想了两声,打开腾讯新闻看到“工信部向11家公司发放虚拟运营商牌照”一则新闻,瞬间激动的差点热泪盈眶,多年的期盼一朝实现。据公文显示,获得首批试点批文的企业有我在文章中预测的阿里巴巴(万网是阿里的子公司)和京东等企业。

  几年来,我多次撰文呼吁国家尽早开放通信行业的限制,结束三大运营商的垄断局面,最大限度的允许民营企业甚至外企进入到这个领域,参与到市场化的竞争中来,今天终于成真。从本质上来说,我认为开放通信限制要远比4G牌照的发放更为重要,2013年12月26日这一天应该被载入史册。

  可能是虚拟运营商牌照所涉及到的相关概念难以让普通消费者理解,在26日工信部发布虚拟运营商牌照以后,官方也对这次牌照的发放做了8点解读,不过由于使用通信服务的12亿用户中,大部分的是非科技从业者,对官方的解读理解起来仍然比较困难,我今天就尽可能的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口吻来阐述下这次牌照发放的意义以及对我们实际的改变有哪些,当然以下解读仅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欢迎通信行业的相关专家能够提出批评意见(我的邮箱是dingds#sootoo.com 请把#换成@)。

  到底什么是虚拟运营商?

  在百科上,是这么解释的“虚拟运营商,是指拥有某种或者某几种能力(如技术能力、设备供应能力、市场能力等),与电信运营商在某项业务或者某几项业务上形成合作关系的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按照一定的利益分成比例,把业务交给虚拟运营商去发展”。说的简单点,我们拿腾讯来举例,腾讯以后拿到这个牌照以后,就可以做中国移动现在做的事情。我们的qq号甚至直接当做手机号码来使用,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腾讯可能也在全国各地开办腾讯移动营业厅,办理各类业务。

  未来通信资费会上涨吗?

  按照现在的规定,阿里和京东等即使做了虚拟运营商,扮演的类似“中介”的角色,目前还必须在移动电信联通的网络基础上展开相关的工作。于是乎很多人会问“那以后,阿里和京东这些企业的通信服务是不是反而会更加的贵呢?” 我想要说的是,总体来说一旦一个市场开放了,资费降低是必然的,甚至使用阿里的电话卡以后,你可以免费发短信,免漫游费,通话费用和流量资费都不会特别高。而且阿里会推出一些举措给你送流量和话费,比如你拉了100个好友开通了来往,那么阿里每个月送你10个G的流量都没问题;你一个月用手机支付宝进行了1万元的转账,阿里就会送你20个小时的视频流量或者2个小时的免费通话。说白了,阿里腾讯京东等企业会推出不同的政策来推广他们的战略产品或者服务。也就是说,民营企业做运营商,更多的是灵活多变、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的资费套餐,而不仅仅是便宜的资费套餐,这样说大家明白了吗?

  民营企业进入通信行业的意义是什么?

  在26日下午4点到晚上8点之间,不断的有媒体打电话来就这个事情采访我,可见业界对此事的期盼程度,其中很多媒体问到我一个问题“民营企业进入通信领域到底有何意义”,正好借助这篇文章我就统一做解读和回答。说实话,这个问题太宽太泛真不好回答,简单来说,在以前三大运营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你就得被迫使用什么样的服务,他们是嫖客你是小姐。而以后,你拥有了更大的自主选择权,感觉中国移动的套餐价格和服务不爽,你就可以使用京东提供的套餐,对京东不爽,你可以选择腾讯或者阿里,总之选择权在你手里,这样你是嫖客他们就成了小姐。也就是说,这次批文的下发,消费者完成了由孙子到大爷的角色转变。

  国外的通信市场是什么样的?

  可以说,在此之前,除了中国,全球一线国家的通信市场都是开放的,本来就允许民营企业进入。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或者是日本和韩国,甚至港台地区的通信都是对民营企业开放的。我们经常嘲笑印度阿三落后,但人家有超过100家运营商,我们呢?在国内的一些论坛贴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网友对中国三大运营商资费和服务的不满,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拿美国香港日本等来做参照。我相信若干年后,美国日本的消费者会吐槽ATT和软银是垃圾运营商,原因就在于和中国的对比,中国的这帮互联网企业用免费的策略来获取用户,会重新改写中国通信业秩序,也会重新定义全球通信格局,到时候我们反而会成为全球羡慕的典型。

  外资是否可以进入中国通信市场?

  很多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之前除了呼吁通信市场对中国民营企业放开限制外,我还呼吁对外资的限制也放开,允许外企在中国展开相关的业务。我不是卖国贼,我也讨厌崇洋媚外的人,提出这样的设想主要在于提高我们通信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举个再简单不过的例子:森林里有一群羊,随着时间的推移,羊群逐步懒惰,一批批的死掉,很多羊吃草吃的都走不动了,这样下去羊群迟早会完蛋。解决的办法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给森林里放一只狼,狼来了后要吃羊,羊就需要不断的奔跑不断的成长来应对狼的威胁,最终反而保证了羊群的健康繁衍,被吃掉的羊也是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弱病残的羊。 而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如果真的在市场化的竞争中,三大运营商倒闭了,那我们反而应该高兴,因为这说明了我们的消费者会得到更好的服务,享受到上帝般的待遇。

  三大运营商2014年收入增幅会锐减

  这里提前恭喜下三大运营商在2014年的收入增幅锐减。在2014年,如果移动联通电信依然像往年一样出现了类似“日赚3亿”的新闻,那么这将表明了我们的历史在倒退,我相信这样的情况在以后再也不会出现了。在我看来,通信和水电一样,是基础服务,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服务相关的企业每年的利润在大幅增长,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国家的悲哀和失败,是这个国家通信业落后的体现。我相信,在民营企业涉足通信行业以后,这个行业的暴利时代将会彻底终结,2014年就是一个节点。

  我们消费者什么时候可以用上民企的服务呢?

  说了半天,我们还得把事情落到实处,中国现在有超过12亿的手机用户,这12亿用户最想问的是:别扯那些没用的,我们到底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上民营企业的通信服务?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回答,俗话说“开闸泄洪”,闸已经开了,洪自然马上要泄了。用电视购物的广告语说就是“各位电脑和手机屏幕前的朋友,不用等八九年,也不用等两三年,只需三五个月,价值999元京东通信套餐免费拿回家,免费打电话,免费发短信,统统不要钱。值此京东11周年庆典之日,前100名订购的用户我们额外送一箱西红柿,还等什么赶快敲击你的键盘和屏幕订购吧。”

  民资进入通信领域对运营商来说利大于弊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虽然这个问题和大家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这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进来了,三大运营商咋办啊”。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阐述我的一个观点:大部分的企业不是死在市场竞争上,而是死在自我内部问题上。 也就是说对三大运营商来说,内部的一些问题(贪污腐败、派系内斗、机构臃肿等)比市场的外部压力其实更大,更需要解决。所以,阿里京东涉足通信业从长远来看,对三大运营商的影响利大于弊,因为在阿里的冲击下会“逼迫”商业银行进行自我改革。传统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问题多多,但因为不愿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而固步自封,自身主动改变已经不太可能,必须通过外力来激发其改革潜力。显然,通过阿里和京东等企业的入局,三大运营商在竞争压力下也会内部改革,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样看来,民营企业反而帮了运营商。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2014年1月2日星期四

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

  此前我在《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系列:方法论》一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是方法论、怎么形成方法论“,对于”产品经理的产品方法论“只做了简单的引导,并未给出我个人推崇的产品经理方法论。

  实践出真知,事实说明一切。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使得总结出的方法论会有所不同。产品圈内大佬太多,各种酒后真言、修炼之道满天飞,搞得神神叨叨的。本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道理,非得写一本书。繁杂之处,总会有极简存在。终极方法论必然会出现。

  在我产品经理的道路上,很荣幸得到不少朋友的帮助。通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相比其他产品经理方法论框架最根本、理解最简单、逻辑最严密、执行最落地的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目标→方法→结果。

  目标

  目标,做一件事情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做产品,同样需要明白做这个产品的目标是什么,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如果做产品不知道解决了什么问题,没有目标,请不要浪费企业的资源。

  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产品没目标如何确定一个目标?

  产品是满足一个目标还是多个目标?

  产品是满足现在的目标还是未来的目标?

  按照以上问题思考,依次去:发现目标、分解目标、明确目标。

  问:为什么需要发现目标?

  答:互联网产品,大到一个独立的产品,小到一个功能模块或者一个功能点,每一个页面,按钮等都体现着产品的目标。需要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去发现每个环节应体现出的目标,以此为后续明确产品目标做准备。

  问:为什么需要分解目标?

  答:亲眼所见一个年度规划的产品,开发团队近200人,目标在半年内整体开发上线第一版,最后项目太大迟迟不能上线,整个公司被硬生生拖死了。

  1、在这个漫长的开发过程中,版本太大,开发风险增大;

  2、产品开发周期太长,团队成员感受不到成就感,团队流失风险变大;

  3、互联网变化太快,版本太大,迎接变化的能力太弱,容易错失产品机遇;

  以上3点说明了分解目标的必要性,同时很好的总结了互联网的精髓: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唯快不破!

  问:为什么需要明确目标?

  答:明确目标,就相当于给产品明确了KPI。

  1、只有明确了目标,才可以按照逻辑往下走,去找到解决目标的方法;

  2、完成目标后,以此作为对比验证目标的完成情况是否有效;

  方法

  方法,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各种方式、手段都行,这里不讲究形式。

  干了这几年互联网,让我看清了一个事实。即互联网看似爆发力强,技术改变世界,但实际成功做成一款互联网产品的方法,除了技术上抓取数据快捷方便,大部分工作还是苦逼的一点点自己干。

  成功没有捷径,互联网拼的还是体力活。

  问:如何学会解决一件事情的方法?

  答:去了解和学习解决过这件事情的人,是如何做到的。即学习成功的人的方法。这里需要强调的成功,一定是具体针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不是例如微信的成功。前者好学,后者影响因素太多,学起来也是空架子。

  去让自己成为产品的用户,去感受产品中的问题。让自己成为产品的真正用户,才能真正起到换位思考的效果,才能明白真正的产品痛点。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可以很具体产生了。

  结果

  结果,通过方法实现目标后的结果。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结果需要和目标一一对应的看,否则结果没有意义,说明不了问题,即说明不了你干的好还是不好。

  问:如何向老板说明结果有效?

  答:调取产品上线前后同周期数据进行对比,数据有增长,说明有效,反之无效。

  1、新产品没有对比数据,则需要调取或者收集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

  2、优化产品需要提前做好数据调取方案,以便上线后能获取到上线前后的对比数据;

  总结

  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作为我个人在产品从业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思考总结。通篇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各位同学恐怕唯有经历到的时候才会深有感触。

  产品经理终极方法论:目标→方法→结果,希望能帮助各位在产品技能上有所提升。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微信公众账号GauinBlog ,原文链接

月光博客2013年推荐阅读文章

  距去年总结的《月光博客2012年推荐阅读文章》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2013年已经过去,2014年已经到来,为了让大家不错过任何一篇好文章,我这里推荐一些2012年我觉得写的比较精彩、比较有意义的文章给大家。推荐文章的列表如下。

  从太极助手事件看移动应用市场  

  12月22日晚,越狱团队evad3rs发布了用户期待已久的iOS 7完美越狱工具,可就在中国区iOS用户越狱后却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机被自动捆绑了一个名为太极助手的应用,这引发了中国用户的广泛讨论。 2013年9月28日

  家用游戏机禁令取消后的中国游戏市场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面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开放,根据方案,自贸区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这意味着在中国实施了长达十三年的游戏机禁令终于解除。

 

  棱镜系统是怎么工作的?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美国国安局通过“棱镜”计划大范围收集并监控网络和电话用户信息,包括邮件、聊天记录、视频、照片、存储数据、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和社交网络资料等。涉及九大互联网公司,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YouTube、Skype、AOL、苹果都在其中。

 

  中国版Kindle Paperwhite使用评测  

  摘要:总的来说,Kindle的优点是:便宜、省电、待机时间长、轻便、阅读体验好、保护眼睛、无辐射。Kindle的缺点:功能单一,所有功能都可由智能手机替代(其实这也算是优点)、屏幕易碎、翻页慢、闪屏、不支持EPUB格式、上网体验差。

 

  Google Reader为什么会关闭  

  Google日前公布了新一轮的Google服务清理计划,另人惊讶的是,这次竟然轮到了Google Reader,Google宣布Google Reader将会在今年7月1日正式关闭,用户和开发者可以导出其中RSS数据,并使用其他的RSS订阅软件代替。这个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业内大哗。

 

  我的知识管理工具列表  

  如何保存和管理知识,是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善用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可以让一个人管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月光博客对于国内外各种工具软件都有一些使用,也颇有些感悟,在2010年的时候,我曾经总结过一次《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三年过去了,很多工具都发生了变化,这里我就总结一下自己最新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软件,供大家参考。

2014年1月1日星期三

博客2013年度流量统计分析

  下面是使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中查看月光博客的2013年度流量统计分析,分析时间为今年一年时间,今年全年和去年全年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网站使用率:

  独立访问数降低了22.37%,综合浏览量降低了23.12%;每次访问页数为1.72,降低0.97%;跳出率74.20%,增加0.20%;平均网站停留时间00:01:31;降低8.21%;新访问次数百分比76.86%,增加0.74% 。

  点评:和去年相比,访问数和综合浏览量都有所下降,流量下降较多。

  访问者浏览器:

  使用IE的占55.28,去年为64.28%;使用Firefox的占7.69%,去年为9.14%;使用Chrome的为26.55%,去年为18.80%。使用Safari的为3.67%,去年为2.35%。

  点评:IE份额持续下降,Chrome超越Firefox,成为第二大浏览器,Firefox份额减少。

  用户屏幕分辨率:

  1366x768的占21.80%,去年为15.89%;1440x900为16.18%,去年为16.13%;1024x768为12.70%,去年为18.68%;1280x800为11.99%,去年为16.12%,1280x1024的为5.25%,去年为6.24%。

  点评:没有一个绝对多数的分辨率,高分辨率、宽屏成为主流。

  流量来源比例:

  搜索引擎58.79%,去年为64.48%;推介网站26.41%,去年为19.95%;直接访问量14.79%,去年为15.52%。

  搜索引擎来源比例:

  baidu:66.15%,去年为71.46%;google:31.92%,去年为27.33%。

  搜索引擎来源访问数:

  baidu访问数:下降34.47%;google访问数:下降17.32%。

  关键字搜索:

  搜索“月光博客”关键字的用户量降低了30.34%。

  点评: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发生很大变化,百度和Google的搜索来源都大幅度减少。

  和去年相比,整体数据,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下降较多,这导致了总体流量下降较多。

博客2013年度数据统计和排行

  2013年就要过去了,我的这个Blog也马上就要进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2013年中,根据我的统计,一共发布了382篇文章,一年中得到了12280篇评论,全年文章浏览数为937220次,至今为止总浏览数为45637745(据Z-Blog自带的统计,只统计文章点击数)。

  下面是根据点击统计得出的每月热门文章和热门评论文章和热门点击文章。

月度热门文章:

2013年1月

2013年2月

2013年3月

2013年4月

2013年5月

2013年6月

2013年7月

2013年8月

2013年9月

2013年10月

2013年11月

2013年12月

十大热评文章:

十大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