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星期二

Siri涉黄的背后

  或许大家都听说了,前几天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 Siri “被涉黄”了,原因是用户在 Siri 上说出诸如“找三陪、要嫖娼”等关键词后 Siri 给出了附近一系列娱乐场所信息。然后,各种专家就出来了,各种声称苹果或承担法律责任。那么 Siri 究竟到底有没有涉黄?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说“Siri 涉黄”的背后是什么呢?

  Siri 究竟有没有涉黄?

  大多数说 Siri 涉黄都认为 Siri 向用户提供了嫖娼指南,那我们根据网友的真实试用截图先来看看 Siri 找“三陪”过程:

  当用户说出“找三陪”、“去嫖娼”后 Siri 先是进行语音识别,将你说出的语音转换为可识别的文本,然后进行语义判断,(根据相关度算法会被定义为“寻找娱乐类场所”),之后将语义判断后的关键字“娱乐场所”在 POI 信息数据库中搜索,最后将匹配结果作为答案返回给用户。

Siri “涉黄”

  其实和上面步骤一样,如果你说找餐馆、电影院的结果和说找三陪 Siri 反馈回的都是基于地图 POI 信息的地理位置(属生活类),只不过进行语义判断的时候更加直接而已,本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Siri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专家说 Siri 涉黄,或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不明真相的围观用户也纷纷表示看起来确实涉黄,但至于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不知道,但专家说承担,根据“错错得对”定律应该不用承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Siri 到底需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上面我们有提到,不管是找三陪还是去嫖娼,Siri 返回给用户的其实都是基于地图 POI 信息的地理位置,而且其实都是 POI 信息分类下的娱乐场所类(数据库中字段名称相同)。

POI 信息分类

可以看到中枪的基本都是休闲娱乐类下的娱乐中心类

  既然是地理位置信息,那就不是淫秽物品;同时它也不属于淫秽信息(除非这个地理位置所在的娱乐场所能够证明自己或被有关部分认证属于违法的淫秽场所,而这两种情况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只有有一条符合该场所都会被查封或整改为合法场所)。此外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用户主动询问获得的信息,而并非 Siri 主动提供或传播这类信息的。

谷歌中国退出中国 

CCAV的真相

  因此说触犯我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以及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是不成立的。

  另外有人说 Siri 侵害了“涉黄场所”的名誉权。但对 Siri 来说我是搜索推荐引擎,我的目的是为你找出尽量正确的信息,但该信息正确与否与我无关,即搜索引擎应该是不对搜索结果负责的。但在某朝特色国情下就不好说了,还记得大明湖畔的谷歌中国吗?作为 Siri 的服务提供商苹果需要赶紧熟悉国情了。

  Siri “涉黄”的背后

  Siri 涉黄的背后无非就是因为苹果将一些在和谐社会违法的关键字匹配到了的确有违法嫌疑(其实绝大情况下准确无误)的场所上了。Siri 最底层的本质就是搜索,和 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一样,不良搜索是永远不能禁止的,例如虽然现在搜索引擎禁止了直白的色情关键字,但用户还可以搜索“1024”、“好人一生平安”、“你懂得的”等各种层出不穷的暗示关键字,这些你能够禁止吗?你禁止得过来吗?

  另外作为一个向用户提供搜索结果的工具,你想要 Siri 显示什么样的答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搜索结果未予显示”、“和谐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三陪”还是“和谐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人嫖娼”?

  即符合用户心目中理想的答案又符合现实真实情况确实不容易。或许苹果应该将某类场所也纳入关键字关联索引,如上图所在的深圳市罗湖区城建规划局。这样就没话可说了,毕竟这种事情应该不是一次两次了,也算符合搜索要求,苹果应该考虑一下。

更新:苹果公司客服人员表示,根据用户的反映,已将“三陪”信息列入屏蔽范围;屏蔽范围除“三陪”等涉黄信息外,还包括涉及暴力等违反中国法律的信息。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链接

可悲的百度算法机制

  最近似乎已经很少看到有关于SEO的相关文章了,这是不是印证了《SEO已死》这篇文章。可能,也许在中国,真正的SEO离死真的并不遥远了。

  背景

  最近有个朋友频频跟笔者抱怨,网站无法被百度正常收录,几个关键词的排名也是好几个月没有动过了。这位朋友是个专心做内容的家伙,因为时常被我灌输“内容为王”的理念,而他网站的相关行业客户对象一般都是年龄较大的互联网用户,在分享传播和外链上,几乎不能指望靠优秀的内容达成,所以在外链规模上十分有限。

  另外,由于曾经因为有意识的购买外链而被搜索引擎惩罚,他也并不太敢于使用链接工厂的那些服务,只是花钱做了十来个所谓百度权重高大7的友链。毕竟行业不是很主流,他觉得也差不多了,其他精力都放在内容上了。

  在这样“曲高和寡”  的作风下,有经验的朋友已经猜到了结局:那就百度收录极差,谷歌收录极好。但谷歌带来的流量实在太过坑爹,基本可以无视,甚至360搜索都比谷歌多。

  这位老兄憋了两个月,终于忍不住问我:是不是还是要多搞点外链啥的?我看他那副惨样,终于长叹一声:搞吧。

  回忆

  以上这些事儿,如果发生在两三年前,我的建议肯定是——“酌情并有序地增加外链,避免作弊嫌疑”,如果发生在四五年前,我的建议肯定是——“给我义无反顾地搞外链,外链为皇!”。可是这已经是2012年的事儿了。

  在这几年,对于那些平凡的网站来说,想得到百度的稳定排名真的不太容易。

  我接触的数十位上海本地站长的一致公认:百度近一两年在排名方面存在严重的欺软怕硬现象。也就是说,普通网站不管是在内在外进行的各种优化都不见得会正常影响排名,甚至仿佛是随机抽取的,你基本得不到任何规律可言。你试试这招也没用,试试那招也没用,或者最多顶个几天用。总结下来,难道真得像百度所说,只要琢磨好《百度站长指南》,并把内功做好就行了?

  在我遇到的企业级客户中,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多个企业在没有进行任何黑帽优化的情况下,网站排名经常大幅波动,甚至持续性倒退。而在谷歌这里,却在收录方面得到了明显提升。而对于不少大型网站或者“重要站点”,即使啥都不干,排名与收录都很稳健,即使那网站做的一塌糊涂。

  看起来这似乎是好事儿。搜索引擎的游戏规则那么神鬼莫测,是不是说明百度的技术已经真正超过了谷歌,“更懂中文”,能够更多靠内容和其他综合因素来判定结果,毕竟不管怎么说,百度的搜索体验不说最好,但也并不差。

  现实

  但事实并非如此,百度看似高明的算法变化与不留情面的生杀予夺,只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因为一切都没有改变。

  让我们来2012年10月27日凌晨的一个例子,这是我观察了不少天的一个网站:

可悲的百度算法机制

  上图底部的那家网站是出现在百度搜索“平板电脑”这个关键词的首页自然排名中,排除竞价投放因素,它的自然排名居然仅次于中关村在线的开放接口、百度图片、百度百科,位于第四位。在27日下午再次核实,它依然排在前五,首页10个自然排名除了它全部出自中关村在线、Pconline、百度自有产品、泡泡网。如果这种事发生在类似“卢森堡移民”这一类的冷门领域倒还可以理解,但是在微软Surface、Ipad Mini、Nexus 7二代竞相登场的金秋十月尚能做到这些,这到底是哪一家平板厂商?

  讽刺的是,百度居然在搜索结果中该网站标题的下方增加了这么一句话:“百度提示您:该页面可能因黑客侵入而存在安全风险”

  点击该信息,显示结果其实就是有大量的电脑管家用户举报它为“欺诈”型网站。对该网站WHOIS用户信息和IP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平板电脑销售网站的持有方是一家深圳的山寨厂。令人惊讶的是,他还不是一家卖数码产品的,而是卖生物制品的公司。根据同IP下反查出的16个网站显示,这家公司主营的产品基本都是女性减肥、美容类产品,例如左旋肉碱、木瓜汤之流。

  写到这里,懂行的圈内人都会会心的一笑。

  再探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网站做的如何。

  这个网站做的中规中矩,算不上精致,但也并不难看。但仅就百度官方提供的“SEO建议”中涉及的那几项站内优化要求,我认为测试总分应不会超过70分,甚至堪堪及格。无论是JS位置、ALT信息还是DIV+CSS的要求,都并不是那么无懈可击。实际上,这顶多算是一个Landing Page型的销售页面,根本就没有代码层面SEO的基本思想在里面。

  这让文首提到的那位老兄情何以堪,让那些手写sitemap的站长们情何以堪。

  那么这家网站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而百度又是为何能让这么一个被频频举报为欺诈且没有付过一分钱给自己(这点清廉我们还是相信的)的山寨平板销售网站骑在联想、华为、京东、当当头上?这如果不是策略,难道是技术和算法上的原因?

  可悲

  我对该网站服务器上的10多个兄弟网站进行了调查,其中居然只有一个PR=0,其他网站PR都有2-3,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单页型的销售类网站,甚至不能叫网站,只是一个页面。

  谷歌的PR说明不了太大问题,我们看看它的百度反链。

  我的老天诶,11万多的百度反链。当然,由于雅虎退出搜索阵线,我没有找到特别好用的外链和锚文本检索工具,这11万中一定也包括很多无效的链接或者文本链接,同时,域名中的英文关键词与品牌标题一致也会增加反链统计数。然而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收录24,反链11万。

  我记得上一个给我类似感觉的网站,叫做“麦包包”,高达65万的反链,连淘宝都甘拜下风。

  仔细查看这些反链,我们发现了一位极为高明的SEO外链老手的痕迹,而且几乎都是新闻站的软文。由于软文本身存在被转载的可能,大量增加了domain在文本层面上的曝光几率。这也侧面证明,非锚文本链接对企业主站的意义,也一定程度上证实这样一句话:“只有几个人表扬你,有人会不服;但是成千上万人表扬你,不服也得服。”

  百度无疑是服了,这就是百度的算法吗?在这样热门的关键词排名中,在网站被举报欺诈的情况下依然给出这么显赫的排名?这让那些因为相信百度而购买了接近2000元却用着MTK6573芯片的垃圾无售后山寨平板的普通用户作如何想法?

  真是可悲,和五年前一样,其实什么都没有变。大道至简,唯“多”不破。

  来源:投稿,作者:Shepherd,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29日星期一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

  滤镜主要是用来实现图像的各种特殊效果,最早由专业单反摄影相机的实体滤镜进化而来,随后出现在电脑上的专业后期处理(如 PhotoShop),再到各种傻瓜式一键处理工具(如美图秀秀),而当移动智能设备浪潮来袭时又转战到了手机上。

  对于移动应用中的滤镜功能相信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中、重度用户都很熟悉了,也都知道它的流行因为 Instagram 的带动,在其之后先是几乎所有的拍照应用,再是几乎所有的 LBS 应用,最后到几乎所有涉及照片、图片的应用(如各社交网络客户端等)都内置了类 Instagram 的滤镜功能。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借移动应用大热连 QQ 截图都有各种滤镜了……

  滤镜功能优点:

  首先便是方便了用户。在数码时代,滤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胶片时代“暗房”的作用,用户直接一键选择滤镜功能就能轻松实现各种类高水准色彩画面,滤镜将人人变为摄影大师。其次不可否认的是滤镜效果在适当场景下可以提升照片效果,甚至还能一定程度上掩盖照片本身的不足。

  滤镜功能缺点:

  1. 滤镜损坏了照片的数据完整性

  因为诸如 Instagram 上的滤镜其实都是已经早已存在的经典参数设定,用户只需要简单的选择一个滤镜就可以实现不错的照片效果,免去了用户对相机参数设置和拍照环境调整的麻烦,降低了普通人拍照的门槛。 因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滤镜效果就可能让原本一张非常普通的照片变得艺术性十足,同时还能掩盖照片本身的不足,因此很多人将滤镜效果当作“拍照法宝”来用,但滤镜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就是滤镜功能其实都是对原有图像数据的减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数据的完整性,因此“滤出来的照片”其实根本没用户想象的"那么好",很多在 Instagram 等上展示的优秀照片其实几乎都是由专业顶级摄影相机拍摄并经过后期处理的作品。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我是你永远的听众" Via 500px

  如在之前 Instagram 完全指南 一文中曾有一张看似是 Instagram 滤镜效果的配图(上图),其实它不是,它是出自俄罗斯摄影师 Vladimir Zotov 之手。Instagram 滤镜即使再好上几倍也是达不到这种效果水准的。

  2. 滥用滤镜导致信息真伪难辨

  其次,大多数用户拍摄的照片质量并非尽如人意,在手机上更是如此,在拍摄不理想的基础上再搭配滤镜虽然可能在猛的一看下感觉不错,但更多时候它会因为失真、偏色导致信息难辨真伪,甚至认不出真实的人,如在《爱情公寓3》第15集社交网络中亮瞎关谷与曾小贤两双钛合金狗眼的"美女"瑶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用了 iPhone 后的用户很难再看到正常的真人相。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

  3. 照片同质化导致审美疲劳

  除了上面两条外,更加严重的就是因为滤镜效果的使用,大量照片同质化现象严重增加。本来之前通过第三方拍照应用使用滤镜功能后再上传、分享到社交网络的用户现在都可以直接用社交网络自己应用使用滤镜功能了,这样带有滤镜效果的照片比例又大幅上升了不少。

  这种滤镜效果照片在当下国内还正在处于爆发阶段,如果这种现状继续保持下去的话,相信一两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继续全面普及后,你每天看到的照片都不外乎这几种滤镜效果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国内大部分手机镜头不是太好,也就意味着用户拍照后使用滤镜功能使照片看起来稍微"上像"点的比例要更大。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本来更加适合工业、废墟、CG 等的滤镜让生活画面变得压抑阴森

  滤镜偶尔使用是一种乐趣,但所有的照片都用效果很强的滤镜暴力地过一遍就是一种"变态"了,而如果大多数人再将其分享到已经对其审美疲劳的用户时间线上就是一种赤裸裸的“视觉强奸”!尤其是当画面很多都是对着厕所镜子或自上朝下六十度的大脸自拍的时候!再满屏幕花花绿绿的"大师级画面"也不能掩饰内容的平庸、空洞甚至低俗。

   也是因为这一情况,在近日 Wired  Rip Off the Filters – We Need a Naked Instagram 一文就介绍了"滤镜疲劳"(filter fatigue)并呼吁用户停止滥用滤镜功能,并希望出现一款补充的无滤镜(#nofilter)应用重新营造一个没有滤镜效果的生态系统。虽然他的观点并不是要禁止滤镜功能,但在下方的留言中还是出现了很多表示赞同停止使用滤镜功能的声音。

  应该如何反思滤镜功能?

  其实不止在移动应用领域,连滤镜的发源地摄影界也出现了类似情况。面对浪潮汹涌的滤镜潮,一些专业摄影厂商也不禁跟风进来,如奥林巴斯 E-P3 上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二十多个场景选择和十个艺术滤镜,因为其风格的重口味以及其傻瓜型被网友调侃为“无耻滤镜”。滤镜本来的首要任务是校正色差,再来才是美化和营造特殊效果。但现在滤镜已经俨然成了唯一所会的选择了。也因此滤镜功能被称为“摄影的倒退“:”摄影不再是光圈先决及快门先决,而是滤镜先决,由艺术创作退化成艺术模式的大平卖。“

  在国内移动应用领域,滤镜功能依旧在向多而全的方向发展。没有是没有的赶紧上,已有的继续乐此不疲地增加数量,旧照片、中国风、铜版画、日系甜美(该再来个德国大师毒味?)……即使是很夸张、重口味的滤镜也各种无所谓。如腾讯朋友客户端中一口气就推出了 17 个滤镜,除了之前普遍的滤镜外还增加了多个夸张、严重失真的滤镜。虽然手机拍照日后会更加娱乐化、趣味化,但也不能太非主流、杀马特了。

  移动应用滤镜利弊谈与反思

  作为产品人员如何选择滤镜?

  1. 学会做减法

  周鸿�曾提到”不要忘记你的产品本来的功能是做什么的,要学会给产品做减法,回到最初 Beta 版本的核心功能。“放到这里就要学会给滤镜功能做减法,如果有必要可以精简一下滤镜数目。

  2. 滤镜智能推荐

  能够对用户所在场景进行滤镜智能推荐,而不是放任用户胡乱使用滤镜。

  3. 研究更高质量的滤镜

  虽然现在不少滤镜看起来似乎已经足够好,但和真正好的电脑上后期处理一比较就会发现其不足,滤镜功能还有不少可以提升的空间。

 

  作为用户如何使用滤镜?

  上面所提到的疲劳是指已经拥有移动智能设备并且是中或重度用户来说的,在国内,没有用过甚至没有见过的滤镜功能的用户相信绝对还是占大多数的,对初期好奇好玩的他们来说滤镜绝对是越多越好的,因此在当下希望寄希望于产品设计人员的限制是可能性不大,因此避免滤镜滥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用户的自律,学会分场景适度使用滤镜效果,不要因为有这个功能就一定去用从而导致滥用,学会取舍放弃。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智能拍照功能手机时代,虽然诺基亚有逆天的 4100 万像素的 Lumia 808,但就像我们之前在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手机摄影中所说到那样,手机或许是永远也无法完全取代专业相机的地位的,但手机的便携用于生活的点滴记录与分享已经足矣了,偶尔使用滤镜点缀一下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但生活最主要的依旧是通过真实的镜头画面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的真相。

   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曾提到“未来社会的文盲不是不会写字的人,而是不懂摄影的人”,因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人之间的传播形式已经由工业革命前的“叙说”转变成了“信息”,而与之对应的摄影、电影等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与之前的叙事性文字。所以希望本来应当是一场多元多彩的视觉信息盛宴变成几种单调的滤镜效果展。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链接

关于电子商务运营

   关于运营,在电商网站运营的新同学中,一直都有过讨论,并且,对于运营从基本概念,到各岗位协作的结果,也都有过全面的解释。而之所以在真正运营的过程中,我们偶尔会感觉到迷茫,则是因为,我们在互联网上,往往太注重结果和被放大后的数据所蒙蔽了双眼,而由此导致在实操过程中,会很纠结。

  关于运营

  很多人在想到运营的时候,会觉得,数据分析是运营、商品上下架是运营、做促销是运营,等等。当然,我不否认这些成果的产生,都是通过运营而产生的,只是,每个阶段不同,对于运营的理解和动作,都因该被区分。

  第一阶段:运转和经营

  我们都知道,一辆蒸汽火车之所以能够开动,是因为有人在不断的给他加煤、加水,使其产生蒸汽而行动。而对于一个新项目而言,起初的煤和水是什么?对于电商,他一定是定期更换banner、标题优化、上下架时间优化、落地页面重点品类推送提高二跳概率、商品台账建立等等。而从这些动作中,所输出的结果则是产生购买、用户行为判断、转化率分析等等。

  而往往这些基础的动作,确时常在被人忽视。因为,我们在网上往往被放大后的数据蒙蔽的双眼,总认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但收益总无法提升。

  第二阶段:运用和营销

  上半年我去湖州,与当地一位年销售已经达到两亿的传统服装老板交流(品牌、店铺都是自营,很了不起),他给我分享了他数年来经营实体店运营的心得:

  1、  我从来不做新店开张的广告,因为那不是我店铺的最佳状态;

  2、  我也从来不做对外媒体广告,因为我会把这些钱节约下来,放在承诺用户不满意就退货上;

  3、  我把店铺开在我目标竞争对手边上,他的促销越做得大,我的生意越好,因为我的基本功比他强,用户一比较,都来我这;

  4、  每当我有真正的促销时,生意则是往常的数倍;

  而这些,对于电商而言呢?绝大多数人,一开始就会去思考,如何营销,如何促销,如何炒作等等,但最终肯定无果。因为,我们往往在被炒作、数据、热点等等搞得内心浮躁,总认为一上来,就能干,就因该干。由此,我理解的运营和营销,就如同男人对待女人的浪漫一样,要适度,情感经营的基本功不扎实,虚头巴佬的东西越多,女人越不在乎你。而对于用户呢!我们一直都在和他恋爱。

  什么职位才叫运营

  这个话题,在一开始毕业的那一年里,也非常困扰我,而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也同样的困扰过我的同学们。

  而其实,运营是一个系统。他就如同瑞士表的表芯一样,外表看到的是时间指针在动,其实,他是靠表芯中无数齿轮配合所产生的结果。由此,只要你是整个项目组的一员,则你所干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运营,因为,我们共同在为一个结果而担当责任。

  由此,我们在共同为一个结果所承担责任时,所付出的每一个工作成果的累积都叫做运营。对于用户而言,他们看到的只是瑞士表的时间指针在动,而指针运动得越有规律,时间越准确,则我们运营得越仔细。

  所以,无论设计的同学、类目的同学、推广的同学都是叫做运营,只是岗位职能不同而已。

  运营中的核心问题

  往往,当我们开始有了热情去思考的时,一旦有了创意则很快会去想,结果会怎样!?

  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也可以理解为是惰性所产生的根本。

  之所以把这种惯性思维我理解为惰性所产生的根本,是因为创意背后看结果的习惯,会让人在越是看到假定的结果后越是会选择放弃。因为,在一个项目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购物习惯,产生创意,而创意一旦产生后人们就会产生得而失真的结果,于是乎往往觉得,不靠谱!

  由此,我便有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凡是创意产生,则围绕用户出发,而不围绕结果出发,因为凡是围绕结果出发的创意,往往都会让人心存疑虑,最终放弃。于是,做和不做,如何做,做了如何推广是整个运营核心过程中的问题点,至于结果,往往只有做完以后才会出现,当出现结果后,则是我们总结的开始。

  结束语

  运营是一项需要有态度的工作。这种态度,心态占比会比实际的工作态度占比要大很多,而往往,小聪明居多得人干不了大事,也是基于心态不稳,最终导致工作态度不扎实照成的。

  来源:大麦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25日星期四

乔布斯究竟是怎?样造就的

  了解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乔布斯不太懂技术,比尔盖茨就笑话他不会编程。但是乔布斯自小就对电子学深感兴趣,这得益于硅谷大环境,以及他养父和邻居家少年电子专家的影响和熏陶。后来乔布斯遇上斯蒂芬·沃兹尼亚克,两人臭味相投,都热衷于用电子产品来搞恶作剧。对电子产品的这份热情是驱使他不断发现和应用新技术的源动力。

  不过乔布斯的热情并不仅仅局限于电子产品,他的最后几年一直在忙于设计他的私人游艇,他最终没能坐上这艘游艇,但是设计的过程已经令他满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乔布斯跟所有男人一样,是对玩具感兴趣。不一样的是,他对几乎一切人造物品都吹毛求疵,他创造和改造了大家都在用的玩具——电脑、音乐播放器和手机。

  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让乔布斯得以拥有这样的能力。遇上斯蒂芬·沃兹尼亚克,让他以最好的方式进入最能一展才华的领域——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行业;遇上“现实扭曲力场”之父弗里德兰,让他拥有强大气场,可以左右员工思想;在大学旁听了艺术字体的课程,让他对艺术有了浓厚的兴趣,为他将来设计产品带来灵感;看到一本书——《禅者的初心》,让他了解禅宗,重视直觉,助他选择技术和开发产品;被自己雇来的约翰·斯库利从苹果赶走,激发他从零开始重头再来……

  据他自己说,他“跟着自己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他的经历作为一个个点,日后被连结了起来,助他走向成功。所以,他建议所有人都去追随自己的内心。

  这话听起来有点诡异。谁能保证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事一定都是对他有益的?而且其意义又会在日后显现出来?听起来有点像宿命论。有人或许会说:成功的人就是能够从一切事物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这是励志的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却有些牵强。可是人生没有假设,谁又能肯定地说,如果乔布斯没有遇到那些人那些事,他就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呢?乔布斯自己的解释是:“你必须要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

  到最后,我们只能这样尽量客观的总结:乔布斯智商高,好奇心强,追求自我实现,追求价值,又在某种机缘巧合下遇到一些让他得以辉煌的人和事。

  有些人不屑看《乔布斯传》,可是至少我们能从乔布斯身上学到执着和热情;有的人认为一切成功源于机遇,可是至少我们应该多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让自己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遇到那些人那些事。

  来源:投稿,作者:牌巴子,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24日星期三

内容营销典范――奥巴马竞选视频

  笔者昨晚无意中看了一段视频,看到一半反应过来,是奥巴马的竞选视频。这就是营销的一种境界,让你不知不觉“上了当”。今天笔者就把这个例子拿来聊一聊。过去我的内容营销博客讲的更多的是内容营销的理念,对实例讲的比较少。

  其实内容营销没有什么神秘的,甚至也没有特定的范畴。就比如奥巴马的这个视频,可能在他的竞选团队眼里,就是个公关案例,但是在我眼里,却是内容营销。

  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内容营销的兴起还是最近的事。不仅仅是内容好就算是内容营销,内容营销的概念更多是相对搜索引擎营销来讲的,是对SEO或SEM的一种优化和升级。你要记住,它是一种理念,一种策略,一种体系,它无所不在,却也绝非易事。如果对内容营销好奇,可以研究一下我翻译的那篇流传较广的文章:为什么说内容营销是营销之王,里面就提到了一些内容营销的种类。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这个竞选视频是我从优酷网看到的,该视频在优酷网首页显示的标题叫做“奥巴马总统当选的背后”。我不清楚这标题是翻译过来的,还是中国人起的。这并不重要,因为同一个视频可以根据需要变换多个标题。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首先,它看上去很中立,不带立场,所以不管是奥巴马的粉丝还是罗姆尼的粉丝都不会反感这个标题;其次,它的潜台词似乎是奥巴马当选有不为人知的幕后秘密,激发了人的好奇心,于是点击行为就发生了。

  当然,这还不算完。我们接着看视频的内容,视频的开头回顾了奥巴马当选的那一刻,这是一段慢镜头,延续了标题的立场:那就是看不出有什么立场。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很多奥巴马的支持者这时心里还吊着块石头,不知道这视频究竟有什么鬼;而罗姆尼的支持者若有所盼。接着,视频从奥巴马当选时面临的经济危机开始,从奥巴马团队成员爆出的白宫内幕开始。你想看内幕?Ok,给你内幕。接着就是一个有一个“内幕”,从经济、到教育、到外交、到反恐、到医保、到就业,无所不包。而这些“内幕”都指向一点,就是奥巴马非凡的领导力、判断力、面临的危险,以及取得的成就。

  看完视频,或许你已经忘记自己是怎么会来看这个视频了,奥巴马的支持者松了口气,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自信,而罗姆尼的支持者也一定多多少少被打动了,这显然是他们事先所无法料到的。虽然这是标题党,但是没有令任何人失望。因为,你想看的是真相,这个视频给你的也是真相,至少看起来是。而这个视频所产生的效力很可能是巨大的,虽然只是一段小小的视频,但是借助“蝴蝶效应”那扇蝴蝶的翅膀,它兴许能左右选举结果。

  前面说过,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内容营销是一种体系,所以这个视频只能算内容营销中的一个点。奥巴马本身就有相当高的关注度而你的产品可能还要想方设法让人知道,视频也只是内容营销的一个小战场。你要做的是让内容营销的理念渗透到网络推广的方方面面中去,在各个渠道展示吸引人并且有价值的内容。内容营销的理念,简单说,就是要用内容在受众心里留下点什么。和SEO或者SEM不同的是,它留下的不仅仅是排名或者单薄的印象,它是想通过卓越的用户体验和细腻的推广技巧打动你,让你记住某个品牌某个产品。让你不知不觉看到并且看完内容,然后产生进一步了解或行动的兴趣。它不反对SEO,SEO的技巧可以帮内容获得较好的排名,但是它超越SEO,它关注的不仅仅是排名,更多的是品牌和用户,这些才是互联网价值的核心所在。

  来源:牌巴子投稿,原文链接。:http://www.sunyansong.com/example-of-content-marketing-obama/

  文中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2ODQ5Mjgw.html

苹果发布iPad mini等新产品

  10月24日凌晨消息,苹果公司今天美国加州召开特别发布会,发布5款最新产品,其中包括:13英寸MacBook Pro笔记本、新款超薄iMac、新款Mac mini、第四代iPad以及7.9英寸iPad mini。

  推出iPad mini平板

  iPad mini对于苹果公司而言,是一款象征意义更强烈的产品,这代表苹果平板电脑首次涉足中低端市场。根据苹果公司安排,iPad mini将在11月2日上市销售,售价329美元(约合2055元人民币)。

  iPad mini平板厚度为7.2毫米,重量0.3千克,较上一代iPad轻了53%;分为黑、白两色,与iPhone 5颜色相同;屏幕分辨率与iPad 2一致,具体为1024×768;搭载苹果A5双核CPU;支持LTE、FaceTime HD摄像头,分辨率达到500万像素;采用苹果最新的“闪电”接口。

  iPad mini分为WiFI及WiFi+4G版本。WiFI版本中,根据容量的不同,16GB、 32GB、64GB售价分别为329美元、429美元、529美元;WiFi+4G版中,根据容量的不同,16GB、 32GB、64GB售价分别为459美元、559美元、659美元。

苹果发布iPad mini等新产品

  第四代iPad发布

  第四代iPad平板电脑采用苹果A6X处理器,图形性能提高1倍;电池续航时间10小时;支持LTE网络,采用“闪电”接口;支持高清FaceTime,摄像头分辨率达到720P;16GB WiFi版本最低售价499美元。

  13英寸Retina屏MacBook Pro笔记本

  在本次发布上,苹果首次发布了采用Retina视网膜屏的13英寸MacBook Pro笔记本,这款笔记本最低售价1699美元,中国售价最低则为12488元人民币。

  13英寸的MacBook Pro笔记本,采用Retina视网膜屏,分辨率为2560x1600分辨率;屏幕对比度提升29%,反光率降低75%,可视角度达178度;厚度为19毫米,重1.62千克;电池续航时间可以达到7小时;配置两个Thunderbolt雷电接口以及USB 3.0、HDMI接口。

  新款iMac和Mac mini

  全新iMac更薄,比上一代产品薄了45%,采用IPS屏幕,可视角度达到178度,屏幕分辨率为2560x1440;采用融合存储,即128GB SSD加1TB或3TB硬盘;支持FaceTime HD摄像头;配置双麦克风、4个USB 3.0接口。

  苹果推出21.5英寸和27英寸两个尺寸的iMac产品,其中21.5英寸版iMac将于11月出货(配置:2.7GHz英特尔四核i5处理器,8GB内存,Nvidia GT640M独立显卡,1TB硬盘)售价1299美元,将于11月出货;27英寸版售价1799美元,将于12月出货。

  同时,苹果今天也宣布对Mac mini进行了硬件层面上的更新。配置2.5GHz英特尔双核i5 CPU、4GB内存和500GB硬盘的新款Mac mini售价为599美元;配置2.7GHz英特尔双核i7 CPU、16GB内存和双1TB硬盘的服务器版售价999美元。

2012年10月21日星期日

Google Adsense搜索广告异常

  中国不少地区的用户反馈,Google Adsense的搜索联盟广告的代码无法加载,导致网页无法显示,这也是我印象中首次出现Google Adsense的广告业务代码被屏蔽的现象。这个问题从本月19日就开始出现,经过我使用深圳电信的线路测试,至今该问题依旧存在。

  最初发现问题是很多读者反馈我博客左侧的侧栏无法加载,显示到“站内搜索”后就无法继续显示了,我查看了一下我博客的代码,“站内搜索”正是使用的Google Adsense的搜索联盟的代码,该代码调用了一段来自google.com.hk的javascript文件,经过我手动测试,使用chrome浏览器无法正常下载这个javascript文件,因此导致网页代码到了这个文件后中断。这也是Google Adsense广告代码首次出现长时间无法访问的状况。

  经过测试,目前出故障的只有Google Adsense搜索广告代码,而Google AdSense的内容广告代码目前还正常,因为内容广告使用了googlesyndication.com的域名来加载代码,该域名至今还没有被屏蔽的先例。

Google Adsense搜索广告异常

  Google Adsense的搜索联盟的代码访问故障,有可能是因为google.com.hk域名牵连导致,如果Google搜索联盟使用另一个域名来加载javascript的话,应该可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我暂时将这段代码去除,换上一个不使用javascript的普通站内搜索观察一下,希望这个问题也能早日解决。

也谈“QQ表情”功能

  在网络聊天之中,表情符号是相当常见的。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QQ自带的表情符号。它的问世给枯燥的、单纯的文字聊天环境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使用QQ时间较长的用户可以理解,在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QQ软件本身自带的功能增删甚多,而只有QQ表情符号这一功能长久以来都保留下来了,用了那么多年的QQ表情,个人感受是一句:“QQ表情!想说恨你不容易!”

  看一个产品,我们常常要弄清楚一些历史问题。网络聊天符码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是在1982年,这一个简单的微笑“:-)”使人们逐渐接受一种新兴的表达方式。这个微笑符码的创始人也许不会知道,他的这个无心创造,在今后会有多么神奇的未来。人们在简单的横竖的基础上,丰富着表情符号的细节,使之越来越形象的表现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后来,QQ表情的诞生无疑成为了其中一抹难以替代的风景。

  也许你会说,你是一个相当端庄优雅的人,不会使用一些看起来幼稚无比的表情符号。那么请你打开自己的QQ聊天记录,也许不期然的,你会发现在冗长的文字里面,突然蹿出了个光芒万丈的太阳或者龇牙咧嘴的笑脸,抑或泪水纵横的哭脸。

  QQ表情实实在在的充斥在网络聊天环境中。在笔者看来,它无可厚非是一个优秀的产品。我们今天经常在讨论优秀产品所要具备的特质,那么QQ表情其兴盛发展的因素以及这款产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在哪里,也许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Don''t  Make Me Think

  允许我借用美国人史蒂夫·克鲁克的一本书的名字,因为它确实能够代表着QQ表情的一个重要特征。形象生动,表征能力强。这样一个读图时代,很多的信息需要一种更加富有生命力的表达。一幅图,一个表情,一个动画比千言万语来的吸引人。

  QQ表情符号就是这么一种图像化的表达方式,在诉说愤怒的情绪时,你觉得是说五句:“我很生气!”好呢,还是发一个涨红了脸,怒火中烧的QQ表情符好呢?答案是很明显的,这种直逼人心的表情符号的力量是很强大的。现代人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已经很少有人愿意静下来读文字了,因此在 Don‘t  Make Me Think 的呼声之中,QQ表情符号是成功的。

  中国人的表情符码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体会,QQ表情之于中国人的聊天环境,意义强大的不得了。笔者有时候甚至觉得,QQ表情正是为中国人聊天而生的,它不属于世界。为什么这样说呢?众所周知,中国人的聊天是很有趣的,在对话之中中国人的明显特征主要是含蓄、重礼、较有心机的。

  在这样一种内涵丰富的对话中,对话双方也许会使尽浑身解数,互相过招。QQ表情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够隐晦,够引人遐想。中国人在表达尴尬,舒缓对话压力的时候,可以用个笑脸一笑置之;在无言以对,又不想妄自终结对话,显现自己无礼的时候,一个再见的表情也许是好的选择;在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情况下,一个“汗”的表情符号可能能够化解紧张的情绪。

  如何能够抗拒,你喜爱的女生给你一个含蓄的微笑符号,这是在QQ表情下孕育出来的特殊聊天情境,一个老外也许还看不懂呢!

也谈“QQ表情”功能

  互联网时空泯灭的产物

  美国符号学创始人皮尔斯认为符号代表客体或解释者头脑中所指事物。互联网的出现泯灭了时空界限,但是人类却有对正常秩序重整的偏好,因此在网络聊天环境中,势必要模拟一种现实的对话环境,以求在虚拟网络中能够更好地重现现实聊天的快感。在这一方面,视频聊天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QQ表情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表情符码,用以慰安人们由于时空距离的缺失所带来的惶恐和孤寂,用以填补人们心灵深处爱与亲密人性的空白。其实每个产品都应该有这种情感的关照。

  当然QQ表情并不完美,它只是经典而已。以至于在许多的一些网站中的留言区也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用户也正在不断丰富QQ表情,但是我们还是乐于看到那套最经典的黄脸小人。有人恨,有人爱,但是却始终离不开。这就是优秀产品带给人的依赖。

  来源:投稿,作者:鲜知觉 newcy,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

Google丰富网页摘要教程

  Google的丰富网页摘要可以帮助Google搜索用户更为迅速地确定某一网站是否包含他们感兴趣的信息。Google之前已为购物、食谱、评论、视频、音乐以及活动推出了丰富网页摘要。今天我就介绍一下丰富网页摘要在普通网站SEO优化上的使用。

  对于博客来说,有两个主要的丰富网页摘要功能,一个是目录分类摘要功能,一个是作者摘要功能。

  目录分类摘要功能,可以让用户在Google搜索界面,即可直观的看到文章的具体分类信息,了解到网站的结构,引导用户进一步查阅更多内容。

Google丰富网页摘要教程

  站长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只要在文章页面,将原有的目录分类链接添加几行代码即可。

  举个例子,对于Z-blog的文章页面,原有的分类代码是:<#article/category/name#>

  我们需要将这段代码修改为以下代码:

  <div itemscope itemtype="http://data-vocabulary.org/Breadcrumb" style="display:inline"><a href="<#article/category/url#>" itemprop="url"><span itemprop="title"><#article/category/name#></span></a></div>

  然后保存重建文章,这样,Google下次收录文章页面的时候,就会将文章的丰富网页摘要收录。

  显示作者的功能,需要用户在Google+上有一个帐号,具体实现方法是:

Google丰富网页摘要教程

  在站长网站首页创建一个指向自己 Google+ 个人资料的特定链接,例如:<a href="[profile_url]?rel=author">William Long</a>
将其中的 [profile_url] 替换为自己的 Google+ 个人资料网址,例如:<a href="https://plus.google.com/112646999948608559077?rel=author">William Long</a>

  需要注意的是,链接必须包含 ?rel=author 参数。如果缺少该参数,Google 就无法将站长的内容与 Google+ 个人资料关联。

  接着,访问这个地址修改一下网站的撰稿者部分,在显示的对话框中点击添加自定义链接,然后输入自己网站网址,点击保存。

  之后过几天,Google即可在搜索结果中显示网站的作者摘要信息了。

微软公布RT版Surface售价

  微软日前公布了Surface平板电脑的售价,入门级32GB版售价499美元,不包括键盘。微软网站信息显示,入门级32GB Windows RT版Surface售价499美元,不包括Touch Cover键盘,加上键盘的售价是599美元。而64GB售价699美元,包括Touch Cover在内。

  来自包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大陆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消费者可以访问surface.com预购Surface.定价会基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而有所不同。

  预装Windows RT的Surface将拥有3个版本:在中国大陆地区,分别是定价为人民币3688元的32GB版本、4488元且随机附带黑色触控式键盘保护套的32GB版本,5288元且随机附带黑色触控式键盘保护套的64GB版本……

  微软还将提供多种Surface配件,包括定价为人民币908.88元,拥有5种不同鲜艳配色(黑色、白色、洋红色、青蓝色以及红色)的触控式键盘保护套,其鲜艳的配色将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时尚态度;以及定价为人民币988.88元,专为偏好传统键盘体验的消费者设计的黑色实体键盘保护套。

  自2012年10月26日起,消费者将能从美国及加拿大境内任何一家微软商店 (包括34家全新的假日商店)购买到Surface.此外,Surface还将通过线上销售的方式供应给全球包括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英国在内的8个市场。Surface官网上有更多的相关信息可供参考。

2012年10月16日星期二

微信公众平台为什么会火

  在某IT评论网站看到一篇号称是微信公共平台干货分享的文章,立马点进去查看,结果却大失所望。仅仅是微信公共平台如何开通的介绍。实在是徒有虚名的标题党。文章名字可以适当夸大,但必须真有内容,否则你就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言归正传。今天讨论为什么微信公共平台能火。

  第一:微信用户的真实性。微信从一诞生就拥有真实的基因,一开始就严格限定与手机号绑定。微信可以说是中国最严谨的实名认证社交平台。无论微博,还是早一点的人人网、开心网都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一千个微信粉丝相当于十万微博粉丝”的说法,听起来有点夸张。实际上我认为非常符合实际情况,原因:

  1.即便是你的粉丝,你发的微博他也不一定能看到,因为他同时可能关注了n多人。大家可以想一下,我关注了100人,那么你发一条被我看到的几率约为1%。微信不同,微信是一对多,直接到手机。达到和被观看几乎是100%。但就这一点,微信就比微博厉害太多。

  2.微博粉丝获取太过容易,切不可控,你无法保证你的粉丝都是你想要影响的受众,微信却可以做到。你印象了一千个与你业务无关的人和影响了十个潜在客户。你会选择哪一个?

微信公众平台为什么会火

  第二: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

  正如上所述,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微信公告号粉丝的受众群体。比如,我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微信号:农村信用社考试网。专门做农村信用社考试资讯,书籍,以及培训课程。定位相当精准。我请问,一个平时只关心美女的�丝会不会去关注这个号?微信公共平台的定位可以首先做一次受众的筛选。再次,微信公共号的推广过程又会做一次受众的筛选。还以上面的例子。做农信社考试类的微信公共号,我想肯定不会去美女社区做宣传。没有任何价值的粉丝要来何用?

  微信公共号粉丝的可控性还体现在后台强大的分组功能。有这个功能你就可以把粉丝分门别类:比如按地区分,河南,河北;按需求层次分,有的可能只是偶尔买本书,而有的则有强烈的报全程培训班的意愿;甚至你还可以按性别分,对女粉丝多用些情感诉求的文案,而对男粉丝,多采用理性诉求的文案。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

  第三:微信公共平台第一次给大家提供了真实感受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行业内对移动互联网有诸多期许。很多互联网的大佬们也对移动互联网的美好未来做了很多的描绘。大家内心都憋足了劲想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但是一直没有突破的契机。微信公共平台的横空出世,让大家可以很轻易的实现自己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梦。第一次感受到原来移动互联网离我们如此的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已经被我们触摸到。大家内心都沸腾了。微博大号们争先恐后的推出微信公共号,无一不是想占领先机。

  微信公平平台挟微信迅猛发展之勇,一举成名,顺应移动互联网之大势,一路高歌猛进。火起来,真是合情合理。

  感谢:微信交流群的朋友们的精彩讨论。同时非常感谢我的好朋友,微信公告号:农村信用社考试网的朋友,他给出了非常多的实战运营经验。

  来源:投稿,作者:毕业驿站

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如何优化电商网站

  这是最近被问过最多的一个问题,很有必要整理成一篇文章来分享。本文讨论的是新接手一个电商网站,不是接手一个新电商网站。因此,网站默认为已运营一段时间,有历史数据可供参考。

  我一直主张基于数据分析的网站优化,特别是电商网站。同时,做事的时候,可以再加上一点点直觉。直觉是什么?直觉是一个人的学识再加上经验累积出来的判断力。所以有时要敢于相信直觉!(这是《读心神探》里的姚sir(林保怡)对直觉的总结,很有道理。)

  既然是优化电商网站,我们第一个就要从电商网站最基本的流程和功能入手:下单付款。

  电商网站的下单付款流程必须遵循2个基本原则:简单、灵活。

  简单指的是从进入购物车->确认商品->填写收货地址->付款,内容填写要从简,几个步骤要最简化,能3个步骤实现就不要做成4步,因为每多一步,将会流失一部分用户。

  灵活指的是2点:其1要灵活对用户,对于非注册也可直接购物;其2要付款方式灵活,可支持多种付款方式,如支付宝、网银、财务通等。多一份选择,可能就少流失一些订单。

  对于下单付款这一基本流程,可以通过数据有效监测效果,并完成优化。最典型的数据模型就是漏斗。

如何优化电商网站

  购物下单付款流程是我们开始优化一个电商网站前,需要观察的第一个数据项和流程功能。

  第二个要观察的是什么功能和数据呢?是站内搜索功能。

  用户都是喜欢偷懒的,如果你的网站操作效率很低,就会令用户烦躁,进而导致不好的体验,甚至出现坏口碑。站内搜索功能就是用户偷懒的首选工具。

  对于进入电商网站的用户,我们粗略的将其分为两类:目的明确型和盲目闲逛型。

  站内搜索模块就是为第一类用户而生。搜索结果是否准确、是否全面,直接决定了用户是否停留及选购下单。因此,你需要仔细测试站内搜索功能是否好用,比如搜索“LV”,是否搜索结果中显示了全部的LV商品,如果同时也显示了Calvin等等的商品,你就要尽快优化了。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站内搜索数据,观察关键词搜索榜单,也将有助于你对用户心理有明确的把握,从而完成对网站结构、促销活动、以及商品等内容的优化。

  完成了对站内搜索功能的数据监测和测试优化,接下来要进行第三项优化:网站导航。

  网站导航主要面向的用户群是第二类盲目闲逛型。这类用户一般来说没有太明确的购物意向,最多有个大概方向,比如想买个背包或者靴子。这类用户的浏览轨迹一般是这样的:逛逛网站上的促销活动,看是否有中意的商品,如果有,下单,如果没有,则会转向网站导航,进入各个感兴趣的分类频道页面(比如箱包频道),耐心浏览。通过对同事、朋友和家人的观察,我发现女性的购物耐心是无与伦比的,不仅仅体现在商场中,网购时也是一样的。

  通过观察网站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用户最关注的商品分类哪些,这些就是需要重点加强的。

  宋星的网站分析在中国,借用一下,呵呵)

  通过分析网站流量数据和商品销售数据,我们能够知道本来或许没有察觉到的商品的一些特别属性。具体的做法是,把商品按照两个维度——商品被关注量(通过网站分析工具就能轻松获得)和商品的销售转化情况(即销量和关注量的比值,通过电子商务后台和网站分析工具能算出)进行细分。简单的计算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下面的图:

如何优化电商网站

  对于右上象限——高销售转化和高关注度的商品,当然,保持现状即可,甚至适当给它们来点儿促销,以进一步刺激销售。

  对于右下象限——关注度不足,但是销售转化却好的商品,显然是一些潜在的盈利增长点。有了这个情况,你可以立即着手做两件事情:1. 立即研究它们为什么能有如此好的转化,是不是因为一些没有关注到的因素起到了作用——大家都知道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2. 立即给这些低关注度的商品更多的曝光机会,使他们能够升高关注度,进入明星产品(右上象限)之列。

  对于左上象限——关注度高但销售转化不佳的商品,显然说明存在交易促成动力不足的问题,产品经理应该立即着手研究如何促成销售的转化——是购物车的问题,还是支付不方便,还是竞争对手的价格更具吸引力,还是促销优惠不够?等等等等。这个象限和前面那个象限(右下象限)一样,都是能大有作为的地方。

  最后的这个左下角象限——是大家都不喜欢的,既没有人关注,销售情况也不理想。那么,看看有没有机会增加曝光,或者来点儿促销?要么,少进点儿货吧。如果是撇脂型的商品,就让它呆哪儿也无妨。

  说了用户体验、购物流程,以及商品优化,再说最后一项:促销活动。

  亚马逊基于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推荐,咱们做不了,在中国做电商,还是要倚赖促销活动的刺激。所以,就要细心分析以往促销活动的各项数据,如活动页面浏览量、成单量、对整站的间接促进等,可以做一个详细的对比分析表,相信数据,一定能反映出一个趋势,告诉你什么样的活动最吸引人,效果最佳。得出结论,放手去做就好了。

  来源:张光明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

希望新浪微博不要向facebook更新

  导读:新浪微博的核心价值是“媒体平台”,最自由的媒体平台,目前处于“名人自媒体平台”阶段。希望她能发展为“人人自媒体平台”,不要向“社交平台”方向更新。

  刚上大学,校园到处是新浪微博的logo;看新闻,最热点肯定有引用微博内容;接受q群信息,多了新浪微博元素内容——“求关注”。觉得自己真的out了。快快开通了一个新浪微博,满足好奇心。

  新浪微博是一个媒体平台

  有点了解新浪微博,偶尔发几条原创,偶尔会@好友互动。一段时间后,更多是关注名人、媒体。我经常转发、评论他们的微博,抱有对方看到评论并回复的期待。一年了,自己基本不原创,只转发、评论名人和媒体的微博。好友更甚,他们已经不原创,不转发,不评论了,只潜水围观,像没有注册跟帖的网易用户。我恍然大悟——新浪微博原来是一个“媒体平台”,没有编辑,多了删帖小秘书。

  在自媒体时代描述媒体平台,新浪微博是一个“自媒体平台”。SOHOCEO张欣在微博表示:因网络更具推广优势,取消传统媒体推广,选择微博推广。她老公潘石屹,打造了最成功的自媒体。李开复认为,微博时代,个人品牌比公司品牌更强势。商界、娱乐界等名人都在用新浪微博打造自媒体。微博时代是自媒体的爆发期。若现在的新浪微博是“自媒体平台”的代名词,应该要对她解析的更细。新浪微博是“名人自媒体平台”,我与好友不可能成为“自媒体”。但新浪微博有能力发展成为“人人自媒体平台”。

  新浪微博的价值(媒体监管成就新浪微博今天的价值)

  张力奋说:“微博或许是中国开放30年后国民获得的最重要自由之一”。“若想知道中国正在发生什么,请上微博。”是各大微博战争的宣传口号。这两句话描述了微博的伟大与功能。新浪微博的核心价值是媒体平台,而且是中国最自由、开放、效率的媒体平台。她满足了社会对言论自由的需求,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微博的基因是twitter,人人网的基因是facebook.在美国,facebook的价值远远超过twitter,而在中国,微博的风头完全盖过人人网。显然,国际惯例不符合这个特殊国度。国情,是宣传部为掩盖真相细节创造的名词。这里说细了,是媒体监管与社会诚信的不同。“媒体监管”阉割中国媒体的自由,微博在技术上突破创造出自由空间。这令微博作为媒体平台的价值大大提高。在美国,官府没有这般关照twitter,所以twitter基因在中国的价值远远高于美国。至于人人网不能与facebook比较,是因为中国缺少的“社会诚信”对人人网的价值打击很大。用户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强。

  i美股对新浪微博的价值分析认为,严监管会使新浪微博的价值下降。其实不然,正是监管成就了新浪微博今天的媒体价值。监管越严,用户越要通过微博了解“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监管曾经杀掉微博前身“饭否”,掳走新浪微博的小萍数天。新浪的官方腔和微博现在的体型,官府不敢随便把小薇杀掉。舆论话题太敏感时,新浪也会完全配合删帖,但微博还是比传统媒体更自由。新浪微博已经是最有价值的媒体平台。可能她应该担心“媒体监管”哪天会死掉。事实上,她担心媒体平台赚不了钱。

  新浪微博在改变

  新浪微博找不到赚钱的途径,这是新浪高管的头痛问题。9月4日@互联网那点事 上传了一张新浪微博改版后的截图,并为旧版留下了一个遗嘱。新版新浪微博越来越像facebook.一直以来,新浪微博逐渐增加了私信、微吧、微相册等社交元素。新浪微博在改变,向钱改变!很多分析报告认为,新浪微博的twitter基因缺乏盈利模式,会逐渐转变为facebook模式的社交平台。

  新浪是媒体起家的公司,以后做社交路线必须要转型为技术驱动型公司。这将困难重重。再说,转型没有经验、资源,而且对手腾讯非常强大。成功率很低。新浪微博一直在增加社交元素,会消弱她媒体价值的核心。作为一名忠实的用户对此非常不舍,希望新浪微博增强核心的媒体价值,将“名人自媒体平台”进化为“人人自媒体平台”。

  新浪微博存在的问题

  2011年末,郭建龙在《新浪微博进入疲劳期》中根据Alexar分析认为,新浪微博的用户在增加,但用户粘性下降、访问量在减少,最可能的结果是:500万话唠和上亿看客的复杂系统。500万话唠和上亿看客,这正是前面指的“名人自媒体平台”。微博天生是“名人自媒体平台”,去年新浪的“风云榜”活动就已标志“名人自媒体平台”到达顶峰。蔡文胜说新浪微博半年停滞不前,原因是媒体角色。其实新浪微博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为“人人自媒体平台”。

  根据中国国情,新浪微博作为媒体平台的价值不比社交平台差。蔡文胜认为,互联网最有价值部分是“用户不断生产信息”。可能现在的新浪微博就输在“用户不断产信息”这点。一个活跃的社交平台,每个用户都在生产信息:“名人自媒体平台”只有名人在产信息。“名人自媒体平台”只抓住了主要部分用户,忽略了长尾部分。在互联网,长尾部分往往比主要部分更重要、更值钱。“人人自媒体平台”就是要把所有用户都抓住,所有用户都在生产信息!

  从新浪微博的改版轨迹看,她在向社交平台转型。走社交路线,腾讯已经在传统互联网称雄,微信也在移动互联网先走一步,而且微信带有更强的社交属性。在社交路线几乎不可能超过腾讯,新浪微博甘心做老二吗?腾讯微博有个增强媒体属性的“频道”板块。腾讯微博更像在做媒体平台。若新浪微博走远,可能没有后路。

  作者:张家泳;曾在博客发表。

2012年10月10日星期三

那些让人欲罢不能的SEO和Social工具

  作为一个工具控,不推荐工具就手软啊,今天隆重给大家介绍17个灰常牛逼的SEO和Social工具。
  页面分析工具:
  Screaming Frog
  抓取页面的错误,即使找出网站404的页面,比较适合中小型的网站。可以把结果下载到excel里
  Scraper
迅速抓取网页上的链接和文本。选中文本或链接单击右键,点scrape similar即可,可以导出到Google docs
网站测速插件
Google出的,有对应的Chrome和FireFox插件,给你的网站速度打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非常好用。速度对网站的SEO也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研究工具:
  Soovle
提供多个网站对关键词的建议,可以自定义。
Ubersuggest
在你提供的关键词的基础上给出Google?Suggest,对于做长尾词研究非常有用。
SEOgadget Api Excel Extension
  在excel里运行Google keywords tool,不过需要Google API,是付费的。
  表格工具:
  SEOgadget content strategy tool
个人认为这个工具把Google docs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放入任意的关键词,Google docs把全世界最新最流行的相关消息扔给你。对于做英文内容的同学来说,这个工具对可以节约你许多寻找内容的时间,尽情地利用这些信息brainstorm吧!
SeoTools for Excel
  在excel里迅速调取关于网站的SEO信息和社交数据。
  数据可视化工具:
  Infogr.am(需要用twitter或者facebook登录)
  如果你想把手头的数据做成引人入胜的图表,那就用这个网站吧,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Dipity(需翻墙)
  很轻松地制作时间线类的图表
  链接监测工具:
  ahrefs
  最近火起来的一个工具,免费的版本对报告数的限制比较狠,觉得好用的话可以考虑付费。
  blekko
  尽管是个搜索引擎,但他的外链检查工具还是很牛的,需要注册才能使用。
  Bookmarklets:
  13个非常有用的SEO Bookmarklets
  Bookmarklets可以有效地节省你的时间,用过之后你绝对欲罢不能。
  如果你经常用Google analytics查流量的话可以看我写的这篇文章:用JS Bookmarklet光速查询页面流量
  Link building工具:
  Followerwonk
  可以搜索twitter具体领域里影响力最大的人,然后呢?然后当然是尽量和他们建立起关系,推广自己的产品咯。Followerwonk提供的分析和对比的功能也很强大,做twitter营销必备的工具。
  Topsy(需翻墙)
  社交网站,博客,论坛实时搜索的利器。
  Rapportive
  把你联系人的twitter和facebook状态整合进gmail,如果你们经常用gmail进行联络的话,还是很有用的。
  博客管理:
  ManageWP
  把多个wordpress博客整合进一个操作面板里,如果你同时操作多个博客的话可以节省相当多的时间。不过是收费的哦,基本版的是6.3$一个月。
  终极工具:
  你的脑袋
  via:hallaminternet & gioseo

金字塔算法模型初识

  Web3.0的到来后基于互联网营销模式层出不穷,seo就是其中一块炙手可热的领域。本人对百度算法跟踪研究已近5年的时间,我主要从事的是算法逆向,也就是通过一些相关指标来判断百度排名规则。

  在叙述百度算法之前我先讲一下我在前不久之前看到百度搜索研发部博客中的一篇文章《浅谈网页搜索排序中的投票模型》里面叙述了美国的选举制度,这其实就是百度的其中一种投票体系的原型,我是这么认为的。用一张简单的图来阐述一下整个过程:

金字塔算法模型初识

  看了上图我相信大家都应该明白,排序的残产生应该是在“总数据库”和百度服务器之间发生的变化,百度蜘蛛会采集很多内容回来,全部存放入总服务器,总服务器通过规则判断筛选后最终在web服务器上放出页面给出排序,其实就是在“总数据库”发生了一些列的算法变化。当然我这边阐述的内容中的各个服务器和名称全部是我个人定义,但基本的逻辑应该是如此的,按照数据分析的原则: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仪——数据展现,其实就很能概括百度这一行为。

  虽然百度一方面做着推广竞价,一方面又希望给广大用户一个良好的检索体验,可能很多seoer又恨又爱,但是根据官方的各种文本我们还是姑且相信百度搜索研发部门还是希望给用户一个好的检索体验。

  说到了这里我不得不用一张图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什么是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算法模型初识

  看了这图后,可能有限人应该会有质疑,这很像漏斗原理,对!没错,就跟漏斗原理很像,但是没用金字塔来的励志,大家都希望能够获得金字塔最高峰。

  排序筛选过程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引用一下百度搜索研发部文章内的一段内容:

  “系统里有n个网页,有m个特征(页面质量、页面内容丰富度、页面超链、文本相关性等)对n个网页有不同的打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的”投票“,选出最适合放在第一位的网页呢?

  从选举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几个启示:

  1. 设计算法时,要避免出现“赢者通吃”带来的信息丢失问题。

  2. 不要因为某几个特征特别好,就把某个网页排到最前,或者因为某几个特征特别差,就把某个网页抛弃。

  3. 最合适放在首位的网页不一定是在每个特征上都最好,而应该是能够兼顾所有特征,综合表现最好的那个。

  4. 搜索引擎使用者对搜索结果的点击行为,可以看成是对搜索结果进行的“投票”,这样的“投票”信息的使用方式,也要注意考虑是否会带来选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合理。

  以上提到的种种选举方案,仅仅是对“多候选人单职位的”的情况进行讨论,而搜索引擎面对的问题,则更类似于“多候选人排序”的情况,也即:

  系统里有n个网页,有m个特征(页面质量、页面内容丰富度、页面超链、文本相关性等)对n个网页有不同的打分,如何根据这些特征的“投票”,决定n个网页的顺序?

  而这个“多候选人排序”问题,是有一个“不可能的民主”的理论的,该理论的大意是,“合理”的民主应该满足3个条件:

  1. 如果选民都认为A比B好,那么最终结果应该也是A比B好

  2. 没有“独裁者”,也即,不存在这样一个人,无论别人怎么排序,最终结果的排序都和这个人的排序一致

  3. 无关因素独立性,也即,在第一次投票完成后,A排在B前面,现在进行第二次投票,如果所有人都没有改变自己投票中A和B的相对顺序,那最终结果应该也是A在B前面

  而通过数学的证明,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某种选举方式满足条件1和3,则必然不满足2,也即必然存在“独裁者”。

  根据“不可能的民主”理论,和搜索引擎结合起来看,似乎搜索引擎很难给出一个合理的网页排序,但是搜索引擎和投票又似乎有所不同,有两个角度可以破解

  1. 认为条件3过于强,需要弱化。

  2. 也许在网页排序问题上,真的存在这样一个“独裁特征”,这个“独裁特征”从目前看来,最适合的应该就是“用户满意度”了,按照用户的满意程度来排序网页,就是最合理的网页排序。如何衡量“用户满意度”呢?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

  相信大家阅读了这段内容后应该深有体会,百度算法和选举制有很大的雷同之处。那么我们做为逆向研究的方向是先从数据展现本身研究得出数据分析原则,这个是一项长期计划,因为我们必须对数以亿计的网站进行分析后才可以得出结论,而事实证明百度排序规则中不仅仅只有一条算法规则,会有多重规则。

  前期我也已经开发出一个基于关键词的简单分析程序:

  这个工具主要是辅助作用,之前讨论的选举制度主要针对的外链的有效性,而此工具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相关性,也就是搜索结果最后的排序规则中的先后排序规则。当然这个工具还是处于毛胚状态,很多指标都还是没有加进去,后期大家可以一起参与这份研究,把一些相对比较重要的指标加进去便于我们的研究更加的完善。

  如果你是纯粹做一个seoer我觉得到这里,你也可以停止阅读这份研究,因为事实证明,你只要获得最后排序的相关算法即可完成工作,通过此工具你已经能够轻松的获得什么样的密度情况下可以优先获得排名。倘若你在做价值数万的关键词,我觉得你可以继续往下看,因为这里就会讲到选举制度中的外链。

  选举制度中的外链其实应该是放在最前面的,因为这是相对比较民主的一次选举,不像上述的内容相关性一样,内容相关性的选举应该是属于百度内部选举制度,是属于第二次选举,而外链选举是属于第一次选举,网站通过外链来证明自己的同时,证明自己被认可。

  说到这里我想到站长很头疼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什么样的外链才算是真实有效的?很多seo工作者或多或少应该已经建了不少外链,但是实际效果不得而知。

  但是你通过选举制度,你可以排除以下几类人选:

  1.剥夺政治权益的。进百度黑名单的。

  2.政治地位低下的。此站本身质量低下的。

  3.无选举权的。也就是不在收录范围内的。

  4.与选举无关的。什么叫与选举无关?这里其实包含了这么几个意思,一是说此站内容相关性不高,二是说此站不是真心选举你的,甚至是不认识你。这也是百度近期的回复中多次提及的内容“真心推荐”。

  如果你已经理解了选举制度,相信到这里你会变的相对比较明朗,但是你要非常的清楚去认识一件事情也就是什么样的选举?选举制度可以一次性全员投票,也可以级级选举。

  所以说对于外链的建设,本身也是一个选举与被选举的规则,百度官方很有可能近期也会放出外链查询工具,告诉你什么外链有用什么外链没用,我也会在下一期的时候给出相应的工具或者是判断方案。

  来源:左倾观测站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产品启动页的秘密

  在我们的实际产品使用或是设计过程中,总是会有那么2-3秒是留给我们的产品启动页的。那么为什么所有的产品都有这几秒的启动页?它的作用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有些产品对于启动页始终在乐此不疲的更换?这里笔者将启动页的一些分析总结成文,以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产品启动页

  当应用程序被用户打开时,在程序启动过程中被用户所看到的过渡页面(或动画)都被我们统称为启动页。

  二、为什么要有启动页

  按照正常的产品设计思路,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使用产品是首要保证的,而这正不是与启动页的目的相违背吗?为什么我们还要费劲心思的设计启动页的甚至还需要启动页的存在呢?其实不然,在实际的产品启动过程中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特别是操作系统、大型绘图软件或是游戏启动的时间都相对较长,如果不给予用户正向的反馈就会出现问题:

  •   用户完全不知道你在继续运作,以为应用效率低下或卡死

  •   界面不友好,用户产生反感,如下图DOS系统启动画面  

产品启动页的秘密  

  三、启动页的作用和目的

  首先我们看下苹果官方对于IOS启动页的设计说明:

  为了增强应用程序启动时的用户体验,您应该提供一个启动图像。启动图像与应用程序的首屏幕看起来非常相似。当用户在主屏幕上点击您的应用程序图标时,iPhone OS会立即显示这个启动图像。一旦准备就绪,您的应用程序就会显示它的首屏幕,来替换掉这个启动占位图像。一定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提供启动图像,是为了改善用户体验,并不是为了提供:

  •   「应用程序进入体验」,比如启动动画

  •   「关于」窗口

  •   品牌宣传元素,除非它们是您应用程序首屏幕的静态组成部分

  您可能觉得遵循这些准则会导致启动图像显得平淡无趣,然而,实际上正是这样。请记住,启动图像并不是为您提供机会进行艺术展示;它完全是为了增强用户对应用程序能够快速启动并立即投入使用的感知度。

  很明显的看出,在苹果的认知中强调启动页必须是为了解决用户等待时间,保证用户使用流畅而去的。但启动页真的仅仅只能做这些吗?我不太认同,这黄金般的几秒种完全可以更好的利用。所以启动页我比较认同的是应该启动两大作用:

  1.   在应用启动过程中,通过减少用户等待焦虑度,使应用体验更加顺畅

  2.   传递信息(商业信息、产品的核心作用)、故事或是产品的人文情怀

  四、优质启动页鉴赏  

  下面我将产品启动页按照目的分为了几个类别,并且将其中一些优质的启动页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1)保证使用流畅

产品启动页的秘密

  这一类型的启动页都使用了一个张程序假图作为程序的启动过渡,让用户以为程序已经可以使用了。其中ibook和google earth与实际程序界面使用界面结合的最好,一个书架、遥远相望的地球,太美好了!

  (2)品牌信息传递

产品启动页的秘密

  来源:许哲投稿,原文链接

  品牌传递类的启动页相对较简单,基本采用产品名称+产品标志语为结构,简单突出主题即可。

  (3)情感故事共鸣

产品启动页的秘密

  通过一张短短的启动页去说一个故事或是表达情怀,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里选取的几张属微信最能产生共鸣。这张孤独星球上的小人就图片本身而言并不好看,至少比绝大多数应用的启动页差了不少,而且我也有理由相信微信团队绝对有能力做出更好看的启动页。但是为什么一直用这张呢?其实不难理解,微信产品的核心不正是抓住了漫漫长夜都市男女空虚的心里吗?再回头看看这张图寂寞星球上孤独的你我,默默的正注视这星球人海的一举一动,这不正就是微信团队与用户之间的一种共鸣啊!

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Google关闭AdSense for Feeds

  据Google发布的邮件通知,Google Adsense for Feeds服务会被关闭,自2012年12月3日起,Google 将停止通过 AdSense for Feeds 在 RSS Feed 中投放广告,这个运行了四年的广告服务就此关门大吉。

  AdSense for Feeds服务是 Google 早先收购 FeedBurner 后提供的一个广告服务,自从 Google 收购了 Feedburner 之后,几乎没有对这个服务进行任何更新和开发,其开发人员据称也被调到 Google 其他项目组,尽管如此,目前的确很难找到一个类似 FeedBurner 的替换产品。

  继续使用 FeedBurner 进行 RSS Feed 管理的用户也不用担心,FeedBurner 的 RSS 网址还将继续有效,但 Google 不会在上面继续投放广告了。

微信的未来

  微信是腾讯推出的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

  根据上一篇的公式,笔者现对微信的特征总结如下:

微信的未来

  发布我们可以看到,网民可以通过微信在手机上发布各种信息内容,文字、声音、照片、视频等,通过微信,现实生活可以快捷的联入互联网offline 2 online,同时微信们的一对一沟通方式,填补微博一对多传播的沟通空白。

  信息在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下,信息的多义性已经被降到最低,相互间的沟通消除了信息的歧义,同一信息不会有多截然不同的解读。但在信息多样性方面,无数个用户,你跟谁建立微信沟通关系,则有无数的可能,你可以根据好友名单,根据通讯录名单,或者根据二维码寻找陌生人,根据地址寻找陌生人,或者共同的事件来寻找志同道合的陌生人等等。作一总结的话,这些建立联系的方式都是对信息多义的运用,@曹化藤,一个很普通的用户名,当这用户信息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就具备了不同的涵义,出现在某人的好友名单里,可能就是聊天对象,出现在商场里,可能是购物者,出现在行业大会上,可能就是同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同一信息进行不同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设置用户的需求情境,集合相适宜的信息。微信则具有初步利用信息多义性的能力。

  渠道微信沟通方式是一对一,引入公共账号后,就具备一对多的广播能力。一对多的广播能力有2种情形,一对多和许多个一对一。一对多,微信就具备了广播式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博主占主导地位,受众被动接收,博主可以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精准营销。许多个一对一,博主可以与受众一一进行深度交流,有人就此说微信具备CRM的价值。微信的信息传播渠道只有这两种,就此可以讨论微信作为渠道平台的前景。

  接收微信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让互联网走到线下,作为online 2 offline的出口,这与发布阶段的off line 2 online是不同的,可以自己思考。

  对微信的了解如上,接着讨论微信发展的可能方向及空间。

  发布平台微信作为客户端,有没有可能作为 offline 2 online的软件入口?微信的基础是一对一的沟通功能,相对于微博的一对多沟通功能。一对一重要特点是私密性,微博上能否实现一对一的功能,显然是可以的,现有的私信是一种,加密 @曹化藤也是一种可能,也就是说,在技术上微博除了一对多以外还可以一对一。在内容发布上,微博同样可以发布音频、视频、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存在的疑问在于微博如何将这些功能予以组合,实现产品化。在发布功能上,微博客户端是微信的强大对手,除此之外,微信具有一对多的传播功能,而微博一对多广播功能外,还有关系链传播,关系链传播是广播式传播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其的升级进化形态,传播效率上,两者相差不是一个等级,而且传播效率又是一个发布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微信有的,微博都能具备,微博有的,微信无法提供。微信的基因决定了其无法与微博竞争,如果想占据这个O2O入口,理论上没什么戏。

  信息平台微信能否依赖自己的沟通工具属性获得机会?前面我们说过,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下也要解决信息多样化的问题,解决2亿多用户间如何建立联系的问题,也说明了微信初步具备利用信息多义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利用LBS,是微信的重要一个手段。微信可以通过用户的需求情境来集合信息,给予信息新的解读。对于用户来说,需求某个地点的餐饮信息,微信就提供附近的餐饮信息优惠券等,帮助陌生人间建立联系。另一种方式是,对于餐馆、商场、影院等来说,附近的用户都是可能的消费者,不同的行业,同样的用户信息就有各自的解读,就有各自的商业价值。

  地点是用户需求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了信息多义组织的一个重要载体,LBS商业价值的源头在此。微信可以应用LBS来组织信息,那么微信的竞争对手当然也同样可以利用LBS,现在微信先行一步,将LBS与微信结合在一起,用微信扩展LBS的应用,用LBS的属性增强微信的工具属性,两者相互促进,微信能否就此构建竞争壁垒,对竞争对手进行有效的阻击?同时用户需求情境还包括很多方面,时间,名人资源,特定行为等,比如明星的粉丝群体,有共同的需求,可以就此提供相应的信息,有购房行为的,会有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等等。所以信息的多义不只是LBS,微信除了融合LBS外,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境提供更个性化的应用,由此组建一个纵深的综合型竞争壁垒。

  微信在前,微博在后,两者不同的传播渠道,决定了他们解决信息多样性和多义的效率的本质差别,移动互联网为产品提供广阔的舞台,但没有有效的解决信息的多样和多义的手段,只能望洋兴叹。当微博或者基于微博的客户端介入移动互联网时,关系链传播渠道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解决了信息的多样性和多义,当他们比微信更好的根据用户需求情境来集合信息,更能个性化和效率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微信的竞争力在哪呢,辛苦搭建的竞争壁垒能起多大的作用,2亿用户会是安全的护城河吗?

  渠道平台微信一对多的广播功能让很多人兴奋,精准营销的到来,由于其是广播式传播,博主拥有足够的主动权,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对发布的内容,范围,手段等进行控制,达到理论上的精准营销,但广播式传播是单向传播,用户是被动接收信息,所以无论数据分析做的多么完美,其信息传播都将是对用户的骚扰,是对用户主动权的消弭,这是对社会化媒体阶段的倒退,同时数据分析只能部分解决信息多样化和多义,以前的博客讨论过,这里不赘述。当然微信的一对一沟通是双向的,对广播式单向传播会有一定的消解,但这无法改变本身性质。在社会化媒体关系链传播的大背景下,广播式传播前景有限,微信作为渠道平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信息处理平台最后一个问题,微信能否成为online 2 offline的软件出口?我想这取决于微信在对LBS等信息多义运用上的竞争优势,微信与更多的行业结合,跟更多的需求情境结合,有足够多的信息供用户选择与运用,作为出口之一应该还是有可能的。或者微信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高效的整理、加工、保存、处理等功能,将微信作为用户的信息中转站,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处理工具。但是微博…… 微博是微信的梦魇

  微信要获得发展空间,就要解决将正确的信息传播到需要的人手上,那就面临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正确的信息,也就是如何解决信息的多样性,同时还要筛选出需要的人,将信息与人相匹配,解决信息的多义,但不幸的是,看不出微信解决多样性和多义的效率,一对一,一对多广播都无法有效的解决,而钥匙在关系链传播上,微博与微信基因上的差异,靠后天的运营是无法弥补的,犹如雅虎之于谷歌,微信是个鸡肋产品。

  公式具有理论上的完备性,根据公式来分析微信,同样具有逻辑的完备性,发布平台、信息平台、渠道平台、接收平台囊括了微信发展的各种可能,虽然具体产品的命运掌握在操盘者及竞争者手中,但这一产品型态的发展趋势逃不出上述的分析范畴。

  对微信的理解困难在于其参照物微博的畸形发展,仍在纠结于社交与渠道的关系,参看《问诊微博》。当用微博这个哈哈镜去照微信或其他产品时,是猪八戒照镜子。本文所说的微博,也不是现实中的新浪微博。我们只有老老实实的进行理论推演,不跟着具体产品创新改变分析结果,看清背后的逻辑线索,还原产品的真面目。

微信的未来

  微信作为微博的功能互补,在微博进化速度缓慢时,快速的单点突破,结合移动互联网O2O的大背景,获得自己的空间,打个漂亮的时间差,至于这样的优势能有多大,能保持多久,则有待双方各自的进化发展等待最终的竞争结果。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鸟瞰互联网

  我们假设庞杂的互联网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是互联网发展中的圭臬,可以将散落在各处的偶然创新予以串联,亦可对创新的未来予以清晰的研判,让我们能够根据这一线索穿透互联网的层层迷雾,一窥真貌。在进一步了解假设之前,先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以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图形化描述尝试,希望能有些直观的感受。

  网民创造发布信息并通过传播渠道,将信息传播给需要的网民。这是互联网大多数企业正在做或准备做的事情,我们将从发布、信息、渠道、接收这几个环节来做一些解释。

  我们要解决谁来发布,通过哪些硬软件,发布哪些内容,及发给谁看?

鸟瞰互联网

  发布内容多样化,拉近现实社会与互联网的距离,发布方式的扩展,通过手机、手表、眼镜家用电器等,现实社会与互联网进一步融合。客户端是除了硬件作为现实社会进入互联网另一入口。

  我们沟通的方式有对一个人和对大众,一对一,有对熟人有对陌生人,一对多,则有对群组或对未知的大众。

  如何寻找用户的需求,及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归类信息?

 

  对信息的理解,需要立体性的思维。多样性,我们迷失在信息海洋中。多义性,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地点、情境、语境其意义都有很大的差异。产权,网民可以通过信息的产权获得实质性利益。

  如何解决信息多样性和多义性是考量传播渠道效率的主要指标,是传播渠道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一般是平台要做的事情,一般是从信息的多义性出发,对信息根据特定的情境进行分发。陌生交友,根据地点、关键词等将用户信息进行分发,彼此对用户信息此时的涵义心照不宣,虽然这些用户信息在正常时间里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LBS是根据地点,对信息进行分发,在不同的行业对LBS信息进行分发,其涵义与商业价值同样会发生变化,当然分发的方式可以通过下面的广播、关系链、搜索引擎渠道,这样就会又有不同的产品类型出现。

  通过什么方式(渠道)将归类后的信息传播扩散?

 

  广播式传播的主要特征是单向,其他的特征都可从这一点推导而出,单向传播,受众没有话语权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处于弱势地位,发布者和受众的地位

  是不对等的,传播的内容途径范围等都在发布者的可控范围内,无需顾忌受众感受的传播,粗暴直接高效。广播式传播的特征也让大数据有了想象空间,对受众的数据分析,进行范围控制,对受众的数据分析,对信息内容进行控制,以及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利用大数据对广播式传播手段的升级,来提升传播效率。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作用,但在我看来更多可能是个大陷阱。

  关系链传播的主要特征是网络,网络有众多的节点构成,每个节点生而平等,平等权的落实,是节点的自主权,节点能够自由组织或解散,形成具有主题性的子网络。节点需要与其他节点沟通,具有天然的社交属性,社交沟通具有时效性,导致参与事件的人越多,事件的时效性越强。关系链传播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其解决信息多样性和多义性的机制不是一两句说的清的,有兴趣可以去翻我的博客。

  搜索引擎的主要特征是精准,根据索引对历史数据进行快速定位,帮助网民高效找到所需的信息。索引也是对信息多义性的一个有效策略。搜索引擎的高效定位功能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功能,不可或缺,但舞台主角已是关系链传播毋庸置疑。

  用户如何使用信息?

 

  接收对应着发布,是互联网进入现实生活的接口,同样分硬件和客户端接口,虽然同发布接口有很多类似,不过接收会相对简单点,只接收显示归类后的互联网信息,比如ipod只播放音乐,阅读器只显示内容等,还有是的个人信息处理中心平台,这个好像目前没怎么进展。

  列举完各个环节上的一些特征,还是云里雾里的,应该算正常,理解多少算多少,只要能记住下面这个公式就足够了,主体发布信息,信息被归类后,在合适的渠道上传播给需要的受众,以这个公式为框架,加入自己的理解,逐步丰满。互联网上的产品绝大部分都逃离不了这个公式,有了这个公式,互联网分析就有一个稳定的框架,能够对大部分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演变分析。下一篇将以微信为案例,进行分析演示,可以看分析的逻辑,也可以看分析的结果。对其他产品的分析亦可依瓢画葫芦,举一反三。

鸟瞰互联网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鸟瞰互联网

鸟瞰互联网

鸟瞰互联网

国内企业网站十有八九不合格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国内政府网站问题比较多,国内网页设计大环境落后,相关测评指标落后。

  有人可能觉得企业网站应该是比政府网站要好的,但是其实企业网站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由于企业网站比政府网站多一块——网络营销,企业网站更容易出问题。

  如今的现实是,国内十有八九的企业网站都不合格,这还只是本人保守的估计。不管是在页面、内容、用户体验、SEO方面,还是互动性方面,大多数企业网站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页面复杂,栏目太多,或者代码全是JAVACRIPT(不利于SEO),这几个问题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吧。

  内容,对于内容,可以说的太多了。真正内容好的网站简直屈指可数。什么是内容好?原创度高、可读性强、相关度高、能传递价值、对用户友好,这才算好内容。另外,内容还需要进行有效整合,需要进行SEO优化,需要丰富,需要能够可持续发展,等等。

  最要命的是,大多数企业对网站内容根本就不重视。他们会说,我们又不是做杂志,没必要把内容做得太好。可是笔者想告诉他们:内容做不好,网站只是个空架子;再说连内容都做不好,错字连篇,语句不通,陈词滥调,人家凭什么相信你的产品好?!

  还有的企业网站内容看上去是很丰富,可是浏览一遍下来,没有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内容空洞、废话连篇,或者内容组织的不好,没有人愿意来第二次。

  用户体验,这一点跟以上两点关系密切,而且超出了以上两点的范畴。不同网站的功能不一样,建议网站策划人员和网站所有者自己把网站的所有功能多过几遍,看看哪些地方蹩脚。必要时可以邀请几个用户进行测试。

  SEO, 其实SEO的那些知识不难,但是可能因为太专注于外链建设,很多网站站内优化做得不到家,而且没有把SEO同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

  互动, 互动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说了。现如今社交媒体发达,各种互动,应有尽有。网站应该充分利用,这样才能让你的内容得到充分传播,也能调动访客的积极性。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企业招聘网站设计人员或网站策划人员都有诸多要求,什么“经验丰富,审美能力强,市场洞察力强,精通各种代码”。可是笔者就奇怪了,为什么笔者看到的好网站就这么少?

  笔者倒建议企业在招聘此类人员时,不要总是强调精通什么代码,什么所谓的成功案例。其实网站策划需要的是一个人的统筹能力、学习能力,对网站各要素的深入把握和理解,以及对主办单位本身的理解,甚至还需要一点直觉和天分。

  一个人具备这些能力和天分与否,是需要面试官自己来出题考察的。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才知道!而且笔者个人认为,网站策划是网站运营和网络营销人员的必备技能,所以也没必要专门招聘此类人员,除非他兼有其他方面的技能。

  一个不懂网站策划的编辑不是一个好的网络运营者。

  来源:牌巴子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