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8日星期一

如何反制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

  介绍用户一方可以对精准广告定向进行的审查。这样有一个平衡:广告商是自由的,用户也是自由的,双方都能,且应该对它们手上的信息进行审查。那么,用户如何反制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

  这篇投稿是补充牛国柱的《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技术》,在作者前一篇文章《是谁在偷窥我们的网络隐私》已简单介绍了广告统计的原理,《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技术》则给出了详细说明。

  放任追踪的后果:

  作者在某个社交网站用目前使用的邮箱注册了帐号a。有一天用老的email注册了账户b并登入,该社交网站第一个提醒我应该加的好友就是a。

  它其实知道b和a是同一个人。

  这就是社交图谱,更广泛地说,是用户(没有注意到而提供的)信息价值。

  再回到牛国柱的文章,这篇文章脉络很好,按照广告追踪所涉及的不同“门路”进行分类。

  本文也以同样的分类,来介绍根据“门路”不同,用户如何对它受到的追踪进行审查。

  1,Http Header之User-Agent

  有了UA,网站才能根据你希望的语言,版面(手机版?桌面版?)向你提供网页。它在广告上的用途无非是大致统计使用者的浏览器,操作系统,语言等元信息。

  UA只是一个明文字符串,浏览器通常都允许将其自定义。通过扩展程序,可以按照网站域名(或其它几乎任何条件)伪造不同的UA

  2,Cookie(包括flash cookie)

  在广告行业以外,Cookie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它几乎是让服务器记住你的唯一方法:登录,记住你最后一次访问的页面(为什么优酷记得你上次把视频播放到哪里?),账户鉴权保密(支付宝怎么确保你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付款?)......都需要用到它。

  单纯地禁止cookie往往会造成灾难。

  所以审查cookie需要一些技能和工具:

  第一方/第三方:

  为了营销而进行的用户追踪功能通常是第三方(的域名)提供的,所以第三方cookie更可能用于追踪。但是对于一个特大号的服务/系统而言,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区别就会模糊。

  用户信息和服务内容可能会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域名下。

  如,在阻止所有第三方cookie时,可能会在登录hotmail/skydrive等微软live服务时出现困难。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定按照域名、第一方第三方、是否一旦退出浏览器时便抛弃等不同来区分黑/白名单,

  提供追踪与其它功能的代码来自同一个域名。这种情况下,审查就会变得困难,往往需要直接针对特定cookie进行处理。目前的网页设计都推崇内容和样式分离的异步模式,因此,执行不同任务的javascript通常也会分开,以.js文件的形式发放。这时可以通过阻止特定javascript代码文件的方法以进行来自用户的审查。

  Adobe公司和浏览器开发商进行了合作,以确保用户可以轻松地审查flash cookie;现代的浏览器可以审查flash(原生的点击播放功能,或通过扩展程序),以及flash cookie等(其它的plugin也是一样)

  3,定向技术

  a,所有通过UA的来源都是可以伪造的

  b,通过地域(ip地址)的定向难以伪造,只能通过使用代理服务器进行匿名化。

  c,回头客,频次定向是利用cookie的,因此第三方的回头客定向比较容易排除,但那些需要用户登录的站点,几乎不可能审查。因为明确标明了“你的”登录历史一定会出现在对方的服务器日志里。但基于网页异步执行的特点,通过审查javascript,还是有机会能减少被搜集的信息量。

  d,人群定向是难以审查的,因为这种定向主要来源于你的活动历史,以及你周围(同一类)用户的活动历史

  e,并发/时段/网页/关键词定向,这些内容往往是由服务器完成,除非用户能阻断用于提交信息的可执行代码(通常是javascript),否则不太可能审查它们。

  4,Do Not Track Header(不要追踪)

  DNT也是现代浏览器的一项功能。(唯一的例外是所有源自Chromium的浏览器,包括Google Chrome均不支持)

  如果你是twitter的用户,则可以放心地使用DNT功能,twitter已经宣布支持识别DNT。

  为什么?技术上,Do-Not-Track做了这些事情:

  当浏览器访问一个网站时,它在向目标网站发送的HTTP header中增加了一句“DNT: 1”

  所以是否将带有DNT header请求的用户做别的处理,完全是服务商单方面的事务。

  5,浏览器

  以上的方法通常都能用于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上的浏览器,特别是应用(APP)中内置的统计是难以审查的。

  相对简单的方法是,在移动设备的host中,将用于追踪的服务器域名导向一个无效的Ip地址(如指代本地的127.0.0.1)。显然这么做,至少会丧失设备的保修。

  如果和广告过不去,记得把它的追踪部分也审查掉,虽然你不会马上感到差异,但这是广告的命根。

  来源:fcerebel投稿

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Web2.0时代数字阶层的形成与转换

  现实与虚拟界限的消弭,是Web2.0时代的重要特征。而Web2.0时代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每个现实世界的人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一场身份和权力的解构。这将为互联网世界的新一轮身份和权力重构提供基因储备。这些被解构的碎片基因存储于互联网庞大的基因数据库中,每个基因都具备了构成数字人格的先天条件,经过一个适当的转换机制,即可形成不同的数字阶层,而随着互联网信息监控的纵深发展,不同的数字阶层又能够发生转换。

  公民基因到数字阶层的嬗变——身份与权力建构机制的作用

  Web2.0时代的互联网早已经将现实世界的人格进行了虚拟化的采编。随着云存储的出现,信息存储不断得以扩容,公民基因的存储逐渐在越来越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下成为可能。互联网对公民基因的处理过程经历了采编和均化转换两个步骤。经过采集入库的过程,公民基因具备了嬗变成数字人格,最终形成数字阶层的能力。

  身份与权力建构在网络公民的数字人格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互联网世界的信息生产方式的差异又决定了数字阶层的差异。根据信息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将数字阶层分为三个层次,数字佃农阶层,数字中产阶层,数字精英阶层。

  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指出,人们使用媒介具有三种目的:消费、创造与分享。这三种活动如今也构成了Web2.0时代互联网公民的基础性活动。数字阶层就是依据网络公民对于信息的消费、创造、分享的不同划分的。

  数字佃农阶层的网络公民主要从事对“资讯”的创造、分享、消费。这里的“资讯”是指信息金字塔中最低端的内容。其主要特征为基于个人生活的琐碎话语、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所呈现的娱乐化、无价值信息。是克劳德·香农信息论中的噪音和冗余。过多的此类信息,会造成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泛滥,抵消知识与智慧的有效作用。数字佃农阶层的网络公民常常见诸于微博之中对私人生活做出无聊展示的个人,对于道听途说的网络谣言过多的关注与分享,参与无根据的网络打假行为,制造低层次,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信息内容,无逻辑的堆砌信息。此阶层的网络公民、易受舆论风向标的影响,现阶段的网络水军,五毛党多由他们组成。

  数字中产阶层的网络公民主要从事对“资讯”和“知识”的创造、分享和消费。“知识”是指信息金字塔中位于中端的信息。知识的功用在于让人产生批判性的思考,对社会的百态有一定的自省和思考的能力。知识对互联网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数字中产阶层的网络公民有时也会对私人生活进行混乱的马赛克式展示,对低涵养的资讯产生兴趣,但是他们区别于数字佃农阶层单纯的沉溺与不假思索,他们更多的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较丰富的文化储备,但是仍然没有能力将感性认识转化成智慧的结晶。这类人群在网络公民社会之中占据绝大多数,他们大多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生、教师、具备社会经验的白领、公司普通员工、高管等等。

  数字精英阶层的网络公民不在资讯、知识方面做文章。他们所关注的是信息金字塔最顶端的“智慧”的生产。“智慧”作为信息金字塔最顶端的信息,具备了强烈的哲学意味,能够完成对各种事件的普遍规律的总结。智慧对于事件的解读是纲领性的,具备强烈指导意义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数字精英阶层在对世事的观察中,不仅用一双眼,也用一颗热心去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进行解剖。对真实的追索,对善念的坚持,对美感的执着是数字精英阶层的核心特征。在网络信息海洋中,他们是意见领袖,拥有一呼百应的话语权力,在“围观改变中国”的场景下,他们是最有力的号召者,他们的强大人格魅力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数字信息与数字阶层金字塔

  数字阶层的相互转化:信息监控机制赋予的可能

  公民基因根据信息生产内容的不同完成了阶层建构,那么已经形成的数字阶层能否转化?如果可以,转化的机制又是什么?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给阶层转化提供了可能,那就是信息监控机制的成型。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信息监控机制是一个强大的“圆形监狱”,它以最小的成本处理了最繁琐的监管。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每时每刻不停运转的电子监视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公民的一个微小的行为和轨迹都会被记录在网络庞大的数据中心里。数字阶层的转化实际上就在于信息监控的密不透风。福柯有言:“人在圆形监狱中死去”,这给每一个互联网公民提供了强大的隐喻——每个人都在监视中生存,完成在互联网中的生存使命。

  以粗浅的形式划分,信息监控机制靠两股气流混合形成。

  第一股气流的作用来自于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这股气流对人们信息的记录和监控的方向是至下而上的,每一个社交工具的使用者都热衷于发声,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没日没夜的展示与自我暴露,说出来的话,发出去的图,填写在表单中的姓名、生日、性别、爱好兴趣、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等信息被无休止的曝光于社交平台上,俨然主动向社交平台提交的一纸纸“个人简历”。因此,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获得了众多网络公民的“身份证”。社交工具对互联网公民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汇总,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第二股气流的作用来自于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这股气流是由上至下的,它是互联网公民无意识的暴露所形成的庞大数据库。搜索引擎所具备的特色武器是它独特的蜘蛛程序。蜘蛛对信息的聚合依靠节点进行广泛分布,每一个节点都是联系的而非孤立的。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蜘蛛的工作是不断地在网站中爬行,由上而下不间断抓取和索引。众多网站的信息、众多个人隐私的轨迹,都被收录其中。广泛结网与全景监测,是这股气流的特点。

  由下至上和由上而下的两股气流的汇合形成了强大的漩涡现象,这个漩涡使所有的信息都杂糅在一起,完成对监控而来的信息的汇总和集中存储管理。Web2.0时代这种强大的信息监控机制促使了每个人都以一种最真实的面目示人,虚伪的网络面具即将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又因为这种信息监控机制的存在,使网络公民之间能够相互的监督,以双重面目示人的公民将让自己的不忠诚暴露于公众的视线之下;以真学识展示自己的人也将得到人们崇拜的目光。以此方式进行汰选,最终实现阶层的轮转。

  当然,互联网的信息监控机制是机器逻辑对生物逻辑的侵袭。造成的结果就是网络出现更多全民狂欢式的疯狂的对个人隐私进行揭露的图景。人们逐渐丧失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私域逐渐变成荒芜的存在,有些私人的美好已经落幕。

信息监控的气流漩涡

  Web2.0时代数字阶层的形成与转换,对于每一个网络公民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活在互联网这个“圆形监狱”中的我们,接受着监视也创造着信息。生产的信息的质量差异决定了每个人数字阶层的归属,因此,每一个网络公民都应当对自己生产的信息负责。慎用个人话语的权力。

  来源:互联网营养餐厅newcy投稿,原文链接

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技术

  互联网精准广告定向技术,指的是依托于搜索引擎庞大的网民行为数据库,对网民几乎所有上网行为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分析,按广告主需求锁定目标受众,进行一对一传播,提供多通道投放,按照效果付费。

  本文的写作初衷是总结自己的知识,将知识从片段的、隐形的转化为可以向别人讲述、能够给人帮助的。在总结的过程中自己也提升了很多,同时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切实的给刚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学们以帮助。为了查看方便,特把内容进行汇总。

  一、基础知识:

  1、Http Header之User-Agent

  User Agent中文名为用户代理,是Http协议中的一部分,属于头域的组成部分,User Agent也简称UA。它是一个特殊字符串头,是一种向访问网站提供你所使用的浏览器类型及版本、操作系统及版本、浏览器内核、等信息的标识。通过这个标识,用户所访问的网站可以显示不同的排版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或者进行信息统计;例如用手机访问谷歌和电脑访问是不一样的,这些是谷歌根据访问者的UA来判断的。UA可以进行伪装。

  浏览器的UA字串的标准格式:浏览器标识 (操作系统标识; 加密等级标识; 浏览器语言) 渲染引擎标识版本信息。但各个浏览器有所不同。

  字串说明:

  1、浏览器标识

  出于兼容及推广等目的,很多浏览器的标识相同,因此浏览器标识并不能说明浏览器的真实版本,真实版本信息在 UA 字串尾部可以找到。

  2、操作系统标识

user-agent的操作系统标识

  3、加密等级标识

  N: 表示无安全加密
  I: 表示弱安全加密
  U: 表示强安全加密

  4、浏览器语言

  在首选项 > 常规 > 语言中指定的语言

  5、渲染引擎

  显示浏览器使用的主流渲染引擎有:Gecko、WebKit、KHTML、Presto、Trident、Tasman等,格式为:渲染引擎/版本信息

  6、版本信息

  显示浏览器的真实版本信息,格式为:浏览器/版本信息

  2、用户追踪之基础技术——Cookie

  Cookie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回头客定向、访客频次定向、用户定向等等都需要基于此技术才可以实现,并且我们日常工作中所能见到的第三方监测工具如doubleclick、99click、秒针等也都要利用cookie技术,网站分析工具如GA、百度统计、CNZZ等也需要利用cookie。如果没有Cookie,互联网广告市场将受到巨大打击,尤其对于目前我们谈论的精准广告而言。如果没有Cookie,网站分析也不从做起,遑论优化了。

  Cookie是什么

  Cookie在英文中是小甜品的意思,但在计算机语言中,Cookie指的是当你浏览某网站时,网站存储在你电脑上的一个小文本文件,伴随着用户请求和页面在 Web 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传递。它记录了你的用户ID,密码、浏览过的网页、停留的时间等信息,用于用户身份的辨别。Cookie通常是以user@domain格式命名的,user是你的本地用户名,domain是所访问的网站的域名。

  为什么要Cookie

  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对于一个浏览器发出的请求,服务器无法区分是不是同一个来源,无法知道上一次用户做了什么。所以,需要额外的数据用于维护会话。 Cookie 正是这样的一段随HTTP请求一起被传递的额外数据,用于维护浏览器和服务器的会话。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没有登录京东时在京东上购物,选择了3件商品放入购物车,在结算时,京东为什么还能知道这三件商品是什么?没错,是Cookie!

  Cookie的工作原理

  Cookie利用网页代码中的HTTP头信息,伴随着用户请求和页面在 Web 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传递。例如:当你在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了Amazon的URL,浏览器会向Amazon发送一个读取网页的请求,并将结果在显示器上显示。在发送之前,该网页在你的电脑上寻找Amazon网站设置的Cookie文件,如果找到,浏览器会把Cookie文件中的数据连同前面输入的URL一同发送到Amazon服务器。服务器收到Cookie数据,就会在他的数据库中检索你的ID,你的购物记录、个人喜好等信息,并记录下新的内容,增加到数据库和Cookie文件中去。如果没有检测到Cookie或者你的Cookie信息与数据库中的信息不符合,则说明你是第一次浏览该网站,服务器的CGI程序将为你创建新的ID信息,并保存到数据库中。

  关于Cookie的一些知识点

  1、Cookie是基于浏览器的,因此当电脑上安装多个浏览器时,服务器会生成多个Cookie。虽然是同一个人,但服务器是识别为多个用户。
2、Cookie是基于浏览器的,因此当同一台电脑有多个人使用时,服务器也只会生成一个Cookie。虽然是多个人,但服务器会认为是一个用户。
3、Cookie是无法跨设备进行设置的。比如我们在单位和家里分别使用两台电脑,即使我们使用同一种同一版本的浏览器,我们还是生成了两个Cookie,服务器会认为是两个用户。(PS:现在有些浏览器可以同步数据,比如Chrome、Friefox,可以避免这种问题)

  请注意:以上所说的Cooke指的全部是Http Cookie。有一种Cookie——Flash Cookie,可以解决多浏览器的问题。

  关于Flash Cookie

  FlashCookie是由FlashPlayer控制的客户端共享存储技术,鉴于目前Flash技术的普遍性,几乎所有的网站都采用,所以具有同Http Cookie一样的作用。在技术上,通过使用JavaScript与ActionScript可以将Http Cookie和Flash Cookie进行互通。

  Flash cookie的优势在于:

  1、跨浏览器:不管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了多少个浏览器或者浏览器的不同版本,使用Flash Cookie能够使所有的浏览器共用一个Cookie。

  2、不易删除:所有的浏览器均提供了清除Http Cookie的快捷方式,但Flash Cookie并没有此种方式,并且其保存位置非常隐蔽,网民难以删除。

  3、容量更大:Flash Cookie可以容纳最多100千字节的数据,而一个标准的HTTP Cookie只有4千字节。

  作为网络广告行业的销售人员,了解以上知识就已经绰绰有余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接着往下看。

  Cookie的数量

  1、大多数浏览器支持最大为 4096 字节的 Cookie。因此最好用 Cookie 来存储用户 ID 之类的标识符,用户的详细信息则通过用户 ID从数据库或其他数据源中读取。

  2、浏览器还限制站点可以在用户计算机上存储的 Cookie 的数量。大多数浏览器只允许每个站点存储 20 个 Cookie;当存储更多 Cookie时,最旧的 Cookie 便会被丢弃。有些浏览器还会对它们将接受的来自所有站点的 Cookie 总数作出绝对限制,通常为 300 个。

  Cookie的失效时间

  1、浏览器的Cookie设置会决定是否保存Cookie数据。如果浏览器不允许Cookie保存,则关掉浏览器后,这些数据就消失。

  2、如果浏览器允许保存Cookie,那么Cookie的时间由服务器的设置决定。Cookie有一个Expires(有效期)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Cookie的保存时间,服务器可以通过设定Expires字段的数值,来改变Cookie的保存时间。如果不设置该属性,那么Cookie只在浏览网页期间有效,关闭浏览器,这些Cookie自动消失,绝大多数网站属于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Cookie包含Server、Expires、Name、value这几个字段,其中对服务器有用的只是Name和value字段,Expires等字段的内容仅仅是为了告诉浏览器如何处理这些Cookies。

  第一方Cookie和第三方Cookie

  大多数的第三方监测工具和网站分析工具都会采用第三方Cookie。所谓第一方和第三方的说法,是用来确定Cookie的归属的,这个归属是指Cookie中记录的域(domain)。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唯一区别只是:Cookie中的域名是否和被访问网站的域一样,是就是第一方,否就是第三方。举个例子:如果你访问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的时候,网站在你的电脑上设置了一个Cookie,里面的记录的域名也是www.chinawebanalytics.cn,那么这个Cookie就是第一方的,归你访问的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所有。而如果你访问网站www.chinawebanalytics.cn时,在你的计算机中设置的Cookie的域名是www.abc.com,那么这个Cookie就是第三方Cookie,归www.abc.com所有。

  所以,第一方Cookie并不一定需要由某个网站自己的服务器给自己建立,别的网站也能为它建立;而且,第一方Cookie也不一定是能由某个网站自己读取的,它完全可能由第三方读取。

  二、定向技术介绍:

  1、语言定向

  1、语言的来源

  简单理解,语言指的是用户的浏览器语言,是从浏览器的Http Header的Accept-Language的字段来的。

http header

  2、浏览器的Accept-Language是由浏览器的语言设置所决定的。

浏览器默认语言

  3、浏览器的默认语言设置和浏览器语言无关,默认继承操作系统的语言。

  2、浏览器定向

  浏览器定向同样需要依赖于各个浏览器在打开页面时所传输的Http header信息中的User-Agent。

  3、操作系统定向

  操作系统定向依赖于各个浏览器在打开页面时所传输的http header信息中的User-Agent。

  4、地域定向

  地域定向依赖于对IP地址的识别,而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因此从网络诞生的第一天起,地域定向就可以被使用了。

  通俗来讲,IP地址就是互联网上的门牌号,接入互联网的所有主机就是我们的一个个住所,其中有个人的,有单位的。个人住所一家一个门牌号,单位的多家公用一个门牌号,由于规划的原因,有的住所会有多个门牌号,也是规划的原因,门牌号有时会发生变化。IP地址也有此特点,一台主机可以具有多个IP地址,而多台主机也可以公用一个IP地址。

  现实中,不管如何规划,通过门牌号我们能找到我们要找的住所,也能清楚住所所在的具体位置。同样,在网络中,通过IP地址我们也能定位到我们所需要找的主机,并且清楚知道主机所在的地理位置。这样我们就能进行广告的地域定向了。

  从技术层面讲,地域定向的工作逻辑是:

  当一个请求发送给服务器时,服务器根据配置(以Apache为例,在Apache Httpd中进行配置)记录下请求的相关数据,组成日志文件,日志基本会包括请求时间、请求IP、请求的URL、请求的Reffer、请求的User-Agent以及其他信息,将收集到的IP地址与已有的IP数据库进行比对,即可以确定请求者的地理位置了,比如山西省太原市。

  国内目前免费的IP库有 QQ IP数据库 纯真版,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纯真IP库,收集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长城宽带、网通宽带、聚友宽带等 ISP 的最新准确 IP 地址数据,包括最全的网吧数据。IP数据库每5天更新一次,企业可以在此基础上修正后使用。

  目前的地域定向更多的是针对省份以及地级城市的定向,针对县级市或者区级的定向基本上都十分不准确。

  5、回头客定向

  随着电商网站的火爆,从2010年开始,互联网广告行业出现了一种定向方式——回头客定向。回头客定向是随着精准理念的发展而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回头客定向是指针对到达过广告主网站的某一个点的用户或者发生过某一个行为的用户进行定向。

  从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回头客定向的三个基本点:1、到达过;2、某一个点或某个行为;3、定向投放。这三点也是回头客定向和人群定向的区别之处。

  从营销的角度讲,针对不同到达深度的用户或者不同行为的用户,我们需要采取的营销策略可能会有不同。我们以电商网站的购物流程来举例子。电商网站的购物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电商购物步骤漏斗图

  1、针对浏览过商品的人,我们应该分析他的浏览记录,发现他感兴趣的商品,然后通过广告将他感兴趣的商品推送到他的面前(如果要做到非常完美,针对每个用户有不同的广告显示,需要有哪些条件?大家可以评论,我们一起交流)。

  2、针对已经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的人,此时可能更重要的是给他一张电子优惠券,以促进其下单。

  3、针对到达过注册或者登录界面,但未完成注册和登录的人,给他一个商品即将售馨或者即将涨价的倒计时更能促进其回来下单。

  4、针对到过填写配送地址页面但没有提交订单的人,提示免邮递费用或者直接告诉他“你还差一步就将完成订单”,可能会是一个好的方法。

  5、已经提交订单的人,是我们的老客户了,此时应该推荐关联的商品信息,以促进其二次消费。

  所以,进行回头客定向的投放,一定是要有以下三个步骤的:

  1、设置回头客人群的监测。支持回头客定向的系统必须能够支持对各个点的监测,因此提取监测代码在此是必须的。好的系统可以利用一个监测代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不同监测点的回头客(大家说如何做到?);差的系统就提供不同监测点的设置功能,每个监测点提取不同的监测代码。

  2、整理针对各个监测点用户的独特营销诉求。制作针对不同回头客的不同创意。

  3、利用投放系统,对回头客进行定向的广告投放。

  一般来讲,定向越准确,能得到的量就会越少,因此,在做回头客定向时,不应该再选择媒体进行投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回头客定向已经是最领先精准的目标用户定向了,此时媒介选择的意义也大大弱化了。

  以上所说的是纯正意义上的回头客定向,鉴于回头客定向受人欢迎的精准的概念和可怜的流量,有些人或公司权衡后会将回头客定义的非常广泛,比如到过网站的人、点过广告的人、看过广告的人都算作回头客,这只是又一次的中国特色而已。这种事情多了,反而于精准广告市场的发展不利。

  6、人群定向

  人群定向其实就是目标人群定向,在营销学中,产品定位以及人群细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这种理念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因此每一种产品在设计、生产之初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人群。从我们的广告投放、市场宣传来讲,一定是希望能给对目标人群进行,花费在目标人群之外的推广都是浪费的。

  但在以往的媒介中,想要完全的识别用户,以确定是否目标人群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甚至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不同的媒介手段去尽量的靠近目标人群(电视、广播、杂志都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受众的呢?有人讨论嘛?)。但即使这样,也产生了一句广告界最著名的话语——我知道广告费浪费了一半,但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半。

  在互联网时代,通过技术的力量,可以无限的接近、近乎准确的判断每一个人的属性,从而为广告主目标群体定向服务。但是,互联网也只是无限的接近,而不是确切的能标示出个人的属性。目前,最接近的应该是类似于罗维邓白氏之类公司的数据 (顺便说一句,央视315晚会的曝光,对罗维邓白氏公司只能是免费的广告,而不是打击)。

  言归正传,我们来说说互联网的人群定向。互联网公司通常讲的人群定向并不单单包括人口的自然属性(demographic),还包括人群兴趣(interest)、人群行为(behavior)、购物行为(purchasing)。

人群定向

  注:此处我们说的人群行为指的是对广告的行为,比如浏览广告,点击广告以及转发、下载广告等交互行为。目前市场上经常有一些公司标榜行为定向,但让其展开一说,就只是说对用户的浏览行为进行定向,非常正确、毫无破绽的说法,但细问却还是这一句。这只能说明这种公司忽悠而无真章的事实(大家说说为什么能说明?)。

  对于真正提供定向的公司,不管各个公司都提供什么样的人群定向,以上所说的4类属性或行为都是基于cookies技术(了解Cookie),通过对用户长期的互联网浏览行为数据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由于各公司的资源优势不同,因此目前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建立健全的数据。

  自然属性(demographic)

  自然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地域、婚姻状况、家庭状况(是否有小孩,小孩年龄等)、收入(个人收入、家庭收入)、行业、职业等信息。单纯通过互联网浏览行为并不能分析到如此全面且准确的信息,目前还主要以找到真实的样本进行建模分析为主。自然属性数据以艾瑞的数据最为准确。

  人群兴趣(interest)

  人群兴趣在每个公司会有不同的认知。目前,兴趣数据属悠易最好,悠易的数据是公开的,可以通过悠易受众引擎查看。

  人群行为(behavior)

  上面注解所说的人群行为仅仅是行为中的一种,如果有搜索引擎的资源,则可以加入搜索行为的监测(如百度的搜客定向——对在百度搜索过已添加关键词的人,在其浏览指定的投放网站时投放客户推广组下的创意。);如果有微博数据,则可以加入关注与被关注的行为(新浪有此打算吗?),因此人群行为各公司的定义差异是最大的。

  购物行为(purchasing)

  购物行为指的是作为消费者角色,互联网用户的消费数据。毋庸置疑,购物数据如果淘宝是第二,也没人可以自称第一。

  在广告系统中,用户的所有属性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进行自由组合设定的。但以上所有的属性或行为就可以全方面的了解用户了吗?并不是!这是一个发散性的命题,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我们还可以加入用户的设备(PC、Pad、移动设备等),通过用户上网通道来描述用户。还有其他的角度吗,大家留言讨论吧!

  7、并发次数

  在按天售卖或者按时间售卖的时代,是不需要考虑并发次数的。只是在按照展现次数(CPM)售卖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需要考虑广告并发的设置。

  在按照CPM售卖时,广告投放的速度可以有两种——尽快投放和匀速投放。尽快投放很好理解,就是尽快投放完规定的量。匀速投放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均匀的投放完规定的量。举个例子,一天之内投放1000个CPM,选择尽快投放就意味着广告在第x小时投放完毕,那么(24-x)的时间内就不会再看到广告;而匀速投放意味着我们需要在第23小时59分时还看到广告。这个如何做到呢?此时就需要利用并发次数的设定了。

  并发次数指的是广告某个时间周期内播放的次数,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广告的匀速投放。并发次数的计算方法为:广告投放量/投放时长。注意:此处的时长根据需要,可以按照秒、分、刻等单位来计算。并发次数的规则需要广告投放核心的支持,当在规定的时长内,广告未达到并发次数时,广告可以展现。达到设置次数后,则不予以展现。

  一个思考题:如果一个广告一天内要求投放1000CPM,而媒体的PV一天正好是1000CPM,那么尽快投放是否能够跑完广告的规定量?匀速投放是否能够跑完广告规定的量?如果跑不完,我们需要怎么做,才可以跑完?

  8、时段定向

  每一个广告活动,每一次宣传活动,都会有周期的设定。在一个投放活动被制订出来后,在每种媒介、每个媒体上的投放周期就已经确定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是以节目的播放时间、广告顺序以及报刊杂志的期数来决定投放的周期的。互联网广告则以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以及投放时段来决定投放周期的(需要注意的是:投放时间是以服务器的时间为准的)。

  9、网页定向

  网页定向指的是针对特定的URL进行定向,使广告投放在指定的URL上。网页定向是互联网广告定向中不常使用的定向。

  网页定向最核心的技术有两个: 

  1、如何获取当前页的URL,注意是当前页非Http Header中的Reffer。当前页URL需要通过加在页面上的JS代码获得,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如果JS代码被放在iFrame中的情况,甚至会被放置到好几层嵌套的iFrame上。

  2、广告系统在定向设置时需要考虑到URL匹配问题。左匹配、右匹配、包含、不包含、通配符等。匹配规则需要在广告投放核心进行处理。

  10、访客频次

  频次是广告投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网络广告的频次和其他媒介投放时的频次概念是一致的。

  频次是指个人或家庭接触广告信息的次数。在传统的电视媒介中,我们不能准确的控制每一个人接触广告信息的次数,只能是通过总收视点除以到达率计算得出。但是在网络广告中,一个人可以接触广告信息的最高频次是可以严格控制的,实现严格控制的基础技术也是cookie,可见cookie对于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的重要性。

  在网络广告的投放中,频次的控制对象比其他媒介更广泛,频次可以控制广告的浏览、点击、完整浏览,甚至是广告的转发、下载等其他的行为,因此互联网的频次指的是访客与广告发生互动的最高次数,而互动的行为设定则需要能够在广告系统中进行设置。当然经常还是对广告的浏览进行频次设置,我们也以此举例。

  网络广告频次控制的原理非常简单。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页面时,会请求放置在页面的广告位代码,广告位代码和服务器进行交互,广告位代码将用户的cookie信息(包含对广告的访问次数)传给服务器(如果没有cookie,服务器会生成一个),服务器进行频次的匹配,超过频次设定的广告将不会被投放,在同时判断了其他定向条件后,服务器回传适合的广告到浏览器进行投放,在返回信息的同时,还会将用户cookie上此广告的浏览次数加1。通过这种方式,网络广告实现了精确的频次控制。

  广告投放中,并不是频次越高越好,过少的接触不会在接触的用户心中产生印象,过多的接触反而会使接触的用户产生不快,厌恶。1972年,美国心理学家赫尔伯特.克鲁格曼经过研究,确立了消费者接触广告三次的心理学关系:第一次好奇:“这是什么?”第二次是认识:“干什么用的?”第三次是判断:“对广告产生什么印象?”。当然,因为产品、市场、品牌、竞争、创意以及媒体等不同,在频次设置上也会有所不同,不过,对广告的有效接触频次限定一般都是以3次为底限的。

  为了了解广告的投放效果,在报表中,广告系统一般会提供平均接触频次、频次分布图。

  讨论:频次分布图是什么样子?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

  11、关键词定向

  我们所讲的关键词定向实际上就是Google AdWords中的内容相关广告(Contextual)。

  关键词定向实现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抓取网页内容并进行分析的能力

  分析时需要考虑到页面的结构、html标签、链接等影响,对页面的正文进行分析,得到最恰当的一些关键词来描述页面所表达的内容。关键词定向是否有效的瓶颈即在于此。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时快速分析页面的要求非常高,当页面足够多的时候,系统执行效率会非常的低下,因此必须具有提前抓取有可能出现广告页面的能力。

  当然,实时快速分析同样重要。

  广告系统中设置广告投放关键词的能力

  需要能够确保操作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的在系统中进行关键词的设置(正向选择、反向排除),如果能够提供对之前投放的关键词效果分析及推荐更好。

  来源:牛国柱投稿,原文链接

中国电信IPTV的消费陷阱

  今天看电话账单,发现我已经是年费电信宽带用户了,但账单上却多了几十元的消费,之后打电话给电信客服询问,原来是IPTV的游戏栏目收取的费用。

  原来,IPTV上存在着消费陷阱,里面有个叫“游戏”的栏目,可以在用户为授权的情况下,不需密码就能收费的服务,操作过程中没有警告提示,家里有小孩的很容易中招,比如小孩在IPTV上打游戏点击购买游戏币,实际上是直接从电话账单扣费,我查看了一下账单,就一天中午的一小段时间,就可以消费几十元人民币,在账单上却用“宽带互联网视听基本月使用费”这样名目来欺人眼目,明显是个骗钱的陷阱。

  在苹果iPhone上,购买游戏都需要密码才行,否则小孩玩iPhone也很容易点到付费栏目,IPTV的这种游戏付费应该设置通过密码消费,否则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投诉。

  另外说一句,在电视上玩游戏体验根本无法和iPhone、iPad以及电脑游戏相比,遥控器操作不灵敏,互动不够有效;UI设计上非常垃圾,用户操作不方便;游戏内容则是简单游戏的翻版,尚缺乏优质的内容;可以说,其游戏体验甚至远远低于大部分免费的iPhone、iPad游戏,在价格上看,iPhone上一些优质游戏只要6元钱,而且是不限时间任意玩,IPTV上的游戏凭什么这么贵?

  我已经是中国电信的VIP客户了,每年在中国电信上的消费都超过两千元,中国电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客户也是不停地设置陷阱来黑钱,以前中国电信的声讯电话乱扣费,我打电话取消过,后来ADSL被莫名其妙添加互联星空业务,因为广东互联星空的漏洞,导致被黑客拿去充Q币,我又打电话取消了互联星空,现在IPTV的游戏栏目又开始抢钱,这让我感觉到,中国电信在抢钱的技术上实在太高了,各种消费陷阱防不胜防,像我这种IT专业人士都被黑过三次,普通用户相比就更别说了。

  最后,我希望中国电信能推出一项服务,能一次性取消中国电信现有和未来的所有“付费增值业务”,我不想使用除了宽带之外的中国电信的任何服务,我也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取消那些我根本不想了解的“付费”业务,如果哪天中国的宽带能够真正市场化竞争,那么中国电信的宽带服务恐怕我也不会再用了。

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

透过“入口之争”看刷机产业链的价值

  要问当下移动互联网最热的是什么,去年是APP,今年毫无疑问就是互联网手机了,巨头们无一例外的奔向了手机硬件,雷布斯和周大炮的对骂悬起此次讨论的高潮。

  小米“铁人三项”开辟新方向

  严格意义来说,小米的铁人三项赛是不太成功的,随着微信完胜米聊。极其它新兴的ROM提供者纷纷出现,MIUI的优势也不在了。但小米的标杆示范效应,还是带动了整个产业像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很多人买小米手机都是认为可玩性强,可以随便刷机,制造超酷的个性化界面。MIUI也希望通过他们强大的用户体验和精美的UI设计,不仅仅满足小米的用户,同时向其它厂商渗透。包括点心,盛大等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ROM品牌。

  我们可以假想一下安卓手机的未来,产业链的整合失败,导致android阵营的分裂。一部分斯凯模式的厂商,试图把系统集成到芯片,让用户无机可刷,从而保护自己的APP应用在手机里的存在,从而实现增值业务的收益,移动定制机就是一个典型。另一部分则走向完全的开放,我不设定锁,随便刷。

透过“入口之争”看刷机产业链的价值

  未来手机产业格局将有新变化

  那么很多分析家对360手机和百度手机的分析笔者觉的就不对了,说互联网巨头做手机是为了保证将来的入口,保证自己的核心应用在手机硬件中的存在,但有一点他们遗忘了,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开放,比如小米的手机就是可以随便刷的。360以零利润特供机,是装了自己的ROM,自己的手机卫士,可是用户不买账随时用卓大师(刷机专家)这种软件,就可以一键刷成盛大的,用户就用了盛大的业务,没360什么事?

  哪能说老周没想到这一点吗?笔者觉的不可能。未来的手机产业格局,更应该是,硬件,系统,软件的彻底分离。不排除有小米这样的公司来个全面整合,硬件厂商就做硬件,系统开发就设计各种ROM,应用就搞应用。作为一个手机用户,我可以随时刷机,目前市面上的各种一键刷机软件,已经完全满足了这个需要。

  刷机产业链价值凸显

  去年深圳的水货刷机造就了很多公司,通过内置,强捆也弄了很多大应用出来,当时的格局是大量的智能机是国外品牌,来自国外,刷机的意义是解决从英文到中文,从不好用到好用。包括腾讯,UC这样的公司纷纷通过刷机获益。

  今年国产机当道,手机价格一降再降,刷机需求日趋强烈,但更多的刷机行为发生在用户个体,而不是一个批量的行为。据知名刷机软件“卓大师”(刷机专家)的联合创始人肖文峰透露,目前PC端的卓大师刷机用户已经超过了300万,每天用户自行下载ROM和刷机的行为超过了5万。当用户可以随意实现一键刷机的时候,他们便拥有了非常自由的ROM系统选择权,回到标题不难看出结论,有了ROM选择权,硬件就没法控制用户的入口。

透过“入口之争”看刷机产业链的价值

  互联网巨头为啥对手机如此狂热呢,细看会发现,百度,腾讯,包括360都组建了自己的ROM团队,笔者以为硬件是ROM的载体,要想获得ROM的渠道,必定要有自己的硬件话语权。但总体来说,这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不能以一个局部来看待。也只有巨头们才有资源来布局。笔者想目前的雷声这么大,也仅仅是一个布局。

  来源:王俊投稿。

2012年6月11日星期一

互联网社会化之商业化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四)

  信息之于互联网怎么形容其重要性都不为过,信息犹如人的血液,为互联网提供能量,活力。互联网顺畅的运行,离不开信息有效的兑现其自身价值,社会化的互联网,其信息的价值会如何兑现?

  现就所想到的信息价值兑现方式予以简单介绍:

  1.渠道的价值

  在关系链通道里,一条信息被传播需要被各个网民筛选,转发,信息的传播需要众多网民的协作配合。他们的合作完成了传统广告的传播效果,这其中的渠道价值应由网民们共同分享。互联网社会化造成的渠道扁平化传播功能下移,渠道价值同样下移,网民能在阅读、评论和转发过程中获得实在的经济利益。

  2.信息的交易

  在关系链传播过程中,是网民对网民的传播,同时数据的私有化,将使得网民在沟通中实现信息的交易更为普遍。信息服务,咨询,调研等等都可以进行相互交易。从广义上说,美丽说类图片导购也可以算到信息交易的一种方式。网民间通过图片来进行沟通,并对图片的价值通过实物交易来实现,形成一个图片生成、传播、使用的商业化链条,不足的是网友的传播功能尚未被充分应用(大概要等标签意识和技术的发展,才会逐步被完善吧)。

  3.时间的价值

  这个已经在运用了,按月付费的模式,信息的可复制性,但信息的功能未必能轻易被复制,你知道今天是6月4日,也知道今天是某人的生日,但你未必记得今天要送祝福,将这些普通的信息结合,就可以提供一个提醒功能,对这样的功能的购买,就完成了信息的价值兑现。当然这些可复制的信息对于网民来说,其价值都是时效性的,一段时间内有价值,一段时间就成了垃圾信息。在平时由于这些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供需双方相匹配的沟通成本很大,信息的价值兑现成本太高,得不偿失,但在关系链传播通道内,供需双方可以快速匹配,为这些信息的价值兑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数据的价值

  数据成为网民的私有财产,如何通过这些财产获取收益,这些方式将会很广泛,游戏网友间的交易是其中一个方式,不过普通网民的数据内容远比游戏数据广泛和深度,其形式会更为丰富。

  5.优先显示的价值

  用标签体系建设的关系链传播通道,是专业的传播渠道,在渠道内哪些信息可以优先显示,什么时间显示,都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商业化调整的,比如google的竞价排名。通过改变信息的显示顺序,来兑现渠道的价值,这样的方式不受限于屏幕大小,不论平板还是手机都可以同样实现。

  6.关系链通道的利益分享

  数据的私有化,优质的数据源将会受各个关系链通道的追逐,一如各个微博平台对名人资源的追求一样。关系链通道其功能的实现是由网民合力完成,通道的收益与通道内网民分享,这一方式很可能会是平台瓦解后,关系链通道相互竞争的重要方式。现在的一些股份化平台算是在为这一趋势进行技术储备吧。

  信息价值的兑现方式远不止上述几种,现有所谓的平台商业化困局是由其自身造成的,在互联网社会化阶段,网民是三者一体(生产者、传播者、阅读者),是互联网的主体,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网站是内容和传播的主体,能以各种方式兑现自身的价值,不用考虑用户的利益。仍然以平台为中心的传统思维进行商业化,把网民创造的内容和渠道功能的价值兑现为自己的,其商业化过程是侵占网民经济利益的过程,各种商业化方式受网民体验的限制,缺乏创新,就不足为怪(归根结底还是数据垄断惹的祸)。

  信息价值的兑现过程同时也是关系链传播通道筛选海量同质化信息的过程,一个博主的传播效能如何,在以这个博主节点为起点的一级二级传播范围和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传播效果,博主的传播价值不同,这就有了博主在传播链条上的权重区别,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博主对其粉丝的重要性如何,博主对不同的粉丝有不一样的重要性,这同样会引起权重的差异,另外是根据内容的权重,内容质量不同,对不同的人群其价值不同,引起权重的不同,根据权重的差异来衡量信息的关联性和价值区间,进而实现对同质化信息的筛选。(过程略)

  信息价值兑现贯穿着互联网发展的全过程,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兑现的方式和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在互联网的社会化阶段,同样要以动态发展的思维来探讨互联网的商业化问题,把握价值创造主体的不同,并予以兑现,互联网才会健康发展。

  互联网社会化这个系列分析了网民的需求,关系图谱,对这两个最基本问题的厘清,推演出当前综合型社会化平台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关系链传播通道逐步细分专业化,并演绎了传播通道创建步骤。关系链传播通道的专业化不可避免带来的是传播通道的商业化,商业化的过程中是网民主体地位及其经济利益的增强的过程,随之而来的将是网民对数据所有权的索取,数据所有权从平台向网民的转移,私有化的数据瓦解平台的数据垄断,导致平台主导的“开放生态”秩序重构,大家回归到关系链通道相互竞争阶段…

  这是我对互联网发展的推演,自认推演过程没出现大的问题,实际的发展的进程很大可能会与预期的一致,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狂妄,不过等一年之后再回头过来看,犹如现在回头看我一年多前的互联网锤子系列,里面诸多的结论都已被实践证明,比如c2b的概念现在觉的是未来的趋势,在互联网锤子(四)中已做过详细的阐释,交待的很透彻了,这些实例可以找出一堆。同时,由于观点都是马前炮,所以也不期望会立马被理解,回头看更容易理解些,当初看过互锤系列的也不少,但能理解的会没几个,现在回头看更容易理解我所说的。对这一系列同样如此。

  作为业外人士,对行业的观察文章写到这样的程度,已然知足。文章写出发布后,很大程度上已不是作者自己的了,各人有各自的解读,如觉的有价值,就帮忙扩散吧。文章观点被认可和运用是草根写作的最大动力。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互联网社会化之平台垄断破局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三)

  Facebook,新浪等社会化平台终将非死不可,具体的演变缘由可以翻看让平台飞,这里只演示一种被替代的可能方式。

  霸气外露

  Facebook,新浪等社会化网站,将庞大的网民汇集在一个平台之上,网民间相互形成多种关系,各类的关系链集合在平台之上,这些关系链通道产生海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在平台上快速扩散传播。平台依靠拥有的关系链通道,得以产生内容,同时这些内容丰富关系链通道的深度,强化通道的效用,两者相互强化。优质内容想获得传播,借助平台的关系链通道是最便捷方式,想获取优质内容,通过平台的关系链通道同样是最便捷方式。两者的相互促进,让平台得以快速扩大规模,并可以不断的吸附互联网的其他优质资源,满足网民多样化的需求,而又能顺利消化这些外来资源和应用,不被这些资源与应用吞噬。其竞争对手搜索引擎也无法阻止平台的成长,更不论说想以同样的方式来打败平台了。

  社会化平台依靠关系链和海量数据,犹如隆隆向前的战车,碾压着试图阻挡的对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霸气十足。

  平台重构

  强大的平台如黑洞一样,吸附着互联网的优质资源为已所用,瓦解竞争对手的同时不断壮大自己竞争优势,没有对手的平台,最需担心的是内部机制的隐患,事实也将会是如此,牢不可破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陷。

  在分析(二)里,我们架构了关系链通道,但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通道没内容,也白搭,没有内容的通道也就不是通道了,同时平台上拥有海量的数据,如何将数据为己所用,试图让平台开放数据,培养竞争对手,是不大现实的问题。

  网民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是其个人意愿表达的结果,是行为的结果,这些个人化的数据,应归其个人所有和处置,成为网民的私有数据。每个网民可以将自己在平台上的数据存储在云空间内,变成由私人占有的数据财产,由网民自己设定私有数据财产的访问权限,收费访问,还是免费访问,由哪些网站可以使用,哪些不可以等等。数据的私有化,将数据的所有和处置权从平台转移到个人手上。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化整为零,被分解成无数个私有数据库存储在云端,供各类应用、网站调用。

  数据的私有化打破现有平台对网民私人数据占有牟利的潜规则,开放的数据交易将瓦解平台依靠对数据垄断造成的竞争壁垒,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调用网民的私有数据,搭建新的关系链通道,同现有平台处于相当的竞争水平,现有平台将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核心优势,其关系链通道不再是稀缺资源。

  开放的竞争,将可以让网民的数据财产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网民可以得到更多的互联网服务。

  数据正常的私有化路径很可能是平台的商业化激发网民的数据财产意识,觉醒的数据财产意识将丰富更多的商业化内容和手段,最终完成数据的私有化。私有化的数据将带来商业化的大爆发。数据的私有化将会是互联网的one piece宣言。

  数据的私有化动摇了平台得赖以生存的基石,提供一个重构关系链通道的方向,真正的实现还需要创业者的不断探索实践。

  平台的两大核心关系链通道和数据,分析(二)重新架构了关系链通道,本文提供了瓦解数据壁垒的方案,但都未触及社会化互联网的核心,下一篇我们就谈谈社会化互联网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