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

Web2.0时代数字阶层的形成与转换

  现实与虚拟界限的消弭,是Web2.0时代的重要特征。而Web2.0时代最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每个现实世界的人都将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一场身份和权力的解构。这将为互联网世界的新一轮身份和权力重构提供基因储备。这些被解构的碎片基因存储于互联网庞大的基因数据库中,每个基因都具备了构成数字人格的先天条件,经过一个适当的转换机制,即可形成不同的数字阶层,而随着互联网信息监控的纵深发展,不同的数字阶层又能够发生转换。

  公民基因到数字阶层的嬗变——身份与权力建构机制的作用

  Web2.0时代的互联网早已经将现实世界的人格进行了虚拟化的采编。随着云存储的出现,信息存储不断得以扩容,公民基因的存储逐渐在越来越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下成为可能。互联网对公民基因的处理过程经历了采编和均化转换两个步骤。经过采集入库的过程,公民基因具备了嬗变成数字人格,最终形成数字阶层的能力。

  身份与权力建构在网络公民的数字人格上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互联网世界的信息生产方式的差异又决定了数字阶层的差异。根据信息生产方式的不同,我将数字阶层分为三个层次,数字佃农阶层,数字中产阶层,数字精英阶层。

  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指出,人们使用媒介具有三种目的:消费、创造与分享。这三种活动如今也构成了Web2.0时代互联网公民的基础性活动。数字阶层就是依据网络公民对于信息的消费、创造、分享的不同划分的。

  数字佃农阶层的网络公民主要从事对“资讯”的创造、分享、消费。这里的“资讯”是指信息金字塔中最低端的内容。其主要特征为基于个人生活的琐碎话语、为了迎合大众心理所呈现的娱乐化、无价值信息。是克劳德·香农信息论中的噪音和冗余。过多的此类信息,会造成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泛滥,抵消知识与智慧的有效作用。数字佃农阶层的网络公民常常见诸于微博之中对私人生活做出无聊展示的个人,对于道听途说的网络谣言过多的关注与分享,参与无根据的网络打假行为,制造低层次,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的信息内容,无逻辑的堆砌信息。此阶层的网络公民、易受舆论风向标的影响,现阶段的网络水军,五毛党多由他们组成。

  数字中产阶层的网络公民主要从事对“资讯”和“知识”的创造、分享和消费。“知识”是指信息金字塔中位于中端的信息。知识的功用在于让人产生批判性的思考,对社会的百态有一定的自省和思考的能力。知识对互联网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数字中产阶层的网络公民有时也会对私人生活进行混乱的马赛克式展示,对低涵养的资讯产生兴趣,但是他们区别于数字佃农阶层单纯的沉溺与不假思索,他们更多的能够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有较丰富的文化储备,但是仍然没有能力将感性认识转化成智慧的结晶。这类人群在网络公民社会之中占据绝大多数,他们大多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学生、教师、具备社会经验的白领、公司普通员工、高管等等。

  数字精英阶层的网络公民不在资讯、知识方面做文章。他们所关注的是信息金字塔最顶端的“智慧”的生产。“智慧”作为信息金字塔最顶端的信息,具备了强烈的哲学意味,能够完成对各种事件的普遍规律的总结。智慧对于事件的解读是纲领性的,具备强烈指导意义的。“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数字精英阶层在对世事的观察中,不仅用一双眼,也用一颗热心去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进行解剖。对真实的追索,对善念的坚持,对美感的执着是数字精英阶层的核心特征。在网络信息海洋中,他们是意见领袖,拥有一呼百应的话语权力,在“围观改变中国”的场景下,他们是最有力的号召者,他们的强大人格魅力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数字信息与数字阶层金字塔

  数字阶层的相互转化:信息监控机制赋予的可能

  公民基因根据信息生产内容的不同完成了阶层建构,那么已经形成的数字阶层能否转化?如果可以,转化的机制又是什么?互联网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给阶层转化提供了可能,那就是信息监控机制的成型。

  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信息监控机制是一个强大的“圆形监狱”,它以最小的成本处理了最繁琐的监管。互联网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每时每刻不停运转的电子监视器。任何时候,任何网络公民的一个微小的行为和轨迹都会被记录在网络庞大的数据中心里。数字阶层的转化实际上就在于信息监控的密不透风。福柯有言:“人在圆形监狱中死去”,这给每一个互联网公民提供了强大的隐喻——每个人都在监视中生存,完成在互联网中的生存使命。

  以粗浅的形式划分,信息监控机制靠两股气流混合形成。

  第一股气流的作用来自于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这股气流对人们信息的记录和监控的方向是至下而上的,每一个社交工具的使用者都热衷于发声,他们在社交平台上没日没夜的展示与自我暴露,说出来的话,发出去的图,填写在表单中的姓名、生日、性别、爱好兴趣、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等信息被无休止的曝光于社交平台上,俨然主动向社交平台提交的一纸纸“个人简历”。因此,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平台获得了众多网络公民的“身份证”。社交工具对互联网公民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汇总,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第二股气流的作用来自于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引擎。这股气流是由上至下的,它是互联网公民无意识的暴露所形成的庞大数据库。搜索引擎所具备的特色武器是它独特的蜘蛛程序。蜘蛛对信息的聚合依靠节点进行广泛分布,每一个节点都是联系的而非孤立的。最终达到的效果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蜘蛛的工作是不断地在网站中爬行,由上而下不间断抓取和索引。众多网站的信息、众多个人隐私的轨迹,都被收录其中。广泛结网与全景监测,是这股气流的特点。

  由下至上和由上而下的两股气流的汇合形成了强大的漩涡现象,这个漩涡使所有的信息都杂糅在一起,完成对监控而来的信息的汇总和集中存储管理。Web2.0时代这种强大的信息监控机制促使了每个人都以一种最真实的面目示人,虚伪的网络面具即将逐渐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又因为这种信息监控机制的存在,使网络公民之间能够相互的监督,以双重面目示人的公民将让自己的不忠诚暴露于公众的视线之下;以真学识展示自己的人也将得到人们崇拜的目光。以此方式进行汰选,最终实现阶层的轮转。

  当然,互联网的信息监控机制是机器逻辑对生物逻辑的侵袭。造成的结果就是网络出现更多全民狂欢式的疯狂的对个人隐私进行揭露的图景。人们逐渐丧失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私域逐渐变成荒芜的存在,有些私人的美好已经落幕。

信息监控的气流漩涡

  Web2.0时代数字阶层的形成与转换,对于每一个网络公民而言都具有指导意义。活在互联网这个“圆形监狱”中的我们,接受着监视也创造着信息。生产的信息的质量差异决定了每个人数字阶层的归属,因此,每一个网络公民都应当对自己生产的信息负责。慎用个人话语的权力。

  来源:互联网营养餐厅newcy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