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31日星期六

正则表达式判断号码靓号类型

  很多网站需要将好的会员号留着,或用于日后的盈利。实现方法不是本文讨论范围,本文仅列出用于检测靓号类型的一些正则。

  靓号检测:主要可以检测连号(正连 12345、倒连65432)、AABB号、手机号码、日期号(生日号、年度号)、ABBCABB号,3位以上重复号。更多类型号码检测可以根据以下表达式改造。

  ' 匹配6位顺增
  regex.Pattern = "(?:0(?=1)|1(?=2)|2(?=3)|3(?=4)|4(?=5)|5(?=6)|6(?=7)|7(?=8)|8(?=9)){5}d"

  ' 匹配6位顺降
  regex.Pattern = "(?:9(?=8)|8(?=7)|7(?=6)|6(?=5)|5(?=4)|4(?=3)|3(?=2)|2(?=1)|1(?=0)){5}d"

  ' 匹配6位顺增或顺降
  regex.Pattern = "(?:(?:0(?=1)|1(?=2)|2(?=3)|3(?=4)|4(?=5)|5(?=6)|6(?=7)|7(?=8)|8(?=9)){5}|(?:9(?=8)|8(?=7)|7(?=6)|6(?=5)|5(?=4)|4(?=3)|3(?=2)|2(?=1)|1(?=0)){5})d"

  匹配4-9位连续的数字
  (?:(?:0(?=1)|1(?=2)|2(?=3)|3(?=4)|4(?=5)|5(?=6)|6(?=7)|7(?=8)|8(?=9)){3,}|(?:9(?=8)|8(?=7)|7(?=6)|6(?=5)|5(?=4)|4(?=3)|3(?=2)|2(?=1)|1(?=0)){3,})d

  匹配3位以上的重复数字
  ([d])1{2,}

  匹配日期类型的数字
  (19|20)[d]{2}(1[0-2]|0?[1-9])(31|2[0-9]|1[0-9]|0?[0-9])

  手机号码类
  (13[0-9]|15[0-9]|18[0-9])([d]{2,4}){2}

  匹配33111类型的
  ([d])1{1,}([d])2{2,}

  匹配5331533类型的
  (([d]){1,}([d]){1,})1{1,}

  匹配22334,123355类型的
  ([d])1{1,}([d])2{1,}

  以上正则均在MTracer 2.0中调试并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分享自己的技术与心得。

  来源:沈力投稿,原文地址

2009年10月29日星期四

Google网站性能优化工具Page Speed

  和Yahoo的YSlow一样,Google的开源网站优化工具Page Speed,是一个基于Firebug的FireFox插件,和YSlow一样,Page Speed可以帮助用户改善网站性能的工具。在运行它之后,可以看到一个帮助你的网站加载速度加快的建议列表,它会根据列表中的每一项检查你的网站并标明是否通过。

  Page Speed在运行时会分析一些Web服务器配置和服务器上下载下来的代码,还会创建一个结果列表,其中包括如何改进网页的建议。分析基于一个分为五类的最佳实践列表:

  * 优化缓存——让你应用的数据和逻辑完全避免使用网络

  * 减少回应时间——减少一连串请求-响应周期的数量

  * 减小请求大小——减少上传大小

  * 减小有效负荷大小——减小响应、下载和缓存页面的大小

  * 优化浏览器渲染——改善浏览器的页面布局

  这些实践考虑了页面加载时间,以及发出页面请求到客户端看到结果之间的时间。页面加载时间包括创建TCP连接、解析DNS名称、发送请求、获取(包括来自于缓存的)资源、执行脚本、渲染。

  点击访问:Google Page Speed

WordPress MU编辑主题功能

  WordPress有一个很有用的功能,就是在线编辑主题功能,在多人博客WordPress MU中,这一功能因为安全性问题而被禁用,这里有一个方法,可以变相开通这一功能,而又不至于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具体的方法是,在最新的WordPress MU 2.8.4版本中,打开wp-adminincludemu.php文件,搜索unset( $submenu['themes.php'][10] );一行,将其注释掉。

  接着,搜索if ( strpos( $_SERVER['PHP_SELF'], $page ) ) {一行,将这一行代码修改为if ( strpos( $_SERVER['PHP_SELF'], $page ) && !is_site_admin() ) {,保存退出。

  经过这样的修改,WordPress MU就可以使用在线编辑主题功能了,并且只有WPMU的管理员可以使用,其他普通用户没有权限使用,他们打开theme-editor.php时会提示“页面已被管理员禁用”,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十大WordPress MU管理员插件

  Wordpress MU是Wordpress的多用户版本,因为程序结构的关系,Wordpress MU并不一定能兼容Wordpress的插件。WordPress MU有全局的插件和针对单个站点的插件,分别存放在不同的目录。/wp-content/mu-plugins/ 目录下存放的是全局的插件,无需逐个博客激活插件,默认就已经自动调用。/wp-content/plugins/ 目录下存放的是分站点的插件,只针对单个站点有效,这类插件和WordPress的插件基本兼容。

  对于WordPress MU全局插件,通常是管理员设置的,有很多种不同类型,我这里介绍十个我个人感觉最为常用的全局插件,供广大网站管理员们参考。

  Plugin Commander - 这个插件能在全站范围内自动启用和禁用分站点的插件,几乎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功能,实际上,这个插件的部分功能已经在最新的WordPress MU中实现了。

  Limit Revisions - 限制文章修订和自动保存功能,WordPress 2.6后增加的Post Revisions实在是个令人讨厌的功能,以至于禁用这项功能的插件都会成为必备插件。

  Menus - 可以让网站管理员启用或禁用全站的某些菜单选项。

  New Blog defaults - 这个插件能为所有的新建博客设置一个默认的主题和一些默认的功能设置。

  Farm‘s Comment spam pack - 防范垃圾留言和垃圾博客就全靠这个插件了。

  Sitewide Tags - 整站标签插件,可以得到一个全站范围内的标签云和相关文章。

  Multi DB - 对于大型博客网站来说,多数据库插件是必然的,否则你的系统会死的很难看。

  AHP Sitewide Recent Posts for WPMU - 获取全站范围的最新文章插件。

  WPMU for Dummies: Part Deux - 老鸟可以忽略这个插件,不过对于新手来说,这个插件可以让你的WPMU管理更为方便。

  好了,以上就是十个潮涌的WPMU插件,如果你还知道什么其他好用的WPMU插件,请留言告诉我。(via)

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

在JS文件使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的统计代码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是一个企业级的网络分析解决方案,可以让网站主了解详细的网站流量,不过在使用过程中,很多人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不想批量修改原来的静态HTML页面,而是使用外部Javascript文件的方式进行修改,而Google Analytics的代码是无法直接加到JS文件中的。

  这里介绍一个方法,使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直接将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的代码放到外部JS文件中了。

  具体方法是,将下面的代码修改为你的ID,然后加入外部JS文件,即可实现在JavaScript文件中使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

document.write('<script src="http://www.google-analytics.com/urchin.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function analytics()
{
 _uacct = "UA-*******-*";//你的ID
 urchinTracker();
}
if (document.all){
 window.attachEvent('onload',analytics);
}
else{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analytics,false);
}

2009年10月26日星期一

支持UCenter的PHP建站程序一览

  建站程序是站长运营网站的根本,如何结合整合各个不同系统的程序、数据表、架构,提供统一的网站会员系统,一直是困扰很多站长的问题,而使用UCenter可以较为简单的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

  UCenter是康盛创想推出的免费开源的建站工具,是各个建站产品之间信息直接传递的一个工具,康盛的Team在其Discuz论坛上收集了一批官方支持UCenter的建站产品,以对其进行双向推广,这里我对这个列表进行一些补充,添加一些最新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支持UCenter的产品。

  支持 UCenter 建站程序一览表

  一、Discuz!

  http://www.comsenz.com/products/discuz
  论坛(BBS)程序站长应用率第一,php,开源,70万以上用户
  康盛创想官方支持UCenter产品,官方Discuz!论坛基础之上推出的UCenter产品
  历史版本 Discuz! 6.1.0
  当前版本 Discuz! 7.0.0

  二、UCenter Home

  http://www.comsenz.com/products/uchome
  国内SNS(社交网络)建站程序站长应用率第一,php,开源,5万以上用户
  康盛创想官方支持UCenter产品
  历史版本 UCenter Home 1.0.0 UCenter Home 1.2.0 UCenter Home 1.5.0
  当前版本 UCenter Home 2.0.0

  三、SupeSite

  http://www.comsenz.com/products/supesite
  网络社区站长常用的CMS产品,php,依托康盛创想社区产品开发
  康盛创想官方支持UCenter产品。
  历史版本 SupeSite 6.0.0_UC
  当前版本 SupeSite 7.0.0

  四、帝国CMS(ecms)

  http://www.phome.net 
  php型CMS程序站长应用目前支持率较高,php,2009年12月8日开源。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帝国 eCMS 5.1
  当前版本 帝国 eCMS V6.0测试版

  五、PHPcms
  
  http://www.phpcms.cn
  php型CMS程序中小门型应用目前支持率较高,php,开源产品。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PHPcms 2008 正式版
  当前版本 PHPcms 2008 SP1 正式版

  六、HDwiki 
  
  http://kaiyuan.hudong.com
  国内Wiki程序应用率第一,php,开源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HDWiki 3.0.0 HDWiki 4.0.0 HDWiki 4.0.2
  当前版本 HDWiki 4.0.5 正式版

  七、PBdigg
  
  http://www.pbdigg.com
  Digg类CMS,php
  官方支持UCenter
  当前版本 PBdigg 2.0

  八、爱聚合
  
  http://www.aijuhe.net
  国内独创的聚合型CMS,php,根据关键词自动聚合资讯、话题、图片和视频4大类内容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爱聚合 AiJuhe 4.0.0 AiJuhe V5.0
  当前版本 爱聚合 中文版 AiJuhe V6.0

  九、Modoer
  
  http://www.modoer.com
  点评功能CMS,php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Modoer 1.1
  当前版本 Modoer v1.2 正式版

  十、Feedig
  
  http://www.feedig.com
  feed类博客聚合CMS,php,主要针对UCenter home开发版本
  官方支持 UCenter
  当前版本 Feedig for Ucenter Home

  十一、ECShop
  
  http://www.ecshop.com
  商城类(B2C)建站程序,php
  官方支持 UCenter
  当前版本 ECShop 2.6.1

  十二、ECMall
  
  http://ecmall.shopex.cn
  商城类(C2C)建站程序,php
  官方支持UCenter
  当前版本 ECMall 1.1 final

  十三、SupeV
  
  http://union.ku6.com
  影视CMS,php
  官方支持UCenter
  当前版本 SupeV 1.01

  十四、落伍分类信息(ebcms)
  
  http://www.php.com.cn
  分类信息CMS,php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ebcms 1.0
  当前版本 落伍php分类v2.0 beta版本

  十五、 织梦CMS(DedeCms)
  
  http://www.dedecms.com
  php型CMS程序中小门型应用目前支持率较高,php,开源。
  官方支持UCenter
  历史版本 DedeCms 5.3
  当前版本 DedeCms 5.5

  十六、赛问(cyask)
  
  http://www.cyask.com
  php的问答类应用,类似百度知道,开源。
  官方支持UCenter
  当前版本 Cyask3.2
  
  十七、PHPsay

  http://www.phpsay.com
  基于PHP+MYSQL架构的WEB2.0开源家族贴吧系统,类似百度贴吧。
  支持UCenter
  当前版本 PhpSay 2.0.6

  十八、Mediawiki 1.13.2
  
  http://www.mediawiki.org
  Mediawiki 1.13.2+UCenter GBK整合精简版
  整合方案:http://www.discuz.net/thread-1077748-1-2.html

  ……

2009年10月24日星期六

企业2.0雾里看花

  用一句话来定义企业2.0并不是件容易(甚至有意义)的事,但无论如何,本文至少试图让大家看到企业2.0这朵“花”的轮廓,而且正当如今“和谐”这个字眼被四处滥用时,我也发现它恰恰成为能够从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反映何谓企业2.0。

  企业2.0是指企业或组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和谐、透明、高效的协作式工作模式。企业2.0的核心思想是沟通和协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先从思想、工具和方法论三个角度近距离了解企业2.0——如同行军打仗,你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 + 高效的武器(工具) + 合理的战术(方法论),然后我再逐渐拉远镜头,以将笼罩在企业2.0周围的迷雾呈现出来。

  企业2.0的思想、工具以及方法论

  1. 企业2.0思想

  企业2.0的核心思想是沟通和协作。总的来说,企业2.0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中信息的高效沟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高效协作,而不局限于某种技术(如ajax, soa等)或某种应用(如wiki, blog等).企业2.0思想认为:当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愈加畅通时,企业人与同事、团队、客户及其合作伙伴等的沟通也会愈加高效(从而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而当沟通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时(在合理范围内),企业人就可以从周围得到更多的反馈,从而实现更多的互动(从而产生协作),同时企业人对问题的反应也会愈加迅速、敏捷,因此做出的判断也会愈加准确。

  企业2.0的主体是处于组织机构中“绝大多数”的人,因此我们之所以认为企业2.0是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是因为它前所未有地更加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某种工具、流程或模式在“企业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变化。同时,企业2.0在某种意义上再次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基于信息技术发扬光大。

  2. 企业2.0工具

  企业2.0工具指以Web 2.0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平台,它们赋予了每个企业人平等参与,以及分享信息的权利,从工具上满足了将企业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之需要。Andrew McAfee先生(MIT教授,著名博客作者)早在2006年4月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中就首次明确了Enterprise 2.0的定义,并随后陆续修订至“2.0版本”,但坦白讲,我的看法跟Tom Graves的观点一样:Andrew先生的定义极大地忽略了人的因素,但他的定义却对“企业2.0工具”做了很好的诠释:

  企业2.0是指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成长性社交软件平台的 应用。(你不妨也参考一下原文)

  1.  “成长性”(Emergent)意味着这种社交软件的是可以自由成长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逐渐呈现出人类潜在的、或者与生俱来的沟通模式和习惯。最典型的具有“成长性”的例子就是标签(tags)和wikis,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论坛(forum)——随着信息量日益增大,你会发现论坛里的知识日益难于管理。

  2. “社交软件”前所未有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得人们可以迅速交流、沟通和协作,以及组建社区。

  3. “平台”特别地指出企业2.0工具与所谓“企业1.0工具”的不同——企业2.0工具中的信息是可以长久保留,而且开放的(如果你愿意的话),而企业1.0工具中的内容则大多是不持久而且封闭的,例如Email.

  典型的企业2.0工具有:

  1. 企业Wiki

  2. Blog

  3. 企业Tagging

  感谢Web 2.0! 是它为企业2.0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工具”基础。

  3. 企业2.0方法论

  如果Web 2.0可以解释为“互联网应用的变革”,企业2.0则可以解释为“局域网应用的变革”(虽然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开始用facebook, tweeter等开拓市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并不应属于企业2.0的范畴,Andrew教授的观点同样如此。)

  学会如何使用工具远远比向工具本身投入过多精力重要的多。企业2.0的方法论旨在研究人们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企业2.0工具的问题(这也是维基道创建的初衷),从而将人们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放出来。我们必须第一重视方法的 重要性,而不是过度依赖于某种工具——但事实上人们常常犯这种错误,比如很多人会以为部署一套昂贵的ERP系统后你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都是被 那些软件厂商天花乱坠的字眼忽悠的。乌鸦用石块就可以填满瓶子取水喝,但母鸡也许永远也不会,即使你给它插个吸管。可见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了解某个工具, 并适应它,从而善用它是多么的重要。

  从实践层面看,企业2.0的方法论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 不要因为企业2.0而造成合作的不愉快。如果众人反对,那就先放一放。企业2.0的思想决定了其性格是轻松、自由的。

  2. 知人善用。建议你选择这样的人做你的企业2.0项目带头人。

  3. 充分了解、发掘影响企业协作的因素和问题。企业2.0的实施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发展问题。

  4. 充分了解你要应用、部署的企业2.0平台。(如果是wiki,这里有几乎所有的wiki产品信息).

  5. 通过试点项目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全面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6. 自上而下的推动会更见效(但注意不是强制性的).

  企业2.0实施实际上是企业2.0发展至今最困难也最具挑战的一环,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实际上是在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而改变一种习惯所要付出的精力是足以让你的老板迟疑、让你的同事望而却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自己公司虽然有wiki但使用很少的缘故。但是,不要怕,只要你铭记企业2.0的思想无非就是提高人们工作效率,你就不会迷路,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在维基道分享、讨论企业2.0实施的最佳实践。

  企业2.0迷雾

  现在,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看一看笼罩在企业2.0之上的迷雾。

  迷雾之一:企业2.0 v.s ROI

  我们必须承认,老板最关心的永远是投资收益(ROI),而且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但企业2.0在这一点上仍旧未能交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卷 ——即使几乎每个人都确信高效的协作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值多少钱?正如前面所说,商业社会中企业及其投资人永远是利益驱动,我们不能 意气用事地怀疑这个命题本身,即使我们可以发一发牢骚:这个命题貌似很荒谬,以至于荒谬到你的老板似乎在追问这么一个问题“员工晚上高质量的睡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

  迷雾之二:企业2.0 v.s 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2.0的狂热者认为企业2.0能够改变企业文化,使之变得更加透明、自由、和谐,他们也认为企业2.0能够驱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甚至去官僚化。但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企业2.0只能是开放式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它从根本上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和结构,但却可以施加影响。后者听起来确实没有那么振奋人心,但我们确实需要在企业2.0实施中直面可能摆在你面前的冷酷事实。

  我们在“企业2.0思想”中谈到过企业应确保信息在“合理范围”内完全开放,但“合理范围”的限定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如果企业文化原本是趋向自 由、开放、透明的,那么最终可以开放的信息可能占到全部信息的80%;但如果企业文化原本是趋向保守、官僚等,最终这个比例可能只会是60%.很多情况 下,企业领导者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趋向。

  究竟企业2.0和企业文化谁能够左右对方,留给历史去回答,而且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在企业2.0应用实施中,只要我们牢 记其初衷和宗旨,即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一个企业是愿意成长的,那么它一定愿意拥抱企业2.0,因为分工协作始终是商业社会之本。

  迷雾之三:企业2.0 v.s 人

  很多曾经试图应用企业2.0但遭遇挫折的人多少会怀疑企业2.0是不是只是个噱头,究其表面原因想必多种多样,但终究是犯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错误,我们要划开表面看本质——人,才是企业2.0中第一重要的,而不是某种工具(在上文中我们也已讲过).我们经常问自己的团队:“are you comfortable with your work?”富含同样的道理。如果硬是要把这句英文翻译过来,或许“和谐”这个词最合适:你的团队和谐吗?

  人,远比流程、模式或者工具等重要,如果说“企业1.0”是流程、模式或者工具的爆炸式发展和应用的时代,那么“企业2.0”一定是构建和谐团队,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时代。

  迷雾之四:气势汹汹的企业2.0?

  这一层其实是最容易拨云见日的,而且也是最应该清扫掉的:企业2.0应用并不是要气势汹汹地取代现有的工作平台。例如很多人鼓吹的“Email is dying”——现在来看,Email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共享、协作平台,但Email在迅速传达信息上仍然拥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看一看最近Andrew Mcafee和Dennis Howlett关于企业2.0的一场争论,其源于Dennis说Enterprise 2.0“太挫了”。但请记住,争论也是企业2.0能够发展的源泉之一!

  来源:维基道投稿

2009年10月23日星期五

Google图书遭遇滑铁卢

  最近谷歌图书在中国遇了这么一纠纷,只不过比美国著作权人的诉讼晚了那么三年时间。

  首先我们要确认一件事,Google Book Search在翻译为中文的时候把最后一个单词给省略了,所以中国版旧叫做谷歌图书。直译过来的结果应该是谷歌图书搜索,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这么一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搜索产品(关于 Google 图书搜索),所以适用搜索引擎作恶的保护伞——避风港原则。

  所以Google完全可以依据这一条款继续使用这些书籍,大不了收到书面通知的时候删除个几本,事实上国内大多数音乐搜索也就是这么干的。但是为什么Google会尝试去与著作权人去和解,这里面有两个深层次的原因:

  Google Book Search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图书馆,而且重点是All for free,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模式。而图书馆与图书搜索最大的区别在于图书馆的资料更为全面,分类更为详细,所以Google愿意去和解来换取长期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Google Book Search对用户是免费的,但是其中投放的广告是可以带来收入的,由于这款搜索产品已经产生了商业收入,所以与作者、出版社进行分成是应该的。

Google图书

  Google和美国的版权方达成和解了,这时候中国的作者和出版商们出来找麻烦,这样的时机不可违不合适。本来嘛,自己应得的利益应该去积极争取。一时间CCTV、各大电视媒体、各大网络媒体、各大平媒不约而同将枪口对准了Google图书搜索,要求给个说法,这钱到底怎么分。

  这事儿本来没错,但是似乎大家的反应过激了,甚至有人说到激愤之处声称中国应建立自己的数字图书馆来对抗垄断,未免太过犹不及。我觉着这事儿咱们不明真相的群众看看就好,有免费的书我们就先用着,至少我去体验之后觉得很不错,而且还不用我给钱。

Google Books

  按我的猜测,双方最后还是会达成一个和解协议,确定一个合理的分成比例,到时候大家也就偃旗息鼓。不过更重要的是,李开复离职后,谷歌刘允与杨文洛的双龙头架构第一次面临重大考验,至少目前还没有看到他们作出任何有效的策略应对。至于我们,看戏就好,别太认真。

  来源:XJP投稿,原文地址

谷歌图书遭央视曝光

  “色情门”风波初定,10月13日,谷歌中国再遭央视曝光,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谷歌数字图书馆涉嫌大范围侵权中文图书,从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获悉,570位权利人17922部作品在未经授权已被谷歌扫描上网。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570位包括国家领导人、政府官员和作家在内的权利人对此毫不知情,且没有证据表明谷歌公司取得了权利人的授权。法学专家认为,谷歌的这种未经许可的复制和网络转载的行为均涉嫌侵犯著作权。

  所涉及的570位权利人中,有政府官员,也有著名学者和作家,如冯友兰、王蒙、张抗抗、海岩等,还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学者的论著。

  仅中国社会科学院,就有132名学者的1000多部图书被收录。

  事实上,早在2004年,谷歌就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悄悄”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今年8月30日,谷歌高调宣布,将在原有的谷歌数字图书馆基础上,构建全球最大的在线图书馆,全球用户均可通过免费搜索,在线浏览相关的图书内容。

  这一计划,让谷歌频频遭到全球出版界的抗议和诉讼。

  “我们也是在接到国际复制权组织(IFRRO)秘书长奥拉夫先生的致函,希望我会在谷歌侵权事件中对中国著作权人权益的维护做出积极地配合时,才开始关注中国著作权人被侵权的问题。之前谷歌的行为,我们完全蒙在鼓里。”张洪波告诉记者。

  2005年,美国作家协会与美国出版商协会,就谷歌未经授权即对图书进行数字化一事提起集体诉讼。

  2008年10月,谷歌公布其与美国作家协会和美国出版商协会达成的和解协议。根据该协议,谷歌将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制作,建立数字图书馆,进行多功能开发利用,包括团体订阅、个人用户购买、公众免费查阅以及对有关数据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等使用方式。

  根据美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该协议一旦生效,也会对中国的著作权人产生法律效力。

  按照和解协议的内容,如果权利人不想被包括在和解协议范围之内,就必须在今年9月4日之前选择退出。中国权利人如果接受该协议,可获得每部60美元左右的费用,但必须向谷歌主动申请。

  “这个协议有300多页,我们已经在网站上公布了相关通知。但我们协会很难接受这个协议,这等于默认了谷歌侵权是正确的,而权利人不主张权利就要被视为放弃权利。”张洪波说,“版权法规的核心准则,就是只有得到著作权所有者的许可,并且支付使用费后,才可以复制并传播书籍,而谷歌明显违反了这个准则。”

  “数字图书馆的背后商机无限,如果掌握了大量的读者、作者群,那么以后可能带来衍生的服务模式非常多。这块市场,将是未来争夺的重要目标。”律师杨立表示,这件事情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出版社和出版人的利益,它将关系到谁来主宰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实际上就是谁来掌控全世界范围内巨大的文化资源。

  来源:南方网

2009年10月22日星期四

Google应该让Android走山寨路线

  Google Android的竞争对手决不会是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Android想要做的是一款移动操作系统,一个移动产品的软件帝国,现在能让Google入得了法眼的也不过就是诺基亚控股的Symbian和微软旗下的Windows Mobile。

  诺基亚的强势并不是没有道理的,Symbian算不上技术特别优秀,但是可怕之处在于它的东家诺基亚是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商,简而言之有销量和市场,然后旗下的Symbian自然也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多少有点鸡犬升天的味道。从这个层面来说Windows Mobile和Android可谓是同病相怜,他们都是只做软件而并没有足够优势的移动产品。

  Android忙着拉拢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等被诺基亚长期压着打的手机厂商,意思很明确:以前你们被诺基亚压着是因为没有足够强势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平台,但是现在这些问题全部由我Google来帮你们解决,你们只需要做好你们的手机,其他的事情我来搞定。所以最近基于Android的手机产品到也是雨后春笋一般,一拨一拨地冒出来,这说明Android的策略是有效的。

  也许诺基亚在早前就感受到了Android将会对自己产生巨大冲击,毕竟以前自己有平台优势,现在Google这么一互联网巨鳄搀和进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所以诺基亚也把旗下的Symbian给开源了,不过感觉一直扭扭捏捏,就像女生第一次难以放开。诺基亚担心的是自己的Symbian养肥了竞争对手,而老诺的竞争对手们则是不敢大幅跟进,担心Symbian是诺基亚控制下的,要是真的傻头傻脑跟着混,万一哪天诺基亚随便使个绊子,恐怕命根子都得赔进去。

  所以开源后的Symbian并不能给Android的结盟机会造成伤害,Google不做手机反倒成为了它的优势,因为手机厂商不怕Google来抢自己的饭碗。人家Google说了,你们卖你的手机,我做我的软件,井水不犯河水。暂且不说这承诺是否有效,不过的确为Android赢得了不少盟友。

  不过按照Android目前这点国内市场份额来看,称之为星星之火也不为过,Android这点星星之火想要燎原需要的是一点恰到好处的东风,需要借一个势。东风和势是谁?自然就是几经衰败的山寨机。

  中国的山寨机成就了一家联发科,成就你Android成为手机软件霸主那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回过头看看当年联发科助力山寨机厂商却也和现在的Android有相似之处,联发科为山寨机降低了生产门槛,但是山寨机要真正与诺基亚竞争纯属痴人说梦,软件是山寨机的最大的一个短板之一。

  联发科提供硬件,Android提供软件,而且这软件还是不需要授权费的,没准真能迎来山寨机的第二春。几百块钱就可以享受数倍价格的功能,山寨手机不再以所谓的大喇叭、双卡双待双蓝牙作为主打,那时候山寨机不说与诺基亚平分天下,至少让诺基亚脱层皮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300快钱买一个高配的Android手机,可以流畅地使用Wifi和3G畅游网络,QQ、Opera自然不在话下,还是双卡双待双蓝牙……

Google Android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地址

2009年10月21日星期三

Twitter同步到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新浪微博和开心网等SNS虽然很流行,但Twitter的用户大多对其不感冒,不过即使如此,Twitter用户可能也会需要一个功能,就是能自动将自己的Twitter信息同步到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国内SNS网站。以前我曾经介绍的一个同步方案因为嘀咕的维护而无法使用,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最新的同步方法。

  首先是处理Twitter的Feed功能,主要功能包括删除feed中的username,过滤掉@回复的信息等,我这里提供了两个版本,一个是PHP的,一个是Python的,Python版可以安装到GAE上。

  接着,翻墙登录TwitterFeed,在里面设置RSS Feed为上面做好的过滤Feed的网址,目标服务可以选择Ping.FM或HelloTXT这两者之一,设置时候需要API Key,可以去Ping.FM或HelloTXT网站上获取。

  之后,翻墙登录Ping.FMHelloTXT,在里面设置一个Custom URL,用来实现自定义同步服务,同步信息到火兔,具体代码参见这里

  最后,使用原先嘀咕的帐号登录火兔后,在嘀神服务中,绑定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这样就可以实现从Twitter同步信息到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整个同步的流程图如下: twitter -> appspot -> twitterfeed -> ping.fm -> customurl -> huotu -> 新浪微博。

  这种同步方式,虽然设置的时候要翻墙设置好几个服务,但设置好了以后,同步功能完全正常,可以方便的实现自动将Twitter的信息同步到国内网站,其缺点也是有的,就是同步不是即时的,有大约一小时左右的时差,这个时差是由TwitterFeed引起的,另外使用者还需要有一个支持PHP的虚拟主机。

2009年10月20日星期二

通过Ping.FM和HelloTXT的Custom URL自定义同步服务

  Ping.FM和HelloTXT都是知名的微博客同步工具,可以一次同步多个微博,这两个服务都支持Custom URL,即自定义网址,利用这个自定义网址,用户只要写上一点代码,基本上只要是支持API的迷博网站都能同步了。

  我们知道,这两个服务都是英文服务,因此对中文微博客支持较少,我们可以通过Custom URL让这两个服务都支持中文微博客,例如火兔、新浪微博、开心网、人人网等。

  这里从forgotthemilk(原博已关)那里找了一个Custom URL的代码包,包中有四个文件:class-snoopy.php、JSON.php、miniblog.php、pingfm.php.

  class_snoopy.php:从WordPress源代码中找到的,略微修改了一下以支持xml的发送;

  JSON.php:可有可无的文件,如果你需要的话;

  miniblog.php:主文件,这个文件上传到服务器上的所在地址也就是Ping.FM所说的自定义网址;

  pingfm.php:定义了一个叫PingFM的twitter虚拟机,通过创建它的一个实例即支持一个迷博网站。

  在pingfm.php中书写了支持Twitter等多个微博的实例创建方式。我将pingfm.php文件修改了一下,让其也支持嘀咕火兔的更新,这样,可以更新火兔的同时,让火兔去更新其他微博客,如新浪微博、开心网等。

  点击下载:支持Ping.fm和Hellotxt的Custom URL(PHP)

2009年10月19日星期一

平台网站架构设计之我所见

  从架构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架构就是一套构建系统的准则。通过这套准则,我们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一套更简单的子系统的集合,这些子系统之间应该保持相互独立,并与整个系统保持一致。而且每一个子系统还可以继续细分下去,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企业级架构。

  一 选择技术方案和物理架构

  如何选择技术方案和物理架构,对很多刚接触平台网站研发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个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源头很简单就是能否提高开发效率,使平台具有高性能高负载性。就我遇到的常见的有这么几个问题:

  a) 开发语言和数据库

  一说到开发语言和数据库,很多人便开始做语言的比较,最常见的争论有:“asp.net和java哪个好”,“解释性语言和编译性语言哪个好”等。我个人觉的最关键是你和你的团队最擅长的开发语言和数据库是哪个,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趁手的开发语言和数据库有助于事半功倍。试想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并不很熟悉的语言,也许这个语言和数据库在基础性能上的确比你掌握的语言好,但是在研发过程中学习曲线肯定长。而且遇到问题的时候因为不熟悉的原因,浪费更多的时间去寻找解决方法,而且找到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说不定还不如你自己用熟悉的语言解决来的快。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几种开发语言和数据库我都熟悉”,那么就要看你对这几种开发语言和数据库的熟悉程度了,对各种开发语言和数据库的特性了解的越深入,越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而且目前主流的开发语言和数据库都提供性能调优,只有深入了解了开发语言和数据库的特性和原理,那么性能调优就很容易。

  个人觉的重要的就这两点,开发效率和性能。

  b) 成熟框架还是自己实现

  目前主流的开发语言的使用者中有很多前辈都提供了他们自己总结实现的框架,比如JAVA中的“S-S-H”组合,PYTHON的DJANGOO等。我个人的一些经验是,尽量使用开源的成熟框架,因为平台研发初期使用成熟的开源框架,能提高开发效率,并且在质量上有保证。我曾经接手过一个平台的改版,框架是前面开发人员自己写的,里面的一些设计思想不是很成熟,导致平台在负载增高后性能很差,整改起来很麻烦,只能一点一点的分离出来,耗费时间和经历。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什么才是成熟的框架,个人总结的几点:

  1 能提供使用指南,比如 COOKBOOK, USE GUIDE等。有这些提供,那么入门使用变的容易,也方便维护,而且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特性和原理。

  2 有官方支持,比如官方讨论社区,邮件列表等,并且有BUG收集处理机制。有句话叫大树底下好乘凉,有了官方支持,当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时候,直接就可以通过查找前人的使用心得和问题来解决问题,遇到BUG的时候,提交上去,也能找到解决之法。

  3 官方在不断的更新发布稳定版本。这一点很重要,官方如果及时帮你解决目前已知的或者未知的BUG,那么对使用者来讲,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如果官方停止更新了,那么我建议还是早点换下家吧,因为如果这个框架好,那么肯定会越来越好,官方也会不断的更新它。还有就是稳定永远是第一位,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无缝升级更新。

  4 身边使用者很多,经常能看到相关的讨论或者总结。目前很多成熟框架都是国外开发者发布的,如果使用者E文不好也是个讨厌的事情,那么如果身边有很多同样的使用者和很多讨论,那么对于使用者来说是种福音,共同探讨和学习。

  那么除此之外最好是开源的框架,平台初期访问量不大,因此对性能的要求不高,成熟的框架的使用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当访问量急剧增高之后,那么性能要求也变高,一些框架中隐藏的问题也因此出现。这时候如果是开源的框架,使用者可以深入了解它的源代码,洞悉其实现机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优。如果不是那么使用者也只能改变方向去解决问题,条条大路通罗马。

  c) web server/db server/cache server 相关

  在架构设计中web server/db server/cache server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觉的这一块必须是使用具有前瞻性,易配置,能监控和维护的产品,总结的几点:

  1 丰富和深入的配置选项。如果能提供丰富和深入的配置选项,那么在安全和性能调整上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并且不中断实际的生产环境。

  2 基于高并发模型。比如这几年热门的基于epoll的nginx,可以有效的减少连接处理时间,增大同时并发数。

  3 支持负载均衡和请求分发。当平台的访问量增高之后,单台服务器肯定是很难支撑,这时候就需要增加服务器来分担压力,这时候server的负载均衡和请求分发就很重要了。

  4 高效的缓存机制。高效的缓存机制可以帮助平台提高负载能力,减少重复资源的读取和处理时间。比如用于小文件缓存的SQUID,VARNISH,用于数据库缓存的memcached等。

  5 实时的状态监控机制。实时的监控状态报告,可以有助于平台维护人员迅速了解平台性能运行状况,根据状况进行调整。

  如果是开源的那就更好了,可以深入了解其源代码,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配置和定制。

  d) 操作系统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个人觉的最主要是稳定安全,易管理和维护,易监控。稳定安全的操作系统一般官方会持续的发布补丁和新版本,解决BUG和漏洞等。并且官方或者第三方会不断的提供新的管理维护监控工具,并且能让管理维护人员通过编写脚本来维护管理。而且合适的操作系统能让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其特性,发挥平台的最大性能。

  f) 物理架构

  这里的物理架构是指服务器的搭建方式。有的朋友可能资源有限只有一台服务器,有的朋友资源充分有十几台服务器或者更多,我个人觉的这都不是问题。平台初期的话,我想大部分访问量都不高,web server/db server/cache server放在一台服务器上都没问题。但是自己心里最好能预估一下这个平台会发展到什么样的规模,在做架构设计的时候,按照事先预估的来决定怎么做物理架构,并为以后的架构升级做准备。说到这里,想到前百度架构师雷鸣说过的一句话,当你的会员数达到目前的5倍或10倍的时候,架构就要升级。

  二 平台研发

  前期做好了技术方案,就进入到实质研发过程中来了,个人感觉平台网站的研发有别于传统的IT项目研发,因为以前就是客户/需求分析人员/美工之间进行交涉,而现在平台网站研发会多接触一个角色叫产品,产品决定了最后的平台网站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每个功能的流程和用例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原型设计。并且在研发人员实现之后,还要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关于原型设计,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项目需求原型设计》。

  在上述过程中,产品会经常要求研发人员:“某某功能是这样的,你赶快给我实现并解决。这个功能不对,要改。那个功能出现问题,要改”,而研发人员可能正在忙着其他功能的实现,于是很容易产生冲突。在此我推荐使用敏捷开发方式,设立短的发布周期进行迭代开发,产品提出来的问题统一在一个周期内解决,到下一个周期一起发布,到下一个周期再进行下一周期的功能改进和BUG修正。并使用JIRA这种成熟的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为以前的更改留下历史,总结经验。

  那么在正常的研发过程中,特别是团队研发,我个人觉的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合适的开发工具。还是那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插件,能提高开发效率,节省开发成本。团队使用统一的开发工具,可以减少出错的几率,防止版本冲突等。

  2 如何控制代码质量。因为团队里大家的水平有高有低,所以团队研发的时候,需要去建立固定的开发规范,比如:“命名规范”,“代码包引用规范等”。当某个人解决某个功能的时候,为了确保代码质量和减少出错几率,最好能画出流程图和配上设计意图说明,来进行讨论确定,同时也可以帮助新人快速成长。

  3 需要引入新框架。有时候,某个成员会觉的某某框架的新特性非常好用或者非常合适手头的问题,那么就想引入这个新框架,我的建议,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决定,不能因为某个特性而引入一堆用不到的特性,那样会让项目代码显的冗余。

  4 知识总结和培训。当某个成员遇到问题,并解决后或者学习到新东西的时候,不妨拿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说不定就有助于提高平台的性能,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设计思路。

  三 架构优化

  “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所以关于架构优化,我放在研发完成并上线之后来讲。个人觉的没有百分百可用的架构,得看你实际的业务流程和运行情况来进行优化。当你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收集到一定的数据,找出性能的弱点后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当平台的负载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得立即着手做架构升级。

  有的朋友会问,有时候网站就是莫名其妙的变慢,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办,或者凭经验改改这个改改那个选项,好了一点但好的不彻底。我的经验是从数据开始,从最外围开始画圈,找到源头。先从外围开始收集日志,比如access_log访问日志或sql_log数据库操作日志,找出访问最多的10条日志和执行时间最长的10条日志,然后根据日志去反查到底是什么引起的操作,然后一条条的解决。如果解决不了,那么就考虑重构。其他问题解决方式跟这个差不多,就不赘述了。从我自己已有的经验来看,往往就是因为几个功能点的恶化,引起了整体的性能变差。

  所以在研发的时候,功能点的实现要好好考虑,前端部分,页面,图片等的大小和有效缓存,后端的局部数据和全局数据的缓存高效利用,数据库层SQL语句尽量避免跨表查询,数据库索引的利用等。

  四 其他相关

  存储

  当平台网站的访问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数据也会跟着不断的增长,所以早期做好数据如何存储的方案非常重要。

  现在比较常见的是HASH URL,根据文件名的HASH来选择存储不同的目录,比如20091014131213_abc.xxx 那么就存储到 2009/10/14/a/20091014131213_abc.xxx这样的目录下,方便以后根据目录来划分服务器。

  搜索

  当平台网站的访问量不断增长的同时,数据搜索也变成了一个问题。肯定有朋友会说,直接数据库模糊查询有什么问题,你试想当你的数据表里有几百万数据你用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title like '%key%' 没法用索引,那就是全表扫描,拿得花多少时间,一个人查询还没问题,那几百个呢,那你的平台不就歇菜了。还好现在已经有了成熟方案Lucene,只要按照它提供的接口去实现,你就可以使用。

  五 相关资料

  架构实例

  新型的大型bbs架构(squid+nginx)

  nginx图片服务器的架构方案

  来源:读者欧拉投稿 QQ:4465618

2009年10月18日星期日

微博客系统剖析

  所谓微博客,是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于博客的系统,属于迷你型博客。与博客相比,微博客的即时性、开放性和集成化要大得多,虽然每条消息的字数容量跟短信一样只有140个字,但是无数条消息汇聚起来产生的信息能量却是巨大的。有业内专家将微博客的流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一次革命。

  微博客产品构架

  主体信息构架有三块:多人信息聚合,个人信息聚合,短信息发布。

  多信息聚合主要是对站内所有人的微博客信息进行重整、分类、展现的一个页面,当然也可能含信息筛选,分页等基本功能,在微博客系统中表现为主页。

  个人信息聚合主要是对个体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的一个模块,比如个人迷你博客,个人资料,图片,视频等信息的存储与表现,在微博客系统中表现为个人主页。

  信息发布本应该是一个必备功能,不过因为它是信息产生的核心功能,所以枫林将此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信息发布功能在微博客中表现在主页和个人主页上的发布框,一个小小的发布框却支撑了整个网站所有的信息来源。

  除了三大信息构架主体外,微博客产品构架值得一提的还有信息筛选功能(信息检索和好友检索),信息传递功能(关注与被关注,转发),互动功能(评论及回复,短消息提示,私信等)。

  一个微博客系统能保持正常的运转,从信息的产生,信息的分类存储,信息的检索,信息在用户间的传递,依附这个信息所产生的互动,都是这些基础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序组织的结果。

  微博客产品的优势

  微博客和博客、IM系统同属于信息发布,聚合,分享类系统,然而却能同时存在,自然会有自身独有的优势,枫林简单分析下自己对微博客系统优势的一些认识,算是抛砖引玉。

  与博客系统相比,微博客系统具有发布简单,写作门槛低,信息传播快等优势。博客系统中要完成一篇blog,需要写标题,标题有字数要求,要排版;保持调理清晰,段落有序;需要选择类别,方便推荐给该类别的用户;有的还需要自定义Tag,需要写摘要等。微博客只需要在一个框发布有数量限制的一段话或上传一张图片,一段视频。

  传统的博客,一般写一篇需要花费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时间,对某个行业不熟悉或者对某些事件认识不全面也很难成文,而微博客却是任何人可以简单的几笔带过,跟发表评论一样简单的写几段话,几个字完成成。

  博客需要亲自登陆查看或者RSS订阅你才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些朋友的博客更新了,微博客则是加为关注后,最近更新的自动推荐到个人动态中,有评论直接消息提醒。

  微博客和IM系统都具有一对一和一对多信息交流的特点,不同的是IM更强化了群的概念,是分类交流,而微博客不需要分类,只要是你的关注着必然也关注着你的所有信息,另外,从信息表现形式来看,微博客的更直观。多对多的交流空间中,微博客的信息分类能力更强一些,IM基本你一句,我一句,甚至中间会有人另起话题来交流。

  除了上面说的几点优势外,也许多渠道更新就是微博客特有的一种信息更新方式了,博客和IM都无法媲美的。用户可以发一则短信更新微博客,用户可以通过MSN/QQ签名更新微博客,甚至跟博客进行绑定,博客有更新了,微博客也随之更新,专门开发的客户端小应用(之前的嘀咕和饭否都有的)等。

  微博客产品运营

  既然是信息分享评论,自然运营的重点就是氛围,如何提高交流氛围就是关键了,貌似这话有点虚了。

  来点干货,微博客产品运营的重点在于有价值的信息产生和有价值信息的传播。

  我们都知道Twitter用户数的急剧攀升,与几次重大事件有关,2007年3月美国SXSW音乐节,2008年11月印度孟买的恐怖事件,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就职,2009年6月伊朗选举危机等等。重大事件的报导,特点是读者多,更新快。这些事件(信息)便是引爆点,有了这些信息,也就有了交流氛围。

  信息的传播也就是有了信息如何第一时间推送到用户的手里,更多的是由功能来决定的,比较有意思的就是“转帖”功能,尽管是个很幼稚的功能,但是却很实用,效果已经在开心网等SNS产品中得到了验证,而且近期新浪新闻页底部偷偷加上了“转发此文至微博”的链接,当然这是系统外信息的转载或者叫产品整合,但是也证实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和转帖功能的实用价值。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的运营都会与公司的资源挂钩,不光是公司拥有的资源,还包括公司是不是舍得投入资源或者产品经理能不能发现隐形资源。

  我们知道新浪微博并不是国内最早做微博的,但是前面专门做微博的都悄无声息的死去或者半死不活的生存着,新浪微博推出后却有声有色,原因在于新浪这个平台,新浪博客拥有着大批的名人资源,新浪拥有自身强势的品牌优势,新浪拥有国内一流的新闻内容资源,新浪网是一个综合性、多产品网站,往往出一个新产品都会跟其他产品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推新产品比白手起家运营要强百倍。

  当然,关于什么系统效率,稳定性都属于互联网产品运营默认都需要保证的,这里一笔带过。

  微博客的盈利模式

  这是做事情或者做产品必须要要面对的一个过程,既然投入了,就需要谋求回报,也需要思考如何来产生这种回报。

  目前的微博客产品构架中能预测到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企业会员收费,品牌广告。

  我们都知道网络媒体对纸媒冲击很大,现在很多纸媒也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也在尽量保持网媒纸媒信息的同步,然而由于对行业的不熟悉,纸媒企业本身是做传统行业的,对网站的运营不熟悉,所以基本他们的网站都半死不活,无人问津。

  然而,纽约时报入驻twitter,每天发布一些来源于纽约时报网站的信息,没几天就有一大堆纸媒粉丝关注,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看报方式,这样纽约时报就间接的将潜伏在twitter中的纽约时报读者引导至自己的网站。当然一些杂志社也同理,现在还不敢说哪家微博可以对企业会员收费,但至少可以说是一种可预见的盈利模式。

  品牌广告,貌似哪个网站都适应的一种盈利模式,只要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量足够的大,都能依靠这种模式实现盈利。

  当然,国内也有一些善于搞发明创造的,在产品上作文章,微博客再结合进来某个组件间接的实现盈利。比如问卷调查和Webgame,不过貌似这不是微博客与生俱来的盈利模式,得依附于新产品的开发来完成,当然,这两种盈利模式也是任何社区或者社交网络都具备的,只要有用户都可以尝试。

  微博客的前景

  微博客介于博客和IM之间,却又兼具二者之特点,不可能取代他们但是也不会被他们所取代,用罗会祥的话来说“自互联网走向公众以来,一直是精英的大舞台,有技术的玩黑客,有怪才的玩闪客,有文采的玩博客,有学识的玩威客,有财力的玩播客……微博填补了互联网”客“家文化的空白。”

  所以微博不会消失,有几家始作俑者了,又会有几家后续跟来。

  来源:作者枫林投稿,原文地址

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

Alexa推出中文网站影响了谁?

  首先围观一则特派记者XJP从美国发回的报道:全球知名的网站流量信息网站Alexa正式推出中文官方网站,Logo很山寨、很临时工,受到“XJP的碎碎念”读者的广泛赞誉。

  a.Alexa推出中文网站会影响谁?

  先还是来说说Alexa,摒弃作弊和其他地区差异带来的影响,Alexa的确是目前观察一个网站流量状况的最佳工具。也许某些人会用户那个所谓的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指导的“中国网站排名”,但是这样一个产品除了背景好一点以外,其他部分毫无可取之处,自从某次我发现一个日IP上万的小说站居然在它那边没有排名,我就再也没有打开过那个废品网站。

  啥,你说今天?今天我是因为要写文章所以才去的。所以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这个中国网站排名网,在Alexa中文站推出之后他的劣势将会被进一步放大。当然也不排除它受到Alexa的刺激,会猛改进算法和进行技术革新,不过那样最终收益的也是我们用户。

  第二个被影响到的自然就是国内的Alexa排名查询网站,一直以来由于语言障碍、网络速度的影响,大多数站长和用户都是在国内的一些工具站查询排名信息。

  但是现在Alexa也有中文网站了,两大障碍去其一,至于访问速度我现在测试的速度并不算慢,而且后期Alexa完全可以在国内架设服务器。国内的Alexa排名查询网站如果没有特色功能,完全可能面临大量关闭的状况。

  b.Alexa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

  Alexa中文站是该公司第一个非英语语系的网站,目前仅仅是提供简单的排名查询,那么未来Alexa在中国市场会有哪些大动作:

  未来可能会推出中文版的Alexa Toolbar,集成更多贴近中文用户需求的功能,Alexa Toolbar的普及也会提高Alexa排名在中国地区的样本数量,让排名数据更加真实可信。

  未来可以向更多中国地区的公司收购部分访问数据,这部分数据样本将会用于排名数据的补充。

  未来可能会在中国地区展开数据分析服务,类似艾瑞、大度之类的,依托Alexa这样一个不可小窥的平台将会让他们的调查数据更具可信性。

  最后简单谈下对于目前Alexa中文站的看法:

  没有任何广告,界面很清爽。

  目前只是一个汉化版本,包括一个中文首页、查询节目和汉化一半的帮助。其中不乏散发着临时工风格的翻译,例如“Bounce%”应该翻译为跳出率,但是目前的中文翻译为蹦出,莫非American都认为咱们天朝网民离开一个网站需要蹦一下?(笑)

  Logo很山寨,中文网站的测试版都是直接打上beta,但是他们给直译了,使用的中文字体感觉也很诡异。

Alexa

  完了?是的,这篇关于Alexa推出中文网站的加餐到这里就完成了,紧急赶制难免粗糙,莫怪莫怪。

  来源:XJP投稿,原文地址

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

百度广告管家开放

  据百度联盟消息,从即日起,百度广告管家向全体百度联盟会员开放,用户使用百度联盟账号、密码在百度广告管家首页进行登录即可使用。

  百度广告管家是一款免费、专业、易用的在线媒体广告管理系统,实现广告投放、管理和数据统计工作。功能类似Google Ad Manager广告管理系统,但对于个人网站来说,其对阿里妈妈的取代性更多一些。

  百度广告管家系统功能特点:

  广告位管理:系统化管理广告位,支持固定、弹窗、漂浮三种类型。

  收益优化:可选择自动对空闲广告位使用网盟推广合作进行补余,提升收益。

  精细投放:提供地域、接入方式、日期、浏览器、浏览器语言、操作系统、分辨率、来源域、被访url共9种定向投放方式,满足最细粒度投放。

  灵活计费:提供按日、按展现、按点击3种主流计费方式。

  广告托管:支持文字、图片、Flash、富媒体4种格式广告,提供免费服务器存储您的广告,节省您的带宽。

  专业报告:提供投放报告、销售报告、资源报告3大类7种数据报告。

  百度广告管家地址:http://adm.baidu.com

Google App Engine搭建Twitter API Proxy教程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Google App Engine搭建基于Python 2.5的BirdNest环境,建好的BirdNest可以在TwitterFox或twhirl中使用。

  环境准备:Google App Engine

  先要注册Google App Engine,注册地址 http://appengine.google.com/ ,然后建立一个application,目前第一次使用需要验证用户手机,输入手机号码就收验证码即可,之后,就可以用yourid.appspot.com来访问你的app应用。

  此外,还需要下载安装Google APP Engine的开发环境,注意Python的版本,需要是2.5系列的,不能使用2.6或更高的版本,否则运行会出错。

  Google App Engine SDK 下载地址 http://code.google.com/intl/zh-CN/appengine/downloads.html

  Python 2.5.4 下载地址 http://www.python.org/download/releases/2.5.4/

  关于Google App Engine的详细使用说明请参见这个地址,这里我就不再累赘。

  环境准备:BirdNest

  下载birdnest要注意是下载分支branches/gae,别下载主干trunk,否则更新到GAE上也不能用,会报错。可以使用一个SVN工具下载。例如TortoiseSVN等。将其放到一个目录中,进入目录,编辑app.yaml文件,将第一行的application里的参数修改为自己的应用名。

  发布应用到GAE

  准备好了上面的一切后,就可以发布这个应用到自己的Appspot上了,执行 appcfg.py update 目录名,中间会要求输入Gmail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就可以使用了。你创建的API地址应该是yourid.appspot.com/api/ 。

  使用BirdNest

  在twhirl里的使用方法是,打开账号管理Accounts manager,选择laconi.ca账户类型,输入:[你的twitter帐号名]@yourid.appspot.com,密码为Twitter密码,即可使用。

  在twitterfox里的使用方法是,打开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MozillaFirefoxProfiles 随机信息 .defaultextensions witternotifier@naan.netcomponents目录,编辑nsTwitterFox.js文件,找不到的话直接在Documents and Settings中搜索nsTwitterFox.js文件,编辑该文件的38行,将其修改为 var TWITTER_API_URL = http://yourid.appspot.com/api/ 即可。

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Twitter大脑,谁的大脑?

  1913年,亨利.福特将“移动流水线” 运用于 “T型车”的生产,从而大大缩短了“T型车”的装配时间,随后这一发明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之中,极大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而被誉为现代工业生 产的里程碑。看过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的同学大概会记得,所谓“移动流水线”光鲜美誉的背后,弊端种种,甚至可谓暴行累累。通过制定严苛的工厂制度, 最大限度榨取工人劳动时间;制定规范化操作,消灭工人个性,形成统一标准的操作程序,最终把工人变成一个巨大机器上的“标准零件”。而工人为了生存生计, 不得不向制度,非自由,非人性妥协。这是现代工业生产出现之初的斑斑劣迹。

  即便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为生计而不得不向制度,非自由,非人性 妥协,仍然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由“移动流水线”发展而来的现代分工制度,造就了无数和工厂“蓝领”等量齐观的办公室“白领”,朝九晚六,日复一日重 复单调枯燥的劳动,同样成为了某个巨大机器上“标准零件”。当然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种制度的弊端,并着手改善,以Google为代表的公司,在公司利益和员 工自由之间进行调整。Google鼓励员工用20%的工作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是和手头的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情也可以,Google由此而博得 了"人性化"公司的称赞。

  行文至此,和“Twitter大脑”有什么关系呢?

  “科学家 Henry Markram 汇报了一项令人激动的实验成果。他的工作小组把一万颗 CPU 联在一起,每一颗用来模拟大约一万个神经元,这样得到了一个大约有一亿个神经元规模的网络......和这个模型相比,坐在 Twitter 终端前面的用户显然是更为高级的“神经元”.....Twitter 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互动信息平台,对于它所可能揭橥的未来,我们知之甚少,而其规模决定了它的可能性几乎是无限的....”

  木遥同学在《Twitter 大脑》中如此写到。面对“高级的神经元”,“一亿个神经元规模的网络”这样的描述,除了赞叹,我心存疑虑。

  一个新的系统,把个体的人作为基本的信息处理单元,这样的系统让人怀疑:它和现代工业的“流水线”,“分工”等各种制度把人变成一个巨大机器上的“标准零 件”有什么区别吗?人之作为人所应当具有的自由,尊严,思考,信仰,以及人性的诉求在经受现代工业制度的“摧残”之后,在这个信息时代的“新的系统”之中 能够得到保全吗?

  在Twitter新的应用方式出现之前,观察锐推(RT)似乎可以窥见“Twitter大脑”的片羽鳞光。一条信息经由 无数锐推呈现在“锐推榜”上,个体的人在其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大于“人和人之间的互动”,也大于“个体的思考”,极端的说,“锐推榜”上的信息是依靠 “人肉”推送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高级的神经元”的雏形? 当然不排除有新的信息挖掘方式,展现个体智慧和个体思考,但是人的自由在这样的系统之中是否能够得到保全呢?似乎在用/不用Twitter这一点上,个人 是自由选择的,可是一旦你沉迷上瘾不能自拔,一旦你的所有社会关系,信息来源全部转移至Twitter,一旦“Twitter大脑”引导你为了某个“正义 事业伟大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还能掌控自己的自由吗?

  更进一步,现代工业以工人为“标准零件”造就的巨大机器是为了某个工厂/公司的利益服务,而这个能输出巨大智慧高级智能的“Twitter大脑”一旦出现,它将属于谁呢?它最终为谁服务?Twitter,Inc.?米国政府?当然你可以说全人类。

  Twitter 只是Twitter,Inc.提供的产品/服务,用户用Twitter做什么,Twitter,Inc.无法控制,但是Twitter,Inc.可以玩宕 机,也可能会被收购,或者破产,这将直接决定Twitter大脑存在的基础。而米国政府的确已经意识到了Twitter的重要性,在伊朗国内动荡的时候, 米国政府工作人员直接联系Twitter公司,要求调整维护时间,以配合伊朗的“人民运动”。可以想见,一旦“Twitter大脑”出现,米国政府会如何 控制这个威力巨大的系统,这时如何能保证掌控“Twitter大脑”的人,不去为了少数人或某个政府(甚至专制政府)的利益服务,而为全人类的福祉服务 呢?

  有如此多的疑问,难怪木遥同学也会一再对Twitter表示“疑虑”。如果“Twitter大脑”最终只是以牺牲无数人的自由,思考,以及人性的诉求来输出一个只为少数人或某个国家利益服务的“巨大智能”,不管“Twitter大脑”多么具有“技术革命性”,不要也罢。

  来源:读者KD投稿,另外一个消息,今天下午开始,大量Twitter相关网站都无法访问,我前文介绍的所有网站都无法访问了,干的真绝啊。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防火墙技巧——忽略RESET报文

  我们知道,IDS(入侵检测系统)的主动响应系统“阻止会话”的机制是:IDS将会向通信的两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各发送三个TCP RESET包,此时通信双方的堆栈将会把这个RESET包解释为另一端的回应,然后停止整个通信过程,释放缓冲区并撤销所有TCP状态信息,从而实现主动切断连接的目的。

  这时,客户端浏览器看到的现象通常是,打开某一个网页,浏览器提示“连接被重置”而无法查看页面。

  IDS在逻辑上是与路由器分离的,很难从路由传输队列中去除或者延迟“有害”报文,通过RESET关闭连接相对较为简单而易于实现,那么,如何绕过IDS“会话阻止”机制呢?

  标准的TCP协议,客户端收到RESET包后会中断连接,但是,如果终端两边的节点同时忽略TCP RESET,那样,即使触发了IDS,防火墙也对HTTP传输没有任何影响,这就通过忽略RESET包实现了突破IDS的“会话阻止”功能。

  在Linux可以用iptables的此命令实现:

  iptables -A INPUT -p tcp --tcp-flags RST RST -j DROP

  来丢弃传入的RST置位报文。如果是FreeBSD的ipfw那么命令是这样的:

  ipfw add 1000 drop tcp from any to me tcpflags rst in

  因此,在网页传输过程中,可以将中间夹杂的一些防火墙的TCP复位报文完全忽略,因为它们对客户端的TCP/IP栈没有任何影响,客户端仍然继续接收网页。

  以上思路翻译自Ignoring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点这里可以下载其PDF文件,原文很长,内容较多。我自己在Ubuntu系统上,在终端中使用iptables测试,的确可以实现忽略客户端RESET报文的功能,Firefox浏览器再也没有出现“连接被重置”的信息,可惜由于服务器端RESET信号没有被忽略,导致客户端不能与服务端同步握手,浏览还是有问题,不过,如果服务器段都可以识别并忽略这些伪造的RESET报文,那么两边的通讯就会正常了。

2009年10月12日星期一

异议反馈的客服处理技巧

  写在前面:一般来讲,IT行业使用产品或服务的人被定义为用户,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常常被称为客户。客户与用户均要从产品或服务中获取价值,但不同之处在于:用户主要为需要满足需求,客户则需要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稳定保质,甚至要求定制化的服务。本文为讨论方便,将用户、客户统称为顾客。

  互联网已经使既有市场产生了新的竞争,不理会忠实顾客的公司会发现他们的忠实顾客很快就会蒸发。竞争不断增加的困难显示:赢得一个新顾客比让一个已有顾客重复购买,要多花费两到三倍的时间,因此成功的保留策略非常重要。其中,对异议反馈的良好处理,对保留顾客、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无论投诉还是反馈,有异议并不意味着顾客不买或不用,它仅意味着还存在未被满意地处理的事情。产生争端,表明我们没有恰到好处地讨论反对意见。通常,反对意见很少针对产品的全部,一般只针对某一点,如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细节等。而且事实上,出现某种反对意见也可以引出一个良好的销售及公关形势,只要了解清楚买主的真正反对意见是什么,就可以更好的根据需求来裁剪你的想法。

  处理反对意见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减少他们发生的机会,另一种是有效地处理确实发生了的反对意见。客服人员要自信、内行,有效使用交谈技巧保持与顾客交谈的敞开性。要深入该异议的“细节”,协助客户弄清楚情况,引起对异议的思考直到得出解决办法,纠正误解。如果经多次跟进后异议仍然存在,就有必要认真对待并研究这个异议。

  处理异议反馈的客服技巧有很多,总结其中最重要的六点如下:

  1. 快速反应:在24小时内做出反应是最有效的。如果能够在两个小时内解决问题,对方将会把你的行为理解成一次对话,这是营造积极客户体验的强有力武器。如果公司在一天以上仍毫无反应,问题很可能升级,会真的成为麻烦了。
  2. 表示感谢:任何投诉或反馈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因此无论反馈信息褒贬,都必须表达真诚的感谢。尤其是与怒火冲天的顾客面对面时,愤怒、冷淡、厌烦等情绪会使双方僵持不下,卷入情绪的漩涡。正确的处理是这样对待他们——亲切友善、彬彬有礼,向顾客们表达感激之情、致以敬意。此时顾客最希望的就是从你这里获得尊敬,因此真诚示人不仅能平息顾客的情绪,还能避免问题的升级。
  3. 解决问题:承认当前存在的问题,正视失败,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应有的担当,也是树立企业信誉的好时机。但维护信誉的最重要手段是解决问题,换位思考消除误解,寻求合适的方案完成服务补救。
  4. 有问必答:回答每一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有时候人们希望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答案,需要的知情后的控制感。即便对方的问题再微小,也要积极把握顾客体验的良机展开双向的沟通,这会为企业与顾客之间营造良好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5. 慎用通稿,不要“一稿多发”。因为通常人们不希望知道你的时间比他们更珍贵。因此除了危机公关或紧急事件处理,一般不用通稿(危机处理的客服技巧将另文专述)。标准信件往往不疼不痒,易使顾客觉得被拒之千里、没有受到应有的尊敬,很可能不再信任公司。不过,客服信件可以以通稿为基础,改进措辞调整内容,使回复更有针对性。
  6. 及时跟进:有时顾客不是真正遇到问题,而是提出建议和感谢。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在几天之内确保当前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下面两个案例很典型,虽然来自传统行业,但道理是相通的,对提高IT行业的客服水平一样有启发和助益。

  案例1:

某人在巴黎飞往芝加哥的途中行李丢失,开始他希望目的地机场的工作人员认真检查一下,然而机场人员拒绝对目的地机场的行李库进行检查,没有主动告诉他行李在哪里。这位旅客经过很长时间的等待后,机场人员才告知给机场管理中心。顾客只得耽误时间同他们解释旅行的全过程发生了什么,在回答了一大堆问题之后,还填写若干表格,并查看所有计算机资料。

但问题并没有当天解决,第二天也没有电话通知。这位旅客忍不住自己打电话去,却听了十分钟无人应答的音乐。这位旅客十分恼火,因为他的行李还付了特别费用,同一航班的团体费用只是他的10%。他也曾做过同一趟航班,但没出现过这件事情。更令他气愤的是,他原来计划的航空路线并不是这条,正是由于机场人员建议他改选这条路线和航班,结果导致行李丢失的糟糕体验。

对比经验:根据这位旅客的经历,另一家航空公司曾经在十分钟内找到了他的行李。既然行李标签上都有条码,航空公司一定有核对流程,而且经过9小时的飞行,信息系统一定会有相关记录。为什么不能立即核查并告知旅客行李现在何处呢?还是这个信息系统形同虚设?要知道,联邦速递公司的货物要检查四遍之多。

  案例2:

某山地车爱好者,每年在这个爱好高达几千美元,但如同大多数消费者一样,他是个精明的买家,喜欢走遍大街小巷寻找最低折扣,与销售员讨价还价无不用其极。直到某一天,他的生活发生了转变。

当时他骑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轮胎突然爆裂,但此处人迹罕至,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原地等待半个小时后,有一个卡车行驶过来,司机停下来了解情况后,问他是否需要把山地车放到卡车后面,稍他到最近的自行车店。

到达自行车店后,司机直接找到合适的轮胎帮他换上。这时,山地车爱好者才发现原来卡车司机就是这家自行车店的店主。店主不仅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还免费帮他的山地车保养了一番。此后,这位山地车爱好者只在这家自行车店购物,不再讨价还价,不再精明算计,因为他相信这家自行车店的店主不会宰他一刀。

  很多成功的营销范例均以关系为基础、以顾客为中心,通过恰当地满足顾客关注点,赢得忠诚顾客。他们最鲜明、最突出的特指就是尊重顾客——尊重顾客自身、尊重顾客的体验、尊重顾客的处境、尊重顾客的想法、尊重顾客的兴趣和激情。如果没有留意到陷入困境、遇到难题的顾客,那么,将永远无法赢得顾客的信任,也无法最终赢得伴随一生的人生关系。

  来源:lazylorna投稿,这是月光博客的首位女性作者的投稿。

2009年10月10日星期六

Google Chrome主题更新

  据Google Chrome博客报道,为了让Google浏览器的外观更加个性化,Google Chrome浏览器新增了大量艺术家主题,供用户使用和下载。

  为了制作这些主题,Google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建筑师、音乐家、画家、导演和时装和室内设计师,为Chrome浏览器创造出各种不同寻常的主题作品。这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主题是艺术和技术的融合,新增加的超过100个艺术主题,将会使得Google Chrome浏览器用户的上网体验得到极大增强。

  如果您还没有尝试Google Chrome谷歌浏览器,那么下载最新的版本即可支持主题。如果您已在使用谷歌浏览器,您可以点这里查看最新的主题,并尝试一下您最喜爱的艺术家主题。

Google Chrome主题更新

  Google Chrome主题地址:http://tools.google.com/chrome/intl/zh-CN/themes/index.html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Google热门服务一览

  Google有大量的服务和产品,有些是热门产品,有些则很冷门,哪些产品是Google最热门的产品呢?通过Google关键字工具可以跟踪在Google中搜索这些产品的次数,以此可以类推各个产品的热门程度。

  根据Google提供的数据,包括Google相关的全球每月搜索量的大小,我总结了下面这张表单,列出了Google搜索最多的产品,总的来说这是Google最热门的服务列表。

  除了Google搜索之外,Gmail是最受欢迎的服务,拥有最大的搜索量和访问次数,这点毫无质疑,Gmail也是我的主力邮箱。

  Orkut的上榜令我感到惊讶,这个服务的热门程度应该远不如Facebook,可以算是一个失败的产品,不过据说那玩意在巴西很受欢迎。

  Google Earth是另一个大受欢迎的产品,因为其太有特色了,而且竞争对手(微软地图、雅虎地图等)做的也太逊了。

  blogspot是Google的博客系统,可惜在中国已经无法访问了。

  Picasa是一个数码图片管理软件,也是Google收购的一个产品。

  以下是详细列表,搜索量较少的产品已省略。

关键字 全球每月搜索量
Google 338,000,000
Gmail 124,000,000
Orkut 55,600,000
Google Earth 24,900,000
blogspot 20,400,000
Google Maps 7,480,000
Picasa 5,000,000
Google Translate 5,000,000
Google Chrome 4,090,000
 

2009年10月8日星期四

社交虚拟化——玛莎纪到来

  人类社会的文明化趋势、民主制度曲折辗转却迅速普及、应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或许能够被看作是“新世界”的三大成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新世界呢?一些言论家和博客作者认为这便是“大众时代”。(又称玛莎纪!Mass Age)

  玛莎纪是一种可能的趋势,也是一种学派,当然它并未真正的到来。至少它的三大成因还没有成为绝对的主流:比如“文明”,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理解,人类的复杂渊源决定了单一价值和信仰难以实现,也有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实现。而不同文明最终融合成全球式的文明,也仅仅存在着理论上的可能性;再比如科学技术:新能源依然没有重大突破、生物科技的进步没有大幅降低医疗的成本等等,说明科技无所不能的时代依然遥远。

  然而,有关政治大众化、经济大众化、文化大众化的趋势讨论,早已如火如荼地进行了数年。

  似乎人类社会在21世纪中后期必将石破天惊地一改数千年的精英统治形态,进而过渡到大众主导的时代。有人常说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许吧,但身处现实的我们很难想象这一刻会突如其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时代的精英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才是开天辟地、承先启后的伟大时代,今天固然也是如此。那么今天的领袖们是否真的已经准备好了,亲手去终结(或不干预)一个向来贯穿着英雄豪杰的历史?

  大多数人追求的是简单、快乐、稳定的生活——若如此谁还会特别在意主导权呢?于是玛莎纪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实现了。仔细审视互联网络带来的变革,其实不难发现这一点。

  正在盛行的社会化网络(也称社交网站),预示着一个全新社会形态的到来。虽然眼下社交网站的高度使用者仍然只是互联网用户中的小部分人、年轻人。但随着社会化网络的易用性、丰富性、通用标准的不断确立,有理由坚信其未来的巨大主宰力。因为人作为个体,永远需要社会这个舞台来得到认同,但这个舞台仅仅是容纳精英人群就已经拥挤不堪。由此,普通大众的相同诉求——社交活动、娱乐、发表言论、组织性、创造——便使得未来的社交网站成为替代品,一个为大众提供自我实现、欲望满足的个人舞台。尽管,它部分甚至全部是虚拟化的。

  普通大众对社交网络的依赖,便导致了人类群体的社交行为虚拟化。人们的派对、约会、电话都会不断减少,转而通过IM、SNS、虚拟游戏来保持和他人的联系;在线购物超过商业零售终端已经不再是狂想;金融服务、行政服务、信息服务最终都会通过网络顺利进行。

  可以预见,当人类实现社交虚拟化后,社会效率就会大幅度提升。也因此,社交虚拟化的趋势将会无阻力地推进下去。阻力?依靠反思主义者或保守势力?这几乎不可能。

  更有意思的变化在于:在社交虚拟化的时代,现实中不熟识的人们可以在网络上结成团队或是达成配合,共同完成某个活动或者创造。这一点在娱乐领域将显而易见,虚拟世界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如今,无处不在的资源分享(主要是娱乐)仅仅是一个启蒙。未来的企业将运用社交虚拟化的手段进行招聘,甚至是生产;新闻、信息、乃至服务都改为订阅——这太有可能了,对于个人而言才是效率的。如果宅男宅女们不沉迷在虚拟游戏中,他们也完全有能力组织起“全球性”的话题或活动。看,一切都很不一样吧?!

  玛莎纪,文明的胜利,亦或是传统的坠落?如果虚拟化不可避免的到来,至少说明大众时代已不再遥远。如果你还是疑惑:传统而高雅的精英模式为什么最终会败下阵来?也许,这世上的另外50多亿人会告诉你:比起激情、成就或是智慧来说,舒适、安全、快乐对他们来说更加现实。

  来源:作者wallwoods投稿

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网站改版与转型,用户有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

  今年注定了中国互联网多事之秋,无论是网民还是互联网企业都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整顿与和谐的浪潮。特别是百度高校贴吧与校内网的改版转型,更是引起了用户的强烈抗议与反对,更有甚者发帖大喊“李彦宏,你妈喊你恢复大学贴吧”,以此发泄内心不满。此外,据朋友称,校内网一些同学朋友开始逐渐撤离校内,他们感觉校内将会变得鱼龙混杂,就像提早将大学生引流进社会这个大染缸里面。

  无论是什么网站,年初的天涯,还是最近的高校贴吧与校内,每次进行调整都会遇到老用户的强烈阻止与反抗,甚至以若改版立即注销账号,永不登录为威胁。面对这些所谓的愤青,我只能说那些都是唯恐天下不乱之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设计和客户就是上帝不是什么都要符合你的口味,不是你说要不改就不改,企业发展不是用户说了算。

  听用户意见是愚蠢的

  我相信大家都有印象这句话是谁说的,“一家颠覆性的企业听取用户意见是愚蠢的”,这句话是出自Mark Zuckerberg在Facebook改版后遭到强烈的用户反对而一时气愤说出来的(我觉得是一时冲动才这样说)。我承认这话出自一个CEO的口是一种不成熟的做法,因为Mark Zuckerberg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股东的利益,这跟我在这里发牢骚是不同。

  但是,mark这话本身有他自己的道理。用户都是自私的,他们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而且将免费享受web服务认为是想当然的事。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为企业做过多少事。网站改版,网站转型为的是谋求更好的发展,试问一家长期无法盈利的企业何以继续养活这网站,何以还能让用户潇洒地享受服务;试问一家企业面临着不用户无法想象的政治压力的时候,他还有选择的余地吗?须知道,我提供服务,你付费,这是平等交易,买卖双方地位也是平等的。

  愤青用户都是只说不做的人

  我发觉互联网给孕育愤青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因为匿名制,大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泄,当然除了违法内容。你百度高校贴吧改版嘛,就到百度贴吧骂李彦宏,你校内转型人人嘛,就长骂陈一舟。为什么那些人都整天都在那里胡闹呢?很大程度上是没工作,无所事事,仇富心理。

  百度高校贴吧改版和校内转型都是国情需求,政策需求。企业发展有其自身的内部需求和外部影响。无论是什么愤青,都是那些只会整天吵吵嚷嚷的人,却不去兑现自己口中说出的任何一件事。我们可以讨论,我们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至于硬要阻止别人企业的转变而自己似乎觉得很酷的事情。

  强烈阻止的往往就那么几个人

  网站改版,可能很多用户都处于一种不提倡,不抗拒的状态,因为之于用户,他需要重新适应一种新的使用习惯,但很多用户依然选择默默承受,毕竟网站依然能给自己提供价值服务与内容。但是往往就是存在着那么几个喜欢捣乱的人,他们就希望营造一种天下大乱的局面。此外,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媒体往往成为帮凶,将事件严重性扩大化,目的就是为了抢夺用户,博取眼球。

  很多企业都深谙此道理,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网站依然是按照企业原来的规划进行改版,转型。当没人关注那些小众群体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自讨没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眼帘当中。

  很多时候,用户不应该依赖于希望企业体谅你们,你们是否也应该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问题呢?自私无罪,但自私无理~~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money,原文链接:网站改版与转型,用户有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思考?

2009年10月6日星期二

DigitalGlobe公布中国国庆卫星地图

  据读者刘超爆料,美国Digital Globe公司近日公布了中国十一国庆60周年庆典的卫星图像,该图像由Quick Bird(快鸟)卫星提供,拍摄日期为2009年10月1日,分辨率为0.6米(2英尺)高分辨率。

  美国DigitalGlobe公司是Google Earth最高分辨率(解析度)的卫星影像提供商,DigitalGlobe影像由QuickBird卫星拍摄。QuickBird卫星于2001年10月由美国DigitalGlobe公司发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提供亚米级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影像比其他的商业高分辨率卫星高出2—10倍。在中国境内每天至少有2至3个过境轨道,有存档数据约500万平方公里。

  DigitalGlobe 操纵3个成像卫星:Worldview I、Worldview II 和 QuickBird。这些卫星能收集高分辨率的商业地球图像,并且较现有的其他任何商业化卫星图像而言,它能提供最大尺寸、最大星载储存容量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中国国庆卫星地图

中国国庆卫星地图,点击查看大图。

2009年10月4日星期日

ICANN新通用顶级域名的商机

  ICANN正在推进新通用顶级域名(gTLD)推广计划,在2010年第一季度开放申请。ICANN将修改互联网通用顶级域名的申请规则,将之前严格限制的新通用顶级域名的规则改为凡符合新申请条件的公司、注册机构、组织都可以提交申请,并成为该新通用顶级域名注册局。

  这个计划一旦顺利执行,将催生很多新的通用顶级域名,往市场细分这个方向去想,有些新的通用顶级域名是具有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的。

  一、面向个人博客域名.blog

  现今博客群体的规模是巨大的。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3.38亿,中国拥有个人博客/个人空间的网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1.82亿人。

  但是,博客域名的销售是存在困难的,除了一些好的名称,很难说服广大博客为什么要注册购买一个独立域名,因为绝大部分的博客都是在使用门户提供的服务。

  简哲的看法:与门户合作,一般国内门户不会主动做这种销售域名的事情。故此,可以由一间域名注册商来牵头做这个项目,让门户(新浪、搜狐、腾讯、网易等)参与合作,成为博客域名的分销商,让门户允许用户的博客、邮箱绑定独立域名。这样,把通路解决了,便能把个人域名销售出去。

  理论价值:3.38亿人,按每人每月的服务收费10元计,理论值为每年三百多亿元的规模;按年注册费50元计,理论值为每年一百多亿元的规模。

  二、面向专业人士的域名

  针对医生、律师、会计师、工程师这些专业人士,推出专用的顶级域名,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还有职业经理人的专用域名,如.ceo、.cfo、.cmo、.coo等,也是具有市场需求的。

  三、行业域名

  像之前的.com是适用于商业公司,.net域名是适用于网络行业,.org域名是适用于非盈利组织,.edu是面向教育科研机构,可见当初的域名设计就是针对市场细分来设计的。

  由此可以推断,行业域名会是主流的新通用顶级域名。

  四、其它,手机运营商域名

  移动、联通、电信的手机域名。

  如果是从短期来看,很难看到手机域名具有什么巨大的价值。但是从长远来看,手机域名就具有发展价值。当手机成为通行的个人身份标签和支付平台时,手机域名就具有商业价值了。

  例如联通的沃(WO)品牌,让企业使用.wo手机域名在无线网络拓展市场,这样.wo手机域名便具有了商业价值。

  作者简介:简哲,创意人,擅长商业策略设计。博客网址

2009年10月3日星期六

360推出免费杀毒软件

  360安全卫士拥有木马查杀、恶意软件清理、漏洞补丁修复、电脑全面体检等多种功能,具有较为广泛的用户群,以前还提供NOD32等杀毒软件的半年免费版。现在,360推出了自己的免费的杀毒软件——360杀毒1.0正式版。

  在2008年7月,360就推出了360杀毒软件beta版,对瑞星、金山、卡巴斯基等国内外安全厂商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今年9月,微软也推出了免费杀毒软件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将免费杀毒运动推向高潮。

  但是,微软的免费杀毒套装中包含有正版验证模块,只有微软的正版用户才能使用这一安全套装,这种形式的免费,其实是用Windows销售收入补贴免费安全软件,360这次在国庆推出1.0杀毒正式版,对于微软的Microsoft Security Essentials形成了针锋相对的效果。

  根据我的实际安装显示,360杀毒在安装过程中的确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过在安装这个杀毒软件的过程中,会提示卸载已经安装的杀毒软件和安全软件,如Spyware Doctor和NOD32等,因此,安装360杀毒软件会打击现有杀毒厂商的市场份额。

360免费杀毒软件

  以下是360官方对于360杀毒的特性介绍:

  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

  真正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免激活码,功能不打折扣,无需年年续费,月月花钱

  全面安全防护,强力查杀病毒

  实时防护、病毒查杀、快速升级,全面保护您的电脑安全

  优化设计,不影响系统性能

  精心优化的技术架构,对系统资源占用很少,不会影响系统的速度和性能

  查杀率高,彻底扫除病毒威胁

  具有国内最大的百万级病毒库,并采用360云安全技术,彻底扫除病毒威胁

  启发式技术,拦截未知病毒

  360杀毒具有领先的启发式分析技术,能第一时间拦截未知病毒

  快速的病毒库及引擎升级

  每天多次升级,及时获得最新病毒库及扫描引擎

  360杀毒下载地址:http://sd.360.cn

2009年10月2日星期五

Google推出北京国庆交通限行地图

  据Google黑板报报道,国庆前夕,谷歌中国正式上线“国庆北京交通限行地图”,图示北京市在国庆期间,即10月1日至8日国庆长假期间的交通限行区域和路线,用户登录谷歌地图(ditu.g.cn)点击国庆北京交通限行地图就可以方便帮助自己科学的规划出行,此外,用户还可以获取“国庆北京交通限行地图”链接与亲朋好友共享。

  谷歌“国庆北京交通限行地图”包括机动车限行、载货汽车和载客汽车限行、机动车绕行路线,针对不同车型的限行道路可以根据道路的颜色明显地区分,在地图上分别标志为红色线路、蓝色线路和绿色线路。地图页面同时提供了一份北京国庆交通限行的日历表,默认显示“今日交通管制”,点击日期,就可以看到其他日期的详细交通限行信息,其中包括了限行的路段和时间段,以及限行车辆的类型。

  根据我的测试,Google的这个限行地图并没有集成到Google地图的线路搜索中,在限行区域搜索驾车和公交线路,都没有根据限行区域进行调整,根据其结果坐车和驾车都会出问题,就如同我上次旅游时候的教训一样,使用谷歌地图搜索出行线路,需要谨慎和小心,最好多寻找几条线路,以免到时候出现差错误事。

  点击访问:国庆北京交通限行地图

百度框计算的终极目标

  所谓百度框计算,是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

  框计算能够实现更多的互动操作,并且展示形式更加多样化,所以这样的服务是针对高端客户。门槛高、资金消耗大,适合B2C、机票、销售等类型网站投放。相比传统的竞价排名无论在展示形式还是转化率都占据更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填补百度推广产品的空白。下面就来讨论百度可能出现的框计算营销。

  首先百度的框计算本质上是服务商提供一个应用接口,让用户可以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实现需要的操作,例如机票酒店查询和预订、网络购物、点卡充值等,从技术层面来讲完全可以通过Ajxa实现一页式服务,即用户可以在百度的搜索页直接实现查询、预订、付款等操作,付款这一步也可以捆绑百度自己的百付宝,这是一种巨大的突破,至少方便了用户。

  但是一旦涉及到利益就会出现利益分配的问题,继续前文的假设,如果百度与艺龙达成合作,百度将会在机票、酒店相关关键词将艺龙给框进去,没准还真能够颠覆目前的市场格局,毕竟大部分用户喜欢简单,能够在搜索页完成一切操作绝对是一种体验上的创新。这就是百度框计算营销的可怕之处,按照这种逻辑,任何市场它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强插一脚,直接从成交分成。

百度框计算的终极目标

  例如:百度在把旗下有啊给框进去,有啊估计能够直追淘宝、拍拍;百度要求所有加入框计算的应用必须使用百度宝支付,在线支付可能会面临两强相争的局面;百度把慧聪给框进去,阿里巴巴市场份额将会被挤压;百度把京东给框进去了,新蛋估计就难受了;以后百度一搜索邮箱第一位就显示百度邮箱(尚未推出)的注册和登陆链接,估计邮箱巨头网易也会抖上一抖……

  你是不是已经被这些假设给震惊了,是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百度的框计算营销将会继续向这个方向发展,赚钱和搜索两不误。背后凸显的现象是搜索引擎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上网的入口,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是很多用户是打开搜狗搜索的是百度,然后在百度里面搜索谷歌,然后去谷歌资讯看财经新闻。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既然百度的框计算营销已经是无可避免,那么大家不妨未雨绸缪,谋划一下自己是否需要框一下。

  结论就是,所谓框计算,框的就是你。

  读者xjp投稿,原文略有修改,原文地址

2009年10月1日星期四

解决SSL攻击的方法

  SSL的窃听和安全最近颇受关注,吴洪声提出了一种SSL窃听攻击的思路,主要是利用了CA签发证书的一个重大缺陷:只验证目标网站的域名信箱即可签发该网站的证书,因此,只要搞到目标网站的一个信箱,就可以窃取到这个域名的SSL证书。

  因此,大多数免费邮箱或公司邮箱的SSL证书都存在网站SSL证书被窃取的可能性,Gmail由于使用mail.google.com而不是www.gmail.com,因此得以幸免于难。然而,有权使用google.com的Google公司的员工依然有可能获取google.com的SSL证书,一旦该证书被用于大规模的域名劫持,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想要避免这种SSL证书窃取,CA需要修改目前的签发流程,即在签发前需要验证申请者对于该网站具有管理权限,例如,在网站的首页增加一小段隐藏代码,或者在网站上传一个指定的HTML文件,这样,只有真正的网站拥有者才能做这样的操作,非法窃取者即使有了该域名的邮件,也无法获取该域名的证书。

  当然,从根本上讲,这个攻击并非对SSL安全协议本身的攻击,只是对其发行机构的攻击,SSL协议目前来说还是安全可靠的。

  名词注释:SSL

  安全套接字层 (Secure Sockets Layer,SSL) 是一套提供身份验证、保密性和数据完整性的加密技术。SSL 最常用来在 Web 浏览器和 Web 服务器之间建立安全通信通道,用以保障在 Internet 上数据传输之安全,SSL 利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网络上之传输过程中不会被截取及窃听,它也可以在客户端应用程序和 Web 服务之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