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

竞价是门技术活?还是门艺术活?

  导语:对于现在大多数竞价人员来说,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当账户效果好的时候,心里就觉得这竞价也就那么回事,效果不好的时候,总感觉账户有问题,又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下手调整,感觉做竞价真不是那么回事,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在大多数竞价人员身上。对于这类人群来说竞价就是属于一门技术活。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对账户了解程度不够深,第一种是账户结构上的了解,第二种是账户数据上的了解。

  技术类竞价人员:

  第一种账户结构上的了解,相信大部分竞价人员都具备,除非是刚接触竞价的小白除外,或者该账户结构不是自己搭建的,需要前一段时间对账户进行认识打理外,后一段时间基本适应该账户后,在每天查看账户一些简单的数据发送给账户执行一些措施;否词,加词,调价,修改匹配模式,单元创意整理等等;这类竞价人员的思维只固定在这里。

  艺术类竞价人员:

  第二种账户数据上的了解,除去每天对账户必做的一些简单的数据统计外,对于艺术型的竞价人员思维是不会固定在这一小块范围之内,他们每天会有一套账户调整思路和流程走下去的,而不是简单的去弄账户。

  (实战经验分享)

  以昨天账户数据为例;首先他们会把账户昨天所发生的情况做个全面了解,账户在各个时间段都发生了哪些情况,早上账户8点钟上线到9点钟过去这中间的一小时,商务通流量及转化怎么样,账户消费,点击,展现是什么情况?8点钟至11点钟上午这段总体时间又是什么情况?

  (实战操作分享)

  通过下载一份账户关键词时段报告和导出商务通时段报告来做了解,这个时间段所消费的关键词,点击的关键词,展现的关键词,所点击的关键词达到商务通的流量转化问题,都是值得他们深入思考,了解及记录,发现其中一些问题在采取一些措施发送给账户进行执行除外,他们会对以上这些数据用表格形式进行整理,积累,统计,今天和昨天的数据对比分析,一周数据积累统计,对比分析,总结。

  (实战心得分享)

  通过以上的操作他们才能对账户的数据做到心中有数,对账户的调整也是得心应手,对账户的控制也是游刃有余,在利用其余一些时间想想一些推广方案和推广渠道,竞价对他们来说就是这么简单回事。

  结语:竞价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门技术活,但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想把它当成一门艺术活。

  作者:胡文强,作者QQ交流群号:438921415

百度金融布局,面临巨大挑战?

  2015年百度成立了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业务架构主要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基本覆盖金融服务的各个领域。实际上百度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互联网金融业务,FSG出现后,将百度原有的金融业务整合,并将金融上升为百度战略级位置。但是,百度金融时至今日却远远没有达到百度的预期,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远远落后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同时也将面临一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挑战!

  引入高管,狼场做最后一搏?

  近期,原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加盟百度,出任副总裁,负责理财和资管业务;又挖来原陆金所高管黄爽出任副总裁,负责百度消费金融业务;同时,百度金融负责人由升任高级副总裁,由此可以见百度集团内部对于金融业务的重视程度。

  百度金融之所以会有以上的动作,更是来源于外部竞争的压力,一方面百度搜索业务一直以来饱受诟病,业务增长受限;同时也面临了巨大的外部舆论压力;另一方面,腾讯、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先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市场占有率。阿里凭借余额宝,腾讯凭借微信红包,迅速累计了数亿的用户群体。而百度推出的百度钱包,根据2016年Q1财报显示,用户数才6500万,首先在用户数规模上远远落后于阿里和腾讯,另外在应用场景方面,也远不如腾讯和阿里。同时,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估值更是将破千亿美金。有人断言,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将直接从BAT过渡到ATM(阿里、腾讯、蚂蚁金服)。这一系列刺激,带给了百度内部巨大的压力,李彦宏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百度金融欲扮演金融“改革派”角色,由此可见百度接下的重心布局。

  迎合P2P网贷,百度理财周是流量变现还是金融布局?

  P2P网络借贷自2007年进入国内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真个市场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P2P理财市场无疑成为了当前国内最火热的金融理财市场之一。接下来所面对的将是巨大的蓝海市场。

  百度已是连续多次举办理财周活动,通过近期的百度理财周活动可以看到,百度选择和国内多家P2P理财平台合作,P2P行业负面频发,百度理财周力挺P2P是刀口添血?其实,有关注P2P行业就会发现,近期P2P一直处于高压状态,无论是政策风险还是行业的经营风险目前都是偏高的。此刻,力推P2P其实并不见得明智。

  阿里京东纷纷涉足农村金融市场,百度又该何去何从?

  阿里和京东凭借自己的电商渠道优势,纷纷开始涉足农村金融市场,并都已推出了自己的涉农项目的金融服务产品。除此之外,惠农聚宝、翼农贷等多家知名的P2P平台也很早就开始了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市场开发。农村金融市场这块原本不被看好的金融市场,近期却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企业的普遍关注。在开发策略上又各有千秋。京东阿里以电商为基础切入农村金融市场。惠农聚宝则是选择与农资企业上下游开展金融合作,专注做涉农的供应链金融。翼农贷则是走加盟模式。但是,回看百度,似乎在金融布局方面一直相对迟缓。

  百度先后推出了百度百发、百度支付。众筹等金融项目,后期又在P2P行业做起了百度理财周。其实,不难发现,百度的金融布局和策略更多的还是偏流量变现。凭借百度在互联网领域的入口优势,汇聚了大量的流量资源。凭借流量资源进行变现。但是,这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仅仅是流量变现是远远不够的。百度金融最缺乏的其实还是金融场景。单纯的流量并不会给百度带来长远的发展。未来百度在金融布局方面,必将受到阿里、京东和其他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巨大挑战。

  流量优势或将使得百度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相比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百度的流量优势仍然是巨大的优势资源。这对于百度在资金端的获取层面会迅速赶上其他已经处于领先位置的互金企业。但是,百度配合流量优质的资产端优势是百度需要快速搭建起来的。以百度理财为例,虽然说百度理财号称要打造成为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平台,但是目前看来还是面临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所推出的产品也不见得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理财产品。目前来看主要分为三块,资金众筹和股票资讯。这与百度理财的综合性理财平台的定位还是相差甚远。未来百度的金融布局重心如果放在金融资产的开发层面,或将凭借流量优势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来源:投稿,作者:一颗板栗

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

如何玩转学习型社群?

  社群这一概念最近两年较为火爆,在移动互联网中大家耳能详熟、尽人皆知的“罗辑思维”就是一个学习型社群,什么研习社等类似于这样的社群太多了,这里笔者就不一一向大家介绍了,说多了大家以为笔者是在为他们做广告(我也不想为他们在这里做广告)呵呵。

  关于社群的构建是否成功,在笔者看来少不三点核心思想:

  1、社群创建者个人品牌的影响力是否足够大。

  2、社群创建者或社群管理者能否持续为群成员提供价值原创内容,能否持续为群成员解决问题。

  3、社群是否能持续保持一定的活跃性,是否能构建一个良好的社群激励制度。

  以上是笔者目前对一个社群创建必要具备的三个核心观点,如持有不同观点的朋友或有更多更好观点的朋友欢迎吐槽留言。对于以上笔者所提出的三个观点今天就不于此细细分享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玩转学习型社群的九大方法:

  本文只针对线上社群运营进行讨论,不讨论线下操盘细节。下面我将9方面跟大家具体的讨论我设计的线上学习型社群体系以及操作步骤。

  1、如何迅速让大家互相熟悉,降低沟通成本

  在入群的时候,需要每个人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

  职位、行业、个人发展路径;

  个人擅长领域(渠道资源整合、策划、文案、交互设计、思维能力等);

  个人诉求(跨界信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大家关注的热点、产品运营的技术问题、理念指导、求职、招聘等);

  个人爱好(便于线下活动的开展),这块还有很多细节可以阐述。

  这一步其实很多群主可能在做,信息也不算详细。但是基本上所有的群主都没有将这些信息共享,而只是占为己有。我认为,在社群运营初期,这些信息必须得共享,让大家彼此都能够产生了解,便于立马找到合适的人去解决问题。

  具体共享的方式就是:种子用户阶段,信息完全共享,后期随着群规模的扩大,可以把姓名和公司给略去,由群主保管。这样的好处就是即使把这个名单给泄露出去,也不会造成人员流失,也不会造成大家的隐私泄露,而且反而更容易吸引别人加入。

  2、如何激励内容分享者

  社群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人人的老师,大家遇到问题很多时候可以相互解决而不仅仅依赖大咖。那当一个人抛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别人为什么要来解决你这个问题,别人为什么要主动分享,仅仅靠奉献的精神、虚荣心是不持久的,所以要设立一个激励制度。

  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分享者每周评选一次最佳分享的前几名,给予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分为两种:群成员自发打赏,群基金固定打赏。群内需要养成为知识付费的文化理念,愿意分享高质量内容的人值得给他奖励。(具体的排名方案就不详述)

  群基金怎么来?当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在入群的时候每个人收200作为入群门槛,500个人就是10万元,这10万元就用做社群基金,分为52周花完,每周的奖励额度就是近2000,这奖励额度足够刺激大家的参与欲望。物质奖励是基础,精神奖励以及其他附加价值奖励另说。不过始终要记住,物质激励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根本目的。

  3、如何激励社群组织者

  一个里面再多大牛如果社群不能运作起来,那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群运营组织者至关重要。一般的社群都是群主来组织,或者招募一些全职人员管理,甚至是义工。这种方式对于社群的持续不具有持续性,社群运营本身就是一个高技术的活儿。社群的运营者本身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是群成员都是有工作的人,所以要给社群运营着足够的物质以及精神激励,社群的运营不能总指望大家抱着奉献精神。

  我所设想的制度就是,钱永远都是最简单粗暴搞笑的方式,这个钱不需要由群主出。直接采用众筹供养群管的方式。高福利意味着高税收,共享经济又不是代表着免费,不是靠的牺牲和奉献。500人的社群每人每个月缴纳10元社群运营费,那么一年总共就有6万的社群运营管理费,这费用足够养活一个全职员工。

  群管采取轮值制度,想参与的可以直接报名,按报名先后顺序进行轮值。6万元按周结算,每周就是1100多元,这金额足够刺激一个人把事情给做好,而且对于大家的代价又不算太大。

  群管工作职责:群管要负责从开始的需求整理,根据群友资料库找到合适的人进行沟通,在不影响对方的情况下促使对方给出解决方案,并且要将解决方案具体化,有深度。

  然后在每周一次问题解答的时候,做好活动预热,让大家踊跃参与。最后将产生的内容去除无效信息整理成标准化文件给全员共享,节省大家的时间,提高大家价值获取的效率。

  群管的KPI:必须得给群管设置KPI,KPI主要指标就是参与回答的人数,以及内容质量,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足够让群管把这个事情做好。

  4、如何提高群员质量,不断吸引优秀的人

  社群的核心价值还是在于群友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分享主动积极性。社群初期门槛就只是收费。后期就需要不断的招募高质量的人,那如何招募高质量的人呢?我们就得给这些人提供两个入群方式,这里我要提到的一个数字是52.

  比如入群费用是200元,那么当群人数到了52个的时候,周奖励金额就是200元了。这个时候我们搜集群内一些问题让其他圈子的人参与答题,并且告诉对方,你可以随便挑一个问题参与解决,如果解决了问题并且获得最佳方案,你就得到入群的奖励。如果他不是最佳方案,那么可以告诉他,入群的门槛是200元,你可以一起参与学习交流。

  牛人喜欢跟高手切磋,如果他获得最佳解答,那么对于群友而言这也是巨大的福利,所获得奖励正好冲抵入群费用。如果没有获得最佳方案,那么他因为社群里面的牛人而认可社群的价值,最终可能会选择加入。(我瞎歪歪的,我又不是牛人)

  5、作为一个菜鸟发起者如何迅速扩展群规模

  靠制度以及自己苦心经营决定着社群是否优秀,但是只有大咖才能让这个社群变得卓越。因为大咖可以一呼百应,而�潘恐荒芤桓龈雎�慢去说服。而且社群到了后期,因为大咖处于主导地位,作为一个灵魂人物可以镇得住场子,提高大家的凝聚力。

  所以在初期阶段先寻找第一批种子用户,验证模式的可行性,然后努力去说服大咖让他参与主导。菜鸟是很难扛此大旗的,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量力而行。哪怕为别人做嫁衣对自己的反而是最有力的,而且本身也不存在这个问题,社群本身就应该是分享而不是占有。

  想扩展群规模还需要让所有人都能够主动推荐吸引别人加入。人人都喊着要去中心化去中心化,但是市面上基本上所有的社群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服务的。人都是自私的,你在为自己服务那又如何激发所有人建设社群的积极性呢。具体如何调动所有人推广的积极性我这次就不说了,想了解的可以私聊。

  6、社群价值延伸

  在社群运营成功之后,可以产生很多附加价值。对于那些回答问题积极主动的人,获奖的让你,需要做好信息记录,建立人才储备库。可以给他们提供资源对接的服务,反正他们需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他们。这也是这样的社群必须由大咖主导的意义所在。

  所有人在里面的作答可以整理成档案,这样的档案对于人才招聘意义重大,传统的简历式招聘方式如果配上这些档案,将会帮助企业更好的招聘合适的人才。

  社群内的原创内容最后可以整理出书,拔高社群的高度,在每个章节标注内容的创造者,给内容创造者名和利。

  7、建立高效的沟通制度

  问题发起者需要将自己的诉求,背景详细信息写在word上提前几天仍群里面,让大家有充分时间思考。形式不限,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阐述清楚。

  解答问题的人把解答的方法以及思路详细的写在word上,放在群里。然后由群管进行统一整理协调。大家可以针对这些比较完整的问题以及方案展开讨论,防止话题偏题,提高沟通效率。在话题讨论结束之后,群管负责再将整个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提炼整理,最后跟大家进行共享。防止大家为了看信息要不断的进行爬楼,浪费大量的时间。

  套路只是为了沟通更加方便,千万不能变成教条的制度,一切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沟通效率,创造价值为根本目的。

  8、在社群内各方价值闭环:

  大咖:

  吸粉吸粉再吸粉

  提高自己分析的留存度以及粘性

  强化自己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洞察能力

  吸取一些优秀的idea

  去发现目前大家最普遍的问题,寻找最接地气的研究方向

  寻找优秀的员工

  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或者投资对接

  通过解答可以看到自己的方案的操作反馈,不断检验自己的理论

  可以针对大家普遍的问题,定制化一些培训活动

  (上面都是我歪歪的,我又不是大咖,我怎么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参与分享者:

  物质激励

  形象以及能力的展示,得到大家认可,塑造个人魅力

  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

  提出问题者:

  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

  找到自己需要的牛人资源

  默默无闻的人: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获得牛人资源

  群管理员:

  物质激励

  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围观别人优秀的idea自己跟着成长

  做一个事情得彻彻底底的想清楚社群里面所有人的价值诉求,不要总搞一些你以为的价值去糊弄人家,不要去浪费别人的时间,人都是聪明自私的。

  9、我所设计的社群体系优势

  线下随便参加一个活动可能就要一两百,但是我们只要出200就可以享受全年的优质内容。一年有52周,我们每周都可以看到很多牛逼的方案,并且自己的问题还可以得到解决,各方价值诉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满足。

  由于给社群运营者足够的激励,所以在流程上可以极大的提高所有人的沟通效率,问题解决的效率。这点对于大咖来尤其重要。

  市面上学习型社群乱收费,动辄好几千,收的钱完全占为己有,并且也提供不了实质的帮助。我想说,你们怎么好意思,这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哎,以前的成绩也不能一直拿来当饭吃啊。而我设计的收费制度最终完全回到群员,给创造价值的人应有的鼓励。

  那有人会问,别人做不好,你凭什么能做好呢?我只想说,这就是我要做这个事情的理由。网红大咖宁有种乎?大咖之所以能成为大咖,就是因为在他默默无闻的时候做成了一般人搞不定的事情。

  我不敢保证我一定成功,但是我会竭尽全力。做这个事情的理由就是我坚信,运营好社群就是一个创造价值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就值得去做。

  我们可以像一枚坚硬的种子一样,一辈子活在那个壳里,没有风险。但是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能够开出什么样的花。而如果我们能够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理想,开出自己的花朵,我们便能绽放自己的芬芳。

  来源:投稿,作者:杨子SEO微信公众号:yangziseo888

不懂产品的SEO不是一个合格的好运营

  随着百度近年来对SEO的各种打压,推出了一系列的算法,确实灭了一把SEO行业的火,做黑帽的死了很多,SEO的周期拉长,越来越多的SEO从业人员压力倍增,身边的好多朋友都转行,最典型的还是依靠移动互联网的火热做着与原来本职工作差不多的ASO工作。

  确实SEO变难了,百度这种做法本身也这是对行业的一种洗牌,因为从事seo工作的人员素质实在太参差不齐了。

  “我的心碎了一地,你造吗?”而且在很多创业精英看来,SEO压根就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不入流的小儿科。笔者曾经碰到过一位上市公司的运营总监,聊天中他阐述了的一些SEO看法:

  “seo讲究的是商业思维,你看我趁着双11活动之前利用外链做了双11销售额关键词,一下子来了二十万IP,我就可以和政府要补贴的钱了!”对方的回答让我竟无言以对。

  “这个词的流量就算全部贡献给你推广的网站,转化率能有多高呢?原来SEO在某些精英的眼中如此低端。”

  优秀的从业者永远都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制胜法宝,要知道当年靠SEO起家的网站不在少数,典型的有分类信息的巨头们,还有旅游行业的同程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一句话:SEO的本质是从搜索合理的获取有效的精准流量。何谓精准流量?如果你的产品每天的用户访问直接形成的留存率不高,又或者你的产品直接转化到线上的交易额不高,那这些流量都不能称之为精准流量,一般来说行业内长尾关键词的转化大于主要关键词转化。

  “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可以有效的将SEO的流量进行转化”这句话是说给所有的产品经理听的。优秀的SEO工作者应该随时保持与产品经理的沟通,或者自己有着一颗产品经理的心,毕竟提升转化率是产品的灵魂。一个网站1000IP一个转化不如一个网站100IP五个转化来的实在,前者提供了太多无用价值的页面和让用户没有兴趣的页面;前者的产品让用户不愿意使用,后者的产品使用流畅,用户爱不释手。

  SEO的具体工作以及技术规范我都不多讲了,百度站长社区提供的标准化白皮书(百度文库:百度搜索引擎网页质量白皮书)就是非常好的教材,一句话“清晰标准结构化的好内容是才是搜索的最爱”。很多人都跟我说外链才是最重要的,刚开始从事SEO的时候,那个时候百度没有绿萝,疯狂购买链接短时间上权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还在疯狂乱发链接购买链接的只能等着被K。

  那么现在的SEO优化重点和核心应该放在什么方向呢?个人意见:数据分析、标准TKD、优质内容、强大内链、结构目录、优质外链、总结转化、查看错误。

  一,数据分析(采集站一边儿去好吗?)

  个人一直认真做内容的网站,而且SEO一直很推崇数据分析,听起来好像挺高深莫测的样子,其实一点都不复杂,百度统计是我们网站最好的合作伙伴,你每天看统计的时间有多久?做过规范的EXCL表格统计出留存率和转化率吗?

  如果只是为SEO而去SEO那实在价值意义不大,毕竟一个卖苹果的网站不需要买香蕉的人来访问。关注“苹果价格”的意义要远大于关注“苹果”本身,关于“红富士苹果价格”的意义要远大于“苹果价格”,这就是我为什么提倡要做数据分析了,因为关注你网站人群的目标定位越是细分越是能够二次服务用户,因为下次再有新内容出现的时候文章中有桥段或者关键字指向之前文章的时候,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且越是精准的流量才是越有价值。

  搜索算法成熟的今天,大家好好拟定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非常重要,没有好的数据分析,你怎么知道你的目标用户都有哪些搜索习惯,不知道这些如何写一个好的文章的标题呢?

  二,标准TKD(乱堆,搜索读出来都看不见尾巴,真丑!)每个站长对TKD的写法都不一样,这里有条共通的积木法则:

  T要短,词要精准,不要堆积

  K要精炼,长尾挖掘要有深度组合,不要反复堆积

  D要麻溜,结合长尾造句,读起来最起码要通顺,朗朗上口最好了。

  三,优质内容(那怕看了别人的文章有感而发写写心得也是好的)

  这是百度强调一万遍的东西了,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优质的内容,重要的问题说三遍。很多人说实在太难写了,其实换成谁都一样,那么好写的话,垃圾站还不起飞咯?认真积累才是王道,哪怕一天就一篇,偷偷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可以去翻译台湾的网站优质原创的内容,毕竟繁体字我们内地人看了还是很不爽的。清晰的图片插入头图,每天静静的欣赏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都打动不了自己,如何去打动别人?

  四,强大内链(一个人血液不通畅,吃再多补药也无济于事)

  这一点其实才是现在许多站长忽略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百度百科的权重高,作为一名百科编辑爱好者,自己也编辑了不下两百条百科,百科的内链接就是给所有的站长上了最好的一课,你的站做好内链了吗?博客都有日志加加,实在不行,每天更新文章的时候写到之前有印象的桥段和关键词,自己给自己加上描文本吧,不要怕麻烦,“愚公移山”的精神正是当下我们所需要的。

  五,结构目录(标准化规范的URL,好的路标才不会迷路)百度官方的白皮书已经写的很清楚了,不懂的可以好好看看(百度文库:百度搜索引擎网页质量白皮书)

  六,优质外链(权威人士一句话胜过一群乌合之众的叽叽喳喳)

  不要刻意去做链接,但是如果是同行优秀的网站是一定要换的,优秀的网址目录该登录的还是要登录,多去帮别人做网站,加上自己的友情支持,个人觉得问题应该不大。当然了如果文章写的好大媒体转载了,那么效果是最好的了,绕来绕去还是绕到内容上面去了。

  七,总结转化(总结工作,制定规划目标,劳逸结合享受站长生活)

  首页、频道页、内容页。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的流量是否精准,为什么没有转化注册购买等等,反过来想每一个词是不是真的服务到用户了,一般来说内容页来的用户是最精准的,首页和频道页基本是提供网站品牌词汇搜索来源,为什么传统的新闻大站的一篇文章权重都那么高?为什么小站都是靠首页来流量?其实很好分析,传统新闻大站是靠千千万万的内容来提升权重的,所以每一篇文章的权重都高。

  八,查看错误(有小毛病不可怕,改了还是好学生)

  查看服务器的稳定性,查看404页面有没有,301转向有没有设置好,改版及时提交改版规则。

  来源:投稿,作者:程序员客栈运营:王鑫,联系QQ:598355659

2016年8月17日星期三

从《绝命毒师》看人性的本能

  每个人都有一种本性,就是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让自己觉得自己很重要,这也称为“自重感”。

  《绝命毒师》第三季第二集的一个有趣的情节就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本能。由于家庭的濒临破碎,制毒师沃尔特怀特心情不佳,开车行驶在公路上,这时发现身后有一辆警车跟来,于是将车停在路边,警察过来告诉他,拦下他的原因是,车子的前挡风玻璃有破损,影响驾驶安全,怀特老师回答说,这是前些天发生的空难飞机碎片造成的,自己也是受害者,但警察执意要传讯他,怀特老师感到非常不平,与警察发生激烈争辩,结果被警察武力制服。

  这是一场最普通的人性课程,在怀特老师眼里,这个警察顽固、冷淡、傲慢,理由对他来说是毫无用处,事实也没有用,你越和他辩论,他反而越固执,最后还会使用暴力来攻击你。

  希望他人认可自己的一种缺乏安全感的人性本能,这个警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交通警察,平时并不引人注目,他需要一种自重感,怀特老师越是与他辩论,他就越想扩大自己的权力,得到他的自重感,怀特老师由于情商过低,因此采取了和对方激烈对抗的选择,最终吃亏倒霉,在警局里还需要低声下气地向对方道歉,对他来说可谓是最坏的一个结果。

  如果怀特老师情商略高一些,就会考虑一下另一种不同的应对策略:不要和警察辩论,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分显示自己,明白的告诉自己,这是一件小事,要学会放弃。对于警察来说,对方一旦承认他的重要,辩论便会立即停止,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这时候他也会变成一个同情和友善的人,甚至有可能会对怀特老师采取完全不同的措施,放他一马。

  用辩论永远无法解决问题,要想说服他人,就要避免与他人辩论。

2016年8月15日星期一

人民日报:百度手机助手等捆绑推广让人不胜其烦

  时下,各式各样的APP(手机软件)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掌上生活”。然而,隐忧不期而至……8月5日,工信部公布32款不良APP名单,涉及侵犯用户隐私、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告等“罪名”。在纷繁多样的移动应用程序市场,不良APP有哪些类型?为何总能找到生存空间?又有哪些防范之术?请看记者调查——

  花样百出 防不胜防

  恶意扣费、流氓行为、远程控制最具“恶意”

  学生小杜最近在清理手机内存时,发现手机安装上了“百度手机助手”,几天后她发现,手机总会自动下载百度浏览器等同品牌软件;并且“百度手机助手”被设置成“版本自动更新”,每次更新完,手机界面上就会多了“最强IQ题”“桌球”“壁纸下载”等不相关的插件或游戏,让她不胜其烦。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不少APP都存在“捆绑推广”等流氓行为。

  留学生雪菲的遭遇则更令她感到愤愤不平,上个月,她在国内某应用商店下载了一款美图软件,却发现在使用中经常收到各种广告,甚至是色情图片视频;软件安装后耗电量加速,电量经常从90%直接掉到30%,最后只得将手机格式化。

  陈先生则对隐私泄露十分担忧:“很多软件下载和更新都会要求获得‘联系人’‘短信记录’‘定位’等种种权限,甚至许多使用中并不需要这些信息的软件也有类似要求。”陈先生烦恼地说,实际上大部分软件没有这些权限就能做好服务,但如果不选择“同意”,软件就会停止服务,并一直“要求”。

  市民老徐没事时喜欢下载手机游戏玩玩,比如“打地鼠”“棋牌游戏”等,作为老玩家,他知道很多游戏是收费的,一般情况遇到收费提醒他都会直接退出。不过,他渐渐发现,有些游戏存在“吸费”现象,在玩的过程中,很多操作并没有提示就直接扣话费,让他感觉被骗了,但又没处举报。

  根据行为属性,工信部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分为八类:恶意扣费、隐私窃取、远程控制、恶意传播、资费消耗、系统破坏、诱骗欺诈及流氓行为。2015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数量近148万个,较2014年增长55.3%,主要针对安卓平台。按恶意行为进行分类,排名前三位的恶意行为分别是恶意扣费类、流氓行为类和远程控制类。

  系统存漏 乘虚而入

  制作门槛低、监管难度大,“刷单”成行业潜规则

  “无论是不良APP还是手机病毒,都可以理解为一段代码。”手机应用研发人员李铭说,“以前手机上网走WAP通道,和现在的不一样;如今信号通道开放,走网络通道,上网速度提升,但也方便了病毒制作和传播。”

  据他介绍,不良APP一旦被下载,就相当于电脑被植入木马。它们进入手机后会获取用户信息,一旦用户按照要求注册个人信息,或者进行网购、转账等,软件就可在后台获取信息。只要用户再次联网,这些信息就会泄露,而不良APP会用这些做“伪单”来刷钱。

  “相较于拥有独立IOS系统的苹果手机,装载安卓系统的手机更容易受到不良APP的‘青睐’,安卓系统不良软件要远远多于苹果IOS系统。”李铭说,相比IOS系统,安卓APP缺乏严格的审核机制和规范的投放平台。

  据了解,安卓APP编写代码可以是JAVA语言,技术门槛低,普通的JAVA编写器就能直接制作并上线。而苹果手机APP编写代码是IOS原生代码;开发代码软件,都要通过苹果官方认证,上线后还会进行审核重新编译,一般非法代码很难走到前台;并且苹果手机系统还会自己识别应用后台下载,来源不明会提醒用户“非法”。

  重要的是,安卓系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APP投放平台。百度、阿里、51等各类应用商店都可以下载,甚至通过二维码和链接也可以下载。这就意味着安卓APP缺乏规范的平台审核。“对于这种开放平台,甚至无法准确获知APP来源。”李铭说。

  来自赛诺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安卓手机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接近80%,而在世界范围内,安卓手机的市场份额则不足20%。业内人士指出,客观上,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存在着广阔的不良APP发育空间。

  此外,不少专家还指出,受生存压力所迫,无论在苹果还是安卓平台,“刷单”已成行业潜规则。所谓“刷单”,简单说就是APP开发者用人工或智能手段,使自家APP产品在APP商店内的下载量与好评度快速攀升,以期快速进入消费者视线。“这对那些真正富有创意,却又没钱刷单的开发者很不公平。”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说。

  提高警惕 实名可期

  加强对不良APP的识别能力,网信办新规弥补法规空白

  “相较于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与媒介形态,我国手机用户的整体媒介素养还不高。部分用户缺乏辨别不良APP的能力。”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朱春阳教授说,大部分不良APP有固定的“马甲”,比如制作粗糙、广告繁多,易造成手机卡顿等。下载到这种APP,第一时间就应提高警惕。

  专家建议,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首先要拒绝山寨应用程序,不良APP往往来源不明,要优先选择官方发布或认证的应用,尽量不要通过危险的二维码或者链接下载;其次,注意权限信息,安装和使用APP时,一定要慎重决定是否对该应用授权;还有,手机也应尽量安装病毒查杀软件,因为大多数杀毒软件可以提供敏感数据监控功能;目前,工信部已设立12321不良APP举报中心,用户发现不良APP时可第一时间进行电话投诉。

  监管层面的破局也在加速。8月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无论APP程序提供者还是应用程序商店,都要“依法保障用户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界人士认为,该规定的出台正式填补了我国应用程序领域的法规空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管理规定提出后,有关“实名制”的内容引发高度热议。有用户担心,今后使用手机软件都要实名注册,个人隐私更加无法得到保证。相关专家认为,从另一个角度看,“实名制”的实施将会“倒逼”监管者拿出更加有效的手段,“只有严格执行规定内容,加大执法力度,才能真正形成APP开发者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来源:人民日报

谷歌分析工具是怎样毁了市场营销的?

  美国Tech Crunch博主、营销专家塞缪尔·斯科特(Samuel Scott)8月7日撰文,指出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工具误导网络营销从业者,并分析Google Analytics误导网络营销的具体方式。以下为文章全文:

  那些生活在高科技世界里,并把“社会化媒体营销”、“Facebook营销”以及“内容营销”这种词语挂在嘴边的营销人员,其实并不真正地理解营销策略、营销渠道与营销内容之间的基本区别。而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工具就是应当为此负责的罪魁祸首。

  自Google Analytics于2005年11月发布问世以来,已有十余年之久,如今有太多的技术营销者忽视了策略与渠道之间的区别。他们热衷于利润比传统渠道还低的数字渠道,还认为投资回报率就是直接衡量收益的唯一有效工具。

  然而并非如此。

  从来没有过 “电视营销”的说法

  试想这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打算试着与某些看《老友记》(Friends) 的电视观众产生联结,那么根据当时传统推销组合的五种策略,有三种可供我选择:

  1、广告投放

  2、公开宣传(以产品植入的方式)

  3、直接营销(以直接反应的广告宣传片形式)

  我可以在《老友记》播出一集的期间插播一则广告;也可以付钱给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包下剧中的咖啡店来举办一场活动,在某一集给我的产品来个特写;我还可以请《老友记》的演员出演我的广告宣传片,在某一集播出之后立马投放这一则广告。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不少。

  但如今上述的几条没有一条能称得上是“电视营销”,因为“电视营销”算不上是一种“行为”。“电视”是一种营销渠道,而非一种营销策略。倘若我选择在电视上投放广告,那么“广告投放”就是策略,广告本身是内容,“电视”就是我传送这则广告的渠道。

  同样地,“Facebook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内容营销”都不是“行为”。“Facebook”是一个营销渠道,“社会化媒体”是一种营销渠道的集合,“内容”是一种战略而非策略。“内容”是策略执行过程中的产物,如广告投放、SEO(搜索引擎优化)与公开宣传。接下来列出两个例子。

  如果一个技术营销人员拍摄了一段录像视频,并把它通过Facebook散播出去,那么他的行为中包含了这些部分:

  1、策略=广告投放(传统营销组合中的一种)

  2、内容=录像视频本身

  3、渠道=Facebook

  如果某个人撰写了一则文字材料,希望在谷歌搜索结果中排名靠前,那么他的行为包含了这些部分:

  1、策略=SEO(这一策略或许需要添加到新兴营销组合的涵义中)

  2、内容=发布的博文

  3、渠道=公司博客/谷歌搜索结果

  这一点有何重要性呢?因为我们所使用的这些措辞折射出我们对自己的营销方式构成的臆断,而不妥当的臆断充其量只会引导出不妥当的营销方式,最坏的情况莫过于制造垃圾邮件。这就是我所相信的,马克·里特森近期发布在《市场营销周刊》(Marketing Week)个人专栏的文章引起了诸多争议,他认为市场营销人员需要配备真正意义上的营销资质。

  毕竟,有太多的线上营销人员并不了解基本的规则,比如我至此提到过的那几种,——我想这大概就是里特森想表达的意思。正是Google Analytics的引入才导致人们形成今天这些糟糕的“想当然”的观念,还有“电视营销”这种不恰当的措辞。

  传统营销分析板块

  营销活动常常涉及到撰写文字信息、将信息插入一则内容以及通过某个渠道将这则内容传送给某个受众群体。

  如我之前在反响热烈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专栏中探讨的那样,科技社会中有过多的营销人员并不理解基本的市场术语和实施方法,整个营销过程都不会脱离营销组合(“营销(promotion)”是产品营销的4P战略中的一种)的五个“板块”策略框架:直接营销、广告投放、促销、个人销售与公开宣传。

  在市场分析软件公司Moz的网站上指导整合传统与线上营销的漫长过程中,我描述了每一个“板块”的利弊以及最佳实施方法:

谷歌分析工具是怎样毁了市场营销的?

  当营销人员为策划活动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他们通常按顺序提出以下问题:

  1、 我们的受众与目标分别是什么?

  2、 对受众来说,他们最想看到的信息是什么?

  3、 根据我们的目标,营销组合之中的哪些策略(包括广告投放、直接营销、促销、直接销售与公开宣传)是我们应当采用以传达信息的?

  4、 最适用于这种策略以联结上受众的线上与/或线下渠道有哪些?

  5、 我们应当创造什么样的营销宣传品和创意并基于以上四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传播?

  6、 基于使用与营销组合内的每一种策略相关的评估方法,我们如何评估营销结果?

  策略、文字信息与营销宣传品比渠道更重要。

  在此提供一个公开宣传的例子以作参考,设想有人使用了我在Moz网站上指导公开宣传的文章提及的战略,邀请了一名《纽约时报》的记者来报道他的公司。撰写完成的文章将出现在报纸上、网站上以及亚马逊Kindle上。文章将通过社会化媒体四处传播,被分享在网络论坛和新闻聚合站,等等。这就是为什么事实上并不存在“数据公关”这样的东西,一直就只有“公关”而已。最佳的公开宣传实施方法是让相关文章报道始终如一,不论这些报道会发布在怎样的渠道上。

  再说说直接营销的例子,比方说有人撰写了一篇广告文案以形成直接反馈导向,同一篇文案在各种平台的投放通常会带来相似的投放效果,包括直邮、电邮、Facebook广告与谷歌关键词广告,因为浏览这些平台的受众,即人类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虽然这种效果也受制于各平台具体的格式类型。

  并没有所谓的“数字营销”和“传统营销”之分,只有营销——看看坎贝尔汤业集团就知道了,这个公司将所有的线下与线上职能都统合在了CMO(首席营销官)这一个职务下了。

  Google Analytics工具改变了营销组合板块

  网站技术调查公司W3TECHS的数据显示,谷歌工具占领了全部网站中的55%,还占领了83%的流量分析工具市场份额。那些网站之中,超过一半的网站将谷歌工具当成它们唯一的市场数据来源。

  谷歌改变了营销行业。然而,谷歌工具的引入和普及却促使营销人员改变了他们关注的重点,将他们的注意力从营销策略引向了营销渠道。

  默认渠道包括:自然搜索、直接功能、社交功能、引荐网址、付费搜索、电子邮件、(其它)、展示。

  传统营销基于策略来分配传统营销组合之中的活动环节:直接营销、广告投放、个人推销、促销和公开宣传。Google Analytics工具则以全新的功能替代了这些“板块”:直接功能、自然搜索、社交功能、引荐网址、付费搜索、电子邮件与展示。

  然而,这种观念的转变却将营销人员引向了不当的营销方式,因为几乎每一种策略都能通过任意一种渠道来实现,——何况,是策略而非渠道让最佳实施方法与投放效果产生了联系。

  以“社会化媒体营销”为例,这个既模糊又无用的说法特指了某些渠道,却与任何具体的策略没有关系:

  1、直接营销活动(被非常不准确地称呼为“广告投放活动”)从社会化媒体上某个特定的群体获取直接反馈,基于他们的人口特征以及他们的“口味”;

  2、广告投放活动以某个具备曝光度的赞助商的名义,将付费的媒体内容发布在社会化媒体上,供广大受众浏览;

  3、公开宣传活动通过获取或设立社会化媒体传播信息来实现社会曝光;

  4、个人推销活动要求推销员通过社会化媒体联系潜在客户与主要受众;

  5、促销活动在社会化媒体上到处发放优惠券、折扣券和优惠码以带动即时销售效应。

  这五种营销行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被定义为“社交媒体营销”——但是,当一个专有名词的语义涵盖了所有事物,那么它其实空空如也,什么语义也不存在。在整体营销计划中,五种传统策略都拥有最佳实施方法,使用它们的最佳时机与最佳地点——以及最值得注意的使用禁忌。

  “提问‘社会化媒体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比‘电话机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来得更加有意义。”

  由于不使用也不清楚营销行业为了某些明确原因而使用的传统术语,营销人员只不过是在给自己和他们的活动制造损失罢了。

  打个比方,就“社会功能”板块而言,假设现在某个人盯着Google Analytics工具,浏览分析结果的时候,他几乎不可能清晰地知道这些策略与活动的投放分别带来哪些效应与结果。同样地,这一点对出现在线上营销工具的几乎所有的板块来说,都是确实存在的。策略活动比传播渠道更加重要。渠道仅仅支配着营销宣传品的形态与营销内容,而这些都是整个策略活动中某个人创造出来的一部分。

  提问“社会化媒体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比“电话机的投资回报率是什么”来得更加有意义。是活动创造了投资回报率,而非渠道。但在Google Analytics工具以及任何其它营销平台将“社会化媒体”与其它渠道定义为各种“板块”后,它们随之就成了所谓的营销策略,自此人们就混淆了策略与渠道。

  Google Analytics工具带来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可以掌握哪些渠道的投放效果最佳,而消极作用是,对于在那些渠道之中投放哪些具体详细的、整体性的策略和活动才能带来最佳效应,我们却所知甚少。

  Google Analytics让所有人聚焦线上

  Google Analytics不仅让营销人员陷入困惑之中,难以分辨策略与渠道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导致我们的行业以牺牲线下渠道为代价,不断地将目光聚焦数字渠道。

  当然,Google Analytics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由于基本版是免费的,无数科技创业公司使用这个平台。但这个平台的功能存在局限性,只能追踪线上渠道。例如,如果用户分析一则电视广告,分析结果中不会出现可直接与这则广告联系在一起的任何信息。

  因此,人们现在对使用线上渠道存在一种下意识偏见,就像科技界的其他所有人一样。根据互联网广告局的统计数据,英国的数字广告开支从2003年的大约5亿英镑增至2014年的72亿英镑。我们对Google Analytics的依赖度越高,就会在更大程度上采用易于被Google Analytics追踪的营销策略,例如AdWords直接营销,而不是那些不易被追踪的策略。下文中,我会进行解释。

  愤世嫉俗的人可能认为谷歌自始至终就有这种意图。毕竟,我们花在线上的时间越多——尤其是在通勤用的自驾驶汽车出现之后——这个搜索巨头的收入就越高。

  但正如米奇·乔尔在推文中指出的那样,优先考虑线上渠道往往会给品牌推广带来负面效应,同时还会以牺牲营销质量为代价。乔尔的推文中说:“不过是租了次车,现在我所见之处就全是那个公司的广告了,到处都是。呸,这就是广告拦截器推广使用的原因。——米奇·乔尔(@mitchjoel)2016年4月14日。”

  “广告非常人”(The Ad Contrarian)的博主鲍勃·霍夫曼曾这样描述这个行业:“线上营销并不拥有麦德逊大道的美学血统,而是像垃圾邮件直复营销那样俗不可耐,令人厌恶。”

  无论选择什么渠道,直效营销都是最令人厌烦的营销方式。它使用垃圾邮件或者自动发送的垃圾邮件,目的是“培育消费者”,但这种方式让网民深恶痛绝。此外,直效营销还影响网民的社交网站使用体验。就在网民打算与家人和好友联系时,广告蹦出来,让人好不郁闷。网上冲浪时,相同的直效营销广告就像鬼魅一样跟随着你。

  所谓的“自动营销平台”的崛起让很多人陷入兴奋之中,但人们应当意识到所有这些平台做的不过是发送和再次发送基于预先确定的时间表和工作流的直复营销材料。这种方式根本毫无创意可言,而创意恰恰是品牌塑造和产品销售的关键所在。

  人们容忍线下广告和宣传活动,甚至会推崇那些鲜有的创意营销活动并牢记于心。但人们痛恨线上广告——直效营销基本上就是线上营销,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罢了——并且尽可能加以拦截。

  由于借助富有侵略性的侵入式平台,促使人们选择拦截所有广告,致使线上广告业走向慢性自杀。

  直接回报率最易测算

  直效营销可能是最令人厌烦的营销方式,但这种方式的直接投资回报率最容易测算。下面,我举一个非常基本的假设例子:

  我给1万个人发送目录/电邮/Facebook广告的成本是5000美元,直接带来100名新客户,他们的终生营收贡献可达到1.2万美元。

  这种直复线上营销的效果很容易使用Google Analytics得出和浏览,但如果采用其他营销策略,结果将混乱不堪。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以本公司的高科技营销活动举例。我是营销活动的演讲人,在内容营销大师(Content Marketing Masters)和MozCon等营销大会上发表演讲。在科技大会上,我的公司主管频繁讨论开源ELK Stack。

  对于这些特定的营销活动,Google Analytics很难给出精确结果:

  1、如果有人看到我们并将我们的品牌名称输入一个搜索引擎,这种访问会纳入Google Analytics的“自然搜索”(Organic Search)。

  2、如果有人看到我们并将我们的品牌名称输入一个网络浏览器或者拿到我们的宣传册,一周后在5000英里(约合8050公里)以外的城市直接访问我们的网站,这种访问会显示为“直接”(Direct)。

  3、如果有人看到我们,进行搜索并访问我们的Facebook页面,而后再访问我们的网站,这种访问被归入“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4、如果一名记者在一场会议上与我们见面,而后撰写一篇有关我们的文章,这种流量被归入“推荐”(Referral)。

  这有何意义呢?在很多情况下,使用Google Analytics不可能确定一场给定的宣传活动的具体效果。

  Google Analytics等营销分析平台的缺陷在于,它们追踪流量源,但并不追踪流量产生的原因。在我的会议中,我们有4个来自同一营销活动的不同流量源。Google Analytics如何量化这一营销策略的效果?

  如果有软件能够分离我们网站的直接、自然搜索、社交媒体和推荐流量,帮助我们了解这场营销会议或者其他任何营销策略的效果,我会立即够买这种平台。

  典型的Google Analytics数据还存在其他很多问题。为了控制篇幅,我只给出相关链接,帮助读者了解有关这些问题的进一步信息:

  1、玛吉·马莱克在科技博客网站Search Engine Land讨论“暗搜索”和“暗社交”流量。

  2、Annielytics网站的安妮·库辛介绍如何通过创建自定义分组,来解决部分问题。

  很多营销人员将Google Analytics数据视为数字圣杯,因为Google Analytics的应用程序界面被用于其他很多营销平台,相同的误导性“板块”也被用于其他网络分析软件。

  过度关注直复指标

  不管是对是错,创业公司都非常重视直复指标。这种指标在Google Analytics触发的“目标”和“事件”中显示。

  前科技记者和电视剧集《硅谷》编剧丹·里昂在回忆录《破坏》(Disrupted)中描述他所在的营销软件公司HubSpot遭遇的不幸。书中,他这样描述他们的博客营销策略(74-75页):

  “HubSpot前首席营销官的目标是获得潜在客户。如果我们的软件分析显示发布一篇不断重复“臭狗屎”这一粗口的博文的转化率最高,前首席营销官便会发这篇博文。”

  我意识到大量炮制无价值内容似乎可带来一种合理的商业模式。这与雇请前《新闻周刊》科技编辑为你写文章完全是两回事。

  当创业公司和其他公司利用直复指标——例如Google Analytics显示的直接销售、潜在客户或者下载量——作为首要或者唯一的成功指标时,这个问题就会出现。

  以博客为例,博客已成为很多公司的重要沟通渠道之一,将营销和沟通策略整合需要让品牌推广和公关活动融入到这些策略。在里昂的例子中,一篇重复“臭狗屎”的博文可能产生最多潜在客户,但对公关和品牌推广却是一场灾难,而这些指标并不出现在Google Analytics中。

  仅仅关注Google Analytics指标往往导致创业公司发布非信息性宣传材料,过度利用所谓的“点击诱饵”。点击诱饵可能产生更多流量,但在推广品牌方面效果甚微,同时还会带来其他负面影响。

  对于将线上广告作为主要商业模式的网站来说——例如新闻网站——网页浏览量无疑是一个有用的指标,因为每一次浏览都会向服务器发出广告请求,提高广告曝光量。但对于一家将拥有更多客户作为目标的公司,点击诱饵虽然产生很多流量,但最终的转化率较低。

  整合线上线下渠道

  我曾在文章中指出营销人员和传播人员如何在一个充满无数可用的传统和数字渠道的世界开展工作。

  我的总体理论是:细化目标人群,创建人物角色。敲定营销的4个要素——推广、产品、价格和地点(4P)。制定分配给混合营销战略(Promotion Mix)每部分权重的整体策略。选择最佳线上和线下渠道。制作市场宣传材料并让它们触及受众。测算效果。

  但问题是,线上营销人员往往只吃自己的安利,忽视了传统渠道,同时又夸大现代渠道的效用。(我甚至没将业内的所有虚假线上广告算在内。)

  还记得奥利奥的著名超级碗推文吗?里特森统计了所有数据并进行计算,结果发现只有不到1%的奥利奥目标市场看到了这条推文。这个例子证明社交媒体营销的效果不过如此。在来自霍夫曼的另一个例子中,百事可乐在将营销预算从电视转移到社交媒体之后失去了大量市场份额,足以跌落到第三位。

  里特森指出答案并不总是社交媒体,霍夫曼更是直言社交媒体只是现代营销手段的一部分。但社交媒体顾问公司和代理商一直在说“社交媒体就是答案”,因为他们就是吃这碗饭的。数字视频平台也一再声称“电视正在走向死亡”,因为他们的成功就依赖于此,但电视从没有像今天这么受欢迎。

  很少有人花时间进行研究,探寻事情的真相,只知道拾人牙慧,反刍数字营销回音室传出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在叫卖。广告顾问或者搜索引擎优化公司一再声称广告或搜索引擎优化是“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

  兼容并蓄 双管齐下

  作为一名内部营销人员,我拥有一项奢侈的待遇,不被强迫推崇一种给定的营销策略或者渠道。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没有任何偏见,竭尽所能推广我们的品牌和获取更多用户。绝大多数顾问公司和代理商只选择特定战略战术和渠道,因为他们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比较单一。

  我的第一份职业是记者,这同样也让我感到荣幸,可以运用过去的经验和技能,用批判和中立的眼光看待高科技营销行业,而后在TechCrunch和Moz的专栏分享我的想法。

  在使用Google Analytics的商业网站中,有超过一半将Google Analytics作为唯一的营销分析工具。他们最终会发现自己的选择非常有限,将存在缺陷的指标用于错误的营销策略。

  如果让自己局限于单一软件平台,不管是Google Analytics还是其他任何软件,这种情况便会出现。他们的整个世界观和业务流程都围绕这个平台展开,尽管存在局限性、缺陷和错误假设。

  整个营销界都尝试回答这样一个存在缺陷的问题——我应该在我的网站上刊登怎样的内容才能获得最大流量和最多潜在客户?而实际上,他们真正要问的问题是:“在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你是如何进行营销的?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有助于你开展线上营销。——塞缪尔·斯科特(@samueljscott)2015年8月25日。”

  稿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