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星期日

苹果声明:iCloud数据加密 供应商无法访问

  针对“苹果公司iCloud中国用户的数据已转存至中国电信云存储”一则新闻,苹果公司对此时发表声明,称所有存储在供应商处的数据都经过加密,提供数据存储的供应商也无法访问。

  苹果公司2011年推出iCloud云服务,采用iPhone、iPad。Mac电脑等苹果设备的用户均可以通过这一服务存储、共享照片、文档等诸多内容。这是苹果首次将iCloud数据正式存储在中国大陆地区,作为数据中心的供应商,与苹果合作的是中国电信。

  此前,iCloud产生的数据大多被存储至美国贝卡莱罗纳州的苹果公司iCloud数据中心。

  昨日消息发出后,中国网友对数据安全非常关心,针对此问题,苹果公司向新浪手机发来声明,称此举目的是为中国大陆用户增加带宽并iCloud云存储的速度,苹果公司同时强调,所有存储在供应商处的数据都经过加密,即便作为合作供应商的中国电信也无法访问。

  以下是声明原文:

  “Apple非常重视用户隐私及安全。中国电信成为我们数据中心的供应商,此次合作旨在为中国大陆用户增加带宽并提升性能。所有存储在我们供应商处的数据都经过加密,中国电信无法访问该内容。”

O2O中国二手车行业颠覆式地创新

  摘要:这个什么都要快速的年代,互联网刷新着每一天的行业排名,如果说上一个财富爆发的年代是摸着石头过河,互联网时代就是踩着脚印小跑,踩着别人的脚印,让别人无从下脚。二手车O2O电商平台,迈出的是中国二手车营销领域全新的第一步,颠覆式地创新了中国二手车目前现有的营销模式。

  2004年,70%—80%参与网购的用户表示不愿意再次网购,可见当时的市场有多混乱,正如马云所说: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在于信任,于是淘宝推出的支付宝担保交易做法消除了用户的部分顾虑,清理了市场上的害群之马,这才有了今天的淘宝天猫,才有了双十一狂欢。

  O2O:中国二手车行业的一记重拳

  前车之鉴给二手车互联网营销模式以新启示,二手车O2O电商平台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电子商务的新起点,这将是用户需求倒逼商业模式的结果,被行业内极具洞察力的领袖企业,最先应用。

  互联网首要解决的是渠道壁垒,让市场更开放,其次,互联网又是一条鞭子,鞭策着二手车行业不断进步与创新。第三,从消费者层面而言,二手车O2O模式创新性的将关于汽车的消费体验升级换代:这样的互联网平台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汽车的线上筛选,比对和决策。 消费者可以直接对话汽车销售方,省掉了第三方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而为节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有资金成本找到最佳解决路径。这对于现有的中国汽车行业而言,是一种颠覆性地创新,也无疑是一记重拳。

  那么,对于二手车最终的决策和购买如何落实?中国二手车O2O电商平台,如何留得住消费者?这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给我们的先行之见—— “公信力”:企业实力的公信力,品牌的公信力,产品的公信力,售后服务的公信力。

  汽车,作为重决策产品,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到购买决策周期会比较长,复杂的用户体验时刻动摇着用户对于二手车商家的的信任感。在公信力的基础上,消费者对于商家的考核指标有三大方向:一是线上的虚拟卖场,二是线下的实体卖场,第三个就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

  不难看出,实现二手车消费体验创新性的升级换代,只能由具有以下实力的企业才能实现:

  1、善用互联网,能为消费者建立起大型虚拟汽车卖场;

  2、有实力搭建线下实体卖场。

  3、能将线上虚拟的产品和售后服务与线下产品、体验和服务很好地结合和统一。

  毋庸置疑,只有具有这样实力的企业,才能真正承载起中国二手车行业里的O2O,才能真正想消费者之所想,实现消费体验的升级换代。

  O2O:真正为消费者服务的营销模式

  2007年,电子商务网购市场交易总额561亿元,但是2008年仅上半年交易总额就已达到531.5亿元。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8万亿,位居世界第二。

  如果我们提取出电商和二手车市场交易额的数据,会发现惊人相似的曲线,只是二手车数据相对平稳些,日前一线城市新车与二手车销售比例在1:1,这与发达国家的1:3还有很大空间要走,也可以看到很多汽车资讯媒体与传统汽车商家开始向汽车后市场进军,但汽车毕竟技术与服务程度很高的行业,很难说资讯媒体会不会崭露头角,但未来一定属于传统产业中最善用互联网的那个人。

  从500亿到8万亿并不是一朝一夕,所以我们还有时间去积极面对。反观二手车行业,这里的用户痛点太多,“为消费者解决实在问题”始终是最痛的核心,用户期待的产品品质是否有保证,如何享受应有的售后服务,这都需要落地解决,是要通过实践沉淀下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内容。

  试想一下,假设线上体验没问题,用户预约到线下看车,进入高规格的线下实体汽车shopping mall,瞬间高大上起来,严格的车辆售前检测,全面的新车上市整备,专业的销售人员,以及卖场有专业技术团队负责售后,保险和车管所驻场办公,这些就是实实在在的内容。现有的营销模式中,中国的二手车行业里只有O2O能为消费者解决实在问题,实现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

  汽车行业未来必将是资源整合与市场细分的时代,二手车O2O电商平台是中国二手车行业的一记重拳,将引领中国二手车行业向更美好的未来进发。

  来源:投稿,作者:爱煮饭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网传中国电信接管苹果iCloud中国数据

  一则来自江西省抚州市政府网站的公开消息显示,苹果iCloud生产流量割接至中国电信云存储服务。这是苹果首次将iCloud数据存储在中国大陆。此前,iCloud中国用户数据被存储至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苹果公司iCloud数据中心。

  根据其中的信息显示,中国电信的云服务,将是“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云存储服务提供商”。这份电信公司披露的信息还预计,未来苹果公司iCloud中国用户数据的存储需求将达到数百PB。

  此外,苹果公司关于云存储合作的要求细节也被部分披露,例如:每个月只能有4分19秒的中断,每用户服务请求处理时间超过一定数值即视为服务不可用,以及意味着不能丢数据的“数据的可用性达到99.99999999999%”标准等。

网传中国电信接管苹果iCloud中国数据

江西省抚州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栏目

  苹果公司2011年推出iCloud云服务,采用iPhone、iPad。Mac电脑等苹果设备的用户均可以通过这一服务存储、共享照片、文档等诸多内容。此前,iCloud产生的数据大多被存储至美国贝卡莱罗纳州的苹果公司iCloud数据中心,为搭建这个数据中心苹果公司斥资10亿美元。

  通常而言,苹果iCloud将中国用户数据转存至国内的云存储服务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用户体验。近期也有用户表示iCloud存储速度提速明显。不过也有用户对此表示担心,比如,苹果iCloud数据转存到中国后,理论上说,有关部门就可以获取到中国iPhone用户的手机通讯录、个人照片、实时地理位置、备忘录、计划事项、icloud邮件等信息了,以后跨省就方便多了。

2014年8月14日星期四

利用社群“潜规则”才能玩转社群经济

  上篇文章“什么点着了‘互联网思维’这把火?”写道互联网发展到Web3.0的大互联时代,商业逻辑的改变造成了,互联网思维的出现!哪现在的商业逻辑是什么呢?且看下面的解读!

  互联网发展到Web3.0,大互联时代,现在的互联网其实就好比一个广场,人们可以再广场上自由的溜达,自由的交流,自由的表达!谁也不能限制谁的迁徙,谁也么有权利不让人说话。人们在广场里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寻找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互联网就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在这里个人的意见可以自由的表达,信息可以相互传播!人们在寻找感兴趣和有价值的信息的过程中有交流、有互动,这样就会发生某种联系或者关系,在某种关系(兴趣、感情、利益)的维系下有着相同兴趣和价值观的人就会聚集到一起!这样广场上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群体!这个群体在互联网上来说叫社群!

  我想再次强调的是:互联网社群一定是有某种关系来维系(兴趣、感情、利益)的,社群之内一定是有体系性运转,就像现实社会中的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圈子一样!下面根据我理解深度解剖一下互联网社群!

  社群“潜规则”,社群之间的存在状态分析

  1、互联网的各个社群之间是相互联系。

  虽然互联网的社群是以兴趣价值观聚合而成的,但是,社群和社群之间不封闭的,而是在互相的融合的状态之下,这是由于人的多元化选择,举例来说:一个人的工作是做互联网的,对足球十分狂热,他的生活轨迹一定会混迹于“互联网圈”和“球迷圈”!这样通过一个人,就能吧不相关的两个社群联系起来,而无数人就能把无数的社群联系起来!

  2、社群之间成员相互融合,此消彼长

  由于社群之间有相互的联系,而社群的大小和影响力是不一样。每一个社群成员又可以自由的选择,群里的成员肯定会逐渐的被影响力的社群所吸引,小的社群会逐渐被大的社群融合兼并。当然也不排除会有忠实拥趸的“脑残粉”!大的社群用户也会流失,当社群人数众多了,不在社群中高层次(社群层次下边会讲到,可关注微信公众号:刘海政的大搜罗交流)的影响力就会被削弱,这样就会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群体!社群之间就这样相互融合、此消彼长!

  3、社群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迭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进步、发展的,那么社群是社会的产物,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迭。拿媒体行业来举例,在互联网没有发展之前,媒体的圈子肯定是以传统媒体住,而到现在人们说的TMT想到的首先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样“互联网”圈子的出现就是对“传统媒体”社群的更迭!

  社群“潜规则”,社群商业的解读

  了解了社群的存在方式才能,对社群中的个体做分析,针对个体制定营销对策,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找到属于你企业的社群,成为社群里的意见领袖。

  1、高层次社群成员,是实际生活中有权利、有资源、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果企业能!这部分人在需求上考虑的首先是“面子”属于炫耀性的消费。企业如果能根据自身产品定位,满足这部分人的需求,被他们认可,则会对社群里人群产生居高临下的影响!

  2、中层次社群成员,在实际生活中没有权利、有资源、影响力,但对社群内所关注的事非常了解、有话语权,这部分人是社群的“中坚力量”,算是社群里的意见领袖,这部分人选择商品会有很专业性的意见,通常会考虑产品的性价比,是产品口碑传播的起点,对社群成员影响很大,能抓住这部分人的“痛点”口碑传播才会更有权威性和影响力!

  3、基层社群成员,来到社群中只是纯粹的感兴趣,只被动围观,不主动参与,实际生活中和社群中都没有权利。这部分人在社群中人数最多,对于社群话题没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所以会很盲目从众,受到前两个层次的社群成员影响很大!

  4、要做榴莲,不要做香蕉:你不要想把你的产品卖给所有人!社群中人的不得诉求可能会有对立的价值观。要有非你产品不可的用户,而不要对你产品所有人都觉得好,但是有你没你产品都无所谓的用户!就是你产品的铁杆、拥趸、脑残粉,产品有独特性才会有拥趸!不要想吧你的产品卖给所有人,企业一定要挑选用户,千万不要为你产品的非适应人服务,因为这部分人并不能充分的体验你的产品,这样反而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影响口碑传播!

  所以一定要服务好你产品的同类,也就是认同你产品的人,一定要得到社群中有影响力的人认可,这样,通过他们从中心一圈一圈的向外扩散,最终影响到整个社群,上文中提到的社群的存在状态,社群是有联系能融合的。所以这种影响力会从一个社群传递到多个社群,通过这种口碑传播吸引来的用户,才是你企业产品说应该服务好的铁杆、拥趸、脑残粉!

  还是那是那句话:找到属于你的社群,找准社群的意见领袖,利用或者成为社群的意见领袖!只有熟悉这样的社群“潜规则”,你才能玩转社群经济!

  来源:投稿,作者:刘海政,以上个人观点 欢迎交流 微信号:SEOVSEM,微信公众号:刘海政的大搜罗

什么点着了“互联网思维”这把火?

  现在“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太火,很多互联网的文章沾上互联网思维的边就立即变得高大上了!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李彦宏。下面还是来定义一下互联网思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现在的互联网思维,堪比“文艺复兴”!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催化,甚至不是技术催化,而本质是思维工具的迭代。如今,这个思维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这种思维在逐渐扩散,不止互联网行业!有传统商业都会被这场互联网思维浪潮所影响、重塑乃至颠覆,这预示着一场新的工业革命真正在来临,谁能把握住着次新生产力的革命,必将最走时代的前列。

  于是,各家的互联网思维纷纷涌现,但是这样的没有本质性的理论做铺垫的互联网思维可行吗?个人保持观望(⊙o⊙)哦!

  1、有不少人把雷军的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们奉为圭臬:“专注、极致、口碑、快”七字诀:核心是口碑,把用户当朋友,不要把用户当上帝;怎么做口碑?靠的是专注,只做一款产品,每一款产品上下的工夫比别人大;专注还不够,还要做到极致,不给自己留退路,全力以赴,“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2、《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是国内第一部系统阐述互联网思维的著作,用9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各家的互联网思都没有道出互联网思维出现的本质原因。纵观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这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传播经历了五次革命:语言传播革命、文字传播革命、印刷传播革命、电子传播革命、网络传播革命。互联网的传播革命又经历了3变革:

  1)Web1.0,门户时代。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个信息单向传播的过程,传者和受着没有互动!

  2)Web2.0,搜索/社交时代。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

  3)正在进行中的Web3.0,大互联时代。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

  一开始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新商业文明时代即是互联网思维主导的时代,我以为只有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才能探究出互联网思维出现的本质原因:

  1、在Web3.0,大互联时代。企业可以不通过销售中介(渠道)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

  2、在Web3.0,大互联时代。企业可以不通过信息中介(媒体)直接向用户传递信息!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向企业反馈信息,企业科用户能实现及时的高效互动,这是所有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在Web3.0,大互联时代。用户和用户之间不再是互相隔阂的状态,而是在时刻连接的状态!用户可以自我传播,用户之间也可以相互传播!

  互联网发展到Web3.0的大互联时代。人们的信息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传播方式改变才使得商业逻辑发生了改变,商业逻辑变了就使得人们不能像传统商业模式那样思考,这样互联网思维就来了……

  来源:投稿,作者:刘海政,以上个人观点 欢迎交流 微信号:SEOVSEM,微信公众号:刘海政的大搜罗(转载请保留)

2014年8月12日星期二

Android手机真的那么容易中毒吗?

  日前一款被称为“超级手机病毒”的木马再一次引爆了人们对Android系统安全性的担忧。而在这个二维码多的都闪瞎眼的时代,什么扫一下二维码支付宝钱就被转走了、扫一下二维码支付宝钱就立马被盗的消息比比皆是。

  通过N多个例子,咱说下扫二维码支付宝钱被盗的流程:

  扫描二维码→程序识别结果为链接→程序询问用户是否打开→打开链接后自动下载(自动下载是因为链接后缀为.apk)→下载完成→弹出APP安装界面→询问用户是否安装→用户选择安装→安装完成→点击打开或点击APP图标启动→手机中毒。

  木马运行读取用户手机号码并发送到木马制作者→木马作者用手机号进行支付宝登陆→选择忘记密码→发送验证码到用户手机→木马拦截掉验证码短信并发送到木马制作者→密码修改成功→登陆支付宝→进行转账操作→选择忘记支付密码→发送验证码到用户手机→木马拦截掉验证码短信并发送到木马制作者→密码修改成功→转账成功。

  步骤很多?其实真操作起来也就分分钟的事儿,红色标注的均为用户的操作,好几个步骤呢?谁把自己卖了?还是用户自己..

  在此,我们并不去谈涉及到Android系统本身漏洞的问题,毕竟大部分病毒只是简单的利用用户安全意识低这方面。

  所以说到底还是用户自己的安全意识低了,所以各大媒体各种报道如上图那种资讯还是很有用的,提醒用户一定得谨慎扫码。

  不过支付宝现在已经在修改密码环节增加了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的验证,那么你可能会想,木马作者又怎么知道用户的身份证号的呢?方法很多,比如那个“超级木马病毒”的流程里有这么一个注册环节,要求用户输入帐号、密码、身份证号和姓名。

  身份证号是如何泄露的呢?如何泄露的呢?泄露的呢?的呢?病毒作者还是很用心的…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账号、密码点击注册后,悲剧了,信息发到木马制作者那了。

  至此,木马作者获得了修改支付宝密码、支付密码的所有需要的东西,于是…开工干活,转账…

  账号有修改密码时、转账操作后,支付宝均会通过“95188”这个号码发送短信到用户手机,不过估计用户也看不到短信了,木马全给拦截了..

  这里还有一点,就是账号和密码问题,如果你习惯性用相同的账号和密码去注册N个网站,那么泄露的就不止支付宝了,所以网上有专家也不止一次的提醒尽量不要使用相同的账号去注册各种账号,不然一个泄露,所有的网站信息全部可以被窃取了。

  基本上木马都是如上述的工作流程,来窃取用户的信息。

  为什么哭晕在厕所的总是支付宝?因为用的人多呀,支付宝一类的在线支付工具,如支付宝、财付通,基本上都可以通过上述操作来获取用户的信息。

  那么网银呢?网银为什么也中招?网银不是需要网银盾口令校验么?

  对呀,是需要呀,所以安全性相对来说也高了不少呀(至少在手机上是的..),但是别忘了支付宝绑定了银行卡,同样可以进行充值操作。

  另外网银也有手机支付,比如去12306买个火车票,选择建行支付,其中有一项就是通过发送个手机验证码完成支付宝的,当然,这还需要卡号、密码等等,如何泄露的,这个就得您自个想想了。

  上面的一堆分(fei)析(hua)到此结束了,下面笔者说说如何防范此类事情的发生。

  如何防范此类事情:

  1、首先最好给手机安装一个安全软件,比如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金山毒霸、百度手机卫士、Avast!等,这些安全软件基本都能在下载和安装阶段拦截掉病毒。

  2、还可以安装一些如LBE安全大师一类的APP,APP在发送短信的时候弹出提醒,会弹出询问用户是否发送的提示;

  3、专家的话: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下载apk文件,更不要随意安装您不认识的APP;

  4、不要主动下载那些具有诱惑性的名字的APP,比如什么XX神器、看X神器、快X神器,这类一般多出现在某些你懂得小网站上面,多半不是病毒就是流氓软件;

  如果发现异常如何处理:

  1、安装了一个app,安装完却没有图标,怎么打开呢?不用找了,多半是中毒了,立马把手机开启飞行模式,并关闭Wlan,这样可以阻止病毒通过短信或联网方式发送用户信息到木马制作者那;当然,关机也行。

  2、开启飞行模式 、断开网络、关机以后先不要忙着怎么处理手机,去支付宝官方网站把余额转入关联的银行卡并解除绑定的银行卡;

  3、处理手机:断开网络(最好把手机卡拔了)没法下载安全软件怎么办,用数据线连接电脑去豌豆荚、360助手、腾讯助手之类的下载安装安全软件进行手机查杀;

  4、查杀了还不放心?备份下重要资料,如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照片等,豌豆荚、360助手、腾讯助手之类的同样有这些功能,备份后把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内存卡,或者直接通过刷机精灵、刷机大师一类的软件对手机进行刷机操作。

  涉及到钱的问题,相信你不会嫌麻烦….

  还有这个“超级手机病毒”的传播问题,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作者为某高校大一学生,已经被抓。这个病毒很复杂么?不复杂,甚至有些媒体发文说这类所谓的“超级”病毒,简直就是几个小工具拼凑出来的,如此简陋没想到还会这么大规模传播。

  笔者最早看到关于这个病毒的消息是在8月2日的下午13:15分,从知道创宇@余弦的微博上看到的,其中@余弦称这个病毒为半成品,在16:58分,@91ri_我的安全攻防发布了分析报告,包括传播方式、原理甚至最后连病毒作者的姓名、QQ、QQ密码、手机号码、住址和某高校学生的信息全部获得了。

  但是这些信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在随后的一天及8月4日,媒体才大规模报道,同时运营商也发微博说开始拦截了,不过相信这会儿已经传播规模到非常大的级别了吧?

  嗯,所以,时常关注一下此类信息还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些信息,避免自己中招。

  来源:蓝点网原创文章投稿,作者:山外的鸭子哥,原文链接

2014年8月11日星期一

小米回应上传用户数据指控

  近日有台湾媒体称小米手机未经用户同意上传用户数据,小米官方回应了前些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米未经许可上传用户数据”指控,证实的确有一个内置于小米手机系统内的“网路简讯”(网络短信)服务,在未经使用者同意的情况下会自动启动,将使用者的电话号码、IMSI及IMEI码通过明文方式回传到小米服务器上。

  对于台湾媒体的指责,小米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雨果·巴拉在其Google+页面上回应道:小米是一个专注于提供高质易用移动网络服务的公司。我们相信保护用户数据与隐私是最优先的。我们不在用户许可前上传或储存私人信息或数据。我们决定把小米云端短信设置为一项需要选择启用的服务,并且不再会自动启用。

  同时,雨果向MIUI用户与粉丝对此感到的担忧表示了歉意,并感谢了提供了反馈建议的用户和媒体。

  雨果·巴拉还说明了MIUI云端信息处理电话号码的机制:

  1,发送/接收者的电话号码是标识信息传递的主要依据。IMEI与IMSI也用于追踪设备的在线状况。

  2,当MIUI用户开启短信或打开联系人,或新建一个联系人时,设备会将涉及该联系人的电话号码发送给小米云端短信的服务器,并查找该联系人的在线状态(或者是否是云端短信的用户)。这使得发送者能立刻确定是否能发送免费的信息。

  3,在以上的任何情况中,接收者的电话号码只用于查找在线状态以及传递信息。没有联系人或社交图谱的信息会被储存于云端,并且,以加密形式的(小米云端)短信也不会储存超出必要的用于传递信息的时间。

  4,今天(8月10日)的OTA增加了额外一层安全措施以加密传送到云端短信服务器的电话号码。在更新完成后,新用户或进行了工厂重置了设备的用户可以从主界面进入“Settings > Mi Cloud > Cloud Messaging”或从短信应用的“Settings > Cloud Messaging”处手动启用小米云端短信,同时用户也可在那里关闭小米云端短信。

  来源:投稿,雨果巴拉原文地址:https://plus.google.com/+HugoBarra/posts/bkJTXzyXX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