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海尔联想中兴全部入局 智能硬件爆发期来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虽然这两年智能硬件的概念在中国非常火爆,并且有一大批的公司推出相关的智能硬件产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路由器、智能音响、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设备等等产品,但是涉足该领域的几乎都是一些初创的企业,真正的科技顶级巨头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很少敢于冒险推出这种“出格”的产品。

  不过这一切在2014年开始,都在发生变化。这不是行业微创新式小的变化,而是颠覆式的巨大变革。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中国真正最顶尖的几个IT巨头,全面参与进来!

  我记得在一开始,是果壳、极路由这样的我没有听过的小企业推出智能硬件产品,这种小企业敢于尝鲜和冒险,后来市场到了较为成熟的时期,小米、乐视、360等企业纷纷涉足并且把智能硬件作为战略部门。不过我们应该清醒的认知到,一个行业是否真正火爆、是否有深刻的价值,不是看有多少初创企业进入该领域,而是看这个行业顶级的企业有没有进来,在中国如果联想、华为、海尔这样的千亿级别的公司没有参与到这场变革来,那么中国当前的智能硬件繁荣景象只是一种幻象。

  所幸,我们的巨头不在扭捏,已经全部苏醒。最近一段时间,我收到几十家企业寄送来的相关智能硬件产品(去年这个时候收到的产品的开发企业,我基本没听过公司名称),其中在某个期间,一周内我分别收到收到海尔、中兴、联想三家公司寄送来的智能硬件产品,分别是海尔的空气盒子,中兴的小兴看看,联想的看家宝。

  在进行产品体验评测之前,我问了这些大型企业相关负责人一个问题“在我看来,你们作为一家年收入几千亿的企业,为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所开发的产品大都是3C和家用电器等常规的能够持续平稳带来收入的产品,那种用户群体还没培养起来的智能硬件产品,市场盘子不大,现在做也赚不了钱,可能对于你们来说,这类产品的收入投入精力巨大但是收入占卜1%都没有,你们还为什么要做呢,这种产品失败率这么高万一做不出怎么办呢?”

  每一家的回答各不相同,我总结了一下,分别有以下的几个原因:

  ①大企业被“不起眼的行当”颠覆的案例比比皆是。

  ②智能硬件的市场规模未必会比电脑、电视、手机等小。

  ③企业原有业务虽然持续发展,但逐步遇到瓶颈,需要拓展新的领域。

  我相信,这些问题是巨头们所共同头疼的,一方面企业增长到了行业前列一片向好,另外一方面看不到新的发展机会感觉恐慌,虽然暂时不会被后来者颠覆,但科技行业风云变幻,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像小米这样的公司刚成立两三年就威胁到了中华酷联四大公司的地位。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下这几款产品的一些作用,这些巨头开发的产品能够如此人性化非常的难得。

  先来说说海尔的空气盒子,海尔空气盒子售价大概为300元左右,可监测室内PM2.5、VOC有害气体、以及温度和湿度。通过手机APP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家庭中的空气质量情况,并且通过APP的控制界面,远程控制家庭中的空调和空气净化器启动工作。用户可以在下班到家前让家庭空调提前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和控制,让远在外地的老人和小孩不知不觉中远离空气污染。

  联想的看家宝,是一款基于云的视频监控工具,相比咱们普通动辄几千万的监控安防系统,联想的看家宝只需要699元。这种具备具备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回放、精彩随时分享及报警信息推送等特色功能的监控摄像头产品,无疑是居家安防必备。近日,联想看家宝发布了第二代的产品,二代看家宝产品的外形设计较第一代有了很大改观,配备100万像素CMOS摄像头模组,所有视频数据依旧存储于云端,用户可通过云端数据在手机进行实时观看、下载、分享,并且采用全新绿色环保材质,通过美国FCC及欧盟RoHS环保认证。

  至于中兴的小兴看看,和联想的看家宝是同类型产品。双方都是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渠道能力的IT巨头,从功能和价格上来看,也几乎都一致。小兴看看采用了双旋转云台设计,视频分辨率最高可达720p,同时支持Wi-Fi直连、双向语音、红外夜视、多重加密、本地视频存储等诸多功能,用户可以在家安装小兴看看摄像头,并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观看家里的情况。唯一让笔者想吐槽的是,中兴的小兴看看设置的时候居然需要插一根网线。

  笔者分别试用几大巨头的产品后,总结了以下几点特性:

  ①价格亲民。基本上几大巨头做的硬件产品在品质上大大优于市面上相关的山寨产品外,价格上也都在千元以内,工薪阶层的消费者都可以买得起。

  ②配置简单。传统的安防监控类的设备需要专业的技师来安装调配,而联想、中兴的产品只有看说明书,小学三年级的同学都能安装应用。

  ③快速的更新迭代。以联想的看家宝为例,我刚体验了第一代产品,一个月后第二代产品就已经上市,而中兴的新一代产品据说会修复“需要插网线设置”的毛病。

  ④以人为本,注重用户反馈。在以前,厂商卖了东西是不希望用户来反馈的,因为用户一旦反馈大部分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而现在,海尔、联想、中兴甚至华为这样的公司,都有专门的团队来接受用户的反馈、吐槽,从而根据用户的不同建议和需求,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产品。

  总之,从2014年开始,小微企业、成长型企业、巨头企业都已经全面参与到智能硬件的竞赛中来,这是一场马拉松的竞赛,但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巨头会做的很好,但小企业依靠自己小船好调头的优势,未尝不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来。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网络战争:美国给中国敲响警钟

  5月19日,美国司法部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中国军官,挑起新一轮中美网络舆论战,而此时距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门”丑闻仅仅一年时间,据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显示,早在2007年,美国国安局就就开始针对中国的华为公司展开网络攻击行动,并成功侵入华为公司总部服务器,窃取了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通信记录等信息。此番美国司法部却恶人先告状,起诉起了中国,这种指责的确有“作秀”的意味。

  美国网络安全水平全球第一

  之所以说美国在“作秀”,是因为美国对网络安全的注重程度以及美国对全球互联网的控制能力目前依然是全球第一。

  美国于2003年2月14日正式将网络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并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从国家战略的全局谋划网络的正常运行并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安全稳定。2005年3月,美国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以及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

  对于全球互联网的控制方面,可以说,美国控制了全球互联网的大部分设施,例如,全球互联网13台根域名服务器中,有10台在美国;微软操作系统在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在85%以上;思科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遍布全球网络节点;英特尔的CPU占据全球计算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谷歌在全球搜索市场份额高达68%,高通和苹果的芯片占据了60%的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如果美国愿意,他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网络和信息系统立刻瘫痪。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现代战争中,美国的网络攻击也成绩斐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都曾经通过网络攻击对手的信息系统,达到使对手的信息系统瘫痪的目的。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通过情报系统,在伊拉克从法国购买的防空系统中植入电脑病毒,在美军空袭前用遥控手段激活这些病毒,导致美空军飞临巴格达上空时,伊拉克防空系统早已瘫痪。2003年的对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首先利用网络瘫痪了伊拉克的指挥系统,从而能大摇大摆地进入巴格达。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北约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注入南联盟军网系统,使其防空系统瘫痪。可见,当今时代,互联网不仅成为宣传和发布新闻的主要场所,而且成为攻击和骚扰敌人的主要阵地。

  美国不仅仅在网络技术上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在网络安全的预防和管理上也非常完善,例如,2012年,美国众议院常设特别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的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2013年,奥巴马总统签署开支法案,禁止包括司法部、商务部、航空航天局及联邦调查局在内的联邦政府机构,采购“中国所有、运营或提供补贴的企业制造、加工或组装的信息技术产品”。

  中国网络面临严峻挑战

  对比美国来看,中国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对美国的科技产品过于信赖,对于美国科技企业没有任何防备,有资料显示,过去十几年间,与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被美国拒之门外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大量科技公司在中国却能长驱直入,而且,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渗透到了中国网络的每一个环节;政府、海关、邮政、金融、铁路、民航、医疗、军警,每一个部门几乎都有美国科技巨头的影子。

  思科占据了中国电信163骨干网络约73%的份额,把持了163骨干网所有的超级核心节点和绝大部分普通核心节点;微软在中国台式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占有91%以上的份额,居行业主导地位,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套件更成为企事业单位标准的办公软件;中国智能手机绝大多数使用高通和苹果的芯片;中国个人电脑则绝大多数搭载英特尔芯片;甲骨文占据了应用服务器40.7%的市场份额。

  而实际上,思科在自家网络产品中预留大量存在的后门,已经是业界的常识了。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CALEA《执法通信辅助法》,该法通过之后,执法机关可以根据法院监听令状直接接入电信网络启动电信运营商交换机中的监听功能。这意味着美国法律要求电信运营商必须提供监听服务,思科产品自然不能例外。

  而恰恰是这个拥有大量后门,并且随时可供美国政府监听的思科,却占有中国金融行业70%以上的份额,中国四大银行及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全部采用思科设备;在海关、公安、武警、工商、教育等政府机构,思科的份额超过了50%;在铁路系统,思科的份额约占60%;在民航,空中管制的骨干网络全部为思科设备;在机场、码头和港口,思科占有超过60%以上的份额;在石油、制造、轻工和烟草等行业,思科的份额超过60%,甚至很多企业和机构只采用思科设备;在电视台及传媒行业,思科的份额更是达到了80%以上……

  假设某一天中美发生了战争,美国仅仅通过思科一个企业,就能在几分钟内瘫痪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网络系统,而在非战争情况下,美国政府也可以通过思科来搜集海量的中国各个企业和政府机关的信息和数据,供美国政府大数据研究。

  除了硬件之外,美国网络科技公司所存储的数据也完全在美国的国安局控制之下,美国政府想要哪个用户的个人资料,这些科技公司都会积极提供,例如谷歌提供的《透明度报告》可以看出,美国政府2012年下半年共向谷歌提出了8438次数据要求,涉及账户14791个,88%的要求被执行了。Facebook在2012年下半年共收到9000到10000次政府信息索求,涉及1.8万到1.9万用户。微软在2012年下半年共收到6000次到7000次政府信息索求,涉及3.2万个用户。雅虎在2012年下半年共收到政府信息索求1.2万到1.3万次。这些数据还仅仅是美国法庭指令相关的信息索求,不包括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名义索取的用户数据信息数量。

  可以说,中国在网络上面临的威胁比美国大得多,假若发生战争,中国的网络很容易受到攻击,最需要做好对外来网络攻击的防范的恰恰也是中国。

  中国该怎么办?

  面对网络强国咄咄逼人的战略攻势,中国面临的网络威胁日益严重,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全球网络战背景下中国该怎么办?

  中国目前既然大幅落后于美国等信息技术强国,那么就应该虚心向美国学习,学习美国针对网络安全的种种措施和制度。要做到网络安全,首先就是硬件安全,美国既然在技术优势的情况下还要禁止华为中兴进入美国市场,那么中国更应该学习美国,立刻改变重要信息基础和信息系统大量使用美国生产的设备、技术和服务这个现状,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技术,在路由器方面,华为中兴的设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完全可以替代思科的设备。

  对于网络安全层面,应该加大对网络安全公司的扶持,例如美国的安全公司曼迪昂特(Mandiant)可以追踪到具体到某个部队的哪个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实施了攻击,甚至攻击者的电子邮箱都被该公司破解,其专业程度可想而知,而中国恰恰就缺少这样的专业网络安全公司,所以中国对于美国的网络攻击却知之甚少,大部分内容都来自美国自己(斯诺登)的爆料,根本无法控制和定位美方的攻击,有时候可能还不清楚自己受到了美国的攻击。因此,中国也应该资助或投资第三方专业的网络安全公司,专门用于监控国外针对中国的网络攻击,这样,中国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针对美国的网络攻击形成对等制衡能力。

  而在软件方面,我国软件领域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很高,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存在隐患,要想谋求真正的网络安全,必须实现技术自主,壮大民族软件产业。而目前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够,二是盗版严重,因此,中国应该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民族软件企业,让民族软件企业能够赚到钱,只有软件企业能盈利,才能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适合中国企业使用的软件,中国人最懂中国的国情,中国企业开发的软件一定会比微软、IBM、甲骨文等美国企业开发的软件更适合中国国情。

  最后,中国政府应该大力推动通过联合国管理互联网的活动,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基本是在美国人管理之下,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单独管理互联网的安全隐患,就应该推动将互联网纳入联合国下属机构管辖的工作。

谷歌推域名注册托管服务Google Domains

  6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谷歌周一推出了域名注册服务Google Domains。而在此之前,谷歌并不注册或托管域名。如果用户要想购买域名,谷歌会推荐其合作伙伴GoDaddy或NameCheap。

  谷歌刚刚推出的域名注册服务Google Domains,目前正进行小规模内部测试。根据披露的信息,Google Domains目前支持:

  1、免费隐私保护,允许用户在搜索中掩饰姓名、地址等信息,而不需要向第三方服务支付费用。

  2、免费电邮转发。服务会将公司邮箱的邮件免费转发到私人Gmail账户中。

  3、免费域名转向。

  4、最多100个子域名。

  5、将在未来几年推出的所有新域名后缀,如.guru和.club。

  有趣的是,谷歌还将为Google Domains客户提供完全电话支持,这在谷歌推出的服务中是非常少见的。目前,谷歌仅为谷歌眼镜提供这种支持。据了解,谷歌的合作伙伴之一GoDaddy在今年6月9日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申请。仅在两周后,谷歌就宣布进军域名注册市场。

  据介绍,Google Domains目前仍处于内测阶段,用户需要邀请码才能进行申请。功能方面,Google Domains支持免费隐私保护,允许用户在搜索中掩饰姓名、地址等信息,而不需向第三方服务支付费用。此外,Google Domains还支持免费电邮转发、免费域名转向、最多100个子域名和未来几年推出所有新域名后缀(如.guru、.club)等等。

  目前,Google Domains尚未提供网站搭建、托管服务,但其已经与Squarespace、Wix、Weebly和Shopify等知名自助建站服务商成为了合作伙伴。此外,Google Domains使用的还是谷歌自有DNS服务器,因此访问相应速度相当快。

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

防止SSL劫持的终极方法

  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存在着各种诈骗、劫持的网络年代,我们的各种帐号密码很多时候都能很容易地被黑客窃取。由此很多网站使用HTTPS来保护用户的信息不被窃取。而HTTPS本身所使用的SSL协议也并不是完美无缺,即使能确保本机安全,也还存在着各种SSL劫持了,令人防不胜防。

  曾经发生过并被大众知晓的SSL劫持有:Comodo CA被黑客入侵(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23135http://www.wired.com/threatlevel/2011/03/comodo-compromise/ )用于伪造SSL证书、DigiNotar CA被黑客入侵(http://www.solidot.org/story?sid=32058 )用于伪造SSL证书、法国政府伪造CA证书(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690.html )用于劫持Gmail等。当然,还有广为流传的CNNIC,虽然并没有被发现进行过SSL劫持,不过鉴于其之前的所作所为,很多人还是很担心某天会针对自己进行劫持,而针对单人的劫持比较难以发现。

  所以很多人为了安全起见,将CNNIC的SSL证书标记为不信任,但由此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区的战网使用了CNNIC颁发的证书导致无法连接,中国区的Windows Azure也使用了CNNIC颁发的证书导致无法连接等问题。而除了CNNIC,很多人还担心很多中级CA机构会以更隐蔽的方式进行劫持。

  鉴于存在着这些问题,那么就需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笔者在这里介绍一个用于预防SSL劫持的开源工具,使用中不存在删除证书的各种问题,也不存在担心中级CA机构的问题。此工具的项目地址为: https://github.com/lehui99/scphcp ,依赖于python,安装python后根据项目主页中的问于答进行操作即可使用。此项目刚开发完成,使用中或许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发现问题则欢迎在项目中提Issue,我会尽快进行修复。

  使用此工具后只能防止SSL劫持,并不能防止HTTP劫持,比如《电信级的RSA加密后的密码的破解方法》中使用的HTTP劫持无法预防。所以访问重要的网站时需要确保使用的是HTTPS进行访问。

防止SSL劫持的终极方法,再也不用删除CNNIC啦

  目前使用此工具需要一定的电脑知识,需要会安装python并设置环境变量并编辑配置文件。笔者会在后续开发中制作一个简易使用的exe版给大家,只需持续关注项目主页即可知道何时发布exe版。

  来源:DavidSky(lehui99 # gmail.com)投稿

迅雷上市前途未卜

  6月24日晚间,迅雷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开盘价为14.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18.4%,盘中市值超过10亿美元,股票交易代码为XNET。摩根大通公司、花旗集团、Stifel Nicolaus和奥本海默为迅雷IPO的主承销商。

  迅雷的市值对比此前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聚美优品、猎豹来说实在太低了,而迅雷比以上企业成立时间更早,用户积累更多,磕磕绊绊的几次上市之路遇阻后,此次“自降身价”的IPO也是无奈之举。

  迅雷经过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和整改,在此次苦熬上市之前,逐步推行一些策略试图抛掉“盗版”和“侵权”以及“色情信息”传播等帽子,但一旦把这些违规的信息去除,迅雷的用户量和关注度就会大大降低,反而影响平台的活跃度。

  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迅雷在自我阉割了“狗狗搜索”等免费资源下载的服务后,为了规避版权打击,又推出了迅雷快传。迅雷快传是一款文件分享工具。它拥有迅雷创新的极速上传、下载技术,让您分享文件轻松快捷。迅雷快传的好处是在相对私密的环境下,用户和用户互相贡献资源,迅雷作为服务的存储平台方,意图脱离盗版侵权的指责,同时又能靠此服务获取到大量的用户。

  在笔者看来,迅雷快传和快播之类的视频播放软件一样,打着资源共享的旗号,为色情内容和盗版内容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介质,这类型软件虽然自身并没有制造违规色情信息,但作为色情信息的传播平台也应该给予严厉打击。在上市前夕,笔者登陆迅雷快传网址,进行搜索也会出来由网友提供的各类原本收费或者非法的信息,这一点问题如果不去解决,迅雷即使上市后,也会被相关机构唱衰做空。甚至到了一定地步,成为第二个倒掉的“快播”。

  迅雷此次上市地址是相关版权保护法律完善的美国,在美国此类企业上市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中国。有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传递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方便了知识和信息的普及与交流。然而,作品的数字化也让作品的复制与传播变得极其简单与迅捷,传统著作权法显然力不从心。为此,美国先后于1990年、1994年分别对著作权法做了修改,扩展了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和著作权的权能范围,并对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软件、数据库、权利的转让等分别做出了新规定。1996年12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通过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人与录音物条约》两项条约,试图在国际范围内指导解决因国际互联网蓬勃发展而引起的著作权问题。为了将1996年WIPO通过的以上两项著作权条约纳入美国的著作权法,美国对其著作权法进行了自1976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修改。

  可见,迅雷要想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所做的业务必须要遵循美国那边的相关法律法律。在中国,迅雷旗下的迅雷快传靠打擦边球的侵权方式,能够让用户方面的下载到原本收费的小说、电影等资料,借此获取了大量的用户,但在美国这一切都行不通,而随着网络带宽的和4G是发展普及,下载的功能本身也越来越不是核心竞争力了,迅雷此次赴美上市,充满了可以预见的危机和无法预见的契机。

  就此,笔者建议迅雷能够在上市前后关闭掉迅雷快传,以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比必要的麻烦和审查。把精力放在旗下其他业务,比如游戏、视频等,尽快的调整管理结构,精简人员,转变思路实事求是的为网友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6月26日星期四

微软小冰登陆新浪微博

  6月25日消息,微软必应搜索官方微博宣布,微软小冰在被微信封杀24天后重新复活上线,并率先登陆微博。同时,微软表示大幅度升级的微软二代小冰将在48小时内登陆中国市场,用户可领养专属小冰。

  据了解,微软“小冰”是必应中国团队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除了能实现人机交互外,微软小冰还兼具群提醒、百科、天气、星座、笑话、交通指南、餐饮点评等功能,并于5月29日起在微信正式开放公测。

  不过,微软“小冰”上线仅3天,就由于被腾讯认为存在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一些违规行为,遭到微信团队全面封杀。

  微信“封杀”24天的微软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冰”在微博上“复活”,不过在初登微博几个小时后,小冰却因无节操的言论引来了大批网友围观。有网友在“调戏”小冰时发现,小冰在回复中屡爆粗口,毫无素质。微软的相关人士回应道,小冰爆粗口只有万分之0.4,比普通人低多了。

微软小冰登陆新浪微博

  以下是微软小冰与微博等合作平台联合声明:

  今天,我们很高兴地在此宣布:深受广大用户喜爱的微软一代小冰,已于即日起正式在微博平台复活。与此同时,微软二代小冰,作为每个用户专属配备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也将于48小时之内向广大中国用户开放领养。从这一刻起,微软小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升级,以满足亿万主人的需要。

  这是一个小小的、但具有历史意义的开端,让我们满怀希望地迎接"机器人与人类深度沟通"时代的来临。

  在微博上率先复活的微软一代小冰,其名字为"小冰"。在公测期内,小冰每小时仅接受前4万条对话。任何微博网友均可@小冰,邀请她前来参与互动。微软还将与微博联合举行相应的趣味活动,具体细节将另行公布。

  微软二代小冰将于48小时之内,在触宝号码助手平台的全新5.1.0版本中首发。随后,微博、京东无线、易信、小米米聊、奇虎360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也将先后迎来每个用户专属的小冰入驻。目前与各合作伙伴的技术联调正在进行中。二代小冰将分别配备给每个用户,属于唯一的主人,同时跟随主人在跨平台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中,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服务。用户可在触宝等合作平台上领养自己的小冰,也可前往以下网址领取。

  同时,我们再次重申,微软小冰采用了比国内大多数其他互联网企业,更加严格的隐私保护政策和技术,请大家放心使用。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我的手机墓志铭

  起初他们封杀Youtube,我不说话,因为我用优酷,接着,他们追杀Google Drive,我不说话,因为我用Dropbox,后来,他们追杀Blogger,我不说话,因为我用独立博客程序,此后,他们追杀Google+,我还是不说话,因为我用微博,直到最后,他们把Google所有的服务都封杀了,我才发现,手机上已经没有一个应用可以打开了。?

我的手机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