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7日星期五

谷歌研发智能隐形眼镜

  据谷歌官方博客报道,Google正在测试一款智能隐形眼镜,用来检测眼泪中的血糖水平,并研究它对佩戴者的潜在预警作用,Google希望有朝一日它能成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种新途径。

  Google的博文全文翻译内容如下:

  介绍我们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

  发表者:Brian Otis 和 Babak Parviz,项目联合创始人

  您可能听说过,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大问题,全球每19个人就有一个正在深受其害。但您可能不清楚众多糖尿病患者每天为了将其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所做出的各种努力。不受控制的血糖将使患者陷入危险境地,因为它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些是短期的有些则是长期的,包括对眼镜、肾脏和心脏所造成的损害。我们的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们,她的母亲曾因低血糖昏迷后将车驶出了马路,这使得她非常忧心。

  和我聊过的很多人都表示,控制自己的糖尿病就像是做一份兼职工作。锻炼、吃饭甚至是出汗等正常的活动都会使血糖水平产生频繁的变化。血糖水平的突然飙升和急剧下降都是危险的,而且经常出现,这需要全天候的观察。有些人随身携带血糖检测仪,将血糖传感器嵌入在皮肤下。大多数人每天会多次刺破手指用指尖末梢血液来检测血糖水平。这种做法具有破坏性并且让人非常痛苦。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通常不会按照需要的次数检查自己的血糖水平。

  多年来,很多科学家研究了各种体液——例如眼泪——希望能找到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让人们来监控自己的血糖。但是可以想象到,我们很难收集眼泪并对它们进行研究。在Google[X],我们考虑微型电子产品——试想:芯片和传感器小到看起来像是一道道光束,有比人类头发还要纤细的天线——可能是一种探寻眼泪中血糖之谜的方法,它或许能更精准地检测到血糖水平。

  介绍我们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目前,我们正在测试一款智能隐形眼镜,利用嵌入两层柔软的隐形眼镜材料之间的微型无线芯片和微型血糖传感器来检测眼泪中的血糖水平。我们正在对模型进行测试,它每秒就能读出一个血糖数。此外,我们也在研究它对佩戴者的潜在预警作用,因此我们正在尝试将微型LED灯集成到里面,在佩戴者的血糖水平超过或低于特定血糖值时可以亮灯示警。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不过我们已经完成了多项临床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改进我们的雏形。我们希望智能隐形眼镜有朝一日能成为患有糖尿病的人控制血糖的一种新途径。

  我们正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进行相关探讨,不过要将这个技术融入到人们可以利用的系统之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不会独自进行这一项目:我们计划寻找能够将此类产品推向市场的专家作为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将利用我们的技术来制造智能隐形眼镜并且开发出可以向佩戴者和他们的医师提供测量数据的应用程序。我们总是说,我们要找寻那些看起来值得思索的或比较奇怪的项目,当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宣布世界“无法战胜”糖尿病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项目将值得一试。

2014年1月16日星期四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COS发布

  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和上海联彤在北京联合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COS(China Operating System),该操作系统可应用于个人电脑、智能掌上终端、机顶盒、智能家电等领域为解决安全性问题,COS操作系统是一个不开源的系统。

  在用户界面方面,据悉COS拥有原生应用以及HTML5应用,同时也能加载虚拟机运行JAVA应用,目前COS可以运行的应用程序已经超过十万个。

  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移动操作系统是Android,Android是一个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使用开放免费代码许可证,一切代码都是公开免费的。Google将Android的大部分以Apache开源条款2.0发布,剩下的Linux内核部分则继承GPLv2许可,任何厂商都可以不经过Google的授权随意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但不能随意使用Google的标志和Google的应用程序。

  从外界的报道描述看,COS操作系统极有可能和Android一样,基于Linux内核修改而成,但却选择不开源的许可政策,由于Android的大部分应用是通过虚拟机运行的Java程序,因此COS只要也使用个Java虚拟机,也能实现运行Android的十万多应用程序,但是稳定性和兼容性就不得而知了。

  希望这个COS不要是一个Copy Operating System。

全栈工程师到底有什么用

  最近国内外都在流行一个词叫Full Stack,中文翻译过来叫全栈工程师,也叫全端工程师。微博上很多专业人士都在讨论全端工程师,有赞有毁的。我对全端工程师的定义是:掌握多种技能,并 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产品的人。打外比方,全栈工程师就是一个能独立盖一幢10层小洋楼的人,而普通工程师,则是可以和一群人盖一幢摩天大楼的人。至于 要掌握哪些技能,我觉得这个要跟从事的行业与技术方向有关,做互联网的和做软件的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做互联网的,后端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技术流派。

  8/2定律在哪都适用,全栈工程师就是掌握20%常用技能的人,但这20%的技能会有80%的几率被用到,剩下那80%不常用的,让我们Google吧。

  有人说,全栈工程师在中国已经很多年了,他们叫站长。这个说话有点靠谱但又不那么靠谱,我自己也做过站长,深知作为一名站长需要掌握很多种技术。不靠谱的是,很多站长其实并没有真正写过多少代码,而是熟练利用一些建站软件来建站。

  全栈工程师的价值

  有人说了,你再牛逼,你懂五种技术,你能干五个人的活吗?全栈工程师并不是说一个人能干几个人的活,而是要从多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全局性思维

  现代项目的开发,很少说只用到一两种技术的,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潮下。随便一个互联网项目中用到的技术,就会需要用到后端开发、前端开发、界面设 计、产品设计、数据库、各种移动客户端、三屏兼容、restFul API设计和OAuth等等,一些比较前卫的项目,可能会用到Single Page Application、Web Socket、HTML5/CSS3这些技术,还有像第三方开发像微信公众号微博应用等等。

  Web前端也远远不是从前的切个图用个jQuery上个AJAX兼容各种浏览器那么简单了。现代的Web前端,你需要用到模块化开发、多屏兼容、MVC,各种复杂的交互与优化,甚至你需要用到Node.js来协助前端的开发。

  所以说一个现代化的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构成,我们需要一个人来掌控全局,他不需要是各种技术的资深专家,但他需要熟悉到各种技术。对于一个团队特别是互联网企业来说,有一个全局性思维的人非常非常重要。

  像如果是我经手的项目,我肯定会注意到网页优化,也会考虑到API来兼容各种客户端,更会考虑到三屏兼容的问题。不会说项目中完全使用AJAX而不顾SEO,也不会为了功能性而忽略访问速度,我会很好的把握这个平衡,因为我知道它们的权重与实现成本。

  沟通成本

  项目越大,沟通成本越高,做过项目管理的人都知道,项目中的人力是1+1<2的,人越多效率越低。因为沟通是需要成本的,不同技术的人各说各话,前端和后端是一定会掐架的。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毫不为已的人是不存在的。

  而全栈工程师的成本几乎为零,因为各种技术都懂,胸有成竹,一不小心自己就全做了。即使是在团队协作中,与不同技术人员的沟通也会容易得多,你让一 个后端和一个前端去沟通,那完全是鸡同鸭讲,更不用说设计师与后端了。但如果有一个人懂产品懂设计懂前端懂后端,那沟通的结果显然不一样,因为他们讲的, 彼此都能听得懂。

  创业公司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全端工程师的价值是非常大的,创业公司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样,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多面手,各种活都能一肩挑,独挡 多面的万金油。对于创业公司,不可能说DBA前端后端客户端各种人才全都备齐了,很多工作请人又不饱和,不请人又没法做,外包又不放心质量,所以全端工程 师是省钱的一妙招。虽然说全端工程师工资会比一般的工程师会高很多,但综合下来,成本会低很多。

  全栈工程师的困境

  我讲技术有两个发展方向,一种是纵向一种是横向的,横向的是瑞士军刀,纵向的是削铁如泥的干将莫邪。这两个方向都没有对与错,发展到一定程序都会相互溶合,就好比中国佛家禅修的南顿北渐,其实到了最后,渐悟与顿悟是一样的,顿由渐中来。

  如果一个公司不太懂全栈工程师的价值,那么全栈工程师的地位将会很尴尬,说得不好听一点,全栈工程师就是什么都会,都么都不会。曾经有一次面试,对 方问我很基础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我能做出产品,也知道什么是怎么一回事,我也不会犯那些错误,但我就是答不上概念,要考倒我非常容易。所以在应聘面试的时候,有些时候会吃亏,你可能会不如哪些在某一方面钻得很深的人工资拿得高。

  由于经常在各种技术穿梭,我会经常忘记代码的语法和一些API,所以我经常需要去查API甚至查语法,我觉得没有Google我几乎没法工作。这在某些人的眼里,是技术不够的表现。我记的只是一个Key,一个如何找寻答案的索引,而不是全部,人脑不是电脑,我不可能要求我能记下所有的东西。

  有一次面试官问我一个问题,我说我不知道,但我猜大概是如此这般,对方问我,你为什么这么猜,我说凭直觉,对方笑了笑没说话。面试完后我一查,果然和我猜的差不多。没错,我就是凭直觉,但这种直觉和女人的直觉不一样,这种直觉是技术上的直觉,是你过去技术经验累积的一个反射。

  为什么我会成为全栈工程师

  我相信很多全栈型工程师会和我一样,是因为要创业才成为全栈型工程师的。我有一颗创业和做产品的心,而且我又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有些人擅长整合资源,空手套白狼,但我显然不是这种人,所以我只好自己做了。

  在经历过两次孤独的创业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一个适合独立创业的人,所以,我成为了一个全端工程师。我最初是做ASP,后来自己创业写客户端用 Delphi,然后写了三年的ASP.Net,2010年的时候因为公司需要开始做iOS开发。Web前端是一直自己在做,项目中的的 Javascript基本都是我自己在做。

  我热爱写代码,热爱重复发明轮子,热爱新技术,我想这也是我成为一个全栈工程师的重要原因。

  于我自己来说,我觉得全端工程师的乐趣要比一般工程师来得多,因为你知道一个产品的形态,你可以去设计一个产品,你是从全局的视野来做事情,你得到的成就感会更多一些。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1月15日星期三

一个更加牛逼的科技媒体将如何崛起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科技媒体和自媒体在自己的平台上探讨媒体该怎么做,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讨论。讨论的具体话题包括传统媒体是如何走向衰落的?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自媒体到底靠谱不靠谱?科技媒体扯淡不扯淡等等?

  同样作为媒体从业者,笔者从这些讨论中获益良多,可是窃以为很多讨论或多或少偏离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而是显得有些抽象化和概念化。或许,他们讨论的出发点都比较高,不屑于去关注一些基本的东西。

  笔者是某手游媒体的主编,由于地处南京,跟本文所提到的这些远在帝都科技媒体和自媒体没有打过什么交道。本文只是笔者作为一个旁观者的个人意见,如有偏颇,欢迎探讨。这些想法比较杂乱,这里通过三个小标题把它们串起来:

  一、最重要却最被忽视的

  笔者不太能想得通的是,为什么国内的科技媒体都是年轻人当家,而且乐此不疲。据我了解,国外的科技媒体,如连线杂志、TechCrunch以及最近倍受关注的Re/code基本都依赖于一个资深且专业的编辑团队,这些团队都是由一个年龄较长的头儿带领。

  比如连线杂志的前主编凯文·凯利和克里斯·安德森,TechCrunch创始人兼前主编迈克尔-阿灵顿,Re/code的卡拉·斯韦舍和大名鼎鼎的莫博士,其中莫博士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66岁。据报道,Re/code刚创建没几天,其估值就达2500万至3500万美元。秘诀就是一个资深而专业的编辑团队。

  对于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来说,年轻的团队意味着有活力、有创意、有干劲、有体力,可是对于媒体来说,资深记者或者饱经风霜的业内人士却是多多益善的。这一点我想无需多言。

  问题在于,我们的媒体在主观上似乎并不在乎这一点?例如,虎嗅网招聘编辑的条件是“最好生于1985后”。其他科技媒体的编辑团队也主要是由年轻人组成。笔者认为,编辑团队的年轻化和缺少业内经验是制约国内科技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自媒体”对罗振宇真的那么重要?

  2013年讨论最多的是自媒体,倍受关注的也是自媒体。一些人认为自媒体不靠谱,另一些人认为自媒体代表未来。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横空出世,让很多原本看低自媒体的人闭上了嘴。可是,罗振宇的成功真的因为他是自媒体?罗振宇真的想做自媒体吗?或者说,他真的只想做一个自媒体吗?我表示怀疑。

  对于“罗振宇是否想做自媒体”这个问题,答案似乎是肯定的。笔者看过罗振宇在推出罗辑思维前的策划会议录像,罗振宇力主做个人脱口秀,不要谈话类节目,不要搞群演,坚决一个人上。而且罗振宇本人也是自媒体的大力支持者。

  可是单人脱口秀不等于自媒体,周立波也是单人脱口秀,你怎么不说他是自媒体?单人脱口秀在电视行业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很多国内外电视台都有这种节目。

  罗辑思维的特色在于其传播渠道和形式:一是微信公众号的语音功能,二是优酷网的视频。罗振宇自己也认为,罗辑思维的一大成功秘诀在于,通过语音和视频充分地发挥了其人格魅力。

  可是语音和视频有什么了不起?语音就像收音机,视频就像电视机,在中国都已经普及几十年了。

  来自传统电视行业的罗振宇的秘诀在于把收音机、电视机和互联网结合了起来。这也算是一种“互联网思维”吧。是不是很简单?

  可这看似简单,却是浸身互联网的国内众多科技媒体和传统的博客作者所忽视的。

  我们看看国外的科技媒体,就会发现,他们早就开始做视频节目,我本人就会看商业周刊和TechCrunch的视频节目。可是回头看看国内的网络媒体,自制视频却少得可怜。除了凤凰网会借用凤凰电视台的视频,力推“全媒体”战略,其他四大门户很少有自己的视频作品。

  视频作品本身的内容没有什么了不起,最重要的是这个形式。就像罗振宇说的,相比文字,语音和视频更具有人格特征。

  如何来理解这一点?这里举一个简单的案例。

  经常看科技媒体的都知道有一个叫魏武辉的人,因为他经常到处发表文章,也有自己的独立博客。他的头像就是他本人的照片。说句实话,魏老师不要生气,那张照片有一种欠揍的感觉(这也许和魏老师经常发表批判性文章有一定关系,给人感觉居高临下)。可是当笔者看了魏老师在Ted的演讲视频,那感觉和他的头像完全不一样,还是很平易近人和正常的。看了他的视频演讲,笔者对他的内容更有一种亲近感。这就是视频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起到了作用。

  还有独立博客的作者,你看了他几年的文章,但是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你可以引用钱钟书的话来反驳我:“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可是你又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生活中,你往往就是先看看那只母鸡是什么样,然后才去判断它的蛋的。

  再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个互联网大佬放了个屁,但是我们总还习惯于从中找到正确的成分;相反,某个不知名的作者写了篇好文章,我们总还习惯于鸡蛋里挑骨头。人就是这样。

  所以罗振宇成功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他是个自媒体,自媒体只是一个噱头,一种奠定个人魅力和品牌的手段。当罗老师有了足够的积累和资源,他召集一帮自媒体做一个网络电视台又何妨?罗振宇的微信号只有100万粉丝,做一个电视台,就可以轻松破千万粉丝,影响力成倍增长,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媒体从业者,相比计较于“自媒体”这种概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三、国内这些科技媒体的成功能否复制?

  下面说一些更加具体的,如果你现在要在中国做一个新的科技媒体,你应该怎么做?先让我们看看目前已有的一些科技媒体。这里说三个最典型的:36氪、虎嗅网和Pingwest。

一个更加牛逼的科技媒体将如何崛起

  先说36氪,这是个很奇葩的网站。之所以我们都早已不觉得他奇葩,是因为习惯了。习惯了他整天翻译别人的文章,习惯了其他媒体也纷纷效仿。可是想想,一个媒体单纯靠翻译就能崛起,是不是真的很奇葩?你能想象一个美国媒体靠翻译虎嗅网就能成功吗?

  现在的36氪又做产品库,又提供创业场地,大概也是意识到光靠翻译是做不长的。如今国外出来一篇文章,国内媒体就争相翻译。所以你想复制36氪,那是行不通的。

  再说虎嗅网,最先知道这个媒体,还是通过它在月光博客的投稿,据说它和百度也有合作。总之,它一开始就通过不同渠道弄来很多流量,所以大家都愿意去投稿,因为曝光率高。再者,在传统杂志浸淫多年的创始人李岷深知传统媒体的弊病,于是选稿更灵活更大胆,这也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投稿。

  但虎嗅的成功最终还在于“业内人士”这四个字,李岷知道光靠一帮小屁孩是写不出能让业内人士正眼去看的文章的。于是“以夷制夷”,让业内人写给业内人看,也就是打造一个投稿平台。

  可是很快,这一招也被其他媒体学去了,那些喜欢码字的业内人成为各大媒体争抢的香饽饽。例如钛媒体打出“自媒体平台”的旗号,召集一帮“自媒体”去码字,而且“尺度”比虎嗅更大。最近笔者就经常看到钛媒体发一些有关“网站如何做SEO”的文章,不禁唏嘘。网站如何做SEO,这个话题早已经被SEO博客们写滥了,现在连这些博客都懒得再写,没想到一个科技媒体会接下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您可千万别学《士兵突击》里的李梦说:“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这个话题写不长的。

  最后说说Pingwest,这是个很特别的网站。如果你在它刚刚创建时就访问过它,你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那时Pingwest用的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Wordpress模板。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以为那是个人博客。也许创始人是想暗示他们要发扬个人独立博客朴素的原创精神。

  Pingwest确实很有原创精神,基本所有的文章都是他们编辑团队自己写的。创始人骆轶航原本是《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的记者,号称7年科技报道经历,这在国内算资深的,但相比国外动辄十几年、二三十年的报道经验还是少了点。目测其团队成员也都只有二三十岁。那为什么这帮“小屁孩”就可以写原创,而不用像虎嗅那样依赖外部投稿呢?笔者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除了这个编辑团队本身较有水准外,他们的优势在于常驻硅谷。从他们的报道中也能看出这一点,他们经常亲临硅谷现场,对产品进行报道,对业界名人进行采访。

  这是一种很讨巧而且正确的做法。如果是写评论,别说是不经世事的年轻记者,就连业内人士,稍有不慎也会被骂的狗血喷头。写出新意得出结论总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做报道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以上就是这三个科技媒体的三条崛起之路:翻译、投稿和原创。你想复制哪条路?前两条路基本已经不能再复制成功,最后一条原创则需要独特的报道资源,当然也要加上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的强大的编辑团队,以及第二部分所说的更好的展现方式。

  下一个牛逼的国内科技媒体,也许就是这样崛起的。

  来源:投稿,作者:牌巴子博客

2014年1月14日星期二

从技术上分析汤唯遭遇电信诈骗的细节

  日前,内地知名女艺人汤唯遭遇电信诈骗被骗21万元一事,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据媒体报道,汤唯11日下午在上海松江的车墩影视基地拍戏,收到了一个短信和电话,之后她去某银行办理了银行卡和网银等业务,事后发现遭遇了电信诈骗,损失约21万余元人民币,汤唯随即向上海松江警方报案。

  同时,也有媒体爆出了汤唯上当的一些细节:汤唯当天接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短信和电话,指她的存款有问题,如果想避免刑责,必须将钱存入‘警方’的户头,她丝毫没有起疑,等到事后才发现被骗。更有甚者,片场全剧组的人都收过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类似短信,但真正受骗上当的只有她一人“,此外,亦有媒体称,汤唯在受骗当日去银行办理业务,同时办理了网银,而被诈骗的钱款正是其后她通过网上银行转账出去的。

  从这个细节可以分析推断出骗子的作案手法,做为知名女艺人的汤唯,绝无可能随便将自己手机号码公布,因此骗子应该没有可能知道汤唯的手机号码,如果全剧组的人同时都收过自称“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类似短信,因此说明,骗子极有可能是通过“伪基站”群发短信,短信里面冒充“公安”并声称用户存款有问题,并留下一个“公安”的联系电话,而汤唯看了短信后拨打了里面的电话,随即受骗。

  所谓“伪基站”,一般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相关设备能够搜取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等短信息。此类设备运行中,用户手机信号被短时间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无法连接到公用电信网络,严重影响手机用户的正常使用。

  通常,不法分子会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内,驾车在路上缓慢行驶,或者将车停放在特定区域,伪基站的生产成本每台约为两万元,由于功率不一样,伪基站所影响的范围从两三百米到三公里不等。

从技术上分析汤唯遭遇电信诈骗的细节

  因此,警方只要调查一下上海松江的剧组拍摄现场附近的可疑车辆,即可找到犯罪分子的线索。

  从技术上分析,伪基站的问题只在2G网络(GSM或CDMA)中存在,这个问题在3G中已经解决,因此,汤唯可以将自己的手机卡从2G升级到3G,将SIM卡换成USIM卡,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收到伪基站短信,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2014年1月13日星期一

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

  装逼的词年年有,去年特别多。评选了2013年的互联网十大新闻、十大人物,我们有必要新增一个新的评选“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这里做出来的评选仅代表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个人观点,不做权威引用源头。您认同就分享到微博或者微信,不认同也分享到朋友圈做吐槽之用。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很老的词汇,但2013年提及率忽然倍增。12306网站崩溃,我们骂其缺乏互联网思维、传统企业被阿里超过我们骂其缺乏互联网思维;小米成功了我们说其是很好的利用了互联网思维,

  总之,对一切老的、旧的、失败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一句“缺乏互联网思维”来对其进行点评,点评的人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关联名词:产品经理、雷军、阿里、杜蕾斯

2013年中国互联网10大装逼词汇

  用户痛点

  第一次听这个这个词汇是嘀嘀打车的公关总监卓然和我说的,她说“嘀嘀打车受到大家的欢迎,很大原因在于嘀嘀打车抓住了用户的痛点,不断升级服务”。后来,“用户痛点”被中国很多做移动APP的企业拿来说,“美图手机是抓住用户痛点的一款手机”、 “乐蛙ROM如何围绕用户痛点寻求差异化竞争?”、 “百度手机卫士解决痛点”。毫不夸张的说,中国主流的APP在做市场品牌宣传时都用过这个词汇,不过目前好像只有大姨吗这样的经期助手才算真正的抓住用户痛点吧。

  按照互联网企业的思路,用户从上到下没有一处不痛的,下载软件痛、浏览新闻痛、在线听音乐痛,总之,当前的中国互联网惨不忍睹,每天都是:痛痛痛。

  关联名词:大姨吗、差异化发展、用户需求

  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这个装逼的词汇经常和“用户痛点”一起出现。一些初创企业在寻求投资的时候,都会像投资人表述“我们这款产品解决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说实话,我很难想象一款把用户眼镜变大的拍照应用或者一款帮助用户查看万年历的应用是刚性需求的应用。

  在以前,房地产和汽车公司喜欢用这个词汇做宣传之用,后来被互联网企业用了之后,腾讯和百度等巨头型企业又开始用这个词语,到今天每一个创业型企业都可以随意刚性需求,诸不知除了吃喝拉撒,性需求才是刚性需求啊。

  关联词汇:约炮、O2O、手机地图

  自媒体

  “你做自媒体了吗”或者“你微信公众号是多少,我扫下”成为了很多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词,大有超过“你吃饭了吗?”的态势。自媒体是2013年媒体行业提及最高的一个词汇,没有之一。自媒体这个名词的出现让很多人欣喜若狂,无业游民、写手、自由职业者统统有了新的头衔,进而沽名钓誉。

  在以前,媒体负责人是一个金领级别的岗位,而现在随着自媒体满大街的泛滥让很多传统媒体人沦为了蓝领。不知道现在大家说起自己是媒体人,还有几分自豪感?

  关联词汇:微信公众平台、虎嗅网、罗辑思维

  战略性亏损

  “战略性亏损”我是听鞠传国说的。鞠传国在1999年创办了天天网,和他同一时期创业的电商网站,现在基本已经消失了。他在2013速途年会论坛环节为电商烧钱的说法扶正的时候,说了一句这叫做“战略性亏损”。马上这句话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火了起来,并且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被中国做电商的企业纷纷采纳,大家烧钱做电商的负罪感因为这句话而消除了。

  企业盈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企业亏损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不亏损咋去争夺用户和市场呢?不亏钱好意思所自己是搞电子商务的吗?

  关联词汇:京东商城、花钱买时间、烧钱

  BAT

  前段时间,一个搞商业地产的朋友问我“互联网行业今年是不是出来个叫BAT的企业,我经常在报纸看到,感觉很厉害的样子,这个企业老板是谁,比马云都牛逼吗?”。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的这样和他解释:BAT呢是DOS操作系统时代的产物,用来批量处理一些指令。反正他不懂,我这样神秘的讲解进而我在朋友心中塑造出一副IT牛人的形象,能够一直保持我的神秘感。

  当然,玩笑归玩笑。我们都知道,现在的BAT和当年的BAT完全是两个概念,是指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我一直搞不懂创造这个词汇的人脑子里是出于何种意图,“百度阿里腾讯”已经够简洁了,为啥还要搞出BAT这个词汇。

  关联词汇:三座大山、土豪、巨头

  标准化产品

  “简单点来说,电脑手机这类型的电子产品算标准化产品,而吃饭唱歌租车这样的服务呢就是非标准化产品”几年前,在一次活动上听到现任京东商城的副总裁徐雷首次提及标准化产品的概念。很多搞电子商务的人喜欢用标准化这个词汇对他们的商业模型做阐述,其他领域的人用的不是太多。

  后来我们发现,呷哺呷哺或者黄太吉这样的餐饮企业也实现了标准化,标准化产品这个概念逐渐变得非常模糊。而且随着团购网站的普及,吃喝玩乐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逐步向着标准化的步伐迈进。

  关联词汇:呷哺呷哺、黄太吉、电子商务

  咖啡馆

  当互联网遇上了咖啡馆会激发出何种的火花?这两年随着车库咖啡、3W咖啡等一批创业型咖啡馆的发展壮大,孵化了一大批的初创互联网企业,使得咖啡馆和互联网以及创业这样的词语联系到了一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36kr或者雷锋网报道的一些长期泡咖啡馆的创业者拿到投资的案例。

  在以前,很多互联网创业者都是以“�丝”自称,矿泉水都舍不得喝超过2元一瓶的,为了遇到投资人、提升形象所以开始了泡咖啡馆的经历。“点一杯咖啡,办一整天工,拿到一笔天使投资”是很多创业者所希望走的流程,并且有很多人靠此流程由�丝成功转型高富帅。

  关联词汇:徐小平、天使投资、许单单、创业者

  颠覆

  “莫莫某,你要是不投资我,就错过了颠覆百度的机会”,很多创业者喜欢在2013年开头闭口谈颠覆,每个人都试图做出颠覆百度和腾讯的产品,都想成为下一个Facebook。360创始人周鸿�特别喜欢用这个词汇,鼓励后辈企业学习360,敢于颠覆现有的巨头。

  2013年是颠覆的一年,不思进取就要死,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一年,乐视颠覆TCL、小米颠覆苹果、微信颠覆微博,行业到处充斥着颠覆和反颠覆的博弈。

  关联词汇:周鸿�、移动互联网、Fcebook

  逼格

  2013年有个词汇经常出现在《创业家》或者《创业邦》这类型的杂志中,那就是逼格!当然,有时候嫌逼格不好听的时候,会用“调性”这个词汇来补充。逼格也往往和业界良心这个词语挂在一起,意思是当前很多企业没有道德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企业坚持自己的逼格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总之,这是一个万能的词汇。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主流媒体也开始频繁的使用“逼格”这个词语,使得这个略带贬义的词语成了褒义词。大家在夸你逼格高尚的时候,其实真的是在夸你人格高尚。

  关联词汇:马佳佳、mike隋、节操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移动建站的方法和指南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移动端客户流量,尽管基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网络浏览器种类繁多,功能也都越来越完善,但限于较小的终端屏幕以及网络流量的问题,移动设备并不适合直接浏览各种基于桌面电脑登陆的网站,因此,做为网站站长来说,有必要为自己的网站增加一个适合移动设备浏览的入口。

  建立一个适合移动端浏览的网站有很多种方法,主流的方法有自适应网页设计、移动网站、移动app应用三类,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一个已有的桌面网站转换为适合移动设备访问的网站。

  一、自适应网页设计

  自适应网页设计,就是让同一个网页代码,能够在不同设备上(从桌面电脑显示器到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产品设备)都能有更好的浏览体验,因此,站长在建站前,就要考虑好页面布局如何能适应多屏幕浏览,这样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原网址来浏览桌面站点,这样能看到自动适应屏幕大小后的网站。尽管这种方式使得域名统一了,但如果对于结构复杂、页面反复的网站来说,代码设计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通常自适应网页设计比较适合单栏或双栏网站,对于复杂版面较难设计。

  由于自适应设计的内容使用同一个网址,不会出现重定向,因此对于访问用户来说,不必花时间记忆另外网址,对于网站开发者来说,改造单栏或双栏网站为自适应网站的开发较为简单,只需对CSS进行不大的修改即可。

  自适应网页需要手机浏览器支持css3,例如目前的iPhone和Android内置浏览器都支持css3,但诺基亚手机内置浏览器就不支持css3,考虑到老式的手机已经逐步淘汰,这部分用户也可以考虑忽略不计。同时,自适应网页需要展示更多的图片,较耗费流量,因此也不太适合2G网络用户访问。

  对于网站的修改来说,只要在HTML头部增加viewport标签(控制显示尺寸、是否允许缩放、初始比例、上下限等)、MobileOptimized标签(微软为IE Mobile版设置的定义宽度标记)和HandheldFriendly标签(是否对手持设备友好,只有true或者false),在CSS文件尾部增加针对不同屏幕分辨率的规则,布局宽度使用相对宽度,隐藏侧栏,半小时的开发量就可以提升网站的手机移动浏览体验。更为详细的网站修改方法请参见这篇文章《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方法》,我这里就不再多说。下图是一个样例,利用自适应网页设计技术来建立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自适应设计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二、移动网站

  移动网站是指对于现有的桌面网站,按照移动端的设计规则来重新建立一个移动网站,尽管内容和桌面网站一样,但却拥有两个不同网址。通常的移动网站使用子域名的方式实现,例如使用类似 wap.williamlong.info 或 m.williamlong.info 这样的地址,为移动用户专门定制,内容可以与桌面网站不同,桌面网站的网址检测到移动设备后自动重定向到移动网站页面。

  移动网站可以支持非触屏智能手机和触屏智能手机,适合侧重移动设备或专门针对移动设备的网站,使用移动浏览器访问。

  百度在2013年底开启“轻舟计划”,该计划旨在达到资源百分百移动化的目标,从而实现百度搜索的移动化转型升级,移动搜索将不具有唯一价值的PC页面排除在外,这对于网站站长来说,尽快将网站移动化就得提上议程。

  很多blog、cms建站程序都有桌面的移动页面入口,网站只需将移动设备用户引导到这个入口即可。通常有wap或HTML5等方式的建站方式。wap页面主要针对老式手机浏览器和2G用户,例如诺基亚手机用户,页面简洁,很省流量,但目前正处于淘汰过程中,下图是利用Z-blog自带的wap模块建造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WAP建站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HTML5的技术门槛较高,单独开发会有不少难度,很多站长采用移动建站工具来生成基于HTML5的移动网站。目前使用较多的移动建站工具是百度Site App,该工具使用地址参见这里,百度移动搜索会将大部分网站进行转码,转码后的内容比较适合手机移动等小屏幕设备访问,百度Site App这个工具可以支持站长将自己网站转码后的页面进行定制,并部署到自己独立子域名的网站,同时还支持通过百度联盟的方式在网页上加入针对移动设备的专用广告,以获得广告收益。下图是利用百度Site App来建立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月光博客

百度Site App建站的月光博客移动网站

  三、移动APP应用

  移动APP应用指的是专门在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里发布移动APP应用,安装后可以直接使用。移动APP应用的开发成本较高,针对苹果和安卓需要两套开发API,不过,移动APP可以允许用户离线使用,还可以访问移动设备的硬件信息,对于交互性强的应用来说较为适合。对于普通内容类网站来说,使用移动APP应用的好处并不明显。

  由于移动APP应用开发门槛较高,因此站长可以使用相关工具来自动生成应用,百度Site App里也有这种功能,可以一键生成iOS和Android应用文件,但是需要网站站长自己去苹果和安卓应用商店提交应用。

百度Site App网站

百度Site App网站

  对于网站站长来说,通过这三种形式都可以打造适合移动设备访问的网站,自适应网页设计的开发难度小,手机浏览体验好,还支持自适应AdSense广告,但是目前百度搜索还不能很好地识别自适应网页,部分自适应页面会被百度移动搜索进行转码(主要是由于未携带移动网页特征),使得原有的页面设计和AdSense广告都无法显示。对于期待从百度移动搜索获取流量的网站,应该优先做单独的移动网站,百度对于移动网站的支持较好,在移动搜索结果中会优先显示移动网站,不过,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不排除百度未来能够支持自适应网页的可能性。对于Google来说,其没有对网页进行转码,因此对于自适应网站来说能够有较好的显示效果,但是对于未经改造的网页来说,会在移动设备展示桌面网站,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手机流量。

  因此,对于网站站长来说,较为稳妥的移动化方案是,既能提供网站的自适应设计,同时又提供一个单独的移动网站,这样既能让用户得到良好的浏览体验,又能让搜索引擎较好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