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8日星期五

论互联网手机的底层风险

  近期,百度、盛大、360、阿里等厂商纷纷出台千元左右互联网手机,标志着互联网厂商向移动互联网发起猛烈攻势,以实现移动入口的抢滩登陆。无论产品实现形式是自家生产,还是与硬件终端厂商合作,互联网大佬们都在强调不会通过硬件盈利,要走互联网盈利的道路。而李彦宏近日说出的有用户不代表就有商业模式的话其实点明了其中的风险和未知性

  互联网大佬们想通过移动互联网盈利究竟如何实现,首先就要和最底层的系统发生关联。

  如下图所示,互联网大佬进入智能手机的系统有以下两个路径:

  1、发布自己的操作系统

  2、进行应用程序的植入

论互联网手机的底层风险

  这是实现用户接触互联网大佬提供服务的物理实现基础。然而,在这样的基础上,互联网大佬也需要解决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BOOTLOADER.手机的BOOTLOADER,及系统启动加载器,会完成系统硬件的初始化程序,启动系统化进程,在这里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ROCOVERY(恢复功能),实现对手机ROM的重新写入、恢复初始化及备份还原等等。当BOOTLOADER处于未锁定状态,用户即可刷新对应系统的ROM,包括官方的和第三方的系统。

  对互联网大佬来说,第三方的系统会对其移动互联网生态带来很大的威胁。因为这意味着其内置的产品和服务可能会因第三方ROM代替,从而减少和用户的接触量,接触人群减少势必带来盈利能力的下滑。更有甚者,如果竞争对手的第三方ROM成为一款广受用户喜爱的产品,那么这对推广该产品的互联网厂商带来沉重的打击。例如,如果MIUI向360特供机华为闪耀提供对应版本的ROM,那么360的策略势必会受到打击,成为为其他人做嫁衣。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BOOTLOADER,这一特定组件的开放策略往往由硬件生产商决定。但是这一切可能会发生变化。HTC早前是不提供BOOTLOADER解锁的,但是在去年用户的大量反馈下,宣布将永远不在其产品中锁定BOOTLOADER,同时提供专属页面帮助BOOLOADER锁定的用户实现解锁操作。根据目前业界的大趋势,包括三星、索尼等厂商也宣布向用户开放BOOTLOADER.这些操作本身加大了本土硬件厂商实施锁定BOOTLOADER的策略压力,因为这一方面或许会带来消费者的微词,另一方面意味要在系统的持续性开发——系统升级上进行更多工作以满足用户要求产品随谷歌Android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

  综上,互联网厂商除了面临上层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挑战,在底层也面临着不可控的失败风险。互联网厂商的终端争夺战,可能会远远超出以终端销量定成败的局面。

  来源:申飞投稿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Z-Blog分类标签全站静态化方案

  Z-Blog目前已经实现了首页和文章页的静态化,可以生成HTML文件,但是系统的分类页、标签Tags页、归档页和作者页都没有实现静态化,本文将讲述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案,能够自动生成各个分类页、归档页和Tags的静态HTML页面,以便用户将网站迁移到Apache等不支持ASP的主机上。

  Z-Blog的分类页、标签Tags页、归档页和作者页都是调用catalog.asp这个文件,因此,修改这个文件,当用户调用该文件的时候,自动生成针对该页面的HTML文件。如果访客反复读取这个文件,那么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直接在文件开头使用静态文件,以达到节省系统资源的目的。

  具体的修改方法是,先在根下建立一个目录cat,然后使用编辑器打开Z-Blog根目录下的catalog.asp文件,在文件开头加入如下的代码:

Dim objFSO
Dim objFile
Dim strFileName
Dim strFileTime
Dim isBuildFile
if Request.QueryString("cate")<>"" then
 if Request.QueryString("page")<>""then
  strFileName = "c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c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page") +".html"
 else
  strFileName = "c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cate") + ".html"
 end if
elseif Request.QueryString("tags")<>"" then
 if Request.QueryString("page")<>""then
  strFileName = "tags" + "_" + Request.QueryString("tags") + "_" + Request.QueryString("page") +".html"
 else
  strFileName = "tags" + "_" + Request.QueryString("tags") + ".html"
 end if
elseif Request.QueryString("auth")<>"" then
 if Request.QueryString("page")<>""then
  strFileName = "auth" + "_" + Request.QueryString("auth") + "_" + Request.QueryString("page") +".html"
 else
  strFileName = "auth" + "_" + Request.QueryString("auth") + ".html"
 end if
elseif Request.QueryString("date")<>"" then
 if Request.QueryString("page")<>""then
  strFileName = "d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d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page") +".html"
 else
  strFileName = "date" + "_" + Request.QueryString("date") + ".html"
 end if
elseif Request.QueryString("page")<>"" then
 strFileName = "default" + "_" + Request.QueryString("page") +".html"
else
 strFileName = "default_1" + ".html"
end If
isBuildFile = False
Set objFSO = 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If objFSO.FileExists(Server.MapPath(strFileName)) Then
 Set objFile = objFSO.GetFile(Server.MapPath(strFileName))
 strFileTime = objFile.DateLastModified
 Set objFile = Nothing
 If datediff("h",strFileTime,Now()) > 12 Then
  isBuildFile = True
 Else
  Server.Transfer strFileName
  Response.End
 End If
Else
 isBuildFile = True
End If
Set objFSO = Nothing

  找到 Response.Write ArtList.html 一行,在其后面增加如下代码:

If isBuildFile Then
    ArtList.FileName=strFileName
    ArtList.Directory="cat"
   ArtList.Save
End if

  这样,系统就会自动声称全部动态页面的静态HTML文件,并且在1小时内不会重复生成,期间如果还有调用,则自动载入静态HTML文件,以节省系统资源。

  经过这番处理,Z-Blog的全部分类和Tags就都可以生成静态HTML页面了。

互联网社会化之趋势分析

  互联网的社会化释放了网民的创造力,生产出巨量的数据,facebook,新浪等平台完成了信息汇聚的阶段,如何高效的利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将是互联网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我们将通过对关系链传播产品导入介绍,提供一个社会化的传播解决方案。

  产品模型

  我们将根据产品的实施步骤,分步介绍说明关系链传播模型。

  一、分类显示

  微博平台是个综合型的信息平台,如在上一篇关系链看到的图片,我们可以获取各类信息,但交杂在一起,虽然有序但混乱,我们现在需要将其简化,化繁为简。我们将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分类显示,可以根据新闻、体育、视频、地点等分类,这个步骤简单易行,也是现在很多创业公司在做的事情(他们做的还复杂些,还加入推荐引擎的计算结果)。总之经过分类处理后,信息被整理的一目了然。

  二、通道引入

  我们知道关系链是信息传播通道,是微博平台脉络,平台靠关系链的运作产生大量的数据,并让数据具备有效的传播力。所以不仅仅是在内容上予以分类,同时也要引入网友的两个基本社会化行为,评论与转发。由网友自行决定该条信息是否值的评论,值的转发,由网友来主导信息的生成,主导信息的传播范围。至此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微型化被重组织过微博平台,因为我们把微博的运行机制抽离出来,其运行结果跟母版肯定是类似的。一些网站也分类了也引入了评论和转发,但他们的信息仍然是由推荐引擎计算结果主导,信息的传播范围仍然由推荐引擎主导,网友的社会化行为只是点缀。这样的网站只能算是增强版的RSS订阅。这是很易混淆的,建议多理解关系链。

  三、标签体系

  经过上面两个步骤,我们搭建了关系链框架,现在要充实他们。关系链的第三个特征是,关系链上的网友有共性,具有一种或多种的共同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标签来让他们建立联系,建立传播通道。我们以NBA作为内容分类的标签,那么订阅或查看该类内容的网友,都是对NBA感兴趣的,我们就可以通过标签NBA,将有此共同兴趣的网友聚在一起,形成话题聚焦的关系圈。他们可以相互分享沟通有关NBA的一切。对于网友来说,通过NBA标签,可以快速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快速获取此类的相关信息,可以让自己的评论展示在这个平台上,让更多的人看到。标签还是灵活的,比如说出差到杭州,就可以订阅 @杭州+@酒店,那么就可以收到开有账户的酒店微博信息,与其进行线上沟通,如果订阅@地点,那么就成了LBS的信息平台,@折扣信息+@美食+@地点+@企业品牌+@公司小组…。通过标签的灵活组合,自动聚合具有共性的网友,自由配对,满足网友不同情况下的不同信息需求。通过标签体系,我们可以组建自己的“美丽说”。

  四、功能的完善

  这一点可以根据网民的需求,结合具体的行业特征进行完善,比如加入信息管理模块,云存储功能等等。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我们以关系链传播通道为主体对微博的信息进行重组,净化信息传播通道,对于博主来说,其信息可以快速被潜在的受众接收,传播的目标会更明确,对于受众来说,通过通道可以快速得到相关联的信息,灵活的标签体系可以让受众根据自身的需求对信息进行个性化的组织。

  新浪的尝试

  这张图据说是新浪微博的新版手机客户端,微博本来就是靠关系链传播的,所以其对内容分类后,就是天然的通道分类,可以想象点击进入读书类目,就可以看到有关读书的丰富资讯,可以不用理会推荐引擎的计算结果。

  根据内容标签来组织信息,可以将在读书的,同一地点的,听音乐的网友分类聚合在一起,而摆脱了网友间口口相传的逐层传播的限制。

  不足的是,没有建立标签体系,就无法用标签来重构关系链传播通道,标签体系不仅仅是阅读的分类,还包括评论和转发的分类,标签体系的缺失,对关系链传播通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顺便说下微信,微信基于LBS的沟通,其关系链通道是通过地理位置来联系的,这条信息通道匹配性很强,可以与任一其他兴趣通道结合,本地的阅读者,本地的音乐爱好者,本地的电台,有很好的扩展性,但关系链通道现有的发展水平还没有到大规模组合应用的阶段,所以LBS还属于小妾地位,还没到转正的时机,歪打正着,可有可无的LBS让微信不用在关系链通道上花费精力。在微博上主要通过文字来,瀑布流用图片,instagram用照片,他们要在关注关系链通道传播的内容同时,对沟通方式进行创新,微信只需将重点放在沟通方式的创新上,用语音、视频、文字等方式,所创造的沟通体验是他们无法比拟的。微信的沟通方式同样具有普适性,任何关系链传播通道中,网友间的沟通都需要微信式的沟通方式,微信可以嫁接到任一关系链上,或者说任一关系链都将逐步具备微信式的沟通方式。

  互联网的下一阶段就具备了两种发展的途径,首先,厘清关系链传播通道,新浪在通道上开发自有的即时沟通应用,另一途径是微信与各个关系链通道逐步整合,整合方式有LBS与关系链通道的组合运用或者微信作为功能模块嵌入关系链。新浪拥有平台海量数据优势,可以快速搭建多类别关系链通道,这是其他创业者无法比拟的数据优势,新建的关系链通道则需要重建数据,如美丽说,需要从无到有产生大量的数据,非一日之功,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不是新浪一个层次上的对手。不过微信的即时沟通体验加上LBS同样可以搭建临时性的关系链通道,以满足用户情境式的信息需求,这样的应用情境同样非常广泛。微信和新浪两个平台的发展差异在半年后逐步显现吧,关系链通道的整理需要时间。

  我们架构了关系链通道,建立了信息传播的高速公路,随之而来的是如何对信息进行质量的筛选,让高质量的信息传播的更远更久,让同质化的垃圾信息的传播动力快速衰竭,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开个小差。新浪凭借平台的内容优势毫无疑问在关系链的发展中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要看的是这种优势能保持多久,有何种办法突破新浪的内容垄断。这是关系链之后的事情,远未发生,但这样的逻辑推演是一种乐趣。来看看后平台的竞争态势,打破新浪内容垄断的途径。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微博加速因果报应

  佛教讲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人们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微博之前,现实中人们往往只能看到来世报、后世报,而不是现世报,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微博是业力媒介】

  佛教的业力指个人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既是结果也是力量。业力驱动报应,是为业报,也叫做“果报”-因果报应。

  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之前,人们行为的结果,往往只影响当事人,只被当事人周围的人所目睹耳闻。而传统媒体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和渠道,往往只报道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流行的说法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如果新闻媒体监督缺位,事件中受影响、受伤害的人往往只能忍声吞气,获利者或施害者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不能被惩罚,不能被制约。这时,佛教主张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只能作为弱势群体的一种心理安慰。

  微博改变一切!微博是业力媒介,微博让人人有了话语权,微博直接向全社会的分享和展示业力,即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的结果,包括:

  1. 身业-身体行为结果,微博展示个体行为和他人行为的结果,比如《非你莫属》栏目中主持人、嘉宾、选手的行为,让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刘莉莉pk张绍刚、还有这次选手的晕倒;
  2. 口业-语言行为结果,个体直接表达,也回应他人言语,比如南航机长放言“跟央企玩,你玩不起”,引发轩然大波;
  3. 意业(念头)-身、口之业都随着念头而造,微博还让个体和组织在微博直接表达意愿,也回应他人意愿,比如周鸿�说要做手机。

微博加速因果报应
 

  微博全方位展现业力,引发围观、引发态度…...结果就是力量,更刺激愿力的表达。

  【微博是愿力媒介】

  之前我主张微博是情绪媒介,现在想来其实不精确,微博本质上是愿力媒介,即意愿之力的媒介,情绪只是一种低层次、反应式的愿力。

  1. 微博是个人意愿的表达媒介,人人表达情绪、意愿;
  2. 微博是群体意愿共鸣、聚合媒介,人以群分、汇合成部落,个体意愿汇合成愿力洪流,这种洪流曾经在钟如九事件、红十字“躺着中枪”、微博打拐…...等事件中充分展现力量;
  3. 意见领袖、媒体代言群体意愿,仿佛部落大祭司,如薛蛮子号召“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这次李开复号召抵制《非你莫属》栏目,迄今已有23万多人响应;
  4. 不同部落的愿力在微博上激荡、碰撞,预演虚拟对抗,如善加利用,可降低现实冲突危害;
  5. 当然如果没有好的博弈机制,即矛盾化解机制,微博上不同部落的愿力冲突会极化、激化,比如“五毛”们与“西奴”们在微博上剑拔弩张,相互谩骂。

  【微博现世报】

  蒙牛只欠王小山一个交待?不!蒙牛欠公众一个交待,王小山只是公众愿力代言人,没有王小山、封了王小山,还会有张小山、李小山。

  微博加速因果报应,当下就呈现众人愿力,并可快速聚合众人愿力,这就是王小山的力量来源!蒙牛食品安全问题造下的业力,如不自己化解,王小山们就会一直是“麻烦制造者”,如鲠在喉…...

  【微博提前报】

  微博呈现愿力,加速因果报应。一年前,南航机长造下“跟央企玩,你玩不起”的口业,在微博招来“提前报”,提前的报应!他的这句话袒露他的心态,也代言了部分央企人的心态,微博上强烈的反弹,表达了公众的愿力,对这种心态形成制约,并导致对南航机长的惩罚,最后曾鸣不得不在微博道歉。

  【为钱代言?为善愿代言?!】

  王小山选中品牌代言人下手,其实在提醒明星们一个尖锐而现实的问题:微博时代,品牌代言人为何代言?!

  @黄晓明 “挺住体”代言凡客绝对值了!“挺住体”表达了凡客们(平凡的人们)自尊、自爱、奋斗上进、坚持、自我勉励的愿力。如果说最早韩寒代言,凡客还是借光,“挺住体”却是凡客重新造就黄晓明:凡客让黄晓明“挺住”、爷们了,与围脖们哥儿们了!

  愿力--意愿之力,当微博成为愿力媒介,愿力已经成为价值度量衡,从根本上金钱、资本也被愿力衡量、驱使。资本市场互联网概念股的卓越表现,已经颠覆市盈率的价值衡量标准,就因为人们相信互联网的美好未来,这是巨大的愿力洪流。

  好品牌是强大的造星机器,好品牌发现善愿、造善业;差品牌把明星当货郎使,让明星透支信任。为钱代言,如果品牌有恶业没有化解,这种恶的业力一定会影响代言人;为善愿代言,为造善业的品牌代言,即便无钱、少钱,最终一定是善有善报。明星与其算计多少钱转条微博,不如找个好品牌代言,嫁个“好人家”。记住:#挺住,意味着一切#

  【结语】

  以前人们只能用“举头三尺有神明”的宗教信仰作为自己言行的训诫,多少有些虚无缥缈。如今微博已改变一切,微博全方位呈现业力、愿力。不要以为对方是弱者,就可以狂言“你家无权无势无钱,就一个三无人员,你随时可以滚蛋! ”

  要切记“不要惹我,我有微博!”还要切记“不要惹他,他们有微博!”

  对于“强大的”组织、组织中的强势者,要切记民意汹汹,“麻烦制造者”的背后是汹涌的群体愿力,业力的果报只能化解,不可能封杀。也别存侥幸心理,以为群体是健忘的、注意力会被其他事件吸引、记忆会冲淡,比如《非你莫属》之前已受到批评而未悔改,这次就有李开复振臂一呼,23万人云集…...

  微博是“秒媒体”,微博加速因果报应,不会再“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立刻就到!

  本文谨代表个人一点小小的善愿。

  来源: 郑治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对于微软来说,如何整合 Windows 8 的 Metro 界面和传统桌面风格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从目前来说微软并没有将 Metro 界面剥离出作为一个单独 OS 的迹象,那么将 Windows 8 传统桌面软件的 Metro 化似乎成为唯一剩下的选择。

  Windows 8 最近几个月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其试图整合笔记本和平板电脑体验的 Windows 传统界面与 Metro 界面并存方式让很多用户并不认可,这两天还被对手苹果的蒂姆·库克讽刺为像是在冰箱一侧附上烤面包机功能。确实,同样是融合,苹果是以传统桌面为主界面,把 Launchpad 作为一个应用,而微软是以 Metro 界面为主界面,把传统桌面作为一个应用。孰是孰非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

  Windows 8 现状

  Metro 和传统桌面割裂

  无论是今年 2 月份的消费者预览版(Consumer Preview),还是昨天刚刚发布的发布预览版(Release Preview)暂时都是半 Metro 半桌面,介于 Metro 和传统桌面之间。当鼠标移至屏幕最右下角或最右上角时显示的 Metro 化 Charm 菜单也显得极其突兀不和谐。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Windows 8 传统桌面 Metro 化

  从去年 11 月份的开发者预览版到消费者预览版,再到现在的发布预览版,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桌面的 UI 也在朝着 Metro 化的方向进化。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此外,包括 Zune 、Office 2015、Visual Studio 2011 、Device Center 等在内的微软自家桌面软件也在逐渐 Metro 化,同时第三方的桌面软件也有在往 Metro 这个方向发展,如 GitHub for Windows 、Metrotwit 、 IDM。

 

  桌面软件的 Metro 化

  虽然对于 Windows 8 来说,用来支持平板体验的 Metro 界面是其最大的亮点和特性,但是对于微软来说,更多的用户还是停留在使用原始桌面上,那么如何使新的桌面软件的外观与 Metro 更加接近和统一便成为了接下来将要做的事情。目前我们可以从 Windows 8 系统的界面变化以及其自家和第三方的传统软件上总结出桌面软件的 Metro 化趋势。

  1. 平面一体化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Metro UI 的特性之一就是平面化,给用户一种沉浸感,桌面软件的 Metro 话虽然不至于像 Metro 应用那样全屏化,但也在一直往全平面化的方向发展,包括界面扁平化、直角化和去边框化。此外,最近微软还宣布将去除 Aero Glass 透明毛玻璃特效、移除反光效果、缩减渐变和阴影效果(将在随后的 RTM 版本应用),整体的趋势是将令人分心的边框和功能栏全部融入主体中去,统一平面一体化,使产品更加整洁利落。通过下图 Visual Studio 的界面变动可以一览无余。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2. 简约化

  在平面立体化的同时,微软也在一直倡导简约化,即将透明变成白色,用更多留白空间来增加界面的呼吸感,同时尽量减少的功能栏的数量,更加专注于内容。表现是,调整颜色配比,以统一的白色、灰白等浅色背景搭配黑色文本,看起来比之前的 Vista、Win 7 中的界面更加简单朴实。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当然简约不等于简陋,精雕细琢的是简约,粗制滥造的是简陋,用心去做的Metro风格的应用看起来非常简约舒适自然,Metro 风格不是让程序员都跑来顶替设计师的,因此微软在简约化的同时,细节也在“多彩化”,这里的多彩是指部分小色块的多彩。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例如 VS 2011 从 Beta版到后来的 RC 版,其使用状态栏的颜色快来增加视觉趣味和功能价值,减少单色调带来的压抑感和审美疲劳和视觉疲劳。下图是 IDE 调试编译状态下的变化。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此外,MetroTwit 在更新的时候最顶部的状态栏也是一个彩色的色块滑动,Zune 顶部返回处的色块、以及系统本身和 VS 菜单栏上的色块都是,这种简约的多彩除了对质朴的简约进行补充外也满足了用户差异化需求,在最新的 Windows 8 发布预览版本中也比之前的版本增加了更多的颜色设置,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3. 轻快化

  在去除掉边框特效后,更加轻量的,没有过多干扰元素的软件启动和运行相信会比以往更加快速,在操作反应上也会比以往更加迅速、高效,虽然可能达不到 Metro 应用那样快速和流畅。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4. 动态化

  本身更加适用于平板手触的 Metro 风格表现在传统桌面软件上会比以往有更加炫酷的动态感,相信用过 Zune 桌面应用的用户应该不会陌生那种类似 Windows Phone 的动画效果,这种“活”起来的桌面软件比起以往来能激发更多用户的情感。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5. 格栅化

  Metro 化的软件更多的是依靠文字和色块来调节,出于“内容即界面”的自发性质的分隔使其更加简洁美观,新的布局中信息分类有着更强的对比度,同时更多的直角化也使得整体界面更加的栅格化,对于信息的排版越来越重要。

Windows 8传统桌面的Metro化

  Metro 化的核心其实就是“内容/信息中心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元素来突显本质。众所周知的,之前经常在产品上虎头蛇尾的微软近两年一直在大力推广 Metro,无论是 Zune、Xbox、Windows Phone 还是 Windows 8,可以说微软在 Metro 上这种品牌持续积累还会继续,出于风格的同统一的目的,今后我们还会在更多的微软传统桌面软件产品中看到Metro 化的影子,而一旦微软推广起来,相信第三方也会跟进,从已经开始涉足的 MetroTwit、GitHub for Windows 不难看出。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

Google推出敏感关键词提示服务

  据法新社报道,谷歌今天调整了谷歌中文搜索引擎,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搜索体验不佳的问题,推出了一项关键字提示服务,当用户在搜索某些词的时候,谷歌搜索框会提示用户不经意间触发的敏感词,并告知该字会导致网页中断连接。

  2010年,因频受内容审查及限制,Google公司在1月宣布考虑取消google.cn的内容审查,并与中国政府谈判,如谈判失败的话将有可能关闭谷歌中国。同年3月,谷歌宣布停止在Google.cn搜索服务上的自我审查,将其原有谷歌中国的两域名(google.cn和g.cn)中的网页搜索、图片搜索和资讯搜索重定向至Google香港的域名(google.com.hk),被称“谷歌退出中国事件”。

  谷歌中国“出走”香港后受限情况并未好转,中国大陆用户在搜索后时常显示“网页无法显示”,甚至之后一段时间都无法查询,造成极差的用户体验。为此,谷歌的美国工程师团队在查看了350,000个在中国流行的搜索查询字词后推出了这项服务。当在中国大陆的用户输入有可能导致连接中断的关键词时,Google将提示他们修改自己的搜索字词,借此希望能够减少这些中断并改善Google在中国大陆的广大用户的搜索体验。

  2012年5月31日,Google高级副总裁艾伦·尤斯塔斯(Alan Eustace)在谷歌搜索的官方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名为“Better search in mainland China”的文章,详细地阐述了推出这个服务的原因和目的,以下为来自Google的中文翻译全文:

    2012年5月31日

  在过去两年中,我们得到很多反馈说在中国大陆谷歌搜索是不稳定和不可靠的。取决于搜索的字词和浏览器的不同,用户经常得到诸如“无法显示此网页”或“连接被重置”的出错信息。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人们通常在一分钟或更长时间内无法使用谷歌搜索。以下视频显示了上述发生的情况。(视频需翻墙 http://youtu.be/vFAHKav2JZM

  经过长期严格的自我系统检视,我们未能找到任何问题。然后,在认真研究用户使用报告后,我们注意到这些链接中断与搜索某些特定字词有着密切关联。

  因此,自今日起,当在中国大陆的用户输入有可能导致连接中断的关键词时,我们将会通知他们。提示他们修改自己的搜索字词,借此我们希望能够减少这些中断并改善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广大用户的搜索体验。当然,如果用户希望能依照他们原来的查询内容搜索,他们依然可以继续。

  为了找出是哪些关键词造成的问题,我们在美国的工程师团队查看了350,000个在中国最流行的搜索查询。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分析了多种信号来识别收到干扰的查询字词,从而进一步鉴定哪些特定的字词是造成连接问题的根源所在。

  我们发现许多触发出错信息的搜索词条是简单的日常中文用字,这些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搜索【江】字本身就会导致连接问题,但由于【江】字也是其他常见搜索查询词的一部分,比如【丽江】(云南省地名),【锦江之星】(连锁酒店),以及【江苏移动】(电信服务商),这些查询都会出问题。

  同样,搜索【周】字会触发出错信息,因此包括这个字在内的其他搜索,如【周杰伦】,【周星驰】,或是任何带有“周”字的出版物名称(如“周刊”),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现在,当在中国的用户输入类似【长江】的普通查询字词时,谷歌会醒目的标示有问题的【江】字,而且当他们按下“输入”搜索时,搜索框下方会出现一个下拉菜单:

Google推出敏感关键词提示服务

通知语言依用户设置而定

  如果想了解更多信息,用户可以点击“阻断”的连接,即可进入帮助中心阅读此文章(http://goo.gl/esD8v)。

  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他们原来输入的查询字词搜索(这很可能会引发连接重置的出错信息),也可以单击“修改查询字词”,这将会删除显著标示的问题字词,同时提示用户尝试其他的搜索字词:

Google推出敏感关键词提示服务

  为了避免出现连接问题,用户可以修改查询内容并删掉有问题的关键字词。例如,他们可以把汉字的【长江】改为拼音的【changjiang】。如此转译不会导致连接暂停,但仍然会获得与长江有关的搜索结果。

  我们曾经说过我们希望世界上有尽可能多的人使用我们的搜索服务。我们希望这些标示和通知能有助于提高在中国大陆的用户的搜索体验。如果您是中国境外的用户并且对通知的格式和内容感到好奇,可点击这个链接(http://goo.gl/7Cjhj)亲身体验。

  发表者:Alan Eustace,高级副总裁,Knowledge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互联网“鬼城”,指“基础设施”完备,但无人入驻、或者用户活跃度极低的社区。他们曾经是活跃社区,但创业一旦进入维持态,就难了。

   全球最声名显赫的互联网“鬼城”是哪个?

  可能要数Google+。2012年2月,数据调研公司comScore曾公布一组数据,称Google+ 用户平均只在站点上停留3.3分钟,远低于Facebook 的7.5个小时。

  前两天,国外媒体曾有消息报道,说某美国互联网大腕称Twitter在“鬼城化”,其依据在于Twitter用户获得了过量信息,不会再关注更多人。笔者认为这是哗众取宠之语。

  除了Google+,让我们来告诉这个大腕,真正的“鬼城”是什么样……

  1.街旁网

  2009年3月美国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网站Foursquare上线并在短期内迅速走红成为热门火爆应用,国内也随之兴起了一股LBS热,大批Foursquare的中国模仿者涌现,街旁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截止2012年5月,街旁用户数号称已经突300万,累计签到次数为5000万次,上传约820万张照片。

  听起来是很庞大的数字,哈?但做一个横向比较就可看出街旁用户活跃度很低。

  街旁网平均每个用户累计签到16.7次,而Foursquare的人均签到次数为100次。街旁近日公布用户累计上传照片 820万张,人均2.74张,而foursquare在应用里增添了照片上传功能后,只用了三周时间用户就上传了100万张照片。

  这里没有要求街旁与签到祖师爷Foursquare看齐的意思,只是让读者有个概念。

  再来看街旁网的商业效果。曾和街旁合作的广告代理公司向《环球企业家》披露了一组数据:

以某服装品牌签到活动为例,街旁与该品牌合作的总期限为28天(两个半月中的周末和节假日),活动范围为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四城市,主办方的诉求是:连续到店8次签到即可获得徽章一枚,顾客凭获得的徽章购买新品可享8折优惠。而根据四个城市的统计显示,在这个长达近30天的活动中,参与人数不到4000人,累计签到约30000次。实际徽章发放数量约2100个,而最终到达商户的实际徽章使用数量仅为22个。在另一个为期三个月的啤酒品牌活动推广中,主办方甚至拿出3台苹果手机作为大奖,而最终参与活动的人数仅有12000人,签到次数约65000次。这对于街旁宣传的上百万活跃用户量来讲,实际参与人数尚不足1%。

  虽然街旁是个移动应用,但用户在其网站上停留时长处于持续下降的现状也能看出它“鬼城化”的迹象。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鬼城化”原因:

  1、用户签到的驱动力不够。街旁等网站一直没有回答好的一个问题是:签到对用户有什么价值?

  2、Foursquare在美国理想的商业模式是:品牌广告(媒体)加上本地商家返利付费,即LBS类签到的盈利模式核心是在于“到”而非“签”。街旁当然希望攒到足够的用户量后,可以像Foursquare那样去扩充针对用户的功能与服务,从而解决用户驱动力的问题。但这又陷入鸡与蛋的问题。

  3、当其他携巨大用户量的大众点评、微信、微博客户端,把LBS作为“标配”功能加入,街旁这样单纯的LBS,更难有立足之地了。 

  怎么整?

  据说,街旁正在往移动社交方向发力。但微信、陌陌等功能明确的移动社交应用在前,街旁能追得上吗?

  评论人和菜头有云:“任何不能方便用户约炮的LBS应用都是耍流氓。” 

  2.开心网:

  2008年,新浪研发中心主管程炳皓带着300万元离职创立了社交网站开心网。在短短几个月内开心网便吸纳了近5000万注册用户,日均新增用户20万,偷菜、抢车位等网页游戏更是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在全中国的网民中迅速流传,开心网的流量也一举跻身中国前十。相较于用户局限于学生群体的人人网来说,白领用户群占主导地位的开心网被认为更像是中国的Facebook。

  好的时机,好的概念、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以及风险投资的追捧,这样一家完美开始的创业公司如今却……

  作为一个普通用户,笔者三天两头都在收到开心网如“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召唤邮件:“Hi, XX,你有段时间没来开心网了。你的朋友XXX上传了新照片,去看看吧……” 

  Alexa数据显示,自2010年2月开心网推出“开心餐厅”游戏带来最后一次流量高峰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内,其用户量每日跌去约70%。而在最近,开心网的页面访问量下跌高达38.74%。

  以下是开心网用户近六个月的浏览页面量及网站停留时长。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鬼城化”原因:

  1、微博的兴起无可阻拦地分流了用户;

  2、在用户已经厌倦网页游戏后开心网没有推出更新的产品来优化用户体验,过分看重应用而忽视了用户关系沉淀;

  3、另外广受诟病的一点是封闭,在发展最好的时候过于强调用户体验而拒绝第三方的接入,不开放让开心网错过了发展平台的最佳时机。

  怎么整?

  2012年3月底开心网推出类Pinterest产品开心集品,瞄准读图概念;在移动互联网上也推出了一款仿Path照片分享应用“美刻”,赶私密社交大潮。但这种跟风似乎也在表明决策层的摇摆与草率,开心网已丢掉自己的“初心”,想不好往哪个方向发展。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开心团购:扩张-招人-裁人-收缩。

  3. 若邻网

  “每天我都会收到商务社交网站的电子邮件,提醒我去‘互动一下’。这并不奇怪,我几乎注册了国内大多数主流的商务社交网站。可是,我收到这样的邮件时,总是很纠结:不打开吧,担心错过什么东西,一旦打开了,大多数都是垃圾信息——它们提供的有价值的东西太少了。”

  在普通中国用户眼中商务社交网站已经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创建于2004年的若邻网几经转型,到现在也免不了类似的尴尬境地。

  若邻网早期的宣传口径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商务社交网,模仿对象是商务SNS的鼻祖LinkedIn,一个“不用打电话、找话题、送礼拜访就能与别人搭茬”的商务社交网站。

  但这几年国内商务社交网站发展都不算顺利,人人自诩中国的LinkedIn都未得到公众认同,也没找到恰当的盈利模式,若邻网的slogan已经从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站的核心改为“最大的职场社交招聘网”。

    

  若邻网的用户浏览页面与用户停留时长分别呈现这样的趋势……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而在其网站上,一系列著名的公司的粉丝量,不过是以下这个级别……

谁是中国互联网的“鬼城”?  

  中国一系列类LinkedIn网站鬼城化原因:

  首先是网站的贪大求全,不分行业不分群体全人脉拓展,为网站自身营销目的服务而非用户职业发展服务,用户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营销工具;

  其次过分地鼓励用户人脉扩展,对高端用户形成骚扰,导致职业社交的基础被破坏,用户对网站缺乏信任;

  最后都把招聘、找工作当成了用户社交动力,用户需求缺乏持续性,这几乎是条绝路。 

  除了以上三家,你一定能往中国互联网的“鬼城”名单中,轻松地再添加几个进来,包括那几个二线微博……

  是呀,互联网浪潮总是一拨一拨,矗立在网上的鬼城,总有不少。笔者抛出这个概念,并不是要去嘲讽那些其实很不容易的创业团队,只想提醒:不以用户价值与体验为中心、简单追逐概念的创业基本不靠谱,以动辄几百万用户量来忽悠大伙儿的事儿更是要不得;创业与商业一旦进入维持状态,就挺难了。

  与其困守“鬼城”,不如冲出城外……

  来源:虎嗅网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