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发布

  12月6日,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国内首份关于互联网生态的研究报告(下载),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强烈关注。报告指出,互联网复杂时代已经到来,整个互联网产业生态正在发生巨变。

  所谓复杂性,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面对机遇,中国互联网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也就是互联网复杂性的新挑战,这种复杂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来自于内部,一个来自于外部。前者就是互联网如何顺利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后者是中国互联网如此走出去,影响国际,在全球范围建立竞争力和话语权。

  这份题为《2011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来自复杂性的挑战》的报告诠释了2011年以来的一系列“复杂”现象,还进一步披露,进入2012年,互联网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全球互联网企业必须应对诸多“生态挑战”,中国互联网将面对四大矛盾升级引发的四大挑战。

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发布

  挑战一:信息爆炸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网络垃圾信息增长惊人。以电子邮件为例,报告披露,仅仅在网易邮件服务器所要处理的垃圾邮件,每天一般占到邮件总量的95%以上。同时,其他垃圾信息的膨胀增长也非常惊人。

  垃圾信息影响了用户体验,网民饱受困扰。互联网企业为提高用户体验,开始倡导开放智能的互联网。开放平台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挑战二:维护信息秩序与打击不良信息

  当前,信息秩序受到不良信息挑战。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各类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数量达到605692件次,同比增长76.7%.电子商务领域也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根据中消协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投诉818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6%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网络购物方面的问题。

  为维护信息秩序,2010年,国新办、公安、工商、药监等政府部门联合有关网络企业,会商打击互联网不良及虚假信息的对策。百度发起了“阳光行动”,得到腾讯、金山等企业响应。在网购领域,淘宝通过担保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动态评分、消费者保障计划等基础性措施,以及公布《淘宝规则》、联合品牌商打击假货等举措,不断压缩网上不诚信行为的生存空间。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领域,腾讯和新浪微博也通过各种线上及联动机制,打击治理不良信息。

  挑战三:资源分享与版权保护的破局

  互联网版权冲突进入高发阶段,各大网站斥巨资破局。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范围互联网侵权类举报信息共19369件次,同比2010年增长134%,视频、音乐及阅读领域是侵权纠纷频发。在应对版权纠纷问题上,许多互联网企业也作出了先行探索,搜狐于2009年和多家视频版权机构合作推正版网络视频分享服务;百度于2007年以来开始在MP3音乐搜索方面和唱片公司展开合作,并于2011年和音著协达成合作主渠道,根据用户在线播放和下载次数向音著协付费,解决词曲作者版权问题,并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音乐搜索方面达成合作;盛大与2008年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扶持旗下包括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多个原创文学网站。

  挑战四:网络营销与商业信用缺失的碰撞

  互联网商业信用问题是今年关注焦点。根据DCCI数据,2010年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规模达到256.6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主战场。但是,网购投诉量激增、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发生,对此,互联网企业做出许多努力。阿里巴巴在2011年2月针对“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事件进行了价值观整肃。百度为打击商业推广虚假信息及违规操作,专门成立销售监察部,并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产品架构,同时组建一支800名专职人员的资质审核团队,还组织了专门团队对网站及物料进行365*24小时的全天候严密盯防和巡查。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中心主任王斌、著名IT评论家段永朝、吕本富等十余位业界专家参加了研讨,共同探讨中外互联网生态面临的复杂问题并应对复杂性出谋划策。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互联网生态的复杂性问题突出,复杂性问题不光在中国存在,也是全球互联网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一直在主动面对和探索解决互联网复杂性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等方式来应对虚假不良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促进行业生态平衡发展。然而,网络复杂性一定不是某一两个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的事情。应对互联网的复杂生态问题,也需要政府加强立法、教育机构着手培育网民的信息素养、企业和网民加强自律,各方厘清权责,分工协作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以互联网精神为镜,各司其职,让复杂性问题迎刃而解,让中国互联网真正为中国的全球崛起助力!只有这样,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推动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繁荣发展。

  媒体垂询:徐玉蓉 , E-mail:xuyurong @ chinalabs.com

iPad在华商标之争苹果一审败诉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多数人都知道IPAD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IPAD中国商标是中国的品牌。昨天(6日),在深圳市中级法院,苹果IPAD中国商标一审败诉给最早在中国注册IPAD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或面临百亿侵权赔偿。

  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主张的百亿侵权赔偿源自一份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信中指出苹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深圳)公司2001年注册的IPAD电脑商标权,要求苹果公司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将推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开发银行等八家债权银行与唯冠公司一起,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公司的侵权产品。

  面对一审的败诉、巨额的赔偿,苹果公司会上诉吗?如何亡羊补牢?由被动变主动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下一步如何出招?昨晚,新闻纵横值班编辑张则华采访了唯冠科技(深圳)公司经手该案的主办律师肖才元,他表示:为了拖延时间,苹果公司一定会上诉,而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将奉陪到底。

  苹果曾几度问鼎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目前仍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交替坐头把交椅。是什么可以让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在面对这么强大的对手时底气十足呢?唯冠科技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苹果应该回到谈判桌上来。

iPad

  这次IPAD商标争议的起因可追溯到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当时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而当时苹果公司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产品。作为平板电脑生产商,唯冠很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2007年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入市,并开始计划推出苹果电脑。在进入欧洲市场时,才发现IPAD商标归唯冠公司所有,这也就拉开了苹果公司与唯冠的商标权之争。当时苹果公司以撤销闲置商标等理由要求起诉唯冠公司,然而,唯冠公司以产品仍有库存,并因仍在销售而获胜。

  随后,苹果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从唯冠台北公司手中以3.5万英镑购得IPAD欧洲及各地的商标权,但唯冠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次交易中,苹果公司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目前已经向法院提出诉讼。

  在苹果公司产品进入中国时就开始与唯冠公司商讨购买商标权事宜,但一直没有达成协议:起初唯冠叫价1千万美元,后来增加到4千万美元,苹果公司认为价格太高不予考虑。记者也一直试图与苹果公司公关部人员联系,想了解苹果的真实想法和败诉后的打算,但相关负责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其实,不仅是在欧洲和中国,在全球其他地区苹果也是面临类似侵权案件。也许,这就是超级跨国公司在蓬勃发展阶段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也是科技公司发展的一大挑战,但是相信苹果的经验也会给后来者带以警示。

  来源: 中国广播网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路上、在电梯里、在饭桌前,和朋友间、同事间的寒暄和沟通突然少了,似乎大家一夜间都成了“手机控”。偶尔聊几句也是“三句话不离互联网”,譬如,我新浪微博粉丝已经多少多少了、我在淘宝上淘到一件XX宝贝、我在香哈网上找到一份XX外卖等等。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可以称之为“衣食住行+网络”了。

  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总伴随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模式,却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迷失其中。

  被网络“绑架”的生活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这几天关于方舟子“打假”的新闻铺天盖地、四处泛滥,从草根到名人,大家都在评论,以至于笔者这个很少“凑热闹”的人都不得不去追根溯源的看下方舟子和李开复的故事,甚至还为此写了篇博文。因为,你不去了解这些“无所谓”的信息,你可能就out了。在这个事情上,笔者始终觉得自己是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李开复给我们这一代80后留下了学生时代难得的精神财富,这个和他拥有的成就与荣誉没有多大的关系,方舟子这次“打假”的来龙去脉以及最终结果并不会影响笔者对李开复的看法,因此这些“打假”信息并不是笔者需要的。但事实上,笔者还是看了很多相关的报道,我觉得我是被网络“绑架”了,网络强加给我了很多我并不需要的信息。

  笔者不是少数被网络“绑架”的人,当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风靡”的时候,多少人去关注甚至参与其中啊!现在没听说过他们的人基本不存在。这便是网络的力量,信息大爆炸让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的或不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一股脑儿全塞给你,即使上厕所坐在马桶上,网络也不会让你闲下来—看网页、上微博等等。

  于是,出现了一群称之为“社交控”的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到美食,不是先伸筷子而是先拍照片上传到微博;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同学,所有人的近况都从网上了解;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要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进行沟通。

  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怪病“上网综合症”,不仅身体上出了毛病,心理上也有毛病了,害怕错过网络上每一秒发生的事情,一旦暂时脱离网络,就会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戒断反应”,甚至脱离现实社会,导致抑郁症等等。

  小时候看科幻片时总会幻想,地球上的人类哪天会不会成为机器人的奴隶,现在看来,全自动化的机器时代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却已经让我们成为了网络的奴隶。

  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中

  从门户时代到搜索时代,再到社交时代,一路走来的互联网越来越开放,我们每个人不再是“看客”,转身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仅仅140个字符的微博却让每个人的自我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粉丝”的加入则让个人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地扩大。有人形容,微博就像一只小鸟,大家在上面自由鸣叫,而这种鸣叫会产生蝴蝶效应,甚至让世界的人都听到你的声音。因此,我们都着了迷似的在努力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社交圈子”,刷粉、申请达人等等,企图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虚拟的网络中没有了现实社会规则对每个个体的种种约束,开放的社交网络允许我们每个人都肆无忌惮地建立自己的圈子、无所顾忌地喊出自己的声音,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的特殊空间,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但高速流动的信息却稍纵即逝,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信噪,每天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那么几条,如果你没有及时抓住,它很快会被裹挟着大量真实与谎言、精华与糟粕的信息洪流淹没,让你无处寻觅、难以筛选。

  于是,淹没在信息洪流里的人们从带有思考的选择性的吸收变成了扫描式的快速浏览,人们越来越不习惯去思考,更愿意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碎片化的信息中夹杂着不少虚假、欺骗,“网怒者”的肆意谩骂已经司空见惯,水军的恶意攻击已经悄然泛滥。在这个真实与谎言并存、精华与糟粕共生的网络“碎片化”时代,我们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飘忽不定、迷失其中。

  来源:速途网王玉投稿。

八款主流浏览器的“杀手级”功能

  本文将对比八种国内最常用的PC浏览器,找出它们各自的亮点以及“杀手级”功能,所有浏览器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和杀毒软件不一样,浏览器之间虽然也竞争激烈,却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因此以下8种浏览器皆可取其精华而用之。

  Chrome

  杀手级功能:谷歌网页翻译

  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已经内置翻译功能,许多浏览器本身就是调用谷歌翻译。但存在的巨大差异是,谁也没有Chrome那样方便和迅捷,同时保持着高度简洁。具体来说,第一、Chrome实现自动翻译,无需频繁点击;第二、Chrome隐藏恼人的“翻译调用栏”,它占用了宝贵的两行;第三、Chrome实现页面内翻译,保持原有的格式不会错位(偶尔有例外)。

  其他亮点:V8引擎、智能地址栏、安全沙箱、即搜即得、Chrome 网上应用店、Google Cloud Print 、多进程架构

八款主流浏览器的“杀手级”功能

  火狐中国版

  杀手级功能:立体搜索

  搜索框集成了谷歌、百度、淘宝等多个搜索引擎,选中网页中的文字向上拖动,将使用当前搜索引擎在后台进行搜索。选中网页中的文字向下拖动,将开启“魔镜”搜索,智能整合百科、翻译、购物、图片、视频等丰富搜索结果。

  其他亮点:JägerMonkey引擎、智能地址栏、九宫格、弹出窗口阻止、搜索引擎集成、RSS、下载管理器、强大社区支持、硬件加速、网页崩溃保护、地址栏域名高亮、请勿跟踪、内置同步、密码管理、调用谷歌的网站检测技术、多变的皮肤、海量插件、火狐应用中心、一键分享、视频独立播放、拼写检查

  Opera

  杀手级功能:Opera Unite

  Opera Unite技术基于Opera浏览器实现数据和服务的共享,使用 Opera Unite,你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服务器,直接就可以共享自己硬盘上的内容。Opera Unite彻底的扩大了你的线上活动范围,它借力于当今先进的硬件和流畅的网络连接,赋予所有人定义互联网未来面貌的能力。

  其他亮点:标签组、右键调用多种搜索引擎、Carakan 引擎、右键调用电脑中安装的其他浏览器、网页自动刷新、Opera turbo、Opera Link、左侧方便的控制面板、Opera笔记

  Internet Explorer 9

  杀手级功能:智能缩略图

  无需点击网页也可以控制网页上的内容播放?是的!您还可以直接通过任务栏上的网站预览缩略图进行便捷的操作,比如暂停或播放视频、选择上一首或下一首音乐……

  其他亮点:GPU 硬件加速、智能一体框、SmartScreen 筛选器、兼容旧版网页、选项卡崩溃自动恢复、省电效果、多彩选项卡

  Safari

  杀手级功能:颜色配置文件支持

  作为唯一可以校正网络图像颜色的浏览器,Safari 为你呈现悦目、精确的色彩。最初的 Safari 即已支持国际色彩联盟 (ICC) 配置文件,因此你在浏览器中所见的照片和图像已最大限度接近原始图像。

  其他亮点:Nitro引擎、硬件加速、Cover Flow、书签自动点击、Safari 阅读器、Top Sites、智能地址栏、RSS 阅读器、抗锯齿字体、沙箱、多语种拼写检查

  360安全浏览器

  杀手级功能:360邮件通

  内置于360安全浏览器中的邮件提醒功能,支持包括Gmail在内的多种主流电子邮箱,有新邮件时在插件栏显示新邮件数目,让你不会错过重要邮件。

  其他亮点:360官网认证、下载加速、大量皮肤、与“云安全”的高度整合、应用盒子、小窗口视频播放、地址栏智能补全、地址栏域名高亮、智能双核、九宫格和360导航与应用盒子高度整合、相对更强弹窗和广告过滤

  搜狗浏览器

  杀手级功能:网页更新提醒

  自动获取所关注网页的新内容,完美支持各类主流网站,不用再各处寻找信息,让最新好友动态、最新微博、最新帖子、最新资讯第一时间主动找到你。

  其他亮点:个性化上网提速、实用的应用盒子、网速保护、下载加速、真双核引擎、网址认证、网页视频提取、网址自动补全、多功能主页、小号窗口

  傲游3

  杀手级功能:阅读模式

  在你浏览网页时,傲游3会检测你访问的页面是否含有文章。点击智能地址栏中的“阅读模式”按钮,文章就会在雅致的画面中出现,完全没有多余的内容令你分心。

  其他亮点:网址直达、多重搜索、小号窗口、超级拖拽、网页资源下载探嗅器、视频弹窗、智能地址栏、RSS阅读器、在线记事本、加速下载、整合新浪微博、出色的九宫格设计、多语种拼写检查

  附录:谷歌Chrome有一个致命武器

  Chrome浏览器早已顶着多种光环,例如“速度之王”、“版本帝”、“最难攻破的堡垒”等等,最近的光环莫过于一个似乎稳如泰山的大趋势:Chrome即将在2011年12月或者11月全面超越火狐成为全球第二大浏览器。

  事实上Chrome已经在亚洲、南美洲以及欧洲重镇英国捷足先登了,原本属于IE和火狐的用户正在加速流向Chrome。Chrome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用谷歌自己的话说:“速度是关键”,伴随着高度的安全性和简洁(不亚于iPhone),“Chromium开源项目”和“大量最新技术的应用”同样功不可没, Chrome经常在各种浏览器技术测试中荣登“跑分王”,然后扬长而去。Chrome还历史性地第一次实现浏览器的“每日更新”,至今仍振动着“极客”们的神经。

  不可否认以上众所公认的事实,但或许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让Chrome如此与众不同、无可替代(至少暂时是这样),并且让全世界各种语言各种民族的人们大大加深彼此间的交流,——那就是Chrome的“即时翻译”功能,这是“谷歌翻译”在Chrome上的完美呈现。通过“即时翻译”,任何人都可以通过Chrome“遍览世界”,仅仅依靠自己的母语就可以了。鬼才知道Chrome到底可以实现在多少种语言之间进行互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当各种陌生的文字瞬间转换成母语时的畅快淋漓。

  互联网是求知的绝佳场所,或者不如说它越来越像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机构。当 “资源的整合”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说现在),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了。要想实现语言的互通,最迅捷的途径莫过于利用“机器翻译”技术。论翻译质量,“谷歌翻译”在众多翻译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论翻译速度,是一如既往地快。人们很早就发现通过chrome可以打通一条通往“多元世界”的虽然不怎么畅通但是可行的途径。怎样确定这种途径的意义呢?有句话说得好:“另一种语言,另一个世界。”

  对于Chrome中的“即时翻译”功能,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事实是它已成功地改变无数人的生活质量,这就是Chrome的“致命武器”。是的,目前几乎所有浏览器都已经内置翻译功能了,许多浏览器本身就是调用谷歌的翻译技术。但存在的巨大差异是,谁也没有Chrome那样方便和迅捷,同时保持着高度简洁。具体来说,第一、Chrome实现自动翻译,无需频繁点击;第二、Chrome隐藏恼人的“翻译调用栏”,它占用了宝贵的两行;第三、Chrome实现页面内翻译,保持原有的格式不会错位(偶尔有例外)。

  简单和方便就是好的,哪怕只是方便一点点,也会获得超多的青睐。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翻译功能没有得到改进,其他浏览器相对Chrome将有很大的劣势,这种劣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远比想象中的要糟糕!

  来源:天问投稿。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研究

  企业即时通信,简称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它是一种面向企业终端使用者的网络沟通工具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即时通信的终端机进行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实时沟通。交流内容包括文字、界面、语音、视频及文件互发等。

  一、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将达到6.88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预计到2010年年底达到2至3亿美元。

  根据eMarketer的预测2011年,即时通讯工具将取代声音、视频和文本,成为工作人群的主要沟通方式。

  目前,国内企业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有,腾讯公司的RTX、IBM公司的Lotus Sametime、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Lync、移动企业飞信等。但部分产品仅仅停留在通信需求方面,随着企业对于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成熟,未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将从简单的通信功能逐渐的向平台化演进,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市场占有率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企业级即时通信产品约有几十种,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的飞信、IBM、微软也有介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

  RTX腾讯通在国内推出较早,相对于其他企业即时通讯来讲,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据第三方统计数据,RTX占据了超过50%-70%左右的市场份额。

  3、现状分析和市场特点

  当前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特点:

  1)门槛低,开发技术难度小,有开源标准XMPP协议;

  2)市场竞争激烈,有几十家同类公司和产品,其中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收费难,企业难以为单独的IM付费;

  4)对外API接口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5)没有成熟的应用商店,生态系统尚未建成。

  6)企业需求不高,对于一般小企业,免费的MSN和QQ即可解决大部分即时通讯需求。

  4、开源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软件的技术门槛不高,技术和规范已经成熟,基本上以XMPP协议为标准,具有Jabber等知名自由开源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方便地搭建一个局域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器。

  Jabber是著名即时通讯服务服务器,它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能让用户自己架即时通讯服务器,可以在Internet上应用,也可以在局域网中应用。Jabber最有优势的就是其通信协议,可以和多种即时通讯对接。

  Jabber是一个基于XMPP协议的IM应用,能和MSN 、YahooMessager、ICQ等IM用户相互通讯,Google也遵从jabber协议,PSI、Giam等Jabber客户端软件支持GTalk用户登陆。

  比较好用的Jabber客户端是PSI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研究

  二、产品分析

  1、主流企业通讯方式分析

  1)电话:电话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沟通方式,优点是可以直接与客户交流,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可以准确了解客户的想法。同时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可以迅速地进行沟通。电话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只能够传递声音,无法传递文本、文件、数据等等资料。

  2)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企业广泛使用的沟通方式,优点是,第一是形式多样,可以发图片、文字、数据、资料等,比电话的形式多很多。第二是价格便宜,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发送邮件,费用比电话低廉。缺点是,第一是垃圾邮件泛滥,大量垃圾邮件干扰和影响正常邮件的接收。第二是时效性差,沟通效率低,发送的邮件无法确认对方是否收到。

  3)即时通讯:即时通讯也是商务联系的重要方式,优点是,第一是实效性好,人们可以在发出消息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对方的回应,满足同步的需求。第二是形式多样,除了图片、文件的传输之外,还可以传输语音、视频。与电子邮件相比,即时通讯更加的及时、方便、高效,维护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第三是易用性强,简单易用。缺点是,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主要针对个人,娱乐性较强,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对于企业级的需求较难满足。

  2、企业即时通讯的价值

  现在市场上面的即时通讯主要还是针对个人的,企业的即时通讯软件在市场上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即时通讯软件在沟通方式上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有一定发展空间。

  企业即时通讯的主要应用包括:

  1、企业通知可以在短时间到达全部员工。

  2、异地员工间交流沟通更简便快捷。

  3、将统一通信和协作整合到流程和应用中。

  4、建立通用型的通知系统,整合入各个业务系统的通知。

  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弱点是,功能较为单一,仅仅针对企业内容沟通,比较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拓展性不足。

  三、主要产品

  目前市场存在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

  1、腾讯RTX

  腾讯RTX虽然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发展比较慢,其生态环境尚未建好,支持的第三方应用仅仅十多个。RTX的通讯功能较强,开放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API,用户可以在其基础上开发单独的应用。

  2、中国移动的企业飞信

  飞信企业版是中国移动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电信综合通信服务。以企业通讯录为核心,融合即时信息、短信、会议、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贯通企业内网、互联网、移动网,实现企业员工与同事、外部客户、个人好友间随时随地无缝互通。

  3、Microsoft Lync (前身为 Communications Server)

  微软Microsoft Lync与企业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天然集成,跨越 PC、Web、手机等其他移动设备,与Outlook、SharePoint、Exchange集成是其一大优势,功能全面,支持语音、视频以及移动设备,但也没有建立好生态环境。客户端提供API供开发者调用。

  4、IBM的Lotus Sametime

  5、通软联合的GoCom

  6、CC企业通讯

  7、今目标

  8、imo

  9、联信UM

  10、大蚂蚁BigAnt

  11、叮当

  12、点宽

  13、汇讯

  14、华夏易联e-Link

  15、Active Messenger

  16、点击科技

  四、产品设计

  1、目前产品的问题

  虽然目前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有不少,但是都需要面对几个核心问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

  1)、企业即时通讯对用户来说并非“基本需求”、“关键需求”,替代方案很多。单独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2)、企业内部的各个IT应用,如果组织结构不整合,相当于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维护多个组织结构将严重影响协同办公的效率。

  3)、现在还没有企业即时通讯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单独搭建开放平台,短时间内无法吸引足够的第三方开发商,没有足够的第三方开发商,开放平台没有太大的意义。

  2、产品设计思路

  1)产品功能: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应该可以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功能,以企业通讯录为核心和基础,搭建一个可拓展的开放平台,整合IM和企业内部的IT系统(即时通讯、企业信息系统、工作流、OA、HR、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均可集成),将各个不同的办公系统整合在一个开放平台上的软件;跨平台、跨终端无缝切换;将原本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拓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管理平台。

  以通讯录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开放二次开发API接口,第三方开发商可以发布应用到这个开放平台,允许接入各种类型的业务软件,将各个第三方应用整合进入IM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使用开放平台则将各个信息孤岛整合在一起。

产品设计思路

  2)核心基础:

  通讯录代表了关系,首先是企业内同事关系,向外扩展到客户关系和个人朋友关系。

  这个平台的核心是具有关系(通讯录)的开放平台,关系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集成HR、工作流、OA等企业的业务系统,还可以部署IM、邮件等个人应用,部署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人和企业版的不同,终端是电脑、手机、iPad等,

  各种组织内部通讯录和跨组织的通讯录,就是以人和组织关系整合形成的“人员主数据”,是未来各种信息系统整合应用的关键基础数据,只要 “通讯录”整合能力强,可用性好,这个平台就可能成为企业各种业务应用的“入口平台”

  服务器端可以由软件开发商提供,也可安装于企业内部。

  展现形式为可自由装卸的应用,系统应以“通讯录”为基础模块,其他模块均为可装载卸载的应用,即时通讯也是一个内嵌应用。形式如同苹果的App Store以及iPhone。

展现形式

  3)成功案例:

  即时通讯和通讯录整合的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基于谷歌Android和苹果iPhone手机平台的类Kik应用。

  智能手机具有原生的手机通讯录,谷歌Android和苹果iPhone也具有完善的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这为此类应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Kik Messenger是通讯录和即时通讯整合的一个成功案例,Kik的本质是一款以手机联系人作为好友关系,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消息推送机制为基础原理,以知晓消息发送与阅读状态为特色的通信软件。Kik支持三个手机平台(Android、iPhone和黑莓),其用户增长模式是爆炸性的:2010年10月19日发布到3个智能手机平台,两个星期后用户就超过1万,1个多月后,Kik已经拥有超过250万用户,其中有近100万黑莓用户。

Kik

  4)运营思路:

  开发一个即时通讯软件并不难,难在如何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1)企业通讯录为平台的基础服务,基于企业通讯录,开发自己的企业即时通讯系统,同时整合现有的企业应用到这个平台,以这个开放平台为基础,对外发布API,引导第三方开发者共同创建这个生态系统。

  2)精细化企业现有的产品,将现有的一些产品独立制作成应用,提供独立应用给现有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如RTX等,在提供良好的企业级IT系统应用的时候,引导企业用户迁移工作平台。

  3)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开放平台,加强平台和软件用户之间的互动。

2011年12月5日星期一

IT工作者是21世纪的矿工吗?

  几星期前,笔者向大家介绍了我的朋友Shawn。他是个强壮的系统思想家,一名退伍军人,一个在我少年时就尊敬与钦佩的人。Shawn在网络时代中成长,开始是一名程序员,然后是普通的技术人员,再之后成为了IT经理,而现在我不太清楚。最后一次见他时,他是一家IT管理服务公司的客户代表,那种在传统IT部分很吃得开的人。

  Shawn关心他的领域,分享他在战壕生活中的观点。因此,当他一直在写他看到的发生在我们领域的事,并请我发布的时候,我没办法说不。

  这个让Shawn一直夜不能寐的问题是:IT工作者是21世纪的煤矿工人吗?

  以下观点来自于Shawn,并非本人。

  搞IT就像挖煤一样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煤矿工人都在忍受着雇主们的剥削。煤炭公司极大地剥削工人以获取最大利益: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有些地方简陋不堪甚至极度危险。工资由工人从矿场里开采出的煤炭重量决定,没有人在在加固隧道,保证安全上浪费时间。他们被迫住在公司提供的房子里,拿着毫无价值的公司欠条,只能在公司内部商店花掉。

IT工作者是21世纪的煤矿工人吗?

  我不是说如今的IT工作者处在塌方、受伤甚至死亡的高风险下,至少不像过去的煤矿工人一样。我们的塌方风险来自于服务器机房里堆着的已淘汰的100GB硬盘,心血管是我们大部分在职员工的伤害来源,对,我猜你肯定会死在你正在开发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少喝点咖啡,可能会好一点。

  然而,如今的雇主们似乎不再顾虑直言不讳地谈论员工利益了,给员工时间,然后支付已完成的工作。

  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这是通过之前一个“美妙的”机会,做一个“受薪”或“豁免”的员工吧。

  而员工中有“豁免”种类的产生是因为,在按钟点获取报酬的“生产区工作”的工人与领薪水的办公室“上级”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按钟点获取报酬的叫“蓝领”,领薪水的叫“白领”。

  白领直接关系到生意。不像工作在生产线上的工人,他们的生产力可以用每小时生产的件数,每天生产的吨数或者其他的来计算。白领对底层的贡献并不能很容易地换算成每小时支付的基本工资。

  2004年,联邦劳动法被修改,使得更多种类的员工能够成为豁免员工(尤其是行政人员)。很多员工很高兴能享有豁免资格。我知道当我从事第一个IT职业工作时就是这样的。即使我工作到下午6点,好吧,但是如果我不得不在下午4点离开去看病,我不必担心因为这周我的薪水会少而不能支付高额账单。

  在今天的商业环境,更多的雇主不采用增加员工人数,而是使用“豁免”员工身份的方式来获得IT部门之外更广的覆盖面和更多的工作。

  有公司在仓库里实行两班倒吗?现在,我们不需用两班倒的IT人员。上午7点在办公室做电话推销员的PC技术人员和下午6点前修好经理打印机的人可以是同一个,电话推销员的VoIP电话系统中的中断会在晚上7:15处理好,而且他会在晚上9:55接到电话,因为那该死的UPS系统又在打印联邦快递的标签了。

  公平来说,他们这样做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其他业务环节,但是我非常肯定营销经理不会因为新的产品宣传手册做好而早早地在凌晨2点起床。

  回顾2000年之前的“可悲日子”,dot.com破产了,我工作于一家有大型机的软件公司。他们聘请“计算机操作员”采取合法的两班和三班倒的进度表。

  英文链接:Are IT Workers the Coal Miners of the 21st Century?

  中文翻译:伯乐在线

2011年12月4日星期日

新浪微博究竟能走多远

  新浪微博将社会各阶层的人,放在了一个网络媒体平台上,无论贫富高低贵贱,实现了各个阶层的直接对话,毫不夸张地说,新浪微博对于中国网络社会有着深远影响,它无疑是一个“好东西”。 而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把好东西搞烂的精神。传销最先应用于传播学,有着非常卓越的广告营销价值。聪明过头的中国人,将传销演变为发展下线层层“杀亲”骗钱的工具,坑害了很多人。这样的例子很多,不多说。

  新浪微博究竟能走多远?取决因素很多,笔者觉得有很多不好的萌芽在产生,可能会危及新浪微博的命运。

新浪微博究竟能走多远

  一、 来自政治的压力很大。

  09年饭否被关闭,时隔一年,饭否回归。网络言论的政治气氛仍然是高度紧张的,尽管新浪有权删博,但庞大的用户群体,紧靠技术手段的监测,难免出现疏漏。如果类似新疆的小问题,饭否的大问题出现,新浪微博的命运将面临严峻挑战。

  当然也存在一些小问题。经常上微博的人会发现,2011年9月—11月,新浪微博中有这样一类用户,通过发低俗美女照片吸引关注,甚至通过微博发布色 情服务信息。当时还和朋友调侃,“你看失足妇女多有网络营销意识,都会用微博拉业务了。”这些小问题很可能给新浪微博埋下不利诱因,成为“被整顿”的口舌。

  二、 沦为纯粹的商业工具。

  一种事物生存下去必有其价值延续支持,微博生存肯定离不开商业价值。如果商业味过浓,必定失去很多用户,成为寥寥商业者相互表演的平台,反倒失去了真正的客户。

  很多微博用户为挣得一个一个微勋章乐此不疲的时候,发现微勋章多是为了海量转发商业广告的商业行为。那么会不会觉得为了一个虚拟图标被愚弄了,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一个微勋章活动价格是多少呢?300万?当然也有一些有趣微勋章,七步成诗、一呼百应之类。多半为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微文质量而设,在于新浪经营微博本身。

  企业微博多半习以铺天盖地的商品、价格、链接三点式微文。这些纯广告性质的微文被转发,有的通过活动,有的通过“忠实粉丝”,有的通过@到某人,人情式转发。相信绝多数用户对广告是厌恶的。毕竟玩微博的大多数都不是商业爱好者,一旦微博中广告泛滥,必定会使用户产生微博疲劳,感到无趣,逐渐散去。

  三、 微博粉丝和质量的缩水。

  新浪微博火的同时,刷粉丝工具、微博批量处理工具、互粉平台的开发者也着实火了一把。这就是前面所说,中国人太聪明,向来不缺乏把好东西搞烂的才能。卖粉丝群体的出现,着实让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不去靠做好微博营销本身实现其价值,靠弄虚作假的僵尸粉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看似是小问题,却可能会降低用户对微博信息的信任度。

  微博质量缩水主要表现原创力的下降。来自皮皮时光机的现成微文,配图,满足了懒人需求。但我们发现,转来发去,网上有无数重复的段子,相互效仿、复制摘录。缺乏原创力,这将是微博发展张力不可忽视的瓶颈。

  四、 名人的表演,民众仍然无力。

  经常关注名人的用户,可能会有发现,名人随便发一个牢骚,能够被转发上万次,甚至能够上升到代表某个群体释放心声的高度。而一些默默无闻的用户,好一点叫微博达人,说了很多经典的段子,也无人问津。当然不排除少数草根微博做大做强的,但多在于娱乐性,为迎合网民发泄、调侃、腐、逗乐的口味。这和个人对微博的经营有关。

  尽管新浪微博实现了社会各层次的互动,但大方向还是名人表演,民众言论仍然表现得很无力。如何去克服这一问题?值得思考。

  新浪微博能走多远?拭目以待。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胡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