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一淘网到底让谁睡不着?

  马云曾经在谈及打造一淘网原因的时侯,放话“要让百度睡不着”。而现在看京东、当当、苏宁三家比较大型的B2C都屏蔽了一淘的蜘蛛禁止抓取,到底谁现在睡不着?

  要分析谁睡不着,就先要分析一下一淘的出现会造成什么后果。

  正面:让消费者避免选购一件商品的时候,需要打开很多大型网站对比价格,经过各方面因素考虑最终购物。有了一淘,直接在一淘里搜索商品,大部份网站的价格将会一目了然,方便快速选购。可以给更多电子商务网站带来流量和销售量,只要对方网站的商品具有价格优势,不怕没人知道没人购买。

  反面:网购消费涉及因素很多,例如商品质量、物流、售后等。如果消费者单从比价后购买商品,很容易造成因低价而忽视了其他的重要因素,最后消费不愉快带来困扰。对电商网站来说无疑是打击,因为只有你的售价比其他网站更低,你才能在一淘上排名靠前,取得更多的销售量。这种恶性竞争或许会对整个电商行业造成致命的打击:谁都不关心商品的质量,一味考虑最终的售价。

  一淘出现后会造成上述正反面效果,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京东、当当、苏宁屏蔽一淘蜘蛛

  百度睡不着

  百度肯定会睡不着。就在今天(10月28日),百度发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由于各个电子商务公司的广告开支增加,百度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了80%,净利润达18.82亿元人民币。一淘的出现或许会改变这个状况,很可能未来几年渐渐没有电子商务网站愿意在百度投放广告,而转投到一淘网上。因为对于网购来说,一淘比百度更专业。百度岂能睡得安稳?

  大型B2C网站睡不着

  很明显,京东、当当、苏宁已经开始睡不着了,从屏蔽一淘蜘蛛就可以看出来。大型B2C网站在很多商品上已经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例如《史蒂夫·乔布斯传》这本书,大家售价都是51元,只是部分B2C送些礼品。而一淘是抓取不到送的礼品,只能抓取售价,那么这就给消费者一个不全面的数据,更是对那些花大价钱做促销的商家一个不公平的待遇。小部分商家在促销的时候喜欢用低折扣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其实是他们修改了原价才有这种看似优惠的折后价。而这种吸引眼球的折扣价也不能提现到一淘里面,他们肯定不干了。最可怕的是百度有凤巢,淘宝有直通车,一淘以后有什么?你懂的。

  一淘睡不着

  马云打着如意算盘,以后等所有电子商务网站都入驻一淘,消费者直接用淘宝帐号登录,用支付宝付款“一站式”购物,自己就是守着关卡的人。C2C淘宝已经是霸主,要是一淘能卡住B2C们的脖子,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里一扫天下谁又能不服?而现在以京东、当当、苏宁为首的B2C开始就“不听话”,不按照规矩来出牌,如果带动更多的B2C们,这个场子就不好收拾了。信心满满来帮助消费者对比价格,一切站在消费者的利益下,结果搜索到的商家都是二、三流商家,相信使用一淘的消费者也不会买马云的帐。

  一淘网的出现也是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如果一淘成功,势必对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是一个重大的胜利。而对于那些大商家,只能被价格战拖得越来越无力。那些小B2C呢?最终会被大B2C们给淘汰掉。

  特约评论员:西门,原文链接

当当网流量变现,对电商行业有何启示?

  “想当就当”这是当当网近期在地铁广告中打出的最新标语。一向以销售图书,低价示人的当当网,成立12年以来如此大的品牌转型貌似是头一次。

  当当网所属的电商行业尽管是风生水起、如火如荼,但竞争也日益激烈。

  眼见淘宝京东凡客等逐渐壮大,自己却由于毛利率出现下滑开始出现亏损,当当网需要求变。所以就衍生出了“想当就当”与“流量变现”。

当当网流量变现,对电商行业有何启示?

  流量变现给当当网带来什么?

  流量变现简单说就是靠卖广告位赚钱,是传统门户类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

  事实上,同时于今年初尝试流量变现,变卖外链广告的还有京东和卓越,但后来都放弃了。官方解释是:担忧引流到外部网站,影响用户体验。(有些扯淡,更有可能是因为不想肥水外流)

  而当当网却激流勇进,在网站的醒目位置(顶通栏,地通栏),投放凡客、银泰网的外链广告。2家都是以服饰“自居”的电商网站,当当网与他们打通,可以理解为一种满足消费者诉求上的互补行为。

  收入方面,虽然开辟的广告位不算多,但在这几个重要位置过去半年为当当贡献了近1000万的广告收入,收获还是不小的。

  当当网理想定位是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满足所有购物人群的购物需求,但实际总会与理想有差距。图书依旧贡献了当当网销售额的70%,百货的发展相对滞后。由此看来,当当网“想当就当”的品牌策略,以及“流量变现”的突破尝试也就不难理解了。

  流量变现对电商全行业有何启示?

  电商尽管热火朝天,但仍然是一个处于巨亏的行业,主要原因还是毛利率过低。

  随着物价成本及物流费用的日益高涨,降低毛利率依然是个艰难的问题。而提价又不太可能,因为当下的中国电商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圈地时刻”,列为大佬圈地的手段最常用的就是降价大促销。胆敢提价者必死,而且会死的比卡扎菲还惨。

  现在是有VC(风投)的票子撑着,如果撤资了呢?最近团购行业的“轰然倒塌”是个警示。

  电商网站想要更多盈利,无非就是让更多流量转化成购买,让购买用户多次购买。除此之外再无他法,如何求变?流量变现也许是个出路,能够带来什么,至少是2点:

  1、多一种盈利模式。网站获利。

  2、多一种全方位满足消费者诉求的方式。(特指互补行业)消费者满意度提升,提高购买率,提高二次购买率,依然是网站获利。

  电商网站们是否能够通过“流量变现”扭亏为盈?是否能够由点到面衍生出更多的盈利模式,需要继续观察…

  来源:光明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30日星期日

开发者应对iOS 5限制本地存储的非官方指南

  众所周知,由于 iOS 5 新增的机制,在设备容量空间不足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清除高速缓存文件或临时目录的内容,迫使开发者将应用存储的数据最小化。

  在 iOS 5 系统中,那些涉及到离线工作、需要用到本地存储的应用都会有相同的问题。很多的果迷热衷于使用这一类应用,尤其是在那些没有 Wi-Fi 网络的地方(地铁、飞机)。如果某一天你安装了一些很大的应用或者同步了大量的图书、音乐,这时候系统的自动清除机制被激活,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你在地铁里、飞机上想要打发时间的时候突然发现找不到之前下载好的一些离线数据了。(如果对此还不清楚,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苹果设计这个机制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好的用户体验,但是现在看来,苹果设计师还没有考虑得万分周全(或者是用户和开发者暂时还不能接受这种“激进”做法)。

  作为开发者,现在要让苹果提供另外一个可以存储离线下载数据的文件夹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假如有足够的开发者向苹果表明他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文件夹来存储一些数据,我想在将来的版本当中,这种欠妥当情况也许会出现改善。

开发者应对iOS 5限制本地存储的非官方指南

  开发者应该怎么做?

  如果 APP 目前是把文件存储在 Documents 文件夹

  现在它在 iOS 5 中运行是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的,只是用户可能会抱怨 iCloud 备份了太多数据,浪费时间和存储空间。

  但是当你的应用下次更新时,很可能会被苹果应用审核团队以在 Documents 文件夹存储太多数据为由拒绝,这绝对会是让你头疼的事情。

  如果 APP 目前已经(或打算)把文件存储在 Caches 目录

  请确保你的应用能漂亮的处理任何存储在 Caches 目录里的文件(被)消失的情况,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创建一份应用存储在 Caches 目录里的文件的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列表。

  显然开发者要把这个列表文件存储在一个更持久的不同地方。可以在应用启动时检查一下列表中的文件是否还呆在那里。如果发现有任何文件丢失,可以弹出提示框告知用户这个情况,然后询问是否重新下载。当然如果设备是离线状态,你的任何道歉和解释都将被认为是白痴行为。

  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比如有时候只有部分数据仍然有效,你需要决定怎么和多少提示需要显示。

  迁移现有的数据

  如果你打算更新应用,把数据存储在 Caches 目录里,以适应苹果 iOS 5/iCloud 的新规则,那么你可能会需要把原来存储在 Documents 目录里面的文件迁移到 Caches 目录。可以肯定,Apple 的应用审核团队不会对此进行测试,因为他们不会有你旧版本存储有数据的应用,所以,选择迁移数据可能是个正确的选择。

  记住不要在应用启动时在主线程里面做大量数据迁移的工作,因为这可能会引起“启动时间看门狗”的注意,并被它终结掉。

  提早警告用户

  当应用运行时,你可以经过用户设备存储空间不足,这种警告并不会改变文件被清除的命运,但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从而引起苹果的注意。

  让苹果知道这是个大问题

  向苹果相关人员提交漏洞报告,或者疯狂的在twitter、微博、博客里面抱怨,或者像中国的网店主一样到淘宝公司门口举牌抗议,更可以学习华尔街事件的做法(不建议)。

  用户应该怎么做?

  知道现在,存储了大量数据的应用在备份时都是个大麻烦,因为 iTunes 备份进程不得不运行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我们确实有那么多有用的数据需要备份的时候。

  在 iCloud 备份过程中,用户可能不愿意使用免费的 5 GB 标配空间来备份他们认为不重要的数据(当然更不愿意付费购买额外空间),这是用户可以设置关闭某个应用的 iCloud 备份。设置的具体路径在:

iCloud > Storage & Backup > Manage Storage > Backups

  根据上面的路径进入设置界面,可以选择 开启/关闭 每个应用的 iCloud 备份,并不是每一个用户都会知道有这么个设置功能,所以可以在程序帮助文档、支持邮件中说明,或者,还是用老办法,弹出一个漂亮的提示框,告知用户这一切。当然,这好像是苹果应该做的事情。

  最后,想说的是,苹果推出了新机制,大部分总是以用户体验更好为初衷的,但是限制本地存储的新机制或许对部分用户和开发者都存在欠妥的地方,本文只是应对 iOS 5 限制本地存储的非官方指南,希望文中没有提供有害的建议,仅供参考。

  原文作者:Our4.org,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8日星期五

谷歌地图API即将收费

  Google地理开发博客宣布谷歌地图API(Google Maps API)将不再免费提供,当用户调用谷歌地图API超过一定限制,将会按照超出的次数来收取费用,费用是每一千次调用4-10美元左右。

  对开发商的影响

  Google建议使用Google Maps API的开发商,需要评估一下调用谷歌地图的用法,确认他们的服务是否受到影响。如果调用次数超过限制,则需要:

  1、降低调用Google Maps API的次数,将其限制在每天二万五千次以下。

  2、根据超出的调用次数支付一定费用。

  3、购买Google Maps API的高级许可证。

谷歌地图API即将收费

  谷歌地图调用限制

  免费的谷歌地图API用户依旧可以在限制范围内继续免费使用,具体的调用限制是:

  1、每天地图API调用次数少于25000次。

  2、每天彩色地图(Styled Maps)API的调用次数少于2500次。

  收费标准

  Google在地图API的FAQ中列出了如下的收费标准:

服务 每天免费 超出后千次调用收费(美元)
JS Maps API v3 25,000 $4
JS Maps API v3 styled maps 2,500 $4 / $8
Static Maps API 25,000 $4
Static Maps API styled maps 2,500 $4 / $8
Street View Image API 25,000 $4
JS Maps API v2 25,000 $10

  对于企业用户来说,通常会购买Google Maps API Premier较为合算,其价格以地图调用量为参考依据,价格每年$10,000起。对于个人用户来说,可以登录Google APIs Console来监控API的调用次数以及目前的访问次数,如果调用次数过高则需要采取一定措施。

  免费模式的商业化

  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付费习惯尚未养成。而对于资金实力不强的中小开发者来说,选择免费模式是发展的首选,然而,免费模式如果长期运营,无疑有个尴尬现实:服务提供商为大众贡献了优质的服务,投入了不少运营成本,却无法从中获得有意义的收入,来支撑服务的长期运营。因此,将原先的“免费”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收费,就成为服务长期运营的手段。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模式是个美丽的陷阱。很多打着“免费”旗号的大公司,在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免费”的模式拥有了足够多的用户,并取得了市场的垄断权之后,用户面临的可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状况,反垄断的重要性对于任何行业、任何企业都一样,哪怕是打着“不作恶”旗号的Google。

 

苹果iOS 5限制应用本地存储问题

  苹果 iOS 5 系统增加了一个新的机制——在设备容量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自动清除高速缓存文件或临时目录的内容。这意味着,如果你设备的容量快到极限了,应用存储的很多离线内容,包括文章、杂志、图书、漫画以及其他数据都将被清空!如果用户需要,将不得不重新下载这些内容。

  关于苹果 iOS 5 的这次“变革”,困扰了不少开发者。新规则实施之后,用户想使用离线数据将会有很多困难,而且也有开发者反应他们的应用通不过苹果应用审核团队的审核。关于这次更新的讨论非常“火热”,当然也是相当杂乱,因为其中参杂了好几个问题,简单的归纳就是:

  1. 缓存和临时文件夹的语义问题
  2. 苹果相关文件的变化
  3. 应用审核被拒
  4. iTunes 和 iCloud 到底备份了哪些内容
  5. iOS 5 行为变化

苹果iOS 5限制应用本地存储问题

  下面我们来分开讨论以上5个问题:

  1.缓存和临时文件夹的语义问题

  虽然苹果应用使用的临时文件夹同跟目录下的 /tmp 并非同一个文件夹,但是开发者不应该认为它们有什么显著的差别,他们都是临时文件夹,所以性质相同。如果你有过 OS X 、Unix 或 Linux 背景,你应该能理解,苹果其实没有义务向用户保证缓存和临时文件到底能保存多久。

  即使你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临时文件夹和缓存文件夹里面的东西会被系统删除这种情况,也不代表这个情况将来会有所改善,特别是苹果已经在文件中申明这些。

  2.苹果相关文件的变化

  最晚到2011年6月29日的时候,iOS发布之前,苹果的文件(web.archive.org存档,被墙)中涉及到<Application_Home>/Documents 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

Use this directory to store user documents and application data files.

使用这个文件夹来存储用户文件和应用数据文件。

  这个说明相当容易理解,这也很清楚的说明了为什么开发者对 iOS 5 中文件目录规则的改变不满。

  关于<Application_Home>/Library/Caches 是这样说明的:

Use this directory to write any application-specific support files that you want to persist between launches of the application or during application updates. Your application is generally responsible for adding and removing these files. It should also be able to re-create these files as needed because iTunes removes them during a full restoration of the device.

使用这个文件夹来写应用在运行期间和更新期间需要用到的任何文件。你的应用必须负责好添加和删除这些文件。而且这些文件应该是可以被重建的,因为 iTunes 会在还原设备备份的时候删除这些文件。

  这段说明中的措词,不可否认是比较模糊的。读这段说明的时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苹果在 iOS 5 中实施了一些与本条款相矛盾的根本性改变。但换个角度来说,通过”generally” 和 “able to re-create” 这些字眼,可以明显看出苹果基本上就是在警告开发者系统将怎么对待这些文件了。

  iCloud 数据存储准则(需登录查看) 这样说明:

  To ensure that backups are as efficient as possible, be sure to store your app’s data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1. Only documents and other data that is user-generated, or that cannot otherwise be recreated by your application, should be stored in the <Application_Home>/Documents directory and will be automatically backed up by iCloud.

  2. Data that can be downloaded again or regenerated should be stored in the <Application_Home>/Library/Caches directory. Examples of files you should put in the Caches directory include database cache files and downloadable content, such as that used by magazine, newspaper, and map applications.

  3. Data that is used only temporarily should be stored in the <Application_Home>/tmp directory. Although these files are not backed up to iCloud, remember to delete those files when you are done with them so that they do not continue to consume space on the user’s device.

译者:为了保证数据备份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请确保你的应用数据符合以下规则:

1.只有用户生成的文件、其他数据及其他程序不能重新创建的文件,应该保存在<Application_Home>/Documents 目录下面,并将通过iCloud自动备份。

  2.可以重新下载或者重新生成的数据应该保存在 <Application_Home>/Library/Caches 目录下面。举个例子,比如杂志、新闻、地图应用使用的数据库缓存文件和可下载内容应该保存到这个文件夹。

  3.只是临时使用的数据应该保存到 <Application_Home>/tmp 文件夹。尽管 iCloud 不会备份这些文件,但在应用在使用完这些数据之后要注意随时删除,避免占用用户设备的空间。

  如果我们暂时暂时忘记很多新闻、杂志、地图应用的唯一目的就是显示离线内容这个事实的话,以上条款还是相当清楚和有意义的。

  3.应用审核被拒

  最近不断有开发者反应在 Documents 文件夹存储 “任何/一些/很多”(any/some/much) 数据的应用被苹果的应用审核团队拒绝。但有些开发者已经成功地向应用审核团队解释他们的应用存储文件的原理,并表明他们的应用是完全遵守开发规则的。

  现在看来,苹果应用审核团队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判断到底哪些文件夹中存储的哪些数据是用户生成的,而哪些数据又是可以重新下载和重新生成的。

  4.iTunes 和 iCloud 到底备份了哪些内容

  应用文件夹所有内容都会备份,除了:

  • 应用程序本身bundle(.app)
  • <Application_Home>/tmp
  • <Application_Home>/Library/Caches directory

  这在iCloud 数据存储准则中有很清楚的说明。

  其他的文件也清楚的申明了,应用程序支持文件夹也会被iTunes备份。在讨论中一些开发者建议应用支持文件夹应该比缓存文件夹更安全点(更持久点)。在我看来,自从iCloud 存储推出以来,苹果应用审核团队将会重点打击那些需要存储大量应用支持文件在Documents 文件夹中的应用。

  5.iOS 5 的行为变化

  在 iOS 5 设备中,当用户收到存储空间不足的警告时,如果此时应用没有运行,那么该应用的 <Application_Home>/Library/Caches文件夹中的数据将被清空。

  这意味着在 iOS 5 中应用将没有任何文件夹可以存储以下文件:

  • 没有备份到iTunes/iCloud的文件
  • 删除不会带来危险的文件

  显然,现在要让 iOS 5.0 给开发者有一个文件夹存放文件已经不可能了,但是假如有足够的开发者向苹果表明他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文件夹来存储一些数据,我想在将来的版本当中,也许会出现改善。

  给开发者的建议:赶紧给苹果提交漏洞报告

  原文作者:Our4.org,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JavaScript仿淘宝智能浮动

  我们经常在淘宝网看到这样的特效,商品列表特别长,而商品列名称始终保持在最顶端。如果你把滚动条滚动至最上边了,那么它会自动判断是否到顶端了,然后一直置顶从而不怕遮挡。

  这种特效是通过JavaScript和CSS实现的,在实际开发中有不少用途,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个使用JavaScript制作的仿淘宝智能浮动的源代码,兼容性不错,在IE、Firefox、Chrome下都能正常工作。

  在Z-Blog中使用这个特效代码需要注意,如果在侧边栏使用,则需要注意,侧栏中的栏目不能使用JavaScript动态加载,必须用静态的格式,否则在JavaScript会错误的计算页面高度,上下滚动的时候会出现错位现象。

JavaScript仿淘宝智能浮动

  以下是相关代码:

  JavaScript 代码

(function(){
    var oDiv=document.getElementById("float");
    var H=0,iE6;
    var Y=oDiv;
    while(Y){H+=Y.offsetTop;Y=Y.offsetParent};
    iE6=window.ActiveXObject&&!window.XMLHttpRequest;
    if(!iE6){
        window.onscroll=function()
        {
            var s=document.body.scrollTop||document.documentElement.scrollTop;
            if(s>H){oDiv.className="div1 div2";if(iE6){oDiv.style.top=(s-H)+"px";}}
            else{oDiv.className="div1";}   
        };
    }
})();

  HTML 代码

<div id="box">
    <div id="float" class="div1">
        //随滚动移动的部分代码
    </div>
</div>

  CSS 代码

#box{float:left;position:relative;width:295px;}
.div1{}
.div2{position:fixed;_position:absolute;top:3px;z-index:295;}

使用微博客的一些好建议

  每一个微博平台就是一个小社会,里面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之间又有关注、被关注的交集关系。那些权威微博帐号就像是现实中的媒体,而草根微博用户更多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交流,关注偶像的最新动态,与好友交流最近的工作状态,分享自己喜欢的新视频与冷笑话,或者只是地铁上无聊用手机碎碎念。

  在一个小社会里面,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好恶悲喜,并据此选择关注一些人、取消关注一些人或者是屏蔽一些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他们对你观感,也会塑造出独特不可复制的性格,有一些基础的知识规范可以分享给大家。也许这篇文章叫做《微博客基础入门指南》更合适,只是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常识列出来,这些建议不仅适用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这样的国内门户微博,同样适用于Twitter、做啥这样的相对小众微博。

使用微博客的一些好建议

  建议1:不要混用@、评论、转发、私信

使用微博客的一些好建议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使用错误,有些朋友看到内容不论好赖一律转发,要正确使用这三种微博互动方式,我们需要来了解三种方式的区别。

  • @后面跟用户识别符,微博内容会出现到被@的用户的链接,被@的用户会得到一条提醒,这条微博会出现在你的公开微博页面(Timeline),不会出现在对方的微博页面。使用@大多是微博内容中涉及到某个人,或者是想要让某个人知道这条讯息。
  • 评论是指想要对微博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该条微博作者会得到提醒,大多数微博评论内容不会出现在你的公开微博页面,Twitter例外欢迎大家补充。
  • 转发会出现在你的公开微博页面,所以你希望帮助这部分内容传播或者推荐给听众,转发动作会给该条微博作者提醒。差异是在是否提醒内容中被@的用户,Twitter的官方retweet是只针对原作者提醒,而Twitter的民间RT转发以及国内微博大多会提醒内容中被@的用户。
  • 私信是用户之间的私密点对点沟通,所以只有沟通的双方才会得到提醒。

  根据情境不同选择适用的互动方式,不会对听众造成干扰,也能够让重要的信息得到凸显。

  建议2:控制微博的数量与内容范围

  让人讨厌的信息可能包括抽奖信息、活动信息、团购信息、冷笑话段子,针对不同的人群可能无效信息的定义会有差别,转发的确帮助了信息的传播,但是这些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例如抽奖,微博上面的抽奖活动中奖的几率几乎等同于0,因为参与的人实在太多并且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很大,一条微博@十多个人无疑是灾难,纯利益驱动的微博很容易被人鄙视。冷笑话段子很好笑,如果一个微博帐号的内容让你很感兴趣,除了不停转发内容外推荐Follow可能是一个更好选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前有个局长在微博讨论开房问题被双规,这种私人话题其实对于公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也是微博常识缺乏的一个反面典型。

  在减少无效信息的同时,把微博的更新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很重要,你可以从数十条中选择五六条分享给大家,写微博也是一种个人修炼,每一条微博最终都会成为你微博人格的一部分,就像是现实中你做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观感。

  建议3:远离互粉、互转

  互粉、互转的共性是将关注与转发这两种动作,作为利益区块来进行交换,破坏了微博链条中的循环体系。转发本来是一个传播率指数,关注是决定是否想要关注对方提供的内容,当这一切被剥离应有的附加值被赤裸裸放在一起交易的时候,这是一种彻底的灾难。如果大家都私信询问你为什么不粉我,不停地@别人求转发,难道你不会觉得恶心吗?

  一个好的做法是回到自己的基点,关注想要关注的人,转发值得想要转发的微博。事实上就连我自己也没办法完全遵守,但是只要你心里有这样的准则,那么在面对互粉互转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态度。

  ————割开—————————-割开——————

  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写的真的就只是常识而已,微博上面非常多不太好的东西在萌芽,有一天也许真的会关闭主流微博回归做啥、饭否、Twitter,这并不是偏见,事实上门户微博因为规模的问题所以会遭受更严重的考验,但这并不妨碍我内心对美好的渴望。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