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国家测绘局曝光无地图资质网站

  据新浪网报道,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5月31日对46家无资质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进行了公开曝光和通报批评。责令被公开曝光和通报批评的这46家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依法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同时要求其他拟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单位,应按要求取得相应资质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7月1日后,对经公开曝光仍未申请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继续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网站,将依法予以查处。

  针对近年来互联网地图服务存在的国家版图意识不强、泄露涉密地理信息等问题,国家测绘局2010年对互联网地图服务建立了准入制度。按照新修订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取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可以从事地图搜索、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标注服务,地图下载、复制服务,地图发送、引用服务等四类服务;取得互联网地图服务乙级测绘资质,可以从事前两类服务,但不得从事后两类。

  此次国家测绘局曝光的46家无地图资质企业的清单中,包括国内知名LBS服务商街旁网以及一些地图应用网站,除了街旁网之外,其他的网站我大部分都没有听说过,打开几个看了一下,这些所谓的曝光网站全部都是下游的地图应用商,使用的第三方地图引擎(谷歌地图API)的生活应用类网站,有些还是个人网站,提供的也大多是生活信息类地图服务,没有什么敏感内容,这类网站在国内至少成千上万个,如果这样的网站或企业都要查处,那基本上中国没有合法做地图应用的网站了。

  在国家测绘局规定的《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标准》中,对于从事地图服务的网站至少要配备12个专业地图人员,这显然不了解中国的互联网现状,绝大多数中小网站的管理人员都不超过2个人,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力资源。生活类的地图服务主要是为了给广大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才得以在中国流行开来,国家测绘局这次没有找谷歌地图的茬,而是拿一些下游地图应用类网站穷开心,显然是想依靠“资质申请”这条门路多捞些钱,做为国家的一个行业垄断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自己开公司做地图网站,又要通过官方垄断手法来排除其他竞争对手,这样的企业能不富起来吗?可惜的是,富了这些官企,却亏了广大的网民,用户将失去大量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网站,仅仅因为这些网站没有给某个垄断部门交钱而已。这些垄断部门肆意利用行政许可设置准入门槛,对各类企业收取费用,强行摊派,对于各类使用地图API服务的网站造成强烈的冲击。

网络地图国家队

  附件:未申报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网站名单

未申报互联网地图服务测绘资质网站名单
编号 省份 网站名 地址
1 北京 驴窝户外网 http://www.lvwo.com/tool/map/
2 快旅网 http://club.kuailv.com/map.aspx
3 链家在线网 http://map.homelink.com.cn/
4 中国三维电子地图 www.sanweidianzi.com
5 中国地图网 http://www.00337.com/
6 1166网址导航 http://tool.1166.com/map/
7 北京服装批发网 http://www.5myy.com/map/
8 旅游地图网 http://www.trip-map.cn/
9 我来北京房产 http://www.wolai.com/in/beijing/#/onsale/bt1-/bt2-/bt3-/bt13-
10 北京市地图-到到 http://www.daodao.com/LocalMaps-g294212-Beijing-Area.html
11 中国全景游 http://www.chinavr.net/map/gmap/beijing.htm
12 好多折 http://www.haoduozhe.com/dian/5427#shsy
13 旅游联盟全国景点服务网 http://www.tourunion.com/spot/jq/1529/jt.htm?MD=Over
14 sns网站 http://ditu.snswz.com/
15 街旁网 http://jiepang.com/
16 路客网 http://www.lookoo.cn/
17 江苏 虞城热线网 http://3d.cs.js.cn/
18 我爱汽车网 http://www.52car.net/map.aspx
19 全国公交查询网 http://beijing.map.8684.cn/
20 苏州便民网 http://map.0512hao.com/
21 数字常州网 http://map.czinfo.net/
22 我爱地图网 http://www.52maps.com/
23 太湖明珠网 http:// map.thmz.com/
24 益房网 http://map.efw.cm/
25 58南京网 http:// www.58nj.com/map/
26 无锡物流网 http:// www.wx5656.com/map/
27 就爱地图网 http://www.92ditu.com/
28 常州房产网 http://map.czfcw.com/
29 南通地图网 http://www.3dnantong.com
30 迪车部落 http:// www.mybyd.com/map.php/
31 同城苏州 http:// www.suzhou58.com/map/
32 图行扬州网 http://www.mapyz.com/
33 南京摆渡网 http://www.njbaidu.com/chaxun/nanjingditu.asp
34 浙江 萧山地图网 http://www.www0571.com
35 温州三维仿真图 http://map.0577emap.com
36 宁波仿真城 http://www.3d0574.com   
37 中国浙江平湖网 http://ph.e6china.com
38 三维台州E都市 http://www.3dtz.cn    
39 安徽 合肥购房网   http://www.551house.com/hefeiditu/
40 江西 赣房网 http://www.ganfang.com/
41 江西交通信息网 http://www.jxjt.gov.cn
42   http://map.3d0797.com
43 湖南 图行湖南 http://maphn.com/
44 楼盘网 http://map.loupan.com/
45 新022 http://www.xin022.com/
46 广西 城市来了网 http://www.citycome.com

  附录:互联网地图服务专业考核标准

专业范围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
考 核 标 准
备注
甲级
乙级
1. 地图搜索、位置服务
2.地理信息标注服务
3.地图下载、复制服务
4.地图发送、引用服务
主体资格
主体资格
事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
1、互联网地图,是指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的基于服务器地理信息数据库形成的具有实时生成、交互控制、数据搜索、属性标注等特性的电子地图。
2、通过无线互联网络调用的地图属互联网地图管理范畴。
人员规模
地图制图或计算机类专业技术人员
20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5人,地图安全审校人员5人)
12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人,地图安全审校人员2人)
仪器设备
服务器
存放地图数据的服务器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提供服务器公网IP地址
专用软件
有独立地图引擎
无要求
作业限额
作业限额
无限额限制
专业范围3、4不得承担
保密管理
地图安全审校人员
经国家测绘局考核合格
经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地图数据
使用经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地图数据
保密制度
建立地图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安全保障技术设施。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机构
配备了质量技术人员
3、保密制度、质量管理、档案管理需通过省级以上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的考核
质量岗位责任制建立情况
单位有明确的质量方针、目标,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服务质量责任制
质量意识教育和技术培训
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质检人员,经过质量技术培训
质量管理制度建立情况
制定了质量管理规定,建立了用户质量信息反馈及跟踪服务制度
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人员
具有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制定了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
档案管理制度
单位建立登记、入库、审核、复制、删除等档案工作制度,地图数据实行统一管理
组织领导
有领导分管档案工作,经常组织检查档案工作
档案装备
配备资料档案计算机,建立数据库
分类方案
有数据分类管理方案,查询快捷方便
档案保管安全
3年内未出现档案失、泄密事件
不存在非法持有、擅自复制秘密测绘资料档案的行为
计算机不存在擅自复制刻录、未设置开机口令的行为
不存在擅自向任何组织、机构和人员提供密级测绘资料档案的行为
档案删除管理
制定了互联网地图服务资料档案的删除程序并严格执行

移动浏览器的明天

  移动浏览器市场目前已成红海竞争态势,UCWEB和QQ浏览器等主流厂商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市场,后起之秀还有很多。这些浏览器的特点往往都是突出快、省流量,最终以客户端的形式供用户使用。

  从核心应用来讲,主要还是浏览新闻等资讯以及移动搜索。这些林林总总的浏览器都是以终端应用的方式出现的,安装在主流的终端OS上,包括iOS、Android、Symbian等。作为应用,为什么要进入这些OS?那么就要分析一下这些OS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自从apple浪潮袭来之后,以客户端方式推出的应用大行其道,依靠新颖的操控方式和使用体验逐渐走出了一条与以前不同寻常的路。apple的成功带动了整个业界native app开发的热情,基于app store的应用市场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google的android平台步其后尘,依靠手机OS这一平台,也推出了自己的应用商店,虽然不比apple的app store那么耀眼,但是凭借其开放性,征服了包括三星、motorola在类的手机设备厂商,凭借手机的巨大出货量,逐渐占据了中端市场。google放弃了利润丰厚的终端制造这块肉,而是向其它制造商提供OS,以这种断臂让利的方式建立反苹果统一战线来与苹果竞争,这是抗衡苹果先发优势的举措之一。同时,由于微软的windows phone 7迟迟未能商用,最大的手机制造商Nokia转投微软阵营,使得目前的中高端终端市场呈现双寡头的趋势,苹果依然掌握着高端市场,google依靠android平台的开放性从中端入手,目前也渐渐向下渗透到低端市场。

  应该说,这场革命是由终端的操作体验带来的,打破了人们以往对终端使用的惯性思维,比如多点触控技术打开了人手剩余的指头价值,对整个操控进行了革命;之后,依靠着苹果巨大的品牌优势,着力打造和培育了一大批利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这场革命中,苹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收益也是最大的,google紧随其后,复制了整个技术,但他之所以能成功,依靠得不仅仅是学习苹果,而是靠开放性,抓住了几个主流的设备厂商,否则很难与苹果抗衡,google自己出的手机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一个例子。总而言之,这场通过终端触控技术带来的革命,始于人机交互技术的创新,成功于产业链的打造。

  回到浏览器,因为终端上的革命,使得一度被看好的终端BS访问模式被逐渐被冷落。BS方式具有的免安装,免维护,动态更新等优点被新颖的操控模式光芒所掩盖。用户宁愿花时间去下载一个应用,享受良好的使用体验,也不肯去用一个体验一般的BS应用。在PC桌面方面,由于苹果带来的革命未能影响到以鼠标键盘为主流操控的桌面市场,因此web技术还是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BS方式的优点得到进一步地升华,和当前最火的“云计算”概念融合在一起,倡导瘦客户端、胖服务端,灵活扩展的IT计算模式。苹果的ipad可以视为一种最接近pc的设备,和键盘、鼠标比起来还是不具备太大的优势,只能是在部分应用场景下能够胜出,比如游戏,而在pc上最主流的公办方面,因为涉及到输入不灵活的缺点,未能赢得人们的认可,使得pc未受太大的影响。总而言之,pc市场能够幸免这场革命,主要是因为触控技术未能在PC最擅长的办公领域拼过键盘和鼠标,无法撬动这类应用的市场大门,无法形成新的产业链,所以,微软还是要感谢发明键盘和鼠标的人。PC保留了下来,这样原来的BS浏览方式也就幸存了下来,用户不会去大量的下载应用而忘记web,因为在使用体验上没有新的东西,还是键盘和鼠标。

移动浏览器的明天

  在移动终端方面,BS模式就很惨了。原来大家在终端上使用web,是因为沿袭了PC的使用习惯,应用的习惯。但是,新的操控方式,是这种习惯被颠覆,在终端上,键盘、鼠标无法使用,新的体验决定了新的使用模式。就是说,沿着苹果为大家打造的路走,即使用触控技术,就很难从根本上胜过CS,因为有太多的技术沉淀在OS,一个浏览器所能提供的底层功能无法适配所有的应用。另外,web技术依赖于html的发展,这种标记语言在终端上的呈现十分的灵活,而终端的类型又太多,五花八门,造成了排版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才有了诸如折行这样的补救措施。总之,如果一个应用有本地版本,用户就基本上不会用web版,其缘由还是在操控上,那些利用键盘鼠标能干的很好的事情在以触控为主流的世界里,想不败都很困难。

  因此,我们看出,想要从根本上创新,关键在于人机交互模式的创新,一旦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用户,那么内容就会跟着你走,只要善于培育,就能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链。这就是为什么最成功的应用市场只能是app store,google的成功要靠开放性这一苹果一直鄙视的东西。国内各个运营商搞的应用商店就是一个死字,没有核心竞争力,市场再大也枉然。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做事,要么去做下游或上游,一上来就抢人家的核心,又没有创新,不死才怪。我们可以预计,假如HP的webos也搞出来了,但是在人机交互方面没有根本性的创新,还是触控,那么最大只能是当老三了,应用为什么要跟着你走?你抓不住用户就是一个死字!因此,在别人的地盘上,就老老实实地按别人的套路出牌,除非有特别的创新。比如终端上的浏览器,支持多点触控是起码的,否则你都没有和其它应用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体验从何谈起?只有掌握了乔布斯给我们的武器,才能发挥出BS本身的特性,这是竞争的本质。

  所以,笔者认为本质上终端市场的浏览器,尤其是客户端方式的,首先要做的是把多点触控用起来,和这个平台上的人机模式相匹配,再说其它的。如果这点都没有,就谈BS的优势,那就选错地方了,这里不是键盘鼠标的天下。弄清楚大家为什么花那么多钱选这个终端,不是因为你的存在,而是因为这种操控方式的存在,用户就是奔着这种体验来的,所以如果一个应用不能发挥这种优势,不能给用户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购买选择,用户只可能删除你,而不是扔掉终端。

  结论:在终端上做浏览器,想发挥出BS的优点首先是可行的,因为用户很懒的,凡是能降低他们成本的东西都是好的,凡是能简化使用复杂度的东西都是好的,用户没有理由排斥BS模式。但是,在如今的终端市场,触控技术已是主流,如果你不顺应这个大势,不在触控上做足文章,没有理由成功,还是那句话用户掏钱买的是终端,终端能带来良好的体验(包括苹果品牌带来的优越感),所以凡是能最大化终端体验的东西就是正确的东西。除非,搞一个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比如前段时间一个印度牛人做的玩意儿,那个就是新的交互方式,如果能够降低成本,成功转化为商品,那么就能有用户,就能吸引内容。

  来源:梁可心投稿

2011年5月31日星期二

百度文库手机版发布

  虽然百度文库在知识产权上的麻烦不断,不过百度还是低调在iPhone和Android平台正式推出了百度文库的手机版,进军移动电子书阅读领域。

  “百度文库”是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电子书平台。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涉及各类领域的电子书资料,不过下载需要扣除相应的百度积分(财富值),百度声称该平台的文档均来自用户上传,百度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用户通过上传文档,可以获得该平台虚拟的积分奖励,用于下载自己需要的文档。

百度文库

  对于大部分文档来说,百度文库的网站版,在电脑上查看文档是免费的,不过电脑下载文档就要扣积分(财富值)。

  和网站版百度文库相比,手机版百度文库的一个好处是,对所有文档下载不扣财富值,免费即可观看大部分百度文库的文档,解决了很多文库用户因为财富值不够而无法下载想要的文档的难题。同时该应用对下载内容压缩,很省流量,阅读体验不错。

百度文库:在线电子书平台

  百度文库手机版和QQ阅读、iBooks等应用的一个区别是,该应用支持用户从电脑上传文档并阅读(前提条件是文档被审核通过),而其他电子书平台大多不支持用户直接上传文档。不过,在百度文库上传文档也具有一定风险,一旦网友发布的信息存在法律问题,百度可以撇开所有责任,一切责任都是网友的,早先的一个案例是,一个网友往百度文库上传了一篇包含“有害信息”的文章,而且通过了百度管理员的审核,后来追究责任的时候,百度不但不负任何责任,反而将该网友的个人信息告密,导致该网友入狱六个月。

  百度文库的手机版支持iPhone和Android手机,不过看上去百度文库的Android版本比iPhone版本功能多,Android版支持本地SD存储卡内书籍阅读,以及手势3D翻书效果,iPhone版的百度文库界面效果稍逊。

百度文库:在线电子书平台

  百度文库手机版支持DOC、PDF、PPT、XLS、TXT等多格式文档,此点强于QQ阅读手机版,后者仅支持TXT文档,Android版的百度文库支持本地SD存储卡内书籍阅读,支持umd, txt, epub, html格式文件阅读。我在三月份写的一篇《百度文库与谷歌苹果的对比》文章中介绍了谷歌图书在多平台以及手机上的应用,两个月后,百度文库就赶上来了。

  对于盛大等电子书厂商来说,百度文库的介入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主流平板设备的支持以及大量免费在线文库的优势,让百度文库成为电子书内容提供商的有一个重要威胁,也让中国电子书领域的竞争变得扑朔迷离。

  iPhone版下载地址:http://itunes.apple.com/app/id426340811?mt=8

  Android版下载地址:https://market.android.com/details?id=com.baidu.wenku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第三方支付的博弈

  5月26日下午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公布了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内称为“支付牌照”),共颁给27家单位,其中支付宝、银联商务、财付通、快钱等悉数获得许可证,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也有几家未通过的企业或单位。具体未通过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通过的这几家,明显命运比较好。具体的也就没必要分析了。值得一说的是,在后期的博弈中,谁会是行业老大?

  支付宝的潜力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支付宝明显处于领先优势。首先,支付宝后边有阿里巴巴,有淘宝网,还有46万的商家,这些都可以归结于一个字:人!这个简单的字蓄含着无穷的力量!有人才有facebook,才有weibo.com,才有QQ(善于跑题,我忏悔)。前段时间的支付宝股权之争,明显是阿里巴巴借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名义来耍流氓。当然,这些行为并不会影响支付宝的用户,他们没必要知道这些,也不需要知道。他们(我也是支付宝用户,也可以说成我们)只需要知道,今天可以上支付宝,可以在上面转账,交易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而支付宝的明天,现在掌握在了马云个人的手里。如果支付宝股权没回来,我们都不踏实。正因为我们的老大不踏实,马云也不敢踏实,所以支付宝回来了!支付宝的估值明显不低于3亿,在2010年12月的时候,支付宝已经公布其用户数已经达到5.5亿人。全国网民才多少人?6亿!而且这个是预计数字。实际数字并不知道。91.6%的网民有支付宝。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已经将支付宝推上了世界第一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截止2010年第四季度,Paypal活跃注册用户为9440万)支付宝的路很长,现在才刚入门而已。

第三方支付的博弈

  沉睡的财付通

  个人觉得财付通更像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在没有醒过来之前是没有威力的。现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下来了,财付通是否应该醒了?其实,当支付宝一盆冷水泼过来的时候,财付通就已经醒了。财付通成立于2005年9月,而支付宝成立于2004年12月。对比一下,支付宝有这么多的用户绝大部分来自淘宝网,而财付通的用户大部分都来自于QQ客户端。QQ拥有6亿注册用户,在用户数上占据第一宝座。财付通支持的商家没有支付宝多一些,个人如此认为,而且海外商家中支持财付通的也寥寥无几,比如全球最大域名注册商Godaddy、Hawkhost、ixwebhostting等国外网站均已支持支付宝付款,这不仅方便了国内购买的便利,也给支付宝进军国际做了一些铺垫。财付通还会睡多久?这个问题留给小嘛哥。我觉得可以给财付通一个建议,就是在把QQ电脑管家的故技重施一回,给每个在线的QQ用户弹出强制激活财付通的小窗,每天弹一次,估计一个月下来用户数肯定是翻番的。

  快钱,路在何方

  快钱也是有优势的,快钱拥有6300万的注册用户,超过63万的商家。这两个数字后面那个更好一些。快钱的手续费低于支付宝,前段时间,京东商城取消了支付宝支付货款,而保留了快钱,其CEO刘强东称每年需要多交给支付宝好几百万。在不远的将来,若快钱也绑定一个商城或者收购,这场游戏可就好玩多了。我们可以看到快钱仅占市场份额的4.9%.在这方面快钱仍需努力啊!快钱可降低手续费,降低企业接入门槛等来获取优势。快钱,希望下一个明星就是你!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中国互联网3BtoC新商业模式

  最近京东CEO刘强东在新浪微博发布了京东图书计划,该计划有四点内容,现公布有三点内容,一是将销售额的3%直接补贴给作家;二是图书部门周转资金提高到10亿人民币,目前出版社的平均资金周转天数高达200天,京东要比竞争对手老李加快100天,并且对畅销书卖断,让出版社有更多的现金运作;三是刘强东个人向作家维权联盟捐款100万人民币,全力帮助作家维权。第四点未公布的是一个重大投资并购项目,这是什么项目?

  笔者第一时间去看了当当网李国庆的微博,他提到电子书发展的困境是“1.盗版猖獗;2.阅读器价格太高;3. 中国阅读器要做到499元,电子书才有出路”。看了李国庆的微博后,刘强东的第四点内容似乎不难猜测,很可能是电子书项目。

  给作家补贴的分析

  刘强东在微博表示,京东购书的顾客大多是在购买家电或日百后再买书的,书的快递成本几乎为零,或者是摊分后少了很多。从物流成本来看,合并项目也可能是一家物流公司。当然,根据早前腾讯考察苏宁的媒体报道,京东可能是明战当当来转移视线,其实是备战日后的竞争对手。我个人的看法倾向于电子书方向,这对京东的再造才是脱胎换骨的,能释放巨大的创新能量。电子书的图书订购没有快递物流成本,也没有固定的印刷成本,给作家补贴是可以做到的。

  电子阅读器能不能做到499元

  清科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销量达28.25万部,相比2010年第四季度的的30.51万部,回落7.41%,其中汉王的销量为14.98万部,相比其2010年第四季度的19.36万部销量,降幅达22.62%。看国内的电子阅读器品牌,没有哪家是火爆的,能解放中国电子书市场。

  阅读器不做到499元又怎样

  根据咨询公司IDC的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PC出货量为3.46亿台,比2009年增长了13.6%。其中平板电脑销量为1700万台,占总量的4.91%(注iPad 1400万台)。根据ZDC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PC销量达到4858.3万台,相比2009年增长16.1%,其中平板电脑销量为174万台,占比约为3.58%。换个角度来看,将电子阅读器换作平板电脑,苹果的iPad无法超越,但是做一个中国式的“iPad”有市场机会,把入门产品做到几百元,主攻两千元以下的市场,这是iPad不会进攻的市场。我认为这个市场空间更大,我做过分析,在平板平台设计一种3BtoC的商业模式。

  视角一:中国的“Kindle和iPad”

  一般网民都知道亚马逊这个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卖书很厉害,因为基于卖书的强势优势及电子书的发展趋势推出了Kindle电子书。可以设立这样一条商业逻辑,卖印刷书的电子商务巨头会推出电子书,不然就会在电子书时代被淘汰。我们看国内的现状,在中国的卓越亚马逊卖iPad更热情,当当或京东都还没有推出自己的电子书产品(硬件及平台)。中国缺少能领导市场的电子书发行平台。

  视角二:终端广告媒体的颠覆

  如果你了解过分众传媒的概念,对终端媒体有认识,那么来看平板电脑就可以做一个微媒体的概念。例如,京东若有平板电脑的应用平台,就能够发展团购图书、团购杂志、团购各种商品服务。

  视角三:内容出版商如何转型

  现在大家熟知的B2B2C、B2B、B2C、C2C电子商务模式都没有解决媒体及内容出版商的角色。我过去也做了一些研究,传统媒体如何转型的问题,图片识别搜索是发展趋势,顾客看娱乐新闻时看到一张明星图片的服装很漂亮,可以点击图片搜索服装的团购或销售信息。媒体的饮食、娱乐、家装、旅游等内容,都可以搜索为相关的电子商务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再转化为电子商务的应用,那么内容出版商的海量内容就是海量的入口资源。

商业模式

  3BtoC的商业模式

  3BtoC的电子商务模式,3B指的是三大类型的合作伙伴——电子商务服务商、内容出版商、企业,他们联合创建新的平台为顾客提供服务。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没有把内容出版商作为电子商务平台的关键核心,缺它就不可。3BtoC平台一旦建立,就能成为应用平台,发展各种应用服务,从而形成一种生态链。

  内容出版商会把读者转化为3BtoC平台的会员,会员的ID能用于全国报刊、企业的通行,报名参加平台、媒体及企业的活动。团购平台全面解决内容资源和用户互动的问题,3BtoC可以引发由读者发动团购申办的潮流,这是团购发展的重大变革,不是由商家主导团购活动的设计,直接由消费者群体发起。

  内容出版商拥有大量的企业资源,例如地方报纸,投资一个电子商务公司,包下团购的地方业务。团购服务商看到合作方是地方报社,没有理由不合作,得到媒体就是得到内容、企业、读者及各种资源,是多个方面的合作。3BtoC的模式比传统模式更强大,因为媒体的影响力很大的,当全国的报纸、杂志都在推团购的时候,中国团购市场的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给高端消费场提供平板微媒体

  在终端场所用平板电脑可以免费看各种报纸、杂志、图书、视频,通过微媒体概念将广告直接转化为电子商务的应用。现在的终端场所广告媒体,基本上是属于广告的概念,不是电子商务的应用概念。例如,你在楼宇看到这个屏幕的广告,你能不能再输入你的账户来支付购买商品或转发到自己的新浪微博?不能吧?故此,能颠覆终端场所广告媒体的概念就是微媒体,用户能用账户ID绑定管理关系和数据,掌控应用操作。这样,五星级酒店可以用平板推广酒店服务,也可以作为推广联盟获得分成。

  3BtoC的引爆点在哪里

  3BtoC的商业模式可以是由硬件到平台的完善模式,也可以做成一种网络应用服务,有上网的电脑和手机就能使用。我国尽管人口很多,但是国民的阅读率不高,平板电脑比单纯的电子阅读器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BtoC的引爆点除了在微媒体及商业模式的方向外,平板电脑推广的引爆点还可以在学生身上,家长为孩子的教育投资,同时家长自己也能看报纸、杂志,用来团购节省金钱。针对市民这个方向,很多地方都在搞网络问政、征集民生建议,市民投诉的活动,这样开发一个民生应用,不失为一种好服务。如果做出民生服务的口碑,那么本地化的房产、装修、家教、家政、娱乐消费等市场都能进入,甚至是充煤气、交水电费。

  中国邮政的机会

  中国邮政是报刊的传统发行渠道,在电子报刊时代,中国邮政还有没有机会当龙头?如果中国邮政能在体制改革上创新,依靠自己的规模和资金优势,还能在电子阅读物的发行渠道上发力。从政策保护而言,中国邮政若能砸下重金,凭借邮政储蓄银行、发行渠道、营业网点、配送覆盖能力,联手几家巨头做这种3BtoC平台是大有可为的。

  简哲创意实验室预测观点:3BtoC商业模式是国内电子商务变革将会出现重大创新,有可能颠覆现有的终端场所广告媒体和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及团购,微媒体是终端媒体的革命,电子商务服务商不用再寻找各种入口资源,而是链接了各种入口资源——报纸、杂志、视频、网站等的各种内容及应用,还有企业推出的广告,它们都是入口资源。传统媒体也获得转型的机会,一是通过大型的平台发行电子阅读订购,包括免费用户和付费用户;二是传统媒体将自己的企业公关资源、广告客户、订购读者转换为电子商务的市场资源,获得新的盈利增长空间。

  3BtoC的商业模式能跟淘宝竞争,因为淘宝模式在本地化精细运作、民生及内容出版商支持方面没有3BtoC模式强大。如果企业在报纸、杂志、电视所做的广告是3BtoC的电子商务应用,要颠覆淘宝模式可能就是几年的时间。

  本文节选自《Weibo.Name》微博电子书第2期,115网盘免费下载:http://u.115.com/file/bhnddvo6

  来源:简哲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5月29日星期日

关于电影《社交网络》的杂想

  后知后觉的看了电影《社交网络》,竟然看得热血沸腾,还一连看了两遍。在看第二遍的时候,随手写了几条关于电影的微博,不过由于这部电影涉及了太多我感兴趣的话题,而影片的节奏又远远超过发微博的速度,所以就就着已发的微博写了这篇绝非影评的微博体博客。

  一、团队与合作伙伴

  除了计算机,马克·扎克伯格另一个天才的地方是挑选合作伙伴,他总能在合适的时候挑中合适的人,无论爱德华多还是肖恩·帕克,当然,在他们失去作用后,他也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们。

  扎克伯格该不该让爱德华多和肖恩·帕克退出?我觉得绝对应该,退出前的爱德华多和肖恩已经很难为Facebook再做出什么贡献了,甚至还产生了很大的负作用,而他们却拿着与贡献不相称的股权,这不是利益问题,更主要的是发言权与决策权。但扎克显然没有找到让他们退出的合适方法,这与陷害他们的人是不是扎克无关。

  扎克、爱德华多和肖恩·帕克最终走不到一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目标差距太大,爱德华多想的是几百万,肖恩想的是10亿,而扎克的野心则远远超过了他的同伴。

  关于爱德华多的退出,电影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风投向扎克询问占30%股份的爱德华多是什么人。其实是资本而不是扎克提出了让爱德华多退出,资本也许冷血,却展示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爱德华多对Facebook的贡献开始可能是30%,但到后来也许真只剩0.3%了。

  但归根结底,导致爱德华多最终退出的是他自己,标志性的事件是对肖恩·帕克的态度及要不要去硅谷,而肖恩的方式、硅谷的土壤才是适合互联网公司的,爱德华多选择的纽约显然太“传统”了,用电影中扎克的话说就是“你已经落后的太多了”。

  关于肖恩·帕克退出的原因,电影里借爱德华多的话来做铺垫的,尽管肖恩做了大名鼎鼎甚至堪称传奇的Napster和其他的几家公司,但这些公司的结局无一例外的都是关张。

社交网络

  二、抄袭与创新

  尽管扎克有没有抄袭Winklevoss兄弟的哈佛关系网从法律上讲是一件难以辨别的事情,但我依然很难把这定义为抄袭,我想扎克确实借鉴了哈佛关系网的创意,但他做出的Facebook却是远远超出Winklevoss兄弟想象的产品,如同科学史上最著名的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创立权之争,很难说莱布尼茨就是因为看过了牛顿的零星手稿才完成了微积分,何况Winklevoss兄弟并没有做出和Facebook、哪怕是最初的Facebook一样好的产品。

  如扎克所说,Winklevoss兄弟并不是因为扎克“偷”了他们的创意,而是因为他们一直顺利,这次却被远远超越。让他们越来越愤怒并最终决定起诉扎克的几件事都是因为Facebook影响力的扩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力实际上早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如果说赛艇他们只输了一点,那么做网站,他们甚至进不了赛场。

  为什么Facebook借鉴哈佛关系网却可以被称为创新,人人、开心借鉴了Facebook却要被指为山寨呢?我觉得这恰恰体现了创新与山寨最大的区别:创新不是无中生有,创新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创新其实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展;而山寨的最大特征除了简单的模仿,还有低质化。

  让扎克付出6500万赔偿(付给Winklevoss兄弟)的法律是好的法律,它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了一切创造者的利益,并给抄袭者甚至是疑似抄袭者以惩罚,它让创新而不是抄袭成为成本更低、风险更小的选择。而在法律“宽松”的中国,抄不仅比创新容易,也比“买”便宜,因此在中国只有腾讯这样以抄为核心能力的巨无霸,而无法产生出千千万万个很酷的小作坊。

  三、才能、态度及其他

  光有好的创意,而没有把概念落实的能力,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好的成果的,而创意也只会停留在它雏形的样子,就像Winklevoss兄弟干的那样。假设做出Facebook的不是扎克,而是和Winklevoss兄弟没产生过任何联系的人,他们的愤怒也许将被变成后悔。

  Winklevoss兄弟既想要做网站,又要练习赛艇,还有学业、还有俱乐部……;爱德华多除了Facebook,还有凤凰俱乐部,还有他的课程;而扎克,只有Facebook。因为专注,所以他走得最远。

  过程很重要,但只有结果导向的过程才有意义,因此在扎克和爱德华多分手前的最后一次谈话中,爱德华多讲尽他在纽约吃的苦、做出的努力,却经不起扎克简单的一句“那有什么成果”。

  四、关于电影本身

  吸引我连看两遍《社交网络》的,不是大卫·芬奇,而是马克·扎克伯格,尽管这是一部剧情片,而非纪录片。

  我觉得《社交网络》就是一部以互联网、商业为背景的操蛋的青春史,就像《美国往事》是一部以黑帮为背景的青春史一样。

  在谈论大卫·芬奇的时候千万别忘了Aaron Sorkin,影片开头那段扎克与女友多线索、跳跃式的对话真是神来之笔。

  挺喜欢九寸钉做的配乐,特别是扎克写代码那一段充满80年代感觉的8位机电音,极度的黑客味道。

  来源:宋大妈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5月28日星期六

Quora的创新,知乎的土壤,社会化问答的难题

  身为知乎用户,看到“百度新知”即将上线的消息,不免感慨,该来的终于来了,来得还挺快。下面聊聊Quora-like类的社会化问答网站。

  Quora的创新

  Quora(Quora.com)并非“社会化问答”鼻祖,但它利用产品创新,改写了行业标准。

  Quora的创新方式很“八卦”,它借鉴了不同网站的特色功能。比如用Twitter形式的Follow,来关注某用户、跟踪某话题;比如类似Twitter的time line,主动推送信息;比如提供类似wiki的众包功能,用户共同编辑,改善内容质量;还有digg风格的顶、踩,用户可以进一步改善内容质量。(借鉴一个不稀奇,借鉴一堆、并做到浑然天成,这就是水平)

  Quora最重要的创新不在于产品,而是运营。

  社会化问答网站,本质上是以问答为主线的垂直社区。怎么成功运营一个社区?Quora的主要策略是邀请制、实名制。Quora初期邀请了大量硅谷精英和名人入驻,这些高端人士创造了高质量内容,又塑造了Quora的社区氛围,还免费帮Quora进行了大量口碑推广。实名制则更有魅力,向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直接发问,和业界大牛一起回答问题,谁能抵挡这种诱惑?谁又愿意在这样的气氛下胡乱回答问题?

  凭借产品和运营两方面的创新,Quora不但超越yahoo answer等传统问答网站,并以较小用户群、流量,保持了与Stack Exchange、Formsping等社会化问答网站的竞争优势。产品尚未上线,估值即高达8000万美元。

  2011年,知乎(Zhihu.com)复制了Quora的产品和运营思路,把社会化问答带入了中国。

Quora的创新,知乎的土壤,社会化问答的难题

  知乎的土壤

  在产品层面,知乎对Quora的产品形态做了少量改进,尤其是用户体验方面。比如近一次改版,知乎推出了更有效的通知功能,取消了不合国情的“答案总结”,等等。Quora-like产品的逻辑和形态并不复杂,易于复制,用户体验的提升,虽能减少用户流失,却不足以形成竞争力。

  在运营角度上,知乎很聪明地复制了Quora的运营策略,无论是邀请制获取优质用户,还是善用李开复、keso等名嘴的学识与见地,知乎在短短几个月内,创造了一个具备高素质用户、高质量内容的社区环境。按照我的理解,运营角度上的这两“高”,就是知乎的核心竞争力。

  知乎目前的优势人群是IT人士,特别是互联网圈内人士。如果一个问答社区的竞争壁垒,同时也是自己发展的天花板,那么如何继续发展-方法之一是纵向发展,即降低门槛、引入更多用户。如果降低门槛,如何帮助用户忍受内容和用户质量的下降?如何区隔用户,知乎青年、豆瓣青年、小镇青年能在知乎社区里共存么?产品设计师、发型设计师、建筑设计师们,怎么在知乎里聊同一个“设计”话题?

  纵向发展最残酷的问题是:在中国互联网大环境里,有没有支持知乎成长和壮大的土壤?

  在蛋糕上切下一块,取决与蛋糕有多大、你切的角有多大。Quora的选择是选最大的蛋糕、切下较小的一角,即在全球范围内,运营一个相对垂直的社区,从全球用户的巨大基数中,吸引50万活跃用户,支撑起一个问答社区(2011年1月数据)。那么知乎的选择呢?百度、腾讯等巨头进入市场后,他们能留下多少蛋糕?知乎运营的两“高”策略,又能为知乎切下蛋糕多大的一角?

  换一个思路,知乎可以横向发展么?去其他垂直领域发展新社区,争夺其他的蛋糕?

  答案是肯定的,无论巨头多霸道,外面总有足够多的细分市场。知乎有机会派生出不同领域的知乎。

  开发、开源、开放?

  横向发展的道路上,知乎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去面对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带来的新问题:如果发展其他垂直领域,如何借助行业资源来发展高素质用户,如何利用行业经验来积累高素质内容?知乎的经验,可以复制出一个汽车问答社区、一个医药问答社区么?……

  假如我有运营资源,希望建设一个社会化问答社区,我需要找知乎合作吗?从成本上考虑,我更好的选择,八成是自己建一个问答网站。

  自建社会化问答社区的方式有很多。有人选择了自行开发,比如“车问”(chewen.com),人人旗下的汽车问答网站。有人在主产品里嵌入问答功能,比如商务社交网站“经纬网”(jingwei.com)。

  有人更进了一步,非但自建社会化问答社区,并且将源代码全部开源,这就是“者也”(zheye.org),由国内几位程序员自行开发和维护。者也源代码建立在稍冷门的Ruby on Rails和更冷门的MongoDB上,估计源代码使用者有限。如果某一天,开发者提供了Php+MySQL版本的“者也”,那么它很有潜力成为问答圈子里的UCenter Home.

  假定我有用户、有内容,但没有开发能力,我能否租一个问答网站?目前市面上还没有社会化问答网站服务商,但我相信这一天不会太遥远。作为参考,我们可以学习互动百科旗下的“小百科”网站(baike.com)-在小百科平台上,用户非但可以申请自己的小百科网站,如果你有优质内容,小百科还将免费为你制作手机APP!手机APP哎,你一步就跨进SoLoMo的美好天地咯。

  如果我有开发能力,但没用户、没内容,我可否在××开放平台上寄生一个社会化问答服务?比如我在新浪微博上运营一个“微问答”项目,以“真心话大冒险”、“关于我的5个问题”等话题为由头,吸引用户参与各种社会化问答?如果我的微问答不是无聊八卦,而是将话题围绕衣服、鞋子、化妆品、婚嫁服务——我能否将问答转化为导购,能否比知乎们更迅速地产生实际收益?

  当社会化问答网站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追随知乎后来者们,需要说服自己:我如何建一个问答网站,自己开发、利用开源程序、寄生于开放平台?我以什么方式减少成本,快速切入市场?我到底有多快、到底能在巨头到来之前积累多少资源?

  巨头的来临

  然后,百度新知来了。

  百度推出“新知”,其他巨头显然也会染指社会化问答。既然SNS成了标配,如无意外,问答将以标配的方式,嵌入各种合适不合适的社交产品、电子商务产品中。当蓝海变成红海、垂直市场变成缝隙市场时,社会化问答网站该如何发展?

  百度新知上线的消息传当晚,知乎上出现新问题——“百度真的做‘知乎’了,你怎么看?”,一天之内,118个知乎用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中散发着热情和力量,我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巨头到来后的定位和方向,有些答案,就藏在知乎网站的回答里。

  问答网站的实际意义,是积累知识、传承经验、将不同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如果一个问答网站,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借助用户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这可能是对社会化问答网站这一产品的最好肯定。

  我还会继续使用知乎,我相信知乎的用户们,可以很好地交流以上的种种问题、发现各种可能的答案。

  祝知乎们好运。

  来源: 倪爽投稿,作者微博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