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腾讯与新浪的互联网媒体战争

  互联网新四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腾讯)里面流量最大的是腾讯,但是如果论媒体地位和广告价格,新浪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新浪并不缺少坚挺的理由,从2000年到现在新浪做媒体模式做了十年,这十年让新浪已经渗透进网友、企业甚至传统媒体的各个角落。看新闻去新浪这样的口号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很多群众上网的诉求除了上网聊天以外,最大的就是看新闻,而当时新浪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新闻门户。

  看新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即便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应用日新月异,但是至少现在这样的需求并没有被明显淡化。新闻是一种能够最快捷了解世界和生活变化的方式,你可以通过新闻知道奥巴马用黑莓手机,你可以知道很火的那档娱乐节目《非诚勿扰》里面的闫凤娇爆出艳照门,你甚至可以知道大洋彼岸的一只鲸鱼获救,这就是新闻对于人们的意义。

  没有媒体的时候,我们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新闻。有了报纸这项发明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购买一张张印好字的纸来读新闻。在有了广播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来听新闻。有了电视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声音与图像的结合来更全面看新闻。

  从互联网媒体诞生起,就注定要颠覆传统的新闻模式。第一互联网让新闻变成免费的,不需要你付出任何代价;第二互联网让新闻可以自主选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新闻来阅读;第三互联网让新闻进入了秒时代,在北京建外soho着火之后一分钟,也许你就能够看到相关的互联网新闻。

腾讯与新浪的互联网媒体战争

  新浪在门户里面有一种超然的地位,这种地位并不是营收报表带来的,也不是流量带来的,这就是互联网第一媒体的地位。所以当张朝阳说搜狐的股价和流量双双超过新浪的时候,新浪并没有什么改变,尽管搜狐砸下重金宣传“看新闻,上搜狐”这一口号。

  新浪这种媒体地位的获得,是因为从一开始新闻就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新浪有业内也许最庞大的编辑队伍,有一系列围绕新闻的配套服务。大家都还沉浸在互联网带来巨大改变的时候,新浪已经开始了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传统活动的结合,新浪开发出一个词叫“门户合作伙伴”或者“官方网站合作伙伴”,同时加强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

  所以在做新闻的意识上,新浪就已经走在了门户的前面。十年专注做一件事情,取得这样的一个优越的媒体地位,就不那么让人吃惊了。

  所以想要超越新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依靠流量、收入这些硬实力远远不够,更多需要的是在软实力部分的成长,去影响用户的阅读习惯,影响社会大众的普遍认知。

  很显然,腾讯并不想让新浪专美于前。依靠IM的优势,腾讯现在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旗下太多业务都占据了行业的领先位置,甚至自己的门户腾讯网也成为国内流量第一的门户网站。

  但是无论从战略需求,还是从业务竞争来看,腾讯都很想将网络第一媒体的地位拿下。而腾讯现在正在做的,正是当年新浪正在做的。

  一方面腾讯赞助了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同时也加强了和各种活动、节目的合作,腾讯被指定为官方合作伙伴的例子并不鲜见,甚至腾讯还被央视作为和观众互动的工具。这诚然有媒体表现亲民的原因,但是更深层次的则是腾讯对新浪媒体地位的窥伺。

  除此以外,腾讯还加强了与传统纸媒的合作,给他们提供基于QQ的报料平台,目前已有包括《羊城晚报》在内的多家传统媒体出现在腾讯的合作媒体名单当中。读者只需将对应的QQ号码添加为好友,就可以像聊天一样向该“报料QQ”提交内容。

  这意味着腾讯开始学会结合自己IM领域的优势,开始向新浪的领军地位发起了猛攻。互联网新媒体战争,且看他们如何出招。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地址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Firefox扩展插件备份同步工具

  在多台电脑安装Firefox,需要配置的东西很多,先前我介绍的Firefox书签同步工具Xmarks可以解决Firefox书签栏的同步,剩下的一个最大的麻烦可能就是扩展的同步了。对于Firefox而言,扩展的同步我推荐使用Firefox Extension Backup Extension这个扩展。

  Firefox Extension Backup Extension(FEBE)允许我们非常容易且快速地备份Firefox的所有扩展和其他信息。对于重装系统、多台电脑安装Firefox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让用户可以很方便的同步办公室和家里的浏览器设置。FEBE可以备份用户的扩展、主题、书签、属性、密码、Cookies以及Firefox提供的其他配置,甚至可以备份及还原您的整个配置文件。

  Firefox Extension Backup Extension的主要特性如下:

  * 按每日、每周或每月进行定时自动备份。

  * 将备份文件保存在以时间戳格式命名的文件夹中以便于区分备份是何时创建的。您可以指定要保留的文件夹数目,FEBE 将删除早期备份的文件夹。

  * 备份提醒。如果在指定天数内未进行备份,FEBE 将自动提醒您进行备份。

  * 完整的备份结果报告,您可以点击其中的链接访问相应开发者的扩展/主题的主页。

  * 用户自定义备份。备份 Firefox 或其他程序任意的文件或文件夹,您只要指定要备份的内容,FEBE 将帮您完成剩余的工作。

  * 内建帮助文件。只要点击 FEBE 选项中的蓝色信息图标即可查阅相应帮助。

  * FEBE 6.0 使用了原生的 Firefox zip/unzip 组件。较 FEBE 的以往版本基于外部的、第三方的组件更加快速。

  * 只需点击一下就可以自动将备份文件上传到您的 Box.net 帐户中。

  * 验证您的扩展目录。升级到 Fx 3.0 时可能在扩展目录中留下一些无用的文件,FEBE 将帮您清除这些文件。

  * 快速备份。您可以按照您的喜好快速备份任意数目的扩展/主题并将其打包为单一的、可安装的 xpi 文件(类似 CLEO)。

Firefox扩展插件备份同步工具

  此备份扩展虽然支持BOX.NET,但我在使用的时候还是喜欢将文件备份到Dropbox上,这样感觉速度会快点。

  此外,Firefox官方也出了一个Firefox Sync,则可以用于同步个性化设置、密码、书签等信息,但无法同步扩展和插件。

  点击安装Firefox Extension Backup Extension扩展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使用Nginx给Google App Engine做负载均衡

  周末突发奇想“能不能用nginx给自己的多个Google App Enine (以下简称GAE)应用作负载均衡呢?”想想蛮有意思的,动手试试看吧,不过这是我第一次用nginx做负载均衡,也是玩玩而已,我还没有那么大访问量的应用。

  关于nginx的介绍,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和官网都能找到,国内的张晏写很了个很详细的用nignx 搭建Web服务器的教程-《Nginx + PHP (FastCGI)搭建胜过Apache十倍的Web服务器》,也是得益于这个教程,我才顺利的在vps上用nginx搭建好了web服务器,在此表示感谢。

  负载均衡听起来貌似很复杂,很深奥的技术,等你亲自尝试一番之后会发现:其实在nginx上配置比较简单。

  好了,下面就进入到我们这个系统吧,我们要架构的整个系统的结构如下:

用Nginx 给Google App Engine 做负载均衡

  步骤1.配置nginx代理访问GAE应用

  首先,我们要配置多个代理(你有多少个GAE应用配额就可以设置多少个代理),直接通过IP访问GAE的应用是行不通的,因为Google的服务器无法辨认是哪个应用,所以我们要使用nginx做代理,每个代理的配置方式如下:

  server

  {

  listen 8081;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app1.appspot.com;proxy_set_header  Host  "app1.appspot.com";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

  上面配置中设置主机头是关键配置,它应该设置为你GAE应用的原始域名,一般是xxx.appspot.com.当你重新nginx配置后,你将可以通过8081端口访问你的GAE应用。

  步骤2.配置负载均衡

  nginx负载均衡是通过添加upstream{……}配置节来实现的,我配置了一个最简单的负载均衡方式:

  upstream backend

  {

  server 127.0.0.1:8081;

  ……

  }

  可以看到,上面可以配置多个server字段,因为在前面配置了多个代理,它们各自使用的端口不同。关于Server,据我所知有两种类型:

  1.每个Server的ip不同,开始我给每个代理分配了一个域名,然后试图通过不同域名来区分server,失败了,这个还有待研究,有了解的朋友请不吝赐教。

  2.每个Server的端口号不同,这个就是我们上面采取的方式了。

  Server除了配置地址参数外,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参数,比如设置每个Server的权重,是否为备份server等等,需要知道更详细的,建议看官方wiki.大家也可以尝试多种配置,做做实验嘛~~

  步骤3.配置应用的总入口

  其他配置都准备就绪了,就差一个应用的入口点,也就是访问这个系统的域名,我的配置如下: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g.ooq.me;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backend;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到这里所有的配置也就完了,重新加载一下nginx的配置文件,这个系统就启动了。

  小结

  搭建这个系统有诸多好处:

  1.可以免费使用多个GAE跑一个应用。

  2.一个很好的学习nginx负载均衡的配置的实验环境。

  3.永远不用担心GAE被封掉,只要确保你的vps能访问。

  缺点也是存在的:

  1.企业级的应用暂时是不可能的了,就算有也不用这么麻烦,GAE本就是云计算应用,Google已经做了负载均衡,也就只能个人玩玩,做个博客什么的还是很好的选择。

  2.带宽的问题,我的vps是在美国,ping了一下GAE的服务器只要6-8ms,还算是比较满意的,如果你的vps是在国内的话,估计速度会成问题。

  3.数据库的共享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如果每个GAE应用都用单独的数据库的话,那就不是一个系统了。迫切期待大家想出好的解决方式。

  来源:Lloyd Sheng Blog投稿

2010年6月20日星期日

Google Earth iPad版评测

  大名鼎鼎的谷歌地球(Google Earth)首次推出了免费iPad版本,版本号3.0,其界面和功能与早先推出的iPhone版类似,还专门为iPad的大屏幕优化了显示效果。目前的iPad版Google Earth官方支持简体中文,而且完全免费,效果非常不错,属于iPad必装应用之一。

  iPad版Google Earth一经推出,就占领了iTunes应用商店的免费iPad应用第一名,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由于iPhone版的同名应用就很知名,具有更佳使用体验的iPad版自然更会得到大量关注,加之相关报道较多,使得这个应用大受欢迎。

  Google Maps和Google Earth

  iPad内置了Google地图(Google Maps),可以方便的查看传统地图和卫星地图,不过iPad版Google Maps功能很少,界面简单,缺少附加图层,最主要的是不能像Google Earth那样旋转地图,功能并不如Google Earth那样强大。

  iPad内置了Google地图,有传统、卫星、混合、地形四种地图,还可以查看交通状况图层。经测试,混合地图并没有把传统地图和卫星地图混合在一起,可能这项功能在中国还有限制。

Google Earth iPad

  不过,iPad版Google地图比iPad版Google Earth的好处在于多了街景地图,在地图上放置一个大头针后,按住上面的人像,就可以查看街景地图了。

Google Earth iPad

  操作体验

  iPad版的Google Earth的操作性令人印象深刻,用户使用两个手指就能方便地放大、缩小、旋转谷歌地球,就如同玩弄一个真是的地球仪一样方便,操作感带来很出色的使用体验。

Google Earth iPad

  和iPhone版的Google Earth不同的是,iPad具有更大的显示分辨率,对于桌面版Google Earth的优势则是iPad具有良好的移动性,用户可以在大街上使用Google Earth软件。

  和桌面版Google Earth不同的是,iPad版Google Earth支持GPS定位,GPS定位是iPad的特色功能,用户点屏幕上方的圆圈即可定位自己的位置,GPS定位的显示效果如下图,和iPad内置的Google地图大体一致。

Google Earth iPad

  功能特色

  相比桌面版的Google Earth,iPad的Google Earth功能较少,只有“选项”和“图层”两个菜单,选项的信息包括“位置”和“自动倾斜”,还可以删除缓存和历史记录,版本说明中显示的是3.0版本。

Google Earth iPad

  图层也只有少量几个主要图层,一些桌面版Google Earth的重要图层都存在,界面上的地理内容要多于iPad版Google地图。图层包括:地方、商业、Panoramio照片、维基百科、边界和地名、道路、地形。

Google Earth iPad

  Panoramio图层

  Panoramio图层是iPad版Google Earth唯一的一个UGC(用户产生内容)的图层,在上面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网民拍摄的数码照片,也有很多我拍摄的照片。当然,这个图层也会让CCAV的军事专家们惊恐万分了,网民拍摄的国家军事机密又要被上传到Google上了。

Google Earth iPad

  Google Earth上的另一个图层:Google Earth社区的标注图层并没有出现在iPad版Google Earth,具体原因不明,有可能是因为网民在谷歌地球论坛上传的地标数量太大,质量则良朽不齐,不适合手持设备使用吧。

  维基百科图层也是一个内容信息丰富的图层,在中文iPad界面下,维基百科图层的信息来源于中文的维基百科。

Google Earth iPad

  道路图层

  在iPad版Google Earth上,交通地图终于可以和卫星地图混合在一起了,选中“道路”图层之后,就可以将卫星地图和传统地图合并。然而,经过测试,对于中国地区,卫星地图和交通地图混合后具有明显的偏差,交通地图上的道路和实际卫星地图的道路不相匹配,问题的根源应该在于交通地图的地理数据不准确,Google Earth中国交通地图的数据来自Google地图的中国的地图合作商,中国目前有种可笑说法就是,提供具有位置偏差的地图可以保护中国的“国家军事机密”,显然Google Earth也在遵守中国的法律来保护中国随处可见的“机密”。

Google Earth iPad

  这种地理位置偏差的情况只在中国大陆地区存在,例如查看深圳地图会发现滨海大道已经在大海里,而几公里之外的香港地图却没有任何偏差。

Google Earth iPad

  不足之处

  Google Earth iPad如果说有不足的话,稳定性应该是最大的不足,使用过程不很稳定,如果点击一些图层信息,经常会出现自动退出程序的情况,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观Google Maps iPad则没有自动退出的情况发生。

  总而言之,iPad版的Google Earth大体上浏览体验非常不错,仿佛Google Earth一开始就是为iPad设计的一样。

  Google Earth iPad应用地址:http://itunes.apple.com/us/app/google-earth/id293622097

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

Google Analytics与百度统计比较

  Google Analytics和百度统计都是网站常用的网站流量分析工具,与其他流量统计工具不同,Google Google Analytics和百度统计不只记录点击流数据,更注重点击流的分析与测量;并尽量将这些结果向Web分析和网络营销引导。这里是读者投递的一篇比较Google Analytics和百度统计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百度统计与Google Analytics相同的地方:

  1、工具定位和层次基本相同

  均定位于流量分析工具,而不是流量统计。流量分析差别于流量统计的显著特点是,流量分析会关注与流量的质量,其分析基本单元是“访问次数(Visit)”,相当于Session,而流量统计分析的基本单元是“浏览量(PV)”。

  Btw:由这个区分来看,目前市场上的CNZZ,51la,量子统计均只是流量统计的工具,而且由于基本的分析方法迥异,要升级为流量分析几乎不可能。随着站长的成熟,停留在统计层面的工具,迟早要消失的。

  2、都致力于帮助站长提升网站质量

  搜索引擎处于互联网生态链的顶端,到了一定的阶段,互联网上是否有高质量的内容和网站,将成为搜索引擎下一个发展瓶颈,这一点百度和Google是一致的。

  无论是Google还是百度,都希望能够把整个蛋糕做到更大,这样才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块。搜索引擎推流量分析工具都是这样的目的。

  3、都独家支持自家推广平台的统计

  与Google Analytics独家无缝整合Google Adwords一样,百度统计对百度推广也实现了完美的整合。百度推广的关键词、创意、计划、单元带来的流量与点击消费信息被整合在平台下,能很好地帮助百度推广用户做各类SEM优化。

  独家支持这一点,本身就可以吸引到大量用户来用,毕竟依赖于付费推广的用户还是很多很多的。

  百度统计相对于Google Analytics的几点优势:

百度统计系统

  1、更加符合中国站长的需求,比如:

  a)提供独立IP数

  不知道为什么Google Anlytics一直不提供独立IP数,但是IP数在国内站长圈内还是一个用个最多、广为接受的指标,甚至远超过访客数这样的概念。

  b)提供实时数据

  Google Analytics一直有1-2个小时的数据延时,这对于运营成熟的站点来说,对数据分析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国内更多的站点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上瞬息万变的环境中,1个小时的延迟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

  百度统计在这一点上,做到所有报表最多延迟5分钟(当前在线用户数报告延迟2分钟左右),而且完成了大量一般流量统计工具不提供的流量分析功能,其中必须花了很多精力。

  c)提供访客明细记录

  Google Analytics的定位是一个彻底的分析工具,因此,对微观的用户信息是完全不提供的。但实际上,经过加工之后的数据固然有其作用,但是细节数据也不可或缺,对于网站管理者来说,通过微观信息,揣摩用户行为和心理,对于网站优化时大有裨益的。

  百度统计有两处访客明细记录很有用,一个是最新访客中的最近500条访客记录,均按照访问次数(visit)给出了用户的详细访问轨迹,还一个是搜索词报告里的“链”字链接,提供了搜索词的详细搜索URL.

  2、部分功能推成出新,比如:

  a)事件目标分析功能

  Google Analytics提供的是JS函数接口,功能非常强大,但是需要相当的编程能力,部署非常复杂。

  百度统计提供的事件目标分析功能,只需要在后台对要监控的事件进行设置就可以了,用起来很方便,不懂编程的人也可以很快用起来。

  b)子目录分析

  Google Analytics提供的过滤器功能强大,几乎能想到的过滤都能够提供,但是如果想在一个网站向看多个子目录的各类数据,也是做不到的。

  百度统计子目录设置功能提供的是一个页面包含和排除的简单规则设置,能够把要分析的页面单列出来作为一个子目录,提供这个子目录各个维度的数据,对于子目录很多的站点来说,很好用。

  c)升降榜、历史趋势分析

  升降榜这类功能本是51la等统计工具做的比较好的地方,百度统计也吸纳了,作为流量原因分析的重要工具。

  流量的分析最重要就是看:细分、趋势、并做比较,百度统计在各个报告中都提供了快速趋势查询功能,方便观察和比较。

  3、使用体验,更加本土,更加清晰好用

  a)菜单清晰简单

  Google Analytics服务于全球用户,在功能的理解上,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需要一定时间。百度统计菜单上相对就好理解多了。

  b)统计图标、查看密码功能

  Google Analytics不提供统计图标,开放数据需要单开账号,百度统计这方面做的更接近于CNZZ,要给广告主看数据,很简单,给个查看密码,到网站下面去点击统计图标就可以看了。

  c)系统环境

  在地域分省上,百度统计具有国内最准确的IP库,保证统计最准确,在浏览器、网络服务商这些参数的统计上,也更加本地化,统计全面而准确。

  4、开放和整合力度更大,包括:

  a)不限制PV规模

  Google Analytics的 PV限制是500万/月,相当于一天30万pv不到,这对于很多大站点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超过了这个限制必须做Adwords才可以。

  百度统计是完全不限制流量,可以支撑每天上千万PV的流量。

  b)巧妙整合百度指数、热门搜索词功能

  Google也有类似的功能,但是分布在不同的产品中。

  百度统计在搜索词报告中,通过搜索词,把相关的信息串在一起,对于流量原因分析很有帮助。

  百度统计相对于Google Analytics不足的方面:

  1、交叉数据分析方面

  Google在数据存储方面的能力毫无疑问不是盖的。用过的Google Analytics人都会被其强大的维度交叉分析功能所降服。

  百度统计虽然也在大多数报告中提供了地域和来源的交叉过滤,但与Google Analytics相比,还有差距。

  2、自定义报告和功能方面

  Google Analytics提供了自定义维度、指标,能够自由组合出各种需要的报告。过滤器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自由设置,过滤出各类数据,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百度统计虽然也提供了IP排除、来源过滤、跨域统计等功能,但是在自定义方面显然不如Google Analytics.

  3、转化分析方面

  Google Analytics在转化路径分析方面做得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

  百度统计也提供了转化路径分析功能,但还非常简单,提供了上下游报告也还有不少要完善的地方。

  4、网站分析规则制定和普及方面

  Google Analytics不仅是一个工具,而且提供了一套方法和规则,帮助网站分析从业者、网站主来做网站分析,成为了业界默认的规范。

  这方面,百度统计还刚刚起步。

  作者:喻友平,注:本文作者为百度商业产品部产品经理。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2010年6月18日星期五

搜索引擎优化和用户体验

  在一般情况下,搜索引擎优化与用户体验是相辅相承的,优秀的搜索引擎优化可以提高网站用户的体验,而一般来说网站用户体验比较好的网站,其网站搜索引擎优化的表现一般也不错。不过在实际开发中,搜索引擎优化和用户体验又存在着一些矛盾。

  搜索引擎优化和用户体验是“矛盾”的

  相信不少做SEO的朋友在和用户体验的同事沟通时会遇到这个问题,谁都有自己的道理。SEO希望这里要增加关键词,那里加粗,这个地方很重要坚持放在头部,放在左边,用户体验部门不高兴了,因此一些公司就取决于谁在公司的话语权大,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当然,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些优化公司,真是放开手脚干,承诺客户除了标题,不更改任何地方,自然把对用户体验的伤害降到最低,他们靠什么?一招就够,狂发外链。

  问题的根本不是哪个重要不重要,而是Seoer对用户体验的了解不够,同样用户体验部门同事也一样,在他们眼里,SEO就是“敌人”,就是要增加关键词密度不管用户,就是原本非常好的实现效果需要放弃,比如flash,js,ajax…面对最近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字眼,我觉得并不是用户体验取代 SEO,或者说大家把重心转移到用户体验,SEO无所谓了,只是用户体验的最近关注度增长要远远大于SEO。

  搜索引擎优化和用户体验是“不矛盾”的

  SEO的目的是为了从搜索引擎获取更多的流量,用户体验是为了把流量更多的转化。而且目前越来越多的seoer意识到不仅仅需要流量,更需要转化,也就是方向是一致的。而一直有个说法就是,用户体验好的网站搜索引擎也会更加关照。

  优秀的SEOer能控制搜索引擎流量的质量,也就是能提高用户体验,比如把绝大部分的keywords都优化到首页,和把关键词均衡的分布,长尾关键词用详细页优化。

  优秀的用户体验师能提高网站搜索引擎排名,比如tag,相关链接,电子商务网站中常用的相关商品推荐,一个背包,底部可能会有好几个带着相关关键词的商品,这不给你增加密度了吗?

  显然,一味的相互说怎么怎么样,只能说明你不够优秀。

  未来的趋势

  SEO和用户体验相互的交集越来越多,“门槛”降低,意识增强,相互的影响越来越大。seoer希望带来的流量能最大的有效转化,这样才有意义,才能让seo行业更健康;用户体验师希望能有更多的流量,谁愿意为了一个产品只有100人使用而抓破脑袋谈用户体验,没有用户,哪来的体验?更给我信心的是,堆积关键词等严重影响用户体验的优化手段效果越来越差,单纯为了排名的原创越来越失去价值。

  因此,别再你喘我一脚,我咬你一口了,我们是朋友!

  来源:读者野果子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6月17日星期四

传腾讯收购康盛—财付通与支付宝的对弈开始

  五月底的传言还是被证实了,马化腾终于决定出手了。“腾讯收购康盛创想,已经谈成,不是传言中的入股、战略投资,而是通过现金加股权的方式达成收购,价格也比传言中的1000万美元高,大约在几千万美元,具体数额不方便透露。”6月14日,互联网业内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此说道。

  在笔者看来这不只是一件简单的收购案。

  阿里收购PHPWIND后,你可能已经发觉PHPWIND在短短二年的时间内发展如此讯速,不断开展各类站长活动,宣传PHPWIND,以形成自己的“品牌”。

  让更多还未来得及使用社区这一资源的站长及早的了解社区程序,在选择上,优先选择PHPWIND,如此以达到扩大用户基数的目的。

  当然阿里在如此大方的宣传PHPWIND的同时,也并不是简单的资助,你也可能看到了,在宣传PHPWIND的路上,都会有支付宝的出现,在社区及各类站长程序上,凡于PHPWIND有关的程序及站长建站工具上,你都会看到支付宝的身影,凡此种种,无处不在透露支付宝在扩张的野心,拉拢站长为其推广支付工具的使用。

  说到这,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可能有人听说过,可没有听说过的还是80%以上,甚至超过这个数字,那就是淘宝当年在战胜易趣方案中就使用了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这种战略,当时易趣为了不让淘宝进驻C2C市场,斥可谓巨资购买各大门户网站的广告,不让淘宝有在品牌媒体、门户上打广告的机会,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淘宝被“逼”无奈,转而走“农村”路线,发展自己的B2B市场,至于如何走的,其中更多的详情可参考部分资料记载,这里也说不上太多,就在走“农村”的这条战线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竞让淘宝发展的如此迅速,继而大家后面看到的淘宝可能完胜易趣,使其不得不打退出中国的市场想法。

  可见,经过淘宝B2B的发展经验,让马云更有把握在“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上发展自己的支付工具,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正在马云大力扩大他的“农村”路线的时候,还以为这些农村路线无人来抢占的时候,马化腾还是发觉了这点,走中小网站路线来推动自己的产品扩展,在此“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上,使得马云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对手,看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条可取而且是比较容易让产品走向成功的路线,要不,也不会引起二位老大的如此看重。

  如此这般,在康盛被腾讯收购的信息被证实后,接下来,你将会看到更多的财付通的信息,和中小合作的计划,在资费上,财付通目前还是免费的模式,如此很多人就会优先考虑财付通的,所以财付通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空间的,尤其是今年如此关键的电子商务一年中,将会看到真正的电子支付工具哪家占上风,更让人熟知。

  财付通开始发力了,支付工具:支付宝与财付通的对弈才刚刚开始,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此次的互联网支付工具的战争吧。

  来源:读者梧桐树/Hugo投稿,源文地址

  更新:康盛的李明顺在其微博上否认了康盛将被腾讯收购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