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星期一

我们应该安装什么样的杀毒软件?

  什么杀毒软件最好,我们应该安装什么样的杀毒软件?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或许会觉得好笑。什么杀毒软件最好,我们当然就安装它了,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为什么要用两句话呢?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江苏卫视非常火爆的《非诚勿扰》节目,是不是每个男嘉宾出场选择心动女生的时候,看着24位女生谁最顺眼、谁最有气质、谁最漂亮,就选谁了?——肯定不是的:一般都是看着哪个合适,然后选哪个(当然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男嘉宾,自己长得又挫,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又要如花似玉倾国倾城的——所以一般情况走的时候都要听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还有比如别墅最好住——为什么我们不去住别墅呢?其实我们电脑上安装的杀毒软件也是一样的,不是选择最好的,我们应该学会去选择最合适以及用得起的,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说一下到底什么是病毒?几乎只要会上网的人都知道:简单的说,病毒就是破坏电脑中的文件、盗取用户密码、还有恶意骚扰——说来说去就这几个了吧,但是现在看来许多杀毒软件并不是这样定义病毒的,他们是怎样定义的呢?

  先举个例子吧:如果把我们的电脑比作一个居民小区,病毒就是扰乱、破坏这个小区里的人们正常生活的的坏人,那么杀毒软件就好比是这个小区的保安,遇到坏人的时候,当然保安就会去把坏人抓起来,这就是保安的职责,也就是杀毒软件的职责所在,大多数的杀毒软件都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当保安在小区里遇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保安该怎么做呢?如果是坏人就抓起来或者赶出小区,但是如果一个保安看见一个陌生人(保安不认识那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抓起来或者直接把那个陌生人打死了,当然如果那个陌生人是坏人,那保安是管事的,但是如果那个陌生人不是坏人,比如是这个小区里面某家的亲戚朋友,这样冤冤枉枉就被当做坏人了,这样的保安谁还敢要呀。这就是杀毒软件一个无语之处,什么是病毒:病毒是破坏电脑中的文件、盗取用户密码、还有恶意骚扰?不是!杀毒软件说:“只要我们不认识的程序,都是病毒。”难道现在的杀毒软件还要一个一个程序鉴定来区分安全与否?

  再举个例子:住在这个小区里面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上街去买了把菜刀回来,然后进小区的时候,保安看到老太太拿着刀,觉得很危险,不由分说的,一棒子把那个老太太打死了,这样的保安也是非常恐怖的——这是杀毒软件凸显的另一个问题——误报。随随便便的一个程序就拉警报,动不动就说可能是什么盗号木马,就连软件安装的卸载程序,也说是木马,这样草木皆兵谁受得了?

  另外我们要选择强的杀毒软件还是弱的杀毒软件呢,一般的人会觉得当然是越强越好了,但是举个例子,汽车的报警系统,如果报警系统很灵敏,你去吃个饭,把车停在饭店外面,当走过一个过路的人的时候,刺耳的报警系统就响了,当你慌慌张张跑出去的时候——没事;当路边开过一辆车的时候,刺耳的报警系统又响了,你又慌慌张张的跑出去——又没事……

  这不禁让人想起我们童年时候那个《狼来了》的故事,杀毒软件也一样,你安装个小程序总是提示程序对系统有威胁或者说是木马病毒(其实一点威胁也没有),弄得你最后都不知道什么是病毒了,以前一直用的小程序你就开始怀疑它是不是木马了,所以杀毒软件太过灵敏其实不好。

  电脑上该安装几个杀毒软件?

  有的人为了安全,电脑上安装了多个杀毒软件,还炫耀说自己的电脑有多安全呀,其实这个我觉得好笑,一句话:有必要吗?其实不管是金山、360、瑞星、江民、还是卡巴斯基、小红伞、麦咖啡……安装一个足够了。

  装了多个杀毒软件,有争议的时候听谁的,就像一个国家有几个总统一样的。而且杀毒软件都有监控能力,他要一直启动防护程序在后台对电脑监控,好比街上的监视器、警察巡逻、国家军队防御备战之类的,装杀毒软件多了就很占用CPU和内存,而且升级病毒库的时候占用网速,另外还有他们的兼容问题等等(关于兼容问题,还有一个网友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你穿了一双耐克鞋再穿一双阿迪达斯,有必要吗?)所以我建议一个杀毒软件就够了,如果你不放心,最多最多安装两个足够了。

  安装了杀毒软件后,最好再安装一个安全卫士,现在有金山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QQ软件管家。有人说,我电脑上安装了很强的杀毒软件,不需要什么安全卫士了,做个比喻吧:如果把电脑比作一个国家,那么那些程序、文件可以比作是国家的各个部门、组织、团体。杀毒软件就可以是国家的军队,安全卫士好比国家的警察,军队和警察保卫着我们的国家,碰到重大的事情,比如什么恐怖袭击呀、大规模的暴动呀、外国的侵略呀……的时候,就要军队出动了。碰到小事情的时候,比如小偷捣乱、民事纠纷之类的就警察解决,就是这个道理。还有比如清理插件、修复、维护系统之类的,安全卫士最适用了。

  杀毒软件是说是病毒的程序就是病毒?

  有上学时候我给同学传一个很好用的系统优化之类小程序,但是杀毒软件马上弹出吓人的对话框说这是病毒、这是木马。他们还说我传病毒给他们了,而且当那个程序被杀毒软件标签为病毒木马杀了以后,他们还特得意的笑着——感觉他们的360多么强大、多么拽呀,看着他们得意的表情。我真的是又可笑又无语的,

  再回到刚才说的,杀毒软件就像国家的警察、军队等一系列组成的安全部门,坏人和好人警察很多时候也判读不出来的,杀毒软件和人一样总会看错,因为人会伪装,就像一个非常清纯的美女却是个女优、一个文质彬彬的绅士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贪官……木马病毒程序也会伪装,杀毒软件有时候就判断不出有的程序是不是病毒木马。

  另外警察法院抓到一个非常可疑的人的时候,不能说感觉这个人就是坏人,然后就抓起来或者直接枪毙了,但是杀毒软件呢,遇到可疑的程序,他可以直接杀了——错人犯法,杀程序不犯法,警察法院杀了人,那就是法律来了,但是杀毒软件杀错了,可以升级病毒了之类的,然后给这个程序平反,很简单:就因为很简单,所以杀毒软件遇到有点威胁的程序总是杀了(如果不杀——就会被说成是垃圾的杀毒软件,病毒都杀不出来的,久而久之还怎么混呀。)——所以杀毒软件可以任意的杀程序。比如一些软件的注册机、一些破解软件(非常软件有时候就要用非常手段)许多个人做的一些小程序都是安全的,特别像360杀毒软件还有现在的金山毒霸总是拦截或者误报,就像监狱里的坏人不一定都是坏人,警察说是坏人的也不定就是坏人。

  另外告诉大家个常识的:就是你下载的东西,杀毒软件直接把它枪毙了,那个可能就是病毒,但是提示你可能存在威胁的,就是杀毒软件没有直接把那程序杀了,一般都没有问题,只要你信得过的,都可以添加信任,当然一个程序安全不安全还有做那个软件的人品问题,所有建议大家平时下载软件之内的都去一些大的网站和你自己信得过的网站下载。

  上面和大家分享了一下自己对各个杀毒软件的一些认识,因为只是一个使用者,对杀毒原理什么什么之类的并不太了解,说得不对以及不足之处请大家谅解。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怎么样去选择你电脑上的杀毒软件,还有中国三亿网民,我估计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都是小白型,对电脑一窍不通,欢迎大家转载让他们看看,让他们不要再那么的白了,最好最强的杀毒软件不一定是适合他们的,还有就是杀毒软件说是病毒的程序不一定就是病毒。

  来源:行客工作室投稿

2015年1月15日星期四

屏蔽Gmail是历史的倒退

  在谷歌正式“退出”中国大陆五周年的前夕,谷歌广受欢迎的Gmail邮件系统被中国彻底屏蔽了,引起业内广泛关注,一个电子邮件为什么会被屏蔽,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至今仍然是个不解之谜。

  电子邮件,做为一个最古老的互联网服务,比互联网出现时间还早,电子邮件诞生在1970年代,据目前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了。电子邮件虽然古老,但生命力极强,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送的电子邮件达到1880亿封,超过其他任何通讯方式。

  电子邮件的流行有历史原因,也因为其开放的特性。不像其他封闭的互联网服务,电子邮件系统是完全互相开放的。任何电子邮件服务商都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其他服务商发送邮件,双方不需要有任何事先的协商、接触。

  Gmail改变电子邮件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电子邮件的变化是非常少的,其使用方式也是相对固定的,直到有一天,谷歌Gmail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传统电子邮件的命运,并给电子邮件行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

  巨大的存储容量

  Gmail诞生之初就拥有1G的存储容量,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大,当时主流的雅虎邮箱容量仅为4M,微软Hotmail邮箱容量仅为2M,人们以前使用电子邮件必须要将邮件下载到本地,否则邮箱很快会装满,而Gmail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再也不需要删除邮件了。

  随着Gmail之后的巨大成功,各大电子邮件商感到压力如山,最终都不得不纷纷提升邮件的存储容量,到了现在,大容量已经成为电子邮件的标配。

  存档和快速的搜索

  邮件已经不需要再删除了,只要存档即可,日积月累之下,用户存档的邮件可能是海量的,以前用客户端软件在海量邮件中搜索时,邮件越多,搜索速度越慢,全文搜索速度更慢,甚至长到无法执行搜索,而Gmail在海量邮件中进行全文搜索,速度出奇地快,眨眼之间就能在海量邮件中找到用户需要的内容,这也让用户逐渐放弃在客户端上搜索邮件。

  免费、免费、全部免费

  很多电子邮件服务为了盈利,不得不将某些邮件服务进行收费,例如POP3、IMAP等服务,而Gmail不仅仅提供所有可以想到的邮件服务,而且全部都免费,在商业模式上,Gmail会对邮件文字内容进行分析,并将针对性的广告列在边栏上,这样的广告形式虽然在当时颇有争议,但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文字广告对于用户的干扰是最小的,而关联性的内容又会大幅提高广告的点击率。

  高效的垃圾邮件过滤

  在Gmail出现之前,人们的电子邮箱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垃圾邮件,大量的时间要花在删除垃圾邮件身上,邮件处理效率非常低下,有时候几天不收邮件,邮箱里就会堆积成百上千封垃圾邮件,另用户非常沮丧。而神奇的Gmail出现了之后,用户发现垃圾邮件竟然全都不见了,邮件处理的效率成倍提高。

  安全的两步验证

  电子邮件的安全性是个人网络安全的核心和关键,目前大多数网络服务都是通过电子邮件做为用户名来注册的,通过电子邮件重置密码功能,可以获得用户绝大部分网站的密码,因此一旦邮箱密码被黑,会导致用户全部密码体系失控。

  什么样的邮箱算是安全的电子邮箱,简而言之,就是用户邮箱的密码已经泄漏,攻击者依然无法进入用户的电子邮箱,目前来看,具有两步验证功能的邮箱就算是安全的电子邮箱。

  为什么“两步验证”能有效提高邮箱的安全性呢,“两步验证”实际上属于动态密码的一种类型。动态密码(Dynamic Password)也称一次性密码,它指用户的密码按照时间或使用次数不断动态变化,每个密码只使用一次。由于每次使用的密码必须由动态令牌来产生,而用户每次使用的密码都不相同,因此黑客很难计算出下一次出现的动态密码。这样,就算用户邮箱的密码已经泄漏,攻击者依然无法进入用户的电子邮箱,除非黑客再拿到用户的手机并解锁,找到谷歌一次性密码,因此,具有两步验证功能的Gmail邮箱就算是安全的电子邮箱。

  可见,Gmail之所有改变了电子邮件的游戏规则,在于其突破性的创新,它甚至在获得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后依然保持了其最具创新性的一面。

  为什么要屏蔽Gmail服务

屏蔽Gmail是历史的倒退

  总结一下Gmail的种种优点:1、高效,自动分类邮件,高效过滤垃圾邮件;2、大容量,几乎不用删除邮件;3、搜索,可以瞬间在海量邮件中找到目标;4、稳定,极少丢信,传送快;5、安全,开启两步认证后,任何人都黑不了你的邮箱了。6、不作恶,邮件通讯内容保密,不受监控。

  可以说,Gmail是世界最佳电子邮件服务(没有之一),但是,这么好的一个服务,为什么会被中国屏蔽呢?

  从道理或法理上说,屏蔽Gmail都是不可思议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通信自由权包括:进行通信的权利、通信顺利传达的权利、通信内容保密的权利。通信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公民的这一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而电子邮件恰恰是网络时代人们最基本的通讯方式之一。

  同时,屏蔽Gmail让很多使用Gmail邮箱的中国用户面临邮件通讯的难题,不少中国学生申请报考美国大学都是通过Gmail发送资料,去申请报考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等等,此外,屏蔽Gmail还给外贸商家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很多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大量的文档、图片都是通过Gmail发送接受的,Gmail被屏蔽给这些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国是要面对全世界发展经济,对外开放,现在却将互联网最基础的邮件通讯服务给屏蔽掉,这到底是改革开放呢?还是闭关锁国呢?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状况,要走向世界,不可能把世界的网络都给屏蔽了。而如果对网民的邮件进行审查,这不仅仅违反了公民通讯的最基本自由,更是历史的倒退,让中国倒退到几十年前那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时代。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谷歌域名注册服务Google Domain在美国开放

  谷歌本周在美国启动了域名注册服务的开放测试,支持超过60个不同域名后缀。谷歌于去年6月在美国推出了这一服务,但此前一直是基于邀请使用的系统。

  谷歌的服务将成为GoDaddy的竞争对手。该服务的起步价格为每年12月美元,用户可以获得一个域名,以及其他额外的功能,例如隐私保护、电子邮件转发至Gmail、对最多100个子域名的支持,以及域名转向等。国际上主要流行域名如com/net/org的注册费用为12美元/年,该价格比其竞争对手Godaddy便宜3美元。

  谷歌同时还聚合了多家合作伙伴。包括Squarespace、Weebly和Wix在内,这些公司能帮助用户快速搭建网站。不过如果用户希望使用这些服务,那么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

  谷歌还宣布,将提供对Blogger的全面支持,便于用户将新域名关联至现有的博客。

  自该服务发布以来,谷歌表示,已经收到了来自早期测试者许多有用的反馈。谷歌因此进行了许多优化,例如对控制面板的改进,对超过60种域名后缀的支持(包括.company、.coffee等),浏览以上合作伙伴提供的网站模板,以及用于查找正确链接的更好的搜索工具等。

  谷歌域名注册服务Google Domain的地址是:https://domains.google.com ,目前还不支持中国地区。

2015年1月13日星期二

国家网信办:今年将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包括微博、贴吧和网站等均实行实名制。

  国家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负责人徐丰介绍,除了即时通讯实名制之外,今年国家网信办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包括微博、贴吧和网站等均实行实名制,对此将加大监督管理执法的力度。

  此外,据徐丰介绍,在2014年年底对即时通讯工具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复核。复核的结果显示,目前微信真实身份注册的比例已经超过80%,其他的一些即时通讯工具的真实身份注册比例都在90%以上。

P2P网贷投资五要素

  P2P网络借贷这种模式进入国内也不过数年的时间,但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却让人很是意外。一方面,整个行业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平台跑路或倒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对于投资人来说,很难去识别平台的可靠性。踩雷也屡有发生。那么对于投资人来说P2P平台到底该怎么选?

  警惕高收益陷阱

  很多跑路的平台,早期甚至挂出了年化40%左右的收益率。投资人看到这样的收益往往就把持不住。很多被高收益平台吸引的投资人,并不是不知道高收益的陷阱,但是这些投资人往往带有一点投机的心理,都想着只要在平台跑路之前把自己的资金撤出就没问题了。用投机的心理去投资往往绝大多数都将蒙受损失。

  为什么说高收益平台不靠谱?一方面来说,有些打算跑路的平台往往希望通过高收益在短期内吸引一大笔资金进入。另一方面,就算是平台没有跑路的打算,长期的为投资人提供高收益,这样平台长期不盈利,亏本赚吆喝,这样平台自身的经营风险也是非常高的。

  平台背景很重要

  �丝创业看上去很励志,但是�丝真正成功的毕竟是少数。特别是在网贷行业,2014年开始政府国资背景的平台进入,更是让网贷行业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拼爹的行业。前有陆金所、宜信稳稳的做上头把交椅。后有,各种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为什么说,平台背景很重要?退一万步来说,这样的平台至少他不会跑路。另外,从资金和团队管理上的优势来看,这样的平台本身就占用很大的优势。应对坏账或逾期也更得心应手。

  把握好资金去向

  如何把握好你的资金去向呢?对于投资人来说,只能看平台整体的资金去向。也就是说你的钱借给了谁。P2P进入国内也有六年的时间了,在国内也衍生出不少新的模式,常见的P2C、P2B不能说以上提到的模式那种更靠谱。对于投资人来说,你需要关心的是你的钱借给谁,拿去干什么了。不管是个人也好,企业也好,政府项目也好,核心是借款的用途要靠谱。

  比如有的借款企业,本身就是从事高风险的行业,现金不足,通过网贷平台融资。这样的项目,你借钱过去,风险自然很高。

  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

  千万不要把鸡蛋方一个篮子里,这样的话想必大家肯定听得不少。但是如何合理的去配置呢?这里强调的还是分散投资。所以,你所有用于投资的资金,也千万不要放在网贷这一个理财渠道。那么,对于你用于网贷投资的这部分钱,也不能放一个平台进行投资。那么具体以什么样的模式投资呢?平台选择分散+平台内项目分散,这样组合进行投资。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你投资的风险。

  少听多看

  少听多看,做个眼尖的投资人。那看什么呢?往往细节才能体现出平台的整体实力。

  首先,看平台的管理团队,你投资的平台是什么样的一个团队在运营。那么什么样的团队算是靠谱的?核心看,团队是否有较强金融行业的背景。虽然 网贷是互联网金融,但是其本质还是金融。管理团队要没有金融背景,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另外,学历背景,这个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学历往往代表了个人一定程度上的学习管理能力。

  然后,得看看整个网站的设计如何,UI、用户体验。这是团队实力最直接的体验。很多跑路的平台,往往网站就是粗制滥造。但是,平台想要长期的运营,往往就会在网站上面下功夫。简单来说,就看网站漂不漂亮,用户体验好不好。

  最后,随时保持关注,没事多去网上搜一搜平台的一些新闻或者内容。往往平台如果出问题,你在网上总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所以,前期多调查,后期多关注,不要钱一扔就不管了。

  来源:投稿,作者:申静  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个人微信号:shenjingwx

P2P网贷高收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2013年6月之后,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爆发。截止2014年11月份,整个各行业已有将近四千家网贷平台。网贷行业的兴起,让更多人看到了一种门槛更低、收益更高的新的理财渠道。但是网贷投资行业提供收益也差距巨大。从6%-30%.跨度是非常之大。根据最近的数据来看,年化收益在18%在行业内来看只能算是中等的收益。可见,行业内的更多平台还在选择通过提供高收益来吸引投资人。那么这样的高收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投资人来说,平台提供的收益越高,投资人投资的欲望就会越强。平台本身提供高收益,就能够吸引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人选择高收益的网贷。另外,网贷投资人偏爱高收益的原因就是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平时就很少能够接触到投资理财的渠道。国内投资者基本都停留在把钱放银行的情况,这也是造成中国的储蓄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原因。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没有参与过投资,加上平时资金都是放银行安全都是非常高的。当一个新的投资理财渠道出现时,他们参与的时候就缺乏风险意识。投资理财观念不够成熟,就容易把投资行为和投资行为混淆。这使得更多投资人只看收益忽略风险。

  对于平台来说,在整个行业来看,有利网、人人贷这样的平台每年的广告费用都是千万级别的。他们在营销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对很多中小平台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在广告营销和他们竞争的。那么,中小平台的需要获客,很多平台都会把推广的广告费用,让利到收益上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投资人。

  那么,不管是对于投资人也好还是对网贷平台也好,这样的高收益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平台来说,为投资人提供高收益,平台很难盈利。一般情况下年化收益超过15%的平台基本上盈利空间就很小了。更别说18%以上收益的平台。那么,对于平台来说,不盈利就意味平台很难长期生存下去,这样平台的风险就很高。

  另外,高收益吸引过来的投资人本身不是特别成熟的网贷投资人。他们只看收益,对平台本身不会特别关心,就不会成为你的忠实用户。当你平台开始降息的时候,他们就选择离开。这其实对于平台来说是一个特别大的隐患。

  最后,从行业发展来看,长期各平台持续的比拼高收益,并不利用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收益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平台来说,有一定盈利空间,保障平台正常运营。另外,对于投资人来说,也该有一个合理的投资收益,但是不能抱有过高投资预期。

  那么对于很多高收益的平台,又该如何降息?

  很多平台一开始把收益定得过高,吸引的投资人都是偏好高收益的投资人。一旦降息,投资人就会有巨大的落差,从而造成用户的流失。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网贷平台有该如何平稳过渡。参考官银资本的方式,通过基础收益年化18%+3%的奖励收益。这样的组合方式,总的收益是没有大的变化的,但是也给未来降息预留了空间。投资人对于平台的预期就不会过高。能够保证平台降息后平稳的过渡。

  另外,对于平台来说,也可以开发出一些过渡的理财产品。在收益上比现有的平台低一些,但是在期限上或者其他的增值服务上有优势。让现有投资人,适应收益相当较低的理财产品。

  来源:投稿,作者:黎晓捷 互联网金融分析师    个人微信号:willa_Li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开源之死

  开源之死,死于人心。自由之风气渐行渐远,愚昧教育深入人心。百家争鸣早已经成为往事,汉朝督邮只是偶尔来看看学校,唐宋的学院也能把争论摆到桌面上。民国初,曹辊、袁世凯之流都试图派出教育管理机构管理大学,无奈大学教授群起攻之,后来也不了了之。再后来国难当头大学解散,师生躲藏到云南等地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大学直接消失了。2000年的历史是一个私学和思想消失的伤神往事,现在的学校完全是官办了,就是开立了私学,所教授的课程也要教育部门批准。统一思想的结果是大家都没有思想。听说梅国国务院没有教育部和文化部,中学大学的教材都可以自己编写,不知是否真实。前巢茶楼的柱上张贴着‘不谈国是’的大字 ,今朝论坛上写着‘莫论政事’禁令, 呜呼哀哉,过犹不及啊。

  当今而下,最缺少的不是人才,是思想啊。思想已被禁锢,自由开源就无从谈起啊。多数情况是被禁锢者,不知道自己被禁锢了。就像我们接受的教育一直说非洲很穷,其实非洲也有很富足的区域。哪些以为非洲都是没饭吃的人,一直以为自己接受的教育是正确的。虽然它反对自己老师、家长,但是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也成了近朱者赤了。所在开源现在需要的是宣传,是用户。不要说什么你爱用不用,不用就滚之类的话。

  开源当初也被企业利用作为宣传的噱头,现在看到没有利用价值了,大家也都作鸟兽散了。现在软件的网站 基本上都不再写开源软件几个字了,自由软件更是没有人提及了。几十年前电脑面对的都是专业用户,现在面对的多是娱乐用户,开源自由对娱乐用户的意义也确实不明显了。

  开源之死,死于我心。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世人痴诳,皆缘颠倒梦想。英雄看似创造了历史,实则是历史召唤英雄。纵有万般无奈,佛心永不灭。活在这世界上,总会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失去了信仰,却总是还有灵魂。是非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无法割舍自己的思想。自由就是我思想的全部。也觉得做好事很傻瓜,帮助了别人,自己浪费时间金钱,等别人把你利用完毕转走离去。这和开源、公益教育是多么地相似啊。以前经常写一些有关开源的文章,对自己没有好处只有浪费时间。文笔也就十 分地不优美,根本也没有心情去写地完美,完全是白话了,还好完全表达出我内心的意思 。写文章真的浪费生命啊,特别是在自己非常水平业余的情况下。结果恰如圣经所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南柯一梦,人死梦空。看破难说破,尘缘解不脱。做人就得爱吃爱玩爱睡爱女人,如果这些都不爱了哪还是人吗。看到此文的,应该都是开源爱好者吧。有道是到此皆是佛,同来亦成仙,缘分哪,一起来聊聊吧。

  不知道开源的人,心已经封闭,不会主动来接触开源;知道开源的已经深深地被它伤害了。虽开源有万般不是,但是优点也是多么多么地明显啊。就像欧文的工厂,巴黎的公社让我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同时我这种开源剩斗士,也实在受够了网上这些莫名其妙,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开源用户,除了会攻击人之外不知道它们会干什么。感觉就像一个受伤的疯狗,见人就咬。开源的缺点世人皆知,但是你要说它的缺点你也要说对地方,否则只能连我个外行都要鄙视你了。

  雷锋为什么做好事?我觉得是他自己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像我们这些人关注自由软件一样。旁人也未必需要自由软件,而我们非要宣传。认同一种理念之后,在这种观念中不能自拔。自由软件最先只是一种理念,或者说价值观,世界观。开源软件是一定程度上的向世俗妥协,自由软件对好多软件业者来说犹如洪水猛兽。

  现在自由已远,开源将死。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人们思想也在偷偷地转变 。开源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也许方便了学习者研究代码,也许方便的商业公司抄代码。免费使用一些包或者库,减少一些开发成本。它努力做好人好事,它的自由开源精神,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意味着它赚不来多少钱、没钱养活团队、没钱推广市场、用户群越来越小,用户群小了在上面做软件越来越不值,恶性循环。?它不变革,就很难生存下去了。它的许可证如此凌厉,以致于外国的牛人说公司有代码检测软件,有关开源的代码统统删除。开源的现实如此不堪,未来如此迷茫,它的意义却始终如此伟大,也许先行者注定是孤独的,痛苦的,沉思的。仅仅因为喜欢做一些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的事情,结果就被这个世界的人都说成傻瓜。

  比尔盖茨为什么比其它伟大的科学家更受世人尊重,没有人说他是傻瓜,我觉得主要是因为他把别人的钱变成的自己的吧。我不在意,你认同或是不认同,我只介意,你会不会在没有看明白我想表达什么意思的情况下疯狂地反驳我。有一种人,就像只受伤的疯狗,见人就咬,见文字就喷。如果你真的清楚地认识到我就是你的仇敌,我真的写错文字,你打我骂我喷我,我都会无怨无悔地接受。同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总结不同的教训,吸取不同的经验。

  一、版本混乱。

  开源桌面系统的版本是太混乱了。

  我最讨厌的行为就是大家都在做发行版,反而很少做应用软件,特别是中国人。听说过中国有一些做内核的,有一些做网络管理的,但是我只听说中国做出了二款应用软件,也就是深度的截图工具和音乐播放器。而且中国的发行版的宣传整天在我面前飞,一看软件的新闻,不是雨林某疯,就是深度下潜。还好终科洪旗等等已经消失了。

  我知道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生而俱来的本能。但是现在给我的感觉是,大家都在做发行版,没有听说谁在生产应用软件。

  版本最不混乱的应该是苹果系统,在我眼里微软的系统也是混乱的,但是好像没有干扰到普通人的选择。低级版,普通版,家庭豪华版,专业版,商业版,服务器版,sp1,sp2,sp3······反正我是没有记清楚总共有多少!

  版本的混乱只是浪费了有限的开发精力,大家选择上不用太纠结。我选择fedora,仅仅是听说它使用的软件都是最新的,我连验证都没有去验证。

  媒体上一直说安卓系统是多少碎片化,而只要认真的对比,它和苹果的手机系统各版本的分布比率是基本一致的。就是说苹果的系统也是碎片化的,只是苹果是百分之几十的碎片化,安卓存在几个百分点的碎片,在开发软件的时候,根本就不用考虑的,而且安卓的碎片化情况将会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减少。

  二、学习成本。

  我第一次使用微软系统时,我都找不到开关机在哪里。用了好多次之后,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拼音打字。经常发生调不出自己想使用的输入法的情况。5年后我学会了五笔输入法,但是直到17年后的现在我还是不能熟练地五笔打字。我付出一生的学习成本。就像很多人学英语一样,绝大多数都失败了,特别是我。当外国人问我where is the west lake?我只能用手语回答他们。

  我买过1000多本的电脑杂志书籍,至少995本都是介绍微软的系统,或者它系统下的软件。课本在教我们学习微软系统,平时我们在用微软系统,身边的人都在使用微软系统,天啊,无处不在的window os。可是有些人竟然中了病毒,上帝啊,从初中到大学,你日积月累的学习,潜移默化的使用,你竟然不能掌控自己的电脑。天啊,你竟然还安装了杀毒软件也能中病毒。

  你付出了多到无法计算的学习成本,可是你的window os的水平竟然还是这样的差。

  比较了解微软系统的人,都会比较快地了解开源桌面系统;了解开源桌面系统的人,应该没有不了解微软系统的人吧。真的,如果你比较懂xp同门系统,一定会快速上手开源桌面系统的。

  三、硬件支持。

  从2006年开始我除了在办公室,再也没有使用过32位的操作系统。从2007年开始我一直在家中使用开源桌面系统,而且都是64位的,我给别人安装的温豆死系统也是64位的。期间遇到一次,ubuntu 和opensuse l优盘安装系统竟然不能匹配我的显示器。2006年出厂的液晶显示器,也许是显示卡驱动的问题。除此之外从未有发现开源桌面64位的硬件支持问题,以及温豆死各个版本的64位硬件、软件兼容问题。

  201205月份,办公室有一台网络打印机RICOH Aficio 2018 PCL 6 xp中死活找不到它,必须先安装打印机驱动,再指定打印机在局域网中的ip,才能找到这台打印机,并可以正常使用(现在我还是不会具体操作)。

  后来我在ubuntu 12.04 优盘系统中点击寻找打印机,它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后主动寻找驱动。接着我打印了测试页,打印机也打出了几行字。可惜它并不能打印我的odf文档,可能是因为当时系统寻找驱动时我宽带断了吧,哪段时间我一直不能上网,分公司的宽带断了。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硬件不要太变态,都会支持的。我在前几年非常流行ARM平板的时候,买了一只INTEL ATOM平板,结果别人都可以升级,我就不能随意升级,必须等官方的升级,当然官方给出的结果是停产了不升级软件。当时,市面上就仅有这一款intel atom平板,我就买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四、应用软件。

  1,数量。

  数量不值得讨论。就像我有很多家产,我有房子却只有45平方,我有车子可是只能跑50码,我有工作可工资只有800元,我有的太多了,可以没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像苹果软件市场一样,95%的都是垃圾软件。

  2,质量。

  质量,是软件的重点,你功能可以少,但是已经存在的功能一定要好用。Inksacpe gimp blender libreoffice 这些软件算是发行版中的佼佼者,但不是完美者。 功能丰富的前提是已有功能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开源桌面系统的应用程序质量没几个好的。微软系统下好的行业软件没有一个免费的,天巢的网络软件没有一个不流氓的。

  3,功能。

  工作中使用的软件,它们的生产商也经常升级,可是旧有的软件毛病却并未消除。它们只想升级卖钱。而且你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个软件,结果却发现它并没有你想要的功能,或则是它有这个功能用起来非常麻烦,以致于你放弃使用这个功能。这个时候你报怨也没有用,你想多付钱也没有用,因为软件商肯定没有开发出来,或则这个毛病它现在根本解决不了。我工作的时候经常说,我真希望死亡之前能看到用友公司倒闭。

  开源软件的情况和商业软件是一样的,你可以报怨。但是你不要用一种旁人没法接受的口气来讲述你的抱怨。就像你想和别人聊天,可是满嘴脏话,路人只有退避三舍。愤世嫉俗的青年可能都想要对你迎头痛击了。

  4,安装卸载。

  微软的系统安装是透明的,你知道自己的安装过程,前提是你仔细看好每一步。你知道它躺在硬盘的哪个角落,你知道它在注册表里何处安身,你知道生成的文件保存在何处,你知道他把缓存扔到哪里。

  你还记得你花费了多长的时间才明白这一切吗?

  当你在温豆死七上安装游戏时它提示你需要安装D9,当你在XP上安装工作软件时它提示你需要Framework 1.1,当你安装管理软件时,它告诉你缺少数据库。

  温豆死的软件安装卸载是总体而言是简单的,容易学会的。但不是最简单的。苹果软件商店、谷歌软件商店你只要看中某款软件,你点安装就可以了,它会自动安装。

  发行版的软件安装就是青苹果软件商店和谷歌软件市场的师傅。Opensuse发行版 你可以在网站上看到某款软件的安装按钮时,你点一下,它就会自动安装到你的电脑上,中间不需要你仔细去看它有没有广告。

  如果你记得某款软件的名字,如banshee 你只要在终端中输入

  yum install banshee

  回车确认这时候它会提示这个软件的介绍信息,如果你看过之后输入一个Y,敲打一下回车键就开始自动安装了,不用点下一步,更不用寻找盗版,下载。

  如果你要安装的这个软件叫libreoffice,你需要在终端中输入 :

  yum install libreoffice

  回车确认,别忘记点Y,你也可以设置成不需要点Y 确认,就会自动安装。

  相比温豆死,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开源发行版系统的软件安装方式,特别是命令行的方式。其实我很少安装卸载软件,方便不方便也是无所谓的事情。但是你非要说开源桌面系统安装卸载软件很麻烦,实在不能同意你的错误观点。

  五、安全。

  丢失数据的是人,电脑不会主动丢失数据。当你使用开源桌面系统丢失了数据,是因为你还不太了解这个操作系统造成的,不是这个系统本身的毛病。

  17年来我在window os下丢过3次数据,一次是忘记备份,另外二次是误删除。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我也一样。由于新手对linux发行版的不熟悉,更容易丢失数据,唯一的办法就是备份。记得《玩具总动员》拍摄结束后工作人员误删除了整个影片,好在一个小工在备份服务器之外又做了备份,要不然一亿美元都没了。只要你的数据还在硬盘上,老手都能把它找回来,但是我还是要说备份永远是必须的。

  除了数据安全之外就是系统安全。桌面上开源只有1%的市场,哪它只有1%病毒,服务器市场上它有20%市场,哪是不是说它也应该有20%病毒发生率。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相信天下系统真的是完全一样。具体情况我也无从考证,更不想谷歌一下。但是我感觉开源系统的安全机制确实要比视窗繁琐很多,电脑在手想把它搞乱,也得有些真本事。如果能取消普通用户的登录密码就好了,我个人感觉这个点真的是非常烦恼。已经有了root密码,连安装软件都没有权限的普通用户还要什么密码啊?又不是服务器。

  六、升级。

  Window os user其实你也一直在升级,98,me ,2000, xp, sp1, sp2, sp3, vista, vista sp1,vista sp2,window 2008, window七,七sp1 window 8 ·····以及现在测试的window9。微软的系统也在升级,差不多每年一升级。但是你感觉不到,因为别人已经替你升级。

  升级是好事,你也可以选择不升级,没有人当面逼近你,但你不得不升级 。开源桌面软件告诉你,可以升级了,把选择权留给你。商业软件告诉你可以升级了,等你把钞票送过来;盗版软件诱惑你升级,盗版系统偷偷地替你升级。你用的还是xp,但它已经不是十年前的xp啦。

  假如你找到了2001年的xp,但它已经不能完美地支持你的硬件了,你也需要升级驱动。试问你的QQ不升级吗?你的杀毒软件不升级吗?你的系统不升级吗?升级就像买手机一样都想用新的,而且商场也没有人在卖旧手机,或许二手市场上有;升级就像年轮一样不可停止,只增不减,直到和死神握手的哪一天!

  另一方面来讲,软件硬件都在升级。软件的升级要在硬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一味地要求可以升级新的系统这个思想是错误的。不能升级的话,你的手机一切都还能正常使用,并没有使之变成废品塑料。相反硬件的升级是一种设计的残缺。相互匹配,杜绝木桶的哪个短板才是最佳选择。现在的电子产品使用年限已经大幅度减少。升级前设备存在着资源浪费,比如处理明明支持8G内存,生产商偏偏只准备了2G内存。留个短板给你几年后升级,在升级之前你一直在浪费资源。什么样的处理器配合什么样的内存主板不是更好嘛,数据位数什么的都要相互一致,非要给汽车来个飞机发动机是多么严重的浪费。再说了普通用户并不懂升级,也没有必要让他们懂,根本就不应该和他们谈升级,拿未来可能实现的事情来忽悠消费者也是一种欺骗。就是你有一台可以升级的电脑,但是你需要买三年前流行规格的内存来升级,估计比时下流行的内存价格贵几倍了,得不偿失。当代优化很好,隔代升级害人害已。

  再之就是软件的升级也要根据硬件的水平来具体决定,盲目升级降低使用体验。还是哪句话,安装软件要与硬件的水平相配比,老马拉新车,马累人也累,车子也浪费。现在软件行业喜欢升级,不喜欢优化,新功能越来越多,bug却没有减少。而且安装到旧的机器上卡顿现象异常严重。同样一台机器,安装温豆死8竟然比温豆死七和喂死它运行速度快很多,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软件优化的结果,喂死它启用了微软的6.0内核,系统外层软件优化不到位,温豆死七6.1内核就好很多,到了温豆死8已经算是完美了。温豆死8的内核估计是6.2吧,它并不真正的升级,就是优化一下继续出来卖钱。

  手机不能像电脑一样升级硬件,大家就狂升软件。如果只是解决bug,优化界面,倒是好事。现在是优化和功能升级经常混在一起。我倒觉得谷歌可以搞个双线推进,出个6.0,然后6.1 6.2 6. 5 6.8都是优化系统,不提供功能升级,不增加新功能,不提升对硬件的要求;然后间隔8-12个月推出7.0 ,随后推出7.1 7.2 7.6等优化版本。像内存低于2G、处理器速度低于2G的系统本身就限制它不能升级到7.0版本。当8.0的第一个版本出来的时候,6版本就不再提供官方任何更新。一直有两个版本存在。每个版本不提供升级,只进行优化,各个版本都有十分严格的硬件限制。不知道我说清楚这个问题没有。

  七、网购。

  请看 “给开源桌面新手的建议”。与此相关的一切求助安卓大神及ios.

  八、内核、图形界面。

  听说从温豆死七开始微软系统的内核也和图形界面分开了,而且还是微观内核。没有看官方文档,不太确定。刀有刀的使法,枪有枪的用法,炮有炮的打法,各有千秋,殊途同归。我们不能总是用微软的操作方法来操作开源软件。总体而言,自由开源软件是失败至极的,微软系统的缺点也是积重难返的,未来是微软的,也是自由开源的,但最终还是自由开源的。并不是说开源要一统江湖,千秋万代,而是说自由开源的精神不会失败,自由开源的商业化好像已经完全失败。只要是有利可图的,必然是长盛不衰的,在视窗面前它失败,但它就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在夹缝中坚强生存着。

  九、暗藏杀机。

  1、好多人说内核代码,暗藏木马。我想木马后门的可能不大,漏洞倒是应该非常多。地球一直不太安全,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吧。一个linux盘就可以绕过你的window密码,查看你的文件。linux代码本身不并怎么完美,也应该有漏洞。没有看过,纯猜测,因为没有攻不破的城堡。但是我觉得linux的安全管理机制不错。CIA 还是FBI曾经要求bsd代码开发者置入后门并签订10年保密协议,一直以来都没有人发现,直到当年的开发者自暴不堪回首的往事。我也不懂计算机,肯定也不会关心这个,只是觉得自己不怕某某某在偷看我的电脑,咱都是大大的良民。做为一般的企业我想电脑上也没有什么绝对机密吧,你又不是可口可乐。

  2、我选择linux的原因是因为它免费,因为我付不起高昂的操作系统费用,而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我来说并不重要,只要我网银上的钱还在就行了。一个能够突破linux安全性的人看不上我的信用卡的吧。3、好的开源软件使用者众多,你没有能力审查代码,并不等于别人没有能力,特别是linux,我想google,yahoo,这些大公司在使用linux之前一定对其进行过审查,更不用说一些更加重要的部门了。反观商业软件倒是可以随便让你黑屏,你也无从知晓启用了什么代码。

  十、便宜没好货。

  1、好多人说开源的软件质量差,我发现国产的软件质量更差,只是小白没有发现。大部分软件质量都很差,不论是开源还是闭源,免费或商业,当然我觉得开源差劲的更多一些。 但是,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解决了通用问题而且质量优秀的软件,比如libreoffice mysql 。

  2.、偶然间需要一个特定功能,苦苦搜寻到一个开源软件,结果发现质量太差了。哪我只有不用。没办法,我总不能自己写一个吧,我都不认识英文。再好的事物都有被淘汰的一天,何况一些垃圾产品呢。

  3、 不得不承认确实便宜没好货,但你也不得不承认不是任何便宜的东西都不是好货,比如chrome libreoffice android .........

  十一、协议、版权、专利。

  1、协议都是放屁,搞的太 复杂。你不把它回事,哪它就不在存在。如果暴风科技公司想出播放器了,如果腾某想出播放器了,如果骑虎想出浏览器了,如果小米想做手机了,如果如果...总之,没有开源它们这些公司都不会这样轻松了!开源的本身就是为了共同学习,我将开源的代码看做是一本不要钱的电子书。我点一下复制,然后就给每个朋友发一份,管你狗屁协议,一切全凭良心。但是看了你的书长了本事做出了东西,我觉得就应该坦白承认。腾某公司用了人家的代码,躲着掖着不承认抄了开源就太不对了。看了别人的免费电子书,然后在后边加了几行代码,就说成自己原创,我深深地鄙视这种行为。

  2、版权也是屁,基本无人理会。我年青的时候买过唱片不超过30盒,其中至少20盒还是盗版。网上没看到在天巢有哪一家公司因违反开源协议而被告的,被微软穷追猛打的公司倒是数不胜数。微软还是温柔的,adobe autodesk哪叫一个真的猛士,直接到你公司取证。试问中土上国有几本法律可言?真的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你的xp 8早就没有了。真的要依据法律不能用盗版,我就不信大家都会花钱买正版。到时你估计也会安装开源系统,腾迅也会开发linux版本的QQ 。

  3、如果天巢讲专利的话,也不会有哪么多苹果手机以及其它水货遍布大江南北。只有能捞好处的时候,才有人出来谈什么专利。工商局都不关心专利侵权我们用户关心个屁。电视机都是方的,凳子多是圆的,你就是申请了专利,我也不会理你。如果法官受理了你的起诉,我只能说法官和你一样猴脑进水了。

  4、至于担心所谓大公司收取专利费完全是杞人忧天,就像你买了一台电视,你一直担心电视涨价了,商场会打电话给你要你补交差价。即便开源免费软件转为收费,那也必须是在一个新版本上,旧的是不受任何影响的,马上其它衍生版本就出来了。在pc上这种事情还没有发生过,主机上是不是有过一起?

  十二、可维护性、定制性。

  开源都是为了节省成本,但是所有事情都会有一定的成本 。同理,开源也要成本。开源也好,商业也罢,都会出现无人维护,无力定制的情况。这些都是针对高手或企业来说的,你们这些开源传教者千万不要在我这种电脑白痴面前说什么维护,制定。我能会用就不错了。如果你修改了代码不想公布哪别人也不会来你公司找你,谷歌就修改了代码不公布,理由是自己写的代码太乱了。也没有见人到谷歌公司寻仇。

  十三、服务,

  你叫过服务?我倒是真叫过国产软件的服务,又便宜又好,就是来的太慢,而且服务人员不是开发人员,有些问题他们也解决不了。不知道谁叫过window的服务,出来和我们谈一下感受吧,呵呵。人工服务没有什么时候是免费的,大家都是要吃饭的人。我买一本书来看,书的作者没有义务给我亲自指导书里面的内容。也许开源免费,但是开源不等于免费,要不然redhat公司10多亿美元的收入从哪里来的?其实10亿真的太丢人了,不好意思一提。

  开源软件很多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提供服务,我想正版软件也是这样。就是你家的电视机坏了,服务也未必到位。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免责条款,如果你的电脑丢失了重要文件,微软会赔付你一分钱?日本的车子刹车失灵,车主game over,车企也不来赔偿你。

  不过既然是开源的,代码能看得到,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找高手提供第三方技术服务。

  十四、开源没有未来。

  开源没有未来,但我依然爱开源。开源的理念是多么地美好,开源的生态又是多少地恶劣。这更加要求有人来参与开源,支持开源。信息化浪潮比以前的任何变革都更加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信息化生来就是让人们更加自由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统治,有些地方不让奴隶认字,一旦识字就要被杀死。但是文字最终还是在普通民众中传播开来,信息的传播无法阻挡,无论是纸质,还是光纤。软件承担人机交互中间枢纽,是信息化浪潮的重中之重。天巢东偶已失,桑榆未晚。大可奋起直追,遗憾的人很多没法接受,或则理解这些变革,历史在一步一步地把民众推向前台。网上长城终将崩溃,是主动让它崩溃,还是等待墙倒众人推?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来源:投稿,libreoffice fedora 作者:故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