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星期二

破译私信挑战QQ的关键密码

  当所有人都说颠覆IM的一定不是另一个IM,而有可能是微博时,继续探讨微博颠覆了谁不再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只是,如果上面这个结论本身并没有错的话,那么又是什么让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尴尬的事实。

  你问微博上某朋友:我的QQ号是*********,方便的话加我QQ?

  承接上一篇《信用,社交必经之路》,不要让微博站在QQ的上游,因为水往低处流!既是颠覆,这个词汇应该蕴涵了取代的意义。关键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尴尬问题的出现。

  这里面有功能障碍,技术支持,有QQ空间的牵绊,有活跃用户数100倍的悬殊,谈挑战不可能对等。

  所以,私信挑战QQ,是重头,但不是戏。

  但如果我们讨论这些客观原因的话,那就失去了意义,我相信,技术不是问题,功能可以增强,人才可以召集,这些对于一家伟大的公司而言,绝不是真正的障碍,怕只怕,从一开始,问题就出在客观以外,文化之内。

  这不是活跃用户的问题,也不是功能方不方便沟通的问题,而是习不习惯用微博私信沟通的问题。关键的障碍在于,你用私信的感觉跟QQ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在QQ上,你无聊,于是QQ问候你丫在干嘛,在新浪,感觉私信交流是个多么严肃的问题,没个话题私信得顾虑重重。

  是什么让你顾虑给我发私信,又是什么让我顾虑怎么回复才好?是什么?如果你我没有怨恨新浪没提供更好的功能,那障碍就必然出你我这些用户身上了!

  问题在哪?大多数人在用私信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赋予了比QQ更高的心理成本!

  注解这个问题也许可以用严肃的娱乐活动的来进行,为了减少各位的阅读成本,这个多数人看不懂的游戏解析部分我移出去了《3c竞技强度过大的根源》,各位只需要知道结论就好了:

  颠覆一款竞技游戏感觉的根源在于1、因缩短技能使用距离,从而导致了视野内的不安全区域大幅提高,自己随意使用技能的安全性大幅提高;2、因技能作用时间大幅变小,使得错误的成本降低,对全局的影响变小,而不是一子错,满盘皆落索。两者本质都是行为成本问题。

  游戏法则对于私信挑战QQ的启示

  重复一遍核心障碍:

  技能使用距离值、技能作用时间值通过一系列连锁影响,最后体现在犯错成本、错误影响时间上,当这种影响时间越长,距离越宽,导致了玩家被赋予了更高的心里成本,最终致使竞技强度越大。

  这个游戏结论是符合现实的,你玩不玩游戏这本身并不重要,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我们的行为都源于潜意识层面的预期,游戏里的定律适用微博,适用一切。

  为什么用户每天可以发N条微博,却不能发N篇低于140字的博文到博客呢?因为这里不但存在了一个创作成本问题,还存在了一个心理成本问题。用户的行为除了受制于自身特性,还受制于环境文化,规则的改变影响了文化属性,这背后正是一个行为成本逻辑。

  当你第一眼看到标题,你一定在想,越石父也许又破译了一个似乎高深莫测的难题,实际上,问题一点都不高级,结论居然如此简单,是简单,但实用,往往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里蕴涵了巨大的真理。

  1. 字数的控制。

  新浪目前的私信允许的最大字数是300,把数字调低10倍吧,挑战的伏笔,从培养良好的文化开始,并且把微博成长性指数重点跟私信挂钩,粉丝数不随人的意志转移,微博目前缺少了一个跟活跃度相关的指数,等级这玩意看起来幼稚,实际不但包含了主观努力价值和信用问题在里面。

  2. 消失的力量。

  不要保存私信,包括目前形式的微群,都不需要耗费存储资源,存储意味着技能作用时间无敌长,这会无形中增大沟通的心理成本,如果技能作用时间极短,24小时没收到没回复自动消失,那么用户沟通的感觉就会从根本上改写,让人们更多更即时的通讯,才可能挑战即时通讯。

  余下的就是技术问题和客观问题了,抄袭通常是个很大的罪名,但通常是对的,不要因为怕承担罪名而不去做对公司有利的事,因为新浪尚未真正冲破腾讯的魔咒。

  既是通讯的颠覆,就不要让微博站在QQ的上游,因为水往低处流!

  来源:越石父投稿

信用,社交必经之路

  承接上一篇《新浪微博真正的对手》,终极战略防御,遏制一切千万用户级别的产品坐大。既然腾讯的逻辑会演变成,与其新浪微博→QQ,不如QQ空间→新浪微博,维持住一个相对平衡。那么反过来,新浪的逻辑应该变成这样,与其SNS→微博,不如新浪直接挑战SNS。

  余下的问题是:社交战略的核心应该在哪里?

  社交价值是一切SNS的必经之路

  首先不管别人如何定义SNS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微博是SNS的一种形态,只要涉及用户关系的,都是SNS,当然尊重主流,只特指主流的范畴,人人网是,开心网是,QQ空间是,QQ本身也是。

  我们不妨来追溯一下QQ的最初,在QQ成为一个庞大的关系网之前,QQ必经之路是社交(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通讯,所以后面准备了另外一篇《破译私信挑战QQ的关键密码》),后来QQ用户增多,才出现认识的人相互加好友,最终变成一个熟人网络,并因此东方不败。

  新浪如果不能直接挑战QQ,而是以领先腾讯微博自豪,最终的结果是马化腾在电话里告诉曹国伟,我认为新浪没有价值。(据说马化腾曾跟周鸿祎说:他认为360、迅雷这些产品都没有价值)

  社交的核心在信用

  回到社交。QQ的社交首先从寻找在线用户开始,后来开始可以根据地域年龄等条件筛选。实际上在用户的社交过程中,核心问题是基于信息找到想找的人,我色狼了,想找一个湖南MM聊天,然后根据年龄23地域湖南筛选,结果最后发现,那家伙是个27岁的男人(艹,你永远不能知道坐在电脑另一面的是不是一条狗)。

  后来的校内(人人)网能在QQ已经垄断市场的情况下,实现量级的突破,最大的原因不在别的,因为信用,在确定的大学+真实姓名的情况下,这首先存在信用问题,双方都知道,对方一定不是四条腿的动物,你只需要知道隔壁班MM的名字,就可以找到她了,随着高中以及职业信息的加入,关系线进一步交错沉淀,一个SNS大网成就了。

  社交最大的问题在于信用,我需要知道对方是谁!

  V的涵义和信用的有效性

  twitter第一次想到要诞生V,初衷肯定是为了信用,即确定一个人。

  为什么V能确定一个人,因为奥巴马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很多确定的信息(美国总统)但如果为韩刚加个V,很抱歉,我们没见过世面,只跟李刚很熟,没人知道他是谁,这个简单认证本身是无效的,这是twitter的逻辑初衷。

  不过新浪显然不这么认为,而是作为一种运营策略来对待,由于这个叫韩刚的家伙居然跟奥巴马一样带了个特殊的V,于是人们相信,这一定是一个比李刚还牛逼的人物,因为V这个符号本身就被奥巴马赋予了一定的信用。

  这一策略极其成功,多少人为了一个V望眼欲穿,这不仅仅是文化天性,虽然微博上藏龙卧虎,但在一个混沌系统里,如果你不知道对面是谁,那么你无疑更愿意跟相对比较确定的一个人沟通。

  信用,仍然是信用,标签可以随意写,学校工作单位可以不写甚至乱写,在两个用户之间,唯有V是第三方认证(新浪官方认证),所以V的涵义不在于名人,而在于信用,但V的浓度很小,未来,信用问题是制约微博社交职能发挥的瓶颈问题。

  请注意,在上面一段里,我用了一个词汇“第三方认证”而不是“新浪认证”。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第三方支付来确保交易的信用,V的意义也是如此。

  我的身份证能证明我是谁,我的朋友一样能证明我是谁,但我说我是谁,你表示怀疑,所以,所有的信用,都来自第三方,其有效性的大小,取决于第三方本身的信用。人人网的实名制+大学本身并不能真正确保信用,但是他的同学可以,不大可能一个班级的所有人都是假的,所以当关系网建立起来后,实名不实名不是关键,关系本身就天然确保了信用的有效性。麦田一直强调一个信用问题,相当正确,只是要确定一个人,并非一定要实名,相信对于月光博客的读者而言,越石父这三个字比起本人姓名更能确定我这个人,相比之下,在名片上做文章比在名字上做文章更有意义一些(过去高估了麦田的作为,这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综上所述,提升信用即最大化的确定一个人,他的身份、兴趣、观念、关系等等,而信用的有效性取决于认证信息的信用,这或许指明了两条信用提升的阳光道。

  1. 通过大学、公司等现实关系相互认证,出关系链。

  2. 允许信用高的V去提升其他人的信用,就好像圣斗士里有黄金,也有白银一样,这本身可以分担官方信用认证的工作量。

  为了达到明修认证暗渡SNS的目标,无论是相互信用还是V的信用,提升信用的过程必须建立在不可选择的基础上,即,给出固定的现实关系选择:A、同事,B、同学,C、朋友,D、亲人,可以备注,但必须选择,并且应让这种现实关系范围尽量缩小到100米之内。并且+并且,这些认证最后直接涉及自己的关系列表(废黜过去的分组吧)。

  信用的悖论

  不论何种社交网络,最终无非可以这样二分:结交新朋友,沉淀老朋友,前者让用户找到想要连结的线,后者让SNS无敌天下,信用利于前者,而后者,不能绕开一个话题:通讯。

  通讯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汇。“中性”这个词汇处境尴尬,因为韩寒会联想到信春哥只能得永生,不能保证其他。在这里,这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概念,海纳百川的概念。

  QQ承载了这个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络,不是因为真实的自由,也不是因为不真实的自由,而是因为允许真实也允许不真实的自由,彼此熟悉有所底线的人能拥有这个世界,低俗别有用心的人也能很愉快的隐藏在这个世界上,因为通讯本身“中性”,不偏不倚,这相比信用,具有更高的包容性,更深邃的扩展能力。

  当所有人都说颠覆IM的一定不是另一个IM,而有可能是微博时,继续探讨微博颠覆了谁不再是一件值得探讨的事,只是,如果上面这个结论本身并没有错的话,那么又是什么让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尴尬的事实:你问微博上某朋友:我的QQ号是*********,方便的话加我QQ?

  来源:越石父投稿

新浪微博真正的对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SNS谁敌手?

  承接上一篇《决战新浪资源极限》,微博谁敌手,曹刘,生子没有孙仲谋。怎么打败对手,是策略性问题,而把对手是谁搞明白,是方向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也许我们所有人曾经都错了。

  让我们重提一些似曾相识的记忆,回顾当年SNS之战。

  当年,QQ校友的推出,陈一舟大牙笑掉,豪情万丈的宣布,SNS大局已定。颇有戏剧性的是,开心网横空杀出,令其尴尬不已。事实证明这种尴尬有些过早,由于人人网地处下游,如同当年MSN藐视QQ低端一样,开心网注定是SNS领域的MSN,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繁华不过昙花一现,盛极而衰难以避免。但是历史的残酷在于,除了证明开心网并不是人人网的对手之外,更证明了开心网不是人人网的真正对手。

  不关人人网,所有SNS的对手都是一个没有标注自己叫SNS的QQ空间,从QQ空间升级个人中心开始,战争出现了出乎当初意料的变化,如果说人人网地处开心网的下游,开心网注定不敌,QQ空间地处所有SNS的下游,注定通杀四方,它才是陈一舟心中的痛。

  回眸陈一舟掉落牙齿的时刻,有如曹操在华容道的大笑,SNS大局从一开始就没有定过,有没有开心网都一样,因为,真正的敌方主将,不是QQ校友,那只是一个先锋小将而已。今天的QQ校友,曾经的独立SNS,几乎成了QQ空间的扩展子系统,不可谓不鸡勒,但这一点都不妨碍腾讯赢得了狙击战争的胜利。

  胜败之论,常常取决于对手是谁。你的对手是谁?你认为是我,那么你赢了。

  如果新浪只需要挫败腾讯微博就能胜利的话,那么,新浪已经胜利了。但如果新浪微博的对手变成了腾讯QQ空间呢?

  经过垄断推广,微博用户数将高达N个亿,这么大一个系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怎么办,最终的结果会跟QQ(校友)朋友社区的命运一样,跟QQ空间融合。遏制一切千万用户级别的产品坐大,腾讯的逻辑会演变成,与其新浪微博→→QQ,不如QQ空间→→新浪微博,维持住一个相对平衡。

  (过去业界盛传Google是微软杀手,facebook是Google杀手,twitter 是facebook杀手,这个逻辑太顺序太排比了,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Google是微软杀手,twitter是Google杀手,facebook是twitter 杀手呢?)

腾讯微博

  为什么用户需要腾讯微博?

  到了这里,一定有人要反问了,之前你说,微博的价值在于媒体,只属于10%的精英,不属于普通人,所以,有了QQ空间的90%并不需要腾讯微博,那么,为什么用户又需要腾讯微博呢?

  这并不矛盾。

  微博在10%与90%之间存在一个价值区别,如果你们这样的小人物想要获得话语权,这的确只是一个幻象,但信息本身的获取并不是少数人的价值,只不过与梯度相对应的是,更多的人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信息而已。

  这就涉及到一个话题驱动事件驱动的问题了(这正是新浪在埋头苦干的事)。如果说信息过多交互过少输入输出不平衡导致了用户的热情被损耗,那么反过来,也一定可以一点一点来培养用户的习惯。针对用户的需求,调整策略掌控全局是可能的。

  比如说:

  QQ终端的非主页化。社区运营的成败,首要取决于中心的选择。延续新浪的习惯,微博主页全部都是自己所关注人员的信息流,但由于这并没有培养起相应的用户习惯,这使得惯例的延续反而消磨了用户热情。

  但如果,将来我们的QQ终端每天像跳QQ信息一样每一次跳一条热门微博信息呢?岁月的消磨是无敌的,在频率合理的情况下,我们多数人总是会忍不住去点的,其中一部分会偶尔参与,点着点着它就融入我们的生活了。

  通过号码段进行控制,绝对海量的用户基数足够支撑诸多有趣的话题,这种既能培养用户习惯,又提高输出,还能使得整个微博平台的媒体属性大大提升,从而让那10%的人看到腾讯微博的价值,而不是改换门庭投奔新浪。

  又比如说:

  QQ空间终端的输出提升

  回到昨天,让@#无处不在。这看起来似乎稍微有一点障碍,因为对于90%的普通用户而言,主动@和#的并不是一个与博客俱来的习惯,但强力作用的推动是可以的。继续在博客和签名上做文章,比对数据库,一旦博文和签名信息里包含V,默认自动生成@,如此,随着微博与博客交融,V的地位和特权进一步得到提升,依托SNS的无敌流量,终端变得无处不在,信息覆盖到所有人,这就从根本上避开了与新浪的优势,并且,新浪没法跟随,因为这不再是运用对错问题,而是所需的对等实力超出了新浪资源极限了。

  去吧,腾讯,决战新浪资源极限吧,给新浪一点真正的竞争压力,让它惟恐不能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好的服务吧。

  接下来,视角切换,回归新浪,终极战略防御,遏制一切千万用户级别的产品坐大,既然腾讯的逻辑极有可能会演变成,与其新浪微博→→QQ,不如QQ空间→→新浪微博,维持住一个相对平衡。那么反过来,新浪的逻辑是不是应该变成这样:与其SNS→→微博,不如新浪直接挑战SNS.

  那么,SNS的破局关键在何处?请继续关注下一篇《信用,社交必经之路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1月3日星期一

决战新浪资源极限

  承接上一篇《二八向左,长尾向右》,尽管谢文极度藐视腾讯微博,值得一提的是,方兴东的论调是在新浪微博发布,这并非出自屁股决定脑袋的逻辑,从这一点上说,在两位级别相当的人物论调里,方兴东的言论更客观一些。

  并且看起来,方兴东的预言似乎过于保守了,随着QQ版本的升级,每个QQ号天生附带一个微博、然后有雅兴的话再创造一个“新浪微博保镖”,不需要一年的时间,腾讯微博的用户就会达到新浪的数量级之高,从数量来看,微博已经是腾讯的天下了。

  好吧,否决昨日的观点,一起悲观预测,互联网垄断的力量不可低估,天下最终还是腾讯的。但在此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代web2.0宗师谢文为什么会极度藐视腾讯微博(不靠谱)呢?

  傲慢的代价

  如同校友挑校内,搜吧挑贴吧,问问挑知道,世界第一大科技公司腾讯一如既往,藐视了弱小的新浪,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看到了一个铁板钉钉的结局:QQ有多少个,腾讯微博的用户数就能达到多少,而新浪,拥有的只是可能。

  然而,事实并没有预计的那么乐观,相反,新浪以一种胜利者姿态高调宣称用户已经过了5000万,而且仍然在高速增加。当然这个高速颇有些争议性,或者说讽刺性,因为他的对手增长更加高速。

  初步估计,腾讯微博甚至可能已经超过了新浪,但是腾讯没好意思宣布,因为谢文藐视了他们,中看不中用,如果让人知道用户数已经超过,但各种指标却全部低于竞争对手,闹笑话是其次,寒了观望者之心就不好了。

  谢文知道,你我也知道,所有人都知道,有用的是平台环境!是平台环境!

  这跟股市投资环境的是一样的,证券分析师极力鼓吹大盘看涨,没有人愿意把热情压在熊市和股灾里!股民投资信心永远是最关键的问题。

  用户多就好吗?不见得。

  当腾讯微博用户真的达到6亿了,也意味着大盘没有高升空间了,过去、今天,人人都对腾讯用户增长的大盘持有不必怀疑的预期,这样都输给了新浪,没有培养起股民的热情,那么,接下来呢?

  刀可杀人,亦可救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互联网,纵然是腾讯的无敌优势,仍然也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运用上。

  很早很早早在腾讯还刚刚内测就应该警惕一个逻辑死循环,用户推广力量越强大,可能会带来越严重的破坏性,那就是V的浓度被严重稀释。在获取V的速率既定的情况下,如果普通用户的推广速度过快,就会大大稀释V的浓度,导致整体结构不合理,反而破坏了整体环境,重要的不是用户,而是用户的期望。所以,今天腾讯微博走到这一步,一定程度上也是他滥用垄断优势造成的。

  今时今日,争霸双方的利弊已经开始相互逆转了,对于“投资者”而言,无敌的用户基数优势不再是腾讯给用户的预期,相反成了一种劣势,而新浪的大盘显得更吸引人了,因为他才达到5000万而已,这既体现了良好的势头,也体现了广阔的前景,尽管实际上大盘已经开始虚高了。

  或许腾讯至今都没有意识到决定性的引导因素在哪里,这是优势心理的弊端,是傲慢的代价。

  博客重生力量之源

  麦田曾发布了一条微博,大意是微博遭遇2B打压,但博客终将被取代,其中2B指bbs和博客。首先博客更多代表的是概念,而不是一个产品。从名字上看微博是博客的进化,实际上微博不是博客的升级换代产品,而是通讯的进化。其次,天下大势的走势无非有二,天下一统或诸侯相安,在微博之前,博客无不面临输出的限制,新浪博客依赖人工推荐和搜索引擎,QQ空间受制于QQ关系,最初是RSS的流行,让博客脱离本身所属的体系成为可能,微博的诞生同样继承了RSS的核心职能,这对于个人信息而言是一种诸侯相安的非竞争力量,最终不但不会打压博客,相反让博客更加自由。

  当然很显然,麦田当初的话更多想戏说2B这个词汇,而我更多为了证明一件事:博客更多是一个概念,新浪博客更多的是一种狭义的产品定位,其本质是媒体。

  新浪博客是意见领袖的游乐场,空间只为展示自己,是寻常百姓的方圆,所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空间在产品概念上>博客,更接近于博客终极意义。

  实际上,以“人人都可以……”为概念的博客已经死了,今天的QQ空间不再是博客,而成了SNS,新浪博客更多是少数人的游戏,多数的平凡博客由于缺乏相对固定的输出,最终耗尽热情,但是微博的强大,为博客提供了一个支撑平衡的力量,微博+博客才是一个完整的类似于“QQ+空间”的平衡结构。

  我们做些简单的逻辑变换。

  →微博+博客=QQ+空间<=人+信息

  →微博+博客<=人+信息

  →微博+博客<=微博+媒介=人+信息

破解新浪媒体战略

  破解新浪媒体战略

  新浪是一家善于利用优势的公司,媒体优势从一开始就是新浪致力保持的绝对优势所在,最初我以为媒体属性的本质源于转发,腾讯恰恰可以用自己的优势轻而易举破解掉,后来才发现一个极度惊讶的现象,大吃一惊,事实上情况稍微要复杂一点点,媒体优势除了平台内转发环境,平台外二次扩散也是一种重要问题。

  只是,腾讯整个微博团队似乎也并不比我聪明,他们完全没注意到过去了发生了什么,现在正在发生的是什么,他们沉迷于表达自己的技术实力,以及进行特别收听、名单这种可有可无甚至不见得对的“创新”。

  都说好产品是运营出来的,首先,新浪微博事件驱动、话题驱动非常明显,但腾讯微博居然至今都没有抄袭微博广场,这是很让人纳闷的事。

  其次,在新浪媒体战略里,网站和传媒机构以及其知名机构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优良的转发率让信息在平台内扩散迅速,平台本身的媒体属性便一直领先腾讯,此外,一些颇有价值的热度信息经过其他各种传媒和机构的重要人物扩散到他们控制或者影响到的传媒领域,完成平台外的二次扩散。

  在这个平台外扩散模型里,站长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他们的网站跟电脑桌面,手机桌面一样,成了无处不在的终端,相比浏览器插件,博客插件所起到的作用无比巨大,当新浪微博成功与N多独立站点交融,用户跑到哪里都会看到新浪微博的身影,所以,名人本身不完全是真相,透过有影响力的人以点代面,通过有影响力的点开花,让微博无处不在,才是本质。(这也是为什么在应用里,游戏排在最后的原因,客户端、聊天机器人、插件、站长工具等都是重点推广对象)

  此外,有心的人应该注意过,新浪曾经发布了一个xweibo的建站东东。

  Xweibo系统的开发同样折射了新浪的意愿,只是这是一个浪费人力资源的尝试,xweibo本身不具备价值,既然有了空间更广阔的新浪微博,再画地为牢搞一个小型的微博网站对于其他网站而言不符合逻辑。但是将来是否应该发布Xboke系统呢?(X博客?Xboke?姑且这么称呼吧)

  本质上,微博跟博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趋势,既然微博支撑了博客,反向逻辑博客一样辅助微博,成为微博平台之外的终端力量,新浪想过发布xweibo就应该想过更大胆更前卫的计划,直接在博客系统上做文章,甚至开发这种独立博客系统,让更多独立网站从功能上就与新浪微博相通相连,而不仅仅是分享到微博而已。但之所以他们最后没有这么做,或许是因为,与手机这种中立终端不一样,在以个人博客为终端的资源上,QQ空间的覆盖面几乎是绝对的,哪怕所有的独立博客和所有的新浪博客加起来在资源上也不敌腾讯,如此反而可能提醒腾讯,自寻烦恼。

  之所以极度惊讶,人们把新浪微博直接开进了QQ空间,腾讯居然连推广博客插件这种最简单基础的东西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腾讯团队对对手缺乏基本的理解,在这个问题上,腾讯显得极度傲慢。

  当然,有读者感觉不对,腾讯直接把微博开到6亿QQ上,还不够?那有本质区别,开在站点上能影响其他人,开在QQ上只影响一个人,最后新浪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公共场所,腾讯占据的是私人宅子。

  所以,腾讯败局除了指标证据,战术上与媒体战略有矛盾也是一个证据。

  潜在的变化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不外乎两个词:资源、运用。

  火星人都知道,腾讯拥有互联网最大的核力量,这种资源强大的体现在于,假如微软力挺360,宣布Windows 不兼容QQ,在中国市场卖不出去的只会是Windows,而不是QQ.

  但是资源的无敌,并不总是为腾讯带来胜利,资源运用的错误,常常使丰厚的资源哗啦啦浪费,最终败给弱小的对手。

  有些资源是一次性的,比如战机、用户的期望,有些资源是永恒的,比如用户、流量、入口,所以有些战争,失败了就不能回头,有些错误,失败了可以修正。

  微博败局的错误既有前者,也有后者,正因为有后者,就存在变化。当腾讯认识到不是用户数量多就代表打败新浪的时候,马化腾会考虑让微博和空间从根本上相融,战争的最后仍然会回归到资源层面。

  让@#无处不在,必须在博客系统上做文章,让个人的空间站点归附新浪,支持@#,这首先在资源层面有劣势,其次,但升级博客系统,搜索引擎的态度未必不是变数。

  过去,不论twitter的搜索请求多么高,不论新浪微博多么火热,它的搜索终究只是一个社区搜索,并没有直接将信息集散直接覆盖到信息源。

  当#话题#从无处不在的网页向微博中心聚集,透过任意网页的@符号,都能直接跳转到微博,搜索引擎有理由怀疑微博对搜索的挑战绝非危言耸听,因为它正在将平台外的信息纳入自己的版图,而不仅仅是去创造一个独立的新世界,这种挑战指数会随着用户基数和活跃度而不断提升。

  但搜索引擎从来不是腾讯的坎,搜索引擎牵制得了媒体本质的博客,却控制不了SNS本质的QQ空间,任何人对比了一下QQ空间和新浪博客的数据, QQ空间几乎是0,新浪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占绝大部分,不关如此,新浪所有的核心业务都脱离不了搜索引擎的控制。

  除此之外,腾讯之前通过收购还控制了一大块论坛资源,这也是互联网重要的一块。

  (备注:前些天在新浪博客上直接划出一段话就会跳出分享到微博的按钮,这是新浪试图往博客上进一步做文章的证据,而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目前已经不支持了,可能正是资源的劣势,导致新浪在这个问题上举棋不定,也可能是出于其他考虑。)

  当战争回归到了资源层面,战争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当长尾的力量真正被挖掘,最后的结局应该是一个类似于google百度的大致平衡,腾讯反而会占优势,方兴东说,微博天下终归腾讯,是极有可能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腾讯如何挖掘长尾力量?

  请弯腰,捡砖头,继续关注下一篇《新浪微博真正的对手

  来源:越石父投稿

二八向左,长尾向右

  最近,有中国博客教父之称的方兴东在被问到微博的未来时表示:虽然新浪起步在前,而且影响力领先,但是最终微博的天下还是腾讯的。悲观点预测,一年以后,腾讯的微博用户可能是新浪的数量级之高。互联网垄断的杀伤力不可低估。

  最近,web2.0宗师之一的谢文在被问及,若与新浪竞争,百度、腾讯、网易谁最靠谱时表示:都不靠谱,因为没有本质区别。

  同样是最近,经常给大学生写信的导师李开复表示,自己非常看好微博,在中国最有希望做出Facebook开放平台的就是微博,这有可能是新浪微博,也有可能是腾讯微博。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里,同论微博,三V三观点:毫无疑问,在教父与宗师之间,至少有一个是错的,战机瞬息万变,战争胜负难料,导师果然是导师,从来都不错,因为什么都没说。

  那么,就从教父的博客时代说起吧。

微博

  二八理论VS长尾理论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的一个统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数字,但表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市场营销中,为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同样的道理,根据主流的结论,20%的精英会拥有了80%的眼球需求,尽管当时博客的基本概念是“人人可以……”,作为网络传媒的扛把子,新浪一眼望穿本质,夹杂其中结构仍然不出二八结构,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名人博客运动开始了。

  同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发表了一篇跟博客毫不相关的论文《长尾》。最初Chris Anderson只是用来描述亚马逊的商业模式,然而随着传媒世界的推崇和传播,新的素材和案例不断丰富着,此时新浪博客上的名人们也趋之若鹜,纷纷不愿错过赞美的机会。

  人们惊呼,这是对传统二八理论的背叛,互联网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变化正在造就一个全新的理论。但没有名人注意到,他发表观点依靠的博客世界一样遵循了这个崭新的理论。

  马化腾本人也许当时没有来得及研读长尾理论,但他所做的恰恰契合了长尾理论,他没有为了新浪争夺20%的主流资源而血战,而是探索了一条更亲近余下80%用户的路。

  最后,两家都成就了霸业,事实证明,没有谁胜谁负之分,长尾并不是所谓的颠覆,只是二八的补充而已。

  回到标题,这个败局属于腾讯,那么,为什么博客争霸时代,新浪向左,腾讯向右,两者各自都成就了大业,到了微博争霸时代,新浪继续向左,腾讯却不能继续向右呢?

  因为……

  用户不需要两个割裂的世界

  微博并不是普通用户的刚性需求,从信息传播规律来说,名人需要话语权,而普通人天生没有,开放的舞台天生属于有名望有才华的人,却让平凡的小人物望而却步。腾讯希望靠用户基数打败微博,这本身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错误态度。

  据说10%的用户拥有90%的粉丝,90%的人追求微博的媒体价值,这本身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一如当年的博客时代,新浪把二八理论发挥到了极致,腾讯似乎应该在长尾上大做文章,然而,这一次,长尾理论并不能拯救腾讯微博。

  因为……因为这个逻辑困惑本身是有问题的,正确的问法不应该是问:为什么新浪能向左,腾讯却不能向右?

  而应该问:为什么微博向左,SNS向右?

  由于更宏观层面的需求结构里,向右已经有SNS了,微博只能向左了。于是这个逻辑困惑的答案是:微博本身已经向左了,腾讯微博向右,就如同车往左开,车内人右走。

  由于是本质相同的东西,若腾讯微博不能正面打败新浪微博,那么,最终灭掉腾讯微博的不是新浪微博,是QQ空间。(请注意,灭掉腾讯微博的不是QQ空间的说说,是QQ空间本身。)

  在企鹅架构的封闭系统里,由于存在更加契合普通用户价值的QQ空间,腾讯微博面临一个不可能战胜的艰巨任务,在普通用户层面很难大量积累用户忠诚,一旦用户觉得没劲,就会退回到QQ空间,(QQ校友最终沦为空间附庸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先例,这在下一篇里会提到)连锁反应之后,整体就被拖垮了。

  当腾讯微博被自家QQ空间打败,它所做的很大一部分反为新浪做嫁衣裳,君不见新浪微博用户暴涨,不因新浪太帅,全因腾讯太给力而来,正是腾讯,教化了用户,哦,原来有个很流行的产品叫微博。最终的平衡态是:稍微高端一点的用户会向新浪微博流动,而低端一点的微博会逐步退回QQ空间大本营,而腾讯微博,往前不敌新浪,往后不敌自己QQ空间,最终位置无比尴尬,尽管可能将拥有数倍于新浪的用户,而用户为之奉献的热情却会被消磨掉。

  若不能找到一个支点,控制一个稳定的平衡,纵有6亿用户,乌合之众而已。

  张朝阳左右为难

  奇迹是不会出现的,那又何必让自己再一次失望,还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相传风萧萧兮搜狐寒,被抽到去微博的壮士一去不复还,张朝阳明知道微博格局大定,搜狐机会渺茫,但仍旧冲进了一场注定的败局里,往胜败处说,张朝阳天生不具备将才性格,完全不知胜败机变,但往更宏观处说,他并没有错,因为腾讯的博客是社区,新浪的博客是媒体,如今微博正在改写媒体,作为一家媒体公司甚至过去超越过新浪的媒体公司,公司核心业务已经到了兴衰存亡之秋,纵无力回天,也只能战死沙场。

  人生之悲莫过于此,欲右进取不能社区,欲左也不能偏安媒体,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我想张朝阳频频反思自己,并不是所谓的秀,真是看不清前方路况的忧郁。

  所有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

  微博时代,新浪向左,搜狐不得不向左,这一次,向右向左,腾讯如何?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决战新浪资源极限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2011,新年快乐

  2010年终于过去了,2011年到来了,这一年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一百年,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近现代中国第一个汉人政权,也是亚洲第一个实行共和立宪制度的国家,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值得纪念,特别对于当年变幻莫测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2010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漫长的一年,这一年,我失去了Dropbox谷歌中国HTTPS谷歌搜索,虽然从数量上讲,失去的网站比2009年要少一些,但失去的却是一些关键性的网站。

  好在,通过我们的智慧,我们还可以通过修改Hosts来访问Dropbox和HTTPS版的谷歌搜索,我的电脑上的Hosts文件开始越来越长,能够访问的网站越来越少,SSH、VPN成为生活的必需品,2009是失去的一年,2010,依旧是失去的一年。

  我曾经在去年的今天祈祷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不会失去更多,这个愿望失败了,2010依旧是失去的一年。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这个新的2011年,我们不要失去更多……

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百度2010年度新闻搜索排行榜

  百度公布了2010年中国地区十大新闻热搜词等新闻事件搜索排行榜,“中日钓鱼岛争端”位居首位,“玉树地震”、“富士康连跳”、“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上榜。

  以下是部分榜单。

  十大新闻热搜词

  中日钓鱼岛争端

  物价飞涨

  玉树地震

  各地频现暴力拆迁

  全国扫黄

  富士康连跳

  上海世博会

  伊春坠机

  校园血案频发

  广州亚运会

  十大国内新闻

  全国多地地震

  舟曲泥石流

  大连漏油

  曹操墓 纠纷

  阶梯电价

  地陷频发

  全国极端天气频现

  多地血荒

  上海高楼大火

  火车票新规风波

  十大国际新闻

  朝韩交火

  菲律宾劫持人质

  墨西哥湾漏油

  海地地震

  智利矿工救援

  印尼海啸火山地震齐发

  欧债危机

  金正恩 接班

  波兰总统坠机

  莫斯科地铁恐怖袭击

  十大新闻语录

  我爸是李刚

  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感谢父母可以 但应该先感谢国家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记者不如妓女

  买不起房别埋怨政府

  跟政府作对就是作恶

  县委书记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

  我不贪污,当官干啥?

  小心你的小命

  十大科技新闻

  三网融合试点

  手机实名制

  iPhone4天线门

  iPad海关千元征税

  嫦娥二号

  多地不明飞行物

  手机携号转网破冰

  联通iPhone4新政

  千年日环食

  惠普 蟑螂

  十大互联网新闻

  3Q大战

  微博盛行

  谷歌 退出内地

  团购大战

  百度域名被劫持

  工商总局 网店实名

  MSN space搬家

  阿里巴巴雅虎 5年之痒

  视频网站 上市

  维基解密 曝光文件

  十大娱乐新闻

  汪小菲大S闪婚

  selina俞灏明被烧伤

  郭德纲徒弟打人

  超女王贝整容死亡

  王菲演唱会

  新《红楼梦》争议

  汪峰大闹机场

  鄢泼被砍

  阿Sa郑中基离婚

  周立波微博骂战

  十大社会新闻

  凤凰少女跳楼

  河北大学 李刚门

  韩峰 局长日记

  大学生撞人捅死伤者

  宋山木强奸案

  官员 自杀

  香港女导游阿珍

  副教授 聚众淫乱罪

  富豪直升机追贼

  重庆官员风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