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星期一

二八向左,长尾向右

  最近,有中国博客教父之称的方兴东在被问到微博的未来时表示:虽然新浪起步在前,而且影响力领先,但是最终微博的天下还是腾讯的。悲观点预测,一年以后,腾讯的微博用户可能是新浪的数量级之高。互联网垄断的杀伤力不可低估。

  最近,web2.0宗师之一的谢文在被问及,若与新浪竞争,百度、腾讯、网易谁最靠谱时表示:都不靠谱,因为没有本质区别。

  同样是最近,经常给大学生写信的导师李开复表示,自己非常看好微博,在中国最有希望做出Facebook开放平台的就是微博,这有可能是新浪微博,也有可能是腾讯微博。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里,同论微博,三V三观点:毫无疑问,在教父与宗师之间,至少有一个是错的,战机瞬息万变,战争胜负难料,导师果然是导师,从来都不错,因为什么都没说。

  那么,就从教父的博客时代说起吧。

微博

  二八理论VS长尾理论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归纳出的一个统计结论,即20%的人口享有80%的财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数字,但表现了一种不平衡关系,即少数主流的人(或事物)可以造成主要的、重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市场营销中,为了提高效率,厂商们习惯于把精力放在那些有80%客户去购买的20%的主流商品上,着力维护购买其80%商品的20%的主流客户。

  同样的道理,根据主流的结论,20%的精英会拥有了80%的眼球需求,尽管当时博客的基本概念是“人人可以……”,作为网络传媒的扛把子,新浪一眼望穿本质,夹杂其中结构仍然不出二八结构,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名人博客运动开始了。

  同年,美国《连线》杂志主编Chris Anderson发表了一篇跟博客毫不相关的论文《长尾》。最初Chris Anderson只是用来描述亚马逊的商业模式,然而随着传媒世界的推崇和传播,新的素材和案例不断丰富着,此时新浪博客上的名人们也趋之若鹜,纷纷不愿错过赞美的机会。

  人们惊呼,这是对传统二八理论的背叛,互联网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变化正在造就一个全新的理论。但没有名人注意到,他发表观点依靠的博客世界一样遵循了这个崭新的理论。

  马化腾本人也许当时没有来得及研读长尾理论,但他所做的恰恰契合了长尾理论,他没有为了新浪争夺20%的主流资源而血战,而是探索了一条更亲近余下80%用户的路。

  最后,两家都成就了霸业,事实证明,没有谁胜谁负之分,长尾并不是所谓的颠覆,只是二八的补充而已。

  回到标题,这个败局属于腾讯,那么,为什么博客争霸时代,新浪向左,腾讯向右,两者各自都成就了大业,到了微博争霸时代,新浪继续向左,腾讯却不能继续向右呢?

  因为……

  用户不需要两个割裂的世界

  微博并不是普通用户的刚性需求,从信息传播规律来说,名人需要话语权,而普通人天生没有,开放的舞台天生属于有名望有才华的人,却让平凡的小人物望而却步。腾讯希望靠用户基数打败微博,这本身是一个极其危险的错误态度。

  据说10%的用户拥有90%的粉丝,90%的人追求微博的媒体价值,这本身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一如当年的博客时代,新浪把二八理论发挥到了极致,腾讯似乎应该在长尾上大做文章,然而,这一次,长尾理论并不能拯救腾讯微博。

  因为……因为这个逻辑困惑本身是有问题的,正确的问法不应该是问:为什么新浪能向左,腾讯却不能向右?

  而应该问:为什么微博向左,SNS向右?

  由于更宏观层面的需求结构里,向右已经有SNS了,微博只能向左了。于是这个逻辑困惑的答案是:微博本身已经向左了,腾讯微博向右,就如同车往左开,车内人右走。

  由于是本质相同的东西,若腾讯微博不能正面打败新浪微博,那么,最终灭掉腾讯微博的不是新浪微博,是QQ空间。(请注意,灭掉腾讯微博的不是QQ空间的说说,是QQ空间本身。)

  在企鹅架构的封闭系统里,由于存在更加契合普通用户价值的QQ空间,腾讯微博面临一个不可能战胜的艰巨任务,在普通用户层面很难大量积累用户忠诚,一旦用户觉得没劲,就会退回到QQ空间,(QQ校友最终沦为空间附庸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先例,这在下一篇里会提到)连锁反应之后,整体就被拖垮了。

  当腾讯微博被自家QQ空间打败,它所做的很大一部分反为新浪做嫁衣裳,君不见新浪微博用户暴涨,不因新浪太帅,全因腾讯太给力而来,正是腾讯,教化了用户,哦,原来有个很流行的产品叫微博。最终的平衡态是:稍微高端一点的用户会向新浪微博流动,而低端一点的微博会逐步退回QQ空间大本营,而腾讯微博,往前不敌新浪,往后不敌自己QQ空间,最终位置无比尴尬,尽管可能将拥有数倍于新浪的用户,而用户为之奉献的热情却会被消磨掉。

  若不能找到一个支点,控制一个稳定的平衡,纵有6亿用户,乌合之众而已。

  张朝阳左右为难

  奇迹是不会出现的,那又何必让自己再一次失望,还迷失了自己的判断。

  相传风萧萧兮搜狐寒,被抽到去微博的壮士一去不复还,张朝阳明知道微博格局大定,搜狐机会渺茫,但仍旧冲进了一场注定的败局里,往胜败处说,张朝阳天生不具备将才性格,完全不知胜败机变,但往更宏观处说,他并没有错,因为腾讯的博客是社区,新浪的博客是媒体,如今微博正在改写媒体,作为一家媒体公司甚至过去超越过新浪的媒体公司,公司核心业务已经到了兴衰存亡之秋,纵无力回天,也只能战死沙场。

  人生之悲莫过于此,欲右进取不能社区,欲左也不能偏安媒体,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我想张朝阳频频反思自己,并不是所谓的秀,真是看不清前方路况的忧郁。

  所有的问题其实只有一个:

  微博时代,新浪向左,搜狐不得不向左,这一次,向右向左,腾讯如何?请继续关注下一篇《决战新浪资源极限

  来源:越石父投稿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2011,新年快乐

  2010年终于过去了,2011年到来了,这一年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一百年,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近现代中国第一个汉人政权,也是亚洲第一个实行共和立宪制度的国家,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值得纪念,特别对于当年变幻莫测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2010这一年对于我来说是漫长的一年,这一年,我失去了Dropbox谷歌中国HTTPS谷歌搜索,虽然从数量上讲,失去的网站比2009年要少一些,但失去的却是一些关键性的网站。

  好在,通过我们的智慧,我们还可以通过修改Hosts来访问Dropbox和HTTPS版的谷歌搜索,我的电脑上的Hosts文件开始越来越长,能够访问的网站越来越少,SSH、VPN成为生活的必需品,2009是失去的一年,2010,依旧是失去的一年。

  我曾经在去年的今天祈祷自己的新年愿望,希望不会失去更多,这个愿望失败了,2010依旧是失去的一年。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在这个新的2011年,我们不要失去更多……

2010年12月31日星期五

百度2010年度新闻搜索排行榜

  百度公布了2010年中国地区十大新闻热搜词等新闻事件搜索排行榜,“中日钓鱼岛争端”位居首位,“玉树地震”、“富士康连跳”、“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上榜。

  以下是部分榜单。

  十大新闻热搜词

  中日钓鱼岛争端

  物价飞涨

  玉树地震

  各地频现暴力拆迁

  全国扫黄

  富士康连跳

  上海世博会

  伊春坠机

  校园血案频发

  广州亚运会

  十大国内新闻

  全国多地地震

  舟曲泥石流

  大连漏油

  曹操墓 纠纷

  阶梯电价

  地陷频发

  全国极端天气频现

  多地血荒

  上海高楼大火

  火车票新规风波

  十大国际新闻

  朝韩交火

  菲律宾劫持人质

  墨西哥湾漏油

  海地地震

  智利矿工救援

  印尼海啸火山地震齐发

  欧债危机

  金正恩 接班

  波兰总统坠机

  莫斯科地铁恐怖袭击

  十大新闻语录

  我爸是李刚

  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感谢父母可以 但应该先感谢国家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记者不如妓女

  买不起房别埋怨政府

  跟政府作对就是作恶

  县委书记不强拆,知识分子吃什么?

  我不贪污,当官干啥?

  小心你的小命

  十大科技新闻

  三网融合试点

  手机实名制

  iPhone4天线门

  iPad海关千元征税

  嫦娥二号

  多地不明飞行物

  手机携号转网破冰

  联通iPhone4新政

  千年日环食

  惠普 蟑螂

  十大互联网新闻

  3Q大战

  微博盛行

  谷歌 退出内地

  团购大战

  百度域名被劫持

  工商总局 网店实名

  MSN space搬家

  阿里巴巴雅虎 5年之痒

  视频网站 上市

  维基解密 曝光文件

  十大娱乐新闻

  汪小菲大S闪婚

  selina俞灏明被烧伤

  郭德纲徒弟打人

  超女王贝整容死亡

  王菲演唱会

  新《红楼梦》争议

  汪峰大闹机场

  鄢泼被砍

  阿Sa郑中基离婚

  周立波微博骂战

  十大社会新闻

  凤凰少女跳楼

  河北大学 李刚门

  韩峰 局长日记

  大学生撞人捅死伤者

  宋山木强奸案

  官员 自杀

  香港女导游阿珍

  副教授 聚众淫乱罪

  富豪直升机追贼

  重庆官员风水门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雅虎终成哑虎

  雅虎在宣布将裁员将近4%的员工后,内部爆出将会陆续关闭包括MyBlogLog、Yahoo Buzz、Delicious在内的一些业务,在受到用户压力后雅虎表示Delicious将会寻求转售而不是关闭,而在此之前雅虎已经关闭包括FareChase旅游搜索和Briefcase存储服务在内的多项服务。现在的雅虎可谓是屋漏偏废连夜雨,传统核心业务份额不断被竞争对手蚕食,而又难以衍生出新的利润增长点,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而雅虎曾经是互联网经济的代表产物,由华人杨致远和创业伙伴大卫。费罗在1994年创立。1995年4月12日,雅虎正式在华尔街上市,上市第一天的股票总价达到5亿美元,而YAHOO(雅虎)1995年的营业额不过130万美元,实际亏损63万美元,人们用股价向代表着互联网新经济的雅虎表达了自己的关注。1997年雅虎收购Four11与Rocketmail,并借此建立了雅虎自己的邮箱业务,邮箱业务一直到现在仍然是雅虎的核心业务之一,雅虎邮箱也仍是全球使用最为广泛的互联网邮箱服务之一。雅虎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推出了门户网站,为当地网民提供互联网资讯、邮件、搜索等综合服务,那个时候的雅虎已经成为整个互联网的神,就连微软IE的默认搜索都是雅虎,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巨鳄。即便是2000年的网络泡沫破灭,也很少有人去怀疑雅虎会失败,毕竟雅虎是这场网络泡沫中最成功的存在。

  但是危机往往就隐藏在巨大成功的背后,2001年雅虎放弃搜索引擎Inktomi,选择Google为自己提供搜索引擎服务,这被看作是雅虎历史上最失败的决策。而现在Google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一哥,旗下的Gmail正在和Hotmail一起侵蚀雅虎邮箱的地盘,Google超越雅虎成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成为全球流量最高的网站,而雅虎却被Google、Facebook、Youtube挤到了第四。

 雅虎终成哑虎

  雅虎当然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2003年16.3亿美元收购搜索引擎Overture,2004年1.2亿美元收购3721,同年6月1.6亿美元收购音乐下载网站Musicmatch,2006年收购瑞典移动通讯公司KenetNetworks,2007年千万美元收购MyBlogLog,2007年6.8亿美元收购网络广告中介Right Media.这些收购只是雅虎自我求变的很小一部分,但是这其中的很多在日后并未给雅虎带来想象中的良好效益,反倒变成压倒雅虎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如雅虎现在不停地在关停业务。

  微软在2008年抛出寻求收购雅虎的消息,但是最后因为价格问题而谈崩,这被看作是雅虎的绝对错判。最后微软退而求其次,最后与雅虎达成搜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未来十年内雅虎搜索将不再会独立存在,将被打上微软的烙印。

  雅虎在亚洲对阿里巴巴的投资被看作是最成功的,阿里巴巴旗下的众多潜力业务预计将为雅虎带来巨大收益。但是由于雅虎掌握大量股份,受到包括中国政府、内地资本甚至包括阿里巴巴管理团队的压力,尽管目前雅虎仍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但是由于周边环境的恶化股东的权利将会受到限制,据传阿里巴巴为了回购股份保护自己,甚至不惜联合资本力量收购雅虎。

  无论在中国还是全球,雅虎正在奉行严格的收缩战略,裁员、合并业务、关闭业务是最常见到的方式。巴兹并非不是一位好的Leader,只是她赶上了雅虎最衰弱的时候,她不得不为雅虎的生存来收拾烂摊子。但是由于雅虎多年的拉长战线,短时间内将不会止跌,雅虎未来是否能崛起也是未知数,雅虎终于还是变成了哑虎。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12月29日星期三

Google疑遭关键字屏蔽

  今天下午7时左右,大量网友反馈Google无法访问,我在深圳电信实地测试,验证Google全系列网站均无法访问。

  经分析,google.com的域名已经被加入黑名单,疑似遭到关键字屏蔽,导致全部Google.com下的网站都无法访问。从yahoo,flickr等网站搜索Google域名均会显示连接被重置。

  域名解析的情况,经过测试,Google的DNS解析正常,解析IP地址正确,因此并不是域名劫持,无法访问的原因是关键字屏蔽。

Google疑遭关键字屏蔽

  在Yahoo中搜索Google的域名,也会提示链接被重置的情况,看来整个google.com的域名都被关键字封杀了。

Google疑遭关键字屏蔽

  目前,Google的Gmail还可正常访问,广告系统也显示正常,英文谷歌地图maps.google.com无法访问,中文谷歌地图ditu.google.cn正常,google.com域名下的网页、图片、新闻等搜索均无法访问,Google全线产品被封。

  上一次Google被全线屏蔽是在今年3月30日,当时Google刚刚宣布搜索业务退出中国,在那次事件,Google被屏蔽数小时后恢复正常。

  中国用户目前可以使用日本Google来继续访问,因为日本Google使用的是co域名,地址:http://www.google.co.jp

  更新:10点左右,深圳电信测试Google访问已经恢复正常。

2010年12月28日星期二

2010年互联网发展盘点

  2010年的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不小变化,整个行业依然保持高速发展的势态,中国互联网界各巨头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占据了强势位置,同时又不断向邻近领域扩张。巨头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各大公司在互联网行业的热点领域激烈交火,本期月光博客推出2010年终专稿,为大家盘点2010年IT科技互联网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几大热点。

  微博 - 关键字:社交网络,个人媒体,SNS

  如果说2008年是中国SNS网络兴起的元年,那么2010可以称之为中国微博元年。

  2006年Twitter带来的新兴的微博概念,2007年建立的饭否在中国市场形成一个不错的发展高潮,然而到了2009年7月,饭否等一大批微博网站因为政策问题而相继停止运营,微博在中国陷入一个低谷,直到2009年8月新浪启动微博测试,当时没有人知道新浪微博的未来发展会是什么样子。

微博

  新浪微博采取了新浪博客推广的成功经验,以“名人”为突破点,逐步打造人气,经过长达一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大获成功,在2010年在全国范围掀起了一场微博浪潮,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高达5000万。

  新浪微博的成功引起各大门户网站对于微博产品的跟进,2010年搜狐、腾讯、网易、百度、天涯相继推出微博产品,微博成为各大网站的标配产品。微博的概念在2010年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根据百度指数和谷歌网站趋势显示,在2010年初,SNS的代表开心网面对新浪微博还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心网的用户关注度下降非常快,而新浪微博则呈现飞跃式地大幅上升,到了2010年11月份,新浪微博的用户关注度已经超过了开心网,并且逐渐和开心网拉大距离,开心网的下降颓势依旧没有停止的趋势,总体看来,SNS大势已去,微博方兴未艾。

百度指数对比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百度指数对比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谷歌网站趋势对比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谷歌网站趋势对比新浪微博和开心网

  Android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

  2010年,Android系统成为最为火热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一,HTC、三星、摩托罗拉等各大厂商都纷纷投身到Android阵营中来,基于该平台的手机风靡市场。Android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惊艳的成绩,除了系统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外,更多的还得益于它的免费且开源,这为Android赢得了大大小小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的支持。

热门Android手机:三星i9000

热门Android手机:三星i9000

  Android最早于2008年10月22日随着谷歌G1正式与用户见面,截至2008年底,Android的全球市场份额仅为0.5%,到了2009年,Android也仅仅发展成为第六大智能平台。然而到2010年,在众多手机厂商的支持下,Android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先是于第二季度增长了851%之后,成为了美国第一大智能手机平台;其次在第三季度取代了黑莓平台,继而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操作系统;同样是在第三季度,Android还在亚洲击败了一直固守智能手机第一位的老牌Symbian,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晋升为第三大智能平台,Android在2010年的发展势头已经大大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呈现“井喷”之势,一些研究机构开始预测,明年Android在智能手机平台争霸战中就会成为全球第一。Android的发展后劲十足,充满了潜力。

  iPad - 关键字:开放平台,电子书,应用商店,平板

  2010年,苹果的新产品“iPad”出尽了风头,据Google发布的2010年度全球热门搜索关键字排行榜显示,“iPad”成为第二大最热门的搜索关键字。iPad进入市场仅仅6个月的时间,销量已经超过700万部,而且iPad正在以超过过去十年间任何产品的速度改变着电脑产业。

苹果iPad

苹果iPad

  iPad改变了人们对技术的观念,iPad的推出为新一代的电子设备铺平了道路,iPad这种侧重于网络和移动应用的娱乐终端,触摸屏的交互方式,也逐渐被消费者接受并采用。尽管iPad的主要应用还是电子阅读、上网、游戏、视频播放等娱乐应用,但iPad已经改变个人电脑的市场格局,各个大牌电脑厂商纷纷投入到平板电脑的争夺战中,推出基于Android的平板终端,可以预见,明年的平板市场将面临异常激烈的战争。

  iPhone4 -关键字:移动互联网,应用商店

  新一代苹果iPhone在2010年的登场万众瞩目,虽然有“信号门事件”以及谷歌Android的威胁,但iPhone4依然受到了媒体和大众的青睐,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更在推出前3天就预售170万部。而在中国,支持WiFi功能的iPhone4也得以销售,更引发了人们疯狂抢购,导致iPhone4“一机难求”,目前苹果在国内的旗舰店以及网店均长期显示iPhone4缺货,其热门程度可见一斑。

苹果iPhone4

苹果iPhone4

  iPhone做为全球最畅销的智能手机之一,其成功的一大关键就是“应用商店(App Store)”,苹果公司依靠iPhone的应用商店,不仅极大增加了手机的功能,而且也为苹果公司轻而易举的带来可观收入,因为这些商店中的应用程序多为第三方开发,苹果公司还可以与它们进行利润分成,成为一种新的商业赢利模式,使得苹果iPhone与各个手机软件供应商相互发展,实现共赢。

  Dropbox - 关键字:云计算,云存储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中就需要配置大量的存储设备,那么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名鼎鼎的Gmail就是一个邮件云存储的典型案例,有了Gmail之后,用户不必将邮件存储在本地,而是放在海量的Gmail服务器上,随时随刻可以上网查看邮件。

  然而,Gmail仅仅用于邮件存储,做为通用型的文件存储服务,Dropbox无疑是最好用的文件同步工具之一。

苹果iPhone4

Dropbox

  Dropbox提供的初始免费空间是2GB,通过邀请可增大到20GB,Dropbox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共享和同步文件。

  Dropbox作为存储服务,主要专注于同步和共享,紧紧跟随用户的需求,将用户的使用体验做到近乎完美,文件同步速度稳定且快速,产品几乎无懈可击。

  自2010年5月份之后,因政策原因Dropbox无法从中国访问,短时间内国内涌现出大量同类的克隆产品,包括“金山快盘”、华为的“数据银行”、“新浪微盘”等等,加上国外早就有的SugarSync、Windows Live Mesh等服务,中国云存储服务市场空前活跃。

  未来趋势和发展

  从2010年的这些行业热点产品,大致可以看出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向。

  移动互联网:2010年依然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年,但随着Android、iPhone等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在未来将出现一个突破点。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几个主要的发展点是:以Foursquare为例的LBS位置和签到服务,以Instagram为例的手机社会化照片分享服务,以Pandora为例的手机社会化音乐服务,以Kik、WhatsApp为例的社交短信服务,以Viber为例的网络电话服务等等。

  电子商务: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将走向社会化、移动化、本地化等方向发展,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中,使用类似豆瓣的机制来猜测用户的喜好,给用户推荐最适合其口味的商品,使用团购网的方式来提供简单易用而高黏度的本地化服务,使用移动手机来准确定位用户周围的商家和优惠信息等等,最终向社会化电子商务形态发展。

  应用商店和开放平台:通过开放平台让第三方开发者得以将其服务运行在统一的平台,通过开放平台自身服务和第三方应用的互利互惠,提高用户对平台网站的粘性和使用程度,进而提高获利,同时,通过利益分摊,达到平台自身和第三方应用循环刺激而产生的滚雪球式的增长。苹果公司“终端+应用”的模式让App Store大获成功,让各方都争先恐后地建立起自己的应用商店,其中谷歌的Android应用商店也获得不错的成绩,中国各个电信运营商也纷纷沿袭了苹果公司App Store的分成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应用商店。

  云计算:自Google公司提出云计算概念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云计算可以弥补小公司规模不足的成本劣势,从而与大公司同台竞技。在不久的将来,云计算将会掀起一场信息技术革命,将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应用和商业模式带来重要变革,同时,还将彻底改变计算机、互联网、电信和传媒的现有格局。

  结语

  2010年的科技发展令人眼花缭乱,一个个令人炫目的高新产品将人们的梦想变为现实。科技创造着新的生活,并影响着未来的发展,而“创新”正是科技发展的活力之源。展望2011年的互联网科技,相信会有一个更令人遐想和惊喜的新面貌。

2010年12月27日星期一

中文域名不适合建站

  中文域名出现也有好长时间了,并且还引起不少的议论。可只是听说,未曾见识。最近终于偶然见到了一个中文域名的网站:链接交换.com。首先是在IE8中打开该网站,地址栏旁边出现“国际网站地址”按钮。显示此网站地址包含扩展(Unicode)字符集字符,当前使用的字符集为Hani和Latn,编码地址为xn--tlqp91cyfo58p.com。(编码地址为DNS系统可识别的punycode码)

  查询得知该域名于2006年注册于Enom公司,属于中文为主体的国际域名。

  来看看各种浏览器对中文域名的支持性。使用已安装的浏览器,都是升级到最新的。除了IE8支持,Firefox 3.6.12,谷歌浏览器 Chrome 7.0.517.43稳定版,Opera 10.63均能很好的支持中文域名。其他内核的最新版的浏览器应该都支持了。又打开VMware虚拟机测试了一下IE6,输入上述网址无法打开,IE6不支持中文网址。

  以前浏览器要安装了插件才能支持中文域名,现在都已经直接支持中文域名了。可是在中国还有很多人在使用IE6,它是捆绑在XP操作系统上的,由于种种原因IE6长期顽固的存活下来。据称IE6目前在中国还占据着46%的市场份额,这不能不是注册使用中文域名的一大障碍。

  再看看搜索引擎对中文域名的收录情况。搜索“site:链接交换.com”,google.com.hk的收录为3条,雅虎中国的收录为2650条,百度、Bing、搜搜、有道等搜索引擎或显示无搜索结果或为其他网站。搜狗在查询过程中,以编码地址xn--tlqp91cyfo58p.com显示出2条记录和大量其他网站。接着直接搜索“site:xn--tlqp91cyfo58p.com”发现各搜索引擎均大量收录。

  由搜索引擎的收录情况来看,主要的搜索引擎几乎不直接收录中文域名网站。链接交换网站有多个页面,google只收录3条。雅虎中国几乎全部收录,但是雅虎在中国使用占有率太小。其他搜索引擎甚至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也不直接收录中文域名网站。搜索引擎只是以中文域名转码后的punycode编码来收录中文域名网站,这使得以中文域名来进行SEO变得毫无优势。

  在查看中文网站的收录情况时,首先使用了观其站长工具,可是在网址输入框根本输入不了中文。又使用了几个在线的收录查询,均表明域名输入错误而无法查询。最后不得不分别打开各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可见目前很多网站工具都不支持中文域名,这使得中文域名网站失去了很多相关服务,网站维护起来更加困难。

中文域名

  由以上浏览器对中文域名的支持状况,搜索引擎对中文域名的收录情况,以及中文域名相关服务的缺失,这些并不太全面的分析就可得出结论,目前中文域名不适合建站。现在主要也只有一些公司企业或者是一些域名投资者,为保护商标品牌或期待以后的增值而注册使用中文域名,以传播交流为目的的网站建设不适合使用中文域名。中文域名的推广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ZCMHI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