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4日星期二

不要迷信Blog营销

  Blog营销的核心是口碑营销。

  Blog作为一种有效的口碑营销的渠道和力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一些知名的Blog也经常无意中扮演了口碑营销的发起者,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搜狗拼音输入法”。

  但是使用Blog营销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口碑营销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产品本身要有自己的特色,并且的确很出色,比如Keso在自己的Blog提了一下“搜狗拼音输入法”,别人看到后会下载使用一下,发现这个输入法的确很出色,这才是触发口碑营销的一个关键条件,最后才引起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效应,而对于没有特色的产品很难使用这种独特的营销方式。

  比如代理EA的Pogo休闲游戏平台的天悦也想借助口碑的力量进行推广,在内测期开始前给不少Blogger发了邮件,发放测试帐号,也包含我在内。然而,我使用他们的内测帐号登录这个游戏后,发现这并不是一个有特色的游戏,甚至可以说是比较无聊的游戏,如果一定我要在Blog上写点什么的话,我只能写,这个游戏产品不适合使用Blog来进行营销。

  我也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对于好的游戏,别人即使不发送内测帐号给我,我也会在Blog中提及,比如同为EA出品的另一款游戏Burnout Takedown、还有SONY出品的ICO、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等游戏,我都愿意推荐给别人来玩,我还会把玩游戏的心得体会和别人一起分享,因为游戏本身的确值得一玩。因此,好的产品是实行Blog口碑营销的必要条件,没有好的产品而使用这种方法,效果不会理想,甚至还会有相反的效应。
 

2006年7月3日星期一

一幅诡异的油画“2008-北京”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幅十分阴暗诡异的油画。

  这幅油画也是有历史的,在2005年3月6日,纽约艺术博览会开幕。世界艺术家云集,观众鼎沸,博览会的左前方总是水泄不通之处,那里是加拿大Redinc艺术公司,聚光灯下,挂着一幅题为“2008-北京”巨幅油画。

  令人惊讶的是,网上对这副油画的含义有好几种不同的解读,看完那些解读之后,再看看这副油画,似乎又能发现更多诡异的东西。

  比较引起我注意的倒是画者在其blog上摘抄多伦多《世界日报》的解读文字(虽然作者并未正面承认这个解读是否完全符合他的创作原意):

油画:2008-北京

  画的左上角,是一幅标准像,乍看上去,熟悉又不熟悉,那是孙中山的胡子,蒋介石的光头,毛泽东的五官新组合的标准像。它象徵着中国上一百年的历史,或者说是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全部。

  画的左面,是一个最天真和最聚精会神打麻将的女孩,她为抓了一手好牌而暗中庆幸。

  中间背影的女子,开了一个东风明杠,这象徵着当前不可无视的事实—中国在崛起。虽然那女子有些不规矩的小动作。

  中间正面女子,似乎有些外来血统。他在打牌之余,另有闲心眺望光源,也即将来。他穿着光纤,脸上有一些忧虑。

  再就是那个外国女郎了,她也来掺合中国的游戏,信心全无,躺在那里,因为她少抓了一张牌,相公,配打。

  右面显然是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她是使中国掘起的生力军。然而他的脸上有一些不明白,有一些不满意。他手中握着一把亮晃晃的水果刀,这暗示着一种仇富心理,暗示着一种危机。

  画的右边,在破旧的建筑的前方,有一条大河,有一些石头,这象徵着前景莫测,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现状。

  不过,在某个论坛上则又看到有人做另一番新解,却也别有新意:

  中间女子是美国,背后纹着凤凰的女子是中国,侧面正在认真考虑出什么牌的亚洲女为日本,另一个躺着的是俄国。

  中国女子碰了东风并不意味崛起,只是表达「做东」的意思。而俄国女郎也并不是信心全无的「相公」。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姿态就会发现,很显然,她是在趁日美不注意,和中国女郎偷换牌。这正是换牌的瞬间,所以她桌上的牌少了一张。另一面,居然跟美国也“有一腿”,是在迷惑美国?还是……

  而旁边那个拿刀的小女孩,明显发现了这一切。她的视线停留在正准备把牌偷偷塞给俄国女的中国女脸上。美国女人,似乎已从小女孩的表情中发现了什么……

  把小女孩说成刚进城的农民似乎也太勉强。我觉得可能是代表中国民众,而坐着的是政府。有这场游戏实际上是政治的博弈,普通中国人却怎么的怎么的(不好直说)意思。

  对於摸着石头过河的解释,我更是不敢苟同。我倾向於认为屋外描绘的是阴云密布的台海。

  至於文身,我也想不出来。腰间那个图形我无法解释。我打算简单地把文身视为画面的需要,在画面黄金位置设计一个文身,是一个不错的手段,最起码,比光溜溜的一个后背更有沖击力。

  嗯,这应该就像罗兰巴特宣示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的意思吧:作品一旦完成而脱离作者后,读者将会以其文化脉络及思考,创造属於读者自己的意义……

  这里是论坛上的第三个诠释:

  中间女子是美国,背後纹著凤凰的女子是中国,侧面正在认真考虑出什麽牌的亚洲女为日本,另一个躺著的是俄国。中国女子碰了东风并不意味崛起,只是表达“做东”的 意思。而俄国女郎也并不是信心全无的“相公”。仔细观察一下她的姿态就会发现,很显然,她是在趁日美不注意,和中国女郎偷换牌。这正是换牌的瞬间,所以她桌上的牌少了一张。

  事实上画面裏中、美、俄都在参与作弊,只有日本女孩不知情在暗爽,就是说拍桌上博弈的四方日本才是陪打,牌搭子而已。

  盆裏的水果意味很明显,当然是代表台湾的地区利益。

  台湾之所以一身纯正中国式的装扮,是因为最後的中国传统在台湾。

  台湾手裏是一把餐刀,这大概是个双关,一是表示不管谁攫取了台湾的利益,台湾都只能乖乖的为之切水果;第二联系到小姑娘的表情,那把餐刀(代表她的防卫能力),就是对她利益最後的一点防御了。

  另外,喜欢美国的表情,看著台湾,一副又关心又不知道该怎麽办的样子;而台湾站在一旁冷眼观看,对几个家夥弄鬼看得一清二楚,可自己不在局中,却又什麽都不能说。

  配合日本妞傻乎乎的认真样子,和中国小妹妹狡黠的背影。

  这里是论坛上的第四个诠释:

  注意看了下, 中间只露出背影的女孩身上纹的是传统的中国凤凰。但身上所穿的却是西洋蕾丝衣物。是不是在说明现在的中国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外面的场景应该是暗示台湾海峡,阴云密布暗示紧张形势。

  台湾女孩不是在盯作弊,她盯的是中国女孩的脸,美国女孩盯著台湾女孩的脸,俄罗斯女孩也在盯著中国;三个人的表情都很有深意。日本女孩只看自己的牌,很投入也很满意。

  中、美、日、俄之间利益复杂,日本虽然卷了进去但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西方一般认为国民党民国政府是中国民族主义政府。这个解释了台湾的传统肚兜,似乎也在说08年大势还是在民国立场而不是台湾国立场。

  美国也没强多少,君不见,她虽然穿了衣服但没穿裤子?!但是她穿得最多!而且她的这种神情似乎也在考虑这局是不是要脱衣服了,因为中国女子在作弊,而俄罗斯已经是陪太子读书,只求不放炮了,打的时间越久,危险越大!

  中国却希望通过不正当竞争,争取必胜!

  日本看样子,是根本不知道裏面的凶险,尽管她好象已经输光了!而且大家应该注意,中国的上下家是日本和俄罗斯,美国只是对家而已!中国只能和日本、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利益冲突,美国却是隔岸观火,但是也有放炮的可能!

  不过,赢家是美国,因为她们的规矩是,谁输了谁就要脱一件衣服!

  日本可是衣服裤子都没穿 输到底了这样,日本已经没有筹码了,如果输了,就彻底退出比赛!赢了,还可以继续留下来!

  俄罗斯只能自保,输了还能打一场,也就是说还有机会!

  美国和中国有优势,但是如果是一个输了话,而无论剩下的是哪一位都是最强的了,而输的一方和俄罗斯相比,是同样的档次了!

  这局可以是最後一局,也可以是新的一局的前奏!

  出处:以上解读加拿大多伦多《世界日报》以及部分中文论坛

2006年7月2日星期日

使用Google工具栏百度一下

  Google工具栏(Google Toolbar)是一个伴随了我很长时间的软件,也是我电脑中安装的唯一一个IE插件。

  Google Toolbar是一款能很好的集成在IE浏览器下的实用工具条,目前最新的版本是4.0中文版,我以前也介绍过其新增加的一些独特功能上次主要介绍的是其书签功能,这次我主要介绍Google Toolbar的自定义按钮功能。

  这是新版工具栏增加的一个很令人推崇的新功能。虽然该软件已经给出了几个自定义按钮,可是经过使用发现,按钮的自定义功能非常强大,几乎可以将所有的搜索网页都增加上去,通过这项功能,我们可以利用Google Toolbar定做自己的搜索大全。甚至将百度搜索也整合在一起,真是想怎么搜,就怎么搜。下面是我以建立百度自定义搜索按钮为例,详细讲述如何使用自定义搜索按钮。

  先安装最新的Google工具栏4.0中文版,然后访问百度的主页,在百度的搜索框内右键单击并选择“生成自定义搜索...”。

在百度上建立Google按钮

  Google工具栏就会启动自定义按钮生成器,建立百度搜索按钮。点“添加”即可生成包含百度图标的自定义按钮,非常方便。

  当然,一切并没有结束,因为我们发现,在默认情况搜索中文过程中会出现转换乱码导致无法搜索到结果的情况,这个原因是因为号称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的百度使用的默认编码竟然是GB2312而不是UTF-8。

百度搜索乱码

  这里说一些题外话,GB2312编码和UTF-8编码其实对于访问者来说基本上感觉不到,比如月光博客使用UTF-8编码,但是访问起来丝毫感觉不出和GB2312有什么差别,UTF-8更为国际化,同一个编码可以显示简体字、繁体字、日文汉字、韩文以至全世界各种不同的编码文字,是一个解决乱码的最理想方案,GB2312是早期的简体中文编码,仅仅在中国大陆地区应用,因此使用GB2312的百度只能号称最大的“简体中文”搜索引擎。

  解决百度的这个编码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打开这个目录: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Application DataGoogleCustom Buttons ,将里面的文件 www.baidu.com_Z1ZAG0HGOFO8GC4YYSOD.xml 中的第4行修改为<search>http://www.baidu.com/s?wd={query}&amp;cl=3&amp;ie=UTF-8</search> ,保存后再次打开浏览器进行百度搜索,即可搜索出正确的无乱码的信息。

在Google上百度一下

  实际上,Google工具栏可以进行五花八门的自定义搜索的新功能,可以非常简单地实现定制的搜索,我就将常用地搜索放在上面,比如上图中,点“开始”可以进行Google搜索,依次的4个搜索图标分别是百度搜索,Google桌面搜索,Google Blog搜索,GMail邮件搜索,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可以自定义任何搜索到Google工具栏,可见Google工具栏的开放性和可定制性是多么地强大。

  另外,告诉你一个小技巧,如何将“月光博客”的站内搜索放在Google工具栏上,打开“月光博客”的首页,在页面的左边找到“站内搜索”栏目,在搜索框中点右键,再点“生成自定义搜索”即可,简单易用吧。

  从3.0到4.0,我们可以看出Google工具栏有了很大的升级、进步,功能更完善的同时,也更贴近日常使用习惯,新开发的功能也越来越开放和有用,让人越来越喜欢。

  Google工具栏的下载地址:http://toolbar.google.com/T4/intl/zh-CN/index.html

2006年7月1日星期六

谁来管住博客们的嘴巴

  刚刚看到两篇有意思的文章,这两篇文章一前一后,又感觉似乎有些关联,读起来很有味道。

  一篇文章是keso写的《管住人民的嘴巴》,说目前对于网络上人们的发言正在被控制着,大量的精力用于“管住人民的嘴巴”,让人们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

  另一篇文章是李开复在Google中国的博客网志上写的《中国 Web 2.0 的责任感 - 大胆假设更要小心求证》,也可能是我理解有偏差,个人感觉李开复的这篇文章似乎有“管住人们嘴巴”的味道,李开复觉得前一段时间针对Google的不实信息、虚假信息太多了,因此呼吁大家凡事要小心求证,切勿传播虚假信息。我觉得李开复似乎是多虑了,人们对于Google的关注,Google应该当做一件好事来对待,况且Google做为跨国公司,平日里往往出尽风头,甚至能呼风唤雨,比起一般公众来显然处于一种较强势的地位。若在对待诽谤谣言等问题上对商业巨头和普通百姓适用同样标准的话,其实是表象上的平等掩饰了实质上的不平等。即使有不实之词,对Google这样的商业巨头的名誉权造成了不过分的伤害的话,他们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恢复事实或降低损害。Google还可以完全不理会那些谣言,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打破那些谣言。法律捍卫的是人民对公共事物不受限制的批评权力,然而如果要想限制人们的批评权力,做为一个商业公司的领导人似乎没有权力做到这一点。

  谁最能管住人们的嘴巴呢?计划经济的时代最能管住人们的嘴巴。因为计划经济是公有制的经济关系,社会经济资源高度集中。对经济资源的垄断足以构成政治上,甚至思想上的控制。人们的经济关系从属于“公家”,通过管住人们的“饭碗”可以管住人们的“嘴巴”,管住了“嘴巴”,久而久之人们的脑袋自然也就管得差不多了。当今的世界,北朝鲜是这方面的当之无愧的权威。如果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去那里“取经”。

  可惜,在现在的中国,想管住人们的嘴巴显得越来越困难,住房、医疗、教育的“产业化”虽然引起了贫富差距拉大,却意外地实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资源的私有化(很多西方国家都不敢进行如此彻底的私有化,害怕引起社会动荡),当人们生活的一切的一切都全面私有化了以后,再想通过计划经济来管住人们的嘴巴就显得不现实了。

  当今,管住博客们的嘴巴的最佳方法是死亡威胁。这个方法实行起来可以说屡试不爽,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多说一句话而冒这种风险,因为这不值得,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对于这方面的立法为什么会在某些人眼里是那么“迫不及待”。只是唯一的疑问是,管住了知识分子的嘴巴,难道就真的天下太平了吗?

Google桌面4.0正式发布

  几天前,Google桌面4.0中文版正是发布了。

  我去年曾经安装过上一个版本的Google Desktop,不过遗憾的是,虽然我对其功能很满意,但最终还是将其卸载了,因为那个版本的Google Desktop太消耗系统资源了。

  目前新版本的Google桌面是令人惊喜的,我安装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对资源的消耗不不太明显了,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令人爱不释手的小功能,让人越发地喜欢这个工具了。

  我最常用的是本地硬盘的搜索功能,Google桌面对于本地硬盘里的信息搜索功能的强大我就不多说了,新版本的Google桌面还支持QQ聊天记录的搜索、GMail搜索和其他计算机信息的搜索。只要 Ctrl Ctrl 按两下,自动弹出的搜索框就可以随时随地查找自己电脑上的文件。

  Google小工具(Google Gadgets)是4.0 版的一个亮点。这些互动性很强的小工具是运行在Google桌面软件里的许多个小版块/小插件,包括Google自己的很多应用,比如我使用了GTalk插件后,整个GTalk就集成到Google桌面里面了,非常有趣,MSN的插件则可以把MSN Messenger集成进来,另外还有GMail插件、del.icio.us插件、Google Calendar插件、Alexa插件、Google地图插件、Web剪辑插件(相当于一个简单的RSS阅读器)等等一系列用途广泛的插件,使得Google桌面的功能非常丰富。

  Google桌面搜索4.0版本的下载地址是: http://desktop.google.com/zh/index.html

2006年6月29日星期四

正确理解Traceback的含义

  Traceback是Blog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由于TraceBack的歧义性导致不少人都没有真正明白TraceBack的用途。

  Traceback Ping在blog系统中广泛使用,简单说来,Trackback是网站与网站之间互相通告的一种方法。例如,当你读了一篇日志,想对此写下自己的感想,您可以把新的日志内容写到自己的博客上。然后向原来的那篇日志发送一个引用通告。通过这种办法,在原始文章的下面就留下了你自己博客中的日志的链接,这样对于同一个话题的讨论,可以不局限在一个博客中了。

  Traceback在中国大部分被翻译做“引用通告”,因此带来一个很大的误解,不少人将TrackBack理解为引用地址,我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Traceback,点过去一看,原来只是转载我的文章而已,这显然是错误地理解和使用了TrackBack,将其误以为是“引用”的含义了,事实上TrackBack不是这么使用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比如你在我的月光博客中看了一篇感兴趣的文章,对这篇文章你自己有一些看法,但是如果你写的文字较多的话,通常会超过评论字数的限制,这时候你可以在自己的Blog中写下看法,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字数不受限制,而且还利于以后维护,但是你怎么告诉我你写了这个评论呢?如果没有Traceback的话,你只能将你的链接URL地址回复在评论上,但有了Trackback Ping,就不再需要这样做了,你只要通过Trackback将你的文章信息Ping过来,我的Blog系统会自动接收来自其他Blog网站Trackback Ping,并将其发布到文章中,这才是Trackback的正确用法,可惜国内大多数Blogger还没有形成正确使用Trackback的习惯。

  Trackback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就是Trackback Spam(垃圾引用),实际上和垃圾留言一样的性质,但是由于Trackback的特点,又难以按照垃圾留言的方法进行处理。

  Trackback的协议本身很简单,没有验证的功能。只要你发送一个合法的Ping过来,程序是必须接收的。只要找到执行这个功能的程序文件并且找到每一篇文章引用地址的规律就可以大量发送Trackback Spam(垃圾引用)了。目前Z-Blog的Trackback非常有规律,很容易被Spam,我能做的只有使用nofollow标签来处理,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当然解决问题也不难,就是我们在生成Trackback地址的时候,增加一个加密的校验码,比如对于文章ID的一个特殊的MD5摘要,将这个无规律的字符串放在Trackback地址中,这样如果别人发过来的Ping中该校验错误,就可以认为是Spam,否则则认为是正确的Ping。这大概也是MSN Space的Url看起来特别奇怪的原因之一了,以后我要是有时间的话,我会写一些具体的Z-Blog的实现代码来完成这个功能。

2006年6月28日星期三

Z-Blog反垃圾留言过滤插件

  Z-Blog自带的反垃圾评论只有校验码,但是这个校验码代码有一些问题,经常导致发表评论失败,使得用户体验下降,因此我将Z-Blog的校验码停用,自己开发了一套广告过滤插件用来阻止垃圾广告,目前是1.0版本,适用于Z-Blog 1.5原版。

  功能如下:

  对于评论中包含的禁止发表广告关键字过滤(分隔符|)。

  对于评论中敏感关键字进行过滤(分隔符|),将敏感文字替换为×。

  对于用户名进行关键字屏蔽(分隔符|)。

  提交来源(referer)检查,禁用从外部地址提交评论。

  评论者的IP黑名单列表屏蔽,禁止黑名单IP提交评论(分隔符|,可以使用*来过滤一个网段)。

  设置评论文字中允许包含的超级连接的最大数目,使用0则禁止评论中包含链接。

  如果30分钟内引用连续超过一定数目,则该用户禁止继续引用。

  安装方法:

  antispam目录放在PLUGIN目录下,c_antispam.asp放在根目录下。

  修改cmd.asp,在开头增加一行 <!-- #include file="c_antispam.asp" -->

  在c_system_event.asp文件,找到Function PostComment(),增加一行chkComment,同时将objComment.Content=Request.Form("inpArticle")修改为objComment.Content=filterBadWord(Request.Form("inpArticle")),找到Function PostTrackBack()函数,增加一行chkTraceBack。

  使用方法:

  在管理界面下,点插件管理-反垃圾留言系统,即可进行功能设置。

  欢迎给我发邮件反应本程序的BUG,欢迎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下载这个广告过滤插件,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