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0日星期五

数据防泄漏DLP技术深度剖析

  在企业中提到数据保护,大家可能常常想起文档,很少有人会关注文档中的内容,对数据的管理也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全加密、全授权,对文档的重要性不做区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档的格式越来越多,安全事件的不断爆发,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关注度发生了变化,数据也分成了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更加的关注文档内容中的敏感信息,使用文档的应用有哪些,对不同类型的文档、含有不同内容的文档有区别的管理和存储。

  以前要管控数据,大多是强管控,直接全部隔离,或者全部加密,我们称之为囚笼、枷锁式的管控,在实际的数据生产、使用、流转中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人们需要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处理数据,此时,智能化的数据安全管控应运而生,企业管理员可以按照数据的重要程度有针对性的对数据进行控制。

  数据防泄漏的核心能力

  什么是DLP呢?字面上翻译为“Data Leakage(Loss) Prevention数据泄露防护”,其核心能力就是内容识别,通过识别可以扩展到对数据的防控。内容识别应该具备的识别能力具体来说有关键字、正则表达式、文档指纹、确切数据源(数据库指纹)、支持向量机,针对于每一种能力又会衍伸出多种复合能力。

  DLP还应该具备防护能力,防护范围包括网络防护和终端防护。网络防护主要以审计、控制为主,终端防护除审计与控制能力外,还应包含传统的主机控制能力、加密和权限控制能力。

  总的来说,DLP其实就是一个综合体,最终实现的效果,应该是智能发现、智能加密、智能管控、智能审计,也是一整套的数据泄露防护方案。

  数据防泄漏的组成

  下图说明DLP的实体配置,以及不同模型在组织内的常驻位置。“网络 DLP”产品常驻于 DMZ 中,而其他产品则常驻于企业 LAN 或数据中心。 除了“终端 DLP”产品以外,所有其他产品都是以服务器为基础。

数据防泄漏DLP技术深度剖析

  数据防泄露通用技术

  为了预防数据丢失,无论数据的存储、复制或传输位置在哪里,都必须准确地检测所有类型的机密数据。如果没有准确的检测,数据安全系统就会生成许多误报 (将并未违规的消息或文件标识为违规) 以及漏报 (未将违反策略的消息或文件标识为违规)。误报会大量耗费进行进一步调查和解决明显事故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漏报会掩盖安全漏洞,导致数据丢失、潜在财务损失、法律风险并有损组织声誉。因此需要准确的检测技术来做保障。为了确保最高的准确性,DLP 采用了三种基础检测技术和三种高级检测技术。

  基础检测技术

  基础检测技术中通常有三种方式,正则表达式检测(标示符)、关键字和关键字对检测、文档属性检测。基础检测方法采用常规的检测技术进行内容搜索和匹配,比较常见的都是正则表达式和关键字,此两种方法可以对明确的敏感信息内容进行检测;文档属性检测主要是针对文档的类型、文档的大小、文档的名称进行检测,其中文档的类型的检测是基于文件格式进行检测,不是简单的基于后缀名检测,对于修改后缀名的场景,文件类型检测可以准确的检测出被检测文件的类型,目前支持100多种标准的文件类型,并且可以通过自定义特征,去识别特殊的文件类型格式的文档。

  高级检测技术

  高级检测技术中也有三种方式,精确数据比对 (EDM)、指纹文档比对 (IDM)、向量分类比对 (SVM)。EDM 用于保护通常为结构化格式的数据,例如客户或员工数据库记录。IDM和SVM 用于保护非结构化的数据,例如 Microsoft Word 或 PowerPoint 文档。对于 EDM、IDM、SVM 而言,敏感数据会先由企业标识出来,然后再由DLP判别其特征,以进行精准的持续检测。判别特征的流程包括DLP访问和检索文本及数据、予以正规化,并使用不可逆的打乱方式进行保护。

  DLP 检测是以实际的机密内容为基础,而非根据文件本身。因此,DLP不只能检测敏感数据的检索项或衍生项,而且能够标识文件格式与特征信息格式不同的敏感数据。例如,如果已经判别出机密 Microsoft Word 文档的特征,DLP就能够在相同的内容以 PDF 附件的方式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提交时,将其准确检测出来。

  精确数据比对

  精确数据比对 (EDM) 可保护客户与员工的数据,以及其他通常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结构化数据。例如,客户可能会撰写有关使用 EDM 检测的策略,以在消息中查找“名字”、“身份证号”、“银行帐号”或“电话号码”其中任意三项同时出现的情况,并将其映射至客户数据库中的记录。

  EDM 允许根据特定数据列中的任何数据栏组合进行检测;也就是在特定记录中检测 M 个字段中的 N 个字段。它能够在“值组”或指定的数据类型集上触发;例如,可接受名字与身份证号这两个字段的组合,但不接受名字与手机号这两个字段的组合。

  由于会针对每个数据存储格存储一个单独的打乱号码,因此只有来自单个列的映射数据才能触发正在查找不同数据组合的检测策略。例如,有个 EDM 策略请求“名字 + 身份证号 +手机号”的组合,则“张三”+“13333333333”“110001198107011533” 可触发此策略,但是即使 “李四”也位于同一数据库中,“李四”+“13333333333”“110001198107011533”也不能触发此策略。EDM 也支持相近逻辑以减少可能的误报情形。对于检测期间所处理的自由格式文本而言,单个特征列中所有数据各自的字数均必须在可配置的范围内,方可视为匹配项。例如,依默认,在检测到的电子邮件正文的文本中,“张三”+“13333333333”“110001198107011533”各自的字数必须在选定的范围内,才会出现匹配项。对于含有表式数据 (例如 Excel 电子表格) 的文本而言,单个特征列中所有数据都必须位于表式文本的同一行上,方可视为匹配项,以减少整体误报情形。

  指纹文档比对

  “指纹文档比对”(IDM) 可确保准确检测以文档形式存储的非结构化数据,例如 Microsoft Word 与 PowerPoint 文件、PDF 文档、财务、并购文档,以及其他敏感或专有信息。IDM 会创建文档指纹特征,以检测原始文档的已检索部分、草稿或不同版本的受保护文档。

  IDM 首先要进行敏感文件的学习和训练,拿到敏感内容的文档时, IDM采用语义分析的技术进行分词,然后进行语义分析,提出来需要学习和训练的敏感信息文档的指纹模型,然后利用同样的方法对被测的文档或内容进行指纹抓取,将得到的指纹与训练的指纹进行比对,根据预设的相似度去确认被检测文档是否为敏感信息文档。这种方法可让 IDM 具备极高的准确率与较大的扩展性。

  向量机分类比对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是由Vapnik等人于1995年提出来的。之后随着统计理论的发展,支持向量机也逐渐受到了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很广泛的应用。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理基础上的,利用有限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模型的复杂性和学习能力两者进行了寻求最佳的折中,以获得最好的泛化能力。SVM的基本思想是把训练数据非线性的映射到一个更高维的特征空间(Hilbert空间)中,在这个高维的特征空间中寻找到一个超平面使得正例和反例两者间的隔离边缘被最大化。SVM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神经网络结果选择问题、局部极小值、过拟合等问题。并且在小样本、非线性、数据高维等机器学习问题中表现出很多令人注目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领域。

  SVM比对算法适合那些具有微妙的特征或很难描述的数据,如财务报告和源代码等。使用过程中,先将文档按照内容细分化分类,每一类文档集合有属于本类的意义,经过SVM比对,确定被检测的文档属于哪一类,并取得此类文档的权限和策略。 同时,针对SVM的特点,可以进行终端或服务器上的文档按照分类含义进行分类数据发现。

  IDM和SVM的比对区别是,IDM将待检测文件的指纹和训练模型中的每一个文件进行指纹比对;而SVM是将待检测文件向量化,并归属到某一类训练集所建立的向量空间。

  数据防泄漏控制与加密技术

  设备过滤驱动技术

  一种设备过滤驱动编程技术,可实现对终端任意设备(USB端口、打印机、光驱、软驱、红外、蓝牙以及网卡等)的安全保护及控制。自动识别硬件信息、用户标识、存储设备与非存储设备、授权设备与非授权设备等信息。

  文件级智能动态加解密技术

  一种文件级过滤驱动编程技术,通过实时拦截文件系统的读/写请求,对文件进行动态跟踪和透明加/解密处理。其主要优点:文件加/解密动态、透明,不改变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性能影响小,系统运行效率高;不改变原始文件的格式和状态,同时,部署和内部使用非常方便。

数据防泄漏DLP技术深度剖析

  显著特征为:加密强制性、使用透明性、保密彻底性、应用无关性、灵活拓展性。其发展历经三个阶段:单缓存过滤驱动技术、双缓存过滤驱动技术和虚拟文件系统技术(LayerFSD)。目前商业市场上大多数内核级加密厂商均采用单缓存过滤驱动技术,少量厂商已发展到双缓存过滤驱动技术,而发展到虚拟文件系统技术(LayerFSD)并实现产品化的厂商则屈指可数

  网络级智能动态加解密技术

  一种网络过滤驱动编程技术,俗称NDIS和TDI技术,可实现对网络传输协议及网络应用协议数据的过滤和控制。目前该类技术主要应用于防火墙、VPN、网络准接入等相关领域。

数据防泄漏DLP技术深度剖析

  磁盘级智能动态加解密技术

  一种磁盘级过滤驱动编程技术,也称全盘加解密技术(FDE,FullDiskEncryption),其核心技术工作于操作系统底层,可实现对包括操作系统文件在内的硬盘所有数据的加密保护。

数据防泄漏DLP技术深度剖析

  采用基于物理扇区级的加密方法,可将保存在硬盘上的所有数据进行加密,与文件加密方式不同,磁盘加密能够加密硬盘上的任何数据,当然也能够加密操作系统,非授权用户不仅看不到硬盘上的文件内容,而且也看不到保存在磁盘上的任何文件的名称!文件级的加密方式一般均能获得加密文件的文件名称,使用时间等信息,甚至能从临时文件、磁盘交换文件中获取一定的内容信息,而磁盘加密使硬盘上的所有数据均处于加密状态,得到加密硬盘的人无法得到任何信息。因为在加密的分区中,根本就没有文件的概念!更不要说文件的名称和内容等信息。

  为方便用户操作和不改变用户的计算机使用习惯,采用的动态加密和解密的方法,在操作系统和磁盘之间安装了一个数据加密和解密程序,该程序不需要用户的干预,自动对存储到磁盘的数据作加密运算,对从磁盘读取的数据做解密操作,用户在正常使用计算机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到此程序的存在。

  数据防泄漏产品演变

  囚笼型DLP产品

  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特点为 设备强管控,采用逻辑隔离手段,构建安全隔离容器

  自2000年后国外的安全管理产品相继涌入中国,刚开始是概念式引导,慢慢的转化为产品,有名的产品厂商包括Symantec、LANDesk,2005年至2008年他们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到了80%。2008年以后,随着发展国内产品开始大量进入市场,至今国外终端管理类产品已经被国内产品大量替换,虽然市场已经呈现出饱和状态,但每年还有将近4000万元左右的份额来自于这个强管控的终端管理产品。

  枷锁型DLP产品

  这个阶段的产品主要表现为 文档强管控,提供内容源头级纵深防御能力;数据文档的分类、分级、加密、授权与管理

  与终端管理不同,数据加密与权限控制产品已经将关注点从设备变化成了具体的数据文件,控制方式更加细粒度化,保密方式更优秀,从2007年开始至今,市场中涌现出很多有实力的优秀厂商,因为国家的监管要求,加密类产品只能获得相关保密资质、密码认证才可以在国内使用,所以使得国外产品无法在国内大面积的销售,加密和权限类产品至今为止每年还拥有10亿元左右的市场份额,各个行业都有数据防护的需求,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使用者还是担心数据会被加密绑架,而且是全局范围内的。不过还好目前所有产品都很成熟,很稳定。

  监察型DLP产品

  监察型的产品则是 行为强审计,利用准确关键字对数据操作行为的审计,文档的新建、修改、传输、存储、删除的行为监察

  行为审计,分为网络行为审计和终端行为审计,网络行为审计可以有效的监控员工工作时间的网络访问行为,而终端行为审计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完成对关键数据文件的操作行为。审计产品与其他网络和终端产品共存,可以互相补充,至今市场占有率依然很高,不过随着发展很多网络和终端产品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单独行为审计产品已经无法顺利的存活,多元化开始受到客户青睐。

  智慧型DLP产品

  到了智慧型产品则追求 智能管控,可识别、可发现、可管理,提供共性管控能力

  为了更加全面的对数据进行管控,终端管理产品与加密权限类产品做了很多组合的方案,但都是属于全局强管控,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应用到更加复杂的数据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地又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泄密事件,人们对数据的重视程度就落在了内容上,这时,内容感知型DLP产品应运而生,通过内容来识别数据的重要性,通过内容来为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内容来对数据进行级别划分,智能化的管控方式也带来了便利性和灵活性。

  自2013年以来,国内大力推动国产DLP产品的生产和应用,在金融行业和运营商行业更是掀起了一个潮流,但国内产品还处于一种萌芽阶段,产品的不成熟和不稳定为DLP国产化的道路带来了阻力,很多终端、加密和审计厂商开始转型,但真正的DLP产品不超过三家。

  来源:绿盟科技投稿。

2015年10月29日星期四

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重返中国的影响

  近期,关于谷歌重返中国市场的消息在不断发酵,包括大量购买中文域名,IP地址解析直接指向“中国北京谷歌公司”,与国产手机厂商接洽的一系列动作,都看出谷歌在逐步为重新入华作准备。作为谷歌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的Google Play,则有望率先入华。

  消息称,谷歌计划将部分服务落地中国市场,打造相对完整的一套服务体验,前期包括Play应用商店、Play游戏等,并不包括音乐、书籍和电影资源。届时用户可以通过绑定银联卡购买应用及游戏。

  为什么会是Google Play

  谷歌搜索当年退出中国,是谷歌高管对于中国政府针对谷歌搜索引擎的过滤制度严重不满,双方的要求差距非常大,因此不得不退出。而在谷歌退出中国相当长的时间内,谷歌搜索和Google Play等服务都是可以在中国正常访问的,直到2014年5月,谷歌的服务才被中国完全屏蔽,使得中国用户无法访问谷歌的几乎所有服务,包括Google Play在内。

  Google Play应用商店和谷歌搜索的情况并不太相同,Google Play里的应用和开发者都是可控的,同时在Google Play上线的应用都必须通过审核才能上线,违反Google Play条款的应用都会被下架,这也不违法谷歌的道德准则,因此谷歌和中国政府双方的交集还是非常多的,毕竟苹果能做到的,谷歌也可以做到。

  从成功案例上看,苹果应用商店和Google Play属于完全相同的性质,并且苹果应用商店在中国运营的非常成功,不但为苹果公司赢得了大量的利润,并且在2015年9月份,苹果音乐、电影、图书三项服务也进入了中国,使得苹果的生态内容系统全面打通,这也让苹果在中国的营收增长99%,成为苹果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

  因此,谷歌只要学着苹果的样子做,按照中国有关部门的要求,在中国建立一套单独的帐号体系,并将Google Play的相关服务器都架设在中国境内,只要相关部门不刻意为难,Google Play在中国上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阻碍。一旦谷歌和中国政府的关系缓和了,谷歌搜索和Gmail等服务终究也会被允许访问的。

谷歌应用商店Google Play重返中国的影响

  Google Play会怎样

  可以预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Google Play不久即将进入中国市场,那么,Google Play进入中国后,会给中国Android生态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对用户、厂商来说都分别带来哪些影响?

  目前中国的Android应用市场可谓是乱象横生、群魔乱舞,盗版、山寨应用横生,不仅给Android开发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给普通用户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对于开发者来说,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才得以脱颖而出的应用被盗版和剽窃,不但经济上受损害,品牌形象也可能受损。而一些承受能力小的开发者甚至会面临灭顶之灾。这极不利于良性移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对普通用户而言,许多盗版应用会利用设备权限来抓取隐私信息,甚至偷偷点播运营商SP服务,偷跑流量,给用户带来严重的隐私安全风险和经济财产损失,或者大量弹出广告,让用户的使用体验大幅下降。

  至于国内的第三方Android市场,更是纵容了盗版软件、恶意软件的存在。至于用户正版意识差,国内法律监管不严,Android系统盗版相对容易等都是应用市场极端混乱的原因之一。

  因此,这三方的恶性循环,导致国内开发者没办法开发付费软件,在Android平台上赚不到钱,普通手机用户则受到大量广告、恶意应用、木马病毒的干扰,使用体验下降,国内的第三方Android市场也因为这些问题导致口碑下降,用户忠诚度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台商和开发商双输,用户则转移到iPhone平台,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中国用户喜爱iPhone的原因之一。

  而做为Android正统的应用商店Google Play的回归,对于规范目前混乱的Android市场,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首先,国内的华为、中兴等厂商都是OHA(open handset alliance)成员,根据移动应用软件分发协议,谷歌要求其在手机里预装Google Play应该不成问题,这就会使得Google Play的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使得Google通过Play应用商店掌握Android流量入口。

  接着,谷歌可以展开盗版打击服务,大力打击第三方Android市场上的盗版应用,同时大力发展Google Play上的付费正版应用,这样,国内的Android开发者就可以通过Google Play盈利,开发者赚到了钱,就有能力和资源为Android开发出更好更优秀的应用,引导用户从iPhone上回归Android平台。

  对于用户来说,Android手机的价格相比iPhone要便宜的多,如果Android平台上能有正规的应用市场,提供优质可靠的应用,那么用户重返Android平台也是有可能的。虽然中国的Android使用者养成的用“免费”软件的习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Google Play上购买正版软件,就像现在很多用户在苹果应用商店购买正版软件一样。

  对于第三方应用商店来说,Google Play入华也是一种激励,再像过去那里瞎搞是不行了,要想超越Google Play,就必须为用户着想,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应用,否则用户就会用脚投票,再也不来访问你的应用商店了。

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拨开大数据的迷雾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话题,确实是有原因的。就在前几天,我又收到了一个同行的邮件,是向我咨询关于大数据方向的问题,他们想涉足大数据这个领域,或者说已经涉足大数据这个领域,只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很是迷茫。

  于是我想,这么多人都在纠结自己到底该在大数据领域中如何前行,面对于大数据这个看起来很泛的概念,并且有愈演愈乱的趋势,我们确实需要好好的理一理。

  于是就有了这个话题。这个圈子到底是干吗的,涉及的技术到底有哪些,我们到底该如何入手,该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对于个人来说,很庆幸一毕业就在这个圈子里偷摸打滚,虽然不能说懂多少,但还是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能帮的上忙当然是好的,帮不上忙纯当个人的吐槽了。

  理清大数据的脉络

  我们先来理一理大数据这个圈子的脉络,先来确定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大数据,研究其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是的,这是一个很奇怪问题,像是在几年前,大数据这个词突然就火了,然后就一直火,然后火的一塌糊涂。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数据量未增长到一定规模,或者说大家还没有意识到数据成长到了一定规模,又或者说相关技术支撑尚未成熟的时期,数据被人关注的并不是太多。

  在大数据技术日渐成熟时候,特别是以hadoop生态为代表的技术圈日渐丰富,在数据规模日渐增长的今天,对于数据研究的人也越来越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其中。我们需要先明白我们的目的:挖掘数据中的价值。这里所谓的挖掘并不是狭义上的数据挖掘的概念,而是包括了对于杂乱数据的整理以期发现其体现的业务现状,通过对大批数据的统计分析达到对业务的调整以及决策,通过对大批量数据的潜在关系或者趋势的挖掘实施相关个性化的策略等等。

  说白了就两个字,价值。不管是大的价值还是小的价值,我们需要从数据中获利,这是我们的根本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在大数据这个圈子里所干的一切,都是为了榨干数据潜藏的价值。

  明白了核心价值所在,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我们的研究实体——数据。

  我们的数据从哪而来?我们的数据拿过来就可以用吗?榨干数据的价值,用榨汁机榨吗?数据到底该怎么处理?是的,我们要用到哪些技术?

  围绕怎么榨干数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的问题,都是需要我们一一去解决的,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迷茫的直接原因。

  杂乱无章,无从下手。这是很多新手或者说已经身陷其中的程序猿都面临的一个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研究实体始终是数据,我们是围绕它在转的,确定了这一点,剩下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的来理。

拨开大数据的迷雾

  数据从何而来?

  对于这个问题,答案还是比较多的。

  在此之前,虽然很多企业公司对于数据,并没有很大的研究,但是潜意识的把那些产生的数据都收集起来了,如今在有能力研究或者进一步处理的前提下,这就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据量。在传统的数据收集方式上,主要以现成文件或者传统数据库的方式体现。

  企业公司线上业务产生的业务log。这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数据来源,当前很大一部分同行处理的应该都是这种数据。这种数据的格式主要是按时间切分的log文件。

  互联网公开数据。这部分数据源有以下几个特点:获取难度高,数据比较杂乱。想要使用这一部分数据,其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就目前来说能够使用这部分数据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但在未来它必定是一个主流数据来源。

  除此之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带来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成为一种新型的数据来源。当然进一步延伸,包括了各种智能终端产生的数据。

  数据拿来就能用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就连怎么拿数据都是一个大问题。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些大数据领域数据收集相关的技术了,比如比较流行的Scribe以及Flume等,他们都是为解决多节点日志收集而产生的解决方案。我们通常产生的数据都是分散在各个不同节点上的,我们需要用到这些数据,进一步从数据中提取价值,前提是能统一收集到这些数据。而这些开源的日志收集系统解决了分散数据如何集中的痛点。

  此外,对于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传统数据,我们需要通过一定的转换,让其导入到我们的大数据处理平台中,比如数据仓库中等等。这就涉及到一些数据转换的开源系统,比如sqoop之类的。

  而对于互联网上公共数据,这就涉及到各种网络爬虫、网页解析相关的技术。

  并且对于绝大部分数据来说,在获取之后并不能直接使用,典型如各种业务数据,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取其中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对于爬取的互联网数据,更是纷杂凌乱,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筛选,进一步的清洗,最终拿到有用的基础数据。

  对于数据的清洗、预处理,大规模离线处理典型如MapReduce,内存处理典型如Spark Streming,数据流式处理典型如Storm等。

  在数据传递的过程中,我们又涉及到了各种消息队列;在整个数据平台中,涉及到了分布式协调、分布式监控、任务调度等相关的知识。

  不管在各个环节也好,或者说最终处理的数据也好,我们需要进行存储,这就涉及到分布式存储、非关系型数据库、大规模数据仓库等相关的技术。

  榨取数据的价值!

  在数据经过层层处理之后,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所在了。对于部分业务来说,在经过精提纯的数据已经是可用的了,可以直接呈现了,这就直接体现了数据价值,不多说。

  对于部分数据,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然后把握数据体现的业务趋势、业务变化,这可以算是大数据BI的领域,也算是数据价值的体现。

  而对于部分数据,不能直接使用,并且其数据直接体现的状况对于我们并没有太大的作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挖掘其潜藏的价值。典型如个性化推荐,我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数据模型,建立起现有数据与未来数据的关系,进一步实施我们个性化业务,提升商业利益。这也是一种数据价值的体现。

  我们来梳理一下整个过程!

  在最开始阶段,我们进行初始数据的收集工作,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技术领域:分散日志收集技术,诸如Scribe、Flume为代表的开源日志收集系统;数据消息传递相关的技术,各种开源的消息队列MQ,诸如ActiveMQ、RocketMQ、Kafka等;各种爬虫技术、网页解析技术;数据库数据转换技术,如Apache的Sqoop等;

  在数据处理阶段,通常我们会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种是在数据落地之前,我们进行预处理,典型如Storm为代表的实时处理系统,还有近一两年比较火的Spark Streming;还有一种就是落地之后进行的批量离线处理,如Hadoop的MapReduce,以及使用Spark进行处理。当然,对于数据的预处理,并不是说一定要用到什么框架,但是这个过程肯定是需要的,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得过滤、规整操作。

  然后是数据的落地,对于规整之后的数据,我们需要进行落地存储,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处理。对于一般性的大规模存储,目前有很多开源的分布式文件系统方案,典型如HDFS,但更多的是存入数据仓库中,或者一些NoSQL中。其中以Hadoop生态中的Hive以及Hbase为代表。

  然后在整个数据被规整到存储落地的过程中,是一整套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是一个完善的数据处理平台,我们可能还会涉及到一些分布式的协调系统,典型如Zookeeper;还涉及到一些分布式平台的监控,如Ganglia和Nagios的结合使用,以及Puppet、Zabbix等等相关技术。

  然后接着就是数据的价值体现,对于部分业务来说,处理过的数据已经是可以直接使用了,例如通过数据仓库的操作,直接对外展现;而部分数据则是需要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例如通过对Hive的各种操作,生产的各种BI报表,我们则可以从中找到现有数据的规律,进而完善我们的业务策略;而部分业务则希望现有的数据对未来数据能够产生影响,所以引入了各种数据深度挖掘的东西,例如在大规模数据挖掘场景下的Mahout以及Spark的MLlib等;还有部分业务则是想把这些数据作为一个搜索数据源,那这个时候我们会对数据索引化的操作。

  在如上的这些过程中,虽然在使用的技术上可能会有所出入,但是这个基本流程是不变的。通过这个梳理,我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哪些流程,然后才能说在大数据的这个圈子里,我们到底该往哪个方面发展。

  定位自己的位置

  如上所言,在大数据整个领域中,涉及的东西很多,需要掌握的处理问题的思路也很多。但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

  我很庆幸自己一毕业就投身其中。最早开始接触是构建数据中心平台,包括了一整套数据接入,实时处理以及离线处理的东西。在往后的工作中又陆续接触到了大数据领域中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大规模缓存相关的技术,逐渐补充我在大数据领域的空白,并且陆陆续续在NoSQL、搜索、网页解析、爬虫等方面也有所了解。而如今,一边做着数据处理相关的工作,一边依托于大规模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潜在价值的挖掘,比如正在研究的推荐系统,热度排名模型研究等等。

  在整个体系中,其实也是可以分为两类的,由于在这个圈子里大量使用了各种开源的平台系统,因此对于平台人员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保证大规模集群以及平台的正常运行,也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事;然后就是纯开发人员,需要考虑的东西就会更多一些。

  对于初入这个领域的人来说,首先需要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结合如上所说的脉络,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想一下子都整明白是不可能的,找准自己的兴趣点,然后逐渐完善自己对大数据的认知体系。

  名词解释:大数据(Big data或Megadata),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形式的信息。在总数据量相同的情况下,与个别分析独立的小型数据集(data set)相比,将各个小型数据集合并后进行分析可得出许多额外的信息和数据关系性,可用来察觉商业趋势、判定研究质量、避免疾病扩散、打击犯罪或测定实时交通路况等;这样的用途正是大型数据集盛行的原因。

  来源:投稿,作者:博客虫,作者公众微信号blogchong

2015年10月26日星期一

安卓出现高危漏洞WormHole漏洞

  乌云网发布了一个名为WormHole的漏洞,该漏洞影响Android上数个用户量过亿的app,无需接触手机,只要连接了网络,无论root与否都有被安装应用和远程控制的风险,该漏洞细节将会在漏洞修复后在乌云主站对外公布。

  WormHole漏洞的危害和风险有多大呢?风险如下:

  1.无论是 wifi 无线网络或者3G/4G 蜂窝网络,只要是手机在联网状态都有可能受到攻击。攻击者事先无需接触手机,无需使用DNS欺骗。

  2.此漏洞只与app有关,不受系统版本影响,在Google最新的android 6.0上均测试成功。

  3.漏洞可以达到如下攻击效果:

  - 远程静默安装应用

  - 远程启动任意应用

  - 远程打开任意网页

  - 远程静默添加联系人

  - 远程获取用用户的GPS地理位置信息/获取imei信息/安装应用信息

  - 远程发送任意intent广播

  - 远程读取写入文件等。

  据爆料者称,包括百度在内的不少热门安卓应用都被感染了WormHole漏洞,初步统计有三亿用户受到影响,用户应该尽快升级应用到最新版本,如果最新版本也没有修复漏洞,用户应尽快删除受影响的应用。

安卓出现高危漏洞WormHole漏洞

  乌云网发布了一个名为WormHole的漏洞,该漏洞影响Android上数个用户量过亿的app,无需接触手机,只要连接了网络,无论root与否都有被安装应用和远程控制的风险,该漏洞细节将会在漏洞修复后在乌云主站对外公布。

  WormHole漏洞的危害和风险有多大呢?风险如下:

  1.无论是 wifi 无线网络或者3G/4G 蜂窝网络,只要是手机在联网状态都有可能受到攻击。攻击者事先无需接触手机,无需使用DNS欺骗。

  2.此漏洞只与app有关,不受系统版本影响,在Google最新的android 6.0上均测试成功。

  3.漏洞可以达到如下攻击效果:

  - 远程静默安装应用

  - 远程启动任意应用

  - 远程打开任意网页

  - 远程静默添加联系人

  - 远程获取用用户的GPS地理位置信息/获取imei信息/安装应用信息

  - 远程发送任意intent广播

  - 远程读取写入文件等。

  据爆料者称,包括百度在内的不少热门安卓应用都被感染了WormHole漏洞,初步统计有三亿用户受到影响,用户应该尽快升级应用到最新版本,如果最新版本也没有修复漏洞,用户应尽快删除受影响的应用。

2015年10月25日星期日

文化部官方微博回应质疑:感谢意见欢迎拍砖

  作为首个以部委名称开通的微博,@文化部一直备受广泛关注。昨日下午2时许,@文化部官方微博开腔回应质疑称:“初来乍到,小编多有不周。感谢大家这些天的建议、意见!我们既然有勇气开通,也一定会面对、承担、改进,希望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包容。欢迎大家多多拍砖,我们仍将继续以不删帖的态度,把微博越做越好!”

  对于此帖,网友仍不遗余力跟帖评论。截至昨日下午5时24分,该条微博已评论数为4481,转发数为2406,点赞数为1369。

  网友有赞有弹

  记者发现,网友有赞有弹,也有网友持保留态度。

  点赞者主要是看到了@文化部勇于发声与积极改错的精神。@麦先生同学称,支持文化部,那么多的中央机构,唯有文化部敢开先河,这份勇气和担当足见其诚心诚意。当前文化乱象,社会问题,也不是一个文化部能够解决,但至少这个官博打开了一条草根通达庙堂的平台,值得点赞。

  批评者则表达了各种意见,网友@虎男伟狮说:兼听使人进步,删帖使人落后。不过,不少网友对此番表态持保留态度。@腹黑的黑猫称,立帖为证,以观后效。网友@BK君评论说,其实你删不删都无所谓,但是民意呼声得进了你的眼睛和耳朵才行啊。

  “人民日报政文”发评论

  10月15日,@文化部 发出首条微博,引发广泛关注,公众跟帖评论汹涌。评论中有赞赏,也有调侃、吐槽,乃至谩骂,大多数网友将矛头直指“禁剧”。也有网友表示遭遇删评,“发完帖子,就不见了”。截至昨日下午5时许,文化部官微粉丝数已逾26.5万。

  为何此时发声?记者注意到,昨日@文化部此条回应帖是以跟帖评论形式发布。

  其所评论的帖文为@澎湃新闻:【人民日报政文评“文化部开博被喷后删评”:一味高冷何必发声】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发文称,文化部能开通微博,对政府职能部门与公众来说本是好事一桩。但是,文化部微博管理人员在负面评论暴增情况下,一味地“删帖”也是操之过急,这种表面的“减法”只能陡增民意的不满,“敢于直面负能量,才是真的正能量”。

  来源:广州日报

2015年十大网络文明用语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次报告以非常严厉的口吻批判了网络低俗语言,提出了规范网络文明用语势在必行。

  在报告发布之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特别指出了“草泥马”、“�潘�”、“逼格”等低俗词汇,表示这些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网络低俗语言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报告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下,引发了各界极大的热议。可以说,铲除网络低俗用语,弘扬文明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了社会共识,但我们只看到了对低俗用语的举例和批判,却没有很好的说明哪些文明用语需要去弘扬,去提倡广大网民使用。

  由此,我综合了近年来互联网上主流的热点事件和词汇,总结出来以下十大词汇,这些新时期出现的网络词汇现在已经广泛的用于新闻报道、欢迎致辞、论文写作、教辅教材、通俗文学等领域。我认为我们在惩恶的同时需要扬善,而这些网络文明用语词汇真是我们需要推广使用的。

  给力

  给力一词是近年来资格最老牌的网络文明词汇,早在2010年起就风靡网络,被广泛应用,目前通过百度搜索“给力”,相关网页多达3800万。2010年的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就此“给力”一词奠定了其文明用语的龙头地位。

  用法举例: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产电影太给力了, 表现优于进口片,占据了60%的票房份额。

  点赞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和火爆,“点赞”一词的使用场景也愈加丰富,甚至“点赞”作为一个动词时,成为了广大网民每天必备的动作。2014年最后1天,习大大在新年致辞中表示“我要为伟大的人民点赞”。让人不得不感慨,网络文明用语连习大大也用的这么熟练了。

  用法举例:过去两年打老虎,拍苍蝇的成果斐然,我们要为中纪委点赞。

  蛮拼的

  蛮拼的这个带有港台腔的网络用语,一开始感觉就像“酱紫”、“黑凤梨”这种词汇一样,说的绕口、听的别扭。但在习大大2015新年贺词“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之后,也迅速的成为了媒体和网民使用的高频词汇。

  用法举例:很多互联网公司了抢时间研发新的产品,程序员经常在公司打地铺,真是蛮拼的。

  正能量

  正能量本来是一个物理词汇,和负能量这个词汇一样本没有任何褒义和贬义之分。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负面的事件和情绪后,需要正面的信息和事件来对抗,来提振士气。“正能量”这个词汇在中国就变得有感情了,目前已经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网络文明用语的一个词汇。

  用法举例:海淀区学习雷锋月,20万中小学生网上签名传播正能量。

  亲

  一开始在旺旺和客服聊天,听到“亲”这个词汇时,吓得面红耳赤,赶紧把笔记本电脑合上,生怕被老婆看到。后来我们知道这是网络购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汇,这么一个简单的词汇把消费者和商家的距离拉近了。

  用法举例:亲,我们这个包邮的,现在可以放到购物车,等双11的时候再下单付款哦。

  逆袭

  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不是富二代,没有高学历,颜值不高,但人人都有梦想,都需要被认可。所以“逆袭”这个词汇成为了网络用语中最励志的一个,在人生低谷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成为人中龙凤是我们每个人努力的目标。

  用法举例:从山西贫困城市阳泉走出来的青年李彦宏,通过留美求学,然后回国创办百度成功实现逆袭,成为万众瞩目的科技大佬。

  接地气

  接地气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网络文明用语。相比其他高冷网络词汇,“接地气”这个词汇让人感觉真的接地气,更容易应用在多种场景。这个词汇最能反映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

  用法举例:自从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大高级饭店的菜品价格大幅度下降,老百姓也能消费得起了,真是接地气的举措啊。

  萌萌哒

  萌萌哒,也作么么哒,有“太可爱了”的含义,是特别萌的可爱用法。萌萌哒多诙谐形容自己的萌化形象,也经常用于各种文章和帖子内容的回复,代替“呵呵”等略显贬义的词汇。

  用法举例:今天穿上这身新衣服后,真是被自己帅哭了,萌萌哒。

  伐木累

  随着奔跑吧兄弟的火爆荧屏,节目中的“伐木累”也火爆网络,伐木累是英语family的音译,指的是家人。这个词汇经常在形容团队融洽或者友情长久的时候用,有时候也用于提醒朋友学好英语,不要出现闹太套的笑话。

  用法举例:站以来,不要哭,我们是伐木累,你有难关大家帮你度过。

  朝阳群众

  随着平安北京在微博上一次次的播报各种案件,社会上各种引发关注的案件被公众所熟知。在这个过程中,朝阳群众多次出现,为各种大案要案的破获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年随着微博的盛行,中国各地都出现了“朝阳群众”,朝阳群众正在和雷锋精神一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朝阳群众火爆的背后是警民合作、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用法举例:再次举报明星涉毒 朝阳群众又立新功。

  来源:丁道师投稿

2015年10月23日星期五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据appleinsider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披露了苹果的一项新专利,名为“为电子设备所设的主动屏幕防护”机制。为了防止手机因为意外跌落导致的屏幕碎裂或伤害,苹果描述的这 项专利提了这样一种系统:当手机感知到跌落时,手机屏幕上方就会自动伸出可伸缩的凸出小装置,在玻璃和地面之间形成缓冲带。

  因为手机摔到地面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从一定高度跌落的iPhone,尤其在屏幕正面着地的时候,屏幕被破坏是肯定的了,这大概就是苹果发明这项专利的原因。

  这原理也很好理解,如下图所示,就是在屏幕上方添加几个可以伸出来的保护片,当他们都被弹出以后,即便屏幕正面朝下摔落,也会在屏幕和坚硬的地面之间形成空隙。而且专利中描述的这种保护片是会向屏幕内侧弯曲的,这样也就能更好地起到缓冲效果了。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从描述来看,这些保护片是在屏幕的边缘位置,一般状态下保持和屏幕齐平。这种保护片的材料取决于具体的结构,苹果在专利中提到,可弯曲和刚性塑料、聚合物材料、金属或者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可行的。

  从下面的图片就不难看出,这是个机械装置,保护片伸出来靠的是里面的齿轮。齿轮连接的自然就是驱动马达了,几个齿轮的转动可以是联动的。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至于感知手机跌落的组件,拿在现代手机中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加速计、陀螺仪甚至环境传感器(如高度传感器)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感知跌落的组成部分的。不过在这项专利中,苹果还提到摄像头也可以用来干这活儿,检测到地面急速靠近的时候自然就是手机在跌落了。还有像是音频组件能够用来确定高度、速度,通过超声波脉冲就能达成。

  在感知到手机跌落后,将保护片伸出来,起到缓冲的效果。随后系统还会通过传感器来确认跌落运动已经停止。一旦感知到跌落结束,机械装置就会将保护片收回去。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苹果之前就表现过对于这种主动跌落防护系统表现出兴趣,但始终没有应用到实际产品中。苹果现在主要是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最新的iPhone 6s采用能够支持3D Touch的定制型康宁玻璃。上述这项专利首度提交是在2014年4月份,发明人Tyson B. Manullang、Stephen B. Lynch以及Emery A. Sanford。

  英文原文:Apple invents retractable motorized iPhone screen protector 中文翻译:cnbeta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据appleinsider报道,美国专利商标局披露了苹果的一项新专利,名为“为电子设备所设的主动屏幕防护”机制。为了防止手机因为意外跌落导致的屏幕碎裂或伤害,苹果描述的这 项专利提了这样一种系统:当手机感知到跌落时,手机屏幕上方就会自动伸出可伸缩的凸出小装置,在玻璃和地面之间形成缓冲带。

  因为手机摔到地面上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从一定高度跌落的iPhone,尤其在屏幕正面着地的时候,屏幕被破坏是肯定的了,这大概就是苹果发明这项专利的原因。

  这原理也很好理解,如下图所示,就是在屏幕上方添加几个可以伸出来的保护片,当他们都被弹出以后,即便屏幕正面朝下摔落,也会在屏幕和坚硬的地面之间形成空隙。而且专利中描述的这种保护片是会向屏幕内侧弯曲的,这样也就能更好地起到缓冲效果了。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从描述来看,这些保护片是在屏幕的边缘位置,一般状态下保持和屏幕齐平。这种保护片的材料取决于具体的结构,苹果在专利中提到,可弯曲和刚性塑料、聚合物材料、金属或者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可行的。

  从下面的图片就不难看出,这是个机械装置,保护片伸出来靠的是里面的齿轮。齿轮连接的自然就是驱动马达了,几个齿轮的转动可以是联动的。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至于感知手机跌落的组件,拿在现代手机中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加速计、陀螺仪甚至环境传感器(如高度传感器)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感知跌落的组成部分的。不过在这项专利中,苹果还提到摄像头也可以用来干这活儿,检测到地面急速靠近的时候自然就是手机在跌落了。还有像是音频组件能够用来确定高度、速度,通过超声波脉冲就能达成。

  在感知到手机跌落后,将保护片伸出来,起到缓冲的效果。随后系统还会通过传感器来确认跌落运动已经停止。一旦感知到跌落结束,机械装置就会将保护片收回去。

苹果手机防摔新专利:屏幕自动伸出保护片

  苹果之前就表现过对于这种主动跌落防护系统表现出兴趣,但始终没有应用到实际产品中。苹果现在主要是在材料上下功夫,比如最新的iPhone 6s采用能够支持3D Touch的定制型康宁玻璃。上述这项专利首度提交是在2014年4月份,发明人Tyson B. Manullang、Stephen B. Lynch以及Emery A. Sanford。

  英文原文:Apple invents retractable motorized iPhone screen protector 中文翻译:cnbeta

2015年10月22日星期四

新手运营如何做广告位投放

  运营是什么?这种问题在各种论坛、贴吧、百度知道、问答百科类中都会出现。上面也有各种大神各式各样的回答,从不同角度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市场运营等等,不同文章对它们有非常多的分类,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但是很多运营新手看了他们的文章,好像明白了很多道理,但却发现自己还是什么都不会,空有理论,没有一个可以用于实际操作的。好像说的全部都是对的,对到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反驳它们,但对于现阶段的大家来说实际帮助却非常的小。

  下面小编来粗略的讲一下我心目中所谓的运营,顺便分享给大家一个运营都会用到的广告位投放攻略,这是大家之后肯定用的上的。写的可能比较粗浅,没有太多的大道理,文字也没有太多的渲染,看起来并不华丽,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作为一只运营汪,小编自然也觉得运营不是万能的,但是同时小编也坚信,企业没有运营是万万不能的。运营=拉新,留存、促活,这三点我就不解释了,大家都懂网上介绍也很多了。小编先分享一下个人对初级运营,中级运营,高级运营的理解

  初级运营: 很好理解,巨型打杂工,所有的打杂事情都是你在做,各种脏活,累活集中在你身上。到各种论坛注册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小号,发一下中级运营写的软文,到百度知道上面回答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关于自身产品的问题,偶尔还要弄几个自问自答,或者对于那些微信运营人员,就是每天编辑一些伪原创文章,发布到公众号。没得说,这是每一位运营人员都必须经历的过程。

  中级运营: 中级运营的话就要开始往自己擅长的这一方面发展了,如知乎上面各位大神介绍的一样,中级运营就是那些所谓的用户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市场运营、数据运营等等,专精一项就可以成为中级运营。

  高级运营: 小编现在自己也离高级运营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 没办法清楚的告诉大家高级运营到底是什么。只能告诉大家我现在暂时的理解,中级运营就是擅长上面所介绍的各种运营中的一种技能,而高级运营,就是将上面介绍的这些全部收纳起来。将每一种中级技能所拥有的技能都运用起来,也就是他已经可以写出很好的软文,弄出影响力大的活动,把控的了数据,投的了广告,写的了文案,熟练掌握各种Visio、Axure、GuiDesign、Photoshop、Microsoft Office系列等软件,吹的了牛B,人脉广泛,认识各个行业的人,带的动团队。这样的人就是高级运营,也是小编未来的目标。

  好了扯远了,现在回归到主题,介绍一下新手运营如何做广告位投放,这是小编的自己的一点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在做广告位之前,我们所必须知道的两点,这两点可能有点虚,但是应该很好理解

  产品

  充分了解自己的产品,可以简单明了的说出自己产品的功能是什么,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和同行比有什么优势,付费产品当然还是知道价格是多少。

  用户

  清楚了解什么样的人会是我们的用户,用户会聚集在哪些地方,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他又是通过什么了解到我们的产品的,他们为什么愿意付费。

  理解完这两点就可以开始实操了,下面小编讲述下小编是怎么为西瓜公众号助手做广告位投放的。

  关键词

  首先小编通过百度统计,查询到用户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进入我们产品网站的,然后按进站人数从大到小排序,收集出前50个关键词,导入excel表格以备使用,具体多少你们可以自行斟酌。

  网站筛选

  其次小编利用这些关键词进行网站筛选了,利用这些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将排名前5的网站全部记录下来,之后去掉那些重复的,进行第一步筛选。之后的话小编把这些收集好的网站逐一的点击进去了解了一下,进行初步判断网站的质量如何,如果网站杂乱无章,又到处都是广告,自然不考虑在内。这两步会删除一部分的文章,下一步就要利用到站长工具了,小编用的是爱站,来看了一下剩下网站的关键词排名,排名特别靠后的全部都删除。进行着三步筛选后,剩下的网站量也不会特别多了。

  联系站长

  通过以上两大步将网站大致定下来后,就可以开始联系站长了,一般来说网站底部都有站长的联系方式,或者在网站的某个地方写着广告位出租,只要稍微用心就可以联络到站长了。

  网站数据和广告位价值分析

  这是广告位投放的又一核心点,我们联系完站长后,自然都会要求站长让我们看一下网站后台统计,下面小编分享一下需要注意的点。

  网站概述

  看网站的PV,UV,这里的话要注意,小编一般会把网站的今日、昨日、七日、月UVPV都看过去,好分析出网站每日的UV,和PV是多少,并且通过PV和UV的比值可以得出大致得出这个网站的内容如何,是不是有吸引力。

  全部来源

  这里需要留意一下直接访问用户的比例,直接访问用户是这个网站的固定用户,也就是说这些用户是这网站的常客,所以一开始做广告位投放的时候这些用户会带来不错的效果,不过之后由于已经知道了我们广告背后的内容,如果没有需求自然不会再点击我们的广告。剩下的自然搜索,才是我们长期投放广告位的核心,只有自然搜索比例高,网站流入的新用户才会多,我们的广告也会有更好的收益。由于小编的产品是PC端产品,移动端流量对我们没有什么作用,所以我还会注意一下PC端流量和移动端流量的比值,如果移动端的比值过高的话,也会被小编排除掉,因为那些流量不能产生作用,但是站长却会用那些流量跟我们要价。

  外部链接

  看网站的外部链接是否与我们的产品相关,与我们的用户需求相关,相关性越强自然越有利于我们的广告

  广告位置、形式、大小

  看广告位是在首屏还是次屏,首屏就是一进入网站展示在我们面前的页面,次屏的话可以理解为需要下拉,或者点入网站内部才会显示出来的页面。这个的话很好理解,做首屏的广告位肯定是效果最好的。

  另外首屏的广告也会有区别,按照我们的习惯,我们点进网站,鼠标差不多都是停在页面的中间部分,我们的注意力也都集中在这一部分,所以这个位置的广告是最有价值的,其次就是左右,个人感觉最顶部广告效果是最差的,因为一般我们点击进入一个网页,看了下中心内容后都是往下拉,所以注意力不会太多放在顶部。

  形式大小的话本来想写点的,但是想了下还是不用深入讨论了,无非就是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大小的话更好理解,小编也没办法说什么。

  文案

  做图片广告位就要考虑到文案了,文案的话这里也需要分析一下用户的心理,之前小编是在一个微信素材站做广告投放,由于用户进这个网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收集素材。公司的产品的优势之一就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且站长给小编提供的广告位是一个长条广告位,所以经过大家苦想,最后决定了这个文案。"智能筛选优质素材,只要半小时,引爆朋友圈 /西瓜公众号助手 "这份文案主要考虑了两点,因为我们的用户是公众号运营者,所以痛点就是无法判别素材的优质程度和挑选素材花费太多时间,根据这两点以及用户来网站的目的,我们最终决定了用这个文案。

  价格

  这要回到开始,你要了解你的产品,知道你的产品每个注册用户的成本多少,然后综合以上几点来进行评估,小编当时的预计是在该网站做广告的成本低于每个注册用户的成本,所以最后决定在该网站投放,实际的效果的话出了些许偏差,但是最终的收益和最初的猜想大致相同,算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广告位投放了。

  以上就是广告位投放的要点了,本篇文章是可能不像其他文章一样头头是道,讲的很有深度。但是都是小编亲身经历过的,小编也坚信这篇文章之后能为一些运营新手提供一些帮助,至于那些运营大神,看过这篇文章笑笑就好。

  来源:枫叶投稿,作者微信号a121728

2015年10月21日星期三

百度早就该停止社会招聘了

  10月20日,一封关于百度停止大规模社会招聘的内部邮件流传出来,百度行政副总裁刘辉发布邮件称:鉴于当前的业务形势,经百度公司研究决定停止招人。而对已发出的offer,继续有效,如有个别极特殊战略考量需求,需刘辉和李彦宏特批后方可招人。

  在互联网人才就是第一战略资源的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开足马力大举招才,不差钱的百度却突然宣布“从即日起停止招人,对于极个别有特殊需求的,需要Robin(李彦宏)和人力资源负责人特批后方可招人”。

  此举一出,瞬间在朋友圈刷屏,业界人士纷纷认为百度目前正在发力O2O、在线娱乐、移动新媒体、大数据等战略领域,正是需要人的时候,停止招人的做法实在想不通。

  在笔者看来,员工数量超过5万,机构臃肿、大量人力闲置的的百度早应该停止招聘了!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百度早就该停止社会招聘了

  通过上图不难看出,在2014年百度的主要竞争对手谷歌的年营收是660亿美元,而百度是49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双方的员工数量都是5万余人。由此我们得出来一个惊人的结论:谷歌的单个员工贡献额是百度的10倍左右。

  全球最主要的两家搜索引擎提供商,单个员工贡献率竟然有10倍的差距,仅仅从这一点来说,百度就有充分的理由停止招人,并且大举裁掉多余人员,提高单个员工的贡献率,而不是还像之前一样通过人海战术来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加营收额。

  《五代史平话·周史》有云:“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同样在互联网行业也是如此,IT科技公司需要高精端、有创新、有忧患意识的高级人才,拒绝庸才。

  早期我认识百度员工的时候,大家讨论的是怎么做业务使得公司更上一个台阶,后来发展壮大后我认识的很多百度员工讨论的话题就是在哪买房子,哪款车子更好看这样的话题。赚钱容易的公司往往就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这种公司在中国主要包括百度、盛大、巨人、网易等等,这些公司在黄金发展期睡大觉都可以赚钱,但赚快钱和容易钱使得公司逐步遇到了一些问题,最终如果能调整过来公司依然可以快速发展(网易是典型代表), 如果调整不过来就名存实亡了(巨人和盛大典型代表)。

  今天李彦宏力排众议停止招人,可能会触犯到很多人的利益,也可能会遇到内部一些人的抵触,但从长远来看,这个举措一定是正确的。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丁道师,微博:丁道师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5年10月20日星期二

怎么让公众号的内容更有威力?

  无论是公众号还是母众号,内容为王这条法则还是能够横行霸道。当然同一堆内容放在不同的渠道,需要修修剪剪,让内容去适应渠道,以取得最大化的效果。

  有些人做公众号的内容比搬砖还痛苦,每天体能透支,榨干脑汁,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其实搬砖也要有技巧,不转变观念就只能愚公移山。要想让公众号内容有更大的威力,下面两个关于微信内容的思路,我觉得可以参考下。

内容渠道

  仅满足阅读需求的公众号,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首先,微信是移动端产物,主要服务于碎片化时间,浅阅读、多互动才是王道,所以它的内容消耗要求轻松好玩有趣,太严肃你就死翘翘了。所以,把公众号当做专业媒体来做,做到蛋蛋碎掉也干不过漫山遍野且高精专的内容客户端。公众号更应该满足使用需求,而不是阅读需求。也就是说,做微信公众号的目的应该是服务,而不是阅读。

  况且,公众号本身在内容展现上天生残缺,很难把海量内容组织成一个体系,只能每天供应零零散散的快餐内容。反而在服务功能上如客服、技术开发等等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好好地在服务上花心思比较不容易被取代。

手机内容营销
 

  内容并不单指文章

  内容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它不仅仅是文章,还有图片、音视频和游戏、工具等等。简单来说,在公众号上,所有你看的、听的、玩的、用的都是内容。

  所以,微信上的内容可以这么尝试

  1、  激活素材库 

  公众号的素材库就是一个存放内容的地方。而这个素材库不应该成为一个仓库,而应该成为半个客服。

  很多人都会围绕公众号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有些问题重复是非常高的,素材库里面首先要存放这些重复度很高的问题,设置自动回复。也就是说,FAQ的内容都要在包含在素材库里面。

  2、功能性内容

  功能性内容主要指的是一些实用工具,这可以在微信菜单里面长期存放。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查询和计算,查天气、查路况、查航班、计算投资收益、计算房贷车贷等等。接入这种工具,可以让你的公众号更有用,可以很好地弥补推送内容的不足。

  3、  粘性内容

  功能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用,粘性内容让公众号变得有趣。常见的增强粘性的内容就是各种小游戏、测试问卷,让人来了有东西玩。

  粘性内容和功能性内容不能仅仅是接过来就可以了,应该对这些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或者完全自己设计,其中要包含品牌形象,而且要发挥它们的营销作用。例如可以用小游戏来做活动,玩游戏赢奖品。

  4、让技术推动内容

  前面提到过,微信的技术开发空间是很大的,经过一定技术开发的公众号可以变成一个很智能的东东。例如信用卡的各种账单提醒、航班提醒、定期红包奖励、多客服功能等等,贴心、自动化,让粉丝产生深深的依赖性。

创建刚需内容

  更上一层楼

  如果编辑这一块有足够的劳动力,或者有点闲钱在手,往以下两个方向走会让你的公众号爬上一个新的高度:

  1、做栏目

  对你的内容进行细分,做成特定的品牌栏目,这样可以大大增强可信度和权威度,而且会让人觉得你的内容供应链很强大。例如,APP每日推送会有每日技巧、社区趣事等等。

  2、UGC或众包

  就是让粉丝或者行业专家为你贡献内容。做的比较成熟的,自己的内容和外部贡献的内容应该各占一半。接入外部人力资源,是做大做强的一个转折点。

内容生产-张飒博客

  最后弱弱地唠叨几句:

  新媒体内容,除了一切媒体内容的要点要把握外,还必须在撰稿、组稿前,考虑其使用性。用户读完之后,下一步行动也要满足。

  所以,内容引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你的粉丝关注你的那一刻起,你就要一步步引诱他,让他想要更多。引导是没有终点的,因为你的转化路径是一个个循环,有了第一次购买, 还有会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总之要让他在那些转化循环中来回转悠。

  我们关注公众号,无非是因为有利可图,除了直接的物质利益,还可能是因为这个公众号能够取悦自己或者教育自己。然而做公众号的最终目的不是让粉丝喜欢你,而是要跟粉丝进行利益互换。所以,你的内容,无论是明着来还是暗着来,都要想办法让粉丝掏腰包。你的内容,要牢记目标,笑里藏刀,把流量往生意场上导。公众号中的内容,是直接作用于用户的,而不是聚拢眼球的花瓶,所以尽量不要在微信上卖广告,这门生意划不来。

  来源:张飒的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乌云称网易邮箱过亿数据泄漏

  10月19日下午,乌云今日宣布发现新漏洞,此漏洞将导致网易163/126邮箱过亿数据泄漏(涉及邮箱账号/密码/用户密保等)。目前,细节已通知网易,网易方面暂无回应。之前微博有网友爆料网易邮箱被暴力破解,绑定网易邮箱的Apple ID被锁,iPhone数据被清空,包括苹果Apple ID、微博、支付宝、百度云盘、游戏等受影响。对此说法,网易邮箱团队发表官方声明进行了否认。

  网易邮箱团队声明,网易邮箱数亿数据泄漏的报道不实。本次事件经严密技术排查,网易邮箱不存在自身数据泄露问题。此次事件,是由于部分用 户在其他网站使用了和网易邮箱相同的帐号密码,其他网站的帐号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侥幸尝试登录网易邮箱造成。公告全文如下:

  今日,谣传网易邮箱出现数据泄露,引起用户恐慌。网易邮箱团队现郑重声明,此报道不实。

  网易邮箱拥有国内最高等级,同时也是邮件系统领域唯一的最高级别的安全证书EAL3+,是最值得信赖的账号系统之一。同时,网易邮箱在安全技术领域持续升级,保持在安全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广大用户邮件系统安全保驾护航。本次事件经严密的技术排查,网易邮箱不存在自身数据泄露问题。此次事件,是由于部分用户在其他网站使用了和网易邮箱相同的账号密码,其他网站的账号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侥幸尝试登陆网易邮箱造成。

  网易邮箱团队提醒广大用户,在互联网上,不建议在安全级别较低的普通网站使用与个人邮箱、金融支付等高安全需求平台相同的账号密码体系。避免在普通网站的账号信息泄漏后,影响到您在高安全需求平台的账号安全。

  网易邮箱运营18年,产品安全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我们也将以只为追求最极致的安全服务而努力。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非常欢迎广大用户给予反馈和建议,网易邮箱团队将认真聆听采纳。但对任何恶意重伤的不实报道,网易公司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2015年10月19日星期一

微软宣布将停止支持老版本IE浏览器

  据微软官方博客报道,自2016年1月12日起微软将停止支持旧版的IE浏览器,只有最新版的浏览器会获得微软有关技术支持和安全补丁升级。

  随着Windows 10的发布,微软已经全面转投Edge浏览器,目前IE仍与Edge共存于Windows 10中,后者是Windows 10默认浏览器,IE则成了一款普通的应用被藏在了系统深处。

  微软在官网提示用户尽快将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因为只有最新版的浏览器才能获得微软的支持,微软公司将仅为以下Windows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的组合提供支持:

  

Windows Platform Internet Explorer Version
Windows Vista SP2 Internet Explorer 9
Windows Server 2008 SP2 Internet Explorer 9
Windows 7 SP1 Internet Explorer 11
Windows Server 2008 R2 SP1 Internet Explorer 11
Windows 8.1 Internet Explorer 11
Windows Server 2012 Internet Explorer 10
Windows Server 2012 R2 Internet Explorer 11

  举个简单的例子,用户如果正在Windows 7 SP1操作系统上使用IE 8、IE 9或者IE 10浏览器,那么就应该升级到IE 11,以继续获得安全更新和技术支持。

  从上图中我们还看到,IE8则不再被支持,而IE8是Windows XP系统中最高版本的浏览器。

  业界人士指出,微软简单粗暴地淘汰较老IE版本之举很可能将引发Windows用户的抗议。而对于用户和前端工程师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前者可以获得更为统一和快速的网页浏览体验,后者在写代码时也终于不用考虑对旧版IE浏览器的支持问题了。

  随着Windows 10的推出,全新的Edge浏览器也正是取代老将IE,按照微软的说法,Win10的装机量已经突破1.1亿,不过,另微软感到尴尬的是,用户大量弃用Edge换Chrome浏览器。据调研机构Quantcast给出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只有12%的Windows 10用户在使用Edge,而Chrome拥有超过70%的份额,也就是说大量用户选择更新系统后下载Chrome替换掉Edge。可见,Edge 要想实现 IE 往日的辉煌,战胜Chrome和Mozilla Firefox,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加密锁与“互联网+”渐行渐远

  在SaaS和云计算大行其道的今天,以用户和服务为中心的软件应用理念与以牺牲易用性为代价来实现防盗版的加密锁产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传统软件保护产品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硬件厂商被逼对产品进行改造,将加密锁硬件与现代授权技术强行捆绑,为其增加软硬结合、远程升级等功能。这是使用互联网概念对传统产品的包装。然而在“互联网+”的华丽外衣下,陈旧的产品设计思维并没有改变。

  1. 产品设计出发点。加密锁产品的设计出发点是安全性,它将每个软件用户都视为潜在的盗版者,因此在面对易用性和安全性的冲突时,往往要牺牲用户使用体验:“互联网+”授权产品的设计出发点应该是更容易的使用和更方便的管理。

  2. 产品的服务对象。加密锁的服务对象是软件开发商,它关注软件的盗版者,忠实地承担着保护软件价值的任务,因此把自己叫做“锁”或者“狗”:“互联网+”授权产品则应该同时服务于软件开发商和软件用户,它更多地关注软件的正版用户,希望改进软件授权的过程和体验。

  3. 产品设计的目标。加密锁产品的设计目标是减少或控制软件的盗版使用:“互联网+”授权产品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增加软件的销售并减少开发商的授权管理成本。

  正是由于以上不同,被“互联网+”包装的加密锁产品不能在产品的核心问题上做出真正的改进,不能放下现有传统用户的包袱真正从用户角度重新设计产品。

  1. 无法抛弃加密锁硬件。加密锁硬件是妨碍软件发行和用户使用体验的核心障碍,它是传统防盗版思维的集中体现。

  2. 无法放弃与上代产品的兼容。沉重的历史包袱使得加密锁厂商的产品转型非常困难,只能是细枝末节的修改。

  3. 无法真正理解软件即服务的理念,因此也无法适应新的软件销售模式的要求。使用传统销售模式的加密锁厂商又怎么能为希望使用更灵活销售模式的开发商提出合适的方案?

  加密锁的先天基因和历史包袱决定了它无法真正做到与互联网的融合,导致的结果是:“互联网+”在日新月益地飞速发展,加密锁却在原地踏步。二者的差距越来越大,渐行渐远。

  那么能够真正支持软件企业向“互联网+”转移,能够帮助开发商利用新技术创造更多价值的授权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它应该是云授权产品,可以实时响应来自世界不同地区软件用户的授权请求。云授权使得软件用户可以快速、自助式地完成软件激活或者授权升级,将开发商从人工方式的授权处理中真正解放出来。

  其次,它应该能支持不同的软件销售模式,帮助开发商软件产品发现更多的市场机会。从广泛的用户试用,到按月或按年销售;从传统的一次性购买,到对个人用户的分时段计费……,灵活的业务模式将会带来显著的销售增长。

  第三,它应该帮助开发商更好地利用新技术优势。互联网技术使得开发商加快软件发行、简化授权操作、拓展用户群体成为了可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开发商还可以更好地了解软件使用情况,从而解决产品问题、改善用户使用体验,实现智能商业分析,以帮助产品和市场决策。

  最后,它必须能够适应各种软件应用场合,让无论是部署在云主机上的大规模商业系统还是无所不在的移动终端应用都能够获得一致的授权体验。

  企业最大的威胁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趋势。如果加密锁厂商不能认清形势,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必将被基于互联网的云授权技术所淘汰。

2015年10月17日星期六

阿里巴巴宣布将以45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

  10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今日宣布,已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要约,全面收购优酷土豆集团。根据该要约,按照每ADS(美国存托凭证)26.60美元计算,预计总金额将超45亿美元,该报价比优酷土豆股票在纽交所10月15日——该交易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溢价30.2%,比其纽交所最近3个月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44.5%。阿里巴巴集团计划使用现有现金来支付交易款项。

  要约还显示,阿里方面提议优酷创始人古永锵将继续担任优酷土豆集团董事会主席和CEO。

  阿里方面宣称,如优酷土豆加入阿里,能更好地整合阿里生态系统和资源,取得快速增长;同时,优酷的视频与内容平台可与阿里电商、云计算、营销、数据、影业、家庭娱乐、音乐、体育等业务优势互补。

  据了解,2014年5月,阿里巴巴以12亿美元入股优酷。截止2015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持有优酷土豆流通股的18.3%。除此之外,两家公司在基础技术、大数据和视频营销领域已展开一系列合作,优酷土豆与阿里对接后台,打通大数据,与阿里云在CDN领域展开合作,接入支付宝,依托阿里妈妈,开发了“边看边买”等一系列产品。

  据悉,这一要约收购已经得到了包括古永锵、成为基金及其关联方在内优酷创始股东们的支持。优酷土豆方面则表示,目前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由2名独立董事竺稼、符绩勋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来审议该要约。该特别委员会将聘请独立的法律和财务顾问来帮助评估。

  优酷土豆董事会还提示公司股东和其他考虑交易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公司目前只是接到了这份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尚未作出任何决定。不能保证买家会给出最终的正式报价,也不能确保将来会达成任何交易。

2015年10月15日星期四

网曝广电总局公布81个非法视频软件

  据认证媒体人微博电视眼爆料,目前中央网信办、广电总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境外电视网络接收设备专项整治行动。

  据了解,这些非法视频软件主要是这些平台上提供未通过审批的境外视频产品,“涉嫌传播违规有害内容”,包括未经取得发行放映许可证播放境外电视剧。

  从曝光的截图来看,这所谓的“81个非法视频软件应用”涉及面非常广泛,其中,有不少著名的视频软件应用,风云直播、喜马拉雅、熊猫听书、360影视大全、泰捷视频等纷纷上榜。广电总局如果真的把所谓的“81个非法视频软件应用”给灭了后,互联网电视盒子真的就变成了单机盒子了。

  81个非法视频软件名单如下:

网曝广电总局公布81个非法视频软件

  广电不死,天理难容啊。

2015年10月13日星期二

百度竞价实战经验心得分享

  操作过百度竞价账户的人都知道,账户在推广期间很容易发生异常情况,就是推广数据不稳定,时好,时坏,每个操作过账户的人都切身体验过。那么导致账户发生异常,我们总结为以下两个因素。

  客观因素:(指的外界因素;新闻事件,平台展现发生变化影响)。例如:竞争对手增多,节假日;导致人群搜索意图发生变化。百度新产品增加,百度问医生等;导致搜索引擎展现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因素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需根据外界发生的情况做好观察,以及它的平台展现变化做好相关了解和调整即可。

  主观因素:(指的人为因素;账户各方面相关操作影响导致)。例如:关键词价格调整,新增一批关键词,修改创意等;都会对账户最终数据造成差异化。这种因素要实时监控观察这些数据,作出正确思路调整跟踪。

百度竞价实战经验心得分享

  竞价30%技术含量+70%数据分析和投放策略(思路)

  账户结构(技术包含)

  技术包含要求对百度推广平台账户中各层级设置方面熟悉透彻。在搭建账户结构时划分逻辑一定要清晰,精细化分组,将意义相近,结构相同的关键词放在一起;以便于针对关键词所在推广单元针对性的撰写创意;且能保证一个单元下的所有关键词嵌入到创意里语句通顺,语义清晰。也便于后期统计数据,为日后的账户管理优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作为一些高端竞价人员都明白这一点,好的账户结构是推广前好的开端。

  数据统计(技术+思路包含)

  技术包含要求对excel表格熟练透彻。

  除了日常统计一些汇总数据比较简单之外,如果你要透彻了解账户所有的数据,做到对账户实时监控,实时了解,全面掌控,是件很麻烦的事情。为此很多人为数据统计方面也是绞尽脑汁,多次尝试,多次试验,希望可以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几份数据做到以上所说的。这也是做竞价最重要的一种专研,琢磨精神。由于账户中的物料过于庞大,如果我们每天只查看账户后台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只能分析到一些表面上数据,是很难分析出数据的问题所在;那如何才能统计好这些数据指标才是关键。这里我们分享一份账户中计划层级的数据统计进行讲解。

百度竞价实战经验心得分享

  数据分析(思路+策略包含)

  为了不让计划层级的数据复杂化,上面的数据中只统计了消费这项数据指标。从账户每天总的消费对比趋势,我们可以很好的观察到各个计划今天和昨天的消费所产生的差异化,再根据以下各个计划所消费的数据进行对比,找出是哪些计划消费高,为什么消费高?从而锁定该计划进入各个单元进行深入查找。计划数据统计对于账户昨天的消费异常分析是很有帮助的;且作为一份账户日常规数据报告,我觉得每天是很有必要做的。当然以上只是一方面分析,你还可以根据昨天账户中有计划预算不足过早下线的计划进行颜色标注注意,以及每个计划一周的数据情况进行周对比,总之;只要你想法多,思路多这份数据远远超出以上分析出来的数据指标之外。

  账户调整(技术+思路+策略包含)

  前面我们说过账户发生异常情况主要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造成。客观因素不可避免,主观因素人为造成;任何对账户上的操作,都会造成最终数据所产生的差异化,这种差异化是好是坏,我们都要对调整后的数据进行实时跟踪观察和总结。如果这样调整之后,账户的推广效果得到提升,那说明我们作出了正确的调整思路;相反调整之后,使账户的费用增多成本增高,那么我们一定要进行分析总结,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发生。

  综合以上;任何数据只要进行整理出来,做好数据积累,对比观察,分析今天和昨天数据之间的差别化,及时发现问题来源,才能进一步作出更合理的思路调整。

  投放策略(技术+思路+策略包含)

  投放策略作为百度竞价最高端的一个环节,只要你想法多,思路多,投放方法各式各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这里我们分享一些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投放方法。

  a,地区加病种词投放策略

  做过医疗竞价的人都知道,搜索地区加病种这类词的转化效果是最好的,搜索人群也是最有意向的。投放方法;账户中新建计划命名为地区名称进行投放,也可以利用单独账户进行投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规划和统计。

  b,推广时间段投放策略

  因为每个时间段的搜索人群不一样,最终产生的转化也会有所变化。投放方法;新推一个账户或新建几个计划,选择在好的时间节点进行针对性投放。

  c,重点关键词投放策略

  推广期间我们会每天统计出转化效果好的词,积累统计出来,这类词既然每天能产生转化,我们肯定要重点把握好这些关键词。投放方法;重新建立一些计划只添加这些重点关键词进行针对性投放。

  d,关键词低价跑广泛投放策略

  这种投放方法很多人都会利用起来,一来是在搜索引擎可以得到更多的展现,二来是争取获得更多的潜在客户。投放方法;在账户中新建几个计划进行投放,也可以利用单独账户进行投放。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投放模式,经常在搜索引擎搜索一些关键词排名的人会观察到这一点(尤其在移动端),有些时候搜索一些关键词,推广位是没有被展现出来的,有时推广位只在底部进行展现,这也是说明百度的搜索引擎展现规律有时在发生着变化,所以我们需要让账户中更多的关键词得到展现,避免一些意向搜索人群流失到其它的平台上去。

  e,恶意点击让同行账户下线推广

  这是做竞价最残忍的手段之一,利用一些软件机器将某个地区的竞争对手点击下线。这也是做竞价的底线,关乎到一个人的职业道德。

  f,网站新专题页及活动投放策略

  对于我们网站中会更新出一些专题页和公司策划的一些优惠活动,我们可以新建计划在推广创意中进行针对性撰写描述后进行投放测试。

  g,推广链接咨询页面投放策略

  这种投放方法我们在推广期间经常会使用到,只要注意一点;推广创意在撰写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说明,让网民明白点击该创意进去之后是和客服在线沟通对话的。

  以上分享出的这些投放方法和策略;还是这句话,只要你想法多,思路多,投放方法各式各样,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

  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账户调整和投放策略作为竞价最核心的内功心法,如果你能渗透到里面的浓缩精华,那说明你已经达到做竞价的最高境界。

  最后说说做竞价的精髓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虽然都不一致,但是所有的回答都离不开转化效果这个主题。做竞价我们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带来最好的转化效果,可以为公司带来最大的利益化;同时也是证明自己在这个公司的价值所在,更是希望自己在竞价这个领域做到最高的境界。

  总结:

  竞价是门学问,其中的水也很深,如果你能掌握账户以内和以外所发生的一切数据变化,在作出针对性的策略调整和优化方案,那说明你已经掌握竞价这门学问。

  来源:投稿,作者:胡文强,微信号:baidujingjia520

2015年10月12日星期一

iPhone手机安全指南

  摘要:iPhone手机安全指南 - 1、iPhone解锁使用指纹;2、启用“查找我的iPhone”功能;3、Apple ID启用两步验证;4、修改SIM卡PIN码。5、iPhone被盗或丢失后,登录iCloud启用“丢失模式”,挂失SIM卡,将该手机从Apple ID两步验证受信列表中移除。

  iPhone是市场上价格较高的一款手机,因此也成为很多小偷眼中的首选目标,那么iPhone在丢失或被盗后该怎么办?作为iPhone用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手机被盗的同时,也要学会一些技巧,在iPhone丢失后要最大限制地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

  目前智能手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有很多和财务业务相关的关键性应用,例如支付宝、网银、动态令牌、电子邮箱等,一旦iPhone被盗,用户的网银、电子邮箱和支付宝等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用户有可能会因此丢失更多的财产,因此,即使无法找回手机,最低的限度也应该是阻止他人查看手机里的内容,防止他人使用手机通讯服务。以下就列出一些iPhone手机最重要的安全指南。

iPhone手机安全指南

  1、iPhone解锁使用指纹

  通过锁屏密码,每次打开手机屏幕都要输入密码,如果没有密码,就无法获取手机上的信息,从而保证了手机信息的安全性。

  在指纹解锁功能出现之前,手机通常都是使用数字密码或者是图形密码进行解锁,经常使用的话显得非常麻烦,据统计,绝大多数用户为了方便性而放弃了安全性,不设置密码锁屏功能。

  随着iPhone指纹解锁的出现,只要把手指放在HOME键上面,简单一步屏幕立刻就解锁了,解锁屏幕变得非常轻松简单,这就实现了即方便又安全,两全其美的手机保护方案。

  指纹天生就是一种个人认证工具,虽然人人都有指纹,但各不相同,据说,现在还没有发现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指纹的纹样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使用指纹做为身份验证是非常理想的。

  iPhone设置指纹密码的具体方法是:依次进入iPhone的「设置」,然后再找到,并点击进入「Touch ID与密码」设置,点击下方的「添加指纹」开始添加。iPhone最多支持设置5个指纹,可以同时录入自己的和自己亲人的,指纹信息录入成功后,在iTunes Stor与App Store安装应用开启指纹识别即可。

iPhone指纹解锁功能设置

  2、启用查找我的iPhone功能

  “查找我的iPhone”功能是专门针对iPhone丢失的情况,非常实用,该功能可以在卫星地图上定位你iPhone的位置,还能远程发送消息、远程锁定或者远程擦除iPhone里面的资料信息,还能够远程发送声音到iPhone上面,即使找不回丢失的iPhone,也能删除iPhone 里的隐私信息,将损失降到最低。

  “查找我的iPhone”具体的使用方法是,在“设置-隐私-定位服务”里,打开定位服务,然后选择“查找我的iPhone”,将其打开。在“设置-iCloud”里,打开“查找我的iPhone”。

  设置完成后,如果用户的手机丢失了,就可以用电脑登陆iCloud网站或在另一台移动设备上打开“查找我的iPhone”应用,点击“查找我的iPhone”,就可以找到iPhone手机位置,并将这个位置在地图上显示出来,因为中国地图政策问题,目前只有卫星地图没有偏移,这时候点击“丢失模式”,如果你的手机此前未设置锁屏密码,点击丢失模式后,会提示你设置密码,之后输入用于联系备用电话号码,再输入给丢失的iPhone发的信息,然后点击完成即可。

  这时候,丢失的iPhone手机会被远程锁住,并显示失主设置的信息,除了能拔打设置的号码,其他什么也做不了,需要输入Apple帐号、锁屏密码才能解锁。如果别人进DFU刷机,重新安装系统,安装结束重启iPhone后,设备必须连接到Apple服务器进行激活,如果刷机之前你的iPhone启用了“查找我的iPhone”功能,Apple服务器要求必须使用之前的Apple ID才能够激活该设备,使用的帐号只能是首次激活该设备的Apple ID帐号,其他帐号不能使用。

iPhone防盗指南

  3、Apple ID启用两步验证

  苹果账号(Apple ID)和密码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登录 App Store 购买应用软件靠它,进入 iCloud(苹果设备云备份)管理照片、视频以及联系人等资料也离不开它。一旦他人知道了用户的 Apple ID 和密码,除了账户资金被盗、iCloud 备份资料泄露之外,用户的 Apple ID 所绑定的苹果设备也将面临恶意锁定的风险,因此,对于Apple ID启用两步验证可以避免出现这样的糟糕情况。

  Apple ID两步验证是一种更加有利于账号安全性的服务,开启该服务后,从第三方设备或浏览器登录Apple ID、或者进行修改密码等操作,都需要进行此项验证,它会给你设置的受信认设备发送验证码,相当于一个动态口令,以达到保障账号安全性的目的。

  “两步验证”服务大大增加了 Apple ID 的安全性,但用户需要额外保存好恢复密钥,苹果将设置帐号密码、受信任设备以及恢复密钥三个关键项,必须具备其中两项才能进行正常验证。也就是说,当你忘记了帐号密码,你必须同时拥有受信任设备与恢复密钥才能登录并重置密码,如果你没有受信任设备或者忘记恢复密钥,那么是没有任何办法登录该账号,这也从另一方面杜绝了盗号者直接利用密码登录盗号的可能。鉴于此,所有开启两步验证的用户一定要妥善保管三个安全要素,特别是恢复密钥。

  4、修改SIM卡PIN码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客户识别模块)即用户身份识别卡,是手机的一张个人资料卡。SIM卡通常用来存储用户的电话号码、安全数据、通讯费用以及能让运营商判定用户是否是其公司客户的数据。当用户更换新的手机,可以直接插入旧手机原有的SIM卡,即可继续享受之前的各项手机服务。

  SIM卡的PIN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个人识别码)主要用于保护SIM卡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当手机重启、或者插拔SIM卡后,需要输入最正确的SIM卡PIN码才能使用SIM卡的通讯功能(拨打电话、收发短信等操作),当输入三次失败后,SIM卡则会被锁定,而需要输入PUK码(Personal Unlock Key 个人解锁码)进行解锁,PUK码共有10次输入机会,输错10次后,SIM卡会自动启动自毁程序,使SIM卡失效。

  修改设置SIM卡PIN码的步骤是:设置 - 电话 - SIM卡PIN码,将其启用。修改PIN码要先输入原有PIN码,SIM卡的默认PIN码为0000或1234,如果都不对的话,可以输错3次,使用PUK码强制修改PIN码。

修改SIM卡PIN码

修改SIM卡PIN码

  PUK码由8位数字组成,这是用户无法更改的。一些SIM卡的PUK码是用户在购卡时随卡附带的,通常在卡套背后附有PUK码,也可以登录运营商的网上营业厅,在自助服务里通常会提供查询PUK码的功能。实在找不到的话,也可以致电SIM卡所属运营商的服务热线,客服人员也可以提供查询PUK码的服务。

  SIM卡的PIN码有效地防止了盗用SIM卡的情况发生,使用户的正常通信得到了可靠保障。设置了PIN码之后,当用户手机丢失后,别人无法通过取出SIM卡插入另一部手机,来进行原SIM卡的通讯功能(拨打电话、收发短信等)。如果设置PIN码的话,前面设置的Apple ID两步验证就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获取,导致用户Apple ID的两步验证失效。

  5、iPhone被盗或丢失后的操作

  登录iCloud启用“丢失模式”,丢失的iPhone手机会被远程锁住,进DFU刷机的话,也需要使用之前的Apple ID才能够激活该设备。

  在Apple ID两步验证设置里,将该手机从受信任列表中移除,防止第三方通过该手机获取两步验证码。

  打电话给移动运营商挂失或停机SIM卡,防止SIM卡克隆等攻击方式。

  忽略之后收到的所有钓鱼短信和邮件。

  总而言之,经过这些操作步骤后,你的iPhone手机安全性将大幅提高,即使手机被盗丢失,个人隐私或财产被盗的可能性也会大幅降低。

专车管理办法出台:纳入出租车管理 实行许可制

  10月10日下午,备受社会关注的出租车改革方案及专车管理办法终于浮出水面——交通运输部正式对外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简称《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办法》),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意见》对出租汽车的服务定位、运力规模、经营权、份子钱等关键问题作出明确,主要包括:

  一是明确出租汽车服务定位,即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为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运输服务。

  二是对出租汽车运力规模实行总量调控、动态调整。《意见》提出:出租汽车实行运营许可管理。城市政府要科学确定其运力规模及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分担比例,并建立动态监测调整机制,每年评估市场供求,及时调整运力规模。

  三是明确出租汽车经营权实行期限制,新增出租汽车经营权全部实行无偿使用,并不得变更经营主体,各地不得新出台经营权有偿使用政策。已实行经营权有偿使用的城市,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过渡方案,逐步取消有偿使用费。

  四是协商确定并公开承包费标准。针对出租汽车“份钱”问题,《意见》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出租汽车企业、行业协会与出租汽车驾驶员、工会组织平等协商,合理确定出租汽车承包费标准或定额任务,并根据经营成本、运价变化等因素实行动态调整,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承包费或定额任务的项目组成、测算方法。

  五是鼓励出租汽车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并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下简称“网约车”)的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等作出规定。《意见》明确,约租车经营者作为运输服务的提供者,承担承运人责任。政府对网约车的经营者、车辆和驾驶员实施许可管理,不再设置经营权概念,其规模调整通过设置不同的车辆准入条件来实现,与巡游车错位经营。

  六是对出租汽车运价实行分类管理:网约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巡游车运价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建立出租汽车运价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制定、及时调整出租汽车运价水平和结构。逐步取消出租汽车燃油补贴,促进出租汽车回归合理定位。

  针对近两年迅猛发展的网约车(专车),《办法》从定位、运价、准入门槛、经营行为等方面予以规范,具体包括:

  一是明确网约车应在车辆标准、服务标准和价格等方面与巡游车实行错位发展、差异化经营。网约车不得巡游揽客,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二是明确了网络车经营者、车辆及驾驶员的准入门槛:

  网约车经营者应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税务登记证、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和向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服务所在地与注册地不一致的,应在服务所在地登记分支机构,并在服务所在地具有固定营业场所和相应的服务机构,具备与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及处理能力,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将数据库接入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

  网约车使用性质应登记为出租客运,取得预约出租汽车类别的《道路运输证》,并明确了相关设施设备要求。具体车辆标准、车辆标识和营运年限,由当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网约车驾驶员应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符合相关安全驾驶条件。符合条件的驾驶员并经考核合格的,取得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类别的从业资格证。

  三是对网约车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明确要求:网约车经营者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当保证接入车辆具备合法营运资质,不得接入除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之外的其他营运车辆或非营运车辆(私家车包括在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不得巡游揽客。任何企业和个人不得为乘客和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信息对接开展运营服务。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或拼车、顺风车等名义提供运营服务(即私家车拼车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对于运价管理,《办法》规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网约车经营者要合理确定运价结构和水平,实行明码标价。《管理办法》还对网约车经营者低价倾销和奖励、促销等行为作出规定,要求实行市场奖励、促销等行为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并提前10日将方案向社会公告。

  来源:人民日报

2015年10月10日星期六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作的主要问题

  关于“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一事,引起中国互联网业内的普遍关注,双方新公司号称150亿—170亿美元的估值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资本并购案例。

  我粗略统计了下,基本上国内媒体关于此事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我这里做下统一回答。

  怎么看美团和点评5:5进行换股?

  美团和大众点评昨天联合宣布双方成立一家新的公司,王兴和张涛担任联席CEO,但是只字未提双方股权占比。不过业界盛传此次双方是5:5换股,在我看来美团体量大于点评,市场份额一倍以上于大众点评,估值和交易额等指标也大幅度高于大众点评,双方5:5换股基本不可能,除非美团主要股东和高管脑袋被驴踢了。从10月7日晚间开始,媒体开始报道5:5换股的新闻,显然是未经证实且经不起推敲的信息。

  美团和点评合并说法正确吗?

  美团和大众点评双方宣布战略合作,未提及合并,但媒体的口吻都是“合并”二字。但在我看来,不管是美团和点评一案,还是之前的优酷土豆、滴滴快的、58赶集三个案子,都是大公司吞并小公司的案例,合并的说法不妥。 美团的体量大于大众点评,不会合并,即使合并也是美团的一部分业务和大众点评合并(这里的部分业务是指猫眼、外卖等独立业务以外的团购业务)。整个美团和整个大众点评是无法对等合并的。

  美团和点评为什么要战略合作?

  美团、大众点评、糯米在最疯狂的时候,每天烧钱几千万人民币,显然各方已经丧失理性,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获取来的用户,他们都明白一点:用户选择我们很容易,放弃我们也很容易。与其这样无节制的厮杀,还不如强强联合,筑起行业竞争门槛,一步到位的掌握话语权,同时对商户的合作中也提高了议价能力。

  美团和点评成中国第一大O2O平台?

  昨天看到很多文章标题提到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新公司是中国第一大O2O平台,显然夸大其词。O2O是一个很广义的名词,涵盖的领域很多,美团和点评的新公司是中国第一大消费级的团购网站说法成立,但全中国最大O2O平台就危言耸听了。山西太原的煤炭交易中心一年的交易额超过6000亿,这也是个O2O平台,美团和点评交易额有这个高吗?

  目前中国交易额在1000亿级别的O2O平台还有很多,比BAT大的也存在,当然大部分还是基于B端或者平台型的。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还需要冷静,别动不动就说中国第一。

  百度糯米会被打残吗?

  近期百度的股票连续大跌,业界分析称系美团和大众点评合作导致,进而分析称美团和大众点评建立了绝对优势,本来就排名第三的百度糯米要死翘翘。在我看来,中国O2O产业足够巨大,完全可以同时容纳多个巨头同时存在,同步发展。美团自然发展前途一片利好,百度糯米未必就会一蹶不振。君不见,昨天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成立新公司后,糯米网有行业第三变成第二,完成了百度糯米负责人曾良之前下的目标“百度糯米年内要成为第二名,达不到这个目标我就辞职”。 现在看来,曾良不用辞职,可以更好的领导糯米了。

  怎么看联席CEO制度?

  不管是这次的合作,还是之前的优酷土豆、滴滴快的、58赶集,联席CEO制度只是一种临时过渡的策略,过渡之后,大公司的负责人将会执掌新公司,小公司的管理团队会拿钱走人,所以可以提前预料到最终的结果。

  前面说过美团的体量大于大众点评,王兴的能力和战略眼光更是远远高于张涛,最终美团将会主导新成立的公司,大众点评原班人马可以功成身退了。

  为什么美团和大众点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

  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姻之际,网络上流传出来各种版本的谣言,一会说7:4换股,一会说饿了么也将参与合并,造成各种流言蜚语的主要原因在于双方当事人对于媒体的采访都三咸其口,不予置评。而双方当事人不接受任何采访也似乎是中国互联网的惯例,这个所谓的惯例就是静默期的制度造成的,很多企业以为有大事发生的时候,要把嘴巴闭上,不说话。

  来源:投稿,作者:丁道师

LogMeIn收购密码管理公司LastPass

  远程电脑访问公司LogMeIn已经收购了流行的密码管理公司LastPass,收购价格为 1.25亿美元。

  LogMeIn在今天一份声明当中表示,这一交易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它计划将其与另外一家密码管理公司Meldium合并。LogMeIn去年收购了Meldium公司,最终Meldium将与LastPass合并成为LastPass品牌。

  LastPass公司在2008年成为最受用户喜欢的密码管理产品,现在用达到数百万。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还宣布对智能手机提供免费服务,只收对希望桌面和移动之间进行切换的用户收费。在6月,LastPass公司宣布,它已被黑客入侵,攻击者盗取了电子邮件地址和某些用户的主密码。

  在今天的声明中,LogMeIn CEO表示,这笔交易补充了公司现有的产品,在瞬间使公司获得了密码管理市场的领先地位。

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

数据备份的常见方案

  个人电脑内的数据,特别是个人创作的数据,如文章、照片、视频等,通常都是无价的,一旦硬盘损坏,或电脑丢失,个人的数据都会面临永久损失的风险,因此做好数据备份是一个重要而长远的任务,怎么最好个人数据备份,我这里有几个常见的数据备份方案。

  数据分类

  做备份前,首先要将数据进行分类,将个人电脑硬盘的数据分为:操作系统类、常用应用软件类、游戏软件类、下载的数据文件(音乐、视频等)、个人创作的文件(个人写的文章、拍摄的照片等)。

  将硬盘分为多个本地磁盘,每个本地磁盘负责保存一类数据,例如C盘只保存操作系统数据,D盘只保存常用软件游戏程序,E盘只保存数据文件等等。

  不过,默认安装在C盘的操作系统,用户的数据文件会默认保存在C盘,例如Windows 7系统的用户文件在 C:\Users\Administrator\ 目录下,用户可以逐个右键点击里面的“我的文档”、“我的图片”、“我的音乐”等图标,在“属性”-“位置”里,将其修改到E盘即可。对于所有的个人创作文件,应该都尽量保存在“我的文档”文件夹内。这样,即使整个C盘被格式化,用户的文件也不会丢失。

  数据备份

  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备份,有些数据需要重点备份,有些数据备份不备份都无所谓。

  1、操作系统数据

  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实际上无需备份,最多制作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U盘即可,里面再复制一些常用软件就行了,这样,一旦操作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用U盘启动后重装操作系统。

  2、个人文件备份

  对于保存在“我的文档”里的个人创作数据,例如工作类的OFFICE文档等,这部分数据是最重要的数据,不仅仅应该备份,还应该进行文件版本备份,因此建议这个重要文件夹使用具有文件版本功能的同步盘来进行备份和同步,例如Dropbox等,将Dropbox的主目录设置为“我的文档”目录,可以实现个人数据的同步和备份。对于国内某些网盘,其数据备份的准确性有些问题,我曾经把一些视频文件备份在某个国内网盘上,一段时间后下载发现文件发生变化,视频无法播放了。因此为了数据的准确性,建议使用口碑好的同步盘系统。

  个人创作的大型数据文件,例如自己拍摄的照片、视频等,由于文件数量大,容量也大,并且没有版本变化,因此不太适合放在Dropbox类的同步盘进行同步,建议购买一个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搭建一个家庭私有云,将个人照片、影音类数据备份在家庭私有云上,由于NAS大多有RAID(磁盘阵列),因此即使一个硬盘损坏了,数据也可以读出来,并且私有云保证了个人隐私不会泄密,防止各类“门”事件发生,再次,NAS可以让自己的视频、照片在家庭中的所有电视、iPad、手机、网络盒子等设备上观看。如果资金有限,可以采用具有大容量存储的智能路由器来充当NAS,虽然功能少一些,但也凑合能用。如果资金充裕,数据也重要性非常大,建议见本地硬盘RAID(磁盘阵列),用多块硬盘来存储数据,即使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出数据,并且RAID之后还可以大幅提高存储系统的数据吞吐量。

  一些重要的个人数据可以刻录在光盘里,并注明时间,可以人为保存下该文件各个时间段的版本。

  3、下载数据备份

  个人下载的文件、安装包、音乐、电影等,建议以原始格式保存在国内各个“网盘”中,国内网盘通常有数T的容量,并且大多支持“秒传”等功能,因此这类文件备份在网盘中最为合适,即使被破解也不会泄漏什么个人隐私。有些时候下载站还会提供网盘链接下载,那么直接将文件另存在自己的网盘即可实现备份。

  这类可以下载的数据文件,通常不需要在备份上花多少功夫,因为这些文件在互联网上有很多资源,通常都可以轻松找到,可以重复下载使用,因此无需备份,对于一些不太好找的文件,倒是可以单独进行一些文件备份。

  4、其他数据文件

  对于变化不太大的文件,可以使用在Windows系统自带的备份功能进行备份,在控制面板的“系统和安全”里,就可以找到“备份和还原”。默认备份包含以下项目:在库、桌面上以及在计算机上拥有用户帐户的所有人员的默认Windows文件夹中保存的数据文件。备份可以选择定时备份,建议将文件备份到网络上NAS的共享空间里。

  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备份软件,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和同步,用户也可以选择使用。

  总结

  总的来说,个人的电子数据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之一,这些数据记录了一个人一生之中的点点滴滴,而最为存储介质的硬盘,通常使用超过五年后就有一半的几率会出现损坏,我自己早先就经历过硬盘损坏的经历,整个数据恢复过程非常惊险,至今还令我心有余悸。因此,做好个人数据备份是每一个网民都应该关心的事情,否则一旦将来出了问题,再想补救就为时已晚了。

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

  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本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双方的独家财务顾问。

  外媒报道称,此次交易将组建成立一家估值达到150亿美元,业务涵盖餐厅点评、电影片订购等本地服务。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微博)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在联席CEO和董事会层面完成。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高频到店业务,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推动行业升级。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过去这些年两家公司有竞争也有差异化,帮助1000万商家服务好10亿消费者,是两个团队共同的追求,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两个团队的共同选择。O2O行业前景无比巨大,合作后大家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产品创新、深化服务和行业拓展的步伐,给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多价值,促进O2O生态圈的建设,促进行业发展。”

  美团CEO王兴表示:“非常高兴能跟大众点评合作,这让我们能在O2O领域有更多的精力给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有更多精力开辟新业务和进行产品创新。合作符合双方团队以及投资人的期望,合作后将产生化学反应,我对共同开创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美团:连续创业者的最后一搏

  1995年,王兴已经开始接触互联网,此时的中国互联网仍处于混沌状态。

  2001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王兴进入美国特拉华大学继续学习,仅仅两年后王兴中断学业,回国创业。“多多友”、“游子图”等几个小产品的失败并没有让王兴放弃创业的梦想,但校内网、饭否、海内也并不算成功,这让他被业界戏称为“最倒霉的连续创业者”。随后这位连续创业者转战电子商务,在王兴看来:“创业最有趣的地方,是总要去做些过去没做过的事,更重要的是创业要做有用户需求的东西。”

  2010年3月4号,美团正式上线。随后国内团购网站纷纷涌现:3月14日,窝窝团上线;3月15日,F团上线;3月16日,拉手团购网上线……甚至团购导航网站也很快出现。

  这引发了一场资本狂欢,拉手、糯米、F团等都相继完成了百万美元以上的A轮融资,这意味着,竞争者可以更快地进行市场推广和地面扩张。2010年9月,美团获得红杉资本投资2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美团的第二轮融资也在2011年启动,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B轮融资,总计5000万美元。

  在美团第二轮融资结束后,团购行业迎来拐点,大量团购网站开始裁员、关门。2012年一年,美团没有开拓一个新的城市,但却在2012年11月实现首次月度盈利,同时占据团购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稳稳地坐在团购行业头把交椅上。

  转型O2O

  在搞定了团购战场后,王兴将目光瞄准了更庞大的O2O市场,策略是垂直领域分头进击。

  猫眼电影是一个绝佳的范本,这款独立的电影APP让更用户可以通过它查询电影资讯,预选座位下单支付,到电影院现场再使用自动出票机打印电影票。数据显示,2013年,猫眼电影卖出了6000万张电影票,占全国出票数的10%。有消息则显示

  向电影、酒店以及外卖等垂直领域进击,是美团战略的又一次转变。对此王兴解释,如果把美团的团购看作一个平台的横线,那么猫眼电影、酒店、外卖等则是一条条深入垂直领域的竖线,这被称为“T型战略”。

  王兴希望美团通过在垂直领域、细分市场的深耕,摆脱水平领域粗放型增长与恶性竞争,从而为企业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始终抱有危机感的王兴认为,“整个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如果你认为某一个时间点你可以高枕无忧的话,基本上你离死不远了。”

  张涛的慢公司

  2003年4月,大众点评在上海成立。最初大众点评只有上海一个城市,直到一年后才开设了北京和杭州两个分站,而真正在这两个城市落地则要等到2005年和2006年。2005年大众点评开始商业化尝试,但并不算成功。

  2006年大众点评获得了第一笔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获得融资后大众点评仍然保持着一个较慢的发展的节奏,一直到团购大潮的到来。

  2010年6月,大众点评正式推出团购业务,比王兴旗下的美团慢了三个月。移动互联网、团购、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头顶这些概念的大众点评在2011年4月宣布获得来自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光速创投1亿美元融资。2012年8月,大众点评又宣布以不低于上轮融资时的估值获得来自现有投资者的6400万美元融资。

  随后则是团购行业的资本寒冬,但大众点评却得到了外界的认可。其中部分原因是,在团购进入剩者为王的时代后,大众评点已经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二的位置。

  在宣布获得腾讯投资后和媒体交流之中中,张涛就曾数度表示,过去几年大众点评差点“死掉”。但正是过去几年的艰难转型,才使大众点评看到了新的希望。

  殊途同归

  宣布合并后,张涛在发给内部员工的邮件中表示,“大众点评和美团两个品牌和现有业务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并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战略协同,实现1+1>2的共赢效应。强强联手,保证团队稳定,保障员工利益,是这次合作的关键原则。”

  张涛在信中提到的闪惠,是大众点评自今年以来重点推进的项目,张涛也表示将通过闪惠来颠覆饱受诟病的团购,这意味着大众点评也和美团一样,从团购向O2O行业顺利转型。

  今年9月在接受腾讯科技等媒体的采访时,张涛就表示如今已经进入O2O 2.0时代,而团购还属于PC时代,并不契合移动时代产品的特点。而大众点评正用闪惠这样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产品颠覆团购。

  根据大众点评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17日,闪�{已经上线将近5个月,闪惠已经覆盖超过60万门店,月交易额突破10亿元,是4月份闪惠发布当月交易额的20倍。5月至8月,闪惠的月交易额和使用人次皆以每月翻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而这种取代这是一个开始。张涛表示,低价团购模式难以持续,无论是酒店、旅游,还是电影等行业,都在去团购化谋求转型,餐饮行业也会承袭这个趋势。

  如果抛开团购与闪惠两个产品,从业务方面来看,从商户点评平台到团购交易平台,大众点评在几次转型之后也越来越接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在今年7月份,大众点评宣布成立丽人事业部之时,张涛就给出了大众点评接下来明晰的发展战略,即“生态做大、平台做强、总部做小”的策略,并介入了很多高频、地客单价的领域。

  这一点从大众点评近期的一些战略布局不难看出。

  去年开始,大众点评已先后发力酒店、电影、结婚等垂直行业,分别成立事业部。张涛曾表示,大众点评每一步背后的逻辑始终围绕两个原则,一是要求信息决策需求强烈,并与品质生活相关的垂直行业;二是从高频到中低频,平台导流效果要好。

  可见,大众点评正通过垂直领域的纵深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生态,保持平台的开放性,通过设立垂直行业事业部、合作的方式来发展细分行业。

  也就是说,大众点评在未来会继续保持平台的开放性,公司总部会变小,主要管控平台级的基础能力部分,再以一个个垂直行业的事业部切入具体业务。张涛还表示,未来大众点评还会把更多的业务按照这种方式来发展。

  风险与机遇

  在合并后的新闻稿中,双方表示:“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性的战略合作,新公司将成为中国O2O领域的领先平台。”

  但双方在很多地方的差异或许将决定此次合作的最终成败。

  首先是定位差异:平台与自营。

  从商户点评平台到团购交易平台,大众点评在几次转型之后越来越接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近日在大众点评宣布成立丽人事业部的发布会上,张涛给出明晰的发展战略,即“生态做大、平台做强、总部做小”的策略。也就是说,大众点评在未来会继续保持平台的开放性,公司总部会变小,主要管控平台级的基础能力部分,再以一个个垂直行业的事业部切入具体业务。张涛还表示,在成立丽人事业部之后,未来大众点评还会把更多的业务按照这种方式来发展。

  按照张涛的说法,在这种开放策略下,大众点评未来会从一家公司成为一个生态,有的垂直业务可以是独立子公司,有的可以是合资,有的可以是多方合作。

  相比之下,虽然美团也在垂直领域不断深耕,但全部采取自营模式,像酒店、电影、外卖抖推出了各自独立运作的产品:酒店业务推出美团酒店,电影业务推出猫眼电影,外卖业务又推出了美团外卖——所有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都选择自己运作。

  在布局方面,双方更是存在较大差异。

  去年开始,大众点评已先后发力酒店、电影、结婚等垂直行业,分别成立事业部。其背后的逻辑始终围绕两个原则,一是要求信息决策需求强烈,并与品质生活相关的垂直行业;二是从高频到中低频,平台导流效果要好。

  进一步解释,一方面是说大众点评涉足与品质相关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提供非标业务,这种属性决定其一定是重信息决策的行业,比如丽人、结婚业务,用户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来支持消费决策。另外,线上平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导流或利用折扣拉动交易,而是要深入到信息、交易和服务全流程,这让大众点评将信息决策作为门槛的同时,实现交易闭环。

  另一方面是说,高频与低频业务并重,通过餐饮这样的高频业务向丽人这样的中低频业务导流,大众点评作为平台具有天然的属性和优势。

  因为其最大优势在于,平台用十多年积累换来的大量商户的点评数据,这已成为目前生活消费最大的决策入口。

  与大众点评的逻辑不同,美团是以交易作为驱动,离商业也更近一些。美团的主要业务是以团购为主,后来加入本地生活服务,逐渐孵化出更多垂直细分的O2O项目。业内人士认为,美团的首要着力点都是促成“交易”,其后要做的是如何让交易变得更加顺畅自然。

  更要引起这家所谓的中国互联网新“巨头”注意的是,即便背后有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影子,但百度的“200亿糯米”仍将在O2O行业扮演重要角色。

  大众点评历次融资,共F轮:

  2006年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元投资;

  2007年Google投资400万美元;

  2011年4月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联合1亿美元的投资;

  2012年第四轮融资6000万美元;

  2014年腾讯4亿美元战略投资大众点评,获得20%股份;

  2015年获得包括腾讯、淡马锡控股、万达集团和复星集团的8.5亿美元融资。

  美团历次融资,共D轮:

  2010年3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江的种子投资;

  2010年8月,获得了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1 年7月,拿到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4年5月,美团宣布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领投机构为泛大西洋资本,红杉资本和阿里巴巴跟投,估值达40亿美元;

  2015年1月,美团网完成D轮总额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

产品的What究竟由谁产生

  无论是在公司工作还是自己创业,我对产品的理解都是「用户、场景、需求&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Why、What、How」。我以为这个产品的「What」应该由最理解它的人来定义。

  但是在新的公司,我的这一理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出于对同事的尊重我就不详细说明是如何冲击我的了。我只是想把我的理解分享出来,当然我的理解也不一定正确,我也接受任何人的 PK。

  为什么要做?

  初创团队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这里主要是要说一下在大公司里面我们为什么要做一个新What?我的总结:

  开会时候老板随口一说、有的人就去 Kiss ass 了

  公司需要做些新的尝试、老板会指派人去做

  有人需要找点儿存在感、会找些事情来做

  当然也真的是有人会因为真的想做而做

  其它我列举不出来的

  这里我不想多说,私以为从大公司出来的人都曾面对过这些问题,但是因为自己势单力薄只能被 rape 去执行。

  多问一些为什么,花费足够的时间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找到其本源,想清楚了再做决定。

  当然如果你懒得想,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Paul Graham的三点原则帮你衡量这个为什么:

  是创始人自己要、自己能做出来、别人不认为值得去做的东西。

  该由谁来做?

  要做一个新的What了,第一步是要找一个Owner,初创团队肯定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如果连 Founder 都搞不定这个问题,那还是趁早洗洗睡了。

  我以为在大公司能定义What的人,应该具备三个特征:

  1、热爱

  热爱其实算是理想状态了,基本条件应该是对确定的某个事物具备很深程度的理解和长时间的思考。

  例如你想做「陌生人社交」,你自己都不具备在外面搭讪美女并且她聊的很 High 的能力,我是不相信你能做好一个陌生人社交产品的。我曾经跟投资人聊,他为了测试我,当场在咖啡厅指定了一个女性让我去聊至少15分钟,结果我聊了半个小时。

  我认为乔布斯最成功的产品其实是 iTunes,因为他对音乐的挚爱是我们一般人无法达到的。他的 iPod 里面有12张 The Beatles 的专辑、5张 Bob Dylan 的专辑。因为对 Bob Dylan 的热爱,甚至还与 Bob Dylan 的前女友 Joan Baez 热恋。自己是 Hippie 的缘故+对音乐的挚爱,所以才能将听音乐这件事情,做到了这样的极致。

  2、自驱

  Paul Graham 的三点原则第一条是创始人自己要。如果 Owner 对于想要的东西都不能通过强大的 Self-Driven 持续将这件事情做好,那么这件事情也许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反观我们自己在公司打工时候的各种现象:要么就是为了做而做、要么就是纯粹的应付了事、要么更有甚者连事情都做不好。

  3、努力

  这里只送给大家一句话:

  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最后还是忍不住吐槽:

  新的产品方向真的不是靠非产品人看看机构报告,做办公室意淫出来的。没有去过富士康就不要跟我说厂妹!

  来源:newbex投稿,作者邮箱newbix at 163.com

浮躁的年代,疯狂的创业

  导语:投资人阎焱说过一句话:如果全民创业,这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了,说明国家没有给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好的选择机会和社会保障。

  从15岁开始折腾互联网,到17岁真正有意识的创业,再到两年后的今天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比起总理今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才开始进行互联网创业的年轻朋友们多经历了那么一点。笔者深刻地体会到了当美国青年能够在科技,互联网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候,中国青年无法通过简单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想法。此刻,因为我们身处中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难度又在无形之中增加了一个等级。

  浮躁的年代,疯狂的创业

  从今年2月份开始,基于政策的发布,在神州大陆,创业开始呈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15年前没有全民创业,创业还是小部分人的事情。现在创业成了潮流,随便做个APP就想融资几百上千万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

  投资人阎焱说过一句话:如果全民创业,这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了,说明国家没有给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好的选择机会和社会保障。其实创业一定是一个社会中间少数人的事,而且它应该只适合于少数人。如果全民创业一定是社会在它的功能上有所欠缺。在中国目前这个机制下,政治体制下,相对来讲创业的人多一点倒是个好事。因为如果说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去当警察、去国企工作,那可能是更坏的。所以在这些坏的中间比较,创业可能稍微好点。

  媒体的鼓吹,社会的膨胀

  媒体对社会氛围的影响太大了,现在我看到的天使轮基本上都是500万以上的了,几千万美金的A轮随处可见,我想咱们中国人真牛逼。现在满世界都创业者,我们可以拍部电影了,取名为《进击的创业者》,一定热卖。

  鼓吹创业的人,都在讲白手起家的例子,听到这些的没有经历过的年轻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想change the world。但是不是打击你们,刚出来没有资金,人脉,资源是很正常的,很多人其实也明白。但是看了那些媒体的报道“大学生卖切糕日入十万”,“创业青年卖APP月入百万”……马上打了一针兴奋剂,觉得自己就是下一代马云,自己也能搞定一切事情。要知道那些光鲜的90后能有多少,成千上万的创业大军就上了那么几个。肖恩在《社交网络》中说过,这个时代idea最值钱,但是你要好好想一下,你身处的是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大陆。

  媒体喜欢报道年轻创业者,吸引关注度。投资人喜欢投被媒体关注的创业者,方便下一轮资金的接入。创业者喜欢数据夸大,大家也都喜闻乐见了,这对三方来说是一种何乐而不为的事情。Too young too naive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是进步的,从刚开始媒体报道的犀利哥,芙蓉姐到90后富二代,官二代。至少今天满世界的创业新闻比当时的满屏幕负面新闻正能量了。这是媒体的力量,可以改变一个社会的风气。

  创业不适合大多数人,个人选择个人自由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那么媒体报道的是少数情况还是多数情况就显而易见了。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包括:影响、时间性、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狗咬人太多了,所以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了。但是人咬狗就从来都没出现过,占了异常性,吸引读者,关注度高,相对的新闻价值就高。那些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事情不是新闻,而那些很少发生或偶尔发生的事情才是新闻。在这大众创业的时代,成功的创业者能有多少呢?

  自己没有资金,没有人脉,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经历。那么年轻创业者的热情,信念,激情,天真便是他们最大的财富了,当然这也为他们能轻而易举被打鸡血做下了良好的铺垫。你知道的越少时你越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你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越多时,你越觉得自己渺小。创业要选对方向,盲目的跟风只会让自己一败涂地。好好想想你的产品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你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积累了足够的知识了吗?你现在能成为一位优秀的leader么?……

  现在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再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更多的融资了多少,公司估值多少。现在的创业者可以想想,现在你是在为了什么创业。为了名誉,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改变世界,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徐小平说过:创业是人生资源总和的爆发。如果你现在很年轻而且出身在一个有资本有背景的家庭,你可以试试创业。如果不是,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生命嘛,休轮公道。跟风鲁莽创业,失败率很高,把这时间拿来做能丰富你自身,投资你未来的事,远比你现在创业要更具价值。多积累,厚积薄发,总有比现在更好的时间段进行创业。

  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家可能因为种种因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我希望各位年轻的创业者: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经历过后,才会刻苦铭心。自己经历过的感受会很深,为你们说出来了,但是你们没经历过,可能会不太在意。个人选择,个人自由,因人而异,不是大多数人现在就适合创业的。多积累,多经历,再创业。慎重创业,自己抉择,做你喜欢做的事吧,即使那是"创业"。

  也许有朋友会问我现在你在做什么:我想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那么一点点,这是我想做也是我正在做的事。

  来源:投稿,作者微博@伟大的子健,95后创业者,自媒体评论人士,关注互联网金融及营销领域

企业级SaaS常用的三种加密方式

  区别于传统软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SaaS强调的是一种共享方式的软件应用程序,这种共享即包括用户之间的共享,也包括用户和SaaS企业之间的“共享”。由于法律和商业道德的约束,为你服务的企业可能永远不会偷看你的数据,但你仍然需要知道,你的数据是怎么被加密的。

  很多综合SaaS和PaaS功能的文件存储和备份应用程序中都会为用户提供一个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这样的程序会在你发送数据至外部服务器(可能是你自己的,也可能是别人的)之前加密你的数据。并且会给你生成一个秘钥,只有你自己知道并自行管理的秘钥。

  数据备份公司多备份在这方面的做法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数据从客户端接入数据后,立即进行AES256加密,加密后的数据分布在云存储中,而加密用的密钥则是在安装过程中,由客户端产生并由用户自己保存下来。

  第二种方式是使用你自己的软件在发送至互联网之前进行本地加密。但由于这种加密方式需要针对不同的文件或软件做不同的应用,所以管理难度很大,导致具体的应用范围很小。

  第三种方式则是使用某种基于网络的加密代理。当企业不完全信任他们供应商时,大多会转而寻求这种解决方案。有专家指出:被置于网络上的代理模式,如同一个网络网关一样运行。当用户访问SaaS网站时,他们通过代理重定向。该代理依赖于SaaS应用程序和拦截网页关键组成域的深厚知识。在发送至供应商之前,加密位于这些域的敏感数据,而在发送回用户前,将其解密。

  对于用户来说,看上去就如同访问服务,只要他们在网络上使用代理。但是,如果他们试图通过直接连接至SaaS应用程序访问客户账户号码,他们所看到 的一切将是加密数据。对于不提供如你所需细粒度的访问控制服务,你可以对用户屏蔽数据并获得超过应用程序内部控制的安全性。此外,你可以在云计算中技术上 托管代理本身以支持远程访问。

企业级SaaS常用的三种加密方式

  作为云计算领域最重要的落地应用,SaaS(软件即服务)提供了最低程度的洞察力和控制力。SaaS安全涉及非常多的内容,其中包括身份管理、内部安全设置和角色管理、事件响应、审计规划等等,对于SaaS本身的加密也已经成为一种必备因素,所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但是你的第一个尝试应该是找一个你所信任的供应商,并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

  来源:投稿,作者:程小微

2015年10月6日星期二

纯HTML5APP与原生APP的差距在哪?

  笔者写过一些纯H5的APP,虽然开发起来的确很快很舒服,但和原生比起来纯H5APP还是有很多问题,主要聚集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

  动画有很多种,比如侧边栏菜单的滑入滑出、元素的响应动画、页面切换之间的过场等等,在H5之下的众多实现方法都没有办法达到纯原生的性能。一般这些的话有几种不同的选择:css3动画、javascript动画、原生动画。

  css3动画非常的消耗性能,如果某一个元素用到css3动画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大面积或过场使用css3动画会让app低端手机体验非常差。最好的选择一般是通过框架调用底层的动画,但不管怎么样等于在原来的代码上包上了一层,性能还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比如在一个新页面的载入上,如果调用底层动画要考虑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本身资源页面的渲染问题,另一个是远程数据的获取。即便是这些动画能够很快的响应,但大量的css页面会导致渲染卡顿,滑入时可能会有白屏/机器卡顿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些性能问题又必须要用到预加载或模拟动画。即便是这样,滑入滑出的动画在低端的安卓机器上还是有很多问题,如果获取服务端数据处理的方式不合适,卡顿白屏的现象会更严重。具体看下面的数据获取方式。

  2、获取服务端数据

  首先要接受的是,这里的数据获取都是在资源页面上异步完成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资源页面完成预加载或者渲染。但是异步拿到的数据在填入页面中时可能会涉及DOM操作,众所周知,DOM操作非常消耗性能,如果页面小还好,页面稍大数据稍微复杂一点,频繁的DOM操作会导致明显的闪白。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页面加载进来之后数据更新的速度太慢,也会让页面模板等待很长时间,对用户体验又不友好,总不能每次打开都像浏览器一样等待刷新是吧。

  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决,H5APP是很难承担大规模数据的页面,在它们之中频繁切换更是难上加难,那么肯定有人也会想到用MVVM的方式,其实我也写过一些基于MVVM的H5APP,相对来说它们获取数据和更新数据的方式更敏捷更科学,但写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很多H5独有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下面的页面切换里来讲。

  3、页面切换

  上面我们看到了几种不错的实现方式,比如预加载和模拟动画,甚至有批量的预加载,批量的截图模拟动画等等,虽然看起来很友好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事实上如果页面足够多就会引发另一个问题——页面的生存周期。

  试想一下,如果引导页或者主页面缓存了5个子页面的资源,在跳转到响应的子页面时又会缓存这些子页面的下级页面资源,如此反复肯定会占据大量内存使APP的体验下降。那么怎么知道那些页面是需要的,最多缓存多少页面,什么时候结束哪些页面的生存周期呢?在我用过的很多H5APP的框架里都没有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完美的解答,因此在页面较多内容较多的APP中可能会因这些资源分配的问题降低性能。

  这时候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MVVM的数据加载问题,实际上不管哪个MVVM框架,写过的人都知道管理这种新型的前端代码最重要的问题是内存的问题,你既要保证代码写的足够优雅没有任何内存泄露问题,也要考虑到在页面生存周期结束时它们的控制器/页面资源是否得到释放,这对全局有没有什么影响,在多个请求时也要合理的分配资源,甚至是复用这些父级页面传过来的缓存资源等等。较小的APP可能并不会有这些问题,如果你想用纯H5来开发大型APP,这很可能会浪费你很多时间——而且结果还不会让你满意。

  4、Android/iOS的区别

  很多人都说纯H5APP一次编写就能编译Android/iOS两种不同的APP,大大降低了成本。实际上这个观点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如果你写过这类APP就能明白我在说什么,它们既不省事,又存在很多BUG,调试时尤其繁琐。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Android和iOS在返回上一页的处理方式上就有明显的区别,iOS的顶部bar在全屏下怎样处理,Android机器出现smart bar怎样处理页面的布局,调用底层硬件时怎样区分不同的场景等等,你需要写一个又一个机型和系统的判断,然后分别在Android和iOS下调试,最后你却发现这并没有卵用,累的要死却什么没学到,只有一堆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过时的经验。

  现在做H5混合APP开发的人很多,但是纯H5却很年轻,很多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这几个是我在做这些APP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当然大家也不必担心,随着ES6的推行,硬件发展越来越快,纯H5APP未必没有一席之地。最后说一个很少人注意到的H5优势,大家大谈H5APP时都是快速开发、低成本、多平台等等,但我却觉得它和很多APP开发方式相比有一个不同之处——图文混合的排版。正是这些复杂多变的CSS样式消耗了性能,但是它带来了排版的多样性,能够细致到每一个字宽行高和风格的像素级处理,才是H5的优异之处。

移动应用观察

  来源:维特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月光博客的微信公众号

  随着越来越多人使用微信,微信公众号也越来越多,很多以前写博客的人,现在都开始写微信公众号了,这两者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从引流的角度看,这只是两个不同的写作平台而已。

  博客平台的流量来源是开放的,例如基于BSP的博客平台主要流量来自门户,例如新浪博客的流量基本来自新浪编辑的推荐,百度百家的流量也是一样,独立博客的流量则大多来自不同的搜索引擎。

  微信公众平台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封闭的平台,里面基本上没有来自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流量,相当于是腾讯自己的一个生态系统:微信,腾讯控制了所有微信公众号的生杀大权。

  对于博客来说,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是变动的、不稳定的,随着博客权重的变化以及页面收录情况而变化,长期不更新的博客流量会慢慢降低,用户的黏性不大,基本上是看了就走的那种。

  在RSS阅读器流行的时代,RSS阅读器是一个用户入口,阅读器用户可以通过订阅的方式来成为一个博客的真正“订阅者”,然而RSS的天生缺陷是社交能力不足,缺少用户之间的关注、评论、赞等功能,随着Google Reader的灭亡,博客的这种RSS订阅平台用户大量流失。

  而在中国,还存在着网络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个人开通博客网站在很多省份是“非法”的,开通评论、分享等社交功能的网站通常会被要求以“企业”身份进行备案,这也让个人博客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

  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腾讯微信的封闭用户池,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是私有的,只有公众号运营者自己知道自己多少用户,用户属性都是怎么样的,自己的用户喜欢什么类型的服务,微信用户可以订阅自己喜欢的公众帐号,随着时间的增长,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是处于稳定增长的状况,这也提供了一个自媒体的新型平台,虽然你控制不了这个公众号的生死,但却可以通过这个公众号来获得大量用户。

  因此,对于个人博客来说,将博客文章同步发布到微信公众号上,是一个增加稳定的订阅用户的一个好方法,既然Google Reader已经不存在了,但真实的用户并不会消失,用户们会在自己喜欢的平台继续订阅各种信息。

  接下来推荐一下月光博客的微信公众号:名称是williamlonginfo,是一个已认证的公众号,提供互联网信息前沿资讯,分享互联网无限资源,关注互联网领域的科技博客媒体。订阅二维码如下图所示。

月光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