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

苹果正式发布iOS 6.1

  苹果周一正式发布iOS 6.1,这是自去年9月以来,iOS 6的第一个重大版本更新。该固件支持iPhone 3GS/4/4S/5、iPad 2/3/4、iPad mini等设备更新,iPhone和iPad用户可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更新(依次点击“设置”—“通用”—“软件更新”),也可连接iTunes下载。

  功能改进

  iOS 6.1推出了一些新功能,并修复了一些错误。其中最主要的是为更多运营商提供4G LTE网络支持,并允许用户使用Siri找到想看的电影及其上映时间,然后从Fandango网站购买电影票。

  苹果还恢复了iTunes Match用户从iCloud下载歌曲的选择,这一功能在此前版本的iOS 6中被移除。

  隐私方面,iOS 6.1还加入了重置苹果广告标识符的功能。它是iOS 6新增的“非永久性、非个人的设备标识符”。iOS 6.1的其他改变还包括:新的Passbook登机牌服务,Safari微调,锁屏音乐播放控制功能改动,以及苹果地图的后端改动。

  安装体验

  做为一个iPhone用户,我第一时间将我的iOS 6.0.1进行了升级体验,我使用OTA方式进行升级,根据系统的提示,升级需要下载86.7M的文件,但安装需要有998M的可用空间,因此第一步操作还是删应用腾空间。

苹果正式发布iOS 6.1

  删除了几个应用,腾出了998M空间,开始更新ios 6.1。虽然更新的人可能很多,但是下载速度也不是很慢,十多分钟后就下载完成。

苹果正式发布iOS 6.1

  安装的过程很顺利,系统更新后自动重启,显示iOS 6.1升级成功,查看系统信息,显示的版本是 6.1(10B142),初步使用了一下,感觉和 6.0.1 没啥区别。

苹果正式发布iOS 6.1

  总体来说,尤其是对中国用户而言,iOS 6.1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惊喜,使用体验上和iOS 6.0.1没什么区别。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全球社交网站活跃用户排名

  据搜狐IT报道,市场研究机构GlobalWebIndex近日公布了全球社交网站的活跃用户排名:Facebook仍然高居第一,Google+、Youtube、Twitter、Qzone(QQ空间)分居后四位。GlobalWebIndex总部位于英国,所统计的活跃用户为12月份使用那些社交网站的用户。简单介绍下这份报告。

  全球社交网站

  1、Facebook仍然是全球第一,活跃用户有7亿左右,全球互联网用户所占比例为51%;

  2、Google+全球活跃用户数量已达到3.43亿,全球互联网用户所占比例为25%。去年Google+还被讽刺为"虚拟鬼镇",但今非昔比。

  3、约有21%的全球互联网用户每月都使用YouTube,略高于Twitter。

  4、Twitter全球活跃用户数达到2.88亿。GlobalWebIndex预测,2013年,Twitter仍将增长最快。据悉,后者在GlobalWebIndex研究的31个市场上(约占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90%)的活跃用户数量已经增长了40%。

全球社交网站活跃用户排名

  中国的社交网站

  9家中国社交网站上榜了GlobalWebIndex的这份社交网站排名。其中,腾讯QQ空间(Qzone)、新浪微博在所有中国社交网站中排名第一、第二,在全球排名中分居第五、第六。报告统计腾讯公司的三个产品,QQ空间、腾讯微博和腾讯,后一个上榜具体指的是哪一产品,令人不解。而这份报告没有统计移动社交产品,也让其显得不那么专业。

  “从去年第四季度收集的数据显示,用户越来越多地从本地化社交平台向全球化社交平台转变,这也拉动了Twitter、Google+和Facebook的快速增长。”GlobalWebIndex表示。其实,Google+的增长并不是建立在Facebook和Twitter下降基础上,而是侵吞更小的本地化的社交网络用户为基础。展望未来,Facebook、Google+、Twitter和YouTube的用户增长仍将以本地化社交化小型社交网络失去用户为基础。

  微点评:全球前四大社交网站,中国用户一个都上不去。

Godaddy域名转移PUSH到新帐号教程

  站内域名PUSH是我们常见的域名转移过户方式,Godaddy的域名PUSH非常简单,正常情况下,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有些朋友使用Godaddy优惠码买了很多域名,想要PUSH到一个帐号,却不知道如何操作,这里我们具体讲讲如何操作。

  在Godaddy对域名进行PUSH之前,需要事先知道接收方在Godaddy的Customer帐号和Email帐号,两者一定要匹配,否则会PUSH失败。Customer帐号可以是登录用户名,也可以是登录用户ID,两者选其一即可。在域名PUSH之前,域名所有人需要用自己的帐号和密码登录Godaddy,进入域名管理界面进行具体操作,下面一起来看看域名PUSH详细操作过程。

  首先,进入Godaddy官方主页,在顶部登录位置输入你的帐号和密码,登录。帐号可以是Customer Number客户ID,一般为8位数字,也可以是你自行注册的英文帐号。登录后点击你右侧的Manage Domains—→就进入了域名管理后台,会看到你的域名,要PUSH域名的话,直接点击顶部倒数第二个按钮Account Change(账户更改),这个就是PUSH的选项了。

  点击后在新打开的界面里填入你要转入人的Customer帐号和Email帐号。都填好后点击Next,进入下一步。之后需要你填写转授人的相关信息,就和注册域名一样,填写相关信息。填好以后,点击Continue继续。接下来你会看到两个许可协议,要转移的话必须要同意后才可以,所以当然要点选同意。

  接下来出现一个转移相关服务的页面,这个页面是告诉你,要把域名附带的相关免费服务都转移过去,之后点击Finish按钮。进入最终域名确认页面,你确认域名无误后,点击OK按钮即可完成转移。

  过会儿发现你这个域名在列表中消失了,这样你的域名就PUSH给另一个Godaddy用户了。

  以下步骤是域名接受人需要注意和完成的:

  上述步骤完毕后,另一个人的邮件会受到一封标题为:Change of Registrant Pending 的邮件,邮件内容列出了确认收域名的步骤,大致如下内容:

  1、登录帐号,点击"My Account"下拉菜单下的 "Pending Account Changes"

  2、点击 "Incoming Account Changes."

  3、如果同意协议,点击"Quick Accept."

  4、接受转移的协议然后点击 "OK."

  按照他的说法操作即可。

  接受方收到邮件后登陆到GoDaddy的帐户里,点My Account,在菜单中点 Pending Account Changes,之后打开一个页面,在这里点击Accept,再出来的页面是一个确认页面有两个钩要打上同意协议,点下边的OK,这样就完成了整个的GoDaddy域名Push。域名将在很短的时间内转移成功了。

  注意:如果10天还没有确认的话,域名转移过期。需要重新转移了。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DNS劫持和DNS污染的区别

  我们知道,某些网络运营商为了某些目的,对DNS进行了某些操作,导致使用ISP的正常上网设置无法通过域名取得正确的IP地址。常用的手段有:DNS劫持和DNS污染。

  什么是DNS劫持

  DNS劫持就是通过劫持了DNS服务器,通过某些手段取得某域名的解析记录控制权,进而修改此域名的解析结果,导致对该域名的访问由原IP地址转入到修改后的指定IP,其结果就是对特定的网址不能访问或访问的是假网址,从而实现窃取资料或者破坏原有正常服务的目的。DNS劫持通过篡改DNS服务器上的数据返回给用户一个错误的查询结果来实现的。

  DNS劫持症状:在某些地区的用户在成功连接宽带后,首次打开任何页面都指向ISP提供的“电信互联星空”、“网通黄页广告”等内容页面。还有就是曾经出现过用户访问Google域名的时候出现了百度的网站。这些都属于DNS劫持。

  再说简单点,当你输入google.com这个网址的时候,你看到的网站却是百度的首页。

  什么是DNS污染

  DNS污染是一种让一般用户由于得到虚假目标主机IP而不能与其通信的方法,是一种DNS缓存投毒攻击(DNS cache poisoning)。其工作方式是:由于通常的DNS查询没有任何认证机制,而且DNS查询通常基于的UDP是无连接不可靠的协议,因此DNS的查询非常容易被篡改,通过对UDP端口53上的DNS查询进行入侵检测,一经发现与关键词相匹配的请求则立即伪装成目标域名的解析服务器(NS,Name Server)给查询者返回虚假结果。

  而DNS污染则是发生在用户请求的第一步上,直接从协议上对用户的DNS请求进行干扰。

  DNS污染症状:目前一些被禁止访问的网站很多就是通过DNS污染来实现的,例如YouTube、Facebook等网站。

  解决方法

  对于DNS劫持,可以采用使用国外公认的DNS服务器解决。例如OpenDNS(208.67.222.222)或GoogleDNS(8.8.8.8)。

  对于DNS污染,可以说,个人用户很难单单靠设置解决,通常可以使用VPN或者域名远程解析的方法解决,但这大多需要购买付费的VPN或SSH等,也可以通过修改Hosts的方法,手动设置域名正确的IP地址。

  总结

  DNS劫持就是指用户访问一个被标记的地址时,DNS服务器故意将此地址指向一个错误的IP地址的行为。范例,网通、电信、铁通的某些用户有时候会发现自己打算访问一个地址,却被转向了各种推送广告等网站,这就是DNS劫持。

  DNS污染,指的是用户访问一个地址,国内的服务器(非DNS)监控到用户访问的已经被标记地址时,服务器伪装成DNS服务器向用户发回错误的地址的行为。范例,访问Youtube、Facebook之类网站等出现的状况。

2013年1月23日星期三

李开复微博抗议封锁GitHub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昨天晚些时候在微博上抗议封锁GitHub,称这会导致国内程序员和国际脱轨,网友猜测此次中国地区无法访问GitHub有可能是受到12306抢票插件的影响。原文如下:

  “强烈抗议封锁GitHub。”昨晚,李开复一条抗议知名技术网站GitHub被封的微博引起网友关注,三个小时内即被转发3.2万多次。李开复称,“GitHub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编程及代码托管网站,近日在国内遭全面屏蔽。在GitHub的300万会员中,中国是第四大国。GitHub是程序员学习和与世界接轨的首选工具……封锁GitHub毫无道理,只会导致国内程序员和国际脱轨,失去竞争力和前瞻性。”

  据了解,GitHub于2008年2月开始运行,该网站让开发者分享代码并且存储项目计划,并为开源计划提供免费账号。有媒体称GitHub是“程序员的天堂”。实际上,GitHub近日在中国渐为各界所熟知,更多是因为之前它的服务器被“12306订票助手”拖垮。1月15日晚,GitHub访问变慢,疑似遭DDOS攻击,最后管理员发现,源头竟是一款名为“12306订票助手”的火车票订票插件。

  该插件的作者解释称,他引用了托管在GitHub上的代码,导致大量用户请求涌向Github,最终拖慢了服务器。有网友调侃,“永远不要低估‘春运’这款产品的用户数,除了国产奇葩12306,海外大神GitHub也能被拖垮。这只是中国网民帮GitHub做的一次压力测试。”

  程序员袁锋对GitHub被封一事很苦恼,他在工信部网站上留言说,“GitHub是一个程序员社区,今天上不了了,请帮忙解决。”袁锋对南都记者说,其业余时间搞的小项目都在GitHub上,还要在上面与国外程序员技术交流,前几天只是一些个人域名无法访问,核心功能还是可以使用,但在21日下午,整个网站都上不去了。他猜测,可能是前几天的订票助手引发的巨大流量让GFW注意到了这个网站,然后被人为封锁。至于他在工信部网站上填写的那份留言,他说只是一时激动,“根本没抱希望。”

李开复微博抗议封锁GitHub

  “12306订票助手”作者“iccfish”则告诉南都记者,订票助手自1月16日起已从Github上彻底删除,被封锁一事与他的插件无关,而是因为GitHubPages,有人在上面搭了具有敏感词的博客。他对此表示遗憾,称国际上大多知名的开源社区均被封锁过或正在被封锁,“对开发人员的沟通交流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来源:[2013年1月23日]  版次:[AA32]  版名:[网眼]  稿源:[南方都市报],原文链接

四川规定提供境外地图链接可罚三万元

  据成都日报报道,四川公布《四川省地图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提供境外互联网地图服务链接的,可处2000-10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3万元罚款。在成都注册的初创公司将可能被纳入本办法管辖范围之内。

  昨日,四川省政府网站公布《四川省地图管理办法》,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政府1997年12月29日发布的《四川省地图编制出版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据悉,本办法所称地图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立体地图、影像地图、互联网地图等;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广告、影视等插附的地图;以及各类产品附有的地图图形等向社会公开的地图。

  没有资质不得出版地图

  《四川省地图管理办法》规定,地图应当由具有出版资质的单位出版。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版、展示、登载、出口、引进、销售未经审核批准的地图。从事地图出版、展示、登载、出口、引进等活动的,应当取得相应的地图审核批准文件,并在地图上明显标注审图号;属于出版物的,应当在版权页标注审图号。公开出版的地图,应当提交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地图出版范围或者出版地图的单项批准文件。

  此外,县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内容。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审定本省中小学教学地图和教科书中插附的地图。任何单位不得出版、展示、登载未经审定的中小学教学地图和教科书中插附的地图。

  广告超过地图版面1/4要挨罚

  《办法》在互联网地图服务管理方面专门指出,从事互联网地图出版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未经依法审核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不得登载、复制、链接、发送、引用未取得审图号的地图,不得提供境外互联网地图服务链接。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在地图产品上刊载的广告,影响了地图表示的正确性和主体性,广告超过地图版面四分之一的;改变已获得审核批准的地图内容,未重新送审的;互联网地图服务单位提供境外互联网地图服务链接的。

2013年1月22日星期二

苹果是压榨中国人的黑心公司吗?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新华社旗下的《财经国家周刊》近日报道一篇题为苹果的傲慢与偏见的文章后,国内网易腾讯等新闻门户网站用大幅面专题,列举数据反驳这篇文章,致使关于苹果是不是压榨中国人的黑心公司被炒为热门话题。引起数万网友讨论回复。

  首先财经国家周刊这篇文章的毛利率计算数据有疏漏不可否认,但是抵制他国货品的狭隘心态等字眼不该出现在网易的文章里面,网易的列举这些数据和这个“狭隘”等字眼充分暴露了一个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网易和苹果公司之间的默契,利益驱使连民族感情都抛之脑后,出言不逊的反驳自己的同胞。心胸狭隘的人并这些中国同胞,而是那些居心不良常年钻中国法律制度空子的外国公司。

  是的,苹果公司向中国出售创意和技术无可厚非,可其生态链下的富士康在中国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组装iphone,如果没有数千万苹果在华劳工在没有人文关怀、没有工作尊严、并且日日夜夜在恶劣工作生活环境下的辛勤劳作,Iphone全球的价格恐怕还不只这个价格。当受到各方面压力必须改善这些劳工的状况的时候,苹果公司做出的行动是应美国民众的呼声,把工作机会回归美国,把工厂搬离中国,以此导致中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来吓唬威胁中国官员。

  在此有一个数据,在美国组装iphone成本要比中国高出23%,这只是成本问题,而iphone的做工复杂,产品质量要求苛刻,产线需要大量的工人用手来科学生产,现在用机器人现在根本不现实,如果招募100万个美国工人来生产的话,首先美国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来做这个单调乏味切没有任何地位的工作,处理苹果产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何把关产品优良率、生产产量出现的问题更为困难。众所周知,中国公民的收入和美国公民的差距有多少,以此现在的增速,中国劳工的报酬达到美国的标准至少还需要N年,所有人必须相信iphone工厂搬离中国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把苹果工厂搬回美国这一切是N年后苹果考虑的事情。

  iphone在中国组装国家免收关税和进口增值税,同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产生的增值税,几乎也能给以全额退还。有些地方更会花费亿元财政补贴帮助他们招工,各方面政策大力扶持,以解决iphone产线的“用工荒”。

  苹果产线的恶劣工作环境使工人的离职率大大增加,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人被招募进厂,在无法忍受长时间加班和犯错误后的极端批评等等不公正待遇,大约在15天到半年后,工人无奈离职,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些派遣公司非法又克扣了他们的工资。“用工荒”愈演愈烈,周而复始。在上海的苹果工厂(pegatron)每天都有1000到3000人进厂,每月就是3万,而这里大约只有7万人在工作,究竟有多少人非正常离职,这些工人倒霉后有多少人会维权,即使维权谁为了这几千块工资耗的起漫长的等待,没有人会统计这些数据。或许是工厂精心设计的骗局榨取更多的利益;或许是工人自己的高可替代性;或许是他们在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普遍法制意识不强;导致的这个所谓的“用工荒”。

  为了全球人民能用上iphone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百万员工心理被扭曲导致数起自杀事件,工厂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环境被污染,而iphone卖给在中国地区,定价还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价格都高,难道是国家的增值税收的很高的问题么,而是苹果等外国公司以傲慢的态度无视中国法律,一直走在法律边缘,国家的新闻媒体稍微有点信号就利用媒体公关反驳。微软win7的定价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难道iphone不能把价格定成全球最低么,让组装iphone的工人也能用的起每天从自己手里生产产品。而不是出售给我们出售创意和技术!

  某些原因,有更多的我不可以详细给大家解释清楚,我只有提醒大家不要和那些和苹果有利益关联的公司一起讨论国家的增值税和审批周期长的问题,为苹果等外国公司在中国榨取更多的利益创造更多的条件。而是理性对待iphone等产品,当然我不想鼓励大家不要购买iphone,而是把目光转移到那些以台湾的名义,用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半导体技术在中国大陆为美国生产设备的外国公司,用什么规避中国法律法规方法榨取我们的利益,维护自己同胞的利益。不要让更多的人误解同胞的声音。我知道很多公司的媒体公关能力很强,他可以在互联网上控制舆论,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反驳国家等媒体的声音。

  来源:上海站长王晖投稿,原文链接

2013年1月20日星期日

GitHub网站被关键字屏蔽

  全球知名的分布式代码托管网站GitHub昨天被中国关键字屏蔽,目前已经无法从中国访问,前几天12306抢票插件曾经直接引用了Github上的js文件,导致Github服务器被拖垮了,插件作者不得不将js文件托管在其他网站,而此次GitHub的域名却被关键字屏蔽了,不过,中国用户目前依旧可以通过https的方式访问GitHub。

  Git是一个分布式版本控制工具,很多有名的软件都使用Git来进行版本控制,与常用的版本控制工具CVS、SVN等不同,它采用了分布式版本库的方式,不必服务器端软件支持,使源代码的发布和交流极其方便,GitHub是流行的Git存取站点,可以托管各种Git库,开源项目可以通过GitHub免费托管,GitHub深受广大程序员的喜爱。

  关于GitHub被屏蔽关键字的原因,我猜测,一种可能性和12306抢票插件有关,因为该插件使用了GitHub进行托管,而日前工信部已经明确叫停浏览器抢票插件,对于境外网站,叫停的方法估计只能是屏蔽了;另一种可能是和内容分享有关,我以前曾经看到有人把GitHub当Blog来用,还有人在GitHub上分享一些非常敏感的政治性文章,这都不是一个正确使用代码托管网站的方法。

  目前,所有GitHub的子域名都无法从中国访问,不过,由于GitHub的主域名使用了不同的IP地址,并且支持https,所有中国用户依旧可以通过https的方式访问GitHub的主域名。

GitHub网站被关键字屏蔽

电商导购网站的三个时代

  电商导购网站是随着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而发展的。可以简单的将电商导购网站分为三个时代:低价低质的导购时代;低价优质的时代;优质商品与场景导购时代。

  一丶低价低质的电商导购时代。

  这个时代是伴随着淘宝的发展壮大而发展起来的,代表性网站便是各大淘宝客网站。淘宝网可以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开山鼻祖,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网购用户。淘宝网初期发展的第一大卖点便是便宜低价,这也符合国人逐利的本性。然而国内缺乏诚信的商业体系造就了假货丶仿牌重生,而淘宝刚好成为销货一个良好平台。广大消费者对于淘宝假货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暧昧的,虽然东西不那么真,但是真心便宜啊。这时候的导购,其实就是淘宝客,以推广淘宝上众多低价低质的商品为主。第一批做淘宝客的站长们赶上了中国电商的最初火速发展阶段,都赚到了一大桶金。目前比较火热的美丽说丶蘑茹街虽然融入了社会化因素,但是其本质也还是以淘宝商品为主,对淘宝的依赖性很强。

  二丶低价优质的电商导购时代。

  这也正是目前电商导购网站所处的一个时代。2011年,B2C这种模式开始崛起,打的便是低价优质的口号。中国的网购用户们被淘宝培养了几年,已养成了追求低价商品的习惯,至少要比线下实体店低,但同时也开始对淘宝的假货丶仿牌心生抱怨与不满。所以B2C们便抓住了这样一个需求点,开启优质低价的B2C电商时代。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定位,所以B2C的电商价格战是一轮接着一轮,用户们抢购抢得爽,B2C们烧钱也烧得痛。同时各大B2C也开始建立自己的CPS联盟,各大中小站长开始接入这些联盟广告,以推广B2C的优质打折商品为主,同时各类B2C比价网站丶返利网站也应运而生。

  同时,在这个时代,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是海外购的用户,也就是直接通过国外电商(如Amazon)购买商品寄回国内的,特别是对某些国际品牌的商品,价格可能比国内要低好几倍。这个需求也催生了一批以海淘导购为主的导购网站,比如 “什么值得买”等等。这些网站的定位同样也是低价优质的定位,以海外打折信息为主,目前也渐渐加入了国内的B2C优惠信息,比如9点优品就区分了国内区和海淘区两个版块。

  三丶优质商品和场景导购时代。

  这其是两种表现形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区分来看。首先是优质商品导购,单纯的推荐品质,而忽略其价格因素,这类需求在国内用户还不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爱图购,以推荐女性品牌商品为主。

  另一种形式是场景导购。可能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其实场景导购就是把推荐的商品和你真实的使用场景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比如拖拉网,不再是推荐一件衣服,一件单品,而是给你推荐一个搭配好的场景;再比如白鸦的逛,突出逛街这种场景,虽然目前逛的因素体现得并不是很好,但肯定是逛这个网站以后的发展方向。

  以上分析的三种模式,并不是严格按照时间来区分,只是代表了一种大致的发展方向。事实上,三种电商导购模式将会在同一个时期保持共存,因为,国内的用户是多样的,多样的用户也就造就了不同的需求,只是有的需求在减少,而且的需求在增加。笔者认为,只要有电子商务,就会有电商导购的市场存在,希望这个市场能越来越成熟。

  来源:投稿,作者:9点优品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第三方账号登陆还是自主账号登录

  前两天看到关于网站或应用是否需要自主账号体系的讨论,联想到当时自己设计应用时也纠结过这个问题,于是就又整理了一下思绪,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先来看一下自主账号体系与第三方账号登录体系的利弊(注:文中的“第三方”指微博、QQ、人人等平台):

  对用户

  对用户而言,第三方账号登录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一方面可以省去一个注册流程,另一方面也不用费心去记各种账号密码,可以用微博等账号一号走遍天下。另外通过微博、QQ等平台可以更容易地对好友进行分享并与好友实现互动。这些好处让许多比较“懒”的用户会更倾向于用第三方账号体系登录。

  而第三方账号登录带来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隐私安全问题。虽然现在第三方账号登录普遍使用OAuth技术,可以让你无需将微博等第三方平台的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名与密码的安全。但通过授权该应用却可以访问用户的很多资源,比如评论、好友、生日等信息,而且许多在授权时都是默认选项,用户非常容易因此就泄露了自己的信息。许多应用在授权时还会默认在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同步状态,这等于将你用了什么应用,在应用里做了什么都公诸于众,让用户感觉毫无隐私可言(比如用了某款婚恋应用你却不想让人知道)。所以对个人信息敏感的用户可能就不会选择用第三方账号登陆体系。

  对开发者

  对开发者而言,第三方账号登陆的好处主要是有三点,一点是提升了用户的注册转化率,降低了进入的门槛。另一点就是可以利用微博、人人等平台的资源,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有就是可以省去自主登陆体系的开发工作。提升用户注册转化率是因为给了用户更方便的路径,减少了因嫌注册麻烦而流失的用户;连接了微博等第三方平台,可以通过信息在该平台的同步提升自己产品的曝光率,同时可以通过授权获得用户的粉丝、好友,并进行针对性的营销。

  而对开发者不好的地方就是如果没有较多的授权,无法掌握用户的全部信息。从某种角度而言用户还是在微博、人人等平台下,自己没有累计下用户的沉淀,虽说开放是现在的主旋律,但总还是受制于各大平台,万一哪天开放的策略有变或平台以用户相要挟,开发者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反击办法。

  利弊就如上面所言。现在有人认为可以完全放弃自主登录系统,仅用第三方账号登陆,理由是第三方账号已经十分普及,通过第三方账号登陆可以提高用户注册率,而且平台开放程度较高同时资源丰富,做自己的登录体系费时费力没必要。也有人认为还是应该自主登录与第三方登录共存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那么自主登录体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呢?

  我认为这个还是要根据你应用或网站的定位、功能来决定。如果你的应用重分享、重评论、重社交,并不定位于做行业的标杆,是比较轻量级的应用,那么你可以选择放弃自主账号体系,让用户无需纠结于是用第三方账号还是重新注册一个账号,让注册流程更加简洁,用户目标更加明确(如啪啪、Instagram、你画我猜等)。 而如果你的应用是重内容、轻社交,独立性较强,有可能形成一个社区或闭环,可以经过时间培养起一批有自己风格的用户,有自己的用户文化,那么还是应该保留有自己的登录体系,一来可能适应更多用户的需求,二来也容易让用户产生一种归属感。如果有信心的话甚至可以放弃第三方登录,让用户对你的产品有着更深的需求与认知,这样慢慢发展也许你也会成为另一个第三方平台,不过这毕竟是少数。另外移动端跟PC端注册的成本也不同,在移动端输入更少的应用也许让用户会更舒服一些,这也是要考虑到的。

  我咨询了周围的一些朋友,看看他们平时是用第三方登录体系还是应用的自主登录体系,下面是几个发现:1. 女性朋友为了方便更喜欢用第三方等账号登陆,而男性朋友则对隐私有着更多一些的关注,有些更倾向于自主账号登陆; 2. 如果应用正规、名气大、口碑良好,则对隐私泄露的担忧会下降; 3. 如果发现应用会自动在第三方平台更新用户动态,则对该应用好感度明显下降; 4. 如果第三方登录会带来明显好处(如一些社交类游戏就是为了与好友一起玩),则更倾向于使用第三方登录。我咨询的朋友不多,而且用户模型也较为相似,所以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不过从中也能学到一些东西,如在授权第三方时默认授权不要过多,要尊重用户,要让自己的产品更加专业与正规,给用户留下正面的印象等。

  总结一下就是自主登录体系与第三方登录体系均有利弊,在要结合自己产品的形态、定位、风格以及愿景来进行选择,无论何种选择,永远要做到尊重用户,“do no evil ”。

  来源:投稿,作者:回首之泪,原文链接

2013年1月17日星期四

谷歌澄清:街景车没有撞死驴

  近日,关于谷歌街景车涉嫌在非洲博茨瓦纳撞死了一头驴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今天,谷歌在其Google Maps官方博客公布了新的证据,显示所谓“谷歌街景车撞驴事件”只是一场误会。

  从早先公布的图片上看,似乎是谷歌街景车不合时宜地肇事逃逸,并把一头受伤的动物留在公路上,实际上,这是谷歌街景车360度拍摄所产生的错觉。

  根据谷歌的图像,谷歌的街景车是在左边行驶,当街景车开过去的时候,一头驴正躺在路中央,似乎正在地上打滚,这时候拍摄使用的是前置镜头。

街景车没有撞死驴

  在第二张照片中,街景车的前镜头拍摄到,驴已经站起并走到了路的左边。

街景车没有撞死驴

  下一张照片是从街景车的后镜头拍摄的,显示驴正在路边,目视着街景车远去。

街景车没有撞死驴

  因此,博茨瓦纳的那头驴并没有被谷歌街景车撞倒,那只是人们搞反了街景车前后镜头所产生的错觉。

提高效率的秘诀

  译者按:Aaron Swartz是个传奇般的人物,他是一个网络奇才,也是一个资讯自由斗士。此前笔者对他一无所知,但早就受益于他的智慧。大学阶段,笔者很大一部分知识都来自于Google Reader,而RSS是他14岁跟别人共同创作的作品。天妒英才,美国扭曲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司法体系更是将他逼上了绝路。Aaron Swartz自杀是自由互联网世界的一个悲剧,作为Google Reader的深度用户,笔者十分感谢他在RSS中的贡献,因此,笔者把Aaron Swartz的这篇著名的《HOWTO: Be more productive》翻译成中文,向他致敬。

  总是有人这样说:“把看电视的时间用于写小说,你早就完成一部大作了!”这确实让人很难反驳,因为把时间用在写书上无疑比看电视更好。然而,这个论调隐含这样一个假设:不同种类的时间是“可互换的”。你可以轻易用看电视的时间来写一部小说。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时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如果在去地铁站的路上,我发现自己忘带笔记本了,那么就很难利用这段时间写几段小说。工作时,如果总是被打断的时候,你也很难集中精力有效利用时间。有时候,还有心理作用影响时间的质量:当我兴致不错时,就能积极、高效地工作;而身心俱疲时就只能去看电视了。

  如果想提高效率,你就一定要遵循以下准则:首先,你必须充分利用每一类型的时间;其次,你得尽量让时间变成优质时间。

  有效利用时间

  选择值得的工作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至少我是这样被教育的)因此为什么要把这短暂的生命浪费在愚蠢的事情上?人们很容易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然而你更应该扪心自问:我能否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些更重要的事情呢?你也许很难直面这种诘问,(如果你遵循这个法则的话,就会经常问自己:为什么你不在做这世上最重要的事呢?)然而,每前进的一小步都会提升你的效率。

  这并不是说你终生都忙于垂名青史,至少我肯定没有(毕竟,我还在写这篇文章呢)。但它绝对是我衡量生活的标准。

  一心三用

  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专注于一件事情有利于我们高效完成任务。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此时此刻,我正调整姿势、锻炼肌肉、喝着饮料、清理书桌、跟我的兄弟聊QQ,当然我还在写这篇文章。在过去的一天里,我曾为这篇小文做些准备工作、读了一本书、吃了点东西、回复了几封邮件、与朋友们聊天、备份硬盘,还整理了我的阅读清单。而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参与了好几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读了几本书,研究了几种编程语言,并提出了一些我的看法,等等。

  一心三用能够让你在不同品质的时间里都能工作。此外,当你在一件事情上卡住,或者感到无聊时,你可以做些别的事情。(这也给你的头脑一些活动活动的时间)

  在一段时间内做多件事情也能够让你更富有创造力。创造力就是能够把在别的领域学到的东西应用于当下的工作中。如果你同时做不同领域的多个项目,你就能借用很多奇思妙想了。

  列张清单

  同时做多件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更多的人想同时做无穷多件。但如果你试图把它们一股脑记在心里,你脆弱的心灵会马上崩溃。这种同时记住所有要做事情的心理压力简直能把人逼疯。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把他们都写下来。

  一旦你有这样的事项清单,你就能按部就班地组织工作了。比如说,我的事项清单是编程、写作、思考、跑腿、阅读、聆听和观察。

  其实很多大项目包含一系列工作事项。举个例子,写这篇文章就包括阅读有关拖延症的文章、思考各个章节、遣词造句、发邮件问人问题等。这些事项都是除了写作之外必须执行的实际工作。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每个事项,这样当你有合适的时间时,就能够不假思索地完成工作。

  整合清单与生活

  一旦你有了这个事项清单,接下来的问题就变成记得看它,最好无论你要做什么之前都能注意到事项清单。例如,我把最近正在读的书放在桌子上一摞书的最上面。这样每当要读书时,我只需打开最上面的那本。

  我也这样处理电影和电视节目。每听到值得一看的电影,我就把它拷贝到我电脑中一个特殊的文件夹里。,每当要看电影时,我就直接打开那个文件夹。

  我也想过一些更深入的方法。例如,当我检查博客更新时,就有一个网页带着我“待读”文件夹里的文章弹出来。或者当我休息时,就弹出一个工作小贴士的网页。

  提升时间质量

  上面的建议已经能够让你充分利用各种时间,然而更重要的是你得让时间变得更优质。很多人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上学或上班这种无聊的事情上。如果你在工作或者上学,显然你应该停止浪费生命。为了进一步提升时间质量,你需要做些别的什么呢?

  减少生理限制

  随身携带纸和笔

  我认识很多有趣的人,他们都随时携带某种口袋笔记本。纸和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立即使用的。你可以随时给别人写东西、做笔记、或者涂鸦想法等。我甚至在乘坐地铁时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

  (我过去经常这么做,但现在我随身带着智能机。我不用它发送信息,但智能机能让我随时随地都有阅读材料(电子邮件),它也能把我随时记下的笔记推送到电子邮箱的收件箱,而收件箱里都是必须马上处理的事情。)

  避免被打断

  对于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你应该避免被打断。最简单的方法是去个没人打扰的地方。或者你可以跟身边的人约法三章:“当我房间的门是关上的时候不要来找我”或者“我带上耳机时,你就在Q上给我留言”(然后你就可以一直工作到闲下来才去看QQ留言)

  你不会希望做得太过份。有时如果遭遇了劣质时间,你就应该去做些别的事情。比如说:去帮别人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就比坐在电脑前刷微博强得多。这就是为什么要约法三章:当你真的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你是可以搭把手帮他们做些别的事情。

  缓解心理束缚

  吃饭,睡觉,锻炼

  饿肚子或者疲惫或者焦躁时,你正遭遇劣质时间。解决方法很简单: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高兴了就锻炼。我自己有时候也做得不好。我不喜欢找吃的,所以就经常饿着肚子工作,一直干到累得自己也没力气拿食物了。

  工作中,人们容易这样对自己说:“我也觉得累了,但现在还不能休息。我还没干完呢!”实际上如果你先小憩一会儿,剩下的劣质时间就会变成优质时间,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而且早晚你都得睡上一觉。

  其实我不经常锻炼,似乎我也不是告诫大家要积极锻炼的最佳人选,但我正努力尝试增强锻炼。躺着看书时,我会做仰卧起坐;步行出门时,我往往跑着过去。

  与开朗的人为伍

  缓解心理束缚非常困难,然而跟开朗的人交朋友对此有益。我发现自己跟Paul Graham或Dan Connolly聊过之后,就更享受工作。他们简直就是在辐射正能量!人们通常认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见外人,就能够开始工作了。但令人泄气的是,这种方式实际上极其低效。

  分担工作

  即便你的朋友不开朗,跟他一起解决难题也比一个人独自承担强。另一方面,帮你分担工作的朋友也能监督你干活,你不会分心做别的。

  拖延症和精神力场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试图回避一个的问题。那些效率低下的人们的关键原因在于拖延症。每个人都在拖延,并不只有你,这是一个肮脏的小秘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应该对付拖延症。

  拖延是什么?对于外界观察者而言,拖延就像你在做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玩游戏或者刷微博),而非做你应该完成的工作。(这通常会让旁观者觉得你又懒又赖)但真正的问题在于:拖延症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曾经花了好长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对此,我最好的描述是你的大脑给任务事项施加了一种精神力场。玩过磁铁的人都知道:同极相斥。移动磁铁时,你能够感受到磁场线的边缘;而如果你把同极磁铁放在一起,磁场会把磁铁相互推离。

  精神力场就跟磁场的工作原理一样。我们看不见,但能够感受到它。你越是努力像完成某件事,精神力场就把你往反向推得越远。

  正如你不能通过蛮力把两块互斥的磁铁固定到一起一样:你一松手,他们就会分开,我从来没能纯粹的利用意志力来克服精神力场。恰恰相反,你应该足够机灵:只需转动磁极。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精神力场?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本身难度较大,二是自己被人指派需要工作。

  面对困难

  分拆工作

  工作困难的第一个原因是过于庞大。假设你希望编写一个食谱整理程序。没有人能坐下来马上开始编写代码。创造一个程序只是是目标,而非具体可执行的工作事项。工作应该是具体、特定的一步,能够带你走向目标。像“画一个虚拟窗口能够显示食谱”这种工作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从这一步开始,你知道能做什么了。

  当你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变得更加清晰。你要构思食谱的构成,做什么样的搜索功能,如何构建食谱数据库等。马到成功,势如破竹。当你全心全力投入可执行的每一步时,难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对于我的每一个大项目而言,我都会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然后把它们列入分类事项清单中(见上文)。而每当我暂停某个项目时,我都会在清单里写下一步的计划。

  简化工作

  工作困难的第二个原因是过于复杂。比如:写一本书就看起来很艰巨,所以我们要从一篇文章起步。如果一篇文章也嫌太多,那就先写一段文字。最重要的是你要开始着手做些事情。

  一旦起步,你就能够更加准确地评判和理解工作中的困难。改进已有的工作可比从一张白纸做起简单多了。如果你顺利地写出了段落,或许它可以变成一篇文章,然后是一本书。一步接一步,一部宏伟的著作就这样诞生了。

  思考难题

  通常情况下,一点灵感是解决难题的关键。如果你不了解某个领域,显然你需要做些调研:看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先找到一些感觉;然后试着进一步全面了解该领域。而后,处理一些小问题练练手,检验一下是否掌握要领。

  被分配的任务

  这是指那些你被要求完成的工作。无数心理学实验证明:当你试图激励别人做事情时,他们就倾向于不合作或者故意做得很差。胡萝卜加大棒这种外在激励似乎杀死了心理学家口中的“内在动机”——你对困难的天然兴趣。(这是社会心理学领域被重复研究、也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领域:有超过70项研究证明奖励会破坏完成任务的兴趣)人们内心深处似乎抵制这种被要求完成的任务。

  奇怪的是,这种现象并不仅局限于别人,甚至当你告诉自己要做什么的时候也会出现。如果你告诉自己:“我应该做XX,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突然之间,XX就成为世上最艰难的事情。然而,一旦YY成为你当下最该做的事情时,原来的XX就变得可爱起来。

  创建虚假任务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种解决方法:如果你想做XX,就告诉自己要做YY.不幸的是,这样有意骗自己有些困难,因为你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以,你要更加鸡贼才能骗到自己。

  比如让外界分配任务给你。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研究生必须完成的毕业论文,只有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他们才能毕业。因此为了避免写毕业论文,研究生们乐于完成其他困难的任务。

  这种虚假的任务必须看起来十分重要(你只有写毕业论文才能毕业!)又庞大(你要完成数百页文章),但实际上不完成也不会死。

  不要给自己布置任务

  我们很容易说:“好吧,我需要把眼下的一切都放一边,集中精力完成这篇文章。”更糟糕的是,你甚至想用一些奖励收买自己,比如“如果我完成了这篇文章,就吃颗糖果”。但是最糟糕的还是让别人强迫你做。

  这三种情况都非常容易发生,我也都用过以上手段激励自己,但完全适得其反。因为你已经是在给自己分配任务了。然后,你的大脑会尽可能逃避这些工作。

  把事情变得有趣

  我们往往被告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但实际上解决难题差不多是我最享受的工作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不仅能让你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更能让你收获解决难题之后美妙的成就感。

  所以,驱动自己做事情的秘诀不是说服自己必须要做,而是告诉自己这很有趣。如果它真的很无聊,那你就把它变得有趣。

  我第一次认真对待这个问题时,正在读大学。那时候我被要求写论文,其实写论文也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它是被强加于我的。谁自愿写那么长地论文以讨论两本书的联系呢?为了让它变得有趣,我就从把论文变成我自己的小笑话开始。我决定用不同的风格写一段段文字,尽我所能地模仿各种各样的言论。(这样做还有上文讨论过的好处:总算迈出了第一步)

  使事情变得更有趣的另外一个方法是解决模型问题。例如,与其构建一个Web应用,不如建立一个Web应用的框架模式,然后把该Web应用当作一个模型APP。这样不仅会让任务变得更有趣,工作的成果也往往会更有用。

  结论

  关于效率确实有很多误区:比如时间是可以替换的,专注做一件事情更高效,自我奖励能提高效率,艰难的工作都是苦逼的,拖延症是不正常的。这些误区的共同本质在于:扭曲你的天性。

  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如此。你难道是真的喜欢写无聊的文章或记录毫无意义的备忘录吗?如果社会强迫你这样做,你倾听内心,咆哮出内心的呼喊。

  如果你在努力做一些值得为之付出的事情,就更不应该关闭心灵的窗户了。恰恰相反,高效的真正秘密在于倾听身体的声音。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累了就休息,做有趣的事情。这看起来如此简单,没有任何花哨的言语,也不需要坚强的意志力,更不像那些人生导师的忠告。听从内心看起来就像常识,但社会的羁绊使得我们都误入歧途。如果你真的希望变得高效,很简单,是时候转身了。

提高效率的秘诀

  来源:投稿,作者:Eason     原文链接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陌陌的激情和迷惘

  2012 最风光的移动 app,陌陌应当属其一。用户数千万,融资千万美金。约炮营销无孔不入,一时间被各类媒介奉为“约炮神器”。人性深处深渊之一就是色欲,只要沾上这个,产品没有不火的道理。

  悲催的是,色欲的产品始终上不了大道,过度的约炮营销使陌陌变成了烙上了色欲产品的标签,无法抹去。

  陌陌3.0来了个大转弯,约炮都变成敏感词了,曾经骚的过火三版女郎,突然要从良变成端庄正经的良家妇女,这种转变谈何容易。三观都碎了一地。

  陌陌的发展几乎可以说追随了当年 QQ 的神迹,不过时代完全不一样了。QQ 刚起来的时候,有一本流行小说对 QQ 发展的贡献功不可没,那就是流行一时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本网恋小说红遍大江南北,给无数�丝男青年一个寻找“轻舞飞扬”的美梦。QQ 在当时正处于发端期,借着陌生人交友的神风迅速摧城拔寨,各地乡镇网吧的荷尔蒙过剩的无聊青少年们每天 QQ 上搜寻异性朋友。马化腾一边为用户暴涨而高兴,一边为不断瘫痪的服务器忧心忡忡,烧钱烧的面露菜色都撑不下去,几乎要以百万的价格卖出。可惜当年大佬们看不上这个小企鹅,眼睁睁的看着 QQ 一路达到市值千亿的规模。

  陌陌抓住了移动互联网发端的机会,更投机更情色,直接抛出“约炮”营销,装上了陌陌,仿佛已经触摸到姑娘的蕾丝花边。现实是无情的,用户会用脚投票。不管怎么营造各种约炮神话软文,这种神话终究是要破灭的,用户约炮的梦想破灭之后,陌陌的活跃度在营销高潮中快速下降,从而到了必须转型的边缘,当然这里面也有过度色情营销带来的政策风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本正经的陌陌 3.0,还有“不排除陌陌改名”的各种可能。QQ 是无法复制的,陌陌没有选择 IM 这条道,我认为是非常明智的,IM 是腾讯的大本营,这么多年只有微博以媒体的形态稍稍撼动了一下 QQ,马上就被微信打回去了。做 IM,死路一条。

  陌陌经过了一段野蛮生长期后,进入了青春期,激情仍在,不过看上去很迷茫,不知道方向在哪。陌陌 3.0 没有新鲜的产品形态,而是烈士遍地的 LBS 兴趣社区交友。如果你在三年前就开始玩移动互联网,就知道三年前就有类似的产品,比如邻讯。邻讯是典型的 LBS 兴趣社区交友,也有周边饭馆点评这种路数,当时铺天盖地还做了一阵子广告,号称千万用户,活跃的群组大部分是各地的各种“色狼怨妇”,在运营了一段时间后,邻讯死亡(最近又回魂了,但和没回魂一样),死因有多种,急功近利、产品臃肿、烧钱过猛、体验不佳,多种原因可以归结为一点,没有互联网基因。但是有互联网基因就一定有用吗,后来林林总总的各类产品诸如颇有名气的街旁、嘀咕、开开等等都是昙花一现,没有名气那就更多了,毫不夸张地说,无名尸成百上千。

  LBS 交友和 LBS 约炮是两个概念,约炮是刚性需求,交友绝对不是。位置交友,最成功的是各个地理位置为维度的社区网。比如像望京网这样区域性很强的小网站,用户不多,但相当活跃,能活下去,上市就别想了,全卖了也没几个钱。这样的社区网其实是小型的社区媒体,尽管也有交友的功能,更多的是小区内的各种鸡毛小事,什么小区热水停了、哪个路口红绿灯坏了,超市在送鸡蛋促销什么的,交友主要是邻里街坊在上面约个乒乓球、羽毛球打打,也有征婚的,但都正儿八经。

  位置维度很重要,在移动互联网产品里面,我认为以后会是标配,但位置不是人交往的中心维度,以位置维度获取资讯比交友靠谱多了。这点,大众点评已经玩的很转了。新陌陌里面也掺杂了大众点评和豆瓣的玩法,似乎还比大众点评多了一层社交的维度,比豆瓣多了一层 LBS 维度。听上去好像不错,但是往往承载过度信息的臃肿产品都很难找到突破点,貌似什么都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成,用户也凌乱,到底这干嘛的。阿里巴巴投资陌陌,是否也有塑造另一个别样的大众点评的想法呢?时间可能会有答案。

  QQ 无法复制,大众点评也无法复制,豆瓣更是想都别想,此一时彼一时。如果陌陌不能拿出一些新技术和新体验的产品,这样的 3.0 形态是令人失望的。还好,陌陌还有时间,而且还有钱,以约炮营销的智慧来打造一个新产品,并非没有期待,只不过现在的产品是完全没有机会的。

  来源:投稿,作者:新浪微博:@柳志卿

谷歌街景车撞死一头驴

  据CNET报道,在谷歌街景地图上,有网友发现在非洲博茨瓦那Kweneng的一条路上,一头驴静静的躺着在路上,显然是被碾压致死,这引发了网友对谷歌街景车的争议。

  谷歌的发言人对此回应说:“我们的街景团队非常重视人与动物的安全。”

  那么,这头驴是否真的是被谷歌街景车撞死的呢?单独根据这一张图片显然无法判断,我们在谷歌街景地图上打开该地点的地图,根据该坐标前后照片对比分析,可以知道整个事件的原委。

  在街景地图上,这头驴在前一张照片还活着。

谷歌街景车疑撞死一头驴

  下一张照片就躺在了马路上。

谷歌街景车疑撞死一头驴

  之后的几张照片,可以看到,这头驴在马路上痛苦地挣扎。

谷歌街景车疑撞死一头驴

  显然,这头驴不会倒着走路,因此,这头驴极有可能是被谷歌街景车撞死的。

2013年1月14日星期一

通过本地文件提高Google Anlytics性能

  Google Anlytics 分析代码是异步加载的,一般来讲不会影响网页性能,但是技术部的网页性能报告里老是提到ga.js的状态为Aborted,说明ga虽然是异步跟踪,但某些情况下对网页性能与加载时间确实存在影响。Google分析代码到底会不会影响网页性能?本地托管ga.js是否可行?本文提供本地服务器托管ga.js的基本思路与实现方法。

  Google Anlytics 分析代码是异步加载的,一般来讲不会影响网页性能,但是技术部的网页性能报告里老是提到ga.js的状态为Aborted。出现请求Aborted状态,意思着这个请求被终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处于某个特定地区的网络环境(你懂的)。那如何解决非GA代码请求ga.js的加载速度?网上找到的方案不多于三种,但基本上都是修改跟踪代码,比如删除http:与https:的判断、忽略cookie残缺性检查等。但是笔者认为:提高ga.js可用性的彻底办法是“本地托管ga.js,将ga.js移植到本地服务器”。本文经过实测,与站长/SEO朋友们分享一下实现过程。

  本地化ga.js:本地托管ga.js文件,网页性能/加载时间神马的都是浮云

  Google分析代码到底会不会影响网页性能?

  跟一些站长,或者网站数据分析师们交流时发现,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因为GA跟踪是异步跟踪模式,所以不会影响页面性能”。在这一点上,SEO祥子倒有自己的保留意见:是的,2009年底,google analytics推出GA异步跟踪代码,性能相比以前的同步跟踪代码在网页性能方面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但是,祥子根据多年做站与SEO的经验,GA并非有了异步跟踪就万无一失了!

  1。首先,我们要基于一个前提,GA使用的是异步统计模式,大大提高网页性能。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客户端浏览器仍然要下载大约为35.9KB的ga.js文件,而这个文件是从位于美国 加利福尼亚州的Google服务器上下载。

  2。我们的网络环境不是非常理想,虽然GOOGLE服务器的可能性很高, 但是对中国用户来讲,成功连接率有明显影响。我曾经查阅过相关的资料,中国用户打开www.google.com的可用率为92%左右,www.google-analytics.com/ga.js 的可能率高很多,但是也就是99.2%上下。这是2011年的数据,进入2012年,情况更糟糕,Google analytics网站更难打开。

  3。ga.js浏览器缓存周期为12小时,而且用户访问使用GA分析的不同网站,加载的是同一个ga.js文件。意味着用户访问不同网站时不需重复加载文件。这是个很好的消息。 但是,鉴于google在中国大陆用户的连通率,现在使用GA分析系统的网站不是太多;受ga.js 12小时缓存周期的影响,如果用户是12小时前浏览过使用GA的网站,将重新加载文件;还有部分没有浏览器从来没有加载过ga.js的用户就更不用说了,网页性能肯定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GA代码虽然对网页性能影响的几率很小,但对部分用户来讲仍有加载ga.js文件失败的风险。

  本地托管ga.js是否可行?

  那么,将ga.js本地化能否有效跟踪访问?ga.js是否允许本地化?

  查阅了google analytics帮助中心“本地托管 ga.js 文件”,Google是充许ga.js本地托管的,不过,它似乎并不鼓励这么做。

  以下为GOOGLE关于ga.js本地化的说明

  GOOGLE帮助中心:本地托管 ga.js 文件

  虽然您可以下载文件进行检查,但我们建议用户不要自行托管 ga.js。

  大部分人希望在本地托管 ga.js,是为了避免网站访问者在每次请求网页时都要从 Google 下载该文件。然而,无论 ga.js托管在何处,它都只需下载一次,然后就会缓存(保存)在访问者的浏览器中,以便用于后续网页浏览。

  因此,对于您和您的访问者来说,从 Google 的服务器中引用 ga.js 文件最有利。这样能够确保您使用的是最新版本:只要有新功能和其他改进,立刻就会提供给您。这将有助于我们尽可能确保您报告的准确性。

  本地服务器托管ga.js的基本思路:

  托管ga.js到本地服务器的思路非常简单:

  1。用程序下载ga.js到本地服务器;

  2。定期检查ga.js文件,保持本地服务器为最新版本的文件;

  3。修改并将跟踪代码植入网页;

  4。成功发做分析数据,GA帐户接收报表。

  从google服务器下载ga.js文件到本地服务器,更新周期--每天。

  值得一提的是,ga.js文件会不定期的更新内容,如果使用旧版本的ga文件,可能导致跟踪出现问题,所以需要保持本地服务器ga.js为最新版本,我想一天更新一次,应该没有问题。

  在网页里植入GA代码

  本地服务器已有最新版本的ga.js文件,只需修改页面内跟踪代码即可,修改的主要内容就是把ga.src修改即可。如果你的网站不使用https://,那么可以对代码进行简化,删除网页是http:或https:的判断即可。以下为测试代码,经过验证,GA接收数据正常。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var _gaq = _gaq || [];
_gaq.push([''_setAccount'', ''UA-232915-7'']);
_gaq.push([''_trackPageview'']);
(function() {
var ga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ga.type = ''text/javascript''; ga.async = true;
ga.src =''http://www.giigift.com/本地服务器目录/ga.js'';
//因为不需判断页面是否属于https:
//可以把ga.src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改为:ga.src =''你的本地ga.js地址'';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ga, s);
})();
</script>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支持中国访问Google Blogger的网站设置

  虽然Google的Blogspot在国内无法访问,但Blogspot依旧是国际上最大的BSP之一,其稳定性非常不错,支持域名绑定,并且完全免费,今天我就介绍一种方法,可以让中国的博客用户可以无障碍使用Google Blogger的独立域名,这个方法也可支持所有Google绑定域名的服务,例如Google App Engine、Google Sites等。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先购买一个国外的主机,然后在该主机上架设 ghs.google.com 的反向代理,修改网站域名的cname到该反向代理,从而实现Blogger绑定域名的正常访问。

  在具体实现上,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使用国外的VPS或独立主机,只需要修改一下web服务器的设置即可,不过这种方法需要购买的主机价格较贵,性价比不太好。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国外便宜的虚拟主机上,在虚拟主机上,使用php编写代码实现反向代理。现在Google Blogger上设置独立域名绑定,之后再修改域名的解析地址,将其解析到自己的虚拟主机上,在虚拟主机上使用php配置一个网站,对Google目标网站进行反向代理。

  PHP的反向代理程序是基于php-dynamic-mirror这个项目的,这个项目就两个文件,非常简单,适合做网站的完全镜像,不过需要进行一些修改,原来的项目是直接反向代理目标网站,由于我们已经修改了Blogger的域名解析,因此需要将该php代码修改一行,将$v = $mirror修改为可$v = Google Blogger的IP地址。

  这样,用户就可以使用自己的域名看访问Google Blogger上的网站了,这时候,用户网站解析的IP并不是Google Blogger的IP,而是用户虚拟主机的IP地址,但是调用的程序却是Google Blogger的。

  至于用户如何发布信息,由于目前Google Blogger支持https了,那么用户只要修改一下自己本地的hosts文件,将www.blogger.com的ip地址指向一个可用的ip,即可通过https的方式登录Blogger并发布信息。

  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支持Google Blogspot,还可支持所有Google绑定域名的服务,例如Google App Engine、Google Sites等应用范围广泛,彻底解决了中国网站管理员使用Google建站服务的可用性问题。

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

人为网络故障的新方式

  笔者在《如何区分国内上网环境中不同的人为网络故障》中曾经介绍过人为网络故障的多种方式,但近阶段又发现出现了新型的人为网络故障,此文将为大家进行介绍这种新型的人为网络故障。

  事情的起因是在前几天公司在海外的服务器工作不正常,国内用户访问该服务器上的网站要么只显示一个标题,然后一直处于加载之中,要么就是无法连接到服务器。经过自己的试验,发现一旦访问了服务器的网站(或者连接了服务器的SSH),五分钟之内便无法和服务器进行通讯,五分钟之内PING全部超时,过了五分钟后恢复。而且经常是网页传输到一半就无法和服务器进行通讯了,所以出现了有时候网站要么只显示一个标题,然后一直处于加载之中,有时候无法连接到服务器的情况。如果五分钟后再次访问服务器上的网站,则此现象就再次重复出现。

  为此,为了诊断故障原因,在无法访问服务器的五分钟内,关闭了服务器的iptables并使用了路由跟踪工具,结果如下:

人为网络故障的新方式

  从路由跟踪的结果发现,最后一跳是74.117.63.66,查询IP所在的地理位置显示此IP所在地为美国,经过《如何区分国内上网环境中不同的人为网络故障》文中介绍的方式判断,似乎问题出在美国的网络部分。为此,和美国服务器提供商进行了联系,同时提供了路由跟踪结果。不过,提供商那里经过检查并没有设置过任何屏蔽IP的机制(包括根据访问后屏蔽五分钟的机制),需要排查国内自己本地网络的问题。

  经过思考,猜想是否有可能是防火墙进行了反向屏蔽:如果网络数据包中的源IP为国内,目标IP在国外,则放行;如果网络数据包中的源IP为国外五分钟内临时被屏蔽的IP,目标IP为国内,防火墙则丢弃该数据包。如果是这样,也就能解释通为什么最后一跳是在美国,但却是防火墙的屏蔽。因为国内发往国外的数据包永远被放行,所以海外服务器可以收到数据包,而在前13跳中返回数据包的IP地址都不在防火墙的黑名单之内,所以TTL超时的数据包仍旧可以发回国内的IP地址(路由跟踪工具的原理就是每次TTL加一,每次经过路由器则TTL减一,如果减到零那么路由器会发送TTL超时的数据包给源IP)。最后一跳之后由于海外的IP地址被屏蔽,则数据包无法送达国内的IP地址。这么解释就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最后一跳在美国,但却是防火墙的屏蔽了。

  但猜测归猜测,证据在哪里呢?

  为此,使用了其他代理工具连接上服务器的SSH,在被临时屏蔽的五分钟内反向路由追踪国内无法访问网站的IP地址,结果如下:

人为网络故障的新方式

  从反向路由追踪结果看,最后一跳是202.97.33.101,地理位置查询该IP属于“上海市 电信骨干网”,从而验证了猜测。而反向追踪的第一跳74.117.63.66又正好是正向路由追踪中的最后一跳,又再次验证了猜想中的正向路由追踪中的最后一跳之后的IP地址(也就是服务器的IP地址)被屏蔽的情况。至此,问题已经明确。

  之后,又再次在五分钟临时被屏蔽的时间内反向追踪了上海的其他IP地址,显示可以正常访问,并不影响服务器访问国内的网站,只有国内的IP地址首先对国外被屏蔽的IP地址发起通讯才能触发被五分钟临时屏蔽:

人为网络故障的新方式

  而《如何区分国内上网环境中不同的人为网络故障》中介绍的通过国内IP路由跟踪国外IP进行判断是国内人为的网络故障还是海外的网络故障在一些情况中将不再适用。

  来源:投稿,作者:DavidSky,作者E-mail:lehui99 (at ) gmail.com

2013年1月11日星期五

韩国媒体猜测谷歌重返中国

  美国新墨西哥州前州长比尔·理查森和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一行1月7日抵达平壤,对朝鲜进行私人访问,四天时间,代表团见到了朝鲜外务省官员,参观了金日成综合大学、平壤的计算机中心,并与大学生和科技人员交流。

  此次访朝,全球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执行董事长施密特随行。他表示,此访最大收获是了解了目前朝鲜的科技发展水平,希望朝鲜能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

  韩国 《文化日报》猜测,认为谷歌代表团访朝有可能是为了“重返中国市场”。报道援引韩国IT业内人士分析称,谷歌事实上是不可能在“全世界最封闭”的朝鲜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因此施密特是想通过访问朝鲜与中国政府改善关系。

  对于谷歌搜索能否重返中国,我有着较为矛盾的心情,如果重返的话,能让更多人使用谷歌搜索,是件好事,但是,我目前使用体验不错的非过滤版谷歌搜索可能就会被替换为过滤版,这又让我不得不使用国外的谷歌搜索,从而降低我使用谷歌的体验,这实在是一件矛盾的事情。

  目前情况下,不使用一些特殊的技巧,使用谷歌搜索的确很痛苦,“麦当劳”、“长江”、“胡萝卜”、“钓鱼岛”这些很平常的字词都不能谷歌搜索,一搜就“连接被重置”,好在现在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避规这个问题,但是普通的大众网民可能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正常使用谷歌搜索。谷歌对这种高强度过滤曾经进行过抗议,但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C2B电商三种主要模式的分析

  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商领域血雨腥风,尤其是天猫、京东、苏宁、当当、易讯等B2C电商打得不亦乐乎。而随着B2C领域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C2B模式也在天猫“双11”的预售后慢慢为更多人所知。目前的中国电商市场,C2C领域淘宝是绝对王者,B2C领域中平台式的天猫也稳坐第一,而自主式的京东、易讯、苏宁等几家在争夺第二的路上也没有给其它人留下太多机会,但C2B领域目前还存在一定的空白,那么C2B领域会是电商的另一条路或下一个方向吗?

  其实C2B的概念比较泛化,形式也是比较多样化,根据一号店董事长于刚说法,常见的C2B模式有:聚合需求形式(反向团购、预售)、要约形式(逆向拍卖,客户出价,商家选择是否接受)、服务认领形式(企业发布所需服务,个人认领,类似威客)、商家认购形式(个人提供作品、服务,等待企业认领)、植入形式(软文)等。而目前看来电商的C2B模式主要依靠的形式还是聚合需求形式和要约形式,同时个性化定制也是一个重要的模式,下面我来分别说一下我的看法。

  聚合需求形式

  通过预售、集体团购等形式可以将分散着的用户需求集中起来,对于一些还没有生产的出的产品,可以根据集中的需求进行快速的生产,在用户需求完全表达的理想情况下,这使得商家的供给可以正好与用户的需求匹配,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商家而言,即需即产实现了零库存,使库存成本趋零,而由于已经知道需求的分布,甚至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地点进行生产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由用户已经付费锁定了收益,商家也不必担心调研时口碑很好的商品大规模生产后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这种形式整体降低了商家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商家的损失。而对用户而言,由于商家的成本降低,通过预售购买的用户可以享受到更低的价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在用“时间”换“价格”。很多用户对一些物品的时间属性并不十分敏感,而低价不及时正好迎合了这些用户的需求。可见聚合需求的形式给商家和用户都会带来许多好处,不过目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可能就是商家是否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迅速生产。一方面如果聚合的需求较少,生产起来单位成本则会很高,商家一般不会做这些产品,而已经预定的用户的感情也许就会受到伤害;另一方面如果需求较多,商家是否有能力实现快速生产?虽说弱化了时间属性,但时间过长的话用户必定不能忍受,此外还有一个行业问题,比如服装等季节性较强的行业,强调发布的时间,也许就不适合这种形式。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在发布预售或团购时就注明预售数量达到多少时该预售生效,让用户有心理准备,同时商家要衡量自身的生产能力和运送能力能不能达到即需即销的要求,也许通过与其他商家或平台共同合作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但关键还是商家的能力与规模。聚合需求形式整体上说还是有着较大的用户群体,如果商家有足够能力,这种形式还是很有发展空间的。

  个性化定制

  由用户提出个性化需求,商家根据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用户为此付出一定的溢价,听上去不错但做起来很难。目前其实也有一些商品在销售时可以个性化定制,但这个个性化一般都仅仅是针对某个小模块,比如iPad mini订购时背面的刻字,又比如购买手机时外壳的颜色和样式等。这些定制可以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个性化元素,让用户体会到产品的不同,但这还不够,仅仅是某一个模块的定制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某一商品的外观、功能、包装、销售过程等都应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这在目前看来并不容易实现,但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人们都有从众的内在倾向,也可能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加想让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打造唯一属于你的产品,这会迎合许许多多用户的需求。当然,为了这种个性化用户也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目前为个性化埋单的理念虽有发展但并没有完全普及,随着人们自我展现需求的不断加强以及个性化的不断升级,为个性化埋单,买属于自己的产品的理念终会深入人心。这种深度个性化的定制也对商家的设计与生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设计产品时就要考虑到如何让产品更有可配性,同时要为生产做铺垫,要考虑这样的个性化是否有利于生产?生产流程也需要一定改变,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可见个性化定制同样要求着商家有着较强的实力,普及真正的个性化定制还尚需时日。

  要约形式

  这种形式的典型例子是priceline,即将销售方与购买方的传统位置调换了一下,用户自己出价,商家选择是否接受。从商家角度而言,这种方法最理想的状况使消费者剩余趋零,提高利润。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指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间的差距。比如一款商品价格为50,用户A愿意为这款商品支付55元,用户B愿支付60元,那么用户A消费者剩余为5元,用户B为10元。对商家而言最理想的情况是将商品55元卖给A,60元卖给B,但由于50元的公开定价使得商家在A、B用户身上损失了15元。而要约模式对商家而言将价格隐藏,根据用户的出价来进行判断是否销售,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消费者剩余,对商家有利。对用户而言,如果对一款产品愿意支付的价格是60元,尽管产品实际价格为50元,尽管用户都想越便宜越好,但在你不知道实际价格时,60元买到了产品同样会让你感到高兴。上面说的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在真正的要约模式电商中不可能只是商家得利,如果仅是某一方得利而造成了不平衡,那么这种模式也不可能长久。这种C2B电商的问题在于买家之间如果可以互相联系,那么就可以都用较低的成交价格进行买卖,而如果买家可以有较多次的尝试,从低价开始慢慢提高,甚至可以测出产品的实际价格,也就失去了这种要约模式的意义。在设计要约形式时规则十分重要,对用户的保护也十分重要,如果用户多次要约都以商家拒绝而结束,那么我想用户也不会第二次再访问你的网站。以高于产品成本一定区间内的价格销售,给予付溢价较多用户赠品或更好的服务等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给多次要约失败用户一定补偿和鼓励,也许会有助于这类网站的稳定发展。这种模式相对较为新颖,可以吸引一定用户与商家,但设计与规则是重中之重,同时如果站内商品在别的公开平台可以查到价格,那么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提供服务这种不好公开比较衡量的商品还是更合适一些。

  总得来说C2B模式一定会是趋势,但一方面而言普及还尚需时日,另一方面不一定会是直接出现大的C2B模式的电商,可能B2C类的电商都会慢慢向C2B方向过渡实现双模式并行,对一些商品B2C,对另一些商品C2B.B2C电商行业竞争如此激烈,也许谁先抓住了C2B这个方向,谁就能像盟军在诺曼底登录一样开辟出第二战场,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投稿,作者:回首之泪,原文链接

2013年1月9日星期三

2013电商格局分析

  寒冬,在电商这个行业里,是从未有过的。因为:电商等于生意,倘若把电商寒冬理解为资本市场的不给力,投资人不给钱烧,那生意就演变成了模式。

  而踏踏实实想做生意的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只是市场的变化、用户的需求和竞品的分析。通过以下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电商的市场交易规模,逐年增长,且从未有过寒冬。

2013电商格局分析

  当然,从增长率考量,电商市场确实有所明显放缓。但这一切,对于从事电商行业以及热衷于网购的用户而言:是好事,并非坏事!

  因为,这一切又一切的变化,意味着,自2013年起,整个电商行业,无论是平台商还是品牌商都将面临一次大的服务升级!同时,面对此次升级,电商行业的配套体系也将会面临一次服务升级的大改革!

2013电商格局分析

  而将其现象定义为:新一轮电商行业服务升级的开始,即,电商元年!

  新一轮电商行业服务升级的开始

  之所以说,这是新一轮电商行业革命性升级的开始,其原因在于:

  1、市场规模的增加:早一两年,电商市场规模的增加,引来了无数带钱来玩的商人,涌入电商市场,而这些家伙们,几乎个个都是在大手笔玩耍,其最终导致的结果则为混乱场景比比皆是,好东西卖出了白菜价。但无奈的是,白菜价只留住了用户的身子(账号),没能留住客户的心(忠诚度);

  2、市场增长率放缓:不管你信或者不信,用户虽然都在那里,但是随着增长率的放缓,其面临的结果则是自2013年起,市场交易规模会增加但幅度会递减。由此,催生的结果则是电商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大,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明显,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差异化,也会越来越明显,品牌与品牌在同一平台的战争则会更加惨烈。

  电商元年里的变化

  对于电商的变化,笔者打心眼里认为,从源头入手才是变化的开始。而电商的源头,无非为供应链、物流、服务、广告、渠道等等。当然,这些资料网上很多,结合自身情况吃透他,组合使用则势必大成,而这些,大家可以去大麦博客留意并关注,在此不做具体分享。

  谈谈变化!自元年起变化将会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与并购:通过数年的电商征战,电商行业通过“吸金大法”使得各平台之间确实都有了不少优势资源,而这些资源,笔者将他理解为:用户忠诚度、细分行业影响力、物流仓储体系和电商行业影响力等。

  由此,才会出现当当牵手天猫(当当牵手天猫,只是图书而已);红孩儿被易购并购(红孩儿是母婴,而妈妈们的购买忠诚度都极高);乐淘自营品牌的各渠道强势进驻。而这些,实际上就是整合与并购的开始,彼此之间借力使力,水乳交融!

  而目的,则是为了盈利,苦哈哈单打独斗的广告投入时代逐步进行理性调整时期

  2、政府管控: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恶斗,叫好的是百姓,但叫苦的是品牌商!好东西卖出了白菜价,而留住的只是客户的身子(注册账号),没能留住客户的心(忠诚度)。这首先是不正当竞争,其次是不利于各行业品牌在电商行业的良心生长,最后因为疯抢抢购所导致的物流不及时也不利于用户体验!

  由此,在推广、宣传、引流上,因为有了政府管控,我相信对于电商从业者自身的计划性以及活动的可执行性上,都会是新的挑战!

  3、盈利拐点:元年以前是模式,因为那时用户对电商压根没兴趣!同时,智慧的刘强东同学也在模式期为盈利拐点基本布局完了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投入。而我们都知道,电商销售本身是赚钱的,赔钱的部分是物流费用、广告投入和人力成本,但用户习惯已经培养成型,物流体系也逐步完善,在加上订单量规模级的增长。那也就意味着,每单少投入1块钱,则意味着什么!

  当然,完全盈利在元年也很难实现,但是有句话叫做少输为赢!

  4、服务性管理:很多做电商的品牌,其实对于电商的概念非常模糊,对其电商的理解仅在于做电商就是卖图片;做电商就是大投入;做电商就是有爆款等等上。而服务性管理,则是提示平台转化率,帮助品牌商建立销售信心的表现。而在这里,智慧的逍遥子同学在多年前就为此做了服务。

  当然,品牌与平台的合作可以理解为男女夫妻间的结合,但没有人说,找了老婆就一定会帮你生儿子。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能力!

  5、技术驱动“送水”服务:各平台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如,一淘的比价服务;蘑菇街的女性购物社区;动米网的健身行业垂直推荐。都将催生出新的市场机会,而这些机会带给品牌商的,则是大量的精准用户;对于平台商而言,则是优质的用户流量;对于轻电商的开发者而言,则是大量的用户需求和丰厚的返利回报。

  当然,“送水服务“对于品牌商和平台商都是需要支付给轻电商平台费用的,但这些费用,会比起硬广市场投放,更有价值且便宜很多。

  6、微社区营销:“微”的含义,则是碎片化立体营销(个人理解)。无论平台商还是品牌商,对于“微”的价值,不能小事!他将意味着,当你发起一个成功的营销事件后,用户可能在吃饭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挤公交的时间,都将购买其商品,为你带来剧增的订单量。

  当然,对于“微”的含义,真正理解者胜少,其原因在于:这不仅仅只是对商品或者渠道能够玩转,就能做的游戏。借助“微“,同时引申出来的行业机会,则是“微”营销的市场机会。

  结束语

  电商等于生意。且电商这个生意的背后,因为物流和广告投入的费用高,由此,对于电商所售商品的附加值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由此输出的结果则是:一味追求低价策略的品牌,肯定会被平台、用户、物流、广告玩死。

  在2013年,我们是新的起航,但而无论格局如何变化,基础是根,大树之所以可以由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其原因在于根深。而电商呢?也是如此!

  来源,大麦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3年1月8日星期二

Adobe CS2提供免费序列号

  据Adobe官方博客报道,自2012年12月13日起,因为技术故障,该公司已停止使用Creative Suite(CS2)产品及Acrobat 7的激活服务器。

  这些产品大多是7年前发布,很多已经无法在最新的操作系统上使用。但是,为了确保早先购买了这些产品的老用户重装软件后可以正确激活他们的软件,Adobe为这些老用户公布了一批可用的序列号,这也意味着,人们可以免费使用Adobe CS2套件的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软件了。

  在中文版页面中,只有 Acrobat Standard 7.0、Acrobat Pro 7.0、Acrobat Standard 8.0 可选择,不过进入英文版官网后,可以下载完整的 Adobe CS2 以及独立的 Illustrator CS2、InDesign CS2、Photoshop CS2 等软件。目前Photoshop的最新版是CS6,不过对很多摄影爱好者来说,CS2已经足够使用。

  Adobe在官方论坛重申,从法律上讲,只有现有CS2授权的用户才能下载安装和使用该序列号,其他用户虽然也可以使用,但这并不意味这Adobe在提供免费的CS2软件。

  下载地址:http://www.adobe.com/downloads/cs2_downloads/index.html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之路

  前言:1018日在多个媒体同步发表《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之后,受到一些同学的关注,同时也与几位大佬私下进行了探讨。时隔近3个月才出此文,对约稿的媒体朋友说声抱歉。我是一枚实干的PM,并非专职写产品评论的人。诚然,我同样需要多经历多思考才会出东西。

  《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与此文《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之路》分为上下篇。若没看过上篇,请最好先看一下。下篇中沿用到上篇的观点,不会在此赘述,请见谅。此文为我20099月至20131月这3年来在职业社交类产品的探索和总结。

  或许活动类产品切入点太小,不足以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许有些同学会笑笑,这么个产品会有前途么?带着疑问,一起探索吧。

  关键词:互联网 生活 职业社交 活动

  探索一:为何看好职业社交

  1.1 四面楚歌大学生社交

  2009年我在纳果网做的产品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我们采取人人网在校园的宣传策略,深入校园走亲民化路线。

  然而在产品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大学生群体要聊天在QQ,要找同学在人人网、要写博客在新浪博客、要看热闹在猫扑。09年是新浪博客火的一年,那时候还没有新浪微博。而我们的产品纳果网唯一能解决的硬需求就是本地化信息,除此之外则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局。如何突围,如何摆脱困局是当时我们最急需考虑的问题。

  1.2 大学生群体的特性

  在人人网上市之前,我听到陈一舟说目前人人网用户50%为白领,而全国3000万在校大学生有95%注册使用人人网,约有2850万左右。照此比例计算,目前在校大学生占人人公司激活用户约20%[1]这个数字真的让我很震惊!人人网在大家印象中依然是大学生为主啊。我不知道是我们大家看错了,还是人人网已经突围大学生群体了?每到寒暑假的时候,人人网都是一个很蛋疼的地方,冷冷清清就像一个空空的校园。近来回去看人人网发现一个现象:人人网logo上的标注为-人人网校内是一个真实的社交网络,联系朋友,一起玩游戏。或许,你从人人公司的财报可以论证,再看看iPhone app免费排行榜前五名,我见到过其中4个是人人游戏。而推荐的前25名中常见人人游戏。

  大学生是精力旺盛的一个群体,除了疯狂的转载一切大家公认为好东西的东西之外,人人游戏则成了人人网的一个重要创收点,甚至是唯一的创收点!

  1.3 职业人生是最美的

  时常我在问我自己,如何去定义人的一生?每个名人,我们都能准确的定义他。这是社会给予他的标签属性-职业。而这个标签属性或许跟随他一生直至结束。人生,正是因为职业才开始绽放色彩。

  大部分成功人士把职业当做他们的人生理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人眼里职业对其而言不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或许是实现理想的一种途径!

  卡耐基说:“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个决定:选择什么方式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选择谁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谋生手段是人类生存的方式,解决物质后就是实现自身理想。将谋生手段提升一下,即为这里的理想主义下的职业。实现理想的职业人生是最美的。

  1.4 唯一一个腾讯无法切入的市场

  人人网坐拥大学生群体不作为,核心在于其围城是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QQ空间,而并非开心网。而QQ空间最大的试验田却是朋友网。

  2012年对朋友网而言最大的动作莫过于将你发小、前任、初中、高中、校友等关系都给挖了出来。整个关系深度挖掘过程,将你的人生记忆往前推了至少10年。而那些穿着开裆裤的玩伴,那些曾经的青春记忆的朋友,他们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忘记终究选择了应该忘记。已经没法拾起来了,没办法拾起来了。朋友网关系深度挖掘功能的失败在于:我们都活在当下,活在现在的圈子里。而现在,我们每天都是为理想奋斗的职业人生。

  不能说QQ用户关系链中没有职业社交的关系链。但核心是这个关系层面的用户,并非QQ的核心定位用户群,他们使用的是沟通工具,不存在关系。而朋友网在职业社交上的尝试失败,也从根本上说明并非赢家通吃!

  对苦逼的互联网创业者而言,腾讯没占位的地方就意味着还有机会。或许职业社交是唯一一个腾讯无法切入的社交网络市场。

  1.5 当下的人才大环境

  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渴求人才。而人才的获取,依然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成本。怎样获得人才?通过招聘网站?猎头?人才的真实性、生活习性对职业人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或许,等待着的就是一种更好的获取人才,认识人才的方式。

  探索二:职业社交类产品现状

  2.1 国内职业社交类产品现状

  该阶段的探索认识引用自我于2012731日的一篇博文《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

  总结

若邻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点评。                   公司点评+面经+人脉
经纬网定位于职业人沟通交流社区。                       分享智慧+行业资讯
大街网定位于职场招聘求职,偏社交。                   交换名片+职业圈+人脉+移动应用
优士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档案+三度人脉+活动+应用
天际网定位于满足职业商业需求,定位不精准。    人脉圈+招聘+教育+活动

  Alexa全球排名[2] 各网站真实用户数据暂无。

  天际网3,450 >大街网5,426 >优士网9,686 >若邻网14,134 >经纬网102,222

  职业社交COPY国外的Linkedin这么多年了,几乎一比一C2C到国内,实践证明即时Linkedin模式是对的,也只能说在国外可行,国内形势看来暂行不通。

  2.2 过于商业 过于浮躁

  赤裸恶心的产品初衷,没看到有意义价值的产品。让用户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虽然我评论的过于极端,但真心不能忍受短视的产品。但不排除对出于战略考虑做的短视产品的复杂情感。

  探索三、互联网的本质与社交

  3.1 六度空间的社交谬论

  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任何东西都在数字化发展。以至于人们试图通过将人际交际圈搬到网络上。而网络数字化将彼此关系中沟通的信息元素通过图片、声音、视频数字化展现到了互联网这个平台上。

  Facebook的成功不是因为六度空间理论,而是因为社会属性。不是因为人们发现可以通过6个人就可以认识到你想认识的那个人。而是因为社交关系本身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们是通过互联网科技这个工具来建立起时空上更方便的沟通交流方式。

  不是六度空间催生了Facebook社交网络,而是因为科技互联网复制社会形态造就了Facebook。当然,最开始还是因为刚需啊。你懂的。

  3.4 一切不接地气的社交都是伪社交

  现在的社交类产品做到的一步仅仅为个人信息展示和在线交流。通过看对方几张照片、文字,然后就深入开聊了。用户不希望线下见面发展,那只能说用户追求的需求是在线交流,找个人聊聊天或者看着别人照片YY联想,显然这样的社交都是伪社交,关系是不能得到沉淀的。

  大街网模拟现实生活社交场景做了交换名片的功能,就是将用户带入生活场景化,或者说是将用户模拟带入线下的社交场景。虽然在线交换名片的功能仅仅是模拟,但对于其他社交网站而言,这样的生活化细节的产品功能设计,能让用户更有带入感,真正能有面对面真诚沟通的社交。

  探索四、职业社交的切入点

  探索三中告诉我们,社交需要有线下。分析职业社交,其实包含四个环节:

  用户信息发布→信息展示→在线沟通→线下交流。

  而寻找职业社交的切入点,则需要明确那个环节我们更好切入。在探索二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国内的职业社交类产品还是偏向前面三个环节。只有少数几个涉及到了第四个环节线下交流。

  线下交流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这里统称为活动。中国文化透露着含蓄,比如追求女孩,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但大多数给出的也都是吃饭、逛街、看电影。这里不讨论活动的形式,需要讨论的是交际交是建立在活动过程中的。而活动是职业社交的唯一切入点。

  探索五、职业社交类产品形态

  5.1 确定核心用户

  职业社交类产品的用户群,不能选择临界点的用户,建议选择中高端用户群。低端用户,只能是水,过多的索取,对高端用户有冲击。工作经验3年以上为门槛,进行实名信息认证。低端用户就会选择一般性的招聘类网站。

  5.2 呈现立体多面

  对于职业社交而言,用户的信息是否真实更令人揪心。而如何将用户立体多面的呈现出来,才是要重点考虑的产品形态。

  人,应该是立体多面更能展现真实。而相互之间的多面,也会产生莫名的联系。人的本源不可能凭空产生,职业人生也不可能毫无根据就确定了是什么。一切皆有缘由可说起。或许立体多面中可以包含的有专业技能、生活情怀、人性品行、兴趣爱好等。

  5.3 降噪与去商业化

  职业社交四个字将让国内的产品人员们立即做成了高端商务招聘网站+Web2.0社交元素的产品。既然都是职业人生了,为何职业社交就需要严肃的商业化氛围?

  5.3.1 不直接接入招聘平台

  就好比电商平台建立不了SNS社区,核心需求在于购物后立即离开。社区也会是营销的社区。美丽说、蘑菇街等社会化电商的兴起最大一点在于用户角色的分离,降噪。

  职业社交,既然是职业,社交,那用户就应该是个人用户。公司主页,招聘平台的加入只会将个人环境破坏,噪音四起。如果没有良好的限制导入公司招聘,就应该将公司招聘不直接接入。让其公司的HR或者猎头进来寻宝吧。每个人都有被挖宝,被关注的欲望。

  5.3.2 如何寻宝?

  打通通信体系。猎头和HR进入职业社交平台,看中人才势必需要联系。此时,有意向跳槽或者其他商业需求的用户,将可以设置联系方式对猎头或者HR可见。

  打通诚信体系。猎头和HR通过查看平台的“比武”平台深度分享过招记录,真实的认识到人才的实力之处。深度过招才有火花,才见真功夫。[3]

  5.4 关注人性与生活

  记得在我负责的新产品地图功能上让用户设置居住地、工作地时,我都不好意思使用“家庭地址”字样的文案。北上广漂泊的一族,何为家?无意中让我戳中了泪点。没有城市归属感,没有家的概念,渴望融入,一直努力着融入。能在北上广留下的同学,职业能力是毋庸置疑的。生存压力让他们学会了快速学习,忙碌快节奏的生活,或许没有了生活。

  5.4.1 人性的弱点

  职业社交冷冰冰。你看到了我的TITLE,我看到了你的TITLE,我该如何走进你一起社交一下?这群人是有修养、素质的一群人。不得已装逼,或许不装逼不足以HOLD住职场。那么你是否看到了另一面?

  职业是强大的外壳,因为它一度成为谋生的手段,它必须强大有力,甚至故意让人看到羡慕不已。想要社交,就必须去掉外面这层壳,因为里面是火热的心。

  强大武装自己,以免被刺痛。这是人性的弱点。只有将产品使用场景生活化,才可以让职场人群放松看到对方的真实。

  5.4.2 渴望着生活

  有没有发现职场圈子真的很小很小?小的你都不知道还有谁,最后就剩下了你一人。人是属于社会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形式。职场分享、会场、联营等等各种活动类型可以、迫切期待着进行。[4] 不能期待着跳槽的那天才脱离三点一线看看外面的风景。太闭塞,没有交集,这都是不好的形式。

  或许此阶段的探索能给职业社交一些新的视角认识什么是职业社交,职业社交的重点是什么,对人才评定的一些新思路。

  没有生活,没有情怀,干巴巴的职业人数据库也不用玩社交了。所以,职业社交的重点看到了没?亲们。

  插播广告:WEB PM 3年 求带走 lihongtao1987#gmail.com

  参考资料

  [1]人人网透露在校大学生用户占整体用户20% http://tech.163.com/12/0316/11/7SND6F3A000915BF.html

  [2]Alexa全球排名http://alexa.chinaz.com/?domain=www.jingwei.com

  [3]关于天际网的发展之路http://www.gauin.com/guanyu-tianjiwang-fazhan-zhilu.html

  [4]活动类产品的探索之路http://www.gauin.com/huodonglei-chanpin-tansuo.html

  来源:投稿,作者:Gauin  ,原文链接

2013年1月6日星期日

网站备案被注销后的应对办法

  很多网站管理员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状况,网站运行的好好的,突然毫无预知地收到一条短信通知,说网站的备案被注销了,第二天再次访问网站,就会发现网站被机房自动屏蔽无法打开了,遇到这种情况,网站管理员应该如何应对呢?我这里就介绍一些个人总结的经验和对策,供网站管理员参考。

  首先需要根据工信部备案网站上的电话号码,了解注销备案号的原因,根据大多数人的经验,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空壳网站”(网站接入信息不准确等)的原因,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提交申请网站备案。

  由于重新备案期间国内机房会禁止未备案网站接入,因此为了保证重新备案期间网站的正常运营,网站主应该将主机先迁移到国外的主机服务商,这需根据网站的情况购买一个短期的国外虚拟主机。

  如果网站内容不多,并且都是静态HTML文件,那就比较简单,只要将静态文件迁移过去,然后修改域名解析IP即可。目前有些美国虚拟主机不太限制流量,只限制CPU,这对于这类静态网站来说比较合适。

网站备案被注销后的应对办法

  如果是内容很多并且有动态内容的大型网站,处理起来就麻烦一些,首先需要将原来的网站部署到一个已经备案的二级域名上,然后在国外空间安装反向代理程序,回抓二级域名的网站内容。

  考虑到国外大部分虚拟主机都不支持直接反向代理功能,因此建议使用一些开源的php反向代理程序来完成这些功能。

  基于php的反向代理程序并不太复杂,我从网上找到了两款基于php的网站反向代理程序。

  1、php-dynamic-mirror ,就两个文件,非常简单,不过不支持缓存,不支持文本替换,适合做网站的完全镜像。

  2、7ghost ,功能倒是比较全面,缓存替换都支持,不过不支持php 5.3以上的版本,会有警告错误,.htaccess文件好像也有点问题,需要修改一下。

  在国外空间部署好php反向代理后,设置php配置文件,使其可以抓取已备案二级域名网站,然后将网站的域名解析到国外的主机IP地址上,就可以让未备案的网站继续正常工作了。

  网站迁移到国外之后,就可以联系国内的主机商来办理重新备案手续了,根据我的经验,来回可能要折腾几个星期的时间,等办好备案手续后,就可以修改域名解析IP,将网站再迁移到国内。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Google取消敏感关键字提示功能

  据TechCrunch报道,Google悄然取消了早先推出的针对中国的敏感关键字提示服务,并没有声张,也没有正式声明来解释为何删除这个功能。

  敏感关键字提示服务是去年Google针对中国大陆用户搜索体验不佳的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功能,当用户在搜索某些词的时候,谷歌搜索框会提示用户不经意间触发的敏感词,并告知该字会导致网页中断连接。

  根据GreatFire网站的检测,该服务大约是在2012年12月5号至12月8号期间取消的,相关帮助文档也被同时删除,但并未得到广泛注意,Google官方也没有像当初启动时那样发表任何官方声明和解释。

  Google一直被描述成为一个“不作恶”公司的典型,在去年5月底,当Google推出针对中国用户的敏感关键字警告信息后,这种声望达到了高潮。中国网民发现,输入一些所谓敏感的关键字,Google会用黄色信息突出提示,该搜索会导致用户中断连接。这是Google针对中国网络审查的一步大胆的尝试。

Google推出敏感关键词提示服务

  在这项新功能发布的24小时后,该功能所使用的JavaScript文件即被屏蔽阻断了关键字数据,使得这个功能在中国失效了,Google立刻做出反应,修改了文件的URL地址,但稍后该地址又被屏蔽,到了月底的时候,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终于结束,Google使用了嵌入式的方法将这个功能加入其首页,这使得技术上已经无法单独屏蔽这个功能,除非将Google整体屏蔽。

  不过,这是Google的一次胜利吗?不幸的是,这不是,Google最终还是在12月份关闭了这个功能,该功能相关的帮助文件也被删除,就好像这个功能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当我们现在点击这个页面的时候,看到的是“无法找到您检索的信息”,而我们从网页快照中,依然可以看到如下图的信息。

Google取消敏感关键字提示功能

  Google为什么要关闭这个功能呢?有一种说法是,尽管这个功能是有用的,但在中国版Google首页嵌入这个功能,让这个系统更难以维护,系统越复杂,就越难以进行更新维护。还有一种说法是,Google可能和中国政府达成了一项协议,实行了更严格的自我审查。

  之前中国政府曾在11月9号对Google实行了24小时的完全封锁,但24小时之后就移除了,当时我们就在推测,这是否在进行“完全屏蔽Google”的测试,但这显然给了Google相当大的压力,此外11月对Google Gmail服务的限制也明显增多,最后,Google可能觉得提供受一个较慢且受限但稳定的Gmail服务也比被完全没有要好。

  这一挫折让Google走到了她的对立面,这也表明Google未必能赢得网络自由战士的称号,即使如此,Google做的也比其他公司要好的多(例如微软、苹果和雅虎),Gmail依旧是中国用户最安全可靠的邮件服务(特别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她支持HTTPS和两步验证,对于可疑的攻击行为会发出警告,即使面对强大对手,Google被迫低头,我们也对此表示赞赏。

  关键字提示功能事件回顾:

  5月31日:Google在中国内地引入关键字搜索提示功能,并发表博客文章、YouTube视频进行解释和帮助。

  5月31日:防火墙通过屏蔽包含此功能的JS文件和过滤关键字数据而第一时间封杀了这一功能。

  6月2日:Google改变了JS文件路径,提醒功能恢复。

  6月2-18日:防火墙再次屏蔽了新的路径。

  6月底之前:Google在首页使用了新的反审查功能,使得屏蔽几乎不可能。

  11月6日:Gmail开始遭到大面积屏蔽。

  11月9日:Google.com、Google.com.hk在国内全面被封。

  11月10日:Google又迅速解禁。

  12月5-8日:Google取消了首页的反审查功能,并删除了关键字提醒功能和相关帮助文档。

2013年1月4日星期五

高清数字电视、IPTV和高清播放器对比评测

  2010年的时候,我曾经写过一篇《深圳数字电视和深圳电信IPTV的对比评测》,当时比较的是普通清晰度的数字电视和IPTV的对比,几年过去了,我也将自己的数字电视和IPTV都升级到了高清,同时还购买了一个Android高清机顶盒,做为一个同时是广电数字电视和电信IPTV的双重用户,我再对高清版的数字电视、IPTV、Android高清机顶盒进行一个评测和对比。

  产品介绍

  我现在使用的是深圳天威的数字电视,是从原先的有线电视升级来的,根据我博客上的记录,深圳天威是在2005年将我的有线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的,高清版数字电视好像是20M左右的带宽。

  电信IPTV我使用的时间要短一些,根据我博客上的记录,深圳电信的IPTV我是在2008年开始使用,电信的带宽是12M带宽。

  Android高清机顶盒是在某网络商城的网站上购买的,使用了深圳电信的宽带进行在线播放。

  机顶盒

  数字电视和IPTV都需要机顶盒才能使用,机顶盒的基本功能是接收数字电视广播节目,同时具有所有广播和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功能。

  IPTV的高清机顶盒比普清的要大一些,但比数字电视的要小,塑料机身,里面会记录用户拨号信息。

机顶盒

  IPTV的高清机顶盒的背面看,接口有HDMI接口、S端子和色差接口。

机顶盒

  数字电视的机顶盒体积要大一些,接口和IPTV一样,也是HDMI接口、S端子和色差接口。

  Android高清机顶盒除了这些端口之外,还支持VGA接口、LAN接口、WiFi接口、三个USB接口,可以连接USB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从外部接口的可扩展性上看,Android高清机顶盒完胜上述两个机顶盒。

  价格

  数字电视需要购买机顶盒,价格1000元,使用旧的机顶盒换购需要600元,电视节目每月的月租费是28元。

  iptv的机顶盒是免费赠送的,一般和宽带绑定,如果不需宽带只用iptv,价格大概每年400元左右。

  高清机顶盒也需要购买,便宜的android高清机顶盒只要300元,appletv由于没有进入中国,里面的视频应用大多无法在国内观看,因此需要越狱安装国内视频应用才能使用,appletv的价格是99美元。

  清晰度

  iptv、数字电视、高清机顶盒的清晰度都是720p,一些高清机顶盒理论上还支持1080p,但实际难以在线流畅播放。

  android机顶盒由于使用的是第三方宽带连接,因此实际播放的视频清晰度并不是很高,大多数只能达到dvd的水准,这主要因为网络带宽的限制。

  流畅度

  从实际体验上来看,数字电视的流畅度最高,很少有卡的现象,iptv次之,总体还可以,但是到了晚上的上网高峰期,还是会出现不流畅的状况。android机顶盒的流畅度最不好,主要原因可能是,机顶盒的网络不但取决于宽带网络,还取决于目标视频网站的视频服务能力,有一些视频网站本事带宽并不充裕,因此视频不流畅也是可以理解的。

  节目

  数字电视只有10个左右高清频道,具体是:央视1套,湖南卫视等。

  iptv的电视频道和数字电视一样,不过iptv有一个单独的高清栏目,将数百部高清电影、电视剧等进行分类,免费让用户进行点播,而数字 电视可供免费点播的仅有几十部。

  android机顶盒的节目数量主要取决于各大视频网站的节目量,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几大主要视频网站,如优酷,腾讯视频等网站的视频量是海量的,远远超过数字电视和iptv的视频数量。

  开放性

  数字电视和iptv的开放性很差,你没办法使用数字电视或iptv上网或者做其他事情。高清机顶盒具有非常好的开放性,用户不仅仅能看网络视频,还可以看电子书,听音乐,玩android游戏 (主要是类似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等横屏游戏),使用浏览器上网,外接键盘和鼠标,可以说,android高清机顶盒几乎可以和一部普通电脑的功能相媲美。

  总结

  总的来说,从视频的数量以及开放性来说,高清机顶盒具有较高的优势,从视频稳定性和流畅度来看,数字电视具有一定优势,对于广东用户来说,只有数字电视才能看到香港翡翠台等香港电视台。iptv在电视节目上没有太大优势,但可以免费回看,而数字电视的回看功能是收费的,此外,iptv的免费点播资源远远高于数字电视。

2013年1月3日星期四

Ubuntu发布移动版操作系统

  今天,Ubuntu发布了移动版操作系统,Ubuntu是一个深受欢迎的Lunux桌面开源操作系统,在世界各地拥有大量粉丝,移动版Ubuntu完全开源免费,并且分为“普通版”和“高级版”两个版本。

  系统采用全手势操作,屏幕每个边缘都会对应不同操作,比如短暂的在屏幕左端边缘滑动手指便可呼出程序菜单,从屏幕左端滑到右端则可以显示目前打开的应用程序,短暂的在屏幕右侧滑动手指则是类似“返回键”的功能等等。

  Ubuntu移动系统支持HTML5网页程序,每个程序都可以不借助浏览器独立运行,有属于自己的图标。目前为止已经有诸如Google和Facebook等厂商率先推出了HTML5网页程序。官方主页上还声明Ubuntu移动系统支持其他诸如C、C++在内的程序语言,并且会提供SDK包供开发者使用。

  除了上述的内容,Ubuntu One云同步服务也会登录该系统,用户可以在多台设备之间共享文件。

Ubuntu发布移动版操作系统

  最具特色的还应该属该系统的“高级版”对手机底座的支持,具体说来是当手机放入底座使得手机的内容能够投射到别的设备上时,用户可以使用桌面版Ubuntu系统,兼容普通应用程序。

  搭载Ubuntu移动版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将于今年的CES大会上亮相。

  我不太看好Ubuntu移动操作系统,Ubuntu最吸引人的特色是免费和开源,但是目前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免费开源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觉有较大规模的生态环境,Ubuntu此时进入移动领域难有立足之地。对于以高质量应用和游戏著称的iOS来说,开发者未必有兴趣将自己的付费应用移植到这个新系统,供别人免费使用。

  就现实来说,Ubuntu即使想与iOS或Android竞争机会很渺茫,最多Ubuntu会被一些早期粉丝接受,或者被一些预算有限的企业拿来当成廉价的企业解决方案使用。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月光博客2012年推荐阅读文章

  距去年总结的《月光博客2011年推荐阅读文章》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现在,2012年已经过去,2013年已经到来,为了让大家不错过任何一篇好文章,我这里推荐一些2012年我觉得写的比较精彩、比较有意义的文章给大家。推荐文章的列表如下。

  家用游戏机的危机

  自去年以来,日本电子消费业巨头纷纷曝出巨亏。2012年4月26日,电子游戏行业里程碑式的企业任天堂公司亦宣布,该公司30多年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而作为任天堂的拳头产品,3DS和Wii均因为销量不佳而下调售价,在业界看来,这才是拖倒任天堂“百年老店”的核心问题。

  我的域名注册历史

  域名,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以免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我和域名注册打交道有十多年历史的,今天我就讲讲我域名建立和管理的历史,供那些需要建立网站的人参考一下。

  企业社交网站Yammer产品分析

  Yammer是2008年9月推出的一个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增长十分迅猛,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拥有了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企业用户,其中包括财富500强企业中的85%……据Yammer网站称,Cisco、Groupon、Adobe、AMD、Intuit等企业都是Yammer的用户。而在今年,7-11、福特汽车公司、南方公司,壳牌和SuperValu也都成为了Yammer客户。

  常用个人密码管理软件

  互联网现在已经完全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一个普通人每天都会接触到互联网,各个网络服务和软件的登陆密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密码被盗其后果可想而知,月光博客在《个人密码安全策略》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网络用户应该如何使用和配置自己的个人密码,但这也带来了一个记忆密码的现实问题。

  中国人为何宁花4000元买手机,不花6元买游戏

  网易游戏频道做了一个有意思的专题:“宁花4000买手机 不花6元买游戏”,来讨论中国iOS游戏市场上的怪现象。中国大陆已成为iPhone全球销量排名第二的地区,仅次于美国。而与硬件的热销形成对比,中国大陆的iOS应用市场的规模,仅占全球市场的3%。

  泄密门事件背后的真相

  据新华网报道,国信办发言人昨天表示,近期一些媒体报道或在网上流传的数家网站用户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引起互联网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公安机关此次已查处入侵、窃取、倒卖数据案件9起,编造并炒作信息泄露案件3起,刑事拘留4人,予以治安处罚8人。据这位发言人介绍,近期查处的信息泄露事件主要有五个,具体内容参见这里。

  标本兼治方能关上“泄密门”

  日前,国内最大的程序员社区CSDN网站的用户数据库被黑客公开发布,600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被公开泄露,随后又有多家网站的用户密码被流传于网络,知名中文社区天涯网的4000万用户的登录名及密码也被公开泄露,连日来引发众多网民对自己账号、密码等互联网信息被盗取的普遍担忧。

博客2012年度流量统计分析

  下面是使用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中查看月光博客的2012年度流量统计分析,分析时间为今年一年时间,今年全年和去年全年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网站使用率:

  独立访问数降低了22.37%,综合浏览量降低了23.12%;每次访问页数为1.72,降低0.97%;跳出率74.20%,增加0.20%;平均网站停留时间00:01:31;降低8.21%;新访问次数百分比76.86%,增加0.74% 。

  点评:和去年相比,访问数和综合浏览量都有所下降,流量下降较多。

  访问者浏览器:

  使用IE的占55.28,去年为64.28%;使用Firefox的占7.69%,去年为9.14%;使用Chrome的为26.55%,去年为18.80%。使用Safari的为3.67%,去年为2.35%。

  点评:IE份额持续下降,Chrome超越Firefox,成为第二大浏览器,Firefox份额减少。

  用户屏幕分辨率:

  1366x768的占21.80%,去年为15.89%;1440x900为16.18%,去年为16.13%;1024x768为12.70%,去年为18.68%;1280x800为11.99%,去年为16.12%,1280x1024的为5.25%,去年为6.24%。

  点评:没有一个绝对多数的分辨率,高分辨率、宽屏成为主流。

  流量来源比例:

  搜索引擎58.79%,去年为64.48%;推介网站26.41%,去年为19.95%;直接访问量14.79%,去年为15.52%。

  搜索引擎来源比例:

  baidu:66.15%,去年为71.46%;google:31.92%,去年为27.33%。

  搜索引擎来源访问数:

  baidu访问数:下降34.47%;google访问数:下降17.32%。

  关键字搜索:

  搜索“月光博客”关键字的用户量降低了30.34%。

  点评: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发生很大变化,百度和Google的搜索来源都大幅度减少。

  和去年相比,整体数据,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下降较多,这导致了总体流量下降较多。

博客2012年度数据统计和排行

  2012年就要过去了,我的这个Blog也马上就要进入新的一年。在过去的2012年中,根据我的统计,一共发布了383篇文章,一年中得到了13,292篇评论,全年文章浏览数为1,414,322次,至今为止总浏览数为43,899,592(据Z-Blog自带的统计,只统计文章点击数)。

  下面是根据点击统计得出的每月热门文章和热门评论文章和热门点击文章。

月度热门文章:

2012年1月

2012年2月

2012年3月

2012年4月

2012年5月

2012年6月

2012年7月

2012年8月

2012年9月

2012年10月

2012年11月

2012年12月

十大热评文章:

十大热门文章:

谁来阻击微信?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腾讯在中国互联网有多牛,在PC端完美的守住IM王国后,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成功击退所有对手,让微信上位成为移动互联网最有想象空间的产品,应该称之为平台。结合上面的两条语录,微信如此厉害,那么谁又能来阻击微信呢?在PC时代,至少还有个MSN给用户第二个选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有机会抢到这张船票呢?

  在阻击之前,先看看微信的破绽:

  1.无法做PC客户端,无法多平台,除非腾讯放弃QQ了;

  2.无法实名制,备注和搜索是很大的痛;

  3.信息过剩,开放公众号、朋友圈都是在媒体化、平台化微信,越来越不纯净就给创新者机会;

  4.身上的使命太多:打造全国性质的O2O平台、淘汰短信电话、普及二维码、游戏平台、AppStore、改变信息获取方式、精准营销、CRM……;

  以上为小编揣度的微信破绽,谁能在这些破绽上抢夺一个山头当个大王呢?

  奇虎360

  代理在日本港台非常受欢迎的LINE,值得期待,尽管小编的通讯录中有很多人开通了LINE,并且不亦乐乎的组织了群里巴拉巴拉巴拉,但对于LINE仅仅也是值得期待而已。LINE的已有优势是全平台通用,而且非常稳定。

  新浪微博-微友

  靠微博关注关系和通讯录匹配出的关系,似乎还是无法给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一个再独立去使用IM的充分理由,问题在哪里呢?

  新浪密友+米聊

  表面上米聊已死,或者说已经消失在媒体的视线范围内,可是人家一会web版本,一会PC客户端,以及各种小功能的迭代不断创新,不知是自娱自乐还是借助小米手机那传说中的销量活得还不错,至少自家上千号员工的内部聊天信息不用保存在别家服务器上。

  在小米宣布和新浪微博合作销售手机前,媒体曾爆出米聊正在寻求和密友合作,阻击微信。从新浪微博默认密友分组选项时,小编就想到了新浪是想从微博关系中挖掘出可以打造IM的用户关系。米聊的执行、渠道+新浪微博的关系+品牌,还是值得期待的。

  新浪微博-微人脉

  微人脉表面上是在做招聘,小编认为实际做的是在将新浪微博的用户前端实名身份化,更深一些的探索还带个个人简历,这就是Linkedin的法门。基于实名且带着身份的IM,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肉搜索利器?如果在体验上可做到和微信一致,绑定微博的实名IM,这个人肉搜索利器是否可以成为阻击微信的一把尖刀呢?

  如果可以做到几千万用户实名身份化,且灌输好人肉搜索的品牌,用户一想到找某某人就想到微人脉的搜索,小编认为还是有机会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陌陌

  虽然陌陌在前期靠约炮神器吸引了众多用户和“粉丝”,但用户确实留下来了,再看看陌陌在功能上的创新,基于地理位置的群组功能,进一步给了用户一个强理由,这是国内IM里的一个微创新,1年左右才推出一个大新功能也体现出陌陌团队的细致和严谨。如果能转型成功,小编认为陌陌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疯狂崛起。

  人人网

  提社交为什么不提人人网、经纬名片通?原因是:目前我这个网络百晓生还未将IM排行榜颁布呢,没地方刷排名榜。

  细心的粉丝儿已经发现全篇文章多次提起新浪微博,是的,目前来看,有点“关系”的新浪微博是看起来比较像,也是比较有实力阻击微信的玩家。

  互联网嘛,本质是靠服务抢夺用户的时间,用户时间就那么多,微博抢了社交网络的时间,微信抢了微博的时间,xx再抢微信的时间,长江后浪推前浪,无穷无尽。这就是江湖。

  来源:投稿,作者:网络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