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30日星期日

Google Writely试用杂感

  很早就听说了Google收购Writely并开发Google Office对抗微软,但是自从Writely被收购后,就关闭了注册功能,我一直想注册个帐号就是找不到注册的地方。

  今天无意中发现了一个获得Google Writely帐号邀请的方法,于是今天我通过一个邮件邀请方式获得了一个Google Writely的帐号,开通帐号后,我马上就迫不及待地登录Google Writely上去。

  可惜感觉有点失望,网站访问速度好像不是很快,比GMail速度差远了,虽然这个Writely字处理功能很强大,但是对中文的支持好像不是很好,连中文字体都没地方选择,编辑中文的文章的时候体验也不好。我在编辑状态输入英文字符都没有事情,但是输入中文字符后,编辑屏幕就会闪一下,每输入一个汉字都会闪一下,天啊,不会这样吧,我写完一篇文章后,把我的眼睛都快闪花了。

  这好像不是Google产品的一向风格啊。我在Gmail里输入都没有这种情况啊,是不是我本地浏览器的问题?我用的是Windows 2000 Server,IE为6.0SP1,我猜测可能和IE不兼容有关系,于是我换用FireFox试试看,发现使用FireFox录入中文就没有屏幕闪动的情况,看来估计是IE6的问题了,不过我在Windows2000下好像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IE7似乎是不支持Windows2000系统的。

  尽管提供这种网络服务的网站非常少,但我觉得这种在线编辑器也是很有用的,因为使用本地软件编辑文字,总有可能会出现死机等情况导致录入的文字丢失,而我们平常录入一般没有随时保存的习惯。使用类似Writely这样的软件,可以每分钟自动保存输入的信息到远端服务器,这样即使我自己的机器中了病毒或者被格式化了,我录入的文字信息都没有丢失,还在Writely的服务器上。但Writely必须要保证其服务器是绝对安全的,不要他自己的服务器再坏掉,那就没有人愿意把文章保存在远端的服务器上了。

  另外,我获得Writely帐号的方法我也透露一下,有兴趣的人也可以参照这个方法申请一个Writely帐号:访问google.vc这个网站,看右边会有一段信息说如何获得Writely帐号,是说给goooogle.writely(at)gmail.com这个信箱发一封邮件,就可以获得一个邀请帐号,最好用GMail邮件发送,标题内容使用英文。我发送后很快就获得了一个Writely帐号。

2006年4月28日星期五

301重定向的实现方法

  页面永久性移走(301重定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动转向”技术

  301重定向可促进搜索引擎优化效果

  从搜索引擎优化角度出发,301重定向是网址重定向最为可行的一种办法。当网站的域名发生变更后,搜索引擎只对新网址进行索引,同时又会把旧地址下原有的外部链接如数转移到新地址下,从而不会让网站的排名因为网址变更而收到丝毫影响。同样,在使用301永久性重定向命令让多个域名指向网站主域时,亦不会对网站的排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

  302重定向可影响搜索引擎优化效果

  迄今为止,能够对302重定向具备优异处理能力的只有Google。也就是说,在网站使用302重定向命令将其它域名指向主域时,只有Google会把其它域名的链接成绩计入主域,而其它搜索引擎只会把链接成绩向多个域名分摊,从而削弱主站的链接总量。既然作为网站排名关键因素之一的外链数量受到了影响,网站排名降低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在众多重定向技术中,301永久性重定向是最为安全的一种途径,也是极为理想的一款解决方案。

  对于正确实施301重定向,有这样几个方法可供大家参考:

  1.在.htaccess文件中增加301重定向指令

  采用“mod_rewrite”技术,形如: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Rule ^(.*)$ http://www.williamlong.info/$1 [R=301,L]

  2.适用于使用Unix网络服务器的用户

  通过此指令通知搜索引擎的spider你的站点文件不在此地址下。这是较为常用的办法。

  形如:Redirect 301 / http://www.williamlong.info/

  3.在服务器软件的系统管理员配置区完成301重定向

  适用于使用Window网络服务器的用户

  4.绑定/本地DNS

  如果具有对本地DNS记录进行编辑修改的权限,则只要添加一个记录就可以解决此问题。若无此权限,则可要求网站托管服务商对DNS服务器进行相应设置。

  DNS服务器的设置

  若要将blog.williamlong.info指向www.williamlong.info,则只需在DNS服务中应增加一个别名记录,可写成:blog IN CNAME www.williamlong.info

  如需配置大量的虚拟域名,则可写成:* IN CNAME www.williamlong.info.

  这样就可将所有未设置的以williamlong.info结尾的记录全部重定向到www.williamlong.info上。

  5.用ASP/PHP实现301重定向:

ASP:
Response.Status="301 Moved Permanently"
Response.AddHeader "Location","http://www.williamlong.info/"
Response.End

PHP:
header("HTTP/1.1 301 Moved Permanently");
header("Location:http://www.williamlong.info/");
exit();

2006年4月27日星期四

娱乐政治化-评超级女声毒害年轻人

  新浪网等媒体又开始炒做超级女声的话题了,不过这次炒做的是超级女声现象是否毒害年轻人。

  这一两天,新浪网都在首页链接了一个抨击超级女声的话题,今天腾讯网也在新闻的首页链接关于超级女声的这个话题进行炒做。

  这个争论是这样引起的,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前些天对超女现象表态说:“作为政府文化艺术有关管理部门来讲,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参加超女的被害了,看这个节目的也被害了。”并指超女、超男活动是对艺术的玷污,这大概是第一个政府官员对超女节目的抨击。此话一出即在网络界引发了掀然大波,各地网民争论极为激烈。

  我个人并不喜欢看超女,一来没精力,二来没兴趣,三来也不喜欢其风格。但我并不会限制别人看超女的权利,并且我特别反感一些老家伙们利用手中的实权来妖魔化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人为的将这个娱乐节目添加政治色彩,扣上一个大帽子然后进行攻击。

  这次发言的是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我特意查询了一下他的个人资料,发现了他已经有73岁的高龄,其个人资料如下:刘忠德,1933年5月出生,吉林省集安人。原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顾问。

  中央多年来形成一个关于退休的惯例性制度,在邓小平力主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之后,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央领导70岁左右退休,省部级官员65岁离岗,副部及地厅级官员60岁退休,超过50岁一般不再提拔为县级领导等一系列制度或惯例。

  而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居然还继续担任领导职务而不退休,不但违反了邓小平主导的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制度,并且还在公众媒体发表这样引起大众争议的讲话,请问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他说这番话的动机又是什么?

  很多人年纪一大就犯糊涂,容易在不恰当的时候做不恰当的事情。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保持稳定,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保持社会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而刘忠德在社会媒体前如此发言,激化社会矛盾,引起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影响了稳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是不恰当、不合时宜的,我们这些合法的纳税人深切地希望我们的领导阶层能够严格执行关于邓小平主导的领导干部退休制度,超过规定年龄的应该立即退休,并严格淘汰党内一些的捣乱分子和投机分子,真正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

2006年4月26日星期三

使用nohup让程序在远程主机后台运行

  因为我购买的一个国外主机居然开放了Telnet权限,因此我也使用Telnet登录上去玩玩Linux,但发现一关闭窗口就自动和主机断开了,和Windows的终端不一样,所以就上网找啊找,找到了一个从后台一直运行某个程序的方法。

  Unix/Linux下一般比如想让某个程序在后台运行,很多都是使用 & 在程序结尾来让程序自动运行。比如我们要运行mysql在后台:

  /usr/local/mysql/bin/mysqld_safe --user=mysql &

  但是加入我们很多程序并不象mysqld一样做成守护进程,可能我们的程序只是普通程序而已,一般这种程序使用 & 结尾,但是如果终端关闭,那么程序也会被关闭。但是为了能够后台运行,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nohup这个命令,比如我们有个test.php需要在后台运行,并且希望在后台能够定期运行,那么就使用nohup:

  nohup /root/test.php &

  提示:

  [~]$ appending output to nohup.out

  嗯,证明运行成功,同时把程序运行的输出信息放到当前目录的 nohup.out 文件中去。

  附:nohup命令参考

  nohup 命令

  用途:不挂断地运行命令。

  语法:nohup Command [ Arg ... ] [ & ]

  描述:nohup 命令运行由 Command 参数和任何相关的 Arg 参数指定的命令,忽略所有挂断(SIGHUP)信号。在注销后使用 nohup 命令运行后台中的程序。要运行后台中的 nohup 命令,添加 & ( 表示“and”的符号)到命令的尾部。

  无论是否将 nohup 命令的输出重定向到终端,输出都将附加到当前目录的 nohup.out 文件中。如果当前目录的 nohup.out 文件不可写,输出重定向到 $HOME/nohup.out 文件中。如果没有文件能创建或打开以用于追加,那么 Command 参数指定的命令不可调用。如果标准错误是一个终端,那么把指定的命令写给标准错误的所有输出作为标准输出重定向到相同的文件描述符。

  退出状态:该命令返回下列出口值:

  126 可以查找但不能调用 Command 参数指定的命令。

  127 nohup 命令发生错误或不能查找由 Command 参数指定的命令。

  否则,nohup 命令的退出状态是 Command 参数指定命令的退出状态。

  nohup命令及其输出文件

  nohup命令:如果你正在运行一个进程,而且你觉得在退出帐户时该进程还不会结束,那么可以使用nohup命令。该命令可以在你退出帐户/关闭终端之后继续运行相应的进程。nohup就是不挂起的意思( n ohang up)。

  该命令的一般形式为:nohup command &

  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

  如果使用nohup命令提交作业,那么在缺省情况下该作业的所有输出都被重定向到一个名为nohup.out的文件中,除非另外指定了输出文件:

  nohup command > myout.file 2>&1 &

  在上面的例子中,输出被重定向到myout.file文件中。

  使用 jobs 查看任务。

  使用 fg %n 关闭。

  另外有两个常用的ftp工具ncftpget和ncftpput,可以实现后台的ftp上传和下载,这样我就可以利用这些命令在后台上传和下载文件了。

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绿色上网开始电话推销了

  今天,电信局的客服突然打电话给我,来推销他们的绿色上网。

  我一开始还以为接到什么传销的电话呢?推销员说什么我的电话被抽奖选中,可以免费使用一个月的所谓绿色上网服务,我问她哪里的,她说是电信局的,然后她给我介绍说:“绿色上网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一项互联网增值业务,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内容过滤服务,家长可以限制小孩的上网浏览范围和上网时间,防止小孩接触到互联网上的各种黄色、暴力、反动等有害信息,让小孩在一片安全、纯净的网络天空下健康成长。”

  我感觉“绿色上网”听起来挺耳熟的,然后忽然想起来了,我以前浏览自己的博客网站时候,明明上面没有放弹出广告,可是却经常莫名其妙地弹出一个广告窗口,那个广告不就是“绿色上网”吗?哈哈,我正因为找不到电信的人投诉而郁闷呢,现在正好送上门来了,于是我义正严词地将电信的“绿色上网”痛骂了一通,感觉很爽啊,骂够了,就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们的推销请求。

  我想那个客服小姐可能也很郁闷,她其实也未必知道他们电信在网上搞的那么多恶心的事情,因此可能也莫名其妙。我对电信局乱弹广告的反感,已经使得我对他们的所有产品产生了反感,这点可能也是电信局所想不到的。

2006年4月21日星期五

百度百科正式亮相

  百度百科终于在大家的关注之下正式亮相了。

  4月20日下午7点,我在百度的个人消息中心收到一个消息,内容如下:

  “百度百科正式上线!http://baike.baidu.com!大家快去编辑自己所喜欢词条吧,不要让别人抢先哦:)贴吧用户可通过下面的页面到百科编辑词条,不但可以争取到积分,还有机会获得2006年贴吧限量版熊掌靠垫系列。”

  看来我关注很久的百度百科终于上线了,我随即打开百度百科的地址进去看看。

  果然,百度百科已经上线了,使用我原先的百度知道的用户用即可登录,登录后还显示我的积分,看来百度百科和百度知道是共用一套积分的。

百度百科

  百度百科使用的是PHP开发的,初步试用,感觉功能较为单薄,但的确非常易用,操作也很简明,整个系统看来是百度自己独立开发的,并没有使用强大的维基百科的公用源代码,大概是害怕侵权吧。

  百度百科刚刚上线几个小时,已经建立了2992个词条,看来百度百科还是有点前车之鉴,没有明目张胆地去复制维基百科的条目。

  百度百科发布条目需要人工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这个和维基百科不同,维基百科的条目是编辑后立刻就可以显示的,显然维基百科的灵活性更大一些,百度百科发布的条目都要经过人工审核,审核人显然是百度自己的员工,而维基百科大量的管理员都是业余的志愿者。

  我以前所关注的百度百科的问题,终于也有了答案。

  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和我预料的完全一样,百度百科在知识产权上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况,我随便翻看了一些条目,大量的文字显然都是转贴而并非作者原创,例如百度百科首页的“青海湖”条目,在另外一个地址也有一个和它文字一模一样的页面,显然此条目是转载其他网址而并非作者原创的,类似的转贴条目在百度百科里比比皆是,这种类型的条目在维基百科中肯定会被管理员删除的,因为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在百度百科中就被推荐在首页,可见百度百科对于版权的态度。  

  条目发布成功后,会得到一定的积分奖励,个人等级还会逐步提高,百度在帮助里并没有提到不允许转贴别人的文章,看来百度百科即将掀起又一阵转贴狂潮了,各位Blogger同学们可要看好自家的后院啊,百度的流氓们可要来偷文章来啦。

  关于条目版权可能引起的法律问题,百度在其帮助中提到:“由于用户的相关帖子引起的任何知识产权纠纷,其责任在于用户本人,与百度百科无关”。看来如果碰上侵权的官司,百度会把责任全部推在用户身上。

  其实,即使百度公司自己来打处理版权问题,那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连非法提供MP3搜索都做的出来,还要厚着脸皮和唱片公司打官司,百度百科偷别人一些文字创作,那不更是小儿科吗,反正百度的律师多的是,打这种版权官司也应该是“经验丰富、轻车熟路”了。

  关于条目的中立性,至少我目前看到的关于“百度”自己的条目就不符合中立性原则,关于百度的负面消息一个也没有,对于百度自己的条目则是夸大其词,自卖自夸。和维基百科上关于“百度”的条目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一家商业公司来管理一个公益性质的百科全书是否可行,百度百科的尝试会在将来给出我们一个答案。

  后记:我在百度百科建立的第一个条目超级搜霸也被审核通过了,属于百分之百原创,其实从条目的文字描述上可以探测出百度中立性的低线。

  百度百科的第一个条目是关于自己的介绍,内容如下:

  百度百科,一部开放的网络百科全书,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访问并参与撰写和编辑,分享及奉献自己所知的知识,所有人将其共同编写成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并使其不断更新完善。

  百度百科使用基于WEB2.0基础上的WIKI服务来进行正常运作。

  百度百科本着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提倡网络面前人人平等,所有人共同协作编写百科全书,让知识在一定的技术规则和文化脉络下得以不断组合和拓展;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网络平台,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充分调动草根大众的力量,汇聚上亿网民的头脑智慧,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实现与搜索引擎的完美结合,从不同的层次上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用户使用百度百科,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也可以参与编写分享智慧,将头脑中的的隐性知识重新组织,不断累积成全人类共同的开放知识库;百度百科与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三位一体的服务,共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搜索体系,成为网页搜索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

2006年4月20日星期四

丧心病狂-ATM自助银行惨案

  我一直以为深圳广州的治安已经很差了,而长三角地区的治安应该很好,直到我在网上看到了这么一个可怕的帖子。

  我是从同事转发给我的邮件中看到这么一个帖子的,说在宁波一个ATM取款机发生凶杀案,几天前,在下午七点钟,劫匪向取款机前的取款人连刺九刀,杀死人后进行抢劫,整个过程被银行的监控器拍摄下来,案发四十小时后,歹徒在苏州被警察抓获。

  看到这个帖子,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谣言吧?因为逻辑上根本无法解释的通,从常理上看也是不可思议的。

  首先,在银行的监控器下行凶杀人,只是为了抢钱,而且附近还可能有银行的保安人员,这样明目张胆地行凶难道不怕被抓,不怕死吗。

  其次,即使为了抢钱,也不至于先杀人吧,杀人和抢劫在量刑上可绝对不是一个尺度的。

  再次,七点钟就行凶杀人,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天还没黑呢,很容易被人发现的。

  最后,长江三角洲的治安一向是不错的,至少应该比深圳好啊,很少听说过这么丧心病狂的抢劫凶杀,怎么可能发生这样不可思议的凶杀案呢。

  然而,帖子后面有一个视频链接地址,我打开后,发现是杭州电视台的一段新闻,和帖子上说的内容一模一样,监控录像中歹徒行凶的画面被一丝不漏地拍摄了下来。

  可以说,我真被这段真实的录像吓了。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竟然不是虚构的谣言,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实在太不可思议,被害人的尸体以及歹徒行凶的画面都血淋淋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事实将我的推断全部推翻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实实在在地发生了,面对这个颠倒黑白的社会,任何理性的思考和推断都是靠不住的。

  这个案件实在太恶劣了,歹徒行凶是那么地肆无忌惮、穷凶极恶,被害人居然连一点生存的机会都没有,歹徒的凶残和毫无理性令人震惊,为什么要在抢劫前先取人的性命呢,难道这个人的性命用钱都无法收买吗?现在已经讲不了什么人性和人权了,为什么这些歹徒眼力连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观是非观都没有呢?我们的法律为什么连一点威慑力和公信力都没有呢?我们的社会治安为什么乱成了这个样子呢?

  生活在这个国度是可悲的,那个被害人死的真是太冤枉了,现在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我们的媒体总是在宣传什么八荣八耻、文明上网,可耻啊!一个连这么荒唐的凶杀抢劫都可以发生的地方,还讲什么狗屁文明上网呢!不要在蒙敝人民了,教一下人民如何自卫,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对付那些连死都不怕的歹徒吧。保障我们能在这个可怕的社会上生存下来,才是这个政府的首要任务。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

  视频地址:http://www.tvix.cn/play.php?v=YNgQCEz8rtX

  参考帖子:ATM自动银行惨案,发人深思!你准备好了吗?

  惊!才晚上7点多,歹徒就敢如此嚣张,这不是给我们狠狠地敲响了警钟吗?!一般人的惯性思维是认为夜深才会有夺命歹徒出没(请注意是“夺命”),尤其是在自动银行这样人流量不算少的公共地方。这个视频我反复看了10遍。心想,当时如果换成是我在场取钱,估计也是死路一条。歹徒从抱住受害人——推到墙角——捅刀子,这个过程只有3秒钟。3秒钟就要了一个人的命!

  用现在比较时髦的一个词来说,就是歹徒和取钱人的信息“不对称”。歹徒目的非常明确:用刀捅死你!而那个取钱人感觉是:这个人可能(只是可能还不明确)想抢钱?根本不知道是自己会被杀。所以他做出的行为是:输错密码让卡被吞(目的是让歹徒抢不到钱)。这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当吐出纸条时,歹徒抱他,他心中可能还舒了一小口气,认为你这下拿不到钱了,你还能怎样?打就打,我怕你啊!但是他想错了,歹徒直接要的是他的命!就这么直接干脆迅速。从回放镜头看,歹徒抱住他,他一回身打了一记右摆拳,但打空了被歹徒卡住脖子迅速推到墙壁,然后就是大力捅刀子,直接致命。令人震撼的3秒钟啊!令人唏嘘不已的3秒钟啊!

  他到死可能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会这么快就被捅死?这就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我想,如果时光能倒退回去,让受害人从头再做一次,他肯定不会这么处理。我想他一定不会把卡插进去,肯定会走到一旁,示意让歹徒先取款,说自己在等人。我想这种情况下,歹徒一般不会拔出刀行凶,因为抢钱的目的没达到。然后在电话里说你到了吗,对,就这个自动银行,你在对面啊,好,我出来接你之类的,然后走出去。(大家说这个办法好吗?)

  如果已经把卡插进去了,怎么办,是不是应该重重拍一下取款机台说:他妈的,取款机又没钱,然后迅速回头跟歹徒说,操他吗的,真衰!就这么看着歹徒的眼睛果断走出门去。我想歹徒在短短的时间内也难判断是否该拦住他,还是捅他?因为没钱啊!对吧。

  假设最坏的结果是,歹徒不管有没钱,都掏出刀子捅,那就看你造化了,你不可能再像那位仁兄一样,只是推推搡搡,不痛不痒的迎击,等着被捅死。你肯定会奋尽全力一搏,比如用腿狠揣歹徒腹部或其下身,阻击他不让靠近,一边伺机开门逃出去。这时候为了命,你什么都做的出,因为你已经知道不是生就是死!死死盯住他的持刀那只手,找准机会抓住其手臂,然后用头猛撞歹徒的面部,用牙咬他的鼻子或耳朵,用另一只手抠他的眼珠子,我想这时候用什么招都行,关键要实用(就是迅速让歹徒失去战斗力)!

  非常惋惜那位受害人,如果时光倒退一点点,歹徒抱住他的腰,我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回身(他做到了),关键是要紧紧抓住歹徒的双手腕(他没做到),目的是让他捅不了刀子,然后用额头猛烈撞击歹徒鼻子,狠咬歹徒的脸肉,受害人死就死在他以为只是一般的打斗,不知是要他的命!这个案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1、尽量不在夜间取款。2、要取就到人多的地方取。3、碰到有可疑的人在身后,迅速离开,不要取款。4、如果在取款的时候突然有人抱住你,你只能尽全力一搏了,撕咬、踢裆、头撞、背摔,看你造化了。

  我非常憎恨这个穷凶极恶的歹徒,为受害人感到无比悲伤,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每个人都有可能碰到,不是你死就是歹徒死,当你面对这种险情时,你准备好了吗?
 

2006年4月19日星期三

PHP读MYSQL中文乱码的解决方法

  打算切换某个网站的主机,没想到遇到Php和Mysql中文乱码的问题。

  以前的国外主机用的Mysql是4.x系列的,感觉还比较好,都无论GBK和UTF-8都没有乱码,没想到新的主机的Mysql是5.0版本的,导入数据后,用Php读出来全是问号,乱码一片,记得我以前也曾经有过一次切换出现乱码的经验,原因肯定是Mysql版本之间的差异问题。

  只好查资料,发现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在mysql_connect后面加一句SET NAMES UTF8,即可使得UTF8的数据库消除乱码,对于GBK的数据库则使用SET NAMES GBK,代码如下:

$mysql_mylink = mysql_connect($mysql_host, $mysql_user, $mysql_pass);
mysql_query("SET NAMES 'GBK'");

2006年4月18日星期二

Windows IIS下论坛静态化分析

  这两天研究Discuz 4.1,并成功地将原来一个Discuz 2.5的论坛升级到了最新版本,个人感觉这个论坛实在不错。

  我的Discuz 4.1是在Apache+Php+Mysql下运行的,并开启了Url Rewrite,之后我发现整个论坛的大部分页面都可以使用html的静态地址方式来访问,感觉真不错,Apache实在太强大了,难怪现在用Apache的站点那么多。

  IIS下能否也实现这种静态化功能呢,我知道Helicon开发了一个叫ISAPI_Rewrite的ISAPI程序,可以在IIS下实现Url Rewrite功能,不过我自己还没有尝试过,过两天按照下面的操作测试一下看看效果如何。另外,下文Discuz提供的ZIP文件里的Rewrite.dll实际上就是Helicon的ISAPI_Rewrite程序,我对Discuz做为软件开发商居然也盗版同行的软件感到遗憾。

  参考文章:Discuz!4.1.0 IIS Rewrite配置方法(转自DISCUZ会员区)

  Discuz! URL静态化功能受到论坛所在服务器环境的制约,在开启此功能之前,请根据你的Web服务器环境,选择相应的环境配置方法,以下提供的iis6下的服务器配置..其它服务器(如apache,zeus)你可以根据原理自行配置。

  1、下载IIS Rewrite模块:http://download.discuz.net/4.1.0/discuz_iis_rewrite.zip

  2、将压缩包解压到任意目录,(如:C:Rewrite)。然后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IS信息服务管理器”-“网站”-“您的站点”-“属性”。在“ISAPI筛选器”项点击“添加”,筛选器名称填入Rewrite,可执行文件为C:RewriteRewrite.dll;

  3、重新启动IIS就可以生效了。

  通过上述配置后,您就可以在Discuz!4.1.0后台中根据需要开启影响的静态功能了。

  无:不启用URL静态化功能。

  Discuz!Archiver静态化:当论坛启用Archiver功能时,Archiver内的所有链接均采用*.html形式。

  普通页面静态化:对论坛常用页面(如forumdisplay.php、viewthread.php、viewpro.php等)进行URL静态化转换。

  Archiver和普通页面均静态化:对Archiver以及论坛常用页面(如forumdisplay.php、viewthread.php、viewpro.php等)进行URL静态化转换。

  使用注意事项:

  您可以通过系统设置中Discuz!选项来控制URL静态化的打开或关闭及其工作状态,本功能对服务器环境有特殊要求,独立主机用户需要对Web服务器增加相应的Rewrite规则,因此需要服务器权限才可使用;对于虚拟主机用户,您需要向您的空间服务商进行咨询:空间是否支持Rewrite以及是否支持对站点目录中.htaccess的文件解析,只有满足这两条件,URL静态化功能才会生效。打开URL静态化后,论坛一些常用链接会变成类似discuz/forum-1-1.html形式,如果您的服务器环境不支持或者尚未配置好,访问这些链接会出现“网页无法显示”的错误信息,论坛将无法正常访问。发生无法访问的现象时,请您进入管理后台,关闭URL静态化功能,论坛即可恢复正常状态。

  本文提供的压缩包中还有一个httpd.ini文件,该文件是rewrite规则的配置文件。内容如下(无需修改):

[ISAPI_Rewrite]
# 3600 = 1 hour

CacheClockRate 3600

RepeatLimit 32
# Protect httpd.ini and httpd.parse.errors files
# from accessing through HTTP
RewriteRule ^(.*)/archiver/([a-z0-9-]+.html)$ $1/archiver/index.php?$2
RewriteRule ^(.*)/forum-([0-9]+)-([0-9]+).html$ $1/forumdisplay.php?fid=$2&page=$3
RewriteRule ^(.*)/thread-([0-9]+)-([0-9]+)-([0-9]+).html$$1/viewthread.php?tid=$2&extra=page\%3D$4&page=$3
RewriteRule ^(.*)/profile-(username|uid)-(.+).html$ $1/viewpro.php?$2=$3

2006年4月17日星期一

深圳治安的现实和思考

  每一个深圳人都有被偷的经历,对于深圳的治安,深圳人却大多有苦难言,甚至感到绝望。

  我自己做为一个深圳人最近就有切身体会,昨天下午我的太太带着儿子去南山岁宝百货购物,晚上和另外一个女伴在南山岁宝下面的肯德基吃饭,却不料在肯德基中被盗窃团伙偷的身无分文。

  当时我太太和那个女伴将提包放在座位上,吃饭的时候也一直注意着提包,这时一个男人带着一个小孩过来,说我们的孩子把他小孩的手弄伤了,然后和我太太纠缠,以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只几秒钟功夫,我太太和那个女伴的提包就趁她们不注意的时候被偷走了。

  由于岁宝的那个肯德基没有监控录像,门口也没有保安,因此她们发现被偷后一点办法都没有,她们的损失非常惨重,两人的手机、数码相机、身份证、IC卡、银行卡、信用卡、钥匙等等全部丢失,两人一共损失了数千元,当时我太太打电话给我时候,我真吃了一惊,赶快打电话将信用卡和银行卡挂失了,否则信用卡不用密码就可以刷一万多,那损失更大了。

  可悲啊,在一个连吃饭都不安全的城市里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哀啊。而肯德基做为一家外资企业,怎么可以连顾客安全就餐都不能保证吗?只知道赚钱吗?

  以前大街上新疆小偷多,这没办法,我们深圳人在大街上走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见了新疆人模样的都远远地躲避,香港的游客也是一到深圳,就立刻把背包全部背在前面,在深圳,后面背个背包满街走是个非常危险的举动。但是,如果连在肯德基吃饭也变成危险的举动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治安就已经濒于崩溃了。

  深圳的治安为什么会这么差,我想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两级分化严重所造成的。

  任何一种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是一种经过反复计算后的理性选择。选择打工与选择偷盗都有它的理由与成本核算。打工的收益与风险与偷盗的收益与风险经过比较后,如让人觉得更合算,那么,选择偷盗而不选择打工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在深圳几乎没有半点立足之地,如果他们去“血汗工厂”做劳工,一个月只有600-800元,而如果他们去偷窃,一天至少也有几百元,有时可以有上千元,钱来的太快,如果偷盗被抓的几率不是很高,被抓住后所受的惩罚不是很重的话,那么,选择偷盗而不是打工就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了!就建设和谐社会而言,我们当然鼓励大家都去打工,愉快的去接受资本家的剥削与栽培,而不去上街偷盗抢劫去。

  我们可以痛恨这些犯罪分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实际上已经让偷盗和抢劫的风险变得很低而收益很高,实际上是在逼迫一些破产的无产者走上犯罪道路,这就是社会的冰冷而残酷的理性。

  为什么那些偷窃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是我们的警察太少太无能了吗?我看不是,警察在一两天时间就可以抓住乱发文章的网民,那为什么小偷却抓不住呢?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小偷太多了抓不过来,还是因为抓小偷得不到物质上的收益,不如抓嫖客妓女罚款来钱快?我希望不会是这个答案。如果说我对深圳警察有什么建议的话,目前的警察队伍由于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干扰,从内部改革已经是非常困难了,我建议深圳政府能从香港引入一批警察的管理人员,改造我们现有的警察队伍,将其管理制度好好地改革一下,只要深圳的治安能达到香港的一半水平,那么广大的深圳市民就应该很满意了。

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

屏蔽百度快照的方法

  有时候,因为内容的更改或者隐私问题,我们往往不希望别人通过“百度快照”的方法查看自己网站的某一些网页,这里提供了一段让百度快照失效的代码。

  原理很简单,百度快照里面只有抓取了当前页面的文字信息,而图片和JAVASCRIPT代码还是调用远端服务器上的代码,如果你的网页里有通过.js文件的方式嵌入javascript代码,那么修改这个.js文件,在文件中加入以下代码,即可阻止别人通过百度快照查看你当前页面:

var page_url = window.location.href;
if ( page_url.indexOf("cache.baidu.com") != -1) {
top.location="http://www.williamlong.info/";  //此处地址修改为你希望转向的地址
}

  更新:由于百度改变的快照算法,不从远端服务器获取JavaScript文件,因此这个屏蔽方法目前已经失效。

Google推出在线日历

  Google即将推出在线日历服务Google Calendar,试图与雅虎广受欢迎的Web日历和微软普遍使用的Outlook程序展开竞争。

  Google Calendar(测试版)目前提供英语版。Gmail用户将在下周就能够享受这项服务。在随后的几个月内,Google将推出多种语言版本的该日历。

  Google日历采用了AJAX技术,从界面上看,Google日历的确很像微软Office中的Outlook,但是区别是,微软开发的Outlook软件已得到桌面电脑用户的广泛使用,并且微软的Office已经垄断了桌面办公软件平台。

  但微软提供的网上服务并没有Google的体验好,Hotmail功能和速度都不如Gmail,MSN搜索也不如Google搜索,Google的其他产品如Blogger、Talk、Desktop等都是直接和微软的相关产品相竞争。

  Google较早曾经收购了网络字处理软件厂商Writely公司,这是一家提供在线文本编辑服务的网站,可以让人们能够在互联网上处理办公任务,因此人们一直推测Google将创建一个与微软的Office相抗衡的基于网络的办公软件服务。

  目前Google是唯一可以挑战微软的软件公司,Google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令人爱不释手,并且Google的口碑要好于微软,Google Fans也众多,如果Google哪天真的推出一个Google Office的话,微软的噩梦就到来了。

  Google日历的网址是:http://www.google.com/calendar

2006年4月13日星期四

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

  全球知名的网络搜索引擎Google昨天在北京发布其全球中文名称“谷歌”。

  据了解,这是Google第一个在非英语国家起的名字。主持发布会的Google亚太市场总监王怀南解释说,之所以给Google起一个中文名字,是因为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需求。“Google的名字已经很好了,对于IT工作人员来说,这是非常方便的称呼,但是我们有大量普通的老百姓在使用Google,我们必须考虑他们的感受”。

  根据Google介绍,这一名字意味着“丰收之歌”,说是用“诗意的方式”寓意了“丰富多彩的搜索体验”,因为“用户搜索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起的不怎么样,发音不好读,也没有韵律,很生硬,名称的含义解释的也很生涩,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使用Google这个词。

  另外还有一段小插曲,Google的中文名本来锁定的是“谷果”与“古歌”,两位中国掌门李开复、周韶宁就坚定支持“谷果”,但被下属抨击为“更像农产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则被认为暮气沉沉。结果Google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起的“谷歌”成为“黑马”。

  IT圈内的人士也没闲着,无聊布棉昨天就迅速地给“谷歌”编了一个段子:

  说到傍大款,雅虎中国笑了,俺们后台有杨致远、马云,还有以前的周鸿一....

  说到2.0,iask笑了,俺们获得入选web2.0百强呐;

  说到农民,中搜笑了,俺们是养猪专业户,都快3.0了;

  说到吹牛,搜狗笑了,俺们张朝阳能说会道;

  说到知识,百度笑了,俺们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

  说到文化,Google笑了,俺们中文名叫谷歌,注意,不是伟歌。

  连岳也编写了一个段子:“谷歌”写给中国政府的保证书

  1、我们保证找不到任何色情资讯,但是结果会指向新浪社会新闻。

  2、我们保证找不到任何垃圾资讯,但是结果会指向新浪名人blog。

  3、我们保证修改搜索技术,将中国提供的官员名单等同于以下关键词——

  4、清廉、幽默、朴素、十年一衣、爱民如子、拍案而起、爱、做爱!

  5、我们保证“做爱”是百度恶意攻击的结果。

  6、我们认为,1988年之后就是1990年。

  7、我们还认为,6月3日之后当然是6月5日。

  8、我们保证找不到任何国际新闻,我们保证找不到任何敏感的国内新闻。

  9、Google商标在中国将改成“000000”。

  10、“000000”读为“谷歌”,但我们建议读为“胡哥”。

Tomcat中文乱码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自从接触Java和JSP以来,就不断与Java的中文乱码问题打交道,现在终于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现将我们的解决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Java中文问题的由来

  Java的内核和class文件是基于unicode的,这使Java程序具有良好的跨平台性,但也带来了一些中文乱码问题的麻烦。原因主要有两方面,Java和JSP文件本身编译时产生的乱码问题和Java程序于其他媒介交互产生的乱码问题。

  首先Java(包括JSP)源文件中很可能包含有中文,而Java和JSP源文件的保存方式是基于字节流的,如果Java和JSP编译成class文件过程中,使用的编码方式与源文件的编码不一致,就会出现乱码。基于这种乱码,建议在Java文件中尽量不要写中文(注释部分不参与编译,写中文没关系),如果必须写的话,尽量手动带参数-ecoding GBK或-ecoding gb2312编译;对于JSP,在文件头加上<%@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或<%@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基本上就能解决这类乱码问题。

  本文要重点讨论的是第二类乱码,即Java程序与其他存储媒介交互时产生的乱码。很多存储媒介,如数据库,文件,流等的存储方式都是基于字节流的,Java程序与这些媒介交互时就会发生字符(char)与字节(byte)之间的转换,例如从页面提交表单中提交的数据在Java程序里显示乱码等情况。

  如果在以上转换过程中使用的编码方式与字节原有的编码不一致,很可能就会出现乱码。

  二、解决方法

  对于流行的Tomcat来说,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1) 更改 D:Tomcatconfserver.xml,指定浏览器的编码格式为“简体中文”:

  方法是找到 server.xml 中的

    <Connector port="8080" maxThreads="150" minSpareThreads="25" maxSpareThreads="75"
    enableLookups="false" redirectPort="8443" acceptCount="100"
    connectionTimeout="20000" disableUploadTimeout="true" URIEncoding='GBK' />

  标记,粗体字是我添加的。

  可以这样验证你的更改是否成功:在更改前,在你出现乱码的页面的IE浏览器,点击菜单“查看|编码”,会发现“西欧(ISO)”处于选中状态。而更改后,点击菜单“查看|编码”,会发现“简体中文(GB2312)”处于选中状态。

  b)更该 Java 程序,我的程序是这样的:

public class ThreeParams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K");
      ...
  } 
}

  粗体字是必需要有的,它的作用是让浏览器把Unicode字符转换为GBK字符。这样页面的内容和浏览器的显示模式都设成了GBK,就不会乱码了。

2006年4月11日星期二

伤心藏南

  在中国版图上,有一块9万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浙江省的美丽而又富饶的地域,被印度实际控制,这便是根据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而被印度窃据的藏南地区。1962年,印军向中国边防军挑衅,中国被激怒,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追击部队的挺进速度比印军逃亡的速度还快,一个被印度军方夸耀中国军队要打半年的山口结果只用一个下午就被攻克了。

  中国用战争手段表达了维护中国版图统一的坚强决心,然后将军队撤回原防区驻防,印度终毛泽东之世虽然不敢再宣扬对藏南的主权,然而却继续窃据藏南。1987年印度宣布在藏南地区成立“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同时向该地区大量移民,企图造成一个既成事实,目前人口几乎和整个西藏的人口一样多,让中国投鼠忌器。

  藏南地区因此成为中印之间邦交正常化的最大障碍。由于1962年边界战争的阴影,印度始终将中国作为假想敌。为保持印度在藏南地区的绝对优势,印度不遗余力地购置先进武器,不停地向藏南移民。目前定居在那里的印度人比中国原住民门巴族、珞巴族、爱缔族(僜人)还多。最令人扼腕的是,由于藏南地区已经被印度窃据长达四十多年,许多不明真相的国家都已经误认是印度领土,在第三方出版的地图中,只有联合国将藏南标注为争议地区,而其它多数国家都将藏南涂上印度的颜色。

  维基百科全书关于“藏南”的条目是这样写的:

  藏南属于西藏的一部分,并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为西藏自治区的下属地区。中印边境战争之后,主体为印度控制,并且现在为阿鲁纳恰尔邦。

  1914年的中英藏西姆拉会谈,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藏南地区割与英国。后来英藏代表皆签字批准该线,中方代表则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即英国),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国曾经夺回藏南,但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回实际控制线。印度在1982年建立阿鲁纳恰尔邦,遭到中国的强烈抗议。但中国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以夺回该土地。

  解放军作家金辉对藏南那片土地这样换算: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那一片被中国收复又放弃的土地是比西藏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富饶的地方。那里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海拔下降到一二千米甚至几百米,有印度洋暖风的滋润,属亚热带生态环境。土地极其肥沃。植物茂盛,能够生长菠萝香蕉。自然景观奇异。矿产丰富雅鲁藏布江著名的“大拐弯”,可利用的落差2230米,如果横切大拐弯建一条40公里长的引水隧道,可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我们失去的这片土地,是西藏人民历代居住的土地,是西藏气候最好、物产最丰富的一片宝地,然而这片领土却在我们手中,被随随便便地丢掉了。

  据说,国际上有以下规定:一国占据某地50年以上,国际上就承认该国对这一地区的合法拥有权。藏南,这片肥沃而富饶的土地,看来已经永远失去了。

  参考文章:伤心藏南

  在东经92度至97度之间的约9万多平方公里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要以为这里属喜马拉雅山脉就尽是些冰雪满野的荒漠。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想不到吧?

  这块面积巨大得相当于浙江省而又富饶的地域,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的革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就是上图中青色的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上图红线,传统习惯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战争中,中国在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将军队悉数撤回至实际控制线(青色线附近)后20公里,不啻于在事实上承认麦线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里,耕作建设,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万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无别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块土地,再收回,我看:难矣!一时的失策,竟做成了连麦克马洪也无法做到的事!

  在当时的苏、中、美大三角大战略中,中印之矛盾是虽是次要矛盾,不值得与之扩大战端,但在当时失地尽复的情况下,军威显赫,各族同仇(大量物资,如炮弹等是在牦牛也无法爬行的情况下,由我藏胞一发一发山那边背过来的),并且更重要的是,当时印度东北一带风声鹤唳,已无可战之兵!是完全可以守住的。守住了,在谈判桌上就占主动: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实力控制。而现在,既不战又不守,又不能把印度拉上谈判桌,这究竟算什么回事?!就算上了谈判桌,能希望印度会原原本本地把这块领土交还中国?代价是什么?有多大?

  失策!徒唤奈何!

2006年4月10日星期一

在Google Earth上免费发布广告

  因为Google Earth卫星地图的名气越来越大,目前一些商家已经在开发和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地图上的广告商机了。

  前几天,男性杂志《Maxim》就做了一个不错尝试,将一个110英尺长的巨幅杂志封面放在美国内华达沙漠上,做一个巨幅的“卫星广告”,不过Google Earth的卫星地图好像要2-3年才更新一次,通过这种方式在Google Earth上做广告,需要一定的耐心。

  至于在Google Earth上的这种广告效果如何,至少对于我这个Google Fans来说,Maxim我是今天第一次从Google Earth上知道的,我又为此写了一篇Blog,那么更多的人也会知道Maxim,所以这种特殊的广告也是有一定作用的,至少能引起不少人的好奇心。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知道Maxim是一种软性的消遣类杂志,这类软性杂志改变了以往那种以“露”取胜的风格,而以更多的消遣内容取而代之。我在网上发现周迅和林志玲都上过Maxim的封面,看起来还不错,不过在内地都没见过这种杂志出售,估计香港那里才有出售。

  其实推广一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家的房顶免费做广告,只要我们的房楼足够大。当你绘制的楼顶广告,正好被Google的卫星拍摄到,于是你的广告便会免费刊登在Google的地图上(如下图),会吸引更多的你的目标用户,哈哈,是不是很不错的创意,又省钱又过瘾。

2006年4月9日星期日

Google卫星地图的军事基地

  据我所知,Google好像已经不是第一次将别国的军事基地做成高分辨率了,其实Google这么做也不是很厚道,中国那么广阔的地方都是低分辨率,唯独军事基地是这么高的分辨率,这不是没事找抽吗?也难怪印度总统对Google卫星地图勃然大怒,要求Google将敏感地区从Google卫星地图中抹去。Google地图是否泄密的确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议,至少我知道的受害者就有台湾日本印度以色列北朝鲜、甚至美国自己,Google卫星地图好像已经快成为各国政府的眼中钉了,不过目前关于卫星影像的公开与泄密还有很大争议,短期内各国政府可能还真拿Google没办法。

  参考资料:惹恼印度Google再陷泄密泥潭

  2006-03-30

  全球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的地图软件再次惹祸。据《印度斯坦时报》28日称,全球搜索引擎Google近期将印度北部地区的一系列空军基地的高清晰卫星照片公布在国际互联网上,印度方面对此表示了震惊和愤怒。这已是Google数月来第二次惹火印度,而Google地图软件“Google Earth”再次引发世人争议。

  起因:

  印度军事机场曝光

  据悉,Google新公开的卫星图片可以清楚看到印度军事机场上不同种类的战机。除此之外,驻昌迪曼迪尔印度陆军西部军区司令部的高清晰度卫星照片也被公布。国际宇航联合会的官员表示,这种高清晰卫星图片可以帮助敌人分析判断当地的空军军事实力,具备较高的情报价值。

  这并非“Google Earth”第一次公布敏感照片,数月前印度海军的舰艇等军事设备也被公开,印度总统阿卜杜尔.卡拉姆当时愤怒的将其称为“严重的事件”。事实上早在2004年,阿卜杜尔.卡拉姆就公开表示了担忧,当时Google免费卫星照片清楚显示了印度议会大厦等敏感建筑,卡拉姆称这可能使恐怖分子更轻易地掌握到其潜在袭击目标。

  背景:

  Google遭多国质疑

  一切风波源起于Google在2004年推出的“Google Earth”网络终端软件。它是一个卫星图片浏览软件,数据涵盖全球,包含各地企业及其他重要地址的数据库,可迅速在空中摄影照片上确定它们的位置,并可对照片进行高倍放大。自从面世以来,“Google Earth”遭到韩国、泰国、美国等国家的质疑。他们表示“Google Earth”提供的照片一些极其敏感。据悉,“Google Earth”曾公布了韩国总统府青瓦台和一些军事基地的卫星图片,而朝鲜延边的核设施甚至也被公开。

  体验:

  可怕的强大功能

  即使是免费版,“Google Earth”的功能与信息量已相当庞大。以纽约为例,记者使用的免费版“Google Earth”所提供的纽约地图,其最高精度为270英尺高度(约81米),画面上汽车类型已能清晰辨认,加油站、银行、餐厅名字等公众信息被详细标记。

  除了提供免费高精度卫星地图,“Google Earth”更可怕的功能是支持用户上传地图标注。这意味着即使Google提供一张毫无标注的卫星照片,也能在极短的时间里由互联网用户自行改进成地图,大到街道名字,小到一座居民楼的主人姓名,都能迅速被标注在上面。如今不少互联网用户已成为“Google Earth”迷,他们平时热衷查找全球各地卫星照片并对其进行标注。“Google Earth”网页上时常出现的敏感照片中,一部分为网友自己推荐并公开。

  除了免费地图,在付费后互联网用户还可享受其GPS(全球定位系统)功能,以及3D卫星地图服务。用户能够通过这样的地图熟悉了解某地的地形、地势,而此类地图精度相当高。由于担心遭恐怖分子利用,以色列曾要求Google降低对以色列地图的分辨率。为了不违反美国有关法律,Google也限制了一些地图的分辨率。

  争议:

  是否危害国家安全

  对于“Google Earth”是否在即时更新地图,Google对其否认,称该公司提供的图片均来自公开渠道,而且照片都是一两年前的,并不是实时照片。

  时至今日,对于“Google Earth”是否危及国家安全的争论仍未停止,不过美国安全专家认为,“Google Earth”提供的图像资料也可直接从成像公司及其它途径获得,因此将Google Earth视为安全威胁其实是指错了对象。

2006年4月8日星期六

追忆四五事件

  今天在网上听了几天前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的《追忆“四五运动”》这个节目,我才记起,几天前的四月五日,竟然是四五事件三十周年。官方的传媒却对这个三十年前的重大历史事件只字不提。

  锵锵三人行的《追忆“四五运动”》中,窦文涛、梁文道、徐子东三个人分别回忆四五事件当时发生的情景,四五事件对于我来说是很遥远陌生的,因为一九七六年我还不懂事,直到我上初三的时候,我对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四五事件是完全还不知道,那时是八九年的春天,我们年轻的语文老师对当时的学生运动也颇不以为然,在课堂上发表评论说当时广场上的学生是在“闹”,引起四处虚声一片,我们的语文老师就给我们讲四五事件,说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爱国运动,他还回忆当时他在北京的日子,也去天安门广场抄写诗歌,那是诗歌的海洋,他看我们很感兴趣,就即兴用他的山东方言朗诵了一首当时著名的诗歌:“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英杰,扬眉剑出鞘。”

  现在我也知道,四五事件虽然已经平反了,但还是不能写到历史教科书中,因为四五事件的象征意义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我们那一代人不知道四五事件也不足为奇。我想当时毛泽东一定记得二十年代的三·一八事件,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的军队在执政府门前向集会请愿的学生开枪,导致47人死亡,这一天被鲁迅先生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段祺瑞”的名字在现代史上也成了“千古罪人”的代名词。历史的教训是如此的深刻,1966年9月2日,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一条咒语式的指示:“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而1976年的四五事件,毛泽东终于没有让事件变成大规模流血冲突,也算是一大功绩吧。毛泽东在死前,应该也不会对四五事件感到内疚吧。

  四五事件,在我心中是没有印象的,我那遥远的记忆中,只模糊记忆着中学的那个语文老师激昂的面孔。

百度染指维基百科

  根据最新的消息,百度秘密开发的所谓“百度百科”已经基本成型,预计近期即可推出。这是百度又一次提高自身流量的尝试,但其手段极有可能是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代价。

  维基(Wiki)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所有用户均可以在Wiki上增加和修改条目,也可以把Wiki理解为网上的百科全书。

  目前全球最著名的Wiki是维基百科(Wikipedia),截至本月初,维基百科中文版条目数突破6万2千条, 英文条目数则超过100万条。

  不过Wiki在中国发展并不理想,从去年开始,维基百科就被有关部门封了,中国地区至今无法访问维基百科。

  在Wikipedia不能访问的情况下,国内也有一些Wiki的尝试,例如方东兴搞的维客中国,由于它是在维基百科被封的当天正式运营,并且内容大量剽窃维基百科的内容,因而引起维基社区人愤怒的指责和攻击,自觉理亏的维客中国也不得不在仅仅生存了十天的情况下黯然关闭。

  百度开发的百度百科系统其实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条目的版权。

  维基百科全书非常注重版权,要求每一个条目都来自于书写者的原创。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维基是开放的,可修改,可复制,可公开,而抄袭的词条则会对原作者构成著作权的侵犯。这对习惯了已经在互联网上发表些有着强烈个人色彩的评论和转贴成性的中文网民一下子还真是很难适应,这些版权意识相对淡薄的国内浏览者和书写者,经常会无意识地侵犯他人的版权,如果百度再对此进行纵容,那么毫无质疑,百度百科将成为侵权和抄袭的天堂。

  百度对于知识产权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答案很简单,百度最主要的流量来源-MP3搜索就是一个明显的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例,百度不但不知悔改,反而厚着脸皮和国内的唱片公司打官司,很难想象百度会是知识产权的维护者。

  另外一个问题是条目的中立性原则,维基百科的中立观点政策指的,应该要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简单讲就是中立的立场,中性的描述。所有文章都应该是“没有偏见”,或是写的时候要从一个“中立观点”出发。用“没有偏见”的文字就是要使那些文字不成为任何一个特定的观点的拥护者,反而我们要确保在争论中的各方的观点都能被公平地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维基百科上关于“百度”的条目上,就有各方的观点,既有肯定百度的观点,也有列举百度恶行的观点,而在所谓的“百度百科”上,是否会允许这些指责百度的言论存在?如果一个公司连自身的中立性原则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可能成为“中立原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呢?

  最后一点,维基百科的写作门槛是很高的,这种写作门槛并不是指要求一个人的文笔要多么精彩,也不是要求一个人懂的知识要多么全面艰深,而是指进行词条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保持中立、版权意识,绝对不能从哪儿顺手复制粘贴点什么,书写一个好的条目往往要求作者要有相当高的文字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维基百科显然是属于精英们的表演舞台,而百度在中文互联网精英分子中的口碑一直不好,百度的忠实用户大多是低端用户,因此百度的这个Wiki会发展成什么样,是令人感兴趣的地方。

  当然,百度做这个也有一些优势:互联网入口网站的人群优势,社区服务的交流优势。而且百度做用户互动类产品(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之类)经验已经积累不少,对于这种开放型产品的运营,应该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到底百度百科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百度百科

  参考新闻:百度秘密研发百科 将引发第一解释权争夺?

  导语:

  百度公司可能于近期推出一个重量级的web2.0产品,能让任何人都可以对任何词条作出解释;此消息一经传出,便得到一些网站及专业论坛的纷纷转贴,网友们更是争先对其进行解释,并猜测其为百度的下一个秘密武器。而与此同时,关于开放词条的第一解释权话题也被放到台面。

  百度内部渠道透露

  百度公司即将推出的这项服务,初步命名为“百度百科”,是一种超文本系统,所有用户均可以在“百度百科”上增加和修改条目,也可以把“百度百科”理解为网上开放的百科全书。

  百度一位相关负责人透露,百度近日确在进行相关产品的内部测试。但该负责人并没有透漏该产品的正式发布时间,也没有具体说明该产品的属性。

  虽然正式上线时间没有得到百度公司的最终确认,但也有百度内部人士透露,“百度百科”进行内部测试已经有一段时间,预计百度公司会在4月中旬正式对外发布。

  “第一解释权”的所有权归属讨论

  与“百度知道”、“百度帖吧”产品发布之初的情形一样,业界对“百度百科”推出已经开始不同的观察和分析,对于这个将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由最多人来编撰的百科全书,如果 “张凯歌”这一词条词汇的第一条注解人被胡哥捷足先登、“王洋”第一条注解人是锅德刚,将会产生怎样的结局?谁将成为这部词典的“第一解释权”的所有者?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对任意词汇作出解释,所以第一条解释会对其后的解释影响巨大。但现在由于百度百科还没有正式推出,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排列同一词条的不同解释尚无法得知,相信这些都是一个有意思的讨论。除此,“百度百科”作为一个“开放的写作平台”,百度又如何减少垃圾信息,也是网友争论的问题。对此,有些网友表示担忧,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也有一些业界人士认为,百度在技术层面已相当成熟,并已经获得“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等社区服务的经验,相信能够设计出针对垃圾信息的对策。

  而一位互联网专家的看法是,现在还很难预料,“百度百科”发布的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这样一个平等、协作、分享的平台,对于用户来说,最大的意义无疑是他们可以参与编辑一个开放的百科全书,并为人类知识分享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百度百科”也将会真正体现一个新媒体的精神。

  新闻背景:百度可能本月底推出Wiki,意在提高用户粘性

  记者百度一下“百度百科”,某知名网络媒体以“百度可能本月底推出Wiki,意在提高用户粘性”为题,报道了百度公司即将推出“一种可以自由编写的社群协作式写作平台”服务的消息。该消息一经 刊发,便吸引了众多媒体及网民的关注。

  在新闻刊发不到半个月时间里,各大网站及论坛、Blog纷纷转贴该消息,其中包括业界比较有影响的iresearch论坛和donews社区等都有转载;通过百度搜索,更是可以获得多达470条转载记录。而在一些论坛中,有关百度即将推出“社群协作式写作平台”服务的帖子相继被广大网友置顶为热贴,一场关于“第一解释权”的争夺悄然兴起。

2006年4月7日星期五

百度的秘密-关于MP3搜索

  百度的MP3搜索隐藏着一个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秘密。

  众所周知,在国外法律健全的国家,一个网站如果搞MP3下载,肯定会因为版权纠纷而面临法律的制裁,最终不得不关闭这项服务。

  而在中国这样法律不健全的国家,每个人都知道MP3搜索肯定有很大流量,但做还是不做,对于一家网络企业来说可以有多种选择:

  1、Google的选择,无论美国和中国都不做MP3搜索,不做侵犯知识产权的事情。

  2、Yahoo的选择,在美国不做MP3搜索,但在中国的搜索引擎上做MP3搜索。

  3、百度的选择,宁可和国内唱片公司打官司也要做MP3搜索。

  根据ALEXA的统计显示,百度的MP3搜索流量巨大,成为仅次于常规网页搜索的第二大搜索,占其中流量的16%。因此也不难理解,百度宁可和国内唱片公司打官司也不能不做这种侵犯版权的搜索。

  然而,百度并非是完全肆无忌惮,它还是有所顾忌的,最主要的是害怕被国外的唱片公司指控。因为百度是在美国上市的,美资超过51%的企业,百度知道如果陷入这种法律纠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因此,百度就自作聪明地在MP3搜索上做了一个小伎俩,使得只有中国地用户才能正常使用百度的MP3搜索。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大家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试验进行验证:

  先以正常方式在百度的MP3上搜索一首英文歌曲,比如Titanic(电影泰坦尼克号歌曲),则百度搜索出1,460个结果,如下图所示。

  然后在IE里设置一个国外的代理服务器,使得你的IP地址变成国外的IP地址,这时候再上百度搜索一下这首歌,你会发现搜索不到任何歌曲,如下图所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对于英文歌曲的MP3搜索,只有中国的IP才能进行,使用外国IP无法搜索,百度在对所有外国人进行“信息封锁”。

  当然,不可否认,这种明知故犯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在中国是比比皆是的,这也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国际关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中美知识产权摩擦不断升级,中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如果中国的企业不好好保护知识产权的话,美国很可能会采取各种制裁行动,包括阻止某些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然而,百度做为一家知名的上市网络公司,不想着如何减轻政府的负担,却只顾自己赚钱,钻法律的空子,明知故犯地侵犯知识产权,专门给国家和政府制造麻烦,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最终得到的结果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每年都不断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进行指责,使得中国政府在经济和外交上处于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也遇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这些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2006年4月6日星期四

美国电影协会推荐最惊心动魄的100部电影

  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 )2001年6月12日晚发布了 《AFI 100部最惊心动魄的美国电影》(AFI’s 100 Years…100 Thrills)的名单。 该名单由美国电影界的名流选出,这些人士包括艺术家,影评家和历史专家, 达1400余人。候选电影有四百部,横跨各历史年代,包括各式类型电影。

  1. Psycho (1960) 惊魂记
  2. Jaws (1975) 大白鲨
  3. The Exorcist (1973) 驱魔人
  4. North by Northwest (1959) 谍影疑云
  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沉默的羔羊
  6. Alien (1979) 异形
  7. The Birds (1963) 群鸟
  8. The French Connection (1971) 法国贩毒网
  9. Rosemary's Baby (1968) 魔鬼怪婴
  1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夺宝奇兵
  11. 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
  12. King Kong (1933) 金刚
  13. Bonnie and Clyde (1967) 雌雄大盗
  14. Rear Window (1954) 后窗
  15. Deliverance (1972) 激流四勇士
  16. Chinatown (1974) 唐人街
  1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 (1962) 谍影迷魂
  18. Vertigo (1958) 迷魂记
  19. The Great Escape (1963) 大逃亡
  20. High Noon (1952) 正午
  21. Clockwork Orange, A (1971) 发条桔子
  22. Taxi Driver (1976) 的士司机
  23. Lawrence of Arabia (1962) 阿拉伯的劳伦斯
  24. Double Indemnity (1944) 双重保险
  25. Titanic (1997) 泰坦尼克
  26.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枭巢喋血战
  27. Star Wars (1977) 星球大战
  28. Fatal Attraction (1987) 致命的吸引力
  29. The Shining (1980) 闪灵
  30. The Deer Hunter (1978) 猎鹿人
  31.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第三类接触
  32. Strangers on a Train (1951) 列车上的陌生人
  33. The Fugitive (1993) 亡命天涯
  34. The Night of the Hunter (1955) 猎人的夜晚
  35. Jurassic Park (1993) 侏罗纪公园
  36. Bullitt (1968) 警网铁金刚
  37. Casablanca (1942) 卡萨布兰卡
  38. Notorious (1946) 美人计
  39. Die Hard (1988) 虎胆龙威
  40. 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 2001太空漫游
  41. Dirty Harry (1971) 警探哈里
  42. The Terminator (1984) 终结者
  43. The Wizard of Oz (1939) 绿野仙踪
  44.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外星人E.T.
  45.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拯救大兵瑞恩
  46. Carrie (1976) 卡丽
  47. 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 (1956) 天外魔花
  48. Dial M for Murder (1954) 电话情杀案
  49. Ben-Hur (1959) 宾虚
  50. Marathon Man (1976) 霹雳钻
  51. Raging Bull (1980) 愤怒的公牛
  52. Rocky (1976) 洛奇
  53.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说
  54.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1969) 虎豹小霸王
  55. Wait Until Dark (1967) 盲女惊魂记
  56. Frankenstein (1931) 科学怪人
  57. All the President's Men (1976) 惊天大阴谋
  58.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桂河大桥
  59. Planet of the Apes (1968) 人猿世界
  60. The Sixth Sense (1999) 灵异第六感
  61. Cape Fear (1962) 海角惊魂
  62. Spartacus (1960) 斯巴达克斯
  63. 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1962) 婴儿简出了什么事
  64. Touch of Evil (1958) 历劫佳人
  65. The Dirty Dozen (1967) 十二金刚
  66. The Matrix (1999) 黑客帝国
  67.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1948) 碧血金沙
  68. Halloween (1978) 月光光心慌慌
  69. The Wild Bunch (1969) 日落黄沙
  70. Dog Day Afternoon (1975) 炎热的下午
  71. Goldfinger (1964) 金手指
  72. Platoon (1986) 野战排
  73. Laura (1944) 罗娜秘记
  74. Blade Runner (1982) 银翼杀手
  75. The Third Man (1949) 第三者
  76. Thelma & Louise (1991) 末路狂花
  77.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 (1991) 终结者 2
  78. Gaslight (1944) 煤气灯下
  79. The Magnificent Seven (1960) 七侠荡寇志
  80. Rebecca (1940) 蝴蝶梦
  81. The Omen (1976) 天魔
  82.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 (1951) 地球停顿记
  83.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 歌剧魅影
  84. Poltergeist (1982) 吵闹鬼
  85. Dracula (1931/I) 吸血鬼
  86.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1945) 格雷的画像
  87. The Thing From Another World (1951) 魔星下凡
  88.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汉
  89. The Guns of Navarone (1961) 纳瓦隆大炮
  90. The Poseidon Adventure (1972) 海神号遇险记
  91. Braveheart (1995) 勇敢的心
  92. Body Heat (1981) 体热
  93. 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1968) 恶夜活跳尸
  94. The China Syndrome (1979) 中国综合症
  95. Full Metal Jacket (1987) 全金属外壳
  96. Blue Velvet (1986) 蓝色夜合花
  97. Safety Last! (1923) 最后安全
  98. Blood Simple. (1984) 血迷宫
  99. Speed (1994) 生死时速
  100.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 (1938) 罗宾汉历险记

美国电影协会推荐最惊心动魄的100部电影

  来源:美国电影协会(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06年4月4日星期二

Perl、PHP、ASP、JSP技术比较

  本文将对目前最常用的四种动态网页语言Perl(Practical Extraction and Report Language)、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ASP(Active Server Pages)、JSP(JavaServer Pages)进行一些技术性的比较。

  Perl

  Perl(Practical Extraction and Report Language)是一种很古老的脚本语言。最初的Web应用大多是用Perl编写的,Perl很像C语言,使用非常灵活,对于文件操作和处理具有和C语言一样的方便快捷。

  也正是因为Perl的灵活性和“过度”的冗余语法,也因此导致许多Perl程序的代码令人难以阅读和维护,因此使用的人在逐渐减少,并且目前有被Python替代的可能。

  另外Perl对于CPU的消耗似乎较高,效率似乎有一些不足。

  Perl开发的成功案例:

  Movable Type — 世界上使用最多的Blog系统之一,功能强大的足以和一个CMS系统相比拟。

  Awstats — 非常经典的日志系统,速度极快,功能也非常强大。

  结论:Perl在部分应用中能发挥很大优势,但其维护性差使得其普及变得很困难。

  PHP

  PHP(Hypertext Preprocessor)是一种嵌入HTML页面中的脚本语言。它大量地借用C和Perl语言的语法, 并结合PHP自己的特性,使Web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写出动态产生页面。

  PHP是完全免费的开源产品,不用花钱,Apache和MYSQL也是用样免费开源,在国外非常流行,PHP和MYSQL搭配使用,可以非常快速的搭建一套不错的动态网站系统,因此国外大多数主机系统都配有免费的APACHE+PHP+MYSQL。通常认为这种搭配的执行效率比IIS+ASP+ACCESS要高,而后者的使用还必须另外交钱给微软。

  PHP的语法和Perl很相似,但是PHP所包含的函数却远远多于Perl,PHP没有命名空间,编程时候必须努力避免模块的名称冲突。一个开源的语言虽然需要简单的语法和丰富的函数,但PHP内部结构的天生缺陷导致了PHP不适合于编写比中小型业余网站更大的网站。

  PHP开发的成功案例:

  MediaWiki — 著名的维基百科(Wiki)程序,如此庞大的条目居然只用PHP+MYSQL就能够支持,真是不可思议。

  WordPress — 著名的Blog系统,功能上丝毫不输于Movable Type,不少用户都纷纷从Movable Type转移到了WordPress。

  结论:PHP语法简单,非常易学易用,很利于快速开发各种功能不同的定制网站,PHP因为结构上的缺陷,使的PHP在复杂的大型项目上的开发和维护都比较困难。

  ASP

   ASP(Active Server Pages)微软的Windows IIS系统自带的脚本语言,利用它可以执行动态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的语法非常类似Visual BASIC,学过VB的人可以很快上手,ASP也是这几种脚本语言中最简单易学的开发语言。但ASP也是这几种语言中唯一的一个不能很好支持跨平台的语言。

  因为ASP脚本语言非常简单,因此其代码也简单易懂,结合HTML代码,可快速地完成网站的应用程序。

  ASP在国内异常流行,因为国内大多使用的是盗版的Windows和盗版的SQLServer,而ASP+COM+SQLServer实际上也是一种不错的搭配,其性能也不输于PHP+MYSQL,特别是Windows系统和SQLServer都有图形界面,比APACHE和MYSQL易于维护,因此对于不重视知识产权的国家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不过,正因为ASP很简单,所以单纯使用ASP所能完成的功能也是有限的,好在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技术拯救了ASP,微软提供了COM/DCOM技术,极大拓宽了ASP的应用范围,使得ASP几乎具有无限可扩充性。

  结论:和PHP一样,ASP简单而易于维护,很适合小型网站应用,通过DCOM和MTS技术,ASP甚至还可以完成小规模的企业应用,但ASP的致命缺点就是不支持跨平台的系统,在大型项目开发和维护上非常困难。

  JSP

  JSP(JavaServer Pages)是Sun公司推出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JSP技术是以Java语言作为脚本语言的,熟悉JAVA语言的人可以很快上手。

  JSP本身虽然也是脚本语言,但是却和PHP、ASP有着本质的区别。PHP和ASP都是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而JSP代码却被编译成Servlet并由Java虚拟机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JSP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因此普遍认为JSP的执行效率比PHP和ASP都高。

  JSP是一种服务器端的脚本语言,最大的好处就是开发效率较高,JSP可以使用JavaBeans或者EJB(Enterprise JavaBeans)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更为复杂的处理,但是这种网站架构因为其业务规则代码与页面代码混为一团,不利于维护,因此并不适应大型应用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基于MVC的Web架构。MVC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分为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三部分。模型是指应用程序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的操作;视图是指用户界面;控制器负责用户界面和程序数据之间的同步。通过MVC的Web架构,可以弱化各个部分的耦合关系,并将业务逻辑处理与页面以及数据分离开来,这样当其中一个模块的代码发生改变时,并不影响其他模块的正常运行,所以基于MVC的Web架构更适应于大型应用开发的潮流。

  因此,不少国外的大型企业系统和商务系统都使用以上的MVC架构,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大型应用。

  结论:JSP对于网站开发来讲不像PHP和ASP那样易学易用,支持JAVA的主机也少于支持PHP的主机,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Java技术在网站上的发展,不过在企业软件应用上来讲,MVC还是拥有相当大的优势的,虽然其配置和部署相对其他脚本语言来说要复杂一些,但对于跨平台的中大型企业应用系统来讲,基于JAVA技术的MVC架构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

2006年4月3日星期一

深圳人均GDP之谜

  深圳多年来一直是人均GDP最高的中国城市,但其GDP到底是多少,却有几个不同的说法。

  2004年,深圳全市GDP达到3422亿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修改为4282亿),人均GDP为7000美元,官方公布的深圳市年末常住人口597万。

  2005年,深圳GDP为4926亿元,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为15%,这是一个基本准确的数字,但2005年深圳有多少人口呢?

  深圳常住人口有多少?这是一个谜。金心异曾经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深圳人口之谜》,按照2000年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深圳市总人口为700万人。但是深圳官方政府却一直按照自己的数据进行统计深圳的总人口:2001年底深圳常住人口46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32万人。两者数据竟然相差了高达200多万。

  深圳政府统计的人口包括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之和,暂住人口只计算了办了暂住证的人口,没有办理暂住证的没有计算,相信这200多万就是没有办理暂住证的人口。

  以错误的人口数据计算出来的人均GDP当然是错误的,很多地方(包括英文的维基百科)都引用了一个错误的数据-深圳2001年人均GDP为136,071人民币(16,430美元),这显然是一个荒谬的数据,16,430美元?这意味着2001年深圳的人均GDP就超过了韩国和台湾,并直逼香港和新加坡了,可能吗?当然不可能,这个数据显然是将深圳GDP除以一百多万户籍人口得到的这个夸张的数据,不过之后的深圳政府似乎就不再使用户籍人口做为数据统计了。

  根据深圳官方的数据,深圳市2004年年末常住人口597万,这个人口数据应该比深圳的实际人口数字少。2005年广东和中央对深圳的人口数据进行了调整,在2005年11月份,广东省公布的数据中就提到深圳的常住人口为827万,据称“省里和北京(中央)就认这个数”,可见深圳调整常住人口数据并非完全主动,也是被迫的。不过827万这个数字应该和深圳实际人口比较接近。

  目前深圳官方已经确认2005年末深圳人口是827万,并且今后深圳常住人口将按这个口径对外公布,各类经济指标的测算也以此为依据。

  因此用这个人口数字,计算出来的深圳2005年人均GDP为7300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多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7%。

  当然,深圳政府对于经济的发展是雄心勃勃的,并制定了目标,2010年人均GDP要达到1.2万美元。

  如果只是从数据上看,只要年均增长超过13%,的确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并且可以预计深圳将在2008年,成为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的中国内地城市。广州和上海也预计将在2010年达到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目标。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一道门槛,这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是公认的从发展中状态进入发达状态的标志线。日本人均GDP是在1984年超过了1万美元,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的人均GDP分别是在1987年、1989年、1992年和1995年超过了1万美元。也就是说,2年之后,深圳人终于可以和24年前的日本人一样进入“发达地区”的状态了。

  2005年日本的人均GDP是36,486美元,这大概是个难以逾越的数字了,而整个中国2005年的人均DGP为1703美元,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够达到日本目前的这个数字。

  附录: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名(美元)

  1 卢森堡 69,056
  2 挪威 53,465
  3 瑞士 49,246
  4 爱尔兰 46,335
  5 丹麦 45,015
  6 冰岛 44,133
  7 美国 42,076
  8 瑞典 38,451
  9 英国 36,977
  10 日本 36,486
  11 奥地利 35,861
  12 荷兰 35,393
  13 芬兰 35,242
  14 比利时 34,081
  15 卡塔尔 33,586
  16 法国 33,126
  17 德国 33,099
  18 加拿大 32,073
  19 澳洲 29,761
  20 意大利 29,648
  21 新加坡 25,176
  22 西班牙 24,627
  23 香港 24,581
  24 新西兰 23,276
  25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0,960
  26 科威特 19,288
  27 塞浦路斯 19,008
  28 希腊 18,995
  29 巴哈马 18,190
  30 斯洛文尼亚 17,660
  31 荷兰属地 17,435
  32 以色列 16,987
  33 葡萄牙 16,658
  34 韩国 14,649
  35 汶莱 14,366
  36 台湾 13,926
  37 巴林 13,764
  38 马耳他 13,144
  39 安提瓜和巴布达 11,790
  40 匈牙利 10,896
  41 沙特阿拉伯 10,795
  42 巴布达 10,747
  43 捷克 10,708
  44 阿曼 10,292
  45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0,117
  46 塞舌尔群岛 8,892
  47 爱沙尼亚 8,885
  48 圣基茨和尼维斯 8,546
  49 斯洛伐克 7,963
  50 克罗地亚 7,764
  51 立陶宛 6,796
  52 墨西哥 6,566
  53 波兰 6,373
  54 赤道几内亚 6,235
  55 拉脱维亚 6,150
  56 智利 5,742
  57 博茨瓦纳 5,713
  58 黎巴嫩 5,434
  59 毛里求斯 5,421
  60 利比亚 5,317
  61 加蓬 4,911
  62 巴拿马 4,806
  63 俄国 4,750
  64 马来西亚 4,701
  65 格林那达 4,692
  66 土耳其 4,637
  67 格斯达里加 4,484
  68 阿根廷 4,132
  69 伯利兹 4,120
  70 圣卢西亚岛 4,095
  71 委内瑞拉 4,014
  72 南非 3,886
  73 乌拉圭 3,874
  74 多米尼加 3,772
  75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3,719
  76 保加利亚 3,325
  77 巴西 3,311
  78 罗马尼亚 3,277
  79 卡扎克斯坦 3,185
  80 突尼斯 3,052
  81 牙买加 3,003
  82 白俄罗斯 2,992
  83 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2,820
  84 泰国 2,807
  85 苏里南 2,785
  86 土库曼 2,784
  87 伊朗 2,608
  88 阿尔及利亚 2,601
  89 马其顿共和国 2,570
  90 阿尔巴尼亚 2,434
  91 秘鲁 2,379
  92 马尔代夫 2,355
  93 纳米比亚 2,333
  94 汤加 2,226
  95 斐济 2,199
  96 厄瓜多尔 2,168
  97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2,167
  98 佛得角 2,161
  99 哥伦比亚 2,119
  100 萨尔瓦多 2,063
  101 斯威士兰 2,043
  102 多米尼加共和国 2,014
  103 乔丹 1,988
  104 危地马拉 1,966
  105 萨摩亚 1,821
  106 中华人民共和国 1,703
  107 乌克兰 1,589
  108 安哥拉 1,580
  109 摩洛哥 1,576
  110 瓦努阿图 1,440
  111 刚果共和国 1,401
  112 叙利亚 1,386
  113 阿塞拜疆 1,237
  114 巴拉圭 1,170
  115 玻利维亚 1,137
  116 埃及 1,118
  117 印度尼西亚 1,093
  118 菲律宾 1,084
  119 洪都拉斯 1,062
  120 斯里南卡 1,052
  121 圭亚那 1,035
  122 佐治亚 927
  123 亚美尼亚 868
  124 卡麦隆 860
  125 象牙海岸 859
  126 不丹 859
  127 吉布提 822
  128 尼加拉瓜 794
  129 基里巴斯 768
  130 塞内加尔 745
  131 摩尔多瓦 665
  132 巴布亚新几内亚 660
  133 印度 652
  134 海地 650
  135 苏丹 643
  136 比宁 583
  137 巴基斯坦 577
  138 乍得 567
  139 科摩罗 554
  140 也门 553
  141 蒙古 547
  142 莱索托 546
  143 所罗门群岛 534
  144 越南 528
  145 尼日利亚 528
  146 肯尼亚 489
  147 赞比亚 461
  148 毛里塔尼亚 452
  149 加纳 451
  150 马里 435
  151 布基纳法索 424
  152 老挝 421
  153 孟加拉国 418
  154 吉尔吉斯斯坦 413
  155 东帝汶 400
  156 乌兹别克斯坦 376
  157 基尼 375
  158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 372
  159 多哥 357
  160 中非共和国 356
  161 柬埔寨 327
  162 坦桑尼亚 323
  163 乌干达 296
  164 莫桑比克 294
  165 冈比亚 284
  166 津巴布韦 277
  167 塔吉克斯坦 275
  168 尼日尔 273
  169 马达加斯加 263
  170 尼泊尔 246
  171 塞阿里昂 207
  172 几内亚比绍 204
  173 卢旺达 189
  174 马拉维 174
  175 厄立特里亚 157
  176 缅甸 135
  177 民主党刚果共和国 122
  178 埃塞俄比亚 121
  179 布隆迪 103

  2005年GDP总量排名(按名义汇率计算) 单位:百万美元
  
  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前景数据库。
  
  1 美国 12,486,624
  2 日本 4,663,823
  3 德国 2,730,109
  4 英国 2,227,551
  5 法国 2,054,88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 1,772,724
  7 意大利 1,709,668
  8 加拿大 1,034,532
  9 西班牙 1,019,024
  10 印度 719,819
  11 韩国 714,219
  12 墨西哥 692,961
  13 俄国 671,815
  14 澳洲 612,800
  15 巴西 587,784
  16 荷兰 581,318
  17 瑞士 366,986
  18 比利时 350,326
  19 瑞典 348,137
  20 土耳其 332,546
  21 台湾 323,410
  22 奥地利 293,407
  23 沙特阿拉伯 264,010
  24 挪威 246,873
  25 波兰 246,213
  26 印度尼西亚 245,073
  27 丹麦 243,398
  28 希腊 209,712
  29 爱尔兰 188,367
  30 南非 187,339
  31 芬兰 184,231
  32 泰国 183,868
  33 伊朗 181,187
  34 香港 172,615
  35 葡萄牙 170,297
  36 阿根廷 161,899
  37 马来西亚 122,005
  38 以色列 114,313
  39 新加坡 110,596
  40 捷克 109,411
  41 匈牙利 106,351
  42 委内瑞拉 106,098
  43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8,099
  44 哥伦比亚 97,730
  45 新西兰 94,604
  46 智利 93,470
  47 菲律宾 91,356
  48 巴基斯坦 89,551
  49 阿尔及利亚 85,306
  50 埃及 78,105
  51 尼日利亚 77,325
  52 乌克兰 75,143
  53 罗马尼亚 72,697
  54 秘鲁 69,808
  55 孟加拉国 63,557
  56 科威特 52,756
  57 摩洛哥 51,944
  58 卡扎克斯坦 47,388
  59 越南 43,749
  60 斯洛伐克 43,068
  61 斯洛文尼亚 35,213
  62 克罗地亚 34,940
  63 卢森堡 31,763
  64 利比亚 31,488
  65 突尼斯 30,936
  66 厄瓜多尔 30,700
  67 卡塔尔 28,065
  68 危地马拉 26,978
  69 叙利亚 25,839
  70 保加利亚 25,788
  71 白俄罗斯 25,779
  72 阿曼 24,979
  73 安哥拉 24,349
  74 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 23,550
  75 立陶宛 23,504
  76 苏丹 22,747
  77 斯里南卡 21,620
  78 黎巴嫩 20,699
  79 格斯达里加 19,375
  80 多米尼加共和国 18,151
  81 象牙海岸 16,574
  82 肯尼亚 16,106
  83 塞浦路斯 15,400
  84 卡麦隆 15,352
  85 巴拿马 14,893
  86 拉脱维亚 14,426
  87 也门 14,339
  88 萨尔瓦多 14,212
  89 土库曼 13,988
  90 乌拉圭 13,244
  91 冰岛 13,045
  9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3,023
  93 爱沙尼亚 12,194
  94 坦桑尼亚 12,123
  95 乔丹 11,507
  96 巴林 11,010
  97 阿塞拜疆 10,404
  98 乌兹别克斯坦 9,860
  99 玻利维亚 9,657
  100 加纳 9,413
  101 博茨瓦纳 9,046
  102 埃塞俄比亚 8,819
  103 阿尔巴尼亚 8,657
  104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8,495
  105 牙买加 8,155
  106 塞内加尔 7,972
  107 乌干达 7,909
  108 洪都拉斯 7,812
  109 缅甸 7,464
  110 刚果民主党共和国 7,328
  111 巴拉圭 7,281
  112 赤道几内亚 6,850
  113 加蓬 6,697
  114 毛里求斯 6,681
  115 尼泊尔 6,655
  116 巴哈马 5,783
  117 莫桑比克 5,727
  118 海地 5,680
  119 马里 5,434
  120 布基纳法索 5,405
  121 汶莱 5,357
  122 赞比亚 5,351
  123 马其顿共和国 5,304
  124 马耳他 5,193
  125 纳米比亚 4,976
  126 乍得 4,799
  127 佐治亚 4,737
  128 柬埔寨 4,729
  129 马达加斯加 4,719
  130 刚果共和国 4,694
  131 尼加拉瓜 4,587
  132 比宁 4,340
  133 巴布亚新几内亚 3,924
  134 基尼 3,576
  135 尼日尔 3,432
  136 亚美尼亚 3,307
  137 津巴布韦 3,207
  138 荷兰属地 3,063
  139 巴布达 2,964
  140 老挝 2,523
  141 摩尔多瓦 2,416
  142 吉尔吉斯斯坦 2,144
  143 斯威士兰 2,117
  144 多哥 1,999
  145 马拉维 1,984
  146 斐济 1,937
  147 塔吉克斯坦 1,887
  148 卢旺达 1,817
  149 中非共和国 1,462
  150 蒙古 1,400
  151 莱索托 1,362
  152 毛里塔尼亚 1,346
  153 苏里南 1,300
  154 塞阿里昂 1,128
  155 伯利兹 1,104
  156 佛得角 1,029
  157 安提瓜和巴布达 803
  158 马尔代夫 788
  159 圭亚那 782
  160 不丹 751
  161 塞舌尔群岛 745
  162 圣卢西亚岛 731
  163 布隆迪 730
  164 厄立特里亚 729
  165 吉布提 708
  166 格林那达 481
  167 冈比亚 429
  168 圣基茨和尼维斯 419
  169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418
  170 科摩罗 359
  171 萨摩亚 334
  172 东帝汶 332
  173 瓦努阿图 314
  174 几内亚比绍 280
  175 多米尼加 270
  176 所罗门群岛 257
  177 汤加 227
  178 基里巴斯 72
  179 圣多美及普林西比 62
 

2006年4月2日星期日

深圳梅林水库后山游

  今天和同事一起去梅林水库爬山。

  我们大约1点半从梅林家乐福出发,不久就到了梅林水库门口。

  接着是一路上山,开始的路还可以,但很快我发现道路越来越难走。

  从半山腰可以俯瞰梅林的全景,景象还是挺好看的。

  道路已经比较难走了,很少见到有登山的水泥阶梯,也没有任何围栏,林间的树木看起来有些诡异,一个人走到这里的话还是慢有些紧张的。

  山路已经变得崎岖陡峭了,特别是从一座山爬到另一座山,下山的道路很惊险。

  这样的路走了很长,累得我们半死,带再身上的2瓶水都喝完了,山路似乎越走越长,越来越难走,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看到好走的石子道路了,我们似乎感觉到这次可怕的爬山历程终于快要结束了。

  口渴的不行了,水却没有了,我感觉我嗓子眼快要冒烟了,突然前方发现了一处山泉,我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赶快冲上去。

  山泉的水看起来很干净,喝起来很冰冷,我一下连喝了2瓶水,实在太爽了。

  终于快到山口了,而时间已经接近6点半了,我们几乎爬了5个小时的山,对于我这种平时缺少锻炼的人来说,实在太累了。

  这时太阳已经快下山了,夕阳将云霞染的通红,看起来很壮观。

  我们坐在水库上,看着太阳下山。然后就去吃饭回家。

  这次的经验教训:水带的太少,应该在天气凉爽的时候爬这么长的山,爬山最好量力而行,这次爬的山实在路程太长了。

2006年4月1日星期六

微软卫星地图

  微软终于也耐不住寂寞,推出了Beta版的微软卫星地图(Windows Live Local),用以对抗日益强大的Google卫星地图

  这是微软在本地搜索与地图服务方面对Google的一次反击。去年年初,Google推出了自己的卫星地图服务,在业界可算风头出尽,并且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和政府的关注。

  微软于是也不甘落后,推出了新版的Windows Live Local微软地图),其实也是基於地理资讯服务的一个地图查询系统。新版的微软地图美化了界面,显得比以前漂亮了不少,另外,地图界面也显得更加详实,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的这个地图不仅仅是卫星图片,还增加了鸟瞰的功能,图片数据据说来源于高清晰航拍照片,这样微软地球就能够提供比Google Earth更高解析度和更高品质的图像。用户可以把图像放的更大,可以旋转视图从东西南北4各不同方向观看地貌。这些航空照片品质非常高,解析度已经小於0.1米,视角高度距地面最小近约23米(25yds),也就如同站在20多米的楼顶看地面的效果,立体感的效果是卫星照片无法比拟的。

自由女神像鸟瞰图,清晰地令人震惊

纽约曼哈顿岛的一角,汽车和行人都依稀可见

  然而,这些鸟瞰图片是不连贯的,仅仅也覆盖了美国主要的地址,没有中国的鸟瞰图(估计中国政府也不会让微软去拍),中国的卫星图片的解析度也很低,不如Google的卫星图片,可以说,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用处还是不大的。

  这种鸟瞰图的成本一定很高,微软为了和Google竞争也是花了血本了。希望微软也推出类似Google Earth的客户端软件,那样用起鸟瞰功能可能会感觉好一些,速度应该也会快一些。

  微软地图的地址是:http://local.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