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7日星期五

微软Office移动版正式免费

  微软今天宣布,iPad、iPhone和Android版Office套件将正式免费。这家软件巨头希望借助这一意外之举加强Office的移动战略,吸引用户继续使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编辑各种文档。

  在此之前,iPad用户虽然可以通过苹果App Store下载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在内的Office应用套件,但必须付费购买Office 365云办公套装,才能创建或编辑文件。Office 365家庭版的价格为每年518元人民币,最多可供5台PC或Mac,以及移动设备共同使用。

  从今天开始,用户再也不需要使用Office 365订阅服务来编辑文档并将其存储在云端。此前几天,微软刚刚宣布与云存储公司Dropbox达成战略合作,将该服务整合到桌面、移动和网页版Office中。用户现在可以下载iPad版Office,并将所有文档存储到Dropbox中,但却无需支付给微软任何费用。

  微软今天也将推出全新的iPhone版Office和Android平板电脑版Office预览版,并且都将整合Dropbox。

  微软的这一计划令很多人惊讶不已,但该公司却表示,此举的目的是将免费的网页应用推向移动设备。“这是我们战略的一种延伸。”微软Office营销主管迈克尔·阿塔拉(Michael Atalla)说,“这并非彻底的战略转变,只是现有战略的延伸。”微软通过互联网提供免费的Office应用,阿特拉表示,由于最近的开发模式发生了变化,使得微软可以对移动客户端开放编辑功能。

  “我们把通过网络提供的相同用户体验,引入到iOS和Android原生应用中。我们希望确保用户可以在各种设备中提升效率。”他说。

  使用移动版Office的消费用户可以免费获取该应用,但微软仍将继续对企业用户收费。Office 365订阅用户只能对企业版OneDrive和企业版Dropbox中存储的文档进行编辑,表明微软仍将继续通过数以千计的企业用户创收。

  “我们仍将在此基础上提供附加价值。”阿特拉说,“订阅这些服务仍有价值,最明显的就是在商业领域。而在消费领域,我们也会提供先进的创作、分析、展示功能,以及没有上限的OneDrive存储空间。”微软还将对部分图表元素定制和追踪修订功能作出限制,只允许付费用户使用,使之成为收费功能。

  微软此举的关键目的是让Office在移动领域脱颖而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可以轻而易举地为iPad、iPhone和Android开发免费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收费功能。微软Office套件虽然仍处于主导地位,但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倘若有一款免费的iPad办公应用可以提供便利的使用效果,便会降低用户对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依赖。基于手势的CloudOn Office文档编辑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功。

  苹果也为新iPad的用户提供免费的iWork办公套件,iPad版Paper应用同样对Office构成了威胁。微软的危机在于,用户或许很快就会意识到,他们无需使用Office,仍然可以创建简历和个人文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免费应用呢?

  虽然微软永远不会承认,但真正促使其针对移动平台部署转型战略的,还是该公司面临的各种威胁。“我们希望在所有设备上,为用户呈现他们喜欢的Office创作体验。”阿特拉解释说。这种核心创作体验可以继续加强Office用户的忠诚度,避免消费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流失。除此之外,这项战略还可以吸引更多用户购买Office 365服务,以获取额外的存储空间,并在PC和Mac上使用Office。

  微软此举虽然很大胆,但却是为了防御,这将迫使竞争对手不得不另辟蹊径挑战Office。

2014年11月6日星期四

互联网品牌的尴尬:粉丝并不是用户

  粉丝是互联网的一道主食,有了大把的粉丝,就不愁没有饭吃。但是,吃粉丝又有点像吃快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大部分粉丝一煮就烂,经不住锤炼,于是“品牌忠诚度”这个词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是的 ,在离婚率一路攀升的形势下,品牌忠诚度也每况愈下。这两种现象好像扯不上关系的样子,但它们俩应该都被互联网蹂躏了一把:互联网打开了我们的眼睛,方便了Ta与Ta的互动,选择多了,就凌乱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变得更好或者更坏了,人性没变,只不过遇到了新事物而已。

  中国的粉丝经济为什么能搞起来?

  粉丝经济的大红大紫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大量的人口搭上互联网这辆便车,就算芝麻蒜皮的小事也可以被炒得沸沸扬扬,在地球上可能也就中国有这个条件。中国的人口数量、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都还在上升,而且后两者空间还很大,所以,一切的加速度都很大。一切的狂热,都围绕这个加速度在转。因此,“博人眼球”、“砸钱赚吆喝”这一类短平快的品牌策略很流行,因为仅仅这样就可以赚到不少钱了,哪有空跟消费者慢慢谈感情啊。

  所以,粉丝经济就是赚快钱的生意。这不是说它不好,而是当下中国互联网适合这种经济存在。有快钱赚的时候,有哪个正常人愿意慢悠悠地去构建一个品牌出来?天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现在是狂热期,还没到沉淀期,所以不必像某些专家那样忧心忡忡,或者红着眼批判中国的企业乱搞一通。还没到浪潮退去的时候,裸泳就是最爽的。

  粉丝并不是你的用户

  粉丝这个词的背后,默认就是一个群体。既然是群体,跟风的成分很多,也就是说粉丝们其实并不深爱某个品牌,而是听到周围的风声之后一头钻进去凑热闹的。是的,他们要的就是参与感,这些参与感是以他人的参与作为基础的。当哪一天某个粉丝团要解散的时候,通常只会留下某个品牌孤伶伶地呆在那里,即使哭得很大声,也不会有粉丝回来给它安慰。

  果粉们大部分并不是一般的粉丝,而是苹果的真实用户,因为他们认同的是苹果那种酷毙的科技感;而米粉们可能仅仅是粉丝而已,不能算是真实的用户,他们可能只是被饥饿营销饿坏的一群人。所谓用户,必须是真正认同你和信任你的人,而不仅仅是跟你做买卖的人。用户在你犯毛病的时候会理解你甚至宽容你,而粉丝则很容易就会一哄而散,甚至跟你翻脸。

  所以,即使粉丝经济能让你赚很多钱,也不要忘了粉丝大多数并不是真实的用户。既能在粉丝经济中捞到钱,又能用心培育用户的,日子就会好过些。

  拨开粉丝找用户:不要玩个人秀

  以人为中心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很多公司往往是带头人先出名了,再顺便提一下这个品牌。个人觉得,这很不利于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褚时健的橙子、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还是苍井空的Bra,看似都很热,但是风险也是比较大的,冷下来之后也许就热不起来了。我承认有些人是世界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人气资本用完之后,再拿什么出来支撑这个品牌呢?尤其是当我听说她的女性用品吸引了很大比例的男性朋友之后,我就知道她仅仅是出来卖的。

  把一个人捧红当然比塑造一个品牌容易得多,前者只需要短平快地打广告,而后者需要日积月累地深耕。广告容易吸引眼球,但也容易被人遗忘;而播下的种子,生根发芽之后就势不可挡了。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广告和故事都是不可缺少的,前者像一道好菜,后者像主食,都不应该缺,尤其是主食更是刚需。

  只吃菜不吃饭可能很快就会瘦骨嶙峋,只吃饭不吃菜可能问题不会太大。所以,塑造品牌的时候,不能以人作为底牌,否则吸引过来的大多是粉丝,而不是用户。终有一天,你会成为粉丝的弃儿。

  粉丝迷恋你的营销噱头和重磅新闻,用户用心感受你的点滴价值,时刻与你保持互动。“怒刷存在感”是现在很多互联网品牌的生存法则,在这个以加速度为主题的形势下也是很合理的。不过培育品牌的土壤也在慢慢形成,在刷存在感的同时沉下心来输出自己的品牌故事,也许你的互联网道路就会走得更稳妥。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的博客,原文链接

智能路由器时代来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智能家庭越来越接近大众了,也影响着很多传统的设备制造商,手机首当其冲,然后是穿戴,高级点叫穿戴设备了,比如手表叫智能表环,接下来会越来越多,比如 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电设备,不过最重要的是,这里牵扯到一种关键的网络设备,智能路由器,智能路由器是控制终端和家庭内部设备的网络接口,现在小米的智能路由器已经上市好一段时间了,小米是路由器行业的新进入者,是互联网公司,传统的路由器设备厂商确实要努力了,毕竟传统设备厂商先天缺乏互联网方面的积累,竞争者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激烈,看看各家的情况。

  一、TP-Link

  传统家用网络设备的行业领军者,据说早几年就出货量全球第一了,国内外都占据着最高的市场份额,现在具体的数据不是非常清楚,但行业地位还是有目共睹的,看看TP-Link官网发布的最新产品,Touch&Play Link ,

  TP-Link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都很可靠,尤其是设计,总给人一种设计情怀在里面,很有灵性,放在家里,看着让人非常赏心悦目,这款最新的主打产品更像是一款概念性产品,不过从功能上看创新不是很大,甚至还没有太多智能路由器的成分在这款产品里,主要体现了两方面的新颖性:

  1、控制终端集成在路由器上,通过触控配置,这相对而言方便了很多,路由器出问题了,不用老打开电脑来,折腾,最要命的时候很多消费者还不会配置。

  2、访客网络和主客网络分开,这在公开场合相对比较方便,不过在家庭用,这个功能作用也不是特别重要。

  二、腾达科技Tenda

  官方网站暂时没有发布新产品,比较新的产品就是便捷式3G/4G路由器,这类产品主打随时随地Wifi,跟360,小米现在出的随身wifi产品功能类似。腾达在传统设备厂商中,一直紧跟TP-Link,国内外市场份额应该排在第二,产品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如果TP的触控产品销量可观,Tenda应该也会很快跟上的,在智能路由器方面,应该还不会那么快有新动向,毕竟TP才走到这一步。

  三、互联网公司(小米代表)

  小米有三款产品,小米路由,小米路由mini,小米随身wifi,出这么三款产品是很有意思的。

  1、这三种类型的产品能大范围的覆盖消费者的需求,小米路由覆盖高端智能家庭,智能办公市场,小米路由mini满足一般家用,低层次一点的消费家庭,小米随身wifi满足个人,覆盖大众消费者。

  2、有智能家庭的影子了,至少概念和定位上已经支持了,支持很多智能家居的接入,集成存储,分发共享,远端控制。

  3、小米是互联网公司,围绕核心的小米手机,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移动生态,所以出了小米电视,现在出小米路由器,都是非常重要的产品。

  对比传统厂商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结为3点,值得深思:

  1、智能路由器在技术上只是组合创新,是很多已有技术的组合,比如小米,主要集成了存储,对于小米在手机设备上的积淀,出小米路由设备简直易如反掌。

  2、智能路由器主要作为控制终端和家庭内部设备的网络接口,未来我们只需要用手机或者其他任何终端设备,只要可以上网,就可以方便的控制我们的家庭设备了,虽是方便,但安全问题呢?所以安全就非常重要了,因为穿过智能路由器,就是我们全部的隐私了,何况小米路由器还集成了存储,苹果的泄密事件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

  3、真的需要换上智能路由器了吗?传统网络设备厂商在开始试水新型智能路由产品,我觉得TP这家公司也是非常聪明的,毕竟现在很多家居设备还不具备接入路由器的统一管理,暂时先出来一款概念性产品,有触控的概念,这也许就够了,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这或许也可以扣上一顶“智能”的帽子,毕竟出一款类似小米的智能路由对他们来说也是简单的,步子跟上了不担心, 这颇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诱惑,既然对于大众消费者,大部分家电设备还不支持网络控制,智能路由器的价格又相对贵一些,普通的路由器在100元内,说白了,换了智能路由器大部分功能还用不上,消费者会一下子买单吗? 这也正是小米的高明之处,他的东西性价比都很高,毕竟小米的目标是互联网,不是硬件公司,总的来说智能路由器时代的来临也许还需要点时间吧。

  来源:投稿,投稿人:罗立兵,邮箱:ddshig at 163.com

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苹果为什么不愿意推出双卡双待的iPhone

  苹果iPhone手机已经发展到第8代了,无论是外观还是功能都越来越完善,也更加的人性化,随着今年4.7和 5.5英寸两个尺寸的iPhone推出,也意味着苹果更加重视聆听市场的需求。但也有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国内的)希望苹果能够推出双卡双待版本 iPhone手机,以解决他们每天携带两台手机出门的烦恼,但很明显苹果公司目前没有这个计划,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不愿意推出双卡双待版本的iPhone 呢?本文将为大家逐一分析。

  机身设计的难题

  iPhone 6很丑,至少背面很丑,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而实际上,正是iPhone 6突出的后置摄像头为iPhone 6的丑“加分”了不少。为什么以往的iPhone摄像头没有突出,今年的新iPhone却突出了?苹果不是一直在追求极致吗,怎么能容忍一个突出的摄像头?我们来看一组数字,6.9mm,iPhone 6最薄仅有6.9mm,是有史以来最薄的iPhone,而也正是因为追求极致,所以iPhone6的摄像头不得不突出,因为在薄和摄像头突出的问题上,苹果明显偏向了前者,要知道,苹果似乎一直和薄过不去,要不哪来的那么多Air呢?在追求极致的薄这个问题上,很显然苹果不能 再留下空间给双卡设计,因为无论是比较通用的双卡槽设计,还是国内部分厂商采用一个卡槽双SIM的设计都不可避免地占用更多的机身内部体积,想想苹果那小得可怜的sim卡和lighting数据接口,哪里还容得下另外一张sim卡?

  更高的功耗

  双卡意味更高的功耗,在单卡的情况下,iPhone6的续航且不是很令人满意,如果是双卡双待,其结果可想而知。

  影响销量

  这个问题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双卡?“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双卡的诞生就是为了满足那些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号码、不想随身携带两部手机的人的需求, 推出了双卡iPhone,对于很多人,至少对于果粉而言,少了一个购买另一部iPhone的重要理由,因此iPhone的销量很有可能会下滑,显然这是每 一个苹果股东都不愿意看到的。

  需求不足以驱动研发

  上面说的三个原因其实并不能作为苹 果不推出双卡的iPhone的根本原因,因为若要真正决定做双卡iPhone,上面的三个问题都可以被解决或者改善,而苹果不推出双卡iPhone的根本 原因是在于没有必要,因为双卡双待只在中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才有需求,这是中国以及一些其他发展中国家运营商的复杂性所导致的。比如我大天朝,想想三家 运营商那三种不同的3G制式就感觉蛋疼,但在以欧美为主的这些发达国家,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比如美国,四家运营商,两种网络制式,CDMA2000和 WCDMA,不仅选择多,而且通用性更强,双卡双待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而苹果的首要目标市场恰恰是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苹果为什么要做一款没人要的 iPhone,难道苹果傻了吗?

  双卡双待是一种很奇葩但是的确很方便的功能,它最早出现在中国,但也同时决定了这个功能将会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功能既然产生自中国,那么就让中国的国产厂商或者本土性较强的国外厂商来满足中国的消费者吧,苹果是不会搀和进来的。

  稿源:新浪科技

2014年11月3日星期一

论MSN在中国的死掉

  报道说2014年10月31日是MSN messenger在中国的最后一天,微博、微信上诸多朋友用各种图各种段子缅怀MSN在中国曾经的美好时光。我今天(11月1日)尝试登陆一下MSN,能上去,但上面的500多好友列表无一点亮。我现在创业,曾经服务过MSN中国近4年,回想起那4年的光阴,做个简单的总结,也算梳理思路,期望对自己、对他人有点滴帮助。

  梳理前,有必要先介绍几个背景:

  首先,MSN是中国网民对于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简称(所以后面讲MSN,都指这个),在国内,其实还有MSN中文网站(会继续运营);搜索业务bing;收购的skype以及2005-2007年收购整合的无线业务;hotmail等等。微软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业务是按照合资公司(JV)的套路做的,合资方是微软和一家投资公司(具体是谁,大家可以百度),微软将技术和产品授权给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负责拿拍照、市场运营等。合资公司的策划和组建花了大约1年时间,2005年5月份MSN正式落地国内(以前我们也能用MSN,但没在中国运营)。

  合资公司将MSN上的网络广告业务全部独家授权给国内当时最大的网络营销公司,当时自己即在该公司负责组建一家子公司来运营MSN销售业务。从2004年底组建到2008年离开,自己虽不在微软或MSN公司,但4年只干销售MSN广告这一件事,同当时微软及MSN兄弟们为中国区的发展经常会山会海,现在想起,梳理得失,期望有所收获。

论MSN在中国的死掉

  第一:MSN在中国为啥玩不转

  这个问题有点大,引申一下更大,就是国外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能玩转吗?为啥大多玩不转?好多朋友对于ebay、yahoo、google以及MSN在中国从市场本地化、资本投入、团队、政策影响等等维度做了总结,我这边只从一个角度讲。就是授权。

  我讲一个例子,2005年某天,因为广告产品(某广告位置和形式)的原因,我给MSN的兄弟写了封邮件,这封邮件后来转到香港(微软大中华区所在地),再转到伦敦(微软亚太区总部),最后转到Redmond,这样一周过去,环太平洋差不多转一圈(邮件来往,都是全抄送),最后当然,问题也没解决,我们自个想了办法妥协。

  这是个自己经历的很有意思的例子。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我就特别注意观察。2005-2006这两年,腾讯危机感特别重,一方面无线业务如日中天,但已经意识到不可持续,游戏业务起步艰难;一方面MSN落地中国,盘踞白领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06年挖走MSN中国区技术产品头以及市场经理。当到2007年,腾讯对QQ大幅改版(风格简洁,同时增加传情动漫等炫酷功能),反攻MSN成功时,我发现,衰落几成必然。

  微软下决心在中国运营互联网业务,组成的MSN团队那些兄弟,个个都是精英好手,人才不缺;合资公司的另一个股东也誓言要做大中国市场,不惜投入,市场营销不缺预算;MSN产品在2005年前就已经形成一个白领核心用户群,当时口碑上佳。但2007年开始,MSN这款产品败象已露。最终关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授权。

  这个授权不仅是管理授权、市场营销的本地化、销售政策及队伍的本地化。最重要的是产品本地化,给予本地产品团队足够权限,去修改甚至颠覆产品。但这一点,恰恰是国外具体公司最难做到的。

  MSN在06年底推出传情动漫后,用户达到巅峰,当时我所知道的国内产品团队就曾提出建议,强化类似功能,引进AVATA,但奈何微软全球产品一盘棋,不会为中国市场让步,最后眼睁睁看QQ再次崛起……类似机会,不止错过一次。

  对于产品修改甚至颠覆权力的授权,恰恰是国外网络巨头最难做到的。财务,管理,营销等,给出来都勉强,更不用谈产品。

  今天,近7个亿的中国网民,分布在各个省份,1、2、3、4线城市需求的差异化巨大;任何一款在全球流行的产品,如果不在国内架设IDC、不进行本地化的产品修正,不给予本地产品(或服务)修改和研发能力,管理能力再牛,营销能力再强,我不会看好。3年时间,我们按这个观点,看看Uber、linkedin、evernote等等公司的表现,期待他们能正在做本地化产品,而不只是本地化营销。

  第二,既然讲到产品,就按产品思路来分析看看

  如果我们扩大范围,从微软整个互联网思路来看,一方面,是微软不愿意把产品权力下放到中国,当QQ的强力反攻时,产品力弱,造成溃败;一方面也是微软关于IM即时通信软件产品的定位一成不变引发的败局。

  MSN最先推出时对手主要是ICQ和Yahoo Messenger,到2007年,MSN messenger(后名字改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IM工具,但随着社会化网络兴起,facebook崛起,微软不断调整互联网战略,搜索,spaces(微软的社交网络产品)等等,精力分散,当2012年移动化大潮兴起时,发现MSN已经开始衰落;MSN同社会化网络的整合未完成,移动IM就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从产品的迭代来看,2007年后有2个巨大机会:一个是IM整合社交网络;一个是进化成移动IM。第一个机会,微软试图抓住,但有决心不够,在Spaces和搜索的战略间徘徊,错过良机。第二个计划,微软根本没打算去抓,最后干脆收购Skype。

  以上分析,面大而全,其实,准确地对大的市场趋势进行判断,比如社会化移动化这两大趋势(最近出现智能化),确实需要功力;而如何结合趋势,做好产品迭代,则更需要决心。

  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以及用户需求挖掘无法两个方法:一个是获取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一个是时刻倾听用户,快速获取心理数据进行预判。大数据和快数据的结合,更有助于产品的升级迭代决策。

  分析到最后,不自觉得给自己的问卷网(时刻倾听用户)做了个广告。而MSN在中国的死掉不是第一个,肯定也不是最后一个,任何国际公司,如若不将产品的规划升级甚至研发授权,将难以玩转中国市场;而任何互联网产品的迭代,要顺势而为,要时刻倾听用户,否则,总会被抛弃。

  写毕,电脑右下角的双人MSN玩偶图标静静无声,属于她的时代已然离去,移动化的大潮早已汹涌而来。

  作者:向守军,作者是问卷网的创始人。

2014年11月2日星期日

谷歌Hangouts为用户提供国际长途电话前60秒免费服务

  谷歌为了鼓励用户采用视频群聊软件Hangouts,现在宣布为用户提供国际长途电话前60秒免费服务。用户通过Hangouts首次拨打国际长途电话将获得首个60秒免费通话时间,这项优惠服务截止日期是今年12月31日。

  谷歌的国际电话费率比一般服务提供商的费率更便宜,其费率取决于用户所在地区,有的地方像阿尔巴尼亚是每分钟0.29美元,南极洲是每分钟2美元,其他国家和地区,像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每分钟价格都是0.02美元。

  目前,谷歌Hangouts免费通话时长适用于25个国家,并且一天只能拨打一次国际长途电话。谷歌说,如果用户每天都拨打一堆国际长电话,那么就无法获得免费分钟。为了使用1分钟的免费通话,用户实现需要在自己的谷歌账户中绑定自己的信用卡。

谷歌宣布推出新书签服务Google Stars

  谷歌今天宣布推出传闻已久的书签服务 - Google Stars.今年五月开发者发现名为Google Stars 扩展名的副本,当时谷歌仍然在测试Google Stars.而现在,谷歌已经在Chrome网上应用商店为“Chrome浏览器书签管理器”悄然推出了Google Stars服务。

  Google Stars安装完毕后,Chrome用户可以点击保存书签,组织书签,使用谷歌搜索技术,发现深埋于收藏当中的书签。Google Stars还省去了人工组织,如果你选择“智能组织”书签,Google Stars可以根据您保存的东西自动生成书签类别。

  Google Stars也包括社交功能,也让用户与朋友分享喜爱的书签或者书签文件夹。最后,Google Stars也支持书签与用户所有设备进行同步。

  然而,对于最终用户来说,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谷歌书签管理的界面更新,更新之后不再有枯燥的链接列表,访问Chrome“书签管理器”,弹出已保存链接的缩略图,其中包括图片和描述。不过,在Chrome“书签管理器”当中使用Google Stars,需要用户下载或者更新到最新版本的Chrome浏览器。

  Google书签管理器Chrome扩展地址: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re/detail/bookmark-manager/gmlllbghnfkpflemihljekbapjopfjik

  需要注意的是,Google的这个Chrome插件“书签管理器”安装后将无法删除,并彻底替代原有书签管理程序,即使在扩展中将其删除,其功能依旧还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