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星期一

提升百度推广和搜索优化的质量度的方法

  质量度的优化是账户优化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您以更低的点击价格获得更优的排名,从而降低整体推广费用,提高投资回报率。搜索引擎的需求是找到质量度高的并有创意的网站展现在网民面前,从而来解决网民的需求。搜索引擎优化需求也是一样,我们今天来聊聊百度推广和seo优化中的质量度。

  百度推广质量度

  创意质量度:创意和关键词是企业做搜索营销的两个核心要素。

  当我们麻木的走在下班的路上的时候,可能你的身边有很多普普通通的水果滩,我们每天都在路过,每天也在忽略,如果我们水果摊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甜过初恋”是不是瞬间打动你的心灵呢,可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从而产生购买来尝一尝。

  一个盲人,在地摊上坐着,旁边一块牌子上写着“行行好吧,给我点钱”,大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很平淡,很少人给他钱,结果来了一个姑娘,重新写了一句话“多美的世界,可我却不能亲眼所见”不一样的话,瞬间打动了所有的路人,纷纷掏出了硬币,扔给这个盲人。

  创意不一样,你的世界也会不一样,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丰富多彩的颜色,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当我们写创意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你的目标受众是谁,他想看到的是什么,他感兴趣的又是什么,我如何在这短短几秒中的浏览时间,去瞬间打动他呢。创意的好坏,直接决定企业的推广效果。

  飘红:有飘红的创意,会格外引起我们的关注。色彩的冲击上会显的格外的突出。有效的飘红会得到网名的青睐。根据有关数据,飘红一般3-5次是比较好的,能够得到网民有效的关注。

  做好相关、飘红、通顺,吸引,不断提高质量度,不断进步才能越来越吸引用户的眼球。

  Seo优化质量度

  外链质量度:

  一条高质量的外链顶得过100多个低质量外链,当然我们应该剔除垃圾外链,比如论坛签名、博客群发、以及不相关的推荐。真正的高质量外链其可以去写原创文章来进行投稿,比如:月光博客、站长之家、卢松松博客进行投稿.

  内容质量度:

  网站抓好内容质量还是优化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网站内容质量日益提高,对于编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可以请新闻类专业或者和自身产品相关的毕业生,来帮助网站内容的原创撰写。也可以通过书籍内容的整合进行原创。同时网站内容最好多元化体现贴近用户的特点。真正好的内容是可以转化客户的。毕竟客户浏览你的网站,网站的内容一团糟对你的信任也会降低。做好内容质量度是必不可少的。

  友链质量度: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高质量并相关性友链比的上你发几百条外链,对于网站的排名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也要杜绝垃圾站点友链、JS友链、作弊网站友链、加nofollow友链、frame友链。

  网站架构质量度:

  网站架构设计,最好了解用户搜索要求,把用户需求放到第一位,用户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内容,同时减少图片和flash,尽可能用文字来表现,用好h标签、图片的alt属性、链接的title属性。精简网站html、css、js代码从而提高网站质量度。

  从以上可以看出百度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东西,从而提高网民对百度的信任。所以想提高排名获得更多流量和点击,质量度是一个核心因素。

  来源: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7月27日星期日

苹果被曝光提取iPhone个人数据

  据路透社报道,苹果近日首次承认可以通过未公开的技术,提取用户个人深层数据,包括短信、联系人列表和图片等。技术人员可以将设备连接到“受信任”的电脑,从而绕开备份加密,在用户不知情的前提下,轻松进入联网的iPhone手机。专家表示,窃取用户信息的行为严重侵犯人权,危害全球网络安全。

  安全专家Jonathan Zdziarski近日在纽约举办的黑客大会上,展示了如何利用存在于iOS系统的“后门”,从苹果iPhone中提取大量数据。Jonathan Zdziarski说,提取数据过程中,iPhone用户并不知情,而且无法禁用。这一发现,引发业界关于苹果是否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合作的猜测。

  苹果否认为情报机构创建了任何“后门”。

  苹果回应称,公司设计这一功能,是向企业IT部门、开发者和苹果维修人员提供所需信息;但在获取受限数据前,需要用户解锁设备,同时需要在iPhone上点击“信任”某一台电脑,以获得电脑的授权,经过授权后的电脑也只能访问有限的诊断数据,苹果并没有为任何情报部门创建“后门技术”。

苹果被曝光提取iPhone个人数据

  Jonathan Zdziarski表示,他不相信苹果的这项服务是用于间谍用途,但是他表示,苹果提取的信息比公开披露的要多很多。

  安全分析师Rich Mogull表示,Zdziarski的说法其实言过其实,但从技术上看是准确的。他表示,苹果收集超出许可的这些信息应该是为了安全性的妥协。

  Mogull也认同Zdziarski的一些观点,如果苹果的后门工具存在,那么执法者将这个工具用于那些针对个人被没收的台式电脑,从里面拿到一些数据,这也许会为他们创造法律上的优势。

  苹果公司对于是否存在这种提供给执法者使用的工具,并没有立即回应。

  此前苹果手机被广泛地认为比其竞争对手谷歌的Android系统更为安全,因为苹果能够经常发布BUG修复补丁,而谷歌并没有权限直接发送软件补丁到指定的设备。

贫瘠的大数据时代:你要存量内容还是流量内容?

  你的内容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除非你能整出传世之作 ,否则一般的内容都是转瞬即逝的。有了互联网之后,你十年前放的一个屁都可以保存完好,说不定还可以焕发出新的价值。

  每当提到内容营销,对内容两个字总是有一种千里之外的距离感,不知道这个内容到底是指什么。如果你不想深究内容里面到底有什么文章,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内容。我们对发出去的内容加上一根时间轴的话,就可以判断出内容的生命周期有多长。今天要分析的两个概念就是与内容寿命有关的:存量内容和流量内容。

  什么是存量内容?

  存量内容即不容易过时、可以多次重复利用的内容。这种内容一般具有很长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明显减损其价值。

  比如,一个百科概念、一篇学术性文章、一个品牌故事、一本蓝皮书或电子书、一个教程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放在那里很久很久,有的甚至可以像老窖一样,时间越长越有味道。经典不过时,是这种内容的一大特点。

  例子:互联网上有一个叫曹鹏的人,很有才,他有一个博客叫做:曹鹏编程之邦。这个博客的首页就有很多教程,SEO、CSS、JS等等,做得非常不错,是典型的存量内容。很多大型网站都将这些教程作为入门级必备教程,在网络上流传颇广。到目前为止,这些教程的价值依然没有多少减损。

  存量内容一般会做成网站的内容合辑存放起来,形成网站当中的一个类似于资源区的地方,这个地方通常也是链接诱饵的集中地。

  什么是流量内容?

  流量内容也叫消费性内容,即那些看过之后就会被遗忘的内容,保鲜期很短,更多的是发挥新闻的功能。比如一个网站公告、一条行业爆炸性新闻、一个实战案例分享、一个旅行故事、一篇评论性文章等等。这些内容一般具有比较短的生命周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会有明显的减损,甚至会变成一堆垃圾。

  例子:有一个网站,叫做虎嗅网,是很多自媒体人喜欢的网站。里面的内容就偏向于流量内容,各种猛料爆料,热点热评,七嘴八舌,热火朝天。再举一个例子:今日头条,里面的内容也是典型的流量内容,样样是头条,条条是猛料,哪样滚烫它就碰哪样。

  那么,做内容营销的时候,我们到底要存量内容还是流量内容?

  这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就像叛逆的青春期小孩一样,看到的事情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我的主张是要看具体情况。如果你的内容营销是以网站为基地,我觉得可以这么考虑:

  1、媒体型的网站,以流量内容为主。

  2、资源型的网站,以存量内容为主。

  3、个人博客,以存量内容为主。

  4、企业商务网站,以存量内容为主。

  5、电子商务网站,以存量内容为主。

  看了以上五种情况,存量内容以4:1完胜,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从这个4:1,可以再推导出以下几个结论:

  1、存量内容是很有需求的。

  存量内容其实代表了一般意义上的内容,就是那些值得收藏起来的精品内容。这种内容多吗?你随便百度一下,有上百万个结果,看起来很取之不尽的样子,但是仔细一看会发现99%都是垃圾信息。信息的同质化和低质化让人骂声一片。所以,丰富多彩的精品内容是一个很大的缺口。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掏钱买内容。

  2、个人博客应该以专家形象见人

  个人博客如果使劲更新行业新闻,迟早一天会累死,而且你的新闻大部分人是看不到的。运营一个个人博客,首先你必须成为专家,分享自己的专业内的东西。这里说的专家,不是原创专家,而是你要对自己的领域有独到的眼光,即可以写出原创的东西,也可以挑选出最符合自己个性的东西。

  3、买卖网站要有内容储备

  所谓的买卖网站就是那些做生意的网站,比如企业站、电商网站。这些网站可以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别人凭什么掏钱买你的东西?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这么两个答案:

  1、别人认同你;

  2、别人得到了你的帮助。

  怎么达到这两个目的?

  1、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企业理念和企业故事;

  2、专业解答领域内的顾客问题。

  这两类内容,应该是买卖网站最不能缺少的内容。随着竞争的加剧,缺乏个性和帮助性信息的买卖网站生意都不好做。

  PS:品牌故事不是指那一个“关于我们”的烂页面,而是关于企业的系列故事,表达的是企业的历史、理念和使命。

  4、流量内容交给媒体来专业负责

  媒体性的网站专业捕捉网络上的一切风吹草动的,它们最喜欢新鲜的东西,有时还会在此基础上故意把新东西拧成既奇特又有趣的东西。它们的对象是眼球,而不是钱包,所以一般的博客和企业网站真的没必要走这条路。

  以上只是内容的偏向而已,不是绝对。一个正常的网站一般都会同时存在流量内容和存量内容。而且这两种内容没有优劣之分,它们只是扮演的角色和体现的功能不同而已。流量内容关注的是行业的热点,存量内容关注的是行业的常态。流量内容体现的是新闻功能,存量内容体现的是知识功能。

  存量和流量内容结合在一起使用是比较健康的状态。比如SEO行业的权威网站seowhy,既有“SEO十万个为什么”这种经典内容,也有SEO行业的最新动态。这在用户看来,前者可以体现专业度,后者可以体现行业信息入口的形象。两者结合在一起,你的整体形象就显得比较权威了。

  面对存量内容和流量内容,以下三种人可以思考一下下面三个问题:

  1、网络营销人:怎么平衡流量内容与存量内容?

  自从有了微博微信这种微媒体,网络营销一下子变得戏剧性起来。很多人都拼命制作精品内容,就是为了能够在这些微媒体上得到疯狂转发,一下子提高知名度。这种想法是很符合人性的,谁都渴望短平快,但是短平快往往不容易铸造经典。

  经典是需要积淀的,沉淀下来的内容都比较厚重,不容易再拿到微媒体上传播,但是它却会成为微媒体的取材源,并成为搜索引擎最喜欢的东西。因此,沉淀下来的信息,比如百科、榜单、指南、大全等等这些存量内容适合储存在搜索引擎这个大仓库里,这也是SEO最应该关注的内容。

  而那些需要借助舆论大潮和社交工具进行快速传播的内容,通常取材于存量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和大众的痛点痒点进行精益生产(标题党、视觉化设计、语言通俗化),就成为游走于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流量内容,这种内容主要发挥PR功能。

  因此,存量内容作为后盾,负责SEO;流量内容作为先锋,负责PR.两者互相反哺,相信会是一个稳扎稳打的网络营销策略。不要以为搜索引擎已经死掉了,作为营销场所,只是沉淀下来而已,而且流量质量反而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如果你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创意做PR,扎扎实实做好存量内容是明智的做法。

  2、企业主:内容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形象?

  很多企业都不想错过互联网这条大船,因为你不上船可能就会饿死。在这个大潮流下,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群:从未办过企业的评论员。他们激情澎湃地干了一件事情:整出了“互联网思维”这坨理论。那些真正办企业的企业主闻到这坨东西之后,眼睛一亮,觉得很厉害的样子,于是叫秘书人手一份打印出来,召集大家开个历史性的转型大会,对着打印稿使劲地念。散会之后,全体员工都觉得很有使命感的样子,于是逢人就大谈特谈互联网思维。两个月之后,老板发现底下的人除了放屁啥也没干出来。于是晚上回家一边抽烟一边对老婆感概:我们什么都没做错,错就错在年纪太大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把旁观者的意淫当做行动指南,最终内分泌失调的一定是自己。而那个意淫的人,则继续若无其事地意淫。

  互联网为企业竞争提供了一非常公平的场所,未来企业的互联网竞争,本质上就是内容竞争,又或者说根本没有竞争,因为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容差异化的问题。潮流谁都看得到,思维谁都可以扯上两句,关键是怎么做出东西来。如果企业要想真正爬上互联网这条船,可以考虑下面这个简单逻辑:

  把自己晒到网上(社会化)——找到自己路子(利基市场)——确立风格和形象(定位)——构建内容体系(执行策略)——持续不断地丰满自己的形象(内容建设执行)

  其实能把前面四步完成已经很不容易了,最后的内容建设是没完没了的,一旦开始,根本停不下来。企业要在互联网上渗透自己的影响力,就要把内容当做产品来做。

  从这个过程当中,你会发现你的内容就是你在互联网的资产,这些资产承载了你的形象、信誉、历程等等花钱买不到的东西。可以现在就试想一下:十年之后你回头看自己在网络上输出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不是构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内容生态系统,你的客户从你的内容当中感知到了什么样的企业形象。这样,你就会觉得舒坦多了。

  所以,不要老是忙着在网站上发什么企业新闻和行业动态了,多花心思去构建知识类的内容和反应企业理念的故事才是正事。存量内容持续输出,流量内容看准时机有的放矢,这是企业进行内容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互联网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比命根子还重要,长尾市场火力全开才是企业应该关注的潮流,用流量思维来冲业绩就相当于喝二锅头解渴,最后怎么死都不知道。

  3、自媒体人:我是哪种类型的自媒体人?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扯淡权利。以前的山村歌手只能对着山山水水唱出心中的歌,然后听着自己的回音慢慢变老。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能连上网了,于是各路神仙就从大山里走出来了。成为自媒体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一丝不挂地待在家门前的大树底下,插上一根网线,集结一群粉丝,然后热火朝天地开始扯淡。

  虽然俺不懂媒体这个概念的精髓是啥,但是我觉得它不应该是哗众取宠、愚弄感官的工具。除了新闻热点类的评论之外,还有很多人渴望的是有更多的价值输出。提供一首好歌、一段好视频、一个解决方案、一份行业报告、一次实战经验等等都是很有需求的,当然各种“2B”互联网大战发生时,各路元芳的看法也是很有看头的。目前的自媒体环境是,元芳很多,知识和方法论的输出者太少,通常这群人是个人站长或者博主。而这一块的自媒体也许是更有需求的,从百度文库、百度经验、百度阅读等等产品的调整中就可以嗅到这种趋势。

  因此,个人站长和博主迎来了焕发第二春的机会,理论上。个人觉得,这些输出专业知识和方法论的人是自媒体的长尾大军,可以在很多垂直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这部分人更应该关注的当然是经典的存量内容,而且这些内容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存放空间,通常就是一个网站或者独立博客。

  对于新闻记者型的自媒体,也是当前的主流自媒体,他们善于把流量内容的价值最大化,犀利的观点、麻辣的热评、独到的见解和名气是他们的资本,他们的声音就是一个品牌。渠道的多寡和订阅数量决定他们的声音能够影响多少人。

  存量内容就像粮食,流量内容就像一道好菜,光吃粮食不吃菜或者光吃菜不吃粮食都是要出状况的。所以,存量内容和流量内容没有优劣之分,两者只是发挥了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人对它们的需求也不一样,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配合的。从内容营销的角度来看,目前存量内容的需求量更大,尤其是细分领域的专业内容,很多用户苦苦寻找却颗粒无收。垂直领域的信息饥荒,可能是中小企业的一个机会,如果企业利用这一缺口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客户,也许并没有现象中的那么难。

  来源:投稿,作者:张飒博客。原文链接

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五个问题解读企业上市时的静默期

  进入2014年以来,一大批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这个过程中“静默期”或者“缄默期”的概念被多次提及,有不少公司饱受“静默期”的限制或者不明白什么是“静默期”,在上市的节点上频频被攻击而无法还击,导致企业估值受到一定影响。

  甚至在阿里巴巴上市之际,传出某组织敲诈30万美元,买断阿里的负面报道,而阿里方面因为静默期的原因,无法公开回应。就此阿里巴巴还煞有其事的通过公开的微博,宣布与黑暗势力作斗争。

  阿里的高调反击,让“静默期”这三个相对来说较为冷门的金融词汇成为了热门搜索词语,但百度百科等网站提供的信息大都不全,而且过于专业化普通网民看不懂。就此,丁道师就给大家来普及一下关于“静默期”相关的一些知识,并且谈谈我对“静默期存在的必要性”的一些看法。

  第一:静默期和缄默期哪个说法正确?

  关于上市之际不能发表相关股票言论的词汇,有些媒体写作“静默期”,有些媒体写作“缄默期”,网上居然出现了哪个词汇正确的讨论。其实这两个都是正确的,就好比NBA球星麦迪,有些媒体写作麦蒂,两种都是正确的,没必要死抠字眼。为了方便阅读,以下统一写作静默期,而且主要说美国市场的静默期(因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多为赴美上市)。

  第二:到底什么是静默期?为什么会有静默期?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静默期是指公司在首日上市交易前的一段时期内或上市后的几周内对外不发布任何信息,任人评说,而三缄其口,保持静默。即所谓的静默期。

  要想了解到底什么是静默期,为什么会有静默期,我们必须先了解静默期的规定是怎么来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社会秩序一片混乱,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给穷人喝,一个颠倒乾坤的时代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大萧条的时代,由于科技的落后导致信息的传播不对称,一些将要上市的企业凭空捏造对自身企业有利的数据以提升股票价值,对投资人和市场造成了一定误导,如果长期下去将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信誉危机。就此,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以及其他金融乱象,美国在1933年和1934年先后出台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做出来大量的细节规定。

  我曾经翻阅过中文版的这部《美国1933年证券法》,其中在第5节的C部分提到“任何人直接或间接从事下述活动是非法的:在州际贸易中利用任何交通或通讯手段或工具,或邮寄手段或工具,通过利用任何媒介或说明书或其它任何证券出售报价或买入报价,除非该证券的注册报告书已提交,或当该注册报告书被拒绝或撤销(在注册报告中生效日前),可根据第8节该注册报告书处于公开程序或审查之中时。”

  大家看到了吧,“元凶”出现了,就是这么一句话(后续又修订新增一些模棱两可的话术,但没有明确规定静默期),导致了今天让人哭笑不得的“静默期”。

  这里笔者顺便说点题外话,平心而论《美国1933年证券法》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这部法律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监管立法的典范,更为各国仿效和借鉴的对象,中国的证券法也是参考的美国的这部法律,也就是说我们中国市场特有的静默期,就是学习的美国人,而且比美国那边更为严格。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法》确立了信息披露制度,并在详细列举了发行人必须披露的具体内容,直到今天世界各国的《证券法》的披露制度也基本学的这部法律,毫不夸张的说,老美在20世纪颁发的这部法律对全球的金融秩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法律貌似从没有规定过静默期,那我们的企业还需要遵守吗?

  如果大家仔细看我上文阐述的内容,我们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证券法从来没规定过静默期。静默期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而不是法律规定。事实上,在今天信息爆炸的年代,科技类企业非常透明,很多数据早已经公开,常规意义上静默期一般是指不能发表和企业股票相关的声音出来,但没有说彻底把人的嘴给缝上。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以阿里巴巴为例,在2014年连续投入几百亿出手买了高德、UC、优酷等公司的股票,阿里巴巴从来没有发表过关于股票的言论,但这些举动无形中还是“说”了阿里巴巴是一家强大的公司,无形中还是对提升估值带来有利的帮助,大家说这个是否违规?

  有人说,既然法律没有规定,那我们的企业就大大方方,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挺好的吗?为什么还得遵守静默期这个没有写入法律的规定?

  能问出来这种问题说明大家还是太单纯了,大家忽略把静默期作为约定俗成的机构是SEC,SEC认为静默期还得遵守,那我们企业家就得乖乖听SEC的,千万别试图挑战SEC的权威。

  第四:SEC是个什么机构?很牛逼吗?

  SEC这三个字母我相信对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绝对不陌生,大部分人只知道SEC指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但大家千万别小看这个组织,SEC作为一个“委员会”,权利大的非常骇人。

  我们经常看国外的新闻,知道美国很多市长或者州长,其实没有多大实权,甚至出现了猫狗当市长或者企业家兼任市长的情况。但美国的SEC是一个真正有实权的部门,这个SEC也是在大萧条时期成立的,核心成员只有5名,而且都是美国总统亲自任命,值得一提的是美国SEC的几个委员不得兼任其他职务,在5个委员会中推选一人为主席,选出来的这个人有事情直接和美国总统联系(听起来是和中国明朝的东厂西厂非常类似)。

  SEC作为一个超脱其他部门的组织,拥有以下几大惊世骇俗的权利:立法权、行政解释权、调查权、民事和行政制裁权以及刑事追诉建议权。如果你对SEC了解了,你就会发现之前无法解释的一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乔布斯为什么怕SEC?我们看到,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这样的超级牛人,总统他都不放在眼里,但面对SEC还得装孙子,2006年得知SEC要调查苹果,乔布斯马上公开道歉、2007年SEC给乔布斯发传票,要求乔布斯出庭作证、2009年乔布斯说身体只是小问题,SEC不信非要展开调查……除了苹果,谷歌、Facebook、groupon等公司都吃个SEC的苦头。总之:一句话,其他部委不敢出手的SEC来出手,其他部委管不了的SEC来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第五:静默期的规定在当今的社会看来并不合理,是否应该废除?

  我个人一直主张废除“静默期”的相关规定,因为静默期本来就是非常时期的非常规定,既然非常时期已经过去了,人类全面进行了信息时代,这个规定就应该废弃了。

  可能SEC也认为静默期的规则不合理,近10年来,也多次考虑对企业上市时期的言论进行放宽,但这么多年过去也没取得多大成效。而且去年奥巴马邀请了66岁的女强人玛丽·乔·怀特(Mary Jo White)担任新一届SEC的主席,这个老女人在美国金融市场可谓家喻户晓,以铁腕手段著称,执法严格。奥巴马让她做SEC老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奥总统要对对金融秩序进行严格监管,SEC被这个女强人执掌后,更难有太大的改革了。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7月24日星期四

国内国外虚拟主机的对比

  早先讨论过《国内国外注册域名的对比》,当购买好域名后,站长们就该选择虚拟主机了,和选择域名一样,虚拟主机也有国内和国外之分,中国的站长们是应该选择国内虚拟主机还是国外虚拟主机呢?这是每一个站长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

  所谓国内虚拟主机就是指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在国内的机房,不包括香港和澳门,而国外虚拟主机指的是虚拟主机服务器托管在国外的机房(含港澳),从价格上看,同等配置的虚拟主机,国外的通常比国内要便宜一些,但在技术支持、支付、速度上国外的主机通常又处于劣势,下面是我总结的国内和国外虚拟主机各自的优缺点。

  国内虚拟主机的优点:

  1、国内用户访问速度快,因为网站在国内,用户访问的时候无需走海底光缆,因此速度通常会比国外虚拟主机快。

  2、服务本地化,国内虚拟主机客服通常的上下班时间和站长相同,提供支持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QQ、电话、邮件等,沟通和交流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

  3、域名安全,国内的监管部门通常对于国内主机用户不会采取域名黑名单的策略,因此域名可以保证安全,而使用国外虚拟主机的话,一旦网站出现敏感内容,网站域名就有可能进入黑名单,导致整个网站无法从国内访问,即使更换主机和IP也无法恢复。

  国内虚拟主机的缺点:

  1、必须备案,而且备案过程较为繁琐,通常要几周到几个月时间才能备案成功,而且某些类型的网站需要提供的资料很难获取,导致备案成功率不高,很多站长在购买了国内主机后都因为备案最后放弃而改成国外主机了。

  2、电信网通互联不通,电信线路的主机网通访问速度很慢,网通线路的主机电信访问速度很慢,速度慢到比访问国外主机还慢。就象那句笑话所说的,“在Internet上,最远的距离不是中国和美国,而是网通和电信”,

  3、服务良莠不齐,因为虚拟主机门槛低,所以服务商鱼龙混杂,很多服务商存在过度销售的情况。

  国外虚拟主机的优点:

  1、价格便宜,服务器稳定,国外主机市场成熟规范,网络技术一流,一般来说,国外的虚拟主机服务的价格都较低廉。在这一点上,国内的虚拟主机市场是无法与国外的虚拟主机商相比的。因此,如果想降低网站运作成本的话,可以考虑国外低廉且优质的虚拟主机。

  2、克服电信网通互访问题,无论电信用户还是网通用户,访问国外主机的速度都不算很慢。

  3、免备案,目前中国工信部对互联网的管理仅限于对国内ISP接入商的强行管制,国外(包括香港)的ISP不受工信部管理,因此不需要备案即可使用,无法在中国备案的网站都可以无限制接入国外虚拟主机。

  4、功能服务较好,国外的产品大多在技术上有优势,提供的主机服务功能相对来说会较多较全面。

  国外虚拟主机的缺点:

  1、容易被封,因为工信部无法直接管理国外网站,因此大多通过屏蔽的方式禁止中国用户对某些网站的访问,通常的屏蔽包括IP屏蔽和域名屏蔽,如果是IP屏蔽的话,通常换一个IP网站就又可以访问了,而域名屏蔽的话即使更换IP也无法访问,网站一旦被屏蔽域名,通常情况下只能采取更换域名的方法,流量损失会非常大。还有一种情况是被牵连,由于在虚拟主机的设置上,一个IP通常被赋给多个不同使用者的网站,而一旦其中的一个网站被封IP,其他网站会被牵连导致同样无法访问,也一起被封了。

  2、速度较慢,通常情况下,中国用户访问国外主机的速度都会比访问国内主机的速度慢。

  3、服务不本地化,通常国外主机并没有专门的中文客服,因为时差的原因,美国的白天正好是中国的晚上,交流沟通不变,国际电话成本也很高,通过邮件交流就要求站长熟练掌握英文,通过英文和客服交流沟通,国外主机的网站服务和界面通常都是英文,如果国内站长的英文不好的话,可能会遇到一个语言障碍。

  4、支付,国外主机的支付通常要信用卡和Paypal,大多不支持支付宝,因此国内用户在购买国外主机时支付往往还会遇到麻烦。

  综上所述,国外主机跟国内主机仍然是各有优势和劣势,对于主要服务于中国用户的网站来说,使用国内主机确实还略有优势,即使麻烦一些,至少域名是安全的,如果网站内容是英文,主要服务国外用户,比如外贸类型的网站,那使用国外主机就更为合适。

小米手机4的5大亮点解析

  2014年7月22日下午,广受关注的小米2014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来了全国各地的数百家媒体和近千米粉汇聚北京,见证了这场堪称演唱会级的发布会。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雷军一口气发布了售价1999元的小米手机4和售价79元的小米手环两款硬件产品。

  发布会开始前,主办方给每一位来宾发了荧光棒,俨然小米的年度发布会上升到了大型演唱会的级别。小米CEO雷军登台后,宣布了小米在过去三年内取得的一系列数字,并且预测2014年小米的销售额将会达到700--800亿。随着台下米粉“干掉格力”的声音此起彼伏,雷军宣布战胜格力后,10亿元(详情搜索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局)全部发给买过小米的人。

  在发布会上,雷军首先展示了miui6的一系列新功能,比如号码识别、运营商客服电话优化等功能,不过MIUI6将会在8月16日单独召开一场发布会进行发布。此举可以看出小米的一些改变:淡化高性价比的硬件,强化实用的功能。

  随后,雷军发布了备受期待的小米年度旗舰机型小米4,小米4搭载了高通骁龙801处理器,主频为2.5GHz,配置了3G的运行内存和16G以及64G的机身内存。配备了5英寸的1080p的屏幕,前置摄像头为8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为1300万像素。此番小米4的电池也升级到了3080毫安,正常可以使用2天。

  纵观小米4,单从配置来说较小米3没有过大升级,但体验和工艺彻底的颠覆了前作。大体来说,小米4有以下几处比较明显的改革:

  ①可替换的多种风格后盖。小米4的后盖可以通过吸盘打开,替换掉用户所喜欢的布纹后盖、木纹后盖、大理石后盖等等,手感非常舒适。

  ②材料科技感大幅度提升。以往的小米手机材料大多为塑料材质,此次小米联合富士康、赫比等供应商,机身材质升级成了奥氏体304不锈钢,边框和后盖以及天线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观,并且保证了握感的舒适,用小米工程师的说法就是“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

  ③高色彩饱和宽屏幕。小米4屏幕虽然配置和常规的旗舰手机差不多,但采用的是高色饱和宽屏幕,显示效果提升了17%,熄屏后手机屏幕整体外观非常协调。与此同时,小米4的屏幕支持穿戴手套操作(无需设置,自动识别),并且推出了99元每年的手机碎片和意外进水的保险服务。

  ④相机的细节提升。小米4仍然采用了索尼的1300万像素后置摄像头,在细节方面新增了“先拍照、后对焦”、“动态追焦”、“暗光自动调整拍照”等实用功能,并且在自拍方面新增了全屏触控拍照等功能。

  ⑤小米手机遥控功能。这一次,小米4不仅仅可以做电视机的遥控,还可以做空调、DVD等家用电器和数码的遥控机器,未来或许会支持全家电的遥控。

  小米4发布了,你依然还会买入吗?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7月22日星期二

移动应用被苹果官方推荐的秘密

  对于中小应用开发团队来说,技术已经不是再是瓶颈,最困难的部分是如何让大家知道自己。如果应用能被苹果官方推荐,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收益,瞬间积累几十万用户不在话下,可以说是最具效果和性价比的推广方式。作为一个仅有一年多app开发经验的团队,我们两款产品均被苹果推荐,在业界很少见,很多朋友问我如何做到的,被问得多了,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写一篇文章,来分享下我所知道的如何获得苹果推荐。

  首先说一下我们两款产品被推荐的过程(非常平淡,慎入)

  2012年在我们提交第一个产品后,收到了一封来自@apple.com的邮件,邮件的内容是苹果觉得我们的产品很有意思,想要进行推荐,需要我们提供一系列的宣传素材(主要是页首海报)和产品计划表。作为刚开始做app还在跑线下宣传的�丝,根本不知道被推荐的意义,所以虽然认真准备并提交了,但并没有抱很大期望。没想到后来真的推荐了!

  然后服务器真的爆了!我们这才明白这个推荐的价值,而且一旦被推荐后会进入一个推荐候选的名单,苹果会持续的进行推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当初联系我们的联络人一直保持着联系,update我们的进展,且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邮件发了好几个月,但一直没有见面,(要见一面非常非常难)后来,几经波折,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帅哥@apple.com.本来想好要拉拉关系,扯扯家常,后来发现对方真的是非常认真的人,见了面一直在谈工作和对我们产品的建议,解释问题。再后来到第二个产品的时候,我们也主动发我们的产品资料给他,并根据他的反馈进行了一些改进,最终获得了推荐,由于之前的经验,这次服务器没有爆。:)

  苹果团队的工作人员一直非常nice,整个过程也顺利得让我们想感谢老天爷。事后我们对苹果推荐产品的标准做了一些总结,要知道帅哥联络人的表情很和蔼,内心要求可是很高的,以下就是我们总结的苹果的六个“秘密”心理:

  秘密一,别想拿钱套近乎。有人听到肥皂漫画上榜了,第一反应是问我们花了多少钱?面对这种问题,我们只能感叹要是能花钱我们肯定也花不起这个钱,当初到处去贴小广告就是因为没有预算做更好的推广啊!后来我们才知道,苹果商店的编辑团队是真正的高富帅,根本不差土豪产品的那些钱,他们要找真正优秀的产品,所以千万别指望用钱套近乎。为了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苹果商店创建了非常合理的组织结构。全球分为几十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自己的编辑团队,而编辑团队类似一个黑盒子,一般是接触不到的,有点像黑衣人的感觉,苹果给了这些编辑绝对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应用。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层关系找到这些编辑,就是之前提到的联络人,官方职位叫开发者关系,他们像是连接编辑和开发者的桥梁。

  秘密二,不是最新的我不要。既然说到优秀的产品,就不得不提这优秀的第一个标准,那就是概念一定要新鲜。这个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二十一世纪最贵的就是创意,不管是商业模式还是产品本身的创意可能都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第一款产品涂鸦宝上榜的时候,市场上并没有类似的应用;肥皂漫画上线的时候,模式已经不新鲜了,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地说产品里漂亮的界面、清新的画风和大量的素材还是独一无二的。

  秘密三,你能为手机用户带来什么?苹果在商店首页做推荐,千万不要幼稚地以为是发善心帮你推广产品,人家的首要任务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商店,所以你的产品要能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能够实实在在地帮苹果商店留住用户,获得好评。我每周都关注苹果商店推荐,发现工具、效率和运动类的应用每期都会获得推荐,且上榜量远远大于游戏,我想这就是苹果的理念在起作用,他们推荐的应用,其目标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更高效、更健康,总的来说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好。肥皂漫画和涂鸦宝都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去创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秘密四,请体现苹果的气质。如果前面大家觉得我说的都在扯淡,那可以从这里开始请认真看,我要开始认真的说了。关于设计,其重要性应该已经形成共识,但是,既然我们在谈如何被苹果推荐,那么这里说的设计风格主要指的是苹果的风格。尤其重要的是,苹果非常喜欢能够跟得上他们的系统迭代的产品。记得IOS7刚出来的时候,他们专门推了一个IOS7风格应用的推荐主题,这是最明显的引导。从Icon设计到内部界面都应该认真对待,试想如果没有达到苹果的水平或者风格差异过大,应用放在App Store上是有损苹果的形象的。

  秘密五,最喜欢surprise了。这一点实际是高质量的延伸,高大上的团队一般也喜欢高大上的应用。针对如何让应用显得高大上这个问题,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在细节处给用户或者编辑惊喜。一个漂亮的提示,精彩的跳转动画,搞笑的小动画和充满创意的loading都会让你的应用显得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区别高质量应用和低质量应用的关键区别。

  秘密六,世界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当时为产品做了一个英文版本,没想到正中苹果下怀。苹果倾向有多语言版本的应用,因为开发者关系在看到一个感兴趣的应用时,会向多个市场进行推荐,因此有多语言版本的应用,有更大机会获得推荐,这一条的操作请自觉配合前面五条,因为只有在做到前面五点的前提下,多语言版本才显得有意义,算一个加分项。

  总的来说,做应用还是要做自己爱的应用,并且将自己的灵魂融入其中,这样才可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也能让app脱颖而出。面对几百万的开发者,如何脱颖而出,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而是专注、热情、韧性、天赋和运气的综合比拼。苹果商店是一个公平的舞台,这里只是分享下我的经历和小技巧,文章写的有点乱,最开始以为在写推广,后来发现在写产品。好吧,我承认这是有意而为(才怪),我认为最好的推广是把产品做好,所有资源就自动地会向你靠拢,如果为了迎合渠道而去做产品,可能会忘了初心,迷失方向,你说呢?

  来源:投稿,作者:芦磊,个人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