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

中国内地个人投资美股指南

  中国内地居民的投资渠道比较狭窄,银行以低息吸存款,股市长年熊市,而因为中国有外汇管制,大部分中国大陆居民只能在国内这个单一市场进行投资,回报较低,风险较大,因此对于很多人而言,个人如何进行境外投资是个比较有价值的话题。

  进行全球性的投资的风险比在中国的单一市场投资风险低,比如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连年下跌,但是美国市场完全没这个影响,美国股市从09年开始到达底部以后,就开始了到目前为止长达数年的牛市,牛长熊短,如果把资金投资在美国股市,不仅分散了风险,还可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那么个人境外投资美股应该如何操作呢,不少证券服务商都在中国提供了网上交易服务,我们来了解一下他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中国内地个人投资美股指南

  前期准备

  个人对外投资,无论是实业投资还是购买海外房地产,资金如何出境一直都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此类用汇属于资本项目用汇,目前还处在严格管控之下。如果直接汇款给美国的券商,一般可能会有失败的风险,因此,办理一张国外的银行卡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从实用性、方便性、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招行香港一卡通是个不错的选择。

  招行香港一卡通是一个香港本地银行卡,通过这个银行卡可以不受限制往国外公司汇款和接受国外公司的汇款,办理香港一卡通需要使用港澳通行证或护照到指定的招行网点开户,办理香港一卡通的时候,为了香港反洗钱要求,用户必须提供与开户证件(大陆身份证)同名的三个月内的住址证明,开通香港一卡通后,必须在2个月内使用大陆同名帐号往香港一卡通进行一笔转账,招行香港一卡通开通之后,每年必须有一笔转账,否则转账功能会被取消。

  招行香港一卡通的年费标准是,卡内资金低于等值10万港币的话,需要收钱管理费,用户选择电子账单的话,每月管理费是8港币。

  资金出境

  目前《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个人年度五万美元的结汇额度,这对于境外投资往往不够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父母妻子的银行卡进行购汇,这样总共就可以有每年15-20万美元左右的资金。购买美元现汇,不要购买现钞。

  国内银行卡往个人办理的香港招行一卡通转账是没有问题的(转账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写转账用途是投资理财),只是手续费有些高。我自己做过测试,通过中国银行往招行香港转账一笔钱,中行收取手续费104元,招行香港收取4美元手续费,中间行收取30美元手续费,这三比手续费中,去美国纽约的中间行手续费是大头。

  降低这种跨行转账手续费的方法是,国内银行都使用招行银行卡,同行转账就不走中间行,手续费会低一些。普卡转账的费用是:手续费汇款金额的0.1%,最低100元人民币(金卡手续费半折50元,金葵花卡免费),电汇费用150元,美元港币现钞的话汇出加收0.8%,最低50元。因此建议使用金葵花卡,购汇时候选择美元现汇,这样每次转账就只收150元电汇费。

  券商选择

  资金到了自己的香港一卡通上,就可以从那里将钱转账给美股的券商了。目前可开户炒美股的券商大体上有三类:一类是内地券商在香港的分公司;一类是香港本地券商;一类是美国本土券商。

  通常情况下,在香港内地券商开设的帐号会收取较高的佣金,不太合算,因此大多数人选择美国本地券商。可以在网上开户,并且支持中文的美国本土券商有不少,中国人常用的美股券商有:Scottrade(史考特证券),Firstrade(第一理财),Interactive Brokers(盈透证券)等。其中Scottrade的手续费较低,无论买卖多少股都是7美元一次交易手续费,没有账户维护费、账户不活跃费等其他费用,有中文的400电话。

  打开香港招行专业版,选择“转账汇款”—“香港本地转账”(因为Scottrade在香港有账户,因此是转账到香港本地),转账时候记得在附言中写上你的Scottrade账户号码和姓名,大约1-2个工作日到账,到账后就可以买卖股票了。

  股票选择

  美股的投资理念和国内A股完全不同,追捧垃圾股是中国股市所独有的现象,一些严重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市值高达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这在美股是不可想象的。美股市场上好公司非常多,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园,美国证券市场上可以买到全世界的好公司的股票,相对于中国A股市场,美国的股票估值更加合理,监管体系完善。

  对于互联网IT从业者来说,我们在互联网行业从事多年了,对这个行业和行业里公司都非常了解,因此占有信息资讯优势,选择购买哪家公司的股票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如果实在不会选择股票,那也可以选择购买美国三大指数基金:DIA(道琼斯工业指数), SPY(标准普尔500指数), QQQ(NASDAQ100指数),购买的方法和普通股票一样,投资指数基金好处是,可以追踪一揽子股票,能有效避免个股风险,还可以排除了基金经理的人为投资错误可能。对于正处于牛市的美股来说,5年来DIA上涨了106%,SPY上涨了124%,QQQ上涨了172%,相比之下,5年来国内A股上证指数则下跌34%。

  取回资金

  取回资金的流程跟汇款正好逆向,跟券商填个申请单,然后1、2个工作日就能到账了。美股是T+3结算,也就是如果你今天卖掉股票,那么要等3、4个工作日后才能回来。

  总结

  中国人目前比较靠谱的长期投资方法我看是,将存款兑换为美元,开通一个香港银行账户,把美元转账过去,然后找个券商开通一个美股账户,购买美国股票,中国最好的企业和美国最好的企业都在美国股市上市,美股集聚了一批中国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因此投资美股是目前内地居民的一个不错的投资渠道。

2014年7月9日星期三

乌云网遭到DDOS攻击

  今天访问乌云网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上面留有乌云网官方的声明:WooYun今天中午受到不明DDOS攻击,目前正在处理中。

  如果理解不了白帽子,可能你很难理解方小顿创立的乌云漏洞报告平台,很难理解为什么在漏洞很容易卖出好价钱的情况下,不以盈利为目的乌云已经坚持了4年,聚集了4000多位白帽子,发现和报告了近5万个漏洞,除了将白帽子提交的漏洞及时通知厂商进行修复,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外,乌云有着更大的愿景。

  “安全的问题,在于其封闭性,黑客本身是个很神秘的圈子。(而公众领域这边)每个人都担心出安全问题,但几乎每个人又都不知道安全问题到底是什么。” 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导致这个行业很难得到改善,掌握信息的人会利用信息进行牟利,而如果最终的使用者不关心安全问题,那么应用厂商就不会在这方面投入,如果企业本身不在乎安全问题,那么程序员写起代码来就更随意,同时大多数公司内部系统管理员与安全人员,他们没有来自行业与内部的竞争压力,为企业做安全都是“常规模式”,外加生搬硬套国外的标准做安全管理,日久天长会变得工作效率低下、不负责任。这样漏洞就越来越多,最终用户会为这些安全问题付出代价。

  乌云尝试以新的方式打破这个不对称:首先将白帽子和厂商联系起来,让厂商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不再像以往被人黑了还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平台上积累的数万个真实漏洞,可供技术人员在开发产品时参考,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最后乌云还会对一些新兴和频发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警,帮助最终用户增强安全意识,使其在向企业提供个人信息的时候能意识到自己承担的风险。

  而当用户把安全性作为选择企业产品的考量之一时,企业就加大投入,开发人员就会有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去处理安全问题,从而营造出越来越好的安全生态,促使这个生态形成,就是乌云要做的事情。

  此次乌云网遭到DDOS攻击应该来说是一件意料之中而又感觉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说是意料之中是因为乌云平台本身的因素,黑客之间的事情;之所以又说事不应该发生的事情是因为乌云网本身是一个黑客聚集平台,网站安全应该没什么问题。最后真心希望全民都应该关注一下我们的互联网安全,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也希望乌云网能够继续承载其应有的责任,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投稿,作者:极客志   原文链接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腾讯微信推出广告联盟

  7月7日,腾讯宣布微信正式开通公众平台推广功能,粉丝超过10万的流量主可以入驻,对广告主没有特别的门槛要求。在笔者看来腾讯此举意味着广告联盟战略的正式开启,借此机会腾讯有望通过微信广告联盟平台实现百亿级别的年收入。

  微信开通公众平台推广功能,主要作用就是建立起广告主和微信运营者的一道桥梁,帮助微信运营者赚钱,帮助企业做推广,这个市场规模看起来不大,但对比百度联盟的收入规模,我们会计算出一个毛骨悚然的数据:百度联盟发展部总经理马国林预计,2014年百度联盟分成将达70亿元,同比增长91%,而百度广告收入分成比例大约各占50%,也就是说百度联盟在2014年的流水会达到140亿人民币。

  长期以来,百度联盟遇到过很多的挑战者,包括谷歌广告联盟、阿里旗下的阿里妈妈、黑马广告联盟、九赢,乃至网易有道和腾讯搜搜等搜索引擎旗下的联盟,但无一可以威胁到百度的江湖地位。但今天入局的玩家乃是用户规模超过百度的微信,微信要玩广告联盟了,百度还能稳坐老大吗?

  百度联盟和百度竞价是百度公司最主要的两块收入来源,微信此举无疑在和百度的核心业务在抢饭碗。可以预见,如果微信真的想把自己的广告联盟体系建立完善,面对数百亿的市场,百度和腾讯因此将会展开激烈的竞争,甚至是激烈的斗争。

  在7月7日微信官方宣布上线推广功能后,引发了业界几大的讨论,很多人讨论观点在于“微信的广告联盟能否威胁到百度的广告联盟,百度如何来应对?”,在笔者看来,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足够巨大,完全能够同时容纳3---5家百亿级的广告联盟,微信的广告联盟会获取到巨大的收益,但百度的广告联盟也依然会一路高歌猛进,乃至流水突破200亿,300亿......

  互联网广告市场没有天花板

  只要中国国民经济在增长,互联网在发展,那么互联网的广告市场将会没有天花板,持续增长。在2008年的时候,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亿,当时大家认为100亿往后的增长速度会滞缓。但很快,2009年就达到了150亿,2011年接近500亿,2013年超过1000亿...2014年的数据虽然还没有出来,笔者估计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规模应该在1400----1500亿左右。前面说过,百度联盟今年流水预估在140亿,只占据了不到10%的份额,哪怕微信入局依然能够有足够的成长空间。 另外,不出我所料的话,360、UC等公司旗下的广告联盟也会在着一两年迅速发力,进入第二梯队。

  百度联盟是百度的50% 而微信联盟只是微信的10%

  俗话说,百度是流量的入口 腾讯是用户的老家。百度擅长获取流量,腾讯擅长圈住用户。所以在同等用户规模的前提下,百度更擅长于用流量赚钱,而腾讯擅长经营用户获取非金钱以外的价值(比如数据和关系链)。百度联盟对于百度来说绝对不可缺少的,而微信联盟对微信来说重要性就不那么明显了,没有微信广告,微信靠游戏、靠电商等业务也能赚大钱,且比靠广告来钱更迅速。可见,双方对旗下的广告联盟投入精力和资源是远远不对等的,在百度公司广告联盟是核心战略部门,而在腾讯至少目前看来还没什么太大的地位,借助微信庞大的具备粘度的用户量,腾讯当前能做的事情太多了,在广告营收这块倒没必要如此的着急,而且微信是腾讯自己的平台,还处在打造用户体验的阶段,过分的商业化也不利于微信的发展。

  总结:无论如何,百度当老大的时间太久了,行业是应该有所改变额。微信推出广告计划,是一件对行业非常有利的好事,而且微信的发力也会从某种程度上倒逼百度去改变,由PC端的营销真正意义上往移动端转移。(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4年7月7日星期一

新浪微博自媒体计划开始启用

  启动将近一个月的新浪微博自媒体计划终于开始核算各个自媒体人的收入了,这两天,多位新浪微博的自媒体人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收入。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自媒体作者半个月的收入大部分在3000元到7000元之间,不少作者都在微博中对收入表示满意,这无疑增强了各方对微博自媒体计划的信心。

  6月12日,微博自媒体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面向微博上有一定原创能力和影响力的认证用户,具体标准为单月阅读数在300万以上,并且能够提供优质内容链接证明,500万粉丝以上的“大V”暂时不能申请。据了解,目前加入微博自媒体计划的作者已经近500人。

  加入新浪微博自媒体的条件是个人认证并且单月阅读量达到300万,500万粉丝以上的大V不能申请,不同行业的自媒体作者的阅读单价有所不同,大概为每10万次阅读单价从20到40元不等。

  根据我的分析,新浪微博目前的这种自媒体形式其实算是“送钱”,金额核算只统计阅读量而没有统计广告展示和点击,这可能和目前微博广告主要为展示广告有关,随着百度百家、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新浪微博也继续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媒体平台,以应对自媒体作者的流失,不过,新浪微博的自媒体目前更侧重于个人粉丝量的多寡,一个拥有大量粉丝的大V,只要经常发微博,哪怕微博内容没有什么深度,也可以获得不少收益,而真正有原创能力以及专业水平的行业自媒体人却往往因为粉丝数量不够而难以获得太多收益。

  以下是新浪微博官方发布的自媒体计划详情:

  微博宣布启动自媒体计划 粉丝+收入双激励模式是亮点

  6月12日,微博自媒体计划正式启动,用户申请管理系统同期上线http://me.weibo.com 公开招募自媒体用户,根据页面,该计划面向微博上有一定原创能力和影响力的认证用户,具体标准为单月阅读数在300万以上,并且能够提供优质内容链接证明,另外,500万粉丝以上的“大V”暂时不能申请。

  据悉,目前已有1000位优质原创内容作者受邀加入微博自媒体计划,覆盖23个垂直领域。微博用户运营总监刘新征表示,该计划将着力进一步提升微博优质内容创造用户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基础为自媒体作者提供灵活的商业变现方式,鼓励其生产原创优质内容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提升平台的内容生态。

  刘新征说,微博不只是“微”博,在微博平台上,每日除了大规模140字内短微博的生产与消费,包括图片、短视频、长文章在内的富媒体微博同样构成了平台内容生产与消费主体。以长文章为例,从4月初微博提供了官方长微博工具后,目前微博上每天生产的长文章已达到10万篇,它们共同促成了微博这个中文互联网最大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为了方便用户尤其是自媒体用户更好的生产原创内容,微博已经对长微博工具进行优化,用户可以直接发布图文结合的长微博,长微博在自媒体用户主页也将得到统一呈现,微博还将支持文章的开放化,站外内容也可以直接同步到微博的长文体系内,方便内容管理、检索与传播。

  微博强大的传播能力将有效提升自媒体作者的个人影响力,塑造个人品牌,微博特有的单向弱关系能确保优质内容能够通过自媒体作者及其粉丝的社交关系链实现裂变式传播,与其他阅读平台相比,内容更开放,更容易触达更多潜在目标用户,并更容易获取粉丝。而优质粉丝的不断积累将持续扩大自媒体用户的影响力,帮助他们塑造个人品牌。微博也将对优质自媒体作者给予更大力度的推荐资源,帮助其更快的获取粉丝,提升关注度。除了作者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微博站内传播,微博还将与若干互联网流量入口级的合作伙伴联合打造自媒体传播网络,多途径多入口,给自媒体作者带来比其他阅读平台更多的流量与粉丝。

  个人品牌的确立是自媒体用户实现商业化的基石,但并非每一个自媒体作者都擅长商业变现,因此,微博为自媒体作者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收入变现方式,帮助拥有“社交资产”的自媒体用户提升变现能力。

  微博将在有品牌营销需求的商家与拥有个人影响力的自媒体用户之间搭建一个的桥梁,帮助想通过微博推广品牌的商家,找到合适的自媒体作者人群,通过话题合作等方式,让自媒体作者以自身内容生产的方式参与品牌传播。

  同时,微博还提供广告分成的商业化方式,广告将在用户原创微博正文页、文章正文页内获得曝光,阅读数越高,作者分到的收入越高,自媒体作者可在自媒体用户系统中实时查看和管理原创内容的数据,微博按月依据阅读数进行结算。为鼓励自媒体作者进行长文内容原创,基于长微博获得的商业收入将更高。

  自媒体联盟SocailAuto创始人马麟表示,微博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重要的资讯入口,优质内容能够通过用户的社交关系迅速扩散,平台方的扶持也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这对自媒体作者树立个人品牌和实现商业价值都具有重要作用。

从HealthKit看iOS发展趋势

  Apple 2014 年的 WWDC 让开发者为之欢呼的同时也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对于越狱社区,本次发布会意味着 Apple 决意让越狱变得越来越没有必要;对于安卓阵营,意味着 Apple 将继续在流畅性与平台生态上给予安卓系统最沉重的打击;而对于微软,则意味着 Apple 在个人电脑以及手持设备这两个领域都将达到让其无法企及的高度。难怪CNET科技的执行总编老凉在给网易科技的专稿中尖锐地指出:苹果变“软”更可怕

  毫无疑问,本次发布会将成为 Apple 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而本次发布会上所发布的所有新特性也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些新特性当中 HealthKit 是一大亮点,但这除了意味着 Apple 押注健康领域以外,还可能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趋势。

从HealthKit看iOS发展趋势

  Apple 的“中央集权”

  这或许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但有迹象表明 Apple 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与 HealthKit 同时推出的,是一个名为 Health 的应用。通过 HealthKit ,开发者可以把通过穿戴设备收集到的数据在 Health 应用中呈现,而用户只需要打开 Health 应用,便可以一览所有与健康有关的数据。

  记得有媒体曾将 2014 年评价为智能穿戴设备元年,而 Health 应用与 HealthKit 的推出意味着 Apple 对此有相似的判断,并认为与健康有关的智能穿戴设备将首先出现井喷,进而提前布局,让 Health 应用负责呈现所有相关的数据,避免各种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各自为政而影响用户体验。

  可见,Health 应用与 HealthKit 所承担的任务是:整合各种与健康有关的可穿戴设备所产生的碎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有序地集中呈现。这很可能意味着 Apple “中央集权”的时代到来,因为相同的逻辑完全可以应用到短信、音频与视频当中。

  MessageKit 与 PhoneKit 可期

  众所周知,Messages 与 Phone 这两个应用的使用频率在不断下降,各种 OTT 应用的使用频率则不断攀升(如微信),这将带来信息碎片化的问题。正如上文所提到,如果 Apple 开始“中央集权”,那么 MessageKit 与 PhoneKit  则有望在以后的 iOS 版本中出现。

  实际上笔者认为,MessageKit 与 PhoneKit 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其中 MessageKit 将能帮助开发者把文字、音频与视频信息整合到系统的 Messages 应用当中,同时 Messages 应用将很可能开放对 Jabber 与 Google Talk 的支持 (它们均基于 XMPP 协议),目的在于提升用户体验与增加使用粘性,未来的 Messages 将可能是 BlackBerry Hub 的变形。

  至于 PhoneKit ,将可能开放对 VOIP 的支持。目前的 VOIP 应用绝大多数需要驻留后台,并且定时向服务器进行注册,以保证能与服务器通联,这会带来耗电与不稳定的问题。Apple 可能将允许开发者通过 PhoneKit 来解决 VOIP 接入(通过类似消息推送的机制),或者直接将 Phone 应用与 VOIP 深度整合。

  后话

  Apple 更加注重软件服务和平台生态建设是不可扭转的趋势,但 Apple “中央集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许多应用或 widget 化或消失,开发者要么另辟蹊径,要么离开平台,因此 Apple 不得不在创新与维护开发者关系之间取得很好的平衡。

  另外,OpenID 与搜索引擎也可能是 Apple 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前者或将充分利用指纹识别技术让用户安全便捷地登入各类服务,后者或将以垂直搜索为切入点,一方面完善 Siri 提供的搜索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将影响力延伸至通用搜索领域,并且逐步结合 iAd 与 Google 分食搜索市场。

  来源:半月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4年7月6日星期日

纪念Google Reader被关闭一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不是看到Solidot上的报道,我都差点忘记了。去年此时,Google一意孤行,不顾众多粉丝的反对,关闭了旗下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其实也不太)严重的后果!至少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标志这Google走下“Do no evil”的神坛。为了商业利益,Google又一次让它的忠实粉丝们失望了,并且有意为之。

  也许非Google Reader用户很难理解我们对阅读器的感情。我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Google Reader记录着我从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这四年自主学习的大部分知识。我的订阅内容既包括RSC(英国皇家化学会)、ACS(美国化学会)旗下的学术期刊的论文更新,又包括韩寒、吴醴、连岳、李海鹏、和菜头、方舟子、考据癖、推倒柏林墙等等五六十个有趣的博客杂谈;既有wikihow推送的实用信息,又有推特机器人、solidot、网易跟帖局和纽约时报送来的网络热贴和时事新闻。我还依稀记得在Google Reader里看自己的阅读数据时,四年来我大概阅读了超过两万个条目,差不多是每天十五个长短文章。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Google Reader上,它就是我的信息大管家,忠实地展现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供稿源的最新大作。所以,作为一个课业和实验均繁重的理工男,我才能够埋头书斋、知闻天下。

  这种自助选择供稿源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许就是对一言堂的挑战。我的的信息不是由腾讯网易的门户编辑决定的,更不是由一本正经的罗京叔叔决定的,而是以我为主,兼容并包地选择了包括新闻、博客、学术论文、评论在内的大杂烩,是专业新闻机构(纽约时报)、专业学术机构和出版商(RSC、ACS和Wiley)、精英与草根们同台争鸣。Google Reader对于在中国的用户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防删帖。只要韩寒的博文一被发布出来,Google Reader就会迅速抓取到Google的服务器上,推送给我。所以,即便韩寒的文章被加密之后,我还是可以读到全文。对于南华早报、热推机器人这种比较难以直接访问的信息来源,Google Reader也可以抓取内容后推送到国内。这些好处使得Google Reader成为很多网虫在网海冲浪时不至于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

  俗话说得好,相聚有时,后会无期。Google于去年春季突然宣布要关闭Google Reader,理由是用户量持续下降。当时,我就觉得特别难过。Google Reader之于我,是已经陪伴四年的良师益友。随着数据的积累,我甚至把它当做一个扩展的大脑。打辩论赛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要不要停止计划生育的辩题。我依稀记得我在Google Reader里阅读过纽约时报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报道,一五一十博客平台上也有过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博客,网易跟帖和推特上似乎也有过相关的讨论。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我只需要到Google Reader里简单地输入“计划生育”四个字,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材料就纷纷出现在搜索结果里了。与使用Google搜索相比,Google Reader更像一个已经整理好的笔记库,非常高效。而现在,Google要关掉这个产品,我感觉像是得了一次小型脑震荡!但Google是商业公司,Google Reader占用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甚至还阻碍Google的合作网站向用户展示广告。我们虽然抱怨,但是毫无办法,Google毕竟还是一家商业公司。

  其实,Google Reader的关闭并没有宣告RSS阅读器的死亡。不甘心的用户继续寻找着替代品,feedly、Inoreader接过了RSS阅读器的大旗,目前还再茁壮成长。RSS阅读器还以公共帐号的方式在阅读器上复活,在微信这个封闭的体系内,把类似RSS推送的服务带给了更多用户。甚至“今日头条”这种涉嫌侵犯版权的新闻聚合服务也试图发展壮大。然而,微信公号的文章是封闭且难以检索的;今日头条还是得靠编辑来决定我的头条;feedly时不时宕机也让人揪心。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怀念Google Reader,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Google Reader中有趣的条目的美好时光。

  来源:投稿 作者:Eason ,原文链接

2014年7月3日星期四

雅虎Flickr被屏蔽

  全球知名照片存储服务Flickr从昨日起无法从中国访问,其网页端和手机端均无法登录,这是即通讯服务Line被屏蔽后又一个被屏蔽的热门服务。

  根据分析,Flickr无法从大陆访问的原因是Flickr的域名被DNS污染,所以导致其无法从中国访问,从下图可以看出,PING Flickr的域名,会发现其IP地址被解析到阿塞拜疆一个不存在的IP,而Flickr实际IP地址是在美国。运行DNSCrypt之后,再次PING Flickr的域名,才得到正确的IP解析地址。

Flickr被屏蔽

  解决的方法是,安装运行DNSCrypt,然后通过HTTPS的方式即可正常访问Flickr网站。

  Flickr是雅虎公司提供的照片存储和分享服务,深受许多博客作者喜爱,Flickr提供高达1TB的存储空间,并且支持繁体中文界面,是雅虎香港的一个颇受欢迎的中文服务。Flickr和Line一样,虽然在中国大陆用户不多,但在香港却拥有众多忠实的用户,这两个服务几乎在同一天被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