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6日星期日

纪念Google Reader被关闭一周年

  时间过得真快,不是看到Solidot上的报道,我都差点忘记了。去年此时,Google一意孤行,不顾众多粉丝的反对,关闭了旗下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其实也不太)严重的后果!至少对我来说,这件事情标志这Google走下“Do no evil”的神坛。为了商业利益,Google又一次让它的忠实粉丝们失望了,并且有意为之。

  也许非Google Reader用户很难理解我们对阅读器的感情。我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Google Reader记录着我从2009年6月到2013年6月这四年自主学习的大部分知识。我的订阅内容既包括RSC(英国皇家化学会)、ACS(美国化学会)旗下的学术期刊的论文更新,又包括韩寒、吴醴、连岳、李海鹏、和菜头、方舟子、考据癖、推倒柏林墙等等五六十个有趣的博客杂谈;既有wikihow推送的实用信息,又有推特机器人、solidot、网易跟帖局和纽约时报送来的网络热贴和时事新闻。我还依稀记得在Google Reader里看自己的阅读数据时,四年来我大概阅读了超过两万个条目,差不多是每天十五个长短文章。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花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Google Reader上,它就是我的信息大管家,忠实地展现经过我精挑细选的供稿源的最新大作。所以,作为一个课业和实验均繁重的理工男,我才能够埋头书斋、知闻天下。

  这种自助选择供稿源来获取信息的方式,也许就是对一言堂的挑战。我的的信息不是由腾讯网易的门户编辑决定的,更不是由一本正经的罗京叔叔决定的,而是以我为主,兼容并包地选择了包括新闻、博客、学术论文、评论在内的大杂烩,是专业新闻机构(纽约时报)、专业学术机构和出版商(RSC、ACS和Wiley)、精英与草根们同台争鸣。Google Reader对于在中国的用户来说,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防删帖。只要韩寒的博文一被发布出来,Google Reader就会迅速抓取到Google的服务器上,推送给我。所以,即便韩寒的文章被加密之后,我还是可以读到全文。对于南华早报、热推机器人这种比较难以直接访问的信息来源,Google Reader也可以抓取内容后推送到国内。这些好处使得Google Reader成为很多网虫在网海冲浪时不至于信息过载的重要工具。

  俗话说得好,相聚有时,后会无期。Google于去年春季突然宣布要关闭Google Reader,理由是用户量持续下降。当时,我就觉得特别难过。Google Reader之于我,是已经陪伴四年的良师益友。随着数据的积累,我甚至把它当做一个扩展的大脑。打辩论赛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要不要停止计划生育的辩题。我依稀记得我在Google Reader里阅读过纽约时报关于中国计划生育的报道,一五一十博客平台上也有过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博客,网易跟帖和推特上似乎也有过相关的讨论。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我只需要到Google Reader里简单地输入“计划生育”四个字,过去几年积累下来的材料就纷纷出现在搜索结果里了。与使用Google搜索相比,Google Reader更像一个已经整理好的笔记库,非常高效。而现在,Google要关掉这个产品,我感觉像是得了一次小型脑震荡!但Google是商业公司,Google Reader占用了大量的服务器资源却没有带来相应的收入,甚至还阻碍Google的合作网站向用户展示广告。我们虽然抱怨,但是毫无办法,Google毕竟还是一家商业公司。

  其实,Google Reader的关闭并没有宣告RSS阅读器的死亡。不甘心的用户继续寻找着替代品,feedly、Inoreader接过了RSS阅读器的大旗,目前还再茁壮成长。RSS阅读器还以公共帐号的方式在阅读器上复活,在微信这个封闭的体系内,把类似RSS推送的服务带给了更多用户。甚至“今日头条”这种涉嫌侵犯版权的新闻聚合服务也试图发展壮大。然而,微信公号的文章是封闭且难以检索的;今日头条还是得靠编辑来决定我的头条;feedly时不时宕机也让人揪心。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怀念Google Reader,怀念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分享Google Reader中有趣的条目的美好时光。

  来源:投稿 作者:Eason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