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9日星期四

诺基亚之困

  说到诺基亚,那么不得不说塞班了,诺基亚和塞班永远是分不开的,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塞班份额决定了诺基亚的市场表现,诺基亚的前途。几年前,塞班还是智能手机的霸主,智能手机系统的代名词。甚至在安卓和ios出来后的一段时间,他都占有领先的优势。可惜时至今日全部而彻底的被安卓和ios等后起之秀打败。到2012年2月,塞班系统的全球市场占有量仅为6.8%,中国份额也是10%左右。而更大的噩耗是诺基亚宣布,彻底放弃支持塞班系统,而这个时间最早在2012年底,最迟在2014年。诺基亚自己也早已将重点放在微软的windows phone上面的。最近的消息显示,受诺基亚最新推出nokia lumia(wp7系统)手机不支持升级wp8的影响,诺基亚的股票降到新低。多国的诺基亚分公司开始裁员。今天笔者来简单分析下这其中的原委。

  一,没有注重源源不断的创新脚步

  塞班公司在1998年成立,2000年的时候就推出了第一款手机,而2006年塞班手机就占有1亿部,那个时候安卓和iphone还不知道在哪里,估计乔帮主那个时候就已经在酝酿iphone了!第一部iphone是在2007年,安卓的第一个版本发布时间是2008年,可是时至今日,塞班的份额逐渐趋于忽略不计了,现在市面存在的塞班手机大部分是存货,除一些极稀少的诺基亚新推出手机还在搭载塞班系统,而大部分还在使用塞班手机的用户,大概是10,11年左右或者甚至更前购买的!不过最近一两年用户新购买的智能手机基本上是安卓手机或iphone.比如最近大热的所谓的性价比机和特供机。其中以小米,360特供机最火爆。安卓和iphone以其优秀的软硬件配置和上乘的用户体验,迅速深得人心。而塞班多年以后依然是几乎没什么实质性改变,即使是升级后的贝娜,安娜等。比如,翻页列表,对话式聊天界面等。尤其是对话式聊天界面最让笔者影响深刻,几乎现在聊天类软件都是以对话式呈现。如,QQ,飞信,微信等。这些一个个小细节,一步一步的将用户从塞班推到安卓或iphone。用户永远只为更优秀的体验买单。

诺基亚之困

  二,战略选择

  笔者认为,诺基亚在面临塞班的困境中,匆忙选择和微软合作不是上乘之选。首先智能手机不同于功能机,在功能机时代,所有功能都可以集成在芯片上,用户的需要的无非就是电话,短信,偶尔使用QQ等。比如联发科提供的芯片。而智能手机时代,软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王牌。没有软件用户为什么要花几千块买你手机?而不是购买实现同样功能的功能机?而window phone 就是这样。也许安卓和ios太火,也许是循环效应。ios建立自己了的生态系统,我们暂且不谈。安卓由于开放,自由定制,给用户,厂商更多的选择。一旦厂商纷纷支持,用户的选择,开发者自然就不会放过。马太效应就这样轻松的得到验证。htc和三星就是最好的例子。htc由于早期搭载了安卓系统,彻底的火了一把。三星在选择安卓后,利用安卓的最新系统,不断提升硬件水准,在苹果盛行的时代也分得一杯羹。从而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出货了第一的厂商。而人家的做法是主推安卓,也不放过window phone系统。

  三,Windows Phone 8

  笔者最后要说的就是微软最新推出的wp8系统了。这个系统直接关系到诺基亚今后的市场份额。而笔者很看好这个系统。其中很大的原因,wp 8采用与win8相同的NT内核,这就意味着WP8将可能兼容Win8应用,而软件开发者仅需很少改动就能让应用在两个平台上运行。比如微软官方承认wp8能完美运行office2013.这说明微软已经意识到软件数量的问题。我们知道微软在pc的windows系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软件应用。这是其明显的优势。而诺基亚既然选择接受wp系统,那就应该保证用户体验最优的情况下,在数量上和速度上超越同样支持wp8的厂商。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诺基亚之困

  最新消息,诺基亚或将在9月7号推出wp8手机。后续wp8表现如何,让我们一起期待!

  来源:投稿,作者:Hap Ju ,作者微博

2012年7月18日星期三

我的域名注册历史

  前两天发生了一件关于域名的“乌龙维权”事件,曾因“怒砸西门子冰箱”而被网友称为“维权英雄”的罗永浩,早年注册的“牛博网”域名突然变身“天猫网”,据了解,原因是该域名在到期被删除后,被不知名人士重新注册并使用。

  罗永浩于是在微博痛斥注册商万网未提醒其续费、私自转卖域名,发誓要“无情报复”。但之后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牛博网的域名注册人员自己疏忽,没有看到过去半年中的5封续费提醒邮件,至此,这起域名的乌龙事件以罗永浩的道歉收尾。

  虽然乌龙事件虽已告一段落,但部分网友争论的焦点是:域名,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拟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以免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我和域名注册打交道有十多年历史的,今天我就讲讲我域名建立和管理的历史,供那些需要建立网站的人参考一下。

  国内域名注册的历史

Domain

  我的第一个域名是在2000年于万网注册的,从那一年开始,我就开始了和域名以及主机打交道的历史,那时候选择万网完全是一个巧合,当时我对域名不太懂,信用卡支付也不成熟,恰好当时万网搞了一次域名的优惠销售政策,我就在万网注册了我第一个域名。

  当时的网络政策较为宽松,注册域名相对现在来说简单的多,不用提供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就可以注册,也没有备案,域名转发等功能也算正常,因此就凑合着用了。

  那时候万网的域名注册级别比较低,通过Whois查询的时候,会发现域名的Registrar是国外某些域名注册机构的名称,而且不同年份注册的域名,其Registrar还不同,这给我后来从万网转出域名造成了不少麻烦。

  价格因素的影响

  在2000年之前,在中国注册域名价格比较高,每年几百元的费用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也算一笔不小的费用,相比之下,那时候国外的域名注册已经很便宜了。

  当时我在万网注册域名的价格是60元/年,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后来域名续费涨到70元/年(要续费两年),之后价格逐年上涨,到了2005年左右涨到130元/年,考虑到性价比以及多方面的因素,我开始考虑将我的域名从万网迁移到了GoDaddy上。

  从价格上看,当时万网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30元/年,而Godaddy当时注册和续费域名的价格只有7美元,Godaddy的价格优势明显,Godaddy是全世界最大的域名注册商,在ICANN的级别也很高,条件看起来比万网要好。除了价格之外,当时我对万网的最大担忧是个人隐私问题。

  个人隐私的担忧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所谓的网站备案,域名注册的个人隐私主要是针对域名注册商和Whois两方面。

  域名注册Whois是一个用来查询注册域名的详细信息的数据库(如域名所有人、域名注册商),Whois服务是对所有用户开放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注册一个域名,那么你的隐私就因为Whois被没有必要地泄露出去,这对于个人隐私来说是一场灾难。

  注册域名时候所填写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等信息会通过Whois被所有人看到,垃圾邮件发送者、垃圾短信发送者、诈骗者以及各式各样的恶意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获取这些信息。对于网站管理员来说,最开始的结果是你的垃圾邮件和垃圾短信的数量增加了,然而,谁会知道更糟糕的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

  如何解决Whois的这个隐私问题呢,一种方法是录入虚假住址和虚假电话等信息,但电子邮件除外,因为电子邮件是管理域名的最基本手段,错误的邮件可能会让用户失去域名。

  录入虚假地址有可能会和ICANN的政策相违背,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额外的纠纷,例如2007年我在Godaddy的一次扣费纠纷

  除此之外,ICANN以及各个域名注册机构本身也推出了域名保护措施,但是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除了Whois之外,域名注册商会不会向第三方泄漏客户的个人信息呢?根据国内大量的案例显示,这不仅仅是有可能的,而且还大量存在,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雅虎中国公司将其邮件用户(某网络作家)的个人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做为关键证据,导致该网络作家入狱十年。

  域名噩梦:clientHold

  随着网站备案的推进,在国内注册域名的用户开始遇到了最可怕的噩梦:clientHold,即停止域名解析,更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域名的混乱管理。

  从2009年初开始,万网等域名注册商就开始对很多中小网站进行封停域名,比较著名的有牛博网的CN域名被封电玩巴士COM域名被封,2010年甚至发生了新网封停知名社交网站51.com、知名IT资讯平台it168.com、知名博客托管服务blogbus.com的域名,2010年10月又发生了时光网mtime.com和玩聚网ju690.cn域名被停止解析。早先封停域名大多是域名注册商接到行政命令进行的操作,而2011年的“慧聪断网门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649.html”事件中,万网仅仅接到一个客户的投诉后,就自行封停知名电子商务网站慧聪网的域名,另业界震惊,域名封停的操作底线越来越低,操作频率越来越频繁。

  要了解万网等域名注册商进行clientHold的行为是否违规,需要先了解几个专业名词:

    域名注册商:域名注册商是提供域名注册的公司。并负责提供DNS解析、域名变更过户、域名续费等操作。

    网络接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向广大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

  在国外行业的常规,域名注册商只管理域名,不审查网站,例如,用户注册了一个包含Google的域名,Google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提交ICANN仲裁,胜诉后即可获得此域名管理权。如果用户的域名没问题,但网站内容侵犯了Google的版权,那么Google的律师要联系该网站的网络接入商,要求该网站接入商删除侵权的内容。

  针对上面“慧聪网断网门”事件进行分析,由于万网并没有对慧聪网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因此万网对于慧聪网的网站发布内容的合法性与非法性并不存在责任一说,遭到侵权的企业应该联系该慧聪网的网络接入服务商(主机提供商)去协调侵权内容的删除,而不是联系慧聪网的域名注册商进行投诉。

  即使网站的网络接入商接到这个投诉,依照法律,也只能断开慧聪网该侵权页面的连接,让侵权的商铺页面无法访问,如果简单粗暴地封停整个慧聪网的域名,将导致慧聪网全部页面无法访问,这显然是侵犯了慧聪网的合法权利。

  在具体技术实现上,断开侵权页面的连接通常由网络接入商(主机服务商)实现,而不是域名注册商实现,域名商难以实现断开某一网页链接的功能,而网络接入商可以通过防火墙断开单独网页的连接。

  在管理方面,域名注册商只有几个,好管理,主机服务商相对数量较多,不易管理,国内一些监管部门为了管理方便,违规操作,将本来属于网络接入商的事情让域名注册商去做,最终导致用户不得不选择“用脚投票”的方式更换服务商。

  域名迁移的过程

  从性价比的比较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14.html来看,从万网选择到Godaddy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中国的域名注册价格高,不保护用户隐私,出卖客户资料,而使用美国的注册商来注册域名,价格低廉,并且美国是法制国家,域名注册商通常不会出卖客户的隐私信息,即使出卖客户资料,也会公开透明走法律程序,出卖给美国政府。

  想当年从万网转出域名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322.html那可真叫麻烦,又是要身份证又是要传真,迁移过程用了好几个星期,中途还操作失败了几次,最为可笑的是,我将域名迁出后快两年后,万网的客服还打电话问我是否要给域名续费。

  前面提到,当时可能万网的代理级别还不高,因此从万网转出域名还要先联系另外几个国际域名注册机构,我当时转两个域名分别联系了bulkregister和melbourneit,转出攻略参见这里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322.html,从bulkregister那里还算方便,来回邮件折腾了几个星期就搞定了,melbourneit那里就麻烦了,总是提示锁定,操作几次都不成功,我是melbourneit、万网、Godaddy三方都联系,折腾了好几个星期才转成功。

  不过,域名迁移困难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域名不容易被盗了。

  铁墙下的Godaddy

Godaddy

  使用Godaddy的这几年,除了一些小意外http://www.williamlong.info/blog/archives/99.html,总的来说还算不错,不过令人域名的是,Godaddy的服务却越来越多无法在中国使用。

  Godaddy的免费域名转发服务在当年就无法从中国使用,经过我查询,是因为转发域名服务的IP地址被封了,估计是早先有一些所谓的“有害网站”使用过这个服务,连累其IP被封。

  之后Godaddy提供的免费虚拟主机也不能用了,IP地址同样被封,估计原因也差不多。

  再往后,Godaddy自己的官方网站也经常上不去了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287.html,没关系,我用代理还可以上Godaddy,并且这也不影响用户访问我的网站。

  以上几个服务反正我也不常用,因此被封我也没什么感觉,但最令人震惊和愤怒的是,从2011年开始,Godaddy的DNS服务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742.html竟然开始被一点点的屏蔽了,这个服务一旦被屏蔽,用户的域名就无法从中国解析出来,这就让人无法在淡定了。一开始,我通过更换Godaddy的DNS服务器地址来解决这个问题,Godaddy的DNS解析服务器非常多,有上百个,通常一个不能使用,换另一个就可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Godaddy的DNS服务器被屏蔽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087.html,继续使用Godaddy来做网站的DNS解析已经变成不现实的事情了。

  解决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将域名迁移回国内,使用国内域名商提供的DNS服务,经过仔细考虑,我否决了这个方案。

  我选择了另一个方案,更换DNS服务商,使用第三方DNS服务,目前提供免费DNS服务的也比较多,国外有ZoneEdit、DNSMadeEasy、DynDNS等一大批DNS解析服务商,国内也有免费和付费的DNS服务,除此之外,一些免费CDN服务商也提供DNS解析服务,因此,用户的选择还是很多的。

  铁墙下的Godaddy,过的也不容易啊。

  如何在Godaddy注册域名

  随着中国用户的增多,Godaddy也开始面对中国市场进行一些优化,例如在支付方面,支持支付宝使用人民币付款,这解决大部分中国人在支付上的头疼的问题,而在百度和谷歌,Godaddy也长期用中文做竞价广告排名,广告点击进去之后是一个中文的页面地址,介绍Godaddy的情况。

  不过,如果你不懂英文的话,在Godaddy上注册域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在这篇文章中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013.html,我详细地阐述了如果在Godaddy注册域名的方法,建议使用支付宝支付,不要绑定信用卡,如果有美元的话也可以用Paypal支付,购买成功后,最好修改一下DNS地址。

  不使用优惠码的话,Godaddy注册一个域名是13美元左右,使用优惠码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287.html的话,价格可以降低到7、8美元。

  Godaddy的缺点

  Godaddy虽然价格具有一定优势,但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也发现Godaddy的一些缺点。

  最主要的可能是交流和沟通问题,Godaddy的客服都说英文,并且通常只支持邮件,时差正好和中国相反,这导致一个问题的交流往往要来回折腾几天时间。一旦用户网站域名被盗,与其交涉更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这里的一则故事http://www.williamlong.info/info/archives/664.html就是一个中国站长在Godaddy域名被盗的真实经历。

  另外的问题是安全性的技术问题,上面的网友域名被盗也有一部分原因是Godaddy的安全策略有一些缺陷,我以前也发现Godaddy的有些域名管理操作是通过http进行的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630.html,这很容易引起第三方嗅探监听窃取信息,导致用户的财产损失。

  如何安全使用Godaddy

  最后总结一下如何安全地使用Godaddy的域名服务,防止Godaddy域名被盗只要有两点:Godaddy帐号和邮箱,Godaddy帐号使用单独的用户名(不要和其他网站用户名相同)和强密码,域名全部锁定(迁移解锁会发送邮件),邮箱使用安全的邮箱(建议使用Gmail,开启“两步验证”功能,全世界目前只有Gmail具有这种手机动态密码验证功能,这样除非Gmail用户密码和手机同时被盗,否则黑客很难攻破)。邮箱要经常查看,不要漏掉Godaddy发的每一封通知。

如何在Chrome浏览器安装第三方扩展

  近日 Google 的 Chrome 浏览器宣布从最新的 Chrome 21.x 以及更高的 Chrmoe 22.x 版本开始默认只允许从 Chrome Web Store 下载安装扩展程序, 而众多未登陆 Web Store 的无论是扩展插件还是应用程序抑或 Greasemonkey 等 JS 脚本都被排除在外。

  当然,按照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处于安全考虑,而刚好最近被爆出的 Chrome Web Store 中的 Proxy Switchy Plus 汉化版等存在流氓行为也表明这项举措也无可厚非,但毕竟还是给很多使用 Greasemonkey 或 Stylish 脚本的用户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那么现在应当如何在谷歌浏览器安装 Web Store 外的第三方扩展程序呢?下面有两个方法。

  1. 直接本地安装

  1. 下载扩展程序/脚本程序,将其保存在本地计算机内;

  2. 将保存下来的 *.crx 文件或 *.js 文件直接拖拽到浏览器的“扩展程序”(chrome://chrome/extensions/)页面。

在扩展程序页面安装第三方扩展插件

( 注:只有拖动到此页面才能安装,其它页面无效)

  3. 按照提示安装

Chrome

  4. 安装成功

Chrome

  

2. 开发模式安装

  也是先将扩展程序下载保存到本地,然后将下载来的文件后缀名 *.crx 改成 *.rar,这样你就得到了一个压缩文件,然后右键解压这个压缩文件得到一个文件夹。然后在浏览器里打开扩展程序页面( chrome://settings/extensions),选中右上方开发人员模式复选框,然后再点击左上方的”载入正在开发的扩展程序“按钮,选中刚刚解压出来的文件夹然后点确定即可。

在 Chrome 中安装以开发者模式安装 crx文件

  3. 开启浏览器支持

  右击 Chrome 桌面快捷方式,选择-"属性"-"快捷方式",然后在"目标"一栏尾部添加参数 --enable-easy-off-store-extension-install ,然后再运行浏览器就可以像以前那样正常安装 Web Store 之外的第三方扩展应用及脚本程序了。

添加参数开启 Chrome 允许安装第三方扩展功能

(注意破折号前的空格 )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

数据分析在微博营销中的应用

  微博营销的案例有许多,微博营销的概念也有不少,但是微博营销的讨论中很少看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能够说明微博营销的全貌或特点,更没有把数据分析作为论述的手段或依据。事实上,微博平台很适合进行的数据分析,而且实现的复杂度和成本都不高。本文将对数据分析在微博营销中几个可以使用的方向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期望给大家一定的启发和思考。为了能更有效地展开论述,本文中的微博营销仅指在新浪微博上开展普通的市场营销活动。

  1.确定目标粉丝

  微博营销需要吸引目标用户的主动关注,但要在上亿微博用户中吸引到有“价值”的粉丝并不容易。靠抽奖甚至买粉获得的粉丝中很难找到符合市场营销的用户群,因为微博粉丝最大的特征是兴趣,用户关注的对象都是其感兴趣的,如果微博营销的对象对于营销的品牌或产品并没有大的兴趣,那营销的效果也可想而已。同时,只要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微博粉丝的这个特征也使得吸引目标用户变得更容易。以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说,建立用户的兴趣图谱可以帮助微博营销快速识别目标用户并开展适当的宣传活动。所谓兴趣图谱就是粉丝的性别、年龄、地域和主要关注对象等一系列信息的集合,而建立用户兴趣图谱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具有同样目标客户群的企业微博粉丝进行分析。举一个简化的例子,A品牌内衣品牌想要建立用户兴趣图谱。该品牌内衣的主要用户是年轻人,这与杜蕾斯、阿迪达斯的用户有很高的重叠性。通过分析杜蕾斯和阿迪达斯的官方微博粉丝,可以大致建立起该内衣品牌的基本用户兴趣图谱。

  2.确定微博的定位

  微博营销可以定位于市场宣传、客户服务或公关关系,但要同时身兼三职却十分困难,要在同一条微博上实现这三个定位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这三者的重点有很大的差异。简单来说,市场宣传注重的是将营销信息在目标用户中尽量地扩散并尽可能保持用户的关注度;客户服务注重的是与用户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在第一时间引导或安慰用户;公共关系则是注重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舆论的主动权。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市场宣传注重有效性转发,即信息在目标粉丝中的得到大面积的转发并在这些粉丝的伙伴中引起二次/多次转发。客户服务注重互动性评论,即对用户在评论中的留言做出快速的反应和快速的互动,重点是减少用户的负面评论出现的次数。公共关系注重影响力和认同度监控,这个需要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工具来获得,主要是对微博内关键词搜索的频率、用户原创微博中对品牌的口碑分析等。总之,数据分析可以为微博定位确定一个量化的目标,并能进行有效的后评估。

  3.选择合适的展现形式

  新浪微博可以用文字、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发布,企业在选择发布形式时,除了考虑与微博内容相一致外,还需要考虑目标用户对于不同展现形式的偏好。因为新浪微博的图片需要点开后才能放大,音频和视频内容也需要点击后才能播放,这使得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的微博营销和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上进行的营销活动有所不同,前者需要吸引用户主动点击,而后者的用户往往是被动的接收。此外,微博用户中有半数是通过移动终端登录,这意味着微博在用户的手机屏幕上展现的面积比报纸和显示器都要小很多,由于受制信号覆盖和网络速度,用户可能更不愿意点击查看多媒体的内容。对于带有链接的文字微博来说,也面临类似的情况。通过对热门微博的统计可以发现98%以上的热门微博都是带图片形式的微博,这可能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a.用户偏爱能直观传递信息的图片b.鲜艳的图片相对于用户的浏览区域尤其是在手机屏幕上,比普通文字微博占据更大的空间,也更能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户不会仔细浏览每一条微博,再好的内容如果不能在1秒钟内抓住用户的眼球,就会变成无用功。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通过收集目标用户发布微博的时间和频次、使用的终端、偏好转发何种类型的微博等信息,可以很快得出用户的微博使用习惯,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微博展现形式。

企业如何进行微博营销分析探讨分享

  4.何时发布微博

  微博有明显的碎片化阅读特征——用户会在一天内多次、短时间访问微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企业精心发表的微博对于粉丝来说,能被看到的概率有多少?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假设户每天登录微博n次,每次浏览x条微博。再假设用户关注y个对象,且每个对象平均每天发表微博z条。那么经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一条微博被用户看到的概率P=nx/yz。根据一些案例中的数据,n在工作日和节假日有明显的不同(工作日>节假日),x与用户使用的终端密切相关(PC用户>手机用户),z的频率与用户活跃的时间段有明显的正向关系。通过对目标用户和活跃粉丝的数据统计,企业可以对P的值有一个大致的估计,从而更好地优化微博发布的时间和数量。

  5.怎样评估微博营销的影响力

  在评估微博营销的影响力的各种方法中,数据分析无疑是最直接和客观的。根据我的经验,微博营销的影响力主要体现为企业微博在目标粉丝中的传播力和好感度。目标粉丝的数量和活跃度是第一类指标,它比单纯的粉丝数量要有意义的多。因为目标粉丝是企业的客户,是真正会消费企业产品的人。此外,活跃的目标粉丝才是最有价值的粉丝。活跃度可以由目标粉丝的日均发微博数量、企业微博平均每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人数占总的目标粉丝人数的比例等指标组成,通常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分析,以反映目标粉丝活跃度的变化趋势。传播力是第二类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微博的内容与用户兴趣的匹配程度。社会化营销的一大特点就是用户的高度参与和自发传播。用户对企业微博的转发、评论和收藏等活动都说明用户对于微博的内容有兴趣,将这些活动进行量化可以组成传播力的基本模型。另外,企业微博被非粉丝用户转发也是传播力的重要体现,它表明企业微博借助粉丝的影响力传播到了更多的用户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好感度是第三类指标,它反映了用户对于企业微博内容的情绪反应,如果一家企业的微博有大量的转发和评论但却都是负面的,显然对于企业品牌没有任何好处。目前的成熟的数据分析工具可以通过对用户评论的分词和语义分析,大致量化用户的情绪,比如计算“好”、“恶”类词语的比例来反映用户的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微博营销的影响力评估并不是针对某一条微博进行分析,它更关注的是一个周期内指标变化的趋势,评估的是企业微博营销的整体效果。微博营销的影响力评估也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企业需要根据微博营销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的特点合理选择或设计指标与模型,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结果。

  结论

  微博营销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数据分析则是一种量化的思考方式,上述5方面的应用关注的是微博营销中最基本的问题。问题的答案肯定不止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也一定有很多。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回答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对答案做出有效的评估。

  来源:投稿,作者:吴�,作者邮箱:hiwujie(at)qq.com

2012年7月15日星期日

微博的搜索竞价广告模式分析

  国内的新浪微博等平台一直在探索微博的商业模式,做为中国最火爆的社交网络产品,微博聚集了大量用户,但如何通过微博盈利却是令人困惑的事情。

  新浪微博这个社交网络广受欢迎,但目前为止还未实现盈利,在新浪微博成本构成结构中,除了营销开支,大部分都是固定成本。随着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新浪还在不断增加基础架构、网络设备等投入。因此,新浪通过微博服务赚钱的能力对该公司的前途至关重要。新浪早期通过模仿腾讯QQ开发了微号、微博会员等付费服务,但是在用户中反响一般,本文则探索一下微博通过模仿Google实现搜索竞价广告的商业模式。

  Google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是Adwords关键字广告服务,商家通过在Google搜索平台上投放广告来获得网络搜索用户的流量,对于精准广告来说,一些搜索用户会购买商家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让商家有更多投放广告的需求。

  微博的搜索竞价广告形式

  微博如果要复制Google关键字广告的话,我设想的界面应该如下图所示。

微博的搜索竞价广告模式分析

  在微博搜索的开头几条,根据用户搜索的关键字,来投放商家的广告,广告后面,是正常的搜索结果,商家的广告显示形式和Google Adwords类似,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识。

  对于微博运营商来说,给微博搜索用户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提升用户的搜索体验,对于微博用户来说,搜索时候可以看到广告,而正常情况下查看个人timeline则没有广告,因此也不会影响太多使用体验。

  对于商家来说,微博用户出现了某个搜索动作,说明这个用户对于某些关键词具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商家正好提供类似的付费业务,那么用户购买这个商家产品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很多。相对于类似网盟之类的广告,搜索广告的转化率通常要高出很多。

  竞价广告的挑战

  然而,微博毕竟不是搜索引擎,微博用户的搜索行为也和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有较大的区别,通常Google、百度的用户搜索后,用户的注意力会放在左侧的开头几个信息上,较少有用户进行翻页。而微博用户的搜索并不是集中在搜索结果开头的信息,还会有不少翻页行为,因此,如果要想提高广告的转换率,微博搜索结果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将用户最想要看到的微博信息显示在前面,减少用户的翻页行为,这才能让搜索竞价广告具有较好的效果。

  微博侧栏展示广告

  除了搜索竞价广告之外,微博还可以在其侧栏一块区域提供展示广告,这类展示广告可以通过Cookies的形式获取早先用户的搜索行为,以腾讯微博为例,如果用户在SOSO上搜索了某个关键字,那么当用户访问腾讯微博的时候,系统可以通过Cookies获取用户早先搜索的内容,然后根据这个关键字进行广告匹配,将相关的广告展示给用户,这样的展示广告虽然和微博内容无关,但却是用户真实需求的内容,其广告的点击率也会比通常的横幅广告具有较大的优势。

  总的来说,微博需要有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才能长久运营,既然腾讯QQ可以凭借巨大的用户数量成功赢利,那么同样具有巨大用户的微博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商业模式,一个能够盈利的服务,对于用户和运营商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Google探索个性化网络广告

  Google 最近推出了广告偏好设置使得其个性化广告模式让用户看到的广告要少 4%,同时点击广告的可能性要高 32% 。那么 Google 是如何对个性化网络广告进行探索的呢?

  说起网络广告相信身在国内的网民十个会有九个皱起眉头,各种弹窗、全屏广告、浮动广告等充斥在网络大大小小的空间里,甚至还有一些虚假广告和欺骗性广告混杂其中,稍微不小心就会“中招”。很多针对网民的调查反馈显示网络广告的地位就像是大街上的牛皮鲜广告一样,不但令人心烦还毫无用处。例如一个正常的人经常会在一个正常的网站上看到不孕不育、男科医院等让人吐血无语的广告。其实广告本身没有过错,用户也并不讨厌广告(低质广告除外),用户讨厌的是那些不相关的广告。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如何让网络广告更加与用户相关呢?答曰,个性化。个性化网络广告其实就是精准化广告,即针对不同的人展示不同的广告。目前如何实现真正有效的个性化广告仍是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与广告主面临的主要难题。在这方面 Google 一直走在探索的前端,例如 Google 的用户行为定向广告,而最近 Google 又新推出了广告偏好设置更是使网络广告个性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那么 Google 是如何探索个性化网络广告的呢?

  1. 分析网页相关联的个性化广告

  在最初网络广告阶段,其模式是采用粗放型展示,像是在街上直接发传单或高速路上的广告牌一样,我把广告投放到一个固定页面,谁来谁看。例如在国内就有很多广告平台和很多网站就是如此,尤其是一些用户访问量大的门户信息网站更是很多采用的以时间来购买的模式,如按每日投放成本 收费或按每周投放成本 收费,广告投放是属于粗放型的堆积展示,因此体验比起精准投放模式来无论是有效展示率还是转化率都要差得多。

  针对这种情况,搜索出身的 Google 根据您在浏览 Google 展示广告网络中的网站或合作伙伴网站时所查看的网页内容来向您展示广告。这种针对广告所处的网页的内容进行投放类似广告的尝试是其个性化探索的第一步,比起粗放展示来说要好很多,毕竟它是把广告推送到了可能会感兴趣的人。

  2. 从被动到主动的个性化广告

  虽然通过通过匹配当前浏览页面内容来决定广告投放内容比起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展示更好,但其还是无法满足个性化广告的需求。因此 Google 开始采用基于用户行为的广告投放,以及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投放。

  基于用户行为的广告(Site-Targeted Ads)

  广告平台通过用户本地浏览器的 Cookies 文件来搜集用户的信息以及跟踪用户在网上的浏览情况(尤其是广告浏览或点击的情况),统计和分析某用户的行为特征,然后对用户信息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根据分析判断的结果来对用户进行归类。说白了广告平台通过用户的行为来对用户进行揣摩,判断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能会对哪一类广告感兴趣,从而针对性地在今后用户浏览的地方、发送他可能感兴趣的广告,以期提高广告的精准性。

  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Interest-Base Advertising)

Google广告

  让用户主动选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征,然后广告平台根据用户自己主动提交的信息来筛选、定制和推送广告。即用户可以通过自行定义自己的兴趣来与广告的关键词进行匹配,从而达到广告的个性化。其中 Google 的广告偏好设置就是这样一个编辑用户自己兴趣范围的工具,此外还可以利用它来开启、停用或屏蔽某些广告主的广告。这样,用户得以控制他们不感兴趣的某些广告,同时广告主不再用向不感兴趣的人展示广告,省去该项花费。下面是 Google 的一个视频是关于此种模式的详细解释说明。

(优酷视频地址)

  如果说基于用户行为的广告属于定向式的被动判断模式的话,那么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就属于主动的订阅模式。这两种模式孰强孰弱区分的很明显。同时 Google 官方的统计信息也显示,启用个性化广告模式后用户看到的广告要少 4%,同时点击广告的可能性要高 32%。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用户行为模式更多的是针对广告主和广告商的行为,而基于用户兴趣广告则更多的是针对用户,它实现了普通用户对于广告的控制力。

Google广告

(用户只要点击这个【X】图标,就不会再看到该广告系列中的广告)

  但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的个性化广告模式都是有其暂时难以克服的缺点的:难以持续为继。

  基于用户行为的广告的缺点:

  对于个性化模式大多依赖电脑本地的 Cookies 文件,而目前很多人都有清理电脑的习惯,尤其是例如 CCleaner、 360安全卫士等众多一键清理软件可以让用户轻松的将 Cookies 文件删除掉,这样很多精准性投放都需要重新搜集用户信息,但还没积攒足够前用户又清理了一遍电脑。

  基于用户兴趣的广告的缺点:

  需要一个 Google 账户,并且只有处于登陆状态才能管理并实现这些自定义设置,并且一旦更换浏览器或电脑或退出账户后也无法实现个性化定制效果。

  最后是关于隐私的说明,个性化网络广告的基础是尽可能多的去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和特征信息(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而这与用户的隐私是相悖的。因此针对对隐私敏感的用户 Google 提供了可以停用个性化广告的选择。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链接

2012年7月14日星期六

从腾讯科技改版看新闻门户的变革

  对传统门户来说,面临社会化网络媒体,如何留住用户、同时又能维持自己的优势,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新版腾讯科技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博客风格其是否适合以全面广泛的新闻覆盖为核心卖点的新闻门户还有待观察。

  对于常常登陆科技博客的读者来说,腾讯科技在上周腾讯网全站的改版后的全新面貌不可谓不熟悉。从原本典型门户的新闻头条汇聚风格,摇身一变成为新闻博客的风格,不再以大量的新闻标题、详尽的内容分类为核心,而是以简洁的图文形式、清新的页面留白突出热点新闻内容。用腾讯的话说:“每日呈现最重要的新闻,用户访问 5 到 10 分钟即可找到最重要的内容。”

  新闻门户的危机

  从 AOL、Yahoo 延续至今的传统新闻门户曾经引以为豪的庞大信息堆砌风格,在现今的时代不仅阅读不便,对于原本就信息焦虑的读者来说无疑也日渐成为一种负担。虽然像 Yahoo News 这样没落贵族的流量依然不可小觑,像腾讯这样的门户用户量依然庞大,但越来越多读者对门户的依赖无疑正在下降。

  随着社交网络的崛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新闻门户开始日渐受到新兴的社会化媒体、移动媒体的冲击。从国外 Techcruch、Engadget、Huffinton Post 的崛起、被 AOL 收购,到国内众多科技、生活类垂直网络媒体的流行,都说明了读者的注意力正在从门户开始转移,而越来越多人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渠道获取资讯的趋势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对传统门户来说,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留住用户、同时又能维持自己的优势,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新版腾讯科技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将单页的新闻数大幅度减少, 以牺牲信息量为代价,换取更为清晰和可读的页面。这一模式对于众多新兴的科技媒体来说非常奏效,但其是否适合以全面广泛的新闻覆盖为核心卖点的新闻门户呢?

腾讯科技

  门户博客化的问题

  信息密度不足

  读者对新闻门户的需求在哪里?是深度的新闻分析、还是快速的消息头条,这决定了门户应该如何调整自己风格的核心要素。虽然传统新闻门户密集的头条堆砌对用户来说是一场噩梦,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想要的就是每日有限的几条更新。

  由于每条新闻内容占据的空间显著增大,用户单屏可显示的内容减少了很多,而页面的长度也随之大大拉长,原本用户可以一眼大致浏览当前发生的重要事件,现在则需要多次滚动页面才能完成,这反而让页面失去了快速获取资讯的功能。

  采用博客风格意味着其完全抛弃了传统新闻门户的分类和排列方式。虽然新闻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新鲜度,但事实上在常规的24小时时间范围内,一条新闻的重要性往往更多与其主题相关,而非越新的消息越有价值。在内容主体用纯粹时间线的方式从新到旧进行排序,这不免会让某些重要的新闻难以获得突出,反而加大了信息筛选的难度。

  与博客媒体的区分度下降,用户粘性降低

  网友之所以吐槽腾讯科技 CnBeta 化,不仅来自于其页面外观的变化,也因为其内容的相似性。对于腾讯科技这样的新闻门户来说,它们并不像一些科技博客那样仅仅关注某个垂直的科技领域,而是力图大而全的新闻覆盖,新版大福降低转载比例,同时大福降低信息密度的做法让其新闻门户的特点荡然无存。

  就目前来说,新的腾讯科技与 CnBeta 这样的聚合站相比,新闻数量偏少;而与垂直新闻博客相比,内容又过于繁杂,不够精准和深入,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

  与其他资源的整合不足

腾讯科技

  新的腾讯网首页加入了“大家爱看”、“影视大片”等新板块,一方面打通了腾讯微博、腾讯视频等更多资源之间的整合,另一方面也让新闻主页带有了更多个性化的特征,这对腾讯和读者两方来说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改进。但在科技频道,类似功能却没有加入,而这原本是可以做为新的博客风格带来的信息密度不足的一个良好补充,最典型的参考例子是 Techcrunch 的 iPad 客户端加入的 Twitter 热点科技报道板块。

TC

  读者想要的是什么?

  新闻门户该如何变革,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自己的读者想要的是什么?

  你做的是个新闻网站,不是周刊、月刊,拼的就是量和速度,搞什么深度,玩什么深沉啊。我去你那,想要的就是资讯,不是思想。

--- 一位腾讯微博用户如是说

  上面这位用户的评论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由于个体关注用户群的限制和时间线的特点,微博不可能做为用户唯一的新闻来源;而通过垂直媒体虽然能够深入关注某一领域的动向,但读者如果仅仅想要大致了解整个行业的动态,垂直媒体依然不够全面。虽然门户的新闻独占地位已经不再,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的用户依然会每日打开门户,快速获取当天的重要消息。这样看来,新闻门户的价值依然在于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新闻覆盖,就目前的门户来说,这依然是其最核心的价值所在。

  新闻门户的形式探讨

  新版的腾讯科技开始放弃内容的堆砌、主打精品内容,这本身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事,但媒体的属性不会因为介质的改变即时发生变化,也许腾讯的未来会向深度分析方向转变,但在没有内容支持的情况下,单纯的为了革新而革新,也许并不能带来想要的效果,相反却可能丧失自己原有的优势所在。

  页面的简洁并不是坏事,但是如何在简化页面的情况下,保持信息的丰富度是门户在改版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纽约时报采用的,将科技深度报道独立成 Bits Blog 的做法在目前阶段显得更为聪明(事实上,新版腾讯科技让我最先联想到的就是 Bits Blog);

    Bits

  • 就风格来说,如果更激进一些,也可以考虑尝试类似 the Verge、Ars Technica 这样,更加平板化的界面风格来处理信息密度与信息量的平衡问题;
  • 而像 Google News 那样,让用户能够自定义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板块,而不是直接对全站进行新闻的缩减也是一种选择。

    Google news

  总结

  事实上,腾讯科技一直是腾讯新闻门户的试验场,在此之前其实就已经与腾讯其他新闻板块、以及其他几家新闻门户有显著的不同,腾讯网这次全站的改版多少也受到科技频道之前设计的影响,相信这次科技频道的改版也是腾讯对于自己新闻门户未来的定位的一个初步的探索。但在进化的过程中,门户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不是单纯为了解决旧有问题而激进的进行重构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来源:极客公园投稿,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