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星期三

公司被收购后应有的觉悟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大新闻,TechCrunch的创始人与主编Michael Arrington将会离职,作者MG SIEGLER在TechCrunch发表文章指责AOL对TechCrunch干预过多,违背了当初收购TechCrunch时保持编辑独立性的承诺,稍后Michael Arringto也自己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说明。

  一个相关的新闻是,2010年9月底AOL宣布完成对TechCrunch收购,曾经向编辑团队承诺保持编辑独立性,但现在看起来AOL将会加强对TechCrunch的控制,而Michael Arringto很可能被踢出去,当然转机在于编辑团队是否愿意跟他站在一起,与读者的呼声一起向AOL示威。

  类似这样的争议无处不在,AOL之前还因为将旗下Engadget的中文编辑团队给Fire掉引发争议,雅虎收购了Flickr、Delicious,Google收购了FeedBurner,新闻集团收购了MySpace。无数这样失败的收购,外界都会下意识地被认为是新东家对原有团队干预过度,而往往两年内创始团队的离职又会佐证这一说法,但事实上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公司被收购后应有的觉悟

  科技圈或者说企业界也像生物界一样,不断吞噬弱小的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乃至扩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断有创业项目、科技公司被更大更有钱的公司收购。在收购发生时新东家为了促成收购往往都会作出一些承诺,但无论收购者还是被收购者都知道这些承诺不会被落在合同条款里,事实上大多数被并购的公司团队的排外性都是极其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整体利益进行清洗几乎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候创始团队就会出来开始吐槽新东家了,这样的戏码几乎无时无刻上演着。

  当收购完成,新东家就是原有公司的所有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情甚至关闭这家公司,Google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收购一家商业公司然后将服务免费,当然出于保护投资的角度他们会尽量保持过渡的平顺。收购后的公司将成为新公司中的一员,他不再是单打独斗所以需要很多的合作与融合,需要输出、输入各种资源,在收购者看来这样的事情无比合理,不然他为什么要收购?

  但在创始团队看来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创始团队与收购者的纷争往往因此而生,不论他们的争论最终落在了哪里,但是对于项目与产品的推进都会变得消极,这也是为何大多数被收购的项目活得都不太好。

  对于那些优秀的创始团队,如果你们想要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前进,那么不要让任何公司、机构有控制全局的机会,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去盲目掌握控制权,很多时候决策的权利会成为前进的最大保障。如果你们很缺钱,团队成员也很需要钱,如果你们选择了被收购套现傍大款,那么你们就要有流血牺牲有一天退出的心理准备,毕竟世界上总是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5日星期二

互联网是否为出版业的掘墓人?

  互联网和出版业一直是大家热谈的话题。本来笔者觉得再去谈论也没什么意思。只是最近有两件事使他们的话题再次上升到冰火点,笔者于是也想来凑凑这个热闹。其一:出版业和版权作者剑指百度文库。在以韩寒为中心的舆论压力下,百度文库做出最后让步,当然这也是百度文库必须做出的决定。百度文库的改革措施是和各家出版社做出合作,提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将允许用户免费阅读作品部分章节或篇目,如果读者想阅读全本内容,需要支付一定费用,将该作品存储至自己的文库并进行在线阅读。二种广告分成,这是一种很传统的方式,读者可免费阅读整部作品,百度文库将在阅读页面的部分区域开发相应广告内容,与作者或出版方分享相应收入。这看起来有点像苹果或安卓软件的盈利模式。不过笔者觉得前者的可行性更大,因为对于出版方的收益更直接,更可观。

  笔者不去想现在的结局怎么!但至少这是一种进步。至少百度承认:我盗版,我是做错了!其二:ipad2在国内上市,同时ipad1代大降价。严重冲击其他纸质电子书的市场。于是其他电子书在ipad的冲击下纷纷降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以ipad的新型阅读方式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这两件看起来是不相干的事件,却共同反映一个问题,传统出版业正急需转型。

  也是从韩寒的博文:“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和“为了食油,声讨百度”中知晓了这个行业的一些规则。比如博文中这些文字尤其引起笔者的注意(引用自韩寒博文):“在2004年前,我至少做过几十场各个城市的宣传活动,而在那个时候,我已经是行业里的畅销书作家,我从没住到过一次300以上的酒店,有的时候和出版社陪同的几个人得在机场等好几个小时,因为打折的那班飞机得傍晚起飞,而多住半天酒店得加钱。这个行业就是这么窘迫的。这个行业里最顶尖的企业家,年收入就几百万。出版业和互联网业,本是两个级别相当的行业,你们是用几百亿身价和私人飞机豪华游艇来算企业家身价的,我们这个行业里的企业家们,我几乎没见过一个出行坐头等舱的。”且不谈韩寒的说法是否夸张或夸大了,但至少说明出版业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出版业的转型就变得是那么重要。

  传统的纸质传媒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杂志和百度文库为例,杂志和百度文库合作,选择双赢的模式,向网民提供便宜于或近便宜于市面的杂志销售价格,网民直接可以在线付费观看。既环保又方便。同时百度获取流量和广告收益,同时省去很多中间的差价或其他费用。这是一种良性的双赢。

  虽然对于我们接受付费,接受正版还有一段时间,但至少我们看到了希望。有希望总是好的,至少比没希望好,您说是吧?

  作者:Hap Ju,QQ:903115812

也看新浪微博英文版

  据国外媒体报道,新浪发言人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向海外用户推出英文版新浪微博服务,与Twitter竞争。新浪发言人刘奇称,英文版微博服务正在筹备中,并不针对一个特定市场。他说,“我们并不会在某一特定市场推出该服务,英文版微博的是为了迎合我们的许多海外用户。”他还表示,10%的新浪微博用户来自海外。

  刘奇称,英文版新浪微博服务会遵守中国的法律。

  对于可能出现的新浪微博英文版,笔者基于对微博及创新的认识,作了如下分析:

也看新浪微博英文版

  中外社交网络的通道

  新浪微博计划进军美国市场可能是反映了“墙”的市场需求问题,因为Facebook、Twitter、 YouTube被墙,国内网民在这三大网站是被边缘化的——在Facebook和Twitter很少看到中国网民(与十几亿人口的比例不相配),也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国外网络的商业推广交流。这样新浪微博英文版其实就找到机会填补这个需求空间,将国外与国内不能正常通过Facebook、Twitter、 YouTube交流的需求转换到新浪微博英文版。当外国人在Facebook、Twitter很少见到中国网民,而中国网民又很难上这些网站,大家改用新浪微博英文版这条通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当然,这并不是指Facebook的人全面改用通道,而是某些国外用户有这样的需求——例如商人可能会利用这个通道更快地寻找生意机会,艺术家可能想交流推广艺术文化,对中国感兴趣的网民想建立社交关系等。新浪微博英文版作为一种改良过的微博产品,经过推广后也会吸引国外用户注册使用,这可以视为一种必然的现象。

  新浪微博英文版会强化社交功能

  虽然新浪微博英文版是微博产品,但是也会强化社交的功能应用,因为不做这个是在错失机会,这个通道的时间早晚是有限的,它最大的价值就是拥有建立中外社交网络的连接通道。若等Facebook、Twitter、YouTube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后,新浪微博英文版便会失去这种优势。故此,在通道期其实就是处于一个受到保护的市场,拓展市场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

  政策风险的问题可东成西就

  新浪微博英文版可能会沿用V认证的方式来减少政策风险,或许借实名制注册也能让中国网民加入到这个平台,在前期也可能是一种邀请中国用户参加测试英文版的方式来实行更严格的注册控制。虽然互联网主管部门不能直接管理境外的网络,但是可以管理新浪,新浪微博英文版是一条国际社交网络的信息通道,受法律管制的信息会依然管制,一般的信息交流及企业商业合作可以得到发展。

  如果新浪微博英文版只做国外用户,那可能是这种发展方向,像百度日本那样,纯粹的海外商业投资项目,屏蔽国内用户使用,避开国内的政策风险,同时也可以宣传中国,推广中国企业品牌(新浪也有不少广告客户可以投放国际广告),新浪微博英文版也有利于炒高新浪的投资价值。新浪可以等政策的改变,微博英文版先做好国外用户,等政策开放了,就全面打通国内的用户关系,这样无非就是时间上的发展问题。

  中国互联网四大巨头的时代

  笔者的预测观点:即使抛开“通道”而言,新浪微博英文版也无惧与Facebook、Twitter、YouTube竞争,甚至直接对打也不怕,这绝不是疯掉,新浪的目标不在于取替Facebook、Twitter、YouTube,而在于新浪微博平台化的最大野心是将中国互联网的力量联结起来,一起进入世界的舞台,例如国内的视频网站完全可以利用新浪微博英文版进行推广,其它中国网站也是可以借平台合作推广。那么,新浪推出微博英文版的真实目的是将新浪平台由中国平台逐步提升为国际平台,让国外的厂商和互联网开发应用也通过新浪的平台进入中国市场,这种转变将促使新浪由四大门户的地位向中国互联网四大巨头冲击——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和新浪的四大巨头时代!

  微博选举能推动新浪微博的发展

  第二个有利于新浪成为中国互联网四大巨头的趋势是微博选举,可能发展时间会很长,但从趋势上看是新浪必争的机会,微博选举可以看作为人大代表入驻新浪微博,新浪借时政微博、民生微博能成为中国微博最强势的品牌,彻底拉开腾讯、网易、搜狐的距离,也有利于新浪微博解决地方市场拓展的问题。我们看当下的中国微博,克隆名人微博的现象很严重,但是时政微博、民生微博能有效解决被克隆,因为时政及民生的信息发布及问答互动,无法克隆作答,一是涉及到法律责任的问题,二是承诺的问题,三是探讨具体事务要当事人才清楚,四是同时打理几个门户的微博会增加很多时间成本及没有精力去有效解答。在争夺名人资源之后,下一个最有影响力的资源就是人大代表和政务微博,如果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在发展上处于不分上下的时候,那么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就是谁能把时政微博和民生微博做到最好,得到中国网民的认可和支持!

  作者:简哲,原文链接

苹果iOS 5的八大缺陷

  上周iOS 5发布之后受到获得强烈的反响,最新iOS 5为iPad、iPhone、iPod touch提供200多项新功能,12项重点升级。然而“金无赤金,人无完人”,iOS 5还是有一些令人不爽的缺陷,虽然不知名,但还是希望苹果能尽快解决。现在就盘点一下它的缺点,看看大家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解决。

  缺陷一 :iOS 5的信息容量上限太小了

iOS5

  iOS 5的信息容量上限为15MB ,而且无论你的设备硬盘是64G还是16G,这点都不会改变。这个上限包括了你所发出的所有视频和图片,所以很多人来说,这个上限都太小了。而如果你信息达到了上限的话,你就不得不花时间去清理你的信息箱了,相当烦人。

  缺陷二:位置备忘只支持使用联系人地址

iOS5

  位置备忘是iOS 5一个很有用的辅助功能,它可以根据你所设定的位置给你提醒,但是,它却支持使用联系人的地址作为备忘的地址信息,这就导致了只是想提醒自己去ATM机取钱的用户就要把ATM加进联系人,这太麻烦了。

  缺陷三:日历的可选项太少

iOS5

  虽然你可以在日历暂时隐藏一部分提醒,但是在通知中心里的事件通知是无法隐藏的,包括全天事件这种不需要频繁关注的也会不断提醒,通知中心都变成骚扰中心了。

  缺陷四:无法删除或编辑照片的Photo Stream

iOS5

  Photo Stream是iCloud最好的功能之一,它会将你的iPhone最近拍下的1000张照片共享到你所有的苹果设备上 ,但是这个功能不支持对已经上传的照片进行删除和移动等操作,也就是说如果是公用账号,你照片都会共享给所有朋友,而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删除整个Photo Stream的所有照片或者不管它。

  缺陷五 :感觉不完整的iMessage

iOS5

  这更像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不满,iMessage总让人感觉没有发挥它的潜力,为什么没有增加群聊的功能?为什么邮件里智能发送存好的图片和录像?文本输入框隔壁的相机按钮应该有更多的功能,还有应该有其他的东西辅助你输入你的位置,附近的照片等信息才对,能改进的东西太多,而它却一直止步不前。

  缺陷六:更新会删除所有应用、照片、联系人

iOS5

  这大概是出名的缺陷了,更新iOS 5就要代表放弃你的联系人,照片,游戏记录,其中不爽不言而喻。

  缺陷七:在iPad上看起来很荒谬的横幅和通知中心

iOS5

  一图胜千言,直接看效果吧,这样保持和iPhone同步的设计对于9.7英寸屏幕的iPad来说真的是完全不合理啊。

  缺陷八:报刊亭自定义选项太少

iOS5

  报刊亭是一个烦人的程序/文件夹/商店,首先,即使你不喜欢看着这个空书架,你也不能删了它,或者将它隐藏掉。其次,一旦你把程序放进去了,你就没办法将他们直接打开了。

  英文原文:businessinsider:Our 8 Biggest Problems With iOS 5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

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垂直互联网的思考

  电商平台型企业征战十年,争的是广度、用户、价格。而征战的结果是大鱼挤兑小鱼,小鱼连挤兑虾米的资格都没有,因为互联网太透明,用户的变数性太大,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同质化严重,差异化小,所以,笔者认为平台之争的结果实际上就是价格战之争,拼谁更有拿钱和烧钱的本事。

  而对于垂直细分类品牌,笔者认为他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热点、重点、盈利点。

  垂直细分类互联网品牌价值何在?

  垂直类细分品牌,之所以被称之为品牌,是因为他意味着符号、象征、智慧和服务,也就意味着,垂直类细分品牌的差异化程度势必要比平台型电商要高,消费者的销售意愿,目标性更强。从导致的结果是,在营销推广战略上推送人群更明确,消费人群的购买方向也更明确。

  对于平台型电商来说,流量是生命线,高流量才会意味着有高产出的结果,所以尽管流量高,但在转化率上始终偏低。而垂直细分类品牌,口碑是带来有效流量的最佳渠道,高流量对于垂直类细分品牌而言意义不大,因为消费人群很明确。

  对于垂直类细分品牌,营销成本不会成为重头戏。在产品研发、服务流程、物流配送流程、用户关怀上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会远远超过营销成本。也就意味着,垂直类细分品牌不是“花架子”,是需要靠“苦练内功”才能达到预期营销目标的。

  垂直类细分品牌因为推送人群明确,营销成本整体偏低,由此,笔者认为垂直类细分品牌无论是毛利率还是纯利润都会比平台型企业要高,人力成本相对于平台型起来来说也要低。

  笔者始终认为,电子商务行业是要利润不要规模的,要盈利不要赔本的健康商业模式。而对于企业来说,也只有实现盈利才能体现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盈利的企业才会走得长久,服务才会跟得上去;而对于就业者来说,也只有一家企业能够实现真正的盈利才会干得踏实,有归属感。

  垂直类细分品牌和平台型企业不同。消费者未来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会始终存在,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心理价值和购买价格也会逐步有一个理性的判断。由此,也就意味着做垂直类细分品牌的前期投入不会比平台型企业高,对于有创意天赋、对某行业产品细分特点有一技之长、对于细分领域营销方式有独特理念的草根,是存在很大机会的。

  未来的垂直类细分品牌,笔者认为进驻者会越来越多,并且很多传统型企业也会进驻。面对目前平台型企业的裁员情况,反观传统型企业进驻电商垂直细分品类的情况,对于电商行业其实是一个促进作用,特别在人才的就业问题上更是如此,因为传统型企业对电商的理解、运作、推广模式不够熟练,被大型平台裁掉的那部分人正好可以补充。

垂直互联网的思考

  垂直互联网品牌的未来思考

  前面十年,是互联网炒概念,谈模式的十年。在这十年里,钱如滔滔江水般涌入,由此,烧美金的时代由此而生。

  而对于拿到钱的企业来说,需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市场规模要做大,盈利目标要做足,公司就如同工厂,每天打仗!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他们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的商业逻辑不纯粹的,动机是不单纯的,而目的呢,恰恰是最明确的,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向外求,于是,产业的差异化不存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存在,整个行业的人因为钱多,所以内心也很烧得慌于是浮躁,于是企业人才流失比流水还严重,由此,整个行业不健康。

  而这些,笔者认为他们不是做企业的心态,更不是做健康商业模式的标准。于是乎,高额推广费没有烧出高盈利,高薪水没有留住好人才,最终每天都在浮着,尽管“沉”这个概念谈了多年,但却始终没有人能做到。

  晚上笔者与朋友闲扯时我说:“有钱不怕,没钱也不怕,好的模式被有钱人做了更不怕。原因在于有人做了,我们可以低成本学习,而越有钱人实际上是越浮躁的,因为人的欲望很难被控制。另外,那到钱的有马云那样的好运气、好头脑、好时代的人不多,所以,让他们烧就好了,我们只要明白我们该做什么就好了。未来的垂直互联网品牌,一定是需要沉下心来做内容,潜下心来做服务。晚点爆发没关系,未来的网民是理性的,而理性的网民是会对好的东西有一个正确判断的,我们要做的是厚积薄发的事,而只有这样,对于草根而言才能有所成就。”

  近段日子,移动互联网热,早段时间社区热,而互联网最原始是门户热。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做渠道,而他们把渠道做起来了,一定是需要产品的。而这些产品就是文字产品和需求产品。

  文字之所以是产品,其原因在于互联网不论如何变一定是文字的社会,没有人能够脱离文字可以找到需求,与人交流靠文字、查找资料靠文字、表达思想还是文字。所以,文字内容是产品,未来添加到移动互联网上做应用是没有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小说网站很难死掉的原因。

  而需求产品。垂直类的推送群体很明确,只要把对应内容做好、行业服务做好、行业流程做好,而他本身就是产品,另外,又是最好的口碑传播的方式,所以,需求产品又没有理由做不好。

  另一说明。对于互联网品牌而言,他与传统渠道不同,传统渠道要翻脸的成本比互联网高,而现在的互联网渠道都是靠钱烧起来的,倘若一天没有钱了,整个渠道就废了,而关门又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于是,对于一个互联网品牌而言,自渠道做不好,外面渠道做得再好都无法长青,因为渠道投资风险太大,货品卖不掉自己又没有消化能力所以库存是一大堆!

  当然,有人会去做品牌投资,但这个点很难把握,俗语有云:越是想赚便宜的让人,越是会被别人赚便宜。

  综上所述。笔者作为一个电子商务从业者,作为垂直品牌的追随和探索者认为:在别人浮躁的时候我们沉住气,在别人沉住气的时候我们爆发,用草根精神去做垂直品牌的人必会有所成。

  来源:电商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

传统企业电商为何屡战屡败

  传统企业商战多年,他们对自己所处的行业认知、商业运作、盈利手段、实干精神是无可挑剔的,而他们拥有的优点恰恰是整个互联网行业所缺乏的,但为何优秀的商战基因确玩不转电子商务?并在试水行动中屡受挫折?

  烧钱不阔  态度不端

  传统企业从商多年,都是以小搏大,并且,传统企业在商品制造出来后,无论产品质量与否,一旦找到渠道就能变现。

  而对于电子商务,整个商业逻辑与传统渠道比就会有所偏差。加之大多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的态度不端正,缺乏做行业老大的坚定信念,总觉得投资点小钱就能获利,或者对电子商务偏听偏信缺乏大局观。实际上,传统企业他们有钱但不敢花,并且有些急功近利,对电商预期太好、太短,这是预期跟效果的错位。所以,在整个电子商务项目各个环节的设计中总差点火候,钱花了,但事儿总是干得不上不下,好项目做成了鸡肋的传统企业笔笔皆是。

传统企业电商为何屡战屡败

  固执己见  偏听偏信

  很多传统企业老总,对电子商务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淘宝上。对于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模式、机会缺乏正确判断,在加之经商多年的财大气粗,在二次创业时则总认为自己势不可挡无所不为。

  而很多传统企业老总实际上对互联网怎么玩,商业模式有哪些全无概念的大有人在。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经历过网络的全过程,对于网络的具体实施、规则、工具、手段等脑子概念一片空白。尽管高价钱请了好人才,可因为自己的固执己见,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人数不甚数。

  行为偏执  缺乏自省

  对于传统企业的老总,他们投资成本的收入太过急切,所以他们在做电子商务项目时总把盈利作为第一要素,而忽略了用户培养、流程优化、消费体验。

  很多传统企业,在一开始做电子商务时总认为大投入会有大产出,广告决定一切。由此,在做很多项目时基本功不扎实,又过分迷信广告,而通过几轮广告大投入并收效甚微后不找自己原因,不与客户交流,缺乏团队自省,而是偏执认为电子商务这个行业不好,难做,于是草草收场。

  票友心态  盲目跟风

  有钱,谁不想赚?一定没有人会嫌钱多的。

  很多传统企业,做电子商务缺乏草根精神,对自己所擅长的行业做电子商务缺乏基础相信,缺乏耐力。而看到别人做得好,融到资便认为电子商务是“旧金山”,买张船票都能去“淘金”,而目的,总希望可以赚一票就走。

  结束语

  传统企业要想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展露拳脚还需要有一个很长的学习和适应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格局很重要。一定要学会善于倾听70后、80后心生,用其所长便不要生疑,补齐之短便不要固执,整个团队之间的各取所需,各尽所能。

  笔者认为这样才是传统企业踏上电商之路的根本态度。毕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本质上的目的是一致的,但他们彼此的运作过程却是截然不同。

  来源:电商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近日,网络地图国家队天地图”发布了新版本,开始支持iPhone和Android手机,笔者在第一时间下载并测试了天地图的iPhone版。

  天地图的iPhone版体积不大,只有1.2M,有且只有矢量地图和卫星地图两个图层,主要功能包括地图移动、缩放、GPS定位、搜索查询等功能。

  矢量地图

  矢量地图包含的数据还算丰富,很多街道、商铺、楼宇都有详细的标注,对于二、三线城市也支持,对于香港、澳门以及国外的一些城市也有部分标注信息。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天地图手机界面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只支持矢量地图和卫星地图

  卫星地图

  影像地图和网页版卫星地图一样,和谷歌地图具有相同的来源,国家测绘局称,“天地图”卫星图片本身是采购国外的商业卫星图像。然而和国内外商业地图不同的是,天地图并没有在地图的左下角或右下角注明地图数据来源(如DigitalGlobe等),因此在知识产权上难免会引发外界质疑。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卫星地图

  移动缩放

  地图加载速度较慢,一个地图图片有时能显示,有时不能显示,速度上远远不及同类商业地图快。在操作上,地图的放大缩小操作很困难,位置时常“漂移”,有时候操作放大,结果反而是缩小,操作流畅度远不如谷歌地图,整体的操作体验相比谷歌地图具有非常大的差距。

  定位

  支持iPhone的GPS定位,并且定位看上去没有偏移,不过不支持类似谷歌地图那样的方向和指南针功能。

  搜索

  虽然天地图的矢量地图的信息比较丰富,可惜这些信息完全无法搜索,其搜索功能大部分时间根本无法使用,十次有八次搜索会出错,提示“搜索失败,读数据出错”。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搜索功能频繁出错

  好不容易,终于有一次能搜出结果了,可出来的结果却牛头不对马嘴,我在深圳搜索一下“市民中心”,结果显示的前一屏全是上海的地标,翻了几页才看到深圳的市民中心。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搜索结果牛头不对马嘴

  翻到几页后,点开深圳市民中心的地标,发现在地图上,搜索结果使用红旗做地标,不但不美观,还遮挡了大片地图,这种UI设计可真够脑残的,估计只有国家队才能干出来。

手机版天地图评测

红旗变地标

  其他

  没有其他了,你没听错,以上就是这个iPhone版天地图的所有功能,再没有什么其他功能了。它不支持公交线路和公交站查询,不支持离线地图,不支持实时路况,总而言之,其他商业地图支持的大部分实用功能,这个天地图都不支持。

  总结

  这是我用过的最为简陋、功能最少的手机地图(没有之一),大部分功能连百度手机地图都不如,更别说谷歌手机地图,测试完后就可以将其删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