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公司被收购后应有的觉悟

  昨天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大新闻,TechCrunch的创始人与主编Michael Arrington将会离职,作者MG SIEGLER在TechCrunch发表文章指责AOL对TechCrunch干预过多,违背了当初收购TechCrunch时保持编辑独立性的承诺,稍后Michael Arringto也自己对整个事件进行了说明。

  一个相关的新闻是,2010年9月底AOL宣布完成对TechCrunch收购,曾经向编辑团队承诺保持编辑独立性,但现在看起来AOL将会加强对TechCrunch的控制,而Michael Arringto很可能被踢出去,当然转机在于编辑团队是否愿意跟他站在一起,与读者的呼声一起向AOL示威。

  类似这样的争议无处不在,AOL之前还因为将旗下Engadget的中文编辑团队给Fire掉引发争议,雅虎收购了FlickrDelicious,Google收购了FeedBurner,新闻集团收购了MySpace。无数这样失败的收购,外界都会下意识地被认为是新东家对原有团队干预过度,而往往两年内创始团队的离职又会佐证这一说法,但事实上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公司被收购后应有的觉悟

  科技圈或者说企业界也像生物界一样,不断吞噬弱小的生物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乃至扩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断有创业项目、科技公司被更大更有钱的公司收购。在收购发生时新东家为了促成收购往往都会作出一些承诺,但无论收购者还是被收购者都知道这些承诺不会被落在合同条款里,事实上大多数被并购的公司团队的排外性都是极其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整体利益进行清洗几乎是在所难免的,这时候创始团队就会出来开始吐槽新东家了,这样的戏码几乎无时无刻上演着。

  当收购完成,新东家就是原有公司的所有者,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任何事情甚至关闭这家公司,Google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收购一家商业公司然后将服务免费,当然出于保护投资的角度他们会尽量保持过渡的平顺。收购后的公司将成为新公司中的一员,他不再是单打独斗所以需要很多的合作与融合,需要输出、输入各种资源,在收购者看来这样的事情无比合理,不然他为什么要收购?

  但在创始团队看来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创始团队与收购者的纷争往往因此而生,不论他们的争论最终落在了哪里,但是对于项目与产品的推进都会变得消极,这也是为何大多数被收购的项目活得都不太好。

  对于那些优秀的创始团队,如果你们想要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前进,那么不要让任何公司、机构有控制全局的机会,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去盲目掌握控制权,很多时候决策的权利会成为前进的最大保障。如果你们很缺钱,团队成员也很需要钱,如果你们选择了被收购套现傍大款,那么你们就要有流血牺牲有一天退出的心理准备,毕竟世界上总是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手机短信的末日

  自中国移动宣布9月6日要推出新的即时通讯产品“飞聊”后,短信的末日正逐渐来临。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曾在2010年表示当时短信收入已经超过了500亿[U1] ,按照2009年中国移动全年营收4521亿来算[U2] ,短信收入占移动总收入的11%左右。对中国移动来讲,短信业务无疑是一块大蛋糕。

  然而2010年12月小米的米聊上线,2011年1月腾讯的微信上线,互联网企业盯上了短信市场,相继推出类Kik的新移动IM.米聊奉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率先上线,用户数超过500万。而依靠庞大的QQ用户群,腾讯的微信更是宣称用户超过2000万。再加上360的口信,盛大的有你,还有联通的沃友等,中国移动的飞聊如何后发制人?

  一是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得用户者得天下,不仅对互联网企业这样,对运营商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哪个公司拥有最多的用户?腾讯?No,中国移动才是真正的用户之王,截至2011年7月底,中国移动拥有6.21亿户用户[U3], 而且基本都是同时“在线”。移动的飞聊推广一方面要针对在网的智能机用户,另外一方面要在定制机中集成飞聊和飞信,同时采取优惠的政策引导老用户换新机,这样就实现了终端销售和飞聊推广的双赢。

  二是实行真正的免费。现在的米聊、微信等新移动IM都号称可以免费发送短信,然而这不是真正的免费,因为用户还得支付流量费。中国移动的飞聊可以实行免流量费的措施,相信能够促成用户的快速增长。

  三是贴近用户的开发。中国移动的飞信在用户体验上做的不好。飞聊的开发和完善应该更多的听取最终用户的意见,基于互联网进行开发,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

  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试图通过新移动IM获取每个人的通讯录时,中国移动还有很多事情可以经营,推出飞聊是顺势而为,短期看会对短信业务形成影响,但长远来看,却能为移动稳定用户,带来更多的收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必须转变思路,加强对流量的经营。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土人 邮箱

  作者简介:就职于某世界领先通信企业,从事战略与Marketing工作。关注电信科技,互联网,智能终端,智能家装等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谈到商务社交BSNS,就必须摆出Linkedin,其去年净利润超过1500万美元,2011上市后市值高达百亿美元,今年6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更是超过MySpace,成为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

  此外法国最为知名的Viadeo由两位大学毕业生在2004年成立,目前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欧元。2006年由两位德国企业家创立的Xing,目前宣称已扩张至全球超过200个国家。

  BSNS毕竟是SNS的一种,必须要遵循SNS的某些特质(本质)。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网站产品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满足了其目标用户人群的特定现实需求。从本质上来说,任何网络形式(BBS/SNS/BLOG/MicroBlog/……)都是在用网络的形式直接映射或者复制我们的线下生活。拿伟大的Facebook为例,网站上面的状态、日志、相册、分享等直接对应着线下的一个人聊天、吹牛、炫耀、羡慕、泡妞、闷骚等行为。

  而网站可以存续下去的基础是提供了用户可获取的价值。用户不可能上BSNS来玩玩小游戏、看看美女相册,而是使用网站提供商务关系的工具化,冲着解决实际问题而来。

  社交网站肯定是依托于人际关系(这好象是一句废话)。但哪些关系才能称得上是商务关系,无非有这么几个:寻求商务合作机会(生产商、中间商、分销商等);找工作与招人才。很自然的就形成了两大产品体系:人脉和招聘。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

  人脉

  中国自古便是一个注重人脉关系的国家,人多好办事早就被当成教义。对应着线下便是商务聚会、熟人介绍、交换名片这些活动。

  而现实情况是,在网站上面维系人脉关系的恐怕也不算太多(且不论在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的意识和普及率都不高,就算是一线城市情况也不乐观)。Linkedin风生水起的一个原因便是其本土商务社交网络环境发达。对中国网民而言,市场还处于培育的过程。

  除了商业环境,信任机制也是一个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的问题。我们常常对于自己的直系联系人(即一度人脉)很看重,也乐意和直接联系人的联系人(即二度人脉)建立关系。但是只有二度人脉能够提供真实价值的时候,彼此才会产生很强的互动。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现在要找工作,发现你的好友的好友的公司有一个意向岗位,这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我要请这个人吃饭喝茶聊天了解一下信息(线下人脉的培育过程)。最后有两种结果:A:成功求职,会建立一个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双向强联系。B:不合适,只会有单向的若联系(询问职位信息),随即联系频度慢慢衰减。

  对于那些愿意线上服务的人来讲,产品需要解决用户在网站上人脉获取的取向和成本问题,即打通和控制。某个客服总监喜欢获取同行业的CEO或VC类的人脉(这些人脉对自己有价值但高自己一层),但他同样不是很喜欢和某个专员老是加自己为好友。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当然,网站的会员之间有着重合的兴趣、行业、话题特征,对应着产品也就是群组、圈子和讨论。通过这些产品也可产品人脉的建立,但副作用便是用户获取、维护真实有用人脉的成本增加,且有一部分会流向娱乐化。

  不过正因为这些需求和不可靠性的存在,才为网站的服务收费提供了契机。

  招聘

  单纯对于招聘来将,粗略氛围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而社会招聘,高端的可以走猎头(当然现在的猎头市场乱的很、大量的小猎头充斥市场以收集大量建立为目标,颇有点劣币驱逐良币的味道)中低端的职位大部分已经走网络渠道。这里的招聘谈的是社会话的招聘。

  三大招聘网站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将线下招聘流程网络化的通道。网络化将招聘的渠道成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却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招聘质量的问题。企业发布招聘信息,个人上传求职简历仅仅是在信息发布的层面打通,却远远没有提供双方之间的深度沟通,加之国内信用体系的不完善,招聘的效率和质量自然不可能很到位。一言蔽之,招聘要有效果,必须有相应的措施保证需双方的信息的深度交换。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相比而言,社会化的招聘有几个独到的优势:

  1、充分利用了你的人际关系即人脉,不仅可以使招聘的精度提高,信息可以更有效、有质量的传递;

  2、信息的透明度增加。通过微博推荐过来的人,公司不仅可以通过简历获取信息,更可以通过微博来考察这个人的真实状态;

  3、社会化的有效、快速传播及辐射特性对于拥有品牌的个人和企业会使其价值扩大化。

  就是目前来看,线上商务人脉关系维护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社会化和人脉招聘是体验BSNS网站价值的优先途径。故如何设计一套利用社会化及人际关系解决信息对称及招聘效率的产品将决定其是否能走得更远。

漫谈商务社交和社会化招聘

  后记:

  一款有着明却的目标用户定位和内在需求驱动力的产品实在是少之又少。因为,人(尤其是中国人)是复杂的感情动物—需求、情绪多种多样。所以大部分的产品除了要满足用户显形需求外,就还需要教育用户-找到他们的隐形需求并且产品化。找到一个容易教育的用户群并且提供给他一个完整的循环周期的产品,网站的价值有了,离盈利就不远了。

  附:

  目前国内的BSNS网站:

  若邻网:2004年设立并上线,中国中最早模仿的商务社交网站。可惜的是,网站的定位始终不明晰,逐渐的沦为了资讯社区。

  大街网:2009年3月上线运营,以学生群体为先发运营策略,截止2011年6月,注册用户已达620万,遍及全国3000余家高校。2011年7月,宣布获得了富达、新东方、和通三家机构的千万美金级融资。

  天际网:于2009年3月被Viadeo全资收购,目前整个集团有3500万用户,其中中国用户大概是600万人。站内拥有大量中小猎头发布的职位。

  优士网:坚持采用邀请制走高端路线的,前4个月由100位创始会员壮大至30万会员,集中了目前中国84%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人士。但是网站产品使用和体验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经纬网:隶属于千橡互动,已与智联招聘联合,主打将商务社交网络与高质量的、基于社会化搜索引擎的问答模式相融合,致力于创造高效率、高隐私和高质量资讯内容。网站上面残留着大量人人网的影子,所谓商务智讯的聚合能力还有待考察。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作者: @阿狗小明 http://weibo.com/withink

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iPhone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盘点

  继2010年电子商务出现投资热潮之后,今年移动互联网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这个由手机发力、未来具备无限可能的新行业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手机短信、微博、移动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电子商务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终端普及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获得爆发式增长,受到创业者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下一个“金矿”。

  今天,月光博客就总结一些常见的基于iPhone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供大家参考。

iPhone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盘点

  综合类

  淘宝

淘宝

  淘宝网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购物网站,主要有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及B2C(企业对消费者)两种,个人或企业卖家均可在淘宝网开设网上商店,卖家售卖全新或二手商品皆可,也可以选择以定价形式或拍卖形式售货,但淘宝网上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以定价形式售卖的新货,而拍卖只占所有交易的一小部份。

  团购类

  团购最早是国外Groupon发起的,中国引入Groupon模式之后,将其进行了一些变异,主要是一日多团等模式,由于团购网站的门槛低,因此目前国内出现了“百团大战”的现象,但估计一两年内绝大多数团购网站都会出局。

  拉手

拉手

  拉手是国内最大的团购网站之一,提供用户所属地区的餐厅、酒吧、KTV、SPA、美发店、瑜伽馆的优惠信息,并率先推出一日多团超Groupon再创团购新模式。拉手所有活动都是团购模式,必须达到最低团购人数活动才生效。

  美团

美团

  美团是国内最早的团购网站之一,提供用户所属地区的精品消费,涵盖餐厅、酒吧、KTV、SPA、美发、瑜伽等优惠信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满意、快乐的团购服务。

  分类信息发布

  分类信息网站与C2C平台的差别主要是没有提供第三方的支付手段以及物流方面的服务,但分类信息因为其简单实用的特点,可以满足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的需求,大到房屋租赁销售,小到缝纫针,都能在分类信息网站上找到。目前主要的分类信息网站有赶集网、58同城、百姓网等。

  赶集网

赶集网

  赶集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分类信息门户网站之一,为用户提供房屋租售、二手物品买卖、招聘求职、车辆买卖、宠物票务、教育培训、同城活动及交友、团购等众多本地生活及商务服务类信息。

  58同城

58同城

  58同城是中国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之一,涵盖房产、车辆、招工、兼职、黄页等海量的生活分类信息,用户可以免费发布各类供求信息。

  百姓网

百姓网

  百姓网是一个提供包括分类信息浏览,发布的网站,可以免费发布查询个人生活信息,百姓网是eBay旗下分类信息集团在中国的分站。

  3C类

  3C电商比较多,有传统的3C电商京东、新蛋等,还有实体家电连锁店做的商城,目前具有实体店的3C网站例如库巴(国美)、苏宁易购,其实体店经营规模都很大,但是网店和实体店的商品价格相差较多。

  中国的3C电商主要优势就是价格,3C网站上的商品比实体店的价格具有很大优惠,直接冲击了传统家电连锁店的销售,逼迫他们不得不也做网上商城,或许他们本身也不想这样,因为他们不做,京东、新蛋这些网站也会做,所以他们不得不做3C电商。

  这种价格差异,涉及经济学上一个叫做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将其顾客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也就是说,对不同的顾客出不同的价格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简单说,线上线下不同的购买流程区分出对价格不敏感、歧视网购的阔佬和周围网上比价的穷人,然后给不同的价。

  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是中国B2C市场较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京东商城提供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等分类的数万个品牌30余万种优质商品,成为国内最大的3C网购平台之一。

  新蛋网

新蛋网

  中国新蛋网是依托著名的美国新蛋网而创立的新一代专业电子商务消费服务网站,美国新蛋网于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州。美国新蛋网是目前美国领先的电脑,消费电子,通讯产品的网上超市,为用户提供了产品与专业服务,已经是全美规模最大的IT数码类网上零售商之一。在B2C行业,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洋巨头。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的B2C网上商城,采取自主采购、独立运营的模式发展。该网站建立在苏宁电器的物流、售后服务等综合性平台上,同时由行业内领先的合作伙伴IBM合作开发的新型网站平台。苏宁易购虚拟经济无实体店支撑很难发展起来,苏宁B2C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B2C

  这几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商家对客户)市场年均增长率也非常快,按照商品按购买额计算,最大的几个类别分别是消费类电子及家电、服装及音像图书出版物,这些商品类别具有批量性和标准化特征,适宜网购。中国老牌的B2C网站卓越和当当都是从音像图书领域发展起来的。

  卓越亚马逊

卓越亚马逊

  卓越亚马逊是一家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站,前身为卓越网,被亚马逊公司收购后,成为其子公司。经营各类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

  当当网

当当网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以销售图书、音像制品为主,兼具发展小家电、玩具、网络游戏点卡等其他多种商品的销售。

  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是根植于中国互联网上的服装品牌,主体运作者均系原卓越网骨干班底。据最新的艾瑞调查报告,凡客诚品已跻身中国网上B2C领域收入规模前四位。凡客诚品目前已拓展涵盖至男装、女装、童装、鞋、配饰、家居六大类。

  以上就是月光博客总结的一些常用iPhone电子商务应用,总的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大方向就是移动应用,触觉敏锐的电子商务企业已察觉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前景,开发出不少基于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移动电商应用,可以预见,电子商务的未来在移动,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电子商务。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我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看法

  所谓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是基于百度“框计算”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机制,针对用户需求,为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免费提供的开放式数据分享暨对接平台。开发者或运营商可以将应用直接提交到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并实现最佳位置和最佳形式的搜索结果直接展现。

  平台目标: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有望建成一个新的生态体系”,把搜索框变成类似苹果AppStore这样的应用平台,提供应用和服务;对用户来说,有利于用户体验,帮用户节约时间。

  商业模式: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由于百度的用户通常不愿付费,因此在上面做收费服务较为困难,因此盈利模式只能采取在应用上投放广告来实现。

  垂直搜索的流量截取:对于快递查询、影视剧、机票和购物等垂直搜索,更接近于“应用”而不是“信息”,百度数据开放平台导致相对美观、全面的第一条搜索结果会截取到大部分的流量。

  不足之处:目前这个开放平台(应用商店)以百度搜索框为核心,缺少客户端(百度浏览器可能是未来的客户端),付费较难,大部分应用以个人应用为主,电子商务类应用很少,第三方开发者的商业模式通常只能采取免费+广告。

  对于搜索体验来说,通过应用是否能够真实的提高搜索体验,也很难说,用户通过原有关键词搜索不到想要去的网站时,可能会更改关键字重新进行搜索。

我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看法

  电商开发商的机遇:第三方电商软件开发商,可以利用自身的研发和运营优势,针对百度开放平台开发一些涉及企业和个人的电子商务类型的服务或应用,例如,网络营销应用、展会查询、专利查询、工商企业注册查询、黄页查询、汇率查询、国际专利查询、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等等,此类应用开发成本低,无技术门槛,为用户产生了实际的价值,具有广告价值,利用这些电子商务应用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得百度的较多搜索用户。

  附录:其他互联网业内人士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框计算)的看法汇总(来源:知乎的相关评论):

  阮龙

  1、百度一直是云端为主的公司,只不过在存储这一块比较弱;框计算是其让云更加具象的一个策略;

  2、从目前来看,框计算其实就是一个AppStore,随着浏览器能力的不断增强,这种计算能力和分发能力是非常强的,现在网页游戏就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突破点;

  3、框计算现在遇到的问题我认为是支付能力和广告能力,如果向用户收费,支付通道就是个大问题,不能只抱着百付宝不放;如果通过广告收费,广告的投放能力对现在百度的广告系统可能会形成挑战;

  4、产品体验、精准结果和商业收入这三者之间很难平衡,这是框计算在内部遇到的阻力(我猜想),如何化解和平衡,考验百度PM乃至高层的智慧和决心;

  5、框计算是百度从工具到平台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个平台、能力和模式如果做好了,百度的未来应该比较乐观。

  边江,百老汇

  简单说两句,个人意见供参考

  1,框计算更多的是百度一直以来以用户需求导向的搜索理念一个提炼。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一种方法。

  2,对于中小站来说,框计算更应该是营销渠道。从发布到现在没看到有谁因为框计算失去用户的。积极拥抱,利用框计算为你的也为百度的用户提供价值就是了。

  3,是否能为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战略,没人知道,用户和合作伙伴或随着他的发展自己做出选择的。

  KESO:

  框计算的核心在于,让搜索承载更多任务和功能。框计算就是百度问自己:用户的任何需求,能否直接呈现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如何呈现?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搜索就不会被超越。

  框计算目前所能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除特定领域外(如小游戏、电子商务、招聘等),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对互联网格局产生大的冲击。所以,谈不上杀手锏,只不过是百度为应对越来越多的Web应用和数据整合,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未来真正的杀手是云,而不是框。但百度的云战略仍不见踪影。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百度推出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

  在百度2011世界大会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百度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首度正式亮相,这一平台整合百度框计算、易商店、网盘、地图、掌上百度、阅读器服务,可与终端厂商分成,有传言称“百度易”或将作为百度手机操作系统的形态呈现。

  据介绍,百度易平台类似手机操作系统,内置百度已有的包括“百度浏览器”、“百度身边”、“百度地图”等在内的无线互联网产品外,还包括易平台新推出的“易ting”音乐产品、“易阅”阅读产品、“易盘”云存储产品。

  从官网提供图片看,“百度易”有可能是一款基于Google Android的操作系统。

百度推出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

  百度易的官方网站地址是:http://yi.baidu.com/

  以下是百度官方的新闻介绍:

  百度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正式亮相

  9月2日,百度世界2011揭开了最大的悬念,百度推出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百度·易”首度正式亮相。该平台是百度多年搜索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研发积累的结晶,其整合了智能框搜索、强大的云服务以及众多百度特色应用,通过与终端厂商、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开放合作,为数亿用户带来便捷、丰富、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与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极长、产业环境极复杂,在竞争与合作的焦灼中,各利益方很难找到可以共同依赖的资源整合者。作为平台级的移动解决方案,百度·易平台的诞生将为产业共赢带来新的契机。对于移动终端厂商,通过百度·易平台的定制和内嵌合作,将为传统移动终端产品带来强大的云服务能力,而这正好是硬件厂商最大的短板;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商和第三方开发者,通过百度·易平台整合的框搜索、易商店、网盘、地图、掌上百度、阅读器等服务,将最大限度利用百度在品牌、技术、流量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提升服务体验,降低研发成本,与百度分享流量和用户。

  移动互联网的另一大症结在于商业模式匮乏。百度·易平台在移动产业链变现模式上有巨大突破。针对终端厂商,百度·易平台开创性地推出了硬件销售之外的服务增值收益模式,并有多种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和分成方案;对于更广范围的服务商、开发者,百度已经在PC平台获得巨大成功的流量变现体系将被应用到百度·易平台中,而支付系统的集成将为增值收益等模式提供更具想象的空间。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3.7亿,2012年将首超PC互联网用户数。对于疯狂涌入的用户,百度·易平台更像是神奇的百宝箱,“什么应用都有,开放式满足各种行业所需”。其中不仅将整合百度众多核心应用,更通过易商店包罗来自第三方的海量服务,经由百度强大的搜索框给予用户需求最佳、最便捷的匹配,或将成为中文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

  业内人士认为,百度·易平台是中文移动互联网领域迄今为止与产业链各方整合最深,涉及开放API接口最多,商业模式设计最完善的移动综合解决方案。百度·易平台的浮出水面,是搜索巨头百度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又一座里程碑,将带来产业链共赢、用户体验的双重变革,也将对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带来深远影响。

  ————

  关于百度·易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发展背景下,百度基于开放共赢的战略理念,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借助自身在用户、流量、技术、服务、品牌、应用变现等方面的优势,推出了智能终端软件平台——“百度·易”。

  百度·易平台是一个深度整合了百度核心技术及服务的智能终端软件平台,具有极强兼容性。它不仅整合了百度的智能框搜索技术,强大的云服务,以及包括地图、身边、掌上百度、易Ting、易阅和百度输入法等百度特色应用,同时通过定制和内嵌合作,将为传统移动终端产品带来强大的云服务能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移动终端厂商最大的短板,为开发者、厂商及上下游产业链带来商业价值。

  借助百度·易平台,以往相对复杂和冗长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将实现贯通,使移动端用户平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并将开发者的技术应用、移动终端服务能力及用户的需求全面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带动和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体验,构筑出一个各方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在与苹果的竞争中,Google在手机上已经先输一局,这就是Google为何如此看重电视的原因。在上一周的爱丁堡国际电视节上,Google董事会主席Eric Schmidt的演讲不仅向用户讲解了未来电视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暴露了Google未来的电视策略。

  “忽略了互联网是十分危险的。”Schmidt如是说。“互联网是未来电视的一个基础,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需要。”

  这可以说是Google挑战传统电视的宣言。

  未来的选择

  传统电视存在着时间和频道的限制,而互联网则有无限的选择。而且,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用互联网进行点播来替代过去用录像机来预先录制节目的方式,这让用户在选择节目方面有着更多的自由。

  许多年来,电视台通过编辑选择等方式来控制用户观看的节目,这是一种类似营销中“推”的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大量的内容选择,需要用“拉”的方式通过结合算法和编辑控制量身定制适合您的节目,这正是Google的强项。你观看和分享越多,系统会有更多机会了解你,并将更好的节目推荐给你。对你来说,这就是完美的电视频道。

  Schmidt列举了Netflix的例子,在Netflix上不一定要有很多新的内容,但通过强有力的推荐引擎挖掘,Netflix的上升势头已经不可阻挡。Schmidt称,在Netflix上60%的节目播放都是Netflix的个性化建议的结果。

  未来的互动性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未来的电视会越来越个性化,同时也越来越社会化。这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借助互联网,你可以和他人分享你在观看的节目,或者帮助你找到在同一时间和你观看同一节目的人,这是一个社交网络。

  这种互动并不发生在用户观看电视时,而是通过电视之外的“第二屏幕”产生互动。你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利用博客和论坛,甚至与朋友实时聊天。而这种互动也将帮助电视台提高收视率。

  未来的盈利机会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电视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帮助观众可以发现新的内容和进行互动,而且还存在新的盈利机会。但也从大量新的赢利机会。这包括向观众直接提供电视节目下载服务,或者建立更好的广告销售网络。

  首 播的电视剧往往在广告投放上存在巨大的溢价,这是因为其是最容易聚合起大量观众的方式。但Schmidt认为,互联网和个性化的电视频道使得“第一次”不 再重要,而广告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变得更加个性化。而这一转变同样会改变未来的收视率和广告效果测量的方式,这正是Google的机会。

  英文原文:How Google plans to change the way you watch TV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