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iPhone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盘点

  继2010年电子商务出现投资热潮之后,今年移动互联网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这个由手机发力、未来具备无限可能的新行业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手机短信、微博、移动音乐、手机游戏、手机视频等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通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是电子商务主要发展趋势之一。近两年来,随着智能终端普及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获得爆发式增长,受到创业者和投资界的广泛关注,被誉为下一个“金矿”。

  今天,月光博客就总结一些常见的基于iPhone的移动电子商务应用,供大家参考。

iPhone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盘点

  综合类

  淘宝

淘宝

  淘宝网是中国大陆地区最大的购物网站,主要有C2C(消费者对消费者)及B2C(企业对消费者)两种,个人或企业卖家均可在淘宝网开设网上商店,卖家售卖全新或二手商品皆可,也可以选择以定价形式或拍卖形式售货,但淘宝网上的产品绝大多数是以定价形式售卖的新货,而拍卖只占所有交易的一小部份。

  团购类

  团购最早是国外Groupon发起的,中国引入Groupon模式之后,将其进行了一些变异,主要是一日多团等模式,由于团购网站的门槛低,因此目前国内出现了“百团大战”的现象,但估计一两年内绝大多数团购网站都会出局。

  拉手

拉手

  拉手是国内最大的团购网站之一,提供用户所属地区的餐厅、酒吧、KTV、SPA、美发店、瑜伽馆的优惠信息,并率先推出一日多团超Groupon再创团购新模式。拉手所有活动都是团购模式,必须达到最低团购人数活动才生效。

  美团

美团

  美团是国内最早的团购网站之一,提供用户所属地区的精品消费,涵盖餐厅、酒吧、KTV、SPA、美发、瑜伽等优惠信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满意、快乐的团购服务。

  分类信息发布

  分类信息网站与C2C平台的差别主要是没有提供第三方的支付手段以及物流方面的服务,但分类信息因为其简单实用的特点,可以满足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信息的需求,大到房屋租赁销售,小到缝纫针,都能在分类信息网站上找到。目前主要的分类信息网站有赶集网、58同城、百姓网等。

  赶集网

赶集网

  赶集网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分类信息门户网站之一,为用户提供房屋租售、二手物品买卖、招聘求职、车辆买卖、宠物票务、教育培训、同城活动及交友、团购等众多本地生活及商务服务类信息。

  58同城

58同城

  58同城是中国知名的分类信息网站之一,涵盖房产、车辆、招工、兼职、黄页等海量的生活分类信息,用户可以免费发布各类供求信息。

  百姓网

百姓网

  百姓网是一个提供包括分类信息浏览,发布的网站,可以免费发布查询个人生活信息,百姓网是eBay旗下分类信息集团在中国的分站。

  3C类

  3C电商比较多,有传统的3C电商京东、新蛋等,还有实体家电连锁店做的商城,目前具有实体店的3C网站例如库巴(国美)、苏宁易购,其实体店经营规模都很大,但是网店和实体店的商品价格相差较多。

  中国的3C电商主要优势就是价格,3C网站上的商品比实体店的价格具有很大优惠,直接冲击了传统家电连锁店的销售,逼迫他们不得不也做网上商城,或许他们本身也不想这样,因为他们不做,京东、新蛋这些网站也会做,所以他们不得不做3C电商。

  这种价格差异,涉及经济学上一个叫做三级价格歧视的概念,三级价格歧视是指企业将其顾客划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顾客索取不同的价格。也就是说,对不同的顾客出不同的价格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简单说,线上线下不同的购买流程区分出对价格不敏感、歧视网购的阔佬和周围网上比价的穷人,然后给不同的价。

  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是中国B2C市场较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受消费者欢迎和具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京东商城提供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等分类的数万个品牌30余万种优质商品,成为国内最大的3C网购平台之一。

  新蛋网

新蛋网

  中国新蛋网是依托著名的美国新蛋网而创立的新一代专业电子商务消费服务网站,美国新蛋网于200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南加州。美国新蛋网是目前美国领先的电脑,消费电子,通讯产品的网上超市,为用户提供了产品与专业服务,已经是全美规模最大的IT数码类网上零售商之一。在B2C行业,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洋巨头。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是苏宁电器集团的B2C网上商城,采取自主采购、独立运营的模式发展。该网站建立在苏宁电器的物流、售后服务等综合性平台上,同时由行业内领先的合作伙伴IBM合作开发的新型网站平台。苏宁易购虚拟经济无实体店支撑很难发展起来,苏宁B2C的优势在于可以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B2C

  这几年中国电子商务B2C(商家对客户)市场年均增长率也非常快,按照商品按购买额计算,最大的几个类别分别是消费类电子及家电、服装及音像图书出版物,这些商品类别具有批量性和标准化特征,适宜网购。中国老牌的B2C网站卓越和当当都是从音像图书领域发展起来的。

  卓越亚马逊

卓越亚马逊

  卓越亚马逊是一家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站,前身为卓越网,被亚马逊公司收购后,成为其子公司。经营各类图书、音像、软件、玩具礼品、百货等商品。

  当当网

当当网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以销售图书、音像制品为主,兼具发展小家电、玩具、网络游戏点卡等其他多种商品的销售。

  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

  凡客诚品是根植于中国互联网上的服装品牌,主体运作者均系原卓越网骨干班底。据最新的艾瑞调查报告,凡客诚品已跻身中国网上B2C领域收入规模前四位。凡客诚品目前已拓展涵盖至男装、女装、童装、鞋、配饰、家居六大类。

  以上就是月光博客总结的一些常用iPhone电子商务应用,总的来看,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大方向就是移动应用,触觉敏锐的电子商务企业已察觉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巨大前景,开发出不少基于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移动电商应用,可以预见,电子商务的未来在移动,而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在电子商务。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我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看法

  所谓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是基于百度“框计算”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机制,针对用户需求,为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免费提供的开放式数据分享暨对接平台。开发者或运营商可以将应用直接提交到百度应用开放平台,并实现最佳位置和最佳形式的搜索结果直接展现。

  平台目标: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有望建成一个新的生态体系”,把搜索框变成类似苹果AppStore这样的应用平台,提供应用和服务;对用户来说,有利于用户体验,帮用户节约时间。

  商业模式:免费+广告的商业模式。由于百度的用户通常不愿付费,因此在上面做收费服务较为困难,因此盈利模式只能采取在应用上投放广告来实现。

  垂直搜索的流量截取:对于快递查询、影视剧、机票和购物等垂直搜索,更接近于“应用”而不是“信息”,百度数据开放平台导致相对美观、全面的第一条搜索结果会截取到大部分的流量。

  不足之处:目前这个开放平台(应用商店)以百度搜索框为核心,缺少客户端(百度浏览器可能是未来的客户端),付费较难,大部分应用以个人应用为主,电子商务类应用很少,第三方开发者的商业模式通常只能采取免费+广告。

  对于搜索体验来说,通过应用是否能够真实的提高搜索体验,也很难说,用户通过原有关键词搜索不到想要去的网站时,可能会更改关键字重新进行搜索。

我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的看法

  电商开发商的机遇:第三方电商软件开发商,可以利用自身的研发和运营优势,针对百度开放平台开发一些涉及企业和个人的电子商务类型的服务或应用,例如,网络营销应用、展会查询、专利查询、工商企业注册查询、黄页查询、汇率查询、国际专利查询、中国专利信息检索等等,此类应用开发成本低,无技术门槛,为用户产生了实际的价值,具有广告价值,利用这些电子商务应用可以用较低成本获得百度的较多搜索用户。

  附录:其他互联网业内人士对百度应用开放平台(框计算)的看法汇总(来源:知乎的相关评论):

  阮龙

  1、百度一直是云端为主的公司,只不过在存储这一块比较弱;框计算是其让云更加具象的一个策略;

  2、从目前来看,框计算其实就是一个AppStore,随着浏览器能力的不断增强,这种计算能力和分发能力是非常强的,现在网页游戏就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突破点;

  3、框计算现在遇到的问题我认为是支付能力和广告能力,如果向用户收费,支付通道就是个大问题,不能只抱着百付宝不放;如果通过广告收费,广告的投放能力对现在百度的广告系统可能会形成挑战;

  4、产品体验、精准结果和商业收入这三者之间很难平衡,这是框计算在内部遇到的阻力(我猜想),如何化解和平衡,考验百度PM乃至高层的智慧和决心;

  5、框计算是百度从工具到平台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个平台、能力和模式如果做好了,百度的未来应该比较乐观。

  边江,百老汇

  简单说两句,个人意见供参考

  1,框计算更多的是百度一直以来以用户需求导向的搜索理念一个提炼。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一种方法。

  2,对于中小站来说,框计算更应该是营销渠道。从发布到现在没看到有谁因为框计算失去用户的。积极拥抱,利用框计算为你的也为百度的用户提供价值就是了。

  3,是否能为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业战略,没人知道,用户和合作伙伴或随着他的发展自己做出选择的。

  KESO:

  框计算的核心在于,让搜索承载更多任务和功能。框计算就是百度问自己:用户的任何需求,能否直接呈现在搜索结果页面上?如何呈现?如果可以做到,那么搜索就不会被超越。

  框计算目前所能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除特定领域外(如小游戏、电子商务、招聘等),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对互联网格局产生大的冲击。所以,谈不上杀手锏,只不过是百度为应对越来越多的Web应用和数据整合,而采取的一种策略。未来真正的杀手是云,而不是框。但百度的云战略仍不见踪影。

2011年9月2日星期五

百度推出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

  在百度2011世界大会移动互联网分论坛上,百度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首度正式亮相,这一平台整合百度框计算、易商店、网盘、地图、掌上百度、阅读器服务,可与终端厂商分成,有传言称“百度易”或将作为百度手机操作系统的形态呈现。

  据介绍,百度易平台类似手机操作系统,内置百度已有的包括“百度浏览器”、“百度身边”、“百度地图”等在内的无线互联网产品外,还包括易平台新推出的“易ting”音乐产品、“易阅”阅读产品、“易盘”云存储产品。

  从官网提供图片看,“百度易”有可能是一款基于Google Android的操作系统。

百度推出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

  百度易的官方网站地址是:http://yi.baidu.com/

  以下是百度官方的新闻介绍:

  百度移动终端平台“百度·易”正式亮相

  9月2日,百度世界2011揭开了最大的悬念,百度推出的移动终端软件平台——“百度·易”首度正式亮相。该平台是百度多年搜索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研发积累的结晶,其整合了智能框搜索、强大的云服务以及众多百度特色应用,通过与终端厂商、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度开放合作,为数亿用户带来便捷、丰富、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与PC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条极长、产业环境极复杂,在竞争与合作的焦灼中,各利益方很难找到可以共同依赖的资源整合者。作为平台级的移动解决方案,百度·易平台的诞生将为产业共赢带来新的契机。对于移动终端厂商,通过百度·易平台的定制和内嵌合作,将为传统移动终端产品带来强大的云服务能力,而这正好是硬件厂商最大的短板;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商和第三方开发者,通过百度·易平台整合的框搜索、易商店、网盘、地图、掌上百度、阅读器等服务,将最大限度利用百度在品牌、技术、流量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提升服务体验,降低研发成本,与百度分享流量和用户。

  移动互联网的另一大症结在于商业模式匮乏。百度·易平台在移动产业链变现模式上有巨大突破。针对终端厂商,百度·易平台开创性地推出了硬件销售之外的服务增值收益模式,并有多种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和分成方案;对于更广范围的服务商、开发者,百度已经在PC平台获得巨大成功的流量变现体系将被应用到百度·易平台中,而支付系统的集成将为增值收益等模式提供更具想象的空间。

  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显示,到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3.7亿,2012年将首超PC互联网用户数。对于疯狂涌入的用户,百度·易平台更像是神奇的百宝箱,“什么应用都有,开放式满足各种行业所需”。其中不仅将整合百度众多核心应用,更通过易商店包罗来自第三方的海量服务,经由百度强大的搜索框给予用户需求最佳、最便捷的匹配,或将成为中文移动互联网新的入口。

  业内人士认为,百度·易平台是中文移动互联网领域迄今为止与产业链各方整合最深,涉及开放API接口最多,商业模式设计最完善的移动综合解决方案。百度·易平台的浮出水面,是搜索巨头百度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又一座里程碑,将带来产业链共赢、用户体验的双重变革,也将对移动互联网的加速普及带来深远影响。

  ————

  关于百度·易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发展背景下,百度基于开放共赢的战略理念,针对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借助自身在用户、流量、技术、服务、品牌、应用变现等方面的优势,推出了智能终端软件平台——“百度·易”。

  百度·易平台是一个深度整合了百度核心技术及服务的智能终端软件平台,具有极强兼容性。它不仅整合了百度的智能框搜索技术,强大的云服务,以及包括地图、身边、掌上百度、易Ting、易阅和百度输入法等百度特色应用,同时通过定制和内嵌合作,将为传统移动终端产品带来强大的云服务能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解决移动终端厂商最大的短板,为开发者、厂商及上下游产业链带来商业价值。

  借助百度·易平台,以往相对复杂和冗长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条将实现贯通,使移动端用户平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并将开发者的技术应用、移动终端服务能力及用户的需求全面整合在一起,进一步带动和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体验,构筑出一个各方共赢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在与苹果的竞争中,Google在手机上已经先输一局,这就是Google为何如此看重电视的原因。在上一周的爱丁堡国际电视节上,Google董事会主席Eric Schmidt的演讲不仅向用户讲解了未来电视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暴露了Google未来的电视策略。

  “忽略了互联网是十分危险的。”Schmidt如是说。“互联网是未来电视的一个基础,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们需要。”

  这可以说是Google挑战传统电视的宣言。

  未来的选择

  传统电视存在着时间和频道的限制,而互联网则有无限的选择。而且,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用互联网进行点播来替代过去用录像机来预先录制节目的方式,这让用户在选择节目方面有着更多的自由。

  许多年来,电视台通过编辑选择等方式来控制用户观看的节目,这是一种类似营销中“推”的方式,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大量的内容选择,需要用“拉”的方式通过结合算法和编辑控制量身定制适合您的节目,这正是Google的强项。你观看和分享越多,系统会有更多机会了解你,并将更好的节目推荐给你。对你来说,这就是完美的电视频道。

  Schmidt列举了Netflix的例子,在Netflix上不一定要有很多新的内容,但通过强有力的推荐引擎挖掘,Netflix的上升势头已经不可阻挡。Schmidt称,在Netflix上60%的节目播放都是Netflix的个性化建议的结果。

  未来的互动性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未来的电视会越来越个性化,同时也越来越社会化。这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借助互联网,你可以和他人分享你在观看的节目,或者帮助你找到在同一时间和你观看同一节目的人,这是一个社交网络。

  这种互动并不发生在用户观看电视时,而是通过电视之外的“第二屏幕”产生互动。你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利用博客和论坛,甚至与朋友实时聊天。而这种互动也将帮助电视台提高收视率。

  未来的盈利机会

Google将如何改变你观看电视的习惯

  电视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帮助观众可以发现新的内容和进行互动,而且还存在新的盈利机会。但也从大量新的赢利机会。这包括向观众直接提供电视节目下载服务,或者建立更好的广告销售网络。

  首 播的电视剧往往在广告投放上存在巨大的溢价,这是因为其是最容易聚合起大量观众的方式。但Schmidt认为,互联网和个性化的电视频道使得“第一次”不 再重要,而广告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变得更加个性化。而这一转变同样会改变未来的收视率和广告效果测量的方式,这正是Google的机会。

  英文原文:How Google plans to change the way you watch TV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

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SEO如何做有效的外链

  国内做SEO的人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可以不懂如何改META,但你必须知道如何做外链。”可见外链作为SEO优化中的一个手段被许多SEO从业者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其实这样的看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SEO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让搜索引擎对其网站页面产生友好,但是页面自身的优化对搜索引擎来说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好比一个极值,无论你如何进行优化都是在无限接近这个极值,但是不可能会超过,然而外链则作为一个外部因素是一个无穷大的数值,所以外链会被人感觉到是一个见效快,稳定,且不容易犯错的最简单也最容易衡量的一个优化手段。但是如果说真的要谈到如何有效的去对外链进行优化,你能说你真的懂吗?如何去搞懂,如何去有效的进行外链的优化工作,可能我们还是要从搜索引擎的运行模块和原理进行分析,建模。

  如果说SEO的工作就是服务搜索引擎的话,那么对外链的优化就是服务搜索引擎的SPIDER模块,SPIDER如果通过大量链接爬取到你的网站,那么他可能就会判断出你可能是这些网页中的一个信息节点,信息的来源,从而给你一个相当的权重。这个是外链对于搜索引擎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于SPIDER的意义。

  我们先来看看SPIDER的工作,SPIDER作为一台服务器从互联网某个信息节点开始抓取网页信息回传到数据库。互联网的一开始网站以综合信息为主,所以SPIDER工作相对简单,整个搜索引擎的排序机制也相对简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的信息被不断的细分,SPIDER的工作也被变得复杂起来。搜索引擎为了能够快速的展示搜索结果页面必须对数据进行同样的信息细分,SPIDER从一开始的单一抓取又增加了一个信息分类的功能,但是当信息分类上升到千万这个级别的时候整个信息抓取再分类的过程就变得冗长且缓慢。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在SPIDER抓取前就为服务器定义分类,即特定的SPIDER服务器只抓取某几类的信息内容,这样分类就变得简单且快速。SPIDER又是如何在抓取前就定义自己的抓取路径呢?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一个工作模型。

SEO-SPIDER

  这个流程很容易理解,对我们最为重要,也是最需要了解的一个环节那就是路径筛选。SPIDER是如何进行筛选的,用一个模型建立的逻辑来考虑这个问题就是,当一个模型没法进行试验的话,首先确定模型中两个以上不辩自明的公理,再由这两个公理进行逻辑推导。我们就先要确定的公理  第一:保证整体运转的效率。第二:保证抓取内容与分类的匹配。

  这样通过逻辑推导我们可以设想出这样一个工作原理:泛抓取SPIDER抓取的路径通过分析(分析过程类似于路由器寻找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分析要得出的将是一条由链接组成的抓取路径,路径中所抓取到的页面信息都是属于同一分类的信息,然后计算路径长度得出最优路径,最后将最优路径筛选的出后提交到定抓取的SPIDER服务器,接着定抓取的SPIDER服务器就能按照这条路径进行快速的抓取和分类了,并且再下次泛抓取服务器更新最优路径前都是按照这个路径进行抓取。

  举个例子的话就好比:在一座果园中均匀且分散了红苹果和青苹果,现在果农需要采摘苹果并且按照红苹果和青苹果分类贩卖。一开始果农按照顺序把所有的苹果全部摘下来,然后再进行分类包装。后来为了提高效率,果农开始在把果树画在纸上,把所有的青苹果树用线连在了一起,把红苹果树用线连在一起,然后分成两批人按照两种不同的路线去采摘,采完后就直接装包贩卖。

  那么在了解到这个筛选机制后我们能够做出怎样的外链策略呢?

  • 友情链接,外链所在的页面和自己网站内容相关
  • 外链所在的页面导出的链接指向的页面绝大多数也需要和自己网站相关
  • 避免和拥有大量外链的网站进行交换(就好比一个房间如果出口只有一个,那你能很快的判断出如何出去,但是一个房间有上百个出口,你了解完这些出口分别通向哪里就需要很长的时间,极大的降低SPIDER效率)
  • 避免和大量有与其网站不相关的外链网站进行链接
  • 不要让你的网站一个导出的链接都没有,实在没有外链也宁可链接到一个权重高的相关网站也比不做导出链接更受SPIDER喜爱

  以上这些可能是最基本的一些推导出的结论。根据这个筛选规则,我们甚至可以自己制作一个让蜘蛛循环抓取的路径提供给搜索引擎,这个循环路径的表现形式,就是现在越来越被大家采用的链接论模式,将外链形成一个内容相同的环让SPIDER不断的抓取路径上的所有网站提升路径上网站的权重。

  当然通过这样的一个结论模型一个有创造力的SEO还能创造出各种优化手段,这里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慢慢琢磨了。

  如果 你耐着性子看完了上面所有的文章,那么再想一想,现在自己在做的外链是不是会有些盲目和低效呢~自己之前真的懂得如何有效的做外链么?还是只知道如何快速的做大量的外链~

  希望拙文对各位有用,愚见之处望讨论~

  来源:读者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

Google+流量急剧下降

  据资讯网站BusinessInsider报道,在经历了用户暴涨之后,Google+渐渐褪去了光环,用户访问人数锐减,访问量缩水高达37%。

  流量急剧下降

  营销公司DreamGrow通过Alexa全球排名网站提供数据得出,谷歌用户中,访问Google+的人数下降了1%。8月初,2.89%的谷歌用户访问过Google+社交网站,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这一数据仅为1.84%,访问量约萎缩了1/3。

  Alexa网站或许不是追踪网络流量最为可靠的途径,但Experian Hitwise市场研究公司的多份报告与其统计结果相互契合:很多用户曾试用Google+,但随着新鲜感的消退,他们很快也就不再使用了。

Google+流量急剧下降 整体降幅达37%

  虽然谷歌用户对Google+的访问量有所萎缩,但该社交网站看起来依旧非常活跃。每天都能看到几十个新用户加入的通知,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帖子以及激烈的讨论,Google+并非沉寂的死海。同时,谷歌还有很多促销的高招,尤其是鼓励企业在Google+网站上注册公司主页,以增加员工的访问量。

  此外,Google+早期使用者与主流支持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迄今为止,大部分非粉丝觉得Google+没有特别出彩之处,也找不到必须支持它的理由。

  文章还列举了Google+的其他问题,如不能使用个人账户建立商户页面,无人告知用户Google+开发进度,Google+没有开放应用开发API等。不过Alexa一般只是追踪网页流量的参考,并不是最可靠的数据来源。

  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7月15日举行的谷歌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上表示,Google+已拥有逾1000万用户,每天分享10亿次。佩奇还特别提及,圈子在Google+用户中很受欢迎。

  当时,Google+推出才2周,就已累积1000万用户,为Facebook 7.5亿用户的1.3%。(via)

  又一个失败的社交产品?

  Google+的流量剧减,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Google+是否将成为Google又一个失败的社交产品”的讨论

  对此,李开复认为Google+不会失败,会在未来反弹,“谷歌的产品,大家开始好奇围观,狂热用一阵,然后累了休息一下,非常正常……不要忘了当年Chrome出来第一星期占1%份额,然后跌倒0.1%,大家唱衰,现在呢?已经13%了。”

  李学凌认为:“这个结果几乎是必然的。没有见过一个社区是第一天进去2000万打酱油的,还不挂的。”

  游戏邦认为:“或许还不能盖棺定论,但是Google Plus:1)没有新鲜机制是真的(交互特征属性没有好的亮点);2)没有好的附加属性,即使加入游戏也都是一些过时游戏,没有办法产生增值粘性;3)一个社交平台不是靠用户累积和用户间的关联属性来维系而是靠强势营销。”

  也有用户认为,不能简单地把ChromeGoogle+相对比,因为浏览器的迁移成本远远低于社交网站。

2011年8月30日星期二

谈谈博客、微博客与轻博客

  参加了网易科技的五道口沙龙,讨论的是关于博客的话题:现场的状况是博客敬陪末座,微博客很火热,而轻博客则备受关注。把自己关于这三者的一些想法整理一下,分享给大家。

  首先,博客、微博客、轻博客解决的都是大家在互联网发声的需求,以前在WEB 1.0时代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内容,最大的互动也不过只是进行评论与评分,用户除了流量之外的价值是被轻视的。博客让普通网民有了可以发表言论的地方,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互联网的内容创造中,这创造了一种新的潮流甚至传统媒体也开始越来越多引用博客的内容。

  微博客、轻博客与传统博客的最大区别就是融入了社交性,有了关注以及随之而来的用户信息流,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碎片时间利用的改善,提供给用户更高的内容宽容度。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这三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们是没有任何的主从关系,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独立方式来满足用户需求,只要我愿意还可以创造出重博客、重重博客,当然前提是产品能够获得用户的喜爱,微博客、轻博客借着博客这个名号更多是让普罗大众更容易理解,毕竟博客是一个已经完全普及的概念。

谈谈博客、微博客与轻博客

  博客的优势是逻辑性与条理性,大多数的博客都是图文并茂文字居多,一篇日志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写作,与此相对应的每天还需要一个小时去做足够量的阅读,博客日志是一种经过反复整理过后的思想结晶。这与传统写作创作是一脉相承的,部分博客作者弄个记者证就是一个好记者,博客也仍然是现阶段唯一最具备自媒体属性的存在,轻博客与微博客在降低创作门槛的时候同时也相应降低了整个劳动过程的品质,博客作者拥有对特定领域持续有效的关注。

  博客从未衰败,博客的疯狂时代是由资本、媒体共同完成的造神运动,吸引了大量本来不应该写博客的人加入,回过头来看博客的确是一种不错的新反向,但是这个方向的潜力被一些因素无限放大了。现在的结果,只不过是泡沫破灭之后的合理情况,那些冲着热潮而来的BSP、通用博客程序都死了,不断有新的人开始写博客,也不断有人选择了放弃,整个生态里面都会保持一个动态平衡,全民写博客本来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泡沫破灭之后把衰败的帽子戴在博客的头上是不合理的。

  微博客和博客没有半毛钱关系,本身只是一个可以自定义的社会化消息收发器,服务商已经帮你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你可以在140字以内随意挥洒,而写传统的博客你可能140字根本没脸见人。这降低了用户制造内容的成本,你可以随时随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互联网发声,或者与大家进行互动,微博的社交性质其实大过内容。国内微博客的危险之处在于,服务商使用太多的运营手段来干涉社交产品自身的内循环,例如推荐、认证、话题类似这样的东西屡见不鲜,甚至通过砸广告等方式短期内迅速炒红了微博客这个概念,但这就像是一个越垒越高的水坝,如果有一天水坝承受不住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需要一种更稳健的心态去运营产品:1、你需要什么样的内容;2、什么样的用户能创造需要的内容;3.怎么去找到需要的用户;4.怎样有效控制目标外用户对产品的影响。知乎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有钱想要砸钱,但也得考虑砸在对的位置。

  轻博客大家的理解是宽容度更高、自定义更强的微博客,你可以发表任意字数的内容,你可以完全DIY自己的主页界面,页面会更强调个人价值而不是平台价值,你甚至可以绑定自己的独立域名。品牌化、内容化、生活化都是不错的方向,但是最终每一个轻博客平台的制胜之道,都取决于平台吸引到的主要用户的气质,用户决定内容,内容决定读者,如此反复生生不息。

  大多数传统博客作者都具备对人文、公共事务的热情,他们拒绝拥抱任何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拥有相对较好的逻辑性与价值观,这是一些特别珍贵的特质,所以很多年前博客火热的时候会有实名写博客的提议,据传实名发微博也在酝酿之中,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实名发轻博客,不过这得看轻博客能不能走到哪一步了。欢迎大家关注牛博网、一五一十、博客中国,前两者很多人都知道毋须赘述,博客中国是2008年从博客网分离出来的侧重深度内容,在这个娱乐时代我们尽量给思考者更多关注。

  作为一个博客作者的感想,首先是由于巨头都把资源投入到新业务中,所以博客服务的改进基本陷入停滞,这部分主要特指一些比较大型的博客BSP,如果写博客的体验能跟轻博客一样的话,必然是一种不错的体验。其次是独立博客的成本太高,域名、空间、程序种种纷繁错杂需要考虑的东西,希望国内有靠谱的通用云计算服务早日出现,至少能够让我们不用担心博客数据安全,独立博客成本的降低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进步。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