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8日星期三

iPhone拍照类应用盘点

  手机拍照功能诞生已经有了很长一段的时间,从高高在上发展到了全民普及;从勉强成像到今天的跟数码相机叫板,手机的拍照功能在这几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越来越强,人们逐渐更多带着智能手机出门,而单反、卡片机却逐渐地被留在了家里。

  iPhone在手机拍照当中并不是最强的,成像不是最好的,像素不是最高的,但iPhone拥有大量功能强大的摄影应用,传统相机所有的一切功能,都能在iPhone摄影应用上找到对应,而iPhone却不像传统相机那样操作繁琐和体态庞大。在浩如烟海的摄影应用中,究竟有哪些真正值得我们安装和使用,今天月光博客就总结一些常见的iPhone拍照摄影类应用,供大家参考。

iPhone拍照类应用盘点

  相机增强类

  Camera+

Camera+:相机增强

  由Tap Tap Tap开发的Camera+是一款iPhone相机增强软件,提供给你多种数码相机上的功能,比如场景模式拍摄,十余种惊人特效和相片边框等等。

  作为一款在全球已经被购买超过400000次的应用,其UI相当相当华丽,堪称精品。在功能方面,它不仅包含了其他摄影软件常有的网格、防抖、特效、分享功能,还加入了对iPhone 4 LED和摄像头的支持。

  软件的界面活似一台单反相机,连选项菜单都是在模拟相机的小屏幕中实现的,非常巧妙,Camera+还支持照片的简单编辑功能。此外,Camera+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App Store官方软件商店中,实现音量键拍照的应用。

  Photosynth

Photosynth:微软全景拍摄

  Photosynth for iPhone是一款微软开发的全景拍摄应用,该应用会判断出照片和照片之间的共同点,快速建构将各种不同角度和来源照片的360度平面全景照片。

  Photosynth 的界面比较简约,操作并不复杂,启动 Photosynth 的拍照模式,按一下屏幕上的取景区,就可以开始拍摄全景照片,开始拍摄之后,你不需要再按任何按键,只需慢慢拖移你的手机,你每将取景区的绿色对焦框移动一步,Photosynth 就可以在取景区自动完成一次取景,并不断将所取得的“景”自动进行全景拼合。拍摄完成后,需要先给 Photosynth 一点时间进行全景合成处理,然后就可以在 iPhone 上预览刚刚拍摄的全景照片了。

  Pano

Pano:宽幅照片拍摄

  对于全景照片拍摄来说,微软Photosynth虽然是免费应用,但是其图片拼接质量,说实话并不太令人满意,而另一款iPhone收费软件Pano可以拍摄出拼接质量较好的全景照片。

  Pano的使用方法和Photosynth类似,但必须从左向右拍摄,拍一张,转一下角度,最多可以拍摄16张照片,这样就可以覆盖很宽的范围。每拍一张照片,Pano都会有确认界面,所以拍错一张,只要点击“Retake”就行,不用从头再来。

  拍摄完成后,Pano软件会自动识别出多张照片里的重叠部分,并将它们拼接在一起,接下来调整宽幅照片各部分(也就是每个单张照片)的曝光、色阶等参数,使得合成后的照片整体性更强;最后输出宽幅照片;其照片的拼接质量明显优于微软的Photosynth应用。

  社交分享类

  Instagram

Instagram:社会化照片分享服务

  Instagram是一款运行在iPhone平台上的社会化照片分享服务,用户在任何环境下抓拍下自己的生活记忆,选择图片的滤镜样式(Lomo/Nashville/Apollo/Poprocket等10多种胶圈效果),一键分享至Instagram、Foursquare、Facebook、Twitter或者Flickr等主流社交网络上,同时,Instagram基于用户照片建立了一个社交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评论、喜欢等操作与好友进行互动,类似图片版的Twitter,Instagram支持简体中文语言,但是只有支持iPhone平台,不支持Android手机,也不支持Web网页访问。

  PicPlz

PicPlz:社会化照片分享服务

  PicPlz是一个类似Instagram的社会化照片分享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快速地将拍摄的照片分享到各个社会化网络,与Instagram不同的是,PicPlz不仅仅支持iOS,还支持Android系统和Web网页浏览。

  PicPlz的特色在于尽量简化用户通过手机向互联网分享照片的过程。用PicPlz拍摄的照片会被同步到picplz的用户主页,并加入地理标记。用户拍摄的照片还会被分享到用户的Facebook和Twitter,并用来在Foursquare上签到。Picplz允许用户跟随其他人,有点类似于照片版的Twitter,只不过所有的更新都是以图片为主体。

  PicPlz除了可以用手机拍照外,还可以上传本地电脑的照片,上传照片后会自动添加一个过滤器,对数码照片进行处理。

  Path

Path:反社交网络照片应用

  Path是一个很奇怪的照片分享服务,是两个前 Facebook 员工的创意,被称为反社交(Anti-Social)网络应用。

  Path是一个私密照片分享网络,和其他社交应用相比,Path有着诸多独特的功能,用户最多拥有50人好友上限,Path中没有“关注”系统,好友系统也大不相同,用户只能准确选取向谁分享照片,这种好友限制系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它的普及程度,但这种机制目的是为了向最亲密的朋友分享照片。

  Color

Color:另类图片分享应用

  Color是一个所谓“颠覆网络社交模式”的另类图片分享应用,借手机的拍照和GPS功能创建一个图片、视频社交平台,这个应用没有注册用户的概念,用户拍照后会利用GPS自动将照片在100英尺范围内公开,和Path的理念正好相反,也没有隐私,一切基于地理位置,非常疯狂。

  Color支持连接社交网络Twitter和Facebook并分享照片,其他用户可以对照片进行评论和赞美,删除照片的功能隐藏的很好,需要用手指滑过图片,图片右侧才会出现Delete按钮,点击后删除照片。Color没有Instagram那样多种多样的滤镜,拍照后无法进行处理。

  Q拍

Q拍:腾讯的Instagram

  Q拍是QQ好友间照片分享和互动应用的类Instagram应用,具备拍照、特效、分享功能,与QQ空间、腾讯微博无缝结合。

  Q拍的主要特点包括:完全免费,无限量照片上传,多种特效,不登录QQ也可拍照和加特效,并将处理后的照片保存在手机里,登录QQ后可将精美的照片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

  除了Q拍之外,国内的类Instagram照片分享应用还有很多,功能大致类似,例如图钉拍拍随手拍随拍微图推图乐魔库友图某天乐么乐么等等,我估计这里面的成功者可能只有一两个,大部分会失败。

国内的类Instagram照片分享应用

国内类Instagram照片分享应用

  照片处理类

  Photoshop Express

Photoshop Express:图片处理

  Adobe公司的Photoshop Express软件是一款快速编辑和分享用户的移动设备照片的应用,支持在线照片共享,编辑和托管的资源。

  Photoshop Express移动版支持的主要功能包括:实现各种效果,在屏幕上拖动裁剪,旋转,或调整颜色、色调、曝光、对比度和饱和度等;柔化和锐化;预置的一些颜色和柔化等综合效果以及一组加边框功能。

  与Photoshop网页版的编辑功能相比,移动版的Photoshop Express具备了大多数前者的功能,只缺少一些白平衡调整、图片变形校正等功能。

  美图秀秀

美图秀秀:图片处理应用

  美图秀秀是一款国产的图片处理应用,简单易用,具有图片特效、美容、边框、场景、拼图等功能。美图秀秀还能做非主流闪图、非主流图片、QQ表情……

  移动版美图秀秀延续了电脑版简单易用的优点,可以很方便地实现LOMO、移轴摄影等功能。

  主要亮点功能包括:图片裁剪、旋转、锐化等基本操作;快速调节图片饱和度、亮度、对比度;一键虚化背景,模拟单反相机的背景模糊效果;独特LOMO、影楼特效;各种简单边框、炫彩边框;一键发送到新浪微博和人人网。

  网络相册类

  Flickr

Flickr:照片分享服务

  Flickr是很受欢迎的网络照片分享网站,移动版Flickr可以让用户使用手机来拍摄,上传,和分享照片与视频,而且该应用支持对照片进行地理位置标记,另外也可以将照片添加到相片集。

  用户也可以使用这款官方的应用程序按照相集或者标签来浏览自己的图片,追踪Flickr好友最近上传的内容。它还包含一个通用的搜索功能,可搜索公开的图片。

  Photobucket

Photobucket:图片分享服务

  Photobucket是新闻集团旗下广受欢迎的图片分享网站,Photobucket 注册才可以使用,网站提供用户1GB免费储存容量(付费帐户为10GB)及25GB免费带宽(付费帐户无限制),每张相片的大小限制是1 MB,每月允许的流量25GB,超过之后图片会暂时看不到,等到下个月流量重置后才会出现。

  财星杂志声称每月浏览Photobucket的用户比浏览Facebook的为多,Photobucket外链比较方便 ,根据TechCrunch的说法现有30万个独立网站链接到Photobucket。

  Yupoo

Yupoo:又拍网络相册

  Yupoo为中国大陆在线相册之一,类似Flickr概念的在线相册。用户可以在里面发布、存储、分享及传播照片。

  虽然很多人都觉得Yupoo是中国的Flickr,其没有flickr的相册数限制,也不会过了两百张之后就看不到前面的照片,速度也挺快,不过Yupoo对流量限制较为严格,通过各类方法鼓励免费用户成为付费用户。

  Yupoo的手机客户端支持的功能包括:直接边拍边传,记录照片拍摄位置,也可以将图片自动同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浏览朋友们的最新活动,最近上传的照片等。

  以上就是iPhone上常见的拍照摄影类应用,iPhone的摄像头自然比不上单反相机,但iPhone可以安装各种各样的应用,拍出五花八门的玩法,这些是单反相机无法做到的,有了这些有趣而强大的拍照摄影应用,才使得iPhone的硬件发挥到了极致。

WWDC2011:开发者还能做什么?

  这次在旧金山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维持苹果一贯稳步改进的风格,但从中我们不觉有些不寒而栗。苹果在项目发展上,体现了独有的稳健和睿智。

  革文件的命。文件是历史上我们最习惯的管理模式。而苹果现在把所有操作中的存储操作取消了。代之以类似Google Docs的版本管理和自动存储,可以说,这是Google伟大的发明,用过Docs的用户一般不必关注存储操作,但为了维持各个确定的版本,Google还是使用了存储这个动作,以便确认每个不同的确定版本。随着文档逐渐成为一种共享的东东,协作的节点,文档的存储操作确实是一个令人疑惑的操作,很少有人理解版本的意义,这很不直觉,因此苹果代替以类似Timemachine的展示方式来展现各个可以使用的历史版本,这是一个视觉化的操作,但直观本身就是革命。直观可以让用户关心文档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粗陋的文件名。名称可以是我们管理各个版本的一个方法,但不是很直观的方法,同时时间长了,也变得莫名其妙。而AirDrop可以利用P2P在团队中快速分享文档,是一个很聪明的操作,iCloud则可以自动将最新版本分发到不同的苹果设备中,这样用户就不再关心文档本身的存储,而只是关注文档本身。苹果的云服务的目的是把所有的iOS设备和PC进行一次文件变革。变革后的文档,则仅仅就是一个连接的方式,不仅仅是共享,更多是一种生活和工作方式。而App的iCloud同步,则让你在任何设备上,都像在使用一个设备。例如你在办公室用Pages正在编辑一个文档,而回到家里,打开iPad上的Pages会自动接续到办公室的状态,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苹果

  图片共享的价值也很高,你刚刚用iPhone拍摄的照片会自动放到你iMac上的iPhoto里面,这似乎只是一个开始,如果iCloud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化功能,就是图片分享跟踪的功能,那么,你朋友那里刚刚拍摄的照片也会放到你的iPhone里面,估计这就是iCloud的下一个版本,我不相信苹果在看到Facebook蓬勃发展的时候,会忽视SNS的价值,而SNS才可能进一步巩固iOS的市场份额。(iOS现在是44%,这可是接近半壁江山)。

  iMessenger也没有什么创新,就是kik的苹果版。这无疑让那些开发iOS上WebMessenger的开发者有些恼火。而这个产品似乎还有向twitter挑战的一味,因为群发和跟踪也在这个产品中集成了。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Twitter被高度集成到iOS里面,并且和通讯录进行整合,苹果从来不是那种利用自己产品完全取代别家产品的公司,它更关注用户的使用习惯,就像iChat虽然很出色,但没有赢得市场,但这一次似乎杠杆在偏向苹果,因为内部集成了Twitter,那么twitter的便利使用虽然是对iMessenger的冲击,但也是补充,用户会因为通讯录的一致性而逐渐忽视通讯方式本身。

  因此,Lion,iOS5,iCloud构成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办公,媒体管理,文件协同。各个设备之间不再相互依赖(例如需要PC的iTunes更新下载软件,同步文档),但又能协同使用。而这个生态系统可以被所有开发者使用,那么开发者则可以利用新的生态环境来部署自己的应用。

  这次GameCenter还是不那么激动人心,游戏内部协同能力还很有限,这可能要等到下个版本。但可以看到,在新的生态系统中,苹果向协同设备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意味深远。

  不要忽略那个iTunesMatch,这个25美元的服务,让你搜集的音乐,某种程度上合法化,同时享受了iCloud的服务,这对于用户和苹果是一种双赢,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减少自己的存储和管理节点,而音乐发行者则可以由于这一便利而分到盗版音乐的一杯羹。

  而Lion的意义仅仅在于把苹果设备的使用体验逐步一致化,并拥有新的完整生态罢了。

  来源:李天白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6月7日星期二

苹果发布全新Mac OS、iOS 5和iCloud

  据新浪网报道,苹果于北京时间6月7日凌晨1时在旧金山举办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CEO乔布斯发表了主题演讲,并正式发布Mac OS Lion、iOS5和云服务iCloud,此前外界广泛传言的iPhone五代并未现身。

  Mac OS X Lion

  全新Mac OS X Lion超过250项全新特性,将于今年七月正式发售,升级费用较之前调低100美元,仅需29美元。Mac OS X Lion仅提供App Store下载,系统下载包约为4GB。支持多点触控、全屏显示、自动保存、加入AirDrop。

  iOS 5

  此次发布的iOS 5改进了通知系统、照相功能、Safari、Mail、GameCenter,集成Twitter、增加了杂志购买、备忘提醒、iMessage即时通讯,并弱化了对数据线的依赖。

  其中的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即时通讯服务:iMessage。该服务支持iPhone、iPad以及iPod touch等多种iOS设备,可以即时发送文字、照片、视频、通讯录等。

  在拍照方面,iOS5中加入了众多用户期待的锁屏拍照功能,这两个功能大大方便了爱好拍照的用户,以后iPhone用户就可以使用音量键进行拍照了。

苹果发布全新Mac OS、iOS 5和iCloud

  iCloud

  正式发布全新云服务iCloud,包括同步通讯录、同步日历、免费MobileMe邮箱等。还增加了云备份与音乐自动同步功能。

  早先的MobileMe只支持4代机,包括iPhone4,iPod Touch4,iPad1,iPad2,2011年6月6日前的MobileMe用户服务自动免费延长一年(此前MobileMe每年费用99美元),之后MobileMe将停止服务,并逐步迁移到iCloud服务里。

  外媒认为,iCloud并不是MobileMe的更新,却可能会是iTunes的更新,是iOS设备的全新同步方式,媒体资料库中的所有内容都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并与自己的iOS设备互相标记,而不需要通过iTunes这一环节。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五月是一个繁忙的季节,春天的身影还未曾远离,夏天的脚步已渐渐靠近,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在这个一年中最好的时间里,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增长势头更强,其中不乏黑马跃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五月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晴雨表。

  一、分享量QQ空间第一,回流量Sina微博第一

  虽然QQ依靠用户总数一直占领分享排行榜的首位,但是从给网站带来的实际效果(回流量)来看,还是Sina微博带来的回流量最高,达到(15.79%), 这个数字与国外的分享数字是吻合的,根据国外的Addthis提供的数据,Facebook的分享量虽然排第一,但是其分享内容的回点率远远不及Twitter, 这可能由于SNS的朋友圈数量始终有限,并且以内部互动居多,而微博的follow模式更易于分享和传播,Twitter副总裁(Kevin Thau)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Twitter不是一个社交网络,而更像一个新的媒体”。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以下为社会化媒体五月分享量排行占比图: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下图为社会化媒体五月回流量排行占比图:

国内社会化媒体分享数据排行报告

  二、搜狐微博绝地反击战

  面对如日中天的微博大战,面对新浪、腾讯等微博先行者,搜狐虽然起步较晚,但正如张朝阳所说:“微博市场刚刚启动,谁能笑到最后还没有定论”

  自从去年年底搜狐放出:“我们要发飙,微博之战开打”的战斗口号之后,搜狐把微博产品地位提升到最高级,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让搜狐微博做到和新浪微博旗鼓相当的市场份额。时过半载,搜狐终于在5月爆发了一技强音:由上月排名第七“穿越”到第四的位置,月增长率高达72.93%.

  笔者纵观搜狐微博各月分享数据发现:搜狐微博自从去年10月登榜JiaThis Top20后,排名仅位列11,而后将近半年的沉默,搜狐微博一直在7、8名之间徘徊。而此次从5月的搜狐微博分享数据的突然增加中,该媒体主要分享增量多集中在五月上旬。可能跟五一期间搜狐微博的市场推广有关。 另外与其一些产品特性也不无关系,比如搜狐微博支持用QQ号直接登录,同时还支持人人,MSN帐号的即时登录,这一特性免去了用户必须注册所用产品账号和登录的麻烦。

  三、人人上市,资本市场再度热捧国内互联网

  五月初随着人人网融资五亿赴美上市,掀起中国互联网企业新一轮海外上市热潮。拥有大量忠实用户、成熟的商业模式及稳定增长的流量和收入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同时人人网也是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社交网站,目前有1.6亿注册用户,根据国内知名市场调查公司艾瑞的数据显示,已成为国内最大SNS网站的人人网月度活跃用户数已近一亿。伴随上市风头的影响,人人在五月的分享数据也呈现出不错的形式,继续保持其增长趋势,稳中求胜是人人的一贯表现。

  来源:Jiathis投稿,Jiathis通过对将近1500多万用户对各种分享按钮的使用次数,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得出了以上数据报表。

在线Office的较量:Google vs. Microsoft

  目前,在云计算领域,GoogleMicrosoft应该算是最优影响力的两个巨头。Google作为互联网的霸主,其目标就是消灭桌面应用,把所有的计算和存储都放在云端。 而Microsoft作为一个传统的桌面型软件的霸主,也正在向云应用转型,以期能在云平台上和Google一争高下。

  本文针对个人和企业用户中最重要的应用:办公系统,来对Google和Microsoft的云策略进行介绍和比较,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其产品及区别。把办公系统架设在云平台上最大的优势应该是文档随时随地可以被访问,共享、协作等也更加方便。另外,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把文件存放到Google或是Microsoft的在线空间上,相对于存放到本地硬盘上会更加安全,你不需要担心硬盘崩溃的故障。

在线 Office的较量: Google vs. Microsoft

  产品:

  Google : Google Docs , 一个完善的在线Office系统,基本拥有了MS office的绝大部分功能,和Google的其他产品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很具竞争力的企业办公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关产品:Google Apps, GMail, Google Calendar, Google Contact

  Microsoft:  SkyDrive , 微软推出的在线Office, 在没有安装MS Office的情况下,可以用SkyDrive来在线创建,查看,编辑和分享Office文档。微软推出SkyDrive的目的并不是来取代自己的Office,而是为了应对来自Google的挑战。

  相关产品:MS Office, LiveMesh

  价格比较:

  两者的应用都是免费的。存储空间的收费情况则有所不同。

 
Google Docs
SkyDrive
免费空间
1GB
25GB
个人用户
20GB 5美元/年,可以扩充到16TB
无,不可扩充
企业用户
除了每20GB 5美元/年外,每人50美元/年的年费
无,不提供此项服务

  从这两者价格的比较看,应该是各有优势:SkyDrive提供了25GB的免费空间,这几乎对绝大部分个人用户都足够了。 而Google Docs的优势在于,空间可以扩充到16TB, 对于需要大存储空间的用户,这个方案是非常便宜的。也有针对企业用户的方案,价格也很便宜。如果你仔细对比一下亚马逊,Box.net,Dropbox的价格,你就会发现Google空间的价格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功能比较:

  Google Docs: 可以直接支持Document, Presentation, Spreadsheet, Drawing类型的文件的创建,编辑,分享等。可以支持图像,PDF ,视频,音频,支持OCR识别,支持文件夹整体移动和上传。文件搜寻体验很好(这不废话么,Google是做什么的!)。 分享功能强大。加载速度快,用户体验友好(仅针对墙外用户而言,墙内的就悲剧了)。另外从我个人的使用经验上来讲,Google Docs 的功能更新的很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功能推出。可见Google 对这个产品是投入了相当的资源和人力。

在线 Office的较量: Google vs. Microsoft

  对于企业级用户(Google Apps用户)来说,可以很好的和Gmail, Google App domain, Google Calendar, Google Contact整合,而且在Google Apps Marketplace上有众多的第三方应用可以选择,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级解决方案。这个office方案相对于Microsoft 的 Office + Exchange的方案最大的优点是 灵活,成本低, 因此目前非常受中小型企业的欢迎。据Google称,目前Google Apps企业级用户已经有三百多万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迅速增长中。这也是令MS最为头疼的,目前Office系统是微软最大的摇钱树,企业办公系统是微软最为倚重的市场,但这个市场正在被Google蚕食。

在线 Office 的较量: Google vs. Microsoft

  目前Google Docs没有相应的官方客户端软件,不过有个第三方的客户端GDocsDrive。通过这个软件,用户可以直接把多个本机上的多个文件夹或文件直接拖拽到Google Docs的空间上,使用很方便, 但目前该工具还不支持同步的功能。

  SkyDrive: 可以直接编辑和创建Word,Excel, PowerPoint 和OneNote文件。相对于Google Docs来说,SkyDrive的在线应用目前在功能,易用性,整合上都有所不如。用户的体验和Google Docs也有明显差距。

在线 Office 的较量: Google vs. Microsoft

  SkyDrive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和Office 2010可以直接对接,用户使用本地Office编辑的文件,可以直接存储到SkyDrive空间上。 也可以从本地Office直接打开SkyDrive上的文件。相信在Office未来的版本中,会增加越来越多的云的因素。

  另外一个优点是,Microsoft推出了一个基于SkyDrive的同步客户端工具LiveMesh : 可以直接把本机上的文件夹,同步到SkyDrive的5GB的免费同步空间。文件/文件夹同步功能是一个极其有用的功能,而且同步的文件的大小不受SkyDrive 50MB的限制,但是有个缺点,同步到SkyDrive的文件,不能在线编辑 (这个限制令人有些难以理解)。

  结论:

在线 Office 的较量: Google vs. Microsoft

  对于个人用户:

  把大部分的文档和数据转移到在线的云平台上,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如果你是一个云计算/云存储的信徒, 希望彻底摆脱本地应用程序的束缚,可以选择Google Docs,直接用它来创建,编辑,存储你的数据和文档。

  如果你仍然喜欢使用本地的Office系统,可以选择本地Office + SkyDrive的方案。既可以使用以前的Office,也可以利用SkyDrive的在线存储来解决数据安全性的问题。

  个人用户的选择应该是取决于个人喜好。

  对于企业用户:

  对于已经部署了Microsoft 的 Domain, Exchange, Office的企业用户来讲,完全迁移到Google 平台的代价太大,实现平滑而顺利的迁移难度也很大,因此把SkyDrive引入原有的方案是个更好的选择。

  对于新创建的小型公司来说,把公司的办公系统直接架设到Google 平台是应该是个更好的选择,不再需要投资建立自己的服务器甚至数据中心,也不需要购买昂贵的服务器软件,从而可以大大降低软硬件的成本,并且分享,协作会更加灵活高效。

  来源:王建华投稿

2011年6月6日星期一

微博背后的灰色利益

  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在规则与常识还没有被确立的时候,总会充斥着游走在危险边缘的灰色行为,利益、欲望、愤怒快速而又复杂地交织纠缠在一起。微博客正是这样一个疯狂圈地的新领域,经过大量的推广、营销已经被主流大众所熟知并频繁使用,你可以在报纸、机场、地铁、电视各种地方接触到这个新兴产物,和过去被疯狂追捧的博客、视频、SNS网站一样,微博客是当下的正在进行时。

  但大多数人在微博仍然只是简单的碎碎念,尽管被广泛关注但是盈利方式仍然不清晰,而开放平台也没有带来想象中的高速成长。太多的未确定让微博客注定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这个过程中会不断有人穿插其中,游走在规则的缝隙中追逐利益。

  僵尸粉

微博背后的灰色利益

  僵尸粉是微博客产生的新词汇,是指那些非真实的微博用户,这些用户通常是由系统自动生成或者由别有用心的人士注册,通常的目地都是为了增加部分用户的粉丝数。这些粉丝并不会产生真实的互动,尽管僵尸粉已经经过了多次进化,不过人为制造的大量用户实际会破坏整个关系链,对微博未来的走向产生无法估计的影响。

  就用途来说,微博网站自动生成的僵尸粉有两种用途:第一是增加自己的用户总量,这跟掩耳盗铃一个道理,依靠自动生成僵尸粉来获得更漂亮的数据,因为现在微博客网站巨大的用户基数,所以僵尸粉的数量不可小窥;微博网站的僵尸粉第二个用途就是增加特殊用户群的粉丝数,这些用户通常是认证的名人用户,很多用户发现一旦认证后粉丝数量呈倍数增长,但是互动性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僵尸粉的功劳,微博网站的这一做法是为了更好留住名人用户,满足部分用户的虚荣心。

  除了微博网站生成的僵尸粉外,还有专门的机构、个人经营僵尸粉业务,这些僵尸粉可能被用作粉丝买卖、微博营销(付费转发)等相关用途,下面会详细介绍到。

  粉丝买卖

  微博已经变成了很多人攀比的一个工具,是否认证、粉丝数量已经变成衡量一个人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知名、也没有渠道可以获得推荐,那么这时候付费购买粉丝就成为一个好选择,在淘宝搜索相关关键词能发现大量商家。

  这些粉丝通常是由那些商家批量注册,填写一些简单的资料进行维护,会不定期发表一些内容但是与僵尸粉无异,它们是纯粹的为了获取利益出现的工具。网上也有很多粉丝互刷工具,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猫腻,也许你的一部分关注积分已经被偷偷划入商家自己的口袋里,普通的用户并不会去关注到这么细节。

  粉丝买卖已经变成新一轮的皇帝新衣,与多年前的刷投票、刷博客人气别无二致,仔细查看你的粉丝列表都能看到非正常用户的痕迹,它们的比例已经到达一个恐怖的数字。

  微博营销

  微博正在成为一个新媒体,有越来越多的成功营销案例表明这是一个新蓝海,越早进行就能够用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效果。回到营销案例上来,除了需要一个营销创意方案外,足够多的微博用户参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转发的用户数量越多、越大咖营销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那么就会有专门一群人负责整合微博用户资源,其中有各个行业、各个等级的微博名人,并且都有详细的价目表。他们会把微博转发作为整个营销链条中的一环,然后可以与各个公关广告公司进行对接。除了付费转发外,还有很多微博用户是受困人情债,当好朋友眼巴巴地发你一条微博要求转发的时候,实在是很难去拒绝,大多数时候朋友会告诉你毫无利益纠葛,然后很多人就不知情地被营销了。

  微博营销的危险之处在于,转发是一个很轻量级的动作,大多数用户是在没有体验过服务的前提下进行的,甚至其中包含大量毫无可信度的僵尸粉。在这种情况下微博客机制的过滤效果就会被无限减弱,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粉丝交易、粉丝营销如此盛行的情况下,那些热门转发的活动背后可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最后受害的将会是微博客整个产业。

  营销帐号

  在好几个月前《创业家》杂志有报道一家专门从事微博营销的公司,做的就是培养各种行业的微博帐号,100多个帐号估值为500万~800万元。这事儿虽然更多侧重于炒作,但却披露了一种新的行业生态,有一些公司专门培养一些特殊的微博帐号,它们与那些低级的僵尸粉有本质区别,由专人维护拥有认证并互动良好,甚至在一个小圈子内有不错的口碑。

  但是当公司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为某些活动、事件渲染造势。营销帐号是更高阶的微博营销工具,通常与僵尸粉、付费转发结合使用,事实上手里营销帐号的数量、级别已经成为微博营销机构等级的重要标志。同样是《创业家》杂志披露的数据,知名站长蔡文胜手里直接间接拥有的微博帐号粉丝超过2000万。

  付费认证推荐

  认证是提升微博关注度的不错方法,但是大多数微博客网站的认证渠道都不够透明,至少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时候就有很多人提供付费认证服务,他们通常是通过“内部”关系来完成认证,价格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日前新浪微博甚至传出员工玩付费认证被炒的绯闻。

  认证之后想要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官方的推荐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花钱去买僵尸粉实在是再低阶不过的手段。但是官方的推荐位哪是那么好弄的,除非你真是一牛逼烘烘的人物。这时候也有很多声称“内部人士”可以提供推荐服务,当然也少不了与人民币挂钩。

  付费认证推荐实质上是通过金钱来突破规则的限制,当所有人都在苦苦仰望的时候我用RMB砸个窗。体现的更多是国内微博客运营的功利化,认证与推荐已经沦落为纯运营的工具,大环境如此也就怪不得乱象频现了。

  微博客是一个新兴事物,畸形本身也许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唯一希望的是能够把握好度,不要玩火过度伤人伤己,让微博客变成来得快也去得快的流星。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6月5日星期日

Google推手机钱包

  2011年5月26号,Google宣布即将发布自己的手机钱包应用。笔者来说说google往这个旧酒瓶里装了点什么新内容。

  Google的手机应用将率先登入Nexus S 4G by Google 在硬件上依托NFC和智能手机的系统平台。在它的宣传页上Google将这一产品比作继贝壳到硬币,硬币到纸币,纸币到塑料卡片后的另一次革命。

Google Wallet

Google支付概念图

  电子钱包被说了很多年但由于技术和硬件的条件至今没有被普及。Google为期待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并宣称它主推的的是一个开发的电子交易生态系统。因为Google钱包是个NFC和手机APP相结合的应用,这意味着在智能手机端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实现多种功能。

  信用卡,银行卡,积分卡,消费卡,普通人的皮夹就和高峰时的地铁一样拥挤不堪,这还不够,在空隙处还要塞几张用公司打印机打印的KFC优惠券。这些烦恼都可以由Google的方案解决,并且万事达卡和赛百味(Subway)等银行组织和商户都已经跨上了这艘即将起航的大船。想象下再也不用拿很多家商户的积分卡,消费券也不需要再打印,只要手机在手就可以实现线上支付,实体店支付。皮夹的作用回归到原始的放零钱,或者一两张卡应急支付或为电子货币充值。

Google Wallet

Google开放式的生态环境

  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是消费数据,他们能使商品促销推送信息更准确,更有针对性,消费者也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找到的内容。信用卡集团,银行手握大笔用户消费数据,确一直没有充分合理有效地运用它们。它们一大半停留在报表上,数据仓库里作为分析的依据。间或缓慢的通过邮政或者电子邮箱发几则促销信息,也不管你是不是住在那个区域,消费水平是如何。消费数据的作用在手机钱包上的作用应该就和Gmail中内容对其关联广告类似。由Google根据地区,习惯,消费水平结合相关促销信息推送到手机客户端而不是再用猜的。通过那么多年Google的使用,我相信Google说它理解数据排第二,没人敢说排第一。

  Goolge账户的关联为将来更好的利用个体消费者数据提供了便利,消费者的SNS, 既时的商品评价,打折评价,Twitter账户上的即时分享,虚拟的逛街陪同,逛街参考。这层基础上的应用可谓是花团锦簇,而且都还是直接和钱沾边。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移动的手机钱包与Google的比较下还有哪些增长空间。

  1.服务对象只针对中国移动用户。

  2.促销信息流于传统形式,通过网站促销。基于地理位置和地图的应用没有充分的展开,这和中国移动本身不是互联网企业,思路不同也有关系。

  另悉,国内的支付宝在4月已经和拥有2亿用户的手机浏览器UC,一起推出了基于浏览器的移动安全支付的解决方案,小额200元以下甚至不要密码。

  今天,Ebay和Paypal把Google告上了法庭,说是Google侵权。这里面的孰对孰错讲不清,但手机支付亦然是块兵家必争之地。

  来源:江南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