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日星期二

苹果和微软的战争

  有这么两家公司,他们是大家眼里的老对头,但却总是福祸相倚,他们都曾经在部分领域超过越过彼此,同样也在一段时间后被对方超越,他们是科技界永无休止的欢喜冤家,也是科技界打不死的两只小强。这两家公司就是微软与苹果,他们都拥有伟大的创始人与精神领袖,尽管盖茨与乔布斯私下并没有太多的仇恨,但并不影响两家公司你来我往的商业竞争。

  这两家公司都是因为个人电脑的兴起而获得巨大成功,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Altair横空出世,而在1976年由乔布斯和沃兹所共同创立的苹果公司就推出了Apple I,这是一款未被大量销售的试水产品。在1977年苹果获得了第一笔金额为92000美元的投资,推出的Apple II的销量高达数百万台,苹果后续还推出了Apple II的多个衍生型号。这是苹果公司真正意义上第一款畅销产品,Apple II成就了广义上的PC市场,开始有更多的厂商关注这一市场。苹果作出的努力迅速得到了回报,仅仅创立五年后公司就顺利上市,首日股票价格上涨近32%,公司市值为17.78亿美元。

  微软的最开始只是因为盖茨与他的高中同学开发了BASIC语言,这在PC销量快速增长的时代是不可缺乏的,用户需要大量的软件来满足自己旺盛的需求,而事实上BASIC正是微软在初期的主要业务。在1980年苹果上市之际计算机巨头IBM进入PC市场,而在这之前苹果是这一市场的有力领导者,IBM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得更有力来与苹果竞争,在这时候微软找到了IBM,为他们提供程序语言与操作系统,而微软的操作系统是花费5万美金从另一个开发者收购,这就是之后大家所熟知的Microsoft DOS操作系统。这次合作让微软的操作系统跟着IBM的PC产品走向世界,IBM在PC领域的巨大成功成就了微软,它成为PC操作系统事实标准的缔造者。

  尽管苹果公司后续推出了Apple III、Lisa、Macintosh等多款后续产品,但是都由于多种复杂原因未获得彻底成功,在1985年乔布斯正式被苹果辞退。就在同年微软推出了新的Windows操作系统,这是当时继苹果之后的第二款拥有UI界面的系统,微软开始与除IBM之外越来越多PC厂商合作,这些厂商包括惠普、戴尔、联想、宏基、索尼…PC市场正式进入微软时代,除了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8、Windows Vista、Windows 7这一系列功勋卓著的操作系统产品,微软还在企业办公、互动娱乐等多个领域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盖茨多次蝉联世界首富的宝座。

  但是故事还没完,1996年财政并不算宽裕的苹果用4亿美元收购了NeXT,伴随着这家公司一起回归的还有乔布斯这位苹果的灵魂人物。乔布斯重掌苹果后发布了iBook、Mac mini、Mac OS X等一系列产品,公正说在当时并不算广义上的畅销产品,但至少让苹果公司走出了低迷阶段。真正的爆发是苹果在新千年(2000年)推出了一款数字音乐播放器 – iPod,它一举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数字音乐播放器,配合苹果自己的iTunes音乐商店,这一产品的多个后续机型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2007苹果宣布售出第一亿部iPod。

  而更大的惊喜是苹果在2007年推出的手机 – iPhone,在这之前大家都对苹果手机嗤之以鼻,要知道苹果之前只是一个PC厂商,大不了还是一个制造MP3播放器的厂商。但是手机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等传统厂商已经经营多年,很难让人相信苹果能在这一市场有太大的作为。但是苹果做到了,iPhone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追捧的数码3C新宠,每一次新产品发布都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目光。iPhone的成功给苹果带来了大量周边产品,其中包括最成功的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还包括现在最流行的平板电脑iPad,它们都共同运行苹果专门为移动设备开发的iOS操作系统。产品广受欢迎让苹果重回了世界顶端,在2010年1月5日苹果以2220亿美元市值超越了微软的2190亿美元。

  但微软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被小看的对手,苹果推出了iPod,微软推出了Zune,这款数字播放器虽然未能成功,却给微软后续的移动产品留下了足够经验。索尼的PS游戏机广受欢迎,微软推出了XBOX成功占得一席之地,而最新的Kinect体感装置更是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喜爱。苹果的iPhone取得了巨大成功,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机系统Windows Phone 7,获得诺基亚倾力相助后至少可以三分天下。

  微软与苹果的恩怨,分分合合、成败得失却实在是难以厘清,现在的蛰伏谁知不是为了他日东山再起,今天得意之人没准儿明天就江河日下。这场戏,还有得看。

苹果和微软的战争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5月2日星期一

Android平板是否能击败iPad

  iPad的最大贡献是开拓出新的平板电脑市场,在这之前智能手机智能手机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在iPad再造了iPhone的盛况与奇迹之后,平板电脑开始替代智能手机变成大家新的战场,新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机会。当然,之前乃至现在iPad仍然是这一市场的领先者,2011年苹果iPad的预计销量为3370万台,而整个平板电脑市场的预计销量也仅为4700万台,苹果的iPad产品将占据这一市场超过七成市场份额。

  iPad的成功源于苹果在iPhone智能手机上的成功经验,他们将这些良好的用户体验设计进行归纳,然后将iOS移植到iPad上来,这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要知道在iPad刚推出的时候,大多数人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看起来这更像是一个放大版的iPod Touch,一款由苹果推出的不能打电话的手持数码设备。但是最后苹果的iPad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其中也离不开苹果的应用程序商店-“AppStore”,苹果通过iPhone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开发者与应用,这些应用也为iPad的快速扩张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产品与应用总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iPad成功对于其它厂商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更关心这样的成功能否复制,能不能粘贴。我们知道智能手机厂商黑莓(Blackberry)已经在早些时候推出了它们的平板电脑-“Playbook”,而PC制造厂商惠普(HP)也推出了基于webOS系统的手机与平板电脑,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沿着苹果从手机到平板电脑演进的路线,期望能够在这一市场有所斩获。那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Android平板电脑是否能够击败iPad成为新霸主?

Android平板是否能击败iPad

  在此之前,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曾经是苹果iPhone最大的竞争对手,尽管产品参差不齐、系统分裂严重、体验差异较大,但是Android的开放性能够让众多厂商参与进来,然后让消费者能够在各个价位享受相对超值的智能手机体验。事实上2010年Android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全年增幅达到888.8%,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的数据显示Android平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苹果iOS达31.2%,在中国这一比例可能会更高,因为iPhone的高昂价格决定着不是每一个中国消费者都能够消费得起,而Android则提供了好得多的性价比,这也是HTC、摩托罗拉等厂商最近一来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苹果发现了平板电脑这一新兴市场,Android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进,早期的Android平板电脑由于系统、硬件等原因并不成熟。但是摩托罗拉推出XOOM平板电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首先这款平板电脑搭载了专为平板电脑优化的代号为Honeycomb(蜂巢)的Android 3.0系统,这是首款搭载该系统的平板电脑,这意味着Android平板电脑不再被迫使用为手机小屏幕设计的界面。这款平板电脑搭载NVIDIA Tegra 2芯片,集成了ARM Cortex A9双核CPU与GeForce GPU,具备、蓝牙、WiFi、3G/4G等丰富的网络连接方式,尽管Android在部分细节距离iOS仍有差距,但是强大的硬件配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这样的差距。最重要的是Android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让Android Market聚集了一大批开发者与应用,要知道Android Market刚上线时只有区区34款应用和9款游戏,而单单在2010年的最后三个月就增加了8万款程序。尽管这些应用程序并不是所有都适合平板电脑,但是只要产品销量到一定水准开发者就会快速跟进。

  XOOM只是Android平板电脑的一个缩影,拥有大量厂商的支持意味着Android平板电脑可以有各种不同的配置、外观、尺寸、价格,这也意味着消费者能够有更广泛的选择。Android平板电脑能够击败iPad吗?我想也许用“超过”这个词会更适合一点,因为Android平板电脑的出现只是让一些用户有了新的选择,而坚定的果粉仍然会支持苹果自家的iPad,两者针对的用户群体并不完全一样,不过看起来Android平板电脑应该能获得更广泛消费者的喜爱。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南宋怎样才能避免灭亡

  历史上,南宋是一个商业极为发达的朝代,商业繁荣远远超过了其他朝代,海外贸易和国内贸易异常发达,在政治上,南宋也是历朝最开放的社会,南宋的知识分子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还有很大的言论自由,从来没有听说知识分子因为言论被诛杀的例子,然而这样一个优秀的朝代,却被野蛮的蒙古帝国灭亡了。

  蒙古入侵南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总共历时长达50多年,遭到无数次挫折和失败,甚至蒙古大汗也命丧南宋的石炮之下,南宋抗蒙50多年,比他强大的金不到30年就灭亡了。如果拿南明抗清短短的20年则更明显了,可见南宋的战斗实力还是非常强,可惜最终还是没有办法避免灭亡。

  1279年,南宋的残余势力被蒙古军队逼到了广东崖山一带,在这里发生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总计50万,结果南宋惨败,海上浮尸10万,经此一战,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彻底消灭,陆秀夫带着年幼的小皇帝投海而亡。

  实际上,南宋的灭亡并不是注定的,如果策略得当,南宋完全有另一种方法来避免最终的灭亡。

  定都南京

  北宋定都开封就有很大的争议,而南宋定都杭州而不是南京就更是错上加错了。

  古代国家选择首都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首都需要位于交通枢纽处,这样既有利于对全国的政治控制,同时又保证对首都的经济供应,并且首都的地理位置需要适合防守,要能方便地抵御外部的侵略行为,最后首都附近要有一块能生产粮食的平原,以保证首都粮食供应。

  北宋建立之后,定都开封。但赵匡胤经常有迁都的想法,因为开封这地方非常不易于防守,周围都是大平原,打起仗来四面受敌,因此很多人认为应该迁都到洛阳,最好是选择有山川之固的长安做为首都才是正解。

  冷兵器时代的中国,从军事防守上看,长安的确是最佳的首都建都地,几乎四面都是高原,东有黄河天险以及易守难攻的潼关天险(函谷关),东南是武关,西南是大散关,西北是萧关,内部的关中平原自然条件好,粮食供应充足,长安位于四塞之地,易守难攻,进可攻,退可守,防守得当的话,外敌根本无法入侵。

长安

长安地形图

  可惜,长安与洛阳在唐安史之乱之后,均遭到了很大破坏,几成废墟之地,而开封位于水陆要冲,交通便利,在漕运上则已无黄河天险,大大缩短了与江南的距离,通过汴河运来的漕粮足以维持开封百万人口的生存以及宋朝的运转,因此北宋在开封建都也有一定的考虑,可惜开封易攻难守,北宋最终亡国也是因为都城开封被攻破导致。

  北宋之后的南宋继承了前任错误的建都理念,与金对峙的南宋本应该选择建都南京,南京既在富庶地区之内,其地理环境又前据大江,南连重岭,凭高据深,形势独胜。自诸葛亮说“金陵,锺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以后,历代帝王更是认为南京是最合适做首都的地方之一,但宋高宗却躲到更偏安的杭州,这种定都策略显然已经完全放弃了收复北方领土的考虑。

  开发台湾

  南宋因为商业发达和富庶,因此并没有注意到台湾的战略地位,当时的台湾仍旧欠缺开发,缺少耕地,无论在资源上或是在环境上都并不足以提供宋朝皇室以及其驻军作为根据地,这与数百年后郑成功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之后由于闽南移民屯垦、海盗屯垦以及荷兰殖民时期的开发等活动,后来的台湾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移民社会和屯田基础,可以做为南明的根据地。

  历史上南宋之所以往广东方面撤退而不是选择台湾,就是因为台湾当时尚未开发,没有足够的粮食,而广东也无险可防,从战略上看,广东不可能成为北伐的根据地。

  因此,南宋应该在建国之初就加强对于台湾的开发,定期向台湾移民,经过南宋一百多年的移民后,南宋末年台湾应该已经开发的差不多,具备了做为南宋最后根据地的条件。

  发展海军,发展科技

  南宋的海军实际上一直都是很强大的,在南宋后期,应该逐步将海军迁移到台湾,并建立一些海军港口,建立起初步的防御工事。

  在海军的武器发展上,努力发展军事科技,如有可能,尽早开发出装有火炮的风帆战船。

  在中国历史上,火铳问世后发展很快,在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朱元璋成功地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游牧民族虽然骑兵很厉害,但那是在冷兵器时代,面对火枪火炮,再强悍的游牧民族也只能甘拜下风。

  在航海、海军科技以及军事科技的投入和发展,对于抵御蒙古的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退守台湾

  从历史上看,中国北方蛮夷虽然善于陆战(主要依靠骑兵),但都不善海战,包括后来的满清也是一样,以日清甲午战争为例,日本以较为弱小的海军完胜装备精良的大清北洋舰队就是最好的例证。

  和长安一样,台湾的地形也十分险要,台湾海峡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天险,即使在现代,面对强势海军进行强行渡海作战依然是非常冒险的行为。

台湾

台湾地形图

  因此,南宋虽然陆战无法与蒙古军队抗衡,但可以从海上撤退到台湾,利用台湾海峡的天险以及海军的优势来抵抗蒙古,这方面从后来的一些战争可以验证这个策略。

  明末时期,南明就在台湾建立了反清的根据地,虽然因为大汉奸施琅以及郑明自身的问题使得其最终投降,但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思路。

  民国末年,蒋介石采取了同样的思路,从海上退守台湾,当年解放军曾经尝试从海上登录占领金门岛,结果在金门战役中全军覆没,这也是内战中解放军唯一次全军覆没战斗。金门战役尚且如此,大规模渡海作战就更具有极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就有可能是全军覆没。

  南宋的造船术非常先进,海战绝对强于蒙古,可以预见,南宋海军会在台湾海峡就将蒙古的舰队击溃,即使蒙古人登陆,因为没有后勤补给,军队人数也处于劣势,打起仗来军队只会越打越少,最终的战斗结果应该和金门战役类似,登陆部队最终全军覆没。

  蒙古的海军

  蒙古是个内陆国家,不善海战,对于海军作战更是一窍不通。历史上蒙古皇帝忽必烈曾经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东征侵略日本,蒙古的两次侵略均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是由于两次侵略过程中元军的船只都遭遇风暴,损失四分之三以上的兵力和补给。有一种说法认为元军舰队之所以被台风摧毁,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在运河航行的平底船,采用了当时较为流行的水密隔舱设置,而不是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蒙古在中国及高丽的残酷压迫,导致朝鲜半岛、华南沿海两地,对于战事的准备与造军舰很反感,造船的汉人和朝鲜人工匠故意使用错误的船型,而蒙古人对航海又一无所知,最终导致失利。

  反攻大陆,恢复中原

  蒙古帝国在中国残暴的统治只持续了不到一百年,就被汉人朱元璋所推翻,可见蒙古军队也并非不可战胜的。

  试想如果当年南宋退守台湾,并继续发展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科技发展,依靠台湾海峡的天险可以成功抵抗蒙古从海面上的入侵,即使蒙古军队登录台湾,也会因为缺少后援而最终全军覆没,那么几十年后,相信南宋的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不错的高度,应该拥有先进的火炮战船以及火枪,这时候从海上反攻大陆完全有可能,想想当年鸦片战争中英国仅仅四千火枪兵就把满清打的满地找牙,如果南宋能够幸存下来,并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那么依靠火炮战船的机动性以及火枪兵强大的火力,一定可以在朱元璋之前成功地反攻大陆,并将蒙古人赶出中国,恢复中原,从而改写历史。

2011年5月1日星期日

什么在阻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身边的朋友、公司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移动互联网会在什么时候爆发?或者用爆发这样的词并不适合,问题应该是:什么时候移动互联网会像自来水一样流淌?大家都不会再去讨论移动互联网这样的概念,因为所有公司都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所有用户都是移动互联网的受益者,你可以在工作生活的时时刻刻感受到便利,但是普通用户并不需要知道那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概念本身只是服务的一种形式,这时候那些专注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也能够从中获取丰厚回报。

  终端的性能已经不是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有内存接近1G、CPU频率超过1Ghz的移动终端;网络连接大多数家庭与公司已经有WIFI,并且3G已经露出一些大展宏图的苗头,4G也将会在几年的时间内来到我们身边;应用这也许是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应用数量很多但是仍然缺乏一些“很移动”或者与传统PC应用差异化的应用,但是我最近看到一款iPad应用可以帮助消费者查看试戴眼镜的效果,体验非常逼真与友好,那么我想随着开发者们的进化与适应未来会有更有想法的应用出现。

  终端、网络、应用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它们都能够在未来的两至三年得到显著改善,那么还有什么阻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普及”的这个概念,什么叫普及?中国现在有9亿手机用户,至少得有4亿或5亿以上的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并且他们的使用都是灵活且不那么初级的。要获得多数用户的选择,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链首先应该让他们用得起、用得爽,这是移动互联网普及的前置条件,然后才是用户要有愿意尝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观欲望。

  让用户用得起,当然涉及到的就是价格问题。我们现在不乏价格1k附近的智能手机,但是它们大多设计与体验严重缩水,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合格的移动互联网终端,占最大比例的手机用户购买的甚至是五六百的山寨机,价格是阻碍他们享受移动互联网的第一个门槛,不只是价格要低,而且体验也还要跟得上。这里面除了电子产品不断进步,产量上升带来的成本降低外,还可以通过与运营商、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MISP)的合作对消费者进行补贴,把终端成本降下来可能需要两至四年时间。

什么在阻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除了终端价格,带宽价格也是阻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手机宽带时代传统的窄带计费方式已经不适用,普通用户也许并不了解怎么去关注剩余流量,最后因为超出使用的高额流量费对移动互联网望而却步。但是我们仍然要正视目前移动数据网络建设不足的现状,在欧美部分国家移动数据业务的比例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语音通讯业务,这是一个巨大的趋势所以运营商未来一定会大幅加快在数据带宽建设的投入,运营商现在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妥协解决方案例如WIFI结合传统数据网络,希望能够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用户的数据业务需求。

  在一切前置障碍被扫除后,才是移动互联网最艰难攻坚战的到来,如何去让用户适应并喜欢上移动互联网。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改变,但是这样的改变对普通用户而言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像是六七年前我们跟身边的朋友谈网上购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一样,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也会经历缓慢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三年、五年甚至七年,但是这个等待是值得的。

  最后,移动互联网并不是PC互联网的敌人,在一种新的规则确立后并不意味着老规则会消失,它们会在某一个点完成彼此互补的结合,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行业的洗牌,出现出一批新的优秀的团队加入这个市场,就像是HTC借助Android翻身成为市值第一的手机厂商一样,这个世界总是不断有新的变化让人惊喜。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29日星期五

百度营销会议被砸场子

  昨天在微博看到一个优酷的视频,讲的是百度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的“搜赢天下,智引未来”营销会议,被来宾砸了场子,部分桌椅被掀,某中小企业上台拉出横幅“百度骗钱、骗子”,使得会议完全进行不下去,会场里全是拍照、拍视频的人……

  我转发这个视频后,今天发现这个视频被删除了,百度屏蔽负面信息的速度还是很迅速的。

  企业在百度投放广告当然是希望有回报,但往往会发现营销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就归罪于百度,这也有一定道理。我以前帮企业在百度推广投放广告的时候,就发现百度推广的转化率比Google Adwords要低很多,因为我是技术出身,于是就仔细分析百度推广的数据,发现转换率低的原因是因为有不少作弊网站,例如一个彩铃站,百度没有收录,Google才收录5页,竟然每天有40万的展示次数,一看就是刷数据自己点的,类似这样的网站还不少,导致了用户平均停留时间只有3秒,广告效果较差,最重要的是,这些无效点击都是算钱的,每天浪费的钱不是一个小数目。

  像这样的情况还很普遍,我做为IT从业者的确可以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并手动过滤这些恶意网站,但是大部分投放百度推广的客户并不是技术人员,或许对技术和网站分析根本一窍不通,因此在百度投放广告效果不好,百度也是有很大责任的。

  百度这方面的责任主要是技术问题,百度推广本身技术水平有限,没有Google AdSense那样智能化过滤恶意点击的能力,很多都是依靠人工方式处理,效率低下。Google AdSense则具有较强的统计功能,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无效点击(平均停留时间极低而退出率极高即为无效点击)进行自动过滤,从而避免广告商的损失,而目前百度推广对于无效点击还没有很好的过滤手段,大多采取直接禁封正规广告发布商帐号的方式,造成了不少误判的情况。

百度营销会议被砸场子

  那些去百度营销会议上砸场子的客户,固然行为不很理智,但是,如果百度将公关这方面的心思花在技术上,加强自身反作弊技术以及过滤无效点击的能力,让客户投下的钱产生的都是有效点击,不让客户有那么多损失,那么客户还会去百度那里砸场子吗?

美国作家出书披露谷歌退出中国内幕

  美国著名科技专栏作家、前新闻周刊(Newsweek)资深编辑史蒂文.勒维(Steven Levy)最近发表新书《谷歌内幕:谷歌的所思、所为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In The Plex:How Google Thinks, Works and Shapes Our Lives),首次向外界披露了谷歌的成长、发展、在中国面临的道德挑战,在西方社会引发深刻的反思。

  现在已经有博客将书中描写中国的那一章翻译为中文,内容非常精彩,书中爆料了一些关于早先的“儿子”事件不为人知的内幕:

  6月,新出现的问题牵涉到Google搜索建议(Google Suggest),用户在搜索框中输入一两个词字时,就立即显示完整的搜索关键词。Google搜索团队意识到中文用户因嫌打字麻烦通常只会在搜索框中输入一些短的关键词,这一创新功能最初就是针对此问题在中国开发出来的,最后才在全球范围应用开来。

  但中国官方发现令其不安的内容,搜索建议提供的一些内容与色情有关。李开复以及其Google中国的其他高管被召集到北京一家宾馆,中方向Google通告了他们的不满。三部委的代表带着笔记本和投影仪等候Google中国的高管。当众人坐定,好戏便开始上演。中方代表登录Google.cn,键入有关乳房的粗俗词。Google搜索建议提供的链接中显示的有裸照等内容。这位官员输入“儿子”,Google搜索建议中的一条就是“儿子母亲不正当关系”。这一关键词对应的搜索结果中都毫无疑问是色情内容。房间里倒茶的女服务生看到这一景象几乎昏厥过去。Google的人尝试解释这显然有人在注入垃圾关键词,人为在Google搜索建议中提高色情网站的热度。官方对于这样的解释不满意。“你们已经被警告过两次了,这次是第三次。我们会对你们做出处罚。”实际上此时,李开复离开Google的去意已决。

  其实,百度的一本名为《壹百度》的书中也同时描述了这次事件中百度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2009年3月的一天,林桢像往常一样去熟悉的IT论坛转悠。一方面,是为了了解业界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也是看看网友对公司的评论。

  一则调侃搜索引擎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帖子里, 网友试验了百度和其他搜索引擎的“ 关联搜索”功能,用诸如“妹妹”、“嫂子”等再正常不过的关键词,两个搜索引擎居然都提供出了一些不雅的联想结果。

  林桢心里咯噔一下,他觉得这是个“地雷”,不但给用户的体验不好,也足以引爆社会公众对百度的指责。林桢自己是做投资并购工作的,他并太不懂搜索技术和公关,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但是他知道,百度要为网民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每一个百度人都应该主动处理这样的问题,一定要让相关的同事马上处理这一问题。决不能因这样的事让百度的品牌蒙羞!

  林桢赶紧给百度的bug邮件组发去了邮件:

  发件人: 林桢

  发送时间:2009年3月4日15:12

  主题:不雅的关联搜索结果

  各位好,有人称在百度搜索以下词汇,有可能有不合适的搜索结果出现。这些词汇是:母,妹妹,姥姥,婶,嫂子,表妹,表姐,舅妈,伯母,姨,姨妈,阿姨。其中某些关联搜索结果的确不雅。(参阅附件文档)请产品同事核实,判断,调整。

  20分钟后,邮件组的同事迅速回信说,已经安排了工程师开始处理这一问题,会在本周内给出答复。

  还没等林桢回邮件,bug邮件组里的另一位同学坐不住了,跳出来回邮件并把邮件抄给了网页搜索技术总监梦秋,急切地说,“这些结果让我寒死了”,并催促同事提高优先级、赶紧处理。她觉得,这样的问题多存在一分钟,就对百度多一分伤害。

  马上,这一问题的优先级被安排到了最高,工程师们立即开会着手解决。他们各个争分夺秒,因为这次处理的,不仅仅是一个bug,而是尽自己对百度的责任。

  这一潜在危机在百度人的主动关心下,顺利地渡过了。而且,网页搜索的工程师们将一系列此类问题从此都列入了重点case。

  这事还有后话。

  6月,竞争对手因为关键词的不雅联想被曝光,引来口诛笔伐的疾风暴雨。外界有人说百度是凑巧逃过一劫。

  关于谷歌搜索“儿子”的问题,我早在2007年2月,谷歌“搜索建议”刚刚上线的时候,我就曾经截过一幅图指出了这个问题,可惜当时一直都没有引起谷歌的注意,最终这些问题成为有关部门指控谷歌的证据。

搜索儿子

2007年2月搜索“儿子”截屏

  这本书讲述Google政府公关失败的一段故事,也说明了Google并不会和中国政府部门打交道,Google坚持自己的原则,开除那些搞潜规则的职员,但最终却落得政府公关的完全失败。

  Google在中国成功部分取决于有一位政府公关的关键人物,他(她)能够在不冒犯中国官方的同时,穿过暗礁追随Google的价值观。Google的首位负责政府公关的主管是新浪前副总裁,在于中国当局打交道方面,她很有经验。或许因为她不说英语的缘故,未能从Google式的角度看待问题。她至少对一位同事发过牢骚,说Google在与政府打交道方面不够灵活。未能全力取悦政府。

  她在Google的任期最终到了尽头,Google发现她擅做主张,给中国官员赠送iPod。她已将这些费用记在公司头上,另一位高层则批准了这笔费用开支。在华的经商文化中,这类礼品赠送已是普遍现象,然这一行为不仅明显违反了美国的《海外反腐败法》,而且也明确违反了Google的政策。Google开除了这位政府公关主管以及那位批准费用的高管。当李开复叫她到办公室说开除一事,她目瞪口呆。在山景城总部看来,此次违规是中国实际情况险恶的另一佐证。山景城负责监督中国区的高层尤斯塔斯后来回忆道,这次事件“是我们公司最不光彩的一刻”,他责备自己事先未能让Google中国的政府公关代表清楚的认识到公司对此类行为是极其不齿的。

谷歌中国

  英文原文:Inside Google's China misfortune

Delicious被Yahoo卖了

  据Delicious官方博客报道,YouTube联合创始人Chad Hurley和Steve Chen已经从Yahoo手中收购了知名社交书签服务Delicious,Yahoo未透露具体的收购金额。

  Delicious创立于2003年,目前拥有数百万用户。Yahoo于2005年收购Delicious,但之后Delicious的发展陷于长时间的停滞状态,而Yahoo的首席执行官开始考虑精简业务并表示,Delicious并非其未来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去年底,一份被泄露的Yahoo产品团队会议上的一份文件显示,Yahoo即将关闭书签共享网站Delicious等多项服务。此消息引发大量Delicious用户的恐慌,很多人将自己的Delicious书签导出,并寻找替代的服务,多家书签网站也推出了导入Delicious资料的功能。

Delicious被Yahoo卖了

  YouTube的联合创始人Chad Hurley和Steve Chen在2006年以16.5亿美元将YouTube出售给谷歌,目前他们成立了一家新的互联网公司,而Delicious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Avos的一部分。作为全球最大网络视频平台YouTube的创始人,Chad Hurley和Steve Chen在推动数百万用户共享体验方面拥有第一手的丰富经验,他们计划使Delicious继续为用户提供优秀的服务,并使该网站在保存、共享和发现网络内容方面更易使用,更加有趣。

Delicious被Yahoo卖了

  当Delicious转到新公司后,用户需要注册新的帐号。在过渡期间,他们的公共和私人书签可保留,并转到新的帐号上。

  目前用户登录录Delicious,会出现迁移帐号的信息,预计整个迁移工作将在7月前完成。

  在我看来,Delicious最终被Yahoo出售,对Delicious何尝又不是一种解脱和新生,或许未来Delicious能发展成为一个更为优秀的服务,总比目前在Yahoo手里半死不活着强得多,Yahoo真是当之无愧的Web 2.0杀手,多少优秀的Web 2.0产品死在Yahoo手里,现在我在想,下一个被出售的目标会是Flickr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