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3日星期三

互联网产品的耐用性解析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产品的迭代更新展现了这时代特有的快节奏。产品就好比赛场中的运动员,用户就是接力棒,产品不断地更替,而用户使用产品都会存在一定的选择周期。用户的需求就是最后的目标,而产品本身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媒介。根据产品的开发周期越来越短,互联网公司的反应越来越快,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产品在市场中竞争。但众多的“快产品”是否能成为用户持久使用的“耐用品”仍是个问题。

  “快产品”用户爆发式地增长不代表它本身就是“耐用品”,比如微博、LBS,很多产品满足的只是用户对新鲜感、时尚元素等娱乐性的需求,这种快产品即使发展快,也容易被新的模式所取代,而真正地要为用户创造持久性的价值,就要满足用户刚性的需求及提供必要的功能性服务。在此,笔者借几个快产品与“耐用品”的现象来对产品模式进行解析。

  ·快产品现象

  2007年,大学生开始普遍性地注册校内网;2008年,白领群体开始喜欢玩儿开心网,老百姓把“偷菜”变成了时髦的娱乐方式;2010年,一群名人带了一批学生和白领织起了“围脖”。所谓奇异的是,门户与BBS的时代在中西方几近同时落幕,而facebook还未抵达顶峰之时,国内的SNS却有“盛极至衰”之势。“门户——搜索——社交”无疑在西方都变成了“耐用品”,而在中国的SNS如今却呈现了衰退。

  快产品的普遍性用户容易新鲜感的转移而转移,微博现今变成了最流行的互联网平台产品,很多人也坚信2011会是微博的给力年,但微博的多种基础性功能(资讯、社交和娱乐)是否都能打造成互联网时代的“耐用品”还是未知的。比如原来玩儿BBS的用户昨天玩儿起了SNS,但今天却在玩儿微博,谁能想象明天会玩儿神马。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了,但微博和新兴的各种概念性产品(如团购、LBS等)只是所谓的“快产品”还是“耐用品”都是个未知,这要靠市场来检验,我们所见的是用逻辑去推断。

互联网产品的耐用性解析

  ·耐用品模式

  如果从用户使用周期的角度来看,凡是生命力超越5年的互联网产品都可堪称是“耐用品”了,比如现已逐步走出舞台的门户,还有IM通讯,搜索引擎,以及e-mail这类从互联网时代起步就出现的产品至今仍被用户广泛地使用。“耐用品”的本质特征就是满足了用户的根本性需求,比如信息的获取、远程和即时通讯等等,耐用品角色提供的多是平台及功能性服务。

  所谓互联网时代的耐用品与普通的快产品有几项表征的不同:1)耐用品的基础投资较多,回收期较长,比如平台应用和平台本身相比,WebGame和MMORPG相比,后者的风险更高,但能够相对持久地提供价值;2)耐用品本身不可替代,但自身的功能及版本也会有普遍快产品的更新速度;3)用户对耐用品的依赖性更强,而依赖性建立在不可替代的功能性服务上和选择替代性产品的成本加剧,比如IM和社交网站,选择替代性产品会随使用时间的积淀而增加成本,用户联系人中“强关系”的群体性转移会越来越不容易,所以QQ即使再有更艰难的决定,用户的抵抗性也很难有多少提升。

  ·快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笔者在此所描述的“快产品”与“耐用品”容易产生几个误区,先做个明晰:1)互联网时代的“耐用品”也是从“快产品”中产生的;2)整个互联网生态圈,或社交圈,不是要每个人都要做“耐用品”,毕竟“耐用品”与普遍性的快产品构成了互联网产品的垂直生态链;3)只有存在稳健的“耐用品”平台,才能营造出繁荣的快产品舞台;4)把只是“快产品”误看成是“耐用品”,容易产生泡沫,因为市场的新鲜感方向有无限的可能,用户的持久黏性不能只靠新鲜感。

  在如今的快时代,不管是快产品还是平台性的“耐用品”竞争都会愈加激烈,但起步的创业者多数都是从普遍性快产品着手的。而普遍性的快产品如网页游戏,发展成“耐用品”也不是毫无可能,比如一旦在衰退之前黏住一定的用户群,塑造起强有力的品牌,就可以向延伸的周边产业发展,比如愤怒的小鸟开始进军好莱坞和玩具界,这就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而榜样就是在动画电影产业的迪士尼,在界内塑造优质品牌后再开拓主题公园、玩具及教育市场就更容易出手了。

互联网产品的耐用性解析

  再回至对微博的探讨,用户对新闻与资讯的功能性需求是刚性的,因此笔者坚信微博会如twitter会成为有力的新闻媒体,但从娱乐和社交的角度看就不一定能多“耐久”了。现在国内微博的成功和本土SNS的不足力是有关系的。本土的SNS还没有如facebook或LinkedIn发展成耐用品,其耐用性做多就是小游戏平台和通讯薄,但来自e-mail、IM及微博多种互补性和替代性功能产品的侵蚀,开心网和人人网的黏性就降低了。

  本文提出了互联网快产品和“耐用品”的概念,就是希望国内能有如facebook的平台性产品出现,毕竟众多快产品也是依存平台性产品衍生的,就好比没有淘宝网就不会有皇冠卖家,而笔者最后分享一些基于用户需求角度的耐用品开发思路。

  门户的繁荣是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而搜索的出现更是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能,邮箱和即时通讯更是一种廉价的远程和工作沟通方式,这些都把人们日常满足需要的方式提速或提效了,因此被持久地保留。而门户的衰退是因为社交网站和微博使新闻的承载及传播方式更便捷,但门户、博客也还是信息的承载体,只是远离了互联网用户的“入口”了。也或者Yahoo!、Google、Facebook市值最繁荣之时也都是普遍性用户的“入口”,但改变“入口”的方式不一定是模式的拷贝,而是用户满足切身需求的提速和提效。

  期待中国的facebook及更出色的互联网“耐用品”出现。

  来源:张昭轶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知乎的缘与劫

  使用知乎大约有一个星期了,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认识了很多朋友,总的来说,很喜欢这个东西,分享自己懂的,学习自己不懂的,接收更多元的思想。作为知乎的6131号用户,对知乎有一些自己的思考,遂成此文。

  一:

  众所周知,Quora是社会化问答的先驱,同样也是知乎的师傅。相对于百度问答,新浪爱问等等一些问答网站,知乎能够提供完善的,详细的,多元化的问题解答过程,当你在这种传统的问答网站中得不到你所需要的内容的时候,当你发现给你回答问题的人们内容都是一样的时候,当你发现他们都所问非所答的时候,那你就可以考虑去知乎试试看。这就是知乎的优势,也是它诞生的原因。

  知乎有着相对大量的优质内容以及优质用户,这是其他的问答网站所不能比拟的。当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优质内容,希望将自己的问题有人能够用分析+解答的方式帮助自己解决。没有积分等等这些功利化的激励介入,使得人们能够专注在解决问题上。自己回答的问题被自己关注的行业牛人赞同的成就感,被提问者感谢时的满足感鼓舞着继续回答问题。当你提供的答案有着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见解以及更全面的思考,你还会有机会被某些你曾经只能45度仰望着的大佬们关注。当你通过知乎得到更多的社会化关系后还可能影响到你未来的职业生涯……

  等等以上这所有的特征,导致了知乎一诞生就造成了一码难求的境地,跟点点一样,知乎一诞生就吸引了一大批的互联网从业者+IT从业者,这样的优势就是你的产品哪里出了问题,能够迅速的被挖掘出来,并且得以修正。

知乎

  二:

  1:问题和回答质量

  关于这个话题在知乎有所讨论,问题是如何降低回答问题的门槛。简单的说就是在知乎回答问题很有鸭梨,一定要完善,系统,分析结论一个都不能少,导致很多时间相对较少,相对对问题看法不是很深的用户不好意思去回答,我就有时回答了某个问题,看来看去觉得这个回答不行,索性就删掉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没有任何的惩罚机制,没有任何的奖励机制,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回答并不是很全面了完善的时候,他居然会主动删掉自己的回答,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自己不是很了解的领域,就不去回答,通过邀请其他专业的人士帮助回答此问题。要知道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奖励的,这样真正体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由此,维持高门槛变成了一件必须的事情。帮助别人成了意见很严肃的事情,对于某些嘻嘻哈哈的问题直接"没有帮助"掉。给提问者一个干净的解决过程。这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事情。来知乎提的问题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或者说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分析才能解决的问题,一般非知乎性质的问答网站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样知乎才显得更有价值。专业的回答+专业的问题=专业的网站。

  但是需要面对的就是用户活跃度的问题。很有可能变成了80%的人提问题,20%的人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提问题也变成了一件很有鸭梨的事情,连问题也没人提了。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一劫。

  2:用户质量

  当初满世界求邀请码的时候,很多人说,别急,等着开放的时候再去也来得及。但是笔者不这么想,我喜欢看着一个产品成长,这样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这样也可以帮助到一个小团队的成长,这是笔者很喜欢做的事情。还有一方面就是怀疑知乎到底会不会开放。以个人的观点来说,如果笔者是周源,则不会选择开放知乎,会尝试去努力完善邀请机制,由用户本身带进来人。这就跟招聘一样,一流人招一流人,二流人招三流人,将整个产品的用户选择权交给用户。让他们去选择自己想要带进来的人。这样带来的效果要远大于开放注册带来的用户。创业初期的成员要以一当十,初期的用户也要以一当十。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产品的发展。

  代价则是用户数的增长会相对比较慢。牺牲用户换质量,还是牺牲质量换用户。这是知乎团队的第二劫。

  3:运营

  当回答激情从现在的阶段下滑了之后,怎么办?激励问题。

  当用户人数越来越多了之后,信息质量如何保证?内容问题。

  当某些用户并没有太多的恶意行为,只是一味的索取,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怎么办?用户教育问题。

  …

  对于一个内容社区,运营是知乎第三劫。

  4:盈利

  现在谈未来似乎有些早。对于从哪个方面盈利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按照笔者的逻辑和思路,全面走高端路线,那这种情况是各大猎头公司所喜欢的。招聘也就是一个必须的东西了,通过招聘可以表现出优质用户的价值,同时激励其他用户的问答质量,这种激励方式远远优于积分勋章之类的东西。一个内容社区的招聘优势以及吸引力远远高于传统SNS。换个词,秒杀?

  如何在不伤害社区用户的前提下诞生有竞争力的盈利模式,是知乎的第四劫。

  以上是笔者对知乎这个新生儿的一些琐碎思考。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soso,原文链接

离线下载:QQ旋风对比迅雷

  离线下载真是个靠谱的东西,这点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对于广大的男同胞来说。很多冷门资源,挂上去,不久就可以下载到服务器上了;而对于热门资源,那更是方便,几乎是秒杀,也就是说,可以高速地直接从服务器上下载。

  离线下载充分地利用了云的优势,用户提交下载请求后,服务器首先判断服务器中是否已经保存了这个文件,如果有则直接返回下载许可;如果没有,则进入下载队列,等待下载完成。因此,在不考虑下载带宽的情况下,服务器存放的文件数量决定了服务的质量。

  目前国内提供离线下载服务的软件主要是迅雷、QQ旋风(当然,将军还知道一个网站也可以,但是小公司提供的服务,一个是稳定性存在问题,还有一个是服务器带宽、容量等,以及用户数来说也不及上述两个软件的)

  本文对两个软件从用户数量,收费情况,用户容量,同时进行的任务数,下载的带宽,服务器下载的速度以及其它方面进行了测评。

离线下载:QQ旋风对比迅雷

  1.用户数量

  服务器中的资源来自于用户的积累,所以用户数量直接决定了服务器中的资源数量,故而也是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迅雷做下载服务已经做了很多年,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因此,不管从用户数量,还是从服务器已有资源来说,远远优于QQ旋风,但是由于QQ旋风近日宣布免费用户只要达到8级可以免费使用离线下载服务,而能免费使用离线下载服务的QQ会员数量也非常之大,虽然现阶段的用户量不及迅雷,然而这个决定足以让旋风的用户数量迅速地增长。

  因此,这一部分迅雷领先于QQ旋风。

  2.收费情况

  目前要使用迅雷的离线下载,必须购买每月10元的迅雷会员。而QQ旋风除了QQ会员可以使用之外;旋风等级达到8级的免费也可以使用。

  这一部分QQ旋风优于迅雷。

  3.用户容量

  迅雷和旋风在用户容量方面对用户都使用差异化服务,然而,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相当的巨大。

  迅雷的最大用户容量(VIP6)最大可以达到1PB(1PB=1024TB=1024*1024GB)。在现阶段,对普通用户而言,这个就基本等同于无限容量了。相比较而言,旋风在这方面就显得有点小气了,其最大用户容量(VIP6)只有50G。VIP1, VIP2,VIP3方面,二者的容量倒是一样的。当然,如果在迅雷上缴纳年费的话,各等级都能达到1PB。但是不得不说的是,1PB的容量是否存在忽悠的成分,笔者算了一下,1PB的容量需要以1M/S的速度,下载34年。首先我们不可能不停止地下载,其次,以国内的网络速度,能达到1M/S的非常罕见,也许我们一辈子也用不完。

  VIP1 VIP2 VIP3 VIP4 VIP5 VIP6
迅雷 10G
年费1PB
15G
年费1PB
20G
年费1PB
1PB 1PB 1PB
QQ旋风 10G 15G 20G 25G 35G 50G

  4.同时进行的任务数

  在这反面,二者的差异不大。但QQ旋风无疑更平滑,其各个等级间的差异化更小。迅雷的梯度就比较大了。从VIP3到VIP4,一下子跃迁了3个,让人对VIP6充满了无限幻想。相比较而言,QQ旋风则有点不慌不忙的感觉。

  VIP1 VIP2 VIP3 VIP4 VIP5 VIP6
迅雷 2个
年费4个
3个
年费5个
4个
年费6个
7个 8个 9个
QQ旋风 3个 4个 5个 6个 7个 8个

  5.下载的带宽

  经过笔者实测,在我这里2M的速度下,两者都能满速的下载。而且都比较稳定。应该是技术上的差异不大。

  6.服务器下载的速度

  经过将军的实测,迅雷在这一块的优势比QQ旋风大。可能是因为迅雷多年来累积的资源比较多,因此服务器下载速度明显优于QQ旋风。

  7.其它方面

  在客户端软件稳定性上,迅雷>QQ旋风。

  而在客户端广告方面,QQ旋风非常的绿色,而迅雷的广告就比较充斥了。

  总结:

  经过了上面这些方面的比较,我们能得出一些建议:

  1、对于经常需要短时间内下载冷门资源的用户,我们建议不妨使用迅雷的离线下载服务,可以在淘宝上去搜索迅雷的年费,一般只需要40-60元。

  2、对于不想花钱的用户来说,QQ旋风是不错的选择。

  3、如果你是QQ会员,就没有必要再花更多的钱了。

  来源:将军投稿,原文链接

加密锁和云授权

  在中国,加密锁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软件保护方式。近30年来,计算机硬件不知更新了多少代,软件技术也从上世纪90年代起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加密锁保护方式却一直没有改变,顶多从原先的并口锁进化到USB锁,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30年来,软件的盗版依然存在,人们却没有找到应对盗版更好的办法。另外,传统的观念认为,加密锁具有安全强度高、软件授权可随加密锁移动使用优点。实际上,相比这两个“优点”,加密锁保护方式的缺点更多:

  1、 使用成本高,不仅有硬件成本,还有初始化、物流、管理和维护成本

  2、 兼容性差,加密锁一般都需要安装驱动程序,经常会碰到使用不了的情况

  3、 无法方便实现“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

  4、无法实现软件的电子化发行

  5、 在互联网极为流行的今天,仍然无法有效地跟踪和管理软件的授权

  6、 一旦被破解,就可以大量复制,无法补救

  7、容易丢失和损坏

  软件行业正在从传统的光盘套装、一次性授权付费,向在线托管、租赁使用、按需付费型转变。在所有的媒体都在大肆宣传SaaS的今天,有没有一种可以替代加密锁的、成本更低、使用更方便、用户体验更愉快的软件保护方式呢?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一种新的基于云计算方式的软件保护和授权方式——云授权。这种授权方式不仅适用于管理、制造等传统软件行业,也适用于股票、群发和游戏类新兴的、在线工作的软件。

  云授权的定义

  云授权是针对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而言的,它的准确定义是:云授权是一种云计算模式的授权,开发商的软件还是在客户端运行,但软件运行时需要的授权许可、关键数据和配置数据必须联网从授权服务器——“云端”——获得。

  云授权要求客户端软件具备连网条件,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要求客户端时刻连网认证或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

加密锁和云授权

  云授权的两种模式

  时刻联网认证的云授权是强云授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即使客户端软件没有任何操作,其后台程序也会与授权服务器保持心跳连接,来检查客户端的身份是否合法、授权是否有效,以及授权是否有更新需要升级等。强云授权模式的优点是,客户端具有移动性,在任意一个终端上都能找回相同的运行环境,但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客户端使用。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连网认证一次的云授权是弱云授权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那些不具备长期联网条件的用户。连网认证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几天到几个月不等。因为弱云授权模式的客户端可以在长时间不连网的情况下使用授权,所以,这种模式的授权需要同时和客户端机器绑定,以防止软件的非法传播。到了认证周期时,客户端需要连接授权服务器进行认证,以激活下一个认证周期内软件的使用许可。如果服务器上的授权内容有更改,比如授权功能模块的增加或减少、授权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等,也会在认证时同步到客户端。

  相比传统的客户端许可证授权,云授权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使用、管理和维护也更加方便。

  云授权安全性

  时刻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没有任何许可文件,而且客户端与授权服务的通信采用的是随机会话密般,黑客无法使用“记录重发”攻击,只能从客户端或服务器端来寻找突破口。而客户端安全库一般都集成有防反编译、防反调试、代码混淆和随机路执行等技术,破解难度非常大。授权服务器通常也都设有防火墙和完善的入侵检测技术,任何非法的访问和异常情况都可以监测得到,黑客也很难获得充分的时间和环境去破解授权服务器上的程序或者非法获得授权服务器上的数据。

  周期性连网认证的云授权,因客户端授权文件与机器硬件特征绑定,黑客可能会伪造一台硬件特征相同的机器来非法运行软件。但到了认证周期时,授权服务器可以根据认证记录来判断是否有非法的机器在使用合法的授权。这是因为:一、并不是所有的机器硬件特征都用来绑定,可以用未用作绑定的硬件信息来判断认证的客户端机器是否合法;二、如果同一授权码在一个认证周期内有多次认证记录,则可以断定该授权码被非法使用。对非法使用的授权码,可以在立即禁用,在下一次认证时,所有使用这个授权码的客户端许可文件都会被同步更新成无效,从而防止了该授权码的非法扩散使用。

  云授权的易用性

  因为云授权是连网使用的,所以客户端软件的激活、授权内容更新后的同步、授权丢失后的自动找回都是自动完成的,无须用户参与。开发商可以将软件的更新和授权的更新结合起来,只让合法的用户得到软件和授权的更新,非法用户无法更新软件,或者即使可以更新软件,却无法更新的授权,从而无法使用软件或无法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

  云授权的后台管理

  开发商和经销商也可以通过云授权服务平台来了解授权软件的使用情况,也可以将授权和用户关联起来,以便更好地服务用户和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调整软件的销售模式。

  云授权的优点

  1. 保护开发商对当前产品的投资和技术积累,实现已有的产品和技术向未来的云计算模式的平滑过渡。

  2. 可以方便地实现软件的“先试后买”和“按需购买”,降低用户使用门槛,为软件开发商创造更多的赢利模式。

  3. 可以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管理系统集成,既方便了产品和用户的管理,又降低了软件保护、授权、发行和维护成本。

  4. 安全强度高,并可实现授权的跟踪和破解补救。

  基于互联网的软件保护、授权和发行方式,已成为软件行业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云授权必然会取代传统的加密锁授权,成为软件保护和授权的主要方式。

  来源:比特安索投稿

2011年4月11日星期一

企业微博营销技巧

  最近笔者一直在维护公司的微博,也在SocialBeta的社会化媒体6群中跟很多朋友交流,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此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你想塑造什么形象?

  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的时候,除了依靠第一印象外,更多地还是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判断这个人,时间久了,我们甚至会对这个人形成固有的己见!

  那么,企业做微博营销同样如此,问问自己,你想让别人怎么看你的企业,你想让自己的官方微博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或者说你想塑造的品牌形象是什么。

  轻松活泼的还是严肃的,教育性的还是娱乐性的……

  无论什么样的风格,都从你的每一条微博,你跟网友互动的内容、语调中体现出来。

  二:你做好内容规划的么?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很多企业在做微博内容的时候,还是比较迷茫,随大流的,看到星座受欢迎了,就发星座;看到@口袋英语如此成功,也时不时来点英语吧,结果搞得不伦不类。

  也有人会问,那么内容是不是应该专一点呢?比如一个旅游企业的官方微博是不是就只能发旅游方面的东西呢?其实这也取决于前面提到的,你想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微博形象。在明白了自己想呈现的微博形象后,你的内容风格才能初步定下来。比如如果旅游企业想塑造的微博形象是为爱旅游的人提供心得和帮助,让他们可以享受旅游的过程,那么内容大可以宽松点,可以是旅游路线推荐,也可以推荐音乐,伴随他们的旅程,有时候发点感言,聊点家常,更显人性化。

  影响微博内容规划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目标用户,在做内容之前,你有没有分析过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有没有仔细地看看他们的微博内容呢?做目标用户喜欢的内容!!!好好利用微博搜索工具吧,拿sina微博搜索为例,可以根据性别、年龄段、标签、名称等等搜索目标用户。

  三:不要得了粉丝眩晕症

  看到新增多少粉丝,多少@到你了,是不是感觉很爽呢?小心,别得了粉丝眩晕症!(puting语)

  目前还是有很多企业将粉丝量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清醒一点的企业还会将转发数和评论数作为指标。

  得了粉丝眩晕症的病状:

  1)微博营销更多是短期效果,无长期规划;

  2)无心做内容,缺少互动;

  3)对粉丝状况不明白,有多少是有效粉丝,有多少是僵尸粉,有多少是潜在用户。

  4)不舍得你的关注。关注也是门学问,各位难道不觉得关注是个很好的推广方式么?去关注你的潜在用户,就会在他们的首页跳出提示!虽然这对粉丝上万的用户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对于1000以下的微博用户,却是很有效果。

  四:还在送ipad?鬼才信!

企业微博营销技巧

  这个活动要送ipad,那个活动要送ipad,可是我就从没见过那个活动最后公布中奖名单,直播奖品发送过程的活动更是少的可怜!

  微博活动正在失去可信度,这对于一个新媒体来说,是个可怕的事情,因为他的营销价值正在失去,现在官方还在弄硬广,我只能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媒体了!

  等我的微博上都是广告的时候,我不会再去用微博了,因为它怎么看都像贴满小广告的电线杆!(用户语)

  那么目前的活动问题在哪?

  NO1:失去信任;

  NO2:活动无创意;

  NO3:活动目的不明确;

  NO4:与其他平台没有结合。

  第1和第2点就不多说了,说说第3个和第4个问题。

  你的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粉丝么?还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

  活动目的决定活动规则和活动内容,

  如果仅是为了增加粉丝,活动规则和内容尽量简单明了,这样参与成本低,活动的传播效果能够达到最佳;

  但如果是为了增加与用户的互动,是否考虑过与其他平台结合,活动内容是否具有话题性,话题又是否是用户所感兴趣的呢??是否与产品本身有很好的集合?

  五:内容制作技巧

  A: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B:用##设置固定性栏目!

  C:多用疑问句!引起用户讨论!

  D:@的精准性!@需要这条微博内容的用户!如何知道他需要这条内容?用微博搜索吧!

  E:原创内容为王!最好有个内容团队,制作原创内容!像我这种一个人负责整个微博营销的,只能复制内容了!

  F:多主动转发和评论目标用户的微博!不要频繁@他们。

  G:多点人性化,每天起床的时候,可以唠叨两句!

  结语

  最后一句:企业不要把微博营销当成万能的,微博营销有不足之处,国内的情况还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所以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营销仅是营销方式的一种,别忽略其他渠道!

  来源:作者wis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搜索的未来

  搜索引擎的未来是什么?笔者认为,未来的搜索有两个趋势:个性化,社会化。以下笔者将详细论述。(注:本文给出的很多链接需要特殊方式才可以访问,请自行解决)

  从google诞生的那一天起,google的搜索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变化,依旧是:一个大大的搜索框,你敲进去几个词,google给出一些相关的网页。

  现在的问题是:

  1. 为什么每个人搜出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关键词所期待的搜索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别啊?

  2. web2.0早已深入到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网络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变革浪潮,但是搜索为什么一点变化没有?为什么没有用户的参与?为什么没有融合社会化元素?为什么现在的搜索结果仍然以冷冰冰的算法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

  前一段时间关于google搜索结果中有太多“垃圾内容”的抱怨此起彼伏,google最近作出了回应:隐藏你不想看到的网站。这篇google官方博客同时指出:从SearchWikii到stars in search,再到location settings,google为了让搜索结果更加个性化已经做了很多的尝试。

  SearchWiki允许用户将搜索结果重新排序,增加删除搜索结果,还可以添加评论。它兼具搜索和wiki的特点,所以叫SearchWiki。SearchWiki是08年末推出的,效果不好,用的人不多。

  "给搜索结果加星"这个服务是10年3月份推出的,你可以给你搜索结果中喜欢的条目加星,当你再次搜索到这个条目的时候,这个条目就会特殊显示。同时,加星的条目会同步到你的google bookmarket。这个服务也没有太大的反响。

  "设置你的地理位置”这个服务让google根据你所处的位置给你提供最适合你的搜索结果,比如:当你搜索pizza时,google会给出你附近的pizza店的地图。这个服务还是很有用,并且不需要用户做太多操作。

  其实google早就将个性化因素引入了搜索,只是它默默的运行于"后台",普通用户根本不会察觉。google会根据你的搜索历史来提供“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当然这会涉及到隐私问题,你可以拒绝google收集你的搜索历史)。但是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效果并不明显。

搜索的未来

  下面再来谈一谈搜索的“社会化”问题。

  显然google是非常关心“社会化搜索”这个问题,2009年10月份google提出了google social search,随后又进一步指出google要让搜索更加社会化

  这个页面告诉你,在social方面,google了解你多少。

  google在social search方面主要依赖下面三个方面:

  1. Google contacts, Google Reader, Buzz, Google profile, Gamil中与你有直接联系的人。

  2. 在你的Google accountGoogle profile中所绑定的网络服务。比如你在google profile中添加了自己的twitter账号,google就知道了你在twitter上的好友和信息。flickr,friendfeed等其他网络服务与此类此

  3. 通过上面两条的“间接联系”。"间接联系"就是"联系的联系",也可与说是“朋友的朋友”

  显然,在社会化方面,facebook要远远领先google,除了用户在facebook发布的内容,facebook还利用like按钮和connect连接,收集了海量的用户信息。如果若干年后facebook也做搜索,对于google的威胁可不小。

  虽然google没有facebook这样的社交平台,但是google的众多产品也存在不少社会化的基因,比如上面提到的Gmail, Buzz, GReader, Google profile等。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做搜索的google要做那么多跟搜索没关系的产品了,比如说google reader上被share和star次数非常多的文章就应该获得更高的Rank,你的Gmail联系人喜欢的东西你也可能会喜欢......进一步来说,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腾讯和百度什么都做了。

  最近google的两个举动也印证了我上面的观点:google提供把delicious中的书签导入到google bookmarks,google升级了Google Profile。

  前段时间传出delicious要出售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google应该买下delicious,因为用户的书签是一笔很宝贵的资源,简单来说:在delicious上被收藏次数多的文章理应由更高的排名才对。

  Google Profile的升级也有重要意义,说明google更加重视“用户”这个因素了。

  前段时间有一篇引起热议的文章“搜索已死,推荐上位”。事实上,搜索肯定没死,推荐当然也越来越重要。从amazon到netflix,推荐的力量已经不容怀疑。对于google而言,可以考虑收购stumbleupon

  上面一直在说google,下面说一说那些想要挑战google的公司。

  虽然google看起来强大得无法撼动,但还是有一些公司和疯狂的人敢于去挑战它,blekko就是其中之一,它通过使用slashtag和人工干预来提高搜索质量,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搜索,blekko能够提供更精确的结果。

  但是blekko必然不可能战胜google,因为它不是给“普通用户”设计的。普通用户不会去使用很多slashtag,普通用户不会建立狠多list,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大大的搜索框,敲入并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从这点来看blekko必然失败,就像Google SearchWiki,和Google Wave一样。

  另一个最近非常火的网站是greplin,它是Y combinator的成员,由19岁的以色列高中生创立,它是一个“个人搜索引擎”,用来搜索你在网上的数据和信息。看好greplin,它解决了一个亟待解决但还没被解决的问题,它与google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greplin现在干的事google干不了,facebook也干不了,只能有一个第三方小公司来做。

  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正在呈指数增长,在海量信息的包围下,如何高效搜索获取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肯定是越来越重要,搜索肯定还会进一步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陶宇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Z-Blog程序是基于IIS+ASP环境开发的,理论上并不能在Apache+PHP+MySQL环境下运行,不过有时可能因为某种情况,需要将Z-Blog暂时迁移到Apache平台,本文将讲述一下迁移的具体形式。

  迁移的思路是,将Z-Blog全部静态化,动态化的部分,使用PHP代码回调ASP服务器上的地址,数据库依旧放在ASP的服务器上,使用双域名形式,通过FTP工具将ASP服务器上的HTML文件复制到PHP的服务器上。

  Z-Blog系统需要使用“静态首页生成插件”,这样首页和文章页都实现了静态HTML文件,分类页和标签页原本是动态的,修改起来比较麻烦,需要修改Z-Blog源代码。

  修改方法是,先建立一个cat目录,将根目录下的catalog.asp文件复制过来,修改为default.asp,将里面的include路径修改一下。

  接着,修改FUNCTION目录下的c_system_base.asp,c_system_event.asp,c_system_lib.asp文件,搜索替换掉“catalog.asp”为“cat/”,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就会调用cat目录而不是asp文件。

  之后,将所有的HTML都FTP到Apache主机上,对于cat目录,则建立一个index.php文件,文件内容如下:

<?php

$qstring = isset($_SERVER["QUERY_STRING"]) ? $_SERVER["QUERY_STRING"] : "";

$url = "http://www.williamlong.info/cat/?".$qstring;

$file=file_get_contents($url);

echo $file;

?>

  这样,目录页和分类页的调用都会自动抓取原先ASP服务器上的文件。

  最后,在Apache服务器上编辑.htaccess文件,内容如下: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Base /
RewriteRule ^up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upload/$1 [R=301,L]
RewriteRule ^download/(.*)$ http://www.williamlong.info/download/$1 [R=301,L]
RewriteRule ^function/(.*)$ http://www.williamlong.info/function/$1 [R=301,L,QSA]

  经过这样一番处理,在Apache环境下也可以浏览Z-Blog生成的博客了。

Z-Blog在Apache的PHP下使用

  不过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留言评论功能无法使用(单独使用另外一个插件可以勉强支持评论),侧栏动态加载的内容无法显示,文章量浏览无法计数,评分插件失效,更新较为麻烦。

  目前更新博客的方法是,修改hosts文件,将Z-Blog的域名再次指向原先ASP服务器,添加文章后,再FTP到Apache服务器上,原先我曾经考虑在两台服务器上同时安装Dropbox的方法实现同步,但后来发现,一些国外的虚拟主机已经开始禁止在主机上运行Dropbox了,其系统会自动检测Dropbox进程,并发邮件警告用户,称运行这个程序违反其政策,要求停止这个进程,因此只能考虑使用自动FTP的方法实现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