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30日星期五

智联招聘高层震荡事件

  记得有一出戏(可能是《君临天下》)记录了雍正是如何通过篡改康熙遗照当上皇帝的,雍正是四阿哥,而康熙遗照是传位给十四阿哥,结果“十”字被加了几笔,变成了“世”字,等到内侍当众宣读遗照之时,惊讶得目瞪口呆,无奈情势逼人,明知被篡改了仍然不得不念,那些本来就摇摆不定的大臣们一看大势已去,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扶持雍正上位。

  仅仅是篡改预留的遗照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这份被篡改的遗照需要在一个正式的时机宣读才能爆发瞬间的威势,才有可能诱导大臣们作出违背初衷的选择,以此来达到打败对手的目的,所以,历史故事里历朝历代的权力更替,保护遗照还是篡改遗照这类暗斗最终都是为了方便宣布时的明争铺路的,而明争,所争的就是形势,人们常说,形势比人强,一旦时势不利,孤立无援,便回天乏术,所以,所谓谋,谋的是情,为的是夺势。

  当然,有夺势,也就有反夺势,并不是只要篡改了遗照就会成功坐上皇位,如果对手软弱,可能就算自己倒霉,闷声吃个哑巴亏,相反,一旦遇到一大批强硬的反对者,坚决不接受,事情就会变得复杂,混乱,甚至爆发激烈的对立冲突,所以,结局很大程度上通常取决于后者面对突发危局时是妥协还是坚决拒绝的临机取决。但是不论怎么说,对于雍正而言,如果正常的遗照已经被确定,而一旦被宣读就必然宣布自己出局,那么,先发制人篡改遗照是唯一可能转败为胜的选择,从这个取舍上看,这是险棋,但可能凭之反败为胜。

  而智联招聘近日似乎上演了似曾相识却结局不同的故事,23号CEO公开通知所有员工宣布遵循董事会决议,以惩戒不恰当行为为名,解除其对手的一切职务,这本该是一个结局,但充满戏剧性的是,三天后的今天董事会突然发布了截然相反的新通知,否认了此前CEO的通知,反过来宣布解除CEO一派的职务,作为一无所知的旁观者,似乎只能通过情节这么来理解:

  当CEO知道自己在暗斗中输掉,董事会已经作出了解除自己职务的最终决定的时候,一个大胆的谋划出来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发制人,把对手搞臭,如此,不但可以引入更多的变化将水搅浑,还可以造势,尚有一丝扭转乾坤的可能,虽然他心里也很清楚,如果董事会并不因此妥协的话,结果仍然是失败,但即使如此,本来就已经失败了,等于是死马当活马医了,而且,请注意,第二份截然不同的通知直到间隔了三天之后才宣布,说明该CEO几乎扭转了乾坤,可惜还是差了那么一丁点。

  以上只是一个猜想,通常的情况是,无论官方申明如何,都是胜利者的粉饰,我们今天所见跟3天前所见在是否接近真相这个问题上并没有本质不同,远离庙堂的江湖百姓永远不可能看到完整的真相,最多只能通过表面情节的合理性解释来部分推演背后的故事,但即使猜对了半点,完整的真相、之中的博弈仍要远远复杂。

  人们对于这类新闻格外兴奋,正儿八经的故事没有新意,出人意料的恩怨争斗才成故事,于是多数时候纯粹是为了看个热闹,而忘记了事件透出的启示。然而,对于一家服务型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其实无论真相是什么,都是一件悲哀的事,所有身居庙堂之上的人都在争权夺利,哪还有人有心思过问如何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价值,最后,也许所有人都会输掉。

  在昨天《从微博到招聘有多远?》一文中,无意中提到了智联招聘模式造成招聘效率极其低下的问题,当时完全没料想今日这么巧爆出如此焦点新闻,智联招聘已经连续三年亏损,服务上存在的大问题多少年无人想过改良,依越石来看,这个热点新闻故事里出现过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把心思花在改善服务上,无论谁来掌舵,都终将断送掉智联原本拥有的大好江山。这个新闻依稀透露出了智联极其政治化的公司文化,公司即使将来上市了,各位准备做股票投资的读者也最好不要对这家公司的长远前景抱太高期望,系统风险很高。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越石父,作者电子邮件:yueshif(at)gmail.com

2010年7月29日星期四

腾讯QQ空间没有大众化的三个原因

  腾讯的QQ空间,加上腾讯的其他的SNS服务(如QQ校友),利用QQ强大的推广能力,现在算的上是“中国流量最大的SNS”,他给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分享照片和心情确实带来一定的便利。

  但流量大,一定是最好的吗?不一定,比如:最近谷歌推出全球前1000名的网站,腾讯就有两个其中有一个是SOSO搜索,中国搜索网站很多,但为什么腾讯soso会流量这么大呢?一定是服务好吗?不一定!告诉你同样是强大的推广和绑定服务在作怪!腾讯的空间也是一个没有被广泛认可的产品,终究没有人人,开心网的认可度大,终究被认为是加在QQ软件服务上的附属品,举个例子到现在为止笔者都没有直接进入过QQ空间,基本上都是通过QQ图标按钮进入。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浪费机会错失机遇

  我们知道腾讯现在是中国五大门户网站之一,其QQ产品在线人数已经超过了一亿,还有腾讯基本上是什么产品都要涉及,比如QQ医生,QQ浏览器等,虽说这些没法和人家比,但腾讯QQ空间,应该是较早的一款产品,是2005推出来的,而开心网却是2008年3月推出的,但QQ空间认可度却远没有后者高,在社交网站上却远没有后者受众强!可以说腾讯是浪费掉了一个机会,腾讯在QQ空间上没有注重用户的体验和产品的改进,域名难记,加载慢,最后用的用户基本是学生和一些不常上网的用户,而里面用户的文章基本是你转载我,我转载你,丧失了一个个机会!后来腾讯干脆来个QQ空间和腾讯博客,将空间和博客区分。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腾讯在放弃这款产品的价值!

  2.网站的设计和功能差

  曾经有人戏称:穷人最好别玩QQ空间,因为随便什么,比如QQ空间中的音乐,甚至是一款好看的模板都是要钱,都只有红,蓝钻等付费用户才能用,这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而同时其他相同的服务网站却选择免费提供,这难道不是在某种程度上拒绝用户吗?

  还有网站设计上,十分麻烦,经常有用户提问问,怎么设计QQ空间等!甚至在写文章上,都有收费信纸!处处透露出商人的赚钱心思!同时网站访问很不稳定,应用程序也是时时无法给用户最佳体验,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弹出对话框“此应用程序是充满太多的用户已经进入了今天,请明天再试,或成为黄色的钻石会员。

  3.用户群体的定位

  我们知道腾讯QQ空间的服务大部分是给学生等较年轻的用户使用的,而对于其他用户,他们就不会使用,比如我要发表文章,我比一定要去腾讯呀!我可以去新浪博客,而交友的社交服务,我可以去开心网,人人等,没必要一定去QQ空间,所以QQ空间在一定程度是一款做不大的产品,或者说腾讯在这款产品上最初的定位就错了。

  后记:人人网原来是由校内网更名而来,原来是服务于学生群体,现在成了一个社交网站,人人现在可以注册的,不只是学生,这就是定位的需要。其实腾讯完全没必要来这个那个收费的先,因为你的服务好了,即使现在免费的,难道以后还怕没有收入吗?

  文章来源:3 Reasons Why Tencent’s Qzone, the Largest Social Network in China, is a Failure (译文出处:译言

百度的高收入与低道德

  几天前,百度公布了2010财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总营收为人民币19.14亿元(约合2.823亿美元),同比增长74.4%;第二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8.374亿元(约合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 118.5%。

  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在业绩、股价上获得大家的认可,照理我应该感到高兴,或者至少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数字,更加感到一种深切的无力感,一种由内而外的恶心感。有百度这样的榜样,大概中国互联网的厚黑主义、原罪主义还会继续风行。

  百度通过自己在产品的精耕细作,获得了大量本土网民的认可,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并籍此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相较于强势的市场地位,百度在大家心目中的口碑完全可以用糟糕来形容,如果不是因为百度掌握了流量入口,落井下石的人十之八九,你我都会上去踩一脚。

百度的高收入与低道德

  百度人工干预搜索结果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但是百度的干预操作从来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百度推出了视频搜索,搜索视频的时候百度视频的排名就上去了;百度推出了有啊,所以百度有啊的商品排名也上去了;百度推出了百科、知道,所以知识类的排名百度百科、百度知道都上去了。如果你没有购买百度竞价排名,那么业务员推销被拒后你的排名就会一落千丈。在你幡然醒悟购买百度竞价排名之后,你的关键词排名都会很快回来。

  如果这些对于做法只能算是小作恶,那么竞价服务向钱看就完全是道德沦丧了。六合彩、诈骗、假药等虚假信息网站,只要你给钱百度都能够让你第一时间被网民找到,百度开始成为这些犯罪服务的帮手。两年前央视曝光了百度竞价的黑幕,然后百度上线了名为"风巢"的新版系统,但是一款系统的更换并不能带来本质的改变,所以百度参与假药利益链在日前就再被央视曝光。

  看看百度自己作恶的劣迹斑斑,再对比百度在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让人不由自主地心寒。百度的厚黑式成功,让中国所有互联网公司、所有网民看到,作恶一样能够赚到钱。我并不想去关注百度从这些勾当里面赚取了多少利益,更多是作为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巨头,这样尺度的触线并没有让他受到任何伤害,反而风雨过后活得更加灿烂。

  高收入和低道德,百度绝对是中国互联网最糟糕的榜样之一。

  来源:读者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

Google的HTTPS搜索服务遭DNS污染

  Google上个月Https搜索转到另外一个域名encrypted.google.com下面,所有的https搜索都会自动重定向,Google称这个操作是为了方便美国学校和企业过滤新的域名,但当时我就知道,这个域名危险了。

  整整一个月后的今天,终于还是等到了这一天,虽然对于没做任何设置的中国用户,Google默认会把https搜索重定向到谷歌香港的http搜索,尽量避免中国用户使用HTTPS搜索,但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Google的HTTPS加密搜索服务器域名 encrypted.google.com 被DNS污染而无法访问。

  关于判断DNS污染的文章可以参看此文,我们在命令行下通过这样一条命令 nslookup encrypted.google.com 144.223.234.234,即可判断该域名是否被污染,由于144.223.234.234不存在,理应没有任何返回。但我们却得到了一个错误的IP:93.46.8.89。可见 encrypted.google.com 这个域名已经被DNS污染了。

Google Https

  解决的方法有三个:

  1、使用各种SSH加密代理,在加密代理里进行远程DNS解析,或者使用VPN上网。

  2、修改hosts文件,Windows系统中Hosts文件的优先级高于DNS服务器,操作系统在访问某个域名时,会先检测HOSTS文件,然后再查询DNS服务器。可以在hosts添加受到污染的DNS地址来解决DNS污染和DNS劫持,目前可用的encrypted.google.com的IP有66.102.7.100、74.125.43.102、74.125.227.4。

  3、通过一些软件编程处理,可以直接忽略返回结果是虚假IP地址的数据包,直接解决DNS污染的问题。这类软件可参见这里这里

  最后,我谴责这种通过DNS污染干扰用户上网的流氓手段。

腾讯是创新还是垄断

  7.24日,《计算机世界》以“‘狗日的’腾讯”为标题,以鲜明的取向,并以“抄袭”、“山寨”等等极具价值判断的词语,深深地伤了腾讯的心。腾讯昨日发表严正声明,说不仅损害了腾讯的形象,也伤了用户的心。并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如果从商业竞争的角度看,这也正常。司马迁早在2100年前就说过:“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但《计算机世界》这种做法还是深深地伤了我的心。《计算机世界》变了,早不是原来那个《计算机世界》了。15年前,我就看《计算机世界》,在我心中形成了《计算机世界》是那种半学术,半市场性的报刊,厚厚的一摞,市场、产业、技术等栏目,应有尽有。因此我把我在《计算机世界》发的两篇文章作为我职称评定的论文上报。可如今,我变成了《倚天屠龙记》里面的阿离(殷离),端详着被张无忌咬出疤痕的手臂,守着张无忌的儿童形象而梦想一段美好的童话。《计算机世界》凭着对腾讯的“商业色情”描述而转型为商业娱乐媒体。

  鲁讯先生笔下的“孔乙已”说:“读书人窃书不能算偷。”如果硬要把商业上学习模仿归类于抄袭的话,团购网站是偷美国的Groupon的,开心网也是抄袭Facebook的,博客、微博等都在美国找得到原型,连百度都不免有抄袭之嫌。不明白,某些网站的创始人就大言不惭地自翊自已是创新,腾讯就变成了抄袭,莫非真把自已当成了“孔乙已”,成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读书人了”?

  目前的互联网创业环境与十年前的创业环境完全不同,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不仅是腾讯、百度和阿里这样的巨头占到很好的位置,而且由于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行业的监管门槛、营销门槛和运营门槛都大大提高了。这些创业者如果还一厢情愿地期望出现十年前那种到处是机会的创业环境,遇到竞争就骂街的方式把责任推给别人的话,他们就永远不能成功。要知道,竞争是商业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类发展的动力。

  《计世》文中说,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随、然后细致地模仿,决绝地超越。真是这样吗?据我所知,腾讯没有做B2B,B2C也做得不好,不可能赶上淘宝,搜索也赶不上百度。看来,从企业基因和体质来说,腾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也有他的优势覆盖不到的地方。腾讯作为一个经营用户及用户关系链的公司,围绕用户为中心不断添加应用,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商业战略。凭什么你做了,腾讯就不能做呢?腾讯抱着这么好的资源不去做,虽然让某些人高兴,但一定是匪夷所思的。

  互联网由于网络的聚集效应以及超越时空限制的原因,导致强者恒强的奥林匹克现象非常普遍。在每一个语种中,有些子行业基本只有TOP2才能活得滋润一些。对中国来说,即时通信只有腾讯和微软,搜索只有百度和Google,C2C只有淘宝和拍拍,B2B只有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而对于B2C和网游,则是百花齐放,是创业的热点领域。腾讯从用户出发,围绕个人用户的娱乐、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展开,渗透进入一个个相关的细分领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创业者要看到行业本质,预先想到竞争,才能去思考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择腾讯的弱点来进攻,才有可能成功。骂街是骂不死腾讯的。

  难道腾讯真的没有弱点,其它创业者就无望了吗?未必。这方面,周鸿祎看得很准。他承认腾讯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并尊重对手,并说:“腾讯的业务很多,但是安全可能是要求一个很专业的公司,更专注的去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还是相信,在专业安全方面,我们应该会做得比腾讯好。”周总可谓看到问题的本质,并在用户体验上与腾讯比速度和细节。以周鸿祎的专注、执行力和现有的装机量,在这上面跑赢腾讯,应该问题不大。外界盛传:在腾讯,只要是Pony亲自抓的项目,就一定成功。其它的就不一定了。公司大了、扩张很快,产品线众多,Pony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全面顾及,也没有办法克服因公司太快成功而导致的傲慢、自满、偏见和认知封闭,也很难克服因组织膨胀太快而致的官僚主义、内耗和反应迟钝。(我不是说公司最高管理层,在投资者见面会上,Pony和Martin都很谦虚,耐心解答问题,也不会中途离场。在互联网大会上,见到郑志昊发言也很谦虚,从不攻击对手,还对网易评论的盖楼模式赞不绝口。但我见到的有些腾讯的年轻人,优越感很强,与他们谈活,有两个“凡是”:一、凡是腾讯做的都是对的;二、凡是与他的意见不同的都是错的。有时真是觉得这群年轻人真是命好!)

  如果觉得腾讯真的妨碍了竞争,涉嫌垄断,可以告到国家那里,用反垄断法把他肢解折分了就行了。但现实恰恰相反,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想到腾讯的竞争,反而会加倍地创新,否则他们就是死路一条。另外,现在的竞争是跨越国界的竞争,即使国内活得滋润一些,国际上的巨头,随时会从另外一条路上杀过来。腾讯要是不能时刻关注国内外的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也很可能死在沙滩上。

  另外,中国目前很强大了,但企业中称得上中国名片只有华为和联想两家,希望腾讯在国际化上走得更远一些,赚老外的钱,也为国家争光,成为国家的第三张名片。

  媒体本质上是市场竞争的一个战场。联想至此,想到了毛主席的一首诗词,就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附毛主席诗如下: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来源:读者投稿,作者:扁鹊兄弟,原文链接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腾讯的创新问题与智猪博弈

  最新一期计算机世界的封面报道是《“狗日的”腾讯》,看上去很生猛。用Keso的话说,就是起了个极具轰动效应的名字,但“实际上这篇报道也没写出什么新东西,不过是把互联网行业流传已久的‘全民公敌’的说法,给具体化了一下,迎合了一把所谓的‘民意’,属于比较讨巧的报道。”

  不过我的关注点不在报道是否讨巧,而在于腾讯的创新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智猪博弈。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例子:猪圈有大猪小猪,任一猪可选耗2份体力踩食槽踏板,放出10份饲料。小猪踩,可食1份,大猪得食9份。大猪踩,可食7份,小猪得食3份。问大猪小猪各应采取何策略?

  答案是: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因为——

  1、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会吃光绝大部分食物,除减去劳动耗费,小猪净亏损1个单位,大猪净得9个单位;

  2、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半数以上的残羹,小猪净得3个单位,大猪净得5个单位。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现象:大猪忙不迭地踩了踏板后,赶忙跑回抢食物,而小猪则静候在食槽边“坐船”、“捡漏儿”。如此往复。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谁踩谁吃不到。

  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谁踩都有足够的吃。

  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微软中国的刘润对智猪博弈增加了一个注解:小公司如小猪。的确,在游戏的最开始,一定会有敏感的小猪发现会带来食物的踏板机关,于是第一轮是小猪去踩踏板,或者大猪小猪一起踩。等到聪明的小猪发现原来博弈的结果注定亏损,于是进入第二轮——“小猪躺着大猪跑”。等到游戏规则改变,不思进取的小猪突然发现“等待者不得食”,这时的破口大骂多半因为失去第三轮资格的愤怒。

  其实创新问题,说到底是创新的成本问题,无关是疼讯还是痒讯。创新也犹如踩踏板,无论腾讯还是其他大小公司都在计算成本。踩了踏板却没抢到多少食物的小猪,如果大骂大猪抢食,明显是智慧不足导致的恼羞成怒。大连做电子商务的Leon liu说了一句话很实在:“你知道腾讯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吗?有人说是模仿,有人说是创新,腾讯人自己的回答是:耐心。”腾讯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耐心,懂得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产品。

  我们总在崇拜国外的互联网生态环境比较好,那是因为他们的游戏规则已经更接近方案二或方案三了。事实上,《“狗日的”腾讯》并非谩骂,尾声的一句话说到了关键:“腾讯庞大的身躯,依然潜伏着诸多暗流”。腾讯本身被很多东西裹挟,鸭梨很大,而且也意识到自己的危机。是啊,有智慧的猪都知道:当踏板与投食口间距较远,小猪策略的收益比最高。

  可是,但凡是有别的办法,谁又愿意做大猪呢?

  来源:读者LazyLorna投稿,原文链接

腾讯——中国创新的扼杀者?

  最新一期计算机世界的封面报道则是极具标题党的文章《“狗日的”腾讯 搅局者还是终结者》,文中一再细数了腾讯涉足的众多领域,以及如何扼杀掉竞争对手。最后还给腾讯灌上扼杀创新的“卑劣的模仿者”的帽子。那么腾讯就真的是中国创新的“扼杀者”吗?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创新?笔者认为有三点:

  第一个方面:创新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的;

  第二个方面:存在完全颠覆式的创新,但比较少见;

  第三个方面:我们目前看到的大多数创新,可以认为是渐进式的创新,是基于某个小方面的改进。

  从这三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所谓的创新大多是第一和第三个方面。至今也尚未看到中国互联网中出现过任何具有完全颠覆式的创新,这种细小的创新根本不能为处于创业初期的小企业带来任何防止被模仿的技术壁垒。往往一些新事物出现,在中国都会冒出非常多的模仿者。而作为创新者的企业,往往并没有可以申请的专利等来阻止其他资本的进入。这时候,许多大公司就往往依靠着雄厚的资本和实力,从模仿逐渐到超越,再到扼杀。

  第二,中国所谓的创新本就是对国外的模仿

  在《“狗日的”腾讯 搅局者还是终结者》一文中所举的被模仿的企业,美团、新浪微博等,无一不是模仿国外企业的“中国式山寨”。就拿团购站来说,就曾出现过“百团大战”这样精彩的场面。那么,既然别人都能模仿,为什么腾讯就不能呢?文中只是提到了美团网对于腾讯进入团购行业的恐惧,但并没有提起美团网自身发展的缺点和缺陷。

  笔者举个例子,腾讯最近推出了3366网站,但是你有看到有说4399也在恐惧的新闻么?就比如蔡文胜在微博中所说,腾讯进入小游戏行业,正是说明了这个行业所具有的潜力。另外,竞争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最佳途径。

  无数的示例告诉我们,只有最好的公司才能活到最后。弱者总是想依靠垄断或者寡头来获利壮大,而不是通过竞争。

  第三,模仿是腾讯自身发展的需求

  从浏览器、输入法、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的逐渐建立,我们可以看到腾讯是想最大限度的发挥QQ庞大用户群体的作用。依靠各种新兴的网络应用来不断增加用户的粘性,巩固自身用户群。而浏览器、输入法这些就可以让腾讯更加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为什么腾讯总能跟上互联网的每一次热潮?正式由于极高的用户粘性以及对用户需求的了解,让腾讯可以跟上每一次的互联网热潮,并且稳稳当当的打败众多竞争对手。

  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的发展就是未来的大趋势,PC的功能可能会逐渐被移动终端所取代。那么,到时候的QQ是否就会让步于新式的通讯或社交工具呢?笔者想腾讯不会不知道这个问题,所以目前的腾讯才会四处出击,不断的围绕这用户来推出各种各样的网络服务或应用。而其目的无非就是,尽量扑抓住用户未来的需求,从而可以预先的调整自身的核心业务去实行下一个新的技术热潮——移动互联。

  最后,模仿是由于我国的体制原因

  为什么中国出不来谷歌、facebook、twitter这些?反而是出现开心网、新浪微博等这些模仿者。中国式的互联网创新困局并不是由某一企业造成的,而是由于中国的大环境所造成的。“中国的土壤不适合互联网创新”,这是一句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然而事实上,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中国最好的几个互联网企业——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也都只是地头蛇而已,他们从未在国外证明过自己。这些中国互联网巨头尚且如此,我们又能如何要求创业中的小企业能带领中国去创新呢?

  没有足够的技术壁垒,任何创新都会被迅速模仿,资本总是最迅速的流向最具潜力的行业。所以,腾讯的模仿也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资本逐利的需求罢了。而国内创业者们自身的顽固思想才是阻碍创新的重大障碍,人人都想依靠创新来获得垄断性地位,比如国内的移动、水电、中石油这些公司,无非都是依靠着垄断地位才能获得如今的地位,而其本身的经营能力在世界上也就是二三流而已。而创新往往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在初期抵抗住资本的进攻,那么你的失败也只能归咎与自身的原因。

  对于腾讯来说,他已经获得了400多项专利,推出的产品比以往的产品有很大的改进,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在许多产品设计细节方面都颇具创新,也给用户带了不少的惊喜。所以,创新的扼杀者这个帽子盖在腾讯头上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不是单一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的问题。

  来源:读者彼岸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