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2日星期三

谷歌翻译支持中文发音

  据Google官方博客报道,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已经添加了多种语言的发音功能,其中包含中国普通话发音。

  之前,Google Translate已经支持英文的“文本转换为语音”功能,随后几个月增加了法语,意大利语,德语,印地文和西班牙文等语言,现在又增加了中文普通话发音。

  现在,你使用谷歌翻译将信息翻译为中文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点击翻译界面旁边的扬声器图标,来收听中文普通话的发音,类似下面。

谷歌翻译支持中文发音

  具体的发音质量,根据我的测试,中文发音还不算完美,与英文发音有很大区别。

  访问谷歌翻译:Google Translate

纪念Dropbox君

  一

  中华民国九十九年五月十日,就是Dropbox君遇害的那一天,我独在墙外徘徊,遇见推友们,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Dropbox君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他们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很多人都是听先生的推荐才知道Dropbox君的。”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用过的网络存储服务,大概是因为功能和速度的缘故,甚少使用,更不会推荐给他人,直至遇到Dropbox君,在这样的生活中,毅然将Dropbox放入我电脑“启动”组里的软件,这几年来就只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放在Dropbox里数百兆的工作和学习文档都再也无法访问,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五毛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2012还有两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三

  在无数被害网站之中,Dropbox是我的最爱。一个划时代的云存储服务,我向来是这样评价她。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无良网站,而是一个无辜被封杀的深受网民喜爱的服务。

  Dropbox的名字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Gmail的一封邮件里,我的一个好友发邮件推荐我注册这个服务,就是Dropbox;但是我注册后发现需要安装客户端,令我踌躇不前。直到后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发来邮件邀请我注册,才令我感到诧异,这到底是个什么服务,居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后来一个好友告诉我,说:这就是云存储服务。其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服务能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的自动同步和更新,心中却暗自诧异。我平素想,为了同步文件,无论如何也需要用U盘将文件拷贝粘贴,总有些麻烦,而使用Dropbox竟然可以自动完成这所有的更新操作,实在节省了我大量的时间,于是我使用Dropbox的时间就多了起来,直到将其加入“启动”组,成为我电脑必备的软件,虽然中途也见过微软的Mesh等同类软件,到总觉得速度和性能Dropbox最优,直到昨日Dropbox突然被害,才发现在我的记忆上,昨日的Dropbox就是永别了。

  四

  我在十日的早晨,还发文章向网友推荐Dropbox,并分享了阮一峰翻译的“Dropbox的创业经历”的PPT;下午便得到噩耗,说Dropbox居然被封杀,连https都无法访问,而客户端一经退出就再无法登录。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工具软件Dropbox,更何至于无端在屏幕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访问Dropbox出现的“连接被重置”的错误页面。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封杀,简直是定点封杀,因为所有包含dropbox.com的链接都无法打开。

Dropbox

  但现在□□□□就有令,说她是包含“有害信息”的工具!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是被“海外敌对势力”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五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Dropbox,是一群年轻创业者的创新之作,深受用户欢迎,依靠使用者的口碑传播而获得了数百万注册用户,一个网络存储工具,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结果。但竟在中国遇害了,先是其文件分享域名dl.dropbox.com中弹,已经使得用户分享的文件无法从网上访问,只是Dropbox客户端还没有便死,同时使用https的方式还可以访问,但是现在dropbox.com的域名进入了黑名单,IP地址也被封锁,这两种方式无疑是致命的,Dropbox终于是死掉了。

  始终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网络存储工具Dropbox确是遇害了,这是真的,有“连接被重置”的网页为证;沉勇而友爱的Twitter君也死掉了,有她的网页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Google君还在香港的医院里呻吟。当三个深受网民喜爱的工具网站从容地转辗于□□□□所发明的防火墙包围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宣称“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中国政府鼓励互联网的发展”的夸夸其词,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六

  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不作恶的网站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Dropbox君!

  发表于民国九十九年五月十一日

2010年5月11日星期二

Dropbox无法访问

  今天下午,世界上最伟大的云存储服务之一——Dropbox被证实无法从中国地区访问,客户端和网站均无法正常连接和登录,我先前曾经多次推荐过这个伟大的服务,没想到这么快Dropbox就惨遭毒手。

  目前,中国用户已经无法通过Dropbox客户端和Web网页访问Dropbox,已经连接上Dropbox服务器的客户端一经退出就会无法再登录,显示的现象是Connecting一直在持续却连接不上,从客户端点“Launch Dropbox Website”也无法打开网页登录。

  封锁Dropbox的方式是关键字封锁和IP封锁,关键字为“.dropbox.com”,IP为Dropbox官方网站的IP,可谓是全方面地定点封锁。

Dropbox无法访问

  当确认证实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复杂和震惊的,进行这个操作的人啊,你是否知道你在做什么?你让全中国的网民无法使用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云存储服务,这种没有任何意识形态的专业类服务网站为什么也会遭此毒手呢?使用这个服务的大多是拥有多台电脑的资深网民,现在都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互联网为敌的国家,一切优秀的互联网服务在这个国家都无法正常运行,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Dropbox是这几年来唯一的一个我手动添加到“启动”组里的客户端软件,是一个优秀的在线存储服务,通过云计算实现网际网络上的文件同步,用户可以存储并共享文件和文件夹。这个小软件让我能轻松的管理我三台电脑的文件、图片、资料文档,几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和更新均自动完成,每天电脑都自动下载最新版本的文档,在任何一台电脑更新文档之后,都会自动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端,接着同步到其他电脑,如果没有这个服务,多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和更新将让我头痛,我可能将拿着U盘在几台电脑间忙于复制粘贴,毫无意义地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做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有些事情我本不想提,我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它就像一个恶魔一样渗入到了你所有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它就在你周围,无所不在,干扰和妨碍你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逃避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实际上已经无路可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工作和生活中最好用的工具都一个接一个无法使用,却无能为力,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出国,用自己的脚来投票,离开这个国家,如果大家有条件的话,从现在开始就准备着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铁笼子吧,像Google那样离开中国,只有这样,你才能自由的访问任何一个网站,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不必担心自己心爱的工具哪天是否会无法访问。

  Dropbox被封无疑让“中国的互联网是开放的”这个论断显得可笑和荒谬。

  这次对于Dropbox的封锁,实际上通过修改Hosts可以让Dropbox客户端成功登陆,登录后同步文件都不成问题,具体修改Hosts的IP是哪个地址,聪明的用户都可以猜到,我就不公布了,以免这个IP也出意外。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先前我写的《基于Dropbox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讲述了使用Dropbox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保存知识方面的技巧,而个人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获取知识,今天月光博客就介绍一下如何通过Google Reader快速的阅读、标记、分类和存储各类知识的技巧。

  做为知识获取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博客、论坛或媒体网站,通常这些网站都会提供RSS Feed,使用Google Reader阅读器可以及时而高效地阅读收集相关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标注和收藏等功能。

  然而,Google Reader阅读器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RSS Feed做为知识的来源太单一,优质中文RSS匮乏且更新慢,最终导致Google Reader快餐式的浅阅读。而工具本身来说,Google Reader的Tags标签不如Delicious方便,分享的网址无法使用Tags分类,查找以前的文章不方便,“探索-热门条目”里的热点内容较乱,不便于发现好文章。

  通过长时间的使用Google Reader,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并将其变成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下面是我的设计方案图。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一、学习知识

  尽管你可能已经知道了Google Reader的很多技巧,但每天未读的文章依然会超过1000,这时候应该改变一下阅读的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策略。

  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每天必读的RSS Feed(A-List)放到一个单独的目录下,这个目录保留质量最高的RSS源,不要多,保持每天有5-10篇更新为佳,可以每篇都读,这个目录是Google Reader中唯一不需要“神奇排序”的目录。

  每日必读的Feed可以通过Google Reader的好友趋势功能来获取,你分享、加星标、喜欢最多的通常都是必读的Feed。

  除了每日必读(A-List)的目录之外,退订所有的Feed,只看“好友分享”和“探索-热门条目”,所有排序都是用“神奇排序”,严格遵守阅读时间,每天只看30分钟,到时间就停止阅读。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设置得当,以“神奇排序”的方式阅读“好友分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佳的信息,前提是你要订阅一些优秀的好友。“探索-热门条目”可以找到你未订阅的Feed中的热门条目,有时间的话也值得看看。

  如果你不舍得退订所有Feed,也可以将英文Feed和中文Feed分开,所有英文Feed放在一个目录,其他中文Feed放在另一个目录,将这两个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有时候的时候来阅读。

  二、保存知识

  在Google Reader里保存知识包括加星标、喜欢、添加标签这几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喜欢”和“星标”两个操作会直接影响“神奇排序”的顺序,继而影响阅读的效率,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神奇排序(Sort by magic)会依据文章热门度,把你会喜爱的文章排在最前面,排序的标准依据用户以往的“加星”和“喜欢”类文章生成,因此,当用户读到一些喜欢的好文章,最好点一下“喜欢”,以优化个性化“神奇排序”,不要随便“喜欢”一些杂类文章,中文界面下最好不要随便“喜欢”英文的文章。需要深度阅读的好文章则使用“加星”的方式添加“星标”,以便未来深度阅读。

  这样,Google Reader会根据你liking和starring的条目,进行Magic排序,用户把阅读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后,就可以优先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文章,感谢Google强大的语义分析和算法能力。

  如果你发现Google推荐的文章并不是自己喜欢读的,可能是你以前“喜欢”的文章有误,你可以在“您的资料”-“共享条目”中找到你以前喜欢的条目,找到那些并不合适的文章,点“取消喜欢”即可;在“加星标的条目”中,找到以往加星的条目,点“删除星标”来删除不合适的条目。善用“喜欢”和“星标”才能优化“神奇排序”的质量。

  添加标签可以让你收藏的信息按照标签分类,以利于未来的阅读。

  三、共享知识

  在文章条目里点“共享”和“共享备注”可以将该文章共享给你所有的Google Reader好友,如果你关联了Google Buzz,还可以共享给Buzz好友,Reader信息到Buzz里是实时的,取消共享后Buzz里的共享信息也会消失。

  条目的“发送到”也是另一种分享途径,我建议使用这个功能将信息分享到微博客和Delicious中,微博客目前是更为大众化的社会化媒体,分享的效果会更好,而Delicious优秀的标签功能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Google Reader的一些不足。

  Twitter做为全球最大的微博客依然是无法忽略的,发送到Twitter功能由于Twitter被墙而无法实现,但是我们有更简单的替换方案,找到用户Google Reader分享条目的Feed地址,利用FeedBurner可以自动实时地将用户的分享条目同步到Twitter上,甚至比原有的方式更简单。

  四、使用知识

  使用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搜索,Google Reader内置了一个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

  对于加星标的条目,在深度阅读完之后,删除星标,然后添加tag标签,以便分类收藏。

  这样,如果用户想要阅读某一类知识,就可以按照标签在Google Reader中阅读,这样就方便多了。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好友分享里的评论和反馈,与大家进行交流。

  让我们再回顾一下这个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图。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把Google Reader做为我的个人知识信息来源和管理的工具,然而,如果使用不当,Google Reader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耗费时间的工具,如果你也曾经越到过类似的困惑,那么不妨按照我的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你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0年5月9日星期日

被匿没的恐惧——也谈blog的发展趋势

  每次仰望星空,想像浩瀚得超出想像的宇宙,而我们只是在其中若有若无的一粒微尘,这里想借着这个话题扯开来,谈谈我对blog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这种类似的心理体验也有过,不过我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片段:

  ——当你从高速运转的列车上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人群吞没……

  ——当你很不幸的要在上下班高峰期经人民广场换乘地铁,汇入汹涌澎湃的人流……

  ——当你满怀希望的提前赶到不接受预订的饭店,却被眼前排队的长龙吓懵……

  很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当这些场景出现的时候,潜意识里通常会涌现一种恐惧 —— 被匿没的恐惧!

  也正因了这种恐惧,所以我会选择在人群中以最快的速度走出去,提早拥有一些自己的空间,呼吸到一些新鲜的空气

  生活在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始终无法回避的一个命题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人过着与你一样的生活,当你总是能从身边很多人身上看到自己未来的影子……

  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你在哪里? 你为什么存在? 你怎么表达你自己? 怎样让别人了解你的内心世界……

  毫无疑问,网络上的blog提供了一个出口和希望,在这里你可以独立的表达思想、体现自我、分享生活。

  正是这种强烈的冲出重围、表达自我的冲动,为以下的第1个趋势提供了最根本、最原始的驱动力:

  趋势1——网上社区的blog化

  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网上社区,最终都会考虑到人们的这种需求,所以facebook也好、微博也罢,就算是购物的网站也开始把人们的网上行为blog化—— 不仅提供交流互动平台,而且把个人信息汇聚成blog;

  于是大量的blog拥现,大有早些年email风靡的趋势(现在blog已经攻陷了为数众多的个人名片,在上面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背景下同样有匿没于 blog之林的危机,于是blog们继续着自己的分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体现自身的个性与价值,这就带来了下面的两个趋势:

  趋势2——blog价值的体现与分化

  为了摆脱被匿没的恐惧,blogger们各显神通,大放异彩,所以有了技术类、专业类blog,有了创意与搞怪的blog… 这一趋势下也使得个人blog逐渐开始体现出其商业价值,包括:择业、交友、宣传(产品)、甚至直接产生利润(广告、软文)

  趋势3——独立blog、blog自主联盟的大量涌现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体现独立性,有更多表达的自由,开始选择脱离facebook、blogcn、博客大巴这样的平台,转而建立个人独立的blog(鄙人也未能免俗~)。

  但是独立blog在将自己推销出去时会遇到更多的障碍,于是会有blog自主联盟的出现(比如月光博客),大家抱团取暖,共同努力营销自己,产生一个更大的合力。

  以上主要是从“人”这个角度展开,其实对于一个公司、一个组织同样存在被匿没的恐惧以及相应的表达自我的需求,这就是要谈到的第4个趋势:

  趋势4——blog的广泛化与专门化

  除了个体以外,未来会有更多的公司、社团、组织加入到blog化的进程(现在已经有很多公司已经建立自己的blog);而且随着blog广泛化趋势逐渐深 入,必将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专门化的blog——这个blog的拥有者可以是某款产品、动画片中的一头大象,甚至是动物园里的一只熊猫。

  如果以上分析的这些趋势成立的话,未来能够经营好blog也会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想未来这些blogger们应该会胜出,挤身于互联网blog森林之顶端吧:

  勤于思考、思想丰富的人

  拥有专长、乐于分享的人

  出其不意、创意无限的人

  拥有资源、交游甚广的人

  来源:读者王聪投稿,出处链接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Dropbox是常用的网络存储服务,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共享和同步文件,Dropbox提供的初始免费空间是2GB,可以通过邀请增大到10GB,Dropbox的运营有很多值得推荐的技巧,可供互联网软件开发商参考。

  使用体验

  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使用体验,Dropbox的使用体验非常优越,不占用太多系统资源,下载速度快,上传速度也快,几个G的文件通常几个小时就可以下载完毕,良好的传输速度是一个云产品所必须的。在使用便捷性上也是突出的,Dropbox颠覆了传统网盘的概念,使用一个特殊目录来自动同步本地硬盘和网络存储空间,用户不用做特别的操作也可以完成文件的上传下载,非常方便易用。

  推荐机制

  Dropbox的推荐机制是标准的病毒式营销,新注册用户只有2G的空间,如果用户想要免费增加自己的空间到10G,那就要邀请自己的好友注册,每一个成功注册好友会让自己的存储空间增加250M,这样,用户只要让自己32个好友注册使用即可达到10G空间。

  推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Dropbox提供了三种,1、分享链接形式,用户可以将邀请链接发送到Facebook、Twitter或自己的Blog上。2、通过邮件通讯录发送给自己的邮箱联系人,支持Gmail, AOL, Hotmail, Yahoo等常用邮箱。3、在线群发邮件,Dropbox提供了一个在线群发邀请链接的界面。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对外宣传

  参加一些知名科技大奖竞赛也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方法,Dropbox就成功赢得了2008年度Crunchies 2008 Award Winners的最佳新产品大奖,使其名气大增。

  盈利模式

  一个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光提供免费产品而不盈利,则难以支撑庞大带宽和服务器的使用资源,Dropbox的盈利模式也非常简单,就是付费购买空间,50G空间每年99美元,100G空间每年199美元,这个价格相对其他产品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开放接口

  开放接口(Open API)可以让第三方软件厂商为Dropbox开发各类应用,甚至还能从中盈利,一个开放的应用接口能够提高用户的黏度和忠诚度,目前Dropbox API提供了一套用以 Object-C,Python,Ruby,Java 等语言编写的客户端类库,用户可以注册一个Dropbox开发账户,获取这些类库以及文档。
 

  需求开发

  Dropbox的需求开发成功的与用户进行了互动,让用户来投票选择最需要的功能,在Dropbox Votebox中,每个用户每个月都有6个投票权,用户可以选择你最需要的功能进行投票,Dropbox会优先开发投票最高的功能。

Dropbox的运营模式分析

  总的来说,做为一个成功的客户端软件,Dropbox使用了一些不作恶的方法占领了很多用户的客户端电脑,这和国内桌面产品的运营形成较为鲜明的对比,国内常用的软件捆绑、木马病毒、联盟推广、下线分成等等营销手段都会让用户产生反感情绪,Dropbox的运营和推广的确值得大家学习。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Google搜索启用新界面

  从本月5号开始,Google搜索开始启用新的外观和界面,首先是Google.com网站,接下来是其他37种语言版本的网站,现在,包括谷歌香港在内的所有语言的Google搜索都变成了最新的搜索界面。

  这次界面修改可谓翻天覆地,搜索界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左侧增加了导航栏,提供了与用户搜索最相关的搜索工具。

  去年,Google曾经推出过搜索百宝箱(Search Options),也是在搜索的侧边栏显示搜索选项,用户可以选择打开或是关闭该功能,通过这种方式Google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搜索工具。在现在发布的新UI界面里,Search Options成为固定的左侧搜索工具栏,显示的内容会根据搜索关键字而动态变化,用户点击“更多”后会显示全部搜索选项,包括:所有结果、资讯、博客、图片、视频、地图、购物、图书、动态更新、论坛、问题解答。

Google搜索启用新界面

  其中,“动态更新”为Google的实时搜索功能,包括Twitter、Friendfeed、Buzz等微博的更新,“论坛”则是Google抓取各大论坛、天涯来吧、百度贴吧等社区的帖子,“问题解答”则是问答的搜索,内容来源于天涯问答、百度知道、谷歌支持论坛、搜搜问问等问答网站。

  Google称这次改版会使得用户的搜索体验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微软的Bing也是这样的设计,根据我的体验,在普通1024×768的屏幕下,感觉Google新的UI搜索界面并不太令人习惯,搜索界面非常别扭,搜索的内容被压缩在中间一小块,左右两边空着大片的内容,用户视角的核心内容被迫跑到了中间,体验非常不好,但是在大屏幕宽屏显示器下就没这种感觉,宽屏下,感觉新的UI界面内容位置似乎正好合适。

  新的界面将使得用户的多样化搜索更为方便,可以更简便的从普通搜索切换到资讯、图片、博客、视频等搜索界面,但是由于Google的前后搜索界面相差太大,用户对于新界面的适应可能要花一段时间,很多用户可能会更习惯原有的UI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