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9日星期六

个税改革没体现公平,只是增加政府收入

  还是经济学家张曙光说的好:“说穿了,我们的个人所得税设计不是为了公平和调节收入分配,而是为了政府,一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二是为了政府征收方便。”

  这个社会上还是有敢于说真话的人,张曙光就是一个,可惜的是他们的声音实在太小,他们所代表的也只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掌握实权的则是那些叱咤风云的所谓“精英”。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详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变化。扣除标准调整至每月1600元后,工薪阶层纳税比例将降至26% 左右。东部地区的人民彻底失望了,想在税收上减轻负担的美好愿望落空了,把希望寄托在财政部身上无异于与虎谋食。对于本地的工薪阶层来说失望会更大,这次个税改革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因为本地原先的起征点就是16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楼继伟透漏了一个信息:全国有74% 的打工者收入低于1600元。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改革三十年的“成果”。当然,还有更悲惨的事情,如此低的收入,还要忍受住房、子女上学、医疗这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身上,这些沉默的不幸者忍受着这一切,只因为这是命中注定。所有人从出生开始就命中注定要遭受这些痛苦。北大和清华的大学生争先恐后考托福出国留学,普通平民则冒死偷渡,不少都命丧他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什么?为了逃离我们这个所谓的“和谐社会”、所谓的“人间天堂”吗?我们领导者的先进性就在于让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地流落异乡吗?你们到底是在掌管国家还是在制造地狱?

  大家还记得,涉及到中国人由于想出国谋生,因为没有采用正常渠道而酿成的惨剧的事情:2000年6月,英国的多佛尔港,58名福建偷渡者罹难;2001年10月,韩国海域,25名中华儿女横尸大海,成为了鲨鱼一类海洋生物裹腹的食物……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出现了偷渡者“批量”死亡,这些事件才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实际上,还有更多的少量的、个体的因偷渡而死亡的事例,我们不知道它们在以前就已经发生。

  但是我要说,那些出去的人是勇敢的,他们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儿女的幸福,勇敢的用脚来投票,我们这些懦弱的人没有资格来评说他们的成败。他们至少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而我们却没有。

  帮助自己的国民(纳税人)实现富裕的梦想,并幸福地生活着,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政府都应该尽的义务。那些目前依靠搜刮到民脂民膏发家致富的所谓的“精英”们,你们现在趁着还在台上,赶快及时享乐吧,多行不义必自毙,迟早有一天,等待你们的将是末日审判和断头台。

2005年10月28日星期五

人大通过修改个税法,起征点1600元

  新华网快讯: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7日下午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起征点为1600元,决定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今天晚上知道的消息,这当然不出我的意料之外,并且特别指出严禁地方擅自提高起征点,“国家税务总局有关部门将严格执法,坚决不允许各地擅自提高当地的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标准”。个人所得税收入中央与地方按6∶4分成,做地分赃,当然要多收你的税了,收少了那么多公务员都喝西北风啊。工薪阶层的收入纳税真是高,而真正的老板和资本家却根本不用交税,这真是一个颠倒黑白的肮脏的社会。

  我们其实也并不反对缴税,但是纳税人有交税的义务,纳税人也应该有相应的权利。我们纳税人并不只是需要“生存权”,如果我们只需要生存权的话,那么给黑社会交保护费可能比给政府纳税更能得到生存权。本地的那些“新疆帮”、“砍手党”、“飞车党”、“背包党”等等,他们对于我们这些纳税人的威胁有人管吗?没有,一切都需要靠我们自己来自保。本地社会治安都已经到了水生火热的地步了,白天都有人当街抢劫和砍人,我们的中央和地方却关心的是6:4分赃我们的个人所得税。我们纳税人真是天生的冤大头啊。

2005年10月24日星期一

“草根写作”显商业价值,新浪搜狐较劲博客市场

  说巧合不免太巧,昨天,国内两大门户新浪和搜狐,针锋相对地为“博客”发力,搜狐公布了国内首个中文博客调查报告。新浪则在同一时刻邀来国内最活跃的博客畅所欲言,两大门户一同卷入了对博客市场的争夺。草根写作,也显示出此前从未有过的商业价值。

  个别博客作者昨天感到左右为难,因为他们先后接到了来自新浪和搜狐的盛情邀请,而会议却在同一个时间举行。两家网站几乎同时在“十一”长假前启动了博客大赛,两者都宣称自己是“首届”。尽管外界发出了门户网站凭什么搞博客大赛的质疑声,但并不妨碍数千名写手报名。

  新浪与搜狐对博客的态度说明没有谁可以傲慢到对商业契机说不。搜狐昨天发布了国内首个中文博客调查报告,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这一调查从7月份开始,结果显示,北京的中文博客数量最多,占到17.95%,其次是上海和广东。在性别方面,男性博客达57.35%,多于女性。调查还显示,70%以上的博客用户月收入不足2000元或无收入,学生占了近半。打破了过去认为博客是精英写作的误区。

  除了详尽的博客报告,搜狐还不忘强调自己举办的“首届全球中文博客大赛”不限制博客把“家”安在哪里,和新浪的大赛只能新浪博客报名不一样。

  昨天在几公里外的新浪博客研讨会现场,国内知名博客安替、沈阳、猛小蛇等受邀探讨博客的赢利模式。新浪利用强大的影响力迅速把一批名人的“家”安在了自己的网站上,包括吴敬琏、余华这样知名的经济学家、作家。新浪并不指望向普通用户收取博客的费用,但很希望能从炙手可热的“一线”博客这里取到赢利的真经。昨天的争论到最后也无结果,但新浪上下相信,博客已经成为不少网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网站是能够通过很多合作方式创收。

  门户网站凭借强大的流量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作为“后来者”插手博客这个互联网热点,无论是否有所谓的“资格”,都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而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雅虎本周对新闻版面进行了改版,并在新闻搜索中加入了博客,以此作为专业媒体产品的一个必要补充。它的对手Google也刚刚推出了博客搜索服务。(来源:新华网)

2005年10月22日星期六

张海迪也来博客?

  张海迪,这个名字大概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都不知道她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生于七十年代的人,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这个名字,儿童时代,我们有权看到的贫瘠的文学中就有很多张海迪的文章。当然,不可否认,做为一个残疾人,和病魔做斗争的精神也是值得赞扬的,在我的懵懂的童年,她的精神也很感动我,后来张海迪就青云直上,成了共青团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一个典型,并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

  人总是不可能一直出名的,九十年代后就很少再听到她的消息,最近一次听到她消息是在2001年的两会期间,做为政协委员的张海迪提出了一份提案,说因为中国网吧有种种问题(什么浏览黄色网站呀,什么打游戏呀,什么聊天呀,什么年轻人整夜整夜地上网呀),因此建议“最终取消全国各地的营业性网吧”。听到了这则消息,以前张海迪在我心中的一些美好的回忆立刻烟消云散了,我开始明白张海迪是中国网民的公敌,一个和普通百姓不同的“体制内的人”,一个现行制度的受益者。我写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文字来驳斥她,但是相信每一个懂道理的人都明白谁是谁非。我想问一下海迪,你曾经的奋斗是为的什么?又曾经证明了什么?我以为海迪已经证明了人性中高贵而值得讴歌的一面,但海迪又用自己来亲自证明了,时间和经历可以使人转化为另一面。海迪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刻,用任意的电话线上任意长时间的网,花钱吗?当然花的,海迪可以不交钱,但电信还是要收钱的,来源就是那些支付着海迪上网费用但却被迫要接受更严重的剥削的人民(如果海迪的议案通过的话),而中国上网的人有多少是用的专线上网?中国人口中又有多少期待上网却没有条件上专线的人?海迪知道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都是什么人吗?农民!!那么海迪知道农村上网的电话费是多少吗?我告诉你,一分钟九毛钱。海迪曾经在农村待过,不知道成名后还有没有象从前那样在乡下住过,莫非海迪真的不知道可以彻底扫荡人民的,却不能扫荡贫穷?

  海迪要是忧国忧民,那么多的是贪官污吏,杀之不尽赶之不绝,海迪可曾有一根指头加于其上?海迪愿意走什么方向是自己的自由,却不要挡住我们走向历史潮流发展的方向。

  这些天,张海迪这个名字忽然再次进入了我的视线,这次是所谓的“新浪博客”,新浪网为了其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前来染指博客这片纯洁的处女地,开辟了所谓的新浪博客,上面是一群所谓的“精英”在里面上蹿下跳。其中的代表就是“张海迪”。那么张海迪这个“网民公敌”在她的博客上写了些什么呢?她在上面向广大的网民展现了她超级奢华的豪宅,超级富丽堂皇的装修,显示自己多么有品味,是啊,张海迪这个既得利益者当然有权利展现自己的财富和洋房,这谁也管不着,但我希望她不要玷污我们“草根阶层”的博客,我们不想和你们这些所谓的精英为伍,我们的草根博客不需要你来玷污。

  附录是记者安替在2001年对张海迪的提案的评论,看起来非常过瘾。

  附:为什么我非常讨厌张海迪

  作者: 安替

  中国的事情,什么都不能往深里说,一般是说到一定火候就假装不知道最好。因为很多问题的最后指向都是政治或者说意识形态。说简单点,就是如果真的要把事情说清楚的话,就会“进去”了,而大家都是凡人,都不大有为真理献身的勇气,所以每个人都在妥协,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中国的社会人文研究不可能接硕果的原因也在于此。所以关于张海迪的讨论虽然很有意义,但是还是限于玩票级别比较安全。

  我对张海迪的讨厌不但是情绪上的,而且是理性上的。在上一篇文字中,原稿我称张海迪为“网民公敌”,终稿才改成了网吧忧郁杀手。她的问题首先是整个逻辑混乱,把无辜的网吧当成网络色情的替罪羊,不知道网吧已经有类似公用电话这样的信息终端的作用。她就像王小波笔下的那个傻妞只知道缝纽扣一样,除了道德之外,她一无所知。

  如果说残疾人自学英语就能当政协代表的话,是不是其实靳如超当年也有资格评石家庄政协代表(自学爆炸术)?我们不能因为她是残疾人,就能接受她对中国网民的伤害,她也没有理由整天把残疾当成招牌挂在胸前,然后无知无畏地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中国因特网和网民是无辜的,没有理由因为她的残疾而付出惨重代价。

  一个只会道德而且把常常把道德挂在嘴边的人,往往是让人受不了的,如果恰恰他(她)还有权力,那就是不折不扣的灾难了。张海迪自己要做道德中人,OK没问题,但她没有权利让别人向她靠齐,毕竟如果大家都过张海迪同样的生活,那么中国也改叫中华大残联了。

  这样的人,多了解一行就是一行的灾难。她上了网,网吧就封了,她如果下次看到别人当街接吻觉得受到刺激,提出禁止接吻,是不是我们就要回到清朝?

  这样的人,既然已经摆脱了低级趣味,就不要再打扰我们人间的生活;既然已处高位,就继续养尊处优好了。我相信,全国网民绝对愿意每人出一元钱养活她下半辈子来换取她现在的彻底闭嘴。如果她真觉得不提什么封案不过瘾的话,干脆把音像业、出版业、通讯业全部封了算了,那样真的就彻底白花花一片,干干净净,没有任何精神污染了。

个人所得税猛于虎

  本月的工资和上半年的奖金发了,扣税竟然以两者之和后进行扣税,一下扣了一千六的税,看来我们发了奖金就要用特殊税率来专政一下了。

  国家税务总局今年的政策是“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看来税务局的收入又要增加了,不过我希望国家的相关机关不要老盯着人民的钱包,民富方能国富。西方国家的税务虽然高,但老百姓确确实实从中得到了好处,不用为养老、医疗、子女上学等等操心,而我们这一切都要自己要负担,得到的只是“生存权”而已,更有甚者,在广东连“生存权”都难以保证。希望有关部门在给予“新疆帮”、“砍手党”、“飞车党”、“背包党”等等生存权的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草民一些生存权吧。从下面新浪网的一份调查中就可以看到广东生活的痛苦。

 

新浪广东、社会纵横联合调查:你对广州治安满意吗?
共有 9044 人参加
作为生活在广州的一分子,你对自己周围的治安状况有怎样的看法呢?
选项 比例 票数
满意 6.25% 566
基本满意 1.81% 164
很差 9.52% 861
无法忍受 82.4% 7453

2005年10月21日星期五

惊闻维基百科被封锁

  注释:什么是“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是一个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

  维基百科本身有三个引人注意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维基百科与传统的百科全书有所区别:

  首先,维基百科始终就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词典,在线的论坛或其他任何东西。

  其次,计划也是一个wiki,这允许了大众的广泛参与。维基百科是第一个使用wiki系统进行百科全书编撰工作的协作计划。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维基百科是一部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内容开放的材料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及再发布材料的任何部分或全部。维基百科使用GNU自由文档协定证书。

  最早将全世界的知识收集于一个屋顶下,供人查阅的要数古代亚历山大图书馆。而出版百科全书的的想法则可以追溯到狄德多等18世纪百科全书派。在各国的大学中,图书馆是最佳的百科全书会集点。今天最常见百科全书的包括了英语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以及中文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利用国际因特网来编写一部免费的百科全书的构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被提出。

  内容开放运动

  作为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内容性质与那套著名的《大英百科全书》没什么区别。但是,它的撰写者和管理者却不是能够入选《大英百科全书》作者名单那样的专家,而都是网络志愿者。或许正因为它避开了传统百科全书的精英参与、审阅、论证这个繁琐过程,任何注册者都有资格修改这个百科全书中的任何一个条目,这让它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

  随着人类信息传播途径日益畅通,知识过度保护还是共享一直是关于知识产权的争论的核心问题(参见本报2005年1月10日38版文章《知识:过度保护还是共享》)。维基百科所遵循的C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就是一个反版权的内容开放协议。

  GFDL是一种copyleft许可证。Copyleft是指将一个程序变成自由软件,同时也使得这个程序的修改和扩展版本变成自由软件,与它对应的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copyright(版权),后者保护版权只能被其他人在一定条件——通常是付费的条件下使用。

  “GFDL所代表的文档开放运动,是1990年代初源代码开放运动的延伸”,中文维基百科的管理员之一时昭说。我们可以将它们都称之为内容开放运动。在中文维基百科中,有一条词条“内容开放(open content)”,词条中说“内容开放的作品是指任何在比较宽松的条件下发布的创造性作品”,这些作品允许公众在不受传统版权的苛刻条件约束下,自由地复制和传播它们。

  而维基百科所采取的GFDL协议还允许第三方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修改和发布修改版本的作品。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你必须遵循GFDL的另一个条款:你必须保证自己允许公众对你的作品拥有同样的自由。自由获得,自由复制,甚至自由销售维基百科,不能独占所有的权利——维基百科因而被称为“公众的百科全书”。

  除维基百科之外,内容开放运动包含更多内容。它还包括了从1971年就开始的由米切尔·哈特发起的古登堡计划,这是历史最悠久的免费提供网络图书下载和阅读的开放运动;以及最近几年影响颇大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式课程网页,这个计划让麻省理工的所有大学部或研究所的课程教材都能够上网,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开放分享教育资源、教育理念和思考模式。

  中立观念

  维基百科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是中立和不偏不倚。维基百科的创始人之一吉米·威尔士说,这个原则在维基百科中是绝对的和不可争辩的。对于习惯了blog的个人表达方式的人来说,这个原则是新奇甚至不可能得到贯彻的;对于熟悉传统媒体的人来说,这个原则也许会被视为不现实。

  维基百科的管理员这样解释中立政策,“我们应该把争论中各方面的声音都公平地表达出来,而不是在文章中指出或暗示任何一方的观点是正确的”,“中立的立场,中性的描述”。

  维基百科采用中立观点的原因是,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和参与撰写者都认为维基百科是一个关于人类知识的综合性百科全书,并且由于维基百科的词条撰写是由集体来完成,因此在撰写过程中不可能不出现争论。避免无休止的“编辑战”的最好方式,就是相信自己所要编写的“人类的知识”囊括了关于一个话题的所有不同观点和不同事实,同时这些观点和事实还会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改变和知识积累程度的改变而在人的观念中发生变化。

  因此,维基百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不同的观点和事实,以及它们的变化都记录下来,而不是加上“正确”和“错误”的判断,或根据这种判断来隐藏“错误”的观点和事实。

  中立性曾是被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推崇至上的新闻原则。但自亨利·卢斯创办《时代》周刊以来,中立性原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传统媒体抛弃。最常见的指责是,媒体在选择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时,就已经背弃了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则。《时代》周刊从未标榜自己能够不偏不倚地报道世界,它只是忠实地反映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即使有时带着强烈的偏见。

  事实上,由于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容量、空间、时间的限制,让传统媒体去展现关于某个事件的所有事实、观点是不现实的,因此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必须充当“把关人”的角色。而对于维基百科来说,则不存在这种限制,网络似乎为不偏不倚呈现各种事实和观点提供了可能性。维基百科的管理员强调,维基百科的中立原则并不标榜自己的客观,而是指维基百科应该试图去描述争论,而不是参与争论。不管怎样,历史是客观的,不会改变,当技术能够使更多的人参与历史构建从而替代少数精英的分析时,历史应该更能回避主观。

  无论是非,维基社群的活动都精确地反射着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平民化和非权威主义。在这里,每个参与者都有权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每个声音都不可能成为绝对的声音。这也是网络世界规则带给我们持续不断的冲击之一。

维基百科

  链接

  维基(Wiki):一种新技术,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也就是说,这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参与创作的人也被称为维客。同一维客网站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维客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
 

2005年10月19日星期三

Google Talk开放API和源码

  据国外媒体TechCrunch报道,Google最近开放了一个名为Libjingle的API,允许第三方应用程序通过点对点和语音的接口集成进Google Talk中。

  Libjingle实现了信令(signaling)和语音(audio)的功能,以及很关键的一部分:点对点连接的建立,NAT 的穿透。这是Google最狠的一招,Gtalk基于开源的XMPP协议,并开放Gtalk的API,对其竞争对手Skype来说,可谓致命一击。因为Skype独特的P2P协议不可能完全开放,因为一旦开放了协议,Skype就丧失了核心竞争优势,企业的盈利点也将消失,对于一个刚起步还未上市的个人投资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对于开放Google Talk API来说,Google的开放这一招真是打到了Skype的软肋上,并让它难受万分。从某种角度上说,Google很高明,因为在技术上Gtalk和Skype相比没有优势,Google就用品牌和资本优势,同时开放协议和组织Gtalk联盟的办法消解Skype的技术优势。对Skype来说,IM平台可以开放,但开放P2P协议可能会要了Skype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