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

微信对校园行业微信支付收取服务费用事件致歉

近日,全国多家高校发布公告称,7月1日起开始暂停使用微信支付,原因是微信支付将收取0.6%的手续费,而此前,微信支付对教育场景下的支付服务一直免收服务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西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发布了类似的停用微信支付公告。

6月27日,西北大学发布的公告称,“因腾讯公司微信支付将于 7 月 1 日起对校园场景用户进行精细化管理,除收学费外,其它收费均会受到限制并收取 0.6% 的手续费,决定对校内一卡通用户暂停提供微信扫码支付服务。”

周口师范学院也表示,接到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通知后,学校多方沟通并未收到明显效果,为减轻不必要的财政负担,决定自6月29日起停用校内微信支付场景应用,包括财务处收取的各类费用、校园一卡通充值、教材费缴纳、教职员工生活区网络交通费、学生宿舍空调电费、商业用房电费缴费等。

针对此事,微信团队表示,由于我们对高校生活服务场景支付费率问题处理不周,造成大家的困扰,在此向广大学校及师生致歉。请大家放心,在校园非盈利场景,我们会持续保持零费率优惠政策。

此次调整的本意是为了对费率实施更加精细化的优惠措施,但很显然过于简单粗暴引起误解,我们深表歉意,即刻修正,后续我们将继续优化与高校的沟通流程,加强合作,助力校园数字化的持续发展。

此外,据记者了解,针对教育场景,云闪付、支付宝、银行等渠道等尚未出现支付费用上涨的问题,仍可正常使用。

博通咨询金融分析师王蓬博对记者表示,校园场景总体来看一直是被当做公益类场景,监管也一直延续对这类场景的支付费率优惠政策,并且从2021年开始也一直号召对中小微企业和公益类场景减费让利。

他表示,由于商业发展和政策等多方面原因,账户侧数字钱包分润模式种类多样,此前对于一般类场景才能够达到0.6%的手续费费率,对于公益类场景一直是0费率,此次微信支付对校园场景提价,说明微信本身依靠金融科技版块盈利的压力较大。因此,建议微信支付自身做好社会责任和盈利之间的平衡,目前微信可以依靠高粘性获取用户,但年轻用户群体的使用习惯也有可能改变。

记者注意到,中国银行卡收单市场的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收单机构的利润率较低,受到近年来严监管的持续,支付收单机构的合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也让银行卡收单机构们在“跳码”事件后,开始提高特定场景的收单费率。

此外,腾讯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板块增长较为乏力,2022年,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年度的收入同比仅增长3%,至1771亿元。

稿源:界面新闻

2023年6月28日星期三

菜鸟推出自营快递菜鸟速递

6月28日,菜鸟集团宣布推出自营的品质快递业务:菜鸟速递。菜鸟速递历经六年打造,由服务天猫超市的配送业务升级为全国快递网络,主打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品质服务,在全国近三百城提供晚到、破损必赔,不上门必赔,在途拦截和在途更改目的地等五个100%承诺。

据了解,菜鸟速递是适应市场上对高质量快递需要而生,主要聚焦“菜鸟自营、品质快递、好用不贵”,服务上对标行业最优,价格上兼具性价比,并按照时效和重量提供丰富的产品矩阵,覆盖大件、中小件和微小件等全重量级包裹。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得足够快、也足够大,需要物流行业提供多层次的供给,菜鸟希望打造更具性价比的品质服务,满足商家不断出现的新需求。”菜鸟集团CEO万霖表示。

六年前,由于市场上高质量快递供给不足,尤其是高性价比品质快递服务的稀缺,菜鸟速递开始着手搭建落地配网络,支撑天猫超市等阿里内部自营业务的发展,逐步将消费者体验提升到行业领先水平。

六年来,市场对品质快速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但供给持续紧缺。菜鸟的这张落地配网络也引发市场关注,不断有商家提出希望菜鸟开放自营物流能力。随着菜鸟搭建全国性的干线运输、转运网络,全面将落地配网络升级为具有跨区域配送、揽派一体的全国性快递网络,菜鸟速递正式推出。

6月28日,在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认养一头牛、青岛啤酒、添可、欧珀莱、盒马和银泰百货等客户与菜鸟速递签约,意味着菜鸟速递已全面向市场开放。同时菜鸟速递也接入菜鸟供应链,与菜鸟仓组成了优选仓配半日达服务,为商家提供仓配一体化的品质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

据介绍,乳业龙头伊利在天猫上的部分旗舰店去年开始试用菜鸟速递服务,物流问题投诉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货率也少了一倍,且老客户复购占比提升了10%。

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认为,菜鸟速递的推出,实质上是响应市场的需求,“菜鸟速递对快递市场来说是一种有益补充,消费市场容量足够大,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并不会与通达系等经济型快递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菜鸟速递是今年菜鸟重点建设的国内物流业务产品。菜鸟还在加快国际快递和海外本地快递的建设。据悉,未来十年,菜鸟将着力建设一张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网络,打造国内、跨境和海外本地等三大长链物流网络,同时形成末端驿站、物流地产和物流科技等三大短链业务。

稿源:新民晚报

2023年6月27日星期二

苹果我的照片流已无法上传图片

早些时候,苹果曾宣布,将在今年7月关闭iCloud的免费功能“My Photo Stream”(我的照片流),这一推出十余年的服务即将被弃用。近日,有用户发现,用户已经无法为我的照片流功能上传任何新的图片。

而根据苹果方面发布的公告,从6月26日起,新照片将停止从设备上传到“我的照片流”,在该日期之前上传到此服务的照片将在iCloud中保留30天(自上传日期起)。也就是说,最迟在7月26日中,iCloud中将不会保留任何通过该服务上传的图片,服务也正式关闭。

“My Photo Stream”服务于 2011 年由史蒂夫・乔布斯作为 iCloud 的一部分推出,可以自动将一个设备上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另一个设备上,无需手动同步。这项功能不占用免费的 5GB iCloud 存储空间,但只能存储 1000 个文件,并且不支持全分辨率同步。

苹果公司后来推出了 iCloud Photo Library(现在称为 iCloud Photos),作为一个功能齐全的照片和视频同步服务。iCloud Photos 需要付费订阅 iCloud 才能使用超过免费的 5GB iCloud 的存储空间,套餐从每月 0.99 美元起,可选 50GB 到 2TB 不等。

在关闭我的照片流服务的同时,苹果建议用户更换使用iCloud Photos服务,并给出了具体操作流程:

在iPhone、iPad或iPod touch上

1、打开照片并点击相册;

2、点击我的照片流>选择;

3、点击你想要保存的照片,然后点击分享按钮>保存图片。

在Mac上

1、打开照片应用,然后打开我的照片流相册;

2、选择你想要保存但目前不在你的照片库中的任何照片;

3、将它们从我的照片流相册拖到你的库中。

2023年6月26日星期一

喜马拉雅成为苹果播客认证托管平台

据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消息,6月25日,喜马拉雅宣布,即日起成为Apple播客认证托管平台。截至发稿时,喜马拉雅是Apple播客在中国大陆唯一认证的播客托管平台。

“播客”一词因Apple而生。近几年,播客在国内兴起,已成为年轻人的娱乐和生活方式。

在播客创作中,“播客托管”一直是创作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优秀的托管平台有利于创作者更高效地分发和管理播客内容。喜马拉雅作为国内播客创作者托管平台,目前托管播客专辑数超过2.6万张,平台中文播客用户数也超过1.6亿。此次与Apple播客达成合作,喜马拉雅将通过提供更加完善的托管服务推动中文播客生态发展。

通过托管服务,喜马拉雅将为播客创作者提供规范、安全的技术保障。为了提升播客内容收听体验,喜马拉雅在托管服务中采用新一代48K AAAC V2音频压缩方式,更有效地压缩音频信号并保留更多的音频信息细节。喜马拉雅的播客托管服务具备专业的数据分析功能,让创作更加便捷。

2023年6月24日星期六

Meta将在加拿大终止提供新闻服务

《华尔街日报》6月23日消息,Facebook母公司Meta周四表示,在加拿大议会通过一项迫使互联网巨头向新闻出版商付费的法案后,将终止在加拿大的Facebook和Instagram上提供新闻。

加拿大参议院周四批准了《在线新闻法案》(Online News Act),预计不久将正式通过。Meta在声明中说:“今天,我们确认,在《在线新闻法》生效之前,加拿大所有用户将无法在Facebook和Instagram上获取新闻。”

报道指出,加拿大“在线新闻法案”要求脸书和谷歌等互联网巨头付费使用当地媒体的新闻内容,这意味着加拿大成为继澳大利亚后第二个立法要求互联网公司为使用当地媒体新闻内容付费的国家。澳大利亚于 2021 年通过“新闻媒体与数字平台强制议价法案”。

谷歌对此抗议称,加拿大法律比澳大利亚更加严格,希望加拿大修改立法。多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也表态称,这些立法对他们的业务造成了影响。

加拿大内阁领导人特鲁多谴责称,Meta 和谷歌在反抗这个法案时,用了“霸凌的手段”。法案的主要起草人、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长 Pablo Rodriguez 也在声明中强调,这是加拿大民众对抗科技巨头的第一步。

稿源:IT之家

2023年6月23日星期五

美国FTC认为微软应该暂停收购动视暴雪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将于周四在联邦法庭上提出初步禁令,以暂时阻止微软690亿美元(备注:当前约4954.2亿元人民币)收购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他们认为在政府作出裁决之前应该先停止交易。

微软曾表示,“临时阻止”可能会破坏这笔交易,但法院通常不会考虑这种现实后果。如果法院暂停这笔交易,微软和动视暴雪就得将其原定于7月18日终止的协议延后。

在旧金山一家联邦法官预定为期五天的听证会上,反垄断执法机构将辩称,它需要让微软公司和动视暴雪公司在联邦法院就合并案作出裁决之前暂缓该交易,因为该机构的内部法院尚未就该交易是否损害了游戏行业的竞争状况作出裁决。

FTC担心,如果没有联邦法院采取行动,两家公司的合并“可能会改变动视暴雪的运营和商业计划”,并且可能导致微软获取敏感的企业信息。

据悉,FTC内部的行政听证会定于8月2日开始,而解决美国FTC的诉讼是微软和动视暴雪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完成这笔交易的关键反垄断战之一。

FTC认为,这笔交易将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也是游戏业务史上最大的一笔交易。它将使微软拥有“削弱或降低动视暴雪内容的能力和动机”,从而实质性地减少竞争。

此外,FTC曾在12月份要求其内部行政法庭阻止这笔交易,并表示该合并将使微软的Xbox游戏机独占动视暴雪游戏,而任天堂和索尼会被排除在外。

微软曾表示,这笔交易将有利于游戏玩家和游戏公司双方的利益,并已向FTC提出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同意书,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向包括索尼在内的竞争对手提供“使命召唤”游戏。

听证会将于6月22日开始,持续到6月29日。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和动视暴雪首席执行官鲍比・科迪克(Bobby Kotick)等高管都将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稿源:IT之家

2023年6月22日星期四

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实名举报知乎CEO周源

6月21日消息,亿欧网创始人黄渊普发布一封举报信,实名举报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恶意挑拨员工群体与企业主群体对立、严重破坏国内营商环境。黄渊普表示,恳请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我所说的情况;我愿意协助调查和调研,为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证据。

以下为公开信全文:

黄渊普:实名举报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恶意挑拨员工群体与企业主群体对立、严重破坏国内营商环境

尊敬的相关部门领导,我叫黄渊普,作为主要创始人做了一家叫“亿欧”《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的小公司,籍贯为湖南邵阳,户籍所在地在上海市长宁区,身份证号43052719xx10xx42xx,联系方式为:15810157304。我今天实名举报全国政协委员、知乎〔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通过其创立的知乎平台、设置不合理的机制恶意挑拨了员工群体与企业主群体对立、严重破坏了国内营商环境。

以下为我的陈述,我对我所说的话负责;

2023年6月20日上午,在听到一位创业者朋友抱怨自己在知乎平台上被人匿名诽谤的事情后,我也在知乎上搜索了一下自己的名字“黄渊普”。发现一个“提问”(目前知乎上已经被删)∶亿欧黄渊普会卷钱跑路吗?

这个提问由知乎的匿名用户以匿名的方式提出。但其实,亿欧是科创产业智库,商业模式主要是给科技企业提供研究、咨询、品牌等服务,主营业务应收账款较大,只有占营收非常小的会员和VIP服务采取先付款后提供服务的方式。

这个提问和描述十分恶意,把我本人与某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负责人做恶意对比。这个提问,在我发现它之前,它应该已经存在一段时间(知乎的“提问”不对外显示提问时间)。在我发现这个提问之前,它对我个人名誉已经造成了损害,对公司品牌和人才招聘也有不利影响。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遭遇这类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知乎上有“如何评价黄渊普”的提问,2016年时有“亿欧活不过两年、黄渊普把投资方架空了”、2022年时有“黄渊普被股东给捋掉了CEO职位”等不实回答;在另外一个知乎匿名提问里面有“黄渊普花钱买了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我虽然没听黄渊普说过英语,但据说英语非常差,靠花钱入读了纽约大学商学院”这样的诽谤回答。

对于个人名誉被诽谤,知乎官方的规则和回答是:“知乎有完善的社区治理机制,我们反对编造不实信息、恶意诽谤他人等行为。欢迎用户通过举报途径反馈给我们,平台将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和处理。”

民法典规定个人的名誉权受保护,如果平台上存在有涉及侮辱和诽谤的言论个人应该向平台举报,去删除这些言论,如果需要进一步维权的,可以起诉平台,然后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要求平台披露匿名用户的身份。

以上的规范,一定程度上能保护个人名誉,但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精力成本,受到匿名诽谤的当事人的维权成本都非常高。知乎目前正在进行的诉讼非常多,大多和个人名誉被知乎损害有关。即便维权成功,提出诉讼者个人的名誉损害没法得到有效补偿,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知乎平台受影响很小。

有指向性的匿名提问,例如“如何评价某某公司创始人”、“某某公司CEO是骗子吗? ”、“某某公司总裁会卷钱逃跑么?”,一般会吸引有恶意的人去回答,而持其它态度的人员一般没有动力回答,这造成的结果是:知乎上涉及企业主群体的绝大多数是匿名的恶意提问,其回答也绝大多数是匿名方式的恶意。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牵头发起的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提出以“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为工作目标,提出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整治网络戾气等问题。另外根据2021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的意见》,知乎是在推动形成恶意的网络生态、没履行好其基本的主体责任。

我提起公开批评后,知乎平台已经主动删除了我个人在其平台上的绝大多数不实信息。但知乎恶意的机制还没调整,还在发挥恶意的作用。知乎目前的机制,发布恶意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的门槛太低,事先缺合格审核、事后只删除了事。知乎需要去调整其发布提问和回答的机制,提升造谣的门槛和成本,比如限制匿名提问和回答,可以对被证明为造谣的信息打上造谣的标签等。

知乎的匿名提问和匿名回答机制,是为了保护民众的言论自由么?显然不是。受到诽谤后企业主往往需要去提供各项证明,成本非常大;很多企业,往往需要花钱(记为“营销费”)才能删除掉诽谤的信息。我调研了数十家企业主,他们在知乎上几乎都是负面评价,将近一半不得不采取花钱了事的方式。知乎作为上市公司,其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销服务收入为3.92亿元。

企业主是自己人,也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是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理应得到公平合理对待。知乎上所描绘的企业主群体,其主色调是负面,这与事实不符,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工作,客观上挑拨了广大员工群体和企业主群体的关系。

调整知乎的机制,这样的决策只有作为创始人和CEO的周源可以推动;其作为知名企业家,并且当选为了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其应该有企业家的同理心、更加懂平台的主体责任。很遗憾的是,知乎目前还是一个谣言充斥的大平台。

知乎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其作为获得多轮VC融资、目前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较大的业绩压力,其商业模式建立在用户量和用户活跃度上。提搞发提问和回答的门槛,虽然可以有效减少谣言,但不利于其发展用户和维持用户活跃度,从而影响其商业收入。

恳请有关部门介入,调查我上述所说的情况;我愿意协助调查和调研,为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