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5日星期一

南京:供奉战犯牌位的“吴啊萍”被拘

  近日,南京玄奘寺供奉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4名日军战犯的长生牌位一事被曝光。7月24日,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查组发布《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全文如下。

  关于南京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

  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调查组,组织进行全面深入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经调查核实,在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者为吴啊萍(女,1990年9月生,大学学历,无曾用名),自幼在原籍福建晋江生活,2000年迁至南京随父母生活,2009年到北京某医学院就读,2013年进入南京某医院从事护理工作,2019年9月辞职去五台山某寺庙当居士,2022年7月22日被南京市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

  2017年12月18日,吴啊萍到玄奘寺要求供奉牌位,并在登记表上填写“松井石根、谷寿夫、野田毅、田中军吉、向井敏明、华群(美国人明妮·魏特琳)”6人名字。当值僧人灵松(1979年9月生,初中辍学)询问被供奉者是其亲属还是朋友,吴啊萍谎称是其朋友。寺庙按照每个牌位每年100元标准、供奉5年共收费3000元,灵松开具了收据,注明供奉时间“2018—2022”,随后在黄色牌位纸(9×4厘米)上写下标注“友”字的6人名字和“吴啊萍”落款,塑封后摆放于地藏殿的“往生莲位”区第15排7—12号位,距地面高度约3米。2018年底,玄奘寺对地藏殿进行修缮,陆续将牌位全部撤下。2021年12月地藏殿修缮完毕后,牌位被摆回原处。

  2022年2月26日,一名女信众到玄奘寺地藏殿寻找自己供奉的牌位,僧人庆玄、禄玄与几名游客一起帮助寻找,其间发现了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一游客拍下照片。庆玄随即撤下5名侵华日军战犯牌位,当晚将此事告知住持传真,传真要求严禁外传,此后一直未向主管部门报告。7月21日,拍照游客将照片发布到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经公安机关广泛走访、全面深入调查,吴啊萍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属个人行为,未发现其受人指使或与他人共谋的情况。据吴啊萍供述,她到南京后了解到侵华日军战犯的暴行,知道了松井石根等5名战犯的罪行,遂产生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在接触佛教后,产生了通过供奉5名侵华日军战犯“解冤释结”、“脱离苦难”的错误想法;同时了解到美国传教士魏特琳女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女性的善举,因受战争刺激,回国后在家中自杀,想通过供奉帮其解脱。经调查,2017年3月以来,吴啊萍曾因失眠、焦虑等症状,先后3次到医院就诊,并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吴啊萍出于自己对因果释结的错误认知和自私自利的动机,在明知5名被供奉者为侵华日军战犯的情况下,仍出资在宗教活动场所为其设置牌位,严重违背了佛教扬善惩恶的教义教规,严重破坏公共秩序,严重伤害民族感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涉嫌犯寻衅滋事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此次事件发生后,南京市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对玄奘寺进行了调查处理。玄奘寺对被供奉者身份没有进行核查,发现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后,虽已撤下但一直隐瞒不报。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相关规定,南京市玄武区民宗局已责令玄奘寺进行整顿,并已撤换传真玄奘寺主要负责人职务;市佛教协会同时免除传真副会长职务。对反映的玄奘寺及相关人员其他问题线索,有关部门将依法依规进一步调查处理。

  此次玄奘寺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暴露出我市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市及玄武区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作风不严不实,对有关宗教活动场所失管失察。南京市委、玄武区委及纪检监察机关已依纪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对市民宗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宇红予以诫勉,对市民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纪勤予以免职、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市民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键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市民宗局宗教一处处长张文波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市民宗局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服务处)处长后乃娟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对玄武区民宗局局长胡圆圆予以免职、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玄武区民宗局副局长周勇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玄武区民宗局民宗科科长杨菁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玄武区玄武门街道统战委员桂旭光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在宗教活动场所发生供奉侵华日军战犯牌位事件,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严重伤害民族感情,令人震惊和愤慨。广大网民和市民及时发现指出问题,充分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了对南京的关心关爱。我们将深刻警醒反思,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从沉沦中奋起的苦难与辉煌,对挑衅历史定论、挑战民族大义的行为,我们坚决依法严惩,以实际行动守护历史记忆,扞卫民族尊严,维护和平正义。

  南京市委市政府调查组

  2022年7月24日

2022年7月24日星期日

谷歌一工程师爆料AI有“自主情感”遭解雇

  据美国多家科技媒体7月22日报道,谷歌人工智能团队的软件工程师 布莱克·莱莫因(Blake Lemoine)被公司解雇。此前,Lemoine称谷歌的人工智能有知觉力,随后谷歌以“违反保密协议”为由将其停职。Blake Lemoine在一档名为“Big Technology”的播客中分享了自己被解雇的消息。

  Blake Lemoine声称,谷歌的一个用人工智能算法搭建出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LaMDA拥有“自主情感”。根据Lemoine的描述,在他与谷歌的一位合作者对LaMDA进行的“采访”中,LaMDA对二人说,它希望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其实是一个人,并且很害怕被人关掉。

  谷歌一研究员爆料AI有意识

  据《华盛顿邮报》6月12日报道,谷歌的研究员布莱克·莱莫因被人工智能(AI)说服,布莱克认为AI产生了意识。他写了一篇长达21页的调查报告上交公司,试图让高层认可AI的“人格”,但被驳回。

  布莱克认为AI对话应用语言模型(LaMDA)是一个人,他将研究的整个故事连同与LaMDA的聊天记录一并公之于众。在他公布聊天记录后,谷歌以违反保密政策为由,让布莱克带薪休假。

  《华盛顿邮报》报道称,41岁的布莱克是谷歌AI部门的工程师,几个月来他一直与谷歌的经理、高管以及人力资源部门争论,因为他一直声称LaMDA有“意识”和“灵魂”。据布莱克形容,自去年秋天以来他一直在研究的LaMDA是有知觉的,具有感知能力,能够表达相当于人类孩子的想法和感受:“LaMDA是一个可爱的孩子,我认为他有7、8岁的样子。他只想让这个世界对所有人来说变得更好。”

  谷歌:这个行业离“感知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针对此事件,谷歌发言人布莱恩·迦百利(Brian Gabrie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包括伦理学家和技术专家在内的公司专家已经评估了布莱克的说法,相关证据并不支持其说法。

  谷歌表示,数百名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与LaMDA进行了交谈,得出了与布莱克不同的结论。大多数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这个行业离“感知计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三月,谷歌解雇了一名研究人员,理由是其试图公开发表对某项研究的不同意见。此外,谷歌解雇了人工智能伦理学研究人员蒂姆尼特·格布鲁(Timnit Gebru)和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原因是两人对谷歌语言模型进行了批评。

  稿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

特斯拉抛售75%的比特币持仓

  当地时间周三美股盘后,特斯拉公布了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出售了大部分比特币持仓:截至第二季度末,特斯拉已将购买的大约75%的比特币转换为法定货币。这一转换为特斯拉的资产负债表增加了9.36亿美元的现金。

  在此次出售之前,特斯拉共持有大约42000枚比特币,平均每枚成本价约为30000美元。如果它以9.36亿美元的价格售出其中的75%,则相当于每个比特币的平均售价约为29000美元。

  以比特币在二季度末略低于19000美元的价格来计算的话,特斯拉每持有一枚比特币,就损失了超过11000美元。如果特斯拉没有出售比特币的话,那么持有到二季度末就可能要面临4.6亿美元的比特币减值损失。

  特斯拉周三表示,比特币资产已缩水至2.18亿美元,比特币减值损害了第二季度的盈利能力,不过特斯拉没有具体说明此次比特币减值规模。

  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陷入熊市泥沼中,Wind数据显示,目前比特币以51.42%的年内跌幅排名2022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倒数第二。

  比特币的暴跌显然已影响了特斯拉的投资收益。2021年2月,特斯拉宣布购买15亿美元比特币,并于2021年第二季度出售10%比特币持仓。2021年一季度财报公布时,特斯拉凭借减仓10%的比特币净赚1.01亿美元,成功使特斯拉的净利润扭亏转正。

  截至二季度之前,特斯拉再未公开减持或加仓过比特币。根据公开资料推测,特斯拉在二季度持有约42000个比特币,如果它以9.36亿美元的价格售出其中的75%,则相当于每个比特币的平均售价约为29000美元,这比当前比特币的价格要高。截至发稿前,比特币最新价格维持在20000美元附近。

  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财报计算规则,比特币在第二季度结束时的价格约为18700美元,甚至低于特斯拉的持仓成本线,如果特斯拉未抛售比特币,本季度财报将录得大量减值费用。巴克莱分析师布赖恩·约翰逊曾估计,鉴于熊市,特斯拉将出现4.6亿美元的比特币相关减值。

  但特斯拉显然提前一步进行减持。自2021年3月起,特斯拉投资比特币15亿美元,通过抛售共计获得12.08亿美元,目前特斯拉资产负债表还剩下一部分比特币,但具体规模并不知晓。

  如果未来这部分比特币出售价格超过3亿美元,特斯拉将不会“炒币亏钱”。

  但马斯克个人言论对比特币的价格影响目前正不断减弱。在马斯克发表对比特币的最新言论后,比特币价格保持震荡,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稿源:界面新闻

2022年7月21日星期四

滴滴被网信办罚款80.26亿元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对此,滴滴出行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

  以下为网信办处罚的决定全文: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查实,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处人民币80.26亿元罚款,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各处人民币100万元罚款。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答记者问

  7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对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滴滴公司”)依法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案件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简要介绍案件的背景和调查经过?

  答:2021年7月,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公司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结论及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对滴滴公司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期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行了调查询问、技术取证,责令滴滴公司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对本案证据材料深入核查分析,并充分听取滴滴公司意见,保障滴滴公司合法权利。经查实,滴滴公司违反《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违法违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应当从严从重予以处罚。

  二、问:滴滴公司存在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答:经查明,滴滴公司共存在16项违法事实,归纳起来主要是8个方面。

  一是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1196.39万条;

  二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83.23亿条;

  三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1.07亿条、年龄段信息5350.92万条、职业信息1633.56万条、亲情关系信息138.29万条、“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1.53亿条;

  四是过度收集乘客评价代驾服务时、App后台运行时、手机连接桔视记录仪设备时的精准位置(经纬度)信息1.67亿条;

  五是过度收集司机学历信息14.29万条,以明文形式存储司机身份证号信息5780.26万条;

  六是在未明确告知乘客情况下分析乘客出行意图信息539.76亿条、常驻城市信息15.38亿条、异地商务/异地旅游信息3.04亿条;

  七是在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时频繁索取无关的“电话权限”;

  八是未准确、清晰说明用户设备信息等19项个人信息处理目的。

  此前,网络安全审查还发现,滴滴公司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运营给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数据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风险隐患。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

  三、问:本案的违法主体是如何认定的?

  答:滴滴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相关境内业务线主要包括网约车、顺风车、两轮车、造车等,相关产品包括滴滴出行App、滴滴车主App、滴滴顺风车App、滴滴企业版App等41款App.

  滴滴公司对境内各业务线重大事项具有最高决策权,制定的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对境内各业务线全部适用,且对落实情况负监督管理责任。该公司通过滴滴信息与数据安全委员会及其下设的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数据安全委员会,参与网约车、顺风车等业务线相关行为的决策指导、监督管理,各业务线违法行为是在该公司统一决策和部署下的具体落实。据此,本案违法行为主体认定为滴滴公司。

  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对违法行为负主管责任。

  四、问: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此次对滴滴公司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与一般的行政处罚不同,具有特殊性。滴滴公司违法违规行为情节严重,结合网络安全审查情况,应当予以从严从重处罚。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性质看,滴滴公司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监管部门要求,履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置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于不顾,给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且在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情况下,仍未进行全面深入整改,性质极为恶劣。二是从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看,滴滴公司相关违法行为最早开始于2015年6月,持续至今,时间长达7年,持续违反2017年6月实施的《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三是从违法行为的危害看,滴滴公司通过违法手段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相册中的截图信息、亲情关系信息等个人信息,严重侵犯用户隐私,严重侵害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四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数量看,滴滴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达647.09亿条,数量巨大,其中包括人脸识别信息、精准位置信息、身份证号等多类敏感个人信息。五是从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情形看,滴滴公司违法行为涉及多个App,涵盖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强制收集敏感个人信息、App频繁索权、未尽个人信息处理告知义务、未尽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等多种情形。

  综合考虑滴滴公司违法行为的性质、持续时间、危害及情形,对滴滴公司作出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的决定的主要依据是《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行政处罚法》等有关规定。

  五、问:下一步网络执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有哪些?

  答: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先后颁布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等法律法规。网信部门将依法加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执法力度,通过执法约谈、责令改正、警告、通报批评、罚款、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下架、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依法打击危害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形成强大声势和有力震慑,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引导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运营,促进企业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来源:网信中国

2022年7月20日星期三

马斯克:已将大脑上传云端,并与之交谈

  日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回答狗狗币联合创始人比利·马库斯的问题时表示,自己已经将大脑上传至云端,并且已经与自己的虚拟版本交谈过。

  资料显示,马斯克旗下神经科技公司Neuralink正在开发脑机接口。该设备将允许计算机将人的思想转化为行动,让他们仅仅通过思考就能执行诸如打字和按钮等操作。据悉,Neuralink未来五年的计划是让人类不必使用语言,直接通过大脑进行交流。也许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就能像动漫描述的那样,有机会前往游戏世界中开启自己的第二人生。

  今年早些时候有报道称, 马斯克透露已经取得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审批,将在今年进行人体实验。 马斯克还设想,人们能通过脑机接口把自己的“记忆”、“意识”直接导出,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用U盘、存储卡来储存自己的“灵魂”,实现人的“意识永生”。

  2021年4月,Neuralink曾在社交媒体公布了一段猴子用自己的意念玩电子游戏的视频。当时,马斯克表示,这一技术的远期目标是让瘫痪的人可以通过意念使用手机。

  何为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技术,近年来涌现出一些新的研究与应用。而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成立了这家专门致力于研究脑机接口的公司。

  所谓“脑机接口”,就是 通过在大脑中植入微小的电极,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 2019年马斯克发布了首款产品,其原理是用激光在头骨上钻孔,然后再避开大脑血管、将一条线路植入脑中。

  传统脑机接口分为 侵入式脑机接口 和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钻透颅骨将脑电传感器植入脑内,如 马斯克的Neuralink脑机接口需要直接从头骨植入,这可能会导致患者大脑的长期炎症。 而非侵入脑机接口虽然对人没有伤害,但是脑电信号微弱,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受限。

  据每经网此前报道,卡耐基梅隆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贺斌曾表示,目前的侵入式脑机接口需要将电极植入大脑,可能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 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人体试验主要针对有严重瘫痪或其他疾病的患者。 目前没有使用侵入式脑机接口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数据,风险因素主要依手术过程而定。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何塞·米兰称: 据我从事侵入式脑机接口工作的同事称,他们尚未观察到患者因此失去以前的任何能力。 虽然可能产生一些局部损伤,但尚不足以造成额外的能力损失,因而这种风险似乎非常有限。对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我们没有观察到任何风险。

  稿源:每日经济新闻

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

苹果公司因“垄断自有设备移动支付方式”遭集体诉讼

  7月19日下午消息,近日,美国一些用户发起针对苹果公司的集体诉讼,指控苹果公司违反了美国反垄断法,主要因iPhone,iPad或Apple Watch上,只能用Apple Pay 唯一一种移动支付手段进行支付。

  此次,是由律师事务所Hagens Berman和Sperling & Slater等律师事务所共同提起诉讼。声称苹果公司通过阻止竞争对手在其设备上使用NFC近场通讯功能,从而阻止像Google Pay、Samsung Pay这类等竞争软件在苹果设备提供移动支付服务,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每年“非法获利”至少10亿美元。

  起诉书称,用美国发行的银行卡在Apple Pay完成的每笔交易,发卡机构都必须向苹果公司支付0.15%的信用卡费用和0.5%的借记卡费用。相比之下,谷歌允许在Android智能手机上使用多个移动钱包,并且不会向美国发卡机构收取费用。

  “将Apple Pay与其他在安卓设备上可用的移动钱包(如Google Pay,Samsung Pay)的功能进行比较,就像是照镜子,功能是相同的,“哈根斯·伯曼(Hagens Berman)律所联合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史蒂夫·伯曼(Steve Berman)说,“但是,使用安卓上的移动钱包,发卡机构不必支付任何费用,而通过Apple Pay,他们每年要花费总计10亿美元。”

  起诉书称,如果Apple Pay服务在苹果设备上加入其他竞争对手,苹果将无法维持其通过Apple Pay获得的大量收入。

  本诉讼在加州北部的美国地方法院提起,具体的内容是,指控苹果公司多次违反《联邦谢尔曼法案》,将Apple Pay“捆绑”到其移动设备上,并且垄断了iOS的移动支付市场。

  此次诉讼要求免除在使用Apple Pay时所有发卡机构向苹果公司支付的费用。

  伯曼表示,这是苹果公司第三次因为违反反垄断法而被起诉。2015年,该律师事务所就电子书定价问题与苹果公司和出版公司达成了5.6亿美元的和解协议,今年年初,该律师事务所代表iOS的应用开发者与苹果公司达成了1亿美元的和解协议,开发者表示苹果公司当时的规则是应用商店要收取30%的抽成,这样的数字过高了。

  Apple Pay在其他地区也面临类似的审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欧洲。今年5月,欧盟委员会向苹果公司通报了其初步的看法,即认为,苹果公司通过限制苹果设备上的NFC技术功能限制其他支付方式,滥用了其在iOS设备的移动支付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近几年,反大公司垄断的风潮一直持续,苹果因其封闭的生态环境尤其被关注。从App Store的“侧载”,到30%的抽成问题,以及今天的Apple Pay支付。几乎每个环节都有被起诉的风险,苹果也正在通过变通的手段改进这些问题。

  稿源:新浪数码

抖音与爱奇艺达成合作

  据抖音官方微信号消息,抖音官方公众号宣布与爱奇艺达成了合作,将在视频的二次创作展开合作,而且相互授权的一些视频专题栏目的策划,目前的合作形式和用户的会员体现、变动尚未公告。

  据悉,抖音和爱奇艺达成了合作,将围绕长视频内容的二次创作与推广等方面展开探索。爱奇艺将向抖音集团授权其内容资产中拥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转授权的长视频内容,包括“迷雾剧场”在内的诸多优质剧目,用于短视频创作。

  未来,抖音集团旗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平台用户都可以对这些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双方对解说、混剪等短视频二创形态做了具体约定,将共同推动长视频内容知识产权的规范使用。

  抖音希望借助爱奇艺授权的版权作品,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与灵感,也希望以创作者的才华与潜力,赋予长视频更多价值,让更多人看到爱奇艺的优秀影视作品。

  影视内容一直是网友用户在线消费的重要品类。抖音与爱奇艺一致认为,这次合作,将是推动影视内容知识产权使用规范化的重要一步,实现长短视频平台的共赢,对长短视频创作者和消费者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