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6日星期三

黑客网上兜售海量中国公民数据

  一个匿名黑客或黑客组织正出售其窃取的海量中国公民数据,其中一些数据经核实是真实的。如果此事得到证实,将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个人数据泄露事件之一。

  该黑客上周四在一个高人气网络犯罪论坛上发帖,将相关数据待售一事广而告之,据这则帖子,该数据缓存据称包括数十亿条记录,含有涉及10亿中国公民的数据。这则帖子从上周末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给泄露出来的相关数据定价10比特币(约合20万美元)。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黑客声称的此番攻击令人震惊,不仅因其所称的规模之大(若确有其事,这将是有记录以来规模最大的黑客攻击之一,也是中国遭遇的最大规模已知黑客攻击),还因为该政府数据库所含信息的敏感性。

  上述黑客发布了一份据其所说包括75万条记录的数据样本,内含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生日和出生地,以及详细的警情信息。其中既涉及小偷小摸、网络欺诈等案件,也有家暴报警记录之类,最早的案子可追溯到1995年,最近的则是2019年。

  虽然数据泄露的范围仍未得到证实,但记者按照泄露记录中所列号码打电话,核实了其中一些信息的真实性。有五个人证实了所有被泄数据,其中包括很难从警方以外的其他渠道获得的报案细节。还有四个人在确认了名字等基本信息是真的后就挂断了电话。

  一位女士被泄露信息的准确性惊呆了,询问有关她的信息是否来自于她被偷的iPhone,她在2016年曾就此事报过案。

  另一位姓Wei的男士在听说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后叹了一口气,说大家都在裸奔——这是中国的流行俚语,表示缺乏隐私。根据黑客公布的案件记录,Wei当初被网络骗子忽悠加入了一个投资计划,被骗了人民币3万元。

  不过,网络安全专家仍持谨慎看法,并不完全相信黑客的所有说法。

  驻澳大利亚的网络安全顾问Troy Hunt说,该数据库的庞大规模(会涵盖中国14亿人口中的大多数)引起了一些怀疑,发帖用户的匿名属性也令人生疑。

  Hunt表示,虽然大多数黑客是受经济动机驱使,但索要大笔钱财的行为也增加了上述说法被夸大或作假的可能性。

  记者尝试拨打的其中几个电话号码要么无效,要么不再使用。在中国,手机用户每隔几年就更换号码的情况并不少见。

  上海市警方和宣传部门以及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在上述数据库被公开出售的论坛上,黑客或黑客组织声称此次攻击的目标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9988.HK, BABA, 简称:阿里巴巴)旗下云计算子公司阿里云(Aliyun),他们称上海警方的数据库就被托管在阿里云平台上。

  阿里巴巴表示,已知晓此事,正在进行调查。

  加密货币交易所币安(Binance)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周一发推文称,该公司曾检测到上述黑客入侵,并加强了对可能受影响的用户的验证。币安没有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近年来,全球数据泄露问题相当严重。根据网络安全公司Risk Based Security的数据,2021年共有4,145起公开披露的泄露事件,总计有超过220亿份记录泄露。

  不过,如此大规模的数据泄露在中国会尤其敏感。中国黑市数据经纪商一度大肆贩卖个人信息。过去几年,中国政府加大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在2021年通过了《个人信息保护法》(Personal Information Protection Law),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数据泄露的程度已令人忍无可忍,民众怨声载道。

  然而,这些行动专门针对企业,为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收集信息留下了广泛余地。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这样的泄露可能会对受影响个人造成持久和不可预测的后果。

  “想从互联网上删除你的信息,就好比想从泳池里清除尿液一样,”Hunt表示。“这些信息只是进入了一个由已曝光数据集合成的大熔炉,你不知道各条信息分别来自哪里。”

  Hunt还称,这次泄露事件凸显出,对于防止公民数据被黑客攻击并发布到网上供人访问,中国庞大的互联网过滤系统几乎无计可施。

  他称:“尽管中国尽了最大努力,但互联网真的没有边界。”

  来源:华尔街日报,作者:Karen Hao、Rachel Liang

2022年7月5日星期二

《暗黑破坏神:不朽》亚太区7月8日上线

  今日(7月4日)暴雪官方宣布,《暗黑破坏神:不朽》PC端预下载已开启,游戏,需要27GB储存空间。亚太地区将于7月8日正式上线,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

  安装步骤:

  下载、安装并启动Battle.net应用程序。建立一个Battle.net帐号,或使用已有的帐号登入。

  开启Battle.net,并允许该应用程式下载任何可用的更新。

  选择“游戏”>《暗黑破坏神:不朽》,并点击“安装”。在安装完成后,只要点击“进行游戏”即可启动游戏。

  为了在PC版和移动版《暗黑破坏神:不朽》之间无缝接轨,你必须拥有Battle.net帐号。登入Battle.net后可继续你的进度。由于游戏不支持转换服务器,暴雪基于中文与英文分别列出了亚太地区服务器名单,方便玩家选择服务器加入。

  官方表示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候,开发团队正努力完善游戏体验与顺畅的服务器,让玩家能在上市当日享受3A级恶魔杀戮体验。《暗黑破坏神:不朽》国服上线时间暂未公开,虽然iOS商店显示游戏将于7月31日上线,但可能只是占位符。

  稿源:3DMGame

谷歌屏蔽多个涉及黑客租赁服务的域名

  Google表示,已通过Safe Browsing服务封锁了遭到黑客租赁服务所利用的数十个域名,并公布黑客租赁服务的生态。Google的威胁分析小组(Threat Analysis Group,TAG)不仅长期追踪位于全球的逾30家商业黑客公司,亦密切观察日益茁壮的黑客租赁(hack-for-hire)服务。

  前者主要销售黑客工具或能力予客户,并由客户自行操作,而后者则是直接代客攻击,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替原本缺乏攻击能力的客户提供服务。

  TAG发现,有的黑客租赁服务在各大地下论坛揽客,有的则相对低调,仅提供特定客户服务,例如有些位于印度的黑客租赁服务只与某些私人调查服务合作。

  TAG主要公布了在印度、俄罗斯与阿联酋的黑客租赁服务,例如在印度发现有些从事黑客租赁服务的黑客曾在当地知名信息安全公司工作过,在俄罗斯发现的黑客租赁服务也是为了窃取电子邮件或社交网站的凭证。

  由于这些黑客租赁服务绝大多数都是通过钓鱼来取得目标对象的凭证,因此它们也建立了不少仿冒合法域名名称的网钓网站,Google则已将这数十个域名名称全数列入了Safe Browsing中,以协助浏览器用户躲过这些恶意网站。

  Safe Browsing是Google建立的恶意网站数据库,包括 Google Chrome、Safari、Firefox、Vivaldi及Brave等众多浏览器都已采用该数据库来保障用户的安全。

  稿源:DoNews

2022年7月2日星期六

QQ盗号背后:用户授权第三方平台,数据易泄露

  6月27日凌晨,张华(化名)被久未联系的好友电话叫醒。电话那头,好友告诉他,他的QQ被盗号了,账号给100多名QQ好友发了不雅信息和图片。 “大型社死现场!”张华感慨。他已使用QQ账号10多年,每月登陆几次。

  张华的经历并非个例。6月26日晚间,全国多地网友爆料称,QQ平台出现大规模用户被盗号事件,被盗的QQ号深夜向多个好友及群聊发送不雅色情图片。

  对此,腾讯QQ官方6月27日发表声明称,调查发现事件主要原因系用户扫描不法分子伪造的游戏登陆二维码并授权登陆,该登陆行为被黑产团伙劫持并记录,随后被不法分子利用发送不良图片广告。

  涉事的第三方平台超星学习通客服此前回复澎湃新闻称,QQ账号被盗与平台没有关系。

  稍早前,6月21日,该公司曾就“疑似学习通APP用户数据泄露”一事发布声明称,学习通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已经介入调查。

  相关律师分析认为,一旦查实黑产盗取大量QQ账号发布不雅图片,就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系统罪。

  有网络安全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QQ生态非常开放,用户数据不仅可以授权给很多游戏平台,还可以授权给其他第三方社交媒体平台,在授权的过程中,用户的数据也顺带授权过去;此次事件,更多的责任可能在QQ授权的第三方平台。

  QQ用户授权第三方平台时数据易泄露

  2007年,张华注册了QQ号。最初,张华用QQ来聊天、玩小游戏。回忆起此前用QQ的时光,张华说“算是一种童年的回忆。”

  QQ空间互踩、QQ游戏大厅里的斗地主小游戏,让张华印象深刻。他对QQ有一种情结,即便随着各种社交媒体的普及应用,他还是会时不时登陆QQ。慢慢地,QQ在他看来成了一个用来联系旧时好友的小角落,“会时不时登陆进去看看有没有消息遗落”。

  此次“QQ盗号”事件里,张华有100多位QQ好友收到了用张华QQ号发送的色情图片和链接。盗号事件发生后,张华曾向平台提起申诉,“后来我的QQ号解封了,把那些被盗号之后发的内容全部都自动撤回了”。

  张左也是QQ的资深用户。2009年,他在网吧注册了QQ账号,一用就是13年。QQ也是他最常使用的软件之一。

  最初,张左这个QQ号主要用来打游戏,那时的游戏有QQ堂、穿越火线、地下城勇士等。对他来说,当时QQ的社交作用不大。在智能手机还没普及的年代,他登录QQ主要还是在电脑上。到了初中,他才逐渐接触有“手机QQ”软件的手机。高中年代,他的个别同学已经拥有了能登录QQ的手机。

  那时,张左的QQ号就被盗过几次,他通过平台的安全中心找回了账号。最让他气愤的一次是,他在网吧用完电脑后,忘记退出QQ就离开了,而此后使用这台电脑的人,恶作剧般地把他QQ上的好友全部删掉,并修改了他的昵称和签名。他通过QQ的找回好友功能,才找回了被删掉的好友。

  张左称,初中和高中时代,QQ似乎还没有“建群聊”的概念,老师发通知更多的是在班里或者通过校园通发信息给家长。到了大学,QQ似乎承担了更多社交上的功能。分离的初中和高中同学,主要通过QQ联系,大学班级建了群聊,老师在群里发学习资料或发公告。

  在张左看来,微信和QQ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微信更多地掺杂着工作属性,而QQ则“是自由的”,用户群体更年轻。作为资深的QQ用户,即便在微信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使用QQ,发空间动态,还在几年前花六七百元购买了QQ会员。

  此次腾讯QQ号被盗,问题可能出在哪个环节呢?

  来自数美科技黑产研究院专家宇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分析认为,QQ生态相对来说较为开放,本身用户体量大。由于生态非常开放,用户数据不仅可以授权给很多游戏平台,还可以授权给其他第三方社交媒体平台,在授权的过程中,用户的数据也顺带授权过去。

  该专家分析称,“此次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本身更多的责任可能并不在于QQ,而是在QQ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该专家表示,在这样多的应用相互交互的情况下,去做数据安全包括账号的安全,难度会大非常多。

  澎湃新闻注意到,腾讯QQ在其官方声明中提到,提醒广大用户,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在非常用环境下登陆账号时要提高安全警惕,防范账号被盗的风险。

  盗号背后的黑产,或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系统罪

  近年来,黑产链利用QQ诈骗牟利的事情时有发生。

  数美科技黑产研究院专家宇航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黑产盗号,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赚钱。被盗的账号或一些被恶意注册的账号,会经常散布赌博网站、色情网站链接,欺骗QQ好友转账。

  “一旦有好友点进去,网站就会给被盗号者提供对应的钱数。假设被盗号的人有一万个QQ好友,并且给每个好友都发了链接,总共100万条,链接假设有10万个人点进去,最终这10万条链接中的每一条,盗号者都会获得对应的收益,色情网站也是一样的。”宇航说。

  此外,宇航举例称,还存在另一类情况。例如,被盗的QQ号码在QQ空间或群里发了一条链接,显示可以免费领皮肤等信息,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后发现,钓鱼网站与官网做得相似度很高,只有网站域名不一样。用户点击进钓鱼网站输入个人信息后,钓鱼网站会自动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输入信息越多,钓鱼网站收获的信息越多。它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例如进行电信诈骗,或者冒充某个活动工作人员要求用户缴纳保证金。”

  宇航认为,危害性最大的,并不是直接露骨的文字图片,而是伪装成好友发博彩网站链接,并以自身发财赚钱的经历诱惑用户。

  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萍向澎湃新闻介绍,近年来QQ账号被盗的情况一直存在,或可说明QQ官方对用户隐私保护的监管存在一定漏洞,所以黑产才选择QQ这样有一定用户基础的平台作为违法犯罪的“作案现场”。

  李萍认为,很多用户已改用微信,QQ已不是主流社交软件,账号被黑后少有人找回,也少有人主张权利;QQ账号虽被弃置,但其中存在着大量的隐私资料以及相关联系人信息。这就好比窃贼进入一个放有财物的空房子,任取财物却较少有风险。

  李萍坦言,目前腾讯QQ官方已向社会做出回应,正在收集整理黑产团伙的犯罪证据,若是腾讯后期可以向警方提供相关犯罪证据,警方则会依法立案调查。一旦查实黑产盗取大量QQ账号发布不雅图片,就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系统罪,如果存在利用QQ账户进行金融诈骗、盗窃等行为,还构成诈骗罪或者盗窃罪。

  澎湃新闻以“QQ盗号”为关键词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相关裁判文书网共有20份,大部分判决书披露盗号者最后以诈骗罪或其他罪判刑三年以下。

  一则广西2021年的判决书载明,被告人磨某相伙同被告人磨某礼、黄某绵,以非法途径获取他人QQ账户和登录密码等信息,冒充该QQ账户持有人向该账户的好友发送消息,谎称朋友住院急需用钱,虚构已经转款给被害人的截图,后要求被害人向其指定的支付宝、微信等账户转款从而骗取财物。

  最终,磨某相、磨某礼及黄某绵三人被犯诈骗罪,分别被判刑并处罚金。该案中,被告人彭肖某某、磨某诗、磨某礼、陆某德、磨某礼、谢某京、宋某业等人也因使用同样手段实施诈骗被判刑。

  此外,前述被告人使用的工具,是被告人廖某彬创建的远程操控木马软件(钓鱼网站链接),租赁期间廖某彬通过网络负责木马软件的授权、维护、更新。廖某彬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被判刑。

  专家: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套密码

  曲芒(化名)曾经历过两次QQ被盗号。

  曲芒读大一时,曾遇到过朋友QQ被盗号的情况。“我当时的同班同学,还没见过面,过了几天,就给我发了消息,说给她充话费。”当时曲芒觉得奇怪,于是没有充,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同班同学的QQ号被盗了,是骗子冒充了她。

  2016年,曲芒自己的QQ号被盗了。黑客冒充她,向曲芒的QQ好友借钱,“我几个好朋友真的以为盗号的骗子是我,直接转账了”。在好友的提醒下,曲芒赶紧向QQ中心申诉找回账号。

  曲芒称,当时被盗金额总共未超过500元。她猜测,盗号和她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有关。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从近五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宇航认为,大家对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意识一直在增强,盗号的现象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QQ早期盗号现象蛮的,但现在相对较少,现在对于QQ账号的管控其实是比较好的。”

  此外,宇航表示,近两年,国家对于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很强,公安系统都会打击网络诈骗,综合分析来看,近两年的诈骗案件相较于以前也有所缓解。

  被盗号后,如何减少个人损失?

  从用户角度来看,宇航建议,每个用户都应该去检查一下QQ号是否真的被利用了。如果被盗号了,应该尽快去拿常用的密码做一次整体更新。“我们需要有这种常见的安全意识,因为我们并不确定黑客通过这些手段拿到了具体怎样的信息。

  其次,注意将银行卡密码等关键密码设置的生日信息等隔离开,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套密码。此外,非官方渠道的二维码、链接、网站、应用尽量不要使用,避免信息泄露。

  对于平台运营者,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数字经济法律事务部执行主任孟博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网络运营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诚信原则,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安全风险;在发生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按照规定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稿源:澎湃新闻

2022年6月30日星期四

美FCC成员要求苹果谷歌从商店中下架TikTok

  6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委员共和党成员布伦丹·卡尔(Brendan Carr)呼吁苹果和谷歌从他们的应用商店中移除中国短视频程序抖音的海外版TikTok。

  据悉,卡尔公开了写给苹果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和桑达·皮采(Sundar Pichai)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写道:“TikTok相当于一种复杂的监控工具,可以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在卡尔致信苹果和谷歌两家公司的一周前,美国新闻网站BuzzFeed披露说,尽管TikTok表示是由美国的安全团队决定谁能获取美国用户的数据,但是TikTok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的雇员多次获取美国用户的非公开数据。

  TikTok一位发言人此前表示,BuzzFeed最近的报道显示的正是TikTok正在解决对美国用户数据被美国境外员工获取的担忧。这位发言人没有具体回应卡尔的信,只是表示,TikTok现在已通过甲骨文(Oracle)云基础设施传输所有美国用户数据,并且继续努力为美国数据提供更多保护。

  但卡尔认为,TikTok将美国用户数据存储在美国的甲骨文服务器上并不能解决安全担忧。他表示TikTok的行为模式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多条涉及隐私以及数据搜集使用的政策相违背。

  但是他的请求可能并不得获得支持,因为FCC无权监管应用商店,而且该机构的议程主要由其民主党籍主席制定。

  早在2020年,唐纳德 · 特朗普总统签署了两项旨在禁止 TikTok 在美国使用的行政命令。2021年6月,拜登政府废除了前任的TikTok禁令,代之以一个新的程序来审查这类应用是否构成威胁。

  稿源:和讯网

2022年6月27日星期一

腾讯回应“QQ大规模盗号”

  近日,有大量用户通过社交平台反馈称,自己或朋友的QQ号出现被盗号的情况,收到多个朋友发来的不良图片。

  6月27日,腾讯QQ官微发布声明称:6月26日晚上10点左右,收到部分用户反馈QQ号码被盗。QQ安全团队高度重视并立即展开调查,发现主要原因系用户扫描过不法分子伪造的游戏登录二维码并授权登录,该登录行为被黑产团伙劫持并记录,随后被不法分子利用发送不良图片广告。

  确认原因后,QQ第一时间组织安全技术力量,积极对抗黑产作恶,目前受影响范围已得到控制,受此事件影响的用户帐号也于今日凌晨陆续恢复正常使用。

  “对于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目前我们正在收集整理黑产团伙的犯罪证据,后续将根据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保护平台及用户的正当权益。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在非常用环境下登录帐号时要提高安全警惕,防范帐号被盗风险。”QQ表示。

  稿源:澎湃新闻

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规定》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申请注册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账号,以及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在账号信息中加注专门标识;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合理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地信息,便于公众为公共利益实施监督;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公众账号的运营主体、注册运营地址、内容生产类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效联系方式、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地等信息。

  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全文:

  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管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互联网用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注册、使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及其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网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诚实信用,不得损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 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行业标准、行业准则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指导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制定完善服务规范、加强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安全管理、依法提供服务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账号信息注册和使用

  第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和公开互联网用户账号管理规则、平台公约,与互联网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账号信息注册、使用和管理相关权利义务。

  第七条 互联网个人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含有职业信息的,应当与个人真实职业信息相一致。

  互联网机构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应当与机构名称、标识等相一致,与机构性质、经营范围和所属行业类型等相符合。

  第八条 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二)假冒、仿冒、捏造政党、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名称、标识等;(三)假冒、仿冒、捏造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名称、标识等;(四)假冒、仿冒、捏造新闻网站、报刊社、广播电视机构、通讯社等新闻媒体的名称、标识等,或者擅自使用“新闻”、“报道”等具有新闻属性的名称、标识等;(五)假冒、仿冒、恶意关联国家行政区域、机构所在地、标志性建筑物等重要空间的地理名称、标识等;(六)以损害公共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为目的,故意夹带二维码、网址、邮箱、联系方式等,或者使用同音、谐音、相近的文字、数字、符号和字母等;(七)含有名不副实、夸大其词等可能使公众受骗或者产生误解的内容;(八)含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的,应当对申请注册相关账号信息的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虚假注册的,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第十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互联网用户在注册时提交的和使用中拟变更的账号信息进行核验,发现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应当不予注册或者变更账号信息。

  对账号信息中含有“中国”、“中华”、“中央”、“全国”、“国家”等内容,或者含有党旗、党徽、国旗、国歌、国徽等党和国家象征和标志的,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从严核验。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被依法依约关闭的账号重新注册;对注册与其关联度高的账号信息,应当对相关信息从严核验。

  第十一条 对于互联网用户申请注册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等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账号,或者申请注册从事经济、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信息内容生产的账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其提供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相关材料,予以核验并在账号信息中加注专门标识。

  第十二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合理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账号的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地信息,便于公众为公共利益实施监督。

  第十三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页面,展示公众账号的运营主体、注册运营地址、内容生产类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有效联系方式、互联网协议(IP)地址归属地等信息。

  第三章 账号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履行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主体责任,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真实身份信息认证、账号信息核验、信息内容安全、生态治理、应急处置、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账号信息动态核验制度,适时核验存量账号信息,发现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应当暂停提供服务并通知用户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终止提供服务。

  第十六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保护和处理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中的个人信息,并采取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

  第十七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提醒、限期改正、限制账号功能、暂停使用、关闭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及时向网信等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互联网用户账号信用管理体系,将账号信息相关信用评价作为账号信用管理的重要参考指标,并据以提供相应服务。

  第十九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显着位置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健全受理、甄别、处置、反馈等机制,明确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处理用户和公众投诉举报。

  第四章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网信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建立健全信息共享、会商通报、联合执法、案件督办等工作机制,协同开展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 网信部门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管理互联网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情况实施监督检查。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数据等支持和协助。

  发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存在较大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可以要求其采取暂停信息更新、用户账号注册或者其他相关服务等措施。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要求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消除隐患。

  第二十二条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违反本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罚。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的,由省级以上网信部门依据职责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是指互联网用户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注册、使用的名称、头像、封面、简介、签名、认证信息等用于标识用户账号的信息。

  (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信息发布和应用平台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搜索引擎、即时通讯、交互式信息服务、网络直播、应用软件下载等互联网服务的主体。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2022年8月1日施行。本规定施行之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本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