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日星期三

谷歌移除俄媒新闻相关功能

  谷歌公司证实,它已把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等获俄罗斯官方资助的出版机构的新闻相关功能移除。

  路透社报道,谷歌全球事务总裁肯特沃克周二(3月1日)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面对一场非同寻常的危机,我们决定采取非同寻常的措施来阻止错误信息的传播与阻断线上的虚假信息活动。”

  Facebook母公司Meta也在同日宣布,Meta平台正在全球范围内把受俄罗斯官方控制媒体的Facebook页面、Instagram帐户内容,以及与这些媒体链接的贴子降级。

  另据彭博社,苹果公司周二宣布停止在俄罗斯销售iPhone智能手机和其他备受欢迎的技术产品,在俄罗斯境外地区也无法再下载RT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Sputnik)的应用。

  苹果公司说,该公司“与所有因暴力而遭受苦难的人站在一起”。

  稿源:早报网

欧洲官员要求大型科技公司对俄罗斯采取行动

  俄乌冲突日益胶着,各方压力之下战场也蔓延到互联网。近日,部分欧洲官员要求各大型科技公司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对俄罗斯官方媒体进行限制,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宣传、阻止其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盈利等措施。

  Meta将与各国政府合作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月28日报道,由于欧洲官员要求大型科技公司通过其媒体平台采取行动,以限制社交媒体平台上各种亲俄的宣传,并推动乌克兰危机与互联网上不断升级的信息战的解决,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与油管(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近日都对俄罗斯官方媒体采取了更为强硬的措施。各个大型科技公司均表示,他们正在采取新的措施以保护该地区用户的安全。

  脸书(Facebook)采取的回应最为迅速。据半岛电视台2月28日报道,由于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仍在继续,脸书的母公司Meta宣布将限制欧盟国家访问俄罗斯国家媒体“今日俄罗斯”(RT)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Meta的全球事务总裁尼克·克莱格(Nick Clegg)表示:“Meta已经收到一些国家政府与欧盟的要求,对俄罗斯的官方媒体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他还表示,Meta将继续就该事项与各国政府密切合作。

  这是Meta对俄罗斯及其官方媒体进行限制的最新举措。据此前报道,当地时间2月25日,Meta宣布将禁止俄罗斯官方媒体在其平台投放广告,阻止俄罗斯官媒从其平台的广告中获益。值得注意的是,推特早已在2017年就禁止RT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其平台上做广告。

  Meta安全政策主管纳撒尼尔·格雷切(Nathaniel Gleicher)表示,Meta正在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以确保乌克兰与俄罗斯用户的账户安全。

  Meta同时也加强了对发布虚假信息与“黑客”行为的打击。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 2月28日报道,Meta于当日宣布已经对一个与白俄罗斯有联系的黑客组织采取了行动。据悉,这一名为Ghostwriter的黑客组织长期针对乌克兰知名人士的脸书与Instagram等社交媒体账号实施入侵行为,受影响的人包括政治家、军事领导人和记者。该黑客组织利用知名人士的账号发布针对乌克兰的负面虚假信息,例如发布显示“乌克兰士兵投降”的虚假视频。

  俄罗斯官媒被带上标签

  推特也同样对俄罗斯官方媒体在其媒体平台上的宣传施加了压力。当地时间2月28日,推特宣布其用户所分享的任何俄罗斯官方媒体的链接都将会自动带上一个标签,警告用户该帖子将“连接到俄罗斯官方媒体网站”。推特发言人特伦顿·肯尼迪(Trenton Kennedy)表示,推特还计划“降低俄罗斯官方媒体内容在其平台的可见性与推广能力”。

  除了对俄罗斯官方媒体进行限制之外,脸书与推特还删除了传播有关乌克兰人虚假信息的账户。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月28日报道,调查显示,其中一个账户与俄罗斯有关,另一个账户则与白俄罗斯有关,两个账户均被用来进行反对乌克兰的宣传。

  当地时间2月26日,油管表示其已封锁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官方媒体,并且还“进一步限制对这些(俄罗斯官方媒体)频道的推荐”。28日,油管发言人蔡艾维(Ivy Choi)表示,其公司已经关闭了一系列与俄罗斯有关的频道。

  此外,谷歌母公司Alphabet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据路透社2月28日报道,当地时间2月27日,谷歌暂时停止了乌克兰境内谷歌地图的使用。谷歌表示,考虑到当地的安全问题,在咨询地方当局后,谷歌将在全球范围内暂停更新有关乌克兰商店和餐馆等较繁忙地点的实时信息,且乌克兰境内地图的交通流量层也将暂停更新,但司机仍可以在该地区使用逐向导航功能获得实时交通信息。

  面对各个大型科技公司的限制措施,俄罗斯当局也做出了回应。俄罗斯政府不断呼吁油管撤销对俄罗斯官方媒体频道的限制。

  稿源:澎湃新闻

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

微信、支付宝将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公告称,将新设“个人经营收款码”,用户可自由选择使用。用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服务不减、体验不变,赋码过程免费,并可享受更高效的交易对账等服务。同时,无论用户是否选择将“个人收款码”升级为“个人经营收款码”,其原有的“个人收款码”都可继续保留,不关闭、不停用。

  这意味着,对于流动摊位等经营规模小,或偶然发生经营收款的个人经营者,3月1日后可继续使用“个人收款码”。

  微信支付、支付宝随后也相继发布公告表示,2022年3月1日后,“个人收款码”可继续使用。同时,将陆续通过邀请的方式,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为其将“个人收款码”升级为“个人经营码”。

  此次新增的“个人经营收款码”究竟是什么?它又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

  “个人经营收款码”可以用于没有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但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以便于其更加精准和便捷地获取更优质的支付服务。

  当前条码支付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支付方式。其中,“个人收款码”不仅被用于个人日常出行、日用品消费、小额支付等场景,还有大量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用户用于日常经营。据悉,为了让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用户更便捷、安全地使用条码支付方式进行日常经营,强化支付机构服务意识,按照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商会员机构研究提出了行业自律建议,进一步细化、完善支付服务功能,对具有明显经营特征的个人用户专设了“个人经营收款码”。

  据了解,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的好处很多。

  相较于“个人收款码”而言,“个人经营收款码”可接受信用卡付款,更有利于拓展客源。同时,“个人经营收款码”还可获得账务管理、交易对账、特定营销等增值服务,支付机构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可以开发更多服务选项。同时,其还能够更好实现交易风险防控,更有效地保障用户资金安全,维护消费者、个人商户及小微企业的合法权益。

  当申请了“个人经营收款码”后,支付机构会将其比照商户管理,交易信息会进一步准确,一旦发生纠纷,能够更好更快地维权。

  微信支付承诺,升级为“个人经营收款码”的用户后,能享受经营账本、经营分析等更多权益和服务。用户如果希望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收款小账本”首页会逐步向用户开放申请入口。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均承诺了将对“个人经营收款码”申请实行免费。

  支付宝在公告中承诺,个人收款码可“0费用、不换码”升级。2022年3月1日起,支付宝的个人收款码可升级“个人经营收款码”。升级过程完全免费。升级后,原有的收钱免费、提现免费等权益将继续享有,还将会享有更高的“敢收敢赔”保障额度等权益。

  微信也表示,用户申请“个人经营收款码”可免费领取物料码牌,但目前暂未对后续费率做出安排。

  据悉,在升级过程中,对于申请使用“个人经营收款码”的用户,支付机构会按照最少、必要原则精简提交的材料,并主要通过在线方式提交。

  稿源:财联社

微博将处置“炒作过时言论”

  2月19日消息,据微博管理员官方账号,今天发布了不友善讨论氛围专项治理系列公告,微博称,微博社区加强对平台内不友善言论的治理与引导。本期公告着重为大家讲解不友善行为的表现之一:炒作过时言论。如果是故意引用、截取当事人在过去发表的言论,与当下特定事件相关联,刻意夸大矛盾点,以此攻击他人,或者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这就是我们说的炒作过时言论。

  以下为公告全文:

  不友善讨论氛围专项治理系列公告

  微博社区持续发力,加强对平台内不友善言论的治理与引导。本期公告着重为大家讲解不友善行为的表现之一:炒作过时言论。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我们知道,每个人的言行都会受到当时当下社会环境与认知水平的限制,一味用现在的标准,简单否定过去,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如果是故意引用、截取当事人在过去发表的言论,与当下特定事件相关联,刻意夸大矛盾点,以此攻击他人,或者博人眼球、赚取流量,这就是我们说的炒作过时言论。

  对此类行为,站方将按照社区公约予以及时处置,对违规账号,社区将根据公约规则视情节严重,给予警告、扣除信用分、禁言、禁评、扣除广告共享收益等处罚。也希望广大用户可以通过前台投诉入口或微博管理员等方式进行投诉。

  很多网友通过私信留言方式,就本期公告向微博管理员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真诚理性地交流与探讨,有很多真知灼见给我们启发与感悟。社区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我们也就“炒作过时言论”判断标准作如下补充说明:

  1.这种行为具有明显地主观故意,其出发点是“炒作”,而不是真的要明辨是非。

  2.我们这里所说的“当事人过去的言论”,指的是并不存在原则性、根本性的错误的内容。

  3.客观理性的批评建议,正常有序的提出问题,始终是社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生态治理任重道远,需要大家的广泛参与。我们欢迎广大网友就社区生态治理继续建言献策,提出您的看法与观点,共建共享清朗网络空间。

2022年2月27日星期日

俄罗斯封锁了用户对Twitter的访问

  根据互联网监测组织NetBlocks的一份报告,随着对乌克兰的入侵进入第三天,俄罗斯封锁了对Twitter的访问,这显然是为了扼杀信息的流动。从周六早上开始,NetBlocks看到俄罗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连接都出现故障或严重阻塞,包括Rostelecom、MTS、Beeline和MegaFon。俄罗斯人仍然能够通过代理服务访问Twitter,但直接连接受到限制。

  在俄罗斯实地采访的记者证实了这种封锁。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名记者描述说,访问受到"严重限制",发出一条推文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没有完全断线。

  实施限制背后的动机尚不清楚,但这发生在在该国对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更广泛的打压的同时。周五晚上,俄罗斯宣布对Facebook进行新的封锁,因为该平台删除了四个国营媒体组织的账户,政府称此举侵犯了"俄罗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Twitter没有立即回应评论请求。

  由于俄罗斯军队将攻击重点放在首都基辅,整个乌克兰的战斗仍然很激烈。截至周六,首都仍然在乌克兰政府控制之下。根据该国卫生部长的说法,198名乌克兰人在战斗中丧生,超过1000人受伤。

  俄罗斯国家媒体对这场冲突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将主要的关注点锁定在东顿巴斯省的难民的困境。

  社交媒体平台则描绘了一幅更加混乱的画面,冲突中令人不安的图片和视频广泛流传。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一枚俄罗斯导弹击中了基辅的一座住宅公寓楼,这显然违反了国际法。还有图像似乎显示轰炸中使用了集束弹药,尽管证据仍未得到核实。

  乌克兰本身的互联网接入仍然处于活跃状态,Twitter在该国本身没有被封锁。一些分析人士担心,随着冲突的加剧,俄罗斯军队可能会夺取电信基础设施并实行网络封锁,但到目前为止,网络中断是零星的,而且大多发生在争夺激烈的哈尔科夫周围。

  稿源:cnbeta

我看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2022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公开电视演说,宣告以“去军事化”及“去纳粹化”为名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随后兵分三路入侵乌克兰,轰炸其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多个城市及军事设施、登陆敖德萨港并朝哈尔科夫进攻。

  战争的性质

  这场战争的性质,我认为是一个主权国家分裂和并吞另一个主权国家领土的侵略战争。早在2014年3月18日,俄罗斯就占领了国际公认为乌克兰领土的克里米亚,4月11日,俄罗斯修订宪法,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进一步分裂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为独立国家,并于与其建交。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推翻乌克兰政府,建立傀儡政权,以便永久性占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顿巴斯以及其他更多领土。

  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完整不容侵犯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原则问题。

  原则就是原则,原则不是用来做交易的,如果为了达成某个目的,连基本原则都不讲,这种行为在国际上很难得到他国的认同和尊重。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重申,俄罗斯决定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某些地域的所谓“独立”及其后续行动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不符合《联合国宪章》原则。 他表示,联合国宪章强调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明确指出“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

  联合国宪章强调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基本原则是“国家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如果联合国无法阻止一个常任理事国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那么联合国就有可能走向解体的边缘,国际联盟就是一个先例。

  国际联盟的解体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1月10日,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成立,极盛时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个。

  理事会是国际联盟的执行单位,理事会在1920年成立之初是由四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及日本)及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入侵并吞了中国东北,并成立了伪满洲国,国联的主要成员未有就此事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日本也借此退出国联。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国际联盟也不为中国提供任何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预示着国际联盟的彻底失败,最终被联合国取代。

  现在的俄罗斯,就如同当年的日本,现在的乌克兰,就如同当年的中国,如果联合国无法阻止俄罗斯一步一步并吞乌克兰,那么联合国的解体就指日可待了。

  扩张领土的不义之战

  对于现代理性国家来说,通过侵略并吞他国领土实现扩张,其收益要远远低于付出,大多的结果是可耻的失败。例如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等战争。

  俄罗斯已经占领并吞了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地区,现在又想并吞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竟然公然违反联合国宪章,侵略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并霸占其领土,任何一个有良心、有原则、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对这种侵略行为提出强烈反对。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之前丛林规则的野蛮世界,扩张和侵略也完全不符合世界潮流,更何况俄罗斯本身的经济状况也无法支持长期战争,战争拖的越久,越对俄罗斯不利,时间长了,俄罗斯会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潭,俄罗斯在缺乏外援的情况下,经济支撑不了几年,现在侵占的领土,早晚会吐出来,重演1979年的阿富汗战争的历史就很有可能了。

  另外,2014年俄罗斯并吞的克里米亚,至今依然被中国认定为乌克兰的领土,至今中国地图出版社和自然资源部公开的世界地图上都将克里米亚划为乌克兰领土。俄罗斯的这种侵略和扩张的行为已经和现代世界格格不入了。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做为中国人来说,都不应该支持俄罗斯的这种赤裸裸的侵略行为。

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

微博官方处置“乌克兰美女来中国”等恶俗调侃

  2月25日消息,“微博管理员”今天发布新的社区公告,针对极个别网友发布“俄乌战争持久化,乌克兰美女来中国”等具有恶俗调侃、宣扬对立意味的不恰当、不友善言论,对此,站方坚决予以处置。

  下面是公告内容:

  近日,国际局势引发网友关注热议。站方根据用户举报并在排查中发现,有极个别网友在外方使馆机构微博下发布攻击谩骂、宣扬仇恨、引战带节奏等不良言论,站方坚决反对,并果断予以处置。

  依据《微博社区公约》等相关规定,站方对排查到的攻击谩骂、引战对立等622条内容进行处理,对105个违规账号,视程度采取禁言7天至关闭账号的处置。

  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一定程度代表着国家形象,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良好社交环境。在此,站方呼吁广大网友,在参与热点讨论的同时,要以友善、客观的态度理性发言,用实际行动展示文明自信的格局风范。

乌克兰

  据早先报道,乌克兰局势进一步升温,中国互联网却有不少网民发出“收留乌克兰美女”、“进口乌克兰美女”等物化乌克兰女性的言论。一名账号为“l0nGnnn-”的网民26日发文吁请同胞停止调侃战争,称中国收留乌克兰美女一类的话被外媒转载后,导致乌克兰人出现反华情绪,在乌克兰的中国人现在不得不隐藏自己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