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印度再禁47款中国应用

  据《今日印度》27日报道,在禁用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后,印度政府还将禁用47款来自中国的应用。知情人士表示,这47款应用是此前被禁用应用的“克隆”应用,印度政府将很快发布详细清单。

  虽然印度新的47款被禁应用名单尚未出炉,但有媒体未经核实的报道称,这些应用大多是类似于“Lite版”的应用克隆。

  政府表示该决定是根据印度《信息技术法》第69A条作出,这些应用被加入了6月时为了 "印度主权和完整"而被禁止的59款中国应用列表当中,包括TikTok、CamScanner和ShareIt等知名且有大量存量用户的应用。

  此外,印媒爆料又有275个中国App被纳入所谓“清单”,面临被禁用的风险。

  《印度时报》旗下媒体《印度经济时报》(ET)7月27日援引消息人士称,印度政府已将275个中国App拉入一个所谓“特别监控清单”,对于任何“危害国家安全和用户隐私”的行为进行更高级别的监控。知情人士表示,可能有更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应用被印度政府禁用。

  据ET消息,被纳入清单的有腾讯旗下手机游戏《绝地求生》(PUBG,中国玩家俗称“吃鸡”)、小米的短视频应用Zili、阿里巴巴的“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字节跳动旗下的音乐软件Resso和ULike等。与上次一致,这些软件还是集中在中国互联网“大厂”旗下的应用矩阵内。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阿里巴巴马云被印度法院传唤

  据路透社,印度新德里的一家法院已对阿里巴巴及其创始人马云,以及12名个人或公司主体发起传唤,要求其于7月29日出庭或通过律师出庭。一名阿里巴巴旗下UC浏览器的前印度员工起诉称,自己在对公司App上的审查制度和虚假新闻提出反对后,被错误解雇。

  该名UC浏览器前印度员工帕玛(Pushpandra Singh Parmar)声称,由于自己对产品中存在的涉政类信息审查制度及虚假新闻提出反对,被阿里巴巴集团错误辞退。

  帕玛于2017年10月之前,在UC浏览器担任主管助理一职,此次诉讼他要求得到26.8万美元(约人民币190万元)的经济赔偿。

  一份200多页的法院文件显示,帕玛曾举证说明UC浏览器中存在虚假新闻:2017年一则标题为“2000卢比的纸币将于今夜起禁止发行”的新闻,以及2018年一则标题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战争已经打响”的新闻,均是虚假新闻。事实上,印度并未禁止2000卢比纸币的发行,2018年印巴之间也并没有爆发战争。

  “我们自始至终都坚定不移地为印度市场和当地员工的权益努力着,其产品运行规则和政策完全符合印度本土的法律。”UC浏览器印度官方在一份声明中陈述道,并对正在进行的诉讼案表示不予置评。

  当天下午,时代周报就此消息向阿里巴巴集团求证,其负责人援引集团市场公关委员会主席王帅的朋友圈作为回复。

  王帅证实了此消息的真实性,并表示“UC印度公司正在按流程处理”,至于马云是否已知悉此事还不清楚,“他退休后越来越难找了”。王帅还呼吁朋友们帮忙找马云,“大家一起帮帮忙,HHB酒吧(马云为自己创办的音乐酒吧)现在全国开了好几个”。

2020年7月26日星期日

微信在印度停止服务

  据印度科技媒体Entrackr报道,从7月25日起,微信正式限制其在印度的用户发送和接收消息。多位微信印度用户透露,在使用时微信时,不断被强制退出,且无法重新登录,无论是何种网络状态下,在印度注册的微信用户已经无法发送和接收信息。

  微信在给用户的通知中称,“根据印度法律,我们目前无法为您提供微信服务。我们重视每一位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正在与相关部门接触,希望未来能够恢复服务。”

  另据消息称,受禁止使用影响的微信用户均是使用印度本地手机号码注册,而用中国手机号码注册的用户仍能正常使用。迹象显示,微信主动停止支持印度号码段的手机用户。

  此前的6月29日,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印度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包括TikTok和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指责这些应用从事的活动有损印度主权、国防、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不过,《印度斯坦时报》提到,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一名官员称,“尽管有这些版本的禁令存在,但这些应用程序仍在运行之中。”他还补充说,“它们(只是)从应用商店下架了。”

  除微信之外,还有58款手机应用被禁用。在印度政府颁布禁令后,用户还能继续下载被禁应用的简易版,简易版应用的下载量一度飙升。

  微信正式停用后,《印度斯坦时报》援引政府官员透露的消息报道,印度还可能禁止更多中国手机应用。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应用将被禁用。

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

华为阿里“奋斗逼”跳槽至微软后受抵制

  一群从华为和阿里巴巴跳槽到微软的"奋斗逼",近日遭到了微软的内部抵制。所谓"奋斗逼",是现代职场出现的新名词,通常是指那些在工作中过分吃苦耐劳,拼命加班,甚至向老板、同事炫耀加班,以加班为荣的人。这类人通过加班来讨好老板,通常是996、007等不合理工作制度的坚决拥护者。

  这是微软苏州某团队的一次自发行为。据他们表示,由于华为和阿里来的员工时常“比赛加班”,甚至“半夜在工作群互发消息”,给团队带来了国内互联网企业的加班文化,破坏规则,恶性竞争。他们因此在工作之余开发了Hackathon项目,可以每晚检测部门内部人员晚上还在加班并提出警告。

  此番争执,正是国内互联网企业被诟病已久的“996”(每日9时上班,晚上9时下班,一周工作6天)文化与以外企为代表的“工作生活平衡”文化的一次显性交锋。

  阿里和华为,两家国内巨头企业,皆以全员盛行加班著称。据阿里的员工向界面新闻表示,在公司整个氛围影响下,几乎所有人都是自愿加班,到下班时间,根本没有人走。“第一波加班的通常会在晚上8点左右离开,这是下班最早的一群人。还有不少人会坚持到凌晨,甚至半夜两三点。”他说。

  华为的加班风气则更是由来已久,在华为心声社区,还有知乎、脉脉等程序员较多的网络社区,华为员工吐槽公司加班,甚至因为加班严重选择离职的案例比比皆是。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微软中国一直践行着“工作生活平衡”的职场信条。一位新入职微软的员工曾在虎扑上戏谑地写道,“来微软工作三周了,我想说,在这样的公司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这里是大家想象不到的轻松。”

  这一事件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了不小的舆论风波。有不少网友对此次抵制表达了附议,认为这种行为拖累了原本健康的职业风气,并不是为了工作本身而加班,而是形式主义的“找班加”。

  “为什么说是阿里行为?并不单指这些人是从阿里过来的,国外的互联网公司也不缺乏拼命的人。自己一个人默默奋斗就行了,别在工作时间外骚扰同事……最近微软来了很多这些人,把氛围搞得很差,特别是那些工资低的加班狂,恶意拉低了市场价。”

  有些网友提议称,这些加班狂可以下班后将工作带回家做,“在公司呆着不走,还在休息时间在工作群圈这个圈那个,除了带坏风气还能干嘛。”

  但另一方面,不可忽视的是,企业作为逐利机构,处于两种完全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加班带来的收益大相径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各自的职业文化选择。作为行业技术垄断性巨擘的微软,各项机制、岗位设置均已成熟,员工按部就班,足以维系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盈利。

  而作为国内处于上升期的互联网企业,华为和阿里则更为崇尚“狼性机制”,产品高速迭代的背景下,策略无外乎是以最小的人力成本推动最大化的工作产出。

  来源:界面新闻

2020年7月24日星期五

华为申请中止将孟晚舟引渡到美国

  据路透社报道,周四公布的文件显示,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律师已向加拿大一家法院提出申请,要求中止将她引渡到美国的诉讼程序。

  孟晚舟的律师称,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其他政府高级官员企图用孟晚舟“作为贸易争端中的谈判筹码”,从而破坏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孟晚舟于2018年12月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被美国逮捕。美国当局指控她在华为与一家在伊朗运营的公司的关系问题上误导汇丰银行,使汇丰银行因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而面临罚款和处罚。在孟晚舟被捕后不久,特朗普曾表示:“如果我认为这对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协定有好处——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对国家安全有好处,如果我认为有必要,我肯定会出手干预。”

  孟晚舟的律师称特朗普的言论“具有攻击性和不祥的征兆”,而且“由于特朗普过去曾干预最近其他备受瞩目的刑事诉讼,这一言论变得更加令人生畏”,他们提到了特朗普对其老朋友、助理罗杰·斯通等人的减刑。

  孟晚舟的律师称,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也将引渡政治化,将孟晚舟可能的释放与两名加拿大人联系起来——商人迈克尔·斯帕维尔和前外交官迈克尔·康明凯。这两名加拿大人在孟晚舟被捕几天后被中国拘留,最近被指控涉嫌间谍活动。

  孟晚舟的律师还表示,美国通过“选择性地提供信息……而忽略了‘高度相关的信息’,即华为与汇丰银行分享的有关其在伊朗运营的信息。

  这些遗漏“远远不符合”美方“本应有的严谨、坦诚和准确”,律师们写道。

  孟晚舟是华为创始人正非的女儿,也是华为的首席财务官。而中国科技巨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是下一代5G无线技术的核心,因此特朗普政府试图扼杀华为。2018年12月,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警方逮捕。美国称孟晚舟违反了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而孟晚舟面对美国和加拿大方面的施压,坚持表示自己是无辜的。自被加拿大拘留以来,她一直被软禁在温哥华。今年5月,加拿大法官裁定孟晚舟已经达到了双重犯罪的标准。据报道,预计有关孟晚舟引渡案的听证会将在2021年4月底结束,不过双方都可以对最终决定提出上诉。

  来源:环球时报

2020年7月23日星期四

微博对“宣扬仇恨”进行界定并开展专项整顿

  7月22日,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 “宣扬仇恨”行为界定及开展专项整顿的公告,表示将从近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专项整顿。微博管理员称,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是指在微博平台上通过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攻击他人,或者前往其他平台甚至线下侵犯他人权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但正常行使公民权利、文艺批评、消费评价不在此列。

  微博站方将对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根据其行为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删除内容、禁言、禁被关注、限制私信及群功能、清理粉丝、禁止使用站方提供的变现工具、关闭账号等。


  “宣扬仇恨”行为界定及开展专项整顿的公告

  一个时期以来,微博社区秩序治理的难点突出表现在对于群体性违规行为缺少治理的规则和手段。特别是明星、体育、游戏等领域中的粉丝群体,以及在性别、动保、宗教、种族、地域等话题中的相互攻击及不友善行为的治理,缺乏必要的介入和管理手段。群体性违规行为,严重伤害内容生产者、普通用户及平台,严重妨碍平台生态健康发展。

  群体性违规行为并非凭空出现,究其原因和本质,都是由“宣扬仇恨引发对立”现象导致。微博为众多用户讨论多种话题提供平台,不同用户存在不同观点客观上也是必然的。但是因为观点不同或者存在其他矛盾,就在平台上通过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攻击他人,或者前往其他平台甚至线下侵犯他人权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都会对微博社区造成极大的伤害。

  为了有效改善社区秩序,微博决定对宣扬仇恨引发对立的行为进行清晰界定,并从近日起开展为期两个月专项整顿。

  在此期间出现的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以及此前发布的宣扬仇恨引发对立信息还在持续传播的,都将纳入被整顿的范围。

  两个月的整顿,也是微博就此议题征集意见,修改完善社区规则,建立长效治理的阶段,欢迎网友,大V,特别是媒体和法律界人士提供意见。

  附 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的界定规则:

  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是指在微博平台上通过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攻击他人,或者前往其他平台甚至线下侵犯他人权益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但正常行使公民权利、文艺批评、消费评价不在此列。

  主要表现为:

  1、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歧视、骚扰、诽谤、侮辱、仇恨的;

  2、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以其他方式干扰企业正常经营的;

  3、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以其他方式干扰文学影视作品节目正常出版、表演、播出的;

  4、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以其他方式干扰体育赛事正常举行、播出的;

  5、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以其他方式干扰正规媒体正常报道的;

  6、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前往其他网站、平台,或以其他方式进行恶意投诉举报的

  7、 组织、煽动、引导不特定多数用户在微博平台或以其他方式干扰政府机关正常办公秩序的;

  站方将对宣扬仇恨引发对立行为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根据其行为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删除内容、禁言、禁被关注、限制私信及群功能、清理粉丝、禁止使用站方提供的变现工具、关闭账号等。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美国国会将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

  7月2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禁止联邦雇员在政府设备上使用中国科技企业字节跳动(ByteDance)旗下的应用程序TikTok(抖音海外版),受影响人群包括美国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国会雇员等人群。

  美国众议院议员以336票赞成、71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这项由科罗拉多州共和党议员肯·巴克提出的提案,该提案是《国防授权法案》(NDAA)修正案的一部分。这项禁令将扩大到联邦议员和国会工作人员。

  报道称,在担忧TikTok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影响”的背景下,美国议员和政府官员正在推动对该应用程序采取更全面的行动。在周一表决前的一次演讲中,众议员巴克大谈TikTok对美国是“严重国家安全威胁”,并宣称TikTok从美国消费者那里收集的数据如果分享给中国政府,可能被用来对美国“进行网络攻击”。

  美国打压该手机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周三,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和政府事务委员会将审议参议员乔什·霍利(密苏里州共和党议员)和里克·斯科特(佛罗里达州共和党议员)提出的立法,这与巴克提出的《国防授权法案》修正案一致,即禁止在联邦设备上使用TikTok。随着这项禁令在众议院获得通过,并将在参议院进行委员会投票,这项禁令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美国的法律。

  针对美国众议院通过法案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 TikTok 一事 ,TikTok 发言人表示,“数百万美国家庭使用 TikTok 来进行娱乐活动和创意表达,我们认识到这不是联邦政府设备的用途。对于我们而言,安全的用户体验,保护用户隐私,是最高优先级的事。”

  稿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