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星期五

微信、微博、贴吧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立案调查

  据网信办官网消息,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因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网信办立案调查,立案的理由是上述三个平台分别存在用户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三个平台对其平台用户发布的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信息未尽到管理义务。 ????

  以下为网信办发布的公告原文:

  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被立案调查

  近日,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广东省网信办分别对腾讯微信、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立案,并依法展开调查。根据网民举报,经北京市、广东省网信办初查,3家网站的微信、微博、贴吧平台分别存在有用户传播暴力恐怖、虚假谣言、淫秽色情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信息。3家网站平台涉嫌违反《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其平台用户发布的法律法规禁止发布的信息未尽到管理义务。案件后续进展情况,将由相关地方网信办予以发布。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网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管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网上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欢迎广大网民积极举报相关违法违规线索,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24小时受理公众举报。

  来源: 中国网信网

个人用户网站备案的方法

  按照工信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国内开设网站的话,需要进行网站备案。很多个人在开设网站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进行备案,现在我就介绍一下个人网站备案的方法和流程。

  个人网站备案一般是通过网站接入商提交个人备案资料,也就是说,用户在哪里购买的虚拟主机,就在哪里提交备案信息。

  备案的域名可在任何域名注册商处购买,因备案核查域名持有者信息,域名持有者需与备案主体保持一致。

  每个省的备案条件都都有不同,有的条件甚至恰恰相反,备案条件有的省严格,有的省宽松,你的户口在哪个省,就用哪个省的条件备案,运气好的话备案其实也不算难。下面是以广东省为例的个人用户备案规则:

  一:备案重要规则

  1、负责人未满18周岁备案需提供就业证明

  2、域名持有者需与主办人名称一致

  3、已取得备案号的域名必须可以访问且网站下方须有备案号标识,备案号必须与实际备案号一致

  4、前缀不一致的域名请按不同网站备案;域名前缀不同超过5个时(不含5个),需提供每个域名的网站建设方案书,大于等于10个时,除网站建设方案书外还需提供加盖备案专用章保证书

  5、个人网站名称命名注意事项

  1)、网站名称请使用 3 个以上汉字命名;

  2)、不能涉及到行业、企业、产品等信息,且个人网站名称请勿涉及个人姓名、地名、成语;

  3)、请不要用纯数字、纯英文或字母组成,不能包含特殊符号,敏感词语(反腐、赌博、廉政、色情等);

  4)、非国家级单位,不得以中国、中华、中央、人民、人大、国家等字头命名。

  5)、请不要使用资讯、网站、网络、网址、爱好者、作品展示、论坛、社区、工作室、平台、主页、热线、社团、导航这种的格式命名;

  6)、网站名称中不能带有博客、论坛、在线、社区、交流等字样,若要带有此类信息,需提交前置审批文件。

  7)、江苏管局要求个人备案网站名称只能填写“某某的个人博客”或者“某某的个人主页”;并在备注中说明网站开通后的主要内容。

  8)、部分省份个人备案网站名称不能使用行业、经营性关键字

  二、备案所需资料

  1、个人有效证件原件电子版,如身份证电子版等

  2、网站备案真实性核验单。

  3、网站建设方案书(非必选):域名前缀不同超过5个时(不含5个),需提供每个域名的网站建设方案书,大于等于10个时,除网站建设方案书外还需提供加盖备案专用章保证书。

  其他:网站内容方面的说明

  对于网站内容来说,需要网站是纯纯粹粹的个人网站,内容是个人信息,不能有新闻资讯,评论功能需要关闭,不能有联盟广告。管局的人会访问并审查,如果看到内容不合适驳回,又要多花几十天时间等待,总之条件限制非常多,要想稳妥的话,建议手动做几个HTML页面放上去,审核通过之后再上线正式的网站。

  个人网站的条件限制非常多,变更接入商时候管局还会再审查一次,如果要做一个以流量为目标的商业网站的话,最好先注册一个公司,然后以公司的名义备案。

2017年8月10日星期四

百度地图回应涉黄:不法分子提交虚假标注

  今日早间有媒体报道,在上海部分地区,有非法营运者在百度地图发布招嫖信息,在长宁区附近用百度地图搜索‘洗浴’、‘桑拿’或者‘按摩’等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场所。对此,百度地图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营业执照等信息,提交虚假标注,以违法的手段获取利益。百度地图已第一时间展开全面核查,将可疑POI全部下线。

  以下为百度地图针对该事件的官方说明:

  关于不法商户在百度地图发布虚假信息的情况说明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百度地图发布涉黄信息,已被警方刑事拘留。经核查,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营业执照等信息,提交虚假标注,以违法的手段获取利益。

  百度地图已第一时间展开全面核查,将可疑POI全部下线,通过更加严格的数据校验和数据更新策略,以求避免违规数据及恶意、虚假数据影响用户体验。百度地图对于平台上的商家一直实行严格的审核制度,通过技术手段与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商家信息数据进行严格把关,一经发现商家信息确有违规情况将及时予以处置,涉及违法犯罪部分的将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也欢迎广大用户对地图的标注信息进行纠错,帮助我们一起严格杜绝提供违法服务的商户。感谢媒体和广大用户对百度地图的监督和信任。后续,百度地图还将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协助办案。

2017年8月8日星期二

央行设立“网联” “收编”第三方支付

  央行近日发文,从2018年6月30日起,类似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都必须通过“网联支付平台”处理。

  简单说,就是央行即将要把第三方支付“收编”了,以往,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是直接跟各银行对接,导致客户交易央行无法监管。现在,央行通过组建“网联”,把清算系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网联”又控制了第三方支付。

  什么是“网联”?简单的说,它就是“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的简称,是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组织成立的,是专门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搭建的一个共同拥有的转接清算平台,不直接开展支付业务。

  业内人士分析称,“网联”的成立,显示了央行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监管的决心,也能有效遏制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从事跨行清算业务等问题。

  消费者移动支付不受影响

  据艾瑞咨询估计,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为58.8万亿元,其中支付宝和微信合计约占市场份额的92%.

  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支付机构挪用备付金、盗取资金等问题。文件的出台,作为央行掌握具体商品交易信息和资金流向的有效举措,是否会对消费者的移动支付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无论存不存在“网联”,只要现在的第三方支付服务的使用方法不变,那么对用户就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影响。相反,平台的出现还有可能让用户的财产安全有更多保障,一旦被某些骗局所坑害,也能够迅速通过数据进行相关取证。

  湖南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商学院法学教授杨峥嵘则认为,当下的支付形式呈现多样性,设立“网联”或成为金融市场改革的过渡性措施,“当市场主体养成自律和自我约束等良好习惯后,以资金监管为目的网联平台或许会消失。”

  对支付宝、微信和银联的影响

  在全新的体系之下,支付公司、银联、央行等又各自受到哪些影响呢?

  支付公司后台清算体系的变更,既不会影响业务,也不会影响沉淀资金(虚拟账户余额),对银行的议价地位下降。央行能够更加高效地监测支付公司的业务,及时遏制违规行为,有望使整体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借助清理整顿互联网金融的时机,某些业务不规范的害群之马可能会被加速清理。

  银行由于目前是否能够与网联合作并获得相关支付信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因此现在就判断银行是否得利还为时尚早,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答案是肯定的,那这将会为银行方面解决交易信息遗失这一大心病。

  银联新平台的出现也就意味着长久以来想要将银行卡网上交易的清算也收归旗下的努力,宣告失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消息,不过好在银联在银行卡线下交易的跨行转接方面还保有绝对地位。

  央行将清算业务重新划归账下,并且“收编”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了真正的赢家,并且经历了这次整合,今后的各项工作也能够更流畅的开展。

  稿源:三湘都市报

2017年8月7日星期一

苹果应用商店在华涉嫌垄断被举报

  据北京商报报道,8月7日,国内相关开发者和律师、法律专家团队召开发布会,认为苹果公司运营的应用商店App Store在长期运营中涉嫌违法、侵权并存在垄断行为,并计划在预计在8月8日,正式向两个反垄断的执法部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举报。

  相关举报方律师事务所认为:苹果公司在运营App Store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违反国家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的法规、规章的行为,存在损害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运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可能。且苹果公司运营的App Store在该相关市场涉嫌的滥用行为主要有如下表现:

  拒绝交易,表现在单方面下架中国开发者软件,不给于具体的合理解释。

  差别待遇,对待中外开发者诉求处理效率不同,部分规定无中文。

  附条件交易即搭售,表现在应用内消费只能使用applepay支付。

  定价过高,主要集中于苹果对电子服务行业收取30%及不等的抽成。

  强制下架

  某在线K歌的应用,由于受到了美国三大唱片公司其中一家的笼统投诉,就被苹果突然下架,强迫支付许可费后才能重新上架;某下载工具软件遭遇到美国行业协会的压力,在不违反中国法的情况下被下架;某智能电动车仅内置了一个导航用的SIM卡的购买通道,就被下架……

  由于苹果公司对应用程序的下架仅做内部邮件通知,对于用户群庞大的应用程序而言,突然下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内AppStore排名优化服务平台ASO100的数据显示,中国区APP应用下架问题非常严重。2016年8月至10月,有超过三万款中国区应用程序被下架,其中不乏中国开发者上传的知名应用程序。而2017年6月短短20天内,苹果公司共下架应用89205个,占总应用量4%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至今有近30家开发商,涉及包括汽车之家、今日头条、一直播等等近60款热门应用程序曾遭到下架处理。

  据连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蔚介绍,苹果公司主要是依据《开发者协议》3.2(f)条款作为下架应用的依据,但这条条款的适用较为抽象,导致了下架程序不透明;最后存在开发者的申诉无法被妥善解决的问题,很多在2017年3月份被下架并立马申诉的用户,甚至是在2016年被下架的用户到现在依然没有能得到苹果公司的明确回应。

  2017年6月10日,苹果公司在其最新发布的《开发者条款》中写入了所谓的中国本土化创新——打赏抽成,其内容为:手机用户在 APP软件内向原创作者的“打赏”,属于“应用内购买”;进而,按照该条款之规定,苹果公司将按照打赏价值的30%向IOS端原创作者(即APP软件开发商)收取抽成。如果不接受苹果的30%的提成安排,或者应用内有隐藏的其他付费的方式,苹果的处理方式便是将该款应用下架。

  据悉,苹果打赏分为“直接打赏”与“购买+打赏”两种。关于用户直接实施的打赏行为,业界多数专家的看法,属于赠与,这也符合用户真实的意思表示。苹果公司认为其属于应用内购买的观点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购买是交易行为,交易的核心是对价,而此种打赏行为是缺乏对价。基于此,苹果公司按照打赏金额收取30%的抽成并不妥当。关于用户实施的“购买+打赏”行为,苹果公司基于购买虚拟财产而要求抽成并无不妥,但必须明确的是,抽成不能针对在后的打赏行为;至于抽成比例为30%是否恰当,则需要在竞争法视野下予以考量。

  侵权裁判

  “其实苹果应用商店在中国是没有实体的,苹果在中国注册的商贸公司,主要进行硬件的销售,而应用商店主体则是由美国总部来直接运行。所以管理苹果应用商店,那一个产品是不是侵权,是不是下架,这个权利是掌握在苹果手里的,它比司法者的权利更大。”林蔚表示。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之所以不愿意下放应用商店权力,在于其背后的巨大利益。在2016年第4季度财报中显示,苹果公司凭借着18%的市场占有量,却获得了整个行业92%的盈利。苹果公司的利润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带来:苹果手机、苹果电脑、应用商店、其他硬件设备。近年来,苹果硬件的盈利增长乏力,已将盈利增长的目标从硬件设备上更多的转移到了基于存量设备的应用服务提供上,也就是在应用商店上寻找新的增长点,表现在财务数据上,便是苹果应用商店带来的利润却屡创新高,增长速度极快。

  苹果公司iOS系统目前在中国城市地区的份额降至13.2%,创下三年来最低。安卓份额则实现大幅增长,达到86.4%。在中国手机市场中,苹果公司并不占有用户数量上的优势。但用户数量只有安卓七分之一左右的苹果公司,却取得了整个安卓市场4.38倍的利润。因此,在苹果硬件覆盖面很难进一步提升的事实下,移动应用商店就成了苹果公司额外关注的领域。应用商店利润占苹果总利润的18.6%,相当于整个安卓手机行业(包括硬件和软件)利润之和。

  资料显示,苹果系统应用商店,即App Store于2008年7月11日正式上线。它是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Mac的服务软件。其允许用户从iTunes Store或Mac App Store浏览和下载一些为iPhone SDK或Mac开发的应用程序。用户可以购买收费项目和免费项目,让该应用程序直接下载到设备上。并通过购买内置附加功能来获得更多应用服务。

  截止至2017年7月,苹果应用商店中全球已上线应用达250万款,下载次数已超过1400亿次,并向开发者直接支付了超过500亿美元的分成费用。在全球250款应用程序中,有将近92%的应用程序可以在中国区市场下载使用。其中有14%的应用是由中国本土开发者开发运营,或是针对中国市场本土化的中文应用。2015年至2016年间,中文应用占全球应用比例从11.56%上涨至12.04%,此种增长幅度也符合中国区增速高于全球的特性。因此对于苹果公司而言,中国区应用市场是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收益增长区。

  正式举报

  相关举报方律师事务所认为:苹果公司在运营App Store过程中可能存在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违反国家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网络出版服务的法规、规章的行为,存在损害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运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可能。且苹果公司运营的苹果商店在该相关市场涉嫌的滥用行为主要有如下表现:一、拒绝交易,表现在单方面下架中国开发者软件,不给于具体的合理解释;二、差别待遇,对待中外开发者诉求处理效率不同,部分规定无中文;三、附条件交易即搭售,表现在应用内消费只能使用苹果支付;四、定价过高,主要集中于苹果对电子服务行业收取30%及不等的抽成。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世界上有多起针对苹果手机反垄断调查,但尚无一起针对苹果商店反垄断起诉成功案例。此次共有28家国内应用厂商提供了苹果涉嫌垄断的相关证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明表示,对于像苹果商店这种在中国无企业实体的国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因其业务范围涵盖中国,则中国法律有对其有监管的权利。此前高通公司曾因专利授权问题,被中国发改委处以9.75亿美元罚款。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问题也联系到了苹果(大中华区)政府事务总监范勇,其表示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并拒绝透露公关部的联系方式。“我们在4月份发起用户征集的时候,也跟苹果中国的一些负责人接洽过。但他们没有决策力,整个苹果应用商店的问题都是由在苹果美国总部来运行。”林蔚说。

  林蔚表示,苹果公司应就App store在中国的服务设立中国实体,以满足中国法的监管要求,和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需求。此外,苹果公司应当就其收取30%的提成说明定价的合理理由,如果没有合理依据,反垄断执法机构、人民法院可以在相应之救济程序中予以调整降低。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环球时报:苹果下架VPN是法治的胜利

  环球时报的署名作者武雪梅发文称,中国互联网法治化的完善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才是苹果主动下架VPN的根本原因。谷歌离开中国不是什么骨气,而是对中国怀有自负与偏执;谷歌没能预见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动能,没有预见到它的离去恰是在给百度等搜索引擎让位。 ????以下是全文:

  日前,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回应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将VPN下架一事说,我们在遵守当地法律的情况下在当地开展生意。

  一些网民将此事与去年苹果就是否协助执法人员“解锁”加州南部圣贝纳迪诺恐怖袭击案枪手之一所持的手机,与美国联邦机构对簿公堂、甚至要向总统陈情的事件对比展开热议。还有人批评苹果畏于中国巨大的市场,没有谷歌当年离开中国的骨气。

  拨开舆论迷雾,苹果这些表象背后的一个共同点是实实在在的法理依据:在当地法律关于权力与权利的框架之内采取行动。

  VPN即虚拟专用网络,其主要功能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进行加密通信。其实早在今年1月中下旬工信部就要求,在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要防止无序发展的苗头,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同时明确提出基础电信企业向用户出租国际专线,应集中建立用户档案,向用户明确使用用途等要求。1周前,工信部发言人就表示,加强对不合规范的VPN清理整顿,主要清理那些无证经营、不符合规范的,依法依规的企业和个人是不受影响的。

  苹果应用商店中国区下架VPN是因为有违相关规定,苹果即便是情非所愿,也不得不为。正如蒂姆库克所说,我们宁愿不去移除这些应用,但就像是我们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所做的那样,在哪里做生意就要遵守当地法律。“新规定要求服务提供商必须取得政府颁发的牌照,才能提供VPN服务。”

  中国互联网法治化的完善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才是苹果主动下架VPN的根本原因。以今年6月通过的《网络安全法》为互联网法制治理的上位法,科学制定和完善的系列法律法规不断推出,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发展步入法制化轨道;很多新出现的棘手问题,可以依据上位法律进行有效管理,且在更广范围内发挥积极重要作用,中国开始步入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强国之路。

  当然,苹果下架VPN与对中国巨大市场的依赖有关,但这种关联和谷歌当年拒绝监管离开中国又有所不同:谷歌离开中国不是什么骨气,而是对中国能否离开自己怀有自负与偏执;谷歌没能预见到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动能,没有预见到它的离去恰是在给百度、搜狗等众多中国本土搜索引擎让位。今天,苹果在中国多了华为、小米等品牌比肩,中国没苹果手机可能发展得更好,没有中国市场的苹果公司却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由此可见,在中国互联网法治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语境下,有违相关规定的苹果公司才下架中国区应用商店里的VPN。

  稿源:环球时报, 作者:武雪梅,作者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

2017年8月6日星期日

美国军方下令封杀大疆无人机

  英国路透社称,美国陆军已下令停用所有中国企业大疆创新(DJI)生产的无人机,并指责这些产品存在“网络安全漏洞”。此次停用的设备包括大疆生产的所有采用其系统和部件的无人机和设备,它要求“陆军各部门接下来要移除所有(大疆)电池、存储设备和安全设备”。

  报道说,以上内容出现在8月2日互联网上发布的一份美陆军备忘录中,该备忘录现已得到核实。其中还写道,此次停用的设备包括大疆生产的所有采用其系统和部件的无人机和设备,它要求“陆军各部门接下来要移除所有(大疆)电池、存储设备和安全设备”。

  备忘录还写道,在美陆军使用的此类现成装备中,大疆无人机的使用最为广泛。

  报道说,对于美陆军不做事先提示就直接下禁令的做法,大疆发表声明表示“惊讶和失望”。大疆还表示,将和美国陆军方面联系,确认“网络安全漏洞”的含义,并愿意和五角大楼合作,消除顾虑。

  报道还援引2016年高盛分析师的估测说,大疆在全球商业和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约70%的市场份额,包括军方在内的市场未来5年的市值将超过1000亿美元。

  美陆军发言人大卫·施瓦兹说,陆军方面正考虑就该政策发表声明。

  报道指出,美国陆军此举似乎受美陆军研究实验室和海军近期一项研究的影响,因为陆军的禁用大疆无人机的备忘录引用了5月陆军研究报告和海军研究备忘录的内容,这些保密的研究认为大疆产品存在风险和漏洞。

  稿源:丁洁芸/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