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8日星期三

创新O2O+LBS玩法

  这两天,互联网很热闹,除了微博微信发红包,要数分众推出的“全城示爱”的表白活动最为受关注。关注全城示爱微信公众号,发布表白内容和想发布的楼宇,就能向心仪的TA传递出自己的真情告白,精确发送到她楼下的分众屏幕上。这是中国第二大媒体公司分众传媒发动的全城弹幕表白秀。在今年情人节,分众已撤下平时播放的所有广告,改播《大话西游》、《失恋33天》、《将爱情进行到底》、《101次求婚》等电影的精彩桥段,同时用如今80后、90后、乃至00后最追捧的“弹幕”形式,发布用户的表白内容。利用楼宇地理优势,分众为白领们提供了一个很酷的个性化示爱平台,而且这项活动零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可以预见,今年情人节,满屏的告白话语会出现在各个写字楼电梯间,上下班时,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秀一脸恩爱。

  弹幕一词发源于日本,与ACG(动画、漫画、游戏的英文缩写)文化密切相关。大量评论从屏幕上飘过时,视觉效果如同飞行射击游戏里的密集子弹,所以称之为弹幕。此次活动观众通过手机发送的告白,能实时出现在分众屏幕上,实现线上线下无缝交流。今年情人节不上分众屏弹幕示爱,她会叫你去过双11,这次活动的主题广告正在楼宇中反复播出,不断挑动着楼里男男女女的敏感神经!分众传媒在人们必经之路上玩起了一场不可不看的公开弹幕。求爱技术哪家强,这场全城示爱活动渗透到全国二十五大城市亿万白领中,估计将毫无悬念地当选。

  广告圈有一句话,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投放都是耍流氓。分众却反其道而行之,据悉在“全城示爱”2.13-2.14两天,分众不惜放弃5000万的楼宇广告收入,撤下所有广告,全天只放爱情弹幕。分众一向以广告效果实效著称年广告收入过百亿,如今这个实用界的资优生,居然豪掷五千万,破财干出了这样一件酷炫的事情。内部消息称,“全城示爱”公众号在上线一周即突破50万用户参与,活动截止到214,表白总参与数已达180万。热闹弹幕示爱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分众花费五千万元制造的一场亿万人围观的弹幕秀实际是分众精心炮制的一场LBS的商业秀!

  据说江南春对分众的全新定义就是:分众是中国领先的LBS平台。 首先分众是中国最大的LBS广告平台。分众的广告原本就可以针对不同楼宇社区的属性(如受众类型,楼价高低,楼龄,商圈位置等)来投放不同的广告。而移动互联的时代分众又同百度等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基于不同楼宇或社区的百度手机端搜索的品类指数与品牌指数,可以更精准帮助分众在不同楼宇中根据用户对品类购买需求和品牌倾向的不同建立DSP平台,来让客户精准地选择不同的楼宇或播放不同的广告讯息。 而2015年伊始分众轰轰烈烈展开的“全城示爱”,可以视为分众以娱乐化的方式为中国最大LBS广告平台作了一次公关秀!

  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势下,分众还倾力打造基于LBS的O2O互动平台,已广泛部署WIFI热点和近十万个iBeacon网络,在25个城市、近20万块楼宇广告屏里铺设LBS标签网络并与手机淘宝,微信,360建立了战略合作。去年下半年,「精选牧场」这个全新的品牌,通过分众与360的摇一摇对接,实现与用户O2O的互动,每天让1000多万用户深入了解蒙牛精选牧场的价值(打劫中了一块方巾知道精选牧场是一牛一巾,打劫中了一个收音机知道精选牧场的牛是听着音乐长大的),在趣味性的打劫背后是大量的电子优惠卷的派发,将用户导向蒙牛电商平台。这是一个O2O的经典案例,由线下发动一天实现千万级用户的手机互动,在中国营销界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纪录。而双11分众又联手阿里打开手机淘宝在电梯口摇一摇就可以直接秒杀屏上的产品,最近分众联合微信摇一摇发红包,在电梯口打开微信摇一摇就可以拿到分众屏幕上所展现的产品红包。分众把强制式的广告屏幕用wifi和ibeacon武装起来,并一举把自身的屏幕与用户手机实现O2O互动。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随时随地的链接带来我们进入更广阔更高效的O2O时代,线上即线下,线下即线上,轻松切换。O2O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基本形态。传播激发欲望,欲望转成销售在O2O之中无缝对接也由此分众广告的互动性,与消费者、品牌之间连通的可能性,都将有更多想象空间。

谷歌收购照片备份及分享应用Odysee

  据外媒消息,谷歌近日已收购移动应用Odysee,后者帮助用户将相机或平板电脑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备份至计算机。

  通过Odysee,用户还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私密的自动分享。该应用还提供了一款应用程序接口(API),从而实现与其他应用的集成。在被收购后,这款应用将于2月23日关闭,而该应用的团队将加入Google+,“继续专注于开发人们喜爱的优秀产品”。

  Odysee已经在公司主页上宣布了这笔收购,而该应用的用户也已收到通知。在通知中,Odysee对用户表示感谢,并公布了详细的应用关闭计划。从2月23日开始,Odysee将停止提供备份服务,而用户可以打包下载所有已上传至该服务的照片和视频。

  此外,目前Odysee的应用已经从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应用商店中下架,而该应用开发商Nimbuz的帐号也已经被注销。

  目前尚不清楚,Odysee在应用生命周期中总共吸引了多少用户,以及除了76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之外是否还获得过其他投资。该公司此前的投资方包括资深创业者埃德·韩(Ed Han)和食品科技公司Goji Food Solutions的CEO阿历克斯·舒伯特(Alex Shubat)。

  业内人士认为,这笔收购对谷歌是合理的。此前有大量传闻称,谷歌将把Google+的照片服务分离成一款单独的应用。因此,照片的线下保存,以及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照片分享的其他功能将使Google+照片服务更完善,并与竞争对手服务实现差异化。这一领域的其他服务还包括Facebook及旗下的Instagram、雅虎的Flickr、以及Dropbox等。

  Odysee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该应用帮助用户以完整的质量去保存大量照片和视频。为此,该应用的存储方式从公共云存储平台转向了用户的电脑。与此同时,该应用开发了缓存功能。在用户离线,或是互联网连接较慢的情况下仍可以查看这些照片。

2015年2月15日星期日

微软将收购日历应用Sunrise

  据美国科技博客TechCrunch近日报道,有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微软将以至少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历应用开发商Sunrise。

  微软正在尝试重塑自身业务,而重塑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收购那些产品与微软存在竞争关系的创业公司。

  Sunrise成立于2012年,已从Balderton Capital、Resolute.vc、NextView Ventures、Lerer Ventures、SV Angel、BoxGroup和500 Startups等投资者那里筹集到820万美元资金。

  Sunrise拥有一整套针对移动和桌面用户的日历产品,能将来自于不同提供商的日历服务联系起来并进行整合。Sunrise的产品已经登陆iPhone、iPad、Android设备和Mac App Store应用商店,此外还提供一个网络客户端。用户可通过谷歌、iCloud和Microsoft Exchange进入日历服务,并可连接到一系列广泛的其他第三方应用。Sunrise提供跨设备和跨平台支持,颇受用户欢迎。

  这项收购交易将可进一步推进微软为竞争对手的平台提供支持的战略。此前微软已针对苹果公司iOS平台发布了触摸友好版的Office套件,而这种版本的Office尚未登陆其自己的Windows 10平台。

  消息人士称,微软将保留Sunrise应用,并将其作为独立产品进行运营。同时,该公司将利用Sunrise的部分技术来开发自己的未来产品。这与微软对待Android和iOS电子邮件客户端Acompli的方式相似,此前该公司已经以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compli,并将其与面向Android和iOS应用的Outlook软件进行了整合。上周,微软刚刚发布了这个版本的Outlook。

  业界人士指出,这两项并购交易表明,微软正在移动生产力领域中进行重大投资,其规模超过了该公司对其传统Office应用的投资。微软目前正在执行一种战略转变,也就是从出售独立应用转为将Office作为一种服务向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出售。为了让这种战略能够奏效,Office必须成为现代智能手机用户生产力周期的日常组成部分。现在微软已就此进行了3亿美元投资,而预计未来仍将继续展开相关并购。

滴滴和快的合并传闻背后三点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又是一年情人节,按照规律每年的情人节前后财经和科技行业会发生多起并购联姻事件,或者传出各类合并的新闻。此前的优酷土豆并购案以及申银和宏源并购都发生在情人节前后一个月左右。

  2015年的情人节联姻绯闻比以往来的更多,更猛烈。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有如下几条:

  1、2月11日前后,业界传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合并、中国移动与广电网合并的新闻,随后工信部进行了否认。

  2、2月13日,媒体报道快的和滴滴合并完成,腾讯阿里支持,滴滴CEO程维担任新公司CEO,快的方面退出。

  3、2月11日,佳能公司宣布对网络视频监控领导厂商Axis发起了236亿瑞典克朗(约合28.3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将是该公司规模最大的一项收购交易,收购对象是该领域的市场龙头企业。

  4、2月4日,融创中国斥资逾45.5亿港元收购深圳佳兆业49.25%股权,随后消息被港交所证实。

  5、2月13日,三泰电子宣布拟以7.5亿元收购烟台伟岸100%股权,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最近的一周行业过亿以上的并购案例或者未经确定的绯闻超过10起,其中引发关注最大的莫过于滴滴和快的这两家的合并案,因为一旦消息属实,双方完成合并的话就会创造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并购案例,两大平台加起来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足以进入中国互联网企业排行榜TOP10.

  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滴滴和快的双方合并传闻背后的几种可能的情况,毕竟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一切皆有可能。

  猜想一:滴滴和快的合并案是真的,滴滴最终占据主导权(可能性40%)

  当年,优酷和土豆打的头破血流、对簿公堂都可以合并,说明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没有啥不可能,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敌人。后来双方合并后,减少了行业恶意竞争,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优酷和土豆成为行业绝对老大。 按照这个前车之鉴,快的和滴滴的合并有了理论上的可能,且双方烧了这么多钱,市场培育初见成效,如果还和以前一样烧钱打下去,意义不是太大,且会造成无故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把用户惯坏,培育用户不好的习惯。

  马云和马化腾自然看到这一点,他们背后的资方也看清楚这一点。双方此时合并,或许是一个大部分人欢喜的结局,虽然快的方面有可能会退出(快的和滴滴同时管理合并后公司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管理层团队靠这次创业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了。

  猜想二:滴滴和快的合并一案是炒作(可能性30%)

  虽然前文说过互联网行业充满了无限可能,但在笔者看来滴滴和快的双方合并在操作层面会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首先资金层面不同于优酷和土豆当时的案例,只涉及到数亿美元的资金,这次双方都拥有几十亿美元的估值,且双方对各自未来的前景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心理估值自然不一样。而且不同于优酷和土豆的方面在于,当时视频行业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必须合作抱团取暖,这次滴滴和快的已经占据了几乎100%的市场,双方没有额外的竞争对手,似乎都没有合并的动力和动机。

  也就是说滴滴和快的一旦合并,很可能会造成1+1小于2的局面。在笔者看来,这次事件也有30%的可能是一场炒作,至于是谁来挑头、谁来在背后主导,这个大家仔细看看滴滴和快点的投资背景,以及每次最新进展最先曝光出来的媒体,自然一目了然。

  猜想三:滴滴和快的资方进行频繁接触,但最终不会合并(可能性30%)

  滴滴和快的合并一事,笔者分别联系了两个公司对外的人员,均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这说明,二者是否最终能够合并不一定,但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滴滴和快的双方背后的资本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和企业的打架经常发生,但风投和风投之间的更多的是利益为上,只要有利益共赢,风投可以坐下来谈谈退出机制。

  接触归接触,最终能否谈成还很不一定。毕竟涉及面和资金太广,且背后还有阿里和腾讯两个不确定的关键所在,这两个巨头分别通过滴滴和快的给微信和支付宝带来海量的用户,未来是否还利用这两个平台进行势力扩张也说不好。所以,也有30%的可能是双方背后角逐的力量进行接触,但最终不会谈成。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2015年2月12日星期四

Google宣布淘汰SPDY

  Google宣布计划淘汰该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SPDY协议,SPDY原本定位为替代HTTP协议的新协议,Google原本打算以它来加速HTTP的传输速度并推动成为标准,不过现在决定将支持HTTP/2,并逐渐淘汰SPDY,预计2016年就会完全从Chrome中移除对SPDY协议的支持。

  SPDY做为一个开放源码的协议,主要为改善网页传输的延迟,在测试环境下的网页下载速度快了55%,Google自2010年发布Chrome 6就开始支持SPDY,只是该协议一直未能成为业界标准。

  Google表示,HTTP是网络协议的基础,大多数的网站仍然使用1999年发布的HTTP 1.1,而新的HTTP/2已即将成为标准,因此Google将在未来几周发布Chrome 40开始新增对HTTP/2的支持。

  HTTP/2的许多关键功能都是来自于SPDY,如多路复用技术、压缩,以及判断要求的优先等级等,并使用一套略有不同的 TLS 扩展,鉴于 HTTP/2 实现和 SPDY 同样的功能,权衡之下,Google抛弃 SPDY 对于行业标准建立是有利的。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阿里巴巴5.9亿美元入股魅族的4点解读

  2月9日上午,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与此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000万美元,此番融资魅族将共计获得6.5亿美元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此前在2014年初,魅族宣布引入20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最终于2014年7月完成了该笔融资。那次融资到账后,魅族进行了向低端市场发力的动作,此后魅族旗舰手机MX4售价仅1799元,不久后又发布了千元内的机型魅蓝,销量同比实现历史新高(出货量增加1倍,销售额增加40%)。

  2月9日上午我接到不少媒体朋友的电话和微信,聊了此番阿里巴巴和魅族的大动作的相关话题,不出意外的话这笔融资事件将会入选2015年中国互联网十大新闻之一。这里我把我的几个主要观点做下阐述。

  阿里巴巴间接承认“阿里云”手机战略失败

  关于阿里巴巴入股魅族,不少评论认为阿里巴巴要开启移动互联网战略和智能家居生态体系的布局。事实上,在此之前阿里已经合作甚至入股了一些做智能硬件的企业,比如天宇朗通等,而媒介就是“阿里云”系统,阿里巴巴要求合作的手机必须使用阿里云的操作系统,信心满满的和30多家手机企业进行了战略合作,并且声称阿里云系统属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操作系统。

  在阿里看来,“阿里云”手机不敢说统治中国手机市场,但至少可以打造一个完善的移动硬件和软件结合的生态体系。但经过几年下来,“阿里云”的手机阵营,不但没能赶超中华酷联,甚至市场影响力落后于魅族、OPPO等厂商。此番,阿里巴巴巨资入股魅族,在说明阿里巴巴继续发力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决心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承认了“阿里云”手机战略的失败(除非阿里像要求其他企业一样,也要求魅族使用阿里云的系统,但显然以黄章的性格绝对不会采用阿里云系统)。我们可以预见,未来阿里巴巴会把魅族作为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布局重要一环,至于“阿里云”系列手机则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成为补充部分。

  魅族的历史性转型得到业界认可

  魅族在2014年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转型和改革,没有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行了首次融资;第二:更加开放的合作心态;第三:黄总不再狂妄,放下身段开始迎合市场,不管从价格体系到营销策略。

  转型意味着迎接更远大的市场,但同时也意味着迎接更多未知的风险。最近几年有不少手机厂商在进行转型,改变以往的战略,但大部分的以失败告终,比如索尼。魅族转型一年后,初见成效(比如我们在户外可以看到更多魅族的广告、朋友圈刷屏有时候也有魅族的份、魅族的手机经常登上京东等平台的排行榜、魅族发布会的门票也经常被黄牛倒卖)。而这个所谓的”初见成效“在阿里看来,就是一支可以压上赌注的潜力股(5.9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印证了阿里巴巴认可了魅族转型后的成绩,阿里巴巴和跟投的海通开元看好未来的魅族。

  魅族会否干掉小米?

  在很多人看来,2月9日最不开心的公司应该是小米。因为阿里巴巴战略入股魅族后,依靠阿里巴巴巨大的平台资源和大数据的优势,魅族可以尽快的成长起来, 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诚然过去的一年中,魅族在不断的学习甚至模仿小米,并且起到了很大的效果,但要想说魅族榜上阿里就可以干掉小米的观点也纯粹是睁眼说瞎话。

  在我看来,中国的手机乃至智能硬件市场足够巨大,拥有最少20--30亿部智能终端的潜力。也就是说,这个市场足够同时容纳魅族和小米,乃至中华酷联等公司同步发展,这个市场也绝对不会被某几家企业垄断,哪怕这些企业榜上了BAT这样的企业。

  另外吐槽一个事情,近日华为公司的当红炸子鸡余承东又一次站出来表示”未来5年手机厂商只剩下3家“,并且拿飞机制造市场只有空客和波音两家做佐证。我们可以提前预测,余承东5年之后会成为悲剧,因为手机制造和飞机制造完全是两码事,市场会证实中国未来的手机市场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

  跟在阿里屁股后面的海通开元基金是何方神圣?

  细心的网友可能已经发现,这次除了阿里巴巴还有一家名为”海通开元“的基金也跟在阿里屁股后面,对魅族进行了6000万美元的投资。要是放在平时,互联网行业发生6000万美元的融资可以上一下速途网或者新浪科技的首页要闻,但是此番因为阿里顶在前面,海通开元几乎被业界忽略。

  海通开元是海通证券旗下的子公司,而海通证券曾经号称中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现在排名在申银万国和国泰君安后面,已无当年风光),这家证券机构从10年前就不断的进行转型探索之路,海通开元算是海通证券探索比较成功的一家公司。近年来在互联网行业进行的投资有如下案例(笔者不完全统计):

  2009年7月,海通开元对东方财富网投资5500万人民币,随后2010年3月东方财富网在创业板上市。

  2011年3月,开通开元入股雅润传播,资金不详。随后在2013年底,省广股份并购雅润传播。

  2012年9月,开通开元投资虎扑网,后来在2014年虎牌网进行转型,首次尝试新型自媒体广告投放模式。

  2013年6月,海通开元人民币并购基金成立,目标规模为20亿元,由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负责管理,同时募集规模为2亿美元的美元基金。

  2014年4月,海通开元投资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资金不详。

  2014年7月,海通开元战略入股91金融,2014年8月底,我对91金融的联合创始人吴文雄做过一次专访,吴老板表示91金融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1000亿人民币。

  2014年12月,蘑菇公寓完成2500万美元B轮融资,海通开元基金领投。

  总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海通开元做的投资都是稳健保守型的,很少做A轮,更不用谈天使投资。很多被开通开元投资的企业后来不是上市就是被出售,很少有中途倒闭的,这样可以保证有相对风险较小的回报机制。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微博:丁道师 微信公众:dingdaoshi123

阿里巴巴36亿入股魅族

  2月9日上午消息,魅族科技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将投资魅族5.9亿美元。与此同时,海通开元基金也将投资魅族6千万美元。魅族将共计获得6.5亿美元投资,这也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

  完成入股魅族以后,独立运营的魅族将成为阿里巴巴无线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块重要拼图,扮演类似谷歌Nexus的角色,从而使得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进入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新阶段;同时帮助天猫渠道进一步发展,并推动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从App时代走入“无线生态时代”。

  入股之后,阿里巴巴集团同魅族也将在战略和业务层面开展一系列合作。双方将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阿里将在电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服务、智能手机系统方面、数据分析及支付等方面为魅族提供资源与支持,魅族将在智能手机系统的推广、针对硬件和用户在视觉和交互上的定制化、市场策略、线下销售渠道方面为阿里提供支持与帮助,从而延伸阿里巴巴的移动互联网优势。

  软硬件深度整合

  通过对魅族的投资,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实际上也进入了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时代。系统商和硬件商之间的深入合作,有望打造出软硬件一体化更强的用户体验。 从移动互联网狂飙突进的一开始,BAT三巨头要通过投资手机厂商掌握软硬件深度整合的流言不绝于耳,这次,阿里巴巴终于率先跨出了一大步。

  中国智能手机的主要玩家当中,魅族是一家保独立的优质智能手机厂商。创始人黄章的独特个性,产品驱动的企业文化,对软硬件工艺的追求让魅族拥有了忠实的用户基础。

  2014年10月,因为同魅族合作的关系,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南下珠海,同魅族创始人黄章等见面,被黄章和魅族对产品极致的打造精神所感动,当时王坚曾在微博上夸赞魅族做的是有灵魂的手机。

  王坚的此次南下,阿里巴巴与魅族就达成了系统层面的合作,推出了Flyme Powered by YunOS版的MX4,并在双11期间获得了用户的热烈欢迎。这实际上也是阿里巴巴同魅族软硬件深度整合的一次尝试。

  同魅族合作的过程中,阿里巴巴方面发现,在当前的市场形态下,用户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的软硬件一体设计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与具有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力的魅族进行合作,有助于进一步让阿里巴巴的无线产品为更多用户所熟悉和喜爱。

  投资魅族这样处于上升期的软硬件一体终端公司,让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进入了软硬件深度整合新阶段:无论是结合YunOS,还是深度定制应用,创新O2O服务。这一切都能同魅族结合,整合应用开发分发,购物,支付,旅行,O2O,本地生活,浏览器,地图,视频,音乐的阿里现有生态体系。

  和Google的Nexus系列一样,阿里投资手机,醉翁之意,在于通过软硬件的深度整合,更好的展示无线生态的场景威力。

  移动电商收官

  阿里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移动GMV占比达到42%,移动月活跃用户2.65亿,在移动电商拥有无可撼动的86%市场份额。手淘,支付宝钱包,UCWeb等应用牢牢占据着手机小屏,天猫魔盒则切入客厅大屏。

  移动电商已经告捷,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阿里巴巴的无线战略,开始从力推移动电商app向更深层次的”无线开放生态“转型。正如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之前所说:”让阿里的基础能力更多地跳开“端”的限制,赋予更多的来自于生态体系的各种各样的端。”

  分析人士指出,App上的胜利对阿里而言还不够,投资魅族意味着阿里的无线战略从App时代进入了“生态系统时代”。阿里想建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是以大数据和云计算为支撑,以YunOS操作系统贯穿多个屏幕,开放阿里电商App的基础能力和庞大用户,覆盖手机,客厅,智能穿戴,乃至汽车的全场景终端。而与魅族联盟,意味着在硬件终端上拥有了一座”桥头堡“,创造条件探索创新,建立示范效应。

  与魅族合作也突显了天猫希望成为中国智能手机最领先的销售渠道的雄心。在2014年618创下日销售1百万台的成绩后,天猫电器城向京东的腹地3C产品发起了猛烈的冲击。投资魅族,阿里显然希望最大化与魅族联合营销,在快速整合,形成几家巨头的中国智能机市场上,打造一个成功典范,从而吸引更多玩家加入阿里巴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