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星期二

通过谷歌街景地图看成都大熊猫

  谷歌街景地图又上线新亮点,这次是首个中国内地景点进入谷歌街景地图,现在,用户可以足不出户,通过谷歌地图在网络上360度全景观赏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表示:“谷歌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无数用户;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世界著名的大熊猫迁地保护科研繁育阵地、国际公众教育中心和生态旅游胜地。通过与谷歌合作,加入谷歌地图项目,可以向海内外公众传播以大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号召更多的人爱护大熊猫、关爱自然。”

  通过谷歌360度街景地图,全球网民都可以沿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竹荫小道,前去参观坐落于山林之中的熊猫别墅,观赏大熊猫、小熊猫、红腹锦鸡等珍稀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科学探秘馆、熊猫医院、熊猫厨房以及道路两旁的科普知识牌,还让人们在观赏大熊猫的过程中获取熊猫小知识。

  据悉,此次同时上线的还有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亚洲地区包括亚特兰大动物园、智利布因动物园、德国汉堡哈根贝克物园等知名动物园和动物保护机构,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则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上线机构。

通过谷歌街景地图看成都大熊猫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街景地图链接:Th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Google街景地图是谷歌地图中一项功能,提供水平方向360°及垂直方向290°的街道全景,让使用者能查看到所选城市地面上街道不同位置及其两旁的景物。当这项服务于2007年5月推出,目前已经覆盖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台湾、瑞士、葡萄牙、加拿大、捷克、墨西哥、新加坡、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奥兰、香港、澳门、南非、巴西、爱尔兰、德国、罗马尼亚、摩纳哥、英国属地马恩岛及泽西岛等国家及地区。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

关于“诋毁雷锋形象”的谣言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4月份,一则严重诋毁雷锋形象的信息被网名“秦火火”的人发布在互联网上并迅速传播,信息称“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六块钱。”这则消息引发大量网民对“秦火火”不满,北京公安机关接到不少网民的报警,要求彻查诋毁雷锋形象的谣言制造者。

  北京警方迅速开展侦查,发现以“秦火火”、“立二拆四”为首的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专门通过互联网策划制造网络事件,蓄意制造传播谣言及低俗媚俗信息,恶意侵害他人名誉,严重扰乱网络秩序并非法牟取暴利。目前,“秦火火”、“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2名成员已被北京警方抓获。

  对于央视报道称关于“雷锋购买皮夹克”是蓄意诋毁雷锋形象的谣言,我查询了一下,这条信息并非秦火火凭空创造出来的,多年前就存在一定争议,在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的一篇文章报道称,1959年2月的一个星期天,雷锋在寄卖商店里购买了手表、皮夹克和皮箱,“三样合在一起才几十元钱”。

  后来,雷锋把穿着皮夹克的照片寄给望城县委的老领导。县委赵阳城书记看到了雷锋这个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全国人民正在勒紧裤腰带,你怎么能穿皮夹克?希望你艰苦奋斗,永不忘本。雷锋读后非常惭愧,就把那件皮夹克收了起来。

  文章称雷锋在鞍钢工作时,每月工资36元。

  可见,秦火火关于雷锋购买皮夹克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即使有数字上的纰误,也难以定义为蓄意诋毁雷锋形象的谣言。

  新华网文章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2-11/19/c_123968187.htm

2013年8月25日星期日

也谈CCTV的“打击网络谣言”

  看了最近CCTV关于打击网络谣言的新闻报道,有些感想,谣言这个东西,自古以来就有,以前通讯不发达的时候,是通过口口相传来实现,互联网兴起之后,特别是微博兴起之后,传播时代的微革命就已经到来了,一个被广泛关注的微博用户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向大众传播信息,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失效。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一条未经可靠来源证实的讯息,很可能就是谣言,而原本真实的信息,但由于众人不断传播,往往会偏离了最初的版本,变成不真实的信息。

  CCTV等主流媒体对“谣言”现象进行批评,对此,人们多表示此举“非常正确”,但也有人认为,“应该允许人讲错话”,如果将“谣言”和“观点”进行混淆,就相当于剥夺了人们的话语权,笔者以为,在当前形势下,把“观点”和“谣言”区别开来,具有现实意义。

  所谓网络谣言,就是对事实进行歪曲之后再故意进行传播,所以谣言主要是针对事实,如果是对事实进行评价形成的观点,就不属于谣言。比如针对一些国家发布的数据,如果在传播过程中只是针对数据表达一些质疑,即使质疑有不合理的部分,也不算谣言。

  言论自由天然包含了说错话的自由,我们在打击和反对网络谣言的时候,也万万不可将网民的不实观点也当做谣言进行打击,否则,这就是对言论自由的剥夺。

  如果把凡是与事实不符合的话都定性成法律意义上的谣言,那么几乎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散布谣言,实际上,CCTV的以往报道中也有不少信息和内容是张冠李戴,七分真,三分假,混在一起让人难辨真伪,下面是网友总结的历年来CCTV不实报道的案例,就有大量不够准确的观点。对此,人们不禁要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CCTV这样的主流媒体说错话可以得到理解和宽容,普通民众反倒不可以?

  CCTV的不实报道案例

  假新闻:卫星追踪追老赖车

  2007年2月3日,新闻频道《新闻社区》栏目播出了一条北京某公司利用卫星地图寻找“老赖”车辆的新闻。播出后被网民指出,新闻中出现的卫星追踪画面实际上是来自于Google公司的Google地球软件,根本无法实现高精度和时效性的追踪。

  很黄很暴力事件

  在2007年12月17日,CCTV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一段抨击不良网络视听节目的报道,其中采访一位北京某学校13岁的张姓女学生时,她对着CCTV的摄像头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

  用生人照片冒充死者

  2007年7月,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天网》栏目一期题为《揭秘传销》的专题片中,介绍了一位女大学生因参加传销而跳火车丧命,并播出了死者生前的三幅照片。尽管做了马赛克处理,但还是有众多网友看出所谓死者“生前照片”竟是网络红人Ayawawa的生活照。该节目评上了第17届中国新闻奖,公示阶段被揭发造假,悄然拿下。事后央视低调回应,称此事为临时工工作疏忽所致。

  年度十大新闻图片造假事件

  央视《影响2006·CCTV图片新闻年度评选》作品《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造假事件。2006年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中的铜奖作品—《藏羚羊生命中的十道难关——铁路关》被网民发现为PS作品。照片作者刘为强也表示承认,同时也指责央视未尽审查责任。央视与刘为强都遭到网民批评。央视此次面对新闻图片造假却被评选得奖的事情做出了较积极的回应。央视表示,评委一开始相信刘为强的照片是真实的,因为国家媒体先前刊登过这幅照片。

  三鹿丑闻

  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国制造—1100道检测关的背后》中, CCTV使用和一般新闻报道传递传递负面消息相反的"正面新闻"报道三鹿产品质量高度可靠.

  “采访内部员工”事件

  2009年6月18日《焦点访谈》就谷歌中国涉及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一事采访了一名叫高也的大学生,播出后有网民认出该大学生是央视的实习生,而“高也”口中的“心神不宁”则成了新的网络用词。

  使用色情游戏图片报道少女沉迷网游事件

  2009年12月15日,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以题为《花朵在网游中迷失 只为报复母亲》的新闻报道了一位少女因青春期心理得不到合理指导后故意沉迷网游的故事,片中少女说自己沉迷于劲舞团,但此后该则新闻中出现的所有标有网络游戏画面的影像均出自日本色情游戏尾行3。

  使用美国电影的片段造假事件

  2011年1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中国空军训练,一架歼10战机发射导弹,目标被击中而爆炸。内地网民发现,战机击中目标的一段画面与1986年美国电影《壮志凌云》(Top Gun)的场景极为相似。网民逐帧对比两组画面以后发现,除了色彩有所不同以外,飞机碎片的大小和爆炸方向是一致的;于是网民指称《新闻联播》造假,而中央电视台并没有对此表态。

  央视法制栏目使用苍井空照片造假事件

  2011年7月11日央视“社会与法”频道(CCTV12)《天网》“末路之爱”节目中,有网友发现苍井空的照片被节目组拿来使用,经虚化处理后,充当法制事件一女主角。

  播放的神舟九号火箭图片为韩国火箭

  2012年6月13日,新闻频道一有关神舟九号火箭的新闻中,放出的图片是印有韩国国旗和韩文的火箭图片。

  “八点二十发”事件

  2013年的3·15晚会上,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一批知名企业。晚会进行的同时,新华网刊出新闻稿“苹果被曝在华涉歧视,北京一家店遭媒体追访”,同时,多位新浪微博认证用户发布了标签为“3·15在行动”的对苹果公司批评的微博。其中,台湾影星何润东的微博内容为:“苹果竟然在售后玩那么多花样?作为果粉很受伤。你们这样做对得起乔帮主吗?对得起那些卖了肾的少年吗?果然是店大欺客。大概八点二十发。”其中最后一句“大概八点二十发”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质疑,怀疑央视或新浪微博联合多名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制造批评苹果公司的阵势。

  资料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有关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

国内四分之三团购网站已倒闭

  你还记得曾经疯狂的“千团大战”吗?你还记得那些年最火的团购 网站吗?拉手网?糯米团?美团网?高朋网还是窝窝团?近日,国内知名电子商务研究机构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2013年(上)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 报告》。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6218家,其中已经关闭4650家,淘汰率已达75%,即四分之三的团购网站已经关闭。

  这份检测报告共七个核心点,以下为该报告核心数据摘要:

  网站规模:数据监测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团购网站累计诞生总数高达6218家,其中已经关闭4650家,淘汰率已达75%,即四分之三的团购网站已经关闭,目前运营中的团购网站共1548家,已快回落到和2010年Q3(1490家)发展程度。

  用户规模:数据监测显示,2013上半年,我国团购市场参团人数呈现“V型”走势,在春节所在的2月形成了低谷,之后参团人数迅速恢复,6月底团购网民数量超过1亿。

  用户特征:数据监测显示,约50%的团购用户为企事业单位白领;年龄在25岁和29岁之间的团购用户占比为45%;所有用户中以本科学历用户占比最高,达到40%。

  交易规模:数据监测显示,2013上半年,团购市场(含团购平台)成交规模达到了238.98亿元,同比增长63%。与2012年下半年的202.31亿元相比,环比增加18%。

  市场份额:数据监测显示,在全国238.98亿元的市场份额中,团购网站贡献了148亿元,占据62%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增加了4个百分点;团购 平台贡献了91亿元,占据了其余38%的份额。排名前十的独立团购网站占据了全国团购市场48%的份额,比2012年提升了2个百分点,马太效应进一步增 强。

  融资数据:数据监测显示,2010年至今团购行业共发生44起投资事件,获投总金额约为7.49亿美元。其中,2013年则有2笔投资,金额为3000万美元。

  产品品类:数据显示,2013年团购行业的产品品类发展更加多元化,折扣深度有所减弱。实物类与服务类团购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对比而言,独立团购网更注重本地服务细分品类的拓展,而团购平台则在不断丰富完善实物团购品类。

  2010年,美国团购网站Groupon的火箭式成长,使团购成为互联网上窜红最快的商业模式,也是2010年互联网上最热的话题。

  但是由于技术门槛较低,国内的团购网站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门户网站如腾讯、搜狐也都推出了团购内容,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了“千团大战”的状况。 在网络团购急遽膨胀的过程中,网站同质化竞争激烈、用户体验不佳、商家倍受诟病等问题层出不穷。

  经历火爆和疯狂之后,团购领域的投资活跃度正在下降,如今你还在团购吗?

  来源:北漂书生博客投稿,原文链接

2013年8月23日星期五

快捷支付的安全风险

  电子商务离不开网上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出现以前,传统网上支付业务一直是银行提供的网上支付服务,非银行金融结构和非金融企业尚未介入。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几家大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均通过各种方式开展网上支付、快捷支付等服务,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快捷支付”。

  快捷支付是一种方便、快速的支付方式。客户可通过将个人第三方支付账户关联自己的储蓄卡或者信用卡,每次付款时只需输入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支付密码和手机校验码即可完成付款,从而绕开了银行支付网络。目前,支付宝、财付通等主要支付公司都推出了这项服务。用户使用广泛,但对于快捷支付及其安全方面措施,很多人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快捷支付会不会对自己银行卡里的资金造成风险?

  银行的网上支付通常采用USB KEY等物理硬件设备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我在早先的一篇文章中也讨论过USB KEY的安全性,这种设备通过数字证书和认证的方式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用户只要使用得当,总的来说是较难破解的。

  快捷支付的安全关键在于手机,要保证手机绝对安全,特别是保证短信安全,那才能保证快捷支付的安全。如果有人知道了用户的支付宝或财付通帐号,同时又掌握了用户的手机,那就意味着该用户帐号里绑定银行卡的资金就很容易被盗用,即使用户修改了银行卡的密码也无法阻止。

快捷支付的安全风险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使用Android智能手机,“快捷支付”的风险就越来越明显,因为Android手机上的恶意应用非常多,黑客可以先将具有盗号功能的恶意应用发布到各个应用商店或论坛里,如果用户使用Android手机下载并安装这类恶意应用(例如假冒的游戏应用),那么恶意应用就在后台拦截用户短信通讯,然后再伪装一笔转账,通过截获用户短信来完成交易,这样就完全避规了银行的USB KEY等令牌系统,从而盗取用户资金。

  我觉得更安全的“快捷支付”是这样的,提供一个“快捷支付”的客户端,该客户端提供一个每分钟都变化的一次性密码显示,即“动态令牌”,在原有的短信基础不变上,增加上这个动态令牌,这样,恶意应用即使拦截了用户短信,因为无法拦截到手机动态密码,所以窃取用户资金会失败。而动态令牌的解密,需要破解私钥,并不容易。

  这个方案解决了黑客通过恶意应用盗取用户银行卡资金的方法,但如果用户手机被偷的话,别人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这个“动态令牌”,因此用户如果手机被盗,应该及时上网修改动态令牌,并打电话给移动运营商挂失SIM卡。

2013年8月22日星期四

C2C模式已死,淘宝网永生

  编者按:C2C这种中国电子商务最早期模式已经消亡,逐步的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目前号称中国最大C2C网站的淘宝网绝大部分的业务来自B2C(商户对个人)交易,而非C2C(个人对个人)交易,所以淘宝网应该更改口号为“中国最大的B2C网站”。

  有一个公开的数据是,2012年淘宝网和天猫加起来的销售额总和达到了1.1万亿人民币,B2C(天猫)占据了2000亿,而C2C(淘宝网)业务占据了近9000亿。过去的一个月中,我尝试对近三年来在淘宝网上的几百次交易的进行整理,惊人的发现和我在淘宝网交易的主体95%以上为商户,剩下的5%也是为了贪图便宜和个人店铺买的一些袜子、垃圾袋之类的商品。

  中国目前主流的电子商务模式事实上已经剩下了两种,B2B2C和B2C。前者包括了京东、苏宁易购等目前主流的被称之为B2C的网站,后者就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淘宝网和遇到增长天花板的拍拍网等。

  在早期,淘宝网的宣传文案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诸如“下岗工人通过淘宝创业奔小康”和“残疾小伙淘宝卖土特产重拾人生自信”之类的新闻,但现在我们发现更多的是“某某店铺单日销售破千万”和“淘宝网占据中国GDP一定比例”之类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报道。从03年到2013年,从3000万到1.1万亿,十年中淘宝体系增长了3万多倍,创造了至少前无古人的记录。

  几年前淘宝网为了明确分类C2C业务和B2C业务,遂新增了淘宝商城(2008年),后来为了更近一步的细分将C和B区分开来宣布将淘宝商城从淘宝网拆分(2011年),在后来干脆把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2012年)。经过几年的发展,天猫逐渐甩去淘宝的影子。

  马云是一个奇人,中国互联网界少有的天才预言家,马云早已经预料到未来C2C模式难以在中国持久。所以早在2009年4月马云就对外宣布“淘宝从来不是C2C,淘宝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C2C“(呵呵,在早期谁说淘宝是C2C来着)。马云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却经常出尔反尔。马云说要好好做企业,不要去讨论敏感词,但马云又说敏感词很了不起,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有三四家是在敏感词的管控下出来的。这很矛盾吗?其实不然,商道从来都是如此,真真假假,兵不厌诈。

  前段时间,阿里的敌人张近东在两会提案中表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总规模达1.2万亿,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7%。繁荣背后,电子商务行业面临着影响持续发展诸多挑战。我国电子商务年交易量的90%是以C2C的形式从事B2C的交易,大量的交易游离于现有法律监管之外,存在着严重的监管缺失、执法缺位现象。”诚然张近东这份提案有故意针对淘宝的嫌疑,但敢于在两会上提出这样的提案,也说明了张近东仔细的做过市场调研,张近东的提案和我上文提到的个人遭遇惊人的相似“90%的C店做着B2C的业务”。

  虽然淘宝网已经不是一个C2C网站,但B2B网站淘宝网的价值反而比C2C网站淘宝网要大了无数倍。C2C模式向来以低价取胜,但长期以来我一直认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违背了基本的商业规律,不管是何种销售渠道,理性的售价体系应该是“一分钱,一分货”,哪怕商品是通过网上卖出。

  淘宝网在由C2C转变为B2C的过程中不但没有衰落,反而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可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私营企业、唯一一个关乎国计民生拉动内需的网站,甚至在几年后这一个网站就可以升级中国的支柱产业。

  C2C只是一种初期的策略,不管是中国还是日韩欧美,C2C模式都难以成为主流。这种模式的消亡恰恰反映了我们的电子商务时代已经逐渐由蛮荒走向文明。

  总之,C2C已死,淘宝网永生!

  来源:投稿,本文作者系速途网副总编丁道师,作者微博

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百度地图即将推出街景地图服务

  据悉在2013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LBS将会宣布推出街景,这将和提前一年推出的腾讯SOSO街景进行正面竞争,百度地图此次上线街景数据是由国内2006年开始做街景地图网站的“城市吧”提供。

  百度地图目前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测试体验场景—湖南省的凤凰县,点此访问

  从操作界面上看,百度地图的街景地图和谷歌地图街景地图的操作几乎完全一样,熟悉谷歌地图的用户很容易在上面进行操作,在个人隐私方面,百度街景地图对于人脸进行了智能模糊,以防止个人隐私泄漏。

  资料显示,谷歌在2007年就推出了街景地图服务,目前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推出了街景地图,但在中国大陆境内街景地图一直处于空白,城市吧是国内最早提供街景地图服务的网站,早在2006年7月份就上线了,腾讯SOSO在2011年12月推出街景地图,其街景数据也是由“城市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