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日星期二

Google Reader正式关闭

  Google Reader已经正式关闭了,访问其页面会显示一个公告页面,告诉用户该产品已经关闭,所有Google Reader上的数据将在2013年7月15日之后进行不可逆删除,用户需要尽快通过Google Takeout备份自己的个人数据。

  Google Reader是在北京时间7月2日下午3点左右关闭的,虽然中国地区已经进去7月2日,但是因为时差关系,欧美地区目前仍然处在7月1日的晚上,因此,上午的时候,很多中国网友惊诧为什么Google Reader还能用,还编了不少段子,例如“由于Google Reader的failover(故障转移)机制太过完善,目前Google内部无人能使其停止服务”,还有网友戏称Google忘记关了。

  Google Reader于2005年10月7日通过Google实验室发布,中文版Google阅读器在2007年9月18日左右发布,2013年3月13日Google宣布将于2013年7月1日终止Google Reader服务。用户可以通过Google Takeout导出自己的数据。

  Google Takeout导出的是一个ZIP文件,其中subscriptions.xml文件是RSS订阅列表,另外的多个JSON文件,分别是用户关注的Google Reader用户、用户的关注者、用户喜欢(linked)的条目、用户加星的条目、用户分享的条目、关注者分享的条目、用户的笔记等。

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的关闭引起了用户一片哗然,也引来了一大批“接班人”,促使一批厂商进入RSS领域,推出了替代性的产品,忠实的RSS阅读器用户仍在考虑使用其他产品延续自己的RSS阅读生活,以下是Google Reader的部分国外替代产品,国内也有一些替代产品,例如鲜果、有道阅读、QQ邮箱阅读空间、豆瓣九点等。

Google Reader

2013年7月1日星期一

教你如何保护WiFi无线网络安全

  Google的技术项目经理John Munoz日前在Google官方博客发布了一篇文章,讲解如何保护WiFi无线网络安全,鉴于家庭WiFi网络已经非常普遍,如何防止周围邻居通过WiFi攻击你的家庭网络也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提升WiFi网络安全的几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全文内容翻译如下。

  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在家使用WiFi上网,不过其中许多人并不清楚该如何保护家庭网络以及这样做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最妥当的想法就是将您家中的WiFi 网络视作自家的前门:只有防锁坚固才能确保自身安全。

  当数据通过不安全的WiFi 网络进行传输时,您所发送或接收的数据都有可能被附近人拦截。周围邻居也可能利用您的WiFi 网络上网,降低您的网速。增强家中网络的安全性不但能够在您无线上网时保护您的信息安全,还有助于保护连接到网络的各类设备。

  如果您希望提升家中WiFi 网络的安全性,采取下列步骤可以有所帮助。

教你如何保护WiFi无线网络安全

  1.查看家中WiFi 网络已使用哪些安全保护措施

  当您的朋友第一次到您家做客,使用您家WiFi 网络时,是否需要输入密码?如果不需要,那么您的网络就不够安全。即便他们需要输入密码,您也有多种方式保护自家网络,而这些方法之间也有优劣之分。您可以通过查看WiFi 网络设置来了解自家网络已有哪些保护措施。您的网络可能是不安全的,也可能已经添加了有线等效加密(WEP),无线网络安全接入(WPA)或二代无线网络安全接入(WPA2)等保护措施。其中WEP是最早的无线安全协议,效果不佳。WPA优于WEP,不过WPA2才是最佳选择。

  2.将您的网络安全设置改为WPA2

  WiFi 信号是由家中的无线路由器产生的。如果您的网络没有WPA2保护,则需要访问路由器设置页面进行更改。您可以查阅路由器用户手册,了解如何访问设置页面,或在线搜索针对自己路由器的使用指导。所有在2006年后发售的拥有WiFi 商标的路由器都支持WPA2。如果您购买的是早期型号,我们建议您更换支持WPA2的新型路由器。因为它更安全,速度也更快。

  3.为您的WiFi 网络设置高强度密码

  要想使用WPA2保护网络,您需要创建密码。选择独特的密码十分重要,最好使用由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长密码,这样不易被别人猜出。如果您是在家中这样的私人场所,也可以将密码记录下来以免忘记,并安全保管,以免遗失。另外,您的密码还需要方便使用,以便朋友来访时可以连接您家的WiFi 网络。正如您不会将自家钥匙交给陌生人一样,家中的WiFi 密码也只能告诉信得过的人。

  4.保护您的路由器,以免他人更改您的设置

  您的路由器需要设置单独的密码,要与保护WiFi 网络的密码有所区别。新买的路由器一般不设密码,或者只设有简单的默认密码,很多网络犯罪分子都已经知道这个密码。如果您不重设路由器密码,世界上任何地方的犯罪分子都可以轻易入侵您的网络,截取您通过网络分享的数据,并对连接到该网络的电脑发起攻击。许多路由器都可以在设置页面重设密码。这组密码不要告诉其他人,并需要与WiFi 密码加以区分 (如步骤三所述)。如果您为两者设置相同的密码,任何拥有您家WiFi 密码的人便都能够更改您家无线路由器的设置。

  5.如果您需要帮助,请查阅使用说明

  如果您遗失了路由器手册,还可以在搜索引擎中查找家中使用的基站或路由器的型号,许多设备的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如果这也不行,您还可以向路由器厂家或网络服务供应商寻求帮助。

  观看以下视频,了解更多能够提升网络安全的简单有效步骤。

  如果您需了解更多有关如何保护自身及家人上网安全的建议,请访问Google的不可不知的小知识网站

  英文原文:Securing your WiFi network , 中文翻译:IT168

谁将是Google Reader的接班人

  谷歌将于七月一日关闭Google Reader,作为一款RSS阅读器,Google Reader帮助用户从多个网站迅速获得信息。不过谷歌认为Google Reader还不够好,用户还不够多,因此需要被关闭,当谷歌宣布这一消息时,大大小小的多家公司都表示,将提供替代服务,吸引从Google Reader转出的用户。

  在Google Reader关闭后,一个全新的市场即将出现。新的RSS阅读器最初都将提供与Google Reader类似的功能,随着6月即将结束,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也在加速冲刺,都把目光瞄准了Google Reader可能释放出的庞大市场。在Google Reader关闭后,这些用户都将通过新的服务来汇总RSS信息。

  那么,谁将是Google Reader的接班人呢?

  1、Feedly

  Feedly显然是Google Reader关闭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至少目前看来是这样的,这款早已存在的服务拥有和Google Reader差不多的功能,在Google Reader宣布关闭之后,Feedly官方网站一度因突增的访问量导致服务器瘫痪,这款阅读器的功能也相当全面,网页版有Chrome插件和Firefox插件,移动版有iOS应用和Android应用,Feedly甚至还支持API,这让那些调用Google Reader API的第三方应用有了一个好的替换产品。

  2、Digg Reader

  三个月前Google Reader放出关闭消息不久,Digg就开始宣布要做阅读器,他们给自己设定的期限是90天,而现在,Digg Reader 的 beta 版已经发布了,不少人都开始内测这个产品,从目前这个版本的功能上看,Digg Reader做的还比较简单,甚至连搜索功能都没有,或许Digg 团队还在探索实现更大的需求,这需要用户花费更多的耐心和时间来等待。

  3、AOL Reader

  AOL Reader的推出相对低调,但目前版本的功能比Digg Reader要多一些,界面几乎完全照搬Google Reader,提供各种不同的阅读视图,支持导入功能等,还提供API(应用编程接口),以便其他开发者能够将应用与AOL的数据源整合。与Digg Reader一样,AOL Reader也处于测试阶段。

  相比这三家服务来说,其他类Google Reader服务也有不少,美国科技博客Marketing Land便对市面上多个RSS阅读器服务的功能和价格进行了对比。Marketing Land在以下表格中列出了对14款RSS阅读器的对比,列在上方的RSS阅读器相对而言更热门。这些RSS阅读器包括Feedly、Digg Reader、Newsblur、AOL Reader、BazQux、Feedbin、Feeder、FeedReader、FeedWrangler、G2Reader、InoReader、NetNewsWire、Ridly和The Older Reader。除NetNewsWire之外,其他均为网页版服务。大部分这些RSS阅读器自Google Reader宣布将关闭之后才推出,或开始开发新功能。

Google Reader

  总的来说,Google Reader的两个特点就是速度和稳定性。这两点有赖 Google 非常出色的基础设施的支持。而其他阅读器要想复制这两点则存在非常大的挑战,至少我用过的几乎每一款阅读器,都难以达到Google Reader现有的层次,因此大家对Google Reader的关闭感到失望是个普遍的现象,Google曾经早就了RSS的行业标准,而现在Google却将其抛弃。

2013年6月30日星期日

告别Google Reader

  今天,google reader 终于关闭了。我觉得这样挺好。又有一群宅男宅女可以从永无止境的二维世界抽身出来,迎接美好的阳光。记得第一次使用google reader,是计算机学院一位怪学长推荐的。谈起GR一副眉飞色舞的神情,就像它是T恤上的美特斯邦威一样耀眼。曾有一段读书的时间,我实在无聊又饥渴,于是顺着reader订阅源推荐,订了一堆账号。然后就被永远的1000+缠身。

  这年头的信息,就跟中国的空气和食品一样,每天吭哧吭哧,不知道吸进去多少垃圾,吃了多少添加剂。先不说你看到的新闻里不知道有多少是软文,是广告,每天的新闻捕风捉影、谣言满天,但凡有点热点,你就发现你在所有类似的订阅中几乎都是说这个事的。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讲,一天会耗费多少时间精力在看不完的资讯上,而这些资讯又能给你带来多少真正的提升?

  信息爆炸和工作内容碎片化,让我们很难专注去做一件事。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浮躁就是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让你拥有的越多,越空虚。

  资讯污染不仅是以google reader、鲜果、无觅等为代表的阅读器。你心血来潮订阅的信息源,最终是不是让你成为了资讯的傀儡?你关注的新浪微博账号呢?因为关注了太多的微博,太多新闻和心灵鸡汤,你拉屎的时间都不自觉的变长了。

  这么多的文章,你哪怕做过一次精阅读呢?你看到超过800字的文章就会关闭吧,除非与正室小三恩怨情仇有关?只会看标题,笑话和图片吧?

  告别浮躁的�丝的建议:

  1. 取消你微博上那些心灵鸡汤的、插科打诨的微博关注吧!少点时间刷微博,放心,不会让你落后于这个时代。对于各类RSS订阅,永远不可能看完的未读信息,果断就卸载了吧。

  2. 你觉得没了微博、RSS、门户、社交你快要变成一个老古董?向你建议一些质量很高的资讯阅读产品,比如知乎日报的热点专业问答、句逗的资讯整合和深度解读、zaker的今日看点以及一些行业专题、。当然,这些是你在碎片时间去阅读的。

  3. 因为你需要用大块的时间去看书、电影、参加社团、旅行,而不是宅在家里看电视剧、逛淘宝、去论坛瞎逛。总不用我提醒你不要去看网络穿越小说了吧。

  4. 在你所从事的领域,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去学习这个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原理、交叉学科。就算你是做销售的,你也可以从《心理学与生活》而不是《XX就能一百万》学到很多。

  5. 寻找你热爱的事情,不知道?那就去发现一下,看看你喜欢的崇拜的人都喜欢干些什么。然后系统的去了解这件事,记住这个领域著名的人物和理论。比如说你喜欢听歌,那就了解一下音乐的流派、著名的音乐制作人。记住,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装逼,而是让你沉下心,告别浮躁。

2013年6月28日星期五

点击对搜索引擎排名产生的影响

  用户的点击行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用户访问网站后,没有发现有效价值,在很短的时间里,关闭网页而离开网页,称为无效行为。二是用户访问网站后,发现有效价值并继续浏览其他网页,停滞网页时间长或者进行其它操作,称为有效行为。

  搜索引擎最终目标是获取用户的搜索请求,并返回给用户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对用户有价值,这可以从用户的点击行为来分析,通常有效行为点击的网站比无效行为点击的网站更有价值,搜索引擎也会通过研究用户行为数据并用于网站排名,以改善用户的搜索体验。

  点击排名作弊手段,就是通过模拟用户的点击行为来提高自己的网站排名,虽然说点击优化犹如昨日黄花,在百度一轮又一轮的算法更新下,效果已经微乎其微。

  排名点击的来源

  说到来源不得不提搜索引擎性能评价了,搜索引擎性能评价原属于一个搜索引擎性能指标,但随着搜索引擎积累的用户行为数据增多,搜索引擎也加入了这一用户行为分析。所以后面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这类的作弊行为,这类作弊效果为什么会如此有效也莫过于搜索引擎注重民主选举的一种体现了,按照常理来说用户点击越多的page自然也是最具价值的页面。当然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搜索引擎算法工程在正在得意的时候却又给了我们一个空子。

  真正的搜索引擎点击评价应该是这样的

  原则上来说在同一时间或者者说相应的周期内排名是固定不变的,那么这个时候用户点击是多样化的。

  这里笔者不得不在补充点:搜索引擎按照用户行为一般会把用户行为分为:

  导航类:导航类用户基本上市寻找一些已知的信息,比如检索XXX网站、XXX文献等等,都属于导航类用户。

  信息类:一般用户是没有明确是意图,不想导航类用户一样,明确要检索的内容,一般会去检索:如何做好优化等等主题并非很明确的检索词。

  事物类:事物类型客户的意图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搜索:凤雀下载等等都属于这类用户。

  当然了,还有很多特殊用户,无论是否是上述三种搜索类型用户或者这个界定是否明确,搜索引擎确实把用户分成三类,如何分,怎么分那是搜索引擎说了算的。

  提到分类的目的也是为了告诉大家其实搜索页面可能不仅仅会表现一直类型的页面,既然有用户分类,搜索引擎为了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同样也会把搜索结果划分成类似的几块来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

  我们来模拟出2个客户:

  用户A行为:点击顺序 1、2、4、3、7、5、6、8

  用户B行为:点击顺序 3、2、4、5、1、6、7、8

  在说明一点,是模拟用户行为而已。

  从A B 2个用户我们可以明显的看的出来,用户A基本上属于导航类用户,而B用户基本上属于信息类用户。当然了用户类型已经不重要了,这个是搜索引擎的事情,我们这里只是列举了2个用户的行为,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就可以分析出绝大多数用户的搜索行为,比如AB用户中第二个page点击量是最多的,那么自然是用户最认可的一个page结构了。当初的百度排名点击器也是按照这个逻辑一直在做,认为排名在100名内通过点击甚至是分时段的点击量来获得排名,可以说前期这类工具效果尤其突出,但是这不是钻了搜索引擎的漏洞,而是钻了算法工程师的一个漏洞,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用户只点击一次,这种强制性需求的问题。

  按照常理来说,一个用户检索一个内容只点击一个page,的几率微乎其微。搜索引擎算法工程师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作为现在已经发现了这个bug后搜索引擎就很容易来识别这类点击了,因为排名点击工具具备这样一些用户没有的特征:

  1.结果点击单一。

  2.页面停留时间较短。

  3.IP集中,其实这点根本就无需判断。

  4.逆常规行为,比如直接去点击5页的某一结果。

  而正常的用户绝对不会这样去查找结果,用户一般会点击2-5个结果页面(其实百度应该脸红一下)。不多说了,大家可以细细去体会一下,毕竟本文仅限技术交流。

  点击器的大问题

  如果我上面写的这些你看了,你会说:你也太看不起人了,这些我们早想到了!

  那么下面我说的值得你研究了。

  搜索引擎比如百度,一般都存在某一种猜测性算法来检测页面的用户体验度,老站长会知道,曾经大家一起点击谷歌广告的时候会有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打开页面后要停留,其实这个page页面谷歌已经追踪不到了,为什么要停留?虽然和谷歌的有点不一样,但是确实百度内存在这样一种推测性算法。

  举例说明一下:

  1.用户A检索某个关键词

  2.点击排名在第二位的结果,打开3S后关闭。

  3.继续在百度检索页面点击排名第四位的结果。

  4.以此类推直到该用户获得满意结果,或是关闭了百度检索页面。

  这里大家可以这样认为:

  1.用户点击第二位结果后,百度页面其实是没有关闭的,他在后台完全可以计算时间。用户第一次点击后百度开始计时。

  2.当用户点击第二次后,甚至是第二次检索,第一次的计时停止。

  百度通常会使用这个时间差来计算页面的价值,比如可以直接计算停留时间,预计浏览页面数,跳出率等等。

  HI!那位做点击器的作者,是不是给你启发很大,其实页面用户行为上无论是现在还是今后必将影响搜索结果。

  题外话:

  我上面有说到用户的一个类型分类,那么搜索结果其实也有这样的分类的,比如百度的百科其实是提供给信息类用户的。理论上百度也会遵循28定律来提供一些这样的结果供大家选择,当然搜索引擎的28定律是80%相关信息,20%额外富余内容即补充类内容,随着以后搜索引擎对用户的进一步了解,比例将会越来越多的变动。最后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SEO的排序算法相关内容。

  来源:投稿,作者:左倾45度,原文链接

2013年6月26日星期三

人民大学官网晒“女神”

  6月2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网站官网首页晒“女神”在网上引发关注,人民大学网站的访问量短时间内急速上升,一度瘫痪。许多网友猜测,这是中国人民大学亮出的抢生源绝招。据了解,该女生是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低音提琴专业的康某。

Google AdWords与RTB的关系浅析

  现在用「新星」来形容实时竞价RTB已经不太恰当了,至少从它占据的市场份额来说。据eMarketer在今年的分析预测,在美国,2013年通过RTB发生的广告交易会占据所有展示广告费用的19%,其增速达到73%,远高于整体展示广告增速18.1%。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网站主采用这种广告交易方式,在不久的2017年,eMarketer预测RTB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9%。 在国内,RTB也显然已经作为各大互联网公司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部分巨头近期发布了各自Ad Exchange平台:腾讯广告交易平台发布百度流量交易平台服务

  种种迹象给在线广告从业者或多或少的提示:早点接触RTB。

  我相信许多人会像我一样,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会有点手足无措,原因都是在苦恼:我上哪接触RTB去啊?!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供职于愿意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的公司的,所以虽然可以搜索出许多Ad exchange、DSP平台来,但想染指还是遥不可及(自己注册使用的起始费用不菲)的。幸运的是,只要是使用AdWords展示广告Google AdWords Display Network的人,其实我们好长时间来一直就是RTB的使用者了!因为Google AdWords的展示广告是接入DoubleClick的,而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Ad Exchange。

  Google的Ad Exchange:DoubleClick以及AdWords、AdSense与其的关系

  2007年,Google以31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DoubleClick这个著名的在线广告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并将Google AdWords和Google AdSense接入。其中,Google AdSense是作为一个ad network接入的,而Google AdWords则作为DSP接入。 DoubleClick作为一个Exchange,连接了众多Ad networks和DSP,当一个为ad impression的auction发生时,Google AdSense和AdWords只是作为其中两个参与者而已,AdWords赢得的impression并不一定在AdSense上展示,在AdSense上展示的广告也不一定是来自AdWords的。

  我们以一次impression的auction为例在AdWords使用者的角度来更具体介绍一下这三者的关系。

  1. 当一个访客开始流量使用了DoubleClick平台的某一个网页A时(并不一定是使用AdSense),DoubleClick这个exchange上就发起了一次竞价auction,将这个访客以及这次impression的信息发送给各个DSP,而AdWords将会这个访客和impression的以下信息接收(如果有的话):年龄、性别、visitor ID、behavior、所在页面信息、地理位置等等;

  2. 这些信息会被用做bidding的依据加上使用者的设定(包括对各种展示网络投放方式targeting method的自定义出价customized bid、广告系列的地理位置出价调整、时间段出价调整、目标设备设定等等所有与出价相关的因素)计算出一个bid传送回DoubleClick这个exchange中,它以单独ad bid的形式(图片、多媒体广告等)或者以几个ad组合成为一个ad unit(多个文字广告)的形式实际上传送回到exchange,并且传送回去的bid数值已经被减除了Google收取的收益份额Revenue share

  3. 在计算bid的过程中,AdWords会将众多因素考虑在内,例如CTR、Max CPC等等,经过复杂的计算后得出一个eCPM传送给DoubleClick。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质量分数起到了调节CPC的作用,高点击率的广告,其eCPM更高,即更容易以较低价获得广告的展示。

  4. DoubleClick接收到包括AdWords在内的众多bids(eCPM)后,低于网站主设定的最低CPM的bids会被忽略掉,而剩余的bids中,最高收益的那一个会获得与发布商服务器内的广告进行收益比较的机会(如果网站主开启了DoubleClick的动态分配dynamic allocation功能的话)

  5. 最终,带来潜在收益最高的广告主将获得在这个页面A对这个visitor展示广告的机会。而接下来,就是ad Server和publisher的事情了。不表。

  值得注意或者其他一些可以了解的点:

  1. DoubleClick用户是可以为广告impression设置最低CPM的。Google AdSense用户开始可能有点疑问:AdSense没有给出这个设定呀!嗯,是的,AdSense里确实找不到设置最低CPM的地方,这个设定只有在DoubleClick内才可以实现;

  2. 网站主可以设置自己的网站url不被记录,也就是说广告主在广告报告中并不一定可以得到完整的广告所展示过的URL列表;

  3. RTB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其中就包括了发布商传送给Ad Exchange的cookie信息,从IAB发布的OpenRTB API Specification中可以知道,有一些信息是必须的,有一些是推荐的、有一些是可选的,并且作为必须信息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可选的。Google AdWords界面内给予用户的集中display targeting以及广告系列设定纬度相对于发布商cookie中可以包含的信息来讲是并不多的。例如针对桌面电脑desktop的展示广告就默认不可以选择针对网页访客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等进行相应的广告设定(针对移动端mobile phone的是可以的)。

  Google在拥有了AdWords这个广告主平台和AdSense这个发布商平台时已经等于拥有了一条连接广告主题的高速公路,而在引入DoubleClick这个发布商平台兼Ad Exchange后则形成了一个更具多样化、错综复杂的立体广告流通体系,有主干道和支路也有许多港口。 当然,相对于市面上部分RTB广告平台来讲,Google的RTB提供给用户的灵活性还显得比较落后(没关系,Google已经发布了beta版的open bidder了),但是作为让我们开始了解RTB的平台来讲,它给我们的熟悉感又是一个莫大的优势。

  来源:Xavier Zhong投稿,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