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星期五

电子商务:交易与互联网技术

  电子商务是交易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要理解电子商务,需要先从对交易的理解来入手。希望能从交易的角度来对电子商务进行重新的解读。

  一个人逛街逛累了,要买瓶饮料解解渴,四处找便利店或超市,找到一家便利店,从货架上选了瓶可乐,付钱,拿可乐,解渴。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交易实例,包含着一项交易的各个要素。

  我们就解剖下这只麻雀,先从交易的流程开始。

  要买饮料,就要先找到卖家,找便利店,而你要寻找的范围将限于你的附近,不可能为一瓶饮料坐几个小时的车,同时便利店也要在开业中,发现一家关门的便利店对你来说没什么意义。对于便利店而言,要卖饮料,同样要在自己营业时间内经过门前的消费者中挑选。

  从这些废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交易的前提条件是买卖双方要找到各自的卖买方,自己的交易对手。在线下,交易对手的选择受限于地域和时间,你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时间段,这些客观条件决定了你可能的交易对手范围,即使他们未必是理想的卖买方,但你没多少选择余地。

交易与互联网技术

  电子商务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到全国各地的卖方,即使他不在线,你也可以通过电话或留言,向他发出交易请求。同样作为供应商,你可以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进行交易,随时都可以收到交易请求。这就突破了地域和时间对交易的局限,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高效的找到自己的交易对手。电子商务企业通过撮合买卖双方的供求信息,为他们创造大量的交易机会,获得与线下交易竞争巨大优势。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通过供求信息的集中展示,赚的盆满钵满。

  找到便利店后,就是挑选饮料,再付钱拿可乐。第二步骤先放放,先说第三步实物交接。实物交接是给钱,拿货,也就是资金流和物流,便利店是直接拿钱交货,一站式服务。电子商务通过在线支付和物流的发展,完成交易的最后一块拼板,也可实现一站式服务。在电商网站能够完整的达成一项交易后,电商的发展就步入了交易机会概念的演绎阶段。

  电子商务突破地域和时间对交易的限制,让买卖双方可以高效的找到自己的交易对手,扩展交易机会,大大提升了交易的效率,在某些产品领域,这点优势是线下交易不敢想象的,同时电商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可以与全国范围内潜在的消费者进行交易,拥有的巨大交易机会,迅速壮大自己的规模。这是电商的美好年代。

  但交易机会是个双刃剑,当把这边剑给了消费者,他可以帮你打败线下零售商,同样也可以轻易的刺伤你。消费者可以轻易的获得交易对手,意味着消费者与供应商交易谈判的主动权大大提高,在线下交易中,如果消费者不满意这家便利店,他就需要花个几分钟走几十上百米才能换一个交易对手,需要花时间、体能等成本,但在网上更换交易对手的代价是点几次鼠标,换个页面而已,消费者在线上交易时更换交易对手容易的多,这样在与电商的交易谈判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只要稍不满意,就有可能换家电商做自己的交易对手。

  这就带来几个问题,从好的方面来说,只要营销推广做的好,促销力度大,那么消费者可以轻易的来与我交易,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反面是当竞争对手促销和营销做的比我好时,消费者就流失的厉害。而且对方同样是电商,其推广促销的影响力是全国范围的,其交易对象同样是无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即使是一个刚起步的小规模电商,也可以对你造成大的伤害,在传统线下零售商中,竞争对手差不多是同重量级的,到了线上你的竞争对手则是无重量级别限制的。

  除了电商间的自我竞争,拥有更大自主权的消费者也在逼迫电商进行竞争,快速流动的消费者,可以让推广促销力度大的电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帮助其形成流动性繁荣,让大放血的电商享受交易机会带来的快感。拥有更大主动权的消费者迫使电商持续不断的推广,消费者的交易对手来的太过容易,所以也很健忘,同质化的电商很容易被消费者遗忘,电商们需要不间断的推广,将自己作为消费者首选的交易对手面目出现,才不会被消费者遗忘。

  当消费者在线下零售商和电商之间进行抉择时,电商是大赢家,当有更大主动权的消费者出现在两家或多家电商面前时,对于某些产品的电商来说,红海的结局早已注定。

  现今电商的寒冬,只不过是享受交易机会带来的快感后的疲惫,更多的电商从坚信交易机会的无往不利,到逐步认识到交易机会的负面影响,从而逐步理性发展的过程,但好了伤疤忘了痛,电商们保持多大程度理性,还可以看一段时间。现在他们还有自我调整的时间,真正让他们难受的新型电商们还未长大。

  便利店的第二步是挑选饮料,这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挑选什么样的饮料,与你当前的需求相关,现在口渴肯定是要挑解渴的饮料,不至于去买酱油或饼干来解渴。圈定范围后,开始选饮料,涉及到了产品信息的辨识,品牌、口感、价格、外观等等,看完货架上的饮料后,信息收集也差不到多,就开始评估产品的价值,50元一瓶的水,4元的果汁,1元的水,在促销的2元可乐,买哪个合算,也许你说我就是来买可乐的,这只是表明你用了以前的评估结果,如果昨天可乐4元一瓶,现在涨到了10元,信息的重大变化,是否要重新掂量掂量呢。是否合算,值的购买是个人的意愿表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尽相同,不过你购买了饮料,表明你最终认可了这瓶饮料的价值。

  我们可以看到挑选饮料这一步,涉及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包括个人意愿,产品的各类信息,最后决策结果等,有动态、静态的,有公开、私密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技术的巨大应用空间。新媒体技术可以将多种信息源的信息集合,多重角度反映产品的信息,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将个人意愿予以表达,新媒体缩短了消费者个体意愿与产品的真实价值间的博弈过程,使饮料挑选的过程更简单和快捷。长话短说,新型电商们可以集合消费者的意愿,并提供供应信息,集中达成交易,如团购(也可以在你口渴时买了饮料,再买瓶酱油)。可以集合消费者的消费评价,展示给消费者,如点评网站,可以将产品的生产环节信息公布给消费者,打造透明的产品,如食品行业,可以集合消费者意愿,参与到产品的设计生产全过程,可以将消费者集合建立消费者渠道,等等。

  消费者与供应商的关系将发生变化,从交易对手到相互合作,从单个消费者的谈判博弈到消费者群体与供应商交易谈判的变化。

  电子商务是在交易中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买卖双方交易的效率,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也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相匹配的,在初期只需将买卖双方的供求信息展示在一个页面上,所能提供的也是交易的第一步,为买卖双方创造交易机会;互联网在单向信息传播技术的成熟,让电子商务拥有了与线下交易竞争的资本,并能够复制线下交易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信息互动技术的发展,让电子商务在具体的消费者意愿与产品的交易谈判间有了创新的技术基础。

  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媒体技术在交易中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每个交易环节的起用,都可以提升交易的效率,产生新类型的电商。如需了解更多,可以参考 互联网的锤子(三)

  来源:sbumblebee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12月8日星期四

为什么Android没有iOS那么顺滑

  虽然很多Android手机的配置都比iPhone要高,比如大多数Andorid手机的内存都有1GB,而iPhone 4S只有512MB内存,但用过iPhone的人都知道Android手机在使用的时候总感觉没有那么顺滑,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位软件工程师和前Google实习生Andrew Munn解释说是因为Android系统UI效率低下的框架设计的问题。

  不过,这个实习生Andrew Munn是一个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在Android团队并没有在框架团队工作,也没有看过Android渲染的源代码,因此他所说的未必是100%准确。并且他也曾经在Windows Phone团队工作过,因此可能会不自觉的对Android产生偏见。以下就是他对Android为什么没有iOS流畅体验的看法。

Android平板电脑

  Android没有iOS流畅的原因并非Java GC导致暂停,也不是因为Android运行的是Java编译的bytecode而iOS运行的native code,根本的原因是,iOS的UI渲染采用实时优先级,而Android的UI渲染遵循传统电脑模式的主线程普通优先级。

  这听起来似乎很抽象和难以理解,但大家可以尝试一下,使用你的iPad或者iPhone,打开Safari,然后加载一个复杂的网页,例如新浪网首页,当网页加载到一半的时候,把你的手指放在屏幕上,并且四处移动,你会发现所有的渲染立刻停止,在你拿开手指前,网页永远也不会继续加载。

  而在Android设备上重复这个操作,你会发现,浏览器会继续尝试加载页面并渲染HTML,试图多任务同时进行,因此对于Android来说,一个高效的双核处理器是很重要的,这也就是Galaxy S II能够非常平滑的原因。

  在iOS中UI渲染过程具有绝对的优先等级,当用户接触到iPhone的触摸屏后,iOS中所有的进程都将停止,UI线程拦截了所有的事件,系统会将所有资源用于渲染UI过程,以保证用户界面的实时渲染优先级。而在Android系统中UI渲染过程的优先级别却没有那么高,也就是说当你触摸Android手机屏幕的时候,系统后台的程序并没有停止,仍然在继续运行之中,比如下载和查收短信,这样系统UI获得的资源就不够,这就是Android系统不流畅的原因。

  由于这个原因,新发布的Galaxy Nexus,甚至配备四核处理器的话说EeePad Transformer Prime平板电脑都无法保证顺滑的操作体验,这些设备只能与3年前的iPhone顺滑程度相比,那么Android团队为什么不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呢?

  除了UI渲染之外,Android缺乏有效的的硬件加速也是一个原因,在不同的Android手机上的硬件加速存在巨大差异,而苹果是唯一一个既做硬件又做软件的手持设备公司,只有苹果可以在硬件中插入对软件的优化,使得基于苹果芯片的设备不仅省电,而且流畅。

  实际上,Android的开发工作在第一代iPhone发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原始Android原型体被设计成为使用键盘手机的设备,也就是黑莓手机的竞争对手。UI渲染优先级别在有键盘的手机上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在iPhone发布之后,Android小组为了快速推出能与iPhone竞争的产品,迅速将Android改成触摸屏手机系统,但那时重写UI框架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如果这样Android应用市场中的所有程序将变得不可用,这种关系将一直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英文原文:Follow up to “Android graphics true facts”, or The Reason Android is Laggy

  参考阅读:iPhone为什么比Android好

2011年12月7日星期三

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发布

  12月6日,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国内首份关于互联网生态的研究报告(下载),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强烈关注。报告指出,互联网复杂时代已经到来,整个互联网产业生态正在发生巨变。

  所谓复杂性,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认为,未来10年,互联网将是中国软实力全球崛起的主战场。面对机遇,中国互联网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也就是互联网复杂性的新挑战,这种复杂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来自于内部,一个来自于外部。前者就是互联网如何顺利融入整个社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后者是中国互联网如此走出去,影响国际,在全球范围建立竞争力和话语权。

  这份题为《2011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来自复杂性的挑战》的报告诠释了2011年以来的一系列“复杂”现象,还进一步披露,进入2012年,互联网将面临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全球互联网企业必须应对诸多“生态挑战”,中国互联网将面对四大矛盾升级引发的四大挑战。

中国互联网生态报告发布

  挑战一:信息爆炸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网络垃圾信息增长惊人。以电子邮件为例,报告披露,仅仅在网易邮件服务器所要处理的垃圾邮件,每天一般占到邮件总量的95%以上。同时,其他垃圾信息的膨胀增长也非常惊人。

  垃圾信息影响了用户体验,网民饱受困扰。互联网企业为提高用户体验,开始倡导开放智能的互联网。开放平台形成了一种新的趋势。

  挑战二:维护信息秩序与打击不良信息

  当前,信息秩序受到不良信息挑战。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各类网络不良信息举报数量达到605692件次,同比增长76.7%.电子商务领域也是虚假信息的重灾区,根据中消协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互联网服务方面的投诉8187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74.6%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网络购物方面的问题。

  为维护信息秩序,2010年,国新办、公安、工商、药监等政府部门联合有关网络企业,会商打击互联网不良及虚假信息的对策。百度发起了“阳光行动”,得到腾讯、金山等企业响应。在网购领域,淘宝通过担保交易、信用评价体系、动态评分、消费者保障计划等基础性措施,以及公布《淘宝规则》、联合品牌商打击假货等举措,不断压缩网上不诚信行为的生存空间。在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领域,腾讯和新浪微博也通过各种线上及联动机制,打击治理不良信息。

  挑战三:资源分享与版权保护的破局

  互联网版权冲突进入高发阶段,各大网站斥巨资破局。据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1月至10月全国范围互联网侵权类举报信息共19369件次,同比2010年增长134%,视频、音乐及阅读领域是侵权纠纷频发。在应对版权纠纷问题上,许多互联网企业也作出了先行探索,搜狐于2009年和多家视频版权机构合作推正版网络视频分享服务;百度于2007年以来开始在MP3音乐搜索方面和唱片公司展开合作,并于2011年和音著协达成合作主渠道,根据用户在线播放和下载次数向音著协付费,解决词曲作者版权问题,并和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在音乐搜索方面达成合作;盛大与2008年宣布成立盛大文学,扶持旗下包括榕树下、红袖添香等多个原创文学网站。

  挑战四:网络营销与商业信用缺失的碰撞

  互联网商业信用问题是今年关注焦点。根据DCCI数据,2010年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规模达到256.6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的主战场。但是,网购投诉量激增、网络诈骗案件不断发生,对此,互联网企业做出许多努力。阿里巴巴在2011年2月针对“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事件进行了价值观整肃。百度为打击商业推广虚假信息及违规操作,专门成立销售监察部,并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产品架构,同时组建一支800名专职人员的资质审核团队,还组织了专门团队对网站及物料进行365*24小时的全天候严密盯防和巡查。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互联网协会网络版权中心主任王斌、著名IT评论家段永朝、吕本富等十余位业界专家参加了研讨,共同探讨中外互联网生态面临的复杂问题并应对复杂性出谋划策。与会专家指出,当前互联网生态的复杂性问题突出,复杂性问题不光在中国存在,也是全球互联网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一直在主动面对和探索解决互联网复杂性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等方式来应对虚假不良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促进行业生态平衡发展。然而,网络复杂性一定不是某一两个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的事情。应对互联网的复杂生态问题,也需要政府加强立法、教育机构着手培育网民的信息素养、企业和网民加强自律,各方厘清权责,分工协作才是解决问题之道。以互联网精神为镜,各司其职,让复杂性问题迎刃而解,让中国互联网真正为中国的全球崛起助力!只有这样,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推动中国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繁荣发展。

  媒体垂询:徐玉蓉 , E-mail:xuyurong @ chinalabs.com

iPad在华商标之争苹果一审败诉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多数人都知道IPAD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IPAD中国商标是中国的品牌。昨天(6日),在深圳市中级法院,苹果IPAD中国商标一审败诉给最早在中国注册IPAD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或面临百亿侵权赔偿。

  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主张的百亿侵权赔偿源自一份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信中指出苹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深圳)公司2001年注册的IPAD电脑商标权,要求苹果公司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将推动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开发银行等八家债权银行与唯冠公司一起,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公司的侵权产品。

  面对一审的败诉、巨额的赔偿,苹果公司会上诉吗?如何亡羊补牢?由被动变主动的唯冠科技(深圳)公司下一步如何出招?昨晚,新闻纵横值班编辑张则华采访了唯冠科技(深圳)公司经手该案的主办律师肖才元,他表示:为了拖延时间,苹果公司一定会上诉,而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将奉陪到底。

  苹果曾几度问鼎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目前仍与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交替坐头把交椅。是什么可以让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在面对这么强大的对手时底气十足呢?唯冠科技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苹果应该回到谈判桌上来。

iPad

  这次IPAD商标争议的起因可追溯到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当时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的"深圳唯冠"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而当时苹果公司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产品。作为平板电脑生产商,唯冠很快将产品推向市场。

  2007年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入市,并开始计划推出苹果电脑。在进入欧洲市场时,才发现IPAD商标归唯冠公司所有,这也就拉开了苹果公司与唯冠的商标权之争。当时苹果公司以撤销闲置商标等理由要求起诉唯冠公司,然而,唯冠公司以产品仍有库存,并因仍在销售而获胜。

  随后,苹果公司通过多种途径,从唯冠台北公司手中以3.5万英镑购得IPAD欧洲及各地的商标权,但唯冠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在这次交易中,苹果公司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目前已经向法院提出诉讼。

  在苹果公司产品进入中国时就开始与唯冠公司商讨购买商标权事宜,但一直没有达成协议:起初唯冠叫价1千万美元,后来增加到4千万美元,苹果公司认为价格太高不予考虑。记者也一直试图与苹果公司公关部人员联系,想了解苹果的真实想法和败诉后的打算,但相关负责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其实,不仅是在欧洲和中国,在全球其他地区苹果也是面临类似侵权案件。也许,这就是超级跨国公司在蓬勃发展阶段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也是科技公司发展的一大挑战,但是相信苹果的经验也会给后来者带以警示。

  来源: 中国广播网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路上、在电梯里、在饭桌前,和朋友间、同事间的寒暄和沟通突然少了,似乎大家一夜间都成了“手机控”。偶尔聊几句也是“三句话不离互联网”,譬如,我新浪微博粉丝已经多少多少了、我在淘宝上淘到一件XX宝贝、我在香哈网上找到一份XX外卖等等。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中的必需品,现代人的基本需求可以称之为“衣食住行+网络”了。

  然而,任何事物的存在总伴随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网络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模式,却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迷失其中。

  被网络“绑架”的生活

被社交绑架——网络时代的悲剧

  这几天关于方舟子“打假”的新闻铺天盖地、四处泛滥,从草根到名人,大家都在评论,以至于笔者这个很少“凑热闹”的人都不得不去追根溯源的看下方舟子和李开复的故事,甚至还为此写了篇博文。因为,你不去了解这些“无所谓”的信息,你可能就out了。在这个事情上,笔者始终觉得自己是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李开复给我们这一代80后留下了学生时代难得的精神财富,这个和他拥有的成就与荣誉没有多大的关系,方舟子这次“打假”的来龙去脉以及最终结果并不会影响笔者对李开复的看法,因此这些“打假”信息并不是笔者需要的。但事实上,笔者还是看了很多相关的报道,我觉得我是被网络“绑架”了,网络强加给我了很多我并不需要的信息。

  笔者不是少数被网络“绑架”的人,当芙蓉姐姐、凤姐、小月月等“风靡”的时候,多少人去关注甚至参与其中啊!现在没听说过他们的人基本不存在。这便是网络的力量,信息大爆炸让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需要的或不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一股脑儿全塞给你,即使上厕所坐在马桶上,网络也不会让你闲下来—看网页、上微博等等。

  于是,出现了一群称之为“社交控”的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手机刷微博;看到美食,不是先伸筷子而是先拍照片上传到微博;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同学,所有人的近况都从网上了解;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要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进行沟通。

  因此,也出现了一种怪病“上网综合症”,不仅身体上出了毛病,心理上也有毛病了,害怕错过网络上每一秒发生的事情,一旦暂时脱离网络,就会出现焦虑、坐立不安等“戒断反应”,甚至脱离现实社会,导致抑郁症等等。

  小时候看科幻片时总会幻想,地球上的人类哪天会不会成为机器人的奴隶,现在看来,全自动化的机器时代离我们还比较远,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却已经让我们成为了网络的奴隶。

  迷失在碎片化的信息中

  从门户时代到搜索时代,再到社交时代,一路走来的互联网越来越开放,我们每个人不再是“看客”,转身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仅仅140个字符的微博却让每个人的自我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粉丝”的加入则让个人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地扩大。有人形容,微博就像一只小鸟,大家在上面自由鸣叫,而这种鸣叫会产生蝴蝶效应,甚至让世界的人都听到你的声音。因此,我们都着了迷似的在努力构建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社交圈子”,刷粉、申请达人等等,企图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虚拟的网络中没有了现实社会规则对每个个体的种种约束,开放的社交网络允许我们每个人都肆无忌惮地建立自己的圈子、无所顾忌地喊出自己的声音,网络已经成了一个去中心、无疆界、主客体交织的特殊空间,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似乎一切信息、知识都唾手可得,但高速流动的信息却稍纵即逝,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信噪,每天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那么几条,如果你没有及时抓住,它很快会被裹挟着大量真实与谎言、精华与糟粕的信息洪流淹没,让你无处寻觅、难以筛选。

  于是,淹没在信息洪流里的人们从带有思考的选择性的吸收变成了扫描式的快速浏览,人们越来越不习惯去思考,更愿意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碎片化的信息中夹杂着不少虚假、欺骗,“网怒者”的肆意谩骂已经司空见惯,水军的恶意攻击已经悄然泛滥。在这个真实与谎言并存、精华与糟粕共生的网络“碎片化”时代,我们犹如大海里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飘忽不定、迷失其中。

  来源:速途网王玉投稿。

八款主流浏览器的“杀手级”功能

  本文将对比八种国内最常用的PC浏览器,找出它们各自的亮点以及“杀手级”功能,所有浏览器都是基于Windows平台。和杀毒软件不一样,浏览器之间虽然也竞争激烈,却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因此以下8种浏览器皆可取其精华而用之。

  Chrome

  杀手级功能:谷歌网页翻译

  目前大部分浏览器都已经内置翻译功能,许多浏览器本身就是调用谷歌翻译。但存在的巨大差异是,谁也没有Chrome那样方便和迅捷,同时保持着高度简洁。具体来说,第一、Chrome实现自动翻译,无需频繁点击;第二、Chrome隐藏恼人的“翻译调用栏”,它占用了宝贵的两行;第三、Chrome实现页面内翻译,保持原有的格式不会错位(偶尔有例外)。

  其他亮点:V8引擎、智能地址栏、安全沙箱、即搜即得、Chrome 网上应用店、Google Cloud Print 、多进程架构

八款主流浏览器的“杀手级”功能

  火狐中国版

  杀手级功能:立体搜索

  搜索框集成了谷歌、百度、淘宝等多个搜索引擎,选中网页中的文字向上拖动,将使用当前搜索引擎在后台进行搜索。选中网页中的文字向下拖动,将开启“魔镜”搜索,智能整合百科、翻译、购物、图片、视频等丰富搜索结果。

  其他亮点:JägerMonkey引擎、智能地址栏、九宫格、弹出窗口阻止、搜索引擎集成、RSS、下载管理器、强大社区支持、硬件加速、网页崩溃保护、地址栏域名高亮、请勿跟踪、内置同步、密码管理、调用谷歌的网站检测技术、多变的皮肤、海量插件、火狐应用中心、一键分享、视频独立播放、拼写检查

  Opera

  杀手级功能:Opera Unite

  Opera Unite技术基于Opera浏览器实现数据和服务的共享,使用 Opera Unite,你不再需要通过第三方服务器,直接就可以共享自己硬盘上的内容。Opera Unite彻底的扩大了你的线上活动范围,它借力于当今先进的硬件和流畅的网络连接,赋予所有人定义互联网未来面貌的能力。

  其他亮点:标签组、右键调用多种搜索引擎、Carakan 引擎、右键调用电脑中安装的其他浏览器、网页自动刷新、Opera turbo、Opera Link、左侧方便的控制面板、Opera笔记

  Internet Explorer 9

  杀手级功能:智能缩略图

  无需点击网页也可以控制网页上的内容播放?是的!您还可以直接通过任务栏上的网站预览缩略图进行便捷的操作,比如暂停或播放视频、选择上一首或下一首音乐……

  其他亮点:GPU 硬件加速、智能一体框、SmartScreen 筛选器、兼容旧版网页、选项卡崩溃自动恢复、省电效果、多彩选项卡

  Safari

  杀手级功能:颜色配置文件支持

  作为唯一可以校正网络图像颜色的浏览器,Safari 为你呈现悦目、精确的色彩。最初的 Safari 即已支持国际色彩联盟 (ICC) 配置文件,因此你在浏览器中所见的照片和图像已最大限度接近原始图像。

  其他亮点:Nitro引擎、硬件加速、Cover Flow、书签自动点击、Safari 阅读器、Top Sites、智能地址栏、RSS 阅读器、抗锯齿字体、沙箱、多语种拼写检查

  360安全浏览器

  杀手级功能:360邮件通

  内置于360安全浏览器中的邮件提醒功能,支持包括Gmail在内的多种主流电子邮箱,有新邮件时在插件栏显示新邮件数目,让你不会错过重要邮件。

  其他亮点:360官网认证、下载加速、大量皮肤、与“云安全”的高度整合、应用盒子、小窗口视频播放、地址栏智能补全、地址栏域名高亮、智能双核、九宫格和360导航与应用盒子高度整合、相对更强弹窗和广告过滤

  搜狗浏览器

  杀手级功能:网页更新提醒

  自动获取所关注网页的新内容,完美支持各类主流网站,不用再各处寻找信息,让最新好友动态、最新微博、最新帖子、最新资讯第一时间主动找到你。

  其他亮点:个性化上网提速、实用的应用盒子、网速保护、下载加速、真双核引擎、网址认证、网页视频提取、网址自动补全、多功能主页、小号窗口

  傲游3

  杀手级功能:阅读模式

  在你浏览网页时,傲游3会检测你访问的页面是否含有文章。点击智能地址栏中的“阅读模式”按钮,文章就会在雅致的画面中出现,完全没有多余的内容令你分心。

  其他亮点:网址直达、多重搜索、小号窗口、超级拖拽、网页资源下载探嗅器、视频弹窗、智能地址栏、RSS阅读器、在线记事本、加速下载、整合新浪微博、出色的九宫格设计、多语种拼写检查

  附录:谷歌Chrome有一个致命武器

  Chrome浏览器早已顶着多种光环,例如“速度之王”、“版本帝”、“最难攻破的堡垒”等等,最近的光环莫过于一个似乎稳如泰山的大趋势:Chrome即将在2011年12月或者11月全面超越火狐成为全球第二大浏览器。

  事实上Chrome已经在亚洲、南美洲以及欧洲重镇英国捷足先登了,原本属于IE和火狐的用户正在加速流向Chrome。Chrome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用谷歌自己的话说:“速度是关键”,伴随着高度的安全性和简洁(不亚于iPhone),“Chromium开源项目”和“大量最新技术的应用”同样功不可没, Chrome经常在各种浏览器技术测试中荣登“跑分王”,然后扬长而去。Chrome还历史性地第一次实现浏览器的“每日更新”,至今仍振动着“极客”们的神经。

  不可否认以上众所公认的事实,但或许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让Chrome如此与众不同、无可替代(至少暂时是这样),并且让全世界各种语言各种民族的人们大大加深彼此间的交流,——那就是Chrome的“即时翻译”功能,这是“谷歌翻译”在Chrome上的完美呈现。通过“即时翻译”,任何人都可以通过Chrome“遍览世界”,仅仅依靠自己的母语就可以了。鬼才知道Chrome到底可以实现在多少种语言之间进行互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当各种陌生的文字瞬间转换成母语时的畅快淋漓。

  互联网是求知的绝佳场所,或者不如说它越来越像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机构。当 “资源的整合”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说现在),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了。要想实现语言的互通,最迅捷的途径莫过于利用“机器翻译”技术。论翻译质量,“谷歌翻译”在众多翻译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论翻译速度,是一如既往地快。人们很早就发现通过chrome可以打通一条通往“多元世界”的虽然不怎么畅通但是可行的途径。怎样确定这种途径的意义呢?有句话说得好:“另一种语言,另一个世界。”

  对于Chrome中的“即时翻译”功能,无论有多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事实是它已成功地改变无数人的生活质量,这就是Chrome的“致命武器”。是的,目前几乎所有浏览器都已经内置翻译功能了,许多浏览器本身就是调用谷歌的翻译技术。但存在的巨大差异是,谁也没有Chrome那样方便和迅捷,同时保持着高度简洁。具体来说,第一、Chrome实现自动翻译,无需频繁点击;第二、Chrome隐藏恼人的“翻译调用栏”,它占用了宝贵的两行;第三、Chrome实现页面内翻译,保持原有的格式不会错位(偶尔有例外)。

  简单和方便就是好的,哪怕只是方便一点点,也会获得超多的青睐。可以预见的是,如果翻译功能没有得到改进,其他浏览器相对Chrome将有很大的劣势,这种劣势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能远比想象中的要糟糕!

  来源:天问投稿。

2011年12月6日星期二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研究

  企业即时通信,简称EIM(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它是一种面向企业终端使用者的网络沟通工具服务,使用者可以通过安装了即时通信的终端机进行两人或多人之间的实时沟通。交流内容包括文字、界面、语音、视频及文件互发等。

  一、市场分析

  1、市场规模

  根据国外调研机构eMarketer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企业即时通讯市场规模将达到6.88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预计到2010年年底达到2至3亿美元。

  根据eMarketer的预测2011年,即时通讯工具将取代声音、视频和文本,成为工作人群的主要沟通方式。

  目前,国内企业即时通讯软件主要有,腾讯公司的RTX、IBM公司的Lotus Sametime、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Lync、移动企业飞信等。但部分产品仅仅停留在通信需求方面,随着企业对于互联网应用的逐渐成熟,未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将从简单的通信功能逐渐的向平台化演进,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市场占有率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企业级即时通信产品约有几十种,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中国移动的飞信、IBM、微软也有介入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

  RTX腾讯通在国内推出较早,相对于其他企业即时通讯来讲,市场占有率比较高。据第三方统计数据,RTX占据了超过50%-70%左右的市场份额。

  3、现状分析和市场特点

  当前中国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特点:

  1)门槛低,开发技术难度小,有开源标准XMPP协议;

  2)市场竞争激烈,有几十家同类公司和产品,其中腾讯RTX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收费难,企业难以为单独的IM付费;

  4)对外API接口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5)没有成熟的应用商店,生态系统尚未建成。

  6)企业需求不高,对于一般小企业,免费的MSN和QQ即可解决大部分即时通讯需求。

  4、开源即时通讯软件

  即时通讯软件的技术门槛不高,技术和规范已经成熟,基本上以XMPP协议为标准,具有Jabber等知名自由开源即时通讯软件,可以方便地搭建一个局域网的即时通讯服务器。

  Jabber是著名即时通讯服务服务器,它是一个自由开源软件,能让用户自己架即时通讯服务器,可以在Internet上应用,也可以在局域网中应用。Jabber最有优势的就是其通信协议,可以和多种即时通讯对接。

  Jabber是一个基于XMPP协议的IM应用,能和MSN 、YahooMessager、ICQ等IM用户相互通讯,Google也遵从jabber协议,PSI、Giam等Jabber客户端软件支持GTalk用户登陆。

  比较好用的Jabber客户端是PSI

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研究

  二、产品分析

  1、主流企业通讯方式分析

  1)电话:电话是最传统、最普遍的沟通方式,优点是可以直接与客户交流,通过与客户的交流,可以准确了解客户的想法。同时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可以迅速地进行沟通。电话的缺点是,成本比较高,只能够传递声音,无法传递文本、文件、数据等等资料。

  2)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企业广泛使用的沟通方式,优点是,第一是形式多样,可以发图片、文字、数据、资料等,比电话的形式多很多。第二是价格便宜,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发送邮件,费用比电话低廉。缺点是,第一是垃圾邮件泛滥,大量垃圾邮件干扰和影响正常邮件的接收。第二是时效性差,沟通效率低,发送的邮件无法确认对方是否收到。

  3)即时通讯:即时通讯也是商务联系的重要方式,优点是,第一是实效性好,人们可以在发出消息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对方的回应,满足同步的需求。第二是形式多样,除了图片、文件的传输之外,还可以传输语音、视频。与电子邮件相比,即时通讯更加的及时、方便、高效,维护成本也相对比较低。第三是易用性强,简单易用。缺点是,现有的即时通讯软件主要针对个人,娱乐性较强,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对于企业级的需求较难满足。

  2、企业即时通讯的价值

  现在市场上面的即时通讯主要还是针对个人的,企业的即时通讯软件在市场上还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即时通讯软件在沟通方式上有一定特色和优势,有一定发展空间。

  企业即时通讯的主要应用包括:

  1、企业通知可以在短时间到达全部员工。

  2、异地员工间交流沟通更简便快捷。

  3、将统一通信和协作整合到流程和应用中。

  4、建立通用型的通知系统,整合入各个业务系统的通知。

  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弱点是,功能较为单一,仅仅针对企业内容沟通,比较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拓展性不足。

  三、主要产品

  目前市场存在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

  1、腾讯RTX

  腾讯RTX虽然市场占有率较高,但发展比较慢,其生态环境尚未建好,支持的第三方应用仅仅十多个。RTX的通讯功能较强,开放了服务器和客户端的API,用户可以在其基础上开发单独的应用。

  2、中国移动的企业飞信

  飞信企业版是中国移动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电信综合通信服务。以企业通讯录为核心,融合即时信息、短信、会议、邮件等多种通讯方式,贯通企业内网、互联网、移动网,实现企业员工与同事、外部客户、个人好友间随时随地无缝互通。

  3、Microsoft Lync (前身为 Communications Server)

  微软Microsoft Lync与企业活动目录(Active Directory.)天然集成,跨越 PC、Web、手机等其他移动设备,与Outlook、SharePoint、Exchange集成是其一大优势,功能全面,支持语音、视频以及移动设备,但也没有建立好生态环境。客户端提供API供开发者调用。

  4、IBM的Lotus Sametime

  5、通软联合的GoCom

  6、CC企业通讯

  7、今目标

  8、imo

  9、联信UM

  10、大蚂蚁BigAnt

  11、叮当

  12、点宽

  13、汇讯

  14、华夏易联e-Link

  15、Active Messenger

  16、点击科技

  四、产品设计

  1、目前产品的问题

  虽然目前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有不少,但是都需要面对几个核心问题,需要在设计的时候考虑:

  1)、企业即时通讯对用户来说并非“基本需求”、“关键需求”,替代方案很多。单独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意义。

  2)、企业内部的各个IT应用,如果组织结构不整合,相当于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维护多个组织结构将严重影响协同办公的效率。

  3)、现在还没有企业即时通讯占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单独搭建开放平台,短时间内无法吸引足够的第三方开发商,没有足够的第三方开发商,开放平台没有太大的意义。

  2、产品设计思路

  1)产品功能: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即时通讯产品,应该可以满足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功能,以企业通讯录为核心和基础,搭建一个可拓展的开放平台,整合IM和企业内部的IT系统(即时通讯、企业信息系统、工作流、OA、HR、视频会议、电子邮件等均可集成),将各个不同的办公系统整合在一个开放平台上的软件;跨平台、跨终端无缝切换;将原本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拓展为一个综合性的企业管理平台。

  以通讯录为基础,构建一个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开放二次开发API接口,第三方开发商可以发布应用到这个开放平台,允许接入各种类型的业务软件,将各个第三方应用整合进入IM系统,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使用开放平台则将各个信息孤岛整合在一起。

产品设计思路

  2)核心基础:

  通讯录代表了关系,首先是企业内同事关系,向外扩展到客户关系和个人朋友关系。

  这个平台的核心是具有关系(通讯录)的开放平台,关系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集成HR、工作流、OA等企业的业务系统,还可以部署IM、邮件等个人应用,部署方式不同导致了个人和企业版的不同,终端是电脑、手机、iPad等,

  各种组织内部通讯录和跨组织的通讯录,就是以人和组织关系整合形成的“人员主数据”,是未来各种信息系统整合应用的关键基础数据,只要 “通讯录”整合能力强,可用性好,这个平台就可能成为企业各种业务应用的“入口平台”

  服务器端可以由软件开发商提供,也可安装于企业内部。

  展现形式为可自由装卸的应用,系统应以“通讯录”为基础模块,其他模块均为可装载卸载的应用,即时通讯也是一个内嵌应用。形式如同苹果的App Store以及iPhone。

展现形式

  3)成功案例:

  即时通讯和通讯录整合的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基于谷歌Android和苹果iPhone手机平台的类Kik应用。

  智能手机具有原生的手机通讯录,谷歌Android和苹果iPhone也具有完善的开放平台和应用商店,这为此类应用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Kik Messenger是通讯录和即时通讯整合的一个成功案例,Kik的本质是一款以手机联系人作为好友关系,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的消息推送机制为基础原理,以知晓消息发送与阅读状态为特色的通信软件。Kik支持三个手机平台(Android、iPhone和黑莓),其用户增长模式是爆炸性的:2010年10月19日发布到3个智能手机平台,两个星期后用户就超过1万,1个多月后,Kik已经拥有超过250万用户,其中有近100万黑莓用户。

Kik

  4)运营思路:

  开发一个即时通讯软件并不难,难在如何建立一个生态系统。

  1)企业通讯录为平台的基础服务,基于企业通讯录,开发自己的企业即时通讯系统,同时整合现有的企业应用到这个平台,以这个开放平台为基础,对外发布API,引导第三方开发者共同创建这个生态系统。

  2)精细化企业现有的产品,将现有的一些产品独立制作成应用,提供独立应用给现有的企业即时通讯软件,如RTX等,在提供良好的企业级IT系统应用的时候,引导企业用户迁移工作平台。

  3)建立一个统一的企业开放平台,加强平台和软件用户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