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二线电子商务网站流量分析

  本文并不想分析那些一线知名电子商务网站,而是从一些不知名的电商网站进行分析,看看这些小电商网站的流量来源到底是哪里。以下是这些天我分析和查询的一些流量较高的二线电子商务网站,其流量数量,收录数量,搜索关键字来源,以及其网站流量排名的分析,分析时间是今年年初。

  在网站流量分析报告中,主要以Alexa排名为基准,排列对比二线的电子商务网站,在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果不烧钱做广告做营销,是很难获取大批用户的,但是,这些二线电商网站是如何积累流量的呢?

二线电子商务网站流量分析

  1、一大把网站 (yidaba.com) :企业门户网站,专注于满足企业及商务人士在网络上的各项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资讯、经营实战、商务社区三大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持续发展。

  Alexa 1,532,百度权重值为7,收录数:2030000 篇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玩具批发”、“直通车”、“一大把”、“开服装店赚钱吗”、“开服装店”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9295 ~ 14882,

  点评:该网站的的行业圈栏目(industry.yidaba.com)流量最大,建立的一些专题质量高,整体的行业新闻具有较高可读性。

  2、铭万网 (www.b2b.cn) :专注于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门户网站,向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电子商务(B2B)服务。

  Alexa:3,850,百度权重值为7,收录数:2290000 篇,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野鸭子全集优酷观看”、“铭万网”、“迅雷资讯”、“铭万”、“感恩节体验卡”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35651 ~ 64421,

  点评:该网站通过大量的采集信息,导致其内容非常杂乱,部分影视类的关键字排名很高,与其电子商务网站的品牌不符。

  3、商机在线 (28.com) :提供招商加盟信息和创业信息

  Alexa:4,514,百度权重值为7,收录数:326000 篇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28商机网”、“28”、“加盟好项目”、“28.com”、“商机”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30913 ~ 44370,

  点评:网站首页设计很乱,但是“商机”、“创业”等热门关键字的排名很高,给起带来不少流量。

  4、派代网 (paidai.com): 电子商务行业深度交流的社区,用户主要是各电子商务相关人员。

  Alexa:5,517,百度权重值为3,收录数:70300 篇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1119 ~ 1776,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派代”、“电子商务学习网站”、“电子商务社区”、“电子商务招聘”、“欧尚网购”

  点评:以社区为核心的电子商务论坛,论坛的人气不错,在百度里排名甚高。

  5、环球经贸网(china.nowec.com) :提供供求信息、产品信息、企业信息等服务。

  Alexa:3,637,百度权重值为8,收录数:10400000 篇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173506 ~ 305712,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环球经贸网”、“长城干红葡萄酒价格”、“手机号码查询机主”、“洋河蓝色经典海之蓝价格”、“剑南春52度价格”

  点评:浏览主要来自B2B长尾关键字的优化。

  6、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www.ec.com.cn) :为商务部及各级商务管理部门、广大企业、商务人士提供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和包括电子商务行业的最新动态。

  Alexa:11,274,百度权重值为4,收录数:109000 篇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1697 ~ 2395,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中国电子商务网”、“生产能力证明”、“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点评:新闻资讯的信息量较多。

  7、火车网 (huoche.com.cn): 火车时刻查询,火车票务交流,旅客出行交流

  Alexa:7,757,124,000个,百度权重值为7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69343 ~ 96905,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火车网”、“火车站时刻表查询”、“车次查询”、“火车网时刻表”、“火车票查询网”

  点评:大部分流量来自百度的关键字搜索,火车类的关键字搜索量非常大,每年二月份是其流量顶峰。

  8、春秋航空旅游网 (china-sss.com): 提供在线预订机票、旅游和酒店等服务。春秋航空是中国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低票价让更多人乘坐飞机旅行。

  Alexa:10,591,百度权重值为7

  预计百度给该网站的流量为:40180 ~ 49203,

  搜索最高的关键字:“春秋航空”、“春秋航空官方网站”、“春秋”、“春秋航空特价机票”、“春秋国旅”

  点评:机票查询网站,由于其域名很长很难记,搜索用户大多搜索其网站名,直接访问用户很多。

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社交媒体:改革不应旁观

  Google+的邀请邮件又再蜂涌而至,似乎美好时光又再一次重临。Email是一种20世纪的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里却一直被诈骗犯们利用,而当Twitter推出实时私密信息,此后的状况也几乎没有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博客主们依然堵在Google+的分析那里,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罗伯特三角洲(“Scoble Delta”)。这恰好是罗伯特宣布完全投入社交媒体平台之后而又未改变他的想法之前。

  罗伯特对于Google存有一个实在的疑问。在Google+的使用前期,除了平台本身,他可以忽视大量的没价值的讨论。可以说,那些讨论包括大量的照片、视频和有趣的文献引述。但是大多数让人困惑的谈话其实都只是检验是否有问题疏漏,为的是掩饰在这个有价值的信息矩阵上存在一张真正的社交图。

  罗伯特的疑问就是他不确定他是否该相信“圈子”想法比Twitter的列表要好。虽然早已有呼声要求Twitter公司更换列表的展示方式。而笔者也从来不认为列表的展示方式很有用处,也肯定不会再给予它时间重新整改。笔者认为“圈子”更让人方便管理,至少目前笔者仅使用两个圈子管理用户也非常舒服,其中一个圈子是家人,笔者会把不是家人的用户全部放进另一个“好友”的圈子里。

  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圈子”却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让人烦心。笔者欣赏“圈子”的点子,是因为“圈子”是作为其他人的组织信条而存在的,它让人们进入一个箱子里,嘈杂声也因此被改变。但依据笔者的使用经历,笔者所了解的范围只是从他们的公共广播到所谓的限制性对话,笔者只能作为一名参与者去评述。

  实际上,在这里,笔者无法知道别人的名字,“圈子”就好像一个邀请讨论组,但我们却无法弄懂讨论的主题或者讨论组成员的身份。这就让人陷入了困惑。笔者的同事来自Salesforce公司,是笔者前20名“圈友”中的一人,他被圈数达到109位。笔者不得不依靠我同事的判断去“圈”别人。笔者无法深入观察哪一位才是应该交谈的人。如果能跟别人对话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会感到很满意,这也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但笔者在另一个社交产品Chatter与我一位同事交流时,却受制于Chatter的群组规则,因为Chatter的群组既拥有公开特性又拥有私人特性。

  公开的Chatter群组依然让笔者知道有谁加入了群聊,所以它就是为什么人们会凭着兴趣、职业和缘分相聚在这里。但是在Google+,你不能加入别人的“圈子”,你只能自己创建“圈子”并把“圈子”外的人拉进你的“圈子”里。至少笔者认为它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最终结果就是缺乏理解群组的动态性,Google+给了我们很多承诺,但+1的“潜水”的角色却一直模糊不清。

  没有东西能妨碍新平台走向成功,许多人都一直在寻找整合某个时段的消息的方法。实际上,这一点会让这个新平台走向成功,就好像我们在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上见过的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Howard Stern以及在Amazon上看见的关联销售。传递社交信息和建立口碑,接收不同的故事,并且在没有清晰的反馈回路的情况下,这样的交流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对外公开”的设置并没有这样的不平衡:笔者认识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们能连上网络,他们都可以阅读到我发出的信息。笔者就是在这样的知识环境下发出我的想法。有些人认为这存在很多局限,为了避免在行为或者礼貌上引发大众的厌恶,我们发出的内容会收敛许多。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设置方式却解放和引导我走向一个更广层面的交流,它有效地将不同人群分割开来。它是艺术而不是技术,并且笔者会有大部分的时间为此感到失望。但笔者宁愿为此失望也不希望在其他产品上获得成就感。

  在这条等式上笔者并不孤独。笔者的朋友圈子常出现一些最新的和最新奇的艺术信息。Google+的信息流不像Twitter,它不是通过工具将优先信息推前。笔者可以确定一切都会被提高的,但现在,它主要的新价值就是有机结合了我的多疑和那些关注我的听众。尽管笔者没有谈论过这点,但大多数的“圈子”却能连接起圈外的人,让那些人能从我或者从对我引文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这是这个社交产品的独有特征,尽管这个特征依然是在构建而不是被使用。

  笔者这里想要探讨的不是信号噪音,而是一个第三方的载体,在Google+中丢失的反馈环路的独特内容。为了描述它,笔者将给大家介绍一个社交产品——Spotify,笔者很喜欢它,因为它会让笔者在周末收到更多社交邀请。Spotify是一个线上音乐串流服务,它是目前做得最棒的“免费增值”(Freemium)模式的服务之一。通过Spotify,只需几分钟,笔者就能重怀过去,就好像最新一部哈利波特电影里的俯冲缆车,让笔者在瞬间回到我的过去。

  在Spotify,笔者只会随机记录熟悉的一些专辑,如John和Yoko合作的专辑《Double Fantasy》。笔者喜欢它,并不是因为这个专辑的价格,而是因为笔者在收听时可以随意跳播或者回播,可以对进行对照,而无需购买一张专辑实物。当然,体验它,探索它,就好像时间机器那样,从现在回到过去,从Steely Dan的鼎盛时期回到Donald Fagen的独奏三部曲。

  这可能还没能引起你的共鸣,但拥有这个世界将意味着你能以Netflix的价格获得非常多的回首,这多么美好啊。不仅因为它提供了给学生和学者提供了生存空间,还让音乐事业走出过去十年的低潮期。

  这就是+1和圈子如此重要的原因:这个想法会不断扩大,无论结果如何,它都不会是赢得所有比赛的胜利者,它只会来回摆动为我们带来最好的产品,是那些我们称之为创新的产品。Spotify也一样,当Spotify获得了AirPlay的支持或至少它能说明为什么它的音乐服务能如此可靠,或者iCloud也做到这一点,而当Google+也能循迹走下去,那么我们就可以过滤整合我们的“圈子”,这同样意味着Twitter也能如此。

  Robert喜欢解决他的这个问题,群组的方式是强大的云端世界的独有导航方式。而这个群组就是我们。当我们心情愉悦时,一切都会显得美好。+1似乎是走在伟大前端的最早的形式,当人们找到他们的表达欲望时,网络就会出现。真正有趣的是这个网络的成长所引起的效应,这就好像我们第一次飞上蓝天的心情一样。

  不要让恐惧的贩子抓到你,这不值得让你把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们。正因为他们的服务会吸收我们所有的数据,如果要创建敏感信号判断我们的伙伴,他们会让这变得更加重要。

  醒来吧!Amy Winehouse于盛年27岁辞世的新闻已流窜在Twitter,且让Google+的新手们受到折磨。昨晚,笔者还在苦恼如何让Spotify在iPad的后台播放,但它不像Google+那样直接在iPad上被禁用,笔者依然可以打开iPhone版的Spotify,开心地听着它工作。Amy Winehouse的逝世消息和评论就好像她的歌声那样,让笔者感到难过。笔者从没有像现在那样如此频繁地聆听她的歌声,但现在她的声音只能永久封存在磁带里,笔者再也无法看到她的才能。

  笔者感到幸运,因为笔者出生在一个充满发现目光的时代。直到我们编成法典的那一天,我们都会想念那些为此付出过的人们,包括独创者、失败者和默默耕耘的人儿。即使在最安全的信息流里,没有一篇文章,一句评论,一句提及或者一段引述会被视为是一份礼物,它们更被视为是一种对客户的建议。我们通过观察河水流动来学习,却错失良机,整天在做白日梦。改革者绝不会是旁观者,改革不会出现在电视上,永远不会。

Google+

  英文原文:The revolution will not be televised

  中文翻译:雷锋网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避免Google+账号封禁

  这些天来,包括许茹芸在内的很多Google+用户的帐号都出现了被挂起审核的现象,大多数情况是因为用户的名字和Google个人资料不符合Google+社区准则的原因导致,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是用户的名称也必须符合Google的相关准则。

  实名认证未实施

  Google+目前还没有实施实名认证规则,用户可以起任何名称,因此很多搞网络营销的人就冒充名人注册帐号,早先的一个案例是有人注册“马英九总统”这个帐号,然后手动同步马英九Facebook的信息到Google+,之后那个帐号即被Google封禁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山寨马英九的出现,才使得真的马英九注册登录了Google+

  如果未来Google+模仿Twitter推出实名认证功能,就可以方便普通用户来判断很多名人到底是真是假,不会出现山寨名人到处泛滥的情况。

Google+的账号封禁

  名称政策

  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用户起名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则,在Google+的“内容政策”里写到:

  为有助于拦截垃圾邮件并防止假冒的个人资料,请使用朋友、家人或同事平常称呼您时用的名字。例如,如果您的姓名是赵小刚,但别人通常用“小刚”或“阿刚”称呼您,那么您使用后两者中任何一个都可以。

  Google在“您的名字和 Google 个人资料”里,更为详细地阐述了Google+关于用户名称的政策:

  名字和姓氏都要使用同一种语言。

  如果您使用自己的全名,则有助于其他人在网上找到您,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您有多个名字可以代表自己,请只选择一个,并将其他名字置于您个人资料的“其他名字”部分中。

  避免在名字中使用生僻字或不常用的字符。

  在您创建个人资料时,我们的系统会检查您提交的名字,看其中是否含有生僻字或不常用的字符。例如,不允许使用数字、符号或不常见的标点。

  您的个人资料和名字必须代表同一个人。

  Google 个人资料不支持多人或群组个人资料。此外,您不能为非人的实体(如宠物或企业)创建个人资料。只要个人资料名称没有更改,Google 可能会继续允许现有的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个人资料。

  不要使用其他人的名字。

  假冒他人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您的个人资料被删除。如果有人冒充您,请转到其个人资料,然后点击举报此人。

  简而言之,用户起名的策略就是:1)不要在名称里中英文混用;2)不要使用非个人帐号(例如企业帐号、网站帐号、新闻帐号等);3)不要假冒他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Google+并没有强制用户使用实名,但用户应该使用自己的惯用名,如果用户的个人资料被挂起,通常是因为用户将名字改成了Google+不接受的名称,这时用户会看到一个需要审核的提示,这意味着Google正在审核用户个人资料。用户可以点击Google个人资料页面上的申诉表单链接,提出进一步上诉的申请,一般填表后24小时内就能得到回应。用户不需要填写实名,只填常用名或者常用网名即可,如果是常用网名,需要在申诉表内填写所对应的Twitter、Facebook或者其他社交网站的个人资料页网址,一般不需要上传身份证照片。

  如果用户的个人资料被暂停,用户仍然可以编辑自己的名字和个人资料。如果用户在暂停状态下编辑自己的名字,Google团队仍然需要先审查用户的名字,然后再重新激活用户的个人资料。

  不妥之处

  从目前Google+使用情况看,Google+的名称政策较易引发争议,我个人感觉是Google+的运营策略有一些问题,如果用户起的名称不符合政策,应该在注册的时候就进行限制,而不是让用户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封停,这很伤害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即使Google+要暂停用户帐号,也应该先联系账号所有者,让其先按照政策进行修订,而不是直接让人暂停。

  人性化的服务策略,可能是以工程师为核心的Google不太理解的策略,这也可能会成为Google在社交网络挑战Facebook和Twitter的一个短处。

  实名制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真实姓名的社交网路政策完全不符合国情,鲜有成功实施的案例,在这个帖子的回复中,有人指出了实名制政策对用户的几点伤害:

  真实姓名政策如何在社区伤害用户:

  1、线上和线下的骚扰。

  2、就业和提供服务的歧视。

  3、现实中的人身威胁。

  4、逮捕、监禁或司法上的管制。

  5、经济伤害,如失去工作,专业声誉损失等。

  总的来说,从社区规则看,Google+并没有要求强制实名制,并且这也不符合中国国情,但是用户在起名的过程中,也应该符合Google的名称政策,以避免个人帐号被Google封禁,如果用户的个人帐号被Google暂停或删除,用户不仅仅将无法使用Google+社区,还会无法使用其他使用Google个人资料的产品,例如Buzz和Google+1,不过,用户的 Gmail 和 Blogger 帐号则不受此限制,可以继续使用。

Google+无法取代个人博客

  众所周知,极客们和Google+的早期用户早已接纳Google+.尽管进入Google+专属体验区需要邀请码,但是人们仍然竞相争取。Google+刚一发布,笔者就参与了体验,它太让笔者着迷了。

  近日,Digg的创始人Kevin Rose 宣布他会将他的个人博客转至Google+。

  Kevin Rose称:“我将把博客域名跳转到Google+个人页面,我之所以做这样的决定,是因为G+确实比博客给我的(实时)反馈要及时得多,并且G+的参与度也远远高于博客。”

  笔者也认为Google+是一项极棒的服务,看到它成为Facebook的强力竞争对手,对业界来说也是好事一桩。但就笔者个人而言,“弃个人博客、宠Google+”并非明智之举。

Google+无法取代个人博客

  尽管Google+的账号管理十分方便且使用费用便宜(事实上就是免费),但是笔者觉得你还是应该给自己在网络中留一片个人天地。

  原因如下:

  1、你不能拒绝付费

  你在节省了托管费和域名开支的同时,你也失去了拒绝为自己的Google+账号付费的权利。付费来自于哪里?不是免费的吗?付费很有可能来自于账号状态升级(笔者可以肯定,这会在以后实行),最终结果是你的交际圈开始缩小。

  2、Google从中盈利

  这也是让笔者很蛋疼的原因。你不可能从你的Google+赚一毛钱,但是Google就不同。像Facebook或Twitter一样,Google可以通过Google+获得大量广告收入。笔者不认为他们会因为你的点击量而给你神马小费

  3、新奇也不过是一时的玩意儿

  因为Google+现在是有进入限制的,所以很多人削尖了脑袋也像挤进去看看稀奇。等这股浪潮一过,它也许就变得索然无味。众多社交网络也就是这样“死在沙滩上”。它们终将不潮。比如:Friendster、Myspace、Orkut、甚至是Facebook,都出现过上述情况。如果Google+就这么重蹈覆辙,你也就不会在你个人Google+页面上看到和现在一样的“反馈”或“参与度”。

  4、你不可能全身而退

  试想一下,Google+不再有产品管理。虽然现在不大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这是一大疑点。你将自己的精力大把大把地投入到Google+中,势必会减少使用其他平台或个人博客的时间。Google也许可以为你提供发布文章的方法,但是你要怎么做才能再次建立那些文章的链接?你不得不从头再来,这绝对让你抓狂,用行话来说这么做很难!非常难!

  5、博客就是博客

  Twitter适于共享较短的更新,Facebook更擅长跟踪调查用户群。Google+不但有虚拟牧场和虚拟农场可以玩儿,还可以将你的朋友划分在不同的交际圈中并将他们归于合适的分组。但是,博客就是博客。没有什么可以代替你的博客。无论某项社交服务有多潮,在网络上它也不能代替你的个人博客。

  此外,你还能在Google+上共享你的博客帖子,这样可以使你的交际圈扩大。

  笔者认为Danny Sullivan可谓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问题的关键,他说:“为了尊重Kevin Rose,可以+他,但是你不应该踢掉博客、独宠Google+.明辨社交网络,让他们切实为你服务。你的个人领域是给生活的,而不是给Google+的。明天,Google就可能关闭Google+,你还是可以访问你在网络上发表的内容,只是不能再用Google+的链接。你的帖子被整了个404,不能访问了,这是很令人冒火的事。你的地盘你做主,不只是Seinfeld的有趣段子。这是一个常识,因为这是一个不应该忘记”自主“的时代:社交媒体自主选择化的新时代。”

  中文翻译:雷锋网编译自techie-buzz

2011年7月24日星期日

马英九登录Google+

  继早先 Google+ 上的“山寨马英九”被封禁之后,7月19日上午,马英九正式登录Google+,由于在马英九的80万粉丝的Facebook上介绍了这个Google+地址,因此可以证实该帐号并不是假冒的。

  自马英九注册Google+之后,吸引了大量网友追随,短短4天没想到追随人数就破2万,其排名在中文用户圈内仅次于台湾艺人许茹芸,名列第二。而其竞争对手蔡英文虽然在7月上旬就注册Google+,但目前追随者仅及马英九的一半。

  马英九的Google+吸引了众多大陆网友留言,使其第一次和大陆网友大规模接触。马英九发布的第一条信息是条“问候贴”,内容如下:

  “各位Google+的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意见、分享心情。我也希望让这里成为一个为台湾集气加油的园地,欢迎大家呼朋引伴来这里一起关心台湾、祝福中华民国,为台湾「+1」,让世界看到 Taiwan Plus!”

  马英九的第一条信息发布了才3个小时,就有494个评论,然后就自动关闭评论了(Google+不支持大量评论的确是个大问题啊),跟随马英九的用户会出现“刷屏”现象,大陆网友对此戏称“刷屏求解放”。

马英九登录Google+

  之后马英九在Google+发布消息较为频繁,几乎每条消息都有大量留言评论,而评论的用户很多是使用简体的大陆人,很多留言看起来很令人感慨万分。

  马英九的Google+地址是:https://plus.google.com/100324436248497823664/posts

  最后广告一下,我的Google+帐号地址是:https://plus.google.com/112646999948608559077

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第三方Android ROM市场前景

  Android在iOS、WP7之外给大家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不仅提供免费的系统与促成更具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开发者与用户的折腾欲望。iOS是一个封闭、完整且统一的生态体系,而WP7则是微软创造的另外一个类似iOS的生态体系,与苹果在iOS里的位置不一样的是微软只制造系统这样的基础构建,设备由三星、HTC这样的手机厂商来搞定。

  而Android呢?Google需要控制的更少,授权免费、代码向所有人开放,你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一切,无论你是手机厂商、开发者、甚至一个Geeker用户。你甚至可以移除所有Google的应用,把默认搜索引擎改成百度,内置模拟器开始玩数码宝贝,你可以把它改变成任何你想要的样子,gPhone、iPhone、XPhone,只要你能够足够的想法并且去行动,前几天风靡网络的Android iPhone 4就是典型案例。

  Android足够的开放性让很多开发者投身到第三方ROM的开发中,相比Google提供的标准Android ROM,摩托罗拉、HTC、三星这些手机厂商在自己的产品中会进行大量的改进以融入自身特色形成特殊的用户体验,而第三方ROM开发团队会要求自己比所有手机厂商做得更好。大多数第三方ROM改造后能获得更多的高级特性、更易用的界面、更好的性能,并且与手机厂商的为自己服务不一样,第三方ROM会不断增加各种热门机型的支持,不论你用的是摩托罗拉、HTC还是三星的手机都能够获得一致的用户体验。

第三方Android ROM的市场前景

  国外最知名的第三方Android ROM编译团队是Cyanogen,它们提供的CyanogenMod支持数十款Android设备,他们的网站已经有超过3万Facebook用户表示赞,Alexa排名高达4000名,作为一个纯开发者社区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在国内,除了大量个人开发者在自发进行各种Android ROM的优化外,最知名的第三方定制Android ROM包括MIUI与点心OS.

  MIUI是小米科技运营的项目,这是一个基于CyanogenMod进行二次修改的衍生项目,所以他们能够持续从CyanogenMod的最新改变获益,包括支持各种新特性与新机型,相对应的他们能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用户体验与细节功能的改进。目前官方论坛已经拥有近30万注册用户,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第三方Android ROM社区,他们每周发布一个新版本并持续改进,他们面对最终用户收集各种建议。

  点心OS是创新工场孵化的项目之一,同样致力于为Android智能手机提供更本土化的使用体验。与MIUI贯彻的农村包围城市路线不一样,点心OS直接面向手机厂商进行合作,不过目前面世的只有夏普与宏基的少数几款手机产品,缺乏大范围的好评并且远离主流媒体视线,大实话是与网友打交道比喻手机厂商、新片打交道容易太多了。

  第三方Android ROM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与封装Windows系统不一样的是第三方Android ROM是完全合法的,这是比浏览器更底层的入口,可以嵌入各种合作伙伴的应用,可以与手机厂商合作收取授权费,甚至打造自己的移动应用产业链,内容、应用、服务、资讯都是可以尝试的不错方向。但是目前的第三方Android ROM普遍做得不够深,缺乏自己独到的、统一的体验与特色功能,甚至版本繁多的第三方Android ROM导致的应用程序兼容性问题,要从发烧友的小众玩具变成大众宠儿,未来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广电总局禁止电视“上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广电总局7月14日下发的一则内部通知,禁止一些视频网站与机顶盒厂商合作推出的机顶盒产品,接下来对智能电视的互联网内容监管条例也可能出台。

  根据这则内部通知,广电总局要求互联网经机顶盒(DVD机等)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均须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有关要求,在经批准的试点城市,由广电部门另行组织。而在广电总局没有开放通过互联网经机顶盒(DVD机等)向电视机终端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许可前,各持证网站严禁从事相关业务,不得以内容提供商的身份与非法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公司开展合作。

  这次广电总局的通知,主要是针对深圳华强北等地出现的大量可直接上网的机顶盒或DVD。这些机顶盒或DVD盒子可以让电视机直接登录互联网,而很多正规DVD厂商也在纷纷计划推出可以上网的DVD或蓝光碟机。显而易见,这些是这次广电通知监管的重点。不过,彩电厂商推出的智能电视,很多已经可以直接登录互联网。这次下发的通知则还没有涉及到智能电视。

广电总局禁止电视“上网”

  在我看来,广电总局这次下发通知,禁止电视机“上网”的行为,是逆时代潮流,是对于“新媒体”时代负隅顽抗的反击。

  由于电视观看在线视频的体验要比电脑好,国内外都在发展能否上网的流媒体机顶盒,在国外,不仅仅Google TVApple TV等产品可以提供电视上网功能,连Wii等游戏机都提供上网功能,实现了将网络与电视相结合的目标,完全颠覆我们使用电视的传统方法,有着庞大的商机,市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广电总局禁止电视“上网”

  在内容方面,大量的互联网视频网站也提供了传统电视所没有的海量电影、电视的点播服务,如果能通过一个简单轻巧的机顶盒将海量的互联网资源整合到电视里,无论对于最终用户、视频网站、广告商来说都是多赢,唯一吃亏的就是传统的电视广告业务。

Google TV

  广电试图通过政策限制电视上网,与国家的“三网融合”政策相抵触,让广电、电信的网络整合陷入了僵局。好在目前中国的互联网不是广电来管理,要是让这样的部门要是来管理,中国的互联网肯定玩完。

  我曾经在《电视引领“低智商社会”》一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的媒体发展迅速,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已经取代了电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看电视了,新闻都是从网上看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更快更准确,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电视的确已经落伍了。

电视使用率

  目前的新科技的发展出现日新月异的情况,新兴的互联网视频已经出现取代传统电视的趋势,类似YouTube的互联网视频网站的兴起带来了传播的有一次革命性发展,传统电视行业如果再不思改变,继续固步自封,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新兴的网络媒体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