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3日星期三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智能手机最为常用的应用就是中文输入法,发短信、上手机QQ聊天等等都离不开输入法,目前的手机输入法是门户网站的天下,搜狐也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搜狗手机输入法,百度则在2009年低调收购点讯手机输入法,并推出百度手机输入法,腾讯也在2009年收购了A4,并推出了QQ输入法,总总迹象表明互联网企业在争夺手机用户上开始蠢蠢欲动。

  面对众多的手机输入法,用户应该选择哪种输入法呢,对于经常使用输入法的用户来说,手机输入法的输入速度、操控性就显得比较重要,这直接决定了文字的输入速度。为此,月光博客专门做一个主流手机输入法的微博调查,统计在不同平台下,用户使用较多的手机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这个调查主要针对目前主流智能手机(iPhone、Android、Symbian S60)的主要拼音输入法使用情况,投票时间为7天,其中Symbian有效投票用户为642人,Android有效投票用户1103人,iPhone有效投票用户476人。详细投票结果如下:

  1)你在Symbian S60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73(11%) 

  百度输入法(点讯):  172(27%) 

  QQ输入法(A4):  98(15%) 

  搜狗输入法:  291(45%) 

  其他输入法:  8(1%)

  2)你在Android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157(14%) 

  百度输入法:  225(20%) 

  QQ输入法:  49(4%) 

  搜狗输入法:  328(30%) 

  谷歌输入法:  188(17%) 

  触宝输入法:  104(9%) 

  其他输入法:  52(5%)

  3)你在iPhone手机上最常使用的是什么中文输入法?

智能手机的中文输入法统计

  自带的输入法:  221(46%) 

  百度输入法:  103(22%) 

  QQ输入法:  27(6%) 

  搜狗输入法:  67(14%) 

  FIT输入法:  13(3%) 

  WI输入法:  28(6%) 

  其他输入法:  17(4%)

  调查数据点评:

  1)搜狗输入法在S60和Android平台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iPhone上落后于百度。

  2)百度输入法在S60和Android平台上都位于第二的位置,在iPhone上则高于搜狗,仅次于iPhone自带输入法。

  3)腾讯QQ输入法在三个手机平台中均处于弱势。

  4)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说,自带的中文输入法都不好用,体验不佳,用户为了提高输入中文的使用体验,大多安装了第三方中文输入法。

  5)由于iPhone对于输入法的封闭性政策,导致必须“越狱”的用户才能安装第三方输入法,这也使得iPhone成为唯一的自带输入法使用率第一的手机,即使iPhone自带的中文输入法极为难用。

  6)从投票数量上看,Android用户对于输入法的安装最为热心,输入法的选择性也最多,iPhone由于价格较高,因此输入法的使用量也低于Android,诺基亚的Symbian S60由于在触摸屏系统上的失败,目前处于下降势态。

  7)国内的输入法大多较为雷同,越早介入,则用户量越大,搜狗最先推出Symbian S60手机输入法,则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百度最先推出iPhone手机输入法,于是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搜狗在iPhone上的开发较晚,因此在iPhone平台上落后于百度。

  8)在一个平台上使用习惯的输入法,更换手机后可能会继续使用,很多Symbian S60用户更换为Android后依旧保持使用原有的输入法。

  9)仅在一个手机平台推出输入法,例如谷歌只在Android上推输入法,而不在iPhone、S60上推出输入法,会导致其在这仅有的一个平台上也难以成功。

2011年2月21日星期一

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设计

  通讯录是一种记录用户联系人的联系方法、地址等信息的服务,做为一种实名的社交网络,以通讯录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不少热门的互联网应用,如即时通讯、邮件、社交网络等等,以及不少本地应用,例如用户的电脑Outlook、手机通讯录等。

  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通讯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何保证与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亲戚等之间的联系,并能方便快捷的查找、记录、修改其相关通讯信息,仅依靠手工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日益膨胀的通讯录的需要。

  通讯录产品市场现状

  目前具有通讯录的产品非常多,包括纯粹的通讯录产品(plaxo)、社交网站附带的通讯录(人人网,新浪微博等)、即时通讯附带的通讯录(如QQ、MSN)、邮箱附带通讯录(Gmail,网易信箱)、个人电脑的通讯录(Outlook通讯录)、手机通讯录(火种通讯录应用)、通讯录增值服务(Kik,微信)等,每个社交产品都具有自己的通讯录,大部分都毫无关联,大量的通讯录导致用户管理通讯录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各个通讯录的数据又不同步,导致用户维护通讯录成为一场噩梦。

  如何解决目前通讯录管理的混乱局面呢?类似的情况我们以前曾经遇到过,就是个人文档管理的问题。很多人工作使用一台电脑,回家用一台电脑,出差用笔记本电脑,如何在不同的电脑同步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文档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早先人们为了同步文件,通常要用U盘将文件拷贝粘贴,非常麻烦,版本管理混乱,很容易出错,最终以Dropbox为首的云存储同步服务出现了,用户使用Dropbox可以实现多台电脑上文件的自动同步和更新,自动完成这所有的更新和版本管理操作,几台电脑之间的文件同步和更新均自动完成,每天电脑都自动下载最新版本的文档,在任何一台电脑更新文档之后,都会自动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端,接着同步到其他电脑,从而通过工具完美地解决了多台电脑同步文档的问题。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既然Dropbox可以成功的管理多台电脑的文件同步,那么对于通讯录来说,我们也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法,将用户散布在各个终端(电脑、邮箱、手机等)的通讯录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方便、快捷、灵活的管理个人、公司及相关人员的通讯信息,了解联系人最新联系方法。

  以下是月光博客构思的一个新型的云存储服务,该服务类似Dropbox,但是以通讯录为核心,通过一个所谓的“云通讯录”来同步和管理用户所有的通讯录信息。

图:通讯录产品设计

  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是基于云计算的通讯录产品,做为一个基础服务,具有以下的特点:

  1)基于云存储、云计算。

  2)可以实现多平台同步(例如Outlook、Gmail联系人、其他邮箱联系人、手机通讯录、人人网好友、开心网好友等)。

  3)自动备份,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用户的联系人不会发生丢失情况。

  4)建立关系网(用户可联系通讯录成员,确认后双方即为好友)。

  5)社会化通讯录,用户的联系人信息变更由联系人自动维护,联系人更改的联系信息可以自动更新给所有好友的通讯录。

  6)集成邮件、短信、即时通讯功能。

  7)采用vCard标准交换通讯录数据。

图:云通讯录的特点

  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

  任何一项服务,如果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都很难运营成功,类似Dropbox这样的优秀服务都提供了个性化收费服务,云通讯录的盈利模式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功能限制:免费用户功能限制(例如只能免费发送M条短信),部分功能只限于收费用户使用(收费短信)

  2)通过联系人数量限制:例如,免费用户少于N个联系人,收费用户多于N个联系人。

  3)平台限制:Web端免费、手机端收费。

  4)采用奖励引导用户操作:建立类似Dropbox的邀请机制,每邀请一个用户,给予空间或容量上的奖励。

  云通讯录SWOT分析

图:云通讯录SWOT分析

  1)劣势:

  1.1 不同平台同步需要大量开发工作

  1.2 后期维护较为困难

  1.3 第三方平台可能会出现数据格式变动

  2)优势

  2.1 数据安全,自动备份

  2.2 多平台通讯录同步

  2.3 可支持定制平台

  2.4 SNS好友通讯录的同步

  3)威胁

  3.1 Google已实现Gmail和手机同步通讯录

  3.2 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顾虑

  3.3 用户对通讯录的同步需求不高

  4)机遇

  4.1 国内没有同类产品

  4.2 国外的同类产品plaxo从国内访问速度慢,且同步通讯录功能收费

  4.3 Google不支持对于国内SNS应用的同步

  云通讯录的接口设计

  1)导入Gmail联系人

  使用 Google 通讯录API 导入Gmail联系人。

  2)导入Hotmail联系人

  通过 Windows Live Contacts API 来实现导入Hotmail联系人。

  3)导入Yahoo联系人

  通过 Yahoo API 导入Yahoo联系人。

  4)手机联系人同步

  可用协议 Exchange ActiveSyncSyncML ,SyncML servers 可以使用开源产品搭建。支持诺基亚手机和Outlook。Exchange ActiveSync 支持iPhoneiPad,Android手机和Outlook。两者均有现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软件。

  5)Outlook同步

  可用协议SyncML进行同步。参考工具

  6)与人人网同步

  使用 人人网API 连接人人网的好友联系人。

  7)与新浪微博同步

  使用 新浪微博API 连接新浪微博的好友联系人。

  8)国内邮箱的同步

  国内的主流邮箱,如网易邮箱、QQ邮箱等,均不提供API服务,因此无法像Gmail、Hotmail那样方便的获取联系人信息,只能通过模拟用户登录的方式抓取该邮箱联系人。

  云通讯录实例分析:Plaxo

  Plaxo是一家专业的在线通讯录提供商,公司位于美国加州山景城,据该网站介绍,他们有4000万用户,该通讯录提供付费同步方案,可以实现与Outlook、Gmail等邮箱的自动同步。Plaxo还具有部分社交网络的功能,用户可以发布微博、博客、上传照片等。

  1)首页

  Plaxo首页界面显示通讯录主要核心功能,非常简洁,以大字体描述了Plaxo通讯录是什么,能做什么事情。

图:Plaxo首页

  2)登录后界面

  Plaxo登陆之后,会显示通讯录的统计信息,Plaxo可以连接到社交网站(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用户可以在Plaxo里看到各个社交网站的聚合信息。

图:Plaxo登录后页面

  对于这个功能,我觉得比较多余,如果在中国运营的话会带来不少额外的风险。

  3)连接社交网络

  Plaxo支持的社交网站包括Facebook、Twitter、Google Reader等,但是不支持国内流行的社交网站和微博。

图:连接社交网络

  4)导入其他通讯录

  Plaxo可以导入Yahoo、Gmail、Hotmail、AOL、Outlook、Linkdin等网站的联系人,支持CSV等格式的文件导入,不支持国内邮箱和社交网站联系人的导入。导入其他邮箱联系人会提示输入邮箱密码,你敢在下面的提示框中输入你的Gmail密码吗?

图:导入其他通讯录

  此外,Plaxo还可以自动寻找用户可能认识的人,并提示给用户“您可能认识的人”。

  5)导出通讯录

  Plaxo开放的一点在于,提供通讯录导出为CSV、VCF等格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网络通讯录下载到本地。

  6)联系人管理

  Plaxo可以维护个人通讯录的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个人档案、通讯信息数据等。用户可以手动录入联系人信息,并且能够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查询方面,可以按照名称等字段信息进行搜索。通讯录包括姓名、公司、群组、电话、手机、Email、类型等字段,通讯录可以进行分组操作。

  用户还可以维护自己的个人档案,即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个人信息修改之后,好友的通讯录数据会自动更新。

  7)群组管理

  除了联系人信息之外,Plaxo还实现了新建、编辑、删除群组功能。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于云存储通讯录产品的构思,这个构思对于国外已经有了一个产品Plaxo,但我个人感觉Plaxo并不是很好用,并且其核心的同步功能均无法免费使用,通讯录做为一项基础服务,短期内可能赚不到钱,但通讯录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通讯录基础上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真实关系SNS以及类似Kik Messenger这样的社交短信服务,这也就是很多人对通讯录的觊觎的原因了。

  不过,社交短信已经有了Kik、微信这样的产品,手机通讯录则有友录通讯录、火种通讯录等,iPhone通讯录有i通讯录等,基于手机和网站的通讯录同步有人人同步免费版(同步人人网和手机联系人)、QQ手机同步(同步QQ邮箱和手机),总的看来,手机通讯录上的产品已经很多了,不少产品已经非常完善,创业公司再开发同类产品的难度较大。而对于通讯录同步的产品则较少有公司介入,其发展和实现同样具有手机通讯录的功能,从这一点介入通讯录市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创新。

Panoramio支持谷歌纵横自动标记

  据Panoramio官方博客报道,Google Earth的数码照片社区网站Panoramio发布了一项新功能,可以用过用户的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的数据,自动在用户上传的照片中添加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即使用户的数码相机不具备GPS功能。

  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是谷歌提供的位置分享服务,用户可以在智能手机中运行,谷歌纵横就会每隔几分钟自动记录用户当前的地理位置。具体实现方法是:

  1、用户在Panoramio网站设置权限,允许Panoramio访问用户的谷歌纵横数据。

  2、用户上传的照片里的EXIF里需要包含时间,该时间为准确时间,和谷歌纵横能够关联,注意,使用Photoshop等软件处理后的照片可能会丢失EXIF信息。

  3、用户在手机开启运行谷歌纵横(Google Latitude)的时间要和拍摄照片的时间大致相同。

  满足了这些条件之后,Panoramio会在处理照片的时候自动找到和用户最近的地理坐标。

Panoramio支持谷歌纵横自动标记

  Panoramio的这个功能较为完善地使用了谷歌纵横的特点,是谷歌纵横的一项创新性应用。谷歌纵横自2009年推出以来,一直缺少丰富的第三方应用。

  同类收费产品

  目前的数码相机大多都不具备GPS功能,因此照出来的照片都没有地理标记,上传到Panoramio后还需要手动标记处理,如果照片数量庞大的话,其标注坐标的工作量将令人无法忍受。iPhone等智能手机虽然具有GPS功能,但手机拍出来的照片质量低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手机的拍照效果依旧无法和单反相机相媲美。

  有些单反相机可以单独购买GPS模块,用户将其连接在相机上,就能拍出集成坐标的照片,从而实现照片导航功能,这些GPS模块大多要数千元。(附注:所谓照片导航,就是将数码相机功能与GPS应用结合于一体,也就是在拍照片的时候同步记录下拍摄地点GPS的定位信息作为镶嵌在图像文件内的参数,使用者以后就可以通过查看GPS信息准确定位图片所在的位置,并且可以实现定位导航,让旅行者凭借照片中的定位数据,找到想要找的风景和回忆。)

同类收费产品

  还有一种独立的GPS设备(例如photofinder),可以定时记录当前地理位置,当用户将数码相机时间和该GPS设备时间一致后,拍摄完照片,将相机的SD卡接入该设备进行处理,即可得到带有地理标记的数码照片。

同类收费产品

  照片导航功能的推出,极大地丰富了GPS的实用功能,也使GPS成为了更形象化、时尚化的新酷数码产品。在我们外出游玩后,观看曾经拍摄过的数码照片时很容易忘记这张照片是在哪里拍摄的,在网络上观看其他网友拍摄的景点照片自己也想去体验绝美景色的时候,确发现只凭借一张照片很难找到确切的拍摄地点,如果照片具有地理位置信息,则我们就可以轻松地通过Google Earth软件找到该照片的拍摄位置。

  客户端工具

  Panoramio的这个新功能就如同上面讲述的GPS设备一样,只不过,那样的GPS设备需要单独购买,价格在1千元左右,而谷歌纵横使用用户手机,免费即可提供。不过,谷歌纵横和该GPS设备相比也有很多不便之处,例如需要经常联网,当没有网路环境的时候就无法记录,较为消耗手机的电量,没有客户端功能。

  因此,如果Panoramio能够再开发一个客户端软件,直接将读取的谷歌纵横数据写入用户数码照片的EXIF里,那将是一个更有用的功能。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基于微博的开放评论系统

  本文源于看网易新闻的一些想法。评论是网易新闻的一大特色,而且目前也与网易微博结合得很好。但是我想如果网易把评论支持做为微博的一大特色来做,就可以和新浪微博形成差异化竞争,成为自己的亮点。

  其实把网易微博的评论支持功能做得更加开放、支持所有的网站,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复杂,基本思路是:

  1、对来源文章的URL进行基本处理,去除多余的浏览器传递参数。

  2、对URL进行短网址处理,得到的短网址ID就是新闻的处理流水号。

  经过以上两步处理,针对任意一篇新闻就得到了新闻的基本信息:流水号、原始URL、标题。

  比如,新闻标题是:《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

  原始URL是:http://tallrain.blogbus.com/logs/105546174.html

  短网址是:http://163.fm/CqimREh

  流水号是:CqimREh

  3、用户输入评论内容后,在评论内容里加入新闻评论统一标签,如“#XWPL”,并和新闻的基本信息一起组成微博整体。

  比如,评论是:“值得一试”,那么整条评论微博包含了以下要素:

  新闻标题:《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

  评论标签:#XWPL

  流水号:#CqimREh(微博系统可以根据流水号查询到原始URL)

  评论内容:值得一试

  评论人ID:tallrain

  评论时间:2011/02/17

  那么整条微博的完整内容是:

  “值得一试 #XWPL http://163.fm/CqimREh 对《基于”定做“的团购模式》的评论” —— tallrain,2011/02/17

  从形式上看,和其它的微博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是由于有了评论标签和流水号,就可以通过这两个特征进行检索。

  此外,微博在录入系统时,服务器可以根据评论标签,进行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比如每增加一条评论,就更新一下新闻的微博评论数,这样就提高了统计和排序的效率。

  展现评论的方法非常简单:

  1、网站向微博系统提交新闻原始URL,请求获得评论。

  2、微博系统根据原始URL,得到流水号、评论数。

  3、系统根据评论标签和流水号,得到所有符合条件的评论微博,按照时间进行正向或逆向排序。

  4、网站将微博系统输出的评论内容呈现到相应页面。

  也可以建设专有评论网站,根据评论热度进行排序,实现类似DIGG的新闻评论网站。

基于微博的开放评论系统

  下面再谈两点系统推广的设想。

  网易的微博已经和网易新闻评论结合得很好了,但既然是开放系统,就应该向所有网站推广,可参考的方法有:

  1、在新闻网站提供“分享到XX微博”功能图标,并嵌入微博登录代码,实现在新闻原始页面的发布。新闻标题由页面TITLE获得。

  2、发布浏览器插件,提供类似SIDEWIKI插件,通过浏览器发布评论。

  来源:tallrain投稿。

如何在Twitter follow对的人

  邓巴数理论指出大多数人可以与至多150人维持稳定的人际关系。可是在当今的数字世界,人们正面临着不寻常的巨大挑战。也许每时每刻都有人作为你的跟随者(follower),但是他们半数以上都是自动推送机(robots),垃圾信息制造者(spammers)。

  当有人在twitter上follow你,你会follow他吗?就让我们假定你很喜欢你follow的人会follow回你。那么你如何做出是否follow回其他人的决定呢?

  埃及的市场营销顾问John Antonios绘制出了一张实用的流程图来阐明他对评估新的Twitter follower的思考过程。

  我认为这张流程图组织清晰并能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所以我把它放在后面了。如果你能自如地运用twitter,我提供的流程图也许太火星了。但我认为这种清晰地流程图组织方式对许多人都很有帮助。

如何在Twitter follow对的人

  英文原文:How to Evaluate New Twitter Followers (Flowchart)

  中文翻译:由蓝风绿影(dqaria)翻译

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LBS的中国困局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译为中文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泛指借助运营商移动网络、GPS等定位方式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作为支撑,为用户提供各种形式增值服务的工具与服务。伴随着国外Foursquare的快速窜红,国内也快速出现一批新的LBS服务商,也有一部分既有服务商将位置服务与自身相结合,例如大众点评网。本文着重讨论新出现的以LBS为主要卖点的服务,以及它们在中国可能遇到的种种阻碍。

  以Foursquare为代表的LBS服务窜红,首先是由于以3G、4G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进步带来了移动网络速度的极大提升,而以iOS、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产品快速普及。传统商家急需将自身服务与互联网进行对接,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信息、LBS、团购、电子优惠券等服务应运而生,而LBS则是其中最受争议的。基于位置服务能够让用户从网上走到商店里,通过Check-In(中文也作切客)获取电子优惠券进而形成消费。

  纯LBS服务的第一个障碍就是没有充足的商家资源,由于对传统行业的陌生导致大量同类服务重线上轻线下,新用户无法从LBS服务本身获取足够数量的有效信息,这样巨大的信息壁垒远比生活信息网站嫁接位置服务要难得多,最典型的例子是用户通过大众点评网手机客户端获取的优惠券数量绝对远超大多数LBS服务。LBS里Location只是方式,而Service才是对用户的价值,进而才能实现服务自身的盈利与成长。

  尽管大多数LBS网站通过积分、奖品、头衔等多种方式鼓励用户发现新位置并填写评论,但是这样产生信息大多是不全面的、不规则的,除了产生更多的冗余数据外很难产生有效价值。这一状况可以通过各种营销以及网站自身的修正来正确引导,但是在中国这样的LBS服务商已经达到四五十家,其中不乏网易、盛大等互联网巨头,而真正拥有智能手机,并且愿意尝试这种新应用的用户是有限的,除开那些因为好奇而使用的快用户可能不到100万,而这不到100万用户还要被这么多家LBS服务给分割,没有用户的结果比没钱更让人头疼,特别是对以用户创造价值的LBS服务来说。

LBS的中国困局

  国内LBS领域的确出现了一些热潮,但是这热潮背后更多蕴含的是泡沫。大量创业者与资本的进入,通过大量奖品、诱惑的刺激来吸引用户,然后招聘大量员工来自我活跃,砸广告、砸活动,带来目前短暂的虚假繁荣,用户来匆匆也去匆匆。LBS与团购、微博这两种由国外带来的热潮不一样,团购吸引身边很多朋友都会去参加,微博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朋友都在玩。如果说团购热潮中的泡沫比例为10%,微博热潮中的泡沫比例为30%的话,那么纯LBS服务热潮中的泡沫比例则超过70%甚至更多,因为我没有看到周围任何朋友有在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样巨大的泡沫比例已经不是简单依靠资本与推广能够跨越了,更何况现在大多数纯LBS的功能都千篇一律。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地理位置信息对已有网络服务的提升,例如大众点评这样的生活信息服务商,例如时光网这样的电影资讯服务商,例如途牛网这样的旅游资讯提供商。他们自身有良好的信息积累,对行业足够了解并深耕细作多年,地理位置信息的加入能够更有效提升服务品质。而如果有一天,纯LBS的所有传统竞争对手都加入了地理位置信息功能,那么也就是纯LBS服务的末日了,他们恍若是从天而降的无根之水,来时无影,去时也无踪。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

浏览器的战略意义

  继即时通讯软件(IM)、中文输入法之后,网页浏览器再次成为互联网大鳄与创业者的追捧对象,与即时通讯软件、输入法所不同的是网页浏览器的门槛更低,随处可见的浏览器内核让他们开发一款浏览器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更重要的是浏览器的推广并不需要一个可观的用户基数,在互联网用户了解知道世界除了IE还有其它浏览器后,优秀浏览器的成长速度更快、推广成本更低,更容易得到用户与市场的青睐。

  除了傲游、世界之窗、GreenBrowser等老牌网页浏览器外,Google、腾讯、搜狐、360都相继推出浏览器产品,而百度、新浪、阿里巴巴都曾多次传出网页浏览器的绯闻,而像糖果浏览器、MiniIE这样的小公司作品就更是数不胜数。市场火热的背后自然是利益的追逐,浏览器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核心价值品牌传播

  在这一点上,毫无疑问Google Chrome(谷歌浏览器)是合格的布道者,从2008年9月2日发布起不过两年时间,已经获得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成绩,奋斗多年的Opera同期市场占有率只有2.2%,而苹果的Safari浏览器的这一数字是5.9%.

  Google Chrome从发布第一天就贯彻快这一宗旨,启动快、载入快、跑分快,而快速帮用户找到信息也正是Google搜索的重要信条。Google 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因为在当时能比其他搜索引擎更快更好地找到合适的结果。

  Google Chrome同时维护Linux、Windows、Mac OS X等多个平台,并且大多数时候对这些平台一视同仁,同时发布新版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像某些软件厂商那样无视Windows以外的平台,这代表了Google对于Windows之外多平台的鼓励支持。

  Google Chrome根据新功能和稳定性分为Stable、Beta、Dev等三个版本,以同时满足追求稳定的用户与尝鲜用户的需求,他们具有稳定的版本发布周期,例如他们会每个月发布一个稳定的Stable版本。这代表他们对自己产品的不断改进,以及对技术驱动信条的绝对信仰。

  流量入口资源入口

浏览器的战略意义

  在这一点上国内的浏览器大多做得更好,讽刺?360安全浏览器的窜红成就了360网址导航,后者已经成为国内名列前三的导航类网站,每个月的广告销售收入都是惊人的数字,通过浏览器导入流量,再将这些流量给销售出去,这显然是个不错的主意。

  搜狗浏览器将自家的将搜狗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顺便推荐用户安装搜狗拼音,而腾讯TT也将同门师兄搜搜作为默认的搜索引擎,顺便在收藏栏加上一大堆的腾讯产品链接。浏览器是一种新的产品推广渠道,作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的入口有极强的战略价值,高曝光率对于糅合自家产品线打造平台具有重要意义,自用或变现都是不错的选择。

  阻击竞争对手以攻代守

  竞争对手依靠浏览器优势力推自家产品,如果你仍然正襟危坐难免被人有可乘之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自家也做浏览器,然后大把砸钱、咋资源进行推广,再怎么也得达到对方七八成的功力,这时候双方的差距自然就小了。

  防守性进攻也是江湖高手过招的常见路数,尽管浏览器不一定是自己的核心产品,但是做了之后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忠实用户有更多的选择,减少他们叛变的可能,没准儿还能给核心业务输输血、缓缓气。

  最后回到产品本身,国内的浏览器真有够烂,除了套内核外就没有更多的本质创新,现在的一时风光只是因为用户还很笨。资源强推也总会有过效的一天,希望那时候的国内浏览器不会死的太难看。

  来源:XJP投稿,原文链接